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2024-08-21

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共9篇)

1.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

马和乡卫生院行评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灵石县关于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共灵石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切实改进医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现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灵石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开展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以民主评议工作为基础,以优化医院发展环境为重点,不断推进医院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构建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新灵石而努力奋斗。

二、评议的内容

这次民主评议活动,重点内容是针对医院的工作开展“查、看、纠”活动,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设。其具体内容是:

(一)查领导班子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看科学发展观是否全面落实,纠正创新争先意识不强,发展不足的问题。

(二)查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是否顺利,切实纠正工作落实不力,措施不实的问题。

(三)查院务信息公开,看依法执业、医疗服务信息、收费项目、行业作风建设、三重一大、业务管理、廉政建设、职工关注的事项等单位事务信息是否依法公开,纠正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规范、不全面的问题。

(四)查卫生监督执法,看执法是否严谨、科学、文明,纠正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力的问题。

(五)查医疗服务,看便民服务设施和服务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

(六)查医德考评工作,看医务人员是否依法、文明行医,纠正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过度医疗、欺诈医疗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七)查反腐倡廉建设,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否健全,纠正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索要“红包”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

(八)查问题整改,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纠正整改措施不力,规章制度不全,不规范的问题。

三、方法步骤

这次民主评议工作,县委、县政府扩大了评议范围,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评议的重中之重,加大了群众参与权。评议工作按上级要求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

1、根据上级安排,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案。

2、思想发动。召开全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会议,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医院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方案。

3、营造工作氛围。充分利用医院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的有关精神和活动,在医院布置横幅标语。

4、组织讨论,提高认识。

(二)自查自纠阶段

1、认真查摆问题。按照评议的六个方面的问题,认真查摆医院、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认真查找不留死角,防止走过场。

2、广泛征求意见。医院将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立征求意见箱,护理部印发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各责任科室将征求到的意见汇总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报活动办公室。

(三)落实各项措施阶段

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是改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将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逐项加以研究、分析,并加以改进,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要把整改落实贯穿于行评工作的始终。

(四)认真对待集中评议,虚心接受意见建议

在做好宣传发动、自查自纠、落实各项自纠措施的基础上,做好集中行评的准备、接待工作,真正使大家认识到人人都是评议对象,个个代表行业形象,切实增强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全面整改,建章立制阶段

1、根据自查自纠和制定的整改措施及政风行风评议的结果,对照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修改整改方案,并加强以落实,对整改措施实施督办制、限期制、责任制。

2、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向上级汇报。

3、全面建立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医院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四、工作要求及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行风建设,促进医院健康发展,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和谐医院的重要途径。全院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这次民主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做好民主评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积极参加评议。医院成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领导,各科室也要切实加强行评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统筹结合,整体推进。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与加强医院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党员要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并作为主题实践活动之一,认真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做好宣传。

3、加强引导,严格责任追究。各科室要及时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的好典型加以宣传。做好引导作用,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要深入科室分析研究解决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改进措施,对顶风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严肃处理。

4、加强整改,注重实效。对科室医院工作中在服务大局、执行政策、政务公开、履行职责、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要坚决及时的予以治理。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马和乡卫生院

二零一一年九月

2.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二

针对以上问题, 我省积极实施“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2007年年底以来, 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财政厅联合实施了“医疗卫生大学毕业生进农村计划”, 分别于2008、2009、2010年连续3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累计招录9 790人。

本研究在检索《甘肃卫生统计资料》等相关文献及对9 790名招录大学生分配情况调查回顾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我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成效及不足, 以期为我省合理配置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2008~2010年选拔工作回顾

1.1 基本情况

为积极实施“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关于录用医疗卫生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通知》 (甘卫人发[2008]173号) , 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和省监察厅《关于印发〈关于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人通[2009]33号) ,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关于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和到乡镇卫生院基层兽医站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甘人社通[2010]62号) 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0]77号) 等文件精神, 经统一考试、初选、体检、公示、审批、培训、上岗等严格规范的选拔程序, 2008~2010年共选拔9 79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各年度选拔人数及各地区名额分配见表1 (本文涉及的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信息网, 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状况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卫生统计资料》) 。

