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2024-09-13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共10篇)

1.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篇一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大重点

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在解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时指出,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重大经济决策方面,部分决策存在决策程序违规、决策失误、决策执行不力、决策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问题。

二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方面,一些地区和单位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土地保护等方面存在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不够到位。

三是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一些地区和单位存在财政预决算编报不真实、不完整,隐瞒转移收入、挤占挪用资金、虚增虚减利润、偷逃国家税收、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是风险管理方面,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预警和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一些企业存在主业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国有资产未能实现保值增值等问题。

五是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管理和监督方面力度不够。六是遵守廉政规定方面,个别领导干部存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侵吞国有资产,以及超标准配备车辆、兼职取酬、参与集资分红等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这些就是以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不过,有的方面即使查出来了,又怎么处理?遵守廉政规定方面就很难查出,谁的违规还表现在账务上?真查审计手段又不行,难啊。有规定了不查又不行。

2.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篇二

一、经济责任审计注重经济评价

所谓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的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监督、鉴定和评价行为。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公司法人代表的管理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主要领导者的工作在现实中都以经济责任书的形式给予了明确,因此我们要着重审核领导者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经济责任目标是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了责任人任期内各项考核指标。审核经济责任目标,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充分维护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责任目标量化并细化审计内容。企业经济责任目标一般包括销售、税利、利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发、资产保值增值等,实施审计时则应围绕上述内容,拓展和延伸审计内容。如审核固定资产投资,应依据项目计划和招投标合同,审核实际投资支出,并将投资收益列作审计内容。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以企业的净资产为审核依据,它是对资产、负债、损益内容的真实性审计。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应特别注意经济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以经济监督作为目的,但经济责任审计更注重对领导者任期内经济责任的评价,它从财务审计入手,以确定责任者经济责任为落脚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审计、给责任者作出一个公正、公平和客观的审计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突出针对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比较强,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主要是由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对象、内容决定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为审计目的,而审计的实施要以单位、财务会计及有关人员掌管的报表、帐簿、凭证、会议记录等相关文件为依托,需要该领导所在单位的积极有效地配合。首先,审计对象是任期内领导干部个人。一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需要由党委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审计机关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书对特定对象进行审计。其审计对象和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较大的区别: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直接限定为某一相关领导干部及相应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这就决定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期限和内容是围绕审计对象也就是任期内领导干部而展开的。其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期限主要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限,一般为三至五年或更长的时间,而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则一般只为一年。第三,审计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更强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业务。在审计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更强,在审计期限内与审计相关的经济事项才被作为审计重点。当然,一些重大的、不是任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有时也会作为审计内容,但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当分清责任。对这一点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对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很有帮助。

三、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比传统审计更多样化是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决定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明确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尤其是离任经济责任,既要解决新官不理旧帐,又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既考虑到经济责任人离任离得明白,又要考虑到经济责任接任人接得清楚。因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所审计的内容应当是广泛的,审查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单位经济效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审核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查明有无挥霍国家资财严重违纪现象;审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费用(支出)和利润(结余)的真实性;审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以及对外投资、兴办经济实体、未了经济事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情况。同时还要针对责任人的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是否侵占国有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它违纪的情况进行审查。其审计的内容涵盖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等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领导干部任期内主要经济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与上一任期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情况;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对外投资和重大建设投资的决策、实施和经济效益情况;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及其执行情况;党政“一把手”或法人代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从以上经济责任八点主要的审计内容可以看出,其审计内容的范围比传统审计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审计人员要在充分理解现代审计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个性化的审计方法,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收集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通过召开被审计单位中层领导干部的座谈会,听取有关人员的对任期领导的工作情况反映;听取和审阅被审计者的述职报告;要求被审计单位组织全面的自查,提供财产清查报告和债权债务清理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等等。

(二)内查与外调相结合,认真查证分析

在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将进入现场审计,这一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点。按事先确定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资产实物、各项内部制度的测试等的审查和检验,来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在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审计投资效益、重大违反财经纪律、贪污腐败、挥霍浪费问题时,除查阅帐目、会计凭证外,还需要到相关的单位调查核实、取证。由于一些重大的违纪问题在财务帐簿上是无法查到的,碰到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别的方法来发现线索,深入调查取证。比如召集有关人员座谈,从中也可以发现很多审计线索。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突出领导干部任期内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

3.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简述 篇三

一、县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主要审计县区长任职期间是否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是否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的合理增长。

1.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推动和管理情况及其效果。

2.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的完成情况。

3.市委、市政府规定的目标及完成情况,本级党委、人大确定的目标及完成情况。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比较与分析,科学评价县区长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二、县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主要审计县区长任职期间决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取得相应成效。

