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通用8篇)
1.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 篇一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1章)
一、填空题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教育理念。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A 学习者的经验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D教科书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D)在发挥作用。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D 大系统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A 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 儿童中心课程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A 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 C目的导向D 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3.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4.鹰架教学: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答:(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答: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答:(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
五、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A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B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C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D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2.举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P21答:(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2)举实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2章)
一、填空题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是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是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D.斯坦豪斯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B)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
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
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C)的价值取向。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
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2、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四、简答题
1、简述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答:(1)运用价值: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2)局限: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2、简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作用。答:(1)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各种活动。(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
3、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什么?答:(1)连续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2)顺序性原则,是指课程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3)整
合性原则,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1)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及课程要素与理念的相一致性。(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
五、论述题1.分析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答:(1)特点: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2)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2、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答:(1)直线式组织有益于儿童逻辑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具有较高的效能。螺旋式组织有益于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经验,原有经验将在新经验的获得中起着连接作用、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迁移,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也有益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举例: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3章)
一、填空题
1、学科(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
2、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
4、将两种不同倾向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其要点是处理好生成和预定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社会要求与儿童需要、兴趣的关系。
二、选择题1.“光谱方案”是根据(A)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A.多元智能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C.成熟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2.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B 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3,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它体现了(A)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4、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D)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5、(A)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A.瑞吉欧教育体系B、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海伊斯科普课程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若干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程。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专题的综合、主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3.光谱方案:“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4.单元教学:单元一般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而来,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答:长处: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弱点: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适合;(4)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3、简述单元教学和方案教学的差异。答:(1)与单元教学相比较,方案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方案教学以主题为综合方式的网络更具动态性,整个教育活动计划的弹性也较大。
4、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答:(1)活动由儿童或教师发起,旨在解决问题,没有确定的预设目标;(2)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对儿童生成和决策的强调;(3)以分组、可选择的活动为主,儿童有较大的活动自主权;(4)以过程评价为主。
五、论述题
1、根据综合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评价目前幼儿园综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状况(也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活动示例)。答:(1)综合性课程的特点:综合性课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管以哪种方式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在结构上都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化程度。结构化程度高的综合性课程,仍然反映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在这种课程中,教育活动可能成为各学科教育活动的凑合,从而使综合性课程成为“大拼盆”。相反,结构化程度低的综合性课程,则能比较理想化地反映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的过程原则为取向,以活动过程为评价依据的课程特征。这种课程具有如下长处:是有关联的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但是也存在不足: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2)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 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3)对现状的评价:
2、试分析“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涵义及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启示。答:(1)涵义: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2)启示: 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4章)
一、填空题1.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2.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日常生活练习, 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是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3.直接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的。4.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或建构主义理论)_以及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二、选择题1.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B)。A 主动学习B 发展-互动C 小步递进D 主题网2.“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A)的趋势。
A 保育和教育相结合B 反偏见课程的出现 C 课程全纳化 D 课程多元文化化3.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
色是(AC)。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4.方案教学法最早是由(A 韦卡特 B克伯屈 C杜威 D 皮亚杰5.下列关于方案教学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BCD)A 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有固定的计划和程式。B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C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D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三、名词解释1.行为课程: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2.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3.课程的全纳化: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4.DI直接教学模式: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①行为主义理论;②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③对概念
和任务的逻辑分析。它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主要方法为小组教学和儿童个别练习相结合。
四、简答题
1. 简述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教师的作用。面的目
标与认知方面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是儿童的家庭世界与儿童 的同伴世界及其更大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协调者。②培养儿童自我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 评价儿童的思维,使之将想法变为行动,或将其想法进行概括和转换;引导儿童达到掌握概念的新水平,或在控制下拓展内容的范围。② 对儿童的评议、疑惑和行动给予口头的回应、澄清、重述和纠正。③ 培养儿童直觉的和联结性的思维。④ 提出能促进儿童归纳性思维的问题。2.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能。(3)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4)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5)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3.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课程目标的直接来源,到该方案的第三阶段,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①增加了“主动学习”;②具体的目标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数概念的目标从排序中分离出来;③考虑了儿童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2)内容: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定,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他们根据这一信念和皮亚杰论述的有关前运算阶段儿童最为重要的认知特征,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以此作为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3)方法: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
