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2024-11-12

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共8篇)

1.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一

《201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内容介绍:

据《201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1/40,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201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2011中国保健品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释放出了对医药保健品的巨大需求。据相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的保健品销售额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元。

《201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从产品角度来说,未来保健品的趋势包括海洋类产品、天然提取物产品和中国传统医学,因为中医的魅力使医药保健品能够走向世界,产生无限的市场机会,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是这个行业的骄傲。而随着广大农村市场的激活,将壮大保健品行业的实力和规模。

《201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保健品市场投资将有较大影响,全面医保将推动处方药市场;医改政策出台将拉动医药市场放量,仿制药、普药发展空间扩大;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将惠及疫苗企业;而基本药物制度也将改变中国医药企业的格局。故2010-2011年医药行业景气指数仍会不断上升,行业的整体销售收入与累计利润也将继续保持稳步上涨态势。

2.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二

如果以2007年12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作为起点,本轮世界经济调整已经持续15个月,可能将是二战之后最长的一次。初步判断,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会停滞,2010年仍将在底部调整,随后在2011—2012年逐步有所复苏,但仍将略低于近20年来世界经济年均3.5%的增速。

(一)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是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

根据周期时间跨度和原因,可以把经济周期分为四类:短波周期(或基钦周期,2—4年,存货调整),中波周期(或朱格拉周期,7—10年,固定资本更新调整),中长波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建筑业调整)和长波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资本积累和技术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经济正处于四个周期的收缩期相互叠加之中。从短波周期分析,目前世界经济供需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产能过剩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经济部门,存货调整已经展开。

从中波周期来看,在2001—2007年这段时间,由于全球信贷资金充裕,造成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但2007年之后,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机构面临行业性亏损和资本金不足,使全球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停滞的局面。

从中长波周期分析,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全球性房地产价格高涨和建筑投资热潮之后,未来数年内,世界经济将面临“建筑周期”的收缩阶段。以美国为例,在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人们出现非理性的购房需求,造成房地产需求和建设超常增长。美国的房价上涨增加了居民的资产性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增长,并通过进口把经济景气扩散到其他国家,是世界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建筑下滑,诸如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必然使世界经济进入下行阶段。

从长波周期分析,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信息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停滞时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速可能较低。上世纪80年代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经济高增长的基石。但近几年,新技术的突破有所减少,所以从长波周期看,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

根据不同的周期理论,可以推导出不同的世界经济复苏时间表。如果按照短波周期看,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1—2年的收缩期,也就是说可以在2009或2010年恢复增长。如果按照中波周期,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4—5年的收缩期,也就是说可以在2012或2013年恢复增长。如果按照中长波和长波周期来看,则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要大大推迟。

对四种周期综合研究,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中波周期运行的特点最为显著,而且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带有显著的信贷危机特点,也符合中波周期的波动特点,因此,2012年左右世界经济进入下一个中波周期的景气阶段是有可能的。

(二)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仍将持续

导致本轮世界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失衡。美国建立在金融资产泡沫上的过度消费在依靠大量国外生产的同时,也需要全球资金为其买单,由此也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因此,短期内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将会继续深化,调整周期将会延长。

首先,以美国公司为首的一大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正在丧失其融资、借贷功能。在各国政府的强力救助之下,2009年将成为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和去杠杆化调整的关键一年。近期,各国股市反弹和金融市场出现企稳迹象,但是从全年看,在金融资产不断减计和信任危机没有化解的情况下,企业依然无法正常获取贷款,实体经济发展仍将受到进一步冲击,失业率将会继续上升。

其次,美国借贷消费模式终结,储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本轮经济繁荣的特点之一是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提高了家庭负债率,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此画上句号。但是,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的调整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经济救助方案中包括的鼓励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是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强的信号,不利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发展,并推迟世界经济复苏。

第四,各国相继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但其理论基础大体还是凯恩斯需求管理的经济扩张思路,并辅之以减税等刺激生产的措施。但是本轮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泡沫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消费。从长期看,刺激需求的扩张政策将无法对消费进行调整,从而导致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同时,由于目前各国利率降到了历史性的低位,金融政策的调整空间已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向银行大量注资的救市措施也不可能迅速恢复市场信心,危机中受到重创的金融机构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逐步消化亏损,在此之后信贷供给才能逐步正常化,固定资本投资才可能恢复。

第五,2012年后,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建筑周期”的停滞阶段,房地产投资不可能完全恢复。而且从消费上看,次贷危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倾向,未来发达国家消费率将会下降,从而使世界经济增长潜力降低。加之目前还看不出未来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在何处,长波周期依然处于停滞阶段。所以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会恢复本世纪初的较高水平。

二、世界三大经济体发展趋势判断

(一)美国经济

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自2007年12月开始,到今年5月,将成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经历的时间最长的衰退。受经济周期叠加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初步判断,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美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低迷时期,今明两年难以走出低谷,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和零增长,2011—2012年将逐步复苏,经济增长率大体在2—3%左右。

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目前,金融业已经基本丧失了融资、借贷功能。虽然美国政府正在尽全力救助,但是2009年仍将是处置不良资产、去杠杆化调整关键的一年。初步预计,金融业在2010年才会恢复正常营业;二是受金融危机以及自身的周期因素影响,房地产业的调整和低迷仍将持续。除次贷危机的影响之外,财富效应缩水和收入增长缓慢,以及人口老龄化都将对房地产业发展产生制约;三是储蓄、消费结构调整。未来几年,美国消费的去杠杆化调整势在必行。居民储蓄上升将导致占美国GDP 2/3以上的居民个人消费增长减缓;四是新技术革命及其将会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出现。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使美国经济获得发展的动力。从长期看,只有科技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才能为美国经济增长提高提供持久动力和空间。

(二)欧元区经济

欧元区经济自2008年第二季度负增长以来,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且进入2009年后呈现出加速衰退的迹象,各种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连续刷新最低记录。从目前形势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欧洲金融业,也已经向欧洲实体经济全面扩散,且影响在不断加深。欧元区经济继去年迅速下滑后,今年将陷入负增长。更加糟糕的是,目前欧洲各国采取各项稳定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政策还未出现明显效果,因而也无法预知是否还会出现下一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高潮,根据目前形势预计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0%。

由于德国和法国是欧元区的两大经济体,判断它们的宏观经济走势,基本就可以确定欧元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从经济周期来看,德国经济在1975年、1981年、1988年、1993年和2003年分别到达谷底,平均周期为7.2年;而法国经济则分别在1975年、1981年、1993年和2002年分别到达谷底,平均周期为8.75年,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一致性。如果按照7—8年的周期来推算,德国、法国的下一个谷底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到达,换句话说,欧元区经济自2008年开始下滑,2009年进入负增长,2010年到达底部并开始复苏。如果2010年欧元区经济能够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可能仅是微降或零增长,预计增长率为-0.2%。

欧元区各国的产业基础是二次大战后50—60年代大发展时期形成的、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一种结构,从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它已经趋向老化。在美国凭借新经济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欧元区的经济没能有效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911”后的世界经济黄金发展时期,欧元区的这种调整也未完成,仍然依靠出口贸易和由出口增长带动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2%左右。据此,我们判断,经历这次衰退后的欧元区经济复苏的过程仍将是缓慢的,如果再没有大的波折,2012年经济增长将可能回复到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初步预计,欧元区2011、2012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分别达到1.0%和2.0%左右。