1.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包括审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关情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党委、政府及本级党委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情况;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及时,是否与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2.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及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有无擅自决策、决策失误、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情况;有无项目效益低下、资金严重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其他违法违规问题。关注政府投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情况,审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规定,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等问题。

3.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决策情况。审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情况,是否存在明显低估资产价值、低价出售转让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改制重组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

4.其他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除上述内容外,各审计组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关注其他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三、县区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土地等自然资源、环保的各项政策和社会发展事项的推动和管理情况及效果

关注县区长任职期间重点项目的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情况,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1.土地管理情况。审计县区政府出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问题;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以及土地总体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相关土地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具体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情况、征地补偿安置情况和违规用地情况。

2.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国有权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政府性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及管理制度;审查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及收益管理情况,审查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使用中是否存在严重流失问题。

3.环境保护情况。审计县区政府是否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政策措施,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是否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相一致,县区长任职期间该行政区域总体环境生态变化情况,有关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该区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评情况。

4.民生改善情况。审计住房、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重点支出规模和占比,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是否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部分是否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5.新农村建设情况。审计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农民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和电网等重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民负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等。

四、县区经济活动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经政策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1.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情况。关注“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情况;关注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推动建立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

2.财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执行税收征管法规政策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自定政策、个案审批违规减免税,违规或变相实行财政收入返还或财政补贴,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继续执行税收优惠,开发区、各类园区等自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减免税等问题;是否存在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是否存在违规自立收费项目,自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3.财政收支的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情况。关注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主要审计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等是否真实完整,有无虚收、空转等人为调节各项收入进度和规模、比重问题,有无截留上级收入的问题等,超收收入分配使用是否科学、合规;审计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是否合规,财政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

4.财政大额资金管理情况。主要审计使用财政资金时,是否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大额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是否严格执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是否违规支配财政大额资金给民营企业使用,财政资金存放是否存在人情操作,资金是否安全。

5.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主要关注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和风险管控情况,审计在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的工作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防止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

五、县区长分管的部门的管理情况

对直接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公款支出和公款消费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红包治理、办公用房清理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情况,以及依照宪法、审计法规定分管审计工作情况。

六、县区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以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依据,关注内容主要是:机构设置情况,是否按照机构限额或者有关规定设置机构,机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情况,是否在核定的编制内配备人员,是否按规定的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有关规定执行情况,是否遵守机构编制纪律规定,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违规问题;上级巡视组等提出的清理超编人员机构的清理情况,是否存在清理不到位的情况。

七、县区长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

重点审计预防、预警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关注有无在土地出让、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财政大额资金安排使用、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政府采购中个人出面干预市场活动等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关注其在住房、用车、出国方面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对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的反映其经济问题的举报事项和线索进行重点核查。

八、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主要检查或者了解以下事项:执行审计机关做出的处理处罚决定情况;对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建议采取措施的情况;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4.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篇四

自1999年中办、国办颁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如火如

荼。一是列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党政领导干部在中央五部委的强力推动下,级别由低到高。目前中央和各省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已基本做到逢离必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逐步向地方党政领导扩展。乡镇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按规定属离任必审,但不少地方已大面积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如广东在县级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从实务到理论都进行了十分积极的探索,不少省份也进行了地级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审计署也已对省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试点。尚在征求意见中的《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也把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由此可见,作为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毕竟已形成制度化、基本规范、认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作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尚处探索和试点阶段,这是本人对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总体状况的估计。本人认为,这种状况与审计工作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的要求,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监督其正确行使权力还有较大差距,因为这种状况未能抓住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已落后于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该尽快转到对县级及以上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上来。主要理由是:

一、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随着公共财政制度、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作用正在逐步退化,并一定程度开始趋于程式化,很多时候只是表现为一种按规定手续例行公事的工作。应该说,实行党政部门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开始及其后一段时间,这项审计成效显著,少数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乱投资、随意出借国家资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私设小金库乱发钱物、乱开支,甚至贪污公款挪用国家资金等严重问题通过审计被揭露出来,违法犯罪人员被法办、责任人员被追究,这项经济责任审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权力起到依法约束的作用,对原来习惯于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起到威慑作用。但是,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项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发挥了消防队灭火的作用或是“亡羊补牢”的作用,查出问题才处理纠正,如果是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不合理的损失浪费还无法追究责任,而有问题没有被发现的也还不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既治标又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制度,近年来,我们在财政收入、分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如细化预算、收支两条线、统一支付、政府集中采购、以竞争方式分配专项资金等等。同时,为了构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在问责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不少地方还通过电子政务监察系统监督各政府部门的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也加大了效能监察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原来很多可以自由行使的财权、经济资源支配权被大大削弱,财务支出的灵活空间和行政许可权力的弹性空间被压缩到十分狭小,再加上逢离必审制度的强力推行,大多数党政部门领导任期内在经济活动上如履薄冰,非常谨慎。而对于那些除了行政经费之外没有其他资金分配权、审批权或其他经济资源支配权的单位来说,已经很难在违反财经法纪上能有什么“大作为”了,因而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如果依然遵从传统的“查帐→揭露财政财务收支违纪问题→追究责任”的模式,则很难再有突出表现了。

