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

2024-06-17

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通用8篇)

1.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 篇一

乐治镇第一小学

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回头看”教育整治活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法治和师德在教师从教行为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杜绝校园性侵等恶性案件、事件及各类教师败德事件发生,捍卫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根据《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市教育系统2016年学校安全工作“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毕节市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回头看”教育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教育管理中心安排要求,决定在我校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和教师法治教育“回头看”教育整治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7月10日。

二、参与人员 学校全体教师。

三、内容及日程

(一)学习回顾(2016年12月12日至2月12日):重温和学习领会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文件制度规定。要对《宪法》、《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学习,对涉及各教育主体职责、教师职能职责、学生身心健康保护的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领会,明白依法从教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须做。要全文阅读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文件,包括《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毕党办发〔2015〕10号);《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监测等三个制度的通知》(毕教发〔2015〕9号);《毕节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毕教办师〔2014〕28号);《毕节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规定的通知〉的通知》(毕教办〔2014〕147号);《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等五个文件。要做到所有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通过集中念读、个人默读、领导讲学、交流讨论、辩论赛、知识抢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方式,对所有文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文阅读和侧重学习,确保全面准确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系列文件内涵,特别是师德师风监测三个制度的具体执行要求、程序、主体等。学习法规和文件不能仅限于第一个阶段,要贯穿整个“回头看”教育整治活动始终,随时不清楚随时学习。

(二)对照反省(2017年2月13日至4月12日):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对照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系列文件,重点对照师德师风监测三个制度,回过头对2015年以来遵守和执行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不足。

1、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分组座谈、私下交流、领导点评、同事互评、家长帮评等方式,人人认真反思反省,写出自我剖析材料,字数不在多少,重在直指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剖析材料要经学校管理层审阅后存入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2、学校要客观评价反思过去一年对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系列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到不到位,全不全面,认不认真;落实和执行的措施具不具体,有不有效,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完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法律、制度执行的成效,查找存在的不足。同时,开展一次师德师风问题大排查大清理,学校领导班子要多种渠道和侧面了解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隐患,特别是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甚至个人秉性不佳的,要深入学生走访调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合理措施予以防范。学校要在深入剖析去年以来本校师德师风情况的基础上,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拟写执行和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系列制度的自查自纠剖析报告并上报教育管理中心。学校要加大对师德师风的监测和检查,每期不得少于2次。对于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发现隐患的,要建立台账并同时上报。

(三)深化执行(2017年4月13日至2017年7月10日):学校要结合教师自查自纠情况和学校对系列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剖析情况,进一步采取扎实措施,重点落实师德师风监测三个制度,建立学校开展师德师风监测、考核和问责的具体操作办法。学校开展师德师风监测、考核和问责的具体操作办法于2017年4月24日前(纸质版和电子版)报乐治镇教育管理中心。

1、要结合实际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监测机制,做到有规可行、有人负责监测、有记录和台账可以随时查考,有苗头问题研判解决机制。

2、要在本年度教育工作结束之际,扎扎实实开展一次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考核工作。按照师德考核制度规定,严格考核方式和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考核操作程序办法,做到教职工全员参与,并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员工年度考核的重要评价依据。对于考核不合格、基本合格者,按制度规定作出合理处理。要通过考核使每位教师进一步重视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系列制度,进一步主动依法执教和遵行系列制度。

3、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问责机制。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各个环节管理角色要更加明确,职责和问责方式要切实可行,要根据工作实际处理一批失德失范教师,追究一批抓师德师风建设不力、失职人员的责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保障制度深入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要立即启动:学校要立即启动回头看整治活动,全面周密部署,确保活动抓实。学校及时拟定具体活动方案,召开会议部署启动实施,制定的活动方案、会议简报。

(二)注重过程宣传:学校要及时收集活动信息、照片、视频,加强师德师风回头看整治活动的正面宣传。

(三)要加强督促:学校在部署后要保持跟进督促,杜绝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教师拟写的个人反省自查报告要存档备查。教师要对照系列规定和制度,重点查纠执行师德师风监测三个制度的情况,提出执行上的不足及存在的困难,并列出改进的措施。

(四)要强化监管:教育管理中心将在活动期间对各教师开展暗访抽查,抽查情况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依据。

(五)要严格问责:学校要在“回头看”活动中,积极行动起来,当即开展排查和整治。尽早发现隐患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在排除中发现教师违法违纪、失德失范的,一律按规定和管理权限进行人事处罚,直至报请公安部门提起公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重视本次“回头看”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或不按规定开展活动的,一经核实,报纪检监察部门依律严惩。

(六)要加强领导:成立乐治镇第一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回头看”教育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回头看”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领导。组成人员为:

组 长:彭 翔

副组长:李成贤 罗志伟 朱天兰 成 员:学校所有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师办公室,具体由朱天兰老师负责。

乐治镇第一小学 2016年12月20日

2.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 篇二

一、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

1. 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分析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之前, 首先探讨法治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是因为只有确立一定的原则, 才能为今后的活动设定合理的底线, 指明追求的目标, 使我们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些原则不是一种凭空的臆测, 而是很多学者和法律教育、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的总结, 智慧的结晶, 也是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 梳理分析的结果, 是具有合理性的。德国学者G.拉德布鲁赫在分析法律原则的地位和效能时指出:“存在一些法律原则, 它们比其他的法律规章具有更高的效力, 以至于只要那个法律与它们相悖, 那么这个法律就失去其有效性了, 人们把这些法律原则称为自然法或者理性法。的确, 它们在具体方面还处在一些质疑的包围之中, 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规则, 而且广泛协调地集中在所谓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之中。就这些法律原则中的某些部分而言, 只有那些吹毛求疵的疑问才有可能仍然对这些法律原则保持着怀疑。”虽然, 这段话用来说明法律原则的应有地位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 对于其他人类行为原则同样具有确定性价值。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选择, 至少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 因材施教原则。中小学在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同样是依法治国的未来, 中小学生同时又是特殊的群体, 因此, 在选择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时, 必须根据中小学生的特殊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选择, 而不能漫无目的地选择, 至少要区分小学、初中、高中这样不同的阶段, 分别选择切实合适这些阶段的学生法治教育内容, 不应是笼统选择。

