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体育全年级全册教案

2024-07-18

小学四年级体育全年级全册教案(共4篇)

1.小学四年级体育全年级全册教案 篇一

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全册教案

第一课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垒球投掷中培养相互鼓励、学习和团结的精神并提高自己的投掷水平。学习内容:垒球投掷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选出班级的领队人,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练习(强调学生的练习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慢跑结束后,进行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检查学生的身体和着妆情况,宣布课的内容。

3、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练习,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组 织:如图(活动各关节活动时无固定队型)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 点: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垒球,然后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安排其他小组同样把球放在原位。

2、老师讲解提示一到两种的跑跳过垒球的练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游戏,并进行练习尝试。

4、带领学生进行进行徒手投掷练习,体会发力的顺序和挥臂的正确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练习,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差异及时合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

6、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学生活动:

1、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进行各项跑跳的游戏活动。

2、能够充分进行游戏的创编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3、积极进行投掷练习,并在练习中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为目标。组 织:四列横队和四路纵队

三、总结回顾: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一节课,对课的内容、练习方式和自己的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第二课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和熟练学生的跳跃动作和质量。2.以通过竹竿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发扬学生团结奋斗,相互合作的优良作风。学习内容:跨越式跳高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常规练习。

2、小游戏(老鹰捉小鸡)。

3、组织学生自行进行准备活动练习。

4.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调控。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精神饱满地进行队列练习,体现出良好积极的精神面貌。

2、在游戏活动中,与小伙伴密切合作,每人都做过老鹰,小鸡,和母鸡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

1、询问学生上次课我们学习跨越式跳高有哪四点要求,老师再上次的基础上,在强调最后起跳时步子的要求(最后两步要小,并且最后一步要先用脚跟着地,并且身体向后仰)。

2、组织学生加长一点距离进行助跑起跳,并规定每人练习的数量,老师巡视观察并指导。

3、集合,对学生练习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讨论对策。

4、再次练习。

5、采用升高竹竿的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向自己挑战,完成学习任务。6.组织学生回收器材。学生活动:

1、通过老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么做?。

2、展开行动,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密切合作练习。

3、在挑战练习中,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组的荣誉进行不断奋斗。

4、总结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的收获,并能够相互谈谈跳跃时的感想。组 织:集体练习队型如图,分组练习(略)场地器材:短绳28根田径场一片 跳高架一副

第三课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通过合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达标水平,并且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内容:短绳和仰卧起坐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进行常规练习。

2、组织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3、提示学生自主进行各种所学过的看过的或想到的准备活动练习,老师监督提示。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在老师的口令指挥下认真反复进行队列队型的练习。

2、与小伙伴密切合作,积极快乐进行游戏活动。

3、在准备活动中,能够相互观察学习和积极创编并充分展示自己,表现出良好的自主性。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活动:

1、讲解达标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达标是国家规定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给学生以清晰的目标。

2、组织学生进行短绳活动,进行一次记时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仰卧起坐练习,并进行一次记时。学生活动:

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明确知道自己的任务,鼓足干劲。

2、积极进行短绳和仰卧起坐练习。

组 织:短绳练习时四列横队,仰卧起坐时如图:

三、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讲解立定跳远的要求和练习数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活动:积极刻苦完成练习,高质优数完成任务。组 织:无固定队型,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自由练习。第四课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踢毽子和短绳活动中充分与自己的同伴密切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提高自己的该项技能。学习内容:踢毽子和跳短绳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常规队列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常规到位。2.学习向中和看齐和向两边散开的队列练习。

3.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肯定,表扬比较好的组,以激励其他组同学。学生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和口令,精神饱满地进行队列练习,细心体验如何走才能与其他同伴保持一致。

2.能够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在学习中,认真体验,积极和其他组进行比试,看看哪组的行动最迅速最整齐。

3.经过老师的评价后,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能够给自己打一个合理的分数。

组 织:四列横队

二、愉悦身心,快乐练习

重 点:在踢毽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活动:

1.讲解示范踢毽子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练习认真和动作准确到位的同学可以每人拿一个毽子自由练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端正学生练习的态度)。2.给予学生练习的目标,组织学生自行练习。3.组织学生相互间进行各种比试练习。4.组织学生进行拔萝卜和种萝卜的游戏活动。5.组织学生进行短绳练习。学生活动:

1.认真观察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进行模仿练习。

2.积极进行毽子的各种练习活动,充分展现自己,在练习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3.在跳短绳练习中发扬帮助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和品质。组 织:如图:

三、放松练习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总评该次课练习情况。学生活动:能够对自己的表现给予正确地评价。组 织:略

场地器材: 毽子28个 短绳28根 田径场一片 第四十四课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上学期所学项目的练习,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同时在练习中发扬相互帮助合作的良好作风 学习内容: 综合练习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2.老师让学生在自然地形跑和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中,任选一项并讲解活动的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3.老师再带领学生活动一下身体各个关节。学生活动:

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提示,知道这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

2.在老师的启发和激励下,选择一种活动项目并积极地和同伴进行练习活动。

3.积极随老师进行关节活动练习,并能知道活动的好处。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各组能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知道各项活动的方法要领。教师活动:

1.讲解活动的各个内容和活动地点,以及活动的方法要求,激发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发扬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最后提醒学生当老师鸣哨后,立即开始进行轮换。

2.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密切观察,排除一切危险因素,良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集合队伍,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

学生活动: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和要求,知道练习的方法要求和组织形式。

2.在练习中能够积极果敢善于表现自己,同时又能积极和同伴密切配合。

3.结合老师的讲评,思考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自己评评看,能够拿几分。

组 织:各项活动在老师的指定地点进行,老师的位置在跳绳和投掷垒球那里,观察和控制学生的练习情况

第五课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 在短绳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并且发扬诚实、团结、勇敢的精神。

学习内容: 各种短绳活动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2.老师随学生一起进行地形跑练习,并及时提示学生应该怎样做,同时注意观察鼓励表现突出的同学。学生活动:

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提示,知道这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2.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然地形跑练习,在跑动中能够紧紧跟上其他同学,并做到不拥挤,跑得轻松。组 织:如图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团结、和勇敢的精神。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在原地自行进行跳绳练习,活动好身体各个关节。2.带领学生打好绳结,先做好的同学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投掷的比远活动,当学生都做好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几次投掷练习,强调挥臂要快速有力。

3.进行各种短绳的较力游戏,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实行三局两胜制。

4.针对学生的投掷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好的同学,对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积极的鼓励。

5.老师密切注视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空。学生活动:

1.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积极进行短绳练习,虚心向老师学习,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绳结。2.在投掷中,勇于充分展示自己,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知道挥臂快速是投远的重要因素。

3.在短绳活动中,积极找同伴进行比较,展示自己的大力气。组 织:投掷和跳短绳和游戏活动讲解时四列横队,游戏活动中无固定队型

场地器材:短绳28根、田径场一片

2.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二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乐一乐,猜一猜,看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一张蜘蛛网,团团包地球。亿万台电脑,无数“线”连接。声音图像文,几秒就能传。现代新科技,生活离不了。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起读题。

读好课题,激发兴趣:

看到奇妙你想问什么?想探个究竟吗?想弄个明白吗?把你的好奇读出来

有兴趣研究它吗?那就兴致勃勃、高高兴兴地读----“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二、学习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引号的用法,写了生字,还整体了解了课文。这堂课我们就重点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感悟样子、结构的奇妙。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相机指导:你是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怎么读好这些词让我觉得你在惊讶,是在赞叹!。

4、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朗读再读,注意读好这些词。齐读。

小结:你们的朗读让我感觉到这真是一张大网啊!它的样子奇妙,构造奇妙!

