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通用10篇)
1.异化劳动理论 篇一
略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意义
粗线条地勾勒了异化范畴的发展史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并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作 者:曾庆发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系,湖北黄石,435002刊 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年,卷(期):2(4)分类号:A81关键词:异化 异化劳动 马克思主义
2.异化劳动理论 篇二
关于“异化”的概念的来源, 有众多的说法。一些人认为源于基督教的《旧约》, 另一些人认为来源于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著作, 亦或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等。“异化”的本义是“转让”或者“出卖”, 卢梭引进了这个观念。对异化概念进行普泛化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三个著名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费希特认为整个大千世界就是“自我”的创造物, 即“自我”的“异化”, 世界史以及自然史是“自我以及非我”的异化过程。与费希特不同的是, 黑格尔不是把“自我”, 而是把精神、理念认为是世界的来源, 他的异化论是一种“精神异化论”, 在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意义上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他把自然看成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统一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则与以上观点不同, 他认为异化存在于具体的劳动中, 他从不谈抽象的精神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 他提出的是劳动异化的理论, 即异化同私有制以及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初步解释了异化理论, 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展了这一理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里, 异化理论得以成熟。[1]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这样一种情形, 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生产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不属于他, 反而具有独立性, 人们无法控制、掌握它们, 它们反而凌驾于人之上。
二、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内涵
( 一) 劳动成果的异化
马克思起初探讨人的劳动成果, 即人所生产的对象的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 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 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2]在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成果由劳动者的劳动产生, 劳动成果理应由劳动者支配, 但不幸的是劳动成果被资本家无偿的占有、享受、挥霍, 反之, 劳动者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同时受资本家的剥削、压迫和奴役。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关系就好像他同一个异己对象的关系。他的双手创造的产品构成了一个分离的对象, 这个对象摆脱了他的控制, 形成了与他相对立、相敌对和格格不入的独立力量。
( 二) 劳动自身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 “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 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 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劳动本应是快乐、自由的,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劳动是被迫的、强制的, 他们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其肉体和心灵都被资本家所剥削。这种劳动使工人感到劳动是别人的; 劳动不属于他。“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 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自己的肉体受摧残, 心灵受折磨。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 而是强迫的。”[3]
( 三) 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由于劳动者自身异化了自己的劳动, 其结果是异化了劳动者自身的本质。人本质上是有创造力的、有实践能力的生物, 劳动本应该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 而当他异化了他的创造活动时, 他就从自身异化了他的人的本质。他的族类的本质转变为保持他的个性生存的手段, 人从他的人性异化了自己, 他不再是人。在异化状态下, 他将不再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 而是像动物一样苟延残喘的进行活动。
( 四) 人与人的异化
作为人由他自己异化的直接结果, 发生了人由其他人的异化, 即社会的异化。人和他自己的一切关系都表现在他和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此, 人由他自己异化表现为人与人的异化。正如工人把他的劳动产品、劳动自身及他的族类本质异化一样, 工人也把他的劳动成果占有者异化。生产者自己生产出不生产者对生产者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被资本家占有, 资本家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导致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 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变得动荡。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不仅突破了费希特和黑格尔的“自我异化”和“精神异化”, 而且也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论”的抽象色彩。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理论贡献, 它给马克思后来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开拓了新的理论领域。马克思异化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二) 现实意义
1. 摆脱技术异化,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结果, 技术异化导致对人心的摧残, 对人的奴役。正如马克思所说: “当机器的数量增加时, 人愈来愈附属于装备, 愈来愈成为机械过程的一个被动部分。他任凭他所很不了解的某种笨重的机械去摆布。”[4]在当代, 人类不知不觉得被技术所压迫和奴役。第一, 技术奴役着人们的身体。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到来, 生产效率日益提高, 同时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也在增加。第二, 技术奴役着人类的时间。不知什么时候, 人类逐渐依赖手机、电脑、电视等一系列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产品, 大部分时间用于浏览无用的信息和网页。第三, 技术奴役着人们的道德。人类愈来愈追求经济效益, 金钱至上、享乐的思想侵蚀着人的道德。因此, 对于新时代的人类, 要摆脱技术异化, 成为技术真正的主人。
2. 限制权力异化, 建设廉政国家
权力的异化、政治异化是对人类威胁性最大的异化形式, 它会带来使“个人”具有超越机构和社会之上的绝对权力。权力的非人性的权力、它的魔术似的偶像化的外貌正在向人类侵蚀。权力异化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首先, 消费需求异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金钱带给人类的快感愈加强烈, 需求也再日益膨胀。第二, 社会关系异化。人与人之间本应是互相帮助、不计得失的状态, 但金钱的异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 造成了人情淡漠、世态炎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利益为中心,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第三, 道德异化。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逐渐没落, 唯钱至上的思想影响了社会道德和公平正义, 人类的思想产生了堕落,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 从根本上要端正消费需求, 防止社会关系和道德的异化, 限制权力异化, 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道德观。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除了全面阐述劳动异化的思想, 还科学地分析了消除异化的途径, 即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现存的这样的一种生产组织能够取代私有制的生产方式: 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 生产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了一种快乐。”马克思认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把残缺的工人变为全面发展的个人,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人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自由。在当代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生产力, 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
