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精选9篇)
1.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一
学校2010年作风建设工作总结材料
学校2010年作风建设工作总结材料
组省直组组长张玲玲,委厅班子所有成员出席会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纪工委书记赵关君主持会议。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海洋学院等5所高校作了大会发言。省教育厅“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省部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纪委书记、作风办主任,厅机关及直属单位负责人等近150人参加会议。
一年来,省部属高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三贴近一转变”,围绕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作风建设年”活动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分阶段做出具体安排,并建立了责任制,为推进这项活动提供重要保证。二是深入宣传发动。通过组织召开动员会、专题研讨会,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观看专题教育片,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并充分利用校电视台、广播台、校报、校刊和校园网等载体,进行多方面宣传报道,大力渲染和营造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浓厚氛围。三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领导带队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建议,印发征求意见函、调查表,设立意见箱,开通网上信箱、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问题。如浙江海洋学院党政领导主持召开7个层面的专题座谈会,汇总梳理出各类意见建议219条。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仅省部属高校就召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民主生活会542次,座谈会656个,参与人员1余人,征求意见4163条,查找问题1377条。四是切实破解难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说立行,把落实整改作为“作风建设活动”最重要的方面来抓。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开通890院长热线,接听电话2600余个,为师生员工解决问题500多个。浙江传媒学院出台新的班车运行方案和交通补贴标准,较好地解决了学校迁到新校区后教职工上下班交通不便的问题。据粗略统计,省部属高校针对查找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875条,制订制度269个,解决问题778个,解决师生实际困难343个。五是强化督查考核。通过细化责任落实,成立督查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完善考核机制,把作风建设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责任考核目标,将干部作风纳入考核体系,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奖惩、岗位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
在回顾了近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后,刘充分肯定了高校“作风建设年”活动取
得的成效。他认为,一是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二是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不少高校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解决问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修订校院两级管理方案,召开了6个座谈会,邀请近1000人次参与方案讨论,对方案作了12次修改。三是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进一步改善。不少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走进师生、亲近师生、关爱师生,加深了感情,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浙江工商大学机关第一总支通过开展“五访谈”、“五不让”和“五个一”活动,从细处着手,关心、服务教职工,拉近了党组织和教职员工的距离。四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高校建立和完善了理论学习、民主决策、领导联系基层、效能建设、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的制度。有的高校还通过进一步规范公务行为,降低了运行成本。中国美术
学院制订了行政办公设备购置及管理暂行办法等11项制度,仅控制空调使用一年就节省电费开支80万元。浙江树人学院制订了会议管理规定,仅暑假期间,各种会议数量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会议经费由去年的60多万元下降到今年的20万元以内。
在肯定高校“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的同时,刘指出了目前高校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指出,要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长效机制建设上,通过推进作风长效机制建设和开展“服务创业,再增感情”、“推进创新,再破难题”专项行动,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作风建设积极引向深入,进一步实现“增进感情、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要求,以此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人才支持、智力保证和科技动力。
上半年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主题
宣传教育活动,下半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省委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做好培训工作。重点抓好面向基层,尤其是面向师生的学习宣传教育,从课程改造、教材编写、老师备课等环节入手,深入研究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讲求学习方法,坚持学以致用。进一步疏理在强化教学、推动科研、服务社会方面的思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服务的能力,提高实现高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
要把学校工作的基础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师生的拥护、支持和参与之中。进一步加强与师生的联系,经常到师生中去开展调查和研究,有计划地参与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努力与广大师生打成一片。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维护师生权益,拓宽师生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回应师生诉求,认真研究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积极性。深入开展“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活动和建设“三和两新”领导班子主题实践活动,充实内容、完善形式,不断增进干部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意,全面建设和谐校园。
首先要解决学校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粗的问题。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管理。对法律法规和上级颁发的规定一定要贯彻执行,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学校制定的规定也要抓好落实。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把服务师生、维护师生和学校利益、促进学校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制管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http://