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4)评价:49条关键经验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指标。4.如何评价蒙台索利课程模式?答: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迄今为止仍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影响,说明该课程模式有其吸引人之处,例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了个别化的学习,特别是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又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能使儿童身心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决定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的和形式化的色彩,该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人批评该课程模式偏重智力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
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答:(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特征:方案活动时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案活动可以起始于儿童,也可以由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发起。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A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B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C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2)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3)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瑞吉欧的启示。2.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先效法日本,后仿效西方。“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洞察了幼儿园教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病,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B)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50年代的我国刚摆脱多年来战争的困扰,百业待兴,在教育方面需要有新的正常秩序,这种注重结果,容易操作的学科课程体系迎合了当时的需要。(C)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除了综合教育课程以外,还有活动教育课程、发展性课程、游戏课程、情感课程,等等,各地区也相继开展了课程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A)幼儿
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B)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C)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D)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E)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2.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 篇二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策略能力、语言尝试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英语课程却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 此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也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全方位的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教学评估是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1]因此, 对综合英语课程而言, 重新构建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当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发展过程。[2]
二、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
国外学者Leung&Mohan (2004) 认为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 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3]我国学者吴秀兰在其《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这篇文章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学评估几十年的发展使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终结性评价只是教学评估的一部分, 它不能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研究者普遍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成分, 它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反馈信息,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赵慧和张明芳学者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反馈, 用以调控和改进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两者结合, 才能使评价更有效度、更全面。
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以及两种评价方式的特点, 综合英语课程应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根据赵慧和张明芳的观点, 多元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 评价功能多样化。
对学习者在一定时期的学习过程中, 在知识、技能、情感、策略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2. 评价主体多极化。
多极评价的模式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模式。评价内容多元化外语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学
3. 评价内容多元化。
外语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而应该包括影响学生学习发展包括智力和情感的所有因素 (如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团队精神、表演才能等) , 体现多元化的特征。
4. 评价策略多样化。
采用多种评价策略以实现有效的评估。如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学生档案记录、网上自学记录、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学生自我评估报告等。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将会扭转当前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试”局面, 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现综合英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4]的教学目标。
三、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结合多元评价体系的特点, 综合英语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 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首先,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个总的目标要分解到每一堂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其次, 注重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在综合英语课堂中, 教师需要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力图实现两个以上技能的综合。如, 就某一个问题, 先听、后说, 最后写一篇小短文;或者先进行读前活动, 后阅读课文, 再讨论, 最后写一篇小短文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形式多样。
最后,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即在课堂上,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分工合作, 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5]的具体做法是: (1) 合作准备课前值日生报告。课前5分钟左右的值日生报告是综合英语课堂的常用形式。为了使值日生的报告内容丰富多彩, 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值日生报告推选代表演讲, 并让其他组员以有准备的提问方式进行。 (2) 合作编写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 先要求他们角色表演, 然后结合实际, 小组合作编写具有交际意义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3) 合作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对单个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中心思想, 可使任务化难为易。 (4) 合作完成写作任务。共同写一篇命题作文时, 全体小组成员对命题进行讨论, 就其题材、结构、内容和写作目的等, 尽量用英语以口头和书面交流的形式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 收集资料, 集思广益, 拟定提纲, 然后由一名组员或小组长执笔将文章草稿写出来, 随后大家共同修改, 最后各自定稿将文章写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参与性,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外活动。
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如开展英语角、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绕口令比赛、英语电影片段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等。
3. 评价手段。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应把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考虑进来。
首先, 小组评价。在进行学习评价时, 要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在小组评价时, 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恰当地评价。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 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 从作业、听写、编写对话、复述课文、写作练习、值日生报告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 客观地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进步, 从而增加自信心。
其次, 期末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笔试要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提升技能, 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各占50%, 考查学生在一个学期中所获得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口试可以是对话、独白、戏剧表演等, 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占期末总成绩的15%。
最后, 平时成绩主要是由组长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合起来。
只有对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才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6]
四、结语
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具有形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它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极大地改善了综英教学的质量, 并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秀兰.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 2008, (3) :91-95.
[2]高职高专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评价体系初探[J].科技资讯, 2009, (6) :192-194.
[3]Leung, C.&Mohan, B.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alk in classroom contexts: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J].Language Testing, 2004, (3) :335-359.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 :51-54.
[5]石晓玲.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改革初探[J].琼州大学学报, 2006, (4) :27-29.
