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

2024-08-01

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共8篇)

1.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 篇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计划

xxxx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跨越发展之年。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以督查督办、检查考核、评比排名为抓手,以执法队伍建设、市容市貌整治、建筑工地管理、村居民建房管理为重点,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执法形象,促进城管执法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努力实现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做出积极贡献。

xxxx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各项工作突出落实“严、细、实、好”四个字。即执法要严、管理要细、作风要实、效果要好。真正做到执行法规严肃,执法办案严谨,城市管理注重细节,力求精益求精,执法队伍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各项工作力求效果明显、亮点不断、领导认可、市民满意。

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形象。

1、狠抓学习教育培训。今年的学习培训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核心,结合城管执法法律及业务工作,通过分层次、分专业、多形式、制度化的学习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城管执法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坚守谋事干事、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信念,增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意识,提升日常管理执法能力、解决难点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城管执法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全年对副大队长以上人员的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对中队长、业务骨干的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对案卷制作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少于1次。

2、严肃作风纪律。要按照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精神,下大力气抓好作风纪律建设。要严格工作纪律,严肃队容风纪,严查违法违纪的人和事,端正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全力提升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形象。要继续开展“四严格一提升”作风建设主题活动,通过作风纪律整顿、检查活动,队列训练、队列会操等形式不断加强城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全年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顿活动2次,作风纪律暗访活动4次,组织1次全系统队列会操。要扎实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活动,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制度,严厉杜绝借工作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等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等问题,落实责任追究。

3、狠抓文明执法。创新城管执法工作理念,改进城管执法工作方式,提升日常管理服务水平,始终坚持感情上爱民、措施上为民、程序上便民、效果上利民,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不断研究探讨创新城管执法工作技能技巧,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把群众需求和城管执法工作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每个执法大队至少有1个文明执法方面的工作亮点。要继续深化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不断增强城管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二、加强督查督办考核考评,全面提升监督检查指导能力。

4、全面加强城管执法稽查工作。从巡查时间、巡查方式、巡查内容、巡查范围、巡查责任等方面不断完善巡查工作机制,从督办处理流程、问题办理时限、考核考评制度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细化,确保城管执法稽查工作日常监督不间断,问题处理按时限,考核评比制度化,促使城管执法稽查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5、完善市民群众投诉处理机制。拓展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处理流程,重视处理结果,增加满意度测评,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政风监督员监督、评议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市民群众对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全年群众举报投诉处理率达到98%,回复率达到100%。

6、注重日常考核结果运用。逐步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日常监督考核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结果客观、准确、及时。扩大日常考核结果的公开途径、公开范围。全年12期城管执法工作月讲评通报全部在《城管在线》、《xx日报》、市政府网站公布。城管执法业务工作月讲评最后一名颁发黄牌、大队主要负责人上台表态,提出工作改进措施。要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完善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三、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

7、积极推进基层执法大队硬件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一是规范城管执法队员着装。对城管执法队员着装按春秋装、夏装、冬装进行统一规范,统一服饰、统一标志、统一编号。正式执法队员和聘用的协管人员服装应当有明显区别,全系统城管执法队员工作时间应当着装统一。

二是规范城管执法标志车辆。对各单位用于日常巡查、管理、执法、检查的车辆全部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统一编号,所有执法工作车辆规范统一、整齐一致,车身喷涂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以上两项规范工作于xxxx年6月底前完成。

三是规范基层执法大队办公环境。对全系统城管执法基层大队办公环境提出统一建设规范,从外观标识牌的大小、颜色、内容、字体,使用材质等到办公场所的外墙颜色、标语设置等外观形象全面进行统一,力求标准规范,整齐划一。基层执法大队规范化建设至年底临渭区要达到总数的50%,高新区要达到70%。

8、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要切实加强城管执法系统内部管理,确保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政令畅通。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要求,逐级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各类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二是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狠抓日常各类规章制度落实,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抽查、阶段考核等方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城管执法业务工作月讲评制度、执法大队周一工作讲评制度、局领导机关科室路段包联巡查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城管执法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案卷评查制度。

9、积极推进城管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一是规范执法依据。对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职能职责,梳理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办法等管理执法依据,汇编成册,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管理。城管执法依据汇编工作于xxxx年5月底前完成。

二是规范执法流程。对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工作流程、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由两区城管执法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设计制作,市局审定的办法进行统一。此项工作xxxx年4月底前完成。严格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审批案件的审批流程,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审批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全面落实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三是规范执法言行。制定城管执法工作规范用语、文明用语,研讨城管执法工作日常管理执法技巧,严格落实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规范。

四是规范执法文书和案卷管理。各单位必须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文书的填写、用词、装订必须统一规范,符合要求。制定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存档规范,全面开展对各类行政执法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的评查工作。城管执法案卷合格率达到100%。

五是加强执法监督。对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立案阶段的监督检查。对机关领导和科室包联路段巡查发现问题、稽查支队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要逐一落实立案检查。该立案的要立案,应立案而未立案,应从重处罚而从轻处罚的,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不作为或乱作为责任。全年对稽查支队所有督办问题做到100%立案检查。

四、狠抓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重点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10、提高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推行市区主次街道分类管理,将主次街道划分为样板路段、严控路段、疏导路段,确定各类路段管理标准,实行分类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做好占道经营、建筑立面、门头牌匾、门前四包、人行道车辆停放、街头小广告六个方面的治理工作,突出精细化管理。每个执法大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针对三个类别,每个类别至少设立1-2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路段。

(1)占道经营管理。

样板路段无违章占道设置各类经营摊点。即:无占道修理、占道加工、占道装修、占道储物、店外占道经营摆放、占道洗车等。严控路段在每年7、8、9月份瓜果销售旺季和重大传统节日时,经市执法局审批,可合理规范设置临时销售点。疏导路段在不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根据季节特点,分类分时段,经市执法局审批,合理设置摊点疏导区。

(2)建筑立面管理。

临街建筑立面无残垣断壁,应保持外形美观、整洁,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禁止改变原设计风貌和用途及破墙、破窗开店;屋顶、阳台(阳台实行全封闭)外和窗外不得吊挂、晾晒或堆放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平台、阳台内堆放的物品不得超出护栏;不得擅自在阳台、平台、外走廊搭建违规设施;沿街两侧门窗防护栏设置不应超出墙体立面,要求内置式安装,应采用网格状透空式,形式及色调应协调统一,出现锈蚀、陈旧、破损的要及时油漆或维修更换;临街建筑物一层的空调外机支架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米,二层以上空调外机按规划设计位置设置,空调冷凝水不得排放到建筑物外墙面和室外地面。临建建筑物不得设置遮阳棚,临街建筑物屋顶无违规乱搭乱建现象。

(3)门头牌匾管理。

沿街门头牌匾实行一店一牌,严禁一店多牌,严格按照市创建指挥部、市城乡规划测绘服务中心编制的《门头牌匾亮化及建筑外立面整治规划方案》(2011年)标准执行。临街建筑立面二层以上严禁设置门头牌匾,门头牌匾要定期进行擦洗和维护,保持干净整洁,无锈蚀、缺字和污损现象。沿街门店设置或更换门头牌匾必须经市执法局审批,做到程序规范,手续齐全,严禁私自设置。

(4)小广告管理。

城市道路路面及沿街两侧建筑物墙体、门店橱窗及各类公共设施无各种乱贴乱画乱涂的小广告、宣传品等,严禁沿街散发小广告及宣传品行为。

(5)门前四包管理。

包卫生。沿街单位、门店负责门前道沿石以上人行道、树坑、绿篱、花坛、草坪的清扫保洁,消除痰迹、污物、废弃物和积雪、淤泥。包秩序。沿街单位、门店负责维护门前秩序,保证门前无乱堆杂物、乱停车辆、乱搭乱建、乱挖乱占、乱泼污水、乱写乱画、乱贴乱挂、出店经营、摆摊设点等。包亮化。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如期完成灯饰安装工程,保证正常使用。包硬化、绿化。负责对道沿石以上的人行道按规划要求进行硬化、绿化。