要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书记校长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其他领导负相关责任,切实形成领导班子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要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强化教育和监督,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切实管好身边的人,管好自己负责的队伍。要下大力气加强和改进对工程基建、大宗物品采购的管理,认真研究对科研经费筹措和使用的管理,逐个纠正已发生的问题,有效防止各类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坚决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充分发挥查处案件在反腐倡廉中的警示教育作用。
首先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全面检查已制定制度的落实情况,让已制定的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其次要抓好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认真分析自身问题,积极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和完善制度,建立
健全制度体系,从根本上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机制。再者要抓好制度实施的监督。既要抓好内部监督,又要抓好外部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招生录取、文凭发放、职称评定和干部晋升、基建工程和物资采购、招投标、经费分配使用等方面的监督。以监督促制度建设,以监督促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
全省各高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保障和推进高校的各项工作,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二
希望能利用成熟、安全、稳定的非线性编辑网络取代传统的线性对编,并能满足各种新的业务需要。准备在新闻中心内建立两个子网络:制作网和新闻网。此项目是新闻制作网项目,同时,利用此次建设试验一些在新闻网上的采编播流程。制作网络的主要使用部门:新闻中心的节目制作部门:专题部、体育部、国际部、科教部和新闻部(特辑类节目)。
本系统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上,是一个集卫星节目收录、光纤回传信号收录、编辑制作、文稿、审片、配音、媒体资产保存和节目生产管理的完整系统,应能满足节目收录、制作的需要,用新的编播流程和节目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线性编辑流程模式。系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设备管理(包括预约、审核、派单、设备调度),节目管理(包括发稿、编片、编辑、审稿、审片、出串联、编审审核),资料管理(查询、统计)字幕实时二、三维特技制作,业务统计(稿件统计、稿费统计、工作业务量的统计)使用人员管理,内部公告,内部邮件,通讯员管理模块。最后汇总基本数据,便于新闻中心统一管理。
网络采用光纤和以太网并行工作的双网结构,其中FC网络用于构建一个高速集中共享的网络,供有卡工作站实时处理高码率的音视频素材;以太网络用于整个系统的管理和其他系统访问低码率的素材。有文稿服务软件,管理服务软件,监测服务软件,安全和故障管理软件,统计软件,管理权限合理,符合新闻中心的各部门的操作规范,使用大型数据库及周边集群软件,配备服务器及周边集群软件。配备视音频的测试仪器并有网络状况监测手段、网络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功能。满足多种不同格式传统设备的上、下载,使用矩阵进行视音频信号调配,收录部分现对卫星、光纤、微波或者基于IT技术以及其他传送方式的数字和模拟信号进行定时自动和人工手动收录同时能够简单剪切下载。上下载工作站和制作终端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支持MPEG2-I、MPEG2IBP、和DVCPRO50(25)、DV等多种格式的编解码和编辑,能支持这些格式进行混编。配音工作站要求能够实现音频的上下载和非线性编辑,能对节目的进行网上配音功能。文稿编辑应与视音频编辑融为一体,编辑时能方便地调用文字稿,输入字幕。文稿系统提供完整的报题及三级审片功能,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报题修改痕迹的记录,新闻编排管理、还有远程发稿等功能。稿件可自动归档,数据库过大时提供数据迁移功能。利用中间件技术,能和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根据新闻制作网络的需要,实现网络的管理、用户验证、文件共享、网络安全、新闻文稿存储等。数据库服务器采用UNIX平台,数据库采用Oracle,MDC采用PC服务器的方式。MDC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采用双机热备技术,数据库服务器共享盘塔,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以确保在其中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响应的备份服务器可以实现无缝隙透明接管,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当交换机发生单点故障时,不至于导致所有工作站点的连接失效,至少可以保证部分设备中的站点仍然能正常工作,通过跳线可以使系统快速恢复运作。
建设过程
2004年3月底,工程正式启动;
2004年4月中旬,完成综合布线、设备上架;
2004年4月底,设备供货基本全部完成;
2004年4月底,完成系列应用软件部署及部分使用人员培训;
2004年5月初,制作网正式投入试运行;
2004年6月底,完成全部180人培训;
2004年7月初,正式投入使用,4个部门23个栏目的节目都在网络上制作完成。
建设后制度建设
十年前非编技术在电视台属于比较前沿的技术,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也属于比较早吃螃蟹的台之一,各台都在建设摸索中,虽然也已经有部分电视台建好使用,但是技术和管理模式都还没有完全定型,虽然我们在建设前期也参观了一些电视台,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不够完善,鉴于当时台领导希望网络技术革新带动制作模式的革新,同时,使用部门人员都有线性对编基础,从技术管理角度提出加强培训的建议,以下是当时完善后的培训计划和加强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把管理制度细分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度和对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技术设备管理又细分为服务器机房设备管理,管理重点放在安全稳定性的运行上,结合机房设计,在温度,湿度,用电安全上保障设备稳定。同时,根据计算机设备的特性建立每日巡检登记制度,从定期察看服务器日志和设备状态灯等保证系统安全。对于设备使用的人员建立以提供方便、快捷、稳定、舒适的服务为核心的机房管理制度,非编机房服务多个使用部门,台原来情况是各部门拥有设备,使用非编后每个部门和编辑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在管理上我们按在关系安全稳定上加强管理,在个人使用上尊重个人习惯的模式管理,比如帐号密码和存储空间是严格管理的,比如个人的工作时间习惯问题,非编网实行24小时开放,比如某岗位值班的工作细化到建立卫生整洁,给制作使用人员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经验总结
1.非编系统和传统视音频系统的有效结合
鉴于建设当年传统编辑设备比较流行,设计理念是分布式编辑,集中上下载模式,系统设计利用矩阵调度,利用10台左右的上下载编辑机解决了全网20多部非编的多格式上下载,10台编辑机包括:主流的松下,索尼的录放机各种格式,比如sp sx db dv等,这种设计模式使目前系统不断更新但都能满足节目需求,同时,保证了前期摄像设备的多样性和后期播出,存储,交换,使用这种设计后网络相对独立适用不同需求的各部门,同时,其他系统升级建设对非编系统影响不大,在非编网建设后的那几年,也是广电行业编辑设备最多样化的几年各种厂家不同型号的传统编辑逐渐过渡到以文件格式为存储的采编播设备,系统只是增加和更变了少量上下载设备就能满足需求了。核心编辑系统使用了10年从大洋的edit1升级到edit3,存贮扩容,增加非编机器等多次改造但是活力仍在。
2.创新的机柜式非编台
建设当年,非编都是以组装或品牌电脑加视频板卡的模式,当时我台领导建议下我们提出了标准机架非编台,优点是编辑房整洁,设备统一管理,对编辑人员来说工作舒适。
3.五分建设五分管理
无论怎么完善的技术方案和先进的设备,在最初使用阶段总有许多问题存在,在系统建成以后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培训上岗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编辑区管理制度,帐号存储空间管理制度,其中按技术值班人员和记者编辑的人员管理分类管理,按新闻类,专题类等不同节目形态不同分类管理。新的设备使用要相应建立与之相适合的管理制度,逐渐规范使用习惯。在系统使用前期,由于很多编辑记者都已经习惯使用传统设备的工作模式也照搬传统模式,因此,产生很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修改培训内容,把原厂家的培训改为由本台技术管理人员来培训,并把常见针对性地培训内容融入其中,把各种模式习惯总结出来,供编辑选择。在编辑方面逐步改变传统编辑的线性思维。办法总比困难多,确实是这样的,国内的非编软件QC确实不太好,许多bug提交很久也不见解决,幸好都是些小bug,只能用管理的方法绕过去。新技术的使用同时要建立一套结合新技术的使用和管理方法,系统合理,管理完善新技术才有可能迅速被使用者接受,并加快推广速度。
