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共12篇)
1.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一
二年级上册语文阳光课后训练题
1、老师把本课的生字搬了家,你还能认出来吗?
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稻田旁边有几朵金黄色的野菊花。
早晨,我吃了一碗香喷喷的拉面。
春天,柳树那长长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辫子。
小文走进教室问阳阳:“你知道这是谁的雨伞吗?”
2、想一想,填一填
( )的.阳光 ( )的田野
( )的小伞 ( )的衣裳
( )的河面 ( )的禾苗
( )的房子 ( )的树木
3、我会说
例:田里的麦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草尖上的露珠,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
地上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
花丛中的蝴蝶,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
( ),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
2.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二
课后练习题都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文特质以及学生的认知需要精心编制而成。纵观三年的语文教材, 编者在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上遵循着一定的系统结构, 着力偏重于哪一项语文阅读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应该达成怎样的目标, 都有着积极合理的分工, 每一道题都会各司其职, 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因此, 教师要清晰地解读练习题所承载的价值, 不能肆意地提高与降低, 影响了课后习题的训练效益。
以八年级的《白杨礼赞》一文为例, 课后有一道关于副词的探究练习题:要求体味文中“实在”“至少”“尤其”等副词所形成的表达作用。显然, 这一道题目的价值在于感知无实在意义的副词所形成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对副词所呈现的表达特点进行适度地归纳与提炼, 从而在细细体味的过程中感受“实在”一词所裹挟的浓烈的赞叹之情, “至少”则侧重于退让之下的最小限度, 以及“尤其”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层的意义呈现。
训练的价值要求学生要对这些词语所形成的细微表达差异形成真切体会, 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在讲解课文中这三个副词的作用, 而要引领学生通过对副词的深入辨析、删除对比, 进而形成对副词表达作用的整体性认知, 实现由点及面的拓展与升华。
二、触类旁通, 借助课后探究题积累学法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了解文本的信息, 掌握课文中的知识, 更要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积累方法, 形成能力。科学正确的方法是促进学生有序、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 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科有着自身本质的属性, 需要有相匹配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这些方法很多就被编者隐藏在练习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思考:编者为什么要编创这些题目?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的?这些题目中究竟隐藏着哪些读好这篇课文的方法?抑或教师可以在解决一道探究题目之后, 引领学生触类旁通, 积累方法, 为之后的语文学习蓄力。
例如,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课后第二题, 分别罗列了“舍、扶、寻、为”等字, 要求辨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思。不少教师会在教学完毕之后, 引领学生细加辨析, 得出相应的答案, 并让学生机械地理解、记忆这些字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思。而在我的教学中, 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 在引领学生理解其不同意思的基础上, 再做顺水推舟地点拨引导:文言文的学习最忌机械地死记硬背, 需要将自己的身心意识浸润在语言情境之中, 尝试将新旧文言联系交融在一起, 关注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 才能大大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感知能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 教师适时补充课文中的“乃、果、向”等几个典型的例子, 就可让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实践巩固。
三、细化分解, 借助课后探究题历练思维
练习题的设置力求提问简洁、指向明确, 避免繁杂冗长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干扰。纵观整套苏教版教材, 不难发现课后思考题一般都在四道左右, 大致可以分为整体把握文本、感知品味语言、一题创意多解、积累悦纳深化等四种类型。教师不妨依托这四大类型, 运用反向思维的方式, 在文本中探寻、开掘出与课后主问题相关的要点, 丰富主问题所包含的内涵价值, 从而将主问题细分为若干的子问题, 进而在将之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感知。
以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一文为例, 教材编者在文后第一道探究练习题中就指出: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 那夜看到的戏是最好的戏, 那夜吃到的豆是最好的豆?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好好分析, 不难发现这一道题目中有两处设问, 以其中第一处为例, 第一处直接点出为什么是“最好的戏”“最好的豆”?这一问指向于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体悟,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我”参与社戏的过程依照作者写作的思路进行梳理, 使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经历以及相关感受, 即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相应的文本支点。
显然, 作者之所以形成“最好的戏”“最好的豆”这样的认知体验, 并不是一下就直接交代的, 而是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需引领学生回归课文, 深入到文本语言表达的细节之中, 逐步探寻足以印证这一观点的蛛丝马迹, 进而在逐步细化、分解主问题中, 使学生积累阅读体验, 并为顺势解决这一问题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 课后思考题是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还是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的编撰也越发重视对课后探究练习题的设置,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依托课后练习题着力构建全新的语文能力实践体系, 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因此, 教师要在对话文本、对话学生的基础上, 与教材的编者进行深入对话, 以期全面把握文本的深层意图, 准确、灵活地运用课后思考题, 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摘要:当下, 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由承载范例价值的文本与课后练习题构成。作为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以基本的课程核心目标为指向, 以夯实、完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 不仅是学生解读文本、感知课文的重要路径, 也是展开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本文提出要洞察目标, 借助课后探究题夯实语文能力;触类旁通, 借助课后探究题积累学法;细化分解, 借助课后探究题历练思维, 从而向初中语文教学的高峰攀登。
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三
在《鲸》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作过渡句,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首尾呼应,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突出了景点之美,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态度之坚决,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山势陡峭,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舍身跳崖,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深思,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言语不多含义深,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却花费不小,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4.五年级语文梅花魂课后训练题 篇四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fāngpiāobócíxiángxīhanlínghúnqīlíng
()()()()()()
néngshūshànhuàfēngqīxuěyādǐngtiānlìdì
()()()
二、词语搭配。
眷恋()()地刮去()的泪珠
漂泊()()地抹净( )的梅花
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有一天,妈妈地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我地问。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妈妈地回答。
我地问道:“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妈妈地说。
四、外公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公眼里梅花的秉性可以用三个“最”表示:最有、最有、最有!愈是,愈是,花开得愈,愈,就像有气节的人,不管,不管,从来都是,不肯。
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春草明年绿,
”“自在飞花轻似梦,”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5.五年级下语文养花的课后训练题 篇五
一.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二.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说自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但在第六自然段却不写“乐趣”写伤心事,这是不是走题了?为什么?
