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共9篇)
1.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 篇一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一、汉 语 拼 音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3、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4、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5、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二、汉 字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2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和多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知道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三、词语
1、反义词、近义词
2、褒义词和贬义词3词语的仿写。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 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4、会使用恰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助词(的、地、得)
5、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四、句子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扩句和缩句
3、修辞方法。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4、了解病句的病因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7复句(1)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五、积累与运用
1、古诗、词的默写与理解(必背古诗52首)
2、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谚语
3、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中外名著、历史名人
六、阅读
1.朗读、默读和背诵。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能理解文中意思深刻的语句;能找到中心句、过渡句。
4.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5.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6.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7、按要求找出文中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正面、侧面、插叙、倒叙、对比、反衬、细节等语句。8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并列顺序等
七、写作(一)应用文: 请假条、日记、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二)作文。类型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要求:
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标点正确
2、选材新颖、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3、字数在500字左右。
(备注:在小升初考试中还会涉及到课外知识的考查,在这一方面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2.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 篇二
一、小学语文考试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小学语文考试试题的设计应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推进素质教育;应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和富有个性地发展。努力使试题的立意从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在结构的要求转向体现教育价值, 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 立足于引导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考试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体现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 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的发展状况, 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命题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 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1. 小学语文考试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视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多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少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 以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状况。
2. 小学语文考试应考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教育目标, 因而,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成为小学语文考试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与自信心等。如何有效地考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 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既要关注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需求,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发展。
3. 小学语文考试应考评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的考试中, 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 如选择题、判断题, 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 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或获得答案的过程, 却不作任何要求。这样, 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 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 都被摒弃到考试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给教育带来诸多弊端, 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 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 小学语文考试应该能够考评出学生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
4. 小学语文考试应给学生信心和童趣
小学语文考试要立足于基础, 着眼于发展, 立足于教材, 超越教材。要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本, 积极提倡出开放性试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考题不要统得太死, 要让学生产生兴趣,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角度。避免出机械记忆试题, 不出超纲题, 不出人为编选的偏题、怪题、难题, 促使考试评价对教学发挥好的导向作用。注重突出试题的人文精神, 命题语言要富有人情味, 考虑学生的兴趣, 使用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话语, 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让学生有勇气面对考试、不怕考试。卷面设计应充满童心、童趣, 努力使试卷具有生活气息、生活意境, 使测试既成为学生树立信心, 获得发展的过程, 同时又成为教师改进教学过程, 成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互动、沟通的过程, 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考试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即采用笔试、口试和操作相结合、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统一考与分层考相结合等多种考试评价方式。
1. 多种形式考试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 笔试。除闭卷考试外, 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实行开卷考试, 闭卷考试着重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些参考资料进入考场, 以考查学生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 同时能够检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 还要尝试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口试。可放在平时进行。小学语文考试, 可按年级将口试设计为如下几个项目:朗读、听说、背诵、口语交际等 (操作过程中可任选1~2项) 。有助于检查学生语言的畅通性、思维的敏捷性、理解的深刻性, 提高语文素质。
(3) 操作考试。适合于检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是凭一张考卷就能加以说明的, 它需要在实际环境中加以操作, 才能作出评价。
2. 多次考试能让后进生增强信心
仅凭一次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 评定学生成绩, 不一定科学。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试行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 允许后进生申请第二次考试, 甚至第三次考试。如第一次朗读考试学生感到不满意, 可以申请第二次考试。学生参与多次考试的过程, 也是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信心的过程。
3. 分层考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我们不仅应该承认差异, 而且还可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 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出2~3套难度不同的试卷供学生选择,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让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我能行”。
3.小学语文升学考试的技巧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题;答题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①多音字组词。②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③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①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②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③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④选字填空。⑤区别形近字组词。⑥找出错别字并改正。⑦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①查字典,按要求填空。②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③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二、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4)注意词的褒贬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判断词的感情色彩。如,“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骄傲”则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常见题型:①给带点字写出(或选择)正确的解释。②一词多义。③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④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或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二)我们要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近、反义词很多。近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辨析近义词,要注意:
(1)分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的是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战斗”和“战争”;有的是词义轻重不同,如“优秀”和“卓越”。
(2)分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有褒贬之分;书面语和口语之分。