(6)人行道车辆管理。

城区人行道车辆管理严格按照《xx市城市道路人行道车辆停放管理办法》、《xx市城市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管理办法》执行。样板路段人行道上大型宾馆、超市、商场门前确需设置停车场(站)的,应严格审批程序,规范管理。严控路段人行道上严格控制设置停车场(站)。疏导路段积极引导规范设置。禁止在人行道上不足20米宽的地段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或非机动车保管站,严禁沿街同一建筑物门前人行道上同时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保管站,停车场、保管站要做到规范统一、标志明显,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方向一致,无乱停乱放、占用道路、挤占盲道现象。

11、提高建筑工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严格按照建筑工地管理规范对城区在建工地加强管理,重点做好施工工地围档、出入口道路硬化、建筑渣土处置、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施工噪音扰民等管理。每个执法大队至少设立2个精细化管理示范工地。

(1)沿街施工场地必须围挡作业,工期六个月以下的要实行彩钢板临时围挡;工期六个月以上的应设置实体围墙。样板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米的封闭围墙,严控路段、疏导路段的工地应设置不低于1.8米的封闭围墙,所有围墙标准按市住建局规定的标准执行,并保持整洁完好。

(2)工地清表前施工场地进出口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冲洗、沉淀设施(沉淀池规格为1m×1m×1.5m),出入车辆必须进行冲洗,严禁车辆带泥上路;渣土清运车辆要具备资质证、准运证、定点倾倒证,做到三证齐全,实行密闭式运输,按规定时速行驶,严格按照审批的时间、路线、地点进行倾倒,严禁私拉乱倒。

(3)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堆放整齐,场内余土要采取防尘措施,禁止直接从空中向地面抛撒建筑废弃物。各建筑工地要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切实做到“五个100%”的目标,即:工地沙土必须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必须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必须100%洒水压尘、暂时不开发的地方必须100%绿化。

12、加强规划管理工作。树立“规划即法”的观念,强化规划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区域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项目规划、单体规划,加强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工程施工许可相关证照的检查排查,加强同规划、建设部门的合作,建立规划信息、审批许可信息共享机制,真正使规划执法工作成为落实城市规划的有力保障。

13、加强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村居民违规建房管理的办法、措施、机制,通过加强“人防、技防、制度防”,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置,在村居民违规建房上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尽量把村居民违规建房发现并制止在萌芽状态。

五、逐步推进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信息化水平。

14、利用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充分共享政府公共资源,以目前各城管执法单位现有设备和网络为基础,结合OA办公系统,实现城管执法案件办理、审批信息化,规范城管执法案件办理流程,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15、积极推进城管执法稽查督办工作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管执法稽查工作监督巡查全方位、督办核查实时化、考核评比科学化,形成快捷、高效、精确、全覆盖的稽查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市一级的统领指导作用、督查督办作用、考核评比作用。

16、积极推进市民群众投诉处理督办工作信息化水平,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市民群众利用手机、网络等参与城管工作途径,采取措施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管工作,发挥市民群众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到xxxx年底,通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争取在城管执法形象、稽查督办能力、管理执法规范化,业务工作精细化、城管执法信息化五个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全面促进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跨越发展。

2.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 篇二

城与市互为依存, 互为条件, 同步发展。一部城市发展史, 也是商业发展史, 城为廊、市为实, 商业已成为城市的基础产业, 这是历史的必然, 世界上存在着没有工业的城市, 没有农业的城市, 没有旅游业的城市, 但不存在没有商业的城市。市以城而存在, 城以市而发展, 从原始城市的产生, 从串街走巷、到前店后场。夫妻店、连家铺的出现, 以及前朝后市, 原始集市的产生, 都是适应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 解决城里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筑城而居的生活问题, 发展到集聚大量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 迎来了现代化生产方式, 扩大城市规模、充实城市内容, 逐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消费水平的生活需要, 一个多业态的市场模式、多形式的商业形态、 (包括商业街、商业中心、生活广场、交易市场) 逐步形成, 标志着城市与商业同步发展, 进入了崭新时代, 标志着工业城市向现代商业城市转换的完成, 进入了现代商业社会。

现代商业必须以商业地产为依托, 才有规模、才有形象, 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传统商业只是小商小贩的买卖行为, 即使有大商号出现, 也是依托有限的规模, 或开分号进行有限度的发展, 多数仍处于小家小户、前店后家 (后厂) 的状况, 没有独立的商业地产和进行商业地产的买卖。计划经济条件下虽有一定规模的百货店、仓库、转运站一类的商业设施, 也是以国有为主体, 不是独立产业, 也不能进行买卖。

改革开放催发商业地产的产生和发展, 并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壮大, 成为相对独立于住宅地产的一种产业。我国经历了百货业的升级和改造, 以合资形式, 进行估价入股, 改造升级, 从而带动商业地产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场的开拓, 商业地产从超市、商业街和批发市场的建设, 进入到发展期。而购物中心的出现, 奥特莱斯的发展, 使商业地产逐步走向成熟, 进入规模化操作, 迎来了今天商业综合体时代。

二、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形态的最高形式

从商业街热, 到购物中心热, 到今天商业综合体的出现, 既反映城市商业形态发展的不同过程, 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商业集聚形式的新要求。如果说从百货店热到超市的普及、专门店、专业店的发展, 以及网购的产生、发展与推广, 是商业业态的创新和升级, 那么商业综合体的出现, 则标志着城市商业形态、商业业态、功能组合、商品和服务一体化, 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如果说商业业态的定位, 基本上是区域性的, 面对一定范围的商圈和周围的消费群体, 实行的是一站式购物, 在步行10分钟左右就有方便的商店, 就近购买。而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和商业综合体, 面对的则是超广域的消费群体, 因此, 它们对商品、对商业功能、对周围环境、对购物场所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打破了同质化消费、雷同化商品、模式化经营的传统商业格局, 一个多功能、综合体、超时空的商业综合性就应运而生。

第一, 它是地标式的建设, 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 成为一个城市新的名片和窗口。有的把它命名为城市经济综合体, 这就是开发商的炒作, 营销的需要。城市经济是综合性的概念, 是多产业的集聚, 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动态, 一个多大的建筑都无法包容的, 所以, 应该叫城市商业综合体。三、四线城市有一个甚至多个, 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来定位。一、二线城市应该有若干个, 合理分布, 科学定位, 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

第二, 它是功能性的, 集聚商业主要功能, 形成一个有主有从、有住有吃、有娱乐有办公、有购物的商业综合性的消费场所, 不仅为住宅区提供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也为全市居民营造一个功能多样、办事方便、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第三, 它是土地更合理的利用, 如果能够做到科学定位, 适度发展, 商业组合体有利于土地利用, 节约用地, 通过多功能的组合, 可以享受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用地, 避免各自为政, 各有一套, 造成设施的重复建设, 土地的浪费。同时, 多功能的商业组合体, 也为住户带来更大的方便、更完整的设施、更大活动的空间, 也促进房地产的开发, 对降低成本, 稳定房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 它有利于树立城市新的形象。一个新型的商业综合体, 不仅有卖点、成为销售的热点, 更主要它有自身靓点, 以雄伟、高大、新颖、形象独特成为城市或地区地标建设, 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成为庞大的商业集群和商业中心, 成为内外交往的平台, 产生盆地效益, 吸收更多的消费力向商业综合体集聚。

三、商业综合体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商业集聚

只有商业集聚, 构建规模不一的商业集群, 对内产生凝聚力, 对外产生辐射力, 促进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以横向流通为主体、构建大平台、促进大交流、发展大流通、完善大市场, 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不流不通, 市场就成为一滩死水, 流则通、通则合、合则和、和则富。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和必然的取向。

一个功能齐全、实施完善的商业综合体, 就是一种更为高级形式的商业集聚, 是对外交往的平台、信息交流的平台、依托区域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而形成的多功能交易平台。

