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

2024-09-07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精选8篇)

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 篇一

低压配电工程承包合同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甲方配电改造方案,乙方承担其施工任务,为明确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施工任务按时、优质、顺利完成,经双方协商,签定本合同,以资信守。

一、工程概况及承包方式:1、2、3、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承包方式:包工包料(线材由甲方指定采购,由甲方负责与供货方结算)

二、承包范围:1、2、3、4、5、定制专用配线柜一个(2米*1.5米*0.5米),计8500.00元。指定乙方采购PVC绝缘管(直径100毫米)以及配件,计600.00元;指定乙方采购接线端子,绝缘带,计3000.00元;维修低压电容补偿屏2块并并指定乙方负责购买相关配件,计6000.00元;乙方拆除老配电间低压出线;安装新配电间各路低压出线并保证车间正常

运转,安装及拆除工资计10000.00元。

三、工程期限及质量

工程期限:合同签订,预付款到账后即开工,有效工作日45天;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合格,以保证各车间用电正常,无功补偿正常工作。

四、甲方责任及权利:

1、协助乙方现场施工,协调好周边环境,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进度的不良现象。

五、乙方责任:

1、明确施工措施和质量要求,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密切协调好与高压的安装工作。2、3、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概由乙方负责; 搬迁电器设备时若有损坏负责维修或赔偿; 结算前,乙方负责提供符合报帐要求的票据;

六、合同价款与付款方式:

1、工程费用:根据本工程预算书,经甲乙双方商定,确认工程总价(不含电

缆线)为贰万捌仟壹佰元整(¥28100.00元);

2、付款方式:合同签定甲方即预付工程备料款壹万元整(¥10000.00元),本电缆安装工程和低压补偿工程均验收合格后,于2010年4月15日前一次性付清其余工程款壹万捌仟壹佰元整(¥18100.00元)。

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根据合同法、电力法进行解决。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时间:年月日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时间:年月日

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 篇二

低压电力线载波P L C通信是以低压配电线 (3 8 0V/2 2 0 V电力线) 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数据或语音等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1]。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充分利用电力线现有资源, 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应用中的主流通信方式。但由于低压电力线具有传输环境恶劣、信号衰减大、干扰特性强以及时变性大等特点, 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发展受到了牵制。经过研究表明低压电力线信道虽然环境恶劣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研究噪声、阻抗、衰减这三个基本参数, 了解电网的信道特性, 以提高电力载波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发展

1 8 8 3年, 爱德华戴维提出用遥控电表来监测伦敦无人点的电压等级;2 0世纪2 0年代, 国外开始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进行研究;1 9 3 0年, 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波兹坦建立了低压配电网和传输媒介的波纹载波系统;1 9 5 8年至1 9 5 9年间, 美国德克萨斯元件公司的R o b e r t N o y c e最早发明了电力线载波通信集成电路;1 9 7 1年, I n te l公司的T e d H o ffl发明了电力线载波通信集成电路;2 0世纪8 0年代, 多家企业开始研发可现场运行的低压电力线载波芯片;1 9 9 7年,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始对我国低压配电网传输特性和参数进行测试与分析;2 0 0 0年左右, 国家电力总公司颁布了关于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技术的若干技术条件;自2 0 0 3年开始, 电力线载波抄表的应用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多家企业载波芯片进入市场。

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特点

由于低压电力线本身是为用电设备传送电能设计的, 而不是为通信设计, 因此其信道特性在很多方面难以直接满足载波通信的要求。经过研究表明, 低压电力线信道虽然环境恶劣, 存在阻抗匹配性差、噪声干扰不可预测、信号衰减强烈、信道特性时变性高等特点, 但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研究电网的噪声、阻抗、衰减这三个基本参数, 发现其具有周期性趋势。原因是电网周波为5 0 H z, 在每个交流电供电周期内, 交流电压有两次电压过零时刻, 也就是工频过零时刻。

2.1 噪声

(1) 时域趋势。噪声本身是随机时变, 但由于电网周波是5 0 H z, 噪声也具备1 0 0 H z/5 0 H z周期性趋势。

(2) 频域趋势。中频噪声相对于低频噪声普遍较弱, 从6 0~5 0 0 k H z一般有2 0 d B u V的减小。

(3) 幅度趋势。过零点噪声一般较弱, 非过零点噪声变化更加丰富, 峰值噪声一般比过零点噪声大1 5 d B u V。

2.2 阻抗

(1) 幅度趋势。阻抗变化范围大, 最小时会小于1Ω;对于不同的布线和电器类型, 应该存在感性和容性, 但目前只发现感性。

(2) 时域趋势。随时间变化呈现1 0 0 H z/5 0 H z周期性变化趋势;过零点时刻与非过零点时刻存在差异;在一段时间内, 阻抗变化较恒定。

(3) 频域趋势。随频率增加阻抗值有增大也有减小, 因地而异, 但整体趋势有明显峰与谷;在相同地点, 各频点变化趋势较恒定。

2.3 衰减

(1) 幅度趋势。低压电力线是非均匀、不平衡的传输线, 存在反射、驻波等复杂现象, 因此, 信号衰减幅度与传输距离不仅仅是传输的距离越远, 信号衰减越厉害的关系。

(2) 频率趋势。衰减最大出现在2 5 0 k H z左右, 但由于受到负载产生的共振现象和传输线效应的影响, 在其他频点也会使衰减出现突然地增加。

(3) 时间趋势。衰减也存在1 0 0 H z周期性趋势的变化。过零点时刻与非过零点时刻存在差异, 但在一段时间内, 衰减变化比较恒定。

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关键技术比较

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辅助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如增加发射信号功率、提高接收设备灵敏度以及采用合适的耦合电路及新的信号检测方法[2], 也可采用合适的调制技术或中继技术[3]。从调制技术来看, 目前流行的扩频通信技术主要有直接序列扩频、线性调制、O F D M、跳频、跳时以及各种方式的组合扩频技术。

对目前流行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参数的变化由低压电力线信道环境所决定, 比如电网的阻抗幅度和相位角度变化明显且各地区别差异存在随机性, 幅移键控A S K和相移键控P S K的调制方式很难保证可靠的通信质量;O F D M和调频技术在目前通信环境下可具有很好的抗衰减和抗干扰能力, 但如何实现220V载频信号耦合是一个技术难题, 特别是多点在一个位置并联时相互衰减的问题;并且目前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中载波电能表成本太高, 无法真正大面积应用。因此, 部分厂家在充分结合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和行业需求下, 选择几种调制方式相结合的组合调制方式。

4 结语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已逐渐成为智能电网建设中最主流的通讯方式, 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其优势在于利用已有的低压电力网作为信息传输的信道, 避免了新的通信网络的投资与建设。随着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电力载波通信的速率、传送数据量、抗干扰能力, 载波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摘要:介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发展历程, 结合国内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发展, 阐述了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特点, 并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关键技术进行比较。

关键词:电力线载波,远程抄表,线路通信干扰,调制解调

参考文献

[1]Majumder A, Caffery J.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J].IEEE Potentials, 2004, 23 (4) :4-8