[6]赵慧, 张明芳.外语教学评价研究述评[J].职业时空, 2008, (11) :169.
3.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 篇三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4-0094-02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
Scriven)提出来的,后被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引进教学领域[1]。具体来说,形成性评价是以增强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向反馈为目的的评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任务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指导的作用。本文拟以天津天狮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讨论如何在教学中推进形成性评价。
1 天津天狮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很多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相关内容,所以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而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因为学生水平不同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所以就会导致“喂不饱,吃不下”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大部分内容,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另一部分学生也有可能学习能力弱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当堂消化讲授内容,如果课下没有指导性学习,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不科学的教学模式 天津天狮学院因为受学校规模和机房等因素制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授课均安排在教室,在讲解Word、Excel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时,无法做到边学边练,而且教室中通过投影一直讲解操作步骤,很容易导致学生疲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效果自然就难以保证。即使安排在机房能够做到边学边练,其实还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难以完成知识的真正内化。
自学能力培养不到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会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大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中小学的学习模式更多是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完成学习,所以学习方法的过渡和转变也是新生入学后需要正视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交流,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难以完成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良好过渡。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研究则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课下自学能力,从而帮助新生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引导,主动式学习 以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很难发挥。传统教学主要关心教师“教什么”,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关心学生“学什么”,更注重学习效果。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首先完成课堂的翻转,将教学搬出课堂外,学生课下通过视频完成课堂的学习,并完成事先布置的作业,然后将作业和问题搬到课堂上来,实际上课堂真正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这种以问题引导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
知识内化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先讲后练或者边学边练。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不能体现主动性,对于讲授内容都是被动地接受。甚至在练习时都有详细的步骤,学生则是按照步骤机械地完成,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全部过程,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就可以了。学生课下已经通过学习完成任务,总结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学生通过演示制作过程和提出具体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和讨论,通过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深化与扩展,完成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实际上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一位演讲者变成一位教练,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互助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互助式小组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学习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习快的学生请教,学习快的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好的学习方法。
个性化学习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真正贯彻了分层的个性化教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只需把精力放在难点部分,从而更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在课前反复观看视频,反复学习。个性化学习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能动性。
3 具体实施细则
具体实施流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旨的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分层次下发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微视频完成相应任务;任务按照难度分等级,学生根据自身要求选择难度等级,至少完成一个难度等级的任务。完成任务后小组要汇总,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问题,由组长记录后在上课前交由任课教师。课堂上学生进行任务演示,简单描述步骤和问题后进行实际操作,之后教师和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提问并鼓励学生开拓思路。最后由教师总结与评定成绩。
制作微视频 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完成学习,通过微视频学习则是主要的学习手段。微视频以知识点划分为主,以任务划分为辅。既要有能够体现单一知识点或几个小知识点的微视频,也要有知识点综合应用的微视频,便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
针对课堂提前布置任务 课堂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每个环节依然要教师严格把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较强,学生若带着问题上课堂,就必须事先针对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完成一定任务量的操作内容。但在学生的课前任务清单中,任务量的大小、任务的难度都要仔细衡量。任务不宜过难,如果过难,学生容易有挫败感,降低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任务不宜过大,如果过大,学生在课堂演示上花费时间太长,自然就减少了讨论时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过小过易也不适宜。任务可相对灵活,学生也可根据知识点和能力点自由发挥。任务清单中应考虑多给学生设置一些思考题,或者给出一些错误例子让学生解决,如图片无法在Word中正常显示等,从而尽可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后,学生按组总结问题,将汇总的问题在每堂课前交给任课教师。
教学活动设计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旨的课堂活动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而是“学生演示+讨论+答疑+指导”的授课方式,教师更多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教师必须要有比传统授课更精细的课堂教学设计,有清晰明确的任务清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细致分析学生的认知表现,发现学生在知识状态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2]。
评定成绩 形成性评价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交流。在课堂与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把收集到的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用于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课堂演示+参与度+大作业”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课堂演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针对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任务演示时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参与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环节的表现是否积极;大作业则是对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更深入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通过获取的学习信息改进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形成性评价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为目的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升自我为目的的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持续的教学质量改进为目的的评价。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新生入学后就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注重师生交流,能够帮助大学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贾军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来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6-109.