(三)日本经济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后进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阶段,一直保持低速增长。进入本世纪,在外需带动下经济增长有所恢复,但增速依然低于其他国家。2008年第二季度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经济进入衰退。

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上看,外向型的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整体变化较敏感,特别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强烈影响。所以未来美国经济,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不从停滞中走出来,日本经济也复苏无望。

从短期因素看,日本2008年12月份的库存货运指数升至1973年该指数制定以来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尽管由于需求急剧下降,企业已经努力削减产量,但工业产能依然过大,企业面临很大的库存积压问题。所以未来1—2年日本企业将面临持续的库存调整,经济不可能复苏。

而从建筑周期来看,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房地产泡沫破灭,到目前已经接近20年时间。按照库兹涅茨周期,建筑周期大约为17—25年,所以未来几年日本房地产需求可能有所恢复。但由于老龄化和人口绝对数量持续下降,日本建筑周期的衰退阶段可能延长,所以不可能指望建筑业能很快拉动经济增长。

由于日本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反复使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非常沉重,缺乏进一步扩大公共支出的空间,所以这一次应对经济危机的刺激性政策力度较小,不利于经济的早日复苏。

3.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三

第一章 世界童装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2

第一节 世界童装行业分析12

一、世界童装行业特点12

二、世界童装产能状况13

三、世界童装行业动态14

第二节 世界童装市场分析.....14

一、世界童装生产分布14

二、世界童装消费情况15

三、世界童装消费结构15

四、世界童装价格分析16

第三节 童装产业链模型分析...16

第四节 2009 年中外童装市场对比....17

第二章 中国童装行业供给情况分析及趋势19

第一节 2005-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供给分析.19

一、童装整体供给情况分析.19

二、童装重点区域供给分析.20

第二节 童装行业供给关系因素分析..21

一、需求变化因素....21

二、厂商产能因素....22

三、原料供给状况....22

四、技术水平提高....22

五、政策变动因素....22

第三节 2010-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供给趋势.23

一、童装整体供给情况趋势分析..23

二、童装重点区域供给趋势分析..23

三、影响未来童装供给的因素分析24

第三章金融危机下童装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6

第一节2010-2014 年全球经济环境分析...26

一、2009 年全球经济运行概况...26

二、2010-2014 年全球经济形势预测...31

第二节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32

一、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影响....32

二、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35

第三节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3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43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主要行业..47

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及趋势57

第四章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发展概况..68

第一节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发展态势分析68

第二节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发展特点分析70

第三节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供需分析71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2009 2009 2009 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价格分析....72 年中国童装行业整体运行状况...73 年童装行业产销分析...73 年童装行业盈利能力分析....74

第三节2009 年童装行业偿债能力分析....74

第四节2009 年童装行业营运能力分析....75

第六章 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76

第一节 2006—2009 年童装行业进出口特点分析..76

第二节 2006—2009 年童装行业进出口量分析....77

一、进口分析...77

二、出口分析...77

第三节 2009—2014 年童装行业进出口市场预测..78

一、进口预测...78

二、出口预测...79

第七章2007-2009 年中国童装产业行业重点区域运行分析81

第一节2007-2009 年华东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1

第二节2007-2009 年华南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1

第三节2007-2009 年华中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2

第四节2007-2009 年华北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4

第五节2007-2009 年西北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5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八章2007-2009 年西南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6 2007-2009 年东北地区童装产业行业运行情况.87 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分析....87 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89

第一节巴拉巴拉..89

一、公司基本情况....89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90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91

第二节丽婴房....91

一、公司基本情况....91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91

三、公司投资情况....92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93

第三节时尚小鱼..93

一、公司基本情况....93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94

三、公司投资情况....95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95

第四节巴布豆....95

一、公司基本情况....95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96

三、公司投资情况....97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98

第五节黄色小鸭..98

一、公司基本情况....98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99

三、公司投资情况...101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101

第六节派克兰帝.102

一、公司基本情况...102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102

三、公司投资情况...103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104

第九章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消费者偏好调查105

第一节 童装目标客户群体调查105

一、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调查....105

二、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偏好调查.105

三、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调查.105

第二节 童装的品牌市场调查..106

一、消费者对童装品牌认知度宏观调查106

二、消费者对童装的品牌偏好调查....107

三、消费者对童装品牌的首要认知渠道107

四、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品牌调查.108

五、童装品牌忠诚度调查..108

六、童装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查...108

七、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调研108

第三节 不同客户购买相关的态度及影响分析...108

一、价格敏感程度...108

二、品牌的影响109

三、购买方便的影响.110

四、广告的影响程度.110

五、包装的影响程度.111

第十章 中国童装行业投资策略分析112

第一节 2005-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投资环境分析112

第二节 2005-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投资收益分析113

第三节 2005-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产品投资方向115

第四节 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投资收益预测115

一、预测理论依据...115

二、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117

三、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行业销售收入预测118

四、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利润总额预测....119

五、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总资产预测.120

第五节 2009-2014 年童装行业成长性分析.121

第六节 2009-2014 年童装行业经营能力分析....122

第七节 2009-2014 年童装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22

第八节 2009-2014 年童装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22

第十一章 中国童装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2

4第一节 中国童装行业内部风险分析.124

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124

二、技术水平风险分析....124

三、企业竞争风险分析....124

四、企业出口风险分析....125

第二节 中国童装行业外部风险分析.125

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125

二、行业政策环境风险分析126

三、关联行业风险分析....126

第十二章童装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130

第一节童装市场发展潜力分析....130

一、市场空间广阔...130

二、竞争格局变化...131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131

第二节童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32

一、品牌格局趋势...132

二、渠道分布趋势...132

三、消费趋势分析...134

第三节童装行业发展战略研究....134

一、战略综合规划...134

二、技术开发战略...135

三、区域战略规划...135

四、产业战略规划...136

五、营销品牌战略...136

六、竞争战略规划...136

第十三章 市场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138

第一节 中国生产、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分析.138

第二节 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141

第三节 2009—2014 年全国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142

第四节 2009—2014 年全国投资规模预测..143

第五节 2009—2014 年市场盈利预测.144

第六节 项目投资建议...145

一、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45

二、项目投资注意事项....146

三、生产开发注意事项....148

四、销售注意事项...149

图表

图表 1 童装行业生命周期分析.12

图表 2、2007-2009 年第一季度全球童装产品销售利润率统计13

图表 3:2007-2009 年全球男装市场产能统计....14

图表

4、童装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图...17

图表 5、2004-2009 年中国童装供给量情况分析..20

图表 6 主要工业国家 2009 年经济增长数据27

图表 7 金砖四国 2009 年经济增长数据....27

图表 8 2010 年世界经济可实现温和增长...31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9 2008-2009 年我国证券市场概况....47 10 2008-2009 年我国股票交易情况统计....48 11 截止 200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情况49 12 截止 200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情况50

