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2024-06-22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4篇)

1.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一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

目前,我省正在进行课程改革,都在提倡走进新课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高中生物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讲解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致使实验的探究性、学生的创造性无法体现,也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探究。

高度重视生物学中的实验成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物的实质性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多做实验,并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作为教师可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以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探索活动是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但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卷入”科学的发现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就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之下,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片断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2.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二

一、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从学生来源情况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风气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 体育教师或照本宣科, 或敷衍了事, 时间一长, 自然就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 家长思想上重文化课, 轻体育课

长期以来, 不少学生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认为只有学习好了, 才能考上好大学, 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

3. 教育教学观念陈旧

多年来, 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安于现状, 课堂结构没有创新, 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 千篇一律。随着新课改的实行, 对创新教学方法, 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尚处在起步阶段, 彻底转变教学的陈旧观念, 还需一些时间。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应试教育的影响, 经费缺乏等, 但最根本的是思想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因此, 我们要恢复体育课的“合法席位”,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体育教学是一种行动型的教育, 是人的生存之本

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 常常要求克服困难, 勇敢奋斗,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 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 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 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 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 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社会手段, 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 而且在教育的范畴内把它做为更广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 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 学习, 互相指导, 互相帮助, 赞扬对手的成功, 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 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 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 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 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体育的目的, 简单地说, 就是“锻炼身体, 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 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 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参加体育锻炼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相联系。

三、抓好业余训练, 搞好体育课教学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社会对体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教师要紧紧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调整思路、明确重点, 以抓业余训练为切入点, 以体育队建设为龙头, 建好业余训练网络, 促进学校的业余训练。

首先, 改变业余训练内部环境, 以环境吸引人。通过协调, 采取多种办法, 改善住宿条件, 改造球场, 整修训练场, 增添杠铃、跨栏、跤衣。训练条件和环境的改善, 调动了体育教师和队员的积极性, 在训练中用奥运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

其次, 实现科学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在业余训练的管理上, 遵循竞技体育优胜劣汰的规律, 营造出竞争的环境与氛围, 初步形成制度管人、考核促人、荣誉励人的框架。这样, 学生在训练时一个比一个卖力, 一个比一个用心。

再次, 严格科学训练, 用训练发展人。竞技比赛成绩不仅仅是简单重复的单调训练, 而且还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 运动生理的调节和保养, 营养的指导和伤病监护的处理等一系列因素。学校的设施虽然先进, 条件不错, 但运动员的起点不高, 培养一流的运动员要克服很多困难。教师要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 从选材, 基础训练, 强化训练, 到竞技比赛, 节节有安排, 时时有记录, 把握人才的成长脉搏。教师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除了安排整体训练计划外特别制定个人训练, 使学生敢于训练、乐于训练、善于训练。

四、在训练项目上发展优势项目

学校在训练项目的布局上, 基本形成田径等优势项目, 并积极强化自己的弱项, 开辟适应竞技体育发展的前沿项目。近年来, 学校经过筹备新上了跆拳道、跆拳道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 既为广大队员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训练平台, 又活跃了业余训练工作, 为体育增添了活力。

五、完善机制, 优化模式, 全面提升业余训练的质量

业余训练的机制和模式是否适应训练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训练的成绩, 也影响着训练的质量。因此, 学校在认真总结过去训练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让业余训练走创新之路———“亦读亦训, 科学训练, 研训结合, 和谐发展”。就是文化知识学习与体育训练兼顾, 体育运动员在学校既可以训练, 又丝毫没有减少文化知识的学习。有了知识基础, 运动员就知道科学用脑训练, 知道如何掌握动作要领, 更有利于对训练技术的吸收。这样可以得到更佳的训练效果, 可以说是金牌与学业双丰收, 改变了传统理念下认为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名词。

体育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民族意识, 是一种撼人心魄的爱国情怀。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中要一如既往的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为指导, 为运动员搭建最广阔的发展平台, 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3.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建构主义;教学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是在特定的情景模式下,通过与老师或同学进行沟通合作,并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主动运用意义构建的方法,自主的进行知识的获取,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学习环节中起到的是指导和推动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意在通过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在会话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学会主动索取知识。中国生物教学的现状,是主要依赖填鸭式灌输,没有意识到要以学生为中心,仅仅是教学人员进行知识灌输,无法融入新课程内容的中心思想。所以,要改变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就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1.随机进入教学法

