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2024-09-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1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

×××社区2011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按照×××区和×××街道安排,社区决定在2011年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主题宗旨

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的宣传普及和实践养成为主要任务,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创建活动、实践活动,动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

二、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来展开,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教育。

(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宣传教育。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利用自学和召开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国家和我市经济发展成就教育,引导大家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激励全体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坚定对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二)深入推进“五大”精神的宣传教育。要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大力加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教育,弘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要不断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教育,继承和发扬我省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激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和推动社区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三)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家明确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四)深入推进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全国“两会”精神,广泛开展国情省情教育,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重要法规教育,切实把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继续团结稳定的大局。

三、主要活动

(一)认真开展诚信教育。组织开展诚信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促进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大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推动“诚信社区”建设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二)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作用,认真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平台。

(三)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机关的重要载体。要加大社区区级文明单位荣誉成果的巩固力度,继续深化创建工作,要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居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变成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自觉实践。

×××社区居委会 2011年2月11日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课堂到课堂是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特点,多年的书本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但很难与现实结合,特别是当代“80后”的大学生,他们经历了苏联、东欧的解体,在他们的意识世界中,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资本主义优越,共产主义只是空想。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缺乏理解,更谈不上信仰,他们对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足。他们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才能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是充满理想的,我们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现实结合,克服浮躁心理。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重要任务。大学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当代大学生是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的、在改革开放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成长的、是在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冲击下成长的,是自我的一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看清主流,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3、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严重缺乏,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大学生,因此,需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克服难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品格。

4、要求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社会上称之为“80后”“90后”,在他们身上有着与属于他们特有的特性。马加爵让人对“80后”痛感失望,引发人们对“80后”思考,认为他们是在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理解,让他们知耻明辱、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第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5,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本人认为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到“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导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夯实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基础。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故居等,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共产主义事业所做的丰功伟绩,也可以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吸取营养,体会和感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结合时代特征参观新农村建设,感受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体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结合学生专业课实践和学生下乡、下社区、下基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培养自己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感受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激发改革与创新的潜能。

4、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利用我校与校区周边社区共建,选派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结合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世博情况,组织广大大学生参与世博志愿者活动,通过志愿者活动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这一载体和自我教育的实现途径。树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在实践中经风雨、塑人格、受教育、长才干,为人民服务;培养自身的劳动观念、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摘要: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意义和作用, 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6938568.htm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3]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年第04期

[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 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和社会,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我认为作为政工师,其必须从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与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是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体现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维系国家统一。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二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發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讲求效益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提高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

除了理论的学习外,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增辉、为党的形象添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政工师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这将是一次精神洗礼,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新的形势下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我们应从时代的新要求上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乙:飞扬的青春 室内激情燃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国税文化环境,激发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国税的美好情怀,乙:也为了弘扬国税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活动演讲比赛,把学习实践核心价值的体会来展示、交流!

甲:今天,参加演讲比赛的都是来自我们国税系统各个部门的骨干,他们的工作平凡,而又在平凡中显示着他们的风采。

乙:让我们一起聆听,感受一下他们的人生价值,领悟一下他们的精彩人生!

首先介绍以下今天到会的领导和评委,他们是:

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召致辞,大家欢迎!谢谢刘局长,现在宣读本次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本次比赛采取100分制。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得分为85分,小数点后面取两位数为有效分

评分按以下6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判。

1,演讲内容(40分):

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鲜明,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见 解独到,论据充足,材料真实,事迹感人,事例生动。文章构思新颖,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2、气质仪表(10分):

着税服夏装短袖,仪表大方,动作恰当,举止得体。

3、熟练程度(20分):

完全脱稿,表达流畅,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演讲中表 情、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演讲内容。能够灵活运用表情、眼神和身体语言与观众交流,烘托现场气氛。不能完全脱稿的扣5分,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减2分。

4、演讲时间(10分):

准确掌握演讲时间,演讲时间控制在5至7分钟内,超 时或少时者酌情扣分。

5、普通话水平(10分):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用语规范,不使用 方言。普通话不标准或夹杂方言的酌情扣分。