图表 13 2008 年 1-12 月保险业经营数据万元....52

图表 14 2009 年 1-12 月保险业经营数据万元....52

图表 15 1~11 月价格指数累计下滑 1 个百分点..55

图表 16 2009 年机械工业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降%55

图表 17 2009 年我国机械业分地区增长情况57

图表 18 2009 年我国机械业逐月同比增速超常反弹....57

图表 19 2006-2009 年我国 GDP 及增长率统计....58

图表 20 2009 年我国 GDP 分产业国内生产值58

图表 21 2009 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59

图表 22 2009 年全年我国分地区投资增长率60

图表 23 2009 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61

图表 24 2010-201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66

图表 25 2010-2014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预测....67

图表 26 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71

图表 27 2009-2012 年中国童装产品供需平衡预测72

图表 28、2006-2009 年中国童装产销统计..73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29:2005-2009 30:2005-2009 31:2005-2009 32、2006-2009 年中国童装行业效益指标分析....74 年中国童装行业偿债指标分析....74 年中国童装行业营运效率分析....75 年中国童装进口量及增长率统计分析...77

图表 33、2006-2009 年我国童装出口量及增长率统计分析...78

图表 34、2010-214 年中国童装进口量及增长率预测分析....79

图表 35、2010-2014 年中国童装出口量及增长率预测分析...80 图表 36:2006-2010 年 1 季度华东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1 图表 37:2006-2010 年 1 季度华南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2

图表 38:2006-2010 年 1 季度华中地区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3

图表 39:2006-2010 年 1 季度华北地区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4

图表 40:2006-2010 年 1 季度西北地区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5 图表 41、2006-2010 年 1 季度西南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6 图表 42、2006-2010 年 1 季度东北童装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87

图表 43:2005-2009 年巴拉巴拉效益指标分析...90

图表 44:2005-2009 年巴拉巴拉偿债指标分析...90

图表 45:2005-2009 年巴拉巴拉营运效率分析...90

图表 46:2005-2009 年丽婴房效益指标分析91

图表 47:2005-2009 年丽婴房偿债指标分析92

图表 48:2005-2009 年丽婴房营运效率分析92

图表 49 2008-2009 年丽婴房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92

图表 50:2005-2009 年北京时尚小鱼效益指标分析....94

图表 51:2005-2009 年北京时尚小鱼偿债指标分析....9

4图表 52:2005-2009 年北京时尚小鱼营运效率分析....94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53 2008-2009 年时尚小鱼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95 54:2008-2009 年巴布豆偿债能力分析96 55:2008-2009 年巴布豆运营能力分析96 56:2008-2009 年巴布豆盈利能力分析97

图表 57:2008-2009 年巴布豆成长能力分析97

图表 58 2008-2009 年巴布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98

图表 59:2008-2009 年黄色小鸭偿债能力分析...99

图表 60:2008-2009 年黄色小鸭运营能力分析..100

图表 61:2008-2009 年黄色小鸭盈利能力分析..100

图表 62:2008-2009 年黄色小鸭成长能力分析..100

图表 63 2008-2009 年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101

图表 64:2005-2009 年派克兰帝效益指标分析..102

图表 65:2005-2009 年派克兰帝偿债指标分析..103

图表 66:2005-2009 年派克兰帝营运效率分析..103

图表 67 2008-2009 年派克兰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103 图表 68:2009 年消费者对童装品牌认知度调查.107

图表 69:2009 年消费者收入分布比率....109

图表 70:童装产品广告影响程度分析111

图表 71:童装产品包装影响程度分析111

图表 72:1999-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112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73:1999-2009 74:2006-2008 75:2005-2009 76、2010-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113 年童装行业投资收益率预测114 年童装行业投资方向预测..115 年我国童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统计及预测118 图表 77、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销售收入统计及预测..119 图表 78、2010-2014 年我国童装行业利润总额预测表.120 图表 79、2009-2014 年中国童装行业总资产统计及预测....121 图表 80:2009-2014 年我国童装行业营运效率分析...122

图表 81:2009-2014 年我国童装行业效益指标分析...122

图表 822009-2014 年我国童装行业资产负债率123

图表 83、2010-2014 年童装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127 图表 84 2010-2014 年童装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128 图表 85、2009 年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130

图表 86、2008 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130

图表 87、2010—2014 年国内童装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142 图表 88、2009—2014 年国内童装固定资产投资额预测143 图表 89、2010-2014 年童装市场盈利预测.144

图表 90、童装技术应用注意事项分析145

图表 91、童装项目投资注意事项图..147

4.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餐饮业收入连续20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商贸领域的活跃行业。而自2012年年初开始,全国餐饮市场出现疲软现象,最终13.6%这一创下1991年以来(除2003年非典)最低的增幅水平为2012年划上句号。

未来几年,在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总体思路下中国餐饮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产业能力不足、外部政策负累的深层次矛盾将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已走向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餐饮服务业的唯—发展之路。

中国餐饮业的转型升级

餐饮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对餐饮业而言,餐饮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餐饮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实现餐饮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3年餐饮业将面临比2012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长

8.3%,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这一同比增幅相较于2012年下降了37.6%,而且是近10年来,1-4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2449亿元,同比下降了2.7%,比去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013年前4个月的业绩表现让人们不仅对行业内部的同质化竞争。经营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挫、供求结构性失衡有了清晰认识,更对于外部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有了深刻感受。埋头经营是不够的,更要着眼于需求、着眼于市场,对当前餐饮行业所处的内外部形势有客观理解。

同时,成本负担的叠加,使餐饮企业陷于微利或无利的困境。2012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只有7.73%,比2011年下降了0.31个百分点;房地产的高位运行也使大众餐饮举步维艰;收入倍增计划与人口红利面临拐点,4月初各省市公布了2013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在16.9%,加剧用工压力;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与消费转型难抑制了餐饮需求,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带来餐饮业转型升级的深刻阵痛;还出现了扩大内需的政策环境与餐饮为政策“买单”的窘境。

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分析研判可以看到,十八大报告已经为包括餐饮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前景,即要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餐饮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餐饮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经营机会走向经营能力,从发展企业到发展产业的关键。而餐饮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过程正是餐饮行业在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背景下,随着餐饮经济的健康增长、餐饮企业的逐步壮大、餐饮行业的优化,不断运用现代理念,现代模式、现代制度。现代管理、现代技术的发展成熟的过程。

目前餐饮企业在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在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方面,在丰富经营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方面,在技术改造进步、节能环保推进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转型升级的尝试与探索。餐饮业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

综合分析餐饮业的内外部环境,仔细梳理餐饮业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转型升级是餐饮业粗放发展阶段走向尽头的必然结果,是新的发展契机下(消费转型升级、内需经济拉动、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是餐饮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然思路。

中国烹饪协会在充分开展企业调研和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类重点餐饮企业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认为餐饮企业应从自主创新、信息化经营管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4个层面加速企业的转型和自我升级改造,不断提高竞争力,促进产业规模和产业能力的协调进步和均衡提升。

自主创新,凭借动力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高端餐饮企业多业态经营大众化转型;洋快餐菜品创新研发与本土化相结合;本土餐饮企业给洋便利店代工供快餐;产业链整合;多元化跨领域发展,还包括服务创新: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的延伸;拓宽服务领域,跨越时空地点的服务“房车餐饮”提供餐饮服务.以及体制的创新,实现前方品牌企业连锁化,后方品牌产品产业化的双轮驱动产业链布局。

通过信息化经营模式优化整合企业管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运作促进市场开源,建立信息化系统加强内部节流,依照信息化经营模式助推管理提升,以及建立“智能化餐厅”提升“就餐”效率等方面展开。

