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颜色鉴定

2024-09-15

玉器颜色鉴定(共5篇)

1.玉器颜色鉴定 篇一

玉器的鉴定

关于市场上玻璃仿制品的辨识,可以从三处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松,缺乏玉的致密性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玉器的鉴定。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就是玻璃。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等等。但它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比较难识的品种以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假玉为主,其颜色可以任意调配,放大镜也难找气泡。据说红外光谱仪上能立显原形,但目验除了一般不实用的破坏性检验、敲碎找石质断面、火烧看其反应等办法外,关键要看器表有无天然石纹。人为加工的毕竟不自然,高倍放大镜下更会暴露无遗。

我国玉石主要产品有广东的“南方玉”、“河南玉”、“山东玉”及新疆伊犁、和田产的“羊脂玉”等,名贵玉器多用之制成。

鉴别玉器主要看色泽是否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五个特点,如兼具之,即为上品。反之,若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是劣品。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还会掩饰暇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玉石鉴定《玉器的鉴定》。

玉石的学问挺多,即使是真的也有很便宜的玉石,你要想收藏的话,最好找个真正懂的,我看你可能一时也找不到,我建议你在不太懂的时候买些小的玉石(不是便宜)和玉石书进行比较,自学吗!学费是要教的.如果想买样品我可以帮你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美英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

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二、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没有这些感觉。

三、至少宋代就出现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新品,引人上当。

四、古玉器的仿品、赝品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和田优质玉料现在每年产量极少,市场价每公斤已逾十万元,其硬度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难度高,作伪者极少采用和田白玉。

五、一般小钢刀硬度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赝品就可以一目了然。

六、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八、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型,半圆型和U型等,U型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九、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品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2.玉器颜色鉴定 篇二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星罗棋布,出土玉器的时间没有东北地区、东南地区早,数量相对也少,但占有天时地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华远古文明、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黄河流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主要有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玉器、大汶口文化玉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玉器、陶寺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等。

仰韶文化玉器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是黄河中游地区发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陆续发现。正如“仰韶”一词。让人们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华夏文明曙光。

经过近百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仰韶文化遗址已发现近千处,可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特别重要的有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王湾、大河村、后岗、大司空等文化类型。目前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玉器,比较集中于庙底沟文化类型时期,也有学者称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从时间上讲,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也就是说。黄河中游地区要到仰韶文化晚期才出现数量较多的玉器,并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

目前仰韶文化发现玉器的墓葬遗址,有大河村、龙岗寺、清凉寺等。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玉器,有玉刀、玉璜、玉环等。陕西省南郑县龙岗寺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玉器有玉刀、条形玉斧、T形玉笄等。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已清理墓葬300多座。墓葬中出土遗物最多的是玉器,玉器数量1至12件不等,主要品种有玉璧、玉环、玉刀、玉钺等,既有装饰玉,也有礼仪玉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玉器组合系统。玉器装饰以素面为主,基本不见阴刻、镂空等装饰纹样。但玉器上的穿孔技艺比较成熟,已掌握了一面钻孔的方法。

出土的部分仰韶文化玉器。使用河南南阳独山玉琢磨,再一次说明新石器时代玉器大部分来源于就近取材。

大汶口文化玉器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比较重要的还有太汶口文化玉器。大汶口文化是以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交界的一处典型遗址命名的。经过大量遗址和墓葬考古发掘得知,大汶口文化中心区域在鲁南与苏北地区。并影响到豫东、皖北、苏南地区。大汶口文化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象牙骨器,玉器也是其重要特色,山东大汶口、胶县三里河,江苏新沂花厅等遗址墓葬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玉器。

大汶口文化玉器主要品种有玉琮、玉钺、条形玉斧、玉笄、玉环、玉镯、玉锥形器、玉坠,以及可用于器物表面装饰的几何形玉片等。从这些大汶口文化玉器中,大致反映出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玉器虽不少,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类型组合;二是玉器种类相对单一。以玉斧最具特点,琢磨工艺也最精致;三是成串的装饰玉比较多见。有的玉串饰由数十件形态不一的小玉饰构成,显得庄重而又华贵;四是大汶口文化玉器较多地受到良渚文化玉器、仰韶文化玉器的影响,锥形玉器明显源自良渚文化,长条形玉斧明显与仰韶文化有关。当然,玉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不是单向的,是相互交叉的。