应用随机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入手方式,做到从多种角度、多种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机进入教学法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更为优越,它更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全貌。随机进入教学的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学情景呈现→随机进入学习→思维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在进行高中生物的授课时,通常在进行新课程的讲解时使用构建主义理论下的随机进入教学法。举例说明,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向前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随机进入学习法的应用,用塑料袋、布等材料进行细胞膜学习的引入,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入的材料与生物学中细胞的什么结构是相似的?什么材料更能够表现这一结构的特点?通过这种引导,进行基本教学情景展现。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试验相关图片,展示生物膜结构的剖面图等,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膜结构的流动向前模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到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生物膜结构的知识点,随机获取知识,循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结合教学材料,进行课堂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思考,这样可以给学生锻炼开创新思维的机会。在教师运用对随机进入教学法进行教学期间,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和改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抛锚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应该是传统理论中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教学意义的构建者。学生不再被动被灌输知识,而是主动求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抛锚式教学法,还可以称作基于问题教学法,或实例式教学法。锚指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将问题抛出,学生自主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其操作程序为:情景创设→问题提出→自主与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高中生物在进行复习课时,经常用到抛锚式教学法。举例说明,苏教版必修一课本中,《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课堂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抛锚式教学法,运用多媒体配合,图片展示我国癌症病人的现状,说明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由此再引伸出癌症的发病率以及癌症的危害。运用构建真实情境的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情景模式下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如癌细胞的数量与其结构有什么关系?影响癌细胞的数目的结构变化存在那些因素?也可以将真实事件作为“锚”抛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巩固细胞学相关知识,学生间互相讨论,在复习过程中独立进行知识整合。这个例子中,癌症的概念就是“锚”,抛出这个核心问题后,学生独立寻找线索,从而引出癌细胞结构变化、数量变化等知识点,从而系统全面的进行复习。这样的复习过程,可以做到对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做到活用,让学生自己独立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支架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特定的概念框架,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就叫做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中去,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操作程序为:教学情景引入→支架搭设→自主与合作探索学习→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应用广泛。举例说明,苏教版教材中《观察植物有丝分裂》一课中,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案例来剖析植物的有丝分裂过程。在对有丝分裂的概念以及过程进行了学习后,老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洋葱根尖的培养过程中,应选择什么样的外界条件?在其根尖分区时,可不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有丝分裂?按照“最近发展区”原则为学生们搭建跟试验有关的概念支架,引导学生根据支架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并将其完成,使得学生的的开拓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在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各个小组的总结发言,小组间交流展示成果,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独立讲解实验原理。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经过以上研究分析,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玲,刘金良.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J].生物学通报,2011(03)

[2]何伟雄.随机进入教学在生物教学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9(27)

4.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篇四

一、对教材的认识

1.转变教材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材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教材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只能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因此在处理新课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教材来说,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有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这样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材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2.立足教材

“用教材教”的前提是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引入都是借助实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课标教材的研究,可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的授课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又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中,关于反函数的处理,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知道反函数的概念即可。如果还是按老教材来处理,那么就会出现“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

3.跳出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教材是“范本”,是“凭借”,相对于“教教材”来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改造甚至创生。教师对待教材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中,对数运算性质:loga(m•n)=logam+logan。此性质在教材中的证明来的太突然,学生不好接受。选择如下讲解,①先让学生计算:log216、log22、log28;②提出问题:你能发现这三个对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不难找到log216=log22+log28;③进一步提问,等式中真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容易找到真数16=2×8;④再进一步提问:你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况:loga(m•n)=logam+logan呢?这一推广是否成立呢?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去证明。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给后面性质的证明打下了基础。总之,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立足新教材,并不是完全局限于新教材。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可作适当的补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实例引入时,我们要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节,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三垂线定理。

二、学习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及授课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目标的意义在于能使教学工作明确方向,有所遵循,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教师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目标要求调控自己的认识倾向、意志活动和情绪反应,能使教师加强责任感、焕发工作热情。教师对目标的期望程度愈高,干劲就愈大,效益就愈好。在解决每节课的目标问题时,我们要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思想,增强改革意识,更新观念,努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材观、质量观。

(2)严格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标要求,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的创新意识。

(3)明确目标内容及水平要求: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要点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水平要求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知水平、智能水平和教育水平。认知水平主要看对知识的识记、领会和应用程度;智能水平主要是在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的程度。

(4)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能体现的要尽量纳入目标要求,不能体现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塞。