餐饮企业节能降耗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工程长期回报丰富,利用中央厨房可以实现高效节能并降低人工成本,新节能设备的使用会大大增强经济效益。“从田间到餐桌”实现食品安全一体化,保证了食品安全及溯源。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可以提升中餐的品质和层次。通过“大牌带副牌”的方式调整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竞争力;用美食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品牌附加值;创新发展“老字号”品牌,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精髓;推中餐品牌文化,提升中餐国际化的品质和层次。

基于打造现代餐饮服务业转型升级建议

现代餐饮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微观主体餐饮企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加快产业分工的深化。行业组织的转型升级,是包括企业、产业、行业层面的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成为餐饮业共识和选择的时期,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不仅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更需要谨慎理性的智慧。

转型升级需始终坚持两大原则,即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原则。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创新。转型升级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精准了解.满足消费者需求。餐饮业转型升级要不断优化内部结构,推动高中低端餐饮、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增强餐饮业的普惠性、便利性、和谐度。

转型升级还需正确处理好两大关系,即正确处理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阶段和转型路径的关系。企业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合理掌握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度”,进行有选择地多元化发展。转型升级应遵循客观规律、立足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道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餐饮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餐饮业进入良性的发展新轨道。因此需要各方面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餐饮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完成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型发展道路的转变,尽快实现现代餐饮服务业的突围。

2012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简析

2012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2344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2011年低3.3个百分点,且连续3年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差距从0.2个百分点扩大到0.7个百分点,创造了近22年来的增速最低水平。成本上升、增速下滑、利润下降的多重考验使2012年的餐饮陷入集体思考,百强企业也在跌宕起伏中分化变迁。2012年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50.56亿元,比2011年百强增长16.5%。与2011年百强相比,2012年出现了16家新面孔,入围门槛明显提高。

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节约风尚的兴起深刻改变了餐饮业的发展环境,餐饮业的转型升级从未如此急迫。如此坚决,2012年成为餐饮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转折点,2012年餐饮百强也因此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诸多新特点。

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2012年全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50.56亿元,比2011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5%,比2011年提升2.84个百分点,但从百强企业自身增长来看,2012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比行业增速高3.2个百分点,但却比2011年百强降低11.52个百分点,出现明显放缓态势。

随着并购整合的加剧,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餐饮企业从2011年的44家增加到47家,其中前10名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均超过30亿元,总计达到877.54亿元,占百强营业收入的47.42%,比2011年提高0.67个百分点。5亿元以下企业仅有10家,比2011年百强减少8家。

版图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内部分化日益明显

面对大中城市日益激烈的竞争、渐趋高涨的成本,一些百强企业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将触角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据统计,60%以上的企业经营区域跨越5省市以上,只在省内经营的企业仅有4家。68%的企业覆盖城市超过10个,其中14家企业超过100个,百强企业平均覆盖城市达到51个。

在百强企业持续扩张的同时,内部也日益分化。从规模扩张来看,百强企业的差异较为明显。2012年11家企业出现负增长,22家企业增长率在10%以下,33家企业增长率在10%-20%,但也有20家企业增长率在30%以上,个别企业增长甚至达到50%。其中增长率超过20%的34家企业中,仅有5家企业的人均消费在100元以上,占总数的15%。总体来看,虽然大众化餐饮企业增速高低有别,但增长较快的企业大多是大众化餐饮企业。从净利润增长来看,15%的企业净利润增长在10%以上,20%的企业增长率在1%以下,30%企业增长率在1%-5%之间,还有4家企业出现亏损。

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盈利能力全面下滑

近年来,餐饮业人员成本、房租费用快速攀升,因成本上涨关闭门店的情况屡见不鲜,百强企业也延续这一趋势。统计显示,2012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8%,但人员费用、房租明显超过这一增速,其中房租增速达到26.62%,比营业收入增速约高10个百分点。虽然从总体看,房租占营业收入的10.43%,但业态之间区别较大,餐馆酒楼等正餐企业自有物业较多,租金压力相对较小,而快餐企业多以租用为主,其房租成本已占营业收入的15%左右。与营业收入16.8%的增长相比,百强企业盈利增长直线下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4%、2.91%、5.2%,与营业收入增幅差距明显。从盈利能力来看,2012年百强企业表现明显逊于2011年,每餐位的营业额从2011年的5.34万元下降到4.62万元,降幅达15%;营业利润为14.22%,比2011年下降48.14%;平均净利润率为7.73%,比2011年百强降低3.85%,跌入近几年的新低,其中4家企业出现亏损。反观全球餐饮集团麦当劳和百胜,其净利润率则一直较为稳定。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谋求多元化发展突围

餐饮业的下滑态势在2008年已现端倪,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后餐饮业增速一路下滑,2011年下降至16.9%。2012年上半年依然延续下降态势,7月下滑至12.7%的谷底,下半年虽有所回升,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等政策出台引致的产业环境的变化再次将增速拉低。面对严峻挑战,一些餐饮企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调整高端品牌产品结构的同时,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进入快餐、火锅等领域,甚至开始考察海外市场,积极尝试“走出去”。大众化餐饮企业也在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市场领域,午餐优惠。外卖外送、休闲茶点、电子营销等方式被广泛应用,企业也在局部调整中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多元化转型。在201 2年百强企业中,24家企业采取多业态发展战略,这些企业主要以正餐企业为主,绝大多数休闲餐饮、西餐企业及75%的火锅企业则实行单业态经营。“正餐+火锅”、“正餐+快餐”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即使在同一细分市场内,一些企业开发多个品牌进行差异化经营。据统计,在2012年百强企业中,约60%的企业实行多品牌经营,其中品牌数量超过5个的企业达到20家。

5.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五

为深入了解2005-2007年间中国餐饮连锁企业在发展战略方面的变化与需求,以期为餐饮连锁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性参考,2007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具有代表性的餐饮连锁骨干企业的决策层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餐饮连锁行业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正餐、快餐、休闲饮品等业态,涉及32家餐饮连锁企业所拥有的1646家店铺(平均每家拥有51个连锁店)和1357家加盟店(平均每家拥有42个加盟店)。

一、2007年餐饮连锁企业发展战略趋势基本特点

(一)被调查企业的店铺状况

连锁店铺总数在100家以上的企业占29%;连锁运营5年以上的企业占75%;店铺分布最密集的前五个省份是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浙江。

(二)企业发展战略趋势基本特点

1.在发展战略方面, 多数品牌企业受到资本更多的关注,资本运作也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2.在资本筹划方面,多数企业仍处于多轮洽商和观望当中,面临抉择,成功融资的企业是少数;

3.在资本运作方面,少数成功引入资本的企业都是品牌价值高、紧密型加盟、直营店比例较高、营利状况稳定、资产规模大、团队执行力强、管理体系基础比较完善,但在进入资本运作阶段后,仍存在自身不足和缺乏相应的操作经验等紧迫性问题。

4.在战略管理方面,市场扩张是当前餐饮连锁企业首要关心的重点问题,对营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5.在营运管理方面,虽然营运是企业规范管理的核心,但是人才、培训、督导等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问题更加突出;

6.在人力资源方面,人才依然是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高管人才缺失、基层人员流动大依然是行业普遍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问题更加突出。

7.在管理经验需求方面,排名前五位的是:

与资本合作的目的、方法和风险控制

中外特许经营发展新模式

统一有效的品牌营销

连锁企业如何建立安全消费体系

连锁总部信息化技术应用

二、餐饮连锁企业发展战略趋势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与《2005年中国餐饮连锁企业发展战略趋势调查报告》作分析比较。

