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综合运用(共8篇)
1.古诗词综合运用 篇一
小学古诗词运用大全 来自 沈蒋 1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
2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 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3人们常用杜甫的()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4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5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来表达自己的决心。6《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7《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8《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9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10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
答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2霜叶红于二月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5粉骨碎身全不怕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1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13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呀!
14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15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
16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7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8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9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0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答案: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3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1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1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 ”)。22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这两句诗表示慨叹。23《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24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是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诗是:()25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26要想学好语文,不光要多读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陆游所说的那()
27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28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29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30毕业典礼后,我将离开自己的母校。六年来,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与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离别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诗人送别朋友的一句诗()。
答案:2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天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8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2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1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的名 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32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 “”
3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34春天是什么? 是白居易记忆中“()”的红花绿波; 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的悄无声息; 是唤醒孟浩然的“()”。夏天是什么? 是令杨万里惊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35在你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时,你会想起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36当我们欣赏着美如画卷的西湖景色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 当我们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回荡在我心间;
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面对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想起诗人于谦的诗句“()。37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38教育孩子不能大骂,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时,常常和风细雨,正似“”般滋润着我们心田。
39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40(“)”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答案:3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5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3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8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1(“)”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42(“。)”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 43(“?)”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4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45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
46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47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8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 静夜思 》中的(。)。
49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 》写到:(),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50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
答案:4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8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4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0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1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写到(。)。52边塞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王之涣的《 凉州词 》。53 “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一句是(); 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中的最后一句是()。54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55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56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57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58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
60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答案:5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53西湖歌舞几时休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4更上一层楼。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 5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9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古诗词综合运用 篇二