二、作为党政部门领导,其职责是必须保证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关决策得到贯彻落实和认真执行。无需讳言,在目前的领导体制下,各地党委、政府的决策权,即所谓拍板权,很多地方、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第一把手,因而地方党政领导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个人品质、政绩意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科学与否、优劣与否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当地各党政部门执行这些决策的真正效果。如果决策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那么部门以最强的执行力去执行,所获得的效果就是有益的,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相反,如果决策是错误的,作为部门仍然必须以最强的执行力去执行,但执行效果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却是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害的。比如某地方某项决策属于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地方gdp的一时快速增长,那么这种情况下执行力越强则害处越大,但作为部门却不得不认真执行,否则就会被指为不称职甚至失职。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作为同级审计机关怎么能正确评价有关部门的经济责

任呢?因为有关部门是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去执行的,你难道能说它没有履行好经济责任。而这个审计机关本身就在当地的党委、政府领导下,它也必须保障这些决策的执行到位。

三、以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抓住经济责任审计的纲,对于党政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审计质量,将能起到统领、保证的作

用,更好地突出审计重点。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由同级审计机关进行。上级审计机关对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及审计整改意见,在一定情况下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比如,上级审计机关在对下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后发现当地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和管理问题突出,那么对当地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任期经济责任,当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应就该问题发生的时间、原因、情节等再作深入检查,并实事求是地确定或解除部门领导的责任。

5.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篇五

摘 要 作为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相关领导人员执政或经营行为,对国家廉政建设及经济市?鼋】涤行蚍⒄咕哂兄匾?意义。该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基础。但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尚需完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 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审计监督制度的日益重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作为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其资本构成主要以国有为主,因此无论是对于国有资产、廉政建设及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廉政建设

现阶段,无论是对领导人员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都需要经济责任审计,该制度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廉洁从业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四个全面”战略深度推进的重要阶段,这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武器。同时,作为我国特色的审计制度,这不仅是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革新,而且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监督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主体及客体、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补充完善,促进真实全面地将个人经济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贪污腐败行为,及时发现经营问题。

(二)明确责任,科学选拔任用人才

对领导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相关评价指标及方法,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审计,可为国有企业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决策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则可以对企业的决策、内部控制、经营绩效等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改正自身管理缺陷,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离后审”存在缺陷

在现实的审计工作中,经常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在一些领导干部升迁或者是评级选调后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存在许多弊端。由于被审计人员已经离任,离任审计的评价结果约束力将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时间上的滞后性,一些审计证据客观上较难取得,主观上被审计单位也普遍存在不配合审计工作的行为,如提供审计资料不全、故意拖延时间等。上述情况不仅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审计效率,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及完整性,难以为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也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阻碍企业长远有序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单一化缺陷,部分审计指标过于笼统,未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了审计评价可能较为粗略。现阶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多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查力度不够,如对社会就业率的贡献、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的考察不够。审计指标不仅要全面,更要做到明确、细化、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健全的体系。

(三)审计主体较为缺乏

审计主体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不足,二是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项目较多,任务繁杂,具有资质的审计人员“供不应求”。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功底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要求较高,但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组成方面来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往往较为重要的审计任务主要依靠单位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审计效率低,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大。再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要时需要纪检、监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配合,而现阶段多部门联合审计制度尚未建立。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任中审计

只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形成合力,可以建立联合审计制度,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事前的联系与沟通。审计部门要提前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方案,对于要进行职位调动的领导人员,要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及早了解领导人员的任期动态,尽可能在其离任前进行审计,做到“任中审计”。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就要使其事中监督的预警性、预防性得到充分体现,以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全面选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除了涵盖财务指标外,还要包括相关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经济责任、廉洁从业、社会责任等。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活动;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社会、个人等责任。

第一,廉洁从业。廉洁从业情况既要考察领导干部,也要对其所在单位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领导人员,要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及收入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审计,可设置违法违规率、个人收入与员工平均工资比率、公共消费支出比率等。对于单位,可设置单位的违法违规罚款率、单位公费支出情况等指标。