4.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 篇四
题目及要求:根据第八章和第十一章的相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一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首先要正确看待个人收入差距。
一方面我们不能脱离市场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所以除了按劳分配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
其次要合理调剂个人收入差距。
应当充分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进行综合治理。第一,进行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再次分配更加重视公平,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限制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尤其是战略高科技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若想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在科技上占据主动权。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性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技发展的动力与发展前景,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成长。百年大计,重在教育。因此国家应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以利于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5.《教学设计》形成性作业二 篇五
一、填空题
1.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的()理论。
2.一般说来,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内容。3.“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各对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
4.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环境两大方面。
6.物质教学环境是由教学设备、教学()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7.教师作为“特殊媒体”,也有自己的()性,需要借助、组织、使用其他类型的媒体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8.教学媒体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整体协调,最优化的、适当的选择教学媒体。
9.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
10.档案袋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展示,展示学生的收获和进步;二是()性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教学论专家李秉德提出教学活动由()。A.7个要素组成B.5个要素组成 C.3个要素组成D.4个要素组成
2.日本学者长谷川荣认为教学的基本因素有()。A.3个B.4个C.7个D.5个
3.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认为,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A.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B.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师 C.课程、人和教学环境
4.()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组织策略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D.呈现策略
5、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6、()是将教学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它们的教学功能做另一维,进行列表,再用一种评价尺度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很有利、较有利、困难和不利4种层次。A.问题表法B.流程图法 C.矩阵选择表D.算法型
7、()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参与合作意识、实践行为。特别是参与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校内语文性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其他语文性的合作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A.数学B.语文C.美术D.体育
8、()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9、()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与合作精神,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在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信心、情绪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等。A.数学B.语文C.美术D.体育
10、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A.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 B.信息源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 C.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D.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形式
三、简答题
1、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哪6个环节?
2、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有哪些特点?
3、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4、高水平的互动、协同具有哪三个特征?
5、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⑴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6、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运用形式?
四、论述题
6.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 篇六
作业1 一.填空题
1.神经中枢 大脑 外界刺激 2.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认知因素 情绪因素 4.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5.空间 精神 行为 6.斯金纳 7.瑞士
8.罗杰斯 非指示性疗法 二.名词解释
1.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后天获得的,经过学校才会的,具有暂时性质的反射。
2.动力定型是人脑中形成的各种暂时神经纤细是按照客观事物直接的联系及其内部的关系,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系列的暂时联系,构成了复杂的暂时联系系统,这些已经巩固了的暂时联系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3.亚健康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4.心理健康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具有一中持续良好的心情,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一直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5.第一信号系统是凡直接作用于有机体感觉器官而引起信号作用的具体刺激。三.简答题
2.健康人一般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答:1.生长发育良好 2.神经系统的功能好 3.心肺功能好 4.身体素质好 5.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抗病能力强
3.怎样预防亚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答:1.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身心紧张 2.科学的生活方式保证机体的健康状态 3.信心十足地适应不段变化的社会环境
4.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师傅具有同一性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四.论述题
1.答: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客观因素
2.答:如果一个人具备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心理符合年龄发展的阶段特征,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正确,人格完整,正视现实和接受现实的特征,则这个人心理是健康的。
作业2 一.填空题 1.广义学习侠义学习
2.巴甫洛夫 桑代克 华生
3.正迁移 负迁移
4.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5.面部表情 体态表情 语言表情