一.传统古诗教学的局限性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诗歌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资源只是教科书、教学参考等, 有的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有时也会找教学挂图来辅助教学, 但这种教学方式总显得较为单调而乏味。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为了引导学生朗诵, 顶多会用单放机播放一下朗读录音。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靠老师逐字逐词逐句串讲,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自由, 没有潜心领会的时间, 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只能是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 教学知识面窄, 学生的个性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效率很低。因此,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以建立古诗教学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这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古诗词的教学模式, 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二.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古诗词教学中, 学生由于知识范围狭窄, 生活阅历浅, 对诗歌中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等都不是很了解, 表象储备贫乏, 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非常有限, 对诗的内容和诗的意境, 学生更不容易把握。尽管老师课上讲得很清楚也很明白, 学生往往也只是知道表面一些皮毛的东西, 往往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老师的讲解也不容易接受, 更不能很好地挖掘诗词的主题, 更谈不上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了。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和优势, 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古代诗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恰当地整合, 合理地运用, 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 体会作者蕴舍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对学生现实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习惯都会有所影响。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 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与诗歌相关的作者简介、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关评论及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文件。并将收集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点评。如在讲授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可以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前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址, 让学生自己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进行预习和自学。教师要根据学习诗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好课件, 如相关的专题片、视频片段和图片、朗读录音、文本字幕等等。古诗教学中, 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 指导学生要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四.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创设诗歌教学的情境美
诗歌特别注重形象的描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诗歌中的内容进行画面渲染, 突出意境, 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色彩多姿的画面, 构成一种意境, 给学生以形象的直观感受,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诗词的内容化静为动, 帮助学生品词析句, 启发想象, 训练表达美, 在深刻地感知诗歌意境的同时, 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使课堂妙趣横生, 达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使古诗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 还可根据诗词的意境用音乐创设浓厚的情境氛围, 营造诗词所体现的意境,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根据教学内容, 营造氛围, 变无声为有声, 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染与震撼, 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古诗词所体现的意境, 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并引导学生在读中寻找意象, 体味诗中融会的思想感情, 这些情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体现的, 启发学生脱离音乐从文字上分析, 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 以达到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目的。
摘要:在古诗教学中, 要打破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 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白描;写作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顯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平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4.小升初古诗词运用试题 篇四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象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如“渭诚朝雨挹轻尘”,请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1)描写友情的诗句。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借月抒情的诗句。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联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
12、《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诗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写出两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4、《送元二使安西》中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感情的诗句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见)。
17、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18、《爱莲说》一文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写出几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20、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例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句蕴含哲理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沁园春—雪》中颂扬当代英雄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4、《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6、《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那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及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净植”出在他的《爱莲说》中“亭亭净植”一句,原文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0、《出师表》中的“陛下”是指(刘备)。后来又辅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是指(刘禅?)。
3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3、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论语十则》里的话)
3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句是(野芳发而幽香)。
35、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让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努力读书,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才能回报祖国,建设国家。)。
36、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填写)
37、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一句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8、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思念家乡的、眷恋亲友的,请写出至少三句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9、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觉脱口而出。