第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涵盖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绦杏爰喽健>?济决策权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民主与科学性、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重要经营项目的收益率。经济管理权的审计内容,即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出发,比如财务报表编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决算执行的规范性,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性,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管理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等。经济执行权的审计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有关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推动本部门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监督权审计内容包括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第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较为特殊,除了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之外,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审计工作中,要重视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审计中可加入节能减排率、环保投入比率等审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对于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中可加入就业增长率、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员工满意度、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相关审计指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社会责任中加入税收增长率、税收罚款率等指标。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用人与奖惩机制。在招聘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任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实际业务能力。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触犯规定及消极工作的员工要给予严格的处罚。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在上岗前就基本业务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相关审计人员尽早熟悉审计业务。同时,要根据相关客观环境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展开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要与审计行业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的教授定期展开交流,针对一些审计法规、审计方法等要及时向专家咨询,尽快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并且要及时与专家、高等院校合作,使一些创新思路及时转化为实际成果。

总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计主体、客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08):59-60.[2] 张荣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45

6.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篇六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一、国有企业领导经济审计相关概念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其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 是指领导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务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收益性与合法性, 并且包含对于其相关经济活动所承担的各种责任, 如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一) 会计资料真实性

国有企业的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是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表明, 需要其保证会计资料完整、真实。其内容主要包括: (1) 会计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完整性, 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问题, 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资料是否全面、系统, 既不发生疏漏, 也不发生以偏盖全的现象; (2) 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是否真实, 分析相应的各种收支情况, 看是否存在虚假信息, 是否编造虚假财务决算报告等问题; (3) 重视企业的资产质量, 着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是否存在数额较大的不良资产或者潜在损失, 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相应的政策, 编造虚假利润; (4) 依照国家颁布的绩效评价标准, 对企业领导在工作期间所花费的成本费用率;营运、盈利、偿债能力指标以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指标, 客观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 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

企业确认是收入与核算是否完整、真实、符合有关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是否存在私自存放公款, 为自己建立小金库或者是为私人账户进行股票交易、违反规定担保对外资金、对外拆借资金和出借账户等行为;企业成本的开支、会计核算标准和范围是否与国家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相符, 是否存在多列或者少列、未列明成本费用的情况以及国有企业工作总额的由来、发放、结余和相关责任人的收入状况, 是否存在任意变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方法和确认标准, 会计账簿的记录和实物、资金与相关资料是否符合, 是否存在潜亏挂账和账外资产、劳动工资核算虚假的问题。

(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COSO报告指出,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由五个要素构成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和监督, 对内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制约, 不断完善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其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中的决策控制以及监督中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着重关注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 是否是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作为主要的人员, 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是否有定期不定期的检查, 是否存在管理控制手段单衣或管理阶层分的太多致使企业运营权利分散是否对分层管理规划不合理, 存在下层管理失衡的问题。同时要关注各有关机构之间权利的制衡情况与实行运行效果如何。

(四) 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与经营活动经济责任

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大型投资的资金出处、企业项目投资、管制方法与重大资本运作、投资收益核算状况等。对外投资与担保、租赁以及大额采购等经济行为的控制风险方式和决策程序;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核批准手续、控制风险方式和决策程序、盈利或亏损;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转让股权、兼并破产、重组资产等行为的操作方式、审批程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等。审计应当将企业领导在工作期间内经济情况作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依照相关的原则进行审计, 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对于违规行为, 如实披露。

(五) 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

国有企业市场中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同时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 这些年来我国领导机关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企业领导应当遵循企业的章程、决议、制度, 在进行决策或贸易交往时不能违背。应关注相应的配套制度、措施以及项目安排, 是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经济的要求相适应, 国有企业领导是否受到财税、工商、审计等部门的处罚, 有无在任职权范围内谋利甚至索贿有无存有无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国有权益的行为等问题。

三、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一) 构建合理的制度, 加强审核力度

检查企业是否根据如今的企业制度, 创建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相符的制度;审核并评价资金控制的状况, 要重视整个企业的所有资金运作安全状况, 有无资金不受控制的情况;核查担保经济、外借资金中的不当之处, 是否存在不符的情况, 是否根据规定的程序出示担保函, 有无擅自担保将资金借出导致需担负连带责任的问题;审核并评价企业信息系统的是否安全有效, 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控制、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以及实施效果等。

(二) 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

关注企业能否通过自身取得创新上的突破, 是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 企业在国际产业恋中是否仍然处于末端、低端位置, 或者是还存在这关键技术、转核心技术一直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依赖与人的局面。

(三) 重点审查和评价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 审查企业兼并收购、重组上市、股份改造、与其他单位合资合作等重大股权变动事项是否经过可行性的论证、集体决策等必要程序, 是否按规定经过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确认;检查企业在对外提供经济担保方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得到有效执行, 是否存在领导人员擅自决定重大对外经济担保事项的问题及导致的诉讼的损失, 股票、债券等筹集资金的去向是否根据规定的范围使用委托理财、股权质押、委托持股、定期大额存单质押、应收票据短期拆借、发行比较复杂的资本运作行为时, 是否和相关规定相符合, 有无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情况;是否存在因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因素导致企业亏损严重、国有资产损失严重等问题;审核和评价设备外购合同、大宗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 招标时是否经过相应的程序, 是否存在盲目指定供货商行为;采购货物、设备是否出现质量、价格和损失浪费问题等。

