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2024-08-08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共8篇)

1.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一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 系统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1.系统建立的背景

随着学校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以日趋繁重,由于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更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为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建立一套网络化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迫在眉睫。学校研发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学生选课、课表编排、成绩查询和分析等管理事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减少了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大量烦杂的工作。

2.现在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1)网络环境的可扩展性不够大

(2)选课管理、排课管理功能不够简便

(3)教学计划的制定、选课管理、课表的编排、考试的安排、成绩的录入查询信息不便

二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系统的开发方式和目标

学校需要一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对学生选课、课表编排、成绩查询和分析等管理事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减少了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大量烦杂的工作。

根据学校的状况,迫切需要一套管理系统:

(1)购置商品化的系统

(2)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开发系统

通过管理部门讨论,认为购买商品化的系统软件有以下弊端

(1)经费支出大

(2)功能难以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鉴于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行组织开发系统

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系统实施运行的可行性

各部门人员都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实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对新系统的开发表达出极大的热情,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要求

(2)技术上的可行性

本系统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形式利用最先进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Miorosoft中文 Windows NT 4. 0;数据库系统: MSSQL Server 6.5For Windows NT.客户机操作系统: Microsoft中文 Windows 95;软件开发工具为: Power Builder 5 0 F0r Windows 95)系统在数据库设计方面,完全依据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管理基本信息集”规定的标准来设计的,确保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代码规范化。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和规范化的代码结构,使得系统具有通用性、可扩充性及良好的可维护性。

系统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利用现有人力和物力是完全具备的能力开发出来的,作为阶段性产品,日后的发展空间大,实现方法逐步简单容易,所以学籍管理系统的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3)经济上的可行性

1、投资预算满足硬环境的,软件费(包括服务和安装):2万元;没有硬环

境的,可帮助设计、购置、安装硬件,硬件安装费及软件费共25万元。

2、效益估计如果系统运行良好,提高工作效率5倍多。本系统开发人员少,投资少,技术含量高,但是它带来了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收益,因次产品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系统产品的开发、生产是完全可行的!

2.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二

本项目主要解决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优化、负荷调整的优化、配变运行电压分接头的优化和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的优化问题,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各种节电方法使配电变压器在合理的经济区域内运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运行操作方案。以神经元网络方法进行负荷预测, 根据负荷预测趋势采用两段时域法进行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各种优化, 采用区域上限法选择配变容量, 并以图形的方式直观的给出各种条件下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案以及运行曲线和参数报表。

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最初是由德国的魏德曼教授在1920年提出的, 1934年前苏联彼德洛夫教授在《变压器》一书中仅给出了变压器经济运行的两个领域。而在我国, 自70年代以来, 教授级高工胡景生逐渐给出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动态计算公式, 在定量计算上取得了突破, 开拓了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新领域。该理论用其科学性扭转了某些误把浪费当节约的传统观念和习惯作法, 用其实用性挖掘了降低变压器损耗的节电潜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理论, 通过科学计算, 用准确的量值, 判别变压器技术特性的优劣, 从而使技术特性优的运行, 劣的备用;用定量计算对变压器并列运行方式进行优化;用定量计算对变压器分别运行进行优化;用定量计算提高负荷率、削峰填谷达到节电效果……该理论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给出了一系列动态计算公式。变压器经济运行理论不仅注意有功电量的节约, 而且注意无功电量的节约。由于变压器是强感性电气设备, 因此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无功节电潜力远大于有功。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开拓了变压器综合功率经济运行新领域。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已非常成熟, 实行变压器经济运行的节电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但在供电系统内应用不多, 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计算方法与各部门的实际利益相矛盾, 因此实施的积极性不高。但近年随着各种节电技术的迅猛发展, 大家对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逐渐重视起来, 特别是数量和容量最大的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2 技术关键分析

变压器之所以可以经济运行, 是由于存在以下原因。

2.1 变压器之间技术参数存在差异。

每台变压器都存在空载损耗、短路损耗、空载励磁功率和额定负载漏磁功率四个参数。由于变压器的容量、电压等级、铁芯、绕组材质、设计和制造工艺等的不同, 使变压器的四个技术参数存在大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时期生产的相同容量、相同电压等级、相同材质的变压器, 其四个参数也不会完全相同。正由于变压器技术参数存在差异, 在供相同负载的条件下, 必然存在有的变压器损耗大, 有的变压器损耗小的情况, 损耗小的变压器就为优, 损耗大的变压器就为劣。因此, 单台运行的变压器, 就存在着选择技术特性优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而变压器并列运行相当于一台组合式变压器, 由于变压器技术参数的不同, 不同组合的并列运行变压器的技术参数也存在差异。因此变压器并列运行方式间组合技术特性就存在优劣之别。在多种可供选择的运行方式中, 从中选择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就是经济运行方式。多台变压器分列运行时, 由于变压器技术特性存在差异, 就可按照变压器的技术特性调整负载分配来实现经济运行。

2.2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损耗率的负载特性曲线存在着非线性特性。

在某一时间段内 (例如1年、1月等) , 由于负载曲线波动, 导致变压器总的电量损耗不同, 因此提高负荷率就可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由于变压器功率损耗负载曲线的非线性变化特性, 决定着该时间段内变压器的负荷削峰填谷就可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由于变压器损耗率负载曲线的非线性变化, 变压器存在着损耗率最低 (效率最高) 的负载系数, 称为经济负载系数;同时也存在着损失率较低 (效率最高) 的负载运行区间, 称为经济运行区。因此调整负载就可使变压器运行在经济区间。

3 技术方案

3.1 体系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八大模块:负荷预测模块、经济运行方式优化模块、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模块、负荷调整优化模块、配变运行电压分接头优化模块、单体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及经济运行区计算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和报表曲线分析模块。

3.2 负荷预测模块

每日实际负荷曲线可能要穿越最佳运行转折点多次, 由于安全及设备寿命等原因, 不允许每次都切换变压器选择经济运行状态。因此, 如何预测当日负荷曲线以确定最佳的控制时段参数TA、TB, 成为能否进行最优经济运行控制的关键。采用神经元网络法进行负荷预测和确定高峰低谷控制时段。选择七组不同时间负荷数据, 它们分别为: (1) 上周当日该时刻负荷值; (2) 上周当日该时刻前一小时负荷值; (3) 上周当日该时刻后一小时负荷值; (4) 上日该时刻负荷值; (5) 上日该时刻前一小时负荷值; (6) 上日该时刻后一小时负荷值; (7) 上日全天负荷平均值。每组数据144个, 即每隔十分钟一个测点。由于采集样本的数据矩阵不断刷新, 使得网络中各个神经元的权重和阈值每天更新一次。