第二, 系统性、持续性教育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选择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时, 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小学应当教育哪些内容, 初中教育哪些内容, 高中又选择哪些内容, 各阶段之间的内容如何衔接, 以保证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是一个常态的、可持续的教育, 而不是一种运动式、断代式的教育。

第三,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各地的情况不一, 各个中小学学生的来源、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也不相同, 因此, 选择法治教育的内容, 必须认真考量具体的因素, 在普适性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重点选择法治教育内容, 这是法治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如我省有的学校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违法犯罪、有的是吸毒、有的是网络游戏、有的是学生人身安全等, 所以选择法治教育内容, 必须要有相应侧重点。

第四,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原则。中小学法治教育不同于大学, 所以必须以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 以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标, 切实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需要, 在此基础上, 必须兼顾学校教师。因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很多学校不可能配备专门的法律教师, 那么, 法治教育的重担势必会落在现在的中小学的一线教师身上。所以, 选择法治教育内容时, 必须兼顾中小学的教师, 以教师为主导。

2.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概述。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进行法治国民化教育, 不可能将这些法律全部都进行, 只能选择与中小学学生的利益相关的、对形成中小学法治理念有帮助的、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法律内容, 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小学阶段是接受正确理念的起步阶段, 同时, 也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性阶段, 要培育我国未来社会主体的国民化法治意识, 在中小学阶段首先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入门教育, 为中小学阶段形成良好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建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提炼出核心内容, 用中小学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思维表现出来, 通过合适的方法灌输教育, 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项教育内容。

第二, 宪法意识教育。从小教育和强化学生的宪法意识, 确立内心的宪法权威, 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所在。所以中小学如何进行宪法教育, 必须纳入整个法治教育的头等大事, 选择合理的宪法内容进行教育也就显得十分迫切。课题组对此问题在《论青少年宪法意识培养》文章中进行相对系统分析, 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 犯罪预防的法律知识教育。青少年犯罪问题在我国已经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 法学界和教育界给予关注较多的命题, 中小学阶段, 如何预防犯罪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是任务中的重点所在。选择这类知识内容, 应当根据当下全国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情况现实, 分析总结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容易走向犯罪, 法制宣传的内容就根据这些种类或情形选择, 同时, 考虑我省的特殊情况, 如青少年涉毒、涉黄、涉赌、两抢等问题, 对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相关内容进行筛选, 整理出合适内容, 编辑成专门读本, 以达到通过法治教育而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第四, 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当下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忽视的, 也是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形来看, 我省中小学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特别是人身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如如何防范被拐、被身体伤害、被性侵害、交通安全等, 所以, 在选择这类法治教育的内容时, 必须尽可能细致, 通过这些内容教育, 强化中小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将中小学阶段的人身伤害案件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关注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中小学生真正生活在安乐祥和的社会环境之中。

第五, 与中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关联的其他法律常识教育。这些包括婚姻家庭、伦理、财产继承、简单买卖、租赁、公共责任、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教育。如婚姻家庭中, 中小学生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作为子女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通过这些教育, 使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逐渐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优秀公民, 同时, 通过这些教育, 使中小学生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代的生力军。

第六, 教育法的教育。所以将教育法单独列出来, 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明白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的重视, 这些主体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承担的责任,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方式分析

1. 基本措施。

这里所说的基本措施, 是强调为保障中小学法治教育所必需的制度、资金、人力等必要的措施和保障, 只有这样, 才能考虑采用怎样的具体方法进行教育, 其实, 也只有具有基本保障, 具体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首先, 制定必要法规。对我省中小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不同于社会普法教育,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撑, 否则, 很多事情可能是昙花一现。我省是经济特区, 在地方立法上具有先试先行的优势, 所以, 完全可以率先制定一套与中小学法治教育相适应的地方法规, 这样进行法治教育就显得于法有据, 而不是盲目的地进行。

其次, 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制度。在法律制定的基础上, 制定一套与之匹配的, 可操作性强的制度, 这是有效保障中小学法治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基础, 否则法律即便制定出来, 也没有办法贯彻实施。

再次, 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撑。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以成本为基础, 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法治教育不能没有成本投入, 各级财政应当将这样的事关未来中国发展的投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同时, 我们建议在每一个学校设立一到两名专职法治教育的教师, 这样能够真正将法治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因为, 没有必要的师资, 教育就是无本之木, 当然, 也可以与当地院校合作, 以合同或其他方式弥补师资不足, 如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讲师团等。

最后, 编写合适我省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读本。目前, 我们见到由海口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口市司法局、海口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写的,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 总体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但是, 在系统化、针对性、重点突出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2. 具体方法。

第一, 故事教育法。从人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接受等方面考虑, 中小学阶段对故事的接受远高于一些理论说教, 也很容易通过故事来认知其中的道理。如国旗设计的相关故事、国歌诞生的故事等, 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将宪法中为什么将五星红旗作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什么作为国歌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学生, 相信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是持久的, 也会让学生不会轻易忘却。

