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电子竞技

2024-08-28

传统媒体与电子竞技(共8篇)

1.传统媒体与电子竞技 篇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变迁趋势

摘要:诞生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面临着信息时代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的冲击,新媒体虽然目前仍相对薄弱,但发展速度惊人,已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变革中一支异军突起,势不可挡的力量。其传播为王、分众定制、及时互动的三大特性推动着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的崛起和壮大。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媒体 融合发展

圣经有言,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历数千年来的媒体发展史,从公元前二世纪世界第一份报纸——我国的《邸报》到1609年欧洲产生的世界第一份印刷报纸,从1920年诞生于美国的世界第一个广播电台到1926年呱呱坠地于英国的世界第一台电视机,数百年的技术变革逐步改变着人类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纸媒到电波,报纸、广播、电视无不印证着技术革命转变人类社会发展面貌的规律。

时光流转,传统媒体用了300年将人类由水与火的年代推进到光与电的世界,而诞生于美国的互联网(1969年)和手机(1973年)则仅用30年就将人类带入比特和微波交织的移动网络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里,新媒体正以较以往快得多的速度转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

1新媒体概述

一般而言,新媒体指所有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它们借助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就本文而言,我们定义的传统媒体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报纸、广播和电视,而互联网和手机则代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

传统媒体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26种,日均读者数达2.31亿;全国持有的收音机总数为5亿台,全国广播听众近12.02亿,收听着全国300余座广播电台的节目;全国城乡电视机总数达4.5亿台,全国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收看着全国2400多个电视台的节目。

新媒体虽然目前仍相对弱小,但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

目前我国网站总数为788,400个,世界网站总数超过8065万家,我国网民人数从2001年的3370万人增长到2006年底的1.37亿人。全球网民数则由1996年的0.4亿增长到目前的超过10亿。

手机产业发展速度更为迅猛,目前全国手机年产量3亿部,全世界年产量8亿部,中国手机用户4.61亿,世界手机用户超过12亿。

2新媒体特点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显而易见,如前者相对静止、封闭,而后者移动和更为开放。但归根结底,有别于传统媒体且决定新媒体能生存和快速发展的三大根本特点是传播优势、分众定制和互动及时。

传播优势弥补内容劣势

这也是新媒体的最大和最重要特点,传统意义的媒体信仰“内容为王、资源为后”,但现在和未来更多的是“传播为王”,信息需要的不仅是上天,更要落地,更要生根、发芽、传播。

在网络和移动通信时代,知识的产生固然重要,但信息能否及时、有效、方便、快速的传播开来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绩效和长期生命力。比如印度洋海啸,关于灾害的报道必不可少,但其准确迅速的传播开来才能真正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

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具有一定质量优势,但普遍采用静态的平面线性传播方式,并不能满足受众日益扩张的立体动态需求。而新媒体虽然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内容稀缺的劣势,但由于互联网、手机使用者所特有的自我繁殖与扩散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内容的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具有巨大竞争力的内容传播优势。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采集不再那么垄断,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发布者。比如德国世界杯短消息或球星图片在手机用户间的不断转发,比如06年EMC女秘书事件通过邮件转发形成的飞速扩散效应,这种自传播特性是传统媒体难以开发的新兴市场。因此内容稀缺只是相对的,本质上讲,媒体渠道是否具备某种自我生产和自我扩散的能力才是决定内容优势能否体现的关键因素。

分众定制:差别化、个性化,信息需求主导信息供给 ④③

分众定制,即指新媒体可以按受众兴趣或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扩散方式一般是统一制作节目然后面对所有人群发放或播出,即使有所针对受众,也仅是分为不同节目内容,有特殊需求的观众需要自己对所有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择其需者而读之。

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获取方的需求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普遍希望收到的信息就是自己需要的,而这可以通过对人群进行受众细分,采取信息定制服务的方式实现。正是由于未来受众越来越倾向于主动获取定制的信息,传统媒体发散式、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式微,需要由供给推动型Push传播改为需求拉动型Pull传播,而这,恰恰是新媒体的一大优势。

互动及时:来自受众、返回受众,第一时间

互动和及时是提高媒体用户粘着度和忠诚度的可靠途径,受众方与资讯发布方的互动还可以更深入的挖掘信息的内在价值,了解需求方所思所想,为日后改进信息形式和质量提供有益建议,逐步实现按受众要求定制信息、按讨论沟通信息,按反馈修改信息。

目前传统媒体已经逐步提高了沟通与时效性,如报纸的加印特刊、广播的访谈栏目和电视台滚动播出的即时新闻,但受制于传统媒体技术和采编播方式的约束,新媒体仍然可以在互动和及时两个层面上大幅领先于传统媒体,比如网络、手机新闻可以全天候24小时发布;网络和手机聊天室可以深度参与,互动交流。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独立发展

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正来源于其传播上的无限化、需求上的个性化和时间上的即时性、沟通上的互动性,也正是基于这些信息时代的新特征,新媒体才会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继承

首先,传统媒体虽然存在一些传播劣势,但其仍然是一段时间的主流而难以取代,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毕竟内容优势短时间内不可动摇,而受众对传统媒体信息质量的信任也是电视、广播、报纸能长期受大众青睐的根本原因。

尤其在国内,电视媒体仍占据着统治地位。1.2亿的网民和4.3亿的手机用户加起来也不到电视观众的一半,考虑到其中的重合部分,新媒体的受众覆盖率不到我国总人口的40%,这跟90%的电视覆盖率不可同日而语,再考虑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很多网民和手机用户习惯于在电视机前消磨更多的时间,因此新媒体的影响会更小。而在欧美,网络覆盖率已超过

了70%、手机覆盖率也达到90%,大多数资讯来自于网络和手机,电视已经作为休闲补充媒体而出现,新媒体的大众意义非常明显。

对于一种媒体而言,只有大众化才能主流化,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媒体才能被称为社会的主要媒体。对国内而言,新媒体需要在传统媒体的统治地位下逐步发展,承继其信息优势、维系其影响力,未来的路依然任重道远。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渗透

延续传统媒体生命力的同时,新媒体的特征也在开始对传统媒体有所渗透,适当对网络和手机特点的借鉴和移植有利于电视、广播和报纸更好的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

比如新媒体的互动性,电视和广播均可以通过插播热线或制作专题来实现,即使互动性最差的报纸也有许多提高的途径。比如现在各大晚报均将读者有奖提供线索的热线新闻作为社会栏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引入一些读者直接参与的评论栏目并以之与网络进行竞争。又比如谈话类栏目的出现也是报业的一种大胆尝试,通过其较之新媒体更高的信息公信力和权威性,弥补信息传播时效性差和互动不够深入的弱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分工

