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2024-10-25

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共14篇)

1.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一

阅读天下 丰乐人生

——参加“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心得体会

施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舒继荣

2013年4月11日至12日,我参加了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院内课题“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

这两天的学习,我耳濡目染了遵义红花岗区丰乐小学特色教学——“尚读教育”成果展示,观摩了丰乐小学五年级优秀教师詹永的《永远的童年》课堂教学展示。聆听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专题讲座和遵义红花岗区教培中心小语教研员王川燕的《做幸福诉阅读推广人》课题汇报。分享了我省三个不同地区的教研员及教师教研教改经验,她们分别是:遵义市汇川区小语教研员童赛君的《坚持与展望》、黔东南雷山县小语教研员徐先敏的《让书香陪伴学生成长》、黔南州都匀市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谈开香的《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最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袁克丽对142个课题实验基地参会教研人员进行了课题实施培训。

特色教学——“尚读教育”成果展示中,遵义红花岗丰乐小学分别表演了《好书推荐》、《千人诵读》、《律动》、《尚读》等四个节目。他们先后有上千师生把经典古诗、散文、劝学励志的名言警句等,通过巧妙串连和古典音乐韵律、柔美的动作融为一体,完美呈现在各地区前去参会的教研员和老师眼前。壮大的场面、有素的才艺表

演,简直就是一顿丰富的精神食粮,不仅让观众一饱眼福,还给了观众极大的由衷震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丰乐小学师生的精彩“尚读”教育成果展示,充分表现了学校全体师生尚读精神风貌和校园特色文化氛围。丰乐小学教书育人两不误:语文与思品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乐曲与文体相结合。和谐、向上、生机盎然。一次又一次让我啧啧赞叹,“尚读教育”是当代教研教改的成功范例,是我贵州省当代教育变革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詹永老师《永远的童年》的课堂教学中。大纲教材与课外读物紧密联系,把课堂内外同一个议题的文本有机融为一体,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品析,巧妙引导学生同化作者的情感。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詹老师一直跟着学生的学习思路走,因势利导,遵循了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文本、作者、老师四位一体。通过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表面只重读,实则听、说、读、写并重,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性、互动性强,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思品教育、生活实际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板书规范,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手段多样,勇于创新,尚读、乐读成效显著。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专题讲座,从阅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阐述了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定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解说了群文阅读的关键词,如“选文”、“议题”、“集体建构”、“共识”等。用新课标来诠释了群文阅读 的必要性,解析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特征及教学意义。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聆听遵义红花岗区教培中心小语教研员王川燕的《做幸福诉阅读推广人》课题汇报及我省三个不同地区的教研员、教师教研教改经验交流发言,(遵义市汇川区小语教研员童赛君的《坚持与展望》、黔东南雷山县小语教研员徐先敏的《让书香陪伴学生成长》、黔南州都匀市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谈开香的《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让我深切的感觉到做专家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和趋势,虽然在这条路上会充满荆棘和坎坷,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但只要心里有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努力拼搏进取,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勇于创新,持之以恒,不为名利左右,做一个良心“工程师”,就一定能找到出路,就一定能乐在其中。

课题开题会的最后一项是:课题“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负责人袁克丽对来自我省不同地区的142个课题实验基地参会人员进行了课题实施培训。对课题的确立、研究目标、研究重点、难点、研究思路和方法、预期成果等一一作了解说,明确了2013年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实施计划。袁老师强调了课题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在研究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地走,不求名利、不敷衍了事,做一个良心“工程师”,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的一生。

两天的紧张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从今以后,在教研教改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会谨记各位专家、教研员的教导,在

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牵引下,严格要求自己,竭力运用新方法、新理念去上好每节课,按照课题组研究计划的进度安排表来组织实施本人的子课题——任务驱动法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实验与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013年4月12日

2.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习惯,问题

数学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重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其性格、智力等素质能力还未开发与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得到促进与提升,还有助于小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向着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方向迈进。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