3.3 电变压器容量选择模块

根据配变供电半径、变压器和线路投资折旧、电能损耗、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负荷发展、经济负荷系统以及电压允许要求等按年费用较小的准则计算配变容量的选择方案。

3.4 经济运行方式优化模块

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在变压器不同运行方式下 (并列运行和分列运行) 计算其经济运行方案, 对双绕组和三侧绕组变压器分别计算。

3.5 负荷调整优化模块

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变压器提高负荷率和消峰填谷方案以及各台变压器间负荷经济分配方案。对双绕组和三侧绕组变压器分别计算。

3.6 变运行电压分接头优化模块

根据实际运行电压和工况负载, 用定量计算式计算出损耗最小的电压分接头运行方案。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自动选择最优方案。

3.7 单体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及经济运行区计算模块

根据变压器各参数计算其有功损耗、无功损耗及有功无功综合损耗, 以此确定其经济负载系数和经济运行区。

3.7.1配电变压器经济负荷系数

配电变压器经济负荷系数变压器所带实际负荷 (P) 与额定功率 (Pe) 之比称为变压器的负荷系数 (β) 。不同负荷时功率因数近似不变, 则有:

式中Se─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kVA;

COSφ─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变压器的损耗 (△P) 包括铁芯损耗 (Pfe) 和绕组的铜损耗 (Pcu) 。铁损可认为不随负荷变化的空载损耗 (P。) , 铜损与负荷电流 (或负荷系数) 的平方成正比, 即:

从 (2) 式可看出, 当功率因数不变时, 变压器的效率将随负荷系数的大小而变化。取极值:dη/dB=0

β即为效率最高或者就是损耗最小的负荷系数, 称为“最佳负载系数”, 用β0表示。根据数据可计算出SL7系列低损耗节能配电变压器的β0为0.4, 此时, 尚有60%容量末被利用。初投资大, 是浪费。经济合理的负荷系数应考虑综合效益, 即年费用最低。考虑损耗又考虑初投资最出的负荷系数为βn, 年电能损耗费用为1-βn, 增加的初投资与认可的电能损耗相等时, 可认为是最经济合理的。即:

式中:△Pn─负载系数为βn时的有功损耗, kW;

△Po-负载系数为βo时的有功损耗, kW;

τ─年电能损失小时数, 时;

K─电价, 元/kW.h;Z─变压器的初投资, 元;

α─变压器的综合年费用系数, 包括折旧系数、大修和投资效益系数。

只有综合考虑投资和损耗等因素所得到的负荷系数才是经济合理的。

4 负荷预测模块

每日实际负荷曲线可能要穿越最佳运行转折点多次, 由于安全及设备寿命等原因, 不允许每次都切换变压器选择经济运行状态。因此, 如何预测当日负荷曲线以确定最佳的控制时段参数TA、TB, 成为能否进行最优经济运行控制的关键。采用神经元网络法进行负荷预测和确定高峰低谷控制时段。选择七组不同时间负荷数据, 它们分别为: (1) 上周当日该时刻负荷值; (2) 上周当日该时刻前一小时负荷值; (3) 上周当日该时刻后一小时负荷值; (4) 上日该时刻负荷值; (5) 上日该时刻前一小时负荷值; (6) 上日该时刻后一小时负荷值; (7) 上日全天负荷平均值。每组数据144个, 即每隔十分钟一个测点。由于采集样本的数据矩阵不断刷新, 使得网络中各个神经元的权重和阈值每天更新一次。

5 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模块

根据配变供电半径、变压器和线路投资折旧、电能损耗、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负荷发展、经济负荷系统以及电压允许要求等按年费用较小的准则计算配变容量的选择方案。随着负荷密度的不同, 所选配电变压器容量也不同, 配电变压器容量应取相对的经济合理的容量。根据负荷密度选择接近或稍小于经济负荷系数为优。

6 经济运行方式优化模块

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在变压器不同运行方式下 (并列运行和分列运行) 计算其经济运行方案, 1) S7系列的变压器带额定负荷的50%~60%时效率最高, 损失率最小。2) 根据负荷损耗曲线看出, 当S<20%~30%的额定容量时, 随着S的减小损耗急剧增大, 所以先上一台主变的变电站选择变压器时, 其额定容量应不大于最小负荷的4~5倍。3) 单台主变的变电站, 当S>S1时高电压运行, S<S1时低电压运行。4) 两台主变容量相等的变电站, 当S>S3时应并列运行, S<S3时应单台运行。5) 对于两台主变容量不相等的变电站并列运行的临界点求取。当S<S时, 单台小容量主变运行;当S<S<S″时, 单台大容量主变运行经济;S>S″时, 两台主变并列运行。

7 负荷调整优化模块

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变压器提高负荷率和消峰填谷方案以及各台变压器间负荷经济分配方案。对双绕组和三侧绕组变压器分别计算。

8 变运行电压分接头优化模块

根据实际运行电压和工况负载, 用定量计算式计算出损耗最小的电压分接头运行方案。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自动选择最优方案。

9 单体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及经济运行区计算模块

根据变压器各参数计算其有功损耗、无功损耗及有功无功综合损耗, 以此确定其经济负载系数和经济运行区。

10 数据维护模块和报表曲线分析模块

数据维护模块包括变电站模型 (各参数、接线图等) 、计算公式、基础数据的维护。报表曲线分析模块包括各种报表 (参数报表、各种方案报表等) 和曲线 (各种运行曲线、比较曲线等) 以及不同计算方法 (功率运行最小原则法、经济负荷法、年运行费用最低法等) 下经济运行分析。

11 经济效益预测

11.1 直接经济效益:

节电:保守预测可节约电量1%-2%, 如果配置合理可达到5%。

降低年运行费用。

配电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都很大, 损耗也是各级电网变压器中最大的一块, 因此节电潜力非常大。实行变压器经济运行可在2-3年内即可收回投资, 并为以后的电网改造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节电基础和手段。

11.2 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包括对电网安全生产、经济运营、现代化管理和保障社会供电等方面) :

控制变压器在合理的经济区间内运行, 可以延长变压器寿命、降低变压器故障几率。变压器经济运行还能提高功率因数, 提高电能质量。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实行变压器经济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生产和保障社会供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按三层逐步实施:将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优化, 即全系统的优化放在第一位, 变压器向调整负荷的优化, 即分系统的优化放在第二位, 而将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与经济运行区, 即变压器的单体优化放在第三位。