1.2 选拔人员结构分析

(1) 从性别上看, 女性所占比重较大, 占总人数的69%, 是男性的2.22倍 (见图1) 。

(2) 从学历上看, 专科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占总人数的86%, 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6.20倍 (见图2) 。

(3) 从毕业院校上看, 选拔人员来自省内院校的占86%, 是省外院校的6.00倍 (见图3) 。

(4) 从专业结构上看, 护理学、临床医学、中医学3个专业人数最多, 占总数的87%, 其中护理学占35%、临床医学占32%、中医学占20%;其次是药学和医技, 分别占5%和4%;其他共占5% (见图4) 。

(5) 从专业配比上看, 全科医生类与护理专业人数比为1.54∶1, 护理专业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小;普通护理专业人数是助产专业人数的7.06倍, 助产专业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小 (见图5、6) 。

(6) 从毕业绝对时间上看, 选拔人员主要为最近3年 (2008~2010年) 毕业生, 占总数的83%;从毕业的相对时间看, 选拔人员主要为每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和毕业1年的往届毕业生, 共占总数的80%, 且随着毕业相对时间的延长, 人数逐渐减少 (见图7、8) 。

2 工作成效

2008~2010年连续3年实施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 为乡镇卫生院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大大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1 有效缓解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连续3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切实开展, 与2008年相比, 2010年全省各地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大幅度增加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近3年选拔工作成绩突出, 全省各市 (州) 每千农村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 由2008年的0.87增长为2010年的1.21, 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改善了广大农村的基本医疗条件。

2.2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1) 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经过3年的选拔工作, 大批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 全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87.60%提高到2010年的89.77%, 提高了2.17个百分点。从各地区来看, 除陇南、武威外, 其他地区均有大幅度提高, 其中平凉提高了4.64个百分点, 增长幅度最大。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的提高, 为乡镇卫生院整体效能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了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基础。

(2) 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近3年招录的9 79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96%的是2006年及以后毕业的高校毕业生, 年龄均为30岁以下, 使全省乡镇卫生院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增强了乡镇卫生院活力。

(3)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趋于优化。从学历结构上看, 全省乡镇卫生院普遍面临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过低、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9 790名专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的加入, 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 增强了其整体业务能力。

2.3 高素质卫生人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我省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为全省卫生事业发展, 尤其是全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但长期以来, 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人才招录机制, 使大量高素质卫生人才不能及时补充到基层医疗机构中, 造成了卫生人才资源的闲置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卫生技术人员2个相互关联的难题。而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的开展, 建立了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供给机制, 一方面使卫生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另一方面也使闲置的高素质卫生人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同时, 该项目的实施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多样化和灵活化, 促进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等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4 为毕业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而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平台, 使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 基层卫生医疗单位人才匮乏, 为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机遇, 使其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挥重要作用。

3 存在问题

尽管选拔工作已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3.1 全省各市 (州) 增长幅度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

2010年和2008年相比, 全省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增幅较大 (见图9) , 全省平均增长率为38.48%。但各地区增长率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嘉峪关市、兰州市涨幅最大, 增长率分别为230.77%和79.77%, 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长率;而陇南市、酒泉市增长率较低, 分别为13.23%和30.06%, 远远低于全省平均增长率, 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3.2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 (见图10、11)

(1) 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 医护比分别是1.84∶1和1.28∶1, 与《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等文件中医护比1∶1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护理人员比重明显偏低, 人数相对不足。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 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为10%, 与《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中规定的“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 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 除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药师 (士) 、技师 (士) 等卫生技术人员外, 各存在5 069名、182名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各占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数的21%、6%。据调查, 该部分人员大多为学历层次较低、业务能力较差, 无法胜任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

3.3 总量超编和卫生技术人员缺编的矛盾突出

根据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的通知》 (甘机编办发[2008]55号) 和《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的通知》 (甘机编办发[2006]58号) 文件中关于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 统计出全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数量及缺编情况, 见表4、5。

注:各地乡镇卫生院为缓解卫生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在不占用编制名额的基础上招聘了一批卫生技术人员, 共计约1 500名, 以此计算, 目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编数量约3 500人

注: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缓解卫生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在不占用编制名额的基础上招聘了一批卫生技术人员, 共计约100名, 以此计算, 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缺编数量约1 000人

