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2024-10-0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共17篇)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篇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

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持久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可能有人会说,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已经很浓了,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过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小学生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二是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看动画等;三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大部分学生并不真的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意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永远高涨。

小学阶段的孩子,唯一促使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为了能更好激发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力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十足。

一、重组教材,化繁为简。

为了不给孩子们造成很深奥的知识点,以免打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中较难的知识点和较简单的内容有机的重新组织在一起,让每一节课都有松有紧,学生不仅不会觉得知识太简单没有兴趣学,也不会因为知识太难而学不会的情况。

二、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要想让每一节课都顺利而又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特别重要的,再加上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教师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电脑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为今后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程明

2014年1月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篇二

作为一名山村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能够深刻理解教育的含义。我一直担任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喜欢我的职业、喜欢我的学生们,他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信息技术课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总认为是一种游戏课,如果你想改变的话,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感情上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如果我们常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那么,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嘲讽、蔑视只会让学生离你越来越远。教师的重心是教学,教学的重心是课堂。信息技术学科现在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尚无权威的定论。这使得许多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困惑,不知如何解决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平时要不断地实践、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用心灵去呵护每个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或者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那么他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学生和热爱事业相结合,她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只有把自己无限的爱献给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优秀的学生和差等生应该平等对待,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难度要适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其次,我们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勒马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有所改变。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在农村孩子们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一节游戏课,那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纠正这一错误观点,使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我们应该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然后在慢慢导入知识点。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等上面。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以游戏带动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既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作的PowerPoin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3.分组教学。

在上微机课时,我把一班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两个人一台电脑,这样的小组好管理,然后在按照电脑的摆放位置(四排),每排一大组,这样四组我选出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以便于我管理,在布置任务时每组的小组长肩负起责任,帮助组员操作,做完的同学帮助没做完的学生。在我检查作品时,每组都把最好的作品交上来,通过大鹏教室控制软件来演示作品进行比较。这样的分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授课时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课程,术语很多,学生对其有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度过入门阶段,主动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2.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去完成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号召全校学生动手操作,让老同学带动新同学,在作品中我看懂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让学生多动手,有助于学生养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总之,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一广袤的舞台上,每一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无穷的智慧,努力学习新课改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武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课程·教材·教法, 2002 (4) .

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初中数学教学 ;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58-01

在新课程理念下,再加之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理念和方法,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其的发展和学习提供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令学生投入在新的有意思的学习环境中,并且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个观点已经被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提升,这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现今的条件下,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则是简单而有意思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立出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情境,最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举例而言,在向学生讲授无理数的课程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以及人物介绍,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无理数的教学也就自然展开,不再显得枯燥乏味。此外,在教授等腰三角形的特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对等腰三角形的特性进行演示,这样就能使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特性很直观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学生就能从感官上对等腰三角形的特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其的记忆也会加深。

二、借助动画等技术突破抽象概念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内容是很抽象的,比如“多面体的展开”、“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对这些课程进行教学时,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在进行性和谐课程的教学时,学生很难掌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效率不高。但是以上的抽象概念的教学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技术进行的,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技术很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多面体的展开”的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将正方体的6个面标不同的编号和颜色,最后生成动态的图片,就可以很直观的将抽象的空间内平面的位置变化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在讲解“圆锥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时,学生很难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的图形的形状,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圆锥侧面展开的动态图,并给学生播放,学生通过看到动态的过程,就会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最终明白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最终了解其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除此之外,“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抽象的教学难点均可以用该方法进行展开教学。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以致用,初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要让祖尔省学会使用数学工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生活中的旋转”、“银行利息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生活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计算原理,最终学会自己解决这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此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讲授“生活中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播放生活中的旋转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分辨清楚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另外,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几何画板等软件的使用,令其亲自感受旋转的原理,这样就能清楚地掌握知识点。此外,在学习“银行的利息”时,课前教师可以编一个小程序,让学生输入存款金额,最终得出利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其讲授利息的算法,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些枯燥的概念得到很好地掌握。

四、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总是被学生反映枯燥乏味没意思,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找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又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知名的数学难题、数学趣闻、数学人物等,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之前,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鸡兔问题”、“僧粥问题”等;在讲授“概率”时,可以向学生讲个小笑话:我去参观气象站,看到许多预测天气的最新仪器。参观完毕,我问站长:“你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概率下雨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站长不必多想便答道:“那就是说,我们这里有四个人,其中三个认为会下雨。”学生在欢笑之余,轻松将概率的概念提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五、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适当的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数学课堂活动,最终在数学活动中了解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样也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现象探索课”、“游艺活动课”等,形式丰富多彩可选,让学生在不一样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注重使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向其展示不同的学习方法,将信息技术的相关工具作为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学生改变以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固有印象,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将学习与探索通过信息技术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含来.以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

