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2024-10-31

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精选8篇)

1.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值此“20**云南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大理市人民政府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届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论坛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努力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美丽的大理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既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风情,又富有青春的灵气和迷人的魅力。她的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风花雪月”即“上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我们大理著名的四大名景。

近年来,在中央和云南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理的经济和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大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以低碳、惠民、高效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项目,在医疗、教育、社保、交通、养老服务等领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项目采用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运用新技术把产业内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为人民生活提供智慧化的便捷服务,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手段,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市场平台。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融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大理市将利用智慧城市这一抓手衔接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城市改革,特别是要把互联网、云计算等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创造并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管理方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同时,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智慧城市结合,深度促进城市发展的环境优化,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的发展能力。

为了更好的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我们精心组织了本次论坛,也有幸邀请到了国内顶级行业专家和实力企业,各路精英齐聚大理,共商智慧城市发展大计。本次高峰论坛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之路”为主题, 开设 “前沿技术、行业应用、城市案例、产业金融、标准化” 五大主题,将为各界精英人士提供一个政产学研用交流融合的平台,以科技资源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推广为主体的建设发展模式,打造智慧城市创新产业链。

最后,我诚挚的祝愿本次“云南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国家标准化会议”顺利召开,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也祝各位嘉宾在大理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2.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篇二

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 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12中国商业经济国际论坛。在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香港利丰集团和北京工商大学联合主办以“创新·效率”为主题的2012中国商业经济国际论坛, 从国际化的视角研究中国商业经济发展问题很有意义。我代表商务部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贸易发展工作非常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意见》和《规划》明确了国内贸易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目标, 明确了国内贸易发展的总体方向, 明确了国内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明确了国内贸易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明确了国内贸易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目标

《意见》和《规划》指出国内贸易 (流通业)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十二五”期间要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连接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流通是影响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 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国内贸易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 比2010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2010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9.8%上升至11.6%,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三产业首位。

——国内贸易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2010年就业人数达到1亿人, 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3.5%, 其中城镇就业超过7 400万人, 国内贸易是除农业外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

——国内贸易是创造税收的重要源泉。2010年国内贸易税收达1.6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1.8%。同时, 国内贸易的先导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 流通通过价格机制传导需求信号, 调整产业规模和结构的作用不可替代, 是工业、农业、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先导性力量。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 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 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国内贸易不仅对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 也对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

目前, 国内贸易发展面临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内贸易发展的目标是:总体规模指标实现翻番, 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 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市场应急调控能力增强, 国内市场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总体规模指标实现翻番非常重要, 即到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三项总量指标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这是对“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体现。

上述发展目标的完全实现主要依托三个方面的有力支撑。

一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为内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已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些战略部署对国内贸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进一步制定内贸相关促进政策措施, 推动国内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不竭动力。

二是我国城镇化积极推进, 为内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城镇化率2011年底达到51.3%,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化率至少提高0.8个百分点, 即有超过1 000万农民进城。2011年,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1,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之比也基本上是3.1:1。如果一个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居民, 其消费将是目前的3倍以上。由于中国城镇化的规模和潜力巨大, 而城乡居民消费又有明显差异, 城镇化创造的大量需求将直接带动国内贸易相关行业发展, 为国内贸易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是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内贸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 对提高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流通领域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 商业科技不断进步, 加快了流通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这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实现有机融合, 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提高流通效率, 为国内贸易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 国内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复杂, 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经营, 影响到我国的就业和收入, 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从近期看, 国内经济形势出现向好迹象, 消费市场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回升态势,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5%, 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不少亮点, 网络零售受到消费者青睐, 发展型、休闲型消费备受关注, 个性化消费成为时尚, 绿色消费正在兴起, 新型服务消费成为热点。从长期看,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 这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流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营利模式、调整业态结构。

二、明确了国内贸易发展的总体方向

《意见》和《规划》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对国内贸易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国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突出扩大消费的战略地位, 增强引导生产的重要功能, 明确改善民生的根本宗旨, 注入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

——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国内贸易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处于中心地位, 既是资源配置的载体, 也是决定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国内贸易自身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 否则就会扭曲价格形成机制。所以, 要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促进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流通企业发展, 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 国内贸易的一些领域也具有公益属性, 政府应当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同时, 提升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突出扩大消费的战略地位。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国内贸易对实现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和保障消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国内贸易有利于促进便民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循环消费、安全消费和信用消费。所以, 国内贸易发展必须以扩大消费为立足点, 努力增强扩大消费的功能。因此, 要通过出台政策、完善体系、搭建平台、发布信息, 促进消费增长。

——增强引导生产的重要功能。市场经济以需求决定生产, 生产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未来消费需求, 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发展国内贸易,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 有利于生产企业及时掌握需求信息, 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 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 内贸发展要充分考虑增强引导生产的功能, 推动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产销合作关系, 形成利益共同体, 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 引导发展订单生产。

——明确改善民生的根本宗旨。国内贸易一头连着消费者, 一头连着生产者特别是农民, 是就业的重要领域, 与民生密切相关,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内贸易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商品流通和生活服务网络, 加强市场调控, 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努力扩大内贸服务领域, 充分发挥国内贸易吸纳就业的优势, 进一步增加就业。要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这既有利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也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买贵问题、稳定物价。

——注入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加快改革创新是完善内贸发展体制机制、转变内贸发展方式, 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流通规则体系、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率, 提升国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根本措施和重要途径。因此, 要加快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高效的国内贸易管理体制。要放宽垄断专营领域市场准入, 完善重要商品流通体系和管理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 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同等待遇;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优化外商投资结构, 引导外资投向;依法加强并购管理, 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要促进内外贸协调发展, 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内外贸结合的大型流通企业;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展会和电子商务平台。

三、明确了国内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意见》和《规划》对国内贸易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阐述, 并将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作为国内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流通链条、协调区域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绿色流通, 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因素。