大汶口文化玉器与仰韶文化玉器一样,造型以几何形为主,表面漱饰仍以抛光为主,基本不见阴刻花纹和镂空图像,反映出这一时间这一地区玉器工艺的特点。

龙山文化玉器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仔。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地域最广、文化内涵最为复杂丰富的一支文化。从历史年代排序,龙山文化下限有的与夏代文化相衔接,有的相当于夏代文化。龙山文化因1928年最先在山东省章丘龙山镇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因分布地域较广,为了区别不同地区的文化类型。考古界习惯将龙山文化分为山东尼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陶寺文化,通称为龙山时代文化。规模不小的城址,发达的陶器,精英的玉石骨牙器,是龙山文化成就的重要见证。玉器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连接新石器时代玉文化与青铜时代玉文化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玉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山东龙山文化承袭大汶口文化琢玉传统,数量,种类以及琢磨工艺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与提高,近年在胶县三里河、五莲丹土、临胸西朱封、泗水尹家城、海阳司马台等遗址,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玉器,主要种类有玉琮、玉牙璧、玉圭、玉牙璋、玉钺、玉刀、玉冠饰等,其中玉牙璋、玉牙壁、镂空玉簪、兽面纹玉圭等是龙山文化玉器精华。

河南龙山文化发现了许多城址。但玉器在众多文化遗物中所占比重较低,见有玉凿、玉锛、玉斧等工具形礼仪玉。

陕西龙山文化出土了较多的玉器,目前主要发现于陕北和关中地区,特别是神木石峁和新华、延安芦山峁等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器,主要玉器品种有玉琮、玉璧、玉牙璋、玉刀、玉圭等。玉刀、玉牙璋形体巨大,陇县王马嘴遗址出土的一件五孔大玉刀,宽大厚重,侧刃长77.5厘米。陕西龙山文化玉器以素面为主,一些带图像装饰的玉器,可能受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影响较多。如芦山峁出土的玉琮,不仅纹样装饰在四边角上,还上下分组,是良渚文化中心区域外出土的兽面纹玉琮中最接近良渚文化玉琮装饰风格的。芦山峁遗址出土的一件七孔玉刀,一侧扉棱为东夷式戴帽女子的侧面形象,对此类雕刻纹样的传世玉器的鉴定极有参考价值。

总之,龙山文化玉器种类很多。主要有玉斧、玉刀、玉凿,玉戈、玉牙璧、玉牙璋、玉圭等,一些玉器可当工具用,更多的是礼仪用玉。新石器时代文化比较多见的装饰玉器相对较少。龙山文化玉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玉器上出现了比良渚文化更为规范的兽面纹和更为复杂的人面纹,表明兽面纹形成在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高级阶段,同时也表明新石器时代玉器装饰图像对青铜器装饰主题产生的重大影响。

陶寺文化玉器

1978年开始发掘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流域龙山时代规模最大、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一处典型遗址,是一种既有黄河中游龙山文化共有特征,又不同于河南、陕西地区龙山文化的遗存。由于陶寺遗址规模巨大,文化遗存丰富,加上有可能是远古中国尧时代的都城,因此不再作为龙山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而单独命名为陶寺文化。以陶寺遗址命名的陶寺文化,是黄河中游龙山文化中高度发展、富有特色的一支文化,主要分布在晋西南部的汾河流域。

陶寺文化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城址、居址,窑址、观象台以及陶器、石器、骨器、漆木器等,并且富有特色,工艺水平较高,许多器物具有礼器性质,龙纹陶盘等引人注目。

陶寺文化玉器工艺比较发达。主要作为随葬品出现,已发现有200多座墓葬随葬玉石器,占墓葬总数比例较高,已出土玉器近千件。玉器种类比较集中,成形成器的玉器比例较高,表明陶寺文化玉器工艺的进步与成熟。主要玉器种类有玉钺、玉璧、玉琮、玉圭、玉刀、玉簪等。

陶寺文化玉器。有的与其他地区的龙山文化玉器接近,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陶寺文化玉琮,以矮、扁方形玉琮为主,扃方形玉琮是其特色;同时也有饰纹玉琮,纹样装饰在玉琮的四角。中间还有间隔花纹的“天柱”,与良渚文化玉琮纹样布局方式相同,但不见良渚文化玉琮纹样上的兽面纹。陶寺文化的玉钺较为别致,形体扁长,磨制精细,一器多孔,孔单面钻琢而成,有的玉钺孔壁部位还留有钻下来的孔芯玉料。可以复原在孔口,合缝严密,说明陶寺文化玉器单面钻孔技术掌握得非常好,磨损很小。陶寺文化出土的尖首玉圭,在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中是几乎不见的,反映出陶寺文化特别的礼仪制度。反映礼仪制度的陶寺文化玉器,还有组合玉骨簪。一般由一件骨簪、数件玉坠饰件、数十枚绿松石片穿系胶合而成,常出土于墓主颅骨上方,应是陶寺显贵使用的高规格玉饰件。陶寺文化的联璜玉璧,也是玉璧形式之一,与齐家文化同类玉器的关系以及异同还有待探索。陶寺文化出土的牛首形玉饰、出扉棱的成对简化兽形玉璜,孕育着新的玉文化因素。