1. 数学学习近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心智、能力表现都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启蒙与开发,因此,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目前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很热衷,并且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能力的发展。其不良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或者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在数学习题书写时字迹潦草,不仅存在错别字,还总是写错或漏写,使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不懂得审题或审题不认真、马虎,常常计算出错;太过依赖他人,经常抄写他人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爱玩游戏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制约着小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因此,改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是目前教育事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影响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问题

(1)心智不成熟

一年级小学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是小学生儿童时期所存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而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小学生不能以成熟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转移的情况,这种内在因素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的主要问题。

(2)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过程中的引导者,数学是一门由运算组成的学科,其主要依靠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现今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是采取以讲授的方式为小学生解答难题,却很少运用引导的方式使小学生独立找出答案,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才会出现不会审题、经常抄袭他人作业、太过依赖他人的情况。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

1. 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从而正确引导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在其能力的表现中,模仿能力是一种表现极为突出的能力,而教师是与小学生接触非常密切的人,因此,教师在日常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老师榜样形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激发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小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2. 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多样化与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色彩比较艳丽的辅助教学工具,对小学生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演练,同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新颖、颜色艳丽、可爱的教学辅助工具所吸引,实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还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的人才之需提供强大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彭著宇,邱其容.培养学好数学的七个习惯[J].今日教育,2015(10).

[2]陈敏.孩子,让我伴你成长[J].好家长,2015(28).

3.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三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围绕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2.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四、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下转第57页)(上接第55页)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的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在体育实践课中,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改善运动条件,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

4.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四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

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

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着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

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5.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五

好习惯养成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命运,好的学习习惯是后续学习过程的基石;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后续学习过程的动力。一般小学五年级前这两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就能够初步形成,这两个基础(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将来(初中、高中、大学)学习过程的根本。

一个孩子3、4年级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可以预测出高中的学习状态,所以小学阶段家长需要操心的不是成绩,而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看看这个网友的烦恼,孩子上5年级,因为孩子有抽动症家长以尊重和给予自由空间为主,估计度没有把握好,然后越放越松,现在沟通引导无效,孩子越来越放任!家长明显有些焦虑和着急!

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做的比较好,但是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也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引导,可以说是完全放任,所以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现在孩子高中,小学没有培养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现在充分显露,上课听讲不完全,课后作业完成不完全,不预习也不复习。但是学习兴趣依旧积极引导着孩子,孩子感兴趣的课程保持良好,孩子能充分主动去学并且精益求精。

如何在小学阶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让孩子对学习过程有一个基本概念和模式。

一、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良好学习习惯里最重要的一项。家长需要让孩子深刻明白这点,老师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如果你没有听,课后自己要弄明白要多花几倍的时间。

二、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如果上课听讲效率高复习和完成作业这块所费时间会比较少,小学阶段不需要过多重复的作业量。

三、关于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我认为对于接受能力强上课听讲效率高的孩子来说,不预习更利于她们专注用心的听讲,因为新鲜从未接触;对于接受能力弱听讲效率不那么高的孩子可以预习,提前准备。

四、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制度的建立。

有许多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告诉孩子或者没有让孩子明白这点,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引导监督甚至陪伴,但是家长始终是配角,孩子才是主角,但是这样的角色常常是颠倒或者互换了,孩子放学回来家长总是急火急了的说:“快写作业!”,家长反复催,孩子好像不急,结果是家长越催越上火,孩子也烦了。

这个时候需要制定一些简单的制度来约束孩子,比如:作业完成了(或者课堂内容全部掌握了)才能游戏(孩子对课堂内容掌握的如何需要家长检验),如果没有执行可以相应有些惩罚(比如缩短游戏时间或者干些家务如洗碗,扫地之类)。

简单学习制度建立后(这个制度最好引导孩子一起参与制定)就让制度来约束孩子,平时家长也可以尽量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制度可以粘贴在墙上让孩子随时看见。制度尽量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这样执行起来容易,无法执行的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制度制定好以后要执行,刚开始会有点难,家长需要智慧引导孩子执行,家长需要坚持。