表4显示, 除去不占编制名额的招聘人员, 全省乡镇卫生院超编人员较多, 约1 800人, 而临床医生、护师 (士) 、药师 (士) 、技师 (士) 等卫生技术人员却处于缺编状态, 缺编人数约为3 500人。表5显示, 除去不占编制名额的招聘人员, 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数和全科医生、护师 (士) 、药师 (士) 、技师 (士) 等卫生技术人员均处于缺编状态, 缺编人数分别约为700人和1 000人。总之, 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存在人员总量超编而卫生技术人员缺编的矛盾, 造成这个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用了5 000多个编制名额。

3.4 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 我省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绝大部分为专科以下学历, 学历层次不高;而近3年选拔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进修培训和实践锻炼, 其业务素质, 尤其是临床实践能力非常薄弱, 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3.5 缺乏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

受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平台低、卫生技术人员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影响,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 在被选拔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 约有67%的人观念仅仅停留在就业层面, 将乡镇卫生院作为择业的缓冲地, 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之余努力考取公务员或研究生, 影响了乡镇卫生院整体效能的发挥。

4 政策建议

总结2008~2010年连续3年选拔工作的成功经验, 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不足,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和加强。

(1) 调整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人员结构, 在分流、整合的基础上优化人员结构。我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员总量超编和卫生技术人员缺编的矛盾, 主要原因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因此, 有必要按照《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等制度调整人员结构, 将不符合基层医疗服务要求的人员进行有序分流, 为补充符合基层医疗服务需求的技术人员提供编制保障。据测算, 全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人员中需分流的人员有5 300余人。

(2) 在对现有人员进行分流整合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施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目前, 全省乡镇卫生院人员中临床医生、护师 (士) 、药师 (士) 、技师 (士) 等卫生技术人员缺编较多, 约3 500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临床医生、护师 (士) 、药师 (士) 、技师 (士) 等卫生技术人员缺编约1 000人, 再之受人员退休、调离、辞职, 考取研究生、公务员等因素影响, 每年自然减员约1 000人。以此测算, 全省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编达5 500人。若不及时改善这种情况, 将严重影响基层医疗单位职能的发挥, 进而影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因此, 需进一步实施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需求。这既有助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也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3) 加强招考前的调研工作, 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 应在每次招考前成立专门的调研机构, 对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分布情况进行科学调研, 制订名额分配方案, 逐步改善卫生技术人员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4) 降低护理人员学历要求, 加大护理人员招考数量, 适度增加助产专业招考数量, 逐步改善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状况。我省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 医护比过大, 护理人员明显不足, 助产专业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低, 需进一步加大护理和助产专业人员的招考数量。但我省医学教育的现状是:高等教育的年培养量相对不足, 而中等医学教育的年培养量相对过剩, 大专及以上层次的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生匮乏, 根本无法满足招考需求。然而, 在临床实践中,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护理和助产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不是追求较高的学历层次。因此, 基于我省实际, 可将护理、助产招考的学历要求降低至中专, 以满足招考需求。

(5) 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逐步提高其业务素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高, 临床实践能力薄弱, 整体素质不高。同时, 受经费不足、信息获取不便等条件限制, 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培训, 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因此, 应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尤其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高校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在培训方法上, 可以在结合高等医学院校资源, 与城市大医院、相关医疗机构等合作的基础上, 采用学历教育、脱产进修、经验交流、短期培训等方法开展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 以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促进我省农村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 认真落实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建立动态流动机制的意见》, 调动招录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城乡差距是基层优秀卫生技术人员流向城市和高素质卫生技术人员不愿服务基层的根本原因。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匮乏与城市医务人员富余及大量医学本科生、专科生就业难存在矛盾。2009年, 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已联合下发《关于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建立动态流动机制的意见》, 要求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招录人员应在基层逐级选拔, 使已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一定时间, 学历在专科以上, 获得相应职业证书, 工作能力强, 表现良好, 各项考核符合要求, 通过市 (州) 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选拔考试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到更高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从而调动毕业生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积极性, 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在动态中实现优化配置。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的实施, 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较好地促进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当前, 我省这项工作已实施3年, 为乡镇卫生院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希望本文能为更好地落实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提供依据和有益思考。

