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素材(通用11篇)
1.道德的力量素材 篇一
作文素材微尘的力量
我读过一篇来自青岛的爱心团体的真实故事。让我知道,因为有爱,所以帮助他人与受到他人帮助的感觉是同样快乐和幸福。
起初,是青岛的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名的好心人;后来,渐渐扩散成了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徵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求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微尘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我读完全文,思绪再一次纷飞,心情异常激动。哦!我明白了世界上有许多的人需要关爱、帮助,如果我遇见的话,也不会坐视不理的,而应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要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微尘”这个爱心帮助那些有困难和需要关爱的人,那么,地球上就会到处充满爱和欢声笑语。就像和微尘一样,他来自人群里,像一粒小小的尘土,他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几乎找不到他的影子,但是又随处可见。他使更多的人参与了这个爱心团体,他使更多人得到了快乐,他使更多的人脱离了险境。他就像《奉献》中唱的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2.道德的力量素材 篇二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去影响学生
《职业道德与法律》开篇中就讲“习礼仪, 讲文明”。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 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礼仪形象的价值所在是维护、体现人的尊严, 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因此, 礼仪不仅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 而且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力量或要素。事实证明, 具有良好的礼仪形象和亲和力的老师, 学生都是比较喜欢的。有一次, 我和学生聊天时谈到偏科的问题,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也知道偏科不好, 可我不喜欢某老师, 我也很想认真地听他的课, 可就是听不进去。”可见, 一位教师能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崇, 直接关系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良好的礼仪形象呢?
(1) 衣着服饰整洁得体, 仪态举止端庄大方, 语言表达文明规范。这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 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 会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从教育需要出发, 教师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 朴实整洁而不呆板, 稳重端庄而不怯懦, “温而厉, 威而不猛, 恭敬而又安详”, 即教师的形象应具有美感、职业感, 同时还应具有时代感。而现有的一些教师与教师的职业形象要求差距甚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显得不修边幅, 着装没有遵循服饰礼仪的原则, 浓妆艳抹, 职业形象效果较差。还有的教师甚至还出现嚼口香糖、坐桌子、插口袋、上课吸烟、接打手机等有失职业形象的举动。
(2) 要尊重学生。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或弟妹, 不摆架子, 不以教师自居,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厚此薄彼。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 都要理智处理, 不能感情用事, 更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要提倡教学民主,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并积极改进教学, 使教学适应学生, 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有的教师缺乏起码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 在课堂上讲课时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 照本宣科, 表情冷漠, 对学生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把讲课当做例行公事, 很少主动关心学生, 对学生缺乏关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多, 鼓励少;说教多, 尊重少;上课迟到、早退, 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
(3) 和蔼的教态。教师在教学中, 以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 给学生深刻感染, 能唤起学生与教师的共鸣, 激起学生的认知活动。例如, 每次上课我都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 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覆盖着全体学生, 自始至终地表现出对学生信任和激励的神态, 以此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活动。在指定答问、自由答问、课文念读或课内练习中, 对学生的成功表现, 都带着微笑表示肯定和欣赏。用“回答得好”“写得很正确”“老师感到很满意”等赞美语言, 使学生受到鼓舞, 学有信心。即使有学生答错或读错时, 也不斥责、不漠视, 仍然以笑容耐心引导。这种和蔼的教态, 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 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 自然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教师要成为恪守职业道德的典范, 以良好的道德规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 所表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规范的, 是学生学习的表率, 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所谓“教育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 节节是楷模”, 正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 教师带头不做。诸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 自己要提前进入教室, 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写好作业, 自己得细致批改, 并有恰当的评语;要求学生上课关闭手机, 自己应带头遵守。这样, 教师就能以自己“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 来赢得学生的敬佩与尊重。