[2]罗甲华, 孙云莲.基于EMD方法的电力载波通信中的信号检测[J].继电器, 2006, 34 (21) :58-61

3.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 篇三

关键词:建筑配电领域;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建筑配电的安全稳稳定性也越来越关注。但是,就我国建筑配电工程现状来看,由于其本身就存在的复杂性,再加之电容量需求不断增加,一旦其中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措施,都很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现场施工人员的伤亡。因此,针对这一难题,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在我国建筑配电领域及供电行业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下面,本文就对建筑配电领域低压电力电缆分线技术进行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二、低压配电网系统中电力电缆的应用及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低压配电网系统运行中,由于低压电力电缆制造过程简便,并不会受到敷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温度将会不断升高,再加之其本身就存在较强的抗性,能够为电缆日后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平的快速攀升,电力工业也逐渐与建筑行业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些全新的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压配电网而言,通常都会利用电缆来作为向用户供电的传输方式,这也是当今全球性应用最为广泛的输送方式。但是,在当前大量应用电缆的建筑工程中,在进行供、配电网系统安装时,主干线电缆与分路干线电缆接头的处理问题一直是非常关键的施工环节,这是因为这两者的分接点位置都是处于电力电缆敷设的位置,这也是最容易发生运行故障的部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以往传统的低压电力电缆施工工艺难度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价格本身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缆分接技术出现在建筑配电领域中,彻底解决了原有施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建筑配电网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三、分支电缆

1.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配电电缆,分支电缆通常情况下,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文体场馆、路灯电源的电力配送中。对于分支电缆来说,往往根据建筑的具体结构,按照相应的配电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单独地设计与制造主干电缆、分支线电缆、分支连接体。按照施工工艺,可以将分支电缆分为:预制分支电缆和电缆穿刺线夹分支。

对于预制分支电缆来说,通常情况下就是工厂结合电缆用户的实际要求,同时按照主、分支电缆型号、规格、截面、长度及分支位置等指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工厂内的专用生产设备,在工厂内的流水线上制作带分支的电缆,同时完成主干线电缆与分支电缆之间的连接。在分支电缆中,穿刺线夹作为一种主要的结构形式,通常情况下,在小容量动力与照明供电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

2.分支电缆产生背景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高层建筑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建筑领域未来主要的发展大方向。所以,建筑电力设计人员在对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时,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用电的安全可靠性。并在实际的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采取合适的电力电缆分接方法,从而为业主们提供高品质的用电。

3.预分支电缆其主要特点有

(1)在绝缘性能方面,分支联结体能够与电缆主体保持一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缆接头的绝缘性和可靠性。

(2)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费用大幅降低,缩小敷设占用空间。

(3)分支部采用高强度密闭接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震、防水的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露天或埋地敷设。

(4)在供电的可靠性方面,与电缆绝缘刺穿线夹分支技术相比,其安全性更高.

4.电缆刺穿线夹分支

对分支结构进行刺穿密封是电缆刺穿线夹分支的关键技术,通过添加强力纤维塑料和特殊合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支接头的机械强度、防水性能和分支的电接触性能等。电缆刺穿线夹分支的技术特点:

(1)节省人工和安装费用。

(2)在实际的建筑配电网施工过程中,并不需要截断总电缆,一般是可以在其表面任何一个位置设置分支电缆的,这样就可以省去对导线的处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3)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相比传统的接线方式来说,更具备一定得的优势,不仅实际操作简捷,还能够起到较强的绝缘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有效防治了电线头、绝缘层材料等垃圾对周期生态环境的污染、

(4)穿刺线夹是直接穿刺导通通电,不能完全防水、防氧化,这也对性能造成隐患。

(5)线夹主要靠螺母紧固还要各点平衡才能达到长期稳定供电,基本没有抗震性,很容易造成接触电阻过大,不利于长期运行。

四、在建筑配电领域中的应用比较

1.预分支电缆的应用及比较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分支电缆作为母线槽供电的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高中层建筑电气竖井内垂直供电。以中、高层建筑竖井内预分支电缆安装为例,预分支电缆安装的要点:①在应用预分支电缆技术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建筑电气竖井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结合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防止楼层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容量发生变动,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预分支电缆的干线和支线截面放大一级,必要情况下,需要预留分支线进行备用。②制定预分支电缆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预分支电缆附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电缆的外径和重量等因素。

2.穿刺线夹应用及比较穿刺线夹的使用是继预分支电缆后的一电缆下接方式。在中高层建筑1KV电力系统中,对于小负荷的电力主干线路的分支连接来说特别适用。同样,对于高层建筑、民用住宅、路灯配电、户外架空线等低压动力和照明配电线路等也可以使用,并且可以在竖井内、露天等进行相应的安装。

3.预分支电缆和穿刺分支电缆的区分

共同点:①在结构方面,分为单芯型和多芯绞合型,每根单芯分支电缆又分为:主干电缆;支线电缆;分支连接头。对于主干电缆导体来说,无接头,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故障点和接触电阻。②在性能上,分支电缆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配送电缆,分支接头接触电阻极小,不受热胀冷缩和轻微振动的影响。

不同点:①在结构上二预分支电缆是把经过专门工艺处理的单芯电力电缆作为建筑主干电缆,根据各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尺寸量体裁衣,预先把分支接头与分支线、主干电缆一同设计由专业制造厂完成,使得接头可靠性大大提高。②在性能上:从外观上看,预分支电缆无法知道内部接头质量,只有靠两项重要的试验才能检测接头性能,即机械拉力试验和电热循环试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诉,可以得知,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对于配电网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需要引起建筑配电领域及供电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的低压配电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的控制措施,根绝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出合适的电力电缆分接方法,使其发挥最大化的重要作用与有效价值,从而确保建筑整体的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2006

4.居民电力线低压载分析的论文 篇四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一种新型的居民低压远方载波抄表的收费方式在昌平回龙观一个居民小区的实际安排和运行调试的过程,总结了现行的几种抄表和收费方式的不同之处和优缺点,并做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低压载波抄表

1前言

北京昌平供电局在改造回龙观龙华园居民小区的过程中,因为是旧楼,表箱不能满足卡式表的安装尺寸。经过考察和技术论证,采用了一种用长寿命机械表加远方载波抄表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改造难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居民客户服务,降低电费支出,昌平供电局决定对此小区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由供电局提供合格的表计到各个居民客户,并结算抄表到户。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北京某公司的远方载波抄表系统,并于1月份开始现场安装和调试,至今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低压配电线路载波抄表系统介绍

2.1系统简介

该载波抄表系统是采用窄带扩频技术,较好的解决了数据复杂的低压线路上的传输难题,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系统可靠性。扩频通信是指用来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方式。其解调过程是由接收信号和一个发端扩频码同步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来完成的。根据信息论(香农公式),扩频通信的好处在于:可用较大的带宽换取较小的信噪比,即较小的信号功率。这时,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性,从而使强噪声环境下的通信质量得以改善。这种“用带宽换功率”的措施特别适合电力线载波通信。扩频系统还具有抗衰减能力强的特点,由于信号频带很宽,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衰减时,只会使一小部分频谱衰减,而不会使整个信号产生严重畸变。其核心器件载波(扩频)调制/解调芯片-PL2000解决了在强衰减、高背景噪声、负荷特性连续变化的恶劣条件下,电表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即时传输问题,是专门为适应我国民用低压配电网载波抄表而设计的,适合机械/电子全系列电表。

