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交通管理思路

2024-08-18

企业交通管理思路(共8篇)

1.企业交通管理思路 篇一

企业文化新探索、企业管理新思路

今天我讲的中心议题是怎样看待员工、对待员工、管理员工。1992年,我访问英国时,看望在牛津大学读博士的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的几个部下,其中之一就是张维迎,现在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我问他研究什么?他说在写博士论文,题目是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当时我很不理解,这还用研究?张维迎在企业理论上很有创见,就是这篇论文奠定的基础。时隔十多年,他给了我几本书,其中《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这本书,就是以他的这篇博士论文为学术主线的。

资本雇佣劳动的理由

今天,我想借用他的题目,谈谈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的问题。张维迎讲的是资本雇佣劳动的理论。他说一个人的经营才能是无法直接观测的,而一个人有没有财富很容易鉴别。当一个富人想当企业家,他可能是有经营才能的人,如果他骗人,也由他自己承担风险。而一个没有财富的人,说他有经营才能,很难作出判断。于是财富与才能就会产生以下组合:有财富又有才能的人,成为企业家;有财富而无才能的人,当了资本所有者;有才能而无财富的人,当了职业经营者;既无财富又无才能的人,就成为工人。他想说明,如果没有个人财产的约束,一无所有的笨蛋和一无所有的聪明人都会争着当经理而无从鉴别。他的企业理论就是强调产权约束,没有人比自己更关心自己的财富,只有关心自己财富的人才会认真挑选、鉴别、约束经营者。国有企业改制,农产品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实行经营者持股等,都是企图引入真正关心自己财富的人。今天不是讨论企业制度改革,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说了。

我有兴趣的是怎么看待和对待所谓“既无财富又无才能的”工人。他们是被资本雇佣来的,资本支付给他们报酬,就获得支配他们的权利。他们是资本追逐利润的工具,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手段。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创造的管理制度,就是将工人作为机器的一个部件、流水线的一个程序,规定标准动作和标准时间,作为奖惩的依据,迫使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蓝领工人转为白领工人,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将员工作为机器的泰勒制过时了,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塑造企业文化,用企业的远景、目标鼓舞员工,用企业的价值理念引导员工,用考核奖惩规范员工,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用以身作则感召员工,用沟通、参与鼓励员工,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时尚和主流。但迄今为止的企业管理理念,无论强调硬性的外在约束的泰勒制,还是实行软性的内在约束的文化制,都是属于资本雇佣劳动的范畴。员工为获得报酬,处于被支配、被考核、被奖惩的地位;员工被资本雇佣,作为追逐利润的工具,实现目标的手段。区别是泰勒制把员工看作是无生命的机器,文化制把员工作为有行为的手段。文化制比泰勒制的进步在于,开始认识员工是人,不过只是谋取报酬而被雇佣的人。

劳动也可以雇佣资本

企业文化能不能有突破性的提升呢?我认为,企业既是资本雇佣劳动,也是劳动雇佣资本,即员工以劳动获得支配资本的权利。员工进入企业,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开始,也是劳动开始支配资本。一个打扫卫生的员工,不仅支配资本的有形资产—扫帚,而且支配资本的无形资产—形象。我乘从昆明到广州的火车,一个列车员扫地,可能是不满旅客把瓜子壳丢在地上,用劲朝旅客这边扫,旅客表示不满。她说:谁让你们把壳吐在地上?还说了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话:你们付服务费了吗?这个列车员支配的只是一把扫帚,但把列车的形象、声誉丢得一干二净。所以,员工一进入企业,就支配了资本所有的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或无形资产。一个员工的过失,可以毁掉一个企业。拥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就是被一个交易员葬送的。

劳动雇佣资本的事实大量存在,不过大都作为反面教训,意指劳动利用资本获取私利。国有企业资产被劳动无偿占有和使用,企业被“内部人”利用信息优势而控制,员工磨洋工、干私活、捞外快、偷技术等等,这都是需要防止、克服、避免的。那么,我说的劳动雇佣资本,既不是指借钱开办企业,也不是利用资本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是作为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的平台。

劳动的动机和愿望

员工进入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谋生,即获取报酬。眼下的企业管理,就是利用员工的谋生动机,强化考核奖惩。这无疑是有效的,然而作用也是有限的。好的员工会好好工作,以对得起老板、对得起工资。差的员工则会投机取巧、有利就做、无利不干。总之,工作是为老板做的,是做给老板看的,工作不是自己的需要。