3.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建设 篇三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 团队建设 团队工作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及学校布局的调整,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出现增多。我校便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要在此接受小学和初中连贯性、一体化的教育。实行一贯制以来,我校团队工作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做到环环相扣、面对面交流,同时团、队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活动,逐步呈现团队工作的连续性、层次性及递进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教育提供良好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氛围。
一、端正态度,在全体师生中树立团队一体化思想
人心齐,泰山移。在工作中,要积极向教职工宣传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帮助全体师生逐步增强一体化意识,树立一体化思想。此外,充分利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影响力进行全校表彰。
在此基础上,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联合开展团队活动,实现团队一体化。如:(1)团课走进毕业班活动,请初三年级各班支部书记给六年级少先队员上团课,少先队辅导员给初一年级的中队辅导员做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的讲座。(2)一年级小学生入队仪式,请初中的共青团员为小学生佩戴红领巾,并共同宣誓。(3)定期开展全校师生联谊活动。通过一系列团队活动的开展,缩短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距离,团队一体化思想初步树立。
二、确定团队一体化的工作管理模式
团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统一领导,形成分条管理、分块负责、条块结合的团队管理模式,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这个模式有三个特点:(1)打破原中小学的界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一体化的管理;(2)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取长补短,以全局的观念思考工作,实施管理;(3)有利于团队工作的渗透和融合。
三、规范一体化衔接制度、组织规范
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顾问,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为辅导员,团员队员干部为组员的实验学校青少联合委员会。委员由团支部、少先队双方民主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团员、队员担任,分别根据需要设置委员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联络员等岗位。工作范围以我校为主,在岗位安排上,团支部书记负责全面工作,与总队辅导员联系做好活动的安排组织工作。组织管理规范,在学校团队工作中建立适合团员、队员的管理机制。如:小学设计并使用“我写童年”的少先队员个人光荣档案,此档案伴随队员升入中学,直至离队。这个“我写童年”的少先队个人光荣档案,小学毕业后将以档案形式移交给队员所升入的中学团支部,作为小学少先队组织向中学团队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为发展团员的培养对象。中学团支部建立了“我的初中生活”个人档案,由个人定期记录,各支部负责保管。这样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个人档案。
四、做好团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的有效途径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共青团是青少年的群众组织,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他们所处的时间段正是九年義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全面实现一体化,做好团队衔接是关键。本着团建带队建,队建促团建,团队一体化全程发展的工作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实现途径:
途径一:通过团队日常工作,促进衔接。根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下沉工作重心,学校加强对中队干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及时调整初中少先队领导机构,在学校团委会中设立大队部,实现团队工作领导一体化。同时,加强初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中小学辅导员联系制度,聘请有经验的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为中学的辅导员进行讲座,召开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专题研讨会,将小学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延伸到中学,为团队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途径二:通过初中团队建设,促进衔接。按照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原则,实行“初一建团,初三离队”的组织机制。即在初中实行团队组织并存,团的建设向初一乃至小学高年级扩展,队的建设则一直延续到初三结束。同时,充分发挥中学生团校的作用,对队员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团队员仍保留队籍,留队带队。在初一普及团知识教育,加大推优入团力度,实现建团强队的目标;初三延伸少先队的建设与教育,加快推优入团,实现强团带队的目标。
途径三:通过典型引路,促进衔接。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开展团员队员手拉手,支部中队心连心系列活动。在管理中建立适合队员心理需要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在组织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4.2016年学校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2016年在学校环境建设上文化育人的精神,优化育人环境。为达到上述目的学校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外部文化环境。
1、校园花草树木美化,修剪、补种、挂牌、刷灰等。
2、校园内操场栅栏柱写标语,展示评优。
3、传达室校园内向墙挂温馨提示,设通知栏。
(二)、内部文化环境。
1、教学楼一楼设置宣传黑板。
2、教学楼楼梯墙壁悬挂行为文明警语或师生作品
3、教室及班级文化建设:前黑板上方悬挂国旗、班训,前黑板左侧设班务栏(张贴课表、班级规章、班级宣言和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措施),右侧张贴眼睛保健操图;左右两侧墙壁悬挂名人名言;扫帚与垃圾桶放在后内墙角。
5、办公室文化。
教师办公室、主任室、校长室:悬挂职责制度;正面墙上悬挂名言警语,放置档案册籍,办学理念等,悬挂组织机构,内置书架,摆种盆花。
6、功能室文化。
多功能室、舞蹈室、实验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工阅览室、美术教室、微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悬挂制度,张贴活动照片及宣传图画、悬挂名人头像、名言警语、悬挂组织机构。
二、学校软件建设学校在加强硬件建设同时,不断进行软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一日常规》、《宿舍管理制度》、《一日常规检查扣分细则》、《学生评比制度》等有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以及校园绿化问题,成立学校环保领导小组。另设立专职园艺教师对学校花窖进行管理,以及校园花坛绿化管理。定期进行校园大清扫,同时结合“
6、5”世界环境日进行宣传活动。对学生定期进行环保讲座,设立监察员对环境进行监察。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环保意识宣传,教师也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环保素质。
三、达到效果:一年以来,我校的不断努力,达到明显效果。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学校办有校报,并成立小记者站和校园之声广播站,对环保进行宣传和报道。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校园绿树成荫,花坛里花红草绿,不断变化翻新的校风橱窗,醒目的一训(校训)四风(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橱窗等。建成优雅的学习环境--教室布置规格化,火红的国旗,橱窗里鲜活的内容。建成整洁的生活环境--规格化寝室,整洁的食堂。为了更好教育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热爱校园,动员学生给花坛的牌制子起名,经过认真评选,把既有哲理又有教育意义的话印在牌子上,如“花草有情,踏之何忍?”“爱护花草,珍爱生命”。学生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受教育过程。校园里、走廊里、教室里到处是育人的画面。良好的环境,使师生环保意识有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学们随手丢废物没有了,没有践踏草坪现象,随地吐痰现象没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促进学生良好 西安华清园实验小学