4.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四

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一级3个班的信息科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因此,为了有所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

(1)、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实用性东西。从而激

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2)、利用益智游戏,渗透寓教于乐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往往会在老师不注意时,偷玩游戏。我的做法是把学生最喜欢、最热衷的游戏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4)、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总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哪种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经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

5.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个人总结 篇五

冯吉

本人有幸参加了盐池三中信息技术学科组承担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工作,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没有过多的深入课堂中做有效地研究,更多的工作是在听课、各种教研活动中收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将原始资料、一些老师好的方法提供给专题小组,供小组成员借鉴。如学生课堂行为不规范,学习主动性差;教师教学行为不规范,以讲为主;小组学习等实效性差等。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严重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在全县各类教研活动中,我有意识将主题确定为“有效教学”,并要求专题小组成员承担各类活动任务,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共享,同时通过全县教师的讨论交流为小组成员下一步研究工作开拓思路。

1、结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分享课题第一阶段成果。今年信息技术学科全员培训内容为“有效课堂”,和我们的课题不谋而合。本次培训中,我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组织课题小组组长冯志明老师就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同时各学校教师以案说法,就教学中的困惑、好的方法进行了研讨交流。本次培训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原始资料和优秀的案例,开拓了专题小组成员的思路,为下一步的有效研究提供了坚定的基石。

6.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2010-2011第一学期)

与其它必修课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体会颇多,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在忙碌中收获,我在收获中得到了成长,这一切都激励着我继续奋进。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结合我校实际教学需要及校领导下达的教学任务。现将我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主控室日常工作做如下总结:

1、边讲边练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很难得以保证,并且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上过

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第二学期)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体会颇多,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在忙碌中收获,我在收获中得到了成长,这一切都激励着我继续奋进。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结合我校农村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教学任务。现将我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在教学任务方面,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

一、初二年级的课,通过一年来的学习,现在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学生能够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并且学会利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片裁切填色,八年级学生在熟练掌握电脑基础操作的水平上,学会了flsh软件制作简单不同类的小动画,七八年级都按照课程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边讲边练,学的快的帮助学习慢的,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利用单周周一和双周周二进行教师计算机专业培训。利用了业余时间并且提高了教师专业文化素质。

3、.教学成绩上,有八年级学生参加了商洛市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并且获得奖次。

握。

2、精讲多练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例如在讲到“控点”时,我就把所以要涉及到这一操作的操作都提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把握住了重点,让学生重视起来。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分层次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部分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同学,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会加深他们的学习深度。另外,还对学生进行课外兴趣的培养,对有基础和潜力的学生可进行课本外知识的引导,比如:辅导他们学习电子报刊、电子绘画等。

4、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设备问题,部分机器老化,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无缘无故出现故障,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基本上是两人共用一台微机,有些甚至达到三人共用一台微机,不便管理,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部分学生常常趁老师不备自行将自己带来的软件安装和不正当开关电脑!致使电脑时常出问题.今后,我将继续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责任

7.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七

一、巧妙设置导入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巧妙设置导入情境, 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立刻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 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自主与探究学习, 提高课堂效益。比如问题式导入, 带着问题去学习, 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演示式的导入也能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 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二、摆正师生位置,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把教师由权威者变成指导者。要精讲多练, 多让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其中技能性, 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 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当用少量的时间讲解操作方法, 而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练习。

三、多用举例对比, 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时, 除讲清楚概念外, 应多采用举例对比。如讲《计算机特点》时, 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 可列举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 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的例子。

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时, 由于“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 因此我们要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 并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对比, 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科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 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 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结合初一语文教学, 我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 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 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 (打字) 的训练, 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8.信息技术课教学经验点滴 篇八

第一,要把握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基于对信息技术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它同传统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有着其鲜明的自身特点。

1.传统学科强调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则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

对于一个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我们直接教他学习如何上网,去浏览一个网站,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下载、打印出来,这样手把手一教,他几下就学会了。

2.传统学科缺乏“随机性”,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急学先用,立竿见影”。因为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应当提倡学以致用”,“要使中小学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

第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对许多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及时把握住由计算机而引发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所教的主题中来。所以我们在利用计算机教学时,通过游戏等有趣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使计算机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辅导”的情境式教学法,力求通过动画、音乐、声音、文字、教学情节、游戏、练习、测试以及真实世界的情感教育等创造出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计算机学习与真实世界知识学习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为自己建构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

