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2024-08-16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精选9篇)

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一

1 绝对值函数ABS(x)

例:

SQL查询:

SELECT ABS(-1),ABS(0),ABS(1)

执行结果:

2平方根函数SQRT(x)

例:

SQL查询:

SELECT SQRT(4),SQRT(16)

执行结果:

3 随机函数RAND,RAND(x)

例:

SQL查询:

SELECT RAND(),RAND(10)

执行结果:

说明:

随机函数RAND()和RAND(x)返回一个0~1的随机浮点数(包含0和1),

若指定参数x,则使用它作为种子值产生随机数。若使用同一个种子值,则产生的随机数也相同。

例:

SQL查询:

SELECT RAND(10),RAND(10)

执行结果:

4 四舍五入函数ROUND(x,y)

例:

SQL查询:

SELECT ROUND(32.12456,-1),ROUND(32.12456,0),ROUND(32.12456,1),ROUND(32.12456,2)

执行结果:

说明:

参数x为四舍五入操作的对象,y为保留小数点后面的位数。

当y为负整数时,则代表保留至小数点前面的位置,如例子中的-1代表保留至小数点前面1位的数位上(个位)。

5 幂运算函数POWER(x,y),SQUARE(x),EXP(x)

例:

SQL查询:

SELECT POWER(2.0,-1), POWER(2.0,0),POWER(2.0,1)SELECT SQUARE(-2.0),SQUARE(0),SQUARE(2.0)SELECT EXP(-2.0),EXP(0),EXP(2.0)

执行结果:

说明:

POWER(x,y)返回x的y次方的结果值。

SQUARE(x)返回x的平方值。

EXP(x)返回e的x次方的结果值。

6 对数运算LOG(x),LOG10(x)

例:

SQL查询:

SELECT LOG(1),LOG(EXP(1))SELECT LOG10(1),LOG10(10),LOG10(1000)

执行结果:

说明:

LOG(x)返回自然对数,实例中的LOG(EXP(1))返回值1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LOG10(x)返回x的基数为10的对数。

7 符号函数SIGN(x)

例:

SQL查询:

SELECT SIGN(-1),SIGN(0),SIGN(1)

执行结果:

说明:

SIGN(x)返回x的符号,x>0时返回1,x=0时返回0,x<0时返回-1。

8 角度、弧度互换函数RADIANS(x),DEGREES(x)

例:

SQL查询:

SELECT RADIANS(90.0),RADIANS(180.0),RADIANS(360.0)SELECT DEGREES(PI()/2),DEGREES(PI()),DEGREES(PI()*2)

执行结果:

说明:

RADIANS(x)返回x对应的弧度值,DEGREES(x)返回x对应的角度值。

例子中的PI()函数返回圆周率。

9 正弦函数SIN(x)、反正弦函数ASIN(x)

例:

SQL查询:

SELECT SIN(PI()/2),SIN(0),ASIN(1),ASIN(0)

执行结果:

说明:

SIN(x)返回x的正弦值,ASIN(x)返回x的反正弦值。

10 余弦函数COS(x)、反余弦函数ACOS(x)

例:

SQL查询:

SELECT COS(PI()),COS(0),ACOS(-1),ACOS(1)

执行结果:

说明:

COS(x)返回x的余弦值,ACOS(x)返回x的反余弦值。

11 正切函数TAN(x)、反正切函数ATAN(x)、余切函数COT(x)

例:

SQL查询:

SELECT TAN(PI()/4),ATAN(1),COT(PI()/4)

执行结果:

说明:

TAN(x)返回x的正切值,ATAN(x)返回x的反正切值,COT(x)返回x的余切值。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二

一、数形结合思想

例1解不等式 - x2≥x2- | x - 1 | .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2x2≤| x - 1 | .

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的图像, 通过|可求得A ( - 1, 2 ) , B (1/2, /2) . 结合图形, 知当x∈ (- 1, 1/2) 时, y = 2x2的图像在y = | x - 1 |的图像下方,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评注数形结合是将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 从而化抽象为直观, 化难为易, 此题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解题中, 可由图形直观地得到结果, 避开分类讨论, 解法简洁.

二、分类讨论思想

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lg ( ax) > 2lg ( x - 1) ( a∈R) .

故当a≤0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

当a > 0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评注分类讨是一种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 分别对待, 各个击破的思想, 只有掌握分类原则, 弄清分类原因, 熟练分类方法, 才能灵活解答有关需要分类的数学问题.

三、转化思想

例3圆周上有n个点, 过每两点连一条弦, 设这些弦没有三条共点的, 问这些弦在圆内有多少个交点?