(1) 敬业奉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 很容易让教育工作者迷失方向, 成为金钱的奴隶, 为个人私利而患得患失。而教师的这些思想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在学生的面前, 而学生毕竟涉世不深, 无形中就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使道德与法律的教育落空。相反, 一个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的教师, 在他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乐观、上进、自信、幽默, 从贫乏而枯燥的生活中去寻找人生的乐趣。当然, 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品质也会感染着他的学生。当他们在以后工作与生活当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 这种精神就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2) 淡泊名利。为人师者, 还要有安于平凡的恬淡心境。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 却又孕育着伟大。在教师的岗位上, 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 没有显赫声名和地位,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当教师就要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的干扰,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作为教师, 必须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 以正确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社会上的消极现象, 不计报酬, 淡泊名利, 以坚定的立场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这样, 才能使青少年不受各种污染, 从而健康成长。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带头遵纪守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就要注意把握好尺度, 绝不能过于放纵。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 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重金钱, 轻事业;大谈实惠, 淡化理想, 乱办班、乱收费。因此,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著名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师自己如果任性, 那么教训学生克制便是白费力量的;自己如果行为邪恶、举止无礼, 则学生的行为邪恶、举止无礼也就无法改正。”他善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 由此可见身教的重要性。教师的形象本身, 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中, 讲到道德、法律规范的基本知识。比如: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 团结协作, 弘扬家庭美德, 诚实守信;带头遵守交通规则, 不闯红灯;不参与“六合彩”赌博, 不酒驾、醉驾, 不体罚学生。这样,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建立起威信。否则, 自己处处违法乱纪, 必定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受到学生的轻视, 致使课堂知识成为一纸空谈。正所谓“人必自重, 而后人重”。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举手投足, 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 自己对工作却三心二意, 毫无热情可言;教育学生要提高技能, 自己却难以胜任工作, 误人子弟。这怎能让学生信服呢?教师身教胜于言教, 古人讲的“人不率则不从, 身不先则不信”正是这个道理。因此, 教师在学生面前, 必须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 处处以学生的眼光冷静地审视自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而且要始终如一地做好。这样,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作文素材卡片.力量 篇三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高原上,静静地“躺”着一个湖泊。湖边生长着低矮的乔木和水草。这里鲜有人迹,即使印第安人也没有到过这里。
湖泊非常安静,它没有想过要到哪里去旅行。也许是高原上拂过的风,也许是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它们告诉湖泊,远方的世界很奇妙,可是你走不到那里。
湖泊说:“我可以做到的。”它不断地蓄水,不知过了多少年,湖水开始溢流,开始了艰难的旅行。湖泊的旅行看来是无望的,它处在高原之上,前方有高山,湖泊不可能穿越它们。但是湖泊说:“我也能做到。”
湖水不断冲刷着泥土,慢慢在大地上冲出一条沟,沟慢慢变大,变成了峡谷。
数万年后,湖泊里的水把高原“切”出一个大口子,湖水奔腾着流过。
这是科学家给出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一种科学模型。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大自然的壮观奇迹,如果你站在大峡谷里,你会意识到人类的渺小。如此浩大的峡谷,你会惊异高原上怎么可能有河床,难道是鬼斧神工?那深不可测的峭壁下,是似乎充满魔力的深渊,看之胆寒。
数万年前,这里只是一片高原。因为一个湖泊的溢流,才造就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个自然奇迹。
1903年,手握重权、不可一世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到大峡谷,当他站在谷底,竟然无法正视。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它让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在科罗拉多大峡谷,你会发现人类并没有什么力量。而一汪静静的湖水,只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它可以把一座高原劈成两半。
【素材解读】这个湖泊凭借自己的力量与执著终于创造了奇迹,它成功了,然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理想与执著,它坚持不懈,克服了艰难险阻,终于取得成功。
【适用话题】坚持不懈;理想与执著;力量创造奇迹;可能与不可能等。
卖坑修路
德国图林根州小镇尼德齐默恩最近想出奇招,通过出售路面上的坑洼募集资金,用于修缮满目疮痍的道路。
据德国媒体报道,小镇镇长施密特·罗泽说,购买者可在马路浇注时镶嵌下一块印有自己名字或留言的两欧元硬币大小的徽章,小镇将用募集的资金修缮道路。施密特·罗泽说:“这是个有趣的主意,让我们找到想帮助我们修路的人,购买了路上的坑后,这些人会在某种程度上觉得自己对这段路负有责任。”
最近几个月的严寒冰冻天气给尼德齐默恩的道路带来很大破坏,路面出现不少洼坑,给行人和车辆造成极大不便。但由于财力微薄,小镇无钱修路,于是镇长便想出了这个办法。
根据小镇网站上的广告,每个坑洼的售价为50欧元。虽然价格不菲,但新颖的营销理念显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事实证明,这个创意不错,一些电视台和报纸争相购买,为自己做广告。
【素材解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另辟蹊径来解决。卖坑修路不但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也为提供资金的人做了宣传,岂不是一举两得?很多时候,只要我們能够换一种思维去思考,那么事情就可能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适用话题】传统与创新;坏事与好事;广告效应;另辟蹊径等。
批评的力量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的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刻,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他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素材解读】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其实,最关键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我们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有怎样的心态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4.高考作文素材:亲情的力量 篇四
不久,小宝家里盖了个新羊圈。这天,小宝打开栅栏,想把羊都赶到它们的“新家”去。
谁知老山羊还以为是赶它们去吃草呢,带着羊群出了院门向山坡跑去。小宝一下子急了,跑到老山羊面前,抓住它的角使劲往回拽,可老山羊的力气太大了,它倔强地就是把头扭向山坡的方向。
小宝心想:要想把羊群顺利地赶到新羊圈,必须由这个头羊来带领。于是,小宝拽住老山羊的角狠命地拉,谁知老山羊和他较上了劲,四肢用力,一抖脖子,把小宝摔了个仰面朝天。
这时,母亲走过来拍拍小宝身上的土,说:“你不能硬拉!”说着,她指着一边刚刚生下不久的小羊羔说,“你试试看,抱着小羊羔走!”
