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免费

2024-08-18

货币战争免费(共10篇)

1.货币战争免费 篇一

《货币战争》读后感

汪雯羽1121100050

追寻欧美大陆百年的艰难行进,银行家向我们证明了谁控制了金币,谁就控制了国家。无论是战争,还是金融风暴。

经济无论在何种背景下,盛世太平或烽火战乱,都时刻在影响着国家的走向。因而,活跃于欧洲大陆的银行家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国家的真正主宰。银行家们,利用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钱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与政客们进行长期的斗智斗勇,一步步掌握国家银行,货币发行权。通过国债对政府的控制来实现自我对欲望的满足。我们在唏嘘银行家的狼子野心时,不得不对他们操控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感到崇拜。阅读《货币战争》,我在感受金融战争中的残酷与现实的同时,体会到了经济的重要性。

对于银行家而言,国家可以是他们的,因为金钱控制于他们手中。总统只是他们的傀儡,他们可以决定总统的生,或者总统的死。“如果杰克逊否决提案,我将否决他。”安德鲁杰克逊,美国第七届总统否决了第二银行延期的提案,第一次还清了美国的国债,人们将之与耶稣降放贷者赶出什么相提并论。如此为国做出贡献的伟人,1835年1月30日,在参加一位议员的葬礼时。在一位不明的油漆匠手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1841年3月4日,美国第10届总统戎马一生的约翰泰勒在就职演说中受了风寒,6日后去世。1850年7月4日,美国第12届总统扎卡鲁泰勒,在参加华盛顿纪念碑钱举行的国庆活动,因为闹肚子,5日后神秘死去。1865年4月14日,因为发行了林肯绿币与对货币的绝对控制权,破坏了银行家的利益,林肯动怒了银行家,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杀在剧院发生,所以被暗杀似乎成为了林肯的唯一宿命。万众瞩目的各位美国总统,都是如何在政治得意之时离奇死去,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银行家们处心积虑所作的一切使他们的地位逐渐巩固,总统想要保持自己的位置,只有听从于他们。这就是狠心的银行家。

曾经从电视报纸或网页上看到过涉及美联储的内容时,心中对美国政府产生的是由衷的敬意。那是多么伟大的国家,多么了不起的政府,在自己的国度通过无形的力量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然而在读了《货币战争》之后,一些被认为的事实被颠覆了。那个醒目的标题,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突然之间感觉有种被骗的感觉。不过,即使是其他人,应该也会与我一样,看到的只是政客与银行家联手制造的假象。所谓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而美国政府,在肯尼迪遇刺后,失去了最后的货币发行权----“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想要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这就是政客与银行家的阴谋,这就是带着经济发达的面具背后负债累累的美国。

而我们不知道的阴谋又怎么只有这些,为了保持美元可以无限制的发行,最大化的为银行家们创造财富。银行家们,费劲心机贬低黄金的价值、试图将世世代代得到认可的诚实货币赶出金融市场,从而让他们发行的货币—美元没有实物的阻碍。而他们在大量向政府和个人借出美元的时候,就用凭空捏造的东西轻而易举的换来人们的财富,高额的利息,国家的未来税收,又成为他们下一轮的保障。无论借贷的国家和个人或盈或亏,他们都是背着债务的奴隶,而国家的人民,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这场巧妙的圈套中,成为不能反抗的替国家还债的人。他们一边妖魔化黄金,一边贱价抛售,同时,诱导中东战争的发生。使中东石油国提高石油的价格来进一步消弱黄金对美元的影响。终于20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退出苦心经营200多年得家族核心业务。退出了黄金定价。至此,黄金的地位不再如从前。