第二, 影视网络教育法。现在电视和电影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内容, 根据中国舆情统计报告, 当代中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接近3个小时, 美国人在2.8小时左右。统计还表明, 中国人上网的时间从6年前的一小时, 提高到近3小时, 与看电视的时间基本持平。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在海南省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达40.1%的学生周末时间安排首选看电视, 在这场针对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中高居榜首。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 我们完全有根据得出这样的结论, 只要我们认真创制出合适的宪法教育的影视和良好的宪法法律内容的信息, 那么, 将对我们的孩子宪法教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学校老师再加以引导, 其效果完全是可以期待和乐观的。

第三, 现身说法和案例结合的法治教育。可以通过现身说法和身边合适案例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的方式虽然不如影视网络更为直观, 但是, 相对教育成本较低, 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进行适当的教育, 其效果还是应当肯定的。

3.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 篇三

关键词 教育法治 教师 网络法治 思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1]。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重要文件,对各级学校提高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提出具体考核要求。培养教师的网络法治思维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升先进网络文化建设、以法治与德治共同推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培养教师网络法治思维的必要性

造成教师网络法治思维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互联网迅速发展造成的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的“速食消费文化”影响,教师原有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资本受到挑战。基于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双重提升,教师受到了教育体制要求、社会发展需求、自身提升需要等多重压力,他们既想在网络空间中获得身心压力的释放休整,又想在网络时代寻找路径,实现职业成长突破,收获成就感,因而暴露出现实教学与网络行为脱节的问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处于调整和完善期,教育法治背景下关于教师网络行为的具体规定存有不明晰的地方,部分教师抱着侥幸心理,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进行网络犯罪。加之新闻媒体对于教师群体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行为的高度关注与集中报道,放大了个别教师违法行为的社会聚焦度和负面影响力等多种因素,教育法治环境下亟待加强教师网络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

1.体现依法治国制度层面的一致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应用在教育领域,就要完善法治教育体系,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完备的教育法律规范、高效的教育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教育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教育法治保障体系形成教育法治[2],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使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获得法律保障。实现教育法治的主体是人,教育法治范畴中,培养教育管理者的法治思维有利于建立健全校园法治的具体制度,培养教育服务者的法治思维有利于树立诚信理念,为开展教育法治提供后勤保障。实现教育法治的核心要素是全体教师和学生,教师网络法治思维的培养是运用网络媒体,使教师群体明确教育权利和义务,树立教育法治背景下教育法律法规的惩戒作用,从关爱学生、热爱工作、忠于祖国角度,结合网络空间新特点,依法言论、依法活动,以网络法治思维把控虚拟空间行为,以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理念反思教学与日常行为。

2.突出教育育人规律的主体性

教育法治的本质在于培养具备法律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法治成效取得的实施主体是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培养教师网络法治思维,有利于教师洞察自身网络行为失范现象,自觉更正错误行为,弘扬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运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信息选择,突出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价值功能。近年来出现的刑事案件呈低龄化趋势、网络犯罪率上升等情况表明,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主要受众,由于好奇心及渴求成功等心理影响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工具搜罗信息开展犯罪预备,另一方面存在对网络法治管理的认识偏差,将网络作为法律实施的“场外地”,利用微信、微博、MSN等手段,散布虚假信息,营造轰动效应。2015年11月起,《刑法修正案(九)》指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最高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3]。学生作为拥有科学知识的青年力量,应把创新与合规理念结合起来,避免一时好奇无知违反法律,追悔莫及。教师应起到帮助学生“防微杜渐”、增强网络法治观念、培养法治人文精神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网络法规讲解、实际案例分析,促使学生了解和实践教育法治,寻找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暴露出的法律知识弱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运用好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法治过程中“人”的要素,保护师生合法权益。

3.彰显网络法治建设的时代性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学校拥有更便捷的教学管理平台、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也将学校发展置于公众关注与透明监督下。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提高我国教育法治现代化治理水平提供了可能。教师要在传统纸媒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网络精品课程,以“慕课”为代表的课程研究就是顺应了网络媒介发展的新产物。由于网络空间具有的匿名性和低门槛等特点,也给网络教育安全带来挑战,处于信息漩涡的教师在进行网络信息选择时,要注意甄别多元文化,分析主流和支流。一手抓传统教育媒介,一手抓网络传播媒介,以两手抓促融合的态度搞好教育法治建设。课堂实体语言运用方面,应客观规范,做到实事求是和政治导向相结合;网络空间研发方面,要把握学生关注的公共话题,及时发现问题,以专题网页、来信问答等形式,排除学生认知偏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以教师的个人魅力、法治的公信力、网络的影响力,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主题法治建设,提高教师网络法治思维,帮助教师树立网络行为法律意识,塑造线上线下教师楷模形象,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合格人才。

二、教师网络法治思维缺失现状

1.教师现实教学示范与个体网络行为缺少有效对接

现实教学中多数教师能以谦虚和逊、知性客观的状态投入工作,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在课堂环境中通过讲解、展示、引领、指导等环节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学生在相对封闭的课堂环境中也可以耳濡目染,接受知识、品德、行为等各方面引领,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然而在相对广阔的网络空间中,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教师个体的辨别行为会受到虚拟空间的影响。部分教师利用网络空间恣意泄愤,盲从言论,缺乏对网络舆情、校园舆情的冷静分析,存在对社会焦点问题的误读,成为网络空间负面言论的支持者;部分教师把网络当做释放工作压力、摆脱职业倦怠的工具,采用吐槽、调侃的语言歪曲教师形象,仅仅把从教当做自身获得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的无奈之举。将网络当做放下教师身份的“真空地”,造就了教师现实教育与个人网络行为的严重脱节,削弱了教师在网络中应有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对复杂网络信息甄别不清,反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自己陷于舆论漩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当前教师现实教学示范与个人网络行为的对接不畅,呼唤教师个体补给网络法治思维,这样有利于营造客观纯洁的网络环境,实现教师示范功能在网络空间的有效延伸,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实现教师的全面育人。