——培育市场主体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企业是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依托、载体和抓手, 只有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才能有条件主动创新方式、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国流通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弱的情况, 2010年全国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数占批发和零售业全部经营单位比重为8.8%, 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下一步将推动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多种方式, 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 形成一批大型流通企业;同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优化流通链条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流通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优的基础上, 只有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条, 才能在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优化流通链条对实现产需衔接、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集成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回收等业务, 鼓励流通、生产、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 要建立以农批零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营直供为补充、电子商务为探索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在工业消费品流通方面, 要以提高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以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网络为方向, 以加强供应链管理为核心, 优化工业品流通链条。积极促进工商对接, 规范总经销和总代理。在生产资料流通方面, 要鼓励直采直供、网上购销, 逐步完善佣金代理制, 支持发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 鼓励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建立跨国采购和销售网络。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环节。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推动区域间国内贸易协调发展, 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 促进大型流通基础设施在更大区域内发挥服务作用,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从整体上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统筹国内贸易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就是要加快形成十一个主要商业功能区, 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项措施。十一个主要商业功能区是我国主要的价格形成中心、商品集散地、消费聚集区和内贸增长极。东部地区的商业功能区主要是发挥先行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进一步强化消费集聚功能。中部地区的商业功能区主要是发挥区位优势, 提升流通枢纽地位和商品集散功能。西部地区的商业功能区, 主要是突出资源和特色优势, 发展特色商品流通、民族贸易和边境贸易, 增强商品集散功能。下一步要统筹规划, 建立协调机制, 引导资源跨区域整合, 推动主要商业功能区内部一体化发展和功能区之间协调联动发展。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是推动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也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在流通技术创新中处于核心和引领地位, 对于企业经营方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 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 要积极推动科技进步, 加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支持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要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 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创新, 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要大力加强公共信息服务, 运用信息技术, 完善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 提高市场监测、预测预警分析和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发展绿色低碳流通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绿色低碳流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的要求, 也是解决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问题、转变内贸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 要开展绿色采购, 引导流通企业设立节能环保产品专柜, 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产品,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要发展循环流通, 加快以旧换新、收旧售新、旧货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循环流通网络建设;要推进节能减排, 制定和实施内贸节能标准, 开展节能、环保和低碳认证, 推进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减排, 培育一批节能环保商店、绿色市场和绿色园区示范企业。

四、明确了国内贸易发展的保障措施

《意见》和《规划》对完成国内贸易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明确的保障措施, 主要是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依靠改革开放推动, 依靠完善内贸领域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市场管理制度,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出台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 为国内贸易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规划政策方面, 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将乡镇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 规定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要求地方政府出资购买一部分商业用房, 用于支持社区居民生活必备的商业网点建设。

——土地政策方面, 统筹安排流通业各类用地, 优先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用地。流通设施用地出让方式除招拍挂以外, 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 也允许采用协议转让、租赁等方式。

——财政政策方面, 积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促进作用, 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大力支持内贸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流通促进资金规模, 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和农村流通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 以及生活服务业、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绿色流通、扩大消费等。

——税收政策方面, 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并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2013-2015年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下一步实行结构性减税, 重点支持农产品流通、生活服务业、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和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等领域。

——金融政策方面, 大力发展汽车、家电、教育、旅游等信贷消费, 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设立财务公司, 加大对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型流通企业支持力度, 建设适应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要求的支付平台。

——收费政策方面, 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规范农产品市场收费;优化银行卡刷卡费率结构, 降低总体费用水平, 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加快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下一步还将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实施方案。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国内贸易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共同努力下, 中国的国内贸易一定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在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篇三

[关键词] 四库全书;新抄四库全书;传承文明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6—0005—03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 speech made at the first Summit Forum on Chinese Siku Studies.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concerns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Siku Quanshu and how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Siku Quanshu. The second part devotes to the promotion of re-copying the Siku Quanshu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henomena based on Siku Quanshu.The research of Siku Quanshu is itself a process interpre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Re-copying Siku Quanshu means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stud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reading texts from ancient people and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Siku Quanshu ; recopying Siku Quanshu ; inheritage civilization

今天这个会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

一 研究《四库全书》

《四庫全书》是历史的存在和宝藏,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今天不是为《四库全书》正名,而是要推动《四库全书》的深入研究,探微深奥、传承文明、启教后人、奉献世界。

1.对《四库全书》的看法

《四库全书》是一座文明殿堂,那里圣贤满座,哲思深奥、文采飞扬,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史。四库卷卷册册都是先人的足迹、思想,是文明的史鉴。《四库全书》所藏,是我们之精神,我们之根,是我们的家。

《四库全书》所载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波折、灾难而始终统一、绵延至今的精神渊薮。

“四库”是中华民族的一张特殊的证书和名片,是一部纵横五千年、横亘世界的珍宝;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必须研究《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命运多舛,屡遭天灾及人祸,散遗毁亡多矣。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憾事,更是中国人难述、难隐之伤痛。今天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昭之后人,传之永世、流之世界。保存和流传的最好办法,就是研究。研究也是和历史对话、和先人对话,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解说。

保护《四库全书》就是保护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就是传承我们祖先之灵魂、思想。保护、研究就是对祖国文化之尊崇、爱戴,就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之自信、自豪。

作为中国人,必须研究、必须继承《四库全书》这座宝藏。必须靠中国人、也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发掘它、发扬它,别无他法。中国人必须有这种民族自强和自信之精神。

《四库全书》成书已两百多年了,今日盛世之中国,无理由不研究。这是民族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责任,今天的中国人必须肩负起这个使命。中华复兴,少不了这项研究,中国梦中早已包含这一义。

3.以论立学

《四库全书》体现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文明。前人也有提出过建立“四库学”,我现在想提出的是,以《四库全书》为对象,对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就叫“四库学”。“四库学”能不能确立,能不能为世人乃至后人认可呢?这就要以论立学,没有研究,没有理论,没有论说,“四库学”就建立不起来。《四库全书》可能始终躺在书柜之中,成为虫鼠啃食之物!只有立学、立论,才能传承《四库全书》、传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的,也只有中国人能建立“四库学”。