(一)企业目前的发展战略方向:48%的企业在战略方向上选择筹划资本运作,加快扩张,与2005年的调查相比,品牌战略当时排位第一,占91%。现在,资本运作已经成为多数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企业目前进入资本运作的阶段,具有以下阶段性特点和趋势:

1.多数品牌企业受到资本更多的关注,占67%;

2.虽然27%的问卷企业选择不考虑,但访谈发现其中一部分企业仍处于观望和探索中,没有明确表态,而另一部分是由于企业规模偏小,暂时不予考虑;

3.成功引入资本的企业属少数,占6%(包括准备上市中和已引入资金)。

4.在实践中:(1)企业面临双向选择,一是尚不具备资本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要求,融资的可能性很小;二是企业具备了融资的条件,但是无法与资本在战略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模式等方面融合。所以,真正成功合作的企业很少。(2)成功引入资本的企业虽然不多,但具有以下特点:品牌价值高、紧密型加盟、直营店比例较高、营利状况稳定、资产规模大、团队执行力强、管理体系基础比较完善。

(三)企业在资本战略方面最迫切的需要:

1.缺乏连锁化发展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

2.缺乏对现代资本运作知识的了解;

3.缺乏与资本接触的渠道;

4.缺乏(或没有)对谈判技巧和融资风险的足够重视。

(四)企业最关心的战略管理问题:

1.市场扩张和资本运作关注度明显超过2005年,分别高出12%和10%,而两者之间与资本战略有很大的关联度。

2.与2005年相比,企业对营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关注度下降,分别下降了17%和5%,市场扩张成为当前餐饮连锁企业首要关心的管理问题。

(五)在营运管理方面最欠缺的问题:在人才、培训、督导等老问题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两年间的变化不大,而缺乏规范管理的制度性文件的问题更加突出,比2005年高出6个百分点。

(六)在人力资源方面最欠缺的问题: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改变不大。

1.高级人才缺失、基层人员流动大依然是行业的普遍问题,与2005年相比略有上升,说明没有得到缓解;

2.人才的竞争,使企业内部激励问题更加突出,与2005年相比高出2个百分点;

3.在建立团队共同的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七)在管理经验方面,企业最感兴趣的问题:

本次调查列举了8个方面的管理经验需求,依被选频率高低顺次为:

1.与资本合作的目的、方法和风险控制

2.现阶段,中外特许经营发展新模式经验

3.统一有效的品牌营销

4.连锁企业如何建立安全消费体系

5.连锁总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

6.危机管理和防止高管人员流失的措施

7.品牌侵权、加盟商违约等法律纠纷处置

由此反映出餐饮连锁企业在管理知识、经验等学习方面的需求,说明开展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非常重要,将有助于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情况和未来趋势,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本次调查提出以下建议,供餐饮连锁企业参考。

1.要进行科学的战略研发,清晰和有效的执行战略管理。

2.要建立长效可行的人才引进、激励和培养机制,以保障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需要。

3.重视基础建设,尤其是规范化管理手册的制定。

6.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六

从盘面来看,二季度旅游板块基本面将回暖。2009年旅游总收入将同比增长10%,其中国内游同比增长15%,入境游收入同比下降6%,目前又正逢五一劳动节、端午节,这两个假日将使旅游股的炒作氛围再次浓厚起来,因此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对旅游板块要格外关注。技术上看近期股指虽有下探过程,但并未直接去试探下方10月均线的支撑力度,表明仍属强势。指标上KDJ指标继续下行,但PSI指标则略有回升,技术面没有进一步转空。近期成交量稍显不足,显示多空双方都开始趋于谨慎,所以后市如欲形成较强反弹,必须有量能放大作为配合。前期一些强势板块经过获利盘回吐导致的调整之后,下调动力正在减弱,我们股民不宜再作杀跌卖出。

从消息面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这对农业股是个利好,尤其是在目前耕地面积不断缩减的情况下,该规划提出后的受益板块应首选种业个股及化肥农药个股,对农业机械化个股也有促进作用,后市可关注。

众所周知,基本面和技术面在投资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究竟我们能依靠什么?有科学家说,人类的大脑其实就是制造偏见的机器。在投资道路上带着偏见一条路走到黑的人绝不罕见,对他们来说,风险大的不是市场,而是自己,基本面和技术而之争由来已久,注重基本面的朋友认为:做技术分析的有几个成功?大部分机构都是基本而的专家。只重技术分析的朋友则针锋相对:长期而言,搞基本面分析的又有几个成功?你搞基本研究,我们认可你付出的辛苦,但是行情走势你看对过几回?如果单凭基本面分析就能够赚钱,那么那些大型机构还不把整个市场的资金都给吸走了?

既然,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各有优点,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才会更有利于取得长期的成功。只注重基本而的朋友容易成为政策面的死多头或死空头;而只注重技术面的朋友又常常在行情中过于注重波段而迷失了真正的方向,但就我个人所见,从适应市场和灵活性的角度来讲,技术分析所占的权重或许应该更大一些。但技术分析单从波浪理论看又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反弹第5浪,一种是上升第3浪。

我们先分析第5浪的观点,从目前盘面看,始终领先的中小板已经突破三角形,但是存在小盘股人为性强,又受到创业板消息的刺激,可靠性不一定好。近期一些滞涨的低市盈率,部分银行、地产等权重股出现补涨,但是盘面上却是下跌家数二倍于上涨家数,市场做多信心已经逐步在丧失。技术面上三角形的压力已经体现。前期每次调整,总有政策利好配合,管理层似乎有继续支持股市走强意愿,但是历史证明外力只能改变短期市场走势,终究难以改变市场本身的规律。从近期的形态,成交量以及高低点的位置来看,目前也已经符合5浪结构的雏形。但是如果继续出现政策上的外力干预,上证指数将攻击2600时,也是一个上升第5浪的尾声。可能会出现当时“5.30”以后的局面,部分权重股以及部分中小板票可能出现活跃,但是多数股票可能会步入调整。或者深圳指数可能会提自调整。

另一种是上升第3浪,把2402看成是三浪1,2402~2086是三浪2,2086至现在是三浪3。目前走势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三浪3的第一子浪即将结束,即将展开第二子浪。第二种可能:三浪3的第一子浪没有结束,下周继续运行。那么,要分清楚到底是那种运行,就要由下周的走势来决定。如果是第一种可能的话,则下周上半周会出现震荡下跌走势的下档区间在2289。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的话,则下周上半周的震荡走势的下限在2373点。但无论何种形态,都不影响大盘的三浪上行。大盘在下周后半周将会继续展开上攻突破年线的行情。三浪3的升幅在3030点,也就是三浪1升幅的1.618倍,即:2086+(2402-1814)×1.618=3030。这是上升第3浪的观点。

7.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七

一、优势分析

(一)市场进入门槛较低

1、技术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与国外差距正逐步缩小

尽管国内LED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工艺水平比较低,但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许多企业已经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内优质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台湾大厂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与国际大厂的整体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2、建厂资金投入少

LED初始投资一亿元就可建厂,联创光电、士兰微等行业内知名上市公司总资产也就10余亿元,国内企业进入门槛较低,容易实现滚动发展,这与集成电路制造及液晶面板制造动辄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的投资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国内企业容易进入形成产业集群。