解析因为n个点取出4个的组合数为C4n, 而每4个作成四边形, 这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一个交点就是所求的一个点, 可见能作出几个四边形, 弦在圆内就有几个交点, 故所求的交点数就是C4n.

评注转化思想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 本例很难直接从弦与弦的交点入手来考虑, 换一个角度, 如果两弦在圆内有一个交点, 必涉及圆周上4个点, 而且圆周上4个点只能在圆内产生一个交点, 也就是说在圆周n个点中取4个点的一个组合与弦在圆内的一个交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可转化为计算圆周n个点中取出4个点的组合数.

四、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 ( m - 1) x2- 2mx + m2+ m 6 = 0有两个实根α, β, 且0 < α < 1 < β,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设f ( x) = ( m - 1) x2- 2mx +  + m - 6, 由题意知函数f ( x) 与x轴相交于点 ( α, 0) , ( β, 0) .

解得

评注以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为载体的代数题, 若能根据题目特点, 巧妙转化, 可极大地优化解题过程.

五、特殊与一般思想

例5函数的反函数是 ( ) .

解析点 ( - 1, 0) 在原函数图像上, 则 ( 0, - 1) 在反函数图像上, 则排除A, C项; 又点 ( 0, - 1) 在原函数图像上, 则 ( - 1, 0) 在反函数图像上, 故排除D项. 选B项.

评注特殊值法解选择题是特殊与一般思想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相当于增加题设条件, 可使问题简单化, 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得到答案.

参考文献

[1]张桂文.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2 (6) .

[2]卢志明.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D].广州大学, 2011.

[3]孙祥.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5) .

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三

可是,许多学生却对逆向思维感到无所适从,很不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显而易见应用逆向思维便可迎刃而解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也感到困难。例如,在学习倍角公式后,要求sin15ocos15o、2cos275o-1等的值时,就有许多学生思苦良久,最终却毫无结果。原因何在?首先,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是正向思维,而往往忽视、抑制了逆向思维的建立;其次,思维定势使学生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开阔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逆向提问,培养学生双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等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注意逆向提问,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辩析得更清楚,也理解得更透彻,而且能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惯,在运用中也能左右逢源。

例1:设f(x)=4x-2x+l(x≥0),求f-1(0)。

分析:按一般思维方法,先判断原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若存在,求解方程,写出反函数再求值。逆向思考:不求出反函数,而借助于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可作出如下判断:求f-1(0)的值,实质上就是使f(x)=0的x值,令4x-2x+l=0,解得x=l,从而f-1(0)=1。

二、对比练习,训练学生逆用公式法则的能力

对公式法则,不但要求学生会正向运用,而且还要会反向运用。这也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例2:在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后,可选编以下练习题以训练学生逆用的能力:

这一组题富有灵活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灵活地逆向运用所学公式,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

(3):

[其中有*号这一步逆用了公式Ta+β·即: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再来看下一例:

例3:对于扇形面积公式S= πR2,若已知扇形半径R和扇形所对的原心角n,直接代入扇形面积公式即得扇形面积。但反过来,若已知扇形面积S和半径R,怎样求n呢?若已知扇形面积S和扇形所对的原心角n,怎样求半径R呢?这就要求学生能逆向运用公式得到n= ,R= ,从而解决问题。

三、启发思考,重视解题中的逆向联想

在解题教学中,如果只进行正向应用的单一训练,而忽视由此及彼的逆向联想,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过程的定势.因此,应经常启发学生调整视角,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4:已知△ABC中,BC=20,AB+AC=50.求中线AM的最小值。

分析:本例可以根据所给条件建立函数关系,最后转为求有条件的极值,但计算复杂,如果联想到椭圆定义,即有:2c=20,2a=50,从而再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推知:AM的最小值为短半轴长,所以AM的最小值为5。

例5:若三个方程:x2-4ax-4a+3=0,X2+(a-l)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正面思考情况复杂,不易得到结果.注意到“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的对立面是“三个方程都无实数解”,于是从全体实数中排除三个方程都无实数解时a的范围,即为本题所求。

略解:当a满足(4a)2-4(-4a+3)<0,(a-1)2-4a2<0,4a2-4(-2a)<0,即-

从以上数例我们不难发现,逆向思维的范畴比较广,凡公式、定理的逆用,间接证明、执果索因、正难则反、先退后进等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逆向思维训练。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数学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提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评价建议”)。而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在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等的教学,特别是数学习题的分析解答来完成的,在其过程中常常触及到思维方法中的不同类型,如归纳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等。其中,逆向思维是一种自觉地打破习惯性的思考方法、使用与其完全相反的思考路径来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模式倾向于:如果顺推遇到障碍时,不妨考虑逆推;直接解决有困难时,不妨考虑间接突破,当反复地从正向考虑某一问题而陷入困难时,改变一下思考角度,采用逆向思维,或许会使你柳暗花明,茅塞顿开。

