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边的孩子读书交流

2024-07-24

铁路边的孩子读书交流(精选8篇)

1.铁路边的孩子读书交流 篇一

《铁路边的孩子们》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铁路边的孩子们》一书中伯比原名叫:()

A、乌娜B、罗伯塔C、菲莉丝

2.孩子们给铁路上的火车一一起了名字,九点十分的火车叫()

A、“青龙”B、“毛毛虫”C、“可怕的夜蝇”

3.“老先生”通常坐的火车是:()

A、“毛毛虫”B、“青龙”C、“可怕的夜蝇”

4.“三烟囱”指的是:()

A、火车站B、珀比斯的家C、伯比三姐弟的家

5.福雷斯特是()

A、医生B、火车司机C、伯比家的邻居

6.穿红色运动衣的“猎狗”的名字叫:()

A、吉姆B、詹姆斯

7.吉姆的爷爷是:()

A、老先生B、珀比斯C、福雷斯特

8.伯比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了爸爸的坏消息的?()

A、旧报纸B、老先生口中C、妈妈口中

9.为了表彰孩子们消除一场车祸的英勇行为,铁路公司赠给每个孩子()

A、一个火车头模型B、一盒巧克力C、一块挂表

10.孩子们搭救的“犯人”是()

A、英国诗人B、俄国作家C、法国作家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孩子们的爸爸是因为犯法而被囚禁起来的。()

2.珀比斯不愿意接受生日礼物是因为他觉得礼物太微薄了。()

3.当妈妈生病时,孩子们是请求“老先生”给予援助。()

4.爸爸“出事”后,妈妈是靠写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的。()

5.彼得是菲莉丝的弟弟。()

6.是彼得站在铁路当中挥舞旗子让火车停下,从而避免一场车祸的。()

7.彼得心爱的火车头坏了,妈妈说是发生了一场“车祸”。()

8.彼得的火车头是火车司机吉姆的妻子的第二侄儿帮助修好的。()

9.每天上午10点零7分的下行车被孩子们起名叫“可怕的夜蝇”。()

10.爸爸最终回到妈妈和孩子们的身边了。()

三、简答题。(6分)

1.爸爸被抓走后,妈妈为什么要跟孩子们说:“我们要去玩一下做穷人的游戏。”

2.彼得为什么坚持自己是“开矿采媒”而不是偷煤呢?

《铁路边的孩子们》

BABCAAAACB

××√√××√√×√

1.答:因为妈妈不想让孩子知道爸爸被抓捕进监狱,她相信爸爸是无辜的,她希望孩子们永远快乐,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们。

2.答:他没有从煤堆外面挖,而是爬到煤堆顶上(当中)去挖。

古诗文(30分)(命题:顾柳军)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 B、《春望》 C、《春夜喜雨》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3、《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指():

A、形容自己送别了好友,心中冰凉的感觉B、说明自己为洛阳的朋友们准备了好酒C、比喻自己心底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4、下列古诗表述的节令依次是()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A、元旦重阳节清明B、春节中秋节清明

C、春节重阳节清明

5、请将诗句的上下句和诗人用线连起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只是近黄昏贾岛

只在此山中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夕阳无限好云深不知处李商隐

姑苏城外寒山寺独钓寒江雪张继

孤舟蓑笠翁夜半钟声到客船柳宗元

6、连线题。

野旷天低树 苏轼 《竹里馆》

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明月来相照王维《宿建德江》

桃花潭水深千尺 刘禹锡 《赠汪伦》

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浪淘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

7、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并写出其中最好的两句诗。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诗句

是。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诗句

是。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诗句

是。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诗句

是。

8、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写过赠别诗,以表达挚友深情。请把下面诗句的下句写下来。

(1)海内存知己,()。

(2)劝君更尽一杯酒,()。

(3)莫愁前路无知己,()。

9、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

(),人约黄昏后。

(),对影成三人。

古诗:

1、A2、C3、C4、C8、(1)天涯若比邻(2)西出阳关无故人(3)天下谁人不识君

9、月上柳梢头、举杯邀明月

2.读《铁路边的孩子们》有感 篇二

本文讲述了因父亲遭受陷害而不得不和母亲搬到乡下铁路边住的三个孩子:波比、彼得和菲利斯在乡下生活的,充满正能量的`日子,直到他们的父亲陷害解除,回到他们身边的日子。