当我们作为普罗大众为战争的发生而难过的时候,背后策划战争的人,却希望能有一场战争可以永远不要停息,因为战争,可以带给他们利益,可以利于他们更好的对战争国家进行控制,可以让他们用超低价格收购战争国家的核心产业,他们就是银行家。银行家为了达到目的,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陷阱,让政客们反思:尽管战争有各种可怕的可能,但是比起如此昂贵和不稳定的和平来说,战争或许是一种更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国家的军事准备最终不是以战争来结束,那就必然是以政府的破产而告终。这种情况之下,银行家渴望的战争,如期而至。难怪有人会说:没有美联储就没有一战。随后,银行家们煽风点火,那一场触目惊心的二战,银行家费劲了多少周折,在希特勒身上砸了多少钱财,只是希望战争可以快一点,久一点。战争真的到来了,在人们的呻吟中,那些操纵战争的人得到了多少,我们无从而知,可是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他们在细数钱财的同时,是否有一秒的思考过呢?然而,事情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国际银行家们在无法发动战争的地 方,利用派出的经济刺客的配合,破坏地方的经济稳定,激发人们的投机热情,从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剪羊毛,让普通人民辛苦积攒的财富不知不觉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银行家们是怎么对他们觊觎的国家进行掠夺的呢? 他们是用了怎么样隐蔽的手段让那些被掠夺的国家完全没有警觉?日本,一个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家,模仿西方产品设计,然后迅速降低成本,最后反过来占领欧美市场。80年代以来,日本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日本产品大举进占美国市场的局面。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欢欣之时,一场对日本的金融绞杀战已在国际银行家的部署之中。像病毒一样的经济刺客潜伏进日本,与沉迷自我的日本进行一场早已算好结果的赌局。毫无疑问,日本大伤,日本经济陷入长达十几年的衰退,再也无力对国际银行家造成任何阻碍。而如今,中国在亚洲这片土地上正在崛起,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毋庸置疑,如80年代的日本一样,也会极大的冲击国际银行家的势力,他们会放过中国?没有人会这么天真。而中国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是否可以以史为鉴,安全躲避未知的暗礁,一帆风顺呢?从中国加入WTO 起,中国已经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经济,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无数政客为了捍卫它而丧生。经济,影响着世界的稳定,数不清无辜的战士和百姓被卷入银行家争夺利益而发起的战争中。经济,影响着未来世界的重心方向,无论是捍卫环境还是对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进行“保护 ”。读了《货币战争》,经济学专业的我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经济的重要性。

2.货币战争免费 篇二

▲美国财长盖特纳公开表示, 如果币值被低估的大型经济体阻止本币升值, 将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这种做法, 从而引发一个危险的动向。其意是在暗示是中国诱发了货币战争。

巴西财长曼特加也认为当下正处在一场国际汇率战争当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认为, 货币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朗化, 形势是在不断恶化当中, 而这场货币战争的始作俑者和发动者正是美国。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指出这一次的货币战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争夺、贸易纷争, 而是上升到了政治层面。

观点:可能打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认为,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缺乏协调, 因此存在发生货币战争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明确提出, 目前已经出现货币战争的迹象。

观点:尚未打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 全球货币战争, 目前还没有进入到一个实质阶段。现在都是各国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有相关看法, 还没有到通过汇率来达到什么目的态势。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分析师何志成则指出, 汇率战的实质是贸易战, 而全球货币战争只是一个媒体炒作的词语, 不会爆发贸易战争。因为对于汇率战的后果, 各界都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爆发贸易战, 带给全球经济的不仅仅是危机, 而有可能是崩溃。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徐佳蓉也认为, 汇率战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口水战”的阶段, 论战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发汇率大战, 而是为了达到国际合作。

中国的回应

【中国货币改革采取渐进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时表示, 中国的货币改革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而不会采取所谓的“休克疗法”。

11月5日, 在财新峰会上周小川表示,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副作用。在应对热钱时, 要看到总量调控的重要性, 但资本套利不可能完全杜绝。中国目前的外汇体制是对资本项目有管理的体制, 不正常的资本项目要么无法进入, 要么必须绕道而进。针对绕道, 中国会想办法采取管理措施尽可能防止。

【中国贸易顺差其实没那么大】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 我国贸易顺差一直是等于或者小于加工贸易的顺差, 加工贸易的顺差80%左右的主体属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中国的顺差可能是美国、德国等国顺差的一部分。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预计今年顺差约为1 360亿, 而2009年是1 960亿美元, 贸易顺差要减少500亿到600亿。同时, 由于进出口格局调整, 中国贸易顺差将保持缩小的趋势。

美欧施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卡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 表示完全同意美国的意见, 认为人民币被完全低估, 主张要中国人民币升值是符合逻辑的。

美国:9月29日, 众议院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的最新修正案, 意味着美国将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更高关税。

欧洲: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公开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有序、大幅且全面升值”。