第四,在教学中注意几项原则

1.情境性原则:一是指信息技术课程光盘教材的课件设计要结合学习内容提供与知识有关或类似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仿真虚拟技术,创设逼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二是指老师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是一种真实的人类感情即情感教育(EQ),这是再好的信息技术光盘教材也无法创造出来的。

2.针对性原则:不仅只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尽力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

3.开放性原则:在针对性原则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制应是自主型的,要开放灵活,不能是课堂教学的封闭直线式,也不能是电子书刊信息简单的罗列呈现式,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过程中即兴创造、突破预定目标的束缚,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

4.合作性原则: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的闭门造车,不是没有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带有自主能动性的同时,又能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老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小组讲座协商,甚至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成果,从中选择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由熟练到创新,先起步再放眼”。学生的知识在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而获得的。教师被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时,将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积极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同化总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要把情境建设看成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9.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还兼学校的计算机及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实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一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二、师德渗透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网站、博客圈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备,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今年还参加了网上国培学习,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10.信息技术经验总结 篇十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层推进。

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拥有电脑的家庭很少,每班基本不到10%,甚至很多学生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都没有见过电脑,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高,但由于基础差,加之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技能操作要求,而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很容易就会对课程失去信心。

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从电脑的基础知识入手,设计了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环节,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下载了不同的练习鼠标、键盘操作的游戏性质小课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简单、反复的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合理利用教材,因材施教。

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稍显陈旧,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较差,再加上基础较差,很难在预定的教学学时内完全掌握教材内容,比如三年级的教材中纸牌游戏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年龄偏小,对游戏规则理解起来相当吃力,而且纸牌游戏在级联菜单中所处位置较深,学生对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出现了很多学生难以打开软件的情况。而在六年级的教材中综合任务的范例实际都偏难,学生在操作中很容易就会由于与范例差距过大而丧失信心。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一部分难以操作的内容简化,而以其他较为新颖的内容进行替代。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电脑较少而学生众多,难以做到人手一台,我就将学生进行编组,进行组间、组中竞赛,让学生轮流操作电脑,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少数家里有电脑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往往认为教学内容简单,我就针对他们的水平,提出一些较难的任务,并适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习惯,让他们帮助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从而达到了学帮带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整个机房设置为同一局域网,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通过教师机可以监控每一台学生机,讲课时可以控制学生机进行教学演示,练习时学生可以自由操作,在学生不注意听讲时还可以及时发出屏幕警告,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技能训练要求。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还注意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作为教师就需要不断补充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余,我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和优质课观摩活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点滴 篇十一

关键词:技术信息 理念教学 兴趣激发

一、扣紧新教学理念,结合本地特点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将每节课的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A、理论学习阶段(大约2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讲,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并按要求进行同步操作练习;B、互助阶段。在第一遍讲完做完后,全班仅有少部分同学会做好,这时可让这些同学到那些不熟练、不会的同学当中进行指导性帮助,但坚决杜绝包办代替。在互助帮助、互相影响下,95﹪的学生可吸收课堂所学;C、自由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已掌握本节内容的可自由练习,包括游戏。适当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增长更多的技能和提高操作水平。例如,通过自主学习,好多学生掌握了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何发送E-mail等。

二、注意培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1.重视直观,激发兴趣。在每节课之前,我用大量的时间准备素材,用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图片、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用彩色明星画报讲解word中的图文混排。为学生提供自己喜爱的教师的图片,插入到自己输入的文字评价中。这样既完成了教學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对图片如何进入自己的计算机的浑厚兴趣,为以后讲解图的共享及扫描打下了伏笔。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力。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对教师的教案、计算机怀有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于是我就表扬那些学得好的同学,让他们用我的机子,感受我的机子,在我的机子里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且告诉他们我的机子里还有什么好东西,在什么盘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运行。

三、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分组学习的活动过程是:教师先向各小组布置学习课题,然后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有关的资源,由每小组研究学习,最后将结果展示出来。例如,让学生制作网页,教师先系统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可将Photoshop和Flash相结合做出动感十足,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最终由各组组长汇总上报达成共识。

四、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做到学以致用

12.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二

一、端正学生态度

经调查, 90%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很感兴趣, 而且其中20%的有很浓厚的兴趣。很多老师可能会很乐观, 想当然的认为信息技术课会很好上、很轻松。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学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 而是冲着游戏来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必须纠正这种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 从而端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 这同时也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信息技术教材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 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打基础。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 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相当精湛的业务水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本身至少要有一桶水。”鉴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与时俱进。