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新的热点, 成为商业资金新的集聚点。商业地产的开发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 至少有五股资金竞相介入, 形成多头介入、齐上快上的发展趋势:第一是最早介入的原有商业地产企业, 它们初步尝到百货业、超市、购物中心开发的甜头后, 大举进军商业综合体, 成为开发的主力, 像万达、万科、万通、万象城等;第二是大型的企业, 包括非流通企业, 转变发展战略, 进行跨行跨行业开发, 进入购物中心, 奥特莱斯、甚至商业综合体的开发, 像首创、中粮、海航、娃哈哈等, 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新生力量;第三是原有的流通企业、零售集团, 利用自身的终端优势, 向上游延伸, 在扩张新点的同时, 介入商业地产, 发挥优势, 实现终端与上游发展的一体化;第四是外资企业, 由租赁经营到自建自用, 发展到商业综合体的开发, 租赁与自营并举, 寻找多头的盈利空间;第五是地方政府, 为了自身形象, 借债搞建设、卖地求发展, 实现三年大变样, 积极扶持商业地产的开发, 把商业综合体作为形象工程、战略性措施列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 筹资、投资或合资建设具有地标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四、统一规划, 科学定位, 适度超前

一个新的商业地产热已在全国兴起, 继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热后, 又迎来了商业综合体热。在相当一个阶段, 它们都把它叫做城市经济综合体的开发, 其实这是商业综合体的误读, 是开发商的营销概念, 媒体的炒作概念, 政府的形象概念, 因此, 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武汉要建30几个综合体, 面积达一千一百万平方米, 北京已投入和在建的有49个, 总面积超过二千一百万平方米, 几乎超过现有的总面积。一个二线城市, 怎么能容纳几十、上百个的综合体, 甚至只有八万人口的小县城, 也要建20万平方米的综合体。概念的误读, 必然导致行为的失控。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拥而上、规模过大、数量过多、遍地开花的泡沫形象, 值得注意, 谨慎发展。

第一, 商业是城市生活的基础,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商业存在的前提条件。作为城市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有超前的战略, 以没有必要的商业设施为基础, 留不住人口, 发展不了产业, 也就体现不了城市的魅力和凝聚力。因此, 要把商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要有超前意识、战略眼光, 科学定位, 适度发展。但是, 必须看到, 任何一种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或购物中心, 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都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不能一拥而上, 盲目发展, 脱离实际, 客观条件达不到, 短期无法实现人气、商气的集聚, 既谈不上盈利, 也无法留住客商, 导致有场无市、商走市衰的尴尬局面。依城建市、量力而行, 适度超前, 才能达到市城一体、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二, 作为城市形象代表的商业综合体, 必然求大求洋, 容易剑走偏锋, 投资大、回收期长, 涉及面广, 必须兼顾多方利益, 作为商业不动产的投资, 要有一定的回报, 得以收回成本, 实现增值, 才能继续运营;而作为运营商能不能租出去, 继续正常运行, 存在着不少风险。有场无商, 有地无业, 不少商业综合体处于空运转状态, 甚至难以为继;而零售商面对有场无客、店多客少情况, 即使勉强支撑, 超过一定时限, 就会商走市衰, 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产生几败俱伤的局面。所以, 一个商业综合体的产生必须实施多赢战略, 兼顾多方利益, 才能持续发展。

第三, 商业综合体, 不是商业不同业态的大杂烩, 而是要根据发展需要, 有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 不要陷入雷同化发展、模式化经营。千店一面是商业的悲哀、千城一面是城市的悲哀。要根据商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依城建市, 突出自己的靓点、卖点和盈利点。要根据城市整体布局, 周围商业环境, 进行综合筹划, 科学定位, 不求全, 只求特, 突出自己的特色, 进行科学的组合, 与同一商圈内其它业态进行互补, 突出购物、消闲、娱乐、餐饮、住宿、住宅、写字楼、酒店的群体效应。既不能包罗万象, 也不搞千篇一律, 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模式。

第四, 要注意不以大压小、以大挤小, 直接影响中小微商业企业的生存。全国有2400万个流通企业的核算单位, 一个企业安排10个员工, 就有2.4亿人的就业, 加上近5000万人的个体户、临时工, 它们的就业和生存, 是社会的头等大事。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必须考虑这一群体的生存条件。因此, 商业综合体不可能代替它们的社会作用, 也无法解决它们的生活问题。因此, 不是所有城市的商业都可以用商业综合体代替, 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要建设综合体。一拥而上的做法, 有条件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观念, 不仅无法树立城市的形象, 而且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 必须因城制宜、因需而定, 有重点地发展, 这点应引起各级政府注意。

五、一个城市对商业网点的要求是有量的限制

任何一个城市对商业网点的发展, 不仅有质的要求, 而且存在着量的限制, 不可能无限发展、盲目扩大。除了小商小贩在街头巷尾发挥拾遗补缺以外, 对大中型商业业态, 也有一定的量的限制。那么怎么来控制其基本比例呢?按照实际经验, 可以用以下几个数字加以控制的。

第一, 商业承受力。市以城在, 城以市兴, 城市一体, 才能协调发展。不是说商业网点, 特别是大中型商业业态越多越好、越大越好, 它受到城市人口 (包括流通人口) 、经济发展、购买力增长所限制, 存在着一个比例不一的发展极限。按照国内外实例分析, 人均营业面积, 中小城市控制在每人平均0.8平方米-1平方米之间, 大城市控制在1平方米-1.2平方米左右, 少数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大型、超大型城市也只能控制1.5平方米-2平方米之间。这不仅为自己发展留下余地和生存条件, 还要为小商小贩、个体户留下生存的空间。

第二, 盈亏临界点。任何一个商业业态的存在和发展, 都要计算盈亏临界点问题, 它不仅是衡量有没有盈利的可能, 还是一个能否生存的条件。美国曾经做了一次调查, 个体户、小商贩只要一天能够维持500美元的流水, 按照20%毛利率计算, 一年就有3.6万美元的收入, 略高于美国蓝领工人平均年收入的3.46万美元, 就有人去做, 就有它存在的条件。由于地区不同、业态不同、租金不一, 没有一个统一的盈亏临界点, 但它决定商业地产的业态和规模定位, 要有一个计算和控制指标。我曾经对大型百货店作一次匡算, 中小城市一年一平方米营业面积必须维持在5000元-8000元之内, 而大城市在8000元-12000元之间, 特大型城市必须维持15000元以上。可作为参考。

第三, 店铺出租率。大型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和商业综合体, 自营很少, 多数都采取出租形式、招商经营, 因此, 都存在一个出租率的问题, 招商不满, 一关系到能不能按时开业, 二关系到能不能维持下去。在一般条件下, 出租率达到60%就可以开业。任何一种大型商业设施, 除特殊地理位置以外, 不可能一步到位, 全部租满, 只有在开业中逐步引进、逐步到位。

第四, 置换率。一个大型商业设置, 几个、几百个门店, 都是在置换中逐步完善, 达到科学配套, 产生整体效益。一方面一部分零售商在销售中, 绩效不佳, 被自然淘汰。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大型商业设施, 也有一个认识、选择和适应过程。因此, 业态组合是在不断变化中, 逐步走向合理。一般的情况下, 需要三年左右, 才能走向基本稳定, 在这期间保持30%置换都是正常, 如果比例太大, 很多零售商退出或停业, 就得考虑整体定位问题。

3.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93-1

1 地震形势与社会需求

1.1自然地理概况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地处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全市呈东西长211公里,南北长230公里,幅员面积2576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略有抬升,海拔300~662.6米。

1.2地震形势与灾害风险

根据中国第4代区划图圈定,我市的洮北区、镇赉县和大安市为Ⅶ度以上高烈度地区。我市邻近的松原市前郭县曾在1119年发生过6(3/4)级地震,内蒙通辽市和黑龙江省绥化市曾在1940-1942年发生过4个6.0级地震,2003年至2006年在我市周边地区连续发生4次5.0级以上地震。因此,我市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