(二)国内部分优势企业已具备核心专利技术

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与微电子相比,我国LED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较小。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发光二极管(LED),比世界上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仅仅晚几个月。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只相差3年左右。通过“863”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持,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器件封装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现在全国从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器件及照明系统生产的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00多家,产品封装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三)LED中下游产业具有人力成本优势

半导体照明产业,特别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芯片封装和照明系统产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难度和风险都大大低于微电子产业。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并增加出口,吸纳就业。技术成熟后,LED下游封装和器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具备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我国LED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LED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安全照明、特种照明和普通照明光源等领域,其市场潜力有上千亿元。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进入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2006年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达44%,已经开发成功包括LED车灯、矿灯等四大类140多个新产品,2001-2006年,半导体照明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4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出口国。2006年,中国照明行业产值约1600亿元,出口1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18%.一场抢占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制高点的争夺战,已经在全球打响。2006年,全球半导体照明市场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未来5-10年将形成500亿-10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

鉴于半导体照明产业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近年日本“21世纪光计划”、美国“下一代照明计划”、欧盟“彩虹计划”、韩国“GaN半导体发光计划”等

政府计划纷纷启动。

中国在2003年6月也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

面对半导体照明市场的巨大诱惑,世界三大传统照明工业巨头飞利浦、通用电气、欧司朗也与半导体公司合作,成立半导体照明企业。目前,半导体照明发光效率高于白炽灯,正以更快的速度拓展其多种应用范围,大尺寸液晶电视背光源、汽车、商业和工业用照明都已逐步成为LED主要应用领域。预计2010年,LED还将超过荧光灯,进入普通照明领域,节能效果将更加显着。

半导体照明被看好,是源于其令人信服的技术,半导体照明灯具具有长寿命、节能、安全、绿色环保等显着优点,它的耗电量只有普通照明的1/10,但半导体照明行业仍是笼罩着一片乌云,成本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应用还在推广中。但是,所有行业内人士都相当看好半导体照明的前途,认为新光源将掀起一股替代运动,这场运动将以半导体照明灯具全面替代传统的荧光和白炽照明灯具画上句号。

只要目前1/3的白炽灯被半导体灯所取代,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用电1000亿度,几乎相当于节省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LED产业链包括LED外延片生产、LED芯片生产、LED芯片封装及LED产品应用等四个环节。其中外延片的技术含量最高,芯片次之。

在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努力下,我国LED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南地区、北京与大连等北方地区四大区域,每一区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总体而言,我国的LED产业格局南方产业化程度较高,而北方依托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研发实力较强。在地域分布上,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国内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相关企业,也是国内LED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比较明显。与LED有关的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纷纷在这两个区域落户,与国际应用市场便捷的联系为LED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服务及市场环境,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五)产业政策支持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财政部计划2009年中央财政将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能的使用范围。我国目前每年用于照明的电力接近2500亿度,其中若能有三分之一采用半导体照明,每年可节约800亿度电,基本上相当于三峡电站总的发电量。为此,政策上正在大力引导与推广节能灯具。特别是利用财政补贴重点支持如半导体(LED)高效照明产品等。

因具备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独特优势,LED(发光二极管)近几年需求暴发式增长。预计2012年全球LED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23亿美元,其中,中国到2010年LED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元。该产品目前主要专利和高端产品由欧美日5大厂商控制,后进入者易受专利诉讼的威胁。可以说,目前已拥有LED半导体材料国内生产企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优势。

二级市场上,半导体节能材料股也被市场热列追捧。像主营业务LED的三安光电即因为题材炒作因素,股价一度大幅度上涨,从底部启动后的累积涨幅已经超过200%,可见投资者对LED新能源材料的投资热情。而目前在国内LED行业中,除了行业龙头三安光电外,成长性最快的华微电子与士微兰。

总之,中国LED照明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超乎预期的技术升级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但中国能否抓住LED产业发展机遇,做大

做强,归根结底要靠自己。自主创新是中国LED产业突破重围的唯一出路。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中国LED产业才能开辟出一条“中国式”道路,在日益增强的国际化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广阔的市场机遇下做大做强中国LED产业。

(六)国内下游应用领域市场容量巨大产品具有发展潜力

国内LED主要应用领域,该产品除了大量用于各种电器及装臵、仪器仪表、设备的显示外,主要集中在:

1、大、中、小LED显示屏:室内外广告牌、体育场记分牌、信息显示屏等。

2、交通信号灯: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市内交通信号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信号灯。

3、光色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和室内装饰照明。

4、专用普通照明:便携式照明(手电筒、头灯)、低照度照明(廊灯、门牌灯、庭用灯)、阅读照明(飞机、火车、汽车的阅读灯)、显微镜灯、照相机闪光灯、台灯、路灯。

5、安全照明:矿灯、防爆灯、应急灯、安全指标灯。

6、特种照明:军用照明灯(无红外辐射)、医用手术灯(无热辐射)、医用治疗灯、农作物和花卉专用照明灯。

从国内LED应用市场看,建筑照明、显示屏及交通信号灯合计占比56%,这些市场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相对分散,技术标准也不统一;而在小尺寸背光与汽车上的应用合计只有7%.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市场巨大,LED未来主要市场是通用照明市场,市场容量大,终端消费市场比较分散,不易形成垄断,国内企业生存空间广阔。

二、劣势分析

(一)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

目前,在从事LED照明灯具产品生产的企业中,高端产品仍然以国外厂商为主。而反观国内LED灯具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低的现状。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内照明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传统照明企业分布类似,中国LED照明企业也主要分布在上述两个地区。但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LED封装企业、配件生产企业均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更加完善的LED产业链,所以LED照明灯具企业更多的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技术受限高端客户少

我国高光效、高可靠的LED应用产品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的高档外延芯片,我国的LED外延芯片生产近年虽有很大发展和进步,但仍停留在中低档水平。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目前来看,高性能LED芯片和功率型LED芯片,国内能够提供的还很少,仍需要大量进口,这严重地制约了整个LED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LED产品技术水平与海外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争取高端客户方面处于劣势。

(三)LED上游产品制造基础薄弱

LED的生产过程包括单晶生长和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和封装。一般将单晶生长和外延生长视为这个产业的上游,芯片制造为中游,封装以及应用为下游。产

业链的上游具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下游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从产业链上看,我国在LED衬底、外延、芯片环节比较包薄弱。

(四)核心专利缺乏限制产业国际化战略发展

国内核心专利缺乏,特别在关系到产业长远发展的蓝光核心专利及白光专利缺乏,这将使国内产业的长期发展受制。中国本土企业现阶段主要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对掌握专利的大厂构不成威胁,专利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是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旦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专利问题将成为隐患。目前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

三、机会分析

(一)建筑照明、室内外显示屏仍将主导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应用市场主要在建筑照明、室内外显示屏。LED显示屏以其易拼装、低功耗、高亮度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银行、证券、广场、车站、体育场馆中,未来这一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在奥运会、世博会、一些城市夜景工程示范效应的带动以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等众多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建筑照明市场依然前景广阔,未来的市场建筑照明及室内外显示屏仍将主导市场。

(二)手机、小尺寸液晶背光、汽车、特种照明领域潜力巨大

LED已在手机、MP3、MP4、DC/DV及PDA等小尺寸LCD面板领域取得了成熟广泛的应用与普及。随着彩屏手机,以及高像素拍照手机、大屏幕音影手机、多功能3G手机的盛行,预计每部手机所需LED颗数高达12-18颗。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生产的手机所需LED颗数高达60亿颗左右。国内封装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或引进设备,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特别是近年日本、韩国小尺寸液晶背光厂正在向中国转移。