首先对配电变电站的整体负荷情况、发展趋势、供电半径进行预测, 以此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种变压器性能、价格、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和线路建设投资定量计算配变的容量选择及各经济运行方式 (并列、分列或一开一备) 的优化。然后对每日负荷进行实时预测, 依据现有的设备参数、运行方式给出变压器投切方案和负荷调整方案。最后计算单体变压器的经济负载系数和经济运行区, 保证变压器在合理的负载系数下和经济运行区间内运行, 并给出变压器运行电压分接头经济位置方案, 达到降低有功和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延长变压器运行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3.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校园网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校园网几乎覆盖所有高等院校和部分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院校,而校园网并未在学院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中达到最大化利用,从而造成了无形资产的巨大浪费。同时,学校财务处的工资管理、工资查询等教职工比较关注的业务流程比较繁琐,这种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极不相称。

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从当前现状的分析结果来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建立一个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它将解决如下问题:首先,创造适合不用学校职工应用的统一平台,不同的学校员工,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查询、管理等;其次,在这个平台中,学校不同的员工可以就自己的工资、工资明细等进行查询;再次,学校的不同管理机构,可以就不同的管理机构的经费适应状况进行统一的查询。第四,为学校的教职工提供动态追加功能。第五,使用ETL异步数据传输模式分析处理数据,为财务信息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服务。

一、目标系统分析

宝鸡文理学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正是为改善和提高该学院财务信息查询方式而展开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具体的建设目标如下:

1、为了及时的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数据共享的全方位管理,必须及时准确地监督和控制学院各职工工资的状况一级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等等。该FIMS系统将单位预算、科研经费等一切费用,财务信息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无缝链接,达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严格监督管理。

2、使学院教职工能够快速的了解自己的工资明细情况。尽管现在发放工资的方式已经由现金转换为工资卡,且每月都会定时发放,但工资是每个员工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而且每个月基本都不相同,有可能会因为迟到早退等情况扣除工资,也有可能会有不同情况不同等级的奖励薪资。目前有了FIMS系统以后,更加节省人力资源,又能环保,纸质工资条的形式已将完全被取代。

3、为了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财务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通过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学以致用。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和科学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科学的进行管理,规范学院财务数据,提高财务管理业务的自动化水平。

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通过对宝鸡文理学院在当前校园网内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现状分析,及对该学院在财务信息发布管理方面的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系统的开发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的可行性。采用.Net Framework4.0 技术和ASP.NET技术。ASP.Net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通用语言运行时(CLR)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学院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同时ASP.Net支持多种语言,实现了程序代码和网页内容分离。ASP.Net还可以利用.Net平台架构的诸多优越性能,例如类型安全、强大的网络扩展性采用VisualStudio.Net和C#编程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一种精炼、类型安全、简单、直接面向对象的语言是由Microsoft开发的一种语言C#,可以用于生成应用程序。只要熟悉c或者类似的语言的开发人员,在适应C#时都能得心应手,开发起来简单快速,灵活性和通用性都比较好。本系统采用B/S的开发模式可以节约开发和维护成本,还采用基于Web的B/S三层体系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与服务器的交互。同时对于使用者方便易用。

2、经济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是本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这主要得益于本系统采用NET平台,客户使用的是IE浏览器,只要学生使用校园网就能登录,减少了维修等相关费用以及管理上的必须开支等。

3、实施的可行性。本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发布无需安装别的任何软件。基于WEB的界面操作简单,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都比较容易,而且其培训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也小的多,系统的效率高。财务发布的数据由财务人员统一管理维护,从而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因此在系统的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阶段也能得到各级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这对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对推进FIMS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该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对于宝鸡文理学院的财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明确和简化了财务信息发布流程;其次,促进了财务系统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降低了成本,主要包括使用人员培训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系统的维修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等。同时,由于该财务系统目前具有非常大的完善和发展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将是建立适合不同高校特点的系统平台。(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721013)

参考文献:

[1] 许捷. 财务信息化与信息资源规划[D]东北财经大学, 2003 .

[2] 袁景,袁子健,刘胜. 高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

4.车载GPS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四

GPS系统即卫星定位系统作为一种先进实时跟踪定位技术运用到现在企业物流的车辆调度、跟踪、里程计算和安全以及费用控制等进行实时管理已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所青睐,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这一技术对我们企业的各种车辆,特别是对卷烟送货车辆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从应用而言,我们主要使用的是GPS信息接收终端,GPS终端通过采集经纬度、时间与终端行驶速度,并转换为信息流。在物流的程序中,信息流占据着主导地位。利用GPS全面监控车辆,在电子地图上清晰、实时地了解烟草送货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等,记录车辆的行驶轨迹,同时能将每个驾驶员的超速纪录、违规事件等信息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丰富管理理念,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对车辆、人员的管理。目前,烟草系统中的很多单位都已开始使用GPS系统,如红塔集团、信阳烟草、威海烟草等,GPS系统在烟草企业管理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区采用GPS系统是势在必行。

一、实现功能

1、车辆分布

主要通过察看电子地图上所标识的车辆分布情况,了解到所有车辆在各区域分布的具体位置、行驶状况。通过对该功能的使用,可以查到在某个地域内哪些车辆可供使用,也可以了解所以在途运输车货的分布情况以及可供使用的车辆依据。

2、历史轨迹

通过对历史轨迹的查询,可以看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状态、路线,从而规定行驶线路。根据该车的行驶轨迹,公司可以对货物在途的运输过程有相应的了解,并可将此作为考评依据。

3、当前位置

通过实时位置的查询可以看出车辆当前准确的位置所在、运行方向和运行速度。一般这个功能只有在意外或特殊情况下才会用到。如:有报警信息发生需进行救援、急于查看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调度等。

4、里程统计

设定一定的时间区域,可以统计出车辆在该段时间区域内行驶了多少里程数。该项功能主要用于对运输费用的控制和成本的计算。

5、区域看车

可根据车辆预计行驶的范围或路线在电子地图上设定一个或多个报警区域,当车辆驶进或驶出该区域时终端就会向系统发出报警信息。这项功能可对车辆设定指定路线行驶中。

6、防盗防劫持

<1>防盗

发动汽车而未输入密码或输入密码错误,立即报警

恶意破坏汽车,如敲、砸等,立即发生报警

<2>防劫持

在行车过程中,当司机判明有人欲劫车时,能为司机提供脱身机会。按下特定按钮,立刻发送报警信息给系统和特定警情处理人员,经确认后,警情处理人员可对车内情况进行监听,并可对车辆进行断电锁车停止行驶处理,从而为公安部门侦破案件创造条件。该功能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司机行车和货物的安全。

7、电子地图标注

可以将烟草配送点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来,结合烟草送货车辆所处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烟草配送点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对GPS这些功能的应用,在物流过程中可及时进行调度和配载,降低车辆空驶率,可对承运货物的车辆进行全程跟踪以保证其安全性,也可实时掌握车货的所在位置提前完成对应工作的安装,加强对司机的管理,彻底解决私拉乱用问题。