亚洲压力

日本:9月15日, 日本干预汇率市场, 直接带动“亚洲其他货币”追随贬值, 形成了“日元主导的亚洲货币整体贬值”, 从而形成了人民币被单独隆起的状态, 成为推升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动力。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迫于压力, 大量抛售本币, 使本币贬值, 进而促使热钱涌入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指出, 全球失衡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是完全荒谬, 而且不应该这么定义全球失衡, 全球失衡并不是美国财政定义的是美国贸易逆差。新兴市场国家流汗受累生产产品, 美国人印钞票过度消费是常态, 而美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认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可持续, 也不应该持续下去, 故将矛头转向中国。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自己的事】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自身的需要, 并非美国威胁所致。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也认为, 央行提出进一步推进汇改, 是为了人民币汇率的有序浮动符合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浮动的汇率制度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整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 人民币汇率改革从长远来看符合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 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有利于彰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对中国长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汇改不等于升值】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12日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称, 人民币汇改不等于人民币升值, 而重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主体应克服单边预期, 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发展态势, 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意识。

【人民币已在快速升值】

X-Trade Brokers首席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师姜立钧预计未来3年内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发生变化。他指出, 在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上涨的时候, 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幅度会较小, 而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下跌的时候, 人民币汇率涨幅则会比较大, 因此会导致人民币最终延续上涨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针对欧美对人民币升值过慢的一再指责,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现在地价涨, 劳动力价格涨, 生产成本肯定要上升, 这个上升实际上基本上表现在人民币汇率上是每年上升3%比较合理。事实上, 2005年“汇改”以来至2009年, 人民币累计升值23.85%, 2010年6月19日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了3%。

▲清华大学中美经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世俭:美元、日元都是有升有降, 中国汇改目的是使人民币根据市场变化来浮动, 而不是一味升值, 而且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和节奏, 尽可能做到窄幅波动。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7年上半年累计升值幅度大约为8.3%, 这段时间升值步伐控制得比较好, 但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 人民币升值加速, 9个月升值将近11%, 使得中国出口受到重创, 珠三角、长三角几万家外贸企业倒闭。

专家话汇改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必须解决两个技术性问题, 一是货币篮子里的货币种类;二是人民币对篮子里每一种货币汇率的权重。现实的问题是建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目前BIS和IMF等都公布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但是我国央行必须公布自己的有效汇率指数, 篮子货币的选择、汇率权重的选择等都应由央行自己确定。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人民币资本项目要实现可兑换, 国内经济必须软着陆。国内的人民币资产在各方面的价格比国外的要贵得多, 两个水位形成很大的落差。现在是通过资本项目管制这样一个防护堤在维持着。假如中国企业和居民购汇的限制取消, 肯定会出现资本外流, 人民币资产就形成向下的压力, 这就给中国的银行体系和信贷体系带来紧缩效应。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人民币在5%~10%的范围内波动是正常范围, 但现在很多企业表示人民币升值1%~3%都要大面积亏损。要是这样的话, 汇率浮动机制就无从谈起。加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从技术上讲不成问题。但汇改最大的障碍在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所必要的额外的条件, 包括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这些事情不是央行能够在短期内推动的。

3.“货币战争”实为“财富战争” 篇三

美国发起货币战争的指向剑指中国,而发动货币战争的目的则是行使一次全球财富分配的大转移。事实上,货币战争就是金融战争,就是财富之争,可以说谁掌握了货币发行谁就掌控财富分配与流向。

受益者与受害者

美国对“经济自我主义”的金融政策一直游刃有余。长期以来,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因此美元本位制事实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2008年底,美国政府、社会保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的债务合计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倍。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约为1.47万亿,赤字规模占GDP的9.9%,分别是2008年和2007年的2.16倍和7.84倍,为1945年以来美国赤字的顶峰。2009年美国的财政负债累计达到了12万亿美元,占到美国2009年GDP的82.5%。因此美联储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潜在意图是通过大力扩张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使财政赤字货币化而再次抵消债务成本。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并不惧怕通胀,美国反而可能是这场货币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这场“零和博弈”最大的受害者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新兴经济体领跑、发达经济体滞后的格局已然确定。在全球资产重新分配中,新兴经济体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与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虚弱相对展现出一个层级多样、速度不一的复苏图景。

如今,流入20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游资无论速度和规模均超过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据布鲁克斯估计,2009年4月至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资本以年均的规模流入这2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年均规模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2010年上半年进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游资78.6%都流向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货币构成升值压力、埋下通货膨胀隐患。数据显示,在20个新兴经济体中有近2/3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值,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极其巨大。据美林预计,今年中、印、俄、巴四国的通胀率将分别为3.2%、7.9%、6.1%和5.0%。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以出口导向型或资源驱动型的经济体,资本流入也加大了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此外,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这些国家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严重恶化。而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居多),由于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中一般以美元为主要币种,在美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其国内或者区内必然是本币投放过多,同时流动性的持续大量流入,也将导致输入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加,直接改变了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机制和作用环境,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实质上是“财富战争”