2.网络师德考察缺位于教师综合业绩考核

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自身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是“师之为师”的根本所在,以师德为首的教师综合能力考察是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评判标准的重要依据。当前教师综合业绩考核内容,主要涵盖了“德、能、绩、效”四个方面,通常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但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细则。一方面,当前对于“德”的考察多为“否定项”,即不能做什么,做了会如何处罚等,对于彰显师德的“肯定项”缺少认定,师德优秀教师的鼓励政策能否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有待于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网络师德的考察在现实中也仅仅归之于违纪违法的条目,考核形式简化归为师德考核的范畴。如“发表非法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等,缺乏明确的教师师德针对性。这种考核方法将有形世界中的师德考核和无形世界中的行为准则合二为一,具有便于管理、方便操作的益处,但也存在着忽视网络法治建设,淡化教师网络法治责任的弊端。在网络世界中捕捉个体行为准则并非易事,因而强化有形世界的引导变得更为重要,发挥网络师德法治宣传日常建设制度化,发挥师德对教师网络行为的预警约束功能,增强教师网络行为自律意识。

3.教师对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缺乏有效引导

教师网络法治思维体现在自身网络行为中,更突出表现于对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的引导,对学生进行网络行为前的有效思想干预。互联网+时代促使学生置身海量信息世界,既能够在第一时间搜罗兴趣领域的最新资讯,又有机会在网络世界中充当舆论领袖,实现意见整合。由于网络信息内容冗杂,真实可靠程度不一,加之学生具有热情冲动、感性多于理性等特性,青年学生极易出现网络语言粗俗、网络行为过激现象,给校园稳定、社会和谐带来不确定因素。如近期社会上涌现的“成都女司机人肉搜索案”、“何炅吃空饷举报者遭粉丝威胁案”等,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网络带给大家便捷信息的同时,如果缺乏法治思维,也会演变成“网络暴力”。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要努力营造理性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不允许也不可能时时监督学生的网络行为,但从社会科学、法治观念角度向学生提供明辨是非的准则,预估网络行为失当的违法成本十分必要。现实生活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传播网络法治正能量,理性开展网络空间活动,发挥网络示范功能。学生在遭遇网络多元思想冲击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勇担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通过课堂教授和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具备良好网络法治素养的学生群体。实现教师法治人格的自育和学生在网络媒介高尚品格的有效培养,是法治社会的呼唤,也是教师教育的时代要求。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置身于信息社会的前沿,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预见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网络舆情,规范自身网络行为。

三、教育法治背景下教师网络法治思维的培养路径

1.引导教师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规范自身网络行为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履行教师职责、踏实育人,以博学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同。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在薪资报酬、职称晋升、社会交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惑,“青教”群体在家庭中的支柱地位与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叠加,使教师承担着更大压力,职业倦怠感逐渐取代职业幸福感。教师作为网络运用的重要群体,学校应引导教师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规范教师日常网络行为。通过定期对教师开展网络法治内容宣讲,厘清部分教师产生的“网络是法律真空区”“网络是万恶之源”的认识误区,引导教师在网络空间中牢记社会职责,不以讹传讹、偏听偏信,不沉迷网络带来的信息快销和情绪感染,客观看待网络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运用网络工具,不被网络异化,掌握发展的可控权。教师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坚定教育法治理念,时刻认识到网络行为无小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树立网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理念,规避法不责众的侥幸心态,以客观正确的法律信仰,在网络空间中表达真实情感、激浊扬清,充当社会与学生群体的正向舆论领袖。

2.引入网络师德评价机制,明确教师网络权利和义务

强化教师综合业绩考核中的师德测评是关键点,转变师德考核由“过去时”为“现在时”或“预备时”,对于防止校园恶性刑事案件、提高教师行为自律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媒介的出现,为教师获得丰富资讯与沟通手段提供了可能,也将教师及学校的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微博、微信、行业APP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得教师能够积极汲取国内外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教学创新,并会赢得同行的一致点赞;另一方面,学术不端、违法师德师风事件也能够第一时间传遍互联网,受到公众谴责。因而,将网络师德评价机制引入教师综合业绩考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在当前师德实体评价基础上,引入网络师德评价指标,可以具化到量化分值,纳入奖惩机制。对注重网络教学开展、推动网络师生交流互动、进行合法出版传播等活动的教师提出表彰,对非法参与煽动性言论、淫秽信息传播、故意诽谤、污蔑、造谣等网络违法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鼓励教师切实以“行为示范”的责任态度在网络空间履行“文化育人”的教师义务,积极结合专业技能开展专题教育网络建设,明确教师应有的网络权利和网络义务。运用法律武器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国家尊严和历史真相,保护知识产权和正当利益。教师应主动自觉参与校园舆情、学生网络舆情分析,摒除错误言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以德治和法治共同推进教育进步,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教育法治是实现教育正规化、有序化发展的基本保证,教师习惯于教学管理制度化、政治学习常规化、职称评审科学化,但对于约束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定相较于之前零碎、分散的状态具有适应阶段。教育是实施以德育人的长期工程,具有人才培养时长和教育潜在成效的复合性。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要素,它同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等共同作用于学生对学业的热爱度与专注度。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获得教育成功、激励学生正确认知社会的潜在力量,因而教师肩负社会给予的殷切希望。各级学校要结合时代发展新变化,对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不同年龄、不同职称构成的教师针对性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强化教师个人对于社会事件看法多元化与为人师表发言授课的权威性与导向性结合,突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政治责任,在网络空间中对于社会群体进行有效政治引导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社会思潮中做出正确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主旋律,以德育人,共筑中国梦。

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信息格局,教师要准确定位,维护网络安全,突出网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治理的重点区域。教师参与网络活动时,应遵循我国维护互联网安全的相关规定,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时,应尊重事实的真实性和评论的客观性,成为爱国守法、诚信友爱的合格网民。广大教师要积极运用法治思维,用互联网信息提供的鲜活事例向学生传授先进思想文化,研究运用网络传播发展的新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社会给予教师的殷殷重托,以德治和法治的双重力量推动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2] 陈国良.以法治思维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5(1).