二、方案比较

〈传输方式比较〉

GPS系统从传输方式上分,目前可分为GSM和GPRS、CDMA三种,这是由选择网络运营商来决定的。目前,主要有移动和联通两家网络运营商,移动主要使用GSM和GPRS网络。GSM网络优势在于网络覆盖范围广(全区网络覆盖范围达90%以上),费用低廉。但是实时性不强,信息有滞后的现象。GSM网络主要应用于私家车(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用户)。GPRS网络信息传输速率快,网络覆盖范围广,只要有GSM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GPRS网络,实时性强,GPRS的费用可以通过谈判来确定。联通CDMA网络由于编码方式比GSM网络更为优化,所以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更强于GSM网络,而且费用较低,但网络覆盖面较窄,〈GPS设备比较〉

根据选择的传输网络不同,目前GPS设备主要有GSM型、GPRS型和CDMA型三种,虽然GSM型报价最低,但由于针对的是私家车,其功能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应不在考虑范围内。应把选择的重点放在GPRS型和CDMA型上。GPRS型设备配置有GPS/GPRS主机(高级模块)、中文车载电话或车载显示屏、GPS天线、GPRS天线、免提麦克风、插孔式耳机、锁车继电器、报警按钮、扩音音箱、后备电池等。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1、全球卫星定位

2、GPRS网无线快速传输

3、车载免提通话

4、抢劫遇险报警

5、遥控断电锁车

6、报警语音监听

7、实时位置监控

8、行驶记录查询

9、网上查询位置

10、中文短信接收

11、终端故障报警

12、终端定期自检

13、主电切断报警

14、越界报警

15、车辆设防/撤防

16、省电功能。

CDMA型的设备配置GPS/CDMA主机(高级模块)、中文车载电话或车载显示屏、GPS天线、CDMA天线、免提麦克风、插孔式耳机、锁车继电器、报警按钮、扩音音箱、后备电池等。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1、全球卫星定位

2、GPRS网无线快速传输

3、车载免提通话

4、抢劫遇险报警

5、遥控断电锁车

6、报警语音监听

7、实时位置监控

8、行驶记录查询

9、网上查询位置

10、中文短信接收

11、终端故障报警

12、终端定期自检

13、主电切断报警

14、越界报警

15、车辆设防/撤防

16、省电功能。

三、市场前景及市场投入、收益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我国GPS定位系统市场现在已到了可以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现在GPS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差不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必将形成对GPS潜在的巨大需求。以某市区为例,共有租赁公司大小42家,租赁车辆500辆左右,出租车600辆左右,私家车500辆左右,其他单位车辆1000辆左右,合计为2600辆左右,巨大的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下我们对市场投入与收益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目前,我们终端利润为几百元不等(预设300元/台),每月服务费是100元/月/台,那么,每台终端第一年的总收益扣除交付给移动的SIM卡费50元/月/台,纯收益是300+50¡12=900元/台/月。

第一年,以该市2600辆车辆20%的装机率计,第一年的纯收益是

900¡2600¡20%=46.8万元

第二年,再以20%的装机率计,加上第一年所装机车辆每月交纳的服务费,第二年的纯收益是46.8万元+520¡(100-50)¡12=78万元

第三年,再以20%的装机率计,加上第一年和第二年所装机车辆每月交纳的服务费,第三年的纯收益是78万元+1040¡(100-50)¡12=138.24万元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收益是十分的可观的,相信通过良好的市场引导和广告宣传,以及终端采购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会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

三、系统效益

--拥有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得规章制度能够切实有效执行

--车辆使用周转快,空载率降低,效率提高

--提升公司形象

-详细的行车报告,事后有备可查

--提高车辆及货物安全性,减少事故

5.仓库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五

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一般由企业内部市场部或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撰写,市场研究公司在数据采集、资料归类、观点提炼、报告撰写方面具备独特的专业优势,提供了仓库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目地近年来,生产的工业化速度迅速加快,生产的产品数量猛增,给传统的仓库管理方式手工作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今天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多样化,复杂化,靠人工去记忆去处理已十分困难,且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交货,增加成本,以致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本文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作。

预期对象 未进行计算机管理或未进行数字化管理的中小型企业仓库 项目名称 仓库条码管理系统

要求

仓库管理系统要具备仓库管理的所有功能如:入库,出库,盘点库存等操作;

目标

1.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2.处理速度的提高; 3.控制精度的提高; 4.人员利用率的改进。其它

1.建议仓库管理系统生命最少为5年。

2.系统制作周期约为4个月:XX年3月起至XX年7月止。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A.入库:生产包装完成后,经检验确认合格,贴上物料标签,仓库人员点收数量确认,填写单据并输入计算机系统,比较容易出错误。

B.出库:根据生产或销售的出货单进行点数备货,并放入指定区域待出库。C.盘点货物:打印出盘点单,仓库人员根据盘点单在仓库区域找到对应的物料进行点数并将数填入报表中,出错率较高。

工作负荷 仓管人员的工作较繁琐且劳累,更易疲倦,因此出错的可能性较大。

费用开支 因为仓库实行全部人工管理,所以要为此支付多个仓管的工资费用及日用品票据纸张等的消耗费用。

人员 主要是仓库管理人员较多。

设备 所用设备较少,多为较简单的设备,因此工作效率非常低。局限性 处理事务的时间赶不上需要,响应不及时,数据存储能力不足等。

仓库条码管理系统的优点

1.提高数据输入速度

A.条形码采集器可以在现场快速读入数据(物料编号或之前有关的组合等),并存储在机器内存中,通过与计算机相连后直接将现数据快速的导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形成单据内容

B.相比于传统的作业模式,节省了手工抄写与键盘录入计算机系统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2.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A.现在的条形码的生成与识别技术都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对条形码的打印输出要求很低,普通的条形码读取设备(采集器、扫描枪等)可以准确地读出数据,而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条形码可以读取的范围内就可以了,并且采集器可以发出相当明显的成功读取提示音

B.如果是传统的作业模式,在抄写物料编号及比对物料编号的环节都更容易出错,数据的准确性对人为的工作态度关系很大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A.货物入库系统:标签中包含条形码,用采集器收集物料编号及其对应数量,导入计算机系统,充分保证物料编号与数量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方式,用数据采集及导入系统代替抄写物料编号、数量及输入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同时可以加快数据的录入速度

B.货物出库系统:在按单出货时同时与采集器读取数据,导入系统与原单据进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差异进行改单或发错的物料,进一步保证了单据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方式,备货时的数据采集校对也是属于一个附加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充分保证单据准确性

增加了部分时间入人力,工厂可以根据实际是否要此环节

C.货物盘点系统:对于全面盘点或指定区域盘点,可以直接用采集器依物料的摆放顺序读取物料编号及对应数量资料,然后导入计算机系统中与帐面数量进行对比,得出盈亏情况。相对于传统方式,盘点人员不需要去比对物料编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作业的简单化也可以提高准确性。改进之处