低压载波抄表系统是通过电力线汇集配变下所有终端电表的数据,与每一终端电表进行数据通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可以使用相应通讯设备将所抄录的数据发送到供用电管理部门的数据服务器中。中心控制软件分析处理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的数据将结果以各种统计报表、图示报告给用电管理部门。并能自动计算电费,生成报表,如与银行微机系统联网可方便实现电费银行自动划拨。低压配电网载波抄表系统是集电表数据采集、载波传输、数据存储、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及断电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低压载波通信设备可以使供电部门及时掌握用户用电情况,监测有无窃电行为;根据需要进行供电控制(如用户长时间欠费后断电);通过远程抄表,节省抄表的人力物力。

低压载波抄表系统由上位系统管理软件、台区载波集中器、电表端载波RU(包括单表RU、多路脉冲采集RU)、载波测试设备组成。

集中器是载波通信的中央设备,安装在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附近或任何方便的地方),通过电力线汇集该配变下所有终端电表的数据。集中器负责主动与每一终端电表进行数据通信(抄表)并存储数据。这些定时或实时数据可通过电话线(工业Modem)、中压载波(RS232)485总线或红外手持抄表器(PDA)直接传回到供用电管理部门的数据服务器中,并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将结果以各种统计报表、图示等形式报告给用电管理部门。能自动计算电费,生成报表,如与银行微机系统联网,可实现电费银行自动划拨。

断电控制器与多路脉冲采集载波终端配合使用,可接收多路主控模块的继电器控制指令,实现对用户断电、送电控制。

载波电能表是低压电网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智能终端,它具有计量、记录、控制和载波通信功能,与载波集中器、上位机软件构成集抄系统,可实现“一户一表、集中抄表、银行联网”。

2.2载波抄表系统功能特点

(1)核心器件采用PL2000系列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芯片。

(2)电力线载波表与集中器及管理中心计算机管理软件构成自动抄表系统。

(3)载波通信模块安装在表内,全部通信通过电力线完成,不改变外接线,安装方便。

(4)可靠性高,体积小,抄表准确。

(5)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CPU,能自动按设置对电量进行计数、处理、记录保存;

(6)配合上位管理软件,实时监测用户用电情况,方便用电管理、窃电稽查;

(7)随时可对欠费用户断电;

(8)断电后数据可保存9年;

(9)载波抄表率100%;

(10)具有优良的电磁兼容特性,符合IEEC61000-4-4Level4标准。

芯片系列采用了DPSK窄带直序扩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等新技术,并采用数字/模拟混合0.5靘CMOS工艺制作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调制/解调专用集成电路。

2.3软件功能

(1)实时监控电表状态。

(2)定时抄表:集中器每隔1、2、…小时抄一个轮回。

(3)冻结抄表(每月抄表日)。

(4)零点抄表和实时点抄。

(5)电表数据的统计,如计算线损,报表生成。

(6)设置集中器的自动抄表周期和系统校时。

(7)用户负荷监控和电量异常报警。

(8)可提供公共数据库接口,供电费核算、用电管理等信息系统取用(ODBC或其它)。

2.4方案说明

(1)全电子表或改造后的机械载波表分散安装。

(2)数据集中器:按照配变的不同,同一变台下每1024块单表配置1台电话型数据集中器。

下行与本台区内的单表通讯并进行控制,上行通过公共电话网与集中抄表中心通讯。

(3)采集终端:如用户的电表分散安装,则采用单表集抄终端方式,即每一块单表单独与相应的集中器通讯。该方案的优势在于结构先进,扩充方便,可靠性高。单表利用表中的载波通讯芯片通过电力线与数据集中器通讯。

(4)控制功能:①加装在电子表尾的载波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模块可包含控制继电器,可通过集抄中心或现场测试仪器实现控制功能;②机械表改装模块中可包含控制继电器,可通过集抄中心或现场测试议器实现控制功能。

3前景设想

通过对实现龙华园小区1524块用户电表的远方自动抄收和控制的实践,为用电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为电力市场化运营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使我们供电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系统不仅在对居民实施“一户一表”中的机械表减少每月的现场抄表的人力浪费,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而且系统本身还具备实时监控居民客户是否有窃电嫌疑,并在此小区准确发现并得以制止。

远方载波抄表系统是居民用电营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和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和素质以及居民客户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有关,同时也和居民所用的电能表计的型式有关。采用预付费卡式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欠费,减少抄表人员的劳动。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到银行购电不方便,在所购的电量快要用完表计提醒时,但居民客户大多不大注意,而会造成突然断电,如果是晚上还无法去银行购电,造成很大的不便;还容易遭到骇客的攻击,使供电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对每个线路的分路线损统计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困难;故障率高,使供电企业的运行成本加大;采用普通的机械表,存在着抄表和收费工作量大的问题,也许会造成欠费。

在新的居民小区中大力推广长寿命机械表具备远方断电功能的远方载波抄表系统,或是采用加继电功能的全电子载波表,把表箱用供电部门特制的钢封锁好,这样会从根本上避免了以上卡式表的不足之处。系统自动把所要抄录的居民小区的电量信息的数据传到购电营业部门,计算完毕后和当地的银行部门做好数据交换工作,居民可以在银行预先存入资金,定期划拨,也可以定期到指定的储蓄网点缴费。如晚于事先约定的符合电力法规定的日期,就从远方断开所欠费的居民客户表计内的开关,补缴后闭合开关,使之继续用电。

5.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 篇五

标签: IC 载波 电力载波 低压电力 电费 低压 载波集中 集中器 接口 功能电能(浏览 14次 ID:482099)

摘要:依靠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集中抄表应用系统,能实现台区电费的远距离集中抄录,监控对台区总电量、线损的统计、计算,有效缓解了抄收电费工作量大的问题。但只采用远程抄表的台区仍然需要抄表员给用户送电费单,并进行人工催费,仍然无法满足供电局在“电费核收”环节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关键词: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 集中抄表应用系统 远程抄表

依靠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集中抄表应用系统,能实现台区电费的远距离集中抄录,监控对台区总电量、线损的统计、计算,有效缓解了抄收电费工作量大的问题。但只采用远程抄表的台区仍然需要抄表员给用户送电费单,并进行人工催费,仍然无法满足供电局在“电费核收”环节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依靠智能IC卡技术,发展起来的预付费电力管理系统,能实现先交费,后用电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电费收缴难的问题,但无法实施有效的用电管理及监控,如电费核算周期内的线损计算、电量汇总等功能,不能实现“抄”“核”环节的自动化。

预付费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有机的将上述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运用低压载波通信技术、智能(CPU)IC卡技术、国际通行的3DES加密及密码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有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综合上述两种应用系统的优势,在实现预付费电力管理的同时,使系统仍然具备远距集中抄表,监控的功能。为供电企业全面实现“抄”“核”“收”自动化,提高运营效率,规避电费风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系统组成

CHZ151-3Dj 多费率载波抄表集中器、DDSD411型单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中央管理计算机和IC卡多功能电能表管理软件、智能(CPU)IC卡、手抄机