40、治理沙尘暴!内蒙草原,阴山脚下,人们植树种草,退耕养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重现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41、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不因为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者是忧伤。
42、鲁迅在《故乡》一文的末尾,用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憧憬:“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43、《出师表》中后汉所以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原文)。
4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5、《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一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6、杜牧《江南春》中写景的句子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7、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8、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请再根据提示再写出几句来。
49、你最喜欢的写“雨”的名句是(?杜牧)(作者)的(《清明》)(诗题)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篇五
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发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的义务和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校尝试把经典古诗词引进学生的写作中,为此特开设《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的专题讲座,使之成为一门新的微型课程。所谓微型课程是指它相对一门课程而言有独立的体系,但时间以4-5课时为限,这样有利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易于挖掘和开设,从而更多地为学生增添丰富的美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修养。显而易见,由于微型课程的开发具备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的优势,它给学生带来的是能力。课程开发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2)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时微型课程也可以是一种促进课,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一方面是通过放慢进度,增加实验操作机会,增加观察机会、直观性等,增加训练次数,增加讲解内容、趣味知识介绍等方法,对困难学生实施“促进教学”;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抽象程度,加快作业速度,提高独立性要求等方面实施“促进教学”,促进这类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把我们其中开设的《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投到贵刊,望加以指导。
编者按:希望有志于此的语文教师参与交流讨论。
一、目的
1、借用古诗词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提高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二、课程跨度:三到四课时
三、操作流程:
1. 布置可选择性的作业:
(1)、收集课外古诗词10首
(2)、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或者是虚构的故事将10首古诗词串联起来。这些古诗词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
2. 选择好的作业文章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评讲。在这里要注意三个方面 的问题
(1) 、本次简单评讲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明确下一步作文时的努力方向,并且为他们开阔思路,提供示范。
(2)、关于“好”的评价标准。这里的评价标准,不单是指将古诗词运用得好,而且还包括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其他的内容。 这里的“好”可以是:
A.古诗词运用得恰当。例如:在后面的上课材料当中有的沈忆雯同学写的《君子三忧》,其中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古诗词或者古文言文的引用都非常的好。
B.古诗词的引用,翻出自己的新意的。比如,在顾申健同学写的《我的一天》当中,关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引用。“人面桃花相映红”他用在被父母责骂的时候,可能这样用有点不妥当,当时,却能使读文章的人,报之一笑,让人耳目一新:古诗词居然还有这样的用法。再比如,王忠瑭同学在写自己的苦闷心情的时候,他写道,同学们都讨厌和他交往,他就象一个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一支红杏出墙来”。我认为古诗词能用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很可以了。更何况这两个学生都是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能够写出这样的
[1] [2] [3] [4] [5] [6]
6.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迎河中学 蔡士阔
课程标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反映了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也集中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教学中国文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征,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强调整体把握。具体到对古诗词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另辟巧径,从文本(诗词)出发去创设场景,挖掘诗词中的场景(亦即图画),诗中有画,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和理解的平台,以画解诗,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任务在师生的“对话”中来完成,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就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问题做了一番探讨。
一、苏轼在欣赏完前代“诗佛”王维的诗画后,发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叹。诚然,“诗中有画”是王诗最大的特点,但这并不以王维为滥觞,也不以王维为终结。这种特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写景抒情的古诗词。
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画中题诗或依据前人之诗来作画的风气。从创作上看,古诗词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置身于某种场景画面并受之感染而写下来以抒发即时之感的。曹操《观沧海》而发出“天下一统”的雄心壮志;杜甫登泰山叹“岱宗夫如何”(《望岳》);王维出使塞外望着无垠的大漠而写下《使至塞上》;岑参风雪吟留别,高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这些诗中,无不蕴涵着一幅幅或绚丽多姿或气吞山河或意境开阔的画面。
诗歌中客观描绘的画面,之所以能从作者的笔下浮现出来,那是因为它们能与诗人即时的主观情感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谐统一。从审美的角度上来看,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上来,它的画面自然而然就带有主观性。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1]反过来说,诗人寓于诗词中的“我之色彩”(情感),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画面的再现来解读。以“画”走进“人”,从而达到与诗人共鸣的效果。
而作为绘画,本身又具有比文字更优越的特点。绘画直观、简洁、明了,营造意境,耐人寻味。对于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积累不够,内化的东西少,他们看图画比读文字更容易接受、理解。对教师解诗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针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水平,我们强调直观感觉。只有先领略图景的内容,才能对诗境作进一步的开拓,以至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整体的把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教学中,考虑到教师手上有无现成绘画图片资料等实际条件,以及诗词的意境审美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在绘画辅助教学中分为三种教学方法:图片显示法、简笔勾勒法和口头描述法。教授者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运用。
1、图片显示法。在我们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图片,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最适合应用。这就要求教学者要收集相关的相片、图片资料等,如岳阳楼、太白楼现存景致的相片,《渊明醉归图轴》、《寒江独钓》等能找到的绘图,或者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设计出的绘画、图案,将其扫描进电脑,通过屏幕显示来辅助教学。授课者通过对其中的景致的分析,画面人物的举止特点,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景物的搭配等加以指点,来引导学生透过显像解读诗词中的思想内涵。
