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通用8篇)
1.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一
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以安徽省为例
吕露光
2012-11-19 14:30:46 来源:《学术界》(合肥)2001年06期
【作者简介】吕露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社科部高级讲师邮编 230022
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学为基础和指导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适应近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后逐渐被引入后发达国家。由于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不同以及在社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社会工作含义的理解还各不相同,还没有一个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能为大家普遍接受。但是,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在各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碰到的许多社会问题也有着很高的趋同性,这就为我们理解社会工作基本内涵提供了基础。
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
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救灾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行政、督导和咨询,国际社会工作等。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主要工作包括:扶贫赈灾,就业服务,残疾人保障,社会保险服务,社区工作(居委会、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老年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心理卫生服务,家庭服务,退伍军人安置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公益团体,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和管理、社会服务及评估与操作等工作。总之,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泛的专业。
社会工作在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医治、恢复或缓解因天灾、人祸和自身原因造成的社会不正常现象;协调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产生,增强社会预应力;开发社会资源,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等等。
当前我国急需大量城市社会工作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缺乏的是大量从事城市社会工作的人才,这是因为:
(1)社会转型期的需要
首先,社会转型必然产生大量社会问题,需要专业人员以专业的方法解决。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转型,即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型社会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型社会,从农业型社会转向工业型社会,从乡村型社会转变为城镇型社会,从人治型社会转变为法制型社会,从单一同质型社会转变为多样异质型社会。在新旧两种社会体制转轨的撞击和摩擦中,社会原有结构失衡,必然出现新的社会矛盾,产生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其中许多社会问题现在已经非常突出,如失业和低度就业现象,城市中出现新的贫困人口现象,社会转型对婚姻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农业人口的流动,青少年犯罪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单靠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法解决的,沿用过去行政手段靠各级政府、党团组织去做工作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会使政府和党团组织不堪重负。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运用具体的科学方法来实施,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系统地培养大量社会工作的专门人才。
其次,社会转型同时又是制度重建的过程,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在西方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已成为国家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化手段,它已成为国家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国社会转型后,必然要和世界接轨,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必须要有明确的理论作指导,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必须有严密的职业伦理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操作。任何一种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没有同时配套的制度化的实施方法,都是难以奏效的。因此,通过教育来系统地培养大量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迫在眉睫。
(2)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社会要进一步发展,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彻底改变“政企不分、企社不分”、“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将企业职工的生活服务,子女教育及就业,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老年职工的管理及照顾等一系列保障和福利性的工作移出企业交付社会,实行社会服务社会办,使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甩掉历史包袱,提高竞争力,担负起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国有事业单位也要进行企业化改造或企业化管理,完成相同的剥离过程。从企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这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性的工作必须由社会来承担,建立新的社会机制去运作,这正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进行机构改革,精简和压缩政府机构,合并职能部门,减少中间环节,缩小政府机构的职能范围,逐步过渡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这样,原来由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工作,必然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交由社会去解决。由此可见,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也依赖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增加。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一个配套的社会体制,新的社会运行体制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3)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虽然京、津、沪地区已达到70%,但全国平均水平只有36.09%,还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8%)(《中国信息报》2001年6月20日)。十五计划期间,我国要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杠杆。城市化指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就要新增城市人口近1300万,按十五计划预定的发展目标,五年内我国将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也就是说大量的农村人口将流动到城市。如何安置和管理好这些人口,避免或减轻曾在西方城市化过程中造成巨大危害的“城市病”,是近期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难题之一。
同时,城市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狭义的社会工作就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几乎包括了社会工作所有的形式和内容,如社会福利服务,社会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等等。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社区工作就是直接面对个人的。社区就是微型的社会,以上分析的社会转型,社会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企业和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工作,最终都要体现在社区工作中。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最终要使“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现代社区主要是指城市社区,城市化的过程完成之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群都将生活在城市社区中,都市将成为人类居住的家园。因此,可以这么说,未来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城市居民。