6、情感表达(10分):

演讲融入感情,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声情并茂,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得到一次有益的教育。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由评委会根据各选手的最后得分确定各奖项的获奖者。分数相等者,奖项并列。

现在比赛正式开始,有请一号选手李静,她演讲的题目是《》。由华龙区局选送。请2号选手做准备。

结束语:

甲:今天,我们一起领略的人生的价值,今天我们一同感悟的了人生的色彩,乙:让我们共同记住这美好时刻,共同创造我们辉煌的未来!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方案 篇六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巩固、深化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思想道德基础,根据市文明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道德讲堂活动的通知》(成文明办〔〕12号)及《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成房机党【2014】5号)文件精神,住保中心、住储中心组织开展此次“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发动职工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效引导职工自觉成为道德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为推进我市住房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保证。

一、活动主题

修身律己 敬岗奉献

二、活动时间

9月25日(星期四)15:30开始签到,16:00分正式开讲。

三、活动地点

市局“道德讲堂”(房地产大厦一期五楼多功能厅)

四、活动人员安排及分工

1、活动负责人:罗滔负责活动的总体统筹及安排,包括人员调配及分工,活动的.策划、流程安排,外联及协调工作。

2、工作人员:安宇琼 罗飞 徐丹 徐刚 缪丹维 范芳 李旭凯。

安宇琼负责道德讲堂的主持工作,活动节奏的控制及安排。

罗飞为道德讲堂宣讲员。

徐丹为道德经典讲解员。

徐刚为电脑控制员、活动PPT背景制作。

范芳、李旭凯负责活动的后勤服务工作,包括落实标示标牌到位、签到、引导等。

四、活动参加人员

住保中心、住储中心全体职工

五、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主持人简单介绍道德讲堂意义及主题

(二)围绕“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颂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行一遍崇德礼、发一份善心、送一份吉祥”的“八个一”流程,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立体诠释道德内涵,

具体内容如下:

1.唱——唱一首歌曲

全体起立,齐唱《歌唱祖国》。

指挥:缪丹维

*备注:时长约3分钟。

歌词准备:缪丹维 罗滔

2.看——看一部短片

观看道德短片:《逆境的坚守,无悔的选择》。

短片播放负责人:徐刚

*备注:片长约3~5分钟。

影片准备:徐刚 罗滔

3.诵——诵一段经典

诵读经典并分享感受:《上善若水》

宣讲人:徐丹

*备注:约5分钟。

4.讲——讲一个故事

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立足岗位做贡献,奉献青春为群众》。

宣讲人:罗飞

*备注:约5-10分钟。

5.评——作一番点评

此环节为互动环节,由主持人随机抽取现场2~3名参会人员讲述心中感受、评议身边好人故事,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6. 礼——行一遍崇德礼

请大家向“德”字行鞠躬礼,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遵守德、传播德、践行德。

7.发——发一份善心

邀请全场观众起立,领诵人带领全场观众做出道德承诺: 做一个崇德行善的房管人,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房管人。

8.送——送一份吉祥

后勤人员给参加人员赠送道德吉祥卡。

道德吉祥卡准备100份,赠送对象为全体参会人员。

七、活动要求

(一)全体人员准时出席,规范签到。

(二)请全体到会人员抓紧熟练歌曲环节,做好合唱准备。

(三)请宣讲人及现场发言人员做好相关准备。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相互区别

1.内容不同

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这24个字,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 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2.范畴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 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 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的科学体系。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 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 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清晰而凝练, 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 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3.地位作用不同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更加精炼, 易于普通百姓理解, 更易于转化为行动。按照十八大要求, 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及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点

1.本质上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来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 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演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依托、无所寄寓。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 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2.目标上的一致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 就会显得庞杂、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练。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制度安排和实践运动提供科学、完整的价值合理性依据。