5、引读

这里的网不是普通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所以“线”上也加了双引号。这里的引号都表示特殊的含义。

6、师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国际互联网的大,更感到了它的奇妙。这真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它铺天盖地,无处不在。

⑵感悟快

1、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妙呢?同学们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一边读一边作记号,把你认为奇妙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指名读,说说奇在哪里?从哪儿体会到的?读好这些地方,把你奇妙的感受通过朗读传达出来。齐读。

3、文中怎么写文字传得快呢?生回答。

4、师小结:对,这里举了个例子,让我们觉得文字传得确实快。那声音传得快吗?图像呢?

①出示理解难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②理解关键词与句子前后联系:

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

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③学习运用关联词:读到这一句,我们想到有个成语叫“咫尺天涯”,谁能学着上面的句子,用虽然但是来说说它的意思?

④拓展积累:读着这一句,我们还想到有一句诗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谁知道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⑤回归原句:当然,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这只是诗人的美好祝愿。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生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5、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把庞大的地球称为“地球村”了吗?

而有这种神奇的力量的正是国际互联网。正是它无与伦比快速的信息传输能力。

6、小结:

第二自然段从互联网的样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写出了它的奇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与快。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感受它神奇的力量。板(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

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这一句就是中心句。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如果是一个字呢?为什么?板: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2)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那就是“可以”,出现了几次?

我们一次一次地来读。

生读第一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娱乐。

生读第二次,师:这就是在网上休闲。

生读第三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学习,还可以怎样?

男生读第四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工作。甚至可以怎样?

全班读第五次,师:这就是在网上购物。

从五个可以你体会到什么?从最后的省略号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你还知道可以在网络上做什么?请把你的答案用一句话写出来,用上可以这个词,写在省略号下面。

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可以”说成一个排比句的句段。

师: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3)让我们再完整地读这一自然段。

师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关系十分密切,就叫“息息相关”。

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吗?

这张跟我们息息相关的网,就叫“国际互联网”。

3、利用板书总结:这张网大、传输信息快,内容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称它“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三、回顾拓展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请看资料《网络是什么》

读了资料又有什么体会什么想法呢?

3、总结:是啊,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网络究竟是什么?到网上去实践后,你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更多的收获,随着年龄的增长,科技的发展,也许,你又会有不同的想法。希望国际互联网,能为每个同学的成长提供绿色的食粮,撑开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板书: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奇妙

大快多

3.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什么是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组成。

2.培养同学们的研究探索精神,提高大家学习积极性。

3.初步培养同学们对机器人领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什么是机器人

教学难点:了解机器人的组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名词。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罗萨姆万能机器人公司》剧本中,第一次提出了robot(中文译作:机器人)这个词,从此世界上有了机器人这个概念,robot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二、新课:

1.什么是机器人?

所谓机器人,是指依靠自身动力、在电脑控制下实现一项或多项拟人功能的机器,如抓

取功能、移动功能、感知功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锐 中国传统工艺

1、剪纸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简单的剪纸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协作、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感悟内涵、发现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课前准备:剪刀、刻刀、样稿、笔、纸张、尺子。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剪纸图案,引导欣赏。

2、上面这些图案好看吗?这就是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传统手工艺品——剪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剪纸。

二、学习新课

(一)、讲清“什么是剪纸”,以及“剪纸的用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剪纸的基本过程。

1、出示背景图,联系生活体会、观察,从中央感悟出剪纸工艺的一些特点。

2、教师适当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这种传统工艺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热爱。

3、回忆已接触过的一些简单的剪纸,引导从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三)、自主设计剪纸图案

1、引导思考:打算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剪纸。

2、设计创造。

(四)、“做一做”、“议一议”练习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六)、我的收获

我学会了()种剪纸的方法。剪纸虽然各式各样,但也是有规律的。

脸谱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关心我国民族艺术,培养学生对脸谱的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2、培养学生鉴赏、绘画及创新能力。

3、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脸谱,它有什么作用。认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脸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特点、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各种质地的纸、水彩、油画棒、脸谱样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录像播放京剧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什么是脸谱

1、简单介绍脸谱的历史、发展、分类。

2、脸谱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二)、想一想:把你收集的脸谱介绍给大家。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1、小组进行讨论。

2、总结颜色在脸谱中的作用。

我发现在脸谱中,红色代表()的性格。

黑色代表()的性格。

白色代表()的性格。

金色、银色代表()。

(三)、试一试:你想亲手画一个脸谱吗?

1、介绍画脸谱具备的工具及其作用,再按步骤向学生讲解画脸谱的过程。

2、构思或观赏例样,说说打算画一张什么样的脸谱。

(四)、说一说:你画的脸谱表现的人物是什么样的性格?

(五)、“我的收获”:我知道了脸谱能够表现人物的()、()。

我自己设计制作了()个脸谱。

三、活动延伸。

1、画一画。

2、想一想:脸谱与面具有什么区别?

中国结

活动目的:

1、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使学生了解中国结及其类型。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品位、激发兴趣。课前准备:图片、样本、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图片)你见过这些美丽的结吗?它们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品——中国结。

2、介绍小知识。(1)、什么是中国结?(2)、中国结的发展历史。(3)、中国结的特点。

二、说一说:

1、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2、谈欣赏后的感受。

这些中国结有什么含义?你能根据它们的造型说一说吗?

三、做一做:

1、四人为一小组,相互帮助,协作完成。(以基本结为主)

2、展示作品。

3、联系生活实际创新。

引导思考:在什么地方使用中国结饰品?为与环境相一致,应如何设计?

四、我的收获

我对自己的作品(),因为()。

五、活动延伸

“试一试”:我的得意之作。

树对风速和气温的影响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树木对风速和气温的影响,以及树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爱护树木的意识,提高植树造林的自觉性。

2、通过户外测试和整理有关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及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接测试和讨论,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风速器、纸风车、温度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设疑激趣

1、观察两幅背景资料图,说说图中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设疑:树木对风和气温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二、想一想:测试需要哪些工具?

1、出示风速器、纸风车、温度计。

2、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吗?你还知道别的工具吗?想得越多越好。

3、动手制作“小风车”等工具。

三、测一测

1、师:让我们测量一下有树木和没有树木的地方,在同一时间的气温和风速有没有不同。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2、树对风速有影响吗? 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

三、说一说:

1、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吧!

2、我的收获:今天的活动使我了解了„„

活动中我对自己最满意的是„„

四、活动延伸:

1、做一做:调查自己家或学校附近的树木变化情况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什么发现吗?

2、试一试:把你在调查中了解到的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破坏森林的后果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森林与人类关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整理、分析、使用资料的全过程。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准备:表格、图片、笔、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观看录像:沙尘肆虐,气候异常,洪水泛滥,珍惜动物失去栖息地„„

2、思考: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读一读

1、读背景资料中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2、简介有关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些情况。

3、这座世界文明古国最后却变成沙漠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破坏森林的后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推选“新闻发言人”,在班级内“发布”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3、比一比,评出“最佳新闻发言人”。

4、环保知识竞赛。

四、写一写

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五、议一议

1、四人小组,大胆设想没有森林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

2、汇报结果

3、小结:森林消失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哪些方面会受到严重影响。

4、环保小论坛:自由发表见解。

六、想一想

1、人类的哪些行为回使森林受到破坏?