(四) 关注政治责任

由于国有企业关系着重大的政治责任,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各项资源, 积极参与国家安全体系和经济建设, 保障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秩序, 以及市场的供应, 避免造成突发的或者经济风险。

(五) 注重社会责任和产品质量

着重关注与评价国有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 重点审查企业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况;关注企业员工的福利问题, 企业制定合理的措施保护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审查企业有无违反规定为员工谋取福利的庆幸;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功能、寿命、是否安全可靠, 经济性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 关注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关系着国家机密的企业建立的保密制度是否有严格执行。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审计制约监督权利职能, 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对于廉政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是多个方面的, 关系着经营、管理、效益、遵守法律规定等多个方面。因此, 需要领导人员去客观对待。在未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注重对其内容的审计, 抓住重点, 认真对待, 使得审计工作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东徐.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07.

[2]缪喜玲.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及运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

[3]姜素娟.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企业研究, 2011, (20) .

7.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应用

审计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廉政制度,其目的在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在企业中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企业领导人进行更好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减少和杜绝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当前企业在应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对策。

1 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在企业领导人的任职期间,要评价、鉴证、监督和审计企业领导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包括对损益的效益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责任,对企业的负债和资产情况的责任等等[1]。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务收支审计,对审计结果进行人格化,也就是对审计结果进行落实,主要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上。

1.1 具有特定的审计对象

与一般的审计活动相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比较特殊的,其审计对象是企业的领导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事项的界定主要是以领导人的任期为依据的,对任期内的相关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因此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在该领导人任期之内的一切经济活动。

1.2 具有综合性的审计内容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具有综合性,并非以单一的事项和类型为内容,不仅包含了常规设计的内容,还对专项审计的内容有所涉及。对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应该以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来决定审计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管理结果和管理行为,从而对其应该负有的责任以及管理水平进行评价[2]。

1.3 具有明确的审计目的

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比较明确,就是审计和监督企业财务收支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以此为基础来对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对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确定,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干部的使用、评价与考察。

1.4 具有多种新的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既能够为审计的实施提供准绳,又能够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以此为根据做出审计决定。由于其审计内容具有复合型,以及审计客体具有差异性,因此必须使用多重性的评价标准,要适应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企业财经法纪审计,以及个人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等[3]。

2 實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干部的任用和选拔机制,维护企业的财经纪律,对企业领导进行约束,推动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4]。

2.1 对企业领导的管理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应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企业领导的经济业绩评价提供数据化、指标化和具体化的标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对领导人员的考核质量和水平。

2.2 对企业领导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财务收支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覆盖,能够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对企业领导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其严格落实财经法纪。

2.3 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履责的自觉性

企业领导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接受公正、客观的审查,如果企业领导人员存在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在审计中就会有所暴露,并受到查处。如果企业领导人员具有突出的经营业绩,也会在审计中受到表彰。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

2.4 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既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揭示出来,对企业的盈亏进行核实,摸清企业的家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使企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5]。

3 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大多企业都已经开始运用经济责任审计,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审计效果不够显著、审计过程不够规范、审计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1 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适应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存在着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适应的矛盾,从总体上来说,企业具有较多的审计对象,而审计力量却是有限的。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的设计资源,必须对每年度的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进行一定的安排。对于企业而言,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不固定的对象数量,如果企业领导人员的交流过于频繁,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具有更大的业务量、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内容,要对企业的损益、负债和资产的效益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还要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

根据我国当前的干部管理体制,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办法与企业领导干部的升迁调动存在脱钩的现象,这也造成了省级项目具有一定的临时性。一些部门总是临时交办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由于任务重、时间紧,给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6]。

3.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将内部审计作为明确的主体职责

尽管我国审计组织,已经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内部审计也具有人员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质量。因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央部委和大型企业集团都制定了相应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然而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确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职责就是内部审计。

3.3 对经济责任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难

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都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情况等等。然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出现了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问题。

首先,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边界。国有企业政企分离还没有完全实现,一些国有企业的行为没有摆脱行政行为的色彩,导致难以对非经济行为和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区分。其次,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最后,难以界定承担经济责任的程度。

3.4 缺少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政策不健全、法律级次较低的现象。必须在审计范围内针对特定的审计事项来发挥审计的各项职能,然而审计职责却没有规定对人这一审计对象的实际范围[7]。

当前主要是参照财政部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来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和标准具有零散性和个别性,在法定性和约束性上存在欠缺。