全书的人物充满正能量。无论是背负压力,却乐于助人的母亲,还是做了各种好事的波比、彼得和菲利斯,或者手老绅士、匹克斯还是站长先生,都无不是热心,友好,助人。

本文的三个主角:波比,彼得和菲利斯三姐弟妹,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他们做过的事,无论是救火车,救火还是将“猎狗”就回家和帮匹克斯开心地过一个生日,都用他们那三颗炽热、天真又拥有正义感的童心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爱,认识到爱。以三个有正义感的,自己贫穷却不忘尽力帮助他人的小主人公来反省自己是否拥有爱,属于爱。

我觉得这本书传递的用意与《爱的教育》很像。同样是读后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正义,同样是天真、毫无心机的孩童世界。不同在于一个是主人公身边发生的是;一个是主人公们自己做出的事;一个主人公毫无负担,一个主人公身境贫穷罢了。

3.《铁路边的孩子》练习题二 篇三

一、选择题

1、《铁路边的孩子》一书中的孩子共有三个,他们是伯比、菲莉丝与()

A、吉姆B、彼得C、珀克斯

2、三个孩子中谁的鞋带总是会松散()

A、伯比B、吉姆C、菲莉丝

3、罗伯特就是文中的谁?()

A伯比B、吉姆C、菲莉丝

4、罗伯特是三个孩子中的()

A、长女B、儿子C、小女儿

5、到乡下去,妈妈带去的是一些()

A、小动物B、贵重物品C、生活必需品

6、到达乡下住处的时候是()

A、早晨B、中午C、晚上

7、火车站站长对彼得如何处理的()

A、教训了一顿B、和颜悦色地放了C、送到了警察局

8、维妮太太给他们准备的晚餐。()

A、第二天当早餐吃了B、被老鼠吃了C、谁也没吃

9、下面谁是“老先生”的孙子()

A、伯比B、吉姆C、彼得

10、孩子们把九点十五分的上行车称为()

A、青龙B、毛毛虫C、可怕的夜蝇

11、妈妈生病了,是谁做了“小护士”()

A、伯比B、吉姆C、菲莉丝

12、三个孩子救了运河船上的()

A、一只狗B、一个小孩和一只狗C、船夫的妻子

13、免费坐火车头的是()

A、伯比B、吉姆C、彼得

14、修好玩具火车头的是()

A、伯比B、吉姆C、吉姆妻子的第二个侄儿

15、抢救火车用的旗子是孩子们的()做的。

A、裙子B、上衣C、头巾

16、陌生的犯人是()人。

A、英国B、俄国C、法国

17、对孩子们抢救火车的奖赏是()

A、一块金挂表B、每人一块金挂表C、一枚勋章

18、最终哪一个孩子从报纸上知道了“可怕的秘密”()

A、伯比B、吉姆C、菲莉丝

19、爸爸最终被证明是清白的,并回来与全家团聚了,大女儿曾经请谁帮忙()

A、珀克斯B、站长C、老先生

20、送珀克斯家一辆童车的是()

A、邮局老太太B、站长C、医生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铁路边的孩子》一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伊迪丝·内斯比特。()

2、露丝被妈妈辞退是因为她明白地对孩子说了有关爸爸的秘密。()

3、妈妈决定住到乡下去,是因为不想让孩子们知道爸爸的秘密。()

4、乡下的家被人们称为“三烟囱”。()

5、到达乡下住处的时候,维妮太太正等着他们。()

6、彼得的煤矿实际上是从火车站偷煤。()

7、珀克斯最终接受了邻居们赠送的生日礼物()

8、运河上的船失火时因为船夫妻子不小心打翻了油灯()

9、抢救火车用的旗子颜色是红色的。()

10、爸爸回来与全家团聚了,三孩子一齐去车站接他。()

三、简答题

1、对珀克斯的自尊心,你是如何想的?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与体验吗?

2、为什么邮局老太太一开始对孩子们的生日计划很冷漠,而后来却非常热心地支持?

3、船夫比尔对孩子们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4、妈妈为什么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孩子们呢?

5、后来当孩子们朝火车挥手致意时,火车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响应他们?