5.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五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建设活动方案,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建设活动,每项活动领导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的暂行规定》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并将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和学校签订了三个责任状。
(1)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
(2)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责任状。
(3)杜绝乱收费,乱办班责任状。
3、学校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学习材料汇编》为蓝本,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师德建设领导组组长张振春进行了《顺应时代改变思维模式,更新观念达到教育创新的》师德讲座,会后教师进行了师德论坛,通过论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自学,并写出千字文师德体会。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均公示上墙,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真正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处。
通过学习,对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1.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动员部署,每位教师引起了高度重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2011年9月15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教师公开承诺大会,在会上学校领导传达了县教育体育局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活动方案及学校的活动方案,举行了教师公开承诺签字仪式,教师代表宣读了教师公开承诺书,全体教师把庄严的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在教师中实施了“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新秀” 工程、“明星”工程的目标进行培养。“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教师们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悉心育人,她们用爱塑造爱,用心雕塑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硕果,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在教师中广泛征集教师禁语和教育艺术语言。全校共征集教师禁语213条,教师艺术语言190条,经过整理教师禁语66条,艺术语言44条,上交局人事科,每位教师人手一份,通过此项活动使每位教师知道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每位教师在此项活动中都有所感悟。
4、开展了爱生工程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工程,人人争做爱生模范,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5、帮扶活动,真情投入。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把以往简单的经济资助变为全方位的爱生助学活动,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帮”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活动质量,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6、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团员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准备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教师的师德水平。
2、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调查问卷活动。
6.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六
自9月1日开学以来,学校在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狠抓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学校在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所做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
为了进一步突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管理和考核。强化了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建立健全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与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骨干的培养力度。骨干班主任是学校班主任队伍的领头羊,要认真学习市教育局的模范班主任和即将实行的德育能手评比条例,及时树立德育科研观,并将加强班主任的科研工作作为我们本学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同时也要探索在已经成熟的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下,借鉴或依靠教学科研的经验,开展系列的科研活动。
二、多措并举,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我校目前有11个教学班300多名在校生,如果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形不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风,就容易思想、纪律涣散,事故不断。针对学校状况,从学生一开学,学校就多措并举,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充分利用校会,升旗、班会、团会、广播等形式,对学生灌输良好的切合实际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集体等,要求他们以学校各类优秀学生为榜
样,人人争做各类先进学生,这样做,避免了不切实际的思想教育,使全校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人人争做好学生已成为学生的奋斗目标,其次确定了本学期思想教育主题,那就是抓实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督促全体师生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呈现在每位师生面前;抓好学生会工作,学生科从在学生中选出学生会干部及会员,每天坚持检查全体同学的日常行为,如纪律、卫生、两操等等。通过检查给各班量化赋分,对于违犯学校规定的学生给所在班扣分,对做出好人好事的学生给所在班适当加分,这样做激励了各班的竞争意识,也为准确地进行班级评估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树立良好校风的目的;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5.4前夕,学校安排各班召开以“纪念5.4运动”为主题的班会,出一期黑板报,学生科组织有关教师检查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这一措施,使广大学生不但了解了5.4运动有关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们还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表现在领导怎么布置,怎么要求就怎么办,主动性差。虽然要求各科都要渗透思想教育,但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所采取的措施,还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不成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科
7.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七