2、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森林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

3、我能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呢?

4、我的收获: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有()点收获。让我把每一点收获用一棵树表示,画在下面的荒山上吧。

七、活动延伸

1、做一做:让我们一起办一期保护森林的绿色小报吧!

2、评一评:你们的小报制作好了吗?快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生活中的广告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广告的形式和广告词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欣赏、评价广告的能力。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广告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的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广告研究的兴趣。

3、通过广告词,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加深对广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收集广告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想到名胜古迹游览吗?你想知道新上映的动画片吗?你想阅读优秀的少儿读物吗?请你注意广告。广告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 各种精彩的广告词和信息传递给你。

二、交流

1、看图:说说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式的广告,你见过这些广告吗?学生回忆

2、仔细观察每种形式的广告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广告形式,说给同学听。

3、小组讨论。

4、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

三、查一查

1、交流收集的广告材料,把学生生活中了解到的广告及生活物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留意周围的广告,培养对广告研究的兴趣。

四、汇报交流

1、分组合作讨论,把知道的广告形式填写在表格中: 广告形式名称

特点

适合宣传的内容举例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广告词,互相说说。

3、写下自己喜欢的广告词,加深多广告的认识。

4、师生小结。

五、总结延伸

(1)做一做:选择

一、两种日常用品,研究一下哪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效果最好。

(2)征集广告词:

为你们班的绿色小报设计一条广告词,看谁设计得最精彩。

小小广告设计师

活动目的:

1、了解广告的基础知识,掌握设计广告的基本要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课前准备:

收集不同类型的广告材料、水彩笔。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背景资料中五幅广告图

小组讨论:看了这些广告图,你能体会出它们要表达的意思吗?

二、交流

1、互相说说知道的广告类型。

2、再次观察背景图:想一想图上的广告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几种类型?还有其他类型吗?举例说明

3、分组调查

引导学生按兴趣分成小组,设计调查表,讨论每个小组的调查内容,了解广告的类型。

4、各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5、小结:

想到的广告类型记录下来:

类有

类有

类有

三、设计广告

写一写: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广告设计师了,请你为节约用水设计一幅宣传广告。

1、出示收集到广告图供学生欣赏、参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2、学生动手设计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4、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佳广告设计师。鼓励学生多亲自动手实践。

四、活动延伸

做一做: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或你喜欢的物品,设计一个有新意的广告,并说明你的想法。

工具的创造与发明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是学生体会工具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从而理解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发明和创造工具。

2、通过活动是学生懂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来源于实践;观察发现生活中某些工具的缺点,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尝试和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课前准备:

收集发明创造工具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

1、说一说:(1)什么是工具?

(2)人类为什么要制造工具,工具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你知道发明这些工具的故事吗?

2、小组讨论

3、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组织活动: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懂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来源于实践。

5、评价,小结。

三、画一画

1、你经常使用哪些工具,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2、通过画工具,让学生了解生活离不开工具,学习也离不开工具,并明白科学家发明工具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他们的想象力。

3、小组交流交通工具的用途。

4、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

四、联系实际

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对比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的差别,说说人类为什么要使用工具?

2、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工具的发明和创造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3、汇报讨论结果。

4、总结。

五、活动延伸

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工具有什么不足之处,想一想改进不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设计一件工具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牛顿小时侯研制和发明工具的故事,引起学生制造发明的兴趣。

2、通过尝试设计工具活动,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课前准备: 收集制作工具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牛顿发明工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

1、介绍小明为奶奶设计制作的一个“小钩子”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多留心生活,发现不方便之处,并解决难题,改进制作新工具。

2、思考:设计一件工具需要哪些步骤?

3、小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试一试: 设计书包外型:(1)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先讨论再动手制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

(2)分组介绍自己设计的书包的特点。(3)生互相评价。(4)展示作品

三、活动延伸

1、查一查:了解一件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是怎样不断改善的。

2、做一做:请你试着帮助家里人或老师同学改进或设计一件工具吧。

垃圾的产生

【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正遭受着垃圾的危害。据最新资料显示,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约1千克,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上升。大量的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我们经常能见到有学生到处乱扔垃圾,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垃圾的产生,懂得垃圾的危害,知道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意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热情。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活动准备】 了解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重量;了解本镇、本村的人口数量;拍摄一段录像。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1、观看录像。

2、讨论:什么是垃圾?常见的垃圾有那些?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垃圾有那些危害?

3、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

(一)、算一算:

▲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过包装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全球每年产生450亿吨垃圾。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5、说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二)、做一做

1、拿出自己家用里带来的家庭垃圾,学生观察,填写垃圾的具体名称。

2、统计垃圾的数量和重量。

(三)、想一想

1、除了家庭生活垃圾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

2、想想这些垃圾如果不去治理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

(四)、分一分

1、让学生试着为垃圾分类。

二、讨论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

1、提问: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变小?

2、小组讨论: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3、出示有关法规: 城市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

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新方案初定为居民户每月每户5元;企业、事业、个体户每0.3立方米6元;已办暂住证的流动人员每人每月1元。

垃圾计量制

为了减少垃圾量,目前,韩国正在推行一种叫做“垃圾计量制”的制度。所谓垃圾计量制就是在交纳基本清洁费、卫生费的基础上,按照每户垃圾产出量来负担垃圾处理费用。垃圾计量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垃圾处理费的“大锅饭”,从而迫使人们认识到“多产垃圾就要多付钱”,要想减少这方面的交出,就要设法减少垃圾,间接树立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环境观念。

韩国从1996年1月开始实现这种制度,很受社会各界欢迎。其做法是由环保部门提供各种不同容量和规格标准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按不同的规格收取不同的垃圾处理费。这样用户在购买或使用垃圾袋的时候就会考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尽量减少垃圾。

三、活动延伸:

1、说说通过本次活动,你有那些收获?

2、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垃圾的危害,你准备做那些宣传工作?

垃圾的处理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知道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垃圾回收意识,自学进行垃圾分类。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并能自主设计更多的处理方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辨别分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相、口香糖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观看录相:参观废纸加工厂,明白回收一吨废纸并把它加工成纸的意义非同小可:把一吨废纸加工成再生纸比生产一吨纸可节约用水100吨,减少水污染35%,少砍大树17棵,制成再生纸800千克。

二、查一查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

三、说一说:研究垃圾的处理办法:

1、提问: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些垃圾呢?

2、分组讨论,并设计处理垃圾的方案,由组长负责写下来。

3、全班交流:比一比,哪组的方案最科学合理?

4、上网了解世界上对垃圾的处理办法。

▲垃圾分类。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混装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收再造部门,不占用土地;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

▲垃圾回收。生活垃圾中,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还可节电,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发亮4小时。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办公用纸、旧信封信纸、笔记本、书籍、报纸、广告宣传纸、贷物包装纸、纸箱纸盒、纸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使条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垃圾变宝(堆肥、发电等)。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垃圾填埋。▲垃圾焚烧。

四、做一做

课上做一做口香糖垃圾的处理实验,课后到学校和社区宣传正确的垃圾处理方法。

案例6 声音的秘密

12、声音的产生

【活动目的】

1、通过实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和振动有关。【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用的器材(鼓、蜡烛、音叉、鱼缸等)。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出声音的器具。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随时都能听到各种声音,不信,你听!(播放大自然音乐)

2、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课件出示图片)从图片中你仿佛能听到什么声音?