企业管理理念的升华是,鼓励员工利用资本提供的岗位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工作岗位,不仅使员工能获取报酬,而且为员工提供了增长才干、拓宽知识、证明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这样劳动既被资本雇佣来创造财富,也是劳动雇佣资本实现自己。要看到员工进入企业,不仅是为了取得财富,也有提升能力、证明能力的愿望。有这种动机的应该受到鼓励、支持,没有这种动机的应该启发、引导。对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最初的工作也许很简单、很平凡。既要鼓励他们安心于简单、平凡的工作,又要启发他们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做好简单的事,将来就可做不简单的事;做好平凡的事,将来就可做不平凡的事。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从最普通、最平凡的事做起的。

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是开小米店起家的。当时米店规模很小、地点偏僻、生意冷清。他看到米里砂子、杂物很多,就一点点挑出来。看到老年人来买米不方便,就主动送货上门。还帮人家擦干净米缸,再倒进去。若有旧米,会先倒新米,再倒旧米,不然旧米时间长了会变质。更绝的是根据每户人家的人口多少、米缸容量,算出下次买米的时间,再主动送上门。就这样,王永庆的生意红火起来。王永庆所做的都是最简单的事,但人家却做不到。王永庆这样做是出于赚钱动机,但开米店的人都想赚钱,为什么想不到、不去做呢?我认为,一个只想赚钱而没有善意的人,是不会想得如此细微、周到的。一个能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的人,一定有超越物质利益的动机。做事凭良心,做人讲道德,就是超越物质利益的一种动机。

工作,不仅可获得报酬、提升能力,还带来人生乐趣、精神愉悦、价值体现。当一个人对待工作,产生了超越物质利益的追求时,才会有敬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就是要鼓励、发现、挖掘、弘扬超越物质利益的动机。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一个卖糖的售货员叫张秉贵,他练就了“一把抓”的绝技,称一斤糖,只要“一把抓”,不会多一粒、也不会少一粒。他赢得了广大顾客的赞誉,为他的绝技和蕴含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张秉贵实现了自我价值。淘粪工人时传祥,“臭了我一个,香了千万家”,从被人最看不起的苦力活中挖掘出了人生的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成为当时的美谈。

资本与劳动的统一

对企业来说,制订强约束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不过强约束下的员工,最好表现是听话,也就是照章办事、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塑造软约束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的,在软约束下,员工的最高境界可以达到敬业,就是做好本份工作、对得起老板。这都是属于资本雇佣劳动的范畴,将员工工作的动机界定为获取报酬。这是迄今为止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

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是,员工将企业作为实现自我、体现价值的平台,员工工作的动机除了获取报酬外,主要是证明能力和体现价值。他的行为表现是:对工作精益求精,服务技能超群;不分份内份外、工作积极主动;将企业和顾客的终极利益作为行为指南。这就是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资本实现经营目标与劳动实现人生目标的理想统一,克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员工的人生塑造的分离和对立。这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追求的最新理念和最佳模式。

人本位的价值理念

那么,怎样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

要员工善待工作,就要善待员工。何谓善,即员工是人,不是工具。人就有物质欲求,也有情感需要。要重视员工的物质利益,也要关怀员工的精神情感。员工在工作中、生活中会遇到困难、挫折、压力,就会产生精神痛苦、情感困惑、思想郁闷、情绪波动。员工需要倾诉、抚慰、疏导,这是关怀员工情感的时候,也是员工接受人生教育的时候。在情感关怀和护理中,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处理工作中与上级、同事、客户的关系,如何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会成为中心话题。敬业理念、敬业精神也就灌输其中。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员工的招聘、培训、上岗、考核,以至处理过失、表扬先进,都要体现人的关怀、人的教育、人的塑造。

这样,企业不仅是员工谋生的场所,也是员工情感的港湾。员工为获得的报酬而满意,还受到心灵的关怀而愉悦。企业成为名符其实的员工之家,员工才会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企业是追求利润的,还要承担关心员工灵魂的任务?这一点不矛盾。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的凝聚力,物质利益固然可以产生凝聚力,而人文关怀则会产生更大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员工是目的,不是手段。企业家、经营者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规模、资产、利润的物的指标,也体现在员工的愉悦感、幸福感的精神满足。