可是,许多学生却对逆向思维感到无所适从,很不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显而易见应用逆向思维便可迎刃而解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也感到困难。例如,在学习倍角公式后,要求sin15ocos15o、2cos275o-1等的值时,就有许多学生思苦良久,最终却毫无结果。原因何在?首先,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是正向思维,而往往忽视、抑制了逆向思维的建立;其次,思维定势使学生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开阔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逆向提问,培养学生双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等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注意逆向提问,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辩析得更清楚,也理解得更透彻,而且能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惯,在运用中也能左右逢源。

例1:设f(x)=4x-2x+l(x≥0),求f-1(0)。

分析:按一般思维方法,先判断原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若存在,求解方程,写出反函数再求值。逆向思考:不求出反函数,而借助于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可作出如下判断:求f-1(0)的值,实质上就是使f(x)=0的x值,令4x-2x+l=0,解得x=l,从而f-1(0)=1。

二、对比练习,训练学生逆用公式法则的能力

对公式法则,不但要求学生会正向运用,而且还要会反向运用。这也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例2:在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后,可选编以下练习题以训练学生逆用的能力:

这一组题富有灵活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灵活地逆向运用所学公式,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

(3):

[其中有*号这一步逆用了公式Ta+β·即: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再来看下一例:

例3:对于扇形面积公式S= πR2,若已知扇形半径R和扇形所对的原心角n,直接代入扇形面积公式即得扇形面积。但反过来,若已知扇形面积S和半径R,怎样求n呢?若已知扇形面积S和扇形所对的原心角n,怎样求半径R呢?这就要求学生能逆向运用公式得到n= ,R= ,从而解决问题。

三、启发思考,重视解题中的逆向联想

在解题教学中,如果只进行正向应用的单一训练,而忽视由此及彼的逆向联想,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过程的定势.因此,应经常启发学生调整视角,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4:已知△ABC中,BC=20,AB+AC=50.求中线AM的最小值。

分析:本例可以根据所给条件建立函数关系,最后转为求有条件的极值,但计算复杂,如果联想到椭圆定义,即有:2c=20,2a=50,从而再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推知:AM的最小值为短半轴长,所以AM的最小值为5。

例5:若三个方程:x2-4ax-4a+3=0,X2+(a-l)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正面思考情况复杂,不易得到结果.注意到“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的对立面是“三个方程都无实数解”,于是从全体实数中排除三个方程都无实数解时a的范围,即为本题所求。

略解:当a满足(4a)2-4(-4a+3)<0,(a-1)2-4a2<0,4a2-4(-2a)<0,即-

从以上数例我们不难发现,逆向思维的范畴比较广,凡公式、定理的逆用,间接证明、执果索因、正难则反、先退后进等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逆向思维训练。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数学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提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评价建议”)。而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在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等的教学,特别是数学习题的分析解答来完成的,在其过程中常常触及到思维方法中的不同类型,如归纳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等。其中,逆向思维是一种自觉地打破习惯性的思考方法、使用与其完全相反的思考路径来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模式倾向于:如果顺推遇到障碍时,不妨考虑逆推;直接解决有困难时,不妨考虑间接突破,当反复地从正向考虑某一问题而陷入困难时,改变一下思考角度,采用逆向思维,或许会使你柳暗花明,茅塞顿开。

可是,许多学生却对逆向思维感到无所适从,很不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显而易见应用逆向思维便可迎刃而解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也感到困难。例如,在学习倍角公式后,要求sin15ocos15o、2cos275o-1等的值时,就有许多学生思苦良久,最终却毫无结果。原因何在?首先,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是正向思维,而往往忽视、抑制了逆向思维的建立;其次,思维定势使学生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开阔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逆向提问,培养学生双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等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注意逆向提问,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辩析得更清楚,也理解得更透彻,而且能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惯,在运用中也能左右逢源。

例1:设f(x)=4x-2x+l(x≥0),求f-1(0)。

分析:按一般思维方法,先判断原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若存在,求解方程,写出反函数再求值。逆向思考:不求出反函数,而借助于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可作出如下判断:求f-1(0)的值,实质上就是使f(x)=0的x值,令4x-2x+l=0,解得x=l,从而f-1(0)=1。

二、对比练习,训练学生逆用公式法则的能力

对公式法则,不但要求学生会正向运用,而且还要会反向运用。这也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例2:在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后,可选编以下练习题以训练学生逆用的能力:

这一组题富有灵活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灵活地逆向运用所学公式,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