系统各组成部分简介

2.1 CHZ151-3Dj集中器

CHZ151-3Dj 多费率载波抄表集中器作为预付费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中心环节,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连接管理系统计算机,通过低压电力线连接电能表。负责抄表过程的控制以及抄表数据的接收、存贮与转发。CHZ151-3Dj 多费率载波抄表集中器与中央管理系统计算机的管理软件通信有多种方式:RS232方式、内置/外置MODEM方式、RS485方式、PDA红外通信方式、GSM和GPRS通信方式。CHZ151-3Dj 多费率载波抄表集中器与下位多个电表控制模块的通信通过电力载波通信方式对管理的电能表进行实时抄表、冻结抄表、通/断电操作。可广泛用于城乡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用电管理。

2.2 DDSD411型单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DDSD411型单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作为预付费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终端设备,是采集、管理用户用电数据信息的主要设备。该表主控CPU采用专为自动抄表及远程监控系统而设计的单片微处理器(单芯片解决方案);电能计量采用ADE7755计量芯片;显示器采用专门定制的汉字LED/LCD。具有集成度高、安全性高,计量精度高,功耗小,通信接口丰富,显示清晰且信息量大等特点。

该电能表按照生产使用过程,及所含信息的不同,依次经历如下过程:

·裸表态(即生产出来不含任何信息的电表)

·原始态(即裸表态电表输入了必要电表参数,且启动安全机制的电表)

·发行态(即原始态电表导入了系统管理信息和系统安全信息的电表)

·运行态(即发行态电表导入了用户个人信息和安全信息的电表)

并可通过IC卡进行表态转换。

该表通过电力线载波接口与集中器通信,接受来自集中器的指令,并依据指令要求上传计量数据、用户管理信息及本用户表的状态信息。实现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功能和实时监测功能。

该表通过IC卡接口,接受来自系统管理计算机的设置信息,用户数据,并依据系统设置进行计量,同时反馈本表的计量信息,用户管理信息和状态信息。实现多种计费方式的预付费功能。

该表还具有多种扩展接口及告警、欠费断电功能,以方便管理部门对用户用电状况的稽查、管理和服务。

该表性能指标符合DL/T614-1997、GB/T 17215-2002(IEC61036)、GB/T 15284-2002的要求;IC卡性能符合GB/T 18460-2002标准要求;载波性能指标符合电力行业标准DL/T 698-1999,红外通信协议符合行业标准DL/T 645-1997。该表具有安全可靠、计量精度高、LCD或LED显示、安装方便等诸多特点,特别适用于居民用户和工业用户的电能计量及控制。

2.3 IC卡多功能电能表管理软件

IC卡多功能电能表管理软件,是专为预付费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设计的配套软件。该软件集电能表档案管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异常分析及IC卡售电管理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人机界面。

根据软件功能方案的要求,系统划分为以下5个部分

·基本信息管理部分:录入基本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为具体操作做准备;

·IC卡管理部分:在操作权限的控制下,制备各种功能IC卡,进行预付费管理操作;

·载波管理部分:在操作权限的控制下,完成设置集中器、载波集中抄表、数据管理等操作;

·数据维护部分:。在操作权限的控制下,可以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数据计算和相应的打印、浏览等操作;

·系统管理部分: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修复、压缩、备份等操作。

2.4 智能(CPU)IC卡

CPU智能IC卡保密性能好,安全系数高。在系统中主要作为电能表的各项参数设置,预付费电量(金额)的传递来使用。其中IC卡操作系统和其支持的国际通行3DES加密算法,负责IC卡信息的存储、传递安全。负责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机制,对操作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对其操作权限进行控制,以及数据的加解密传递。

预付费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中共有6种功能卡:系统设置卡,清零卡,补电卡,换表卡,检查卡,用户卡。

系统中IC卡电能表和IC卡的运作关系见图2。

2.5 手抄机

6.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篇六

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副 题 名】:

【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标 准 号】:SL/T 153-95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日期】:1995年3月27日发布

【实施日期】:1995年7月1日实施

【标准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批准文号】:水科教[1995] 97号

【批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SL/T153-95)的通知

水科教[1995] 97号

根据1991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科技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

本标准自1995年7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部科技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总

1.0.1 为统一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与维护。

1.0.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将井、水泵、管道系统及田间工程统一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0.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的机井:新井必须经成井验收合格;现有机井必须是符合SD188《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完好机井。

1.0.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工 程 规 划

2.1 规划原则

2.1.1 应准确占有规划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文地质、表层土壤、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地形等资料。

2.1.2 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2.1.3 规划中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达到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目标。

2.1.4 在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时,宜以年费用最小为主要依据选定规划方案。2.1.5 水源水质应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2.2 主要技术参数

2.2.1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宜不低于75%。2.2.2 管系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

2.2.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区,应做到田间工程配套齐全、灌水方法合理、灌水定额适当,其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5。2.2.4 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0。

2.2.5 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

m=1000γsh(β1—β2)

(2.2.5)式中 m——灌水定额,m3/hm2;

γ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kN/m3;

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β1——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85~0.95;

β2——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60~0.65。2.3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3.1 应根据规划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所提供的不同典型年地下水可采量,结合配套设备能力,确定可供水量;已成井区还应根据多年采补资料,对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加以复核,分析确定可供水量。

2.3.2 需水量中应包括灌溉、牧副渔业、工业及生活等用水量,并应考虑发展计划。2.3.3 不同保证率相应典型年的灌溉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降水可利用量等计算确定。

2.3.4 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2.3.5 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宜调整种植比例,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2.4 管道系统布置与畦沟灌水要素

2.4.1 一般宜用单井管道系统;采用多井汇流系统,应经技术经济论证。

2.4.2 应根据机井位置、地块形状、种植方向及田间工程配套等因素,通过比较确定采用树状管网或环状管网。2.4.3 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积(或流量)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旱作物区,当系统流量小于30m3/h时,可采用一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在 30~60m3/h时,可采用干管(输水)、支管(配水)两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大于60m3/h,可采用两级或多级固定管道。

对于渗透性强的沙质土灌区,末级还应增设地面移动管。

2.4.4 应力求管道总长度短、管线平直、减少折点和起伏。2.4.5 干、支两级固定管道在灌区内的长度,宜为90~150m/hm2 2.4.6 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单向浇地时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

2.4.7 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按灌溉面积均衡布设,间距宜为50~100m,单口灌溉面积宜为0.25~0.6h/m2,单向浇地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2.4.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条件下的畦田与灌水沟规格及适宜流量,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照表2.4.8-1和表2.4.8-2选定。

表2.4.8-1 畦田灌水要素表

地面 灌水

坡度

要素

土壤

透水性

≤0.002

0.002~0.005

0.005~0.01

畦长(m)

单宽流量[L/(s·m)]

畦长(m)

单宽流量 [L/(s·m)]

畦长(m)

单宽流量[L/(s·m)]

25~50

5~6

30~60

5~6

50~70

4~5

30~60

5~6

40~70

4~5

60~80

4~5

40~70

4~5

50~80

3~4

80~100

3~4

表2.4.8-2 沟灌灌水要素表

地面 灌水

坡度

要素土壤

≤0.002

0.002~0.005

0.005~0.01

沟长(m)

流量(L/s)

沟长(m)

流量(L/sm)(m)

流量(L/s)强

30~40

1.0~1.5

40~60

0.7~1.0

0.6~0.9 中

40~60

0.7~1.0

70~90

0.5~0.6

0.4~0.6

50~60

0.5~0.6

80~100

0.4~0.5

120

0.2~0.4 2.5 规划成果

2.5.1 应提交工程规划报告,报告内容宜分为下列部分:

(1)序言;

(2)基本情况与资料;

(3)主要技术参数;

(4)水量平衡计算;

(5)规划方案及比较;

(6)田间工程;

(7)机井装置;

(8)实施安排;

(9)投资估算;

(10)经济效益分析;

(11)附图。

2.5.2 附图中应有下列主要图件:

(1)1/5000或1/10000水利设施现状图;

(2)1/5000或1/10000管道灌溉工程规划图;

(3)1/1000或1/2000典型管道系统布置图。

工 程 设 计

3.1 设计流量

3.1.1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0=αmA/ηTt

(3.1.1)式中 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3/h;

透水 沟长60~80~90~

α——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

A——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 m2;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t——日工作小时数,h。

当Q0大于水泵流量时,应取Q0等于水泵流量,并相应减小灌溉面积或种植比例。

3.1.2 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3.1.2)式中 Q——管道设计流量,m3/h;

n——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

N——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3.1.3 环状管网各级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井单环网管道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Q=Q0/2

(3.1.3)

3.1.4 管道系统、各级管道及给水柱(或出水口)的实际流量,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3.2 设计水头

3.2.1 管道系统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应分别按式(3.2.1-1)和式(3.2.1-2)计算

Hmax=Z2—Z0 +△Z2+Σhf2+Σhj2

(3.2.1-1)

Hmin=Z1—Z0 +△Z1+Σhf1+Σhj1

(3.2.1-2)式中

H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m;

Hmin——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m;

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m;

Z1——参考点1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1一般为距水源最近的出水口,m;

Z2——参考点2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2一般为距水源最远的出水口,m;

△Z

1、△Z2——分别为参考点1与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m,出水口中心

线高程应为所控制的田间最高地面高程加0.15m;

Σhf1、Σhj1——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 Σhf2、Σhj2 ——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

3.2.2 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宜按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的平均值近似取用

H0=(Hmax+Hmin)/2

(3.2.2)式中

H0——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m。3.2.3 灌溉系统设计扬程,应按下式计算

Hp=H0+Z0-Zd+Σhf0+Σhj0(3.2.3)式中

H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m;

Zd——机井动水位,m; Σhf0、Σhj0——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

水头损失,m。

3.2.4 水泵运行的扬程(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3.3 水头损失 3.3.1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3.3.1)

式中 hf——沿程水头损失,m;

f——管材摩阻系数;

L——管长,m;

D——管道内径,mm;

m——流量指数;

b——管径指数。

各种管材的f、m、b值,可按表3.3.1取用。

表3.3.1 f、m、b值表 管材类别

f

m

b 硬塑料管

0.948×105

1.77

4.77 石棉水泥管

1.455 ×105

1.85

4.89 旧钢管、旧铸铁管

6.25×105

1.9

5.1 当地材料管

7.76n2×105

5.33 注①地埋薄壁塑料管的f值,宜用表列硬塑料管f值的1.05倍;

②n为糙率,水泥沙土管n=0.0143。3.3.2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3.3.2)式中 hj——局部水头损失,m;

ζ——局部损失系数;

υ——管内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为9.81 m/s2。

3.3.3 给水栓(或出水口)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按0.3~0.5m选用。3.4 管径与管道工作压力

3.4.1 管道系统各管段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确定;在初估管径时,可按表3.4.1选择管内流速。

表3.4.1 管 道 流 速 表

管 材

混凝土管

石棉水泥管

水泥沙土管

硬塑料管

移动软管 流速(m/s)

0.5~1.0

0.7~1.3 0.4~0.8

1.0~1.5

0.5~1.2 3.4.2 管道系统各管段的设计工作压力,应为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工作压力(不含冲击压力)的1.4倍;最大工作压力应根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较确定。3.4.3 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含冲击压力),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得为负值。3.5 水锤压力

3.5.1 管道系统设置单向阀时,应验算突然停泵时的水锤压力。3.5.2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水锤防护措施:

(1)水锤情况下,管道内压力超过管材公称压力;

(2)水锤情况下,管内可能出现负压。3.6 镇墩

3.6.1 遇到下列情况时,管路应设置镇墩:

(1)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6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15°;

(2)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3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30°;

(3)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45°。

3.6.2 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按受力要求确定尺寸。3.7 出水口防冲设施

3.7.1 出水口处应设置防冲池;地面移动管道出口,宜有防冲措施。3.7.2 防冲池宜就地取材,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3.7.3 防冲池池底,应至少低于地面15cm;防冲池占地宜为0.1~0.25 m2 3.8 其他设施

3.8.1 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向下弯处,应设置进排气设施;在管轴线起伏段的低处和管道系统的最低处,宜设置泄水阀和渗水井。3.8.2 在顺坡管道节制阀下游侧、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侧,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管段,应设置负压消除设施。

3.8.3 埋于冻层以下,且埋深不少于70cm的管道,可不计算温度应力;必要时可设伸缩节或柔性接头。3.9 设计成果

3.9.1 应提交工程设计说明书。

3.9.2 说明书附图应包括下列主要图件:

(1)1/1000或1/2000的管道系统平面布置图;

(2)典型管线纵剖面图;

(3)必要的连接安装图;

(4)附属建筑物设计图;

(5)管槽断面图;

(6)典型田间工程布置图。

水泵选型与配套

4.1 新配水泵的选型与配套 4.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新配水泵,宜选用国家公布的节能型产品,严禁选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

4.1.2 选用水泵的流量应满足灌溉系统设计流量的要求,且不大于根据抽水试验确定的机井出水量;扬程应根据灌溉系统设计扬程合理选定;在灌溉系统设计流量下,水泵应工作在高效区。

4.1.3 应分别校核在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和最小工作水头下,水泵的工作点是否在高效区内,如偏离过大应重新选择水泵或调整管道系统的设计。

4.1.4 井用潜水泵的配套泵管,在经济上合理的情况下可增大一级管径,但不应影响水泵的安装和检修。

4.1.5 水泵的选型和配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的要求。

4.2 现有机井装置的利用和改造

4.2.1 利用现有机井装置建设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测试水泵扬程、流量、转速及动力机能耗等性能参数,根据水泵及配套装置的技术指标、目前技术状况、设计要求等,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确定其利用、改造的可行性。4.2.2 应制定现有机井装置的具体技术改造方案,并据此进行改造、检修和验收。4.2.3 经检修或技术改造的水泵应符合4.1.2条和4.1.3条的规定。4.3 机井装置效率

4.3.1 机井装置效率按下式计算

(4.3.1)式中 ηω——机井装置效率;

γ——水的容重,N/m3;

Qt——灌溉系统实测流量,m3/s;

Ht——管道系统实测工作水头,m;

Ni——动力机输入功率,kW。

4.3.2 新配机井装置的装置效率应符合《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规定的指标;现有机井装置的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应不低于35%,柴油机配套应不低于30%。

管材与连接件

5.1 一般规定

5.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所用管材与连接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非现场制作的管材与连接件,应为定型产品,或经过技术鉴定并严格按技术要求生产的非定型产品;

(2)现场制作的管材与连接件,应进行技术鉴定,并有相应措施保证其质量不低于鉴定时的指标。

5.1.2 管材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5.1.3 连接件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管材的公称压力;其规格尺寸及偏差应满足连接密封要求。