这就回到企业家和经营者的理念。企业家和经营者也是人,人不只是追求财富,也要证明能力、满足自我、体验价值、享受乐趣。实现一个资产规模扩大、利润不断增长、员工精神愉悦的企业,应该是企业家和经营者的理念和目标。

这就是人本位的价值理念。那种把员工看作是企业赚钱的工具,物质利益上尽量压低报酬,不付报酬的加班加点,精神情感上更是冷漠不顾,甚至不惜损害员工健康,牺牲员工生命。这是物本位的价值理念。不把员工当人看待的企业家和经营者,也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完整的人,而是一个冷血的经济动物。

说到底,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家、经营者的人性追求,对员工的人性认识。企业是一个追逐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也是由人组成的能动体系。企业家、经营者、员工尽管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人。人追求的是财富、能力、自我、价值,即物质与精神的满足。企业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企业管理学就是人的管理学。人的管理学就不是物的管理学,是人学的一个分支。概括起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是管理人,还是管理物;是人管理,还是物管理?

对农产品公司的建议

农产品公司是服务型企业,服务是农产品公司的品牌,是农产品公司的优势,是农产品公司的生命。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可由质检部门把关,服务企业则由员工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对农产品公司来说,一线员工几乎每日每时每分每秒在向客户提供服务。员工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农产品公司的声誉。

农产品公司下属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很广。按照发展规划,构筑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公司管理的面将越来越大、管理的点将越来越多。公司的管理模式,主要的不是靠派人管理,而是靠文化、靠理念、靠制度管理。

因此,建设职业化队伍,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是农产品公司良性扩张、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农产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建设职业化队伍,培育员工敬业,就是要按人本位的价值理念,进行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企业为员工实现自我提供平台,员工在造就企业中实现自我;企业把关心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组成目标,员工把企业的终极利益作为行为指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敬业使员工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又使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敬业使员工得到应有的物质回报,又获得自我确认的精神愉悦和人生乐趣。

为此,农产品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关怀员工的精神情感为中心、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为重点。农产品公司有34个下属企业和单位、8000多名员工。企业做帐要请会计,打官司要请律师,情感关怀更需要专职。我建议,公司成立情感护理室,负责推进情感护理系统的建设。

情感护理室的职责:

1、指导农产品报开设情感护理专题、电脑网络开设情感护理栏目,创设电话情感护理热线;

2、在下属企业、单位聘任情感护理志愿者,建立情感护理队伍;

3、收集、汇总、交流员工精神情感方面的信息,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

4、举办情感护理讲座,开展情感护理活动;

5、负责对情感护理志愿者的培训;

6、聘请专家、学者为员工进行心理咨询或担当情感顾问。

需要指出,公司人人都是情感护理的对象,人人都是情感护理的志愿者。情感护理室主要面对企业中下层员工,而下属企业高管的情感护理则由公司领导层负责。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关心周围的同事,上级应关心下级,下级也要关心上级。全公司要形成人文关怀的氛围。

关怀员工情感、培育员工敬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创举,企业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农产品公司所创造的经验,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引伸的话题

我的演讲本该到此结束了。但我还想再引伸一下,企业管理的理念是人本位,还是物本位的区分。中国的前途、以至人类的未来,是人本位,还是物本位的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邓小平领导下完成了由政治为本位、向物质为本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产生了资源耗竭、环境恶化为标志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贫富差别扩大、犯罪率飙升为标志的人与人关系恶化,精神障碍严重、自杀率高企为标志的人与自我关系恶化。中国将面临一个新的更伟大的转折,就是从物本位转向人本位,从西方式的现代化转向以和谐为核心的全面小康,从不可持续的现代文明转向可持续的人类新文明。这是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全人类也面临从物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对物的过度追求,既造成人的异化,人成为了一种无止境的消费动物;又危及人的生存,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

人不仅需要物质,从物质追求中求快乐;更需要精神,从精神乐趣中求幸福。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类才能持续。企业管理理念从物本位转向人本位,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这既说明这种转变的难度和艰巨,也孕含着这种转变的意义和价值。