A.条形码标签是条形码管理的基础,必须做到条形码标签的准确性。B.若物料有比较大的外包装箱且摆放位置不定,应在外包装箱上贴上条形码标签。

C.若物料是摆放在固定的货架上,每次摆放的位置一定要与货架上的标签一致,不得随意摆放占用附近空位导致物料混乱。

D.若有可能会经常占其它摆放的情况,应在物料外包装上贴上标签。E.在打印条形码标签时,可以选择让人员可读的信息(物料编号、数量)等打印在条形码区域的下方,便于操作人员工进行核对,进一步保障准确性 影响

A.对设备的影响:现有的设备大部分无需再使用,而全部使用现代化设备。B.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数据需要定期的进行整理并备份,以便日后进一步做出总结。

C.对开发的影响:要指定专门的的人员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D.对经费开支的影响: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工费用。方案特点

灵活,适应性强,界面及字段方便可选,软件生命周期长,维护方便。

局限性

由于开发人员的技术问题,可能不能够实时的处理解决一些非可预见性错误。技术条件

条形码的打印与读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技术上完全可靠可行,且容易使用和维护,应用于仓库管理完全适合。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Viual。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SQL ServerXX+Viual C++

支出 采用本系统,旨在解决小规模的仓库管理,所需的软件硬件部分较少,所需采购设备清单主要如下:条码采集器2-3台,条码打印机1台,计算机1台。软件需安装Viual,WindowsXX以上操作系统平台。收益 安装条形码系统后,将减少仓库管理人员数量,从而减少为此付出的工资;将减少纸张的使用,因此提高输入输出货物数量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收益明显提高。

投资回收周期 大概两年后可以收回所有支出的成本。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安装条码系统,需要使用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平台,避免为此发生法律纠纷;仓库条码系统的开发完全为自主设计,不存在任何侵权问题,因此可以放心使用。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仓库条码管理系统使用简单,速度快,准确度高,现有仓库管理人员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熟练掌握其使用依法;系统管理人员可使用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解决常见问题。

6.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六

免责声明:本文档来自网络并经精心整理~提供免费阅读~文章版权属于原创者~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学习交流使用。

重庆科技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 教务信息系统的概述 1 教务信息系统的背景

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商品经济化的高效益,使计算机的应用已普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虽然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但是还有人由于计算机操作不方便继续用手工劳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各大高校而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现如今高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办学的需要,扩建、扩招已在寻常不过。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学生信息需要处理。如果只靠人力来完成,必然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而且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这不仅会给教学及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不益于学校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作为高校日常教学中的主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教务管理,它涉及到院校、专业、师生等诸多方面。特别是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也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教育部门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多年的办学经验,逐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国家教育部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面学分制改革。同时,随着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也日趋繁重、复杂,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便成为了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所以总的来说,教务管理软件应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中,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质量直接取决十教务管理水平。现如今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可谓日新月异。在数字校园理论逐步应用的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实施了各类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对学生信息的注册、修改,学生选课及课程

管理和学生的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对教师课程的管理以及对选课学生评分的管理;和管理员对教师、各类考试的综合管理等主要的功能。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学校里的主要工作,一旦此系统出错,不仅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危及到每一个在校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设计一个功能相对完整、操作简单以及界面友好的教务管理系统变得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出错率,精简人力、物力的投入,各个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决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的学校的教务管理也逐步从手工转到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处理阶段。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方便的对教师信息以及学生信息和学生成绩资料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还可以对学生资料和成绩进行查询操作。除此之外,对用户的添加和删除操作也很方便。教务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它能够实现整体规划教学资源(学生,教师,教室),评估教学质量,制定教学计划,检查教学进度,给学校的教务人员管理教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系统调查与可行性研究

在系统的开发前期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项目一旦开始以后能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的复杂工程,可行性研究更为必要,也更复杂,更困难。“可行性”是指在当前情况下,企业研制这个信息系统是否有必要,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可行性的含义不仅包括可能性,还包括必要性,合理性[4]。

2.1 初步调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进与普及,大部分高校都拥有一套管理自己内部教务信息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这种趋势已向中小学蔓延,但因各校的组织结构部门的划分不尽相同,系统的结构及实施也各有所以,但教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却均是放在了学生的学籍信息、相关课程的成绩资料以及教师的课程安排等,故而开发一套具备基本教务信息管理功能的、可移植性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为一件乐事。它既可以作为学校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板,又可作为自主设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的一个参照。

以下是经信息收集分析后得出了可做基础模板的学校教务组织结构图:

教务处下属可以该六个部门为主,以处长为主要管理者,负责综合管理,下设各个副处,分别主要管理相应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学校的教学办公管理。

2.2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第二项活动。此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有以下三个可行性:(1)(管理可行性: 信息化的教务管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的发展,教务信息化管理手段日渐成熟,也必定会突飞猛进,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主管领导对该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会大力支持。

(2)(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 Windows 2000作为操作平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00,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上能运行,并提供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功能,可代替现有系统单据数据的手工传递工作,降低出错率,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也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

(3)(经济可行性: 采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规划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4)(营运可行性: 本系统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只需通过简单熟悉,上手较快,学校教务管理处的教职员以及相关教师均能进行操作,营运环境要求低。

面对于系统设计还应该以“标准性、安全性、兼容性、高效性、保密性、可维护性”为标准,在着眼于当前实用的基础上,为将来系统的扩展,升级留有余地。软件的开发应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

通过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新系统的开发方案切实可行,可进行开发。二 教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3 系统分析 3.1 业务流程分析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所以它的教务业务流程以这三方面为主,以下是对该业务流程进行一下大略介绍:学生报到登记,注册学籍信息;教学研究办公室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学理念及社会需求,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并将培养计划下发给教学运行办公室、有关教师以及学生自己;教学运行办公室根据指定的学生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进行课程、进度等多方面具体详细的安排,定制出相关课表以及教师的上课时间地点,分别下发给学生以及教师。

以下就是经过分析制定的学校教务业务流程,它从学校教务的管理逻辑为基础进行较为具体的业务流程表示: 教学研究办公室

学生培养计划表 学生培养计划表 学生培养计划表 教学运行办公室

课程安排表 课程安排表 选课单 课程申请 成绩单 教师 学生 成绩单 通知书 学生成绩管理处 招生办(业务流程图)3.2 数据流程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绘制出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可以全面地描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了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并且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主要用专用符号表示出了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和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前提。

下面关于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图: 更新后的教师信息 教师信息 P3.1 教师信息存档 更新教师信息 P3.2 报考信息 报考信息 管理 报考历史数据 处理报考数据 员 查询 报考数据