(3)分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有些通常固定地和某些词语搭配,如“简单”和“简朴”,“简朴”可以和“作风”搭配成“作风简朴”,而不大和“简单”搭配成“作风简单”;有些在适用的对象上有上、下之分,如“爱护”则多是上对下,“关爱”则都可以用。
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
(1)词义是同一范围。
(2)詞性要相同。
(3)有的反义词有一个,有的反义词不只一个。
常见题型:①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②找出句子中的近反义词。③选词填空。
(三)要会正确地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
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词语归类时关键要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再按照一定的类别一个个地写。
常见题型: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②将前后搭配得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③选择正确的词语。④将下列词语分类。⑤按要求写词语。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⑦按顺序排列词语。
(四)要能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我们五年级同学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成语,还要注意课后的积累,做到不仅会写成语,不写错别字;知道成语的来源(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人民群众的口语)、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还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常见题型:①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②根据意思写成语。③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④判断成语是否正确,并改正。⑤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⑥写近义、反义成语。⑦将成语按要求归类。⑧按要求写成语。(如按来源写,按季节写,按数字写等)⑨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主人翁等。
4.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 篇四
我们总体教学思路是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应按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要复习前面所学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读法;最后,组织教学时既要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如: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首先,应把作为教学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包括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其次,教学组织要重视运用正例和反例以供学生学习领会。再次,要组织并督促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于新学习情境中,即做到面对适当条件就能立即作出反应。最后,要明确教学效果的标志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另两种知识的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如,教师是如何写作的,有哪些技巧等。最后,评价教学效果时要看“学生会学习”的情况。
总之,我们需要反思和重构语文知识观。从知识的生成过程来看,学校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动态生成性的、有利于个体主体经验结构的联系,并由此出发,去主动地发展构建自己的言语经验系统。要尊重知识的特征,合理而科学地进行我们的教学活动
一、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其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其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其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其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二、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1)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2)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一,笔画、结构分析法。第二,组字归类识字法。第三,比较辨析识字法。第四,联义联想识字法。第五,形象识字法。第六,结合生活识字法。第七,游戏识记法。
(3)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第一,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第二,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第三,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小学阅读知识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今的阅读教学呢?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三是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四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五是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四、小学写作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四)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5.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 篇五
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托尔曼 D:斯金纳
2、以下哪一个不是资源管理策略? A:习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上自习B:相信自己努力就可以学好 C:碰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D: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3、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4、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所掌握的最多的是____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连词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E:重视个别差异
6、我国古代教育中六艺中的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A:忠 B:仁 C:义 D:孝 E:卢梭
7、”神舟”七号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触摸和感受到地球以外的世界。载人航天中三大基本技术是:天地往返、出舱行走和。A:释放伴飞小卫星 B:深空探测 C:在轨试验 D:交会对接
8、()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A:教学技术手段 B:教具准备 C:教案
D:教师的情绪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1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__。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11、下列选项中,不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计划的意义的是()A:保证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B: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C:体现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D:有效地了解儿童的发展
12、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心的是__。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3、在西方,柏拉图对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是()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14、把教师看做教育的研究者和课程设计者,这体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是____ A: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B: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C: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D: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15、抑郁症的表现有()。A.焦虑 B.情绪消极 C.消极认识 D.动机缺失 E.躯体疲劳
16、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____ A:研究型课程 B:特色课程 C:学校课程 D:活动课程
17、狭义教育主要指()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18、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__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幼儿出现想像的萌芽的年龄是__ A.6个月~1岁 B.1岁~1岁半 C.1岁半~2岁 D.2岁~2岁半
20、关于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B: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 C: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D: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 E:重视个别差异
2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属于__。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2、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__。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3、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以沉重打击的是提出了。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4、在记忆中,小学生善于__ A.具体的词的记忆 B.语词材料记忆 C.抽象图形记忆 D.具体形象记忆
25、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A:课前准备 B:上课 C:练习D:评定 E:作业
26、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2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28、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2009年天津)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30、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A:斯金纳 B:加涅 C:托尔曼 D:班杜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____ A:培养文化本体 B:构成文化本体 C:支持主流问题 D:繁荣多元文化
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__ A.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教师自身的特点 D.学生的可接受性
E.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5、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__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6、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__。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 D.性善论
7、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E.模仿性
8、《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__。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罗杰斯 D:科尔伯格
10、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11、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__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____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是()A: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B:构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构建.