分工有序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未来各自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未来信息的传播重要性不亚于信息内容本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就须更专注于各自优势,各负其责,分别做好内容与传播的工作。

目前新旧媒体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建设各自领域的内容和通道,但受木桶中短板效应的制约,未必能在两个领域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比如传统媒体建设的网站可能流量偏少,而新媒体的网站流量较大,但内容可信度不高。更失衡的情况下,新媒体以极低的价格甚至不支付成本就可获得传统媒体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作出的内容,传统媒体则要承受广告和受众双重流失的苦果。

上述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开始的法新社对Google的起诉,后者被指控在一直免费抓取并未经许可擅自在其Google News上引用法新社新闻标题、摘要以及照片,被要求赔偿至少1750万美元,其后美联社和东京时事社也提起类似诉求,这些指控迫使Google把数以千计的照片和新闻报道从News频道中删除。

对于我国而言,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因此一种可行的思路是在保护知识产权及合理利益分配的前提下对媒体⑥

进行产业链分工,在网络及通信渠道内,由传统媒体提供原创内容,由新媒体提供通路,受众的阅读或收看仅仅是通过新媒体的通路而寻找到传统媒体的原始资讯,这有助于传统媒体实现原创价值,进而增大网络和通信时代的影响力。

目前《今日美国》、《纽约时报》与Yahoo、AOL均有这样互换链接的协议,互不收费,这种链接充分地保持了媒体原创的本来面貌,并没有伤害传统媒体本身的知识产权。在未来通路发展良好后,双方可以再签订新的利益分配协议。

判断一种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是否合理,需要看社会整体福利是否会因此有所增加,需要在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之间寻找平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如果一种行为对著作权人的利益没有实质性的损害,反而对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那这种行为本身也符合著作权法保护创作、鼓励和促进知识信息传播的原则。

总之,合理合法的传播原创内容,新媒体可以发挥其渠道优势,原创媒体的新闻也能在网络和通信领域提升新闻原创价值,提高互联网新闻的公信力。

4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其独立发展之外,又是交叉融合发展的,一些新的媒介形式也由此诞生,如电视与网络结合即出现网络电视,手机与电视结合即出现了手机电视。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

传统媒体在过去是强大的,在信息时代也同样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网络空间使自己更为强大,通过网络传播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传统领域的内容优势。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有效提高传统媒体到达率的重要载体。据Nielsen/NetRating2006年6月统计,互联网对电视广告到达率的提升作用在电视的非热点时段达到20%以上,而互联网对报纸广告到达率的提升作用则普遍达到了30%以上。

当然,传统媒体与网络是否直接融合需要考虑自身情况而定,具有强大品牌力量的电视或报纸可以通过融合发展的方式来创办网站实现快速发展(如央视网和新华网),但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介可能更需要的是专注于内容优势,在合理利益分配前提下借助新媒体实现网络传播。

传统媒体与手机的融合

传统媒体与手机的结合是较之网络融合更为新兴的空白点,可以有效细分受众群,获得较高的回报。以手机电视为例,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手机电视可能带来较单一媒体更优越的流量和盈利增长,但即使是国内发展最完备的上海数字手机电视项目,目前信号的覆盖率仍然较为欠缺,需要发展的是终端的普及和渠道的成熟。

多种媒体的结合

由于各种媒体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多种媒体的互补可能实现强强联合。

广播、电视与手机的最新融合是在2006年9月6日,当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DAB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除转播12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外,还首播中央一台及北京一台的电视节目,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三者的融合包含了电视内容丰富、手机携带方便和广播覆盖面广,可移动接收的多种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

最直接的融合——合并或合作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更直接与更有力的表现方式则为直接合并或合作。

最早的联合来自于98年NBC以2600万美元对Snap Online的并购,随后迪斯尼收购Infoseek43%的股权,99年1月新闻集团与雅虎签订合作协议,2000年1月美国在线合并时代华纳,最新并购则来自于2005年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全球博客老大MySpace,在信息时代,不是资历为尊而是优势主导,合并的方向是强者愈强。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一大方向,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品牌传播中有独特优势,新媒体凭借技术和渠道优势也占据强者地位,在新的竞合环境下,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互补关系。

5科技革命推动未来媒体变革

科技革命对媒体业的发展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技术,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有了印刷术,才有了报纸;有了无线电,才有了广播;有了比特技术,才有了互联网。需求决定供给,符合先进社会需要的媒体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电视由于在国内仍有较充足的市场,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及进入手机电视领域等实现新的生存,广播可以通过移动技术满足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而报纸面临的挑战是最大和最艰巨的,需要逐步与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接,实现跨媒体发展。⑦

可能有人认为读者对报纸有阅读习惯和依赖感,因此报纸的寿命会很长,其实未必。人们曾经对密纹唱片和留声机产生过依赖,但它们已经进了博物馆;接着人们对录音录像带产生过依赖,但它们如今也难觅踪迹;20世纪末CD刚培养完人们的阅读习惯,MP3就已经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刻跃上风口浪尖,一晃经年,MP4又身影闪动。在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新媒体浪潮面前,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未来不容乐观,国外甚至预测报纸将在2040年消亡,未来未必尽然,然而与新传播方式、新受众信息需求格格不入的传统新闻机构及媒体必然为受众所放弃。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未来的媒体应是二者的独立与融合发展相结合,比如两种媒体的直接合并,又比如由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提供内容及其审查,通过移动运营商的平台或者通道,传播到网络和手机用户手中去,这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明确的分工及合作,有共享的利益和未来。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正在给世界媒体业带来一场革命,新旧媒体的独立与融合发展也将翻开媒体历史新的一页,掌握内容的传统媒体与掌握技术的新媒体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媒体产业的发展,在中国,“我们才刚刚上路”,但无论如何,“变革是关乎生存的大事”。

变革关乎生存,变革关乎兴衰,变革关乎历史。

①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5月举行的年会正式提出把互联网看作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而手机在20世纪末也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

②分别取自CNNIC2006年6月30日和Netcraft2006年4月统计数,世界网站数量突破4000万大关仅在三年前的2003年4月。

③分别取自CNNIC2007年1月23日和eMarketer2006年5月统计数。

④据信息产业部2007年1月24日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量已经达到8.29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68亿户,移动电话4.61亿户,居世界第一位。

⑤iUserSurvey调研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有80.9%的被访者表示愿意使用信息定制服务。