2.企业交通管理思路 篇二

一、管理变革的设计思路探讨

对于中型民营企业管理变革的设计思路主要以塑造企业凝聚力和打造组织控制力为主线, 从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结构、标准化体系、制约体系和责任体系进行思路探讨。

1. 组织结构建设方面——构建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管理模式即“网状管理模式”。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纵向管理 (垂直行政化管理) 下形成了企业管理的“强弱对比”四种模式: (1) 老板与管理者强强模式:强强合作, 矛盾和冲突易激化、升级, 两败俱伤, 留不住职业经理人。 (2) 老板强势而管理者弱势模式:强弱合作, “老板”强权、事必躬亲, 管理层被动、退缩;有用的人才难留。 (3) 老板与管理者弱弱模式:弱弱合作, 企业丧失主动权, 管理上和企业发展上皆处于被动。 (4) 管理者强势而老板弱势模式:弱强合作, 管理者各自为政, 一盘散沙, 企业发展处于被动。

同时公司的组织架构变化无常, 一年可能出现两三个版本;组织职能残缺不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甚至职能交叉重叠, 存在典型的多头指挥或多头领导。依据霍尔斯泰德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观的五个维度研究, 中国属于高权力距离国家, 而国内的民营企业本身就属于高度集权组织, “老板”也不大可能完全放权;甚至事必躬亲、大包大揽, 约束或限制了管理层的能力发挥。

所以, 只有改变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管理模式, 重新编制、确定公司组织架构图和人员岗位编制, 对管理岗位的人员需求、岗位要求和素质条件采用正式沟通方式——公告, 针对全公司人员推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在强化垂直行政化的纵向管理的同时, 建立并强化流程化的横向管理, 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流程的前后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 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管理”。在这种模式中, 矛盾的焦点在部门之间而非“老板”身上, 当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矛盾激化时, 双方都要寻求企业领导人的支持。企业领导人作为裁判、按章办事、客观而又主动。当企业领导人精心打造好“网状管理”模式后, 他将面临一个新的角色——网管。企业领导人从繁忙事务中解放出来, 维护和优化“网状管理”, 构建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管理模式即“网状管理模式”, 实现“强强共生”的管理模式。否则很难避免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再现“中国式分手”的结局。

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 是提升控制力的基础。大部分中型民营企业, 为了迎合国内和国际的相关硬性要求, 基本上花大力通过了ISO9001、ISO14000、GMP或HACCP (ISO22000) 等国际体系的认证。但在企业现场, 文件管理混乱, 流程的职责界定不清, 部门间、工序间的衔接不通、互相扯皮;基础性的作业指导文件和控制标准要求空白, 人人凭经验作业, 沿用经验式或传帮带的运作过程中, 标准已存在严重流失、变形、甚至断代;不同部门存在不同的版本, 新旧版本同时指导执行;有相关的文件管理规定却执行不到位;企业经营运作流程的整个过程未见最原始的统计数据, 为了应付认证审核, 临时编造数据, 何谈任务的标准化或目标管理。

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 是提升控制力的基础。标准化体系是企业持续发展之本。所以需要对公司所有标准化文件、制度进行一次“盘点”, 将过时的文件进行“作废”处理, 对现行文件体系执行情况进行稽查并做出评估报告。建立健全产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任务标准化、作业要求标准化等, 形成可控、及时更新的标准化体系。

3. 制约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和强化制约体系, 是打造控制力的过程。在中小型民营企业, 组织制约功能依赖行政化的领导权威制约。部门与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管理人员之间“友好”相待, 很少产生矛盾或冲突。流程的设计未建立起部门间和工序间的制约功能。管理者自我决定并采取利我的方法完成自我部门的任务, 以自我部门利益为中心, 完成自我任务交差为准则。

建立和强化制约体系, 是打造控制力的过程, 制约机制实质是建立企业良性博弈的相互制约机制。优化运作流程是关键, 真正把部门间的横向制约、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上下工序间的相互制约管理模式建立起来, 实现组织制约、流程制约和稽核制约, 适当地设计些功能正常、具有建设性的部门工作间的任务冲突和过程冲突。冲突是否能够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 关键在于冲突的类型与冲突水平的控制。过低或过高的冲突水平都会阻碍组织的有效性, 影响组织的绩效。只有当冲突达到最佳水准时, 才会使提高组织绩效成为可能。经研究, 组织内尽量避免关系冲突, 打造制约体系, 形成适当的任务冲突和过程冲突将产生较高的组织绩效。