齐家文化玉器

齐家文化在考古学上虽归入新石器时代,但已出现了简易的铜器,相当于金石并用时代,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因1924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

玉器是齐家文化的重要文化内涵,是齐家文化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齐家文化玉器主要为生产工具和礼器。出土的玉铲、玉锛、玉凿等可使用的工具,均采用了硬度较高的玉料,制作精致,器型规矩,通体磨光。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刀,形体很大,有的长度超过60厘米,刃部出锋,但基本没有使用痕迹。应具有礼器的性质。同样具有礼器性质的齐家文化玉器。还有数量众多的玉琮与玉璧,这一点与良渚文化玉器类型与组合十分接近,但在玉器造型与工艺特征上,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齐家文化玉琮均为外方内圆形。大小有高矮的区别;大部分玉琮外侧四面没有装饰纹样,少数玉琮饰有弦纹。目前还没有见到良渚文化玉琮形式的阴刻、浮凸兽面纹。齐家文化玉器数量、品种最多的还是玉石壁。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墓葬多出玉石璧,一墓少则一件,多则达数十件。48号墓出土玉石璧83件,除与祭礼有关,还可能与葬礼有关。齐家文化玉璧形体较大。比较厚实,器形不甚圆规,器壁厚薄不匀。有的玉璧表面带有切割时留下的一道弦纹。使璧分为厚薄两半,有学者认为是有意为之,与日月崇拜有关。齐家文化还有部分礼仪装饰玉,主要有玉璜、玉环、玉坠等。联璜玉璧是齐家文化玉器特色之一,与璧、璜均有联系,可能有比较深的含义。

在甘肃武威海藏寺公园、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地。发现了较多的齐家文化玉料、半成品,残片、碎屑以及琢磨工具等,表明齐家文化玉器是就地加工生产的。齐家文化的玉料大部分来自本文化区域的“昆仑玉”、“祁连山玉”等,也有一些玉器使用新疆“和田玉”。从齐家文化玉器造型、类别、装饰以及玉料、琢磨工艺等综合考虑,大部分学者认为齐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较为密切,而与良渚文化仅有间接关系。

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岭南地区的珠江流域,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不断开发,淹没在地下数千年的南国文化正日益显示出来。通过珠江流域大量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表明“珠三角”地区早在远古时期就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创造出了不同于内地的地域文化,包括玉石文化。考古发现的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主要为石峡文化玉器。

石峡文化玉器

石峡文化玉器主要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石峡遗址,同时在珠江流域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少量出土,表明这是一支具有区域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石峡文化玉器已发现数百件,主要品种有玉琮、玉璧。玉钺、玉镯、玉环、玉玦、玉笄、玉璜、玉管坠、玉珠等,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礼仪玉器,装饰玉器。

石峡文化玉器面貌较为复杂,从材质。形态、纹样装饰等综合考察,既有石峡文化自身的特点,又有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石峡遗址出土的32件玉石钺,扁长条形,束腰状,与良渚文化玉石钺明显不同,具有自身特色。大多数墓葬一墓出土玉石钺1件,个别墓葬出土五六件玉石钺。石峡文化已发现玉琮10件,形态、装饰与良渚文化玉琮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大部分不是良渚文化玉琮,更类似江淮地区出土的良渚式玉琮,说明两支文化的交流可能是间接进行的。在石峡文化出土的10余件玉玦中,有3件玉块外缘带突棱装饰。这种带附饰的玉块,不见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而大量见于台湾卑南文化。表明这两支原始文化可能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交流。

自然区域的珠江流域,还包括港澳地区。据考古学家发掘研究,香港屯门西部海岸的涌浪遗址出土的大型薄体玉石斧钺,明显与石峡遗址出土器相似,表明石峡文化的影响所及。澳门黑沙遗址曾发掘出大批玉石芯、石片、石核、砺石、水晶残块、玉石残环等,表明这里原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石器加工作坊,同时也表明港澳地区同样有悠久的玉石文化。

