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六章不等式

2024-06-26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六章不等式(共4篇)

1.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六章不等式 篇一

要点重温之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an>bn;

222

2当a<0,b<0时,a>bab|a|>|b|。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0

1x

<2推得的应该是:x>

或x<0,而由

1x

>2推得的应该是:

(别漏了“0

13f(x)

1f(x)

3[举例]若f(x)=2x,则g(x)为。的值域为;h(x)1的值域

解析:此题可以“逆求”:分别用g(x)、h(x)表示f(x),解不等式f(x)>0即可。以下用“取倒数”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

13f(x)

3>

或3-f(x)<0得

13f(x)

<0,∴g(x)∈(-,0)∪(1a

1b

13,+);f(x)+3>30<

1f(x)3

<1

43。

ba

ab

[巩固1] 若0,则下列不等式①abab;②|a||b;|③ab;④2中,正确的不等式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2>bc2;②若ac2>bc2,则a>b;③若a>b,c>d则a-d>b-c; ④若a>b,则a>b;⑤若a>b,则lg(a21)lg(b21),⑥若aab>b; ⑦若a|b|;⑧若aa>b>0,则

aca

bcb

baab

2;⑨若a>b且

1a

1b,则a>0,b<0;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迁移]若a>b>c且a+b+c=0,则:①a>ab,②b>bc,③bc

ca

ba的取值范围是:(-

12,1),的取值范围是:(-2,-

12)。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2.同向不等式相加及不等式的“传递性”一般只用于证明不等式,用它们求变量范围时要

求两个不等式中的等号能同时成立。同向不等式一般不能相乘,需增加“两不等式的两边均为正数”才可相乘。

[举例]已知函数f(x)axc,且满足-2≤f(1)≤-1,2≤f(2)≤3,则f(3)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解决本题的一个经典错误如下:-2≤a+c≤-1①;2≤4a+c≤3② 由①得:1≤-a-c≤2③4≤-4a-4c≤8④ 由③+②得:1≤a≤

⑤由④+②得: 

113

≤c≤-2⑥

由⑤×9+⑥得:

163

≤9a+c≤13⑦,即

163

≤f(3)≤13。错误的原因在于:

当且仅当1=-a-c且2=4a+c时⑤式中的1=a成立,此时,a=1,c=-2; 当且仅当-4a-4c=8 且4a+c=3 时⑥式中的可见⑤⑥两式不可能同时成立,所以⑦中的正解是待定系数得f(3)=∴7≤f(3)≤

343

163

113

=c成立,此时,a=

53,c=

113;

=9a+c不成立;同理,9a+c=13也不成立。

f(1)+

f(2),又:≤

f(1)≤

103;

163

f(2)≤8

。在此过程中虽然也用了“同向不等式相加”,但由错解分析知:当a=1,53

c=-2时,不等式c=

113

≤

f(1)和

163

f(2)中的等号同时成立,即f(3)=7成立;而当a=

343

53,时,不等式f(1)≤和f(2)≤8中的等号同时成立,即f(3)=成立;所以这

个解法是没有问题的。可见,在求变量范围时也并非绝对不能用“同向不等式相加”,只要“等号”能同时成立即可;对不含等号的同向不等式相加时则需它们能同时“接近”。

注:本题还可以用“线性规划”求解:在约束条件-2≤f(1)≤-1,2≤f(2)≤3下求目标函数f(3)的最大、最小值。

[巩固]设正实数a、b、c、x、y,且a、b、c为常数,x、y为变量,若x+y=c,则的最大值是: A.(ab)cB.

abc

ax+by

C.

a

2b

cD.

(ab)

3.关注不等式||x|-|y||≤|x±y|≤|x|+|y|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具体的:xy≥0

|x+y|=|x|+|y|;xy≥0且|x|≥|y||x-y|=|x|-|y|;xy≥0且|x|≤|y||x-y|=|y|-|x|; xy≤0|x-y|=|x|+|y|;xy≤0且|x|≥|y||x+y|=|x|-|y|;xy≤0且|x|≤|y| |x+y|=|y|-|x|。

[举例1]若m>0,则|x-a|

C.充要条件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解析:|x-a|m,∴|x-a|

解析:x>0,不等式|2x-log2x|<2x+|log2x|等价于:|2x-log2x|<|2x|+|log2x|2xlog2x>0 log2x>0x>1∴不等式的解集为(1,+)。