(3):

[其中有*号这一步逆用了公式Ta+β·即: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再来看下一例:

例3:对于扇形面积公式S= πR2,若已知扇形半径R和扇形所对的原心角n,直接代入扇形面积公式即得扇形面积。但反过来,若已知扇形面积S和半径R,怎样求n呢?若已知扇形面积S和扇形所对的原心角n,怎样求半径R呢?这就要求学生能逆向运用公式得到n= ,R= ,从而解决问题。

三、启发思考,重视解题中的逆向联想

在解题教学中,如果只进行正向应用的单一训练,而忽视由此及彼的逆向联想,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过程的定势.因此,应经常启发学生调整视角,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4:已知△ABC中,BC=20,AB+AC=50.求中线AM的最小值。

分析:本例可以根据所给条件建立函数关系,最后转为求有条件的极值,但计算复杂,如果联想到椭圆定义,即有:2c=20,2a=50,从而再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推知:AM的最小值为短半轴长,所以AM的最小值为5。

例5:若三个方程:x2-4ax-4a+3=0,X2+(a-l)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正面思考情况复杂,不易得到结果.注意到“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的对立面是“三个方程都无实数解”,于是从全体实数中排除三个方程都无实数解时a的范围,即为本题所求。

略解:当a满足(4a)2-4(-4a+3)<0,(a-1)2-4a2<0,4a2-4(-2a)<0,即-

从以上数例我们不难发现,逆向思维的范畴比较广,凡公式、定理的逆用,间接证明、执果索因、正难则反、先退后进等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逆向思维训练。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4.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四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学海中学  王加明

由于受高考语文试题的影响,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也出现了仿句题。仿句题是一种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和句式来表达特定内容的一种既有限制但又留有较大创造空间的语言运用性主观题型。仿句题不仅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而且还能检验考生的各种知识储备与思维品质。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20中考语文的仿句题主要有以下三种题型:

一、 填充型

[例1](  河南省)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例2]  (2003 浙江丽水市)

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标“▲”处仿写一句话,使它成为一个恰当的论据。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精析:从内容上看,前一题的横线上填写的内容要跟例句一样,是对人的一种行为的赞美,后一题填写的也是某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在当时做起来很不容易,并且后来有很大的价值;从句式结构看,前一题填写的是有两个定语的偏正短语。后一题填写的应是一个“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从修辞看,前一题要用比喻,后一题不用修辞。(参考答案: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   一次及时的看望是一朵花  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  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 当凡高在孤独寂寞中追求艺术的真谛 )

二、 续写型

[例3] (2003 浙江绍兴市)

仿照下面画线句中的一个分句,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例4] (2003  浙江杭州市)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

,                                      。

精析:从内容上看,前后两题横线上填写的内容必须围绕并且要描写分别是“生命是一个奇迹”,和“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要保持中心内容的.一致性,不可另起炉灶;从句式结构看,前一题要用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一题要用假设复句;从修辞上看,前一题要用比喻,后一题也要用比喻。(参考答案: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像歌唱家一样唱出动听的歌曲。或: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般自由穿梭。/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颗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三、 仿照型

[例5] (2003 南京市)

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

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                                ,勤奋是                              。

[例6] (2003  甘肃省)

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

例如: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

父爱是

精析:从内容上看,这两道题都是对真诚、母爱的歌颂和赞美,仿照句跟例句的感情和风格要一致,所填的仿照句也必须是对“勤奋”、“父爱”的歌颂和赞美;从句式结构看,前一题横线要填写的是偏正短语,中心语的前面要有两个定语,后一题横线上要填写的是一个偏正短语和一个分句,并且偏正短语的中心语是这一分句的主语;从修辞看,这两题都必须用比喻。(参考答案: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血依然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总之,同学们在做仿句题时要学会分析,重视例句在内容、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隐含着的有效信息,审清题意 吃透要求,方能有的放矢。研究例句,从照应、关联、结构、修辞、语言特色等入手,发现例句信息,求得神韵。 注意表达,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相等为好。做到:主旨内容能一致,情感、风格能和谐,前后语词能照应,前后结构能对应性,修辞手法能一样。

(作者王加明    wangjiaming9000@163.com  )

5.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五

语文是最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抓导语设计,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在教学《外国诗两首》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星,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垄上行,到田园去走走。说到田园诗,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确实让我们心醉神迷,不过,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诗两首是外国田园诗—一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夜》。

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引入课文,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信心,更是丰富了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

二、抓作者身世,挖掘不同作品的风格

在学习《武陵春》时,对于作者的了解我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对其身世做了一番深入的挖掘。