三、课堂教学方法措施灵活有效

5.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五

———大河小学马君昌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围绕一个宗旨,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两元统一,即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三维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定语文教学。这对我们这些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契机。以往“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老一套的教学经验与模式也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而广泛的学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以前不少的语文教学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造成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却收效甚微。这种应试教育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的死知识,给师生带来的负担严重超载,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却十分低下,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独立而综合的特点,又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而恰当有效的教学评价又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

一、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看语文课程的特点与学习。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 1

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清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语文则不同,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即所谓“艺术的空筐”。同时,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也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当然,语文也有自身的体系,如字、词、句、段、篇、语法与修辞等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学外语也不同。学生进校前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时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集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应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习得,强调日积月累。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积累和运用,比如我在教学谚语积累时,我要求学生回家从家长、从社会中去搜集民间的一些谚语,在课堂交流展示中,学生将一条又一条的谚语进行交流,气氛特别浓,兴趣特别高,既丰富了每个学生的知识还使我也增长了见识。

二、从语文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谈语文的学习。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非下苦功不可,而推动和维持这种学习和实践的就是具有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这些自主性心理素质平时以潜质的形式存在于学生个体身上。当然,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培养,从而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语文教学则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和发扬的。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就曾经指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育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我们应该看到,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有些想法可能比较幼稚,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许有点“异想天开”,教师都应持宽容、爱护的心态,要有耐心,善于引导,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维持并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曾碰到一个顽皮的学生,作业拖拉,作文常是百来个字。有一次,这位学生写下了一篇《我不高兴》的短文,文中写道:“我每次在玩儿,妈妈就叫我回家看书。下课的时候,妈妈不可能叫我看书了,可是下课的时间太少,玩得不尽兴……”文章虽短,但说的是真心话,表的是真情,童心可爱,童言无忌,为此我给予了表扬,结果这孩子十分兴奋。后来批到他的作文,发现文章长了,叙述清楚具体了。一了解,这个学生最近变了,放学后常到奶奶家去,对奶奶家养的几头猪很是着迷,写出了具体生动的《奶奶家的猪》。成功与兴趣是有机的统一体,成功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又可以促进成功。试

想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兴趣,何愁学不好语文呢?

同时,课堂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章是作者“情的辞发”的产物,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自己得当充沛的感情,沟通作者之心,学生之心以及编者之心的联系,让学生自然地得到熏陶。对于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和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对此“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小学则应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三、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指导教学效果的关键。过去,语文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标是纲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是笔试题,客观题。由于语文学习

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而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采用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对于某一阶段进行活动的评价,则应重在评估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验和作业外,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段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比如,对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要求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与习惯。对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应作考试内容。在口语交际方面,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及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对于写作的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同时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战能力。

总之,教育改革已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已全面实施。“搞好课堂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于漪语),而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中的角色,以及怎样恰到好处地发挥作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着重要的作用。

6.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六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开始学习英语会觉得枯燥,会产生对英语学习厌烦甚至畏惧心理。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成熟与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正以新的内涵深入学生内心。但是怎么才能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总结。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倡导小学英语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这样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它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兼容性,适合多种组织形式、活动类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实践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经验。

一、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学中难免

偏向重视学生语言形式正确与否、使用是否通顺等,反而轻视了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随着教材的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学习,通过阅读英文杂志,观看英文电影或者参加英语培训班等更充分的了解英语国家知识与文化背景,提高自身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基层教师的教学主线。教育不是为了追求名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不是为了追求多少合格率、优秀率,也不是为了追求高级教师的称号,而是为了追求每个学生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发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成长。