报名表 P1.3 报考信息 学生 报考数据存档 等级考试报考 学生信息 注册信息 P1.1 学生信息存档 学籍注册 查询 成绩表

P2.1 查询 成绩表 查询 教师 学生 学生信息存档 登记成绩 查询

选课单 授课信息 P2.2 选课结果 P1.2 课程信息 课程记录表 更改课程 选课(数据流程图)三 教务信息系统设计 1 新系统的目标

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教学管理信息 系统。

2新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图如下: 学生登陆

系统管理 学生注销 退出系统 新生注册 学籍管理 修改信息 学所有课程 生 功我的课程

课程管理 能添加选课 模 块 删除选课 报考四六级 四六级管理 报考历史 报考等级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管理 报考历史 教教师登陆 务

管系统管理 教师注销 教理退出系统 师系功统 添加课程 能 课程列表 模

块 课程管理 删除课程 查看选课学生信息 评分 管理员登陆 系统管理 修改密码 退出系统 管

理添加教师员 教师管理 教师列表 功 能删除教师 模 块 四六级报考列表

所有课程 所有课程 我的课程 我的课程 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 添加选课 添加选课 处理四六级报考信息 删除选课 删除选课 考列

课程管理 表 计算机报考列表 处理计算机报考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1.系统基本功能: 本系统由招生系统、教学培养计划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排课及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务信息发布传递提交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等组成。a)招生管理子系统:本系统能够将招生系统的数据从网上方便地导入学籍管理子系统。要求完成新生数据的录入、查询、更新及各种统计报表;奖惩的处理;为整个教务管理系统提供新生原始数据。

招生管理子系统 统计 新生 更新

教务处查询页面信息储存 录入 报名 查询

b)学籍管理子系统:本系统与招生管理子系统和院(系)级教务管理子系统等协同工作,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在校期间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如学生的基本情况、注册和收费、考试成绩管理、选课管理、学籍变动管理、毕业资格审查、第二学科管理等。

学籍管理子系统

缴费信息处理教务处信息处理 绿色通道信息财务科 信息存储 注册缴费信息 学生登录处理注册信息

c)院(系)级教务管理子系统:本系统是各院(系)级教务员的工作界面,它由学籍管理、教学管理、选课管理和成绩管理等模块组成。它完成各院(系)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注册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学生选课申请、学生成绩等)的录入、查询、更新以及各种表格的生成,完成对在校生的基本管理。该子系统是整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源。

院(系)教务管理子系统 注册信息学籍管理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 选课管理录入教学培养计划

信息汇总教务处成绩管理查询信息存储 教学执行计划更新学生选课申请表格生成 学生成绩 d)教学培养计划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教学培养计划管理、学期教学执行计划管理、课程管理等。

教学培养计划管理子系统 录入

信息储存 教务处修改查询学生 更新

e)排课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排课及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根据交大多校区、地域和教学资源分散的特点,按照所需要的课程及教师、教室的信息,考虑学生、教师的时间,学生的人数及教室的容量、用途等因素,由计算机自动合理地排课和分配教室资源,并可手工进行调整。

排课及资源管理系统 信息储存信息统计教务处 选课不冲突选课冲突

学生登录处理选课处理重新选择

f)事务处理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考试管理系统、优秀生选拔、奖学金评定管理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习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管理、教学人员管理系统(教师、班主任、教务人员;输入与维护、查询、汇总)。

事物处理系统 教务处

考试管理系统奖学金评定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人员管理系统 实验教学实习管理毕业论文输入查询维护汇总 输入查询维护汇总 信息存储查询页面信息存储 学生

g)教务信息发布、传递、提交系统:提供用户可以以多种方式获得教务信息的教务信息发布、传递系统。建立向学校中心数据库提供全局共享信息的机制和设施。

教务信息分布,传递,提交系统 信息教师

院系信息中心信息发布 信息学生

h)辅助库管理子系统:按照代码化、标准化的设计就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系统总体要求,建立辅助库管理子系统,以提交系统基础数据的可维护性。

辅助库管理子系统 查询 更新

7.建立校园循环水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篇七

学校是人员大量集中活动的地方,全年生活用水的总量相当大,强调节约用水,不仅是为了节约,更是为了弘扬节能环保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在各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之下,学校节水工作在全社会节水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始终走在前沿。学校用水控制管理系统包括:“单位月用水总量控制、人均用水量控制、节水器具的建设改造规模、节水制度的制订及落实情况和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技术运用”等多个方面。其中,在节水设备的投入建设和改造方面,各地已有一定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广大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价值,本文将着重研究循环水系统在校园日常运作中推广使用的可行性。

一、校园循环水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价值

学校的水资源使用主要是在生活用水方面,与企业不同的是,可以不考虑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学校的生活、工作等日常用水主要集中在厕所冲刷、宿舍起居和绿化浇灌等若干系统。而关于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的途径,主要是将可能收集起来的水量为“厕所冲刷系统和绿化浇灌系统”提供部分或全部补给 (如图1所示) 。

东南沿海地区的水资源较全国其他地方更为充足,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实际可以利用的资源日益衰减,如何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关键在于加快对循环水系统水资源的采纳、储备和传输等环节的配套建设。

以苏州地区为例,地处水乡,大小河道分布广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最多的6月份月平均降水量在160mm以上,降水最少的12月份月降水量也在35m m以上。事实上,无论是自然河道,还是人工景观河,能够保证常年不断流、不缺水,为开发利用循环水提供了资源保障。

以下是根据该地区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月均用水量在全面实行循环水节能改造前后的统计推算表 (如表1所示) :

统计测算条件如下:

(1) 学校已普及使用节水龙头和部分使用自动感应冲刷设备,但对生活用水的使用不设限制;

(2) 在校生与住宿生按1:1标准计算,年工作日按200天计算,假期维修保养用水情况暂不作统计;

(3) 不考虑地下管网的渗漏,不考虑人为用水过程中的浪费行为,水费按目前2.7元/吨标准计算,暂不考虑日后涨价因素;

(4) 循环水节能改造设备一次性投入及日常运作费用的回收周期暂定为10年;

(5) 循环水节能改造范围至少包括厕所冲刷系统和绿化浇灌系统的主体部分;

(6) 表中“年节约支出”是按较低的循环水系统节水效能的计算结果,实际上通过加强技术控制,完全能够实现循环水利用率的再提高和各项成本支出的进一步减少。

二、校园循环水系统的主要建设途径

1. 利用校园内景观河的蓄水储量,为厕所冲刷系统和绿化浇灌系统进行水源补充

河水能调节环境的生态指标,从传统的私家园林的营造布置,到现代化的校园规划设计,都会考虑配置人工河或人工湖等亲水景观工程。这些位于地平标高以下的景观河通常能够收纳足够量的雨水及地表径流水,在南方雨水相对充足地区,完全可以保证常年蓄水充分而不会溢出;同时,为了改善水质,部分单位每年还要定期换水,成本支出相当惊人。