4. 责任体系的导入——导入责任体系, 是完善控制力的结果。民营企业创业时期企业资源有限, “老板”只能靠情感管人、留人, 强调人的忠诚度, 而非专业性。在忠诚度和专业性的选择上, “老板”往往把忠诚度放在首位。同时, 人情化的管理成为主要管理模式, 在人管人还是制度管人这对模式中, “老板”以人治为主。随着企业的发展, 规模的扩大, 企业运作的各项成本不断加大, 各种资源浪费也就越来越严重, “老板”仍在自己的王国内“重人情轻制度”、“人治大于法治”。“问责制”、“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形同虚设, 员工的收入没有与成本控制和企业的总体效益挂钩, 最终还得“老板”说了算。

导入责任体系, 是完善控制力的结果。在流程的优化和执行中获得原始的数据化统计, 方可依据历史数据, 逐步渐进地设定任务目标化, 逐步推行“目标管理”、“问责制”和“部门负责制”等。目标管理的成熟才能有效地推动“绩效考核”, 有力地保障了执行的控制力。再通过年终述职报告, 确定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 规范部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KPI指标 (关键业绩指标) , 推行细节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通过导入责任体系, 不但推动了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制约体系的良性博弈建设, 而且还加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文化”。

二、管理变革的推行思路探讨

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期其实是“老板”用心建立起来的“小王国”, 因此实施管理变革的前提是“老板”勇于率先实施“换脑工程”, 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小王国”的圈圈内, 接受和支持管理变革, 坚定管理变革的决心和恒心。企业领导人要学会“借力”, 最好借外力, 比如咨询服务公司和请外来专家或职业经理人的加入。因为外力置身于圈内利益之外, 站在局外来设计和推动管理变革, 不牵涉到个人的感情恩怨和利益冲突。

变革的前期, 首先, 由一位资格老的中高层管理者陈述公司发展历史、发展机遇对比现在公司面临的现状或局面, 引出管理变革的必要性。其次, 由外力 (咨询顾问或外聘专家) 陈述调研问题和诊断报告, 指出管理变革的充分性。再其次, 企业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要表态, 坚定对管理变革的决心和恒心, 并采用正式沟通方式宣布成立此次管理变革领导小组和稽核小组的任命。

变革的过程中, 设计企业运作大流程是统一思想, 即规范从接收客户订单, 到客户满意为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部门的思想, 把大家串成“一条绳上的蚂蚱”。健全和优化部门运作流程是统一行动。在推行过程中, 企业内部中员工的心理状态大致将存在或依次经历观望、抵制、融合、接纳或积极参与, 据统计:20%的人反对, 20%的人支持, 60%处于观望状态。

推行过程中, 一旦员工在接受新的工作体系中发现局部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或由于培训、沟通不充分导致人与系统不匹配或其它问题、困难时, 就会谣言四起。甚至原本的反对者将会发起对变革体系的集体抵制。所以推行期的有效策略就是“以点带面”。找准管理变革的切入点, 集中优势兵力主抓最易解决且有实效, 又期望你去解决的问题点, 方可稳定军心和人心, 转化60%的观望者成为变革的支持力量, 又可各个击破, 防止反对者的乘虚而起, 甚至转变他们的反对态度。同时也可匹配相应文化策略, 如人际关系奖励、精神奖励、惩罚等行政管理手段, 推动变革顺利进程。

三、结束语

3.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探析 篇三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发展思路 探析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卫星通讯等新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业、本地区,而要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最关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要全面更新。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信息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资本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

2.财务管理效率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同时要具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在管理意识上,要具有整体化,即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

3.财务管理对象身份的转变

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财务管理应规避风险

在新世纪里,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同时考虑的两大方面。企业对知识的重视和利用、一项新技术的获得、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无疑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但高收益是和高风险相伴而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于:

4.1提高企业财务实力

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主要应依靠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安排来实现。

4.2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4.3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企业财务预测是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测了解自己的财务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计划,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可以把投资和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能对事件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5.财务管理中心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管理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总之,要使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经营的全方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

6.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

6.1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

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據。

6.2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

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6.3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