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大陆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众多,台湾宝岛也有大量宝玉出产。使用玉器的年代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卑南文化玉器

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是台湾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遗址,时间在距今三四千年。台湾考古学者曾在此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获得数千件玉器标本,其中绝大多数玉器出自墓葬。卑南文化玉器主要器形,有用作头饰的铃形小玉珠,兽形玉玦、棒形玉器、长条形玉管等玉项饰或玉胸饰。还有部分玉矛、玉镞、玉锛、玉凿等武器及工具。总之,卑南文化玉器以玉玦最具特色,形式最繁,数量最多,工艺最精,而且与众不同。目前已出土玉玦一千多件。其中的单人兽形玉玦,双人兽形玉玦、多环兽形玉玦,不仅形态特殊,还颇具神秘宗教意义。反映了卑南文化独特的文化面貌和风俗信仰。玉玦造型特别。用料也颇为讲究,质地优良,玉材多为花莲玉,大部分来自花莲县清昌溪,俗称西村地区。

3.玉器鉴定书籍 (最终版) 篇三

为什么说古玩是文化的产物?

古玩与古董、骨董、文物所指的是一个范畴吗?

古玩是怎样分类的?

古玩鉴定是如何兴起的?

鉴定古玩的方法有哪些?

辨别古玩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人手?

评价古玩包括三个方面,各是什么?

为什么说鉴定古玩依靠的是经验与逻辑?

什么是“开门”,开门在古玩鉴定中起什么作用?

收藏分为三类,为什么古玩收藏较其他收藏更为火爆?

一般人学习古玩鉴赏与涉足古玩收藏的时候会碰到什么样的困惑?

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应注意什么?

玉器

如何辨别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玉材?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加工工艺有什么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玉龙有什么显著特征?

怎样从玉料的硬度上鉴定良渚文化玉器?

怎样从玉器的透明度、光泽和颜色上的不同来鉴别良渚文化玉器与仿品?

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新石器时代,为什么良渚文化玉器上会出现工整的切割痕迹?

怎样从钻孔技术上鉴别良渚文化玉器和仿品?

良渚文化玉器的装饰纹样有什么特征?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色有什么特点?

红山文化玉器的阴线纹有哪几种?

中国历代玉器的纹饰有什么特点?怎样辨别?

中国历代玉器上的龙纹有什么不同?怎样鉴别?

中国历代玉器上的蟠螭纹有什么特点?怎样鉴别?

古玉器上常见纹饰有哪些?怎样鉴别?

从新石器时代至宋元以后玉璧的纹饰有什么变化?

中国历代玉器上的婴戏纹有什么特点?怎样辨别?

如何鉴定夏代玉器?

商代由于青铜工具的使用使玉器加工工艺有了怎样的变化?

如何辨别商代玉器的玉材?

商代玉器上的纹饰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商代玉器的龙纹有什么特点?

怎样识别商代玉人和仿商代玉人?

怎样鉴定玉蝉?

怎样鉴别玉□?

如何辨别两周玉器的玉材?

两周时期的玉器在琢玉技法和造型设计上有什么新变化?

西周玉器龙纹有什么特点?

西周玉璧的纹饰较前代有什么创新?

西周玉器的饰纹玉片有什么特征?

战国时期的玉带钩主要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市场上常见的仿战国玉器有什么特点?怎样鉴别?

战国玉璧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怎样辨别春秋、战国玉器?

战国时期玉剑饰有几种形式?

汉唐玉器的玉材有哪些?

汉代玉器的加工工艺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汉八刀?

怎样鉴别汉代龙纹蒲璧与清代仿汉代龙纹蒲璧?

汉代的装饰玉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另外推荐一本比较权威的教材书籍《玉器鉴定与辨伪》,但售价较高,定价: ¥3900元

书籍简介:

4.宋代玉器鉴定研究现状 篇四

宋代玉器的考古发掘出土品主要集中在宋代墓葬、佛塔地宫和窖藏三种遗迹现象中,在宋代城址、集镇以及其他遗迹里也有一些零星的发现。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言,由于宋代皇帝、王室和权贵大臣的墓葬在宋代及其以后多经官方和私人盗扰,目前还没有明确发现可以代表宋代宫廷玉作的巅峰精品之作;希望今后在墓葬发掘方面获得代表着宋玉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的愿望已经不太可能实现;现在在宋代一些中下级官吏墓中出土的玉器精品,间或可能有属于皇帝钦赐的皇家玉器,则往往属于合理推测获得的结论。至于佛塔地宫出土的一些玉器,既有不同时代的混淆一起,也有元明晚期的信佛入士把传世宋玉放在其中的信奉供养,需要分辨判明时代。据《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一书各省分册出土玉器资料的统计数量,收录这部书中的宋代辽金玉器大约有400多件,是目前收录宋代玉器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一本资料书籍。