小宝依言抱起一只小羊羔往新羊圈走去。小羊羔“咩咩”地叫着,老山羊一声声答应着紧追不舍,后面的羊群纷纷跟了上来,小宝终于顺利地把羊群领进了“新家”。
在力学原理中,力有大小,但再大的力也无法与亲情的力量相比,因为亲情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关于亲情的句子:
亲情,就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
亲情就像灯塔,照亮你回家的路。
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
亲情,就像一颗闪烁的明星,在漆黑的夜空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
亲情,就像一杯酒,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亲情就像和煦的阳光,给他温暖,而不炽热;送他光明,却不耀眼。
久违的亲情温暖感觉,永远回味,世间最无私的爱就是亲情,此话虽俗但却是真实的写照,最难以割舍的感觉。
亲情,就像活在鱼缸中的鱼,即便一旁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但氧气永远不足。所以,人生,要有大爱。
亲情就像裹在身上的棉被,裹着时觉得束缚,离开了,又怀念它的温暖!
亲情就像单机游戏,就算断开了连接他们依旧仰仗着你。
亲情就像一把斜背着的吉他,愈到情深处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亲情,就像一张棉被,不起眼但却能带给你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温暖。
亲情就像血液一样伴随终生;爱情就像衣服一样不离左右;友情就像食物一样看你的容量。
说爱得长久就没有爱情,但亲情是爱情的极致。
5.榜样的力量征文素材(通用) 篇五
再比如,我的隔壁邻居。那个看起来有点难接触的老头子,不不不,老爷爷,虽然看起来是比较难接触,但真正接触了会发现他这个孤单的老爷爷真是一个好人。他时常在我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给我送来他做的食物,让我一个人在家不至于煮泡面。他还喜欢拉二胡。这对于正在学二胡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好邻居。我经常去他家让他指点我的二胡弦子曲,让我学到了许多拉好二胡的
记得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的这句话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美好的心灵。
但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雷锋”。他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但他有为人民服务这样美好的心灵。他就是为我们送奶的伯伯。
一天,我在电梯口看到这样一张通知:因为过年,牛奶停送两天,请大家自行安排。敬请原谅。这是大家最不愿看到的通知,这样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就在我看完通知的第二天,下了一场大雪,窗外刮着呼啸的寒风,风里夹杂着巨大的雪花飞来飞去,这样一个清早,真有些凄凉。刺骨的寒风刮得家家户户紧闭门窗。
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一家人正发愁这样的天气怎么出去买牛奶啊!
就在这时,窗外远远处有一位老伯伯推着一辆小车缓慢地前进着。噢!原来是送奶的伯伯,不是说停送两天,过年吗?他怎么还来送呀?老伯伯尽力地大嚷:“领奶了,取奶了。”只见人们稀稀疏疏地往外走,我也出来加入到排队的行列。
正在排队的人问送奶的伯伯:“不是停送几天吗?怎么还来呀?”伯伯笑了笑,说:“嗨!反正也没什么事,就送呗,这样大家多方便呀!”还有人说:“这大过年的,放了您的假,您不好好休息,来这送奶干嘛?”
伯伯摇了摇手,说:“我应该时时刻刻为大家服务,不管过不过年!”这时,排队的人不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心头也突然涌起了一丝丝敬意。有的人说:“您可真是个活雷锋啊!”伯伯说:“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听了他这番话语,我对他的敬意更浓了!