4、教师点击课件发出声音

二、学生质疑并讨论

1、听了这么多声音,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2、各小组能先讨论讨论吗?

三、进行活动

(一)活动一:吹薄纸片

请大家把薄纸片放在嘴上吹一吹,听一听,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活动二:做发音游戏

1、各小组都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看怎样能使它们发出声音。

2、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小组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3、你还能使哪些物体发出声音?

(三)活动三:做实验

1、大家通过实践都知道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那从下面的实验中,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呢?教师请两位学生做两个实验:(1)敲击鼓面观察烛火的变化。(2)实物投影上用不同的力量敲打音叉观察水面的变化。

2、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请各小组讨论后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3、有没有除实验外的更独特的发现。

四、活动延伸

1、(课件出示图片)从这幅图中同学们猜想一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课件出示图片)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话想说?

3、你们有办法解决这种情况吗?以后你准备怎么做?

五、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什么收获?每人写一致两句话

会变的声音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声音会变的简单道理,了解声音与我们的生产和工作有密切关系。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观察、实践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精神。【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用的器材(杯子、尺子、)。

学生准备:做一种乐器的材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看课本三组图,说一说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使声音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玩一玩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站在中间,其他同学站在周围。中间的同学不能动,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边围着他转,一边轮流说一句话,让他辨认声音的主人。

三、试一试

1、让同学敲一敲装有不同量的水的玻璃杯,听一听声音一样不一样。

2、拨动放在桌子上的尺子,试试露在外面的长度不一样,声音一样吗?

四、想一想

1、它们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能得用它们做一个乐器吗?

2、你还知道怎样做能改变声音?

五、试一试

学生利用手头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

六、我的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活动延伸

1、什么声音对我们有影响?

4.小学四年级体育全年级全册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一课,本节课是造型: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四季的色彩》是一节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以认识国内外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 “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不同的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对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有初步了解,同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难点是: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方法: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以小组竞赛的活动方式,采用“认识四季―欣赏名作―鉴赏名作―新年祝愿”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表达和内心真实的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游戏导入

2、认识四季

3、名作欣赏

4、名作鉴赏

5、新年祝愿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

我们刚刚过完元旦,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为了迎接新年,我们今天就来一个小小的竞赛。首先我考考大家,一年有几个季节?那我把大家分成春夏秋冬四组,现在我们就开始比赛。第二环节:认识四季

1、请说一说你最喜欢一年中的哪个季节的景色,它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学生用语言描述出四季景色的特点,教师根据情况追问季节色彩特点)

2、老师这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让它唤起我们美好的回忆。(播放课件四季风景图片学生试着用“这是___季,是___季节”来形容它。)

3、猜一猜教师出示四幅色调图,学生猜出它所代表的季节

【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四季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四季的回忆。】 第三环节:名作欣赏

1、分组欣赏四幅作品,教师提出问题:(1)画面表现了哪些事物,运用了哪些色彩?

(2)画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3)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先欣赏、讨论再分组交流作品。教师对四位画家的情况作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小结:我们已经欣赏了这几幅作品,你能说出欣赏的基本方法吗?

【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四环节:名作鉴赏

1、刚才我们已经分组欣赏了四幅作品,现在大家仔细看看这四幅作品有什么异同?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四幅作品,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并抢答。)

2、小结:其实在画外,他们还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他们都出生于平凡的家庭,他们一生都起伏不平,他们都拥有一颗追求艺术的心。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他们,还有哪些方法呢?(上网,查资料,看画展„„)

3、游戏:老师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了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你能猜出是谁的作品吗?

(教师分组出示四名画家的代表作,让学生抢答出是谁的作品。)

【这样设计:感受不同创作形式与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第五环节:新年祝愿

1、谁来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伟大的作品。(学生竞猜)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成为大师的秘密,那你们想成为大师么?(想)老师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早日成为像大师一样伟大的人。

【这样设计:鼓励学生进一步学好美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课 生活中的暖色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二课,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和回忆来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提高学生色彩的审美感受。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已经认识色等美术语言,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教学难点是: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教学活动

2、教学准备

3、组织教学

4、研究活动

5、美术实践

第一环节:教学活动

让学生欣赏暖色系图片,并自由讨论。第二环节: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第三环节: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第四环节: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也.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第五环节: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第三课 生活中的冷色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三课,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生活中冷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教学难点是: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

2、引导启发

3、大胆创作

4、展示 交流 评价

5、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色彩感觉,为后面设计冷色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生活中的冷色。

第二环节:引导启发

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什么是冷色,然后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自己区分冷暖色,以此来引出色彩的相对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到这里学生都会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注意力开始分散,所有我随之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判断画面的冷暖,也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生情况。在这些画中我有意选择了几幅冷暖色兼具的画,引导学生探讨冷色调画中有暖色出现,有什么作用?然后就是画法的不同表现,尝试不同的画法,体会不同造型特点的乐趣。第三环节:大胆创作

设计一个情境,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符合本课的要求。在整堂课中,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第四环节:展示 交流 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交流评价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与家人共同分享。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第四课 快乐的人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四课,本节课是造型: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教学以“快乐的人”为主题,通过观察,分析人体的多种优美姿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材料是各种线或铁丝,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环节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多种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教学难点是: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情引趣

2、小组探究

3、研究教材

4、技法指导

5、创作实践

6、展评

7、课后拓展

第一环节: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第二环节: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第三环节: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第四环节: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第五环节: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第六环节: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七环节:课后拓展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第五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五课,本节课是造型: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即通过对自行车局部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会精确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并且四年级的大部分同学会骑自行车,自行车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先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导入新课

2、教授新课

3、动手实践

4、展评

5、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会骑自行车吗?你喜欢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本课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

⑴我让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来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用线表现的方法。我提出问题(出示课件):自行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条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启发让学生说出自行车是由车身、车把、车轮、车座等组成。线条也有很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等。⑵教师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线的衔接等。⑶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教材上的作品观察仔细、表现具体、线条丰富。

第三环节:动手实践

提出作画要求后,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自行车场地进行写生,教师现场指导作画。

第四环节:展评

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到写生的自行车旁进行展示,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教师相机进行补充。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很大,以后在生活中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用你的画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六课 猜猜我是谁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六课,本节课是造型: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在学在这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快乐的人》和《自行车局部写生》两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初步培养他们用线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在这一课通过人物头部背部的表现,进一步强化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己的同学是最熟悉的,也是小学美术中最常见的表现体裁内容,画画人物的内容,画画人物的背景形象,既让学生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教学难点是: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教学方法: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科采取如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基于对以上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将以合作探究法为主,结合学生熟悉的美术知识,同时以创设情景法为辅,并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节课的内容具体化、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课程更生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

2、探索发现

3、直观教学

4、绘画实践

5、赏析评价

6、课堂小结

7、课后拓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采用小游戏的方法导入课题。先把全班分组,宣布游戏的名字“猜猜我是谁”和游戏规则后游戏就正是开始。我展示了班上几位同学的背面头部相片,让大家以抢答的形式猜猜分别是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内容,告诉大家本节课就是要学会画同学的背面头部。第二环节:探索发现