二、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在不通的教学具体情况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的不同,确定不通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消毒的发挥每一节课的作用。此外要侧地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机械性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小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图片、声音以及现代化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满足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更应该顾及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的作业和辅导中,都要注意梯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都有收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遗忘任何一个学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能否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持续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果调动学习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1.利用直观形象的词汇卡片,引入单词教学。改变了教师念,学生重复跟读的枯燥学习方式,提供了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有利于加深印象,从而能教轻松的完成教学。2.在课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无论是个人竞赛还是小组竞赛,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表现出色的小组及个人奖励小星星、笑脸加分奖励等,这样既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也可以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实物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学生的参与配合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垄断课堂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也学得没有动力。最终学生会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此外,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7.浅谈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 篇七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 独角戏式的教学不仅使教师教得枯燥无味, 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阻碍学生积极创新的思维, 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我们要把那种以传授性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渐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同时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 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古人常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渔。”这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新课标提倡,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英语学习计划, 及时督促指导帮助他们, 掌握英语学科的学习要领, 从七年级开始, 就让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计划专用本, 坚持每天写英语学习计划。坚持每天半小时的英语课外学习, 根据各自情况细化这半小时的学习, 包括听录音、记忆单词短语、巩固练习题、查阅资料。对他们的计划做到勤检查、勤督促、勤指导、勤交流。目前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学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2) 加强学法指导, 形成一套科学, 合理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 单词就像修房子的砖块, 没有一定的词汇量, 把英语学好是显然不可能的。所以在单词记忆方面, 我告知他们英语中的辅音字母读音和汉语拼音有很多的相似, 采用拼读的方式很容易记忆单词。例如bus一词, 字母b和s读音和汉语拼音接近, 一拼就容易记下。对于长一些的单词分成音节, 如dictionary——dic-tion-ary化难为易, 容易记忆, 通过音标记忆法, 快速有效地攻克单词关, 这种方法实施以来, 学生记忆单词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增强。

(3) 加强合作小组的建设。基本按照一个优生, 两个中等生, 两个学困生的原则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到达开拓思维的良好效果, 树立一种团队合作意识, 共同促进、共同提高。这样的方式让优生有一种自豪感, 让学困生也有学习的自信心, 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形成了一种学习合力。

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教师是关键的一个因素,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强化教学基本功,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做到德才兼备, 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亲和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从而使他们爱上英语课。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1) 上课要充满激情,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教学, 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染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乐趣。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格言, 用在这儿也很适合, “Without passion, you can’t succeed. (没有激情, 你就无法想象成功。) ”

(2) 上课时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教学, 给学生营造一种学说英语的氛围, 能和同学、老师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成就感, 能听懂老师的英语讲解则有一种喜悦感、自豪感, 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 在课堂上, 不断使用good, very good, wonderful, great, well done等激励性的评价用语, 使他们敢说、爱说, 进而增强自信心。

三、加强情感教育, 注重师生沟通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他们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 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大胆的探索精神。在教育教学中, 学生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 如果教育学生的方式简单粗暴, 会使师生之间产生疏远感, 甚至造成情绪上的对立, 并使有的学生因为和老师闹矛盾而放弃、厌恶这门学科。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利用爱的教育力量, 激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赏识每一位学生, 发现他们的亮点、闪光点, 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 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我觉得在教学中用热情的眼神、表情、语言、体态激发学生快乐、奋发的学习激情, 促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当他们有一些小的缺点、错误时, 不要过分指责, 相反, 给他们一个“special smile”, 使他们赢得自尊, 感受一点温暖、鼓励, 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教育效果上又比批评指责好得多。

8.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改革 创新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不断的实践获得的一种语言习得,外语也不例外,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的听、说、读、写,才能真正的掌握,熟练地运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在外在条件上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学生要通过多次大量的重复和反馈来巩固学习的知识。另外,由于外语的遗忘率较高,不及时复习,学生就可能会快速遗忘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作为中学的英语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与改革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这就是告诉老师,要做到真正爱护、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亲切、自然,情感饱满。在生活中,要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突出语言的要点、词汇、语法和常用语及固定搭配的学习,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体现“感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语言要点和语法—应用语言”的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认识法则。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材改革之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教材和教学任务的实施,下面主要介绍情景互动、自主研究、多媒体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

(一)情景互动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主要存在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注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自主研究

自主探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由教师来设置问题,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分析,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之中。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英语学习缺少语言环境的弊端,多为学生创造多听、多说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在创新与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在课文学习中渗透文化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英语教材,不仅提供了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而且更加注重把英语国家的文化编入教材。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套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内容,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在词汇学习中寻求文化信息

词汇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只有拥有充足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别人的文章和话语,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许多英语词汇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词汇内涵的剖析。如,“take French leave”,直译是“法国式的告别”,但绝对不能译为“法国式罗曼蒂克告别”。为什么?因为其原意是“未经允许而脱离工作岗位,擅离职守,不辞而别”(leave one’s work, duty,etc. without permission)。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单词的汉语意思,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词语背后的文化信息,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其精髓。

(三)通过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读,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英语刊物和英美文学作品,通过广泛的阅读,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永树 谈初中英语的教学创新[J].科学之友.2010.(3).

2.霍树良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创新[J].金色年华(下).2010.(4).

3.梁海涛 金立新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J].林区教学.2010.(6).