要做好城市社会工作,搞好城市人口的社会化管理和城市社区的建设、管理与服务,不仅要求我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的一般原理和技能,而且要求他们了解城市,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素质和技能,懂得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基本特点,了解城市居民的社会心理,了解都市文化,总之,懂得有关城市的相关知识。我们在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调动现有教育资源,有所侧重地培养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专业城市社会工作者,以更为切实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安徽省城市社区工作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城市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社区工作。为了深入具体地了解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选择了城市社区工作这一重要部分,进行专项调查。我们走访了安徽省民政厅、人事厅、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单位,聆听了专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及相关人员的介绍,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工作专业人才极端缺乏,安徽省和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改革形势。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现已形成了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内较为完备的城镇体系。到1997年底,省会合肥已成为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50~100万人口的城市有淮南、准北市,还有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阜阳、宿州、安庆等一批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建制镇861个(其中人口1~2万的185个,人口2万以上的94个),小集镇2194个。(《2000年安徽社会发展蓝皮书》)。
我省目前城市居民管理仍然沿用几十年一贯的模式,大规模的社区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全省现有2800多个居委会,按现在每个居委会配备3~9个工作人员的规定计算,城市社区行政管理这一块现最多仅有工作人员约25000人。
安徽省是全国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比较早的省份之一,截至1999年底,全省建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1741个,其中市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2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03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787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305个,服务内容广泛,形成了15个服务系列,300多项服务内容。建成了合肥市西市区、安庆市大观区、马鞍山市雨山区、蚌埠市中市区四个首批示范城区。合肥市西市区还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2000年安徽社会发展蓝皮书》)。
但从总体上看,安徽省社区服务工作尚处在试点阶段,大部分社区尚没有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社会学研究者用“起步较早,发展较慢,差距较大”12个字来概括全省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此外,社区的老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各种专项社会工作也没有分工,社区的群众性文化娱乐、环境卫生、体育健身、扶贫帮困、联防治安等一系列工作都还是由行政管理人员一揽子承担,不但使现有社区工作者过于辛劳,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人员数量太少。25000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和全省2000多万城市人口相比将近是900∶1,即平均每900个城市居民才配有一名社区行政管理工作者。至于社区服务和其他社区活动就更谈不上有专业人员来组织和推行了。
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几十年一贯制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在大部分地区还没能真正改变,居委会管理人员仍然以文化素质不高的中老年妇女和退休人员为主,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和城镇更是如此。这种状况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像安徽马鞍山这样的中等城市进行了基层组织选举改革试点,居民踊跃参与,去年7月首批居委会主任选举,报名人数超过应选人数17倍,居民参选率达95%,当选者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最小的才21岁,最大的48岁,平均年龄只有31岁。这充分说明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管理现代化的参与热情,也说明了社区管理工作对高层次、年轻化人才的需求。但这种改革目前还没有全面推开,全省大部分城镇居委会仍然是旧体制。
缺乏专业人才。我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但毕业生数量极少,很难分到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工作。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很早就在各大学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保守地估计,现在每年都有千余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从大学毕业,充实到社区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中去,即便如此,仍不能满足需要。而安徽省只有安徽师范大学于1994年首批招收专科生,1997年招收本科生,每届培养50名,现在刚刚参加工作,这就是全省仅有的自己培养的专业人才,差距是很明显的。
(2)发展趋势与需求
安徽省总人口约7000万,“十五”期间,安徽的城市化水平如果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约在40%左右。这样,全省城市人口将增加到2800万。按当代中国标准核心家庭每户3口人计算,城市住户将超过930万户,如果将单亲家庭和因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空巢家庭等因素考虑进去,这个数字还要扩大。从目前正在全国进行的社区建设工作实施的经验看,一般社区在1000户~3000户比较合适,按平均2000户计算,全省应建设城市社区5000个以上。按现在的每个社区9个工作人员计算,共需要45000名社区行政人员,如果将社区服务人员包括进去,这个数字至少还要扩大一倍。减去现有社区工作人员25000人,五年内全省需新增社区工作人员20000至65000名。但省内现仅有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机电学院、安徽农学院、安徽三联学院正式招生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今年又有一些院校提出申请。就算有10所院校招收这个专业,每年每个学校培养100名毕业生,全省每年仅仅能培养出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区建设工作将由试点阶段转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今年7月12~14日,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安徽省也将相应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颁布城市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召开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省里还将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一位副书记担任组长,各市镇也要配备相应级别的领导同志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民政厅的一位专门研究社区建设工作的同志兴奋地说,安徽省社区建设即将掀起一个大的高潮。与此同时,大规模的社区建设工作也将在全国其他各省市蓬勃开展起来,因此,我们对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的分析绝不是纸上谈兵,社会现实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在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服务也将突破现在的模式,以更现代、更规范的方式发展起来。例如即将在全国推行的一个社区建起一个老年服务中心的“星光计划”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操作运行。