D: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14、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药品时,最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A:催吐
B:吃止泻药物 C:进行人工呼吸
D: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15、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____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6、用以概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两个词是()。A.“培养”和“推动” B.“制约”和“促进” C.“影响”和“干预” D.“共性”和“个性”
17、韩老师在讲镁条燃烧的特点时,从实验室里给大家拿来了镁条,在教室给我们演示了镁条燃烧的实验,这里韩老师采用的教学法是。A:情景教学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现场教学法
1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____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9、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经预言,“电力的火花”将取代“蒸汽大王”而统治世界。促使这一“取代”实现的理论突破是。A: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B:西门子成功研制的发电机 C:格拉姆发明的电动机 D: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20、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20、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2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工作量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一半
23、”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____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 E:班杜拉
24、咨询者通过为学习者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设计合理的行为程序,提供强化及设立模仿的榜样等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这是咨询方法中的__。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游戏和艺术活动的方法
25、下列作品、作者、国籍(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B:《黎明的通知》——郭沫若——现代 C:《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法国 D:《赤壁》——杜甫——唐代
2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__。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
27、教学技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有__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反思 D.教学研究 E.教学艺术
28、我国的教育体系分为()三大阶段。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9、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__ A.循序渐进 B.学思结合 C.长善救失 D.启发诱导 E.因材施教
30、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____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6.高二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六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7.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 篇七
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实际上不少教师对它的精神实质并不了解, 以致在实践中走上了的歧路。观念不够新, 课程改革只是换了新的教材, 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 依然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更多老师倾向于“照本宣科”, 读课文, 讲知识。让学生对母语失去兴趣, 加上参考书局限性的答案让学生背诵, 是直接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 教学重点偏向书本知识, 忽略了语文语言性的重要性。也就是忽略了学习语言的重要点“说”。语文作为我国学生的母语, 只把重点放在只学书本往往是不够的。但是很多老师较少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只做到“听、读、写”, 没有给学生适当平台运用所学知识。于是知识与语言在小学语文中时常脱节。
2. 小学语文教学不足之处
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生硬, 只为完成教学目标, 在读学习一篇课文时, 只是学生词, 读课文, 总结中心思想, 最后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章的含义, 只记得背诵内容。同时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阅读, 如此直接导致学生阅读知识面窄, 理解能力锻炼不充分。很多老师脱离具体语言环境教学词语, 让学生死背词语含义, 这样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不深刻不牢固, 不注重实践运用, 使词语教学生硬, 并无乐趣。再者, 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忽略它与语言的结合, 语言就是说, 说就相当于实践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知识, 下课写作业背课文, 却很少在课内或者课外有机会展示所学知识, 没有属于学生的课内外活动把知识和语言结合, 用语言表述出来的机会甚少。没有达到学以致用。
3. 如何将知识性与语言性相结合
3.1 基础知识要牢固
目前的语文教材编排, 通常是单元制, 单元内的文章内容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 重点在于训练语文技能,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实际上是语言文字训练课, 学生通过努力学习, 渐渐提高理解和运用中国语言文字能力, 并能在掌握一定语句与技能的同时或许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 并且为进入社会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 社会交际, 打下坚实基础。最后, 需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 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进行革新和整合, 使学生不仅停留在理解字面意思, 还要领悟深层含义。
3.2“语言的”实践出“知识的”真知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老师需让学生的“输入”变“输出”, 也就是实践联系, 语言的叙述、表达, 都是在为学生将知识和语言结合做好准备。在实践中学生与老师都会在体会之后得知自己的优势与弱势, 从而进行提高。“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 他们就能做出多精彩的表现。课堂是学生的动感地带, 是学生求知、充分创造、展现自我、品尝成功的平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在于是否得到适当平台进行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并由衷欣赏的。在学习好一门学科, 尤其是我们的母语,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需要进行大量练习, 使学生熟能生巧, 学会运用到实际中。将知识性和语言性相结合。首先, 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效率。不得不说, 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不管是“语言”还是“科学”, 需要借实践来掌握它们, 从而学成自己的东西。正因如此,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是必然的教学手段。“让语文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老师应当有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语言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可适当举办比赛活动, 例如朗读比赛, 读书会, 朗诵大赛, 写读后感等, 积累词句, 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用“活”的方式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与运用能力, 可使学生发挥一技之长。
3.3 良好学习条件