2 白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现状

自有地震记录以来,白城市境内共记录地震47次。近几年来,我市邻近的松原和内蒙东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对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1监测预报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市的地震监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增加了一个地震综合观测站,在大安和通榆兩县增设了2个数字化测震台(土建与仪器安装完成,2006年底投入使用);在全市5个县(市、区)成立了遍布各乡(镇)的180个地震动物宏观观测网;与以前相比,地震观测手段得到加强,装备得到更新,地震监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2.2震灾预防

根据《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我市五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市公众震灾预防的观念淡薄,广大农村民居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2.3应急救援

根据吉林省地震局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白城市地震早期快速判定工作预案》和《破怀性地震应急预案》。但是,我市还缺少必备的地震现场使用的交通、通信和救援物资。

3“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结合吉林省的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我市需进行吉林省西部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工程;地震应急救援及物资储备;吉林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

3.1吉林省西部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工程

该项目属于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设”的子项目。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处松嫩平原,白城地区属大兴安岭隆起带的一部分。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洮儿河断裂、嫩江断裂带、第二松花江等活动断裂带。松原地区为Ⅷ度高烈度区,历史上曾发生6(3/4)级地震,具有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背景,目前白城仅有1个台站,“十五”改造完成后,我市台站增加到3个,基本达到我省台站分布的平均水平。但是台网密度还远远不够,台站分布也不尽合理,并且没有数据汇集、快速定位的市级区域台网中心,因此需抓紧建设我省西部数字地震台网。增设镇赉、洮南、大岗子三个数字化地震台。地震台总数达6个,台网距离由100公里降至50公里左右;建设白城区域台网中心,作为省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区域节点,负责本地区数字化地震数据的汇集,地震快速定位及同省台网中心进行数据共享。

3.2白城市地震宏观观测站

作为吉林省西部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工程的配套工程,为我市地震速测速报提供更完备的基础资料,使我市地震预测预报更有实效性。在原白城观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地震宏观观测站。该观测站主要以宏观观测为主,采用井水位和动物生活习性立体观测的方式,捕捉临震前地震异常信息。

3.3地震应急救援及物资储备

地震应急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系列应急行动。为了迅速获取地震灾区灾情信息,进行有效的地震应急行动,必须要有地震应急现场交通车、通信设备和物资作保障。

3.4吉林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

该项目是国家“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子项目。我国大量的地震灾害教训表明,农村房屋抗震能力薄弱是造成“小震大灾”的重要原因,通过引入和推广适用的农村房屋抗震技术和示范工程建设等手段提高农居抗震能力是全面实现国家和我市防震减灾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理论机制,推广适用不同经济水平、地震环境、不同房屋类型和风俗习惯的房屋抗震技术,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农村工匠培训、防震减灾教育推进农村抗震工作,通过编制地区性村镇房屋抗震技术标准。房屋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

4 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保障措施

4.1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法制观念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吉林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标准,加快防震减灾地方性法规建设,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法制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使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

4.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高效管理机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为把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抓紧抓好并落到实处,应设立独立的地震主管部门,不能单独设立的县(市、区),借鉴外地做法,合并到建设部门管理。

4.3理顺投资渠道,多层次投入保障机制

遵循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计划体制和经费渠道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稳定可靠、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的同时,探索建立非公共财政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渠道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赠、地震保险相结合的多种资金渠道共同支撑的救灾和恢复重建投入机制。

4.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 篇四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总结去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表彰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署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并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以新的作风、新的姿态,投入到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来,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塑造“现代、文明、清洁”的城市形象,实现成都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下面我就2001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要总结,并就今年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出部署。

一、关于2001年下半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

2001年下半年,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巩固发展上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的总体要求,从8月初起全面展开,至12月底基本结束,历时4个月。重点对府南河内外环线等80条主要街道、重点路段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按照上半年确定的整治方案,继续组织实施了对春熙路、长顺街、成渝高速路出入城段等上半年开工项目的综合整治。通过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艰苦奋战、共同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圆满完成了整治任务。80条主要整治街道及重点路段的整治,按整治标准及要求全部整治达标,延续整治的基础上中,成渝高速路出入城段的整治已全面完工;长顺街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主车道形成了通车能力;春熙路整治一期工程已在春节前基本完工。目前,经过整治的街道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区一貌,既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又展现了现代城市的时代风貌,使城市整体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好成都工作的重要指示的结果;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切实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的结果;是中央驻蓉单位、省级机关、驻蓉部队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悉心帮助,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大力支持,悉心帮助,积极参与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中央驻蓉单位、省级机关、驻蓉部队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实现成都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塑造“现代、文明、清洁”城市形象的基础工作,是推进我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具体行动。去年下半年,我们在总结完善上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定了以府南河内外环线等80条主要街道、重点路段为下半年城市环境重点,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的总体要求,对临街立面、道路路面、户外广告、环卫设施、市容秩序、园林绿化、光彩工程、农贸市尝机动车停车尝建筑工地、闲置地块、河道沟渠、临街店铺、饮食店铺、畅通工程等进行了综合整治和建设改造。据统计,在去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共投入整治经费8亿元,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10万余平方米;整治沿街破墙开店484户;整治道路路面26.1万余平方米;拆迁、待建工地场内绿化5.3万平方米;设置工地进出口降尘设施171处;改墙透绿2.2万余米;建筑物墙体立面绿化93幢;道路及绿化带露土覆盖1.7万平方米;新建绿地9.1万平方米;综合整治饮食店铺524户;饮食店铺燃料结构改造338户;新建绿化广场9个;拆除路牌、招牌、指路牌392块;整治商招、店招1万余个,拆除广告牌903块;整治中小街道35条;新建大棚式、室内农贸市场10个;整治门牌6158个;立交桥桥体粉饰15万平方米;拆除立交桥下建筑物371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砖46平方米;建筑工地围墙景观化3.7万余平方米;临街建筑物亮化765幢;桥体亮化13座;绿带绿地亮化3.4万余平方米;路灯改造807盏;建筑物立面粉饰63.5万余平方米;建筑物立面清洗100万余平方米;拆除防护栏1.4万余个;封闭阳台2216个;取缔占道摊区市场6个;取缔占道停车尝修车点、洗车点95处;更换铁花大门482处;卷帘门改落地玻璃门3465个;改造公共厕所36座;设置果屑箱1899个;整治机动车停车场(库)179个;整治改造公交站棚86个;临街店铺门内达标整治4017户。

5.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总结 篇五

2011-01-16

真抓实干强管理 攻坚克难促落实——市城管局强化城市管理扮靓城市容貌工作纪实

提起清代夏都——承德,这个拥有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等“七项桂冠”的塞外山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塞外大地。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明珠也需要经常擦拭才能绽放光彩,市城管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就像辛勤的护珠人一样,扮靓着城市,维护着承德的美丽形象。

近几年来,面对城市管理工作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的新形势,市城管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瞄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总目标,紧紧抓住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这一核心,以深入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创先争优强作风,攻坚克难求突破,严格执法建机制,强化管理提水平,彰显特色出亮点,关注民生促和谐,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城市容貌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了新提高,旅游城市魅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强化管理,持续整治,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观

市容市貌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市城管局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突出精细、利民便民”的原则,以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抓手,逐步实现市容市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一是在全省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在中心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对主、次、支干道及城市重要部位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实行分片、划段、挂牌、明责的办法强化管理。他们抽派60多名城管执法队员派驻各街道办事处,又组建7支主要街道专门执法队,将市容市貌日常管理作业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建设了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将12319城市便民服务热线作为网格化管理监督平台,24小时受理市民、游客、媒体、商户等各方面反映的问题;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定期例查、暗查暗访、现场点评、督察通报等工作制度,完善了网格化督查考核办法,对网格化管理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政府督察的形式进行督办;市城管局一线执法人员实行分班错时制和差时延伸制,重要节假日,市城管局机关干部全部到主要街道和重要节点上岗值勤,缓解一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还协同双桥区政府,划定辖区沿街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门店的市容和环境卫生“五包”责任制区域,已完成6条街道、380个门店,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基本上保证了网格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初步实行了 “定人、定岗、定位、定责”城管新模式,为实现城市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闯出了新路子,奠定了好基础。省建设厅对我市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取得初步成效的作法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准备适时在全省推广。