以上又仅仅是对安徽省城市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状况进行的分析,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又只是城市社会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可见一斑。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自八十年代恢复社会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来,社会工作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专门培养城市社会工作人才,将社会工作教育和城市科学相联系,还未明显地被提出来加以重视。笔者希望以上分析能在这方面有一点作用。
2.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二
( 一) 校外实习难
实习基地建设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些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外实习仅仅流于形式,学生难以学到实际技能,实习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外贸公司一般规模较小,接纳实习生人数有限,所以学生实习场所较为分散,不利于指导与管理。
2. 外贸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保密性,一些外贸公司不愿让实习生接触到客户资料和企业核心业务。
3. 外贸业务具有实践性、连续性、时效性、关联性及季节性,而学生一般实习期较短,很难跟踪到整个业务流程。
4. 许多应届毕业生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逃避实习,这类情况占实习学生总数的比例极高,对于学生而言,实习计划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 二) 校内教学软件模拟实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国贸专业普遍采用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是利用教学软件模拟实训,但该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真实贸易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缺少风险带来的压力感,难以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外,教学软件模拟实训适用于外贸业务流程中的履行环节,如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货代、报检报关和国际结算,但在国际市场开拓、客户开发、经营核算和外贸磋商等外贸业务能力的训练和体验方面,所能起到的实训作用非常有限。
( 三) 我国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
1.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基于目前的国贸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实践能力不强,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2. 缺乏合作共赢的均衡机制,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包括设置专业计划、开发课程以及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但由于企业方面缺乏合作的长效利益机制,校企双方难以深层次合作对接,很难产生实质性的联系与合作成果。
二、国外实效型校企紧密合作成功模式的借鉴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必须基于校企紧密合作。
( 一)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
在德国,国家立法支持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企业中的实践活动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及岗位培训,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适应今后工作需要。
( 二) 北美国家的CBE模式
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即能力本位教育。在美国、加拿大,由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学校据此开设课程,组织教学活动。
( 三) 澳大利亚TAFE模式
TAFE(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实习,20% 的时间在TAFE学校学习。
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 政府推进,校企合作,职业培养,互利共赢。
实效型校企紧密合作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师必须注重外贸企业的实际获利,向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建立校企双赢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将外贸业务的操作技能引入课堂教学,建立以产学研相结合、任务教学( 项目教学) 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国贸专业实效型校企紧密合作的有效途径
( 一) 校企共同参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的编制
为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时,应多听取外贸公司的建议。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方面吸纳企业人员参与,将学校所讲授的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相接轨,提高学生外贸业务操作技能。
( 二) 校企合作为企业办培训班、学历班
通过校企合作办培训班,为企业打造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使学校能更好地按照人才需求进行培训。同时能够收集企业第一手案例资料,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较好地解决在学校培养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 三) 到外贸企业挂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学生实践的领头人。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缺乏实践经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应鼓励年轻教师每年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如教师可以跟随企业参加各类外贸展会,在指导企业与外商谈判的准备中,以及代表企业与国外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能接触到大量实际业务的信息与案例,回校后应用这些案例组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极大。
( 四) 鼓励企业在学校设立国际市场推广部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学校制定灵活的政策,让外贸公司直接入驻学校,或者在学校设立国际市场业务推广中心,在企业授权及指导下,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寻找客户、宣传产品、询盘发盘、签订外贸合同和填制单据等,承担一定的外贸公司工作岗位职能,既为合作的贸易公司带来一定的效益增长点,又使学生身临真实的外贸场景中,其专业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学校和外贸企业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
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具有时代特征,当前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要手段,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发国外客户和开展外贸业务。具体分为循序渐进的六个步骤:
1. 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及其产品,熟悉其业务范围。选择特色产品,寻找出口企业,熟悉产品的工艺、规格、包装、成本等。
2. 向外贸企业学习外贸函电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利用外贸企业的产品和人才优势,积极学习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流程。
3. 协助外贸公司建立或完善企业网站,尽可能为外贸公司注册进口国域名的网站,发布企业和产品信息,更有效地接近目标市场。
4. 教师可带领部分学生由企业授权,协助企业履行合同,如租船订舱、报检报关、办理保险、外贸制单、出口核销、退税等,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
5. 与外贸企业合作,由企业授权校内工作室作为其市场推广中心。由教师带领一部分外语较好的学生,利用网络营销的策略开发国外客户,参与外贸实战。
6. 利用网络为主的新型贸易运作方式寻找国外客户,应用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国内外电子商务平台,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手段与国外客户进行业务联系和洽谈,促进交易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王惠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研究[J].世界经济与贸易,2014(10).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3]李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4]杨奕.浅谈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公司的教学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14(15).