⑥其中“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属于免责条款。

⑦据预测,2007年北京手机电视用户将超过1000万户,2008年手机电视产业的市场规模为5000亿元。

⑧原文为Changing is s matter of surviving,语出荷兰VNU集团董事总经理奥科〃维瑟。

(作者单位:新华社摄影部网络编辑室

2.传统媒体与电子竞技 篇二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概念,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 新媒体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时期, 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新媒体这个概念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而产生的, 从媒介发展史来看, 新媒体都是对旧媒体的继承和发展。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的《Online》杂志给新媒体下的定义: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 这个定义说明,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新媒体的传者变成了所有人, 受众也可以变成传播者, 进而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 (New Media) 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 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 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一些学者认为, 数字杂志、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网络、触摸媒体等等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带来了传播理念的更新和受众角色的转变。

首先, 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便于携带, 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个人终端设备不仅可以接收信息, 也能快速发送和传播信息。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以往的点对点的线性传播, 转变成了多点对多点的网状传播结构。传播过程中, 新媒体的即时性和快速性是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2008年“5·12”地震发生仅仅6分钟, 就有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消息。2011年“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 新浪网友Cosrich在第一时间赶到了事故现场, 并用手机微博播报了现场情况。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上远远不及新媒体。

其次, 新媒体具有充分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受众这一角色在新媒体传播中得到弱化,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传播信息和阐述观点, 普通受众从以往的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信息, 转变成充分参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输过程。所以有学者提出, “受众”一词在新的传播模式下被称作“用户”更为贴切, 而新媒体的这种大众普遍参与互动的特性, 也充分调动了用户参与传播的积极性。

第三, 信息海量性。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媒体中存在各种类型的网站, 包括传统媒体依法建立的网站、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个人网站等等, 还有个人博客、微博、论坛等;手机媒体上的微信、朋友圈等, 都提供给用户发布信息的平台。

三、媒体融合成为趋势

相比较而言, 传统媒体在权威性和深度报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 用户可以充分参与传播, 既可以是接收者, 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这就导致了在新兴媒体传播中, 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大打折扣。传统媒体既然无法遏制新兴媒体的发展势头, 就需要在新兴媒体不擅长的领域来做功夫。比如新闻采访、重大新闻报道、深度报道等方面。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各自的优势, 在传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二者之间也逐渐走向融合。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主流媒体已经很早就意识到新兴媒体的重要性, 并纷纷自觉地利用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开办新闻网站, 并与旗下的网站形成良好的互动, 新闻采编业务也利用互联网, 从互联网上寻找新闻线索、跟踪网上新闻热点等。比如北青网的发展壮大、访问量不断攀升, 拓展了《北京青年报》的影响范围;湖南卫视及其新媒体金鹰网,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形成了良好的补充和互动。

传统媒体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 共同合作, 扩大影响。2014年6月,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先后正式上线, 而且完全不是简单地将报纸版面搬上新媒体平台。央视的节目中加入使用了微信、微博、拍客这些互动元素, 受众通过新兴媒体技术, 更直接地参与到传统媒体节目的制作和互动中。

可见, 在未来的媒体发展趋势中, 新兴媒体的比重逐渐加大, 并引领时代的潮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是媒介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成员, 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已成必然。

二者优势互补, 发挥各自所长, 真正达到一体化融合, 就会共同推动媒体行业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摘要:近年来, 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业界关于新媒体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也越来越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也逐渐走向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7.http://www.cnnic.net.cn/

[2]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9.

3.传统黑板遇上多媒体电子白板 篇三

教育的历史有几千年,但黑板的发明,到今天也就两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私塾,有了问题请教老师,老师会给予面对面的讲授和解答。学生坐在下面听讲并做相关的记录,没有黑板辅助教学。在19世纪以前的英国,小学生们去上学,脖子上都挂着一小块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纸,写着字母表或者祈祷文。这就是黑板的前身。第一块真正的黑板是由苏格兰教育家詹姆斯·皮兰发明的。他是老爱丁堡中学的校长,用自己发明的黑板和彩色粉笔来教地理课。从此这个教室里最显眼的东西才有了反复擦写的功能。这项新技术很快跨过了大西洋。1801年,西点军校的数学教师乔治·巴伦成为第一个用大黑板来上课的美国人。但第一项黑板专利到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被美国教育家赛缪尔·豪尔注册,他把一块松木板漆成黑色。同时也有人直接把石灰、熟石膏和锅烟子涂在教室的墙上。两百多年来,黑板从最早的用黑色涂料涂抹在木板,水泥等坚硬物体表面,到水磨玻璃、彩涂钢板、复合材料板等等,见证了世界教育事业的一步步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电子白板的应用

电子白板是近几年在全国中小学慢慢配置起来替代传统黑板的“黑板”,它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计算机,接上网络线,并利用投影机将电脑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定位笔和遥控器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它是自带主机,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比如WORD、PPT及各种视频文件的播放,它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三、黑板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一定要用黑板,而且要把黑板用好,否则你就不会是一名好老师,黑板的作用非常的重要。教师板书是有形有色的教学语言、教学图画。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启发性,可以把讲授的内容系统化、简洁化。系统的板书,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沿科学的思路积极思考,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研究表明,人总是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得信息的,当然也包括学生听课,但各种感官获得信息的比例不一样。这其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如果你知道了这一比例,你就会明白,黑板的最大功效,就是给学生提供了视觉方面的信息。原本教师讲解的学习内容,大约只有11%才能被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到,有了黑板以后,学生多了一个观看教师板书学习内容的视觉途径,从理论上讲至少有(11%+83%)的信息可以被学生感知到。

从信息的获取方式的角度看,黑板的出现是教育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利用视觉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会改变。

明白了黑板的作用,教师就须清楚:第一,不管是传统的黑板还是现代化的电子白板,都要充分发挥它给学生提供视觉信息的功能;第二,要让学生获得有效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的学习内容要精心设计,因为学生眼见为实,会将你板书的内容很牢固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四、电子白板优势

电子白板可以做到自由书写和擦除自如,在投影模式下,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白板笔可在任一投影屏幕窗口上作标记,注释,画图等,及打开和关闭各种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或演示过程毫无阻碍。并像电脑一样可以上互联网,随时调取信息,随意发挥,运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不同风格的笔型来进行书写。遇到要画图时也可以调用电子三角板及圆规进行画图,针对板书内容,板擦还可对其进行擦除,如有需要还可对其进行恢复,按撤销键即可达到恢复要求。同时电子白板还配有漫游功能,用笔可以拖动电子屏幕,使其无限延展,扩大了书写面积,打破传统会议中板书的局限性。