4. 建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生产的机械化、扩大化使人类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 与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劳动的异化逐渐演变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异化。生态平衡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食物、饮用水与生产物质产品所需的原料枯竭以及日趋严重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愈加严重,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国家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健康科学的发展观、生态观、文明观,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陈飞龙译.马克思恩格斯论异化.异化问题 (上)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2006.42.
[3]林桑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异化问题 (上)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
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贡献 篇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贡献
■廖达涛
“异化劳动”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中心范畴,指明了异化劳动扬弃的途径,就是要消灭异化劳动,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废除私有财产,从而达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内涵
1.异化理论的内涵。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ation和alienar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中文翻译成异化,一边和同化相对应,包含有异己化、对立化的意思。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但是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却是近代的事情。近代以来,霍布斯、黑格尔、费尔巴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异化的内涵。随后,马克思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确切地把具体的人的劳动与异化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的异化观,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辩证能动的原则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哲学思想材料,既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合理因素,又扬弃了他们的缺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范畴,把异化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从劳动中看到异化,从异化中看到劳动,从而对劳动中主体——人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马克思认为人的异化归根到底是劳动的异化,这是人的一切异化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如果劳动的异化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全面丧失,那么本真意义上的劳动就自然应被理解为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实现。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异化论”。劳动是决定人的本质的行为方式,而劳动在历史上恰恰是通过自身的异化来扬弃的。马克思由此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异化劳动,在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异化概念严格的确切的含义,他承认劳动价值是前提,依据这个前提,劳动价值应该属于劳动者;在现实中,这种情况被异化了,被歪曲了,所以变成了异化劳动——即不体现劳动价值论的劳动;因此应该扬弃异化劳动,扬弃作为异化劳动的结果和条件的私有财产,从而走向共产主义。
2.异化理论的人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学说的人学内涵在于它是以人的概念作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也曾多次说过他的理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而非自然的、个体的人。对于现实的人这一概念,马克思从字义上已经做出了解释:“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上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可见,劳动是人的此在证明,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异化劳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的贡献
1.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新道路。《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开启了对人的哲学层面的思考,通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性继承,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新道路。
费尔巴哈将人作为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劳动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决定性意义,更没有从人的社会关系层面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在费尔巴哈那里,人还只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实现人的本质依靠的是抽象的理性、意志和爱。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非人道主义的表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人是被歪曲了的个人,人的发展应该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的分析,深入到人的自我的异化的探讨,提出人的异化劳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真正的劳动——使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即达到人道主义。由此可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从资本主义既定的经济事实出发,由人劳动的异化直指人类本身的异化,提出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实现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突破了“精神行的理想而过渡到物质性的实践——劳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2.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雏形。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人之存在的劳动异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批判,预设了人的理想本质,阐释了扬弃异化的途径和目标,分析了分工和私有制下的劳动异化的人的存在状态,进而建构了自己关于人的存在的学说即自由自在的活动的人的存在状态,为后来马克思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提供了基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雏形。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的存在状态是劳动异化的人的存在状态。劳动异化导致了人同他的产品的物的异化、人同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和人和人的异化,劳动异化是分工和私有制的根本和原因,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人是商品和机器,人及其劳动本身都成为异己的存在物。
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自由自在的活动的人的存在状态作了论述:首先,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本质。其次,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作为人的种的类特性,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