当孩子对学习过程有了基本了解,简单学习制度也已经建立,家长只需要用温和的态度循循善诱,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如此去做,三年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够养成。

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小学的孩子兴趣是简单和易变的,孩子可能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并且没有持久性,所以这个兴趣的培养既要根据孩子自己的主观意愿,家长的用心和巧妙智慧的应用同样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既要孩子感兴趣,并且在时间上要让这个兴趣延续。

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喜欢老师。

如果你想让孩子语文好可以引导孩子喜欢语文老师,专挑语文老师的优点说给孩子听,在语文老师面前多表达孩子如何喜欢她。臭味相投是非常有效果的一个词,当孩子知道老师特别喜欢她,老师也知道孩子喜欢她,她们相互喜爱的感情会形成互动,孩子因此会主动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二、简单小目标的树立。

我在《哈佛家训》里面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家庭养了一只小狗,他们想训练小狗,于是请来训狗师。

训狗师高高兴兴来了,来了以后先夸奖一番可爱的小狗,然后问小狗的主人们:“你们的训练目标是什么?”

这个家庭的爸爸,妈妈包括孩子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这个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训狗师非常生气,“你们希望它会开门,还是希望他看门防止贼进来,还是。。没有目标我如何训练它!。。”

目标带给人的方向感,有了方向动力也会因此产生。别以为小学的孩子这个不重要,这个非常重要并且必要,有了目标孩子才知道我为什么每天去学校。

具体小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这个小目标要对孩子是近距离并且稍作努力就可实现,目标如果定的太高大孩子觉得遥不可及就会失去兴趣。

简单小目标的树立就是为兴趣开山引路,而一个一个简单的小目标(在时间上也解决了兴趣的持续性)最后又能成功的串联出一个大目标。

树立小目标事例

孩子小学的时候,当时(五年级下学期)非常想上家附近新建的一流中学(青岛市最大最气派硬件设施最好的中学),我很简单的告诉他,他小学毕业考只要能拿到全校第一的成绩,这个学校会主动来录取他。然后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在必要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他的目标是什么?最后孩子小学毕业考全班第一(全校排名多少不知道),他去了他最想去的中学,小目标达成。

三、家长的鼓励。

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过程(尤其一到三年级),家长需要引导参与,除了观察孩子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适时鼓励孩子,家长的陪伴和鼓励能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也能让孩子更积极向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始终要记住自己是配角,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家长都是(辅助)鼓励,面对和完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并不是要在无压的状态下成长,我们成年人都非常有体会完全无压容易导致的是空虚(只有紧张忙碌之后的无压才是释放和休息)。

成功的父母是引导孩子的内在成长,也就是心智的培养和成长,孩子的内心和身体一样需要成长。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契机让孩子充分领会并感受由此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挫折的教育中成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面对机会家长需要戒骄戒躁,保持冷静和淡定,大方向对了就稳步向前就好!

家长们容易犯的通常是拔苗助长或者浇水过多、除草过勤也就是俗常所说的反客为主,再直白些,因为太关心太爱没了距离也就没了尊重,孩子成了家长的附属,当孩子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领空,孩子的自我如何成长!

6.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六

处在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 尤其是农村小学生, 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 他们对于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还处于一种缺乏理性的阶段, 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卫生保健、饮食习惯、健康锻炼与合理安排生活等方面, 帮助和教导他们。总的说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组织健康讲座以及开展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为农村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 也可以定期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更真切地体会健康生活的观念,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坚守阵地, 奠定基础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它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 并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提升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那么, 在体育课上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呢?