[3] 沈德咏.《刑法修正案(九)》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

[作者:刘颖(1982-),女,河南郑州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4.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 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10月29日镇安县司法局在达仁中学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专题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法制讲座,发放了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

法制讲座上,陕西安业律师事务所律师狄传珍从青少年犯罪率开始说起,列举了许多青少年由于不懂法守法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导和教育学生要自觉学法守法;随后派出所警官韩涛也就如何针对一些中小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引用了大量生动实例来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并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讲座。讲座结束后,还为广大师生发放《镇安县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商洛市法律知识100问》、《镇安县“六五”普法法律知识读本》、法律援助宣传资料等宣传资料600余份。

本次法制讲座结合生活实践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向学生讲述了社会生活、居室活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讲述来打动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护能力,很受全体师生的赞扬。

5.法治征文法治与我同行 篇五

法律,缩小范围说就是规距,遵守规距,就是遵守法律,破坏规距,就是违背法律。

有这样一个新闻: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路边玩耍,突然跑过来一个妇女,什么话也没说就把小男孩的眼睛珠子挖了,可怜的小男孩连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就失去了光明,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怎么活,我不曾知道,但我知道法律会处理这种件事的,那个妇女有可能是疯子也有可能刚刚被伤害而情绪不稳定,但有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一辈子在牢房里度过。这则新闻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前,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认为做的对还是错,之后再去做这件事。

社会上有的地方是黑暗的,所以要用法律这盏灯来照亮黑暗,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下面这则新闻是让人万分痛惜的。

原本一个很美好的家庭,随着丈夫不幸车祸,公婆双双而亡而变得残缺黑暗。妻子独自扶养一个刚满3岁的儿子,把自己的痛苦愤怒都发泄到可怜的小孩身上。小孩每天吃不好,穿不暖,但他从不抱怨,一直乖乖听妈妈的话。一天孩子的外婆来看望孩子,想多买点好的吃的给他吃,小男孩由于不小心做错了事,而被妈妈毒打,最后惨死在家中,正好小男孩的外婆走了进来,看到这场面立即吓得昏了过去。无奈,当外婆醒来的时候简直不相信是自己的亲女儿活活打死了自己的亲外孙子,她为了孩子,将女儿告上了法庭,谁知,在法庭上,这女人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一直沉默,她丝毫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样子,也没有痛哭,但等待她的却是无期徒刑。看,这就是法律!公正无私的法律!

父母对子女的扶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扶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律还包括遵守交通规则,现在的每条马路上,都会有红绿灯和各种各样的路牌,像在以前,可都是没有的,可见政府对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是非常注重的。

下面这起交通事故是前不久才发生的:

一辆仅限8人的面包车却因为司机贪婪而塞满了50多个人,要想到,这么小的一辆面包车,里面却装满应装人数的6倍多,我想,那些乘坐这辆面包车的人,心里有没有一丝的胆战和心惊,终于我们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全车乘客包括司机遭了难,几分钟前还是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可几分钟后就都没有了,只剩下一滩鲜血和死尸……正是他们没有遵守交通法律,才导致了一惨案的发生。

6.教师 教育征文 篇六

暑假的时候我来到现在的学校任教,并接手七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那时的我也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心中的好奇满溢的四处流散: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我和他们应该如何相处,合作协力,朋友知己,还是程式化的严师高徒,自我权威„„每天自己的脑海里都是关于我的学生的猜想和班级美好未来的憧憬。

可惜漫长的等待,被肆虐的甲流撞击的面目全非:开学的日子,一个学生也没有来学,学校里除了零散的教师和空空的教室,苍白的没有一点生机。没有学生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除了打扫卫生和统计体温,就是熟悉课本研究备课,虽然我们依然繁忙和劳碌,但是大家都显得消沉和低迷,都在坚持着等待和盼望。没有学生的日子,我们的生活变得单调和乏力,枯燥和缺乏意义。那时我才明白,所谓的教师只有相对于学生,我们的职业和心灵才有真正的意义,工作和责任才显得鲜活和充满朝气。

坚持,努力,战斗,胜利,流感渐渐的趋于平息和缓和,学生也终于来学了。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几乎兴奋的失眠,但是我没有溢于言表,而只是在心里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对学生微笑,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觉得温暖和亲切。第二天的开学,一切很顺利,我们在校门口为学生测试体温,发放学生必备的东西,看着孩子们和父母依依不舍的眼神,我的心一次次的震颤和刺痛:初一的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庭,第一次独立留宿在校,第一次接触到各个地方的根本不认识的很多同学,他们的内心所接受的变化和环境刺激,是我们作为

成人无法体会和感触的。每个学生都很有礼貌的对我鞠躬问老师好,我很意外和有点不适应,他们是还在,我只是比他们稍大一点的孩子,虽然我们身份有别,但是我觉得我更应该是他们的朋友。每个学生进班时,我都会摸一摸他们可爱的脑袋,为他们擦拭桌椅,问他们的名字和生活情况,以及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的大家庭。让男生之间互相帮助运送物品,男生主动帮助女生安排床位和搬运行李上楼。