显然,根据上述情况和这些数量极其有限、使用功能极不明晰的出土玉器来研究宋代玉器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其玉器实物的时代风格、制作技艺、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从严格意义来讲,现有的资料条件是不充分的,何况有一些考古出土品流落民间,被收藏者们宝贵珍藏、秘不示人,也都对系统总结归纳宋代的玉器文化特色带来不利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企图根据考古学文化的器型学和玉器工艺学的一般知识,对宋代玉器出土的大致情况作一次全面的回顾,并在消化吸收分析其基本形制的基础上,试图对宋代玉器的诸多内容做一些思考、归纳,寻找出在这一特定历史空间下的玉作业与其制品发展变化的轨迹。

据笔者大略统计,几批重要的宋代玉器出土品资料大致如下:四川蓬安县棉屏镇西拱桥村南宋夫妇合葬墓出土玉器3件;四川广汉市和兴乡南宋窖藏出土玉器11件;四川广元南宋墓腰坑出土玉器12件;安徽休宁城关镇南宋朱唏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玉器14件;江西上饶茶峙南宋赵仲湮墓出土玉器8件;河北定县两座宋代塔基出土北宋玉器l 00余件;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地宫出土玉器10件;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玉器7件;浙江新昌南宋墓出土玉器5件;江西临川温泉乡南宋墓出土玉器23件;江西德兴市南宋(乾道年间)徐珩墓出土玉器14件;山东栖霞慕家店北宋墓出土玉器4件;河南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玉器4组;湖南耒阳城关六朝唐宋墓出土玉器3件;陕西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北宋墓出土玉器4组;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刹顶宝瓶和地宫出土宋代玉器20余件;上海松江区李塔地宫出土宋代玉器5件。

其他零星的宋代玉器考古发现可参阅《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一书的统计。

宋代传世玉器的一般情况

宋代的传世玉器原本数量应该是很多的。在清末民国乃至于建国以后,由于古玩业的对外销售,许多珍贵的玉器作为具有中华文明最有特色的物品被销往海外。尤其是建国以后的前30年,文物商业作为可以获取外汇的特殊行业,只允许外国人可以购买玉器文物,导致众多珍稀玉器文化遗产流落它方,造成无可弥补的巨大遗憾。这些玉器分散在各个国家的公私收藏家手中,许多都未曾著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对宋代玉器总体艺术成就的评价。

目前在国内,宋代传世玉器主要有公私两方面的收藏。属于国家所有者,主要包括全国各类事业单位的博物馆和国有文物商店的收藏;属于私人所有者,则散见于全国林林总总的古玩经营店和收藏家手中。属于国有者的大宗收藏,以下列几家单位最为丰富,数量都在几百件以上。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收藏了8万多件历代玉器,其中就有不少是宋辽金元时期的。该中心已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玉器艺术》一书中,收录了305件玉器,属于宋辽金的就有115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3万多件玉器,其中宋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全集》第5册、《故宫玉器》中册、《古玉积萃》等书中均有所反映。天津艺术博物馆选编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玉》,介绍了几十件宋辽金玉。苏州市文物商店收藏了9万多件玉器,扬州市文物商店收藏的一些宋代玉器,也都在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著的《璀灿斑烂》等书中选择了一些拓片图形。至于私人收藏的宋代玉器也有不少,有的已经选择出书;还有在近十多年国内文物拍卖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宋代玉器的踪影。

至于在台湾、香港等地的公私收藏宋玉,因为信息阻隔,有相当数量的玉器珍品还没有介绍到大陆来,所以仅就目前所知的情况看,在很大程度上讲,历代传世宋玉的数量要比考古出土的宋玉多得多,这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的。由于宋代以后仿古玉兴盛,传世宋玉中有些器物形状被后代的玉工们模仿制作,形成了仿古鉴定史上流行的“明仿宋”有趣现象,自然就有一个需要鉴别真伪、剔出后仿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介绍欣赏乃至于研究传世宋玉的资料时,本着这么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利用已经权威部门认可、权威专家鉴定过的年代准确、流传有绪、著录明确的宋玉作品介绍给大家,并以此作为研究、比较的重要基础性材料来加以引申、阐发。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辽金玉器较多,仅在故宫《玉器》申册发表的就有90多件,是一批种类众多,价值巨大的传世玉器珍品。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收录宋代64件玉器:分属于装饰玉、肖生玉、花鸟纹玉、佛教玉和陈设玉中的5类。辽金时期的玉器有51件。