3.5 不能规范地用审计结果

从程序上来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成果的应用存在着脱离的现象。没有摆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出现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徒劳无功。

在审计结果的运用方面,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按照相关规定,审计结果必须向人民政府报送,并且抄送干部管理部门。审计机关并不会公开披露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积极有效的反馈,没有制定对存在经济问题的干部如何进行免职、降职、追责、诫勉和提醒的具体标准。

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措施

4.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能够建立起一套高效、协调和稳定的工作机制,提高企業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和政策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非由审计部门一家承办,而是要与纪检和组织部门进行协调,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审计、纪检和组织部门能够进行分工协作和统一安排,做到配合联动。

4.2 对审计效果进行提高,将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下来

4.2.1 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

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评价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短期目标,而且长期目标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

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使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这个方式。通过企业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改制,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健全[8]。

4.2.3 将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多有重合。因此企业审计的方向应该是效益审计,立足于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评价。企业只有做好经济效益审计,才能明确企业的经济责任。

4.3 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界定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要界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界限。第一,要对现任责任和情人责任的界限进行理清。第二,要对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理清。第三,要对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行理清,搞清楚而造成损失的原因到底是法律不完善、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外力原因,还是由领导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主观原因造成的。第四,对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进行理清[9]。

4.4 将审计评价体系建立起来

首先要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必须包括以下的内容。对企业损益、负债和资产的评价指标,例如偿债能力、负债状况、资产运营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评价的指标。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例如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对企业执行财经法规制度进行评价的指标,例如违规违纪比率[10]。

其次,要适当的进行审计评价。也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真实客观的反映,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公正性的原则。也就是要把握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不能超出经济责任的范围,并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11]。

4.5 正确运用审计结果

首先要统一规范的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也就是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年度考评、教育管理和考察任用的依据,并在干部考核档案中进行记录。纪检监督部门要有审计结果为依据,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办,追究相应领导人员的责任。要根据各自的职权,明确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考核办法、运用责任、运用要求、运用方式和反馈方式。

其次,必须坚持先免职、再审计。先要由组织人事部门免除该领导人员的职务,再由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并由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领导根据审计结果以及其他综合情况来决定是否对该名领导人员进行任用[12]。

5 结语

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打击虚假会计信息,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对当前的干部人事体制进行补充,加强干部的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白华.目标导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2014(02).

[2]马志娟,韦小泉.生态文明背景下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与问责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3]王莉玫.浅析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4]荘芳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商业,2014(26).

[5]李晓慧,金彪.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其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13(06).

[6]吕卉.论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3(13).

[7]王素梅.论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2).

[8]许笑妹.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2(12).

[9]史建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与控制措施[J].企业研究,2012(20).

[10]周荣青.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 2012(04).

[11]娜日松.发电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5).

[12]秦修宏.基于BSC的宁波S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评价[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2).

作者简介:

8.企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篇八

本实施办法所称企业单位负责人,是指校办产业和学校所属按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对所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事项由于管理、领导不善造成不良的经济效果或因监督不力致使所在企业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因对主管的经济事项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管理不善,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造成所在企业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差应负的经济责任。

第四条

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资产重组事项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负责人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降职、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时,应当进行审计。

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资产重组的同时,应当进行审计。

第五条

学校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学校决定或由组织或人事部门提请,学校审计处负责实施。

第六条

学校组织或人事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下一年度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初步计划送审计处,经协商列入审计项目计划,报学校批准并组织人员实施。因特殊情况临时提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由组织或人事部门与审计处共同协商,报请学校批准并组织实施。

9.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篇九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通过对内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人员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状况。在现阶段,企业领导享有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经营自主权更大,所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分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于今后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词:企业领导 任期 经济责任 审计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逐步进行,企业领导享有更大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经营自主权,同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决策和行为时,相当程度上与经济有联系,个别领导干部在决策和行为时存在着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和腐败行为。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企业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审计部门一项必要的、经常性的工作。现结合*公司审计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搞好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谈谈我的看法。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其他任何审计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本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情况等。

任期经济责任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其他任何审计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审计的特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一般不少于2年,多则5年以上)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乃至一切经济活动的全面审计,是对企业在此期间经营情况的全面总结,通过审计肯定企业成功之处,找出症结所在,因此全面审计的特点决定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公司拟于今后逐步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以便于领导对下一步的发展做出正确决策。

(二)审计客体人格化,审计主体多元性的特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不仅仅是单位、部门,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评价鉴证,通过审计,确定被审计人任期两头的静态情况和任期内动态情况,进而分清

审计实施阶段首先是审计小组进点,召开见面会,由被审计人、被审计单位的职工代表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上,一是审计组长讲明审计的依据、目的和要求;二是听取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其次,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并着重围绕五个方面进行审计。