李清照,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所以她前期的词多写其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故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永遇乐》中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关切,《渔家傲》中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

三、抓情节与人物形象,挖掘整篇文章的文化内涵

《心声》一课的主要情节是按时间顺序设计的: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万卡》。开端部分是李京京参与公开课上表情朗读《万卡》的要求被拒绝,发展部分则是他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了课文,而公开课上勇敢举手、声情并茂的朗读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情节的发展后,重点关注的是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的主题含义与文化内涵——李京京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同等的关心和发展机会;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和谐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抓重点词句,挖掘相关文化背景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在品味文中词句的丰富内涵时,要将“朦胧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和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主旨。

在品析精彩诗句“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时,有的同学是这样理解的:“瘦小的星星”比喻人们对光明的渺茫的希望,而冷酷无情的现实连渺茫的希望都要剥夺,可见“夜”的黑暗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我顺势激问:你说的“现实”、“夜”具体指什么呢?学生随后答出:文革;我再问:关于文革的冷酷、黑暗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开始翻找自己查寻的资料,然后争先恐后地读给大家听„„了解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后,理解词句和主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五、抓课文主题,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位译著颇丰的翻译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家书两则》中,儿子受挫,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儿子取得成绩,他谆谆教诲,激励鞭策。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的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坚守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通过对这篇课文主题的探究,让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傅雷的家书不仅是傅家的财富,更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6.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六

巨东涛

我们先看看广东卷(A)现代文阅读《黄侃先生二三事》后面的相关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参考答案】

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术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举例:

a.志士之狂:怒砸虎头牌,大闹学堂,撰写革命檄文抨击清廷。

b.名士之狷:拒佩校徽,穿着古怪,耍大牌脾气,嘲笑白话文。

c.学术之严谨:读书非常认真,不肯轻易为文、说发现。

20、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

②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答案的语句格式做一分析:

1、对于“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方面)叙写(议论、抒情)”这样的问题,其答案多是一些名词或定中式的名词性短语。如“志士(定)之狂(中)”“名士(定)之狷(中)”“学术(定)之严谨(中)”。

延伸之例:

20山东卷访谈类文本后的全卷第19题为“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其参考答案为:

①对乡愁的理解②诗人的创作动因③诗歌的创作与现状④中文的纯洁度

这四个短语都是定中式的名词性短语,既简洁又扣题。

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一文后的.全卷第19题为“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其参考答案表示“元素”的“亲人”“动物”“生活与传说”“梦境”都是一些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对于“请各举一例”“有哪些典型事例”“有什么特点”“概括人物的事迹”“有哪些要点(内容)”这样的问题,其答案往往是一些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如“撰写(动)革命檄文(宾)抨击(动)清廷(宾)”“耍(动)大牌脾气(宾)”“学(主)无止境(谓)”“读书(主)非常认真(谓)”

延伸之例:

年宁、海卷《寻找教育的曙光》一文后的第3题为“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其参考答案为:

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

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20上海卷第6题“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其参考答案为:

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从其语言格式来看,也是多为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

3、对于“这样叙写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其答案往往从作者的写作动机、本文的表达目的、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些方面入手。2009年广东卷(A)21题即是一例:

延伸之例:

年上海卷第26题“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其参考答案为:

九嶷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嶷山特有的长处。

2009年广东卷(A)现代文阅读《耕作的诗人》全卷第18题“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其参考答案为

①揭示一个伟大作家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②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③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

总的来说,我们要对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这样的书面表达过程,就像我们对自己的口头表达的要求一样,要十分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既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又要注意语言的概括性。所以,我们不提倡使用一些长句,而提倡使用一些格式清楚、结构明了的简短的词语、短语或者短句。这样做,一是利于自己的表达,二是利于阅卷者迅速找到答案的要点,以便于赋分。而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只要我们在平时多琢磨、多总结,自然就会多一些心得的。

7.例说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设计 篇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方向。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 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 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全等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 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问题2: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1: (如右图) 沿DE、DF、EF将画在纸上的△ABC剪开, 看所得三角形能否重合.

生2: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判断是否可利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生3: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对应的边及角, 判断是否可利用“SAS、ASA或AAS”来判定全等.

问题3:以上验证方法存在误差, 如何利用推理论证的方法验证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 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既要让学生能通过探索和学习达到基本要求, 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二、以探究实现合作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证明.

已知:如右图, DE是ABC的中位线, 求证:DE//BC且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启发: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可以利用“三线八角”的有关内容进行转化, 而要证明一条线段的长度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一半, 则可采用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一倍, 或者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的方法.