一、关于此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以“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 紧密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在组织开展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 为期两天的国际论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日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 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此次国际论坛既是一次课题研究的学术研讨会, 又是一次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大会。来自“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下的12个研究课题的13位专家结合所承担课题的研究成果做了主题学术报告。同时, 此次论坛还围绕研究主题开设了四个专题论坛, 它们分别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义使命、内涵本质、背景条件;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做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50余位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校校长、党委书记及中外高等教育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学术报告。
(二) 各方重视, 规模空前
此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参会代表为历届最多, 有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等600多名中外专家与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在百忙之中专程到会, 并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报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同志,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各课题组非常重视此次论坛, 组织了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可以说, 此次盛会是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理论工作者三支研究队伍的大会师。
(三) 交流平台, 学术盛会
此次论坛为“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不仅推动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各个研究课题在中期检查的基础上, 为准备这次论坛的学术报告, 对有关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每个学术报告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展示了翔实的数据、丰富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得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这些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高度评价。在此次论坛上, 论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近30位课题组外的专家对12个研究课题的13位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评价, 所有报告都得到了良好以上的评价, 其中70%的报告被评为“优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始于2001年, 是每年举办一次的系列论坛, 本次论坛是第九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这个系列论坛一次比一次好, 其品牌效应与辐射作用越来越大, 不仅对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且对于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精心组织, 服务优质
浙江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论坛的召开, 会前多次召开协调会。承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他们对论坛的会务工作做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服务工作周到细致, 为论坛的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体现了很高的组织水平和优质的服务工作。
二、关于“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项目的研究
(一) 项目研究启动以来的简单回顾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于2008年2月发布, 2008年6月开题, 批准12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这些课题要重点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现有基础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任研究项目的总顾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任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研究项目共涉及研究课题负责人及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 参与高校、研究机构150多所, 参与研究人员1000多名。同时,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高教学会对研究项目投入600万元的研究经费。研究项目还被批准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
(二) 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
2009年8-9月, 项目办公室对各课题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总体上看, 从立项到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 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都非常重视, 组织得力;研究课题具备了明确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概念意识;在研究中, 力求做到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把历史与未来、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借鉴国际经验教训, 更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
在此次论坛上, 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都围绕中期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在“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命题的研究中,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理解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再理解;在研究中, 应该让高等教育强国这样一个宏大叙事回归到高等教育规律的解读上来。
关于“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命题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呼唤着高等教育的崛起,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
在研究我国“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代表“背景与条件”课题组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中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第一步要做的是, 必须使高等教育经费的相应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 项目研究所预设的九大路径在理论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突破。
“教育理念创新”课题组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确立国家高等教育理念, 为微观层面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提供宏观指导;同时, 还应在继承与批判中创新高等教育理念。