那天的卫生是我和同学们一起打扫的,午饭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吃饭一起回教室,因为我知道许多生活的琐碎问题,他们是无法处理的,刚进入这个陌生的环境他们需要太多的帮助和指导,如果让他们觉得孤单和盲目,他们会变得冷漠和孤僻。晚上休息的时候,同学们互相帮助的很好,自己选择了寝室长和“老大”,有了自己的大哥大姐,再加上同学们的聪明,那晚他们睡的很香。

开学的前几天,班级的情况一直很稳定,我也很沾沾自喜,“原来一个班级这么好管理啊”。一天晚上我去学生宿舍查寝,一个女生偷偷的告诉我说,她们寝室的一个女生晚上总是哭,不知道为什么。我暗暗的问了其他寝室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有上课和晚上哭鼻子的情况。第二天课间,我问一个平时开朗的同学,他才告诉我班级里很多同学想家了,上课的时候问同学们来学几天了,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四天。说实在的刚开学,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我都不记得我们已经开学时间了,然后我说:你们想家吗?班里大部分的眼圈就一下子红了,接着班里的气氛安静肃穆,静得出奇,有人小声的哭泣,接下来好多同学都趴在桌子上抽泣起来。那一刻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那节课我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适当的发泄可以释放他们内心的思念,我没有过多安慰的话,只是静静的陪着他们。心理学上说:安静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帮助。太多的大道理他们在此时不会听进去,过多的安慰也无法抵消他们心里对家庭和父母的思念。等班里安静下来后,我给学生讲了我当年在外求学的经历,告诉他们,他们现在的感受和反应完全正常,只是要学会合适的释放和消除,可以告诉老师,可以打电话给父母,可以讲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同学,可以写在日记里,只有觉得自己能够获得轻松和快乐就行。那节课的后来,我们举行了认亲活动:每个人找一下自己的老乡,互相认识一下,每个人找几个自己结交的新朋友交谈一下,每个人下课给父母打个电话告诉爸爸妈妈你们很想他们。

等到下午放学前,我悄悄的问我们班长班里同学们的情绪状况,他说一切好多了,自己也不是很想家了。其实太多的时候,我们不要让孩子的情绪压抑和沉积,尽量的释放和寻找合适的排泄出口,他们会多一些欢笑和简单的快乐。孩子毕竟是孩子,道理和规则往往限定他们内心的自由和真实的想法,给他们一双温暖有力的手,不如让他们的自己释放温度和成长的有力。

每个中午课间操时间,我都会找一名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的学习和家庭情况,以及在这个新班级的心理感受,顺便问一下他所了解的班级的其他同学的情况。一个女学生和一个男学生格外引起我的关注。我从同学们的谈话中了解到这位女同学的母亲非正常死亡,她心里一直仇恨自己的亲人。一次周记时间,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关于你

记忆最深刻的最刺伤你的事情,并且我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周记是绝对机密的,只有我和作者本人知道,其他任何都看不到你写的内容,包括你的父母。周记写上来后,这位女同学写出了自己家庭发生的惨淡状况:自己的母亲因为和爷爷吵架,服药身亡了,后来外婆家拉走了母亲的尸体,并且砸碎了她的整个家。她虽然现在跟着父亲和爷爷生活,但是她既仇视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也痛恨自己的外婆和外公。她在周记上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报仇”。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很震惊,但是如果过分张扬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处理这个问题,有可能导致她的心理严重畸形。我在周记上批示道:事情已经过去,记恨不仅于事无补,还往往让你获得更大的伤害,失去更多的温暖。与其做一个复仇的勇敢角色,不如充当一个温暖的润滑剂,让你的亲人双方都因为你的努力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变得和睦。你没有错,你一直没有错,你也没有必要犯错和再继续错下去。而你也有能力让他们不再犯错。站在他们双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吧,老师相信你会理解他们,和理解你自己。这个社会,学校班级都很关心和爱护你,你会做得很好。

这个男生的情况也很特殊,他的母亲死于生妹妹时的难产,现在和继母父亲一起生活,继母对他很不好,他一直很反反感周围的人,逆反心理很严重,唯一的是同学们都说他对自己的妹妹很好。一次上课时间,他公然的捣乱和顶撞老师,班长把他叫到了我办公室。他一进门就说:想打你就动手吧,想告诉他们就告诉他们,随便。我什么也没有说,给他倒了一杯水,并请他坐下,问道:他们经常打你吗,你说的他们指的是谁?他不说话,“老师不会打你,也不会告诉他们,我只是想知道你心理的感受,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老师相信你有自己的理由,并且我觉得按照你的理由推算你的行为并没有错,你是无辜的,只是太多的外在环境误导了你这样。”他的眼光开始变得柔,手开始颤抖,不时的用试探的眼光看我。“你疼爱你的妹妹吗?”“嗯。”“你想念你的妈妈吗?”“嗯”。他开始哭泣,等他哭声渐渐停息,我递给他纸巾并且拉起了他的手:“老师知道你很委屈,你也可以不好好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你觉得如果你这样,能够为妹妹做个好榜样照顾好你的妹妹吗?如果没有人管理你,你也不自我管理你会让妈妈失望妈妈?老师相信,你妈妈在世时一定对你很好,很爱你,也管教你很严,是吗?”他点点头,“可是如果没有人管理你,你愿意吗?”“不,他们就是从来就不搭理我,我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不管”。“所以啊,管理是一种关心的表现,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妹妹现在不好好学习,你愿意吗?”“那我绝对不同意”。“是啊,要学会管理自己和他人,你现在是个小大人了,自己能够管理一下自己吗?,老师相信你能,因为你是个好哥哥,你的妹妹就很乖啊,呵呵,这都是你的严格要求,别人都会管理了还不会约束自己啊。”后来这个学生表现的很好,做起了我们班的卫生委员。