教师仅用手中的一支电子笔就能实现了鼠标对电脑的控制,打破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着使用鼠标的限制。并在教学的要求下,随时切换不同的软件,还能及时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活跃学生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克服了小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它还可以随时调用各种教育资源,师生互动性强,操作界面大,清晰和使用方便。

“白板教学”,与传统黑板的“一擦即没”相比,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与学的全过程,可以在课堂总结时调出数个板面,教师随时调用电脑中存储的课堂教学资料,不必再担心板书的内容无法重现;与“电脑+投影仪”相比,电子白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同时,电子白板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显示内容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

4.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道 篇四

摘 要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文章从区(县)委宣传部的角度,探索试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剖析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问题,最后为融合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新闻舆论;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5-0061-0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传播手段、方式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被社会认可度、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其实不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矛盾体,二者各有优势,应该走跨界融合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中明确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2016年2月,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新闻宣传要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常德市武陵区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有关精神,同时结合本区新闻宣传工作实际,整合区属媒体及市级协办媒体资源,在构建“大新闻”宣传格局下,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的融合之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平分秋色

武陵区位于常德市中心城区,是常德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拥有人口73万。经过大量查阅资料综合分析,2012年前武陵区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独占鳌头,重点集聚在纸媒、电视媒体上,仅2013年在中央级媒体上稿17条,《湖南日报》上稿30条,其中头版头条4个,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上稿30条。传统媒体凭借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成熟的传媒运作机制和品牌知名度效应,在武陵区新闻宣传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尽管传统媒体为新闻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新闻发言席”一直是制肘武陵区对外宣传的重要因素。2012年,武陵区委宣传部在经过深入思考后,试水新媒体新闻宣传方式。10月,由区委宣传部全权主办的手机媒体《武陵手机报》正式创刊,凭借优质内容和快速发布迅速在武陵区“走红”,被确定为区委、区政府的机关报,2013年被纳入常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到会媒体,被广大读者誉为常德中心城区“资讯专家”。初次尝试让区委宣传部看到了发展新媒体的潜力与效应,在筹备工作持续了半年后的2013年底,与湖南红网合作打造的武陵新闻网经过多次测试后正式上线,武陵区从此有了具备完全新闻发布资质的新媒体。2015年,区委宣传部努力创新,又推出了“品武陵”微信公众号,一年时间就收获了近3万名微信用户的关注,单条推送内容阅读量超过5万次。自此,武陵区区属新媒体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随着新媒体建设的推进,新媒体新闻宣传开始在武陵区崭露头角。据统计,2013年武陵区在各大新闻网站上发稿3 521条,稿件在门户网站、主流网站上转载1 733条;武陵区在手机报媒体上上稿5 760条。同时,2014年武陵区在中央级党报党刊新闻网上稿15条,省级党报党刊上稿34条,其中《湖南日报》头版头条6条,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上稿192条。数据显示,武陵区在拓宽新闻宣传渠道的路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大新闻”宣传格局的有力构建

地处中心城区的武陵区新闻宣传,与其他县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天生的弱点。独特的优势是城区新闻内容具有趋同性和共享性,市、区两级媒体的报道重点时常重合,从而造成了新闻资源单向流动的共享格局,也就是区级媒体可以借用或直接署名转载市级媒体的内容。天生的弱点则是区级媒体在市级媒体的大品牌效应下,很难做出影响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武陵区委宣传部大胆地提出了“大新闻”宣传格局的构想,通过整合资源将区属媒体、市级协办媒体统一起来,共同为新闻宣传出力,而将这些媒体有机统一起来的载体就是武陵新闻网。在统一的思路指引下,包括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品武陵微信公众号、武陵新闻频道(电视)、武陵政府网在内的区属媒体,与《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民生报》、常德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开始了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

武陵新闻网作为“大新闻”宣传格局的“航空母舰”,在栏目上就设置了外媒关注、视频武陵等专门为传统媒体开辟的栏目,让纸媒、电视媒体的新闻资源第一时间流动到网络媒体上进行推介。同时,武陵手机报还经常会为登上纸媒的优质稿件进行推介。

除了在形式上融合,武陵区还探索了深化内容合作的模式。武陵新闻网在筹备之初,就邀请了纸媒、电视媒体的负责人参与谋划,广泛汲取意见。2014年初,武陵区委宣传部还建立了新闻宣传报道联席商讨制度,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及重大典型报道,邀请网络媒体、纸媒、电视媒体负责人及区委办、区政府办等部门负责人一同参与,采取“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种创意多种联动”的发展模式,各具重点、百花齐放地积极开展新闻宣传报道。例如2014年7月,武陵区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与水平有了新突破,建设“完美社区”过程中在落路口社区引入了湖南省第一台“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打造了“永不下班的社区”。在确定了该选题后,武陵新闻电视频道率先以便民、为民的角度对该服务终端进行了重点报道,紧接着武陵手机报以建设“完美社区”,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进行了专栏报道。该新闻在区属媒体上一经发出,《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电视台相继推出相关主题报道。8月,中央媒体《经济日报》在头版以《湖南常德:有了“易办事”办事更便捷》为题关注武陵区创新方式加强社会服务,同时配发记者手记,结合简政放权、提升效率,表示全国各地都应通过武陵区真正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得到深刻启示。《经济日报》文章发表后,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再次撰文进行后续报道,将《经济日报》刊文内容核心与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再融合,更深一步阐释了武陵区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通过此次新闻宣传实践得出的区级传统媒体+新媒体打头阵――上级传统媒体深入挖掘――区级新媒体升温的报道模式,给予了武陵区新闻宣传的重大启示,促进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结合各自媒体特点释放了更多展示的空间,在受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如何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二者融合之道

应对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传媒领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武陵区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特点,在新闻宣传的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1)解放思想,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2014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区(县)一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不能有畏难情绪和惯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观念,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武陵区委宣传部确定了通过新媒体发展带动全区“大新闻”宣传格局构建的目标,但依旧需要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实现共享融通,同时挖掘和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自身,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抢占新闻宣传时机与先机。

2)发展阵地,形成适应深化合作的新模式。如果没有区属新闻宣传的阵地,与上级媒体采取更多的合作都只能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难以发挥更多的能动性。因此,武陵区将加大投入,发展区属新闻宣传阵地,继续加快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电视频道的发展壮大,为武陵区新闻宣传大踏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完善“大新闻”宣传格局的内涵、合作机制,在现有雏形的基础上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制度,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继续保持新闻宣传报道联席商讨制度,加强内容交流,在合作中寻找灵感,形成形式与内容资源双向、自由流动的新模式,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动力和海量资源,推进武陵区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借助新媒体传播快捷、随时随地阅读和云数据优势,扩大武陵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此外,要充分地借力发展,不关起门来搞宣传,什么都自己来建。