摘要:对我省2008~2010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情况及《甘肃省卫生统计资料》等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以总结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效, 分析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在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3.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实施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46-01

1 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优质服务的意义和目标

1.1 要全面的履行护士的职责,提高专业技能,进而提升服务质量,要充分调动忽视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乡镇人民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

1.2 要让患者满意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体验和感受是护理工作乃至医疗卫生工作成效的最终评价标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让患者得到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

1.3 社会满意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得的无视服务,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一个要为人民全新服务的理念,发扬传统的人道主义精神,最终促进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1.4 护士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还要规范护理行为和时效机制,从而使医护人员对患者能够很好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忽视的责任感得到提高,最终扭转医患之间的形式,减少医疗纠纷。

2 优质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的实施方案

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方面要不断地开展亲情护理服务、不断的创新护理服务的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素质,注重细节服务,最终能够很好地构建乡镇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

2.1 各科护士以“热心、耐心、细心、精心、虚心”为病人提供責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患沟通,落实基础护理,通过为病人实施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剪指甲、协助病人翻身及有效咳嗽、为病人打饭、打开水、及时为病人整理床单位,落实防滑标识、预防跌倒十知道等具体服务,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了病人满意度,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2 抓观念更新,促进服务模式转变:在护理服务中,突出一个“亲”字。住院期间免费提供一次性纸杯、笔墨纸张,免费代打电话,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水、拿药、订饭,实实在在地解决病人的困难,让病人体验到家的温暖,在护理工作中,做好一个“细”字。病房每日通风2次,保持空气清新;随时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刻保持床单整洁;每天下午,根据病人病情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了解康复知识,确保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每天2次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橱、床挡、地面、门把手,预防医院感染。

2.3 护理人员按分级护理要求及时主动巡视病房,另外物品由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按时保养,保证完好,及时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要及时的做出解决的方案。

2.4 一方面要将护理服务做到围绕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做到最好,在一边提供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然而,另一方面在严格按照护理服务规定的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更加细微的服务工作。

2.5 要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护理,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健康情况、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等工作,为患者提供整体服务,在工作中不允许有病人家属及病人聘的护工。

2.6 要提高专科的护理水平,在临床护理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护理的专科特色,在同时护士要运用专业的技能为患者开展健康指导教育、康复锻炼、从而能够使患者尽快的康复,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2.7 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医院各部门等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2.8 加强巡视,有效的降低振铃率,护士服务与沟通意识增强,做到服务于红灯亮之前,在整个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始终做到真诚、真心、真意、真做,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及一些生活困难,没有半点的厌倦及怠慢情绪;使护理工作条理性增强,减少无效劳动。

3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很有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专业技能,增加医患之间的感情,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还可以更好地体现护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

[2] 卫生部2010年“优化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

[3] 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的创建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

[4] 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

4.乡卫生院党组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我院党政建设工作,提升我院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根据竹卫发【2012】8号《中共竹山县卫生局党组2012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想,以“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以县委提出“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全面推进我院党政建设,巩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统战工作,不断增强我院党组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服务全乡建设和谐文明幸福家园的目标,推进全乡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

把党建和行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兼顾做好卫生中心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和行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使党建和行风建设工作真正做到虚功实做。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党风建设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的新成效,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2.通过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继续坚持以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为根本,经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核心,结合实际完善我院党政制度体系,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党内民主制度化。3.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党风管理,继续实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建立与医德医风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凝心聚力、统筹兼顾,积极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和其他工作。

1.积极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学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巩固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基础。

2.认真做好群团工作,加强对群团组织领导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坚持党建带团建,形成群团共建的局面。

3.切实做好综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移民、新农村帮扶等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卫生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为副组长,院委会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

2、精心组织,力求实效。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集中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省纪风办等8个部门《关于进一步纠正医疗机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积极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法收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坚决禁止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违规行为。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

5.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篇五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和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落实我院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卫生院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结合卫生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排查治理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活动,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着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卫生院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整治治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整治治理范围:全院各科室、医院住户。

(二)整治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卫生院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工作环境、车辆管理、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劳动纪律、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医疗设备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4.麻醉药品、有毒有害试剂、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危险物品存储容器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5、事故报告、处理情况;