4.怎么研究

要以现代科学行致学之道,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研究。研究可宽大、可精微,可论、可述,可广、可狭,论之不设限,争百家之鸣,放百花之艳。研究就是功,俗语说:“只要走,就能到家。”功在研究之中,果在研究之后。

第一,打开“四库”之大门,从象牙塔里走向社会。首先要打开《四库全书》的大门,让所有愿意研究的学子,都可以进到门里面,获得想研究的书章。要大量翻版《四库全书》电子版,可全书,更多的是专项专卷。要大量出版《四库全书》中的专辑、专卷、单行本,有的可附研究论说,以享学人。

第二,构建“四库学”研究平台。要建立杂志、网站、报告会、讲座、论坛,以彰研究成果。讲座、论坛、杂志要有明确的研究,无论是古人的研究,还是今人的研究。每年可出版研究年鉴,建立当代研究数据库、档案,以助众人之研究。

第三,要和大学、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海内外有志、有兴者共同研究。文责自负,争论、辩白、评说都正常。我们应该奉行开放包容的政策,鼓励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建议湖南大学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强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拓展研究领域,推进研究深度。目前的一些研究,多数是关于文献方面和编纂过程的研究,对禁书、毁书、删书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是现在我们推进《四库全书》的研究,就要对某些专题和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库全书》是大泽大海,真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

二 新抄《四库全书》

历史上的《四库全书》就是手抄的,这也是它的价值的一部分。现在影印本、电子本、高仿本都已经有了,并收藏在社会。作为书籍来说,不会再有失传的风险。

新抄不是印刷书籍,也不是保存书籍,而是保存文化。是新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行为,新抄就是继承和弘扬。世界上只有汉字有特殊的文化底蕴,可书、可法、可究、可议(我也提倡研究“汉字学”)。凡学书之人、凡抄书之人,都有感于汉字深厚的内涵、奥妙、情趣。很多人一进入书写汉字之门,就如醉如痴,不舍昼夜地去写,就乐在其中,终生不辍。

汉字,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载体,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现代社会,用键盘代替了书写,对于我们许多年轻人来说,写字是难事。对于他们来说,汉字之美妙、深奥,都没有了,文化怎么传承?中国文化对他们而言是“天花板”,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若要复兴,我们的后代就必须学习中国文化,必须会认读写汉字!作为中国人,必须有足够的中国文化修养。不会写汉字,中国文化就成了域外文化。这岂不成了一种文明悲哀、一种精神残缺?

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抄书就是“写、识、读、学”,通过抄进入殿堂,这也是弘扬汉字之美、理解汉文之妙奥的一种方法,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必要途径。

抄书是一种大众式、社会式的研究方式。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学习中华文化的方法,抄写就是在学。

新抄将培养一批新文人、一批研究者、一批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不仅影响中国,也必将远播海外,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合作。

三 新抄《四库全书》的几个问题

1.接触难,规模大,时间长。新抄《四库全书》和练书法是一回事,只不过以《四库全书》为底本而已。当然,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接触《四库全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库全书》规模宏大,要全部抄写,非一宏大工程不可为。但我以为,抄书属于个人之心愿、情怀,愿者书之。对于怎么写,不设限、不设格。八岁顽童可写,耄耋老人可书;正字、行草、隶篆都可以。大到一阁可书,微至卷秩可写。抄不在一章一册,不在一月一年,随愉而乐之,成为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情趣方式,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2.为谁抄书的问题。练书法的人、写字的人都是为自己写的,只是成名之后有人要,才有为谁写的问题。我提倡的是以《四库全书》作为底本的书法行为,写的好的有人要,有人藏;写的拙者,可经年累月终成正果。抄者可赠、可捐、可送、可藏!藏可以藏一册、一卷、一本。主要是练写!

3.藏书家与藏书。收藏的時候,藏书家将提出收藏的要求规格,如纸笔之规、字体之法,这是抄藏双方的契约。藏书家可以是图书馆、博物馆、企业、个人等等。收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收藏者有功于社会、历史!没有收藏,《四库全书》在哪?没有收藏,中华文明之史鉴在哪?藏家之藏,都是为了社会、为了后世、为了历史!他们的收藏,将全都留在社会后世,这就是收藏家之功、之献!

收藏家收藏的不仅仅是个物体,收藏的更是文明和文化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饱蘸文化思想的人文精神之作不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蘸之愈满、载之愈多,社会将越珍爱之,历史将更珍藏之。现在的古书,多为雕版印刷的,手抄卷罕有,只见断章残片,已成珍宝。

今天中国人之手抄书,承载的是当代人之精神、思想,是当代人的文化艺术!今日国人抄书无非是给后人、给世界的朋友一份中国人的证件,一朵红牡丹。

四 小 结

《四库全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先人的,也是当代的,也必将是后人的。研究《四库全书》,就是解说中国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明!

4.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篇四

中国企业家论坛“管理发展论坛”在亚布力通信山庄四楼会议室召开,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做大还是做强,2004年管理变革的挑战。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主持,新浪财经进行现场视频直播。

以下为四川宏达集团总裁杨骞演讲全文:

主持人:下面请四川宏达集团总裁杨骞先生发表意见。

杨骞:我的观点,第一,做大做强的最终目的是赚钱,赚最多的钱,因为赚钱是企业最终的目标,不管是强还是大,都要赚钱,如果大了不赚钱也是白搭,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做大做强,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是不够,我觉得还要做强,企业要有一个可持续增长的能力。有很多资料上讲,中国有很多的企业昙花一现的不少,为什么寿命不长?所以我的观点是,既要做大做强,还要做长,要长久的赚钱。