5.1.4 水泥预制管和现场浇筑混凝土管不应埋设在硫酸盐浓度超过1%的土壤中。在硫酸盐浓度大于0.1%、小于1%的土壤中埋管,应选用铝酸三钙含量小于5.5%的水泥。

5.2 塑料管与连接件

5.2.1 低压输水塑料管宜选用薄壁或双壁塑料管;其性能指标及检测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2.2 地埋塑料管由静荷载和动荷载引起的总径向变形率(即径向变形量与外径比值)不得大于5%;当埋深大于70cm时动荷载可忽略。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

5.2.3 塑料连接件材质宜与管材相同。

5.2.4 焊接成型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连接件应符合下列力学性能要求:

(1)1m高度自由坠落不破裂;

(2)4.2倍公称压力保压lh不渗漏。

5.2.5 当管道采用粘接剂连接时,粘接剂的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固化时间应与施工条件相适应;

(2)粘附力强,易于涂在接合面上;

(3)粘接强度应满足管道使用要求。

5.2.6 当管道采用橡胶圈作接口密封材料时,所用橡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或接缝。其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拉断强度大于等于16MPa;

(2)伸长率大于等于500%;

(3)邵氏硬度为45~55度;

(4)永久变形小于20%;

(5)老化系数大于0.8(在70℃温度下,历时144h)。5.3 水泥预制管与连接件

5.3.1 管材及连接件的工作压力应不大于抗渗试验压力的1/2。

5.3.2 用三点荷载试验数据确定管上的允许填土荷载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5.3.3 管材内壁应光滑、内外壁无裂缝,壁厚允许偏差为±2mm,内径允许偏差为±3mm。

5.3.4 在不均匀沉降地段应采用柔性连接。5.4 现场浇筑混凝土管

5.4.1 管体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径小于等于200mm时,不低于15.0 MPa;

(2)管径大于200mm时,不低于20.0MPa。5.4.2 管道外压强度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5.4.3 管道最小壁厚应为内径的1/10加15mm。5.4.4 管道内径允许偏差为±7mm。附 属 设 备

6.1 一般规定

6.1.1 在管道系统中,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应配置分水、给水、泄水、安全保护、量水等设备。

6.1.2 承压附属设备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所接管材的公称压力,与管道连接必须密封、坚固。

6.1.3 附属设备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便于管理、养护和维修。6.1.4 附属设备应为定型产品或经技术鉴定的非定型产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6.2 给水栓(或出水口)

6.2.1 给水栓(或出水口)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密封性好、操作方便且水流阻力小,有足够的过流能力。

6.2.2 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有密封水压值和局部水头损失资料。6.3 安全保护装置

6.3.1 安全保护装置应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牢固耐用。

6.3.2 限压通气管应设置在管道系统进口或可能发生危害性水击压力的位置,其内径应不小于管道内径,管顶高出设置点设计水位应不小于30cm。

6.3.3 进排气阀应铅垂安装,通气孔直径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6.3.3)式中 dc——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mm;

υa——排出空气流速,m/s,可取υa=45m/s。

6.3.4 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1.5倍时,应达到管道的设计流量。6.4 量水设备

6.4.1 管道系统应设量水设备,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6.4.2 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适应。

6.4.3 量水设备应水头损失小、牢固耐用、维修方便;田间量水计量精度应不低于5%。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7.1 一般规定

7.1.1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

7.1.2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7.1.3 施工中应成立质量检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施工质量。7.1.4 施工中应执行机械、电器设备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7.2 施工准备

7.2.1 物料准备要求:

(1)应根据设计备足工程物料;

(2)管材、连接件及附属设备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扔或剧烈碰撞;

(3)塑料管材和连接件在贮存时应避免阳光曝晒。7.2.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施工人员应通过技术培训。7.2.3 应根据设计核对工程物料的数量、规格,并检查质量。7.2.4 施工环境要求:

(1)施工宜避开雨季;

(2)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应备好排水设备;

(3)物料场地应开阔,便于运输和操作。7.3 管槽开挖

7.3.1 施工现场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宜在管道中心线上每隔30~50m打一木桩,并在管线的转折点、出水口、闸阀等处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桩,桩上应标注开挖深度。

7.3.2 管槽开挖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根据当地土质、管材、地下水位、冻土层深度及施工方法等确定断面开挖型式;

(2)根据管材规格、施工机具、操作要求确定管槽开挖宽度。槽底宜挖弧型管床,管床对薄壁塑料管的包角应不小于120°;

(3)管槽开挖深度,宜使管道工作在冻层以下,且埋深不小于70cm,如在冻层中埋设应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有相应措施;

(4)管材与管件连接处,管槽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大。7.3.3 管槽弃土应堆放在管槽一侧0.3m以外处。

7.3.4 槽底应平直、密实,并清除石块与杂物,排除积水。如超挖则应回填夯实至设计高程;遇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

7.3.5 管槽开挖完毕经检查合格方可敷设管道。7.4 管道系统安装

7.4.1 管道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清除管内杂物,不合格者不得就位。

7.4.2 管道安装,宜先干管后支管。承插口管材,插口在上游,承口在下游,依次施工。

7.4.3 管道中心线应平直,管底与槽底应贴合良好。7.4.4 塑料管应按下列要求连接:

(1)热扩口承插,应将插口处挫成坡口,承口内壁和插口外壁均应涂粘接剂,其搭接长度应大于1倍外径;

(2)带有承插口的塑料管应按厂家要求连接;

(3)塑料管连接后,除接头外均应覆土20~30cm。7.4.5 水泥预制管应按下列要求连接:

(1)平口(包括企口)式接头宜采用纱布包裹水泥砂浆法连接,要求砂浆饱满,纱布和砂浆结合严密,严禁管道内残留砂浆;

(2)承插式接头,承口内应抹1:1水泥砂浆,插管后再用1:3水泥砂浆抹带封口,接管时应固定管身;

(3)预制管连接后,接头部位应立即覆20~30cm厚湿土。7.5 现场浇筑混凝土管施工

7.5.1 施工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7.5.2 管内壁必须灰浆饱满、均匀、光滑。

7.5.3 初凝后应立即回填湿土至管顶以上20~30cm。7.5.4 施工暂时中断时,应安排在连接件处。7.6 建筑物施工

7.6.1 管道系统的所有建筑物,都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

7.6.2 建筑物的地基应坚实,必要时应进行夯实或铺设垫层。7.6.3 出地竖管的底部和顶部应采取加固措施。

7.6.4 管道穿越道路或其他建筑物时,应增设套管等加固措施。7.7 试水回填

7.7.1 管道系统和建筑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试水。7.7.2 安装结束后,必须对每条管道进行水压试验。7.7.3 管道系统试水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安装好测压仪表;

(2)认真检查被测管道系统:设备是否安全,进排气阀是否通畅,安全阀、给水栓是否启闭灵活;

(3)认真检查被测管段覆土固定情况。7.7.4 管道试水时,环境气温应不低于5℃。

7.7.5 试水压力应为管道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保压时间塑料管和预制管不小于1h,现场浇筑混凝土管不小于8h。应检查管道系统的渗漏情况并做好标志和记录。渗漏损失应符合管道水利用系数要求,不允许有集中渗漏。7.7.6 试水不合格时应采取修补措施,在修补处达到预期强度后重新试水,直至合格。7.7.7 管道试水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7.7.8 回填应按设计要求和程序进行,有条件时宜采用水浸密实法,采取分层压实法时,回填密实度应不低于最大夯实度的90%。7.7.9 初始回填应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回填材料应不含直径大于25mm的石块和直径大于50mm的土块。回填达到管顶以上15cm后再进行最终回填,回填料应不含直径大于75mm的石块。