3.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三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上升,针对中国外贸产业的摩擦举措层出不穷,这对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发展路线仍不变。大力提升我国外贸人才的质量,向着高层次高素质发展正是我国外贸人才要素结构调整的方向。提高高层次外贸人才的数量及质量能使我国外贸在目前多变的环境中立于稳定的地位。
一、外贸人才发展现状
外贸行业是个认人的行业,一些外国客户只认某些信誉好的公司,甚至公司内某个信誉好的个人,与熟客打交道,才能降低风险。外贸流通领域的竞争性强,所具有的核心资产如资源、人才都不容易控制。现在的外贸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贸易”,一个熟悉外贸的人有时可以撑起一个外贸公司。所以,外贸企业遭遇“人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外贸人才的缺乏也是比较明显。《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指出,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总人数为79.344万人,人才需求量相当大。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仍然有很大的人才供需缺口。而在各个大城市的网上发布职位数排行榜上贸易/进出口行业总是排在Top10内。如表1广州和深圳2011年8月网上发布职位数top10行业所示。
表1 广州与深圳2011年8月网上发布职位数Top10行业
图1 2009年与2011年1-9月份全国贸易进出口行业网上发布职位数对比走势图
虽然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受到通胀压力上升和资产泡沫影响,企业补库存需求减弱,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了严重冲击和挑战,外贸行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由供不应求迅速转为饱和、过剩。但随着近两年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我国外贸也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我国外贸行业又遇到了一个发展良机,各类外贸人才供需缺口仍然突出。如图1所示的2009年1-9月份与2011年1-9月份全国贸易进出口行业网上发布职位数走势对比图可以看出,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年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较低,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国际贸易出现恢复性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目前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种类也比较繁多,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同时,鉴于全球范围内外贸经营的集团化以及特许经营、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并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竞争优势,外贸人才外延迅速扩大。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营销、外语或如纺织、机电等具体产品专业,科技型、法律型、金融型和管理型、信息型的高层次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二、高层次外贸人才需求类型
30多年来,我国的外贸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外贸专业人才都能受到外贸企业追捧,这是因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如果继续之前依靠资源、廉价劳动力的低水平运行状态,仍无法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随着国际外贸环境的改变,我国对高层次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当然也对我国高层次外贸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资料收集及网上调研等方法对外贸市场人才需求的分析调查显示,我国对于高层次外贸人才的需求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相关调查显示,对于我国高层次外贸人才中管理类人才的紧缺状况十分明显。从实际猎头公司的订单来看,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外贸经理最为紧缺。国内企业,特别是新加入外贸行业的企业需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类人才,他们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为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为公司及产品选择有潜力的目标市场,制定有效的出口营销整体策略。还要负责建立和巩固与国际买家的关系,提高投资回报率等。他们决定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外贸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外贸经理,他们需有丰富项目运作经验和客户资源,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那些在业内积累了几年经验和人脉关系的外贸经理,往往是各个公司的业务骨干,也是业内“挖角”的对象。但是目前有些国内外贸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研究不够,企业较难在国际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缺乏有效的公司及产品品牌管理策略。所以目前外贸企业对于高层次外贸人才中的管理类人才更显急迫。比如对于负责营销的管理人才,一般年薪可以达到40万元;对于外贸经理,企业所开的年薪至少达到40万-50万元;而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年薪则在50万-200万元,这还不包括奖金、佣金、年薪、股票、期权等奖励性收入。
(二)对谈判人才的需求
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师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风险。由于国际商务谈判所涉及的因素广泛而又复杂,因此,通晓相关知识十分重要。通常除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这些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谈判者还应具备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知识、外语、有关国家的商务习俗与风土人情以及谈判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谈判人才的要求非常高。猎头公司常对有执业证书和实践经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开出高价,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师可拿到20-50万元的年薪,但找到合适的人选很难。
(三)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
由于全国范围内外贸经营的集团化以及特许经营、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外贸人才外延迅速扩大,对涉外律师和国际贸易研究咨询员的需求也位居外贸人才需求前列。涉外律师尤其稀缺,他们熟悉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涉及的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案件的金额往往会有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据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办人段祺华调查,中国目前近十四万名律师中,能够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仅有两千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只是在国内代理外商投资、兼并收购等业务,真正掌握外语、国际贸易法律等专业知识,有能力走出国门替中国企业主张权益的涉外律师,仅有一两百名。目前我国涉外律师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但在中西部不发达省份,这类人才几乎是空白。例如武汉3000多名律师中,涉外律师比例不超过1%,最多有30多人。
加入WTO后,“中国制造”频频遭遇围追堵截。入世10年来,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共139起。最终进入到WTO救济程序的有21个案件,中国在8个案件中作为起诉方,在13个案件中作为被诉方。今年以来,国外针对中国玻璃纤维产品的反倾销接二连三,先是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玻璃纤维产品征收23.75%的反倾销税,后为印度发起了对中国出口玻璃纤维产品的反倾销。这些事实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倾销与反倾销诉讼日益频繁,诉讼人才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诉讼人才的竞争也成为热点。