3.发展上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其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加强和提升的过程, 因而对于“核心”这个概念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 “核心”要坚持、要加强, 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 “核心”与非“核心”的内容, 既要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又要相互统一、相辅相成。除了“核心”部分外, 还有许多外围的、非“核心”的部分, 也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 并且有些也会不断融入、充实、提升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中。因此, 只有用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观点, 才能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科学、更加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既要重视“外围”部分, 又要重视“核心”部分,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实践, 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升。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和不同点, 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 更是促进教师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把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 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共同点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文化价值 思想文化价值 精神文化价值 道德文化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所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上产生的”[1 ](P406)。“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2](P139)(P326)因此,价值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被客体满足这种主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范畴。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与价值观相关的核心价值体系,则涉及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基本或普遍的价值原则的理解和认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民政治地位的强大、经济地位的雄厚势必要求文化发展上的强盛,而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文化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文化层面所体现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立党立国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势必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级、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的同时,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思潮,更大限度的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合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有把握住这一政治文化层面的内涵,才能真正的把握和谐文化的建设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该思考,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当代价值是什么?与政治家、军事家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深刻的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的,但马克思主义却做到了。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世界的面貌、格局天翻地覆。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做到呢?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对人类解放的一种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来关注、关怀人类发展的理论。它的核心是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想消除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不合理的东西,因为资本发展的本身有他的限度,即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推动力,也会带来贫富差距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如果资本主义不能够克服资本的限度,没有力量去约束资本,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危机就不会解决,所以马克思主义在过去产生了很大影响。每当人类面临重大问题、困境、危急之时,马克思主义都能给人以前进的方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西方社会尘封在书店多年的《资本论》突然脱销,要重印,一位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宫川彰写了《解读〈资本论〉第一卷》,他是从日本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开始观察日本的经济现象,用《资本论》来解读这些问题,他发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因此我们回顾20世纪,人类是不缺乏思想、不缺乏主义、不缺乏理论的,经常是各种主义、各种思想纷纷登场,却又纷纷退场,但始终在场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了将来”。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不可或缺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文化层面就要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有史以来,理想一直体现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国家和民族,乃至于个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所谓的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我国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现阶段,这个共同理想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可以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事实也证明,今天成绩的取得,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统一的追求是不无关系的。

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时就确定的道路和高举的旗帜。建国63年,改革开放33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辉煌发展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丢掉这面旗帜,改变这面旗帜,必将付出沉痛的代价。邓小平1992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我们既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也反对神圣化,,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社会实践,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统一起来,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2003年4月,德国《我们的时代》杂志发表前民主德国驻华大使贝特霍尔德的文章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他已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他列举了南北鸿沟加深、环境遭到破坏、对地球资源不负责任的随意开采、暴力、战争等事实后得出结论:“现在世界越来越明确的要求成功塑造一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天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也正在于此。”

胡锦涛主席在2012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化价值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不断融入了文化思想、民族传统、思维习惯;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融入时代烙印。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凝聚起来,是因为除了作为固定的共同的生存空间以外,还具有共同认可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正因为如此,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或民族利益遭到威胁和损害时,中华儿女都能够团结一心。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期间,遭遇阻难,全世界的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表现了正义不屈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又表现出来血浓于水、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突破1000亿元。也正是有全国30多个省和自治区进行帮扶,灾区重建,三年时间就已经大变样。为此俄新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围绕中国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问题,日本妄图实现“国有化”,中华儿女义愤填膺,团结一致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爱心、顽强与不屈唤起了多数人内心的良知和道德追求。正是因为有了更多人受到了这种感动和洗礼,一个崭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平台浮现于中国大地,融入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间。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中华儿女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功能。鼓舞人民前进、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维系全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激发全体人民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源泉。精神是可以被传染的,雷锋精神,跨越半个世纪,雷锋却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了几代中国人,他的形象永远都是那样的高大。也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无数的“雷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的精神成果,在其演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的大传统,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他超越了地域和阶层,成为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代代傳承,不为外力所打破、所改变,彼此交融、相互渗透,是一个精神总体。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和社会实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共同的民族心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谱写大爱、大美的崭新篇章。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文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道德层面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要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近几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讨论轰轰烈烈,就是对道德的讨论。这些都凸显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本位价值应当是什么呢?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清晰的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荣辱观教育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基础。一个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一般来说,是通过所有个体成员的文明程度表现出来的。我们感知社会道德问题不就是通过一个个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事件吗!所以说,社会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状况,对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对人们荣辱观的培养,使大多数的人都具有正确的荣辱观,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必要思想基础。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事业,应该经得起荣辱观的考验,经得起羞耻的考验。