第二,企业怎么才能够做大做强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有外部的环境,我们宏观的政府各方面要素,也有内部的因素,我觉得从企业内部来讲,应该做到三点,宏达集团27年的历史,从一个很小的工厂发展到现在资产讨超过百亿,而且我们很多的产业的布局应该说是非常合理,我举个例子,从制造业讲,我们打造了制造业产业,我们有资源、有技术、有市场,比如我们涉及的有色金属行业,现在我们控制了中国资源的三分之一,到今年年底会形成22万吨的生产能力。我有资源,1000万吨的金属资源,现在市场价是5000亿人民币,比当初的增值部分超过了1000,我们可以慢慢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要适度的控制,因为有色金属是去年下半年才发展起来,过去15年一直是走低,而且这个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慢慢的开发,我的生命力更长。

总结这方面,我觉得第一点,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作长久,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企业理念,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理念致胜,在我们企业的实战间已经充分证明。第二,要有一个好的模式,你的发展模式,你的战略模式要选择好,过去我们的国营企业很大,为什么很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不好,我们的民营企业过去也是繁星满天,为什么没有大的月亮呢?原因很复杂。就是我们说怎么样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把我们的企业发展好。第三就是团队,你有了好的理念和模式,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有三个层次:第一,有非常好的决策力的团队,我觉得企业最终还是要靠经营取胜,我们现在的观点是企业的竞争首先表现在决策力的竞争上,因为我们很多事,做好是决策的正确,很多做得不好也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所有做得不好的企业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决策失误,很多重大的决策、投资决策、发展决策,时机把握得不好,决策不正确。第二要有一个非常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第三,一定要有一个训练有素的员工团队,好象军队一样,能不能打仗,说实在话,要有好的将军、营长和排长,更要有好的士兵,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做大做强,这就这三点。这是从企业内部来讲。

当然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能否真正的做大做强呢,不一定了,也可能会打败仗。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民营企业也很大很强,但是分拆了,报表拆散了,为什么?很多原因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全社会,我们这个国家也应该形成一种宏观的氛围,来培养我们的企业做大

5.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篇五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张维庆

(2010年8月13日)

尊敬的陈宗兴副主席、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由黑龙江省政协、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农工民主党中央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兴安岭)低碳经济论坛,今天在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县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之后,最终必将走向生态文明的更高发展阶段。近三百年工业文明的历史,既创造了空前规模的社会生产力,也导致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目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今年,遍及全球的极端气候所造成的灾害和损失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去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积极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以实现互利共赢为目标,提出了二氧化碳自主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还有1.5亿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区域、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我国能源对外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局部地区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我国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任务艰巨,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挑战下,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技术创新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政府将积极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我们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既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选择,也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真正提高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必须坚决改变单纯追求GDP的发展导向,必须坚决纠正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及考核政绩的方式,必须坚决扭转对自然资源贪婪索取的行为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将是革命性的转变。设有这一根本性的变革,发展绿色经济只会成为空洞的口号。近年来,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努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约束性目标有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也是对建设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做出的重要贡献。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部署发展低碳经济。大兴安岭地区作为国家最大的木材生产供应基地,在历史上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等原材料,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对遏制东北和华北地区气候非正常变化,维护我国东北地区农牧业健康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生态屏障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兴安岭地区响应国家号召,为保护好生态屏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接续产业,为林区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广大林业工人牺牲个人利益,克服各种困难,从伐木人转变为护林人,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兴安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今天,大兴安岭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生态和区位优势,走低碳发展道路,必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发展清洁能源、保障国家生态屏障安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改变资源依赖型经济现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生态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历史机遇。当然,大兴安岭地区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和省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希望大兴安岭地区能够牢牢抓住这个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为理念,坚持立足长远、脚踏实地、科学高效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努力打造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绿色、生态的品牌价值,大力发展以低碳产业为核心、以林业碳汇和低碳技术为特色、以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为基础、以低碳化能力提升和低碳经济重点示范项目为支撑的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模式,为全国林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可资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女士们、先生们!

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政议政、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之一。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我们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关注气候变化:挑战、机遇与行动”论坛,哥本哈根会议落幕后不久,又与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共同主办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通过论坛会议等,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今年,委员会还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题调研。此外,委员会所开展的水电可持续发展、绿色矿业、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发展等专题调研,也从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人资环委也十分关注大兴安岭地区的发展,2009年就大兴安岭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开展调研并积极呼吁,今年又就大兴安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大兴安岭地区的发展,为保护好和发展好国家的绿色屏障积极建言献策。

6.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篇六

这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下面,根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总结成绩,坚定发展信心,继续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负重奋进,埋头苦干,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一年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多发的不利影响,我们始终紧盯“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这一目标不放松,认真研究落实了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有效举措,全县经济综合实力稳健增长,发展势头持续向好,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62亿元,同比增长23.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47.57%;固定资产投资91.2亿元,增长45.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7亿元,增长18.46%;财政大口径收入3.86亿元,增长32.95%;小口径收入2.86亿元,增长28.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7元,增长17.29%;农民人均纯收入4763元,增长21.66%。各项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计划之内。

二是育产业、促增收,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扎实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以金龙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的地方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以“畜、果、菜、全膜粮食”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形势喜人,成为助农增收的主要支柱。农业发展上,大力实施“147”现代农业发展行动和“三百三大”工程,着力培育壮大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特别是依托中盛等龙头企业带动和金融贷款支持,大力发展肉鸡、肉羊、肉牛产业,建成了一批专业化养殖基地和小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有规模、有效益的养殖大户,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工业发展上,金龙工业集中区二期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中盛公司30万吨饲料加工厂、肉鸡屠宰食品加工厂建成投产,三期建设全面拉开,集中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聚集平台效应明显增强。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和重点企业技改扩容力度,以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地方工业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全县各类非公经济组织达到7017户。全力支持石油企业扩能上产,新增石油产能52.5万吨,征收涉油规费和支地项目资金9250万元,企地共赢局面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发展上,汽车、通讯和文化等消费势头强劲,三产服务业吸纳就业、富民增收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抓项目、破瓶颈,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始终坚持 “打基础、谋长远,攻难点、解难题”的主基调,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全年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254个,完成投资109.17亿元。围绕城镇功能完善提升,全力实施了南区主干道、北出口路等几条出口道路,环城路网初步形成;西区城市公园、石空寺广场、职专搬迁、人防大厦、公安业务楼等项目顺利推进,开工建设商住小区14个,县城大开发、大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孟坝、平泉、新集等小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围绕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续建、新建公路19条265.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是近年来建设里程最多、建设标准最高的一年,特别是庆镇二级公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县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完成了屯字、新集、庙渠等5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9个乡镇4.6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了35千伏平泉输变电和南李输变电增容改造工程,实施农网改造1470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1.17平方公里,造林绿化6.16万亩,新修梯田5.9万亩。围绕引进外资借力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个,完成投资25.6亿元。中盛公司、常青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金星啤酒10万吨生产线、孟坝商业步行街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投资大、进展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7.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篇七