(四)对了解国际贸易规则与知识人才的需求
据2009年广东省外经贸协会针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每年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外贸生意,因为对国际贸易标准的不了解而造成货款无法回收的比例就达5%,总额约200亿美元,误差率为国外的20倍。现在的外贸企业大多处于低成本运行阶段,人才缺乏,甚至有一些外贸企业的老板不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同时也不了解国家对进出口业务的要求。
国际贸易除了要涉及许多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协议、惯例,还要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程序和机构,除了进出口商、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海关及其报关代理机构、银行、码头、商品检验机构、政府和其他官方机构之外,还要涉及到语言、货币、时差、空间差异、贸易惯例的冲突等问题,同时更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单证。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阻碍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通常就是标准。因此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熟悉国际惯例和世贸标准的高层次外贸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三、高层次外贸人才素质特征
基于对高层次外贸人才的相关调查分析,可以总结出高层次外贸人才的素质特征是由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性和创造性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
知识性是高层次外贸人才素质的基础。知识结构包含对外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有后继学习能力。高层次外贸人才需要熟悉和掌握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国际惯例,特别是要能正确的按世界贸易共同经济准则处理各种关系、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因此对于高层次外贸人才来说,知识性是基础,没有知识性的垫脚石作用,何来高层次外贸人才的成长。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造成的滞关、压仓、退货等时间,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每年的实际损失合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这些损失在国际上居首。由此可知,高层次外贸人才的知识性对于解决目前一些外贸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性是高层次外贸人才素质的核心。具体体现在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人才来说,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但是对于应用能力方面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学习来获得和提高的。应用性具有不可复制性,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做一单国际贸易,要涉及生产、订购、银行、保险、运输、运输代理、进口、出口(转口)等45个机构,需要近360份单证。在这个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需要与人打交道,这对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不言而喻。
思想性是高层次外贸人才素质的前提。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有崇高的精神和品德、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效益观念;有敬业求实、进取、诚信等精神是新时期对外经贸工作者政治思想素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思想性是高层次外贸人才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高层次外贸人才的心理面貌,并将影响到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绩效。身为高层次外贸人才,要面对国际化的复杂环境,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作为后盾,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由于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性格、处世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挫折不气馁。
创造性是高层次外贸人才素质的优势。能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具有高度创造意识和持续不断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必然会显现其强大的竞争力。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其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智力、个性和环境。创造性与其他素质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是识别高层次外贸人才的一个根本性参考指数。
4.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四
关于我国保安行业人力资源状况
和加强保安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
保安服务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产物。自1984年12月全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在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保安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10月底,全国保安从业人员发展到170多万人。全国保安从业人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安全服务、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以及预防、发现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仅2005年各地保安从业人员就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9.6万余条,直接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7万余人,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18.7亿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入世后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我国保安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保安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力加强保安职业教育工作,对于规范和发展保安服务业,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需求,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治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保安服务业对从业人员需求的分析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支重要社会安全防范力量,保安服务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治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公安工作实施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大力加强农村和社区警务战略后,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同时,在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中,保安组织具有辐射面广、全天候防范等得天独厚优势。因此,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不仅可以有效弥补警力不足的矛盾,而且将有利于健全完善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保安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保安服务工作涉及守卫、巡逻、押运、技术防范、消防、安全咨询等诸多方面,需要各种专门人才。2000年以来,全国保安队伍发展迅速,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现行保安管理政策调整后,将有一、二百万自建保安组织从业人员纳入监管,接受职业培训。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安队伍将发展到500万人。保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数百万就业岗位。