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人学内容,相对于后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而言,具有胚胎性质,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雏形状态。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什么是劳动异化 篇四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1842~1843年间所写的《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异化问题的阶段。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异化观的出发点。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观点,进一步揭示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和前此社会的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即作为国家形式的政治统治的异化以及劳动作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会活动的异化。
从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来阐明异化的本质。他在这些著作中扬弃了从社会契约论到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认为转让不过是从法律上表示简单的商品关系;外化则表示以货币形式对社会关系加以物化;异化才真正揭示了人们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会关系,其实质在于表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内容作了深刻的概述。
马克思在批判吸取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时,明确指出异化的产生和演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有其进步的历史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异化“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马克思认为异化决不是永恒存在的现象,而是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历史现象。因此,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的异化,必将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彻底消灭而消灭。
5.异化劳动理论 篇五
从意识的异化到劳动的异化-兼及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及马克思对其之超越
异化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意识异化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通过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不断扬弃和对异化劳动内涵的不断丰富,最终在异化劳动的真正根源、扬弃异化劳动的正确道路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
作 者:孟琦 MENG Qi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8(10) 分类号:B01 关键词:异化 意识的异化 劳动的异化 异化劳动6.异化劳动理论 篇六
西方异化理论从深化到乌托邦化的演进转向
几百年来,异化理论在西方一直大畅其行.黑格尔在思辩哲学意义上演绎他的异化观,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出发用异化理论来批判宗教.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实践、历史层面上进行的,既具人文关怀性又具科学范导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业化大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揭露批判,但他们在追寻消除异化的途径时却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方向,这使得他们的异化理论变成为难以付诸实践的乌托邦.
作 者:周桂芹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连云港,22刊 名: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2)分类号:B107关键词: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异化 评判
7.异化劳动理论 篇七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主要讲述了工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与他人的异化。
(一) 工人与劳动对象的异化
劳动产品是工人劳动主体的对象, 工人生产出产品就应该获取与生产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的价值产品。但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不会获得等价的价值产品, 反而会因为劳动产品的增多而减少对产品的占有。因此, 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得越多, 他能消费的就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 他自己越没价值;工人的产品越完美, 工人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 工人越野蛮;劳动越是有力量, 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 劳动者越愚钝, 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二) 工人与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由于劳动产品是劳动活动的结果, 因此, 劳动产品出现异化的话其本质上的劳动过程也会出现异化。根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劳动活动的异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劳动, 从人本学的观点来看应该是一种完全出于自愿的本能需要。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的劳动完全是出于一种无奈的被强制的劳动, 工人在劳动中所应该具有的主体性完全丧失。第二, 劳动过程的异化还表现在工人的劳动不是自己的而是他人的。也就是说, 资本家只是将工人作为生产的工具而已, 从本质上说他们和机器没什么区别。相应的, 工人也会将自己定位于此。工人所有的劳动都是为了资本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已, 在劳动过程中工人感受不到自己作为主体人的真正存在, 他已经将自己与机器归为了一体。因此马克思说;“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 亦吃、喝、生殖时候, 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 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 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三) 工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
马克思说:“通过异化劳动, 人不仅生产出同他作为异化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 而且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正像他自己的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性, 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一样, 正像他要丧失掉自己的产品, 并使他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 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因为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与劳动过程的异化、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工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价值、劳动智慧都被资本家所占有、所剥削。因此, 很自然的会形成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与异化, 形成工人与所有直接或间接剥削他们的人的对立, 这种对立与异化一方面表现在阶级关系上, 一方面表现在金钱关系上。在异化劳动理论之中,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就是一种金钱关系,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在劳动中工人与他人的关系发生了异化。
综上所述, 异化劳动理论的观点就是:工人创造了物质世界, 但是在这个物质世界之中, 工人同其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都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导致了劳动对工人而言是一直折磨而非自身需要, 在这种劳动中形成了工人与他人的对立关系, 并且还使资本获取了生命, 不仅如此, 资本还成为统治劳动的力量。