四、片断阅读分析题

(一)1、爸爸到乡下去已经三四天了。彼得一心指望爸爸回来修好他那个心爱的火车头,因为他的爸爸手最(灵活、灵巧)。他会修理各种东西。他常给木马当手术大夫。有一回这批可怜的牲口没治了,眼看就要(报销、报废),连木匠都说想不出办法来医它,(1)结果是爸爸救了它的命。爸爸只用了一点胶一点木片和一把削笔刀,就使诺亚方舟上所有的动物在别针上站得稳稳的,即使不比原来更牢,至少跟原来一样。

2、由于彼得不是个只想着自己的孩子,他在爸爸吃晚饭和抽饭后的一支雪茄时,一句都没提到他那个火车头。不要只想着自己,这是妈妈的思想,现在由彼得体现出来了。但这样做需要很大的耐心。

3、最后还是妈妈对爸爸说:“现在,亲爱的,如果你已经休息够了,觉得舒服了,那我们要告诉你(2)一件铁路车祸,并且想听听你的意见。”

4、好吧爸爸说说吧

5、彼得这才把那件倒霉事从头讲了一遍,同时拿来那个火车头的cán hái()。

6、“呣。”爸爸把火车头仔细地fān lái fù qù()看过以后说。

7、孩子们气都屏住了。

8、“难道没有希望了吗?”彼得没有把握地低声问道。

9、“希望?有希望!大有希望!”爸爸快活地说,“可是除了希望还需要点别的东西——比方说,要点焊接的东西,还要一个新活塞。我想我们最好等一个下雨天。换句话说,我要放弃一个星期六下午来修理它,你们全都来给我帮忙。”

10、“姑娘们也能帮忙修火车头吗?”彼得怀疑地问道。

11、“当然能够。你别忘了,女孩跟男孩一样聪明!菲莉丝,你想当一个火车司机吗?”

12、“那我的脸会老是脏的,对吗?”菲莉丝用冷冰冰的声调说,“而且我会把东西弄坏。”

13、“我正是要当火车司机,”罗伯特说,“等我长大了,你想我能当火车司机吗,爸爸?或者甚至当一个烧火工人?”

14、“你是说当一个司炉工?”爸爸一面把火车头又拉又转,一面说,“好吧,等你长大了如果还想当的话,我们就考虑让你当一个司炉工。”„„

1、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

2、读文中的拼音部分并在文中()里写出词语。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是指:

(1)

(2)

5、请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

6、小朋友,你如何看待文中罗伯特的这个愿望呢?又怎样看待爸爸的说法呢?

(二)(在老先生的帮助下,妈妈的病渐渐好了,但孩子们并没有告诉妈妈他们请老先生帮忙了。)

1、„„这以后,孩子们觉得该告诉妈妈,在她生病时他们做了件什么事情了。这样做可不想他们原先想的那么容易,不过也只好去说。他们说了,妈妈这一气非同小可。她是难得生气的,现在这副生气样子他们还没见过,太可怕了,更糟糕的是她忽然哭起来。我相信哭是一种会chuán rǎn()的东西,就像麻疹和百日咳一样。反正所有的人一下子都加入了大合哭。

2、妈妈先止住了哭。她擦干眼泪以后说:“我很bào qiàn(爱的,因为我知道你们不懂。”

3、“妈妈,我们并不想táo qì()。”伯比啜泣着说,彼得和菲莉丝在抽抽搭搭。..

4、“现在听我说,”妈妈说道,1、读文中的拼音部分并在文中()里写出词语。

2、解释词语并在文中找到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啜泣:意思相近的词语、3、简答:

(1)文中妈妈哭是因为

(2)孩子们哭是因为

4、读画横线语句“亲爱的,因为我知道你们不懂”,结合上下文说说妈妈希望孩子们懂得什么?

4.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 篇四

《铁路边的孩子们》是英国女作家伊迪斯?内斯比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经历变故后发生了一系列故事。这是一个“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生活富裕而温馨幸福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爸爸“十全十美”,妈妈温柔贤惠,三个孩子――姐姐罗伯塔、弟弟彼得和小妹妹菲莉丝一起过着平静而快活的日子。

突然有一天,爸爸因为被人诬陷而入狱。

面对突发的变故,妈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坚强,相信爸爸的清白总会得以昭雪。她带着孩子们搬到乡下一个座落在铁道边的房子里,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生活。

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爸爸去哪了,但是他们纯真、善良的本性让他们很快的适应了变化,并且在艰苦的生活中发现了种种的乐趣。他们去附近的火车站,去村子里,去小山上玩,他们用真诚和热情与车站的搬运工、站长和村里的人都成为好朋友。