3.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保安人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财富的积聚,对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国外来看,1995年美国人口不到2亿、国内生产总值为72650亿美元时,各类保安从业人员为210—6 —
万人。从国内来看,2005年,我国人口为13亿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人民币,约合22790亿美元,保安人员约100万人,且多为传统的“看家护院”型,难以满足奔向小康的人民群众的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安全需求。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所需的较高素质的专业保安人员十分紧缺,仅北京2008年奥运会就缺少3万名专业保安人员,其中需要取得安检资格的保安员近5000名。因此,我国的保安服务业不但需要扩大规模,更需要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技术含量,培养各类保安人才。
4.保安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保安人才近年来,在保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保安队伍青年人居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复转军人居多,加之保安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等原因,保安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日趋突出,满足不了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需求,影响了保安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培训保安专业紧缺人才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保安从业人员的现状
就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状况而言,城镇劳动者2.6亿人,其中技能型劳动者占32.9%,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高级技师占4%;农民工1.2亿,其中受过初中以下教育的占87.3%,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占18.5%,获得专业 — 7 —
职称的占2.4%。由于我国保安服务业起步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职业化程度不高、薪酬偏低,所要求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保安学历教育和保安培训严重不足,导致保安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据近年的相关资料,目前可达到对保安业务要求较高的岗位技能的中专毕业生仅占从业人员的1.5%,中高级保安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在目前的保安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8%,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9%。
保安服务业普遍缺乏受过较系统、严格教育培训的初中高级保安人员,严重影响了保安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阻碍了保安队伍的职业化进程。
(三)加强保安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
为尽快解决上述问题,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我国保安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我国保安服务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
1.将保安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学历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形成保安服务业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逐步提供素质有保证、数量充足、适合市场需求的保安专门人才。
2.将保安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并从国家设立的专项资金中予以支持,扩大保安职业教育规模,扶持保安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鼓励有志青年从事保安职业。
—8 —
3.制定保安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确立若干所保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示范学校,建立保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确保保安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
5.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五
以外贸行业需求指导人才培养方向
“天服三悦杯”首届全国外经贸院校学生外贸单证技能竞赛7月15日~18日在天津举行。此次大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按中职组和高职组分别评选个人奖和团体奖,最终,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和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天津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分别取得中、高职组团体一等奖,来自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的林柔芸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毛伟燕分获中、高职组个人奖的第一名。
作为首次在外经贸院校学生中举办的单证技能大赛,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区的28所外经贸职业院校百余名师生参加。商务部人教司教育培训处长吴彬出席开幕式并对竞赛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此次技能竞赛是对外经贸职业教育的一次成果检阅。希望能够进一步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在展示中见成效,在交流中促创新。
突破瓶颈外贸教育“发展才是硬道理”
虽然外贸行业有外销员、跟单员等多项专业认证,但要说在外贸院校中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这还是第一次。谈起承办这次竞赛的初衷,有着40多年教职生涯的天津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王乃彦坦言,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瓶颈就是普通教育中应试的成份占了主导,而高等教育又经常脱离经济社会的需求。要想让教育真正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在学生就业的时候“所学即所为”,就一定要进行教育机制的改革。
王乃彦认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如果能实现“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教学机制,通过技能大赛来选拔人才,以“订单培养”的方式将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有效结合,则可以为外贸行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从3月份确定考纲开始,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命题专家组组长、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院长吕红军参与了考纲制定、教材指定到题目筛选的全过程,并笑称此次竞赛是“萌发在乍暖还寒时,绽放在烈日炎炎下”。她认为此次大赛具有两个意义,即既有在外经贸院校中开创职业大赛先河的意义,同时具有以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学习,引领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吕红军介绍,竞赛分为上机操作和基础知识竞赛两部分,为保证题目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命题专家组的8位成员中有3位是商务部、人事部国际商务师、外销员考试命题组的专家,而另外5位则来自外贸业务前线,并且都是从基层业务员做到管理层的专业人士。
令人欣喜的是,虽然此次大赛由天津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和全国行指委专业工作委员会承办,但参赛的院校中有8所院校来自行指委以外,参赛院校的带队教师表示,想通过竞赛来和行指委下属院校寻找差距,互相交流,促进教学和实际更好结合。