(一) 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 哪些不该做, 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在低年级学段, 应侧重学生的体育教学常规教育及良好的常规训练;在中高年级学段, 则应侧重集体 (小团体) 教育。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基础上, 再进行技能方面的教学,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例如, 我在执教低年级时,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 选择了“上课铃声响快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堂上听到哨声马上停下所有的行为看老师、下课前再次参与整队”这三个常规步骤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渗透和引导, 再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强化, 终于达成了目标, 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

(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如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体条件的差异, 等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如同样是练习单、双足跳, 让学生进行“跳房子”的游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 同时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三) 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 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 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一定体育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从某种意义上说, 技能是体育学习习惯的表现方式。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 通过课程标准、校本课程的学习, 使中高年级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如我校在低年级进行一些“叫号传球”、“射目标”、“穿山洞”的足球游戏, 到中高年级系统学习足球的传接球技术和射门。这样, 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就能明显增强。

(四) 锻炼意志, 持之以恒

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 结合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的需要, 逐步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 有计划地实施, 多次的反复实践, 培养学生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教师的示范, 对于动作要领要细心地加以揣摹, 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2.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 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耐久跑是一项单调、枯燥无味、比较艰苦的运动项目, 好多学生听到耐久跑就“发怵”。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用学生熟悉的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 激励学生坚持练习, 这样就能培养其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自我监督。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学生的自觉, 所以学生学会自我监督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做到, 教师在与不在一样, 测验与平时训练一样, 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例如, 我在与学生共同确定某种活动目标后, 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 并让他们自己评价做得怎样, 对他们的良好表现给予鼓励, 对做得不好的进行引导, 学生只有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后, 才能监督自己持之以恒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4.自我暗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持怀疑态度, 经常在体育锻炼中放弃应有的尝试和努力, 从而阻滞了自己的体育运动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鉴于此,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 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冬天的早晨学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 要学习解放军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保卫北国边疆的精神, 起床。”这样, 学生就可以克服畏寒, 穿衣下床, 进行跑步训练了。

三、注重常规, 有效提升

7.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篇七

一、从孩子们喜欢的运动练起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的内容就十分重要。所以从学生们喜欢的运动练起,让他们随着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把体育锻炼变成生活中的自然行为。

二、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学校的体育教学同其他文化课一样,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改善了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了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生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同时我们还结合教材特点,对同学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这样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培养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品德、个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即使是天生懦弱的孩子在其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些许争强好胜的本性。”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是应该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強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是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并给予恰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会挖掘出孩子们自身的积极进取的潜能,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内外相结合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学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运动时间和运动体验来完成,仅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体育和活动类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有利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共同实现之。

8.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篇八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征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经常地感知思考某一事物,他就能积极热情、兴高采烈、富有创造性地做出成绩来,而对某种活动倘若毫无兴趣,即使是一般的完成任务也是困难的`,就更谈不上高效率创造性了.

作 者:禹燕飞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1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课兴趣   培养  

9.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九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强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策略[J].甘肃教育,2013(3).

[2]贺太江.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7).

[3]庄小平.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2).

10.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

关键词兴趣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出台,是把人的身体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席在首位。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的体育教育必须以身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面向未来,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学校体育应把培养兴趣、增强健康作为首要目标,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特征,但首要目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应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这里主要指教师本人的内在素质,与师生关系两个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在学校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因此体育教师总是粗暴,强烈倾向的出现,使得学生因其反感,而迁移到体育教学上,这在实际教学中是可以见到许多实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若学生对体育教师具有亲切感与信赖感,其行为也可以迁移到体育教学上来。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是为客观教学任务而选用的基本体育理论知识和身体训练,而不少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只注重大纲与教材,而忽视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没有兼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如技术教学过细过难,只有单个技术无实战重复太多,水平相似;技术练习不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等。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不会喜欢体育直至逃课。

(三)教学标准和考核方面。

由于先天与后天环境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个性品质、本体感觉与接受能力方面必然存在差别。体育教师在教学标准和成绩考核上“一刀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例如在技术教学中,当面显示学生的技能差别,排斥差生参加比赛,高个子、胖子做体操动作师范等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势必千成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课的重要原因。

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中要从兴趣的发展规律出发:由有趣—乐趣—志趣。交替使用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对体育感兴趣,把培养兴趣和现实理想教育相结合,使之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培养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

要善于让学生正确了解体育活动价值对增强体质、效力国家,了解体育的社会意义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通过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教育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是必要的。目标是学生所追求的成就取向。可以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动机。由于过高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不但不能与他们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反而干扰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谨慎防学生还不具备条件时就会企图给学生设置较高水平的目标。