然后我采访了刚刚抢答的学生:你怎么这么快就猜到是谁呢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发型特征”和“头部特征”这两方面来。通过情景的设计,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引出课题,布置任务,任务就是让大家找出本组头部最有特点的模特每组的模特特点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小平头有的是长辫子,有的是发型很乱,有的是辫子很特别等等,为后面学生作业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直观教学

展示课件 欣赏中外优秀绘画部分(描画人物头部背面的绘画作品)观看美术书上的作品 找到有特点的发型、头饰和服饰,向同学们介绍 让学生观察选定绘画模特的头部细节特征,通过总结教师演示解决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绘画实践

温馨提示作业内容,画本组推选的模特,画面饱满、颜色鲜艳、细节丰富。用询问学生的方式对作业要求进行梳理、总结,使学更明确的了解要求。作业练习时间教师“座间讲解”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创作思路。第五环节:赏析评价

展示环节依旧延续“猜猜我是谁”这个抢答游戏,将学生作品背面写生模特的名字,进而在游戏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重点将“发型特征”和“头部特征”写在黑板上方便在学生作业时起到提醒的作用,也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七课 有趣的属相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七课,本节课是造型: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一课。因此,在邮票设计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十二属相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不再是陌生的,顺序上就不用下功夫,但要学习邮票制作,这样就让本课感觉有些紧促、复杂,十二生肖的特征,邮票的布局掌握成为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应会: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2隐形内容与目标:(l)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2)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对民间文化知识的了解来导入课 题,结合学生对属相用途的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引出这节课的核心:属相邮票设计。通过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沉浸在邮票的艺术海洋中不知不觉产生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启发式教学与提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实践。把“自主---尝试--创新”思想渗透整个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图片导入,趣味引题

2、讲授新课

3、图案分析、方法表现

4、教师示范、邮票设计

5、创设情景、提出要求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7、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8、教师总结、拓展知识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趣味引题

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吗?

2、你们知道属相中都有哪些动物吗?

(黑板上出示:“属相”两字。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课件演示动物图片,请学生按属相排列顺序读一遍。)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十二生肖属相?

师:属相又叫生肖,你们知道与生肖有关的工艺品吗?

[这样设计:通过亲切自然的语言引导,让学生温习属相动物的名称,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邮票组成 出示这张邮票的图片,分析邮票由哪几部分组成?

[这样设计:让学生了解有关邮票文化的常识。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板书邮票的四个组成部分,主题图案、标示文字、齿孔、面值。] 第三环节:图案分析、方法表现

1、师:邮票的图案是千姿百态的,有字画、古玩、摄影、绘画等形式。今天我们就以属相动物形象为主进行邮票设计。

2、出示图片a,生肖邮票老虎表现了自然界中老虎的哪些特点?b,从造型上看,生肖邮票马夸张了自然界中马的哪些地方?c,从颜色上看,生肖邮票中上的鸡有什么特点?d,生肖邮票中猪身上的花纹是用什么图案来进行装饰美化的?

教师总结创作方法:邮票中的动物形象是以生活中的动物形象为原型,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

[这样设计: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力讲透民族艺术文化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 第四环节:教师示范、邮票设计

师:同学们我是属兔的,现在我来设计一枚以兔为主题的邮票。

[这样设计:教师在示范过程时,把邮票图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更直观的给学生展现属相邮票图案的设计方法。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环节:创设情景、提出要求

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邮票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为亲朋好友或自己设计一枚精美的属相邮票。

师:在设计过程中邮票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图案造型要生动,构图要饱满,色彩要鲜艳,富有装饰性;文字以艺术字形式精心设计,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这样设计:教师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强调属相邮票设计要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第六环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属相邮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作品,及时给予鼓励。发现基本要素安排有遗漏的及时补充。第七环节: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主动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张?还有什么不足需要改进?教师给与指导性评价。

[这样设计:学生体会创作成果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八环节:教师总结、拓展知识

今天大家设计的属相邮票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色彩很鲜艳。老师相信你们会用灵巧的双手表现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形象。

知识拓展:说一说十二生肖还能制作成那些工艺品?课后查找资料

[这样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把美带入生活之中。]

第八课 棋牌乐——棋篇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八课,本节课是造型: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竞争、过关的乐趣。由于飞行棋本身内涵少给学生提供信息非常有限,因此在它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就成为本课切入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教学难点是: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感受其中的乐趣。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探究式学习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5、小结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稳定情绪。第二环节:导入新课

老师前几天买了一副棋,可琢磨了好长时间,不知道怎么玩,谁愿意来教教老师?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玩奥特曼棋,棋盘用磁铁固定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磁铁当棋子,在盒子里面撒色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下面同学也想玩吗?我们都来做一副棋吧!

第三环节:探究式学习

1、观察这副棋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棋子、棋盘、色子

师:棋子:代表不同的比赛选手,要有所区别,避免混淆; 色子:一般有6个面,5个面行不行,8个面呢?怎样做?自己研究。色子可以用什么来做?

2、看书16、17页,说说棋盘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起点、终点、曲折排列的各色数字、不同的说明、主题及盘面的装饰。

3、找出书上飞行棋作品中你最喜欢的部分,跟同学们交流。

4、分小组讨论。(1分钟)

前后排4个同学一组设1个组长。

讨论内容:A、确定主题;B、盘面设计及飞行路线;C、组员分工。

5、请一至两个组的代表说说本组的合作计划。第四环节: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强调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效率;

2、强调安全使用工具;

3、不同材料的合理使用。

第五环节:小结

1、各组飞行棋展示交流,学生评价;

2、玩棋;

3、保存并运用好自己的劳动成果;

4、布置下节课任务。

教学反思:本课属设计应用课,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设计、制作棋,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效率。由于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比较麻烦,所以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教学,讲述花了15分钟,学生作业花了22分钟,结果还是没有完成。所以,本课如果采用连堂课教学是最理想的,在让学生探究棋盘的组成部分时,要让学生知道其组成部分中的必要部分和起装饰作用的非必要部分,这样,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够较好的把握重点。学生课堂作业时,对于棋格的数量要根据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控制。最后是合作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流行的学习方式,代表着探究、开放、和自主性,但是合作的方式、习惯、以及教师的引导组织,合作的必要性等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成功的合作学习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和规范的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合作的效果。

第九课 棋牌乐——牌篇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九课,本节课是造型: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本课是一节跨学科的综合课,将英语与美术设计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及娱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以设计纸牌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在设计中掌握设计技巧,在游戏时收获知识。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寓教于乐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综合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创造和设计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设计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

2、引导探究

3、动手实践

4、展示评价

5、课堂小结

6、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1、出示普通纸牌,引导学生说说纸牌都可以怎样玩,玩法规则。

2、谈谈玩牌的感受。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学,把学生带入纸牌的世界中,使学生通过回忆玩牌的经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做英语牌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3、出示自制的纸牌(英语牌),找两个学生与老师一起玩并定规则:组词多者为胜;同样单词量,以剩牌少者为胜。教学意图是通过师生娱乐活动,激发学生自制纸牌的愿望,并引出本课课题《棋牌乐――牌篇》。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

有了前面的兴趣和愿望作铺垫,下一步就是如何把这一愿望变成现实――即了解字母纸牌的构成,探讨设计材料及设计制作方法、步骤。美术教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纸牌样式,因此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直观作用,设置了四个探讨项目