风更大了,这风中仿佛夹杂着伯伯的汗水与心意。他的背影也渐渐消失在雪的世界里。
6.初中作文成长的力量600字素材 篇六
——题记
成长,一个经常萦绕在我耳边的词语,年年月月,日日夜夜。这个词语最初是在老师口中说出来的,起初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成长,成长到底是什么?依稀记得那是六年前的我:在学校教室的窗台前向外张望,期盼着早早放学,“叮”的一声,我拎着书包就向外冲。放学路上,一边是谈笑风生的同班同学,一边是正吃冰棍儿吃得津津有味的邻居家小宇。那时的我觉得这样子就很快乐,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成长。窗外的雨正淅淅沥沥的下着。“今天又不能出去玩了。”我嘟着嘴自言自语道。突然,我看到一个灰色的身影正向我扑来,还不停地喊着我的名字,没等他扑到我,就摔了个“狗啃泥”,我们都笑了。原本以为我可以这样一直快乐下去,直到——那一天,我眼看着小宇家的车子从我面前开过,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是的,他搬走了,我知道自己没有理由要他留下。这一次,也是第一次,我感到了孤独,这是三年前的我。
现在的我正埋头写着作业,脸上不见一丝柔和,剩下的只有蚀骨的冷漠。记住了该记住的,忘记了该忘记的,改变了能改变的,也接受了不能改变的。每一次的磨砺使我内心更加坚强,因为我知道,我们都要面向太阳,骄傲的活着。依稀是那片天,依稀是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巷,依稀是那栋栋朴素的房屋,还是那个依稀……
7.眷恋的舍弃 道德的力量 篇七
1.“初恋”鲈鱼,产生“不舍”。
师:三十四年前的一次钓鱼经历,让作者至今难以忘怀,那钓到的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它魅力何在?
生:(鲈鱼珍贵、个大、味美、不用花钱买)
师:这么多理由,足够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此时作者的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和欲望?(把鲈鱼带回家;把鲈鱼藏起来;一句话,这鲈鱼归我了,谁也别想带走。)
师:你们说的都是真话。是的,作者从第一眼看到鲈鱼,就爱上它了,这条鱼值得有!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鱼的诱人,用笔圈出来。(生圈出“剧烈抖动、小心翼翼、跳跃、啪啪”等词语)
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生:(兴奋地读、大声地读、得意地读)(板书:得意)
(学生动情地朗读第三然段)
【赏析:从“鱼”导入,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说“鱼”,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下文的教学作了铺垫。再对大鲈鱼诱人的词语和作者内心激动词语进行圈画并进行朗读,学生爱恋鲈鱼的情感跃然纸上,这就为理解下文“舍不得放弃”埋下伏笔。】
2.“热恋”鲈鱼,感受“不舍”。
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喜欢,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读——(出示课件:“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爸爸!为什么?”)。
师:“爸爸!为什么?”简短五个字,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作者心情由得意变成急切,不理解父亲的做法。
师:大人自有这样说的理由,有谁能够体会父亲的做法吗?
生:没法体会,这就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鱼,还要放回去,强人所难。
师:非得让你找出个理由,会是什么呢?找出课文的内容读一读。(生找出并读:父亲划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这理由不够吗?何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生(坚持):两个小时后,就钓不着这么大的鲈鱼了!
师:也是啊,这么诱人的鱼,哪能那么容易钓得着,不想放鱼的想法可以有!
【赏析:所谓的道德和规则,对学生来说太遥远,一下子要让学生接受“就差两个小时的时间而放弃鲈鱼”是不真实的,因为对美好东西的追求与拥有是人类的本性,小学生也当如此。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反差,教师如果视而不见,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但可能会成为“无为之教”。而教者没有绕道而行,顺着学生的学情和心情,支持学生的想法。这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生成。这也为“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作了真实的解读。】
3. 眷恋鲈鱼,委屈不舍。
师:这太让人为难了,“我”怎么能够放弃?读(出示课件: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生读)
师:太让人无法接受了,“我”大声争辩——生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鱼必须有——生再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太让人委屈了,“我”哭出声来——生再次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板书:委屈)
【赏析: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而读、从文悟情的过程。教者创设读的情景,以读代讲,以读代悟。四次循序渐进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动情,在动情中读,把一个孩子对鱼的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孩子们,四周没人,可以乞求父亲。对,就这样试试。你想怎样对父亲说?(师生对话)
生(商量):爸爸,四周没人,鱼不要放到湖里,好吗?(不行——师答)
生(强调):爸爸,这就一次,您答应我吧!(就是不行——师答)
生(乞求):爸爸,算我求您了行吗?我真的舍不得这条鱼啊!(还是不行——师答)
师:我盼望,我乞求,但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读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读。(板书:乞求)
【赏析:通过设计情境,虚拟父子的对话:一边情真意切,一边冷漠无情,体现了欲望与道德的对立。而这样凸显矛盾,就使得“道德的抉择”更显艰难,为理解下文“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作了很好的铺垫。】
4. 绝恋鲈鱼,依依不舍。
师:说愿意放弃,那是假话;但父亲的严厉,这是现实。鲈鱼何去何从,答案很明显。此时的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
师:放弃心爱的鲈鱼,何等的无奈,何等的不舍,何等的心痛!这种难受,真不想有!要怎样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第二、三句话,生读出无奈,读出心痛,读出沮丧,读出不舍)
【赏析:因为喜爱,所以不舍,这“不舍”贯穿始终。作者经过努力,但最终没能留住鲈鱼。无奈、沮丧涌上心头,不用太多的解释,不用太多的语言,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依依不舍的心情填满每个学生的心。】
二、巧设计,作假设,解读“道德”
1.提出“道德”,切入主题。
师:天下的父亲都是疼爱孩子的,课文中的父亲也是如此,但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大家再试着想一想。
生:(爸爸是为了让“我”做一个诚实的人、爸爸是想让“我”遵守规则、爸爸培养“我”良好的道德品质……)
【赏析: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
2. 联系生活,巧作假设。
师: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假如作者没有放弃鲈鱼,人生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各种各样有趣的假设(会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干违法的事、落入平庸、成为贪官、锒铛入狱、成为市井小民、成为黑心商家……)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生活的评判者。而作者选择放弃鲈鱼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成为著名的建筑师——生答)