(二)改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体育教师素质高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教师再不能被学生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学无术”,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个人情感,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教育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清脆的扎实果断的口令,细致精练,起伏长短,节奏鲜明的讲解,优美准确的示范,合理有效的帮助保护,因为音色强弱和音量大小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力,引起定向反映,能加强注意力振奋精神,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定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可树立高大的教师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赢得学生的敬佩,缩短师生的距离。此外还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三)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思想上符合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认识规律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同时适当兼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与自主性。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把本来不多的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抹杀掉,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优育教学的强制性。这种选择可以包括对运动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答案的选择、对所在集体的选择等。

(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采用分层考核与评定,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既考评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有能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即考评显示了体育锻炼结果,又能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努力与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在体育学习中全面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特别是采用游戏的方法,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形成良好的动机。同时也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社会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养杨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耿硕星,马红霞,隋芳丽.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2]王欣.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之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08).

11.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一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每天愿意花两个小时去看电视,却不愿意花半小时看书。对许多学生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驱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课前———铺垫

上新课之前,我根据课文内容,布置预习作业,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领学生走进书海。

2.课上———穿插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个或多个与课文相关的文本,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起共鸣,以突破重、难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文章主题,品味书香。

3.课后———延伸

下课铃声的响起,绝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很多时候,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课后,根据所学课文,精选补充读物,让他们独立阅读,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遨游书海,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上,我也做了一些适当的改革。在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把单元的基础知识集中处理,以单元的编写主题为话题,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研究性和总结性的读书活动,让他们体验读书的乐趣。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在阅读中感悟文字的美,激发阅读兴趣,促成阅读。

二、多元引领,指导阅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学会技巧,学以致用,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让学生把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

1.以点带面,沟通课内外阅读

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读书好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语文教材,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

三、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语文教学,每周定期向学生介绍好书。寒暑假,学校可以向学生推荐读书目录。

四、开展活动,展示阅读

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并乐此不疲,是读书指导过程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们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如开展好书分享,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剪贴册”,进行“手抄报”展示,开展“美词佳句”摘抄记录竞赛等,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五、营造氛围,提升阅读

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我们在班级成立了“小小图书角”,让班内学生每人拿出两至三本书,放在教室前面的书架上,并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评选了图书管理员,定期把书借给同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开辟班级“书香栏”,打造书香班级,共享读书乐趣。

家校联手,坚持“亲子共读”。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组织开展“家庭读书节活动”,倡导家庭确定每天全家读书时间,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打造书香家庭。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培养书香学生。

六、做到“四个一”,保持阅读

读书活动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明显成效。于是,我们开展了“四个一”活动:每天利用早读时间抄记一句名人名言;课前诵读古诗词一首,利用课前预备铃响后的两分钟时间,在小干部带领下齐背古诗词;每周推荐美文一篇,我们每月根据读书计划向学生推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每月读书一本,每月让学生读一本自己喜爱的好书,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在组内交流。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让阅读为学生插上飞向理想的翅膀。

摘要:课内外结合,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课内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的体系,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12.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二

师生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信赖和仰慕教师。如果小学生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那么其就会想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努力、认真、听话的一面,并且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相反,若学生不喜欢课任教师,则可能出现厌倦、乏味,甚至抵抗的心理,而成为学困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师生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同时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教育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4.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以及亲切的`举止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包容,从而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学项目比较复杂,导致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或在项目练习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而且部分学生不愿吃苦、集中力不足等,都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个时刻,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体育动作进行逐步讲解和示范,为学生讲述体育动作正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4.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多为观察教学,观察教学是在教学前将教学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其中心任务是对教材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观察;而在素质教学要求下的体育教材对传统教学中的观察教学进行了创新与优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观察体育教学转变为实践体育运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前先让学生对体育技能以及动作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动作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设计各种关于体育动作的小游戏,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小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强健体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并运用多种方式实现自身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积极性,为小学生终身运动事业建立良好的基础。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小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发达,第二信号系统不发达,好奇心强、意志力薄弱的特殊心理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等的发育并不完善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5.1.2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体育锻炼提供强劲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