[巩固1]a,b都是非零实数,下列四个条件:①|a+b|<|a|+|b|;②|a+b|<|a|-|b|;③||a|-|b||<|a+b|; ④||a|-|b||<|a-b|;则与|a-b|=|a|+|b|等价的条件是:(填条件序号)。[巩固2]方程|x2

xx

1|=|x2|+|

xx1

|的解集是。

2abab

4.若a、b∈R,则

+

ab

ab

2≥ab≥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其中包含常用不等式:ab≥

ab2

(ab)

;(ab)(1a

1b)≥4以及基本不等式:

ab2

≥ab,基本不等式还有另外两种形式:若a≤0、b≤0,则≤ab;

若:a、b∈R,则a2b2≥2ab;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关注变量的符号、放缩后是否为定值、等号能否成立(即:一正、二定、三相等,积定和小、和定积大)。[举例1] 若直线ax+2by-2=0(a,b>0)始终平分圆x+y-4x-2y-8=0的周长,则值为。

解析:圆心(2,1),“直线始终平分圆”即圆心在直线上,∴a+b=1,1a2b

aba

2a2bb

ba

2ab

21a

2b的最小

=332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举例2]正数a,b满足a+3=b(a-1),则ab的最小值是,a+b的最大值是。解析:ab=a+b+3≥2ab+3ab-2ab-3≥0等号成立。a+b=ab-3≤(ab≥3ab≥9,当且仅当a=b=3时

ab2)-3(ab)4(ab)120 a+b≥6, 当且仅当

a=b=3时等号成立。

注:该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基本不等式将等式转化为不等式后,解不等式;而不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得到最值,因此不存在放缩后是否为定值的问题。[巩固1]在等式1

19



中填上两个自然数,使它们的和最小。

[巩固2]某工厂第一年年产量为A,第二年的年增长率为a,第三年的年增长率为b,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

A.x

ab2

ab2

ab2

()

ab2

B.x C.x D.x

[迁移]甲、乙两人同时从寝室到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如果两人步行速度、跑步速度均相同,则:

A.甲先到教室B.乙先到教室C.两人同时到教室D.不能确定谁先到教室 5.比较大小的方法有:①比差:判断“差”的正负,因式分解往往是关键;②比商:判断“商”与1的大小,两个式子都正才能比商,常用于指数式的比较;③变形:如平方(需为正数)、有理化(根式的和、差)等;④寻求中间变量,常见的有0,1等;⑤数形结合。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过程就是已知自变量的大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的过程。[举例1]已知ab0且ab1,若0c1,plog

p、q的大小关系是()

ab

c

2,qlogc(1a

b),则

A.pq 解析:记x=

ab2

B.pqC.pqD.pq , y=(1a

b)2, 直接比较x、y的大小将大费周章,但: x>

2ab

2=1,y=

1ab2ab

1ab2

x

12ab2

=

4,∴x>y,又0

[举例2] x0是x的方程a=logax(0

如右,它们的交点为P(x0,y0),易见 x0<1, y0 <1,而y0=ax=logax0

即logax0<1,又0a, 即a

ln22

ln3

3ln552a2、、,q=

2a4a2

[巩固2]设a>2,p=aA.p>qB.pq与p=q都有可能D.p>q与p

[迁移] 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①对任意的实数x,y∈R,有f(x+y)=f(x)·f(y);②当

x>0时,f(x)>1;判断并证明函数f(x)的单调性。

6.放缩法的方法有: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1a;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③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lg3lg5(lg3lg

5)

(lg)(lg)

lg

4;n(n1)

n(n1)

等;

④利用常用结论:下列各式中kN(Ⅰ)k

k(k1)k1(Ⅱ)k1

k

1k11k

k

1

12k1k;

(Ⅲ)

1k!

k(k1)k1

1k(k1)

1k11

1k

(k2); 

k(k1)

1k1

(Ⅳ)

1k

k

1

1(k1)(k1)

2k1

(

a

1k1

(k2);

b

c1c

[举例]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

1a1b,B=,则:

A.A>B,B. A

c1c

=

11c

1<

11ab

1

=

ab1ab

=

a1ab

b1ab

a1a

b1b

=A

[巩固]若n∈N﹡,求证:(n1)1(n1)

n1n

[迁移]已知an=2n-1,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bn=对一切自然数n,恒有Tn<2。

简答

1Sn,数列{ b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

1.[巩固1]B,[巩固2] ②③④⑥⑦⑨⑩;[迁移] ①③④⑤;

2、[巩固]A;

3、[巩固1] ①④,[巩固2](-1,0]∪[2, +);

4、[巩固1]4,12;[巩固2]B,[迁移]B;

5、[巩固1] 1n

ln5

5<

ln2

2<

ln55,[巩固2]A,[迁移]递增;

6、[巩固]有理化,[迁移]放缩:

1n(n1),(n2)。

2.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六章不等式 篇二

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了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润滑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固体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润滑性)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4、c60(也叫“足球碳”):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生成co2

:

c+o2

co2

不完全燃烧

,生成co:2c+o2

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具有还原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4、c60(也叫“足球碳”):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生成co2

:

c+o2

co2

不完全燃烧

,生成co:2c+o2

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具有还原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制法:

c+H2o

H2↑+co↑)

2)还原性:co+cuo

cu+co2

(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

c+o2

co2

2co+o2

2co2

2H2+o2

2H2o

B还原性:H2+cuo

cu+H2o co+cuocu+co2

c+2cuo

2cu+co2↑

除杂的方法:①除去co中混入的co2杂质:通入石灰水:

co2+ca2==caco3↓+H2o

②除去co2中混入的co杂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①c→co:2c+o2

2co

c+co2

2co

②c→co2:c+o2

co2

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

③co→co2:2co+o2

2co2

co+cuo

cu+co2

个二

13co+Fe2o3

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H2co3

⑤H2co3→co2:H2co3===co2↑+H2o

⑥co2→caco3:co2+ca2===caco3↓+H2o

⑦caco3→co2: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爆炸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煤

称为“工业的粮食”

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称为“工业的血液”

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

3、天然气

(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注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开采时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严重

6、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

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出热量:如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

co

2、吸收热量:co2+c

2co

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

三、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安装在墙壁下方,反之,则安装在上方。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

①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③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④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2、氢气

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无污染。

②有可燃性2H2+o22H2o

③有还原性H2+cuocu+H2o用于冶炼金属

④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H2o2H2↑+o2↑,但耗用电能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②原理:Zn+H2So4=ZnSo4+H2↑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难溶于水)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附: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一、固+固

气体

发生装置图:

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

+mno2+o2↑

2kclo32kcl+3o2↑

二、固+液气体

发生装置图:

①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o2

2H2o+o2↑ ②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H2So4

===

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六章不等式 篇三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知识梳理

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

*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

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或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n0=2等)时结论正确;

*(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

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要注意: 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基础自测

n21.(2013·深圳月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1对于n≥n0的正整数n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0应取()

A.2B.3C.5D.6

n2n2解析:当n≤4时,2>n+1不成立,n≥5时,2>n+1成立,所以取n0=5.答案:C

*2.下列代数式中(其中k∈N),能被9整除的是()

kk-1A.6+6×7B.2+7

kk+1C.3(2+7)D.2(2+7)

k解析:(1)当k=1时,显然只有3(2+7)能被9整除.

*nn+1n(2)假设当k=n(n∈N)命题成立,即3(2+7)能被9整除,那么3(2+7)=21(2+7)

-36,这就说明,当k=n+1时命题也成立.故选C.答案:C

1111113113.(2013·厦门质检)观察下列不等式:1>,1+++„+1+223237223

11115*+„+>2,1++„+n个不等式为________(n∈N). 1523312

111n234解析:3=2-1,7=2-1,15=2-1,可猜测:1++„+n>.232-12 1

111n

答案:1++„+>

232-12

4.在数列{an}中,a1=,且Sn=n(2n-1)an,通过计算a2,a3,a4,猜想an的表达式

是________.

1111111

解析:a1=,a2==a3==,猜想an=.31×3153×5355×7n-n+

答案:an=

n-n

111.已知f(x)=x-.x2

(1)若x≥1时,证明:f(x)≥ln x;

111n

(2)证明:1+>ln(n+1)+n≥1).

23nn+

x1111x-2x+1

证明:(1)设g(x)=f(x)-ln x=--ln x(x≥1),则g′(x)=2-=2

22x2xx22x

x-2

=≥0(x≥1),所以g(x)在[1,+∞)上单调递增,即当x≥1时,g(x)≥g(1)=0,2x

即f(x)≥ln x.1111(2)(法一)由(1)有f(x)=x-≥ln x(x≥1),且当x>1时,x->ln x.2x2x

1k+1k+11k+1k11

令x=ln -1+-1-,kk2kk+12kk+1

111

即ln(k+1)-ln k<,k=1,2,3,„,n.2kk+1

将上述n个不等式依次相加,得

11111

ln(n+1)<+„+223nn+111n

整理得1+>ln(n+1)+.23nn+

(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左边=1,右边=ln 2+<1,不等式成立.