高速发展过程中, 粗放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建筑方法、落后的生产工艺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污染问题严重, 今年我国东部地区持续的严重霾天气就充分说明这一点;能耗居高不下, 能源消耗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特别是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 而建筑的维护结构门窗占建筑能耗的50%, 也就是说建筑门窗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0%左右, 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国家已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建筑节能、绿色行动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需要行业共同攻克的课题。而建筑门窗配套件是影响建筑节能、门窗性能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影响房地产开发成效的因素之一。

一、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与建筑节能

2013年1月1日, 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 (国办发[2013]1号) 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要求我们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推动建筑工业化, 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扎实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 对于转变城乡建设模式, 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握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切实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协会与门窗节能、绿色建筑行动工作相关的委员会有铝门窗幕墙、钢木门窗、塑料门窗三大门窗和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 在“绿色建筑行动”中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我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超过了400亿平方米, 能达到建筑节能要求的仅占6%~7%。《方案》要求, “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完成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到2015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 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中还特别提到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以及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问题。各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 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 丰富标准件的种类, 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

目前许多建筑工程只考虑减少当前一次性基本建设投资, 无视近百年使用期间长期的能源消耗, 这样的结果将给后人留下数百亿平方米的高耗能建筑, 不仅使我国的能源资源消耗形成黑洞, 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 因而建筑节能是建设管理者和实施者们亟待尽快落实的大课题。

房地产是一个热点, 众说纷纭, 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房屋的投诉中老百姓很少会投诉房屋基础不好或结构不好, 据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统计,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投诉50%涉及渗漏, 其中外墙渗漏尤为突出, 约占40%, 建筑门窗、幕墙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水密性能下降, 使节能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据某房地产公司统计, 对其房屋的投诉门窗问题占到50%, 包括门窗渗漏、启闭不畅等问题, 涉及门窗的问题中80%又与构成门窗的配套件相关, 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影响建筑节能的“黑洞”, 但“黑洞”不能仅说配套, 应该是整个门窗。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 一个将军因为战马马蹄掌上有一个钉子没钉好, 在两军交战时, 马掌钉子脱落, 马将将军摔下, 将军身亡。一个马蹄掌决定了一个将军的性命。而配套件就像马蹄钉, 决定了门窗的质量, 而门窗又决定了房地产的信誉。因此研究建筑节能, 一定要关注门窗幕墙, 更要关注配套件, 关注门窗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二、配套件对建筑门窗性能、功能、寿命的影响

要解决好建筑外窗节能的问题, 首先就要解决好建筑门窗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需要开启、关闭、锁闭过程中存在的力的传递的问题;达到有效的、持续的密封效果问题;实现有组织的通风、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的问题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与五金配套件的质量和配置是否合理密切相关。

1. 配套件是影响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

由于建筑门窗五金件在门窗中的作用就是和建筑门窗框、扇型材配合、连接, 实现门窗扇的开启、关闭和锁闭功能。五金件和门窗框、扇型材的配合安装结构是否合理, 门窗框、扇型材隔热位置及结构是否科学, 节能玻璃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建筑门窗的隔热保温及节能效果。在门窗的选用设计时要考虑北方地区冬天门窗不能过冷, 要考虑到保温、密封;南方夏天门窗不能太热, 要考虑隔热、要考虑空调的节能。门窗的热传递绝大部分是通过玻璃传递出来的, 门窗玻璃技术发展目前解决的比较好, 有LOW-E玻璃、双层玻璃等;窗框方面隔热、断桥等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配套件在力的传递、功能的实现与保证上更需进一步改进、完善。所以, 在做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时, 要重点考虑配套件与门窗框、扇型材杆件的配合、安装结构, 这些在节能门窗系统发展中就显得特别重要。

2. 配套件是影响建筑门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能的重要因素

决定门窗本身气密性、水密性的主要因素不是玻璃是否透气, 而是配套件的结构和性能。建筑门窗在关闭状态下, 门窗框、扇型材组合后形成的相对位置和填充密封材料的配合位置及弹性变形的形状、能力, 都将决定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和水密性能。而建筑门窗关闭状态下, 门窗框、扇型材组合后形成的相对位置取决于五金件的设计结构和选材、加工、制造质量。因此, 只有使用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五金件, 配合性能良好、断面结构适宜的密封材料, 才能制造出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好的建筑门窗。

(1) 建筑外窗可靠、有效的密封系统 (密封部件) 研究:研究门窗密封材料 (密封胶条、密封胶) 的选材、设计如何满足与五金件等配件及型材共同作用时的系统设计、应用, 实现建筑门窗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所需的持续、有效的密封效果。

(2) 可控的通风技术研究:研究组织好有效、可控通风、换气,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减少开窗通风换气造成的能量损失。德国现在提出呼吸型门窗, 有较好的通风换气, 能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3. 门窗配套件与门窗安全性

门窗、幕墙配套件中的五金件是使所需开启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 是保证开启部分框、扇连接安全, 防止“高空炸弹”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保证建筑门作为整栋建筑中实现安全、逃生、疏散、节能减排等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前年东北某省会城市, 发生过一次坠落事故, 将一位到商场购物的妇女砸伤, 其原因就是五金件质量问题, 导致明框幕墙坠落, 甚至有人将幕墙称为城市中的定时炸弹, 虽然有些过分, 但是这样的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