3)夯实基础,形成以内容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闻宣传来说,“内容为王”的原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武陵区将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以内容优势推动新闻宣传工作。一是追求专业权威,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的融合,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提升新闻内容品质。二是注重分众化互动化,即既要提供共性化的新闻产品,也要加强个性化的新闻生产,同时还要注重将大众互动纳入新闻宣传。2014年9月,武陵区全面承接17项城市管理事权,有市民在网络论坛上留言,希望武陵区加大对街面流动摊贩特别是新疆烤羊肉串摊的整治,武陵区创新思维,探索引导新疆兄弟入店经营后的第二天,武陵手机报以新疆兄弟自愿入店经营、在常德安居乐业的角度,侧面对武陵区解决“老大难”城管问题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市、区两级的广泛关注。10月,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武陵手机报转换角度,以普通市民欣喜看到城市管理转变,再次对该话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常德日报》持续关注该稿件,并将该稿件刊发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版显著位置。这种探索,达到了市民参与、新兴媒体密切关注、传统媒体借机发力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的一次重大历史变革,同时对于区(县)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观念、管理、发力的重大变革。武陵区适应发展潮流,率先探索“大新闻”宣传格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对促进武陵区对外宣传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武陵区也将继续顺应融合发展势头,健全、完善“大新闻”宣传格局,大胆创新、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新闻宣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5.传统媒体与电子竞技 篇五

十八大期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传播党意、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十八大话题成为新媒体的沸点,新媒体成为十八大的“红色阵地”。

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网络宣传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他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

新媒体正在成为影响和构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这点已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还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另一方面,由于以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如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持续发展危机,它的影响力在慢慢衰退,但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思想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复杂,这就要求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阀的媒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塑造和影响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当前,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等新兴媒体正在崛起,影响力在加大。我国网民有近6亿人,手机网民有4.6亿多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新兴媒体,开拓和占领这一新的阵地。传统媒体并不会很快消亡,同时新媒体正在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会出现融合和摩擦的现象是必然。

1、全新的认识媒体融合的价值和特点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它既不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也不分读者和作者,是多对多的传播形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新平台将更多具有新媒体的特点,这是可以预见的。新媒体的特殊属性使得它在很多具体的决策中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只有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和考虑媒体发展趋势,才能在时代进步中保持主动,更好地发挥媒体融合的价值。

首先,充分认识媒体融合,无论出版技术如何变革,用何种网络传输,只要具备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都视为新媒体,大力加强建设。

其次,要认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又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要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次,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并最终走向融合的关系,积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新媒体之所以在短短数年间受众人数暴涨,原因就在于它的草根性。特别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使“人人拿着麦克风,人人都可被关注,随时随地可发布”成为现实,其“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生活方式。新媒体不只是草根文化和草根视角的简单复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重置了社会的组织架构,唤醒了沉睡在草根群体潜意识里的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和权利欲望,这是新媒体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贡献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新媒体的草根性赋予了它最鲜活的生命力,但其草根视角和草根属性也注定了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向我们提供大量新鲜资讯的同时,也良莠不分、泥沙俱下。

传统媒体则代表着一直在主导社会发展的精英文化。其传播模式从思想层面上来讲,是一种预先策划好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传统媒体的精英文化属性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疑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导意义。它通过舆论宣传和舆论控制避免了整个社会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容易导致的盲目和冲动,是中国社会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一块基石。尽管互联网使得大众发表观点更加容易,但是大众的网上行为是一种草根文化,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依旧重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内容是并行不悖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所代表的不同视角和文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它们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才有利于发出最具价值的声音。走融合之路是它们发展的出路,这种有机结合的力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它意味着草根经验与精英意识的结合,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行业和群体的声音,兼具经验和理性,有利于健全舆论引导机制,聚同化异,扶正抑偏,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等议题的实施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3、优势互补共利共赢

新媒体在载体和内容上糅合了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表现出数字化、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自媒体特征。2010年,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非“微博”莫属。今天,你织“围脖”了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个人时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表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微博已经从影响个人生活延伸到推动信息传播,甚至社会变革的层面。据学者分析:一种传播媒体普及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可见新媒体发展速度惊人。然而,新媒体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首先是新媒体原创新闻不足;其次是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足;再次是海量信息遮蔽信息价值和知识;最后是网络新闻的趋同化。在目前的环境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而难以取代,其内容优势在短时间内不可动摇。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舆论环境和新媒体舆论环境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融合之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首先,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是内容生产力。虽然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是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相当高的依赖性,大量的原创性首发报道仍来自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当 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采编权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时候只能是转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融合成为全球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次,传统媒体聚集了一大批职业化的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这些传统媒体的新闻业者既接受过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专业训练,又接受过关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专门教育。对于新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还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

第三,早期的因特网为技术精英们所创建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今,网络越来越把眼光转向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被因特网所接受和利用。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结出更好的效果。

第四,传统媒体大都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众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所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传媒产业的纷繁复杂、产品多样且供大于求的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的品牌在受众中的信任度与吸引力,如采用品牌延伸的策略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原品牌的强化,这正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在利用品牌资产方面的一种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如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

总之,尽管新媒体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传统媒体拥有优于新媒体的人才、资源、权威性及品牌等传统优势,新媒体必然要与传统媒体结合,各取优势,互补短处,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平台,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策略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未完全规范期,分配出现多极分化,思想出现多元化,正确宣传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水平,是新闻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今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无法由一方单独完成。站在发 展的角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力量,将是今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

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使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既延长了新闻产业链条,突破了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继承了传统媒体强烈的策划意识、整合意识、庄重感和携带方便等特性,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媒介具有丰富性和可选择性,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时效,扩大了影响。如何加强两种媒体、两种传播途径的融合,切实担负媒体责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最终可以通过两种媒体的互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1、要发挥舆论引导,抢占舆论主阵地

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仍然是一种舆论工具,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使其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性积极和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危机,是传播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媒体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扩大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

加强媒体间的互动,把传统媒体的深度及其传统价值理念带到新媒体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当中去,不断探索最佳切入点,进一步拓宽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化期刊等产业。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表示:“传统期刊要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数字化将增强了期刊业的传播力。”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地探索互动之路。

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数字期刊强化线上线下平台互动,建构专业化、深度质量的新闻专题,逐步增强媒介融合的公信力、吸引力及竞争力,即是传统媒体和它所属的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必然。