二、对异化劳动理论的评价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的, 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无论对于现代或当代的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都具有启示与指导的作用。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一改前人的思想观点, 从实际的生活和“经济事实着手”来运用这个范畴。他从根源上研究了人类的异化, 批判了以阶级和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冲破唯心主义观点, 提出了异化是劳动的异化, 他第一次将“劳动”作为人与物, 人与他人关系异化的基础提了出来, 看到了人类社会与动物及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因此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其次, 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看到资本家与工人的阶级对立不可调和, 资本家是不能停止剥削劳动工人的, 只要私有制存在, 他们的关系就不可能调和。对于工人及后来被称为无产阶级的人群来说, 一旦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达到最大化, 那么资本主义社会就必然会被灭亡, 取而代之的将是由无产阶级执政的社会。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说:“劳动与资本的这种对立一旦达到极限, 就必然成为整个关系的高峰、顶点和灭亡。”因此, 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上我们就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资本主义灭亡,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起源。在19世纪前中期马克思就能够坚定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从社会的经济现实出发, 突破时代局限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思想家。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体现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在异化劳动理论中, 马克思分析了工人与劳动、与人的“类本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在该理论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与劳动人民的同情。他深刻的论述了劳动在阶级社会中对劳动人民所造成的压迫,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工人在劳动活动过程中丧失的“类本质”, 体现从道德伦理上对工人的无限同情与关怀。除此之外, 异化劳动理论还包含了在生产劳动活动过程中产生了社会关系的思想。在理论中马克思认为正是劳动产生工人与他人关系异化, 也就是阶级对立的基础, 即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关系不过是劳动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相关要素的连接方式和衍生物。因此, 人的本质是“劳动”。那么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理论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至此, 我们分析马克思对人本质问题的研究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没有对人的切身关怀怎么会思考得如此准确。
参考文献
[1]汤文.马克思走进马克思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
8.异化劳动理论 篇八
关键词:异化劳动理论;高考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69-0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四种异化现象,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导致高考功能的异化,即高考从选拔人才的手段异化为摧残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工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评价标准片面化,导致学生能力与考试分数相异化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第一个方面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它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1]
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者,它们的劳动产品即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在高考制度条件下具体化为考试所得到的分数。我国目前实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必然导致了片面追求考试高分的应试教育。该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而不注重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在“备战”高考期间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成天泡在题海里,有如“考试机器”,学校类似于“高考军营”或“高考工厂”,片面追求升学率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标。[2]在高考制度条件下的应试教育导致教育评价标准的片面化,考试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能力,筛选人才的唯一标准。但这种考试分数只是对学生智育水平的片面反映,忽视了德体美劳等方面,必然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整体真实水平。这说明了考试分数与学生能力之间相异化,考分作为不依赖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同学生相对立。这种对立表现为学生被分数的奴役,成为考试的机器,唯分数是从。这种片面的追求考试高分的高考制度,会逐渐导致学生学习的越多,被固定的思维模式禁锢得就越严重,他们内心的创新思想就越贫乏。考试分数的增值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高分,不仅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没有帮助,反而成了他们的禁锢,成了阻碍他们能力发展的枷锁。
二、教育考试内容单一化,导致学生本身与学习行为相异化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第二个方面是,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1]
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扮演着受教育者的角色,他们在一种被压迫的状态下学习。统一的考试科目迫使许多考生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不得不放弃发展自己的特长。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学习行为作为脑力劳动的一种形式,不是一种自愿的兴趣,不是一种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而进行的自觉的活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自由地发展自己。这种仅仅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并不能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大多把学习看成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手段,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并不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而只是满足学习以外的那些需要的手段。这说明了学生本身与学习行为产生了异化。
三、教育主体二元对立化,导致学生与学生、教师相异化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第四个方面是,劳动中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本身作为工人所处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1]
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3]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我国高考制度把高考成绩作为选拨学生的主要标准,同时学校也把学生成绩的优差当作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教师仅仅关心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则态度冷淡,甚至是以过激的方式责骂、体罚学生,这必然会使有些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最后的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明显会导致一种缺少理想追求、缺少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信任教师,老师对待学生不真诚。他们双方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歪曲的关系。
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其最终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针对现行统一高考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以消除异化现象,达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刘海峰.高考改革需要顶层设计[N],光明日报,2013-11-6.