1.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重点是通过核对等方法审查银行存款有无长期未达帐项和隐藏收入现象;通过抽查盘点方法审查实物资产的实有性和帐实一致性。存货和固定资产,除审查其实在性外,还应查明有无长期积压,损毁和变质的情况,是否存在潜亏。固定资产购置、转移、报废等是否按规定办理手续,从现场抽查实物与帐核对是查明有无帐外资产的有效方法,由此还可以发现其他违反财务制度的问题。通过询证等方法审查债权债务的真实性,重点放在债权上,如长期挂帐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款,尤其是应收帐款,一要分清责任,是前任的遗留问题,离任人任职期间未及时清理,还是离任人任职期间形成的;二是查明形成原因;三要通过调查、询证分析应收款收回的可能性。如果认定为坏帐,就不能简单的以帐面盈亏来评价离任人任期内的经营成果。在对资产真实性审查的基础上对其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损益审计的重点,一是收入的完整性。即所有收入是否按规定额入账,有无隐瞒收入的情况;二是成本的真实性,如材料费、修理费、水电费、成本工资等,查明有无变通材料费、虚列修理费、向其它单位转移资金、巧立名目滥发奖金等情况。

2.任期内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要在审查经营合法性和资产效益性的基础上,对能够综合地反映其经营业绩水平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如利润指标、产量指标、成本指标、资金周转率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等。

3.任期内重大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对任期内重大经营决策和效果的审计,是衡量离任决策观念、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的依据,不仅可以划清前任和后任的经济责任,做到全面准确的评价其经营业绩,还可以通过审计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提高决策水平。审计时应分析企业管理决策、重大投资决策等,对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判断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4.任期内遵纪守法情况。审计重点一是有无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行为;二是有无拖欠、偷漏国家税款行为;三是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行为;四是有无违反财经法规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行为。

5.任期内企业管理的状况审计。重点审计内部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情况,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综合性进行测试,综合评价其管理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判断会计、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五)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

即审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进行审计监督,对审计监督中查出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

四、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应从三方面加强和完善

(一)坚持先审计后离任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使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弱化了审计的意义,也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应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处理好审计与调动的关系,坚持在审计部门提供审计报告后,再决定企业领导人是否调离。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应掌握多方面的经营管理知识,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

加快涵盖各项审计管理制度、业务指南的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程序,强化质量控制,健全审计整改检查、考核制度,督促被审计单位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审计效能。

发展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者的素质和不断创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方案,进一步推动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中办发【2010】32号

10.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研究 篇十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现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广泛地开展了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各层次的审计部门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并且利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保持一定独立性的检查和评价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效益型、合法性和真实性,并且要将相应的报告提出来。然而现在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不具备规范的格式,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往往只能够以委托人的要求为根据将各种形式的审计报告出具出来,而且在同类型的审计报告中严重的缺乏可比性,存在着非常大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的是严格的以评价客体和评价目标为根据,从而设计出来的利用指标形式,将评价对象特征反映出来的一系列的因素构成的体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而干部的任免则是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系统地以及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公平、公正、公开地以及客观地对干部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主观随意性的问题。有鉴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进行分析和研究。

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概述

1.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分析

现在我国还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进行统一的界定,因此在理论层面就有一些争议。笔者认为,在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时候,既要避免出现过宽的范围,也要避免出现过窄的范围,也不能够只是局限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评价,而且还不能够在所有企业的经营领域中都有所涉及,在确定企业审计范围的时候,必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首先是审计部门的审计能力和审计力量,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具有较大的广泛性,而且在审计实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紧迫性,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的全面审计,不可能出现面面俱到的现象。其次由于被审计单位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和条件,因此,对于不同资产规模大小以及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整体审计策略,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行业特征以及产业类型等最终将重点审计领域确定下来。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具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联营公司、分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因此其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经营关系,这时候就需要对其审计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重点审计。总之,必须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企业的不同特点为根据对审计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1]。

1.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分析

审计部门通过审计在职期间企业领导人员的有关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并且在审计报告中作出对企业领导人员按其职务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所在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的效益、合法性、真实性情况的结论性评语,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2]。

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在设计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如果选择越广的范围以及越多的指标,就具有越小的风险性以及越高的准确性,然而由于受到紧张的审计资源、较强的审计任务时间性以及有限的审计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在涉及审计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要将企业负责人任期的经济责任作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3]。

2.1 以经济责任为主的经济审计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必须要将与财务收支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经济指标以及经济责任的关键性问题抓住,可以忽略那些与财务收支具有较小关联度的指标和不太重要的指标,与此同时,全部的与经济责任有关的评价指标不可能也不必要被審计综合评价指标所涵盖。