【赏析:从反面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为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另一条途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理解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新异的感受。学生真实的回答以及以个性化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发展之美。为什么“选择放弃大鲈鱼才正确”的观点基本明朗。】
三、谈道德,辨是非,获得“力量”
1. 谈论道德,明辨是非。
师:这是三十四年前钓到的那条鱼(课件投影),长大后的作者遇到哪些诱人的“鱼”?
生:(金钱、地位、权利、荣誉、美女……)
师:对于大人来说,这其中的哪一样都和鲈鱼一样诱人,作者怎样面对?(作者拒绝这些“鱼”——生答)
师:这么难的抉择,作者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父亲严格的教育——生答;来自放弃鲈鱼的勇气——生答)
师:这就是(出示课件:“道德的力量!”——生读)
师出示课件:(生三次齐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板书:拒绝诱惑 道德实践
2. 回归总结,升华主题。
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话:(课件出示:“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赏析:由于受年龄、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理解起来比较难,这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为今后的人生导行?教者分“恋舍鲈鱼——受到启示——获得力量”三步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提升,在真实中明白道德的含义,获得道德实践的力量。课堂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有效之美:没有表面的浮华,没有空而大的道德理论,甚至没有热烈的讨论场面,而是让学生通过说真话、悟真情,体现内心的真实世界。课堂体现了书声琅琅的扎实之美:多次朗读,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真情,读出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体现了“尊重生成”的朴实之美:在学生没能一步到位理解父亲的行为时,教者没绕道而行,而是顺学而导,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课堂体现了个性飞扬的发展之美: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对社会问题的审视。
因为眷恋,所以不舍;之所以眷恋的舍弃,是因为道德的力量!】
8.道德的力量 篇八
魏岗学校七﹙1﹚班胡海燕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道德的力量》。
阳春三月,春风浩荡,也有一个人名字,恰似春风一般吹开人们的心扉,温暖人们的心房。他,就是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51年前,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让雷锋这个平凡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使3月5日这个平凡的日子,变的不再平凡;使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雷锋精神,它代表着先进的人生观:“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它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在平凡细小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它代表着高尚的道德观:“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的更美好”。它成为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成为高尚的道德楷模,雷锋的名字早已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不同国度的人们用不同语言传颂雷锋的故事,在不同的岗位上学着雷锋的精神。日本人说:“要像雷锋那样生活。”巴西人说:“雷锋应是精神领袖。”泰国政府专门翻印《雷锋》图书发给国民学习,美国西点军校的大厅里悬挂着五位“英雄像”,首位就是雷锋。由此观之,雷锋精神影响了全世界,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力量,更是道德的力量。
在我国,像雷锋这样的人不计其数。焦裕禄、孔繁森、丛飞、郭明义„„一个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激励着人们学雷锋,做好事。仅2012年就涌现了许多雷锋式的人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危险来临的一瞬间,她毅然用自己身体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一双腿,但她无怨无悔。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下,她挺身而出,伸出双臂,接住生命。孟佩杰,遵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历尽艰辛十二年,背着养母上大学,孝心感动日月。一位位新时代的雷锋,他们向社会散发着道德的芬芳。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雷锋”。徐老师是一位爱岗敬业的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认真备课,钻研教法,把枯燥的数学讲的生动有趣。他工作勤勉,早晨伴着朝阳迎接我们到校,晚上送走最后一批学生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他爱生如子,多次拿钱资助贫困的学生,节假日还给我们补课,进行家访„„他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纯洁的人。在我们班上,学雷锋,做好事已蔚然成风,拾金不昧,帮助老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是高尚道德的践行者。有雷锋在,社会将更加和谐;有道德在,生活将更加美好。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我们要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9.申论--道德的力量 篇九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
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
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
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
10.“最美”温暖人心 道德凝聚力量 篇十
拨动人们心弦的美好颂歌
2011年10月,当“小悦悦”这个名字出现时,中国人的神经如同被电击一般,愤怒、耻辱、焦躁、困惑、叹息,人们不停地发问:我们的道德担当究竟怎么了?如此逼问尽管令人痛苦,但在丑陋现象引起公愤的同时,不难发现,聚焦这些现象,鞭挞这些现象,正表明了社会对高尚道德的热切期待,对民族优秀传统的重新认同。每次社会不良现象的大讨论都是对公民伦理道德的一次考验,而考验的结果让人欣慰——呼唤良知的声音在讨论中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发掘,每年每月,有多少英雄模范,有多少平凡好人,正在神州大地不断出现。今年5、6月,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彭伟平、周玉兰、张文华,他们的事迹如同一曲曲最美的颂歌,在亿万人的耳畔回荡;而7月,周江疆、邓锦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又传遍大江南北。无论何等身份,不管经历怎样的不同,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当代中国的道德精髓,让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美”追求。