“体制与机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演讲中认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要正确认识学术权力, 还学术权力以学术;加强制度建设, 落实民主办学, 教授治学;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优化结构”课题组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在报告中从制度分析的视角阐述了制度变迁对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影响。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在于转变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质量与水平”课题组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确立标准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前提;找准问题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突破口;制度创新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学科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核心;文化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源泉。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阎光才教授代表“扩大开放”课题组做报告, 指出: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开放的宏观政策与制度;利用我国经济崛起的优势, 提升我国教育贸易服务水平;建立与完善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代表“建设高水平大学”课题组在报告中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实施的建议。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负责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必须做强地方本科院校, 而做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 包括“区域定位、层级定位、能级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等。
“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做强高职教育的持续过程。做强高职教育一是强化类型、强调特色, 二是强化功能、强调内涵。
“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课题组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教授分别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高等教育的视角, 提出了集群化区域发展新模式等新的理论观点。
总之, 虽然各研究课题组得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还只是初步的, 但在研究中通过点的突破,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
据项目办公室的粗略统计, 目前己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达200多篇, 一些研究文章还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调动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及社会各界开展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一些专题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还被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和吸收。
3.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推动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研究课题组都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力求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凸显以下特点:夯实基础, 注重文献的梳理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分析;从实然到应然, 注重比较研究;直面主要问题, 注重专家访谈;开展问卷调查, 注重数据分析;拓宽研究视野, 注重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政策研究。
(三) 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 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已告一段落。虽然项目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 还应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 加强深度研究, 从经验性、资料性研究转向针对性和思想性研究。
目前的课题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得较好, 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与提升, 在研究探索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和观点方面需要下更多更大的功夫。
2. 科学规划未来研究, 研究成果要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本课题的研究是今后比较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性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 对新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预测的研究在高度上、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还不够。
3. 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行政决策的关系。
学术研究首要的是学术性与学术水平;学术研究应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学术研究应努力为行政决策服务, 但学术研究应不同于行政决策;学术研究要求真、务实, 力戒空话、大话;学术研究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指导实践。
4. 加强协调与整合, 密切合作, 保证整体推进与提升。
项目研究在设计之初,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研究力量, 几乎每个研究专题都汇集了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参与, 实现了三种研究人员的汇合, 推动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但是, 这种研究团队的构建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也出现了一些协调和沟通方面的问题。
8.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八
师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心灵塑造工程。当前,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职业道德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已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教师自身说,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约束教师的外在行为,而且也是自我调节的隐蔽的调节器。因此师德建设无论是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还是对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影响,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通过师德学习,我校绝大部分教师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师德水平高,教师形象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原因,我们学校师德水平尚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离了师德准则和规范。在当前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少数教师不甘清贫,不能安心。他们捧的是教师的铁饭碗,打的是自家的小算盘。他们对教学有点敷衍了事,对业余却是废寝忘食。他们忙起活来,忘了休息,甚至忘了工作。他们看来,迟到、早退也算不了什么。
2、部分教师得过且过,胸无大志。他们认为当教师没有社会地位,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有的认为进了学校的门就是进了保险柜,教好教坏一样拿工资。他们知识缺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他们不讲学习,不思进取,站在三尺讲台上只会凭“教参”念经。