*

(2)假设n=k(k≥1,k∈N)时,不等式成立,即 111k1++ln(k+1)+23kk+

1111k1

那么n=k+1时,1+>ln(k+1)++ln(k+1)+

23kk+1k+k+1

k+2

k+

11由(1)有f(x)=x-≥ln x(x≥1).

x2

k+21k+2k+1k+2

-,得≥ln= k+12k+1k+2k+1

ln(k+2)-ln(k+1).

k+2k+1

∴ln(k+1)+k+2)+k+k+

1111k+1∴1++„+ln(k+2)+.23kk+1k+这就是说,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

根据(1),(2),可知不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令x=

2.(2012·大纲全国卷)函数f(x)=x-2x-3.定义数列{xn}如下:x1=2,xn+1是过两点P(4,5),Qn(xn,f(xn))的直线PQ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1)证明:2≤xn

(1)证明:因为f(4)=4-8-3=5,故点P(4,5)在函数f(x)的图象上,故由所给出的两点P(4,5),Qn(xn,f(xn))可知,直线PQn斜率一定存在.故有直线PQn的直线方程为y-5fxn-5x2-54xn+3n-2xn-8=x-4).令y=0,可求得-5=x-4)⇔=x-4⇔x=.xn-4xn-4xn+2xn+2

4xn+3

所以xn+1=.xn+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xn<3.①当n=1时,x1=2,满足2≤x1<3.4xk+35

②假设n=k(k≥1,k∈N*)时,2≤xk<3成立,则当n=k+1时,xk+1==4-,xk+2xk+2

55115

由2≤xk<3⇔xk+2<5⇔1<2<≤4-即2≤xk+1<3也成立.

xk+244xk+2

综上可知,2≤xn<3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 下面证明xn

4xn+34xn+3-xn-2xn-xn-+4

由xn+1-xn=xn==

xn+2xn+2xn+2

由2≤xn<3⇒0<-(xn-1)+4≤3,故有xn+1-xn>0,即xn

3+4xn

(2)解析:由(1)及题意得xn+1=2+xn

151111设bn=xn-3,则+1,5+,bn+1bnbn+14bn4113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5的等比数列.

4bn4

1134n-1

因此+·5,即bn=-,-1

bn443·5+1

4*

所以数列{xn}的通项公式为xn=3-n∈N).

n-1

3·5+1

1.观察下表:2 3 4 3 4 5 6 74 5 6 7 8 9

设第n行的各数之和为Sn,则Sn=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行,1=1,第二行,2+3+4=9=3,第三行,3+4+5+6+7=25=5,第四行,4+5+6+7+8+9+10=49=7,归纳:第n行的各数之和Sn=(2n-1).答案:(2n-1)

2.(2013·揭阳一模改编)已知函数f(x)=

ax

ax>0,a为常数),数列{an}满足:a1

1+x

1*=an+1=f(an),n∈N.2

(1)当a=1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

(2)在(1)的条件下,证明对∀n∈N有:

nn+

a1a2a3+a2a3a4+„+anan+1an+2n+n+

1

(1)解析:当a=1时,an+1=f(an)=,两边取倒数,得=1,故数列是

1+anan+1anan

an

111*

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n+1,an=n∈N.a1ann+1

(2)证明:(法一)由(1)知an=,故对k=1,2,3,„,n+11

akak+1ak+2=

k+k+k+111 k+k+k+2k+

所以a1a2a3+a2a3a4+„+anan+1an+2

11111=++„+

22×33×43×44×5

11 n+n+n+n+

111nn+==n+n+22×3n+n+

(法二)①当n=1时,等式左边==

2×3×424

+1

等式右边=,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4

②假设当n=k(k≥1)时等式成立,kk+即a1a2a3+a2a3a4+„+akak+1ak+2=

k+k+

则当n=k+1时,a1a2a3+a2a3a4+„+akak+1ak+2+ak+1ak+2ak+3

=kk+k+k++1

k+k+k

+=kk+k++12k3+9k2+20k+12k+k+k+=

k+2k+k+=k2

k++k+k+k+k+k+

=k+k+k

+k+k+k+

=k+k++5]

k++k++3]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成立,综①②知对于∀n∈N*

有:

ann+5

4.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第六章 篇四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_,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③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NA的结构和复制】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6、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7、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8、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9、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_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10、DNA的复制:

①时期:有丝_间期和减数第一次_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11、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_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_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_。

【基因的表达】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_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3、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4、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6、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7、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

8、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

9、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10、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_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_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11、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

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12、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

13、翻译:(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14、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15、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16、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基因的分离规律】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_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18、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_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6、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7、性别决定的类型:(1)_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_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__)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_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8、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_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_b_b),正常(携带者)女性(_B_b),正常女性(_B_B),色盲男性(_bY),正常男性(_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_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_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9、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0、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_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上一篇:居里夫人精彩语录下一篇:幼儿园科学探索《小刺猬长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