6.诚实原则 宽容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的学习指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有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过程。
2.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
3.认知派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强调学习的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4.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5.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6.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7.人际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动态互相作用过程。三.简答题
1.答:学习是人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人生命的本体。
学生的学习既是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又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2.答:区别:1.在基本结构上,陈述性知识学习是以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和原理意义的学习;而程序性知识学习是为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的学习。2.从意识控制的程序来看,陈述性知识学习是一种意识控制程度较高的学习,激活速度慢,往往需要很强的意识参与;程序向知识学习是一种意识控制程度较低的学习,激活速度快。3.从学习速度来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累积,但遗忘的也较快;程序向知识学习速度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水平,但不易遗忘。
3.答: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2.让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识地关注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效果。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从做中学。
4.答:1.问题解决策略。2.记忆策略。
5.答:区别:1.情绪出现比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节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联系: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6.答:1.传递信息的功能。2.心理保健的功能。3.行为协调功能。
7.答:1.临近吸引2.外表吸引3.个性吸引4.相似吸引5.互补吸引6.互相吸引7.熟悉吸引 9.答:1认知障碍2.情绪障碍3.人格障碍4.能力障碍5.心理失常引起的障碍 四.论述题
1.答:影响学习的因素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2.答:方法:1.强化自我认识。2.让谦虚感染人。3.以合作接交人。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5.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措施:1.提高语言表达技巧。2.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3.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4.合理利用行政手段的强制功能。5.拓宽沟通渠道。
作业3 一.填空题
1.独特性 稳定性 2.内倾型 外倾型 3.性器期 潜伏期 两性期 4.外倾性 神经质 精神质 5.自我中心期 客观化时期 主观化时期 6.自我扩张型 自我萎缩型 7.团体治疗法 系统脱敏法 二.名词解释
1.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气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典型,稳定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人格障碍就是一个人典型的,惯常的行为模式表现得异于常人的特点。
5.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长期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遭遇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和体验。
7.系统脱敏法是一种对付受挫后的紧张与焦虑的有效方法。三.简答题 1.答:弗洛伊德提出了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三我平衡,人格就会得到和谐发展,否则,就会产生人格障碍或心理问题。2.答:1.生物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自我调控系统 3.答: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4.答:1.症状标准 2.严重程度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5.答:形成原因: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
治疗方法:1.通过认知领悟疗法,明确认知,提高自我控制力。2.改善家庭环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3.行为矫正
6.答:自我意识结构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自我认识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决定着自我体验的住到心境及自我控制的主要内容;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识,决定了自我控制的行动力度;自我控制是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都有调节作用。
7.答:1.物理世界 2.社会比较 3.反射性评价 4.内省 5.自我知觉与归因
8.答:1.个体生理因素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3.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不匹配 4.人际交往不适 5.动机冲突 四.论述题
1.答: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发展要经历从出生到晚年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某些特定的需要,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面临一种心理社会问题。如果这些需求满足了,那么个体就会顺利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如果这个需求未被满足,那么就会停滞或倒退。2.答:标准:1.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 4.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如何塑造: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2.认识自我,悦纳自己 3.提高自我防御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丰富知识,加强自我修养 6.培养良好的习惯
3.答:1.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2.树立正确的挫折观。3.调节自我抱负水平。4.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6.保持健康的情绪。7.养成良好的性格。8.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9.走出自我挫败的误区。
作业4 一.填空题
1.网络行为成瘾 网络交往成瘾 2.师生咨询 成员互询 3.职业导向系统 职业动力系统 4.气质 性格 二.名词解释
1.厌恶疗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2.代币法是行为治疗方法的一种,通过使用诸如筹码、积分、纸片等作为强化物,以发挥正负强化作用而实施的行为改变方案。
3.理性情绪疗法是艾利斯创立的一种网络成瘾的认知疗法。
4.团体心理辅导是将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集中进行行为干预和辅导,要靠“团体场”的力量与网络成瘾者自己的积极努力而达到矫治成瘾的目的。
5.择业心理是指人们对自我,职业和社会的认识基础之上形成的,对待职业和职业行为的一种心理系统。三.简答题
1.答: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临床上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类型:1.网络色情成瘾 2.网络关系成瘾 3.网络行为成瘾 4.信息收集成瘾 5.网络技术成瘾或电脑成瘾
2.答:1.正常的自我控制能力。2.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不友善的交往。3.对信息由辨别真伪的能力。4.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5.良好的自我意识。6.良好的人际关系。7.忘我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3.答:1.网络自身的诱惑 2.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上网者自身人格特点 4.压力 5.答: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类。多血质的人适合对外交交往比较多,挑战性比较强的职业;粘液质的人适合比较稳定的,按部就班的职业;胆汁质适合需要经常打交道,工作内容和环境不断变化,且比较热闹的职业;抑郁质的人适合从事安静,细致的职业。
6.答:1.客观认识自己,优化人格 2.主动适应社会 3.增强就业能力 4.寻求心理咨询 四.论述题
2.答:1.反向实践 2.外部阻止物 3.制定目标 4.节制 5.提醒卡 6.个人目录 7.支持小组 8.家庭治疗