二是强化动态管理,持续不间断治理。根据市容市貌环境易反复、难根治的特点,本着“反复抓、抓反复”的方针,按照“一次突出一个主题,一次治理一个重点,持续使用力量,不间断整治”的思路,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解决市容市貌管理的难点问题。从2010年初,针对店外经营、流动商贩反弹比较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市容环境“百日攻坚”活动;从2010年“五一”前开始,以保旅游旺季市容环境为核心,突出景区周边区域,开展了“夏季市容综合整治”集中行动,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整洁有序城市环境;从2010年9月初,以规范和提升为目的,在市中心区的主街主路和各类市场开展了“12531”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工程(即:全面深化市区网格化管理这一科学机制,打造京承高速出口至狮子沟大桥、九华山至普宁寺2条示范路,重点治理南营子大街、西大街、丽正门大街、新华路和车站路5条主要街道,集中开展取缔店外经营、清理流动商贩和整治车辆乱停乱放3项工作,抓好规范各类市场管理秩序这项重点工作),组织37人的专项清理队,对市中心区主要街道、“一河两路”沿线的流动商贩、店外经营、违章停车等进行清理整治。在这些集中整治活动中,共清理取缔流动商贩18000多人次;取缔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店外摆放等780多处;取缔露天烧烤80多处;清理喷写、粘贴小广告及门窗贴字2100余处,收缴沿街发放宣传单12000余份;教育处罚违章停放机动车2100多台次。目前,迎宾路、京承旅游路、南营子大街、石洞子沟路、丽正门路、西大街等重点路段的店外经营、流动商贩和乱摆乱放现象明显转变,车站路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火神庙周边、翠桥路口、竹林寺等重点部位得到有效控制,中心区的市容市貌得到很大改观。

三是多措并举,加强“两场”建设。无场经营、无地停车是制约城区市容环境提升的主要瓶颈。市城管局在缺乏场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多措并举、多元投入、合理布局、建改结合,多点位进行场地建设、完善和撤并,为经营者、游客和市民提供方便。该局谋划新建了一批场地,在石洞子沟路富华二期地下兴建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市场,面积2200多平方米,可安置摊位150多个,该路段所有的占道摊点均实现了退路进厅、入室经营;在车站路的火车站煤场以股份制的形式设立了占地8500平方米、可容纳700个摊位的桥东便民市场,将花卉市场、烧烤、周边流动商贩全部迁移至此经营;将原二中改建成了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可停放2000余台车辆的大型开放式临时停车场,已于2010年4月20日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新建了温州批发城西侧双层停车场,有效缓解山庄周边及车站路路段停车难的问题。规范完善了一批场地,实施了“便民工程”,投资300余万元,在中心区设置便民商亭101个,并将5个小区街巷便民市场的130余个破旧经营设施进行更换,使现有便民摊点提档升级,变摊点为景点,既方便了市民也美化了市容。他们还整治撤并了一批场地,清理拆除翠桥路口等路边摊点棚厦40多处;取缔了老居宅路段原有堵塞交通的200多处占道摊点,将西大街葛家胡同市场进行停市迁移,此处70余户经营户暂时疏导至附近便民疏散点内,确保了二仙居旱河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如期开街。

精心组织,攻坚克难,“三拆”攻坚活动效果突出

违法违规建筑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一处处违法违规建筑就像是一块块牛皮癣,侵蚀着城市的机体,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2010年3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老城区开展违法违规建筑综合治理攻坚月活动。市城管局作为“攻坚月活动”的实施主体单位和牵头部门,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策攻难、以法攻坚、以情攻心”,以前所未有的必胜决心、超常力度、高效工作,共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543处、30835.66平方米;其中,拆除违法建筑470处、20899.28平方米,违规建筑42处、1815.8平方米,影响容貌建筑31处、8120.58平方米;主次干道的违法违规建筑已基本拆除,拆除率达98.6%。这次拆除的建筑中,存在30年以上有7处,20年以上的有87处,10年以上的有206处,其它也都在5年以上,最长的已经存在了近40年,违建拆除面积大,攻克难点多,社会反响好,实现了拆违、拆临、拆烂工作的新突破。市委常委、副市长苏爱国听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和实地查看后,认为攻坚活动做到了高效工作,实推快进,力度超常,工作力度上体现了“四个大”,工作方式上实现了“四个新”,工作安排上做到了“四个快”,工作作风追求了高效率、体现了超常规、实行了倒计时、做到了满负荷,达到了预期效果;市人大常委会和“三拆”视察组在听取汇报和视察后,对“三拆”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很高的评价;省“零违工程”检查组对我市的“三拆”经验作法给予充分肯定。

拆除违法违规建筑是一项实打实、面对面、硬碰硬的工作,没有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作风、奉献的精神,是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市城管局把“攻坚月活动”作为全局第一大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举全局之力狠抓落实。一方面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协调市、区直部门抽调430余名干部,组建活动办公室,设立14个专项治理小组,建立拆违工作组67个,制定方案,下达任务,督导调度,宣传发动,精心组织,使“攻坚月活动”总是处于强力推进状态。另一方面落实好实施主体责任。在全市动员大会的第二天,市城管局迅速部署,班子成员划分综合、宣传、保障、认定、治理、督查等战线分口负责,局机关8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分别包保9个街镇的拆违任务;统一调配机关科室、执法大队的人员,全局抽出80名工作人员专门参加活动,每个街镇安排一名城管执法队的大、中队长作为拆违骨干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拆违攻坚活动。活动中坚持依法拆违,市城管局上到领导下到拆违工作人员,不怕担风险,不怕得罪人,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顶住说情236人次,拒绝宴请90多次,依法下达各类法律文书1120余份,行政强制拆除违建30多处。其中一片违建存在11年,个别当事人采取各种方式抗拒拆除,工作组40多次入户动员未能说服其自行拆除,在履行各项法律程序后,依法进行了行政强制拆除。当这片社会影响最大、动拆次数最多、当事人情况最复杂的违法建筑顺利拆除,被遮盖十余年的原貌重见天日时,周围住户和过往群众齐声称赞。活动中坚持和谐拆违,对每户当事人“一对

一、面对面”地进行细致思想动员,以诚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活动中,全局干部加班5200多天,87人带病坚守一线,入户动员8600多人次,最多的一处违建入户做工作达41次;他们还积极主动帮助当事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当事人由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动自愿拆除,做到了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好。活动中坚持为民拆违,出资122万元,车辆1680台次,清理建筑垃圾16600立方米;投资38万元在拆后空地新建花坛18处,增加绿地面积1531平方米;硬化畅通车站路、翠桥路、南园路等道路和街巷12处,面积896平方米;立面整治、改造建筑123处,8389平方米,为城市“洗了脸”、“美了容”,清除了存留多年的污点瑕疵。南园小区、义泰兴小区、竹林寺小区居民自发到市城管局赠送锦旗,赞扬攻坚活动是真正为居民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广告亮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大手笔设计。委托具有国家甲级资质、承担过奥运会北京街景改造规划设计的北京中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出了具有承德特质的、非他性的《承德市中心区户外商业广告和牌匾标识总体规划》、《承德市中心区户外商业广告系统规划设计》、《承德市中心区牌匾标识系统规划设计》3个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委托参与过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亮化设计的北京高光环艺照明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承德市中心区夜景照明规划》,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亮化点位200多处,规划出独具承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亮化格局。