3、要加速传统媒体的转型

面对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转型,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新媒体发展上有所作为。要抓住机遇发展平台、利用平台,坚持内容为王,按照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按照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相互整合、融通,以发挥综合整体的优势,从而创立新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遵循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神,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发布,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迅速壮大新媒体产业。第二,完善我国移动内容版权的法规,尤其是制定适应媒体新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推动能源节约型的数字媒体普及传播,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无纸化发行。第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受众方面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分工合作,促使传统媒体转变观念,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的发展。第四,面对当前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环境,政府、企业等单位都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技巧。第五,传统媒体应逐步建立起自有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系统,这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建立起自有的新媒体系统,将主动传播与驱动传播、群体传播与个体传播、事实传播与观点传播、随时传播与定时传播一体化,才能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4、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全媒体团队

报纸发展全媒体,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基础。在人力投入方面,除了引进必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之外,可以倡导报社内部记者编辑兼职新媒体岗位。报纸这么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擅长内容把关、精通内容制作的人员,而随着厚报时代向薄报时代的转换,报业内部也面临着人员重组的可能。报纸在这样的背景下办新媒体,可以借助母报的采编、经营队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自办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传统媒体自办新媒体,在人力投入方面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新媒体建设的人才需要问题,反过来也能锻炼和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5、加快新媒体融合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

随着新媒体技术、运营和服务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融合不仅仅发生在新媒体的产业端。政府和行政机关的立法理念、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了二者各自优势的有效融合。

6.传统媒体与电子竞技 篇六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湖南大学教务处主管多媒体教学的副处长龙跃辉认为多媒体教学有5大优点:第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第三,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第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第五,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还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容量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信息,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传统教学,是指“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优点:

传统教学有不可弥补的缺陷,1、板书化时较多,影响信息量;

2、黑板利用率低,经常擦拭黑板,再加上粉笔质量不好,影响教室的空气;

3、由于粉笔字小,还由于教室过于狭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板书不能保证后排的学生能看清。

“教学”的内涵深而广,单用多媒体技术是远远不能概括和完成的,但若掌握得当,使用合理,确实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加强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培养高素质

不能罗列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成篇的文字会使同学看不清,笔记无法记。

图像应能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虽有几幅图例但不能说明重点内容或需要图像说明问题时又没有图例,有些图例不清晰或者图例与底色对比度差,解剖关系看不清,使同学们难以理解。图像清晰,虽文字不多,但听后易理解和记忆是一个好课件的标志。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例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笔记量。

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

2、配色方案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能使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清投影,首先必须选择一种幻灯片配色方案。

PowerPoint自带有几个标准配色方案,这些配色方案是由专家设计的,每一种配色方案中分为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和强调等八种颜色用途,可选择其中的一种配色方案使用,一般不要随意改动其颜色和颜色用途。

有三种常用的配色方案。第一是蓝底白字;第二是白底黑字;第三是黑底白字。蓝底白字配色方案,色彩艳丽,适合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在光线较亮的教室用投影机播放的效果不是很好。

白底黑字配色方案,所使用的颜色不多,但由于其背景色与教室的环境相协调,播放的投影效果很好,建议使用这种方案。如果嫌背景单调,可以插入浅色图案或经过冲蚀的照片。

黑底白字配色方案,由于其反差大,其背景色与计算机屏幕的本色相协调,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很清楚,但不适合在教室用投影机播放。原因有二:一是黑色背景与教室的环境不协调,上课时,考虑到学生看黑板和记笔记的需要,教室的光线不是很暗;二是有损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因为投影机在黑屏时其内部的温度最高,容易导致使用中投影机自动关灯。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黑屏。

多地使用飞入飞出会使人眼花缭乱,影响课件的播放效果。一般地,我们仅需使用百叶窗、擦除、切入、收缩、展开等少数几种动画效果。我们既要使课件富于变化,又要减少观看者的视觉疲劳。

在PowerPoint中,有16种自带声音效果,在显示对象的同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声音,不用不能体现多媒体的效果,用多了会干扰课堂讲授。我们一般在幻灯片切换时加入照相机的声音,主要是要告诉学生幻灯片已经切换;在重要的概念处加入风铃的声音,告诉学生这里很重要,应该记下来。注意:播放时应控制音量的大小。

我们不能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过多的渲染屏幕而不适当地增加音频、视频或附加信息,这样无关信息过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并不好。

5、幻灯片版面的设计问题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是最能体现课件个人特色的地方。它是融艺术性与教学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个概念如何引入,需要用什么样的图片,如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何引伸这一概念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解决,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做法。

在版面的选择上是用PowerPoint自带的版式,还是先选择空白版式然后在空白版式上自行设计,这要由所讲的内容决定。对于全是文字的幻灯片可以选择它的固定版式,对于其他无法用固定版式表达的内容就应该用空白版式再插入需要的对象。后者所花时间较多,艺术性更强。对理工类的课程要大量使用这种版式。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原则是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录,不要过于拥挤,文字和图象要清晰等。

三、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

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固然重要,但课件的合理使用更重要。可以想象,同样一个课件,由不同的教师使用,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下面我对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要求同学记笔记比只听不记效果好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好要求同学记笔记。记笔记可以让同学有事做,不易打瞌睡,同时也能放慢教师的讲课速度,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笔记并不是要他们抄投影,而是要求他们能记下授课要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示传递给学生信息,让他们将重点记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时的提示音,或特殊显示,或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很重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使用了无线话筒,这时无线话筒应该距离嘴10-15cm,最好夹在胸前的衣服上,因为这种话筒就是这样设计的。有些教师喜欢将话筒拿在手上讲课,这时会出现声音过大,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干扰其他教室的教学。另外,将话筒拿在手上也不方便做手势,无形之中就少了一只手。

如果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或站在计算机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教师一直坐或站在操作台前,眼不离电脑,同学既看不到老师在讲授中所扮演的角色,又看不到板书,这种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正像同学反映的“有些老师只不过是将书本的内容照抄在电脑上,对于他们来说,照着幻灯宣读比照着书本更方便”。

4、在课堂上适当提问比只讲不问效果好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课堂上适当提问,一可以控制讲课速度,二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三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四可以惊醒已经走神的同学。

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5、幻灯片切换时适当停顿比不停顿效果好

在利用多媒体时,要做到两统一:一是语言表达与操作相统一;二是讲解内容与图像显示相统一。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7.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 篇七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2008年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 这次强震并没有造成社会恐慌, 各地很快恢复了常态, 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各种媒体在这次突发性灾害事件中迅速、高效地承担起了各自应负的社会责任, 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赞扬。在此次成功的危机事件报道中,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什么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 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 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 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 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 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 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 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 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 新媒体以“数字化”和“互动性”为根本特征, 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