荣辱观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因为它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直接现实形式。首先,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启蒙性教育和培养。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定型,还缺乏人生的经验和社会经验,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新观念、新思想、新浪潮的冲击,对他们进行荣辱观教育就是奠定积极向上人格、品德培养。其次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就是一种基本的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观的培养,无论是什么年龄的、什么知识结构的人,什么职业的人都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有涵养、有道德的人,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素质才会越来越高。

荣辱观教育是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方法。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领导干部具有廉洁自律的道德素质,在内心深处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防线。所以荣辱观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领导具有了抵御腐败侵蚀“免疫力”,同时还在全社会形成了抵制腐败的群众性的道德氛围,群众对待腐败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与各种腐败现象、腐败行为作斗争。

国家的强大除了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外,还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统一的理想信念。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我们这个社会要能够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使每个人自信起来,另一方面也真正的实现了从国富走向国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简介:尹轶(1977-),女,河北省饶阳人,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

9.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方案 篇九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个月,我校在团队的倡议和组织下,拟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规划:请你为本次活动的开展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2.活动意义:说一说校团队的这一做法有何意义?

3.我思我行:请你谈谈你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操作步骤:

第一、生自主阅读材料。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笔答题。

第三、生反馈,师试学情点拨、归纳、小结。

(此环节是以知导行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展示庐阳区某中学学生守则(节选)

●用具体行动体现爱国情,如敬重国旗、国歌、尊重汉语,履行值日生职责等。

●在与他人交往中,做到谦恭有礼,包括课堂倾听别人的发言。

●读书是你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尽力做好与读书有关的每一件事,如预习、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复习等。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考试不许作弊。

操作步骤:1.师展示守则(节选),生自主阅读

2.生将守则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进行连线。

(这份守则的内容务实、具体、亲切,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行为指导意义,也恰到好处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指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化了主题。)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后,师补充归纳。

尾声

再唱歌曲《国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一环节既是对爱国情感的升华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板书设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

(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三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活动,把全校广大师生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根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良好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目标

对我校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时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所确定的德育目标,积极构建各年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毕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构成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新格式。结合“新时期武义精神”、武义县文明城市测评等工作,预计三年时间在各学段初步到达以下目标:

1.低年级段:引导小学低年段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知道基本的文明礼节,知道关爱同学、关心集体、尊敬师长,懂合作、善交换、知分享、晓礼让。

2.高年级段:引导小学生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抓好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能全面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坐、立、行、笑、谈、唱的“小事”做起,提倡“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让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长、孝父母、明礼节、晓善恶、懂荣辱。

三、实施途径

(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各学部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串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进程,修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使中小学生牢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以下:

1.通过思想品德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用“核心价值”来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

2.通过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良好传统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酷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4.强化书法、绘画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美育,鼓励学生研究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应用生动活泼的情势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良好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情势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脍炙人口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学校“国学经典系列主题班会课”召开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不但收获知识,还收获道德、老实、诚信、谦虚、礼让。要继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校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从规范平常行为做起,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及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进步自救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道德行为习惯,争做品德高尚、老实诚信、遵守纪律、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学生。说好话,做好事,也就是不说脏话、粗话,提倡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稳定涂乱画,不打架,不破坏公物,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2.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的讲话等情势,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内容,对全体中小学生发出倡议。

3.通过积极举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宏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学雷锋月”“美德少年”等活动结合起来。