3.答:首先,要引导求职者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帮助求职者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再则,要引导求职在择业时具有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的预见性,最后,要使求职者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择业观。
作业5 一.填空题
1.动力模式 行为模式
2.消极攻击人格 成瘾性
3.学绩测验 人格测验
4.教育测验 职业测验
5.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 艾森克人格类型测量表
6.罗夏墨渍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7.摩尔根 莫瑞 二.名词解释 1.神经质是为了对付紧张刺激和避免焦虑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是一种防御模式。2.心理生理紊乱是一种具有心理病因的躯体疾病,是由于心理紧张,特别是情感紧张转变为实际组织的损害和生理平衡的失调。
3.消极攻击人格叫叫做被动攻击型人格,通过表面积极的答应顺从,而内在和行为上消极的拖沓,不作为。
4.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
5.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用分数或等级对人们心理行为进行量化的描述。
6.人格测验是对人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心理特质的测验。
7.投射测验是一种想象式的测量方法,通过一定的媒介,让被试建立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无束的情境中显露其人格特征。
8.智力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认得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三.简答题 2.答:神经质的本质上焦虑。特征:1.智力减弱 2.无法松弛的紧张不安 3.极端的自我中心 4.对爱情的过分需要 5.过敏 6.不能做出决断 7.僵硬和保守 8.人格解体 9.反对帮助 3.答:人本主义疗法的根本特征是以人为本。
5.答:优点:1.比较客观,不易受测试者主观偏见的影响。2.测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每个被测对象较为丰富准确的资料。3.如果量表编制得好,组团的效应相当高,远比在实际工作中淘汰的办法更高效。
局限性:1.心理测量本身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不少心理测量确实存在科学性问题。2.运用心理测量很可能不公平得使合适者落选。3.被测试者可能利用心理测量的不足,介入一些非测量规范所要求的行为。4.心理测量可能被为获取测量资格证的人以及未经专门训练的人员滥用而造成失误。四.论述题
7.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篇七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着重评价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教学结果。由于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结果,因此,形成性评价应成为教学评价中的基础和关键。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有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s)如CET-4、CET-6,成就测试(achievement tests)如期末考试(final tests)这些测试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却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高低,这就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当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二.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一) 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 Scriven)提出来的,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引进教学领域。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来说,形成性评价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而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不断调整教学,满足学生变化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二)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形成性评价有以下4个主要特征:1. 任务设计更为贴近现实世界。2. 任务设计更为复杂了。3. 做出评价所需时间更多了。4.评价给分时要求更多的判断力。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能评价那些用传统笔试不能反映的复杂、隐性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技能,提供针对判断分析能力和口头能力等方面更为直接和完整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使学习目的清晰明确,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因此,形成性评价能够弥补终结性评价所带来的不足。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而且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
三.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
(一) 项目和演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项目。例如,第三册第6课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其中涉及到做好防震准备的方法,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分组设计一些场景,然后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这种演示不仅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本身进行了评价,而且对学生以后在公共场合演讲也有所帮助。
(二) 问卷调查及访谈。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及时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语言知识以及他们真实的想法。这有效地帮助教师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教学内容、进度、方法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和展开,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 利用网络教学进行评价。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逐步推广,在网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已成为必须和可能。通过电子学习档案、E-mail、QQ、BBS等多种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在网上进行自由对话与专题讨论,实现答疑、辅导、互相交流的目的。网络评价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乐学的自主学习者。
(四) 自我/相互评价
自我/相互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还能相互找出各自高人一筹的地方,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这也改变了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个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的评价形式,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整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评价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五) 建立学生档案
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并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四.结束语
目前,不少学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低层次学习过多;对四、六级过级率的过分看重;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教师未能提供有效地学习反馈等。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等给予具体的反馈,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水平和提高的途径,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自主学习者,尤其是让原来成绩较差的学生得到较大提高。总之,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评价体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的需求,而形成性评价恰恰可以适应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Bloom B.S. 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 [M]. New York: Mc Graw-Hill, 1981.