3、部分教师不讲奉献,只讲照顾。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了;谈理想的少了,讲实惠的、讲好处的多了;不要组织纪律的少了,要组织照顾的多了;对学生爱的少了,讽刺、挖苦、体罚的多了。
4、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形象不佳。他们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甚至在社会参与赌博,与教师形象大相径庭。
二、解决对策
教师工作有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教师的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着其自身水平的高低,而且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无形的是教师的道德风范。
我校针对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行为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校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教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我们有针对性地抓住教师中不健康的思想苗头,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及时给他们指明方向。
2、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教师凝聚力。从目前情况看,靠政府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较快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是不现实的。我校领导从实际出发,拓宽勤工俭学渠道,广辟财源,增加收入,着力改善教师福利和生活条件。同时加强正面引导,激发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荣誉感。加强人文关怀,尽力解决教师的工作、生活实际问题,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干劲和热情。
3、健全教师评价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或否定,客观、公正、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我校在师德建设工作中,主要健全了两项教师评价制度:
(1)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方面,二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效果。这一评价要求教师自觉、积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有力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评价特别注意真实、公平、公正、合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全方位的,我们主要从教案、听课、作业批改、科研成果、教学效果、职业道德等六方面进行具体评价。实践证明,学校运用这种评价机制来抓师德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业绩的提高,成果是显著的。
(2)学生与家长评价。学生是教育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而家长则是学生的监护人,因此,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管理和
师德建设活动的参与,及对教师工作、学校教育教学的督促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加强师德建设和办好学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师德建设中,我们重视发挥学生的评价师德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师德建设的六项指标。通过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围绕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管理工作及教师、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谈看法,提建议,评标准。为了使我校师德建设工作开展得更深入,使教师形象更完美,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组织学生家长、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家长的良好评价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使我们的师德建设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9.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篇九
六五法制建设年活动总结
认真贯彻、全面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是我校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现把我校几个月来法制建设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推进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管理手册》,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发展规划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了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资产。
二、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了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学校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学校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学校明确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加强对教育法制工作人员和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组织学习了《刑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法制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切实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做到知法、懂法,按法办事。
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上法制课,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青少年是“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抓好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主要放在学校图书馆增设法制类图书,并对教师、学生进行开放。班级黑板报开设了“法律小天地”栏目,让学生参与创办校园法制小报在学校橱窗展出,向教师、学生宣传最新的法律法规。全校15个班级,每个班级在开学初上了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学校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开展“做守法小公民”演讲比赛,并组织开展法制报告会一次。
大力办好家长学校,把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一课。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家长上法制课,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生理、心
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及监护人用积极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子女,有效地防止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四、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保证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
【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推荐阅读:
学校工作作风工作安排07-29
镇学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第二阶段工作小结07-25
“作风建设年”活动个人自查总结07-30
安监局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10-18
2011年县委党校干部作风建设总结08-02
市科协“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10-14
新民完小作风转变年”活动总结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