2、简笔勾勒法。古诗词中,每个字词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而成,诗句的凝练就决定了其中的画面的简练而又意味深远,这也正好符合中国山水画的特点。这种随意几笔,就能勾勒出能体现诗境的图画来的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简笔勾勒法。教师在解诗时(如画工有一定基础的尤佳),随手用粉笔在黑板上拈点画线,这边一小屋,门前一小溪,此处一田,那处一树,群山一隅,就是一幅山水田园风光图;长长一笔画过去,就是连绵起伏的山,近处一处高崖,崖上一人面向周围眺望,不就是一幅俯视锦绣江山图吗?(杜甫《望岳》)比如在对王安石诗《书湖阴先生壁》的教学中,笔者就按照诗中所描述的景致,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一茅屋;屋前一院子,用篱笆围住;院内画两横线加几笔涂画,是为花木成畦;屋旁田一块;画一条线,将屋和田半绕,是为一水护田也;茅屋开两扇门,对面为连绵起伏的青山。茅屋,花木,水,田,青山,就是一幅令诗人无限向往的隐士山居图。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效果。
3、口头描述法。在一些条件所限,画面过多,或者难以用现成画面去解读诗词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任何辅助,一本书一张嘴就可以完成一幅幅的气壮山河或者宁静淡薄的图画,那就是口头描述法。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口头描述,引导学生对绘画图景进行再造性想象,创设情景,置身于此时此境去感受,再加以评述,可以完成一首诗词的教学任务,生动而又不至于单调、枯燥无物。这跟课程标准语文“重感悟”是一致的。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的意境,仅有一幅图画是不够的。除了诗中展现的大漠漫天飞雪,遍地银妆的壮丽图景外,还应有旗下送客与归客的对饮图,诗人风雪中驻足,远望朋友归京远去,留下串串马蹄印的惆怅图。通过这些画面的转换,表现出时空变更的动态画面效果,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古时边疆建功的艰苦,诗人的豪放,乃至和漫天大雪对照而体现出的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这些效果是也只有通过描述画面才能做到,才能做得这么好。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一个“圆”的画面,也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置身于描述的大漠风光中才能感悟到的。否则可能就会变得无从理解了。还有苏轼的《浣溪沙》里所表现的三幅山水图,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九个画面,都很适合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去辅助教学。诸如此类,就不再一一举例。
三、在当前的教育新形势下,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呈现了新的状态,教学内容的集约化、综合化,教学方式的直观化、灵活化、交互化,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这就使得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愈来愈依赖于图画。语文教育除了注重理解和欣赏,《语文课程标准》更提出了“感受性阅读”[2]的口号。“感受性”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也可以说是心与物之交融。山川万物既非孤独化的‘物’,心灵世界亦非隔绝的‘心’,两者的沟通需要联想,更需要感悟。”[3] 但是我们在对古诗词的感受上却存在着较大的难题,一首诗词里的景象是什么,描述了什么形象,创设了什么意象,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如果光从诗歌本身去理解的话,学生的水平有限,理解的肯定是不同,甚至会走入歧途。这就要求我们教授者有必要找出一个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又能比较容易地帮助学生入手去感受,这就是诗中的“画”。我们就以“画”为基础,引导学生围绕这“画”去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去感悟其中的深层意味。这就使得绘画在古诗词的辅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非常必要,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
7.古诗词综合运用 篇七
诚如“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发表的《金山宣言》 (见2004年10月11日《文汇报》) 所指出的“千年国学, 百年语文。中国语文教学从风风雨雨中走过,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更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 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 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反应强烈, 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都希望找到花最小成本, 取得最大成效的窍门。于是便有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想法。可目前所谓的高效课堂, 尤其是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 多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片面追求气氛的热烈, 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并无太大帮助;一些高三老师总是乐于分门别类地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罗列一些答题技巧, 似乎高效。然而, 每年高考诗歌鉴赏的得分情况却并不乐观。可见, 撇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课堂并不能让人满意。
其实, 千年国学, 百年语文已为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行之有效 (尤其对古诗词教学而言) 。下面, 将就本人在古诗词教学中所坚持的两种传统做法作一介绍。
一.诵读法
诵读是传统发蒙手段, 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对古诗词教学的成效。朱熹曾这样论述诵读:“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 将书册整齐顿放, 正身体, 对书册, 详缓看字, 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浪漫诵读,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 朱子不仅对诵读时的形体提出了要求, 对诵读的要点作了规范, 而且强调诵读的方法是三到, 且心到最急。许嘉璐主编的《高中语文学习词典》更 是认真地把默读、朗读、吟读、诵读分列解释。他认为:“诵读, 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 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 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这句话更是详细地说明了诵读的作用。所以, 我认为诵读依然是古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为了避免“小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 我把诵读古诗词划分成“音读、意读和情读”三个层次。
音读就是读准字音, 特别是一些异读字。譬如“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臭”读“xiù”, 泛指气味, 不读“chòu”;同时也要读准每个字的声调, 因为格律诗词是讲究平仄和押韵的, 只有读准声调, 才能准确反映出平仄和押韵, 也才能真正表现出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来。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它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又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一句十四个字“寻寻觅 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细致地描绘了李清照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这七组叠音词, 几乎全用撮口呼和齐齿呼发音, 读准了才有一种疾痛惨怛的悲凉。这是诵读古诗词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 要注意正音。
意读是要读准诗 (或词) 句的停顿、 抑扬、缓 急和轻重 , 以“读”见“义”。譬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不仅停顿要准 确 , 读出节奏 感 , 而且“照”和“流”字要读得舒缓、延宕, 以感受出明月朗照的静谧和溪水奔流的欢畅。再如:“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 浊酒杯”, “艰”、“难”、“苦”、“恨”要一字一顿, 都要读重音, 而“浊酒杯”则要连读, 且轻轻读出。意读之前, 要有适当的串讲, 读时速度稍慢, 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示范。
情读, 则是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 有表情地诵读。例如“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咋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间关”句表现的是春日繁花似锦、莺歌燕舞的景象, 对应琵琶女年轻时欢乐时光, 读时要欢快流畅, “幽咽”句描绘的是泉水在冰层下缓慢流动, 艰难滞涩的景象, 对应琵琶女年长色衰后的不幸遭遇, 读时应沉重哀怨。读到“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时, 又要缓慢低沉, 读出诗人的深沉感慨, 读完后, 停顿要长, 然后, 突然扬起,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要读得铿锵有力, 慷慨激昂, 表现出琵琶女的激愤和反抗。这段描写琵琶声的诗句, 通过情读, 就可以传达出琵琶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幽情”。当然, 情读层次较高, 教师或者示范, 或者借助名家朗诵示范, 学生则应反复模仿, 直至掌握。
如果诵读能得到坚持, 学生定能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也能激发出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串讲法