我国每年建筑量在20亿平方米以上, 新建房屋门窗量在4亿平方米以上, 其节能是一个重要环节。既有建筑超过400亿平方米, 其中大部分达不到建筑节能的要求, 面临节能改造。因此必须提高门窗的研发、生产、应用整个过程的系统工程, 细化为品质要求、性能匹配性要求、使用功能科学合理性要求, 解决好选用的门窗达不到建筑设计的要求, 不能真正与建筑寿命和功能相匹配, 门窗型材及配套材料品质不保障, 门窗组装技术工艺水平无法实现门窗系统的设计性能等等问题, 因此需要我们加紧改进、堵住建筑节能的“黑洞”。

三、门窗配套件与门窗系统工程

过去将门窗作为单独的、孤立的建筑部品研究, 很多专家提出, 要建立门窗系统。这不仅仅是型材技术、组装技术, 而是将整个门窗所有配件形成一个系统。这样才能使门窗真正达到一定水平的物理性能, 还要满足各种使用功能、使用寿命。因此在门窗型材和门窗的构造设计就要考虑怎么综合运用五金、密封、玻璃的技术, 实现这些性能、功能, 还要掌握好加工技术和安装技术。在选用设计时就要考虑怎样以实际使用条件、需求的特性化, 有针对性的合理选用。这就引出了门窗系统。

门窗系统是门窗及其相关联的型材、配套材料, 以及结构装配、安装等工艺的汇总和组合, 主要包括:开启形式, 材料系统[型材系统、五金系统、密封系统、玻璃系统、遮阳遮蔽系统、防蚊蝇系统、附件系统 (窗台板及窗套等) ]及其各自对应的装配关系, 组装及安装技术 (部件加工尺寸、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安装结构系统及安装施工工艺等) 。上述等因素形成门窗系统化, 以此来研究整个门窗节能问题。而门窗配套件是门窗系统化中的重要环节。房地产开发商选择门窗时必须要选择更高性能, 更安全可靠的门窗配套件, 才能达到保证整个门窗系统的物理要求。

门窗系统的性能是指最终经过设计及检测, 使得门窗制品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保温、隔声、遮阳、耐候性、安全性能、防结露、防蚊蝇、遮蔽、防盗、防火、外观装饰性、操作方便、寿命、开启形式、加工制作性能、安装的适应性能、性能价格比等。性能要求要适应于不同的目标市场的气候要求和使用习惯, 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规范。

门窗实际使用时的性能不仅包括了物理性能, 还要包括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这些都要靠门窗配套件来实现。门窗配套件虽然是配件, 但是它对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保温隔热性能以及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配套件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大发展, 行业的骨干企业已意识到了科技领先、系统发展、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骨干企业的生产设备向着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工艺水平也随着产品设计理念的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高度重视建筑门窗配套件在建筑节能中, 成为房地产开发成功的重要力量, 让我们共同扶持建筑门窗配套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共同扶持建筑门窗配套件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健康成长, 共同努力, 为中国的建筑门窗配套件产品, 树立品牌走向世界, 谋求更大的商机和更好的愿景。

在我国建筑门窗行业的发展进程时间较短, 技术也是分不同时期从不同国家引进的, 有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国家, 由于没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学科从技术原理、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升和发展, 仅仅是依靠企业在生产过程以及应用出现问题之后进行了一些局部修改。缺乏针对我国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 内陆气候、沿海气候等不同使用特点的需求进行门窗的研究和系统分类, 近些年虽然在门窗保温性能上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的规定及要求, 但是对如何真正全面落实这些标准和要求还缺少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我们协会门窗配套件近几年最大贡献就是将门窗配套件的标准不断健全, 对陈旧标准进行修改, 但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我们配套件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 发展速度相当之快, 今天会议的发起单位和支持单位都是门窗配套件行业中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单位, 在我们协会中具有影响力的单位,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中国门窗配套件的行业水平, 海达、坚朗、国强、之江、和合、新安东这些企业都致力于产品发展的要求, 他们企业自行标准都要高于国家标准, 在企业发展方面, 在产品技术发展方面, 在品牌建设方面, 这些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特点, 但都紧紧的围绕着门窗系统、配套件系统的产品发展、系统管理的方向在努力。像海达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建有技术研发中心和理化测试中心, 并与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联合组成了多个技术攻关小组, 取得多项成就。在密封胶条新品方面, 海达橡胶逐步开发了建筑抗震密封胶条, 建筑阻燃密封胶条, 建筑与硅硐胶相容的密封胶条。像坚朗公司在国内外建立了强大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 在国内设立了200多个办事机构, 国外有25个办事处, 及时便捷的为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创新的力度, 建立了企业的研发中心, 附设了12个技术部门来满足研发和生产, 仅2012年创新培训投入4000多万元, 同时还兼并了相关行业的企业, 完善了自有的产品体系。广东和合公司, 产品布局涵盖了配套件范畴中最重要的功能部件:五金和密封胶条。为了整合资源, 系统管理, 加快对市场反应速度和质量, 组建了技术中心, 涵盖了总工办、产品研发部、技术工程部、信息管理部、标准化办公室、检测实验中心、模具标准设计部等方面的职能, 企业的发展以合作共赢为理念,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支持行业的进步, 终身资助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论文大赛。之江公司将国际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隐型冠军企业作为公司发展的愿景目标, 建立了“多更新观念少换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平等比权威更重要”等一系列的企业文化。国强五金以保障企业发展是最大正能量为理念, 与亚萨合莱合作, 借助亚萨合莱先进的理念、技术、管理和国际市场, 加快国强五金成为国际品牌的步伐。新安东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高效、环保作为第一要务, 贯穿于始终, 2012年新安东增加相关设备达到了8000万元。