上海市文物商店在数十年经营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传世玉器精品,曾在1996年选择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传世玉器700多件,由薛贵笙先生主持汇编成《中国玉器赏鉴》一书,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具有鉴定鉴赏性质的图文并茂的一部玉器图录。书中收录了宋辽金时期传世玉器珍品30多件。

宋代玉器的鉴定研究

对宋代玉器的鉴定认识,是从传统金石学开始的。早在明代,已经有鉴赏家对宋代玉器的玩赏性质、工艺特点作出了不同凡响的评价,尤以高濂的论说最为精彩:“宋工制工,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高濂当时根据那些可以明确作为宋代玉器的典范而作出如此的评述,我们现在已经很难一一对应清楚。但是作为宋代玉器所取得的一种成就指标,高濂的观点对后学者的研究无疑是具有启迪意义的事。然而令人十分可惜,从明代以后,对宋玉的评论,对宋玉具体形制的探讨,显然停顿下来。这里,我们再选择一个学者的观察来加以证明。

古玉学者殷志强先生在20年前曾经对宋代玉器的研究状况作过一次相当精彩的归纳和感慨:

“宋代玉器,地下科学发掘出的不是很多,大量传世玉中要甄别宋玉并非易事,还有待学者的深入研究。宋玉研究,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尽管如此,从已确认的宋玉中,其学术价值和艺术特征已初显端倪”。宋代玉器的艺术特征有哪些呢?殷先生从

三个方面作了简要概述,好在他的文章不太长,我们这里予以全部引用,由此可见当时学界对宋玉艺术水准的一般认识状况。

“从构图和造型看,宋代玉雕既没有三代礼玉的规矩方圆,也没有战国玉雕那种虽姿态多变、神秘莫测,但万变不离s形的构图程式,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造型和构图方式。与双鹤衔草玉饰件同出的玉折枝花锁等花卉,形若盛开时节的八瓣花,十分逼真。而双鹤衔草玉饰件上的双鹤,则展翅相对,长肢重叠,组成菱形轮廓,采取对称形式,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使形体图案化,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从题材分析,宋代玉雕既没有琮、璧玉器的政治威严,也没有琥、辟邪、翁仲玉器的迷信色彩,更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兽仙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表现的是生活环境或是环境中的花鸟走兽。折枝花、仙鹤,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品。这标志着现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在宋代玉器工艺装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它与当时兴起的写实主义花鸟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雕琢技法考察,宋代玉雕匠师在传统技法上推陈出新,在汲取线刻和圆雕技艺的基础上,广泛采用镂刻技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镂刻技艺雕出的宋代玉雕,件件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我们从殷先生所感叹的“宋玉研究,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可知,文物界、古玩界以及学术界建国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应该是微乎其微,学问积累是极其有限和单薄的。无独有偶,当代玉器鉴定大师张永昌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一书的总论之中,也对宋玉的研究状况发出了类似的评论,并且对宋玉新出现的艺术特点作出了十分精彩的描述。

张永昌先生的《总论》开篇明义论及玉器的价值:

“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特有的明珠之一,并在艺术范围中又是一种高标准的美学对象。”如果拿这个标准衡量宋代玉器,我们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识。张永昌先生在文章中认为在几十年前,

“有很多人想当然地将唐代或者是元明之间的玉器特别如带饰板、剑饰、佩饰、炉顶等都误认是‘宋琢’,甚至误认了很长时间……这就反映出过去对宋代玉器识别能力还是缺乏很多知识的,迄至目前,问题还并未全部搞清,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攻克这一难点。”张先生认为,

“宋代玉器中的花鸟一类,没有唐代醇厚,因受当时工笔画风格的影响很深,十分重视形态,……跳跃的鱼类是宋代的新品种,制琢得真像出土一样,特别在点眼方法上别具匠心,自有巧思,用小点眼和小圈眼法等工艺手段,竟把鱼儿的眼神都点活了。伏兽一类,神形虽欠威武,但伏地小息,倒也显得温静可驯。这些品种,看来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后再依理施工的,所以在器物上没有半点粗制滥造迹象,以上几点,就是宋代玉雕巧施技艺的特点。”