9.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归纳小结 篇九
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价格 1)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矛盾统一体)含义:商品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性质:具有“幽灵般的对象性”。
作用:价值是商品能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的基础。 使用价值:
含义: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决定因素:商品的自然属性。 交换价值:
含义: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具有了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和比例。
决定理论:商品效用论、供求决定论 统一性:
a)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b)商品必须有价值 c)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性:
a)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通过交换体现)b)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的范畴。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 联系:
a)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c)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含义:一种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b)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
a)含义:同一种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与人的关系)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统一性:
a)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体。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 矛盾性: 在交换中得到解决 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一定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 简单劳动(基础)和复杂劳动 商品拜物教
a)根本来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4)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价值形式演变的四个发展阶段: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一面镜子)b)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多面镜子)c)一般价值形式(多种商品,一面镜子)d)货币形式(所有商品,公用镜子)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材料; 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材料。 货币形式的意义:
a)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
b)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了两极:一级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转化为价值(货币);另一级是货币,它们直接以价值化身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本质:
作为商品,货币与普通商品一样,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不是普通商品【双重使用价值】,而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方面作为商品,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取得了一种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使用价值,即与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的特点: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则直接代表价值而存在,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它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
货币的五大职能【马克斯眼中】
a)价值尺度 i.ii.原因:本身是商品并具有价值。价格=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物价稳定时,不会被觉察。
物价波动加大时,会表现出来。】
【商品内在价值越高,价格越高
正比】 iii.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形成手段:价值尺度是自发形成的【人类长期的大量的实践中产生】;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强制规定并实施的。【通货发行权一定是一个国家的央行】 作用:价值尺度的作用在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价值并使其转化为价格;价格标准则在于计量货币材料本身的数量,是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变化规律:价值尺度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而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b)流通手段【前两个决定是否成为货币】 i.ii.含义
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纸币是否有价值?