我们说骨干企业的生产设备向着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坚朗、国强、和合分别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 如, 数控静电喷涂自动化生产线、数控加工中心、全自动的滚涂线、压注机, 专用产品的生产线等等;海达、新安东公司通过自动炼焦中心和智能化、半智能化配套系统, 在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上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保证;之江公司搅拌设备、灌装流水线均为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系统。今天在座的企业有很多, 在此不能一一举出, 每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身的特点, 由于企业的工艺水平随着产品设计理念的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模具的精度提高保障了产成品的精度质量, 实现了多道工序组合为一、模具的上下胎模由导套保证精度等模式, 提高了工效, 保证了精度。密封胶条在工艺上挤出时应用可变口型技术, 利用计算机控制挤出口型的变化, 使截面发生渐变或者突变, 使密封系统更好的与主体相匹配和密封。

8.市委领导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年经济工作,安排××年发展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领导下,按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强力实施“+”工程,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

总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左右,与年初预期略有差距,但这是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实现的,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的,二、三产业共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年粮棉油总产降幅较大,但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瓜果蔬菜和畜牧养殖增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全年劳务输出万人,比去年净增万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最大亮点,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工业用电量增长以上,增幅均居全省前列;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加大,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家。财政收入完成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金融机构存贷规模双增,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增长,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启动“+”工程,努力克服项目审批、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在建和新开工超千万元以上项目个,比去年增加个。汇源电厂#机组、砀山果蔬罐头、鲁皖成品油管道宿州段等一批项目建成。华电宿州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界沟煤矿、锦丰食品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亿元,建设里程公里。宿州电厂二期、丰原粮食化工、泗永和睢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东向发展开局良好。把融入徐州经济圈作为东向发展的突破口,把实施“跟跑”策略作为提升县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与徐州市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两市高层定期互访、市直部门对口交流、各县区对应“跟跑”的良好局面。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成功举办了温台项目推介会、上海对台招商说明会,预计全年到位内资亿元,增长。外资外贸工作同步推进,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家,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增长;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增长。招商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宿州经济开发区铁路以西区域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新开工项目个,建成投产个,到位资金亿元。县级开发区在规范中加快发展,埇桥、砀山开发区和工业区开始启动。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得到加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沱河景观规划、“”型新区控制性详规相继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初确定和年中新增的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外环路主路面全线贯通,银河一路、银河二路、张仙庙路南段、汴河西路、宿怀路、胜利中路和东昌路改造全面竣工,雪枫广场、运粮河景区正式开放。政务新区建设初具雏形,行政中心即将交付使用。城区小街小巷五年整治计划进展顺利,累计改造街巷条。城市综合开发势头强劲,续建和新开工房地产面积万平方米。经营城市力度加大,市区实现土地净收益亿元,新增国家开行路网贷款亿元,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和谐宿州建设扎实开展。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计民生,更加关注社会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得到加强。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居全省前列,萧县一中、泗县一中升格为省级示范高中。疾病防控体系和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一批文艺创作在国家和省举办的赛事中获奖,泗州戏、萧县书画、灵璧钟馗画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警支队新区项目即将开工。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遭遇自然灾害情况下略有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低保人均月补差提高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信访及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加快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宏观环境总体宽松;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支持沿边地区率先突破;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各类要素正加速转移,这些都为我们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十

五”计划圆满完成,全市生产总值五年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标志着整体经济已迈上持续较快增长的平台,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变量因素也相对增多。由于一些行业产能加速释放,国内经济增长将面临着供给过剩的压力;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土地和信贷政策紧缩效应仍将延续。特别是我们

自身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给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规避市场风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速度偏低,基础不稳;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升,中小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商业银行存贷差持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突出。同时,一些部门和机构还存在着谋划发展缺乏远虑、落实工作不深不细,甚至是监管缺位、服务错位等问题。总之,面对明年的环境和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激发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工程,扎实开展全民创业,着力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以上,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以内。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考虑到我市经济结构矛盾没有根本性改变,一产增长变数较大,但总体上符合全市“十一五”期间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也符合我市应对区域发展竞争、奋力推进宿州崛起的迫切需要,既积极又留有余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能快则快的原则,力争在起步之年就把经济发展推上一个较高的平台。

围绕上述目标,××年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经济工作。

一、深化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东向发展是我市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最现实途径。当前,我市东向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具体思路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共识程度和积极性也空前提高,明年关键是要在深化推进上下功夫,在争取实效上求突破。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思想解放。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思想解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一以贯之的坚定性、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要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坚决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封闭保守观念,坚决摒弃无所作为、不富也安的欠发达心态,坚决冲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敢闯敢干,勇争一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善于创造性工作,切实增强理解上级政策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贯彻上级政策的水平,既要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又能干成别人干不成的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鼓励争先、包容失误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

在更宽领域上融入徐州经济圈。坚持以观念融入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合作为主体,全面落实两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大产业协作力度,密切与徐州大企业的联系,积极承接徐州结构调整中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拓展经贸流通的合作领域,积极与徐州联办名优农产品、工业品展销会和项目推介会。加快交通网络对接,做好睢明高速公路前期准备,推动交界道路改造升级,为顺畅融入创造条件。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合作协议要求,进一步细化操作方案,抓紧落实协议中的合作事项。各县区要进一步明确赶超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跑”计划。

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强化目标考核,健全利用外资重大项目跟踪协调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日常化、规范化。进一步突出招商重点区域,巩固温台招商成果,抓好项目线索跟踪,加大协议项目落实,同时积极开拓苏南和其他地域,在固定网点招商上求突破。进一步突出优势招商,大力引进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关联度大的产业链项目,在优势资源和产业招商上求突破。进一步突出主体招商,调动各类企业对外合资合作积极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在以商引商上求突破。精心办好第二届中国灵璧石文化节,搭建宣传宿州、集聚人气的舞台。

集中力量建设各类开发区。宿州经济开发区要切实抓好建设、管理、服务三个环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完成铁路以西路网及其配套建设,加快新划入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整合。加快入区项目建设,确保新开工家,建成投产家,到位资金亿元。各县开发区要坚持建设与招商并重,加快项目进园步伐,提高产业集聚度。埇桥和砀山开发区要尽快建设,力争明年有突破性进展。