6、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职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和救援物资、装备的配备、维护情况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8、卫生院新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9、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和查处非法行医的情况。

(三)整治治理方式:采取以卫生院排查治理方式进行。

(四)整治重点及检查方式:

1、重点环节安全。卫生院将结合平时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重点对门诊部、医技科室、病房等人员聚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电源、火源等部位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排查和消除火灾隐患,保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和消防通道畅通。加强对麻醉药品、有毒有害试剂、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安全防范工作。还要对在用压力容器、职工生活区设施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种设备设施使用安全,并做好医院的防盗工作。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联系渠道,在保证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确保能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院将对所辖范围内的村卫生所和营利性诊所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医疗质量安全。卫生院将对贯彻卫生法律法规、人员执业资格、落实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健全完善

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从业人员管理,杜绝无执业资格人员执业,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将对《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排查,看是否按照规定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收集处置医疗废物、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是否建立健全了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3、卫生应急安全。卫生院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情况进行安全排查,重点对建立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控制、重大医疗纠纷等突发事件应急分项预案、完善应急机制方面进行自查。积极开展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控制、医患纠纷处置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确保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就能在第一时间拉得出、用得上,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15日前):卫生院召开动员会议,积极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关注、支持、参与、监督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结合卫生院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卫生院安全生产整治行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将实施方案报卫生局办公室。

(二)检查整治阶段(4月16日—10月20日):按照方案确定的排查治理范围、内容和方式,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分级分类建档登记,并及时汇总上报进展情况。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整改力度,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即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计划,确定专人跟踪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将逐级上报,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三)检查验收阶段(10月21日至11月30日)由安全生产

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卫生院将开展多种形势的安全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紧紧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卫生院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促进卫生院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卫生院将近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卫生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要求,制定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日常防范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科室和每个职工头上,彻底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措施,排查隐患。卫生院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坚持“铁”的标准,落实“钢”的措施,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必须全面落实整改责任人和24小时监测监控措施,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四不放过”措施,即:整改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整改资金不落实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确保隐患排查整治见到实效。落实隐患排查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排查事故隐患不深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致使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导致发生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严肃纪律,务求实效。卫生院将明确目标责任,确保检查时间、人员、内容、措施落实到位,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单位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必须登记建档,制定监控措施和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保证隐患整改到位。

(五)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卫生院将以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和规范安全监管,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和隐患整改资金投入、排查治理公示、信息报送、数据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巩固隐患治理成果,既要切实消除当前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突出隐患,又要立足长远,全面落实治本之策,加快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坚决杜绝新的重大隐患产生,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6.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为完善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协议》、国务院《***三级卫生服务纵向协作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我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根据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县级卫生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支援对象

1、*****卫生院

2、*****卫生院

三、支援形式

1、下乡支援:每年向支援卫生院派出医德医风好、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医、护、技人员开展帮扶工作,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年,并与“万名医师下乡支农”活动结合。要求医、护、技人员在职称晋升中、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下派率100%(职能科室负责人、科室主任、副主任及护士长除外)。

2、专科进修学习:每年由受援单位派出3-5名医、护、技等专业人员到支援单位专科进修学习,学习期限为6-12月。

3、下乡巡回医疗:每季度支援单位组织资深医务人员组成专家组到受援到位进行业务指导、义诊等活动。

4、专科指导:建立由支援单位专科对应的专科业务指导活动,以内科和中医科为主,以定期查房等形式,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三、工作目标

1、形成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机制。

2、建成一到两个优势专科,培养三名以上科室负责人,培养5-8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实用型人才。

3.独立开展2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四、组织领导

成立***人民医院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科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安排各项日常工作。

五、主要内容

按照《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协议》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实施对口支援,主要内容包括:

(一)支援方

1、形成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重点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援方可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

程”项目工作,建立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帮扶机制。

2、建立对口支援的目标管理制度。通过医疗机构技术包干、机构托管、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将受援方建成基层医疗卫生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达到建成一到两个优势专科,培养三名以上基层医疗科室负责人,配备基层实用性诊疗设备的基本目标。技术包干、机构托管、建立医院联合体具体事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有对口支援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3、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以带教、进修、顶岗、巡回医疗指导等为重点的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机制。确定五到十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培养五到八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实用性人才。