9.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九

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聂庄初级中学

景军

063610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时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大量浮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语文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个误区。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

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二、放任自由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 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原因分析

1、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口号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许多教研活动更是将其作为研究重点来对待,但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本身是在比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势必造成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2、现在大多数学生是家庭中的“王子”、“公主”,家庭环境过多地促成了其狭隘、自私、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而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组织形式依样画葫芦,别人的“拿来就用”。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 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不动态化地变更小组人数及人员的组成,没在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创新,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它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走向死亡。

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往往会导致另一个成功。只有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才会有效地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

参考文献:

唐松林

《论创造性教学模式》

外国教育研究

2001版

丁钢主编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景军

10.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十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0012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568字

扶余县第一中学 冯雅华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规律。因此,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意识去猜测、捏造。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以学习物理概念为例:

物理概念是集中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物理世界的奠基石,正确的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是把握和运用物理规律及其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探究、分析和解决物理新问题,选择物理定律和公式的过程,就是运用一系列物理概念在头脑中进行思索而建立的,它反映的是物理过程中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把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例如学习“磁通量”这一概念时要注意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理解: 1.磁通量的意义

2.对φ=BS中的面积的理解 3.对磁通量的变化的理解

4.定性分析和判断磁通量同时要考虑磁通量的定量计算。

抓住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现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格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学习

课题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习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的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中,建构知识基础,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构建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运用的知识。

教师在课题教学设计时,要提供适量的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且具体,要紧密结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取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我觉得不能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展开多向型的互动方式,搭建起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渠道。合作学习也是合作能力的基础,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应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可把学生分成多种多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完成项目等,与人合作不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该是更加重视和利用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合作中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们所承担的任务。

11.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多媒体 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陈至立同志曾多次指出:要把多媒体与学科整合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21世纪的数学是一门面向信息社会的课程,必须重视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如果使用得当,能够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的整合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整合的三个阶段

高中数学课程提倡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一听“整合”,就觉得那是“高科技”,是可以欣赏,但难以企及的。其实,“整合”并不神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整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

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和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

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学校的软、硬条件,课程的特点,学生和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等,确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形式。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在展示知识的行程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猜想、实践、验证、归纳、总结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自由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研究态度及良好的合作精神等等。

二、加强培养教师教学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

许多教师在职前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并不具备把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与技术学习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的重要的意义缺乏深刻和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基于这些原因,对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如“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教学的软件平台,它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其最大特点是“动态性”,我们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素——点、线、圆,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变。使用者可以便捷地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不变,这正是研究几何所需要的,也是其他工具软件所不具备或不易做到的。而它的基本操作非常简单,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很快掌握,教师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而不是如何编制程序。因此,《几何画板》可以说是最适合辅助数学教学的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也十分简单,又有一些实用的动画功能,课堂上用它来发展示例题、习题、基本定义、定理等知识点,又方便又美观。

三、教学设计力求简捷,以实用为本

数学不同于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数学的简洁之美、凝练之美、和谐之美,数学的神奇和独有的魅力等等,都是比较抽象的,是很难用图片、画面、声音来展现的。因此,数学课的设计往往不容易综合太多的素材,不容易做到声形并茂。如果对声音、图片等素材处理不恰当,反而会冲淡“主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适得其反。那么,我们何必一定要追求一些对数学教学来说华而不实的“效果”?为什么不让我们的设计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呢?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探索中体会学习教学的乐趣,在实践中欣赏数学之美,在思考中发现数学的神奇……

另一方面,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不是几节公开课,几个教师和一些学生的参与,而是要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能尝到信息技术的“甜头”。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避免搞“花架子”,要力求简捷,以实用为本。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试想,如果每一节课的准备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能坚持下去呢?这也正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广难的原因之一。

四、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冲击,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现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外的工作量更大了,既要潜心钻研本学科的知识,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要不断提高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这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介绍给别人,把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借鉴过来,这也是一种“资源共享”。网上可以交流,校内可以交流,教学组内的交流就更为方便了,甚至可以分成小组分别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研究和备课的效率,避免重复开发。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式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希望有更多教师参与进来,进行尝试和研究,现代教育的明天必定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代军.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6).

[2][费玉凤.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2).

[3]颖莉.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弊及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4]陈炼.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吉林教育,2010(2).