2001年,曲石先生发表《两宋辽金玉器》一文,认为宋辽金玉器是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皆受中原玉器的影响却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该文依据近年来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结合部分传世玉器和古文献,从考古学的类型学与同一类文物类型研究的角度,对这一时期玉器的类型工艺、用途鉴别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综合分析。全文共分三部分,分别是宋辽金考古发掘、传世玉器概述,玉器的类型与用途,宋辽金玉器特点。这是一篇目前所知关于宋辽金玉器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一篇文章。在玉器的类型与用途中,曲石将这一时期玉器分成六大类:

(1)装饰用品(细分头饰、手饰、佩饰),是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类。

(2)容器:生活用具或日常用具,种类有盂、碗、盘、壶、杯、盅等。

(3)文房用具:宋代新兴品种,种类有玉砚、笔架、镇纸、玉印、颜料瓶等。

(4)艺术品:种类有寿山石雕马、玉马、各式执荷童子、琥珀鸳鸯、白玉兽件等。

(5)仿古玉器:种类有玉璧、玉剑饰、带钩、璜形佩、蟠螭纹饰。

(6)杂器:玉扇坠、玉今、玉钱、玉距骨、当卢、辔饰等。

从以上列举的类型看,显然,相当数量的传世玉器并没有被曲文所搜集。在“宋辽金玉器特点”部分,曲文从玉器工艺的基础与发展,玉器材料的异同,玉器的工艺特点,种类造型与用途四个方面做了十分简洁地概括归纳,可以说代表了当代对宋辽金玉器研究的水平。

杜卫民有一篇文章《宋代玉器的鉴定》,题目起的很大,文章却不是太长,主要是从宋玉鉴定重要性的角度谈方法论的,属于泛泛而论的白描刻画之类。

“至于宋玉,老辈鉴赏家因其远离礼器,全归玩物而不睬;现代又因科学发现的标准器少而难以从大量的传世古旧玉器中区分出来”,这就是鉴定宋代玉器的难点所在。杜文认为我国中世纪的文明辉煌灿烂,宋画与宋瓷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被举世公认为中国及东方美术的代表,宋玉工艺以绘画为基础,有着同一样的时代风格,也应有相应的价值认可。从设计和工艺技巧看,

5.唐代玉器的特征与鉴定 篇五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际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化事业上执行了兼收并蓄政策,不仅儒、释、道并重,对外来文化和艺术也采取大量吸收的政策。长安成为当时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不同的思想体系艺术形式互相撞击和吸收,造就了唐代文化艺术高度繁荣。

玉器文化本身具有历史传承性,把玉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唐代玉器的发展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唐代玉雕着重向写实方面发展,彻底摆脱了商周以来及汉代残存的程式化、图案化的古拙遗风,雕琢精美,制作数量上也大大增加。

胡腾纹玉尾(图1),长10.5厘米,宽5.1厘米,厚0.9厘米。图2与图1基本相似。白玉,乳白色。矩形,两边缘均削棱。正面雕一跳胡腾舞男子,舞者长发卷曲,高鼻深目,面带微笑,上着圆领紧身长袖,腰系长裙,裙下摆饰花边,足蹬高筒靴,屈肘扬右手,左手摁于臀侧,右腿腾起,左脚微曲,肩披飘带,舞于圆毯上。图3、图4、图5都与图1基本相同,玉均是胡人跳胡腾舞,不同处为身披长带,双臂高举合掌,一腿站地,另一腿抬起跳动摇摆。其他玉带为方型,长为3~4厘米,宽3厘米左右,厚0.9厘米,都是胡人形象,人物均坐在地毯上,形态各异,有饮酒、奉献供物、吹笙、吹横笛、弹琵琶、手拍鼓等。

唐代玉带多以上等和田玉制成,一般都较厚实,呈扁平状,是北朝和隋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数6~14不等,小玉块镶缀在皮带或衬布上做成腰带,既是服饰的装饰,也是官位品级的标志,是三品以上达官显贵的身份标志。带雕刻多以人物为主,人物多是胡人形象,身穿胡服,长发中分,两端曲卷,明显是西域中亚人形象。人物均在地毯上,多作音乐演奏,音乐演奏常见的乐器有笙、排、箫、直箫、横笛、筚篥、贝掐、筝、箜篌、琵琶、腰鼓等,俨然组成了一个配置齐全的小型乐队。也有饮酒作乐,奉献供物的。尾均雕刻胡人跳胡腾舞。