4、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的作用。重点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加强受援方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对口帮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达到受援方能独立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25种以上的目标,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5、落实保障措施。支援方要保证派出人员的工资、津贴、职称、行政级别、福利待遇等不变。严格绩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受援方

1、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落实财政补偿机制,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帮扶目标。结合实际,制定周期帮扶规划和目标,全力

以赴,确保在帮扶期间取得明显的成效。

3、做好管理考核工作。受援方为支援方提供生活保障。对帮扶目标和派驻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和效果评价。积极配合支援方确定进修、顶岗等形式的临床骨干人员,并和支援方共同加强进修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4、做好对口帮扶宣传工作。支援方对受援方开展的专家坐诊、临床查房带教、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巡回义诊等活动做好宣传和配合工作。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5月,有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订协议,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工作准备。

2、实施阶段:2013年6月起,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

3、总结阶段:对口支援开展每半年小结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深入总结近几年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工作经验,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2.细化方案,落实措施。各支援单位要深入受援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受援单位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每个受援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规划和计划,明确支援目标、项目

内容、支援方式、工作任务和要求以及保障措施等,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规范双方行为、保证任务落实。

7.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

一、学校甲型H 1 N 1流感疫情划分

(一) 学校未发现甲型H 1 N 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 1 N 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二) 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但传播链清晰, 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 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三) 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 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 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 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 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 1 4天内, 出现多个甲型H 1 N 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 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 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 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 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 指在14天内, 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 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 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 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督导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一) 卫生行政部门

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 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 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 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和指导学校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 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 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三) 教育行政部门

与卫生等部门配合, 共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落实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 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 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质、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 学校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 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 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 1 N 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 其他相关部门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 依据各自职责, 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 1 N 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 学校未发现甲型H 1 N 1流感疫情

1. 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 组织校医院、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 1 N 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 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 普及甲型H1N1流感

防治知识, 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 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 加强教室、图书馆 (阅览室) 、教研室、宿舍等学

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6. 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发现流感

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 (2小时内) 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 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

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 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保证信息畅通。

8. 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 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 1 N 1流感发生信息, 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 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 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及时发现输入病例, 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严防疫情传播。

卫生防控措施

1. 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 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 卫生部门在学校的配合下, 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

的追踪, 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中小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 高校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集中医学观察为主。

病例所在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 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 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 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

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 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 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对教室、图书馆 (阅览室) 、教

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 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 卫生部门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 加强区域

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 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媒体沟通工作, 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防控措施

1.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 对出现病例的托幼机构实施全园停课7天 (或7天以上) 的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加强放假儿童的校外管理, 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托幼机构复课后, 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 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至少持续14天。

2.中小学校和高校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 中小学校和高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 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 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 减少病例, 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 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措施:

卫生防控措施

1. 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当地所有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 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 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 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 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 按卫生部门要求, 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

药和免疫接种。

学校防控措施

1.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 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当地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决定, 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 原则上, 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 由小到大, 如由班级到年级, 由年级到全校, 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2) 如果14天内, 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 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 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 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 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 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 停课前, 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 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 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 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 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 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 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 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高校停课后, 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 复课前, 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 必须在恢复健康, 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 复课后, 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 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 (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 方可上学。

(8) 复课后, 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 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至少持续1 4天。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 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 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 加强当地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相关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 对出现病例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实施全校 (园) 停课措施;对出现病例的高校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 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 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学校复课后, 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 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三类情况时, 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 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 对当地所有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 避免学生聚集活动, 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强化风险沟通工作, 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 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 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当地卫生部门在当地教育部门配合下, 组织调查, 核实疫情情况。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 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共同向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 宣布执行。

5.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 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 如有新病例发生, 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

7.当停课、放假时间超过7天, 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评估。达到复课条件的, 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五、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防控甲型H 1 N 1流感, 参照本工作方案执行。 (本资料源于卫生部网站)

8.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 卫生宣传;穿刺;输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方法[1]。由于患者对此技术缺乏认识,所以在输液过程中会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给患者的康复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患者不停的要求护理人员前往巡视,从而造成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加大了护理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真正为患者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脉输液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知识的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宣传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对心血管内科所有静脉输液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1.2 方法