不认为有价值。纸币是在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价值符号而存在。c)贮藏手段 i.含义: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充当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贵金属条块。)d)支付手段 i.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使用价值已经发生转移、让渡时,价格并没有发生让渡,被放置到未来的某个时间。交割(赊账)延期支付】 ii.作用结果: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含了扩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e)世界货币 i.ii.货币超越了国界在国际经济中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有: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作为国际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国外商品;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职能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进程。
5)价值规律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作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a)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即配置社会资源。
10.劳动保障协理员理论知识三级 篇十
(1-10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题1分,共6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注意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为人民服务 B.为职业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 D.为个人发展服务
2.劳动保障协理员小武在接待残疾人刘强的政策咨询时,由于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他告诉刘强第二天再来咨询。小武的这一作法违背了()的要求。A.遵纪守法,忠于职守 B.顾全大局,从我做起 C.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D.以人为本,乐于奉献
3.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A.用人单位招收就业 B.市场转移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 D.组织起来就业
4.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在(),其管理服务工作与相分离。A.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 B.终止社会保险关系后 C.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 D.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
5.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包括()A.谈判 B.调解 C.调停 D.公证
6.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主要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A.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 B.社区党组织经费 C.商业便民机构
D.社区计划生育经费
7.实际工作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A.报告法 B.跟踪调查 C.抽样分析 D.抽样调查
8.演讲构思主要包括确定论题,处理材料,(),锤炼语言。A.营造结构 B.营造气氛 C.沟通互动 D.理论结构
9.()不属于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A.收集调查资料 B.整理调查资料 C.研究调查资料 D.组建调查队伍
10.()是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组织试验调查实施步骤的内容之一。A.采取灵活的调查方法 B.调查结果的评估 C.收集调查资料 D.整理调查资料
11.劳动保障协理员做好入户调查日志一般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 B.记录时不能取舍 C.要有基本要件 D.要简明扼要
12.按照问卷的结构和答题方式划分,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由型问卷,半自由型问卷和()A.标准型问卷 B.非标准型问卷 C.邮寄问卷 D.网络问卷
13.()是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有点之一。A.保证试卷回收 B.弹性大
C.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D.调查质量高
14.信息管理台账的作用是提高资料的准确性,系统积累资料,为()做准备。A.上级检查 B.考核评比 C.编报统计报表 D.编制软件
15.信息台账动态管理的内容是,了解管理对象的信息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台账信息并保持()信息的一致。A.相关台账 B.政策法规 C.工作计划 D.统计指标
16.设计编制辖区内特定群体管理台账的项目一般可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就业再就业情况,家庭情况和()A.从事个体经营情况 B.劳动合同签定情况 C.个人就业培训意向 D.跟踪服务记录情况
17.()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A.资源管理 B.信息管理 C.信息系统 D.资源处理
1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源处理,存储,()的系统。A.吸收 B.配置 C.调用 D.评估
19.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要求,对开展日常活动要做出具体规定。A.日常活动制度 B.例会制度 C.定期报告制度 D.特殊报告制度
20.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经费管理制度指出,要根据活动性质,()和活动形式合理确定经费限额。A.活动时间 B.活动地点 C.参加人数 D.人员构成
21.统计指标是反应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和数值。A.表象 B.范畴 C.概念 D.功能
22.反映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是()A.阶段指标 B.绝对数指标 C.相对数指标 D.平均指标
23.统计分析的作用是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揭示其本质特征。A.结构特征性 B.数量规律性 C.考核体系 D.质量指标
24.统计分析具有实证性,数量性和()的特点。A.多样性 B.单一性 C.抽象性 D.操作性
25.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比较分析方法是和计划比较,和过去比较,和()A.不同类比较 B.同行(同类)C.概念比较 D.数据比较
26.进行统计分析的程序是发现问题,比较分析,寻找原因,()A.修订数据 B.提出对策 C.上报数据 D.填写报表
27.工作总结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四个部分。A.评价 B.解读 C.建议 D.落款
28.社区活动的类型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活动与文化娱乐体育活动。A.经济和社会发展 B.社区居民家务 C.制定社区法规 D.编制城市规划
29.政策宣传咨询活动载体的主要形式包括传媒,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和()A.居民家庭 B.商业销售网络 C.绩效考核系统 D.组织开展活动
30.语言宣传咨询服务主要形式有: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和()等。A.制作公益广告 B.进行经验交流 C.制作光盘
D.开通咨询服务热线电话
31.()不是组织学习教育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A.动员报告 B.总结报告 C.专题报告 D.制作宣传栏
32.个体工作的原则包括()A.批评原则 B.倾情投入原则 C.接纳原则 D.公开原则
33.在街道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政策指导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 B.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 C.企业退休人员政策 D.义务教育政策 34.在街道社区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方法不包括()A.个体面谈 B.群体面授 C.实地场景观摩 D.事务代理