不知道外国是不是也讲究家风,但是“善良”无疑是这个家庭的“家风”。

看到妈妈把俄国的落破作家带回家里给予照顾和帮助,孩子们在发现并救出了小“猎狗”后,自然而然地把受伤的孩子带回了家里救治。这正是身教胜于言传。孩子们想为好朋友――车站的搬运工珀柯斯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想出了去邻居那里收集礼物的办法。妈妈担心珀柯斯会误认为这是一种施舍,孩子就想到在送礼物的同时把送礼人的祝福也写在卡片上。

所有的作为都是源自于“爱心”,发自于“善良”。

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争执和小矛盾,但妈妈从不训斥――――她用最为自然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姐姐和弟弟因为争夺耙子而导致弟弟的脚受伤。如果是我,一定会大呼小叫的批评姐姐一顿,但是故事里的妈妈没有说一句指责的话,只是神情紧张的救护孩子,让姐姐从弟弟的痛苦中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并最终真心地说出了那句不太好说出的话“我真是太抱歉了!”我想,这就是“上善若水”“无为之治”吧。

5.《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 篇五

交友 看书 工作…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铁路边的孩子们》是一本既有趣又欢乐的书。

在一个平凡的白色小屋子里,住着两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还有一个妈妈和一个爸爸,可是某一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走了以后,妈妈和爸爸愁眉苦脸,第二天,爸爸妈妈都去了巴黎,过了几天,妈妈带着孩子们坐着火车去了一个十分破旧的房子,从此以后,孩子们和妈妈都住在那栋房子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读了这本《铁路边的孩子们》的书,让我感受到了原本他们是一个幸福的团圆的家,可是经过一件事,他们一家都被分开了,不过,他们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甚至还觉得十分开心,有趣,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活就越来越有意义了。

他让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要乐观,还有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努力的去克服,这样,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

6.《爱心伴孩子成长》读书交流 篇六

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上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我很是苦恼,一直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心里总是烦躁无比。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瞥见了书架上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部书,我信手拈来,随意翻了几页,没想到我浮躁的心竟然奇迹般的沉静了下来,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

在前言《我的老师》这章中,肖老师提到自己刚成为一名老师时面带微笑,而不到一个星期却成为了怒目金刚……我深有体会,工作以来,我发现只要我面带微笑的进班、上课,纪律总是很差,为此,我成了“双面人”,在办公室时总是哈哈大笑,一进教室就板起脸孔,只为了震慑住他们,还时常狂轰滥炸般的咆哮着。长久下来,嗓子严重的受不了,每次吼完后总有种精疲力竭的感觉……但看完之后,我应该在班级中树立威信,而这种威信不是“暴察之威”,不是“狂妄之威”,而是“道德之威”,凡是做到以身作则,这只是第一步。

在读到《我们的孩子快乐吗?》这一章节,一个孩子说到“老师,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我觉得很快乐”,我突然觉得孩子的话很有道理。在看学生的作文《成长的烦恼》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这学期我快乐的听讲,快乐的写作业,快乐的和同学们相处,快乐的默写英语小测,下课后快乐的玩,参加体育锻炼时快乐的锻炼,和上学期相比,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我猛然醒悟到为什么这个孩子感觉快乐呢?正是因为这学期以来他都能认真的遵守规矩,于是,语文课上我曾给班上的孩子读过这篇文章,希望他们也能时刻的守规矩,时刻的快乐着……

每个人都是第一,是啊,的确是,想想班上的孩子哪个不是第一啊?有的同学打扫卫生是班中最为积极的,有的同学总是主动帮助别人,有的同学总是认真负责,恪尽职守,这都是第一啊,因为他们都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所以,我突然想到了于漪老师博客中的一句话“在我的镜头里,你总是很美”,的确,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我们不能只以成绩来论英雄,要全面看待学生的优缺点,记住每个孩子的优点,扬长避短,使其每个孩子在班上都能找到施展亮相的舞台……