在景观河规模达到上百平方米以上的面积时,已经有条件在附近的楼顶配置专门的冲刷水箱来实现循环水的利用了,并且还能为周边的绿化景观提供浇灌和喷洒水源。

下面是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景观河水源的水循环系统的实例分析 (如表2所示) :

系统使用情况分析:

(1) 景观河完全依赖雨水积累和地表径流水的汇集,常年维持正常水位;

(2) 厕所冲刷系统采用2.2KW供水泵,10吨蓄水箱,按每天使用一箱水计算,耗电量不到1度,折算的电费成本约5分/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 完全保证了周边绿化区浇灌用水的需求;

(4) 景观河的储水能够得到有效的自然更新,保证了水资源的质量;

(5) 由于商品供水压力不足,以往顶层供水困难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和。

2. 利用校园周边自然河道的水资源,为厕所冲刷系统和绿化浇灌系统进行水源补给

对于周边紧贴河道的学校,只要河水质量长年稳定,只需通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就可以直接将河水作为循环系统的供水源。如果外围河道水源质量不能达标,可以考虑在紧贴河道的校园内侧建立适当规模的过滤蓄水池,并再次为顶层冲刷系统和绿化浇灌系统提供水源保障。

选择自然河道作为循环水供给水源的好处在于水量的可持续性,因为在南方多数平原地区,河道的流量是比较稳定的。

3. 回收处理地下排水总管的废水,经暂存处理后,为绿化系统提供浇灌水源

目前,校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基本都已将给排水系统的结构进行过优化设计,每个校区有独立的给水入口,也有独立的排水出口,从水平衡的角度来分析考虑,一个单位如果有几百吨的日用水量,也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废水向外排出;因此,可以考虑在校区的排水总出口处,增设一定规模的蓄水池,经过适当的过滤后,进一步作为绿化浇灌系统的水源。

此类蓄水池的建设目标主要针对绿化浇灌系统,如果要兼顾到厕所冲刷系统,就必须考虑采用恰当的污水处理技术,设立多级过滤池来静化处理,以防产生循环污染。同时,当占地面积受限时,可考虑增加蓄水池的深度,并做好水池顶部盖板的结构设计和安全处理,以防发生意外。

当蓄水水质达不到基本的冲刷用水的要求时,如能闻到明显的异味时,就只能作为绿化系统的浇灌用水来使用。

三、校园循环水系统的备选方案

1. 利用屋顶雨水的潜在容量,收纳后直接为厕所冲刷系统提供水源补充

学校的主体建筑楼顶面积都有一定的规模,可以考虑将原来雨落水管道直接引入专门的蓄水池,然后再作为循环水的供给水源。通过这一方案,能够获得比较清洁的循环水资源,经过沉淀之后,可以得到水质较好的后备用水。

从利用自然重力的角度考虑,似乎直接将雨水引入顶层稍低于屋顶位置的专用水箱是最理想的,这样可以依靠纯自然动力直接为厕所冲刷系统提供水源和冲力,但要想在这一位置建立水箱并不现实;因此,比较实用的方案还是将雨落水管道直接引入专门的地面蓄水池,然后由水泵上传到楼顶的专用水箱,这才是真正可行的实践方案。

2. 利用专用管道收集楼层部分盥洗设备的排水,再次为厕所冲刷系统提供水源补充

此备选方案特别针对宿舍等集中用水量特别大的场所,如果能够采取技术手段将厕所冲刷用水与洗涤用水的排水口相互分离,那么,收集这部分洗涤用水的实用性就明显提升。

与上一方案相似,收集的这部分生活用水应当直接引入专门的地面蓄水池,然后再由水泵传输系统上传到楼顶专用水箱以实现循环水的再利用。

以上两个备选方案,基本的特点都是针对局部楼宇的循环水进行重复利用,通常需要在地面建造小规模的专用蓄水池,并与屋顶的专门水箱相配合才能实现水循环的过程。在单体建筑与大型水循环系统相隔距离较远的条件下,也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四、校园循环水系统的配套建设和技术难点

1. 在主体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楼顶增设防锈的轻型蓄水箱

水循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系统内的水源保存和使用渠道都必须单独建立,不能够出现与原商品供水共用管道或水箱的情况。应当说,这两套系统都需要保养,都要具备日常使用功能和应急使用功能。

在增设循环水水箱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应坚持宜小不宜大的原则,优先采用轻型的防锈材料的小型水箱,容量不足时可以考虑将多只设备并联使用。

2. 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实现循环水传输和使用环节中的自动控制

循环水的使用涉及到两个以上系统的混合运行,加上环保、卫生、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必须做到不同系统之间的可靠配合;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运用一定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协调各个分支系统的工作逻辑。

(1) 楼顶水箱水位与地面水泵的配合问题

循环水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供水动力必须实现上传过程中的动力辅助,因此配备相应功率的供水水泵单元是基本的配置原则。

方法一,在屋顶水箱配置机械式自动进水装置,水泵系统选用简易的自动泵来配合控制,自动泵的特点是能够进行简单的压力检测,实现水箱水满后的自动关闭功能,但问题是当水箱上水完成后,它只能工作在连续的开关状态,不仅耗费电能,而且自身寿命也会缩短;因此,合理的改进措施是为水泵配置多时段定时器,根据水泵的泵水能力,白天设置多个时段的供电时间,晚间不工作,非工作日也不工作。

方法二,楼顶水箱不使用机械式自动进水装置、而采用电子传感器,并由传感器提供的上下限位信号来控制水泵的开启和关闭。

电子传感器有多种结构,一种是浮球控制下的机械开关,可以直接控制交流接触器线圈的通电状态,这是最为简单的工作模式,只要处理好绝缘,在采用低压接触器的状态下,可以简单安全地实现水泵的自动工作,缺点是传感器触点寿命有限,维修周期短。另一种使用浮标磁感应开关的传感器,工作寿命相对比较长,但是安装不便利。当然,最重要的是,上述两类传感器应该工作在小信号状态下,才能延长维修周期,也就是说用这些信号开关的触点来控制中间继电器,再由继电器控制接触器,最终控制水泵工作。

方法三,传感器部分采用纯电子电路来制作,利用水的导电性能来传递上下限水位的信号,再经放大处理好逐级推动水泵工作,这种技术装置通常需要进行专门的电子设计,但优点是传感器部分在安装完成后一般不再需要维护。