生1:如图, 延长DE到F使EF=DE, 连接CF.由△ADE≌△CFE (SAS) 得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 得

生2: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生3:将ADE绕E点沿顺 (逆) 时针方向旋转180°, 使得点A与点C重合.

三、以创新见证奇迹

新教材中的有些探究活动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能充分体现探究创新性学习的特点.教师不能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让学生达到, 要允许学生走弯路, 走错路, 进而开放学生的探索思路.

例如,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学生创新证明如下:

生5:如图, 过点D作DF//BC交AC于点F, 则△ADF∽△ABC, 可得因此AE=AF, 即E点与F点重合, 所以

四、以拓展实现高效

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 只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瞻前顾后”, 就可以使得教学走向高效.

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拓展训练.

问题:任意一个四边形, 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 所得新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师生共同完成题目.)

拓展:如果将上例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结论会怎么样呢?

8.例说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方法 篇八

一、高质量的教学备课

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充分的教学备课,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必然是建立在高效备课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想要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做好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高质量的教学备课。所谓高质量的教学备课就是指教师能够结合之前的教学实施、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综合起来实施教学备课。

笔者在自身的备课准备过程中,一般都是进行阶段性的备课。即首先对某一个大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备课。这样就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先后衔接和顺利实施。此外,笔者还会在完成每一个小的章节的学习之后,具体地对后面的章节进行细节的修改性备课。这样主要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完善教学备课。

例如:在“曲线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备课过程中,首先就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将“曲线运动”这一章节所包含的“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物体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进行教学备课设计。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相关的知识点,继而更好地实现高效备课,从而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实施。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对象,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绝对主体。因此,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影响到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高低。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积极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促进教学的实施。

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采取有效性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且积极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要是要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物理恒定电流”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可以选择通过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展示、画电路图以及排除、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推导出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公式。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和方式,学生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内容就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掌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推进学生的认识和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样的方式,会在推进学生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获得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实施。

三、创新教学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学,教师还应当紧紧地贴近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地创新教学实施方式。

所谓贴近时代发展特点主要是指教师要注意根据高考物理的特点来调整、更新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实施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加强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2013年的高考物理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个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空气阻力不计,则( )(多选题)

A.B的加速度比A的大

B.B的飞行时间比A长

C.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大

D.B在落地时的速度比A在落地时的大

在试题解答过程中,这是一个需要借助题目所给图形进行解答的选择题。对这个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动速度、加速度等知识点进行解答的题目。所以根据这一题目,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教学加以改革、创新,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结合高考题目进行变式训练。

2.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某一类知识的能力。

3.多采取看图解答、看图转化物理思维的方式开展教学。

通过这些方式,整个的课堂教学必然获得一个崭新的面貌,同时,这样一种紧贴时代发展特点的教学改革创新实施也将为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学的实现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的一大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还可以采取借助实验开展教学、积极反思教学实施、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等多种方式。但是限于篇幅,笔者未能将这些部分进行展示性的论述,但是笔者坚信,只要教师能够积极地从教学实践中加以归纳、总结,就一定可以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实施。

9.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篇九

一、中学历史教学运用口述史料的误区举要

在当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线教师已间或在运用口述史料,以求课堂更为生动形象,更能紧扣历史脉搏。根据笔者的观察,历史课堂运用口述史料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易被忽视:其一,片面强调 “口述历史”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其危险性的存在;其二,“口述历史”材料缺少与其他类型材料的互证意识。现以实际的教学片段为例,略陈管窥。

1.片面强调”口述历史“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其危险性

【案例 l 】(八年级)《听长辈讲那 “文革”的故事》

生1:我的伯伯说,在“文革”期间,他因为用红笔把“毛主席“三个宇圈起来,被批斗关进了牛棚。

生2:我妈妈说,“文革期”间每个人对毛主席都很崇拜,有疯狂的红卫兵把毛主席像章佩戴在自己的皮肉上,绝不允许说不尊敬毛主席的话,甚至连所佩戴的毛主席像上有一点灰尘的人也要抓起来进行批斗。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生:当时把毛主席当神一样看待,个人崇拜现象很严重。

就口述历史材料而言,本案例中所涉及的采访对象是“文革历”史的亲历者,材料的原始性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上述案例发表千2003年的《历史教学》第6期,据此推测,当年的八年级(初二年级)学生当14岁左右。再往前推30年,其父母辈当出生于20世纪 50年代末60年代初,据此推测,“文革” 十年期间,他们的年龄大多在8至18岁之间,心智已渐趋成熟,价值观逐渐形成,对于“文革”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故可以将其判定为文革亲历者,所以他们的回忆自然可以作为论证 “文革期”间社会情况的一手证据。