二、着力提升“+”工程,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工程是宿州奋力崛起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切实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遗余力、扎实有效地实施项目支撑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进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强重大项目调度,全面加快工作节奏,努力形成争取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推进一批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要继续抓好华电宿州电厂一期、信诚化工扩建、希望集团万千饲料、沱河、奎濉河综合治理等在建项目,确保完成投资计划;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确保丰原粮食化工、博洋纺织、龙王庙煤矿、泗永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启动,如期开工;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宿淮铁路、宿州电厂二期、林浆纸一体化、淮水北调、皖北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机制,积极抢抓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和投资重点领域,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生态建设等领域,规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规划盘子。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所有重大项目都要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层层抓好督查落实。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全程服务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凡需上报省级以上核准的项目,要积极衔接,争取支持;凡涉及市里审核、会签的,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成功率、开工率和建成投产率。加大对各级干部项目工作的培训,教育引导干部潜心钻研项目知识,熟悉项目建设程序,拓宽项目建设思路,提高抓项目、建项目、管项目的水平,建设一支熟悉项目、会抓项目、能抓大项目的干部队伍。

三、强力实施工业突破,加速壮大工业群体

加速工业增长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全市上下要牢固确立工业强市理念,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工业发展的内生机制,不断改善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

全面启动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推进为支撑,以产品产业升级为手段,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提升市直工业,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区工业,围绕特色经济,狠抓一批农业产业化、劳动密集型和加工配套型项目,增强县域工业实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主攻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百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聚集区,确保工业快速增长,为三年倍增奠定基础。市工业委要尽快制定在全市开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相关考核办法。

扶优扶强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是实现工业三年倍增的主力军。要按照“内生一批、引进一批、嫁接重组一批”的思路,力争每年都有一批企业进入规模行列。要强化骨干企业支撑作用,鼓励皖北煤电、中煤三建等驻市大企业发挥优势,扩张规模鼓励现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快资本集中。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成长型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努力形成支持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当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推动者,把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用活、用足,在全市形成重视工业、关心工业、服务工业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工业运行的综合协调,抓好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高度关注企业效益下滑问题,对重点企业和亏损大户,要因企施策,尽快促进效益回升。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搭建银企“双向选择”的平台,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对市场前景广阔的工业项目,要优先安排报批用地计划。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两支队伍建设,为工业三年倍增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和承载能力

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是我市“十一五”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要切实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把握城市化发展方向,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加快构筑区域增长极,扩大城市的集聚带动效应。

突出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浍水西路、南坪路、金海大道北段、银河三路、胜利西路、南外环连接线、高开路、淮海南路、西昌中路、宿怀南路等项续建任务,抓紧开工西昌南路、张仙庙北路、纺织中路、西北新区支路网、三八路北部和西昌北路延伸段以及浍水路和汴河东路改造等项重点工程,完善铁路以西宿城主干路网,启动道东主干道路建设。落实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分步实施沱河景观带建设,加大老城区拆墙透绿和见缝插绿,完成新建主次干道绿化配套。抓好城市出入口和雪枫公园、市府广场等关键节点建设改造。继续加快小街小巷治理,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快县城建设,扩大县城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吸纳人口、带动发展的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优化配置城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逐步推进老城区机关单位整体搬迁,实现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市政设施的市场功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城市公交、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完成宿州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加快城区污水管网铺设,提高垃圾、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提高城市详规覆盖率,确保城市建设管理健康有序。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对集中城管行政处罚权。坚持重点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继续抓好交通秩序、出店经营等专项治理,尽快改变城市脏乱差面貌,提升城市文明创建水平。

五、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明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务求取得阶段性成效。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围绕“”强龙工程,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帮扶力度,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家以上,并有~家进入国家级行列,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联度。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吸引省外、境外投资者来我市建立农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开发生态农业,同时结合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一批养殖和加工项目,拓展我市农业的发展空间。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扩大农产品流通。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引导,确保全年外出务工达到万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生产,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和创建一批名牌农产品,打安全牌、走生态路,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养殖,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努力扩大畜牧养殖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突出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加快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水平。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地要抓住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支农项目和资金,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投入机制。要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奎濉河治理,争取启动湖洼地治理项目。继续抓好县乡道路通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村沼气、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数字化气象雷达等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农村工作新机制,进一步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启动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切实加强镇村规划和设计,大力整治“空心村”,逐步推进农民住宅集中布局,促进农村面貌整体改观。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造就更多的新型农民。

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激发内生经济活力

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力。加速宿州工业化进程,实现奋力崛起目标,必须在承接外来生产要素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内生发展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发展有功的浓厚氛围。

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推进已改制企业二次重组,力争一批企业在引入外来生产要素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所有已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掘创业资源,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各类企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凤还巢”回乡创业。依托水果、木材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板块,着力培育民营企业集群。制定出台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进一步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舆论引导、服务推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各类服务业发展,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商业企业,提升宿城商业档次,扩大商圈影响力。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繁荣农村市场。抓好皇藏峪等重点景区的引资开发,促进楚汉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与徐州旅游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依托灵璧石、钟馗画和萧县民间书画,整理、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培育专业文化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赋予“双项活动”新的内涵,着力创造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和鼓励创业的舆论环境。继续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阻工、强装强卸、违章建设等行为,严肃查处以公路“三乱”为重点的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推动发展环境持续好转。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努力缓解资金瓶颈制约。

发展是硬道理,和谐是总目标。完成明年经济发展任务,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宿州。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落实好国家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等政策,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稳步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建成国债公共卫生项目,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市立医院门诊楼建设。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启动“五五”普法工作。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宿州”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各类群体事件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落实是提高政府执行能力的关键。完成明年经济发展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切实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狠抓落实、推动落实、确保落实上。各级各部门在抓落实过程中,既要抓好开局工作,又要切实提高谋划发展全局的能力,集中力量抓住“十一五”期间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多干一些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大事、实事,以重点促全局。“两节”即将来临,各级、各部门要对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市场供应等进行周密安排积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慰问和送温暖活动,重视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确保全市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上一篇:银行违规案件下一篇:无线网络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