7.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使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更好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职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4.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探讨论文 篇四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思路创新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港口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港口财务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港口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滞后,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财务管理中预算、计划、分配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据调查,制约我国港口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财务管理问题,而不是港口建设和货物吞吐量的问题。我国部分港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落后,创新动力不足,财务舞弊现象频出,与财务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企业要想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探索出具有可行性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提高企业绩效,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有助于我国财务管理创新性研究,本文也结合工作实际,从实践的角度去看待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思路创新等相关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指出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2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研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层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以货币价值形态对企业所涉及的资金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决策等综合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科学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财务管理的本质,财务本质主要是从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财务假设来分析。财务管理职能和财务管理特征以及财务管理的原则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财务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管理方法,其中财务管理内容包括投资、融资、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方法主要有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决策、反馈等。企业财务概念框架的终点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A港口企业为例

A港口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成长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A港口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弊端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会计核算基础较为薄弱

企业资产不实,产权不清,母子公司之间对自身产权都难以确定,对子公司资产考核难以做到准确;数字不准,财务信息汇集非常困难,有时为了汇总一个数据,需要几天时间,即使提供上来,也不真实,不准确,严重影响着公司决策的正确性;信息无用,由于核算标准不统一,核算口径不一致,使汇总信息失去了实际意义和利用价值。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达不到会计信息的要求,以至于在财务管理阶段无准确的信息可用。企业财务人员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约束,认为国有企业不需要财务管理,对财务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改革和创新的意识不强。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均不到位,导致财务人员的观念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力缺乏,不能充分发挥自身职业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当前的大环境。

3.2全面预算管理尚未实施

企业实施了预算管理,但只是应用于资金的管理,对于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尚未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实施的面较为狭窄,不能发挥企业财务预算的根本作用。预算管理机制相对较为滞后,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将预算与生产活动相结合。预算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预算的编制、控制和监督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员工和部门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全员参与程度低,预算指标缺乏有效性。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清,会计核算体制机制不规范不健全,缺少总体的财务管理概念和管理机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机制和资金预算管理机制。

3.3财务资金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A港口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较低,但各子公司平均每月占有资金却达几个亿,存在子公司之间资金使用旱涝不均的情况。与此同时,子公司在资金使用和归集上存在各种漏洞,A企业对其子公司的资金流向不能及时掌握,资金冗余问题突出。由于银行信贷等问题,A港口企业财务资金周转困难,现金流不充足,业务规模扩大和实体化建设受限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4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

5.企业网络管理系统构建思路 篇五

1.上网权限管理功能

可以设置每个用户和每台计算机访问Internet的权限:将用户或计算机组织成为用户组,以可以配置的时间段长度为时间单位,以组为管理单位,设置允许上网的时段;可以根据人员、计算机或部门的调整,轻松更改用户或计算机所属组。通过本功能,网络管理员可以将Internet访问权限分配给真正需要的部门和员工,避免资源浪费。

2.访问内容管理功能

限制用户在工作时间访问某些内容不良网站或与工作无关的网站,防止员工滥用Internet资源。一个理想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网站分类数据库并且支持数据库的联网动态更新。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数据库提供的功能定制自己的Internet访问策略,并且能够自行增加和删除需要管理的网站地址。

3.1P地址管理功能

地址管理是指网络管理员可以按照多种模式,依据用户计算机的II)地址,对用户访问Internet的情况进行监控和计费。可以将企业内部网的IP地址分为以下类型管理。

(1)禁止访问Internet的IP地址。

(2)允许访问Internet的IP地址,但需要登录且被计账。用户使用这类IP地址的计算机登录后,对Internet的访问情况将被记录在登录用户的账户上。

(3)允许访问Internet的IP地址,不需要登录但是被计账。用户使用这类IP地址的计算机访问Internet时不需要登录(也不允许用户登录)。对Internet的访问情况将被记录在该IP地址的账上。

(4)允许访问Internet的IP地址,不需要登录和计账。用户使用这类IP地址的计算机访问Internet不需要登录也不计费用。

4.监控审计功能

能够对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事后审计。网络管理员应该能够实时监察用户访问haternet的实况,能够实时中止指定用户或指定IP地址的Internet访问连接。系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将全部用户的Internet访问情况逐条记录到日志文件。日志文件每日一个。另外,系统还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审计对象的功能,