[2]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罗少茜. 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 篇八
1、信息化是随着业务发展历程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信息化第一阶段,重点是 局部引人信息系统、随着组织的信息化意识的加强,重点则放在 信息系统的整合、业务流程优化,再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工作则转向 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
2、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类型包括: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和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
3、CIO的职能: 战略的参谋者、战略的执行者 和 信息的传播中介。
4、CIO应该具备 技术 和 管理 两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 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和 协调能力。
5、信息化项目是指在特定、、等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一系列动。
6、信息化项目的特征: 目标的模糊性和渐进性、涉及多个项目干系人、高度依赖智力资本 和 较高的不确定性。
7、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可以将信息化项目管理分为、、个阶段。
8、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活动包括2个部分: 制订项目章程、拟定初步项目范围计划。
9、由于任何规模的项目都必须满足任务、时间、资源 这三个硬约束,因此,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 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项目计划。
10、项目范围计划是对 信息化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工作范围 的说明。包括在合同基础上编制 项目范围说明书,用WBS是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英文/中文)。
11、项目进度有2种主要的调整方法:第一种方法是 改变活动的顺序,将顺序工作改为并行工作,第二种方法是 改变关键路径上的单项活动的作业时间。
12、项目成本计划是指 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 的管理活动。
13、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包括: 建设项目团队、跟踪项目进展状况 和 向项目干系人发生信息、进行项目采购。
1个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涉及信息系统运行过程的人员分为两类:终端用户、系统维护管理人员。其中前者是信息系统的应用者,后者是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终端用户应用的专业人员。
4.信息系统文档主要包括系统手册、用户手册、管理员手册、操作规程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5.信息系统操作可以分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业务操作、维护操作。
6.维护操作是系统维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维护、安全控制、数据库管理等重要内容。其中信息系统的维护有以下4种类型: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7.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了防止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了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9.人员管理主要是规范人员的行为,重点体现为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10.IT服务管理主要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问题管理、故障管理等。
11.COBIT是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模型,它包括信息标准(IT标准)、程。
二、判断题(对打“T”,错打“F”)
1、建立稳定而领导有力的信息化管理专门机构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F)
2、当项目不确定性高时,项目成本计划要预留风险准备金,通常按照项目总成本的10%计题。(T)
3、墨菲定律,是指如果某件事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F)
1、信息系统运作就是信息系统运行。(F)
2、正确操作是信息系统正确服务于管理的前担,不同的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各自正确合理的操作是信息系统发挥整体作用的基本要求。T3、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维护的工作量会占系统运行生命期的70%以上。T4、人员管理主要是规范人员的行为,重点体现为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T5、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T1、什么是信息化组织?
答:信息化组织是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期发挥最大的效用。
2、信息化组织的步骤有哪些?
答:1.确定信息化目标;2.将总目标分解为目标体系;3.明确相应的活动;4.进行活动资源的匹配;5.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
6.赋予各类人员相应的责、权、利。
3、什么是信息化组织机构?它有岗位?
答: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岗位:系统研发与管理部;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
4、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答:
1、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
2、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4、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5、什么是CIO机制?该体系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CIO机制是组织信息化发展比较成熟后的一种信息化管理机制,是以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持,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管理体系。
6、已知一个一年期的项目,最初的预算是120 000,在项目进展过程中,目前BCWS=23 000,BCWP=20 000,ACWP=25 000,请问:该项目是提前于进度,还是滞后于进度?是超出预算,还是在预算范围内?该项目的成本偏差、进度偏差、成本执行指数、进度执行指数分别是多少?
答:该项目超出预算,进度滞后。成本偏差:ACWP-BCWP=5000进度偏差:BCWS-BCWP=3000
7、项目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项目控制涉及9个项目知识领域中的全部知识领域,共计12个模块:项目综合管理领域中的综合项目监控、整体变更控制;项目范围管理领域中的范围核实、范围控制;项目进度管理领域中的进度控制;项目成本管理领域中的成本控制;项目质量管理领域中的质量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管理项目团队;项目沟通管理领域中的绩效报。
8、项目绩效报告发送的对象是谁,包括哪些内容? 答:发送对象:项目客户、管理层、团队成员;
内容:项目交付物一览表;项目进度管理表;项目质量管理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表;项目成本管理表;项目风险管理表;项目变更申请;审批汇总表。
1.什么是信息系统运作?其重要内容是什么?
信息系统运作是指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不同人的行为总和,是为了使信息系统能够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策划、操作、应用与管理。信息系统运作包括以下内容:信息系统运行策划、信息系统运行人财物资源准备、人员培训、信息系统操作、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等。
2.信息系统运作与信息系统运行有何不同?