近期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可谓“一箭多雕”:既想配合美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实现内需疲弱下的经济复苏,又想人民币升值稀释债务,变相成为美国赖债手段,而更为重要的是寄希望通过美元货币贬值实施一次中美之间财富的“大挪移”。

当人们关注美元泛滥的同时,人们可能忽视其背后美债的风险。全球美元泛滥和美债疯狂是对债权人权益的最大“稀释”,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外储已达2.64万亿,如何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管理好债权迫在眉睫。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美元本位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一方面,作为货币发行国,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当前美国又在上演一次“财富战争”。作为债权人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美国的“金融压榨”。债权人利益大幅受损的危险因债务国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债权人资产的价值在急速下降。债权国、特别是许多新兴国家为了防止美元贬值引起本币升值过快损害出口,不得不持续卖出本币买入美元,从而陷入无法摆脱的“美元困境”。如果听任本币升值,除了对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外,还会引起国际热钱的涌入,推高资产价格,引起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当前,直接违约并不是美国让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唯一方式,但“不负责任”的长期金融策略则是对这些国家财富的一种掠夺和“金融压榨”。

除此之外,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恐怕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吹大中国的经济泡沫之后打击中国。事实上,在人民币名义国际购买力升值的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对巨额存量资产的购买力贬值问题,以及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这一过程将明显造成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在资产价格领域。

对于中国而言,日本的“前车之鉴”不得不需要高度警醒。当年以日元大幅升值为起点,日本货币政策在广场协议后被美国绑架,陆续出台不合时宜的利率政策,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资产泡沫,并在1990年被戳破。在之后5年期间,日本全国资产损失达800万亿日元,接近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日本陷入了“衰落的十年”,再加上本世纪的十年,日本的增长型衰退(也即一个经济体虽然成长,但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持续推动物价下跌,造成了通缩预期,而这有进一步促使日本坚持低利率和弱势日元政策,形成日本“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弱货币”的恶性循环),已经耗尽了日本整整二十年。

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货币政策被美国“绑架”后果更严重:人民币升值由于资产具有吸引力而加速资本流入推升资产价格;当前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失去自主性被美国绑架,如果长期维持低利率,很可能形成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泡沫经济,甚至被刺破。

人民币处于全球货币战和汇率战的漩涡之中,对外是汇率战,对内是货币战,中国如何兼顾内外平衡,如何兼顾短期增长与长期利益,采取何种“政策组合,以趋利避害,将协调成本降至最低确实考验着决策当局。

“货币战争”与“财富战争”,中国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

4.《货币战争》感想 篇四

黄妍洁

1204010028

当我看到《货币战争》的时候,就被它“奇幻”的情节所吸引,抛开专业知识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让读者了解复杂的经济学。

本书主要是以叙述历史(类似小说)的方式来描写各种经济事件的,这虽然让读者感觉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但它却存在很多问题。我曾经研读过很多经济学书籍,例如曼昆和萨米尔森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基石),从它们三者对比之下可以说《货币战争》只是略微触及了经济学的一点皮毛,没有触及根本,而且书中有很多事例和数据并不符合实际,大多是作者及其团队的臆断。

简而言之,本书有好有坏,就好像我们英语作文中常用到的经典句子“every coin has two side.”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货币战争》好的一面。

《货币战争》以简单有趣的写作风格为我们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另一面,通过本书,我更加真实的认识到钱的险恶,书中大量列举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说二战,林肯被刺,97亚洲金融危机,一战,美联储成立等事件。作者以这些事实为我们剖析它背后的经济原因。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而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而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就要达到上亿英镑。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就开始借款打仗了,如何筹得战争款项成为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

从1688年起,英国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款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借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那么这个就促使了英国银行的诞生。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为什么英国在战争中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而英国的军费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就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金本位的确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英镑在金本位制度下占据霸主地位将近100年之后,也面临一些瓶颈,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导致了英镑走向衰落,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遭到质疑。英镑的主角地位不得不让给挟二战余威而来的美元。

而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全世界都把目光对准中国。当今社会,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资不断流入中国,正如八十年代的日本,金融领域发展迅速。中国新一代的战略思想家们,必须具有宽广的全球视角和深远的历史纵深感,才能形成长远和实际的国