35.社区岗位信息采集工作流程的第一个步骤是()A.构建信息服务网络 B.拓宽就业服务范围 C.组建信息服务队伍 D.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
36.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求职登记和职业指导,岗位援助,职业技能培训和()A.经济援助 B.跟踪服务 C.物质援助 D.精神援助
37.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不包括()A.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B.劳动者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C.劳动者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后的
D.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的
38.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按劳动者()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A.缴纳社会保险费 B.在本单位工作 C.参加工作
D.距法定退休年龄
39.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不包括()A.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B.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C.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D.劳动者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
40.劳动者有()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A.因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B.女职工在孕期,产哺乳期 C.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D.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4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使用范围不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A.工伤医疗费发生的争议 B.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C.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 D.辞职辞退发生的争议
42.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的方法包括(),应求职者要求进行信息匹配和根据供求双方要求双向查询匹配。A.以企业为主进行信息匹配 B.根据主观猜测进行信息匹配 C.根据领导讲话进行信息匹配
D.根据专家学者意见进行信息匹配
43.属于职业中介机构依法禁止行为的是()A.发布就业信息
B.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 C.为用人单位推荐劳动者 D.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44.配合培训机构实施培训计划的内容主要包含:做好培训钱准备,参与制定课时分配计划,申报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管理基础台账。A.加强企业管理 B.塑造企业文化 C.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D.创新培训理念
45.属于退休人员安全需求内容的是()A.生活稳定 B.拥有住房 C.免遭饥饿 D.空气
46.属于退休人员社交需求内容的是()A.空气 B.住房 C.爱情 D.安全
47.退休人员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目标后,()A.名望得到提高 B.成就感极强 C.自觉性提高 D.地位得到提高
48.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讲座时,要通过张榜公告,()等方式告知讲座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请退休人员报名参加。A.志愿者上门
B.自我管理和互助组织传达
C.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负责人上门 D.社区主任传达
49.退休人员医疗保健常见病不包括()A.冠心病 B.帕金森症 C.中风 D.高血压
50.为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的方法中,不包括()A.注意言行举止 B.做好准备工作 C.记录服务情况 D.提交报告
51.养老护理员在为有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时,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服务,()和肢体辅助功能锻炼。A.社会服务 B.心理服务 C.生理服务
D.初级保健服务
52.在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场所中,包括()在内的社会养老机构,一般设置在交通较为便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主要满足子女不再身边,子女无暇照顾,“空巢”等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而建设的 A.退休人员活动中心 B.社区养老院 C.退休人员公寓 D.社会福利院
53.信用是指建立在双方()基础上的一种无需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物资,商品,服务,资金的能力。A.签订合同 B.相互承诺 C.相互委托 D.相互信任
54.诚实守信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城市守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诚实守信是生财之道,经营之本:()A.诚实守信是持家之道 B.诚实守信有利于文化交往 C.诚实守信能减少市场经济成本 D.诚实守信是人们立身做人之道
55.()是指商业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商品或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消费信贷。
A.个人信贷信用 B.个人经营信用 C.个人消费信用 D.个人生活信用
56.在影响个人信用行为的主要因素中属于社会因素的是()A.个人信用制度 B.个人品行 C.抵押担保 D.资产
5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程序的是()A.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档案 B.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C.实行定期回访与联系 D.协助制定经营计划 58.按创业主体分类,创业具有组织纪律性强,凝聚力强和合伙合作创业较多的特点的是()A.失业者创业 B.大学生创业 C.农民创业
D.军队退役人员创业
59.李明是1997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为1000元,其中基础养老金为600元,则其个人账户养老金为()A.400元
B.大于400元 C.小于400元
D.大于100元小于400元
60.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算制和按病种付费。A.按人头付费 B.预先付费 C.事后付费
D.按住院时间付费
61.属于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情形的是()A.接受职业培训 B.出境旅游 C.患病住院 D.移居境外
62.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处理的活动。A.行政机关 B.人大 C.司法部门 D.监察部门
63.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能超过()A.2人 B.3人 C.5人 D.6人
64.信访事项应当在自受理之日起()日内办结。A.10 B.30 C.45 D.60 65.信访人对国家机关,单位处理的信访案件不服的,应当在接到处理决定后向()申请复查。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上一级机关或主管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第66-80题,请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满分15分 66.失业的主要类型包括(),自愿失业。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隐性失业
67.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不包括()A.集中就业 B.自主择业 C.自主创业 D.集体就业 E.合伙就业