强力度整治。根据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和新的广告规划,坚持点面结合、拆改结合,以治乱为重点,大力度进行拆除、清理和规范。一年来,共清理规范17条主要街道的户外广告牌匾3675块,44640平方米。其中:拆除严重影响城市容貌的户外商业广告1088块,23900平方米;拆除门店牌匾标识1572块,8960平方米;重新规范设置门店牌匾910块,11000平方米;按照规划要求新审批设置门店牌匾105块,780平方米;超额完成了“三年大变样”要求的任务量,在省检查组总体验收的广告牌匾标识工作项目中获得满分。2010年11月中旬,市城管局又组织开展了户外广告综合整治专项活动,活动正值多年未有的寒冷冬季,参加拆除工作的城管执法队员,顶着刺骨寒风挨门入户做工作,从凌晨到深夜奋战在拆除一线,许多队员冻得感冒发烧,皮肤皴裂。特别是拆除广告牌匾过程中,为不影响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和门店的正常经营,执法人员白天入户做动员、下文书,利用夜间10点以后和凌晨前的时间组织拆除,夜以继日的连续作战,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拆除金翠楼楼顶“中泰自然城”等广告牌13块近千平方米。

高水准建设。按照城市亮化整体规划,市城管局实施了“一线一片”城市夜景景观建设工程,投资6400万元,建设亮化点位132处,其中:景区古建筑亮化4处,重点部位公共绿地亮化20处,主要桥梁亮化5处,山体景观亮化3处,标志性、地标性建筑物亮化88处,武烈河橡胶坝管理房及水景观亮化12处。又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城市照明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运用GPRS远程控制手段,对城市道路照明和各个亮化点位实施远程自动化控制,彻底改变了过去口头通知、人工调试的原始作业方式,真正实现了城市亮化工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高标准起步,严要求执法,规划执法工作有效推进

根据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承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规定,将原规划局行使的规划批后执法、跟踪管理职权统一划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履行好这项新赋予的职能,他们设立了承德市中心区居住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监督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小区配套设施验收的日常工作;组建了规划执法大队,具体负责规划执法和批后管理等工作。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聘请规划方面专家和规划方面的大学生充实到执法队伍中,对规划执法队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于2010年7月9日召开了市直相关部门和近百家有资质开发企业参加的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会议,依法开展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执法和中心区居住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监督验收工作。

为了防止因职能交接导致监管漏洞,在规划部门还没有将市区新建小区资料移交的情况下,市城管局不等不靠,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自2010年7月13日起,对62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168个开发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走访和监督,逐一建立流动式跟踪管理档案,从项目规模、地址、审批时间、开工放线、验基、封顶、配套设施、周围环境等做好档案登记,做到一项目一卷、一项目一档,登记事项与工程进度同步;对18家开发企业开发小区配套设施不健全、与主体工程不同步、以及未按规划审批建设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下达《责改通知书》18份,下达《停工通知书》9份,对1家开发企业做罚款处理。组织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监督验收领导小组成员,联合对河北天行房地产开发公司新世家小区一期工程、承德华峰房地产开发公司世纪城二期组团等7个小区进行了配套设施验收,对3个验收合格的小区出具了《联合验收意见》;对4个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分别下达了《联合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整改,未取得《联合验收意见》前一票否决,不得进行整体验收。他们还对10个开发项目进行了联合审图,对1个项目进行了整体验收。

创新思路,深化创园,园林绿化实现量增品升

市城管局将园林绿化工作纳入大城管体系,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统筹安排,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绿地率达到3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7.8平方米,已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了绿量增加、品位提升、管理精细、整体推进的整体目标。

该局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城市绿化工作确定了依托古典园林保护“促绿”,依托山体自然景观“借绿”,依托水系治理“扩绿”,实施城市中疏“还绿”、道路建设“增绿”、居住区改造“补绿”,突出“两线”(武烈河和滦河沿线)、“两环”(环山庄外庙、环城市山体可视面),彰显“一个特色”(园林上山),抓住“五个重点”(景区周边、城市路网、水系两岸、拆建还绿、新城绿化)的工作思路。组织园林局、林业局、水务局、双桥区、双滦区、开发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实施了山体园林景观、滨河园林景观、景区绿色项链、公园绿地建设、附属绿地(道路、单位、居住区绿化)建设和立体鲜花造景六大绿化美化项目60余项绿化工程,栽植各类乔灌木30万株,新建绿地1200公顷。

他们在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步,保持巩固成果,突出抓好“围绕山体和水系环境建设,打造精品山体和滨水景观,彰显山水园林特色;围绕山庄和外庙环境整治,打造古典园林„绿色项链‟,展现皇家园林魅力;围绕老城区„中疏‟改造,建设古朴精致文化园林小景,突出山城园林造园特点;围绕„四纵五横‟城市道路建设,构筑道路绿带网络,展示迎宾旅游线风采”等提升品位工程,累计投资2.12亿元,实施了21项绿化工程,栽植各类乔灌木5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市城管局、园林局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行政中心广场绿化、普乐路绿化、北环路绿化、承德大桥东引桥绿化、18条道路行道树栽植和更新、街旁园林小景建设、现有绿地改造提升和立体鲜花造景工程,共栽植乔木5860株、灌木4810墩,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实施立体鲜花造景工程,市区绿地和主要地段栽植摆放各类鲜花100万盆,摆放花柱39个,摆放塑钢和实木花钵700余盆,桥栏杆和灯杆悬挂花篮3000个。在2010年国庆节前,市城管局组织园林部门在承德大桥头、火神庙环岛、旅游桥环岛、武烈河大桥等主要地段和道路节点摆放鲜花19万盆,在数量和品种上创我市在国庆节摆花历史之最,给游客和市民创造良好的旅游和生活环境。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重点项目拆迁任务圆满完成

“四纵五横”城市道路建设是我市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路网改造工程,市城管局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道路建设前期拆迁任务,发扬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连续作战、只争朝夕的作风,集中精力,整合力量,全力攻坚,完成了“四纵五横”道路拆迁20000余平方米。

2010年1月初,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迎宾路、京承旅游路(简称“一河两路”)道路拆迁改造的总体部署,市城管局负责拆除沿线公有建筑和附属设施,抽调11名干部连续奋战在拆迁现场,迅速拆除了各类建筑12户、4579平方米,腾退土地1990平方米,提前两个月完成拆迁任务,确保了京承旅游路“五一”前通车、迎宾路“七一”前通车目标的实现。

2010年8月13日,市委、市政府将石洞子沟至碾子沟等“两纵一横”城市道路中国有土地上的拆迁征地任务临时移交市城管局负责,要求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面对任务要求急、有效时间短、建筑性质杂、资金不到位、工作条件差的严峻形势,市城管局局长多次主持召开动员会,将此次任务作为继“攻坚月活动”后对城管干部的又一次重大考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不讲条件、敢于承担,不找理由、敢破难题,不计得失、敢担风险”。成立了局长亲自挂帅的拆迁指挥部,抽调60多人组建6个拆迁工作组,划分产权房、公建房、无证房、附属房等战场,将拆迁任务分片到组,分户到人,多路突击,全线展开。市城管局局长蔡青每日深入现场调度指导工作,亲自接待拆迁户、亲自宣讲政策、亲自走访当事人、亲自协调各部门,当场决策,现场解决问题;拆迁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拆迁工作中,放弃年休假和节假日,从清晨到深夜,夜以继日,深入细致做好组织协调、摸底排查、入户动员、政策宣讲、协商洽谈、产权确认、评估公正等工作。在拆迁过程中,悬挂条幅30余条、张贴公告500张、发放明白袋400份,发放公开信1000张;利用中秋节、休息日拆迁户回家的时机,入户宣传动员1000余人次,解释政策,讲明利害,对比算账,还帮助6个拆迁户进行补偿房屋变现,使整个拆迁工作迅速解扣破局。在短短的50多天时间里,就拆除“两纵一横”城市道路中国有土地上建筑物241户(处),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建房31处;个人有证住宅71户,无证房5处,配套附属房134处,拆除建筑物面积达8916.44平方米,腾出道路建设用地面积6128.55平方米,无一拆迁当事人有过激行为和上访现象,创造了我市城市道路工程前期拆迁的最快速度,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急难险重任务。