老师需要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 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 并及时调整, 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老师要热爱学生, 平等对待, 让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学困生的言行。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 留心学生的优点、优势、亮点, 引导他们积极学习, 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反之, 学生被挫伤积极性和自信心大多是因为老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弱, 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总结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 是打开学生思想的一把金钥匙,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所以, 学生的语文水平体现素质水平。语文又是一个工具, 在其它学科的学习、思想表达表达和人与人交流中都无法离开它。老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转变教学观念, 丰富知识结构, 才能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真正让小学语文的知识性和语言性巧妙结合。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根基, 对培养学生基础文学能力起重要作用。但很多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诸多不足, 制约着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发展。对学生切实提高语文知识学习与语言输出的结合上效果欠佳, 于此, 老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和实践相辅相成, 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基础知识,结合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金彦, 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 (00)
[2]张金英,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03)
8.对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篇八
一、小学语文考试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小学语文考试试题的设计应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应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和富有个性地发展。努力使试题的立意从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在结构的要求转向体现教育价值,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于引导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考试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体现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的发展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命题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1.小学语文考试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少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状况。
2.小学语文考试应考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教育目标,因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成为小学语文考试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与自信心等。如何有效地考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发展。
3.小学语文考试应考评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的考试中,特别是一些所謂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或获得答案的过程,却不作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摒弃到考试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给教育带来诸多弊端,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语文考试应该能够考评出学生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
4.小学语文考试应给学生信心和童趣
小学语文考试要立足于基础,着眼于发展,立足于教材,超越教材。要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本,积极提倡出开放性试题,留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考题不要统得太死,要让学生产生兴趣,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角度。避免出机械记忆试题,不出超纲题,不出人为编选的偏题、怪题、难题,促使考试评价对教学发挥好的导向作用。注重突出试题的人文精神,命题语言要富有人情味,考虑学生的兴趣,使用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话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有勇气面对考试、不怕考试。卷面设计应充满童心、童趣,努力使试卷具有生活气息、生活意境,使测试既成为学生树立信心,获得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成为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互动、沟通的过程,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考试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采用笔试、口试和操作相结合、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统一考与分层考相结合等多种考试评价方式。
1.多种形式考试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笔试。除闭卷考试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着重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些参考资料进入考场,以考查学生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能够检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还要尝试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口试。可放在平时进行。小学语文考试,可按年级将口试设计为如下几个项目:朗读、听说、背诵、口语交际等(操作过程中可任选1~2项)。有助于检查学生语言的畅通性、思维的敏捷性、理解的深刻性,提高语文素质。
(3)操作考试。适合于检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凭一张考卷就能加以说明的,它需要在实际环境中加以操作,才能作出评价。
2.多次考试能让后进生增强信心
仅凭一次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学生成绩,不一定科学。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试行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允许后进生申请第二次考试,甚至第三次考试。如第一次朗读考试学生感到不满意,可以申请第二次考试。学生参与多次考试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信心的过程。
3.分层考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仅应该承认差异,而且还可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出2~3套难度不同的试卷供学生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让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我能行”。
9.高一语文考试知识点梳理 篇九
1、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2、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3、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学语文的考试知识点】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重要的知识点07-20
小学语文各知识点归纳07-04
小学语文拼音知识点总结10-20
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11-07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1206-25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测试09-22
苏教版小学语文知识点09-05
小学期末复习语文知识点归纳10-26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