利用该功能,网络管理员可以设置系统,将被审计用户的上网行为逐条记录到以该用户名称命名的或用户所用计算机IP地址命名的审计文件中。系统应提供日志与审计记录查阅功能。系统还应该能够读取日志文件或审计文件,根据历史记录生成不同类别的报表,诸如网页访问、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软件、下载文件等。通过这些报表,网络管理员可以掌握以下情况。

(1)可以查询企业内部网内每个用户或每一台计算机访问Internet的记录、访问时间、相关数据流量。

(2)可以查看任一时间内,某个网站被访问的情况,显示究竟是哪个用户访问过该网站及其所访问过的具体网页。

(3)可以查看某一时间段中,企业内部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网址列表,以及按照网站性质的分类列表和统计情况,方便网络管理员分析用户的上网行为,有针对性地做出Internet访问管理策略的调整。

通过各种报表,使得网络管理员对企业内部网每个用户使用Internet的情况了如指掌,针对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得到数据依据,以便做出更准确的相关决策。

5.计费控制功能

系统应该提供按照用户和用户组进行计费设置的功能,根据用户访问Internet的情况动态进行计费累积;应该能够针对指定的用户或IP地址设置计费阈值,当计费超过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停止其Internet访问权限。

6.访问缓存功能

一个理想的用户访问管理系统应该提供访问缓存功能,能够将企业内部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网页保存起来,供后续有相同要求的用户使用。使用缓存不但可以避免重复访问相同网页的通信,为机构节省可观的网络通信费用,还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网用户在访问相同网页时得到快速响应。

7.带宽管理功能

使用带宽管理功能,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分配不同的网络资源,对重要的用户和普通用户分别设置其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使不同部门和不同用户间的上网行为不会互相影响,有效阻止某些用户或部门滥用网络资源而影响其他用户的Internet访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局域网主机带宽、流量管理方面,比较具有典型代表的软件,可以实时、动态显示局域网各个主机的带宽流量,比较直观,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控制。另外,对带宽的控制,关键在于对局域网主机的P2P下载的有效管理,因为这些工具可以耗尽企业大部分的带宽,而这方面的封堵P2P工具,无论从数量还是有效性等方面效果都十分明显,比如封堵国内其他网管软件一般无法封堵的迅雷,点点鼠标就可以完全控制,极为方便。

8.数据备份功能

系统应该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网络管理员可以定期备份用户管理数据和用户上网记录。当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数据被破坏时,能够迅速进行数据恢复。

6.客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新思路 篇六

质量成本管理是研究组织内如何确定和消除质量损失成本以及如何预防和鉴定质量损失的`一门管理科学.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车制造企业应正确理解质量成本管理,以新的思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作 者:李福祥 Li Fuxiang  作者单位: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1 刊 名:客车技术与研究 英文刊名:BU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年,卷(期):2009 33(3) 分类号:U46 F275.3 关键词:客车企业   质量成本管理   新思路  

★ 企业成本管理下低碳经济论文

★ 标准成本制度经济论文

★ 探求房地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经济论文

★ 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

★ 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7.油田企业油井管理思路和方法 篇七

一、油田企业油井管理的现状

1在进行油井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准备详尽的油井和油藏资料

完善的资料对于油井的管理十分重要, 如果对油井和油藏缺少详细的资料分析, 那么就很难对油井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但目前很多油井都缺少完善的一手资料, 缺少对油田和油井特点的充分了解, 因此很难对油井进行合理的管理, 同时也就缺少了科学的管理程序。

2一些井场的计量设施不规范, 管理设施不健全

一些油田企业在建设井场时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油井的计量也没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 只是估计的安装储油罐, 这就使井场的储油罐有的是高架, 有的是筑台, 非常的不规范。有些管输井因计量设计的因素, 往往不能满足计量周期和取样要求。一些井场生产基础滞后, 无值班房, 使化验器具和统计报表无处存放, 这就增加了油井管理的困难。

3一些油井管理者工作素质较低, 并且重生产、轻管理

目前很多油井都缺少专业高素质的管理者, 一些基层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 缺乏责任心, 而且重生产轻管理。这就使得油井的计量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 也使得科学的管理程序无法进行。因此转变基层管理者的思想以及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十分重要。