三、强化组织教学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组织教学能力可能要比教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 不能放纵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活动。其次, 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这些可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的。教育是一种引领, 一种服务, 一种帮助。作为教师, 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大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使得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 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进步快的学生给予认可。例如上操作课时, 我会一边讲解、演示, 一边让学生跟着操作, 最后再让学生把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从头操作一遍。这时候如果碰到不懂的学生太多, 我会安排几名接受能力较强完成较好的学生, 让他们帮老师分组去辅导这些学生, 从而达到一种互助关系, 同时也让每个学生操作统一,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成就感”。课后跟学生多沟通, 分析教学情况, 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弥补。同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 写好教学反思,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例如以科技创新为主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 同时把上届学生做好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 让他们有个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模板的制作, 按钮的使用, FLASH的插入等等, 这时我并不是急于帮他们解决, 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帮助, 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如果还不能解决, 最后才由我给他们讲解, 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发他们自主学习, 积极创新,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六、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社会信息层出不穷, 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 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垃圾信息;计算机病毒泛滥、个人隐私遭到威胁、计算机犯罪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就显得更为重要。

13.信息技术备课组课改经验总结材料 篇十三

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

2008年11月17日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知识体系、全新的授课理念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新要求,逐渐形成了本学科应对新课改的整体策略。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在这个总结材料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知识整合型”教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引自《技术课程标准》所讲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术业有专攻,而仅还要有更加广博、全面的知识,了解所教学生当前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做知识整合型的教师。这样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讲授可指导其他学科学习的方法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

2、对教师理论积淀的高要求

看过信息技术课改教材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再讲软件的操作了,而是讲授的基于信息学理论的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等层面的知识,要想使学生真正学透教材知识的精髓,仅备好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表象知识还远远不够,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积淀,要掌握如信息学、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相关理论。只有将教师的头脑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好,才有可能在教学备课中深挖教材,讲透知识的内涵,讲出知识的外延。教师站得高了,学生才有可能望得更远。

3、要求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信息技术的课堂任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 也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前,都会通过网络论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她)们关心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方法。我们从服务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时、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学习主题。举个例子:在学习图像处理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软件学习枯燥、无趣。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方面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征集改进方案,另一方 面通过网络,了解软件最新的应用。最后我们综合了两方面获取的信息,将授课主题改为——非主流图片的制作。非主流图片是网络上的新名词,追求时尚的学生在QQ空间,网络冲浪的时候它都特别熟悉,将其作为课堂学习内容,迎合了学生的时尚心理,可谓一呼百应,授课效果大有好转。仍然是图像处理知识学习,但赋予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就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这节课让我们教师感觉到,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

4、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有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活动的形式贵在推陈出新。如何出新,我们的做法是广泛涉猎各种媒体的信息,特别是电视媒体中的各种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中的各种活动形式,如猜词、传话等,注意平时的积累,让我们的活动形式能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口味。

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关键还是落实,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反思,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进行这种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又要求教师用心选择。比如,在《初识多媒体》一课,我们选取了美国大片《哥斯拉》的片断给学生赏析,电影精彩、感人的情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再做点拨,请同学们好好回味、反思电影中的情节,记住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的道理:做一个懂得感恩母爱的有心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好心人,情感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设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思考、感悟,这部电脑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无法实施了。所以要求教师能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方可呈现更加多彩、深刻的教学。

二、新课改后备课的变化,教师是如何研究教学的

1、备课—教学的变化

学校的要求是每个周二第八节开始备课,根据我们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每堂课做课件,所以我们备课组执行了“轮做制”。周五上午就要初备下一周的课,做课件的老师要在周一前做出下周教学的课件,周一上班就课件的问题备课组提出改进方略,并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周一用新课件教学,要求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听后个人反思,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再针对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及教师上课时反思到的、领悟到的新问题修改课件,改进教学策略(再次备 课),再根据比较完善的想法,制定最后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备课—教学流程。虽然每周只有一节新课,但我们都感觉似乎一周里时时刻刻都在备课,改课。甚至回家的途中,吃饭的时候还在想怎么能将某个环节讲得更好。虽然很累,但感觉课改的教材很锻炼人,坚持下来,对个人的成长、业务的进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2、研究教学的新形式——信息技术研讨网站

对课改教学的研究我们组采用两种方式。

一、直接研究法。

二、网络研究法。在每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组的老师会通过互相交流、向老教师求教、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于课程相关的问题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业务提高技巧等等不是每节教学中直接呈现出来而在教学中还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信息技术研讨网站。集合我们全体老师的智慧,设立了十五个类别的研讨板块,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与他人研讨,共建学科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坚持一年来感觉利用这个研讨平台可以提升理念、精化知识、取人之长、共同进步。