家战略。中国现在正面临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建立一个“蓄水池”,把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引进股市,防止金融泡沫化。未来的货币格局,人民币要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的政策占很大优势,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不断上升,但中国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应该不断改进军事能力和文化传播领域方面。中国应吸取日元推行国际化失败的教训,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人民币稳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需要更多的智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想这就是《货币战争》的唯一优点即粗略了解经济历史事件。

但是,《货币战争》却存在很多错误,很多事情都是作者及幕后团队的臆断,这好比中国的野史,看看就好了,不能当真。比如说书中一直所提到的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作者在这似乎偷换了一个概念,FRS买入国债并持有,并以此为抵押发行货币,而政府用其税收来偿还国债,因此如果美联储真的是私有的话,那么私有银行就能自由地套取了纳税人的钱,从金本位制度来说,货币的发行是直接受到黄金或者白银的产量的影响,而不是国债。

另外,本书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一个根本的理论错误。货币本身就是由政府信用支撑的,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政府会愚蠢地滥发货币,没有政府会把货币发行权给予私人,而本书却大力向我们倡导一个概念,美国大力发行货币以应对金融危机,这根本就是个错误。本书说,金币或者和黄金挂钩的货币都会因为黄金的流入而受到影响,但实际上这是难以维持的。其次关于法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币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按照本书的观点,法币又作为税收支付给央行,按照这样的说法就是说央行如果是私有的话就等于获得了税收权。美国会把税收权给私人吗?本书就像是一些人物传记,作者有意把罗斯柴尔德神话,就像一个小丑喊着:看哪,他有50万亿美元!但没有自己经考证过的论据。全书华丽的纸张下,一页书能有多少内容,一页多不过4000个字,有多少价值,看过的人心里都知道而学过金融的都知道,货币的循环会产生派生效应,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不可能操纵全世界货币。书中形容罗斯柴尔德家族操控过去数百年全球政局时,断言该家族在1850年有60亿美元资金,以每年6%回报计算,该家族今天已有50万亿美元,但作者仅是以复息计算,并无实证佐证。按照该复息计算,货币战争推出翌年,该家族财富又增长了3万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而40年后,该家族一年的财富增长更高达28万亿元,较美、日、中、德、法于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还要高,宋鸿兵的说法被指哗众取巧。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例如说美联储是一间私人中央银行,但联储局的私人银行成员其实没有任何发言权,最高决策机构是由7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这些人都是美国总统任命的,而且任命者不能与任何私人银行存在利益冲突。[来源请求]不过书中指出,虽然董事会成员的确由美国总统任命,但董事会却未有真正的决策权力,真正的决策权力被一个由势力及影响力极大的银行家组成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所拥有。

5.政治:《货币战争》 篇五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读后感

我花费了数天研读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当中宋鸿兵的一些看法令我震惊不已,同时也让我大开眼界。

《货币战争2》以三百年的历史纵深,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全面阐述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得出了世界“17个主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图,还系统解析地当今世界幕后主宰力量的运作和决策机制,第一次揭开了统治世界的“国际银行家族俱乐部”的神秘面纱,洞穿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隐匿的惊天阴谋,并由此预言:世界单一货币将在2024年成为现实。

书中首次披露了作者多年心血研究成果——西方金权的人脉关系网。这是正确理解当今世界频繁出现的金融危机、战争冲突、**政变、全球议程、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的指南针。全书故事扣人心弦、语言通俗生动,以独特的金融视角解读世界重大事件,全景揭秘主宰当今世界的金融幕后推手的真面目。

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第一、几乎所有近代、现代影响人类社会的战争都是国际金融家们挑动的,为其谋

取最大经济利益的阴谋;几乎每个被刺杀的总统总是不懈努力的在颠覆国际

金融家们的利益;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几乎每个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家都是服务

于国际金融家的学术说客,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其最大的罪证在于其

主张过利用国家债务扩大政府支出;弗里德曼被扣上帽子是因为其主张过增

加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而撒缪尔森的不能幸免是因为其或多或少的支持将

黄金从国际货币中取消。这未免过于巧合了吧。

另一个滑稽的帽子被扣在国际金融家及其代表的头上,即书中提到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国际金融家利用我国强制结汇制度而引起的。贸易顺差在强制结汇制度下造就通胀早就众所周知,但居然也是老外的杰作不由让人担

心。难道不少老外们希望人民币升值是在和阴谋家们做斗争?书里没有更多的证明。我想明明不是这样吧。

6.货币战争论文(模版) 篇六

---金融骗局?