研究证明,表扬和鼓励,往往比惩罚和批评获得更好的效果。对症下药,看准软肋,以学生的视角对待学生的问题,一切都变得贴切细致,更加的深入人心,温暖倍至。

第一期中考试,我的班级全乡第一,我们没有太多的高兴,意料

7.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征文 篇七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大力推进法律知识的普及,充分展现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果,培育法治理念,倡导法治生活,吸引民众关注法治文化、参与法治建設,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法治环境,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法治社会风貌,2016年3月1日至8月31日,由中华全国法治新闻协会、中共湖南省委法治办、湖南省司法厅、常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小说选刊》杂志社、啄木鸟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共武陵区委宣传部、中共武陵区委法治办、武陵区文联、武陵作家协会联合承办,我们充分运用微小说这一短小精悍、参与者多、受众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举办了首届中国·潇湘法治微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征文结束时,共收到国内外参赛稿件55213篇,其中,国外来稿137篇。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不少参赛作品内容突出法治主题,突出真善美,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内容健康向上;发掘法治题材,有较强的法治文化特色;表现手法新颖多样,有人物有故事有可读性,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专家认为入围作品总体质量不错,有些作品很有意味。

通过有关专家学者认真初评、复评和终评,书城的《举报》、周海亮的《碧水青天》、韦延丽的《春雨》和罗学知的《决裂》等4篇作品荣获一等奖、凌鼎年的《风雪夜》等10篇作品获得二等奖、游睿的《往左往右》等30篇作品获得三等奖、欧阳永清的《你是我爸的朋友吗》等50篇作品获得优秀奖。这次大赛的入围作品,全部隐去姓名,统一编号后分别由11位终评委各自投票,投票结果汇总后,再严格按照各获奖等次得票多少,最终评定出大赛各等次的获奖作品。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是目前较为公平公正的评选方式。

nlc202309081305

8.教师师德主题教育征文 篇八

秋风,送走一个个最热的时候酷暑、料峭,带来一缕缕馨风花香。冬季催人衰朽,年月留下木年轮。转瞬间,我已变成主持人任队伍中的一名“老兵”。可回首旧事,留在背后的,是一串子永恒变成历史的脚迹。清楚的、依稀的、幼稚的、成熟的,和着期望,和着血汗,和着福祉,更和着眼泪。

一、“小灶”中给与关怀爱护

瑾豪是一名问题学生,讲课或听课爱说一点不着天空的“令人吃惊之语”,下课总喜欢玩危险性游戏,作业更是拖拖拉拉,做了也是龙飞凤舞,绩效在班里归属垫底的那种。课任老师和同学们曾继续不停一次的向我反映过她的问题,我也以前庄严地斥责过他,可杯水车薪,每每好不成几天就原型完全暴露,而家长对此是束身无策,大部分数时刻索性不管不问。可有一天,其它同学已经放学了,我也正准备最终一遍到各处观察年级后就回家。但在楼梯拐角处,我看见了正默默留泪的他。和旁边儿的同学询问后才晓得,他的一门考试又挂起了“红灯”,为此,课任老师狠狠地斥责了他一顿。听完后,我的心禁不住一颤,时过不久,我没察觉间已经把他看作一个顽固不化的“冥童”,可其实,他实在是这么吗?想至此,我抓紧时机跨前一步,用手用力小轻地扶摸着他的头。一仰头看见我,他哭得更利害了,到最终竟至是泣不了声了。我柔声地劝着他,极力追求抚慰他激动的情绪。片刻,他慢慢没有不安下来了。看见他此时最迷离恍惚,我上紧乘胜追打,轻声问他:“你信任老师吗?”亲眼看到到我眼神儿里的关心,他关紧地点了一下子头。“那老师甘于给你开小灶,和你一块儿进步提高,你愿意合适我吗?”这时,他眼中的迷离恍惚,甚至于还有些不信任又一次显露出来了,我用饱含激励的视线回答了他。这下,他信任了,眼中也显露出来了不同的神气光采,我们一块儿笑了。果不其然,次日,他讲课或听课安稳平静了很多,课下竟还拿着课压根儿问我了,而从这个时候起每日放学在这以后的“开小灶”他更是如约莅临。从那往后,听见关于他的斥责声少了,绩效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语文绩效。

苏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能的所有神秘也就是怎么样热烈地爱孩童。”爱生是教员的应尽的职责,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员的爱是教育学生的“能量物质”、“反应剂”。爱可以变成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变成点燃学生心魄的一堆火苗。教员越热烈地爱学生,越能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间的真挚情意越具备猛烈的感染效用。这是一种无声的指示,无言的教育,我爱我的学生,所以我衷心地去帮忙他,去甘心情愿地去给他开小灶,让学生在和我的接触中感觉到我对他的关切,在进步提高中体验领会到我对他的爱。这种教育比语言更深刻,比书本儿更直接,并将永恒印在学生的心中。

二、“微笑”中情意共鸣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散发和反馈,又有情意的互相交流。要求我们既要有教员的尊严,又要尽力尽量形成自身的内聚力和让学生指向教育者的向心思。用对学生的诚心诚意之爱和真挚情意,引动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意共鸣。

众多人在提到教员时,总会与“庄严”、“不随便言笑”结合在一块儿。实际上,“微笑”的力气才是没有穷尽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游学的欲念是由教员激散发来的,如果它们是柔和的,是循循善诱的,无须粗野的方法去使学生不亲近它们,而用仁爱的情谊与言语去吸引它们;如果它们和蔼地看待它们的学生,它们就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学生来就有宁可进学院而不愿稽留在家里了。”每日给学生绚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体和精神觉得舒畅,智能获得进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彩云会降雨。”而我却信任我的每块“彩云”都会“降雨”。由于,我领有一种特别的教育手眼DD微笑。