危机事件出现时,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和沟通桥梁必须及时、全面、深入地传播关于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信息。新媒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 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 为受众参与创造、传播新闻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当大规模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后, 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媒体之不的作用。

1. 新媒体助力传统媒体

在满足公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 传统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传播网络, 权威的传播地位, 较高的媒介公信力, 依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事件报道中, 突破以往的报道模式, 出色地完成了对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1) 传统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时的媒介角色。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在15点整点新闻中, 第一次播报地震发生的消息后, 15点20分新闻频道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 并于当晚10点与综合频道并机直播特别节目———《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开始了一场没有结束时间预期的现场直播报道, 实现了同一主题无间断播出。此外, 地震发生后的两三个小时, 央视就派出第一批记者跟随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13日, 第二报道梯队又分别赶往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重灾区, 为亿万观众提供了迅速、准确、全面的灾区信息。后方的编播人员也日夜奋战, 将前方传来的灾区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传播给广大观众。

在此次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中, 央视的快速反应和全方位的专题报道, 使传统主流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国内外民众了解灾情信息的主要渠道, 使中国赢得了世界舆论的主动权, 彰显了主流媒体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2) 新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时的媒介角色。新媒体的诞生及普及, 使受众转化为自由的传播者, 于是传播变成了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无疑, 新媒体海量地增加了信息的数量, 并凭借其先进技术, 丰富了阐释信息的方式, 以足受众的总体信息需求。

一方面, 受众提供信息。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说:“在汶川通信、交通等基本设施条件几近中断的情况下, 在全球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由于各地网民的快速反应, 许多人通过博客、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视频、论坛、手机短信等发布信息, 让大家在地震刚刚发生十几分钟后就意识到, 这是一次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破坏性很强的地震, 新媒体起到了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各地灾情的作用, 尽管这种汇集是散点的, 但是网民的真切记录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头两天, 尤其是‘首个24小时’地震信息传播第一波主要的信息源。而传统媒体大量采用了这些素材, 我们先后正式提供给央视的视频素材就有20多个, 这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方面, 技术阐释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 来自海南的“雨花石”先生建立了一个和四川大地震有关的公益主题网站, 网站与北京图盟联合提供了《四川汶川地震地图 (实时更新) 》的电子地图, 这个具有17个缩放级别的地震灾区地图就成了网站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尽管本次地震灾区面积有近10万平方公里之大, 但是电子地图可从不同的视野角度, 既宏观形象又细致入微地展示灾区的全貌。即使是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及的边远乡镇, 也能在地图上找到准确的位置。

同时, 汶川地震中, 音视频技术也被大量采用, 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网站, 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相继发布音视频新闻报道4830条, 播客1500多个。而以新媒体技术起家的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截至2008年5月20日, 已发布音视频报道6113条, 播客3827条。央视网更是利用新兴的手机电视, 7天发布新闻报道1375分钟, 访问量1531万, 跟帖3.46万条。

2. 新媒体覆盖传统媒体盲点

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 凭借其技术特性, 为满足公众的个人信息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以海量信息而著称的互联网, 在因地震而致其他信息渠道中断、沟通不畅的情况下, 信息发布和网络搜索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网络媒体一样, 手机媒体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受地震的影响, 震区的语音通信受阻, 但无线数据业务却可以畅通, 于是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成为信息传递的第一线, 增加了手机在灾害中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势。特别是在地震刚刚发生后, 公众迫切需要了解危机的一般信息和个人信息。此时, 没有电脑, 不能上网, 看电视也不可能。公众随身携带的手机便成为震后最初时段里公众最好的媒介选择。

3. 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 是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的, 受众虽然具有随意选择收看 (收听) 和阅读的自由, 但只能在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已出版的报纸、杂志上进行选择。相比之下,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 借助其可检索等技术特性,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其在满足受众运用信息需求方面的优越性无需赘言。

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传统媒体的突破。在当今媒介竞争激烈的态势下, 突发事件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和体现。

在震后初期通信不便、人心惶恐、百废待兴的的情势下, 央视采制了大量及时、深入、准确、感人的报道和评论, 发布信息、引导舆论、遏制谣言、凝聚力量、振奋人心, 在这场抗震救灾战役中,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尊重, 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1) 播报策略实现了由“及时上报”转化为“即时播报”。央视制片人包军昊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坦言, 以前央视在遇到突发事件后, 由于“报道经过层层审批, 等待事故查明, 导致大量的猜测、谣言, 反而使得媒体变得十分被动”。而这次不管是在政府方面, 还是媒体方面, 都调整了思维。基于这种思维的调整, 以及后来政府官员和媒体的良性互动, 才最终达

(2) 发布信息及时透明, 掌握舆论主动。震后不到一小时, 央视一套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 康辉、白岩松、敬一丹、赵普等近十位主播轮番上阵, 或播报、或连线、或访谈, “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由此展开。央视依据各有关部门提供的权威信息, 采用口播、字幕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 对于人员伤亡的数字和其他各种信息全程发布, 做到了透明、及时、公开。这种透明、及时、公开的信息发布, 最大程度地杜绝了各种谣言的产生, 在全国形成了空前一致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局面。央视对汶川地震的直播还掌握了国际舆论的主动权, 为抗震救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此次汶川地震, 绝大多数境外媒体都对中国党和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积极有力的救灾举措, 对中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壮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 抚慰受伤心灵, 彰显人文关怀。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此次直播中的表现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赵普在15日的直播中看到都江堰某医生的孩子被埋废墟之下仍然坚守岗位的画面时, 忍不住在直播中哽咽。赵普哽咽的视频被网友迅速转载, 网友评价说赵普“用朴素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他们”“需要这样有人性的主持人, 而不要冷冰冰的旁观者”。可见, 在职业要求和良心道德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特别是在灾害事件报道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应该是每个媒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新媒体的突破。新媒体在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的出色表现毋庸置疑,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技术特性。新媒体在此次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舆论引导, 凝聚人心。一般意义上, 人们似乎习惯于把舆论引导看做是传统媒体的功能和责任,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似乎一直都以一种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形象出现, 舆论引导更是无从谈起。但在此次的汶川地震报道中, 新媒体却也担当起了舆论引导的角色。新媒体对于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 既把地震造成的严重后果透明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又让公众从政府开展的抗震救灾部署和行动中看到了希望。不仅让人们及时地了解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 而且激发起蕴藏在民间的巨大爱国热情, 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 遏制谣言, 消除恐慌。谣言历来是突发事件的伴生物, 而新媒体由于“把关人”的缺失, 更易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而在抗震救灾过程中, 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压缩, 新媒体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优势, 创造性地发挥了传媒矫正器的作用。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发布, 很快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传播形式单一的媒体将缺少竞争力, 每种媒体都将综合运用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传播手段。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优势, 不能固步自封, 相反应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新媒体竞争。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品牌优势, 即公信力强。在挑战面前, 传统媒体不能仅仅依靠自己, 还要借助对手的力量, 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 增加互动的成分, 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 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做跨媒体传播。