“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最美奶奶”、“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司机”,这一个个“最美”来自民间,传播于网络,最后汇聚成传遍全国的主旋律。从“最美”被亿万人传颂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大众心底的共鸣,是人们积蓄已久的精神呼唤。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国家的精神文明、公民的道德修养,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追求高尚道德,是改革开放后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快速增长后的时代需要,是新世纪对中国的急切召唤。
在汽车行驶中,司机吴斌被一块迎面飞来的数斤重的铁片砸中。在生命中最艰难的1分16秒里,他强忍疼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开启车门,疏散旅客。在为吴师傅送行的那天,杭州城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座城送别一个人”,人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司机而落泪。
大灾大难是道德的试金石
这十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的十年,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当非典肆虐,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冲在最前面;当汶川和玉树遭遇地震,全国各地人人奉献爱心;当舟曲爆发泥石流,运送捐献物资的车辆一眼望不到边;当今年北京出现特大暴雨,素不相识的人们开着私家车,打着双闪灯奔向机场,去接那些无法回家的旅客……
大灾大难正是检验公民道德的试金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年以来,我国道德建设成就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十年间,志愿者队伍在中国大地迅速崛起,如今已经遍及全国各个行业。他们活跃在各大国际盛会,奋战在每次救援的最前列,而在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关键时刻也离不开他们的身影。北京如今9个人中就有一位注册志愿者,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热情、有礼、周到、微笑,是中国志愿者的写照。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在一个个国际盛会中,中国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志愿服务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赞许。《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北京的热情和友好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一批又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创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在持续,这一项项影响深远的举措,让精神文明的火炬照亮基层,照亮社区,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仅仅十年,无论是遵法守规意识的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改善;无论是敬业精神的广泛认同,还是文明礼仪的大面积推广;无论是“谢谢、对不起、不好意思”使用频率的迅速提高,还是道德底线的突破被坚决遏制,这些都让人感到,中国的道德建设积蓄着强大力量。
今天,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8.3%。在国内事件和国际事件中,中国网民的讨论激情空前高涨,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网络道德规范化的讨论,每一次都可以呈现出理性的光芒,盲从、宣泄、简单化逐渐让位,为中国人的自信自强带来了厚实的文明基础。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自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一直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断指引着社会前行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2007年以来,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主办部门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而且开通报纸、网络、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方便了群众的推荐、投票和监督,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让一批批品行高尚的普通中国人变得格外耀眼,各省市自治区的道德模范也在推选中被不断传播,还有效地促使了各地各行业不断推举本地本单位的道德建设优秀人物。由著名艺术家演说道德模范的基层巡演和“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现场交流活动,让道德追求更具活力,使道德模范可亲、可信、可学。仅2010年,共有300多个城市(区)和行业系统举办了11 600多场巡讲,2 400多位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参加,听众超过840万人,录制播出的系列广播剧《中国好人》在全国各地的电台、网络展播,形成热播效应,感染了千万群众。而坚持多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论坛,使公民的义务、公民的责任,深入人心。
从全国到各地的道德模范评选,生动地展现出平凡生活中的善行义举。每次这样的评选,都会赢得各界群众和网民的激情回应、热情传播;在评选的同时,一大批民间选出的“最美”典型也交相呼应,对那些民间发现推举的模范人物,各级党政部门总是迅速表彰,热情激励。产生“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的杭州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多年来一直是全市社会发展的亮点。通过“杭州十大平民英雄”的评选,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公民爱心日”等活动,推动了全市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需要关怀未成年人的成长,更需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治理网络内容、整顿校园环境到加强少儿文艺创作、推动全社会的更多关怀,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扬善必须惩恶。对无良企业、腐败官员、各类败德现象的惩罚、谴责、制约,如果缺乏相应的机制、法规与环境,模范的作用就会降低,正风正气就难以长久。十年来,反腐败坚决有力,打击侵权、造假、欺诈持续不断,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格外强劲,相关的司法体制和法规建设也在日趋完善,而社会舆论更是对败德现象高度警觉。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还制定出一套逐渐完善的奖励英模、保护好人的政策,善行义举受嘉奖正在成为社会常态,好人有好报已经是大众的共识。
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当代雷锋”郭明义,和雷锋一样都是普通人,过的是平凡的生活。人们热爱他,拥戴他,千万粉丝关注他,因为他普通,因为他平凡,可亲又可学。时至今日,雷锋