王乃彦表示,举办大赛的另一目的是扩大外贸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虽然外贸行业有外销员、跟单员的认证考试,但这些核心的技能认可影响并不普遍。
实践检验“首先要是战士”
“无论是硕士、博士,首先要是战士”,这是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刘宝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的在外贸企业了解到的用人标准。
刘宝荣说,回顾30年改革开放历程,外贸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进出口权的下放使高端的外贸人才更为紧俏,企业普遍需求既具备理论基础又能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人才,即“蓝领能动脑,白领能动手”。而专业技能人才主要
来自职业院校,举办此次单证技能竞赛既是对参赛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又给学院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传播经验的平台,使各学院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她表示,要实现“人才强商”、“人才强国”的目标,不仅需要对商务系统广大干部的培养,更需要为企业输送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用比赛促进教学,引导整个教育体制的进步是非常好的尝试。
其实在对各参赛院校带队教师的采访中,记者已经明显感觉到各职业院校非常注重教学与外贸业务实际结合,很多院校都采取“双师型”讲课方式,“双师”,即既在公司是经济师、商务师,又能在学校担任讲师,让“兼职的人士讲专业的课程”,使教授的课程和外贸实际变化紧密结合。
此次竞赛的协办单位,年出口额上亿美元的天服三悦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卫民就是天津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协办本次活动,除了对母校的浓厚感情外,也是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人才培养意识。
人才是企业业务开展至关重要的因素,马卫民认为,“校企结合”既有利于企业从院校吸纳有知识、懂技能的新生力量,又可以促进学校根据企业需要设定课程、调整教学。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技能的舞台,同时也为外贸岗位培养了优秀人才。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为整个外贸行业培养人才出力,促进整个行业发展。
6.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六
――兼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口李玉保 刘斌 刘国栋
7.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七
关键词: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对策研究
随着中国外贸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因为网络经济发展,所以许多学校加强了对电子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英语,是电子商务和英语两者的结合,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用英语来进行外贸。转型升级期外贸企业正需要运用电子商务与外国企业进行交易,电子商务英语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能有力促进外贸经济更好地发展。但外贸企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于电子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不明确,因而进行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课题组对部分绍兴外贸企业(中型与小型为主)和电子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习能力、英语水平、商务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提问,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发放47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学生的英语等级集中在四级(34.9%)和六级(46.5%),而学历要求则集中在大专(48.9%)和本科(51.1%),人才需求层次集中在中级(35.0%)和复合型(48.0%)。招聘时考虑因素集中在工作经验上(95.3%),总体不难看出,转型升级阶段企业对电子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相对不是很高,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几年要求会越来越严格。企业对工作经验相当看重,同时大专生和本科生之间的竞争不是十分激烈,也就是说两者不存在学历优劣之分,拥有同样的竞争机会。
从层次要求也可以看出新经济时代,绍兴外贸企业基于Internet上电子商务活动对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逐年递增,主要以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为主。这表明学生的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自己专业范围内,要不断扩大知识面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最后从企业招聘人才考虑因素中可以发现,企业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
本次调查还对绍兴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与上图中四项结果重合度十分之高,这说明学生自身对本专业的认知度比较高,对企业的需求相对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尽量向企业要求靠拢,缩小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差距,最后达到人职匹配,更好地工作。
三、对策研究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1.课程设置有一定缺陷,教育内容偏窄,外贸从业人员应学习一定的财会,信息管理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外贸知识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2.实务操作能力不强,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如到外贸公司实习。3.英语语言技能不过关,口语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最好每学期都有外教上课,专业课应以中英结合授课。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提出一些建议。1.学校重视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加大支持力度。不仅注重学生书面知识,还应加大实践力度,校企结合,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 、职业操守与忠诚度、应变能力等素质的培养。3.外贸企业应依据市场的发展,与学校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外贸从业素质,注重培养商务实践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3.学生应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和口语能力,使自己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交流,进行专业技术口译,处理英语公文。同时学好商务知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四、结语
通过对绍兴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对策研究的调查和思考得出结论与发现问题,从何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对电子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能够帮助该专业高校毕业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满足要求,也希望外贸企业能够对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市场需求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问卷调查所需要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OL].http://wenku.baidu.com/view/fd7e530b76c66137ee061994.html.
[2]马继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6,(4).
[3]唐敏,高水发.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问题探讨 [J].经济问题探讨,2005(11).
[4]李晓波,赵娜,王宇鹏等.大学生就业观调查分析及对策[J].调查与研究,2009.
[5]崔清.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J].法制与社会,2008.