14.初中政治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四

朱丽

1、精心备课。

(1)备教材,根据历年来中考的侧重点,对教材知识加以整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2)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等,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分层教学。

(3)备能训,能力训练是我们手头非常重要的资料,课前我们先做一遍,挑选一部分必做题供课堂使用。

2、前粘后联。

初三政治的新授课一开始就应与中考相连接,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营造中考的氛围,同时无形中也可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第二课责任时,可适当补充弘扬正能量的相关知识,包括材料的选择(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中学生等等),问题的设置:(1)优秀品质(2)体现的观点道理(3)如何学习(4)及启示。以及如何应答,这样就可以把七年级第1课的生命、人生价值,第2课的青春、理想,第4课的学习、受教育,第7、8、9、10课的自信、自立、自强、不畏挫折、意志坚强,第17课的真善美,18课的行为与结果,八年级第1课的孝敬父母,第5课的合作,第10课的团结,第6课的诚实守信,九年级第1课的公平正义,第2可的责任,第12课的有价值的人生追求等内容相结合,紧扣中考真题,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3、渗透做题方法

政治这一学科无外乎就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会事半功倍。这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挤时间了解学情,选择题:(1)注意几个逆向型选择题(2)组合式选择题教会学生学会排除法加比较法(3)注意选项中的迷惑选项,指导学生精准把握教材知识,做题过程中留下痕迹改过来(4)注意一些典型的错误表述,如根本、彻底、杜绝等字眼

4、融洽师生关系

15.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五

一、巧妙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导入巧妙, 符合学生特点, 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 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其中, 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如此, 导入历来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在导入阶段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学生才不会认为学习枯燥无味, 才能主动从学习中寻找乐趣。

1. 优秀作品吸引学生。

我们可以选取往年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者教师亲自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 学生会为这些作品所吸引, 进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这些作品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我也要试一试, 也制作出这样的作品来。如在学习Word文档的编排时, 我出示往年学生图文并茂、版式各样作品, 学生无一不赞叹这些作品的美妙与精细, 进而会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2. 趣味问题调动学生。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为切入点, 来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 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3. 生活情境拉近学生。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价值, 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学科学习的距离,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在因特网上交流信息时, 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在网上交流信息的经验, 以此为话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 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 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学习方法, 顺应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符合计算机系统层次性与实用性原则, 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 任务驱动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强化学生探究动机, 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满足学习需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发送电子邮件时, 我设计了给教师发送邮件的教学任务, 要以新年快乐为主题, 并附有图片、文字与声音。当任务一抛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学生展开了Outlook Express的自主探索, 邮件如何才能有图片与声音呢?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学生积极查阅相关内容展开了充分的自学与探究。在小组成员积极交流与讨论中, 各小组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小组的作品还极富新意与创意, 闪现着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 是学生独特个性与丰富想象的集中体现, 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的直接讲解和学生被动接收更高效。

三、精讲多练,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 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才能活学活用, 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 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中, 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 要为学生自主上机操作预留更多的时间,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 我对于绘图工具栏上的主要工具, 如三维效果、填充、阴影等做了简要而精准的介绍, 然后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参与热情高涨, 教学氛围异常活跃, 学生发挥想象力, 释放潜能, 发展个性, 创作出了许多好的作品。这样更容易将教师的理论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 使得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 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 协调学生的手脑能力, 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如在学完文字编排与图片处理的相关内容后, 我让学生来设计一幅宣传环保的公益海报, 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高, 课余时间积极收集材料, 展开充分的想象, 整理文字资料与图片, 然后在电脑上进行积极的创作。这样的训练实现了学科的互通, 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宽广的思维空间, 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契机。这次训练学生收益甚多,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四、多元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点, 得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会学习的乐趣, 进而会对学习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相反, 不当的评价只能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产生负面消极情绪, 而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单一的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 过程与结果并重, 表扬与批评并举, 他评与自评并行,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用, 以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与勇气,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使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1. 过程与结果并重。

结果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成绩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因此,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 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2. 表扬与批评并举。

现代教学提倡赏识教育, 赏识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味地赏识只让学生飘飘然, 产生骄傲情绪, 而不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适时适度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 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 从而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航行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

3. 他评与自评并行。

16.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六

一、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会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直接让他坐下,而不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有教师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厌学,产生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二、认真反思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能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就不会出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无事可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中进行。

五、注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和互联网建设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信息协作平台。

17.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很荣幸能有机会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学经验,从工作到现在工作不到三年的我,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承蒙大家的关照,才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对我的工作多多给予帮助和建议,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所以在这里首先感谢帮助过我的那些老教师们。下面我就个人的一点教学的小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多题意见。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上一篇:善良无价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投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