1、欣赏书中的英语牌,说说牌面组成。

2、说说制作牌的材料。

3、探讨制作形式。

4、探讨制作方法。

1、2两项,通过观察九棵青松得出牌面由字母和装饰纹样组成,材料有彩卡纸、彩纸、彩笔等。

3、4两项,是本课的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为讨论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观察、讨论,再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字母纸牌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构思。例如制作形式有:绘制法、剪贴法、纸条折叠法(样品)。而每一种形式所需的方法都不尽相同,这些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加以解决。在学生基础上,我根据学生总结的方法进行示范演示。意图通过演示,解决一些制作问题:如怎样搭配色彩突出主体,怎样制作省时高效,字母的大小规范,元音与辅音字母的多少分配等(举例说明)。这样通过四个探讨题及教师的演示,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十分有益。

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我也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勇于表现、释放个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环节:动手实践

“大家的牌大家玩,大家的牌大家做”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完成任务就成为理所当然的结果。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齐心合力――制做牌”这一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分配任务,运用已学的小窍门、小技能,省时高效地完成设计制作任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

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与对比,字母的大小要一致。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教师要在巡视中,及时加以解决。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首先是评牌。既然是为了更好的玩,又不能脱离美术课特点因此我制定了评价标准:醒目、大方、美观、实用。采用小组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每组出一人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材料,制作形式,制作效果进行介绍。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其次小组玩牌。在玩牌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美术的乐趣。

最后谈谈玩牌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寓学于乐的感受。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玩的快乐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第六环节:扩展延伸

我给学生留了两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1、探讨玩牌的方法:还可以怎样玩?

2、还可以制作什么样的学习牌?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示范讲解、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努力实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第十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课,本节课是造型: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本课主要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第二部分是美术作品中的花,这里包含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方法、材料各不相同,风格迥异,其中还提出了中西方绘画比较的问题。第三部分是花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中间无形中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作品中的花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在教学中,对于本课的三部分,教师可选取其一或两部分重点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故要削枝强干。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应会:(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齄。(2)通过欣赏,发现中国传统绘l画、建筑、工艺品中花优美的造型,培养学生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教学难点是:(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1、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3、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学法指导: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趣味导入

2、讲授新课

3、动手实践

4、师生互评

5、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趣味导入

(通过鲜花实物,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教师出示一支鲜花,介绍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从而引出课题。

2、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里,组成美丽的瓶花。

3、请学生谈自己此刻的心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花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欣赏活动及评述讨论。)

1、了解生活中的花。(1)看到美丽的瓶花,让学生谈谈花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2)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这样设计:让学生了解花可以装饰美化生活,还能表达我们的心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艺术中的花。

(1)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画《银莲花》、《蓝花瓶》的表现形式,小组讨论分析其特点。(2)指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中国画《写生玉簪》、《露气》这两幅作品的内涵。

3、小组再次合作探究: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教师适时的小结

[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绘画大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 第三环节:动手实践

组织“每人献一朵花”的绘画接力比赛。第四环节:师生互评

教师选小评委用贴星星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画,看哪个组得到的星星多。教师进行鼓励性总评。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

第十一课 画水果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一课,本节课是造型: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画水果》与下一节课《娇艳的花》都属于中国画教学,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画水果》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彩墨游戏》这节课,淡淡的接触了一下中国画,而这节课要学生加深对国画的认识和一些基本技法的掌握为以后的国画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是: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教学方法:1.以做彩墨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 2.以欣赏范画来认识国画 3.以教师做示范讲解来了解国画基本技法 4.分组对一组水果写生并要求创设环境背景,激发创造潜能。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3、新授课

4、教学拓展

5、学生作业

6、课堂评价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以小魔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用课前准备的一张用油了宣纸贴在黑板上,请一个同学用颜料来刷一便,立刻呈现出《画水果》这一课题,这样可以把学生自然轻松地引入课堂并出示了课题,也为一会创作埋下伏笔>.第二环节: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提出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范画归纳中国画的基本概念.<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大概认识,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第三环节:新授课

A.学生尝试用笔在纸上随意滴洒,画线。小结发现墨色有干湿浓淡等万般变化;生宣纸 有遇水渗化的特点(这样设计:自主体验式的尝试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国画学习)

B.让学生从上下左右等方向观察,对自己偶然画成的图形进行大胆想象并根据想象进行添画。(这样设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带着游戏的心情,以自娱表现的方式探寻,发现宣纸渗化的规律,在偶成的图形中展开想象与创造。这种游戏虽然简单,却能克服传统国画临摹教学带给学生的畏惧感,充分满足小学生天生对线,形的表达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国画的兴趣,为释放潜在的美术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C.初次尝试后,请学生欣赏书上大师作品和其他学生作品,提出问题,看看中国画表现水果应该如何表现。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向学生介绍如何用笔蘸水、调色、构图,解决画面浓淡干湿的问题。

D.着重示范葡萄的画法。

提出问题:这种表现方法还可以试用表现哪些水果(这样设计:在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第四环节:教学拓展

我们还可以给这张画添上背景吗?是否还记得刚才老师的小魔术,可以用这种“油水分离法”来处理我们的背景。(这样设计:让教师示范,通过利用油画棒的特点拓展他们的思维,激起他们更浓厚的兴趣。)第五环节: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每组摆放水果静物。

2.播放优美音乐。

3.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完成作品,教师巡视辅导。第六环节:课堂评价

每组推荐一至两件作品,选出学生代表,把他介绍给大家,对于表现大胆,画面效果突出的作品,请作者详细的介绍和讲解。(这样设计:通过展示、介绍、互相学生拓展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十二 课娇艳的花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二课,本节课是造型: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多姿多彩的花把我们的世界打扮得分外美丽,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花卉,无论是在表现方法 上,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上,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趣,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中国画的特 殊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3、新授课

4、学生作业

5、小结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维持班级纪律,检查美术用具的完备性。第二环节: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2)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第三环节:教师示范

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 方法?

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第四环节: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老师提供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第五环节:小结

组织交流。

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第十三课: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二课,本节课是造型: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美术是为了最终美化生活。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有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同时兼顾了学生个性的体现。作业中除了对对称纹样的设计做了要求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扩大了学生的创作的思路,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让不同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靠垫的“设计”应从审美、实用、文化等方面去进行,并在学习中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用中心对称式、轴对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富有个性的靠垫。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设计美观的靠垫,同时了解靠垫文化。教学难点是: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记忆导入

2、创设情景

3、自主探究

4、实践活动

5、展示欣赏评价

6、课后搜集 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记忆导入

用学生的已有记忆导入靠垫,不仅实用,还可以美化居室,并能显示出主人的文化修养。第二环节:创设情景

这一环节,问:见过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图案的靠垫?让学生认识多姿多彩的靠垫。板书——多姿多彩。第三环节:自主探究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发现靠垫上的图案”一环节,给学生们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靠垫设计采用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纹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意识,所以这一过程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1、从图案上看,这些靠垫有什么不同?