5.1.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这3方面。

5.1.4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做到技能和知识储备双提高,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

5.2建议

5.2.1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练习的难度,让学生逐渐培养其对于体育的热情。

5.2.2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并不相同,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运用教法,同时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5.2.3针对学生的特点,技能性的体育项目不需要过分强调,掌握主要的技术要领即可。强调学生对于某项或者某几项运动的喜爱程度,在教授形式上可以较多选择体育游戏,将技术教学、体能训练融入游戏之中。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议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J].时代教育,,15(12):164-165.

13.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三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让学生在“玩”中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玩”中自主学习跟“放羊”式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所说的“玩”是有控制的、开发式的,是以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为目的的,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培养体育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理解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由此可见不太适宜我们现行的“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进行讲解和示范,有的学生可能根本不了解老师在讲什么。实践证明,在一堂课当中较长的时间里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一来不要说培养兴趣了,连锻炼的目的都很难达到。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发育情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兴趣爱好不同等等。而在我们在教学当中往往是一锅炒,这样就造成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素质教育的出台,把人的身体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放在了首位。学校体育应把培养兴趣、增强健康作为首要目标,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应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增强体质与体育的延续性要结合。废除注入式,提倡自主性,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重的人格教育。

二、在“玩”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体育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分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使学生能认识和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为以后的分组练习做好准备。在教材中多安排游戏,尽量把一些枯燥的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耐久跑的教学,用“网鱼”的游戏来代替枯燥的跑,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统一命题,提出教学目标,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分类,把学生分成多组,每组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自己设计体育项目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对某些项目进行考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运用保健知识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让学生自我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等等,这样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就能有目的的“玩”,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三、在“玩”中学习能使体育在课外得到延续

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要面对学生的未来。经过实践证明,在小学教学中,在“玩”中学习,是一种培养体育兴趣的好方法,它有助于养成体育锻炼的终身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教材的活动性、刺激性、变化性、竞争性和技巧性特点是激发学生的主要动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有当体育活动的乐趣得到学生的认可,积极的运动动机才能被激发,并得到持续和强化。一切运动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活动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同时对运动的效能起着重要的影响。当学生的运动动机在某一方向上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会激发学生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表现出运动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特点。学生的运动动机产生源于自身运动需要和运动满足,教师“强制”式的运动动机,并不能在课外得到延续。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这种天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贪玩”,而是学生自身心理和行为发展社会化的自觉行动。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活动中体现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四、在“玩”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渴望学习,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介的师生相互“融合”的过程,当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和运动满足基本相同时,学生就会渴望学习,并产生积极的动机和行为。在“玩”中学习的方法采用了很多的游戏,这些游戏对学生的体育动机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从小学生的运动倾向和兴趣看,具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运动动机。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把一些体育项目改成游戏的形式增强了他们对该项目的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后产生兴趣。

在“玩”中学习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了动机,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做到动其主观,从而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的弊端,反过来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五、在“玩”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在“玩”中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情感,运动情感的发展和持续与运动学习内容的可延续性,关系极为密切。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外倾向性运动内容的相关程度,是影响运动情感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小学生在运动学习中厌倦“封闭性”动作和个体活动方式,在“玩”中自主学习恰好能满足他们开放性思维的特点。“玩”与“学”的结合,使得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体育活动过程的乐趣。