的传人已经遍布全国各地,雷锋小组、雷锋志愿者、雷锋服务公司、雷锋团,这些由老百姓、普通党员组成的一支支队伍,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行动。
道德建设最需要畅行在大众之中,最需要体现在凡人小事里,即便是出手救人,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反应。十年来,中国的道德模范已经变得平民化,中国的善行义举已经日益大众化,中国对高尚品格的传播和颂扬已经从媒体延伸到千千万万双网民之手。这种转变,标志着道德自觉性的建立。
十年来,中国道德建设不再是宣传“高大全”,而是积累于平凡的生活里、普通人的脚步中、质朴真诚的言行内,显示于各行各业中。身在百业中的老百姓,生活于各个地方的普通人,人生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他们的道德水平,不在于惊天动地,也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日常生活里能否自然而然地显现出起码的公民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关注的话题,标志着道德建设的走向和特点,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是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五大类别,真切表达出今天的道德更需要什么。
十年,道德的力量正被亿万人认同;十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就显著而具成效!
短评
道德建设支撑社会进步
时代进步离不开道德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高尚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大以来,道德建设在强力推进。十年来,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中华民族有着崇德向善的悠久传统,对高尚道德的强烈呼唤始终伴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近年来,每当道德问题呈现在人们眼前时,网民的激烈讨论、舆论的热情关注、社会的积极呼应,真切反映出道德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没有高尚的道德就没有优质的经济,没有道德的追求就不会有先进的文化,而缺少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行为,社会就会沉沦,民族也不可能进步,这是全社会的坚定共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遵守道德规范既是觉悟、也是义务,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可能积小善而成大德,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11.道德的力量007论文 篇十一
道德的力量论文
姓名:欧阳军展
日期:2008-07-0
1道德的力量
道德,是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文明与野蛮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依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生存和维护,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为巩固其权力的一种手段,认识到“治国就是治吏”,治吏就要从“德”抓起。孔子讲过“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思想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也为我们搞好法院工作,特别是加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法官队伍的道德状况,是法官素质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法制建设和法律权威。重视对未来法官的道德教育,把法官职业道德列为法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司法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已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作法。今年,最高法院决定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的“一教育三整顿”活动的核心,就是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江总书记“德”“法”相济治
国方略的贯彻与落实,既符合我国司法公正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法官只有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司法公正。这是从个人品质、职业道德、社会公众形象三个方面对法官道德操守提出的原则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把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长远性、战略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法官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向法官灌输该社会的司法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为法官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因教成德”,通过教育而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一种崭新的社会道德,社会主义一代新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更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刻意塑造和转化才能具备。社会主义司法职业,作为具有较强阶级性、社会性的职业,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通过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使法官明确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应当具备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当遵循哪些行为规范,如何才能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遵守严格的行为规范,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从我国法官队伍的现状来看,的确是当务之急。
作为普通人,在这里提起“道德”二字,似乎有些不适当,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的民族对于道德宣传切已深入人心,包括象我这样的普通人;再者,道德的约束力对任何人都是存在的。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典范,说起来真是如数家珍,各个方面的都有,有崇尚节操的,有勤劳刻苦的,有勇于创造的,有俭约朴素的,有雪中送炭的,有不耻下问的,有助人为乐的,有尊老爱幼的,有相敬如宾的,有相濡以沫的,等等等等,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其人物古有大禹和孔融等,近有雷锋和周恩来等。
英籍作家韩素音曾说过:“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是没有道德。”她在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这个世界了,现在的时代背景等等方面都与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其道德的规范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只要过于注重强调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是不道德的。现在又有几个人不象她说的那样都自以为很聪明呢?只知道钱,只知道惟利是图,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害人性命,这是何等的不道德!