4.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横幅等传媒手段,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5.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人人理解、把握、应用,并落实在平常行为中。

(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小学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展开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牢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牢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展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1.举行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其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口、入心,使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2.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五个一”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展开主题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每月一次社区服务。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初步了解社会,取得对社会的真实的熟悉。把握基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技能,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利用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和奉献意识、发现社会题目、分析、解决社会题目的能力。二是每月读一本好书。由学校精选一批合适学生浏览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和家长,也可由家长和学生自行选择学生感爱好的书籍,由家长催促学生有计划的浏览,并写出读后感,由家长签名后交到学校,并由学校每月进行评选表彰。三是每月一次生命教育家长学生专题讨论会。针对当前不断出现的一些校园刑事案件、一些学生自杀事件等等的现象所暴露出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和一些不珍惜生命等社会现象和题目,由每个班为单位组织,可分期分批的邀请家长到班上来参与,每期用一些或一个事件来展开一些家长学生互动讨论,增进家长和学生的感情交换沟通,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珍视亲情的正确观念。四是天天讲一句文明礼貌用语。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从自己的平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文明观念习惯,知道甚么是文明。每班备有一本监视记录本,由同学相互对不用文明礼貌用语点名指出提示,每周由老师在小结会上进行汇总点评。五是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劳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酷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体贴父母的回馈感情。每个家长为学生预备一小本“家务劳动记录本”,由学生自己作好所做的家务简单的描写登记,家长通过微信等现代媒介,发给班主任及本班同学分享。

3.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情知识比赛、征文等活动。

4.展开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征文、艺术表演、辩论会等活动。

5.展开学生“每月一歌”学唱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展开陶冶孩子们情操,到达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的重要作用。用歌声培养孩子们奋发高昂的精神风采,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风采。

6.以各种节日、宣传日、记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展开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如利用“五一”节,展开劳动体验;利用七七抗战记念日、十一、香港澳门回归等记念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展开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展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遵法的观念等;通过各年级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老实取信的美好品德等;通过组织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和理解。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11年10月,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之下,再次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现实性,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发达国家,是在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0年前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从客观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担负起了传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效地解决中国革命道路、前途以及社會主义建设道路等众多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以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趋势。新的时代特征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来整合人们的思想、引导社会思潮的变迁和发展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共同理想是一个社会的共同意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务实的、科学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统一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各个阶层力量和各方面智慧、协调前进步调的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通向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的必经阶段。《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都是在最高纲领的指引下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历史性选择。现阶段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扎实稳妥地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发展,才有利于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缺性以及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物质上做好准备,在思想上打好基础。总之,在现阶段,我们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共同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维护本民族生存与团结、推动本民族奋进的一系列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总和。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爱国主义具体的体现为热爱祖国的国土河山、各民族人民、文化等。因此,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在内涵上是相互联系、紧密相通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以“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还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今天,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相通的。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总风向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之上,我党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见证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如今,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党的理论创新、社会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等,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互交融的,共同渗透到了我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熔铸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本质的问题时曾经指出:在其现实性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和社会背景下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就成为了每一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性质的评价会引发出人们或是正向又或是负向的自我感受,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人们的基本荣辱观。在我国几千年的道德发展史上,对于光荣与耻辱的论述始终是历久弥新的主题,古今中外无数的哲人志士也坚定地把知荣辱、明是非视为人类道德大厦的根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社会就业形势和经济成分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社会分配格局和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加之西方价值观和腐朽思想的蚕食,不少人从思想深处对于辛勤劳动、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传统价值观念产生了质疑,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好逸恶劳、见利忘义、骄奢淫逸等现象的错误之处,混淆了是非荣辱。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美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有机统一体,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又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10).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0).

课题:2010年度石家庄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青年专项)课题结项成果; 课题编号:10QN010。

作者简介:

田淑霞,女,石家庄学院马列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洲,女,石家庄学院马列部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企业普通员工工作计划下一篇:学生干部在“八荣八耻”座谈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