2、从颜色上看,这些靠垫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去思考交流,真正发现靠垫的骨式的奥秘,中心对称式与轴对称式。使重、难点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得以穾破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环节:实践活动

提出作业要求:把教师发的靠垫设计的更美观。

在学生的创作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创造,体验创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第五环节: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的多种评价方式。第六环节:课后搜集 扩展延伸

搜集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纹样,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十四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四课,本节课是造型: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强调形成创意,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既要求学生能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造型特点,功能和颜色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积极地、大胆地,设计装饰表现,使生活日用品的形象变得可爱,有趣。也充分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

3、情感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联想、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根据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我明白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依据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必定跳不开课本上和老师启发的几种联想思路,很难会有突破性地表现。基于此种考虑,我设计了”从立体形象到平面、从实物到图形、再从平面发散的实物的教学方案”。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可爱的卡通形象引出课题,直观、新颖很快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日用品与美术创作的趣味联系。也通过对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充分的体会创造的愉悦。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探索尝试,诱发联想

3、激发欲望,创作表现

4、展示评价,张扬个性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欣赏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日用品跳舞片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感受“联想”,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探索尝试,诱发联想

这部分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在此环节,我将通过从立体形象到平面、从实物到图形、再从平面发散的实物的教学方案和课件展示,引出问题,并层层深入。如:

1、这些可爱的形象,设计师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联想,艺术家们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创作出来的)

2、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日用品呢?(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了解日用品都包含哪些东西,可以把它们分类:如炊具、餐具,各种工具等日常用品,是我们常见到的,确很少有人认真观察、研究、分析它们的造型特点、功能和颜色。那么,今天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的外形、功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为后面的创作选择打下基础。)

3、你想如何进行联想呢?

(1)、出示一个饭勺卧于手掌,提出问题: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联想到的事物。老师也顺势在黑板上将饭勺添画成卡通形象。(2)、老师迅速摆弄手中的饭勺,让其呈现不同的角度。

提出问题:这样方向和位置不同,你又会将勺子联想成什么呢?再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4、为了加深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怎样才能创造出让人们赞叹的奇思妙想呢?(1)、展示一只实物的鞋子,并结合课件展示,巧妙的把它想象成为一杯牛奶和汉堡包。为了学生印象更深,发散思维,顺势问:

如果这只鞋子落到老鼠的手中,老鼠会将鞋子当作什么使用呢?

如果这只鞋子落到了大象、老虎、外星人的手里又会将鞋子当作什么使用呢?(学生会很积极的去想)

(2)、为了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课件展示我收集的许多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的作品,并请学生仔细欣赏并注意看这些作品是什么表现形式(绘画表现)来完成的。这样起到突破重点的作用,为创作表现联想做铺垫。(本环节将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日常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既感到好奇又感到有趣,使其在浓厚的兴趣中进行联想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有序、多维的观察习惯,提高想象力、以及运用美术语言造型的方法。

第三环节:激发欲望,创作表现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日用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联想创作。

为了让学生更有目的的完成创作,以“生活日用品变变变”的比赛,让孩子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看谁的联想更加有创意,装饰的更加生动有趣。这个部分从三个方面来完成:

1、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也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和检测,为后面创作表现联 想做个铺垫。)

2、老师再利用课件展示:

另一种表现形式(装饰制作)的作品,我先以勺子为例,展示制作方法,再让学生欣赏各种材料装饰制作的作品。(这部分也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作业要求和学生作业:

(1)、根据自己手中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大胆展开联想;(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注意色彩要深浅搭配。

(3)、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合作完成(分工要明确)。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张扬个性

在经历以上阶段的学习,最后我将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同学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新奇的作品。美术课堂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把作品评价权交给学生,可评价自己的作品也可评价别人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了解联想创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最后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新奇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的联想作品,以达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并拿着自己的作品在音乐声中,欢快的跳起舞蹈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师主要从联想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组织,巩固本课“双基”的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预设学生应该掌握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及思维水

平的限制,估计在联想面,联想深度等方面有局限,因而创作的作品 有一定的差异。

教学准备:有关生活日用品的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第十五课: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四课,本节课是造型: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与其他造型表现课相比,从课题就可以看出本课更注重的是创新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创新表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创新思维和创作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3、情感目标: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包袱的一代新人。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思维,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是:构图方法、画面的整体感。

教学方法:本课围绕“我们的现在和将来”的主题,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表现,为学生创新表现提供了条件。我在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直观轻松的氛围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表现出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新课导入

2、教授新课

3、自主探究

4、作业评价

5、总结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的教学导入环节是由展示出我本人不同年代的照片开始的,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入手,通过观察感受时空的变化,使抽象的时间变成可触摸的具体事物。学生都觉得新颖,有趣,都能从熟悉的人,即老师我的变化引出人类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畅想。然后我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明星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它带领大家乘坐着时光机遨游一下未来的世界。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

接着展示多媒体课件:随着机器猫的时光机来到未来,欣赏科幻图片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的思维只是和平时一样,肯定不会创作出什么好作品,只有敢于打破平庸的想法,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并且能大胆的去画,才有可能画出别人不敢想的精彩有趣的作品(意图是通过欣赏图片和艺术家的作品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

深入接着我问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图片,我很想知道,大家对都将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每个人都一个美好的未来,下面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让思绪飞到遥远的未来,想想当你们成为了科学家、医生、宇航员„„你们会在哪里做什么?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借此提出作业要求:把现在和将来画在同一张纸上!)第四环节:作业评价

艺术实践,完成创作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引导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第五环节:总结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说说为了实现我们美好的将来,我们现在要怎么样?

第十六课: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六课,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我们的家也许是个小家庭也许是个大家庭也许很富足也许很平凡但每个家里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当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都会觉得甜甜的、暖暖的吧所以亲情是我们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也是激励我们创作的永干涸的灵感源泉。本课教材分为两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儿童作品。瞧陈设简单的家里因为有了一家人微笑忙碌的身影而显得丰满因为选取了生活中典型的场景构图充满动感橘红色调的运用既渲染了家庭气氛又预示着生活的蒸蒸日上。这是一幅无论从造型构图还是色彩上都很出色的作品。这种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图片的选用正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本课主要是学习粉印吹塑纸版画的技法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达对亲情的关注。当然亲情的范围不单指人类谁说动物间没有令人感动的亲情呢所以应该说本课的表现范围是很宽泛的。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回忆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3、情感目标: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教学难点是: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的使用和掌握。

教学方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枯燥的讲解中穿插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欣赏分析活动中进行对比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机理产生的不同的造型效果。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短片导入

2、表演

3、介绍新材料

4、教师演示

5、自主创作

6、展示评价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第二环节: 表演

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

表演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第三环节:介绍新材料

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今天我们就是要利用吹塑纸制版。第四环节: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

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第五环节:自主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 第六环节:展示评价

艺术实践,完成创作作品展览,进行评优。引导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第十七课:泥玩具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八课,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泥玩具》是人美版四年级上册“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泥玩具是民间流传历久不衰的工艺品。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体会中国民间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以及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后参考民间艺人的作品自己动手,大胆的创作一些简单可爱的泥玩具。然后再对自己捏的这些可爱的泥玩具进行捏绘、装饰。让学生在捏泥涂色的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和持久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承担起民间文化的传承、交流之责。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问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应会: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教学难点是: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

教学方法:

1、通过欣赏祖国各地民间艺术制作的泥玩具,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造型、用色的特点和规律。

2、在捏泥涂色的过程中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3、运用教具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品评作品,启迪灵感

3、感知体验,自主创作

4、艺术实践,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教具泥娃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听音乐让孩子感受泥娃娃的孤单引入新课为泥娃娃做泥玩具。第二环节:品评作品,启迪灵感

在给泥娃娃做泥玩具之前出示老师做的泥玩具让同学们欣赏,并结合教材上的示例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一下他们的特点,让做出来的泥娃娃和他具有相同点,这样我们才能把泥玩具做得更漂亮。2.引导同学们从外形特点和颜色特点两个方面来归纳总结泥娃娃的一些特点。造型:优美质朴,率直大方,简约清新。色彩:浓烈鲜艳,单纯明快,对比强烈