然而,仔细考辨本段口述历史材料就会发现其证史效度不足,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口述史的记录者——学生——并未对口述史料准确性因素作必要的考察。例如 “毛主席头像上如果有灰尘就会被抓起来”这个说法到底是其母亲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诸如此类问题尚待进一步确认或者说明。其二,执教教师对口述史料”典型性”的考辨不足。例如未及考虑 “史料的陈述者所能代表的普遇性有多大”的问题:周遭所有人都是如此地对毛主席“崇拜“? 据笔者所知,在**期间各地基本上都有一些“顽固”的知识分子对个人崇拜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能否就其所看到的现象笼统地概括为“每个人对毛主席都很崇拜"?对此笔者的态度是否定的。

2.”口述历史”材料缺少与其他类型材料互证 意识

【案例2】(八年级)《听长辈讲那“文革”的故事》 生 1:我爷爷生活在市区,“文革期”间工厂不能进行正常生产,造反派经常进行武斗,厂里一片混乱。

生 2:我奶奶说,那时粮食不够,吃樟做的饼、面糊,好一点的吃菜粥、菜饭,穿的衣裳大都是土布、黄军装、蓝卡其布的料子做的,住的是平房,乡下都是烂泥路。

生 3:听我爷爷说,当时农村里不准随意地多养鸡鸭,说这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套,是要被批斗的,当 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如何?

生:工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下,缺衣少食。

上述案例中,执教教师巳经注意到了口述史料所代表的不同立场和真实力度,证史的效度比案例 1要强。比如“城市”和“乡下”、“生产”和 “生活",试图从不同的社会层面反 映“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另外,其口述史料基本上都是口述者的亲身经历,不存在“听说”的成分。

但仔细分析本案例使用的口述史料,至少存在两个潜在隐患:一是本案例的课堂实录发生在21世纪初,文中的爷爷、奶奶皆年已耄耋,近30年的时间间隔会不会影响其记忆的准确性?二是文中爷爷、奶奶基本上是农民和工人身份,一方面体现了基层民众对“文革”的看法,同时爷爷、奶奶辈等“同质” 人物的个人素养就成为一个“软肋",所回忆的内容严谨性和客观性当须存疑。所以,口述史料往往因为时间、记忆、当事人立场和素养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单独证实出必然的结论,在不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清况下,即使运用再多的口述史料也只是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不断进行“量的累积",而不是“质的飞跃”。

二、中学历史教学运用口述史料的定位认识

学术界关于口述史的概念,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英国学者路易斯·斯塔尔提出的,即“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史料。美国知名口述史学者唐纳德 ·里奇对口述史的定义是:"口述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 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在此笔者无意对口述史定义做学术性的讨论,就中学历史课堂实际而言,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口述史料的具体运用。然而恰如本文前述,在课堂中使用口述史材料是“价值与危险”并存的,因此确有必要对口述史料在教学层面的运用做出探讨。

第一,就材料的性质而言,口述史料既有原始性又有主观性。由于口述史一般情况下是就历史的亲历者而做的记录,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的原貌,甚至帮助学生置身历史之中,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原始史料。但是,由于受到亲历者自身年龄、立场、素养和记忆的准确性等许多因素的限制,口述史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且这种主观性只能尽量降低而不可能彻底消除。鉴于口述史的如上特点,看重口述史原始性的教师往往非常倚重口述史材料;而在乎其主 观性的教师则往往避之不及。第二,就材料的运用而言,口述史料既要重用但又不能独用。这一认识是由口述史料原始性和主观性兼具的特点而决定的。所谓“既要重用“是 就口述史料的原始性而言,且其口语式的表述很容易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升课堂实效,所以不可不用。所谓“不可独用”是指口述史料中因含有不可消 的主观性,无法单独据此论定结论,故须参以照片、档案等客观性较强的史料加以印证,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口述史料的“先天不足”以提高其在证史上的效度,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孤证不立,多重印证”的历史思维。

一般情况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心存 “多重印证”的理念的,但是在落实的时候往往把 “多重“本意为多种性质不同的史料误解为不同亲历者、不同角度,或者不同时段等的口述史料,导致 案例2中的缺憾。

以“九一八事变”为例,我们目前至少可以看到 三种不同来源的口述史料:张学良的回忆、蒋介石的日记、日本军方的回忆。甚至单就张学良本人而言,在不同的时期也对“九一八事变”有着不同的回忆。三方的立场、素养、记忆的准确性,以及对“九一八事变”的参与程度和扮演的角色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会导致三方在回忆此事变时的内容出现较大出入。因此需要其他客观性较强的史 料佐证,才可能对其做出相对理性和客观的认识。关于张学良本人的口述,须分析不同的时间、地点 和政局环境等因素,才能厘清其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出现不同表述的原因。