二、油田企业油井管理的方向

1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管理程序

将油井的管理程序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工作顺利, 高效进行。将油井管理的内容细则化, 制度化, 可以使工作者在工作期间有一个参考, 也使油井管理工作有了制度保障, 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 使整个油井管理体制高效运行。

2拥有强大的管理团队, 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拥有专业的高素养的管理人员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油井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让其对油井的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能够有效减少管理中的失误。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油井管理科学进行的保障, 能够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设施是油井管理成功进行的重点。因此拥有强大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油井管理的重要方向。

3加强考核, 不断完善管理内容

油井的管理要根据油田企业的生产, 以及油井所在地区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要从实际出发, 不断适应生产的要求。管理内容不断完善能够提高生产工作的效率, 减少工作失误。除此外, 加强考核是油井管理顺利进行的另一重要保证, 因此对此应多加重视。

三、油田企业油井管理的措施

1转变管理者“重生产, 轻管理”的思想, 提高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素养

油井的管理是一项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的重要工作, 加强管理者对于油井管理的重视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是使油井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宣传, 增强工作者的意识, 同时要转变生产方式, 努力实现科学生产, 除此之外, 通过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来激发工作者管理油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期间外, 也应加强对于基层管理者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

2完善井场的基础设施, 规范计量管理设施

对油井进行合理的管理, 就要有规范的管理设施。油田企业要不断完善井场的基础设施, 要为油井的管理配备精确, 规范的计量设施和先进的化验器具, 并时刻监测油井的管理动态, 实现油井的科学管理。

3完善并保存完整详细的油井资料

完善的资料是进行油井管理的前提, 因此在进行油井管理前要准备充足和详细的油井资料, 并要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其次是要将资料统一存放在一个安全合适的地方, 以便后期的管理使用。资料的更新和分类整理也应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4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

加强监督, 加强考核是油井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管理部门要不定期的对油井的计量和化验进行检查。并分期对基层油井的管理进行指导和考察, 以此来加强管理者对于油井管理的重视, 也以此来减少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提高油井管理的工作效率。

结语

对油井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油田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 也是我国石油能源得到合理开采的前提。因此针对目前油井管理中的问题, 油田企业应该将油井的管理放到当前工作的重点中去, 应当转变基层管理者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 同时加强井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规范计量设施, 加大审核力度, 完善油井资料, 努力形成科学, 合理的管理程序。

油井的科学管理能够不断增加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益, 也有利于油田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 因此加强油井管理是油田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企业的管理不能盲目进行, 根据目前油井管理的方向, 油田企业要将油井管理制度化, 并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油井管理的内容, 为油田企业的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 使其能够顺利的高效益的进行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孙淑云, 刘信伟, 曾骏, 王江涛, 李建.井筒密闭循环采油技术在高凝油区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04) .

[2]刘显宗.采油措施决策模型研究与应用[J].经济师, 2003 (07) .

[3]王桂兵, 佟陆, 张涛.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技术[J].新疆石油科技, 2011 (02) .

8.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 篇八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再造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卫星通讯等新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业、本地区,而要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最关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要全面更新。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积极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观念(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无形资产观念(加强对企业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意识)、知识化理财观念(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知识资本观念(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管理)、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二、财务管理效率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同时要具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在管理意识上,要具有整体化,即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

三、财务管理对象要素的转变

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四、财务管理风险的规避

在新世纪里,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同时考虑的两大方面。企业对知识的重视和利用、一项新技术的获得、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无疑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但高收益是和高风险相伴而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于:

(一)提高企业财务实力

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主要应依靠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安排来实现。

(二)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三)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企业财务预测是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测了解自己的财务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计划,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可以把投资和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能对事件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五、财务管理中心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管理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总之,要使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经营的全方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

六、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

(一)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

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

(二)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

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三)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

七、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倡导的再造思想,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企业界,正成为一种最新的管理趋势。哈默把再造工程定义为:“对企业过程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的改善。”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财务再造策略”应成为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财务管理策略。企业财务再造策略要求从零开始,用集体智慧,将企业财务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功能一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最关键、最基本的系统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成企业财务运行的新系统。这样,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使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更好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职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3,29(13).

[2] 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上一篇:水果的句子下一篇:网络销售培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