答:信息系统运行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完成投入使用直至系统退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发挥信息管理服务于用户的一个阶段。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信息系统一个重要时间段属性。信息系统运作就是“把信息系统当作一种工具,并通过一系列围绕信息系统的技术操作、管理运行和业务应用等活动,使企业产生或者提高经济效益”,以支持组织管理目标的最优化。
3.信息系统运作涉及到的人员有哪些?他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答:人员有终端用户、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终端用户是信息系统的应用者;而系统维护管理人员是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终端用户应用的专业人员。
4.用户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计算机知识、管理知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目标系统的概况。方式:让需要培训的人员参加部分或整个系统的前期开发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有关知识;把需要培训的人员送到大专院校等有关培训机构,进行定向代培;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后对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掊训,通过教员现场演示和用户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多种形式的短期班,请有关人员以讲课的方法讲解计算机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加速系统应用开发。
5.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层面的内容?
答:战备层:经理信息系统;管理层: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工作系统;操作层:事务处理系统。6.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答: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审计跟踪、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系统资源的管理、系统升级与退化等内容。7.信息化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答:信息化评价就是人们对信息化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投入产出效果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对信息化过程的结果所进行的状态评价,和对信息化的规划、组织、项目管理和信息系统运作等各个环节的绩效评价。
意义:首先,对一个组织信息化水平的测评,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其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情况,有助于组织对其信息化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其次,信息化评价促进组织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再次,信息化评价可以规范信息化的组织控制活动,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在持续改进过程中,逐步消除“IT投资黑洞”、“IT项目泥潭”等现象;最后,信息化评价也有助于构建组织IT管控体系,以适应国家政策法规发展的要求。
8.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评价步骤:明确评价主体和客体、确定评价目标和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模型、调查、统计各指标值、评价计算与分析。9.阐述COBIT模型体系及其在信息化过程评价中作用。
答:COBIT定义了三大模型要素:信息标准(IT标准)、IT过程和IT资源。IT过程相当于组织信息化过程,包括规划与组织、建设与实施、运行与支持、监控与评价等环节。COBIT将三者与企业的策略和目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结构。
10.什么是信息化项目,它有哪些分类?(122-123页)
答:信息化项目作为特殊的项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把它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质量、资金等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化项目广泛存在,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1、按照信息化项目所属的产业,项目可分为3种类型:信息产品(设备)制造项目、软件与系统集成项目、信息服务项目。
2、按照信息化项目的物理形态,项目可分为两种类型:有形产品型项目、无形产品型项目。
3、按照信息化项目的用途,项目可分为两种类型:开发型项目、应用型项目
4、按照项目范围可分为4种类型:社会公共事务型、行业领域型、企业型、家庭/个人型。
11.什么是项目变更管理?项目变更管理的关键是什么?
答:由于信息化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某一处的变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有一个正式的评审过程来分析和决定,是否同意变更请求。整体变更控制是对变更的识别、评价、权衡的管理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当变更申请出现时,项目经理要严格遵守项目变更控制流程,填写项目变更申请审批表,进行变更评估。不管变更是被通过还是被拒绝,都要记录在册。尤其拒绝变更时,一定要陈述拒绝的理由。并通过积极的方式处理拒绝带来的负面影响。12.举例说明信息化组织的必要性。
答:信息化组织既是信息化实施的必要前提,也是信息化实施的动态保障。
1、信息系统的操作包括哪些方面的操作?信息系统维护操作在信息系统运作中起什么作用?
答:对信息系统的操作可以分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业务操作、维护操作。信息系统的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处于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目的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工作,主要有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两方面的内容。
2、说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的作用。答:包括3大类指标:基本指标、补充(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指标,可以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进行标准化的客观定量分析,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是在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特点,以标杆库和标杆值为参照,以信息化实效为评价目标的效能评价指标,形成对企业信息化实效的定量分析结论。
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的评价指标,以此形成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由评价实施机构中的专家咨询组进行评价,一般由专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和“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的相关工作。
3、谈谈你对管理中的“评价”环节的认识;解释信息化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答:“评价”是管理反馈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完成量测和比较信息的任务。缺乏评价环节的管理过程难免陷入迷茫乃至失控的境地,评价是管理活动的“导航器”。信息化管理过程同样也离不开评价。信息化评价不仅是结果的显示,也是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导航系统、项目过程管理的指示器、系统控制的仪表盘。?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作业】推荐阅读: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10-01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排名09-12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09-29
体育教学与课程论11-01
浅论大学女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思考论文07-14
课程论教学大纲07版07-12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