1.2.1 口头宣传与床旁师范相结合。

1.2.2 提供卫生宣传小册子。

2 宣传内容

2.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向患者说明静脉输液治疗从10:00左右开始。我们要求患者在此之前尽可能地做好输液准备工作。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完成如进食、入厕等生理活动。为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对末梢循环不良及周围静脉血管不好的患者,我们教会患者及其陪护者进行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后再进行穿刺。必要时我们协助进行。避免二次穿刺给患者刺激,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

2.2 穿刺的宣教 过去我们在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时,常规嘱患者“握拳”。结果大多数患者则紧握拳头。我们发现当紧握拳头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官腔变瘪,进针后易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如今,我们在进行浅静脉穿刺时,教会患者握拳的方法。①握空拳法;②反复握拳、松拳法。这样做可充分显露手背及各部的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2.3 穿刺成功后的宣教

2.3.1 教会患者保护穿刺部位的方法 以往由于护士的解释工作不够到位,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有各种生理需求,如进食、入厕等,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所以我们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给患者适度活动的指导,避免了长时间输液造成的不适,同时也减少了不当活动造成的针头脱出及液体渗漏。

2.3.2 输液速度的宣教 为了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完成,防止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速度改变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加强对患者及陪护者输液速度的宣告。首先告知患者要根据患者状况和输入药液因素,确定和调节输液速度,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患者,输液速度宜慢;输入高渗盐、含钾药物,升压药滴入速度宜慢,对失血性休克等抢救患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时,可快速滴入,也可同时两路给液。要告知患者不能自己随意调节输液调节器,以免发生意外,向患者及陪护者说明输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患者进入补充液体给药状态后,护士要特别注意观察:一是注意观察有无心慌、气短等,滴速过快反应,随时调节速度;二是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颤等致热源反应,随时对症处置;三是注入有过敏性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时对症处置;四是還应观察有无其他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处置。观察是贯穿于输液的全过程,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有对患者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责任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3.3 输液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输液瓶中药液走空,输液管中竟入空气以及输液渗漏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我们教会患者观察的方法,当出现以上问题时应及时夹闭调节器并呼叫护理人员前去解决。

2.4 液体拔除后的处理 过去我们要求护士在拔除穿刺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如今我们教会患者及其陪护者拔针后按压的方法:按压穿刺点下方近心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或以拇指的指腹按压,按压强度以不出血为宜,时间为5-10分钟。按压过程中不宜揉搓,压迫力量因持续。对于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应适当延长。

3 体 会

3.1 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说我过程中随时向患者提供静脉输液的治疗技巧及信息,避免了患者由于对此项治疗方法不甚了解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满足了患者的需要,使患者感到关心、温暖及重视,促进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加深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3.2 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在入院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以满足自己安全保障的需要。所以我们邀请患者参与到治疗活动中,指导并帮助其完成治疗活动。即满足了患者的需要,又调动了他们与医护配合的积极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在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治疗,这对缩短病程、促进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在我科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输液知识并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护理治疗活动,这样做不但使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变的流畅,而且是整个输液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在输液巡视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真正为患者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3.4 促使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让患者满意,要提高静脉输液知识宣传质量,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输液过程中常问题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3.5 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了护患的纠纷 过去由于我们的宣教工作做得不够,患者输液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患者满意度不高,如今,教会患者一些基本的输液知识,促使其参与治疗活动,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完成,即促进了护患合作,又避免医患纠纷。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9.卫生院纠风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精神,根据县局《在全县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前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以及四项整治工作,进一步促进我院行风建设,增强防治腐败工作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坚决抵制和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紧紧围绕行政管理和医疗服务、疾病控制三个中心,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具有卫生特色的惩防体系。

二、实施范围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范围包括医院各股室、掌握决策权、人事权、财务审批权、项目基建和维修、药品、器械采购和管理权等相关人员。

三、工作内容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内容包括廉政风险理论、风险防范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等三部分内容。查找“三类风险”: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责任风险;建立“三道防线”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抓好四个环节: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25日前完成)

1、建立领导机构 医院成立由院领导和各股室负责同志组成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肖鹏华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办公室将抽调一名人员为联络员。