12.浅谈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二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作为教师本身要更新教学观念, 尤其是面对新教材英语, 不要把语言教死, 教师应该学会如何让语言“活”起来。语言大师亚历山大曾讲过:“语言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而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教学语言时, 不要考虑对它了解多少, 而应考虑我们能把它表演得多好, 我们能把它说得多好, 我们就能把它理解得多好, 那么我们就能把它使用得更好。”另外, 我认为语言是一门技能课, 不是讲解题目课, 在入门阶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在用的同时让学生能体会到英语的直接效果。

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与突破

(1) 不断地用新鲜的图片、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新教材上所用的插图相对旧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 全部改成了卡通人物造型, 这一变化完全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 使他们感到课文生动有趣, 从而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对书本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图画进行教学。比如, 在教hair、head、nos e、mouth、e a r、e ye、ha nd、foot等人体器官单词时, 教师自己可画一张卡通人物像, 并比较一下谁画得最好。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演员, 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语言或动作来向学生展示英语的新天地。教师还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演, 来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表演。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知识的熏陶, 在自娱自乐中应用英语, 从而让英语在学生的心中真正“活”起来。

(2) 模仿写作, 现学活用。我认为这是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好方法, 也是提高他们英语成绩的好办法。学生对此也十分感兴趣。比如, 在学习there be结构之后, 让学生用该结构来描述他们的教室, 来介绍他们的家庭。教师应该让最先写好的学生来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在学习了“颜色”单词之后, 让学生来描述班级的某个同学, 并让大家猜猜是谁。所有这些, 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 利用现代化教具, 使学生的兴趣更浓。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比如,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 让学生为投影内容配音。利用录音机, 看看谁模仿的声音最像。利用VCD, 让学生看一些简单的外语教学片。让学生感到“啊!现在我也听懂外国人讲话了。”

(4) 利用游戏、比赛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你的教育对象是尚未成熟的少年, “玩”仍然是他们的天性。那么, 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点, 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活用英语。新教材中已介绍了不少好的游戏, 我们应该好好利用, 如Bingo、Polly says等。在课堂上, 我们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让他们依次来回答问题, 看哪组又快又准确。教师也可以搞单词接龙比赛。如“girl-light-time-eraser-red”等。

三、教师应把培优与补差结合起来

人的十个手指有长短, 同样, 一个班级有学习好的学生必然也有学习不太好的学生, 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 好生会觉得“吃不饱”, 而差生又觉得“吃不了”。这种现象如不及时解决, 又会造成好生认为英语太容易而失去挑战心理。因此, 我们及时对好生提高要求, 用Ne w Conc e p t Eng lis h的第一册作为他们的补充教材, 既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对于“差生”我们采取放松要求的方法, 放松要求并非减少要求。我们要求好生一次完成的任务, 要求“差生”可分成两、三次来完成。主要目的还是要求他们记住所学的内容, 并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经过努力之后所获得的成功是什么滋味,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做出灵活处理

1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十三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的实施,使得情境--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被广大教师采用.学习情境的创设无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就要在平时多加思考,将学习情境的`创设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赋予故事中、赋予生活中、赋予新旧知识的联系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求知欲的带领下,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作 者:刘海峰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一中学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1 关键词:新课标   学习情境   创设  

14.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篇十四

根据程老师今天的讲解,我选取了以下几条作为我今天作业的开篇: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首先,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是“学生”,第二个关键词是“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第三个关键词是“行动和步骤”。

第四个关键词是“信念”。

二、认知策略的学习目标

第一,让学困生提前进行预习课文。

第二,在阅读中提醒学困生集中注意力。

第三,在阅读中善于让学困生标记不认识、不理解的要点。

第四,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困生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第五,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汇。

第六,要求学困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第七,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举一反三。第八,在使用英语时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第九,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

第十,课下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来提高自己的英语理解水平。这些就可以运用到提高学困生阅读理解水平之上。

1.Preview 上课之前让学困生提前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Lead-in 让学困生讲一个自己身边的故事(可以是汉语)引入话题。

3.ReadingPre-reading: Before they read the passage, I will present two questions:

“What did I do last weekend?” “What did I give to the girl?”

While-reading: Let them label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ey can’t understand.Post-reading: When they finish reading, give them 5 minute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and their problems in groups.Then one or two of them answer my questions and tell me about their problems.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时地来到学困生面前,解决他们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The Past Tense

通过fold-folded;fill-filled;attach-attached 以及发生在 last weekend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过去时态。然后有老师详细讲解一般过去时。

对于学困生来说,语法是难点,所以老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然他们把语法和阅读课文结合起来。

5.Homework

上一篇:赞美长城的演讲稿600字下一篇:林清玄散文和时间赛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