抓作风建设,强队伍素质,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6.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考察报告市 篇六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考察报告(市)

为学_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新路子在***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之际副县长***同志带领县建设、综合执法、交通、卫生、工商、交警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市进行了考察通过参观学_大家亲眼目睹了***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巨大成就亲身感受了这一**城市快速发展强劲势头其发展思路之新、经济实力之强、村居环境之美、文明程度之高无不使大家受到极大震动不仅找到了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发展措施等方面差距也激发了大家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搞好城市建设积极性现将学_考察情况报告如下:***市辖2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35.4万人城区规划控制面积208平方公里作为全省城市化试点工作县市区之一***市坚持把城市建设列为全市四大工作重点之一按照“先行一步适度超前”原则大力实施城市化推进战略用大手笔描绘现代化城市宏伟蓝图用大投入加快城市发展用大整治强化城市管理用大发动提高市民城市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目前该市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9万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47.5%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建设带动了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在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跻身百强居第81位(一)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大功能全一城市交通体系目前***市市区拥有骨干道路54条总长度260多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1平方米构成了八纵七横城市道路框架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较高从参观***大街、**路、**路等几条城市主干道情况看路面一般为三块板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高标准沥青罩面主路面宽度均不低于40米绿化隔离带宽度一般为1.5米—3米不等配套设置盲道、沿石、花坛石、排水管网、井箅子等附属设施部分重要道路人行道、沿石、花坛石采用高档石材铺设二公共基础设施几年来***市水、电、暖、燃气供应和污水处理能力较以前都有了大幅增长建成了两座净水厂使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8%;城市万人拥有车辆达到9.8标台;城区建设了液化气站和供气管网矿区建设了煤气站燃气普及率达到98%;实施了热电厂联产集中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32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76%;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建设了地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拥有占地52亩垃圾粪便综合处理场1处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投资4239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50亩、日处理能力达3万吨污水处理厂(三)城市容貌整洁亮丽居民文明程度高一沿街建筑外墙墙体在粉刷用料、颜色、图案方面都严格一致非常协调一个路段一种风格墙面大部分一般防水涂料也有些采用高档涂料粉刷或者贴瓷、面砖挂花岗岩板等都能与所在路段功能区划、整体风格协调搭配二沿街商户全部坐店经营、一户一匾没有占道经营、沿街叫卖、门头牌匾设置混乱现象三城市亮化水平高哪里有道路哪里就有路灯一条路一个灯型;沿街单体建筑和庭院内安装了各式镭射灯、大型霓虹灯、轮廓灯;公园和景点内安装了各式景观造型灯、地埋式射灯、草坪灯提升了城市夜色景观水平四城区交通秩序井然各类交通信号灯、标示标线设置施划齐全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公交、出租车辆挂牌行驶城区没有三轮机动车、农用车、非法改装车辆载客现象也没有畜力车上路沿街绿化带外侧部分路段设有临时停车标志城区繁华路段极少有路边随意停车现象五城市环境卫生良好道路两侧每隔一个路段设有分类垃圾箱、移动式垃圾桶、密封式垃圾转运站等垃圾收集设施在部分公园、景点设有环保生态型免水冲式公厕所到之处大部分路段、广场、景点都有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城区内没有垃圾死角没有乱丢垃圾现象沿街墙体粉刷如新(一)精心策划建设彰显城市特色近年来***城市建设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这一规划定位牢牢抓住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这一契机大到总体规划设计、区域布局小到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片区改造、单体设计无不在“精、特”两字上下足了功夫们充分利用城区三面环山环水、山水城相间相融自然环境风貌把城市景观重点放在园林绿化和具有现代化气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精心打造生态型、现化化山水园林城市大打“绿色”牌在园林绿化方面以增绿量、建精品、创特色为目标以公园景点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为重点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年以来累计投入城市绿化资金4.7亿元城区园林绿化总面积由1118.5公顷增加到1856公顷绿化覆盖率由38.2%提高到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9.2平方米增加到13.9平方米三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道路绿化建设方面“十五”期间不惜资金对市区及周边总长238公里65条城市道路进行了彻底改造及高标准、大规模、上档次、人性化绿化、亮化在重点地段还借助起伏地形实行立体绿化追求绿化设计自然化、道路绿化公园化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形成了多层次、多格局绿化模式;以拆墙透绿为突破口抓好庭院绿化对城区主干道沿街46个单位庭院全部实施了拆墙透绿将庭院绿地变成了街道景点;齐心协力抓好大环境绿化年来城区义务植树200万棵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1%;相继建设了京沪高速防护林带平阳河、柴汶河沿河防护林带环城北路防护林带开发建设了青云山风景区和莲花山风景区全市形成了城区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与城郊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等大环境相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出精品们始终坚持“不干则已干就干精品创一流”原则严把规划、建设、管理三关规划上高起点不论区域规划还单体建筑设计都进行综合评估、整体策划和多层次论证择优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上严格程序严格审批严格标准将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有形建设市场进行招投标有关部门全程监督优选队伍建设过程中建立严格质量安全保证和施工组织体系引入竞争和监理机制全程质量监理监督分部分分项验收切实保障了精品工程精品质量(三)建章立制责任到位实现城市社会化长效管理近年来***市先后下发了《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市城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实施意见》和《整顿规范***城区交通秩序暨客运出租车市场实施方案》、《***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为巩固城市环境整治成果以抓门前五包责任制(包卫生、包绿化硬化、包容貌秩序、包车辆停放有序、包无摊点)落实为核心逐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责任细化们建立了门前五包检查、考核、通报制度实行责任制考核城管执法部门与1500余家沿街单位、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与十几个社区、单位联合建立城管共建机制签订城管共建协议书并聘用了专职城管协管员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督促城区道路两侧所有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认真落实五包责任制并强化考核奖惩年终进行综合评比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群众参与配合城市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沿街各单位、经营业户都主动承担起自家门前市容环境管理责任在园林绿化工作方面落实建管分离管养分开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绿化建设队伍签订长期合同落实苗木两年包活责任制两年后验收并移交园林部门再聘请专业绿化管理队伍或者与原建设单位续签养护管理合同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园林部门由建管养一体向纯粹监督管理职能转变通过绿化管理单位面向社会招聘临时工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浇水、清理杂草垃圾等简单养护工作既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管理质量又为一些困难人群提供了收入来源形成了社会化长效管理格局三、思考与建议(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城建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办法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城建工作成效要对照先进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差距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工作作风问题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破除盲目自满、固步自封思想增强危机意识;破除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强化领导干部责任心、事业心充分调动各层面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加大融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一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借助“外动力”以商贸流通、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等投资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切合我县实际项目为抓手鼓励城市建设方面招商引资活动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强建设系统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业务联系积极争取上级城建投资项目、资金和对**建设扶持政策倾斜二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内生力”着力搞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拍挂放活土地二级市场增加土地收益并为开发建设提供足够用地全面整合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灵活运用公共设施经营权拍卖和POT(建设-经营-移交)、PPP(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建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盘活城市现有资源实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引财、滚动发展”目标三重点项目和公益项目要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四加强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原则将一些项目打包整合集中用于县委、县政府确定重点工程特别要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监管确保各种建设规费和地方性税收全额用于城镇建设县财政、建设主管部门、各项目主体要加强资金拨付程序管理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重点保障征地拆迁户、用工单位和材料供应方资金拨付确保重点工程进度五优化软硬件环境提升城市容纳力硬件方面围绕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需要立足于发展支柱产业重点考虑大项目安置和将来配套建设统筹城镇与园区规划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一次到位为推动“三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软件环境方面按照“政府提速”要求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大厅作用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制度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收费事项制定一些配套政策从税费、行政规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投资商尽可能优惠