如此,关于口述史料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笔者的态度是:可用,须慎用。当教学实际需要使用口述史料时,大胆使用而非漠视,充分发挥其原始性;同时兼顾其主观性,使用其他客观性较强的史料与其互证,达到求真的最佳效果。

三、中学历史教学运用口述史料的实践 探索

基于上述关于运用口述史料的分析和认识,结合笔者日常教研教学实践思考,试举案例 3和案例4 ,以呈现笔者关于如何兼顾口述史料的原始性和主观性、口述史料和其他史料如何互证的相关思考。

【案例3】(高中二年级)张学良关于西安事变的认识

材料一

(张学良说)西安事变,为了制止内战,为了抗日,我没有错。我不该扣留委员长,判刑 十年,无话可说。——(1947年)吴福章《西安事变亲历记》

材料二

良立志救国,反而误国,想救民,反而害民,自身千方百计图谋抗日,而自己之血反而未洒至中日战场上一点一滴;„„致良酿成巨祸,百身莫赎,中国今日之浩劫,不悉祸延何日。„„良 之不坚之处,正如夫子所云,在当时忧患、忿恨、好 乐、恐惧。在秉性上,好勇而不知义,自用自专;又未能趋就老成,才会酿成西安之变。否则,共产党何得施其伎俩乎 ?——(1956 年)张学良 《西安事变忏悔录摘要》

材料三

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 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做西安事变之事。——(1995年)张学良九十五岁生日发言

(1)据上述材料,张学良对发动西安事变的认识出现哪些变化 ?(2)张学良关于西安事变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变化?(3)你如何认识张学良关于西安事变认识的变化?

本案例选择西安事变的主要亲历者张学良在 不同时期的发言或者回忆作为口述史料,探究运用口述史料的方法。问题一旨在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张学良对于西安事变在不同时段的认识是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但是三则材料都是该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回忆具有原始材料的属性。那么,到底哪个是张学良真正的认识?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二,引导学生分析三则材料出现的背景、时间等因素,牵出影响口述史料的主、客观因素,启发学生认识到具有“原始” 性质的口述史料同样具有 “局限性”。之后通过问题三以总结升华该案例的设计意图,落实”既重用,又慎用“口述史料的基本方法:第一,须分析口述信息采集的时间、地点、环境,口述者的精神状态、年龄,访谈者是否刻意引导暗示,等等。第二,须分析口述史料的内在信息和逻辑的辨据,即准确把握、梳理口述者指陈事件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例如材料二的内容,据研究是张学良在蒋介石的要求下表达的,结合此时台湾“整顿”的政治风气,就不难理解张推之原因。

【案例4】(高中二年级)改革开放

材料一

改革开放最初十年上海郊区某村采访记录 村子里的生产队开始变得冷清,不用隔三岔五地召开批斗会或者动员会,连村里的大喇叭也因为长时间不用坏掉了。大家每天都忙着经营自家的生活,在上海(市区)和村子之间奔波。日子也确实一天天在变好。——本村当年村支书顾某,时年72岁

那时候,年轻人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在家做点小生意。我在家待不住,就在深圳、广州与上海之间跑,贩卖牛仔裤,很好卖。卖着卖着就想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成本又不高。——现上海郊区某服装公司负责人陆某,时年55 岁

我现在想着很后悔,胆子大的人当时都辞职下海了,做外贸,跑运输,都发财了。我想着国营企业 铁饭碗,后来还下岗,太后悔了,当时胆子太小。——现上海郊区某公司工人,时年58岁

材料二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 GDP 增长情况图(1978—198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年 GDP及增长率:

材料三世纪 80 年代上海街市

根据材料回答:

(1)以上海为例,20 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2)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你是如何得出如上结论的?

设计本案例的思考维度有二:其一,树立认识口述史料证史效度的意识。本案例所示材料中 选 择的对象包括村支书、小企业主、下岗工人,来自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不同阶层;其年龄当下在55——75岁之间,记忆力相对较好;他们在改革开放中命运各异,对改革的感知也有所不同;他们都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些条件同时具备,显现出本案例中的口述史料较高的证史效度。其二,示范口述史料和文献、图片等史料多重印证的方法。材料一来自社会成员的直观感受,但只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材料二、三则从国家层面和上海市域层面等宏观和中观角度切入,以真实数据和照片中的社会风貌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如此选择这些材料,实为体现材料之间具体与普遍、微观与宏观、感性与理性的多重印证,以避免孤证证史的误区,也避免了案例2中浮于表层的”相互印证 ”,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集证辨据”的史学意识。

上一篇: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准条件下一篇: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