自2007年《货币战争》一书面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金融界引起了广泛热烈地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对金融危机的起因产生了怀疑、对通货膨胀的实质有了新的思考、对美联储的性质产生了探求。人们观念的转变、意识的觉醒只源于它——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新鲜的信息和知识,其中描述的一些金融内幕让人震惊。该书共分四部,以独特的视角纵观英格兰银行成立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和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阶级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动与分配。旨在告诫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作好准备。

用战争来形容银行业金融货币的环境也不算夸张。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围绕政治权利斗争而展开的,不理解帝王心术就无法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那么西方历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的不了解金钱的计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

通过读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我理解到以下三点信息:

第一点,宋鸿兵主张金融危机阴谋论。宋鸿兵认为纵观300年西方金融发展史,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而是背后有着一只黑手在操纵。那就是西方金融财团。他们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优势,控制着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利,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企图榨取普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所以,几百年来,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资本主义是名副其实的“从头到脚,全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滴着血”的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金融财团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通过策划暗杀总统等行为,制造政治暴动。他们似乎成了世界的主宰,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益。大家应该清楚地记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也主要是因为国际投机家索罗斯集团造成的吗?

第二点,作者是金本位制的支持者。宋鸿兵极力支持金本位制,还认为应该让黄金支撑中国货币体系。作者认为黄金是真正的“货币之王”。“黄金是美元这个庞然大物的死穴”作者在书中这样论述道:“是谁在妖魔化黄金?”最近几年市场上黄金价格一直不景气,其实质是美国银行家们怕黄金重回货币体系,运用他们手中的黄金自由定价权在维系着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第三点,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货币发行权必须掌控在政府和人民手中。以美国为例,美联储的发行权实质上已经不是由政府掌控,已经旁落到私人银行手中。美联储已然变成了私人的银行。一旦私人控制国有银行,人们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宋鸿兵解释道:“从政府手中夺过货币发行大权,私人银行通过货币发行权制造世界货币的涨与跌,造成通货膨胀,剥夺广大人民财富。”

星云棋盘,波云诡谲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中,金融寡头在翻云覆雨。以史为鉴,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触的新兴中国将如何迎敌?

历史已证明了货币的巨大力量,货币的命运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然与货币相连。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是挑战。

随着中国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大量吸引国际投资,同时凭借着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大出口,保持着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加上近年来中国股市与房市也异常火爆,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

市场上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着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前景堪忧。

读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我对西方金融发展史从另一个角度得到了了解,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家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在中国会重演吗?

11经济学1班

116121032

7.百年货币,战争不断 篇七

世界经济的重建布林顿森林体系

在布林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林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不可避免的解体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的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随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Tips

布林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广场协议》美国对日本的货币战争?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5个工业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于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目的在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美国的手段

为了挽救美国经济,节制日本制造业扩张的脚步,才有了《广场协议》的诞生。《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

日本的下场

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亲眼目睹其经济起飞后快速蹿升的势头,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

日本人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日经225指数至今仍只有1989年最高水平的1/3左右,和股市泡沫同时破灭的还有日本的楼市。日本楼市曾经在1990年达到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日本的企业也大规模倒闭,失业率高居不下,为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出售。美国人完美地赢下了这场“货币战争”。

亚洲金融危机是泡沫早晚要破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的资产价值。

泡沫的诞生

1999年,亚洲吸引了将近一半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8%~12%的高GDP增长。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泡沫越吹越大,于是东南亚各国就被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盯上了”。

戳破泡沫

很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泡沫破灭的后期,资本便加速外逃,这就导致更多的破产、危机加深。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金融风暴正式开始。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绍、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随着这场货币战争的扩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后果

危机导致诸多亚洲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停滞、倒退,更使得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普通人手中最重要的资产——房子、股票、货币——也都大幅贬值。以香港为例,即使有中国大陆的保护,仍然耗费10年时间才使人均GDP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GDP总量也是到2005年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

如果说布林顿森林体系的成立是为了挽救战后的世界经济,那《广场协议》的签订与亚洲金融风暴则完全是两场“货币战争”,而且背后似乎都不能摆脱美国政府的影子。无论“阴谋论”是否成立,一旦出现金融风险、资产泡沫,就会出现想获取渔翁之利的人(或国家),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在全球货币政策竞相宽松,货币流动性泛滥的今天,防范“货币战争”不仅关乎到国家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8.货币战争--读后收获 篇八