关于胡人舞,唐代有胡旋舞、胡腾舞、拓技舞等。胡旋舞来自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唐朝曾在此设康居都府。《新唐书·西域传》载:“康国……好歌舞於道”。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胡旋女》诗中有赞句,“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迥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乏。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这是对跳胡旋舞生动舞姿的描述。此舞多女子跳,男子也跳。在开元、天宝年间极盛,中原人中也广为流传,就连杨贵妃、安禄山、武延秀等也跳胡旋舞。胡腾舞来自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唐代归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多为男子跳,属健舞。见《胡腾儿》诗,“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襟前后卷,葡飘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形象地描述了胡人跳舞的姿态。拓技舞,又称拓支,也来自石国,在唐代亦十分流行,均为女子表演,技巧较高,其舞蹈婀娜多姿,刚柔相济,“细腰偏能舞拓技”,使人眼花缭乱,引人入胜。

玉带的雕琢特征:人物大多采用减地浅雕手法雕琢,其方法是先用减地法雕出形象轮廓,然后在其上加刻细阴线,完成造型。浅浮雕的高度一般在0.1厘米至0.3厘米,纹饰的细部均用阴刻表示,在线条处理上往往是直线与曲线结合使用,但刻线纹条理清楚,纹丝不乱,所有阴刻直线无论长短距离和间隔合乎规矩,排列整齐。衣服的皱褶都用弯形的浅细线条来表示,这些线条长且多,只有唐代人物服饰上才使用。

白玉飞天(图6),圆雕。高4.1厘米,宽7.4厘米,厚1.6厘米。玉质洁白滋润。飞天腰束长裙,祥云托起,丰颊硕体,双目前视,高发髻,两臂前伸,二足交叠,上身着薄轻衣,肩部绶带飘逸翻飞,臂挽璎珞,身下云朵呈“品”字形,手持莲花,飞舞天空。体态优雅飘逸,神采飞扬,整个线条粗犷,刀法简洁有利。

飞天,汉语称“香音神”。在佛教中被描绘成专门采白花香露,能歌善舞,向人间散发放香气,造福于人类的神仙。本来飞天的形象是男性,后逐渐演变为娇美的女性,此题材在唐代盛行。唐代飞天玉雕的特点多为镂雕的玉片,较厚,呈半圆状雕立体形,一般为3~5厘米。飞天多作侧面,发髻高高盘在头顶,像堆起的云朵,脸型丰满,眼睛呈细长形,耳朵周围去地,中间凸出一竖道。其上身多为裸体,如似天仙一般。身体或者水平飞行,或者头部向前昂起。两臂屈于前侧,帔巾于颈后飘拂。宽松的长裙子自腰而下,身下有短小的数个三歧云头。玉飞天的另外一个形式是镶嵌在玉带板等饰件上,人物刻画更加流畅,更具动感美。唐代玉飞天均用新疆和田白玉雕成,在艺术上充分表现出飞天的圣洁和高贵。

镶金玛瑙牛首杯(图7),长15.5厘米,口径5厘米。由条丝状纹玛瑙雕琢成牛首形杯,杯口沿外施两道凸弦纹,另一端为牛角尖部,雕刻牛头,大眼圆睁,直视前方,炯炯有神,两耳后抿,双角呈螺旋状,粗壮有力,棱节分明,长长的角弯曲伸向杯口两侧,嘴端镶金。杯体颜色深浅不同,条纹自然,舒展大方,流向牛耳两侧,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整体造型生动,构思巧妙。雕刻技艺精美,具有强烈的动态感,极富艺术感染力。

玉龙首(图8),长18厘米,宽7.5厘米,高10.2厘米,龙首为立体圆雕,轮廓呈近长方形。巨目宽眉,眉梢上卷,高鼻长嘴,上嘴唇尖状凸起,呲牙咧嘴,头顶双长角,大耳后抿,后有三撮长须。它是在长方体玉的基础上进行雕刻的,正面、侧面与整体和谐,头顶有一小孔,底部有一凹槽,是嵌镶在器物上起固定作用的。其细部用单纯的粗线条勾勒,流畅准确,劲健有力,把它那欲吼吞噬的形态与雄威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

八瓣花形白玉杯(图9),这件玉杯的造型纹饰采用浅浮雕的技法,满饰蔓草纹,瓣的曲间饰缠枝绕勾连草纹。设计新颖,工艺精湛,堪称绝品。

上一篇:摄影社团成立申请书下一篇:政治四校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