国内LED汽车灯具市场已超过10亿元。随着LED发光组件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价格的下降,LED组合尾灯、LED刹车灯、LED转向灯等将会成为我国轿车车灯的主流配臵。预计2010年我国LED前装市场(OEM配套市场),LED组合尾灯、LED中央高位刹车灯、汽车仪器|仪表背光以及其它LED灯的配套将达到40亿元。车用LED的下一应用趋势将是汽车前大灯。

国内太阳能LED照明产值超过30亿元。LED是低压、直流供电,与太阳能光伏电池低压、直流供电的方式非常匹配,两者结合不需要交流逆变器,真正实现新能源与新光源的结合。太阳能半导体照明草坪灯、庭院灯、信号指示灯等已开始在国内的小区、园林建设、农村地区道路照明中使用,目前中国已占领全球太阳能半导体照明产品80%以上市场。

(三)LED交通指示灯市场趋于饱和

交通信号灯的市场规模达1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高亮度LED城市交通信号灯也已广泛应用,趋于饱和状态。如上海市明确规定新上交通信号灯一律采用LED作为光源。另外,LED在铁路信号机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信号机以双灯丝白炽灯泡为光源,灯泡寿命只有1000小时。我国政府计划未来平均每年新建1700公里铁路线,至2020年我国铁路线总长将达到10万公里,高可靠性、安全性及少维护的高亮LED将会大有作为。并且,手持信号灯、客车床头阅读灯、安全标志灯等铁路信号及照明产品

也开始使用LED.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公路、机场、海港等领域的信号、标识类用灯,也是LED应用很有潜力的市场。

四、威胁分析

(一)外资主导技术市场

目前,外资主要领导着LED高端产品。与国内彩电企业这一时间的新品主打蓝光和网络功能不同,索尼、三星的产品则采用了LED背光源技术,并主打超薄概念。外资彩电企业在未来的LED液晶电视市场上再次先行一步。

LED光源液晶电视被认为是液晶显示技术进化的主要趋势。这一技术可以令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更为出色,体积更加轻薄,同时也更为节能环保。国内彩电市场具有代表性的LED液晶电视是2006年6月海信推出的一款42英寸产品。海信LED液晶电视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一技术的产品,也是国内市场第一款量产的LED电视。

(二)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垄断

世界LED巨头的封装厂和我国台湾先进封装企业群聚内地,不仅带来了先进封装技术和人才,更带来了先进封装的客户流和信息流,为我国内地封装企业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学习交流机会,其培养的本土先进封装技术人才,也可以为我所用。但同时,由于我国内地封装测试产业整体水平不高,高端封装产能几乎全部被垄断。

(三)台资以及国际巨头进军国内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随着第一批LED显示屏相继计入更新换代的时期,客户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维护服务了,对产品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粗放型”的市场模式再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了,正是看到了这种市场转型特征,一批批在国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企业寻机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国内成了了本土团队,给原本就竞争相当激烈的LED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之所以说他们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在国外有着多年的经验,产品经历了成熟市场考验,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品牌优势。

(四)专利限制

LED照明作为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行业,正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发展前景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专利技术在LED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其独特的专利分布方式,专利的转让、授权及纠纷将极大的影响LED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LED照明技术的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如日本的日亚、丰田合成、东芝,美国的umileds、Cree,德国的Osram公司等。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臵了严密的专利网。

对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韩国等LED产业的后来者,虽然LED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在专利技术方面的被动,其发展却受到专利的很大牵制,这种情况在中国台湾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但这些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企业都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在争取授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专利格局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预计今后几年,国际间专利的转让、授权、纠纷将会表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1、NICHIA仍是技术转让、授权、诉讼的主要发起人

由于在LED蓝光芯片及白光LED专利技术方面的霸主地位,Nichia在未来

几年的专利转让、授权、诉讼中将继续处于主导地位。尽管Osram为主的欧美企业对技术转让授权持积极态度,但受持有专利所限,专利授权的主导方向还是有Nichia来确定。

从各种授权及纠纷的发生数量来看,以Nichia为主导的占据所有授权及纠纷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Osram公司。这种状况在近几年不会有太大改变。

2、Nichia对外授权将不断增加

在专利授权方面,欧美企业一向日本企业更为积极。随着Osram、Lumileds等企业在技术专利方面的增强以及对台湾地区和韩国企业授权增加,Nichia等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将加快对外授权的速度。特别是,2005年Nichia、TG等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通过专利授权或委托加工将是一项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另外,韩国及我国台湾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或获取其它公司授权,避开Nichia专利诉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专利诉讼不能限制台湾企业继续争夺市场空间的情况下,授权生产也将是日本LED企业的最好选择。

Nichia有意开放专利授权,将会以产能较大的下游封装厂为主,并会将未获相关专?授权的企业作为优先对象,台湾企业将会是重点所在。

3、相互授权将进一步增加

Nichia的技术垄断能力在不断降低,其对我国台湾、韩国等芯片生产商提出诉讼的能力逐步减弱。另外,随着这些生产商逐步研发出独特的专利技术,部分独有专利也会为Nichia等专利垄断企业带来较大产品品质提升,这些企业与Nichia等企业之间相互授权的可能性逐步加强。

目前,Nichia面临的主要技术威胁主要来自我国台湾。如:台湾晶电公司的ITO技术可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做太大调整,而在?产成品率及成本控制上具有相当大地优势。?将其应用在Nichia的芯片生产上,可马上提升其产品??30%-50%,在相关材?技术尚无法有效突破之际,对Nichia在提升产品??上可望具相当之吸引?.所以这类技术即可以?低侵权诉讼纠纷,还可以作为与Nichia交互授权的谈判筹码。

4、国内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可能,但仍有机会突破

我国LED技术起步较晚,在LED专利方面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有可能受到国际大公司的关注而卷入专纠纷中。

随着国内LED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台湾地区及韩国企业专利诉讼的减少,不排除Nichia等大公司将专利诉讼重点向国内企业转移的趋势。

但我国LED产业仍然有机会取得突破,打破这种被动的专利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我国在复合衬底专利方面有一定优势,有机会转化为较强的竞争力。

2、白光普通照明的芯片技术与现有的技术可能会有较大差异,目前与国外大公司基本处于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取得主动地位。

如果在这两个方面,国内能够获得实用的专利技术,国内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国外专利垄断企业的授权,甚至是相互授权,改变国内专利的被动局面。

8.2009年餐饮业发展分析及2010年趋势报告 篇八

经济预测分析

第 49 期

国家信息中心

2009年10月27日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2010年预测

内容摘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自主投资增长动力不足、投资效益下降、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2010年,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应优化投资结构,结合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间投资的力度。

— 1 —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鼓励设备投资的增值税转型等多项政策,直接和间接地扩大投资。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在保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自主投资增长动力不足、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2010年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发挥好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作用, 结合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间投资的力度。

一、投资需求增长仍将是扩内需主要动力

扩大投资是我国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去年年底以来,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国家迅速出台了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元的计划,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资11800亿元。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国家已先后下达了四批共3800亿中央投资,配合地方政府投资和大量信贷资金投放,有力地带动了地方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激发了房地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