货币发行和黄金定价

以更大的历史纵深来审视美国立国以来,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力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反复与殊死较量。

巨额的战争开支所导致的巨额战争债务是银行家们最丰盛的美餐。林肯因为在北方发行新币活跃了经济,但是降低了对于国际银行家的依赖,由此招致国际银行家的不满,最终派人行刺了林肯(一种说法),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一场废除奴隶制的战争,也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殊死较量。前后有七名美国总裁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到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政府和人民由此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利息开支是中国能够高速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人民银行必须用政府的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

(以政府国债作为抵押发行货币,容易让政府被巨额的债务缠身,人民因此要偿还永远还不清的利息,侵蚀了人民财富,而银行家们却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息收入,如此的货币不公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算不上银行。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国会控制美联储,政府在董事会中拥有代表,但是董事会的多数成员由银行协会直接或者间接控制。

美联储的总部设在政治首都华盛顿,而有意远离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纽约,以进一步分散公众对纽约银行家的顾虑。(美联储实际上由在纽约的国际银行家控制,但是对外它宣称是所有银行的汇总,而且身处政治首都,造成政府控制美联储的假象,以回避人民对于银行家控制货币发行权的强烈反对浪潮)

美联储的董事由总统任命,不要国会插手,而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负责发行管理货币,这从一开始就是违反宪法的,这也成为很多议员攻击美联储的原因。

美联储的方案俨然以模拟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面目出现。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担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滴水不漏的设计。

在金本位体系下,银行家坚决反对通货膨胀,因为任何形式的货币贬值都将直接伤害银行家的利息实际收入,19、20世纪之交的欧洲,银行家们摸索出一套更为高效也更为复杂的法定货币体制,法定货币无需政府抵押,彻底摆脱了黄金和白银对于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通过通货膨胀要隐秘得多,他们开始运用通货膨胀来获得财富。从此,银行家们实现了从“黄金卫道士”到“黄金的死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战争会让政府向银行家借款,银行家坐收利息;先通货膨胀制造泡沫再通货紧缩促使资产贬值,银行家用这两招实现“剪羊毛”;中国自建国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的经济危机,是因为没有人有意制造经济危机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当国际银行家全面进入中国以后,这样情况有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必须提防国际银行家有意在中国制造经济危机,损害社会财富,损害中国的货币政策。

9.读《货币战争》有感 篇九

当今全球化发展的世界是一个发展较为充分而丰富的世界。在资本推动下的产业与市场全球化的共同发展中,全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已迅速凝合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共同体,不仅有相关的利益关联,也有着数不尽的纠缠问题。

面对着这种以货币为基础的体系演变过程来看,我们能够看到,对于我们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面对过去各国货币战争的发展,这不仅仅关联到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对于国家的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来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货币发展的国际金融体系。但是,我们也仍然不能够不考虑货币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无论是积极还是负面的影响。

在阅读《货币战争》这本书的第三章后,我能够清楚地看到美联储其实就是美国具有“私有”性质的中央银行。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来维持美国更为坚挺的货币体系。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假象。美联储实质上具有中央银行所具有的一切职能。唯一与中央银行不同的是,美联储的股份构成中,原本属于政府股份的那部分被取缔,它实实在在的将中央银行私有化。这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使国家慢慢走近偏离国家市场发展的体系,并且对于公众来说,有着隐瞒真相的不可磨灭的谎言。

另外,面对如何隐瞒银行家主导美联储、如何进行管理人员的调配等问题,我们能够看到对于董事的决定问题,美联储一定是与国家法律相悖而行的。难道我们依然对美联储抱有任何希望吗?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大可能性只能够因为美联储幕后操纵的缘故。在文中提到的摩根等七人的幕后推动作用,无非出于他们对于金钱、权力的欲望。他们大部分主动推行私有中央银行,并且利用当时竞选总统的威尔逊为人的正义感和在公众中的地位,推行着这种对于国家没有发展未来的政策和中央体系。

为了欺骗公众,使他们相信政府仍然保持着对局面的控制,银行家们要确保真正的潜入到这个体系中,他们利用金钱来购买更多的超过政治家的影响力。这无非是一种对于公众的一种背叛,他们始终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去建立美联储,来稳定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从根本上就是不让人接受的现实,可是这样的现实早已形成在美国,这是不能再被改变的,但是我们唯一能够知道的是,银行家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是很大的,相比于那个年代,不会有太多的转变,这类似于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现状,只有他们认定的私有制才是社会发展的法则。但是,这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只有无望的被剥削、被秘密地没收财富,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可怕的事情。

10.“货币战争”不会到来 篇十

这是否意味人民币贬值的窗口开启,下半年人民币将步入持续贬值阶段?又是否意味着以中国为首的汇率贬值大战拉开了序幕,“货币战争”一触即发?