7.7.10 对管道系统的关键部位,如填墩、竖管周围及防冲池地基等的回填应分层夯实,严格控制施工质量。8 工 程 验 收

8.1 一般规定

8.1.1 工程验收前应提交下列文件:规划设计报告和图纸、工程预算和决算、试水和试运行报告、施工期间检查验收记录、运行管理规程和组织、竣工报告和竣工图等。8.1.2 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由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施工、使用单位组成工程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8.1.3 工程未验收移交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8.2 验收内容

8.2.1 应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技术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8.2.2 应审查管道铺设长度、管道系统布置和田间工程配套、管道系统试水及试运行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机泵选配是否合理、安装是否合格;建筑物是否坚固。8.2.3 工程验收后应填写“工程竣工验收证书”,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加盖设计、施工、使用单位公章,方可交付使用。

远 行 与 维 护

9.0.1 应成立管理机构或明确专管人员,制订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应培训后上岗。

9.0.2 应根据灌溉制度制订科学的用水计划。

9.0.3 运行前,应检查机井装置、管道系统和附属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9.0.4 灌水时应先开启出水口,后启动水泵;改换出水口时,应先开后关;停灌时应先停泵,后关出水口。9.0.5 停灌期,应把地面可拆卸的设备收回,经保养后妥善保管。9.0.6 在冻害地区,冬季应及时放空管道。

9.0.7 应根据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工程及配套设施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维护、修理或更换。

附录A 术 语 与 符 号

A1 术语

A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以管道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简称管道灌溉工程。管道系统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2MPa。A1.2 管道系统进口

管道系统与泵管的连接处。A1.3 管系水利用系数

设计工况下,管道系统出口流量与进口流量的比值。A1.4 多井汇流系统

2眼及以上的水源井同时以压力管流方式汇流的管道系统。A1.5 给水栓

向地面管道提供压力水源的节制装置。A1.6 出水口

管道系统向田间毛渠或畦、沟供水的节制装置。A1.7 限压通气管

连通管道与大气的竖管。管内水面可随管内压力而波动,过高溢流,过低补气,以此限制管内压力升高和防止负压。A1.8 进排气阀

充水时排除管内空气,负压时能自动补气的装置。A1.9 安全阀

当管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能迅速开启排出管中水流,从而限制管内压力过高,保证管道安全的阀门。A1.10 泄水阀

排空管道的阀门。A2 符号 A2.1 水头

H0——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H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

Hmin——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

Ht——管道系统实测工作水头。A2.2 水头损失

hf——沿程水头损失;

hi——局部水头损失;

Σhf0——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

Σhj0——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Σhf1——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

Σhj1——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Σhf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

Σhj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f——摩阻系数;

ζ——局部阻力系数。A2.3 扬程

H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A2.4 流量

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

Qt——灌溉系统实测流量;

Q——管道设计流量。A2.5 速度与加速度

υ——管内流速;

υa——排气流速;

g——重力加速度。A2.6 容重

γ——水的容重;

γs——土壤干容重。A2.7 灌水参系数

m——灌水定额、流量指数;

h——计划湿润层深度;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

A——系统设计灌溉面积;

α——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

t——日工作小时数;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n——某级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柱(或出水口)个数、糙率;

N——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A2.8 高程与高差

Z1——参考点1地面高程;

Z2——参考点2地面高程;

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

Zd——机井动水位;

△Z1——参考点1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

△Z2——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A2.9 管径与管长

D——管道内径;

dc——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

L——管长。A2.10 其他

ηω——机井装置效率;

Ni——机井装置输入功率;

b——管径指数。

附录B 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

B1.0.1 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选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D2412所推荐的修正的斯潘格勒公式

△Y=1.1△X

(B1)式中 △X、△Y——管子水平和垂直变形量,即直径变化,cm;

D——变形滞后系数,最大值取1.5;

K——基底常数,根据基底支撑角度自表B1选取;

E'——填土反作用模量,N/cm2;

PS——管材刚度(变形 5%时),N/cm2;

W——管上荷载,N/cm。

E'值随着土壤质地和回填情况的不同变化很大,很难准确确定,可参考美国《PVC管道手册》中给出的由哈沃德进行100多个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得到的不同的E'值,见表B2。

表B1 基底常数K值

基底支撑角度

45°

90°

120°

180°

0.110

0.105

0.096

0.090

0.083

表B2 哈活德的E'值(N/c /m2)

土 回

壤 填

液限小于50%的细粒土,其粗颗粒含量<25%

液限小于50%的细粒土,其粗颗粒含量>25%

粗粒土,其细颗粒含量<12%

不夯实回填

夯实程度<85%

140

280

700

W值可根据水利电力出版社《排水手册》中提供的马斯敦公式进行计算

W=CdγBcBd/100

(适用于柔性管)

(B2)

W=Cd γBdB2d/100

(适用于刚性管)

(B3)

式中

Cd——荷载系数,根据回填土种类及H/Bd值,由图B1选取;

γ——填土容重,N/m3;

Bd——管顶处沟宽,m;

Bc——管外径,m;

H——管埋深,m。

图B1 用来计算回填料重量的荷载系数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7.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 篇七

关键词:低压电力线,衰减,模型,多载波,技术研究

作为一种传输通道, 低压电力线具有连接方便等多种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 抵押电力线也已经在各个领域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为止, 我国国内的电力线通信主要在远程自动超标、电信接入服务等三个方面得到了集中的应用。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 电力线的设计, 是基于大能量的工频电力信号的, 在高频的情况下, 不同位置的特性也是并不一样的。正因如此, 在传播载波通信信号时, 应考虑电网的传输特性。

一、电力线输入阻抗特性和信道衰减

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的店里输入, 与信号的效率有着息息相关的效率。因此, 在低压电力线的传输特性当中, 电网的输入是可以做为其中的重要参数的。低压配电网拥有着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等多种特性, 在高频信号的情况之下, 低压电力线的传输会有一定的衰减, 此外, 低压电力线传输的衰减性, 能够给具体的传输带来一定的困难。从其他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我们得知, 电力线在于100k Hz之下的衰减特性是较为稳定的, 而在更高的情况下就会进入线性增长的模式。除此之外, 电气的负荷会导致信号衰减的变化。根据相关的测试我们发现, 电力线上的信号会随着的频率的衰减而逐渐的衰弱, 而频率越高, 则有可能出现越大的谐振性。

二、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研究与分析

1、信道噪声的测量。从不同的噪声测量我们都可以看到, 在不同的电网当中, 低压电力线的噪声强度是有着相应的区别的, 此外, 电力线的噪声强度还有一定的时变形。但噪声不管能到什么复杂程度, 都是有特定的性质所叠加形成的。

2、信道噪声的分类。一般来讲, 电力信道的噪声分为四类:分别是平滑的噪声、周期噪声、脉冲噪声以及窄带噪声。平滑噪声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并不大, 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背景噪声, 而周期噪声以及脉冲噪声都是按照ms级别来进行单位变化的, 引起在数据传输的过程当中发生错误。