(2) 河面水位与水泵工作周期的配合问题

为了保证水泵工作在有效模式下,不至于在缺水状态下工作而损坏,必须在取水源安装水位检测装置。具体方案可以参照楼顶水箱水位的检测技术,用电子传感器的方式来采样驱动。

(3) 河面水位与水箱水位的配合工作问题

两者水位的检测都是为了保证水泵的有效工作,但水箱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水低启动水高停止,上下有一定的水位差,需要检测高低两个水位的信号;而河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水高启动水低停止,只需检测低水位状态即可。两者的信号最终都是加到水泵上,加权方式是“与门模式”,或者说是串联模式,只有当上下传感器都给出启动信号时才能正常工作 (如图2所示) 。

(4) 循环水专用水箱与商品水箱出水口的配合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循环水源与商品水源的分离,从入水管道到排水管道都要求做到相互独立,所以对于厕所冲刷系统的设计,也应该配置独立的冲厕小水箱来实现整个循环水系统的终端工作;当然,冲刷用小水箱也可根据需要采用红外感应等自动控制技术。

至于循环水专用水箱和商品水箱两套系统工作模式的切换,还是考虑采用人工操作的处理方案,只要季节条件许可,完全可以阶段性地关闭常规的给水系统,而仅依靠循环水系统来维持。

3. 利用变频技术实现循环水传输过程中的恒压控制

利用变频设备为高层供水的技术现在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但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和维护成本均比较大,针对循环水系统的特点,一般不适宜采用,但在资金许可而其它条件受限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采纳的一种方案;比如,在楼顶无法安装专用水箱时,采用变频系统的恒压控制技术,就能在没有水箱的条件下实现循环水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

4. 利用太阳能光伏设备,为供水电泵提供局部的动力支持

在前期投入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在主要楼层的屋顶配套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应当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白天抽水动力由太阳能供给;不过,太阳能发电系统一次性投入成本极大,回收周期更长,技术运用的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五、校园循环水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循环水系统的开发利用只是节约资源的一种措施,并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生活用水供给设备,哪怕是针对单一的厕所冲刷系统。

2. 循环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与现有给排水设备的配套问题,避免低效的重复建设。

3. 加强原有供水管网的漏损检测,规避单方面提高了循环水的利用率,而忽略了对商品水的节约管理。

4. 为了更好地统计循环水系统的使用效率,有必要在每个系统的水泵控制单元安装水表和电表,以更好地测算循环水的利用率。

5. 循环水节能利用的结构设计可以是整体单元,也可以是由多个独立的分体单元组合起来运行。设计过程中要做好预决算工作,充分测算资金的回报率和设备使用效率及便利性,不能简单地为实现使用循环水的目的而盲目投资,最终沦为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开展以上节能项目的改造,能够在履行节能环保的社会实践的同时,进一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一次性的投入成本 (含逐年维护成本) ,在系统正式运行后的3~5年内就可实现前期成本的回收,之后就能逐步实现更多的节能效益。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设计中的科学预算和施工规划是整个系统中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成本回收效率和未来的经济回报。

参考文献

[1]苏州市气象局.苏州气候概况, 气候概况, 2009.http://www.sz121.c o m/q x j/showInfo.asp?typer=36&id=640

8.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69-01

一、系统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的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但是这一阶段的任务还不是该怎样完成系统的工作,只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更进一步的说,应该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和性能,系统要求的运行环境,并且预测系统的发展前景。必须仔细分析系统中的数据流又要分析长期使用的数据存储。通过此阶段可以知道该软件主要有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奖惩情况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等功能模块。

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工作阶段性强,涉及面广,涉及诸多细节。目前,学校学生管理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是:

1.为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就业前的校内管理效果不明显,须加以改善。

2.大部分学校逐渐走上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管理工作更需要规范化。

3.毕业涉及的申报和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处理,效率低。

基于以上,开发了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二、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就是把程序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问题的需求。系统功能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模块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等。

三、系统流程分析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总体设计过程中确定的系统功能及模块,可以分析出系统的流程。系统的启动首先要通过用户权限的验证,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系统无法运行,点击确定按钮将重返登录界面。

四、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应该具备如下主要功能:

(一)学生管理:学生能够查询自己的资料以及考试信息、课程信息等。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在课程考试后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以及成绩排名情况。

(二)教务人员管理:教务人员能够查询并修改自己的资料及密码,可以增加、查询、修改、删除学生基本信息,查看学生成绩以及总分、单课排名情况。可以增加、查询、修改、删除课程信息、考试信息、教师基本信息等。

五、可行性分析

(一)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目前,在不少大、中专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都是单机的MIS,甚至有的还是手工方式。这种单机的管理系统不仅工作方式效率是极低,而且存在许多弊端,主要包括:

1.档案录入效率低下:例如每学期开学,数以千计的学生档案都由学生处负责录入,这个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2.查询不便:例如,某个系部要调出某个学生的档案,由于系部没有管理档案的权限,他就必须到学生处去调这个学生的档案。

3.毕业生转档不便:每年大量毕业生,他们都要转走个人的档案。在这个过程中,若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参与,工作繁重不可言喻。

可行性分析对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可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对此系统进行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两方面的系统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是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C#语言,用Microsoft Access 2005数据库完成。由于C#的与平台无关性,所以在任何有C#运行环境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运行。

为了方便交互式应用和数据的大型存储,大学综合管理系统必须采用B/S框架模式而且支持大型的后台数据库,而Asp.NET、SQL、Server 2005数据库正好满足了交互与大型存取两方面。可见使用Asp.NET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操作可行性。

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了教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信息管理,用户只要会上网就应该会使用本网站,网站各个部分都有说明和提示,引导用户达到他们的目的。

对于用户来说,本系统只要求使用者掌握一般的上网经验,经过仔细设计和测试之后的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足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方便了学校的内部管理。用户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只要动一动鼠标键盘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3)经济性可行性。

通过网络化的学生信息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才的利用率,使之创造了更大价值;减少了工作人员,同时减少了学校开支;人才利用率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管理要求。

(二)可靠性方面。

采用代码较检逐项检查录入的各项资料,保证录入资料的正确性。遵循软件工程规定,保证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和可靠性,达致整个系统的可靠。同时加强服务器维护工作,保证服务端稳定可靠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徐元栅,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实现[J].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

[2]杨波.基于INTERNET_INTRANET的大学生综合管理系统[J].江西: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999:1-4.

[3]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cLeod, Printice Hall,1998.

[4]颜承元.基于Web 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

[5]祝宇.Windows窗体间的消息传递[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7):57-80.

[6]周旺基.ADO对象访问数据库动态查询的实现[J].上海: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3,(1):55-57.

作者简介:卢秋华(1965—8—),男,本科学历,现在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工作,职称实验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和研究。

上一篇:福彩站点装修实施方案下一篇:新生中心小学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