★ 面试中如何体现自身价值

★ 奉献体现价值议论文800字

★ 爱,是一种体现100字作文

★ 体育课堂教学评比弯道跑说课稿

★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 中文域名价值在两大搜索引擎中的不同体现

★ 中学体育意志品质培养分析论文

★ 高校体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讨论文

★ 巧用踏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教案

14.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篇十四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 学生的兴趣及快乐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他们喜欢某一老师就会连带喜欢他的课。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所希望的老师应是知识丰富, 气质不凡, 平易近人, 不古板, 不平淡。学生最厌烦的莫过于教师直接下命令、口令, 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利用教室的亲切感, 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针对各课的特点, 发挥想象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围绕着跑、跳、投、体操、技巧、韵律活动、游戏等展开。各课有各课的特点, 各课有各课自己的特色, 如果发挥得好, 不仅能让孩子学到体育知识, 懂得做人的道理, 而且还渗透了其他文化课、美术课、音乐课的知识。例如, 一堂跳绳课,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跳绳有很大的难度, 不但协调性要好, 且还要有一定的耐力基础, 因此学生容易疲劳。这时, 教师可以进行分小组练习,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发挥想象, 开动脑筋, 用手上的绳子拼出不同的图案。孩子们拼成的图案有动物、植物、人物等, 令笔者深受启发。做好后, 笔者还带领学生参观每组的成果, 与他们一起点评, 在做其他练习或使用体育器材时也能如此, 这样, 学生就会在自己拼成的图案中进行各种动作练习, 有做游戏的、有练习跑步的、有跳舞的。再如, 每一节课的徒手操千篇一律, 学生认为枯燥无味, 这时, 就可以让他们分小组自编自练。刚开始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把以前教师教过的徒手操拿来做, 把广播操的动作拿来做现成的等, 而后再启发他们把生活中的动作、舞蹈中的动作, 以及从其他科目学来的动作加以润色, 就是自己的一套操了。学生积极性很高, 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 不停地比划, 不停地试练, 循序渐进, 一学期下来, 他们的编操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抓住学生心理, 根据需要施教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 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 及时进行相关教育, 往往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的同时, 其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取得明显进步时, 学生心中自然会产生希望得到赞扬、得到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此时, 体育教师若能适当给予成绩的肯定, 对这名学生将会是巨大的鼓励。因此, 在教学中, 对待学生体育能力的每一点滴的进步, 体育教师都应该做到认真分析和对待, 要及时给予合理评价并做出适当的赞扬, 同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的情感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 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例如, 学生在本次课中锻炼比以前更加认真, 动作学习得更好, 体育教师就应该及时肯定他的成绩, 或者邀请该学生当场示范, 这样, 学生的自尊性心理就得到了满足, 从而更加自觉地练习。如果教师对学生认真训练及进步不重视, 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使其产生厌恶体育课的现象:或者是教师只重视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 也会让差生产生“教师看不起我、我就一个毫无用处的人”等想法, 导致了心理障碍的产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组”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 对于所学的动作, 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 让他们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的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 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 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 更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游戏形式, 提高学生兴趣

体育课上的游戏活动真是学生的开心一刻。主题教学完成之后, 教师宣布:“接下来是我们的游戏时间。”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大叫:“耶!”游戏内容对于年级的高低有一定的不同, 在高年级, 就可以多做一些男生喜欢的军事类游戏, 而对女生则做跳橡皮筋的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则多采用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游戏, 如老鹰抓小鸡、青蛙跳荷叶、数数、加减法的计算比赛等。最激烈、最兴奋、学生最乐于参加的莫过于游戏锁采用比赛的形式了, 如小组做“小推车”游戏, 推的同学两脚不停地往前赶, 做“小车”的同学则两手急急忙忙地交替着前进, 还嫌不够用, 一不小心就摔了个嘴啃泥, 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把自己这一小组的队员急得心痒痒, 不停喊“快!快!”“哎, 真是的。”那表情、那动作可精彩了。

四、多用奖励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多采用奖励形式,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给一年级学生教广播操时, 由于新的广播操动作多, 且方向感强, 因而学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学操积极性不高、持久性不够, 且易疲劳。于是, 笔者就在学操前用轻松的语气跟他们说:“待会儿我们操学的又认真又准确, 且动作做得又好又快, 老师就给大家更多的活动时间。例如, 和大家一起在大操场的草地上玩, 大家想不想啊。”“想!”学生兴奋地大喊起来, 私下里说着我们等会儿要做什么, 且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时, 笔者朝他们做了“嘘”的手势, 他们很快静下来, 纪律特别好, 这节课也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合规文化在我心中下一篇:教师师德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