我们班有个学生,刚着手每日的作业老是爱拖着不做,因为这个考试绩效老是还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可以!我试着寻觅他的长处,最后结果发觉他这私人还真有不少长处: 譬如,爱劳动,每每讲堂里的地板脏了,他老是毛遂自荐地去帮忙值日生清理。额外他十分懂礼貌,每每见了老师总会笑吟吟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觉他做了好管闲事,我便在晨会课上公开赞美他,而后在课后再悄悄儿地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儿哟!”他老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讲:“还有一点儿点了。”我仍然笑着对他讲:“等一下子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视线里读到达激励,久而久之,找到达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有决心发言,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获得了语文89分、算术82分的好绩效。在学生获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觉得遗失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激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优容。因为这个,我用微笑博得了学生的尊重和敬爱。我想说:微笑,是一把光亮四射闪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忙学生们茁壮生长。

三、“热烈地爱”中契可心魄

我不是写诗作家,不可以用漂亮的诗句来歌颂我的生业;也不是学者,不可以用深邃的思想来深刻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不可以用悦耳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不过,我是教员――一名平常的的小学教员,我要在知识的宝藏里采摘如花的词和词组,构筑我心里最美妙的诗章,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里最神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情谊,唱出我心里最优美的颂歌――我挑选,所以我热烈地爱!

想的起来刚结业时怯怯地站上讲坛,同时触动到到几十双纯洁真诚稚嫩而又饱含迫切地盼望的视线的眨眼间,我的全部冀求已化成七彩粉笔,我晓得这便是我的起点。我很自豪能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不过,这份坚决守卫做百姓教员的璀璨心理仿佛好象在事实中渐渐削弱。当一个个不谙世上的事,捣蛋顽皮的孩子站在我前面装怪,耍滑的时刻,我,一个经历社会上的事未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艰难艰苦估计不充足的大孩子,这才真正体验认识到达教员等闲生存的滋味儿,体验认识到达那里面的艰苦和压力。那时,我痛苦烦恼过,迷惑失措过,痛苦烦恼迷惑失措在这以后也不坚定过,退却过。但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从迷惑失措中寻回了自我,在退却时坚定了最初的心愿。

又到达让首级疼的班队课,循序渐进吧,这帮小将根本无兴致可言,其它的,也无端绪,于是,我索性对学生们说:“老师感到这时期有些累,好想福祉一次。帮王老师想个方法,行吗?”沉默了一会,同学们便纷纷发言了。

“老师,我给您朗读一段优美的书契吧,您不是最喜欢念书嘛。”“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的爱好他也记取了。”我心中想到。

“老师,我给您讲个笑话吧,已经良久没有听见您的笑声了。我特喜欢你甜甜的笑颜!”日常有些顽皮的周讲道。“这小家伙,原来也在仔细查看着老师呢。”我有些动容了。

“老师,我奉告您我的心声吧。自打您上一次斥责过我后,我都不敢和您讲话了,我有满肚子的话想和您说。”习惯害羞又有些胆怯的秦讲道。“实际上,我又不是何尝这么呢,孩子。”我心里默默的讲道,感受鼻子有些酸酸的,一般的日子太重于教说,竟忘了心魄与心魄的沟通。

“老师,我最想做的就是让您坐下来歇息一下子,你实在有些…有些…老了。”我最钟爱的学生杜吞吞吐吐地讲道。“孩子们实在长大了,晓得体恤谅解老师了。我为何还要那末要求过严呢!”眼球有些潮湿润泽了。

………

忆一般的日子,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葛,甚至于“查出真相”……我实在可以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更令人悲伤的是,主持人任非常呕心沥血,如同春蚕石蜡,放开尽情挥洒自个儿的很好青年时期。但希望值与收获却成反比,学生不是感恩图报,却是视师如“仇”。这么一个壮烈角色,福祉从何而言?

是呀,那一些话是何其平常的,可这暖和的话语里却里面含有着一颗颗怎样的童心啊!我做了自个儿作为一名平常的教员应当做的事,却在孩子的心里有这么高的地位。此时的我似乎进入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世界,这世界是那样子的纯,那样子的美!送人一种植物的花,留有余香。在无数个磨合在这以后,内心获得滋润又何止只是孩子们呢?一次次磨擦,一回民沟通,一点儿点拉近,一颗颗心的共鸣。那时,我留心底里在暗中和私下里奉告自个儿,既是我挑选了这个生业,我就要热烈地爱这个生业,把办公干好、干真、干出极至!在这个世界里,面临这群孩子,我还有啥子理由不去竭心尽量的培养它们,指导它们?还有啥子理由不去为它们献出我一生之心思和精力?我们挑选了,我们就要尽力尽量地去学着热烈地爱,说不稳定,最终,你收获的将是整片天际!

试着用你的言语、你的神色、你的动作去触摸那颗最天真的心魄,让学生感觉到您对它们的爱!学生是最天真的,纵然它们不爱学习,纵然它们习性很差,也是它们心里头最诚恳的一面。作为一儒家观念师,要学会居心、用爱和学生交流,去理解,去帮忙这群单纯令人喜爱、风和日丽的孩子。当讲堂里没有了垃圾袋,学生用那双小手从口袋掏出从自个儿家里带来的垃圾袋时,你怎么能不感动?纵然是在他的考试绩效刚给你带来怒气的时刻。当听说地震中的孩子正在遭受痛苦时,他不假思索地捐出了自个儿全部的零花钱,你怎能不动容?纵然他刚才让你的年级由于他被扣了分。当初间已经很晚,但他还在坚决保持留在讲堂里补作业时,你怎能不由于他的守信而觉得欣喜?纵然他的作业效果不够理想……

上一篇:乡镇年度工作目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