8.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篇八
摘要:在河北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背景下,外贸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可以为外贸类专业毕业生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外贸企业招聘合适人才提供帮助。调研结果表明: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外贸业务员和外贸跟单员的岗位需求数量比其他岗位需求数量大,外贸企业更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外语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外贸企业 人才需求 特征分析
1 概述
外贸人才是外贸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对企业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有很多作用。为了了解目前邢台市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特征,选择邢台市部分外贸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特征。
2 邢台市外贸人才调查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40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63%。共有70家私营企业、50家民营企业、50家外资企业和20家国有企业参与此次调查。
2.1 外贸企业人才需求层次分析
按学历分类的学历层次主要分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和高中及以下学历。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在人才需求层次差异上比较大。按学历层次分析,有50%的外贸企业需求的外贸人才学历为专科生,这种需求层次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基础岗位,以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有20%的外贸企业需求的外贸人才学历为本科生,本科学历层次招聘同样集中在基础岗位,招聘的是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有13%的外贸企业需求的外贸人才学历为研究生,这个学历层次的需求数量最少,这个层次的招聘岗位是管理岗位,如职业经理人,不但需要高学历层次同样要求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有34%的外贸企业招聘人才甚至不关注学历,这些企业更重视人才自身的能力和素质[1]。
按企业规模分析,大型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规模大、管理相对严谨、内部分工较细,需求的人才层次比较高,专业化要求程度也高,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部门简单,岗位设置也相对简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的人才。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学历层次高低在外贸企业招聘中具有一定优势,学历层次越高选择规模大的企业的机会越多。
2.2 外贸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分析
邢台市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这个岗位所占比例分别为21%,其次是外贸跟单员、货代业务员及业务助理18%、16%和16%,最后是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比例分别是12%、9%和8%,大多数的外贸企业需要的是基层人才,调查中少部分企业需要管理型人才,如职业经理人。同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不设报关员、报检员岗位,这些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理,大型企业每个基本岗位都设置,采用代理外包方式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外贸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基层有专业性的技术人才。
2.3 外贸企业人才需求显性能力分析
能力包含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对于公司员工来说,显性能力就是指员工当前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如学历、专业基础知识、其他知识积累等。
2.3.1 外在能力要求
企业在招聘中关注的显性能力集中在证书和实践经验,所占比例分别为32%和36%,企业选择了上述两个外在能力素质之外,其次学历因素比例为14%,而对于性别、年龄、形象气质的比例分别为2%、3%和4%。上述说明企业更关注的是有含金量高的证书和工作经验的能力,认为这两种能力强的人才在工作中更能胜人一筹;同样企业认为学历高的人才学习能力强,能很快学习外贸环境中出现的新政策、新事物;户籍所在地因素的比例为9%,关注户籍所在地的原因是外贸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培养出来的很多人才因为户籍的原因而不能长期留在企业;对于性别、年龄、形象气质这些因素,企业认为这些因素在工作中更有优势,这些因素可以使员工在与客户沟通中更加顺畅,对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能起到很大影响,而且部分企业认为男性比女性的抗压力强,更能吃苦,在业务员这个工作岗位中,男性更具优势。
2.3.2 证书类别
企业招聘时最关注的显性能力因素集中在英语证书、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和报检员证书,所占比例分别为24%、17%、18%和16%。近八成企业表示企业招聘时,在招聘专业技能方面的人才时,还是比较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该技能方面的证书者。同样,企业也表示学历高的人才在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企业认为学历高的人才学习能力强,职业操守也更强些。同样有将近10%外贸企业选择了不关心是否有证书,认为证书作用不大。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招聘的岗位更多的是业务员,这些企业更关注的是人才的沟通能力以及外语口语能力[2]。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招聘时关注的证书类别
2.3.3 工作经验
调查结果显示,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在招聘时有64%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经验,其中要求经验在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12家,要求应聘者经验在3年及以上5年以下的有50家企业,要求应聘者从业经验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企业78家;有6%的企业不要求应聘者有经验,这些企业所招聘的是业务员类型的岗位,这些企业重视的是应聘者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以及道德水平;同样有30%的企业不关注应聘者是否有经验,这些企业认为经验可以后期培养,这些企业招聘的人员主要是应届毕业生,他们重视学生的职业修养、学习能力和外语口语能力。
2.4 外贸企业人才需求隐性能力分析
隐性能力是指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潜在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筹划能力、交际性活动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等等。企业在招聘中关注的最重要的三个隐性能力分别是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是适应能力、交际性活动能力和理解能力,最不重视的隐性能力是组织能力、筹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2所示。
另外通过调查得知,近七成的外贸企业更关注应聘者的隐性能力。通过分析,有意向去外贸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提高显性能力上的含金量而且也更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内在能力如工作态度,也就是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周铁.江门外贸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9):130-131.
[2]徐一欣,蔡晶晶,郭峰池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7-118.
[3]夏彩云,马妙明.西安国际港务区物流人才需求研究[J].价值工程,2011(16).
课题项目:邢台学院课题《邢台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编号:XTXY13YB144;邢台学院课题《后危机时代邢台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编号:XTXY13YB152。
【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10-02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09-03
我国农业机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08-17
我国粮油标准物质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对策08-14
关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分析09-20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09-01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09-0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问题分析09-15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08-29
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