7.城市供水管网阀门综合管理探讨 篇七

深圳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为了满足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对供水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管网则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血脉[1], 阀门是城市供水管网中非常重要的控制设备, 管网的水量调度, 管线改造, 管道冲洗, 爆管抢修等[2], 都要进行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科学高效的阀门管理决定着管网的正常运行。为此, 深圳市水务集团管网分公司于2008年成立了阀门所, 其主要职责是维护管理深圳市市政管网上所有DN100及以上口径的阀门。下面结合阀门所多年的管理经验, 就阀门管理组织架构的建设以及阀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阀门管理的组织架构

为确保阀门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深圳市水务集团阀门所建立职能型组织架构, 确保阀门管理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组织架构包括行政管理, 技术支持, 片区管理, 专项工作管理和应急保障五个部分。行政管理是阀门管理的重要基础, 主要进行日常行政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公司绩效管理、考勤等工作。技术支持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阀门管理中的技术服务, 包括各项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 监督实施和检查验收。片区管理是阀门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主要是以属地原则, 负责辖区内阀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包括阀门日常维护保养, 阀门检查以及阀门信息管理等。专项工作管理主要针对在阀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包括阀门故障诊断及维修、建立阀门健康档案、及疑难技术问题解决, 如阀门防浸泡、防腐蚀等问题。应急保障主要针对阀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包括各种阀门事故维抢修, 用户投诉等情况。这样的组织架构可以保障阀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2阀门日常管理

2.1 阀门基础信息管理

阀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阀门能“找得到, 打得开, 关得上”。阀门基础信息管理则是保障阀门能“找得到”, 是实现阀门管理的基础。“找得到”是指能根据GIS系统中阀门位置, 在实际现场中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阀门;在现场存在的阀门, 能在GIS系统中找到它的相关信息。要保证阀门找得到首先要测量出阀门的准确位置, 利用GPS定位系统确定阀门的地理位置, 这样就能保证在GIS系统中阀门位置的准确。在现场由于绿化改造, 地铁施工等原因造成有些阀门 (井) 被“圈、压、占、埋”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喷涂油漆, 立标示桩等方式。

阀门的基础信息录入GIS信息管理系统以后, 为了实现阀门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分区, 在行政分区的基础上, 按照各条主干道交叉的情况进一步细分。第二步是编号, 在GIS信息系统上按各个区域, 各个路段的情况对每一个阀门进行编号。这种编号就相当于商品的二维码, 每个阀门都有唯一的一个编号, 每个编号有且仅有一个对应的阀门。深圳市水务集团共完成了全市近2万个市政阀门的编号工作。第三步是普查挂牌, 普查各个阀门的详细信息, 并将对应的编号标记到现场。根据普查得到的最新阀门信息, 修改GIS信息系统, 实现动态化管理。

阀门的信息化管理能提升阀门管理效率。由于市政管网阀门数量众多, 若每个阀门采取同样的检查保养方式既浪费人力物力且无必要。主管人员可以在GIS系统中将各个片区内的阀门进行分级管理。对于等级较高的阀门优先维护检查, 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阀门管理效率。

阀门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保障管网的正常运行。以爆管抢修为例, 当发生爆管时, 抢修人员可以在GIS上找到爆管位置, 并且确定需要关闭阀门的数量和编号, 到了抢修现场就可以立即关闭阀门开展抢修工作。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抢修时间, 提高抢修效率, 降低损失。

2.2 预防性管理

阀门预防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于在管理工作开始的初期经常出现阀门抢修的情况。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在抢修工作中, 其他管理工作无法开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便开展了阀门预防性管理工作。预防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保障阀门的正常运行, 大大降低阀门抢修效率, 是阀门管理的重点。预防性管理工作包括主动维护保养, 维修更换, 小区阀门更换和阀门防水实验等。

2.2.1 维护保养

阀门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一项未雨绸缪, 在产生问题前主动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工作。按照预先制定的保养计划逐条路段对阀门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内容包括阀门井抽水, 清理淤泥, 阀门信息核对和启闭操作等。阀门的维护工作一方面保证了阀门机械系统得到定期操作磨合, 避免锈死, 另外一方面可以及时诊断发现故障情况, 合理制订维修计划。

2.2.2 维修更换

对已经发生故障的阀门采取主动维修更换的方式, 消除管网隐患, 提高管网的可控性。故障阀门大部分在保养过程中被发现, 技术主管根据阀门的重要性制定维修更换计划。这项工作主要由片区管理队和抢修队共同承担。对于用户投诉和阀门爆裂等紧急情况一般由抢修队负责, 片区管理队主要承担维修更换的计划任务。片区队和抢修队负责的主要是DN400以下的阀门, DN400以上的阀门则由管网分公司的工程抢修队负责维修更换。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管网中维修管理工作90%发生在DN400以下的小口径[3]。大阀门更换出现故障的几率小而且维修更换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 因此这部分工作交由其他部门处理。

2.2.3 小区阀门集中更换

小区阀门集中更换是针对阀门状况较差的路段和小区进行集中预防性更换的工作。通过改善阀门状况, 优化管网系统, 降低管道事故发生率, 降低管网事故性水量漏耗, 减少对用户的影响。以罗湖区湖贝村为例, 湖贝村地处东门商业旺区的中心地带, 多处海鲜摊档, 污水任意排放, 腐蚀性强, 对管道和阀门有极强的破坏力。加上这里供水管网错综复杂, 阀门品牌型号多样且现状较差。在有些阀门井中各种管线穿插, 给阀门维护管理和供水管网事故抢修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现状, 对该片区进行一次预防性阀门集中更换。这次更换大大地改善了阀门状况, 降低了阀门抢修概率, 并优化了管网系统。

2.2.4 阀门防浸泡防腐蚀实验

阀门防浸泡防腐蚀实验项目是针对阀门经常泡水造成锈死的情况。深圳地处沿海, 海拔较低, 地下水位高, 降雨量大, 阀门井内容易积水, 导致阀门经常被水浸泡。传动机构虽非精密仪器, 但长期氧化腐蚀难免导致零部件失灵, 无法操作, 从而使阀门失去开关功能。在前期采用了阀门井防水的方式, 主要为了确保阀门井不漏水, 采取了各种方式, 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成本相当高, 阀门井口因下雨进水的问题不能根本解决, 阀门传动机构被浸泡、腐蚀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阀门井防水不成功, 便开始了对阀门阀体的防水实验, 选用隔水润滑级别高的润滑脂, 挑选容易积水的阀门井作为试点, 将阀门传动机构里里外外所有零部件进行全面涂抹。这种方式的防水效果目前还是比较理想。通过对阀门的防水处理可以降低阀门因锈死而无法操作的情况, 降低抢修概率。

2.3 阀门健康档案管理

阀门的健康档案包含了阀门的基础信息, 还记录了操作阀门所需要的力矩。操作阀门的力矩由一台美国的阀门操作设备 (瓦奇) 测得, 根据这个力矩数值可以判断阀门的健康状况。瓦奇开阀器由美国瓦奇公司生产, 操作方便, 有瞬时的力矩显示, 在操作完毕后会生成力矩曲线图。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准确地判断阀门的健康情况。在阀门进入管网前操作一次, 在进入管网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操作一次, 实现对阀门的动态化管理, 实时了解阀门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做到对每个阀门的精细化管理。阀门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于城市管网阀门管理来说意义非常大, 它所记录的数据可以准确地反应每个阀门的实际情况, 为维修更换提供依据, 为阀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结语

阀门管理中, 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基础, 日常阀门管理是重点。阀门基础信息管理包含了阀门基础信息的核对, 录入和修改等工作。预防性管理工作包括维护保养, 维修更换, 小区阀门更换和阀门防水实验等是重点。阀门健康档案管理则是日常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保证信息基础工作完成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预防性管理工作, 向着完全建立阀门健康档案的方向发展, 这是实现科学高效管理阀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同坤.供水管网阀门综合管理初探[J].陕西水利, 2011 (3) :47-48.

[2]吴立君.供水管网中阀门问题的研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3 (1) :61.

8.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探索 篇八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nlc202309082148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上一篇:天津市幼儿园保健制度下一篇:天津市政府11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