我为我们的国民感到羞耻的是,在国外,人家只要法制健全,法律和制度完善就行了,一切的一切都只要靠法律来规范就可以了。而我们国家呢,却要法德并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有多少人只顾在经济大潮中作泳,也不顾别人的死活呢?大人物为大物的利,小人物为小人物的私,各为己利,各为己私,管它什么几千年来的美好传统呢,都统统见鬼去吧。你说,象这样的民族再好又能好到哪儿去?细想一下,真是让人吓掉魂一半。可喜的是,代表时代主流者,却于百乱中窥得仔细,于是及时加以影响,提倡美德,传颂美好,提出法德并举,提出“八荣八耻”,真是值得庆幸的时代转折。
其实,要想护善趋良,说起来,还真不算难,只要我们每个人处在事端的关键时刻,能多问一个问题就行了,如问“我这样做道德吗?”,能做到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要举起道德的例子,恐怕古今中外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而且一说到这些,无数人的脑子里就会呈现出无数的例子来,特别是有现代发达的媒体更是有家喻户晓的感人事迹,这里实在就不用多说了。
总之,要想语言和行为都道德,首先就要从个人做起,从细处做起,从点滴做起,遇到关键时刻多问个为什么就行了。
希望时代主流提出的“八荣八耻”不是“时代造就人才”而让某些顺竿爬,吹牛拍马者得逞,也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希望真正能够落在每个人的心里面,发挥起真正的作用,影响着时代里的每一个人。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特色和所有文明民族一样,道德建设也是中国先民进行的一项基本建设,很出色,也很有特色。这个特色是由中国历史决定的。中国历史本很长,但流传后世的道德信条的完成却不在社会形成之初的历史源头,而在国家几经改进完善的十五个世纪之后。往常的理论说,中国文化兴起于铁器使用之前,因而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现在看来,早熟未必,晚熟倒很可能。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的道德信条不仅形式上跟正常的犹太人,印度人的道德信条取宗教戒律不一样,而且在内容上跟早慧的希腊人的道德信条重个人思想也不一样,基本特色是:不以人性为依据,而以国家为依据,重伦常治道的人生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国家对人民的要求,而不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换言之,与别人依靠的是道德的力量不同,中国依靠的是力量的道德。由于没有道德的力量支撑,力量的道德决定了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的是权力,认识的是为权力服务,在中国人的认识中,没有权力以外的世界,没有权力以外的人,尤其是集权的zhuan_制主义取代分封的zhuan_制主义之后,中国社会形态二千年不变,经济基础二千年不变,是这样。
力量的道德实际上有权力,没道德,权力把道德作为工具或武器,道德并没有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汉朝皇帝到曲阜,还要问皇帝给不给圣人行礼,康熙进了
大成宝殿,二话没说,纳头便拜,是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行情看涨?非也,是大清皇帝需要儒教帮助建立稳定和谐的国家,听宣读《孝经》就成为村民冬闲在祠堂里的必修课。所谓的以忠治国,以孝治国,“皇帝爱英豪,文章教尔曹”,“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透露的就是其中的消息。
力量的道德闹到只剩力量,没有道德,就很成问题。“一切向钱看”,就是例子。本来“盗亦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切向钱看”却不然:教育可以产业化,清水衙门成为赚钱机器;医疗可以市场化,白衣战士见钱眼开;农民工的工资可以被人为压得很低,被压低的工资还可以被拖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车、吃喝、出国可以成为消耗纳税人税金的黑洞。在钱的面前,道德不见了,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环境污染速度世界前列,教育经费比例、医疗公平程度世界倒数——。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民族,根基就是道德力量和精神信仰,犹太人丧失了国土,没有国家,有犹太教的道德力量,有信仰的精神力量,经过二千多年的颠簸流浪,犹太民族不仅没有灭亡,而且日益强大,在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又恢复了以色列国家和希伯来语。没有道德的中国,过去有土地,没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命运,现在有GDP一枝独秀,就能保证中国走在世界前头吗?
【道德的力量素材】推荐阅读:
道德的名人名言作文素材10-15
以道德为主题的作文素材09-07
高考素材论据:道德修养10-12
中考作文素材积累:自我与道德06-23
中考考场热点素材:自我与道德08-10
口才的力量06-18
魅力的力量07-24
竹节的力量08-29
路的力量作文06-28
团结力量的名言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