3.再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这些泥娃娃,常用的是色彩,让学生领悟泥娃娃的涂色特点。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体会民间艺术的特点,为制作泥玩具打下审美基础。】

第三环节:感知体验,自主创作

1.询问老师出示的泥玩具中学生最喜欢哪个,由老师示范整个泥玩具的制作过程,期间示范讲解“揉,盘,压,搓,捏”等泥塑技法,在学生在了解了泥玩具的造型和颜色特点后指导学生动手开始做泥玩具。让学生每四个人或者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出要求:(1)用泥巴捏造一个娃娃或者小动物,形体自然简洁。(学生合作完成,老师在教室巡回指导)2.作品展示:(1)学生互评:(那组的最棒,并说出理由)(2)教师点评:(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出优点和不足)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泥玩具的认识。自己动手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老师指导或者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好的与他人相处,融入团队。】

第四环节:艺术实践,课后作业

1、由童话故事引导学生领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2、课后作业是:等待自己的泥玩具晾干以后,用颜料尝试着给泥娃娃穿上新衣服,上色时要参照民间泥塑常用的色彩。3.有兴趣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试着给泥娃娃做一个温暖的家。

【这样设计: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孩子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尝试做一下上色和本课暂时没有涉及到的房屋等。充分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感。】 板书设计:

泥 玩 具

造型:简练

生动

色彩:鲜艳

对比强烈。

常用色彩:大红、桃红、草绿、柠檬黄、青莲、黑白

第十八课:漂浮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八课,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运用漂浮的基本原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能漂在水面上的美术作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能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学具和材料准备的比较充分。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是: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方法:我在设计《漂浮》这课的美术综合性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欣赏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考虑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智能及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自由表述见解,互相讨论,相互学习。并通过类似科学实验的操作活动,动静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组织教学

2、欣赏、感悟、畅想

3、体验、表现、创新

4、作品交流与评价

5、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第二环节:欣赏、感悟、畅想

1.(动画欣赏)

师:请帮同学想个办法帮小企鹅招聘成功吧,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材料顺利的运到河对面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把石料放下面可以吗?这是利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2.小实验:

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试一试怎么样能让你手中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师:谁能把你发现的科学知识说一说。

3.课件欣赏——浮力:

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浸入的面积越大浮力越大。同样重量的一块铁与一个铁盒,因为受到浮力面积的不同,小铁块受到的浮力小很快就沉下去了。而小铁盒浸入水的面积很大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师:通过上面的小实验,你觉得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用到了浮力的科学原理?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应用到了浮力的科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也要运用水的浮力来制作有趣的作品。

4.作品欣赏:出示一个用半成品不平衡船模。

1、提问:为什么这个模型不能浮在水面上呢?(底太小,不能保持平衡。)

2、想一想要怎样处理才能使它浮在水面上呢?

3、你觉得在制作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作品的平衡;②材料的耐水性;③合理分工,讲求效率;④作品样式美观。

将制作好的船模底部安装好。

小结:老师制作的大船用的都是废旧物品,合理的使用这些废旧物品可以让它们变废为宝,装点我们的生活。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

第三环节:体验、表现、创新

1.作业练习:

小组合作绘画一组可以漂浮的物体,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美化。

2.教师巡视辅导。

第四环节:作品交流与评价

1.自评。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这么快就完成了!哪位同学勇于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你可以说说你最满意哪个地方么?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他评。师:你喜欢这个同学的作品么?为什么?请从细节等方面说一说。你可以变得更漂亮一些么?怎么处理?

3.师评。师:同学们评价的都真棒!我们同学们在…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出色,如果把……处理的更好一些的话会更棒的。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漂浮么?出了海里的东西还有什么可以漂浮。

直观感受、欣赏,交流共享素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十九课 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九课,本节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属于教材后面的选修教材,主要是教会学生了解选择画图工具的方法,掌握画图工具中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年处理方法。学习运用电脑绘画与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想像有机结合运用纸面绘画作品达不到的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要不一样并利用电脑进行独特绘画。教学难点是:如何在画面中合理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

教学方法:利用相关的电脑硬件设备和适合本年级学生使用的电脑绘画软件。如不具备应用电脑美术创作的条件,也可进行另类拓展,采用先欣赏然后讨论如何用现有其他工具和材料达到“神奇”的效果,如用指画、实物蘸色、水溶、扎染等多种方式,重在锻炼学生的拓展思维表现能力。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有“神奇”性

2、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独特魅力

3、创作构思

4、创作作品

5、教学评价

第一环节: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有“神奇”性

通过欣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由此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第二环节: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独特魅力

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表现特色。此时应以体验为主,不应过分追求完整的画面表现。第三环节:创作构思

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它们的“神奇”作用。第四环节:创作作品

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关键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第五环节:教学评价

通过网络或分组欣赏同学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者允许,同学之间可以结合自已的理解相互修改作品。第二十课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九课,本节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可以和第一页的欣赏相结合,在欣赏中让学生认识到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一种有魅力的美术语言,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接触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使他们在共享人类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而教材又展示阴刻与阳刻两种不同的剪纸,目的让学生了解学习剪纸的表现形式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和生活。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是: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资料调查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实践。把“自主---尝试---创新”思想渗透整个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3、导入新课

2、教授新课

3、实践创新

4、评价作品

5、总结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它们有什么用途?(窗花、喜字、福字、团花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以前你们见过这样的剪纸作品吗? 生:过年时在门上的挂钱。

师:对,这张作品就是我们过年时门上的挂钱。

那大家分组讨论观察这两幅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幅突出鱼的线条,全部线条相连(阳刻)另一幅“福”字作品刻去了线条部分,突出了整块的形状(阴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20、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

1、欣赏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的其他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每一幅作品是以阳刻为主,还是以阴刻为主?(出示剪纸作品)师:以阳刻为主的作品有哪些?以阴刻为主的作品有哪些? 分别说明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是阳刻,哪些是阴刻。

2、这些都是老师自己剪的剪纸,你们喜欢吗?想学吗?

师:通过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工具,小组讨论一下:剪纸是怎样制作出来呢? 剪、刻—对。

粘贴——最后再粘贴在白纸上。

你们回答的非常好,剪纸的重要方法就是剪和刻,剪需要什么工具?剪刀。刻需要什么工具?刻刀。

教师拿出一副剪纸作品:像这些地方,大面积的我们可以用剪刀剪,而这些比较细腻的地方,我们需要用刻刀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细腻复杂的地方用剪刀剪比较困难,容易剪破,表现不出作品效果。第三环节:实践创新

师:刚才老师讲的这些剪纸制作方法你们会了吗?(会了)

那老师现在考一下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剪纸材料和工具。师:外轮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生:用剪刀剪。师:那像这些复杂的地方呢?生:用刻刀刻。对,说得非常正确。现在,大家就开始动手制作。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剪纸作品。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第四环节:评价作品

1、小组评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学们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作品,你们小组最喜欢那幅作品?说出你们的理由。

2、老师评一下作品。第五环节: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的剪纸作品都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学习更多的剪纸方法,把我们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0、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

1、阳刻:突出鱼的线条,全部线条相连。阴刻:刻去了线条部分,突出了整块的形状。

2、剪纸制作过程:起稿—剪、刻—粘贴。

上一篇:生产管理职责论文下一篇:天鹅音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