3、信道噪声模型。要对噪声进行建模, 这就需要对噪声用模型叠加的方式来进行体现, 就目前为止, 这是最被接受的建模方法之一。在信道噪声模型的实际应用当中, 特别是在外围电路设计的过程当中, 虑波电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窄带和宽带两种不同通信当中, 其电路的设计也是各部相同的, 窄带当中为谐振电路, 而宽带当中则是带通滤波器。

三、信道模型

要建立一个精确的模型, 并对所有的电网信道来进行模拟是十分困难的, 但建立近似的模型却是有非常大的必要的。1999年, 国外学者提出了朵净信号传输模型, 这种研究方法得到了普遍的接受。

四、电力线通信调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兴起, 目前, 低压电力线通信的技术已经成为了业内的功课的主要课题之一。OFMD技术能够对频率选择性衰落带来的噪声进行有效的对抗, 且由于其独特的特性, 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此其中, 调制解调算法等方面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很多大学都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一般来讲, OFMD可以分为基于判决的估计算法、导频辅助调制以及半盲信道估计三种算法, 如今, 随着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 以及数据通信当中用户的逐渐增加, 这种算法已经实现了误差较大且操作简单的特性。国外多家机构都已经致力于对这种算法的研究。由于电力线通信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 如何才能有限的对资源进行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个研究方向。有学者对此做了专门的研究, 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主要在于电力线多用户的优化问题;合理优化电网信道的特性;提出了信号限制下的快速算法等。

五、未来展望

除了传统的工作内容之外, 在未来, 低压电力线载波还应该向可靠性的加强;建立不同服务认证体系;资源控制;加强通信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 要保证电力线通信网络的适应性, 并提高电力线通信网路的可靠性, 是此领域中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产生, 也使得电力线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领域更为广阔, 目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 在未来, 也必将会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 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智勇, 周国正.电力线载波通信数字化进程及标准[J].电力系统通信.2009 (05)

[2]邱小宁.浅谈电力线载波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西电力技术.2009 (04)

[3]汤效军.“十一五”期间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对策[J].电力系统通信.2009 (10)

[4]郑晓锋, 林海波.电力线载波通信[J].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06)

8.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篇八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引言

低压配电线路是指由380/220v电压供电的电力线路。要更加严格要求电压合格率线路设计安全性方面的配送,在配电网低压线路设计问题上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切实确保供电的安全高效和及时性,做好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安全的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就眼下观测来看,供电服务系统线路走向设计还存在问题差距,而低压配电线路系统作为向用户直接提供供电服务的电力系统中重要环节,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用电用户的安全与便捷问题。

1.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方面

1.1总编制说明

我们在结合各地方的环境,并且严格遵照有关的法规章程和方案要求设计出线路。列出相关的工程设计任务书一批准的文号、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以及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等资料。其中总编制主要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和线路走径这三大组成部分。设计依据是我们从设计基本原则出发的参照物。工程概况主要是讲述工程的大致情况,工程概况包括设计线路路径的总长度、线路起始点和终止点、电压等级、全程线路地形情况、污秽区情况、导线的选取以及线槽敷设、耐张串的绝缘子型式、电缆和线槽敷线和电线导管、杆塔和基础型式及数量等方面。线路路径是确保电力安全運行和方便施工的重要保障,在选择路径方案时候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缩减线路走径长度,考虑线路曲折系数情况并尽可能减少转角;二是要考虑到沿线路的地势、地质、地形、水文等情况。因此尽可能地不要占用森林农田,躲开绿化带、矿区等;三是线路的主干线在不阻碍交通的情况下最好靠近道路的两边;四充分考虑道路的规划等。经过分析后,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最好的线路走径。

1.2机电部分

①假设低压配电线路长度比较长或者气象区域情况繁杂,可以有目的性分段选取气象区。需要提供的气象资料含括:风速的大小取值、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雷云的移动路径、雷击电流峰取值、雷雨雷电日数的取值等。选取气象条件后需要进行综合计算。其中数据有最高气温值、最低气温值、年平均气温数值、最大风速值、安装、覆冰、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②导线截面是参照设计方案中的要求和电力系统的方案来最终确定的,明确导线、型式来阐述导线的电气性质和主要设备。参照线路导线的力学特征来得出特性曲线;测算出不同气温下的架设弧垂值,按顺序排列,架设线路导线最大使用应力、安全系数等都是方案注释中的内容。③由于风速的大小,档距、线路架受风向、地形、高度、导线自身应力等都是影响导线产生震动的原因。所以防振措施导线选取要综合考虑到安全系数、平均运行应力和最大的使用应力,并且要分析线路通过地区的地貌、地形及使用档距情况后等重要影响因素。

1.3线路的杆塔杆

线路设计方案里,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基础模板或者是通过安全测试的杆塔。选择时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一定要择优选择杆塔型式。所以要求要讨论线路设计时采用承力杆塔型式或直线杆塔的优缺点,认真思考基础和线路占走廊面积、每一种塔型式特点的、运用钢材、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指标,各种杆塔型式是否适用等方面。塔型式一般主要分为:承受纵向张力,控制倒杆范围的耐张杆塔、承担导线地线的悬挂作用以及气象荷载的直线杆塔、用于线路一端承受导线张力的终端杆塔、支承导线和架空地线的张力使线路改变走向形成转角的转角杆塔四种杆塔型式。

2.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要点浅析

2.1低压配电线路的漏缺

①低压配电线路负荷过高过大常常导致线路安全的问题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提升了供电的稳定和电压的合格率。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电能的需求也在日渐增长。用电量的增加与原有的供电网低压配电线路电力供应之间不成正比,配电网往往不堪负重。②短路是最常见的故障,而断线故障会引起过电压,可能导致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因而在线路设计时要小心断线故障,此外,还要注意接地故障和线路过载故障。这几种故障危害性大,低压配电线路遍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并且深入千家万户,线路设计不当很容易出现漏电,短路问题,关键是做好配电线路保护设计,不给灾难可乘之机。

2.2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设计

①针对各个级别的配电线路配置与之对应的电路线路保护装置,精准各级线路参数,选用低压熔断器和断路器选择性的切断故障电路,避免越级跳闸,而又能在电路排除故障时不对周围线路造成影响,起到保护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②选择合适的非选择性断路器,一旦有线路发生故障可以自动将故障线路切断,选择性断路器的参数设定要精准,若上级短延时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和脱扣时间低于下级断路器的瞬时脱扣器,或者上级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太低,这是会造成越级跳闸,从而导致生命财产损失。不同级别的各个行业都不可以忽视自身工程的特点,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合的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十分必要。③低压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架空绝缘线路应每隔五百米有一组避雷设施,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上佳的选择,可以安装在高压和低压的两侧,避雷器的安装要严格的遵从正确的方式,在用户集表箱相线和接地线间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以保护电路和用户的双重安全。

3.结束语

在设置低压配电时候,线路的设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在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就会导致线路出现火花或者引发更大灾害,低压配电是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设计低配电线路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才能保证其充足的供电能力,才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辉桃,曹蕤,梁双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研究及发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S1)

[2]李国剑.电力系统中影响继电保护的谐波危害与消除[J].华章.2008(Z1)

上一篇:七种能力专题心得体会: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下一篇:商业银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