突然想起了班上的“怪孩子”——苗。苗,是我班级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孩子。他非常邋遢,桌洞里全部是废纸,书经常堆在地上,书包踩在脚底下,当我让他找本书时,他会一屁股坐在地上,盘腿在书堆里扒拉。邋遢倒也罢了,关键是他的行为很怪异。他会自己一个人跑到沙堆里,玩的满身是沙,回到座位上,再用手挠头,看着沙子一点一点掉到本子上……他喜欢摸其他同学的脸,不让他摸他就不依不饶……他会在自习课上不由自主的哼哼歌……他会在体育课上全体同学做操时,因为急着上厕所,而立马转过身去在操场上小便……当我们进行紧急疏散演练而在草坪上集合时,他会坐在草坪上,盘腿打坐,任凭其他同学拖拽,他就是不起来……当我批评他时,他会不自觉的撅嘴,目光漂浮着,还伴有耸肩等动作……这些都让我觉得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我必须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给予他给多的关心和爱……我不能戴有色眼镜看这个孩子,否则其他孩子肯定效仿我,更会欺负他,所以,我必须一如既往的用心对待他。

7.《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 篇七

一、作者简介

曹锦清,1949年生,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上海市城建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著)、《中国单位现象研究》、《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等。1996年,上海学者曹锦清两入中原,借助其“亲友关系网络”,深入河南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历时120余天,后以日记体形式写成本书。《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当年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成为观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翔实的资料,荣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二、研究理念

将“从内向外看”与“从下往上看”结合起来,观察中国社会。就是指从传统的角度去审视现化化过程。就是站在社会生活本身看在“官语”与“译语”指导下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变化过程。所谓“外”,就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范畴;所谓“内”,即中国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尤其指依然活跃在人们头脑中的习惯观念与行为方式中的强大传统;所谓“上”,是指中央,指传递、贯彻中央各项现代化政策的整个行政系统。“从上往下看”就是通过“官语”来考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所谓“下”,意指与公共领域相对应的社会领域,尤其是指广大的农民、农业与农村社会。所以,“从内向外看”与“从下往上看”,就是站在社会生活本身看

三、为实现这一理念而采取的方法

1、暂时把预设的理论框架“悬置”起来。所谓“悬置”,既非“抛弃”,又非用以套裁社会事实,而是让一切可供借用、参考的理论、概念处于一种“待命”状态,调查者本人则时时处于一种“无知”与“好奇”状态,直接感受社会生活本身。

2、“入场”途径是:启用亲友关系网络。依据这条传统习惯所认可的途径,既可“入场”,又能“保存现场”。此次中原调查,我就是沿着市、县党校各位的朋友们所提供的“亲友关系网”而直达村落、农舍的。

四、本书精彩内容

(一)、农村现状:

A、生活异常贫困。农民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但基本限于能“吃上白馍”。一些地方竟依然保留着终年不吃菜的习惯。“一般农民虽然盖起了新房,但里面空荡荡的,没有几样值钱的东西”。多数农民生活的目标与样式仍然没能超越延续了千年传统——“一生积累,只为了盖房、娶亲这两件事”。农民经常是“早饭:面汤加红薯,农忙时节加馍。通常无菜肴,或有一点自制咸菜。中饭:面条。面条分两类:一是红薯粉制的面条,一是小麦粉制的面条。晚饭与早饭相似”。

B、深受四害之苦。一是自然灾害,二是地方政府之害(“要么不动,要么乱动”,而所做之事大多是“催粮征款、刮宫流产”),三是市场价格波动之害。四是疾病之害。“如今农民最怕的就是生病,医疗费实在太贵,全家一人重病,这一家肯定要垮下去。”

C、社会风气下降严重。“既富之后,吃喝嫖赌之风大盛”。不少先行富裕起来的农民沉溺于赌博,原本比较朴素保守的乡镇、县城如今也有了光怪陆离、拥红依翠的逍遥去处。农村中很多地方“鸡叫不论更,男女分不清。猫狗争着养,公婆扔出门”。

D、小农意识强烈,喜分不善合。

E、地方宗族势力抬头。

案例分析:

一个农民的困惑:

“虽然中央与省市一再要求我们延长土地的承包期限,前些年说是一定30年不动。这一政策的动机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十分困难。由于婚嫁、生育、死亡等诸多原因,家家人口及一村户数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每隔五六年或七八年,这个变动就很大了。那些新增人口的家庭,要求增配土地,一旦这种家庭在村组内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村组干部的家庭新增人口,那就必须进行一次耕地调整。我们乡政府对这种自发调整行为是无力干预的。”这是曹锦清在1995年做调查时一位乡镇的领导干部告诉他的。那么这种现象在今天是否依然存在呢?