2、制定方案 医院将依据中央、省、市、县有关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精神,结合本院实际与当前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

3、宣传动员医院将不定期开展学习廉洁从政、反腐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实施阶段(12月31日前完成)

1、查找风险点

方式:通过个人自查、同事评查、群众找查、领导督查、集体定查的方法。

风险点:(1)、思想道德方面: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铺张浪费、阳奉阴违、以权谋私等方面。

(2)、制度机制方面:未根据卫生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及时制定和有效实施各项制度;对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制约力和监督力,不能做到令行禁止等方面查找。

(3)、岗位方面: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违反民主集中制;不作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方面查找。

2、制定措施,增强防范意识。

医院将依据查找的风险点情况,抓好下列工作:

(一)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营造良好行业风气。

(1)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每季组织党员医务工作者政治学习。学习内容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学习贯《工作规划》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第十七届中纪委第四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与县纪委开展的“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落实县局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干部职工生活作风,弘扬新风气,抵制歪风邪气,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团结共事,秉分用权,把工作做到实处。

(2)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责,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政绩观;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自觉接受监督,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体现到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崇高风范。

(3)坚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认真组织学习医疗战线的先进典型,结合实际,树立和培养本院的先进典型,利用院、院报、公开栏、公共场所大力宣传廉政文化,登格言、警句、廉政故事,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廉政文化的熏陶下明辩是非,慎言慎行,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制度建设,尽力遏止腐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实行谈话制度,中层干部上岗由院委班子成员谈话、敲警钟、讲纪律、讲要求,使其上岗后保持头脑清醒,(2)继续实行院务公开,对人员调入,中层干部竟聘、入党、职称晋升等重大事项应在院务公开栏公布。(3)继续实行价格公示,对药品价格,医疗收费必须进行公示,并及时更换内容。实行药品、门诊、住院费用一众查询日一清单,供群,以达到收费价格的透明度。

(4)不定期对“三个不合格”进行抽查,不合格用药,对抽查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配合物价部门对不合理收费进行查处。

(5)继续实行药品、医疗器械公开招标采购,乡村医疗机构药品配送制度,工会职代会实行全程监督。

(6)建立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切实改变“三长一短”现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强化监督,加强民主,科学决策。

(1)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组织制度,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民主生活会,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大事集中研究决定,杜绝一言堂,实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2)继续实行行风监督员制度,聘请行风监督员,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对卫生行业作风进行监督。

3、进行风险点防范措施评估 各科室先进行自评审,并将初拟的风险点汇总。院廉政领导小组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评审,按其性质、权力、职责范围分出风险等级。分A、B、C三级,A级最高,C级最低,对审定的风险点按内容、级别高低,分级管理、分级负责。A级风险点由院班子成员负责,B级和C级由科室负责人负责。

4、实施过程监控

医院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行风监督会,查找单位和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听取群众意见,进行自查,并设立举报信箱、电话。院领导小组对各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进行专项检查。

5、落实处置措施

对群众有反映,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提醒;对工作有失误或偏差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已经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以不予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责令整改。

(三)、执行阶段9月16日—10月10日

对照《实施办法》认真落实风险防范各项措施,发挥“三道防线”对廉政风险的防范作用,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1、前期预防

前期预防措施是针对风险点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主要通过廉政建设、谈心活动、人文关怀、办事公开、权力制衡、公开承诺、民主测评等措施,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监督制约的有效性。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2、中期监控

在前期预防基础上,通过信息监测、举报、投诉、民主评议、定期自查和专项检查等方法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避免问题扩大化、严重化。

3、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主要是对中期发现的问题,视情节严重程度不同,分别实施警示提醒、诫勉谈话、责令整改等措施。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违纪违法行为。

(四)、考核阶段10月11日—11月底

结合“五干”目标考核、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以及科学发展观活动,医院、科室进行自我评估,建立干部廉政档案。考核结果将作为我院中层干部选拔和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

(五)修正改进阶段11月—12月底

1、院领导小组将针对各科室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督促纠正问题,制定措施,完善制度。

2、对落实廉政防范措施不力的科室,院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3、积极总结廉政风险防范经验,进一步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监督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认识反腐败的重要意义,把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当作大事来抓,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上一篇:(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教案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