新媒体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信息的可信度低, 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 必须获得一定的公信力, 即新媒体应当自觉在重大事件中承担社会责任。汶川地震中新媒体的积极表现, 大大改变了其单纯追求轰动性与娱乐性的媒介形象, 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但由于其没有采编权, 在获取某些信息时, 如重大的政治、经济信息, 单纯利用受众创造内容也难以弥补其不足, 需要从传统媒体上获取内容。

参考文献

[1].《西方媒体赞中国式救灾:军队神速媒体透明》, 《国际先驱导报》, 2008年5月16日。

[2].邓建国:《美国灾害和危机新闻报道中新媒体的应用》, 《国际新闻界》, 2008 (4) 。

[3].呈琪:《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堵”与“疏”》, 《当代传播》, 2003 (3) 。

[4].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 《国际新闻界》, 2008 (6) 。

[5].李良荣、张嫄:《新老媒体结合造就舆论新格局》, 《国际新闻界》, 2008 (7) 。

8.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初探 篇八

一、新旧传媒融合的必要性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新媒体的出现,使传播渠道得到了更新和飞跃,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传播信息。在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记者”,信息传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体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大融合的趋势正在呈现。

所谓媒体融合,即是在新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密切互动,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产业共融,形成集约化、集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面对新媒体不可遏止的扩张与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利用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借助网络等新媒体的力量扩张自己,更大限度地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参与,积极优化整合自有资源,进行跨平台、跨媒体、跨地域的市场化、规模化运作,实现利益最大化。当下,媒介融合成就了多种媒体借力共赢的格局,而最多的还要数报、台与网的融合。众多的报刊杂志纷纷开辟了网络版,门户网站的新闻版面则加进了音频和视频,广播和电视融入了网络传输,手机兼具上网的功能,媒介已经形成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格局。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报纸等与各门户网站的深度合作、项目互动屡见不鲜。央视国际等国内49家电视台与搜狐网形成了战略合作联盟,除了在网络平台建立推广专区之外,还开展了短信互动增值业务、流媒体电视、博客播客、大型活动的共同策划推广等一系列深度合作,有效地实现了电视信号之外的二次传播,极大地拓展了电视节目资源。湖南卫视近两年来举办了“超级女声 、“快乐男声”等极具影响力的活动并大获成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市场接轨,利用网络新媒体、移动通讯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宣传、包装活动品牌形象。他们在与新媒体的竞合中锻炼了自己,壮大了自己,开辟了新的市场和空间。在一定区域内,对传播资源进行跨媒体融合,实现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介的网上融合的这一模式,兼具报纸的强大新闻采编能力、广播电视先进的制作传播手段,加上网络双向传播的亲和力,可谓是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跨媒介网上融合可提供网上多媒介信息服务,解决目前单一媒介融合信源不足、服务单一化等问题,使得这一信息平台的信息量倍增。跨媒介网上融合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特征。比如广播电视是即时传播、顺时播放的,受众不能像翻阅报纸般随意选择,也不能随时欣赏自己喜爱的内容。而现在,广播和电视纷纷登陆网络,不仅可以随时点播,而且可以重复播放,弥补了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的“缺憾”。

尽管传统媒体已经很难与新媒体完全割裂开来,但传统媒体专业、权威、便捷的新闻传播则是新媒体不能替代的。“伦敦大爆炸”中,虽然当天新闻摄影的第一张图片像被手机一组抢了风头,但传统媒体后来居上,报道深度与规模的长项发挥使得“伦敦大爆炸”的报道更权威、更深入。在新媒体传播技术日益增强之时,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助力,彰显和突出传统媒体优势,放大传播效果?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

应该说,跨媒介网上融合仅仅只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冰山一角。对传统媒体来说,在传媒的冲击下,把握和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实施“全媒体运作”,整合媒体资源,借助和利用新媒体资源放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是媒体融合中传统媒体必须追求的目标。

作为传统媒体开发媒介固有资源实施全媒体运作,可以借助自身信息资源、资本资源、品牌资源,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介质及数字新媒体传播资源的新空间,向全媒体延伸,以弥补和拓展传统媒体自身的传播覆盖率和信息影响力。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报业集团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增加多媒体报道记者和视频信息内容。在英国,BBC已将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开始探索全平台的360度采编;国内有好多传媒也已经开始走全媒体之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拥有9个广播频率基础上,又开辟了北京广播网、DAB手机电视、数字多媒体机、数字电视动感音乐频道、IPTV网络电视、《新广播报》、《音乐周刊》杂志,将现有的广播资源整合融入新媒体。《宁波日报》全力打造综合传播平台,探索重大主题报道互动联动滚动机制,在提升媒体趋势下的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从创办中国宁波网,到推出宁波手机报、互动多媒体报、户外电子屏保、电子纸报、宁波动码新媒体,再到目前加强视频内容信息的建设,逐步确立了报业作为新媒体内容供应商的市场定位,平面媒体逐步向新媒体靠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整合集团所有媒体记者,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开始了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运作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探索。在许多重大或突发事件报道中实现了新闻一次生产、多形态展示、多渠道发行、多介质阅读的采编流程再造,整合了新闻资源,提高了集团整体作战水平。

纵观已经进行全媒体运行的传媒,其更加突出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优势,通过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延 伸新的价值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既能保持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不可替代的受众认可,又能形成集约化的运作模式和宣传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包括进行新媒体实验项目,搭建以媒体资源为平台的网站等;搞好全媒体新闻部门的组建,建设高素质的全能媒体记者队伍;打造集新闻采编、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从传统媒体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等等。在全媒体运作这一过程中,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媒体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具备多媒体生产的能力,熟悉不同媒体的生产要旨,使新闻作品能够适用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这是全媒体运作的关键,也是根本。

参考文献:

[1]徐沁.媒介融合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火车客运站管理方案下一篇:高中教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