2.2 以量化业绩为特点的经济审计评价原则

必须要将数据资料事实证据作为评价指标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要采用经过设计的定量指标对政绩进行量化,如若不然就无法被采用,而且其也很难将应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4]。

2.3 经济责任相关性的经济审计评价原则

经济审计评价指标必须要保证与经济责任的相关性比较强,而且其往往限制在经济领域中,主要包括重大的经济决策、财务收支以及重大的经济决策等,并不会评价非经济活动事项和问题,这也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5]。

2.4 以任期目标为参考依据的经济审计评价原则

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上级部门编制的相关的计划经济指标;其次是由本部门制订的相关的经济目标。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必须要将企业的计划指标和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的参照依据,认真地评价其完成程度[6]。

2.5 协商一致的经济审计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般来说都是受到委托人的委托或者授权,所以必须要与委托人一起对所设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共同协商,这样就能够充分的保证指标体系的适度和实用[7]。

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分析

在审计局评价企业负责人员或者领导人员的时候,要对审计核实的一些财务指标进行重点的利用,对其在职期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8]。

3.1 对遵守财经法规情况进行评价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察企业的领导人是否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财经纪律以及财经法规;是否对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切实的履行;是否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同时还要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各项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并且对其予以有效的执行。通过评价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样就可以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充分的了解[9]。

3.2 对损益、负债以及资产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开展审计评价的基础就是真实性的审计评价,所以真实性评价也是经济审计评价的前提。只有确保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其才具有相应的意义。在对企业里管理者经营业绩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反映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损益、负债以及资产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然后再对每个条款的内容进行尽可能的充实,并且对其进行解释[10]。

3.3 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评价

在评价企业资产情况的时候必须要确保资产的真实性,要与责任人任职期和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之间出现的增减变化为根据实施考核评价,从而将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确定下来,并且进一步的确定增值幅度。在受托经营期间合格的企业领导人必须要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也同时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履行好坏进行衡量评价的基础[11]。

3.4 对财务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中需要对财务和经济指标予以充分的关注,而且在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必须要对这些指标进行认真的分析。作为可以将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出来的评价表述语言,财务和经济指标评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以不同的单位為根据选择不同的财务和经济指标,同时还要做好对比分析评价的工作。除了要将这些指标对比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初期的指标,还要对本地区乃至全国同行业进行对比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企业状况和管理水平看出来,从而能够将全面的第一手材料提供给企业领导人员的评价工作[12]。

3.5 对重大投资决策管理效益情况进行评价

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企业的重大投资,其主要包括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以及对外投资。审计评价企业领导人的重大投资决策程序和效果就能够将领导人的现代经营方法、综合分析能力和预见性等领导水平看出来。

3.6 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优劣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这两者也是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水平进行观察和了解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内部管理控制以及内部会计控制[13]。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是否具有合法的现代会计制度;是否具有健全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财务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否较强;是否具有合法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管理制度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否具有规范合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是否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认真执行,有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3.7 对社会效益的事项进行评价

企业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企业在社会中所发挥的社会效益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企业领导人员的实际经营业绩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等都会在企业的社会效益中很好地反映出来。比如通过审计缴纳职工待遇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的情况、职工的福利和工资的发放情况等,对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进行评价。

4 结语

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不一致的利益是现代企业最为突出的矛盾,通过现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将一座彼此信任的桥梁构建在对立的两个主体之间,而且现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也具有较好的协调作用,可以使个体在组织中采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行为、效果性、效益性等进行检查,从而将相应的建议和相关的措施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这样就能够将科学合理的判断依据提供给企业的所有者,并且可以对企业经营者是否对受托经济责任进行了很好的履行进行判断,同时还可以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法律等为依据,监督和评价企业领导在职其间个人的廉洁自律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以及企业的效益、负债、资产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就可以有效地查处一些腐败无能、上层路线走得好以及自报成绩“斐然”的领导。总之,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因此现在人们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将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能够对一些国有企业领导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曾莲.公共危机救助资金的绩效评价——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02).

[2]王翠琳,蔺全录,李莉.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我国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覆行情况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3).

[3]何玉荣.浅析加强和改进公安现役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J].内蒙古统计,2015(01).

[4]王华.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7).

[5]蒋西.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5(08).

[6]韩玉秋.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

[7]杨雅乔,权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15(05).

[8]王英姑.论铁路运输企业如何更好运用经济责任审计[J].理财,2015(03).

[9]李嘉明,刘永龙.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机制和作用比较[J].审计研究,2012(06).

[10]张红.国家治理导向下的绩效审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7).

[11]李建国.努力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02).

[12]朱伟东.浅论经济责任审计四项创新[J].现代商业,2011(33).

上一篇:老爸做菜作文600字下一篇:沪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