人民币不会发生趋势性贬值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整后,由于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会出现一些波动,但随着市场理性的逐步恢复,市场情绪趋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会逐渐趋缓,并逐步向市场水平回归。

8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回升了35个基点,为1美元兑6.3975元人民币。至18日发稿时为6.3966。

总的来看,中间价调整后,人民币汇率不会再重现一路单边贬值或升值的情况,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新常态。可以说,此次调整并不意味着就此开启了贬值窗口,也不会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步入持续贬值的阶段。

首先,汇率持续贬值的基本经济因素并不存在。

从宏观经济看,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任务还很重,但国内经济仍在合理的区间运行,上半年GDP仍保持7%的较快增速。今年1?7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3%,但仍有18692.20亿元的较大顺差,且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84.1亿美元,同比增加8.3%。

从国际收支情况看,上半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52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45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减少了671亿美元,但国际收支仍出现顺差,总体上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较大,但也逐步趋向平衡。并且,上半年银行结售汇累计逆差1054亿美元,二季度的结售汇逆差由一季度的914亿美元大幅收窄到139亿美元,其中,5/6月份分别转为顺差13亿/21亿美元。

从外汇储备余额变化看,二季度外汇储备下降362亿美元,较一季度下降(1130亿美元)幅度也大幅收窄。

其次,从汇率形成机制看,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决定了在宏观经济上要应对国内外市场异动,防止汇率过度波动和金融市场投机。

也就是说,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急剧大幅波动时,人民银行可以使用货币政策等手段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这也正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势所在。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将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向调整,不会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兑某个货币的双边汇率。

“货币战争”子虚乌有

必须指出的是,人民银行不会采取“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政策。

此次调整,确实短期引发了亚洲一些国家货币走低,比如,韩元下跌1.3%,创2011年以来新低,印尼盾下跌1.6%,菲律宾比索下跌0.8%,马来西亚林吉特跌至1998年以来的新低。

一些舆论进而认为中国实行汇率贬值是为了促进出口发展,并作为经济的稳定器之一,有的甚至认为会进一步引发国家间的“货币战争”。

实际上,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速减缓,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压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再加上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和资本外流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国家货币大多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例如,自年初至8月11日,印尼盾兑美元汇率贬值近8.5%,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12%左右。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面对极其险恶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依然对外承诺并保证人民币不贬值,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作出重大贡献。

当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外汇储备高居全球第一,经济政治环境远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好很多,如果说当时如此险恶时刻,中国都坚守了人民币汇率不贬值,那么今天的中国更不会采取“以邻为壑”的竞争性汇率贬值政策,引发“货币战争”。

中国将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欢迎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会继续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创造条件。

加快改革步伐,提升风控能力

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调整,对市场心理预期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对于人民银行而言,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稳定市场对汇率变动的心理预期,尽快缩短“做市商报价和进行市场交易试探,并寻求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点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当汇率出现急剧波动时,可以采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平滑由于中间价的一次性调整所引发的暂时性大幅波动,也可以采取“窗口指导”等措施对银行和企业大额购汇等进行指导。同时,要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的态势,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的统计监测和预警,防范由于短期的汇率波动和市场心理预期变动,带来跨境资金的加剧流动,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要更加坚定地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围绕构建比较完善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目标,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加大市场化决定汇率的力度,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人民银行还应考虑采取相关措施,在市场出清的过程中,逐步退出常态式的外汇市场干预,使人民币汇率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只有在汇率出现急剧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人民银行才使用货币政策等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与此同时,市场参与者还需要提升针对汇率变动的风险控制能力。

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多时间处于单边升值或贬值,以及窄幅波动之中。由此,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变得比较“麻木”,风险意识比较淡薄,防范汇率变动和风险控制能力并不强。汇率变动的风险,除了影响企业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外,对企业的外债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企业应重视汇率变动对债务成本的影响。

上一篇:幽默笑话 搞笑段子下一篇:建筑防火规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