山东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兴林村是一个以棉花种植为主业的农业村落。最近几年,由于政府已将原来使用土地需要交纳的费用一一免去,加之棉花种植有利可图(每斤3元左右),那些新增人口的家庭,要求增配土地。这种家庭(乙方)在村组内占有的比例并不太高(但人数不少),但是带头人却是村组干部。他们利用在村委会的职权,先是从每家地中抽出一部分地作为集体地。然后又强行耕种了这部分土地。乡政府对此亦无力干预。2006年10月,这一部分被占土地者(甲方)作为原告将抢地的村干部等人告上法庭,几乎甲方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胜诉。必竟土地原来由自己种着。但是审判的结果却出乎每个原告的意料。法院裁决:土地的所有权既不归甲方也不归乙方,而归村委会所有。两者的纠纷应由村委会协调解决。而把持着村委会的乙方裁决:“谁抢到归谁!”对此,甲方的百姓困惑不已。怎么按国家政策种的地反倒不是自己的了?

(二)、干部现状:

A观念与作风不正。在上者“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在下者“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B缺少权力的制约,官员腐败严重。不少干部“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各乡镇书记与乡镇长,通常在县城里有私家别墅,且县级主要官员在地市拥有自己的楼房、别墅。这不仅在驻马店各县乡如此,在整个河南也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河南某县的刘县长更把“唯物主义”精彩诠释为“唯财物主义”,更似揭示出了某种真谛。这位县长追问道:“举世若狂,围着金钱转,何能独独叫有权的大小官吏守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甘居清贫?”。

C干部编制不断增加。就一县而言,如今党、政、群三块所属机构总共六七十个,人员接近一千。若加上全县19个乡镇的党、政群人员,那就更多了。如今县乡两级党、政、群人员比1983年(公社制改乡镇制在1983年)增加了3倍多。

D、管理方式粗暴。从这个计划生育口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锯树牵牛;上吊给绳,喝药给瓶;宁肯家破,不要国亡。

E、管理乡镇实行条块化管理。凡是收钱的部门都抓到条的手中,凡是用钱的机构都推给块管。使乡镇政府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乡村两级成为上级部门和农民批评的共同对象。

案例分析:

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叹息:

就拿我乡来说,光党政各部门的在职人员就有160名,加上离退休干部30余人,共计近200人。他们都得吃饭拿工资。上面还每年给我们下达指标,必须安排十几名复退军人与大中专毕业生,这是政府部门承担硬性规定的就业任务。使得乡镇财政喘不过气来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日趋庞大的党政部门,更在于教育负担。中央规定,每级政府负担各自辖区内的教育,这样,中小学的教育经费差不多全由乡镇一级政府来承担。我乡财政收入的60-70%都被教育这一块占去了。这里指的还主要是全乡300名教师的工资,尚不计校舍与教学设备的投入。这对于依然以农业为主的内地乡镇来说,行政与教育的自身压力就几乎把我们压垮了。更要命的还有上面各部门的利益。宣传部门每年要我们订几十种报刊杂志,这十几万元还不是最终摊到农民头上吗?去年,电力部门要在我乡建一所变电站,也要乡政府出钱,乡政府又不是摇钱树,这笔钱不也落到农民头上吗?每度电按规定只有四五毛,实收八九毛,这个差价给他们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在内地不少的乡政府除了“催粮征款、刮宫流产”外,很少有余力办其他事情了。

五、读书感想

8.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 篇八

在故事的开头,我了解到了这三个孩子是幸福的,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有爸爸妈妈的爱和仆人的照顾,我认为他们会一直非常幸福,当读到后面时,我知道我错了。在一天深夜,无忧无虑的生活就结束了。有两个人带走了他们的爸爸,在妈妈了解到情况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乐观。只好在隐忍和伤心中带着三个孩子搬到了铁路边,可是面对生活的巨变和对爸爸的思念并没有让坚强、乖巧、年幼的他们气馁,而是带着善良和勇敢踏上了新的路程。

读了这些故事,我非常佩服他们勇敢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他们面对各种危险,没有退缩,没有害怕,而是用心去化解。在老先生的帮助下,清白的爸爸最终被放了出来,而被生活压倒的妈妈似乎也重见到了光明,变得像以前沉着冷静。

心灵手巧、温文尔雅的爸爸,多才多艺、沉着冷静的妈妈,乖巧懂事的罗伯塔,坚强调皮的彼得,可爱天真的利斯,和蔼可亲的懂事长老先生,认真严谨的车站站长……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包括他们做的每一件善良的事。

上一篇:排球队感言下一篇:乡镇计生协会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