68.社会保险通常分为五类,包括()。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生育保险 D.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69.下列关于养老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老年风险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普遍需求 B.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 C.养老保险具有长期的积累性
D.养老保险缴费时间很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不长 E.养老保险基金不需要保值增值
70.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非全日制用工 B.实施就业援助 C.加强就业服务管理 D.集体合同 E.劳务派遣
71.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A.逻辑分析 B.经验判断 C.试验调查 D.全面普查 E.编写日志
72.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定期报告制度,对于需要按()报告的工作内容,要予以明确规定。A.月 B.日
C.进展情况 D.季 E.人头 73.下列选项中,公文写作具有的特点不包括()A.实用性强 B.抒情性强 C.政策性强 D.抽象性强 E.简明扼要
74.组织社区活动时,应把握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的要求是正确的。A.只讲究形式
B.内容是活动的灵魂,形式是内容的载体 C.强调内容的重要,忽视形式的选择
D.兼顾活动内容,活动的形式二者的统一 E.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75.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制定方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实地查看 B.部门协调 C.现场调度 D.情况汇总 E.经费预算
76.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B.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C.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D.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E、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77.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的原则包括()A、岗位信息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B、求职者技能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C、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D、求职者求职愿望与求职者相适应 E、求职者技能与岗位信息相适应
78.属于退休人员生理需求内容的是()。
A、安全
B、社交
C、食物
D、住房
E、尊重
79.以下不属于按创业周期分类的是()。
A、初始创业
B、机会型创业 C、二次创业
D、独立性创业 E、连续性创业
80.关于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当缴纳而未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补交部分医疗保险费后,即可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B、应当缴纳而未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足额补缴医疗保险费后,即可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C、欠缴医疗保险费的单位及其职工在欠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不予结算 D、欠缴医疗保险费的单位及其职工在欠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可以结算
E、用人单位与其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达到当地规定的年限,职工退休后就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三、判断题(第81~100题,每题1分,共15分。对于下面的叙述,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下“A”涂黑,认为错误的,将“B”涂黑)81.()职业道德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言语规范、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
82.()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专门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通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
83.()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比较灵活,只要能完成工作就行,谈不上顾全大局。
8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的形式主要适用于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
85.()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文化心理要素、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内容。
86.()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治措施不包括配置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
87.()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对各类劳动保障业务提供支持,其中不包括职业介绍管理。
88.()在信息采集中,问题要有倾向性是设计调查问题时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遵循的常用规则。
89.()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确定信息需要、确定信息设施和促使信息得到使用三种功能。
90.()例会制度不属于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相服务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
91.()突出商业性事组织社区活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92.()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不是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
93.()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不包括开发高新技术岗位。
94()就业援助服务内容包括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推荐、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事务代理等。
95.()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事务代理等。
96.()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主要方法包括开业指导、理论授课、生活指导、技能操练。
97.()制定失业人员培训计划的前期信息准备内容不包括: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分析就业人员状况、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98.()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原则包括: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强制性原则。
【异化劳动理论】推荐阅读:
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10-14
论技术异化08-18
差异化竞争战略11-01
错位经营差异化发展09-28
小微金融差异化经营分析07-21
异化在哲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论文10-15
蒙古族传统节日翻译的归化与异化08-02
劳动节劳动朋友圈文案(五一劳动节文案)08-02
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06-30
有关劳动的作文:劳动的快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