1、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加快,投资成为“保增长”的主要引擎

在政府投资带动下,我国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先呈现逐月加速增长,然后出现高位平稳增长态势。1-2月、1-3月、1-4月、1-5— 2 —

月、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5%、28.6%、30.5%、32.9%和33.6%,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平均每月加快2个百分点左右。7-9月份,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处于平稳增长,增速稳定在33%左右。1-9月,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6亿元,同比增长33.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城镇投资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约20个百分点。国有投资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1-9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57410亿元,同比增长38.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9.5%提高到32.8%。

投资高增长成为抵御金融危机保增长的主要动力。初步测算,上半年投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而同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仅为3.8个百分点,国外需求(净出口)则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农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和交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等服务业等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的投资,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供给能力和吸纳就业明显扩大。

在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饮水、沼气、电网、公路和水库等领域投资的影响下,第一产业投资在上年高增长54.5%的基础上继续加

— 3 —

快,1-9月增长64.8%,连续5年同期增速高于第二、第三产业。随着投资增长的不断加快,第一产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5%提高到1.8%。第一产业投资加快、比重提高表明中央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加大,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第三产业投资增幅7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由于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力向基础设施、安居工程、医疗、教育、环保等社会发展领域倾斜,第三产业投资明显提速。1-9月增长38.1%,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3535亿元,增长87.5%,教育投资增长42.4%,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投资增长72.9%,环保事业投资增长60.4%,增幅同比分别提高52.3、36.1、43.5和21.4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城镇投资增速。这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经济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意图。

3、地方投资不断升温,中西部投资较快

本轮投资大幅增长,首先是从加大中央政府投资开始的,但随着国家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实,投资增长的动力也开始由中央向地方转换。从2008年10月到今年3月,中央投资增长高于地方投资,进入2009年4月份之后,地方投资项目开始发力,增速逐月加快并超过中央投资项目,而中央投资项目则开始减速。1-9月份,中央项目投资增长18.9%,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4.9%。随着地方投资项目的加速,地方项目占全部投资项目比重也随之提高,2005年以— 4 —

来一直在90%左右,到今年9月份,这一比重则达到了历史最高的91.2%,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对总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

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1-9月份,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8.3%,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2%提高到27.2%。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8.9%,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2.7%提高到23.7%。

4、社会投资有所启动,房地产投资逐月加快

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允许企业将新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税款实施抵扣,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同时,今年前9个月我国金融机构投放的信贷资金创出天量,新增8.66万亿,比去年同期多增5万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1-9月份,我国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9.5%,同比加快了6个百分点左右,非国有经济投资加快表明企业投资信心在恢复。

非国有经济投资者投资信心恢复突出表现在房地产投资上。受货币政策宽松、信贷增加和通胀预期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销售火爆、价格飙升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月加快。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月增长1%、1-3月增长4.1%、1-4月增长4.9%、1-5月增长6.8%、1-6月增长9.9%,1-7月增长11.6%,1-8月增长14、7%,1-9月增长17.7%,累计投资增长速度平均每月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增长35%,9月当月增长37.1%,— 5 —

均超过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5、货币政策效果显著,投资资金来源充裕

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增长,金融部门加大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投放,我国投资资金到位情况良好,资金来源充裕。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9月份,城镇投资到位资金152772亿元,同比增长39.4%,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77.7%,增幅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48%,增幅同比提高33.5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33.1%,增幅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13.1%,增幅同比下降19.9个百分点。可见,在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自有资金和外资下降的情况下,国家预算内资金和银行贷款的高增长成为投资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38990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国内贷款8190亿元,增长47.2%;利用外资359亿元,下降26.2%;企业自筹资金12787亿元,增长14.5%;其他资金17654亿元,增长62.4%。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0269亿元,增长52%;个人按揭贷款5345亿元,增长107.7%。在房地产投资增长中,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是主要因素。

二、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几大问题

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从内需到— 6 —

外需、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较大的规模。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4.7亿吨左右,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臵。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同时,部分投资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

2、投资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

— 7 —

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等。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

3、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隐含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配套资金不足,资金到位率偏低。尽管政府投资在短期是扩大内需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项目资金配套能力较弱。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方面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财政实力有限,配套资金不足,影响中央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银行盲目授信、资金运用不透明、信贷资金财政化等各种问题不断集聚和突现,给地方财政、银行风险和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人民银行的调研,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8 —

4、投资效益进一步下降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一定会出现投资回报递减的现象,也就是说投资效率下降。增量资本产出率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标的意义就是每增加1块钱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多少钱。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印度这些国家每增加1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需要投资1到2元。我国从1995至2009年15年内平均增量资本产出率是4,也就是说我国每增加1元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投资4元。预计2009年我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将达到创纪录的9.5,不仅大大高于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1998和1999年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增量资本产出率水平。目前,我国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投资效率过低意味着银行信贷回收前景堪忧,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图:增量资本产出率

10.09.08.07.06.05.04.03.02.01.00.******009

— 9 —

三、2010年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1、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仍将推动投资增长

首先,按照4万亿投资计划,2010年还有将近6000亿元的中央政府财政投资,将带动全社会投资增加约2万亿元。其次,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快于上年。再次,钢铁、石化、轻工、装备制造和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新能源发展规划等先后出台和实施,将对相关产业投资起到刺激作用。第四,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国务院在2009年5月27日下发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该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使相关项目投资显著增加,促进投资增长。

2、地方政府资金配套能力提高

2009年年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除了经济不景气而外,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有关。但自4、5月份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好转和开发商信心的提升,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持续升温甚至出现了— 10 —

“井喷式”行情。这将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项目资金配套能力,促进投资增长。

3、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资金来源充裕

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这些项目按时完工仍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2009年1-9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万亿元,同比增长37.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169亿元,同比增长83%。到位资金充裕,1-9月份,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约2万亿,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分别仅为1万亿和8000亿元。

4、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高增长的重要基础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升级的趋势将愈加明显。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扩大消费政策效应的显现,住房、汽车等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并未停止。汽车、住房等消费持续旺盛,不仅使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投资增长加快,也带动了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等一大批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

5、利用外资和出口恢复增长会带动投资

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

— 11 —

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份最新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1%,2010年将恢复至增长3.1%左右。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将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利用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出口恢复增长也有利于出口行业的投资增长。

但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2009年的增长水平,政策推动投资增长的效应会有所减弱。产能过剩矛盾凸现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1%左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四、投资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发展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等,都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长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特别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但如果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出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因此,要— 12 —

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增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

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扩大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范围,对民间投资投向国家鼓励的领域、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公益性事业和进行自主研发的,要在税收、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与支持。拓宽民间投资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切实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2、发挥好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作用

明确政府公共投资范围,进一步把公共投资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并加强对发展新兴产业的引导。建立健全公共投资正常增长机制。有效地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引导企业围绕主业和发展实体经济进行投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国有房地产企业应从竞争性房地产领域逐步退出,更多地承担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要明确按一定比例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3、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围绕企业兼并重组中遇到的税收分成、社会保障、债务等难点

— 13 —

重点问题,研究制定财税、金融、资产处臵、人员安臵等方面的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挥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并购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臵效率。

4、改进和加强投资管理与调控

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围绕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度扩张,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动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把好用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信贷审批、产业政策审核等各个关口,对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违规占用土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新上和在建项目要制定更加严格和可操作的处罚措施。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

(执笔:祝宝良)

上一篇:哈尔滨银行个人收入证明下一篇:小学消防主题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