诵读法里的意读和情读, 都是建立在对诗词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急功近利, 课堂上只是要求学生熟背成诵, 或者按照考试形式做几道题, 那么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了。要想切实提高鉴赏能力, 恐怕坚持传统的串讲法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串讲 , 关键在于 一个“串”字。虽然教材通常有注释, 但这些注释往往是零碎的、互不联系的。而“串”就是要把词与词、句与句乃至全诗串连起来, 在学生的思维里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例如李煜的《虞美人》 开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 并无文字障碍, 但若让学生解读, 又大多言不尽义。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 可李煜为何要抱怨“何时了”呢?如果教师把句中貌似对立的“春花秋月”和“何时了”串起来, 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将问题引向深入。再如白居易《琵琶行》 里的“别时茫茫江浸月”和“唯见江心秋月白”, 中间隔了三十一句, 距离遥远, 如果教师不把它们串起来讲, 学生是很难看出两句间的遥相呼应的, 更想不到这两句明里是对环境的描绘, 暗里却是写时间的推移, 写琵琶女和听众的沉迷。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教师串讲时应该抓住诗中的“新雨”, 正因为是“新雨”之后, 才感到“秋”意, 才出现“明月”, “清泉”才丰沛, 也正因为是“新雨”之后, 妇女才“浣”衣, 舟子才捕鱼, “春芳”才消歇, 可见, 抓住了“新雨”, 就可以把全诗统摄起来。又比如李白的《蜀道难》, 这是一首借故乐府旧题写成的古体诗, 夸张铺陈, 极具想象力, 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抓住了诗中反复呈现的主旨句“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 天”, 概括出“ 高”、“险”、“恶”, 那么, 对全诗的理解也就豁然开朗了。
学生囿于思维局限, 往往执着于具体词句的概貌而迷失整体。因此, 诗词教学的串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综上所述, 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 在学生充分诵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 老师简明扼要的串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发悱启愤的作用。而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老师, 大多根据网上现成的课件, 既有画面, 又有音频, 对每一首诗词都作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这样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学形式固然丰富多彩, 课堂气氛固然生动活泼, 学生似乎也学得轻松愉快, 但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却往往力不从心。
8.运用多媒体做好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八
一、用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1、动态资料,生动形象。
现代教育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那么我就在古诗教学中把电教手段应用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故事的热情。例如:《村居》这首诗描绘了初春农村明媚的风光和儿童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有趣情景。在课前我没有先让同学们去朗诵古诗,而是将小朋友放风筝的视频先播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一个个看得手舞足蹈,我便在同学们欢快的热情中导入此诗。我说:“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大诗人高鼎是如何来描写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的呢?”这时候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来听我给他们朗读这首古诗并很快按照我设计的思路领悟了这首诗的含义。可以说在这里电教手段为古诗的教学提供了帮助,为学生理解此诗做了铺垫,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静态资料,直观明了。
古诗词还牵涉到不少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借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图片、幻灯片等创设情境,在此情境中,潜心分析,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如教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可借用历史学科的《盛唐时期疆域全图》。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两人在渭城话别,然后穿越阳关,远去西安,千里迢迢,关山万里,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在图中标出古渭城(今陕西西安西北),古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古阳关(今甘肃敦煌一带)。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告别,顺江而下去广陵,在图上标出黄鹤楼所在地(今湖北武昌)、标出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从图上学生 可以直观地比较,元二向西去,去苍凉荒远的安西,孟浩然向东,去繁华富庶的扬州;难怪王维满含忧伤凄凉,李白满心高兴欢畅。在此情境中,无须教师多讲,学生的所学所得却过目不忘。
二、巧借音乐,诵读诗词
1、音乐铺路,引入情境。
小学生对音乐都非常敏感尤其是儿歌,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些描写动物的古诗中有一首诗叫做“鹅”这首诗学生并不陌生,有不少的学生在学前就已经会了!随意学生对于这首诗并没有太多的新鲜感,我针对于这点便在课前播放相关歌曲,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乐曲抒情,创设情境。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选用播放了与所教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服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古老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欢饮、拥抱、握手。分别后,诗人一直翘首凝望,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但诗人仍神驰目注,久久不忍离去。他对故人的思念就象这不尽的长江水,绵绵不断;他心潮起伏,他年轻时的向往,不也正像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用音乐语言诠释了诗歌语言,使学生对本诗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结合,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那难以言状的美,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当然,如果教师能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进行配音朗读,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描绘诗词画面,创设教学情景。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使思想渗透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师生亲自动手,用丰富的色形,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
在小学古诗当中有一首诗是《古朗月行》这首诗描写作者儿时对月亮的神往和遐想,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好奇的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单纯、可爱!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反复朗读了这首诗同学们也理解了这首诗是描写月亮的。我让同学们自己用彩笔在画纸上画自己眼里所看到的心里所想象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和作者所观察的月亮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由于学生都特别喜欢画画所以有不少同学都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了自己所理解的月亮。我便利用多媒体将学生所理解的“月亮”画和作者的对比!从而让学生们加深了古诗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
有些古诗词所写的景和物,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 对于这些较熟悉的事物,不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搜索记忆,调动相关信息。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呈现有关名诗佳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顺流而下,自然驶向新知识的彼岸。例如在讲述古诗《劝学》,我就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诗佳句。
《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六、利用动画激趣,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计算机的制作动画功能。将适用于动画展示的古诗词内容做成动画,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开启智慧,调动思维,增强参与意识。
学习《游园不值》一诗,可以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或Flash制作有声有色的动画片,上课时让学生观看片中春天的美景,然后让同学各自用最简洁,形象的语言概括画面,再打开课本,与诗人的语言作比较,体味古诗词语言的生动形象,简洁合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