2.把第四自然段里能解释“如此循环”意思的句子抄在下面,再写出养花“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的道理。
3.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成陈述句。
6.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篇六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计分:________
一、让我们一起走进拼音王国,读一读,写一写。(10分)
jùpàyōu fānɡjiǎo jiémǎn huái xìn xīn()()()()qíqūténɡ xiěxiāo huǐpái shān dǎo hǎi()()()()dī shuǐ nénɡ bǎ shí chuān tîu,wàn shì ɡōnɡ dào zì rán chénɡ.()
二、下面是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动动脑筋,肯定能写出来!(6分)
()望相助不言而()安然无()
不容争()破烂不()玲珑()透
三、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能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用“”先画出错别字)(4分)
1、鲸是胚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2、日冠集中兵力,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
四、我会查字典。(6分)
“绿”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它有两个读音,在“绿林好汉”一词中读()。
五、我会按汉字的演变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5分)
隶书楷书甲骨文篆书金文
————————————————————————————————————
六、我会把病句修改好。(3分)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七、我是背书小能手,我会连。(8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梅花香自苦寒来
家在梦中何日到非宁静无以致远
宝剑锋从磨砺出春生江上几人还
非淡泊无以明志白首方悔读书迟
八、我平时搜集了一些名言警句,我觉得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我要把它当作座右铭,写在下面,与同学们一起分享!(3分)
---------------------
九、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你读过哪些好书?请将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书名写在下面,推荐给同学们读一读!(3分)
《》
十、让我们走进“课文大观园”。我会填。(10分)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那张籍的乡愁是由()引起的;诗人纳兰性德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则是由北方的()引起的。
2、世界上最无私的是母亲的爱,读了《慈母情深》,我想对那位母亲说一句话:()
3、读了课文《钓鱼的启示》后,我体会到了课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把鲈鱼放回湖里。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4、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阅读感悟
十一、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阅览室,读读短文,读完后,请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6分)
2、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实践
7.语文课本课后题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后题;充分挖掘;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83
课后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者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课后题被打进了“冷宫”,以致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成了教学的“累赘”。那么,如何立足文本,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课后题,让课后题在语文教学发挥就有的作用呢?笔者结合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预习
“凡事預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预习的方法很多,其中利用课后题指导学生自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预习时,学生只要反复诵读,认真分析并思考课后题,就能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获得学习的方法,发现不懂的问题,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还要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如预习《“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课后题3的提示(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体会。)联系生活实际来初步理解句子含义,在文中作批注,不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等到教师讲解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了。
二、课堂导引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东抓一下,西摸一下,看起来什么都教了,其实什么都没教。到底什么必须讲,什么可以讲,什么不必讲呢?课后题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么在课堂上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让课后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引呢?
如六上的《山中访友》,李汉荣先生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出温馨、美丽的画面。课后题3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写下来。”在教学中笔者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一句为例,从三个层面展开教学:
第一个层面:“这桥就是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座怎样的古桥,初步感知老桥的高大与古老。
第二个层面:“这桥不是桥”。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在作者眼中,这桥还是桥吗?从“几百年”体会老桥的历史悠久,从“弓着腰”和“俯身凝望”体会老桥的默默无闻,从“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体会老桥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几百年来,老桥曾渡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可能发生过哪些事?在合理的想象中进一步深化对老桥的认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老桥的怀念、感激、敬佩之情。最后紧扣“你”字,让学生换成“您”,通过比较体会这桥不仅是受人尊敬的老者,更是一位亲密无间的老朋友。
第三个层面:“这桥还是桥”。想一想,难道这桥真的不是桥吗?为什么在李汉荣先生的笔下这桥却不是桥了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具匠心。
在学习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其他段落,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习题成了“例子”,而从这个例子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快地悟得学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课后导练
课后题既有导学的功能,又有导练的功能,那么在课后如何合理地运用课后题,充分发挥它的导学导练功能呢?
1. 设计练习,检测学情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那么在课后就可以根据课后题,设计出由浅入深、形式丰富的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 学法迁移,融会贯通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练兵场,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习得的方法去阅读其他文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课后的选读课文就是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学习了《钓鱼的启示》,掌握了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阅读方法后(课后题第3题的要求),可指导学生自学选学课文《鞋匠的儿子》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领悟了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后(课后题第1题的要求),可引导学生学习选学课文《剥豆》,体会母亲在与儿子比赛剥豆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母爱的伟大。
课外优秀的篇章也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如学习了《怀念母亲》,可以去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可以去阅读《红楼梦》;学习了《少年闰土》,可以去阅读《故乡》……学生将课后习题中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运用,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揣摩仿写,学以致用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课后,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与运用。
《北京的春节》一课,老舍先生以时间为经线,以活动为纬线,记叙了老北京春节时的隆重与热闹的场面,文章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课后“阅读链接”了两篇文章,梁实秋的《过年》以反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过年的忙碌与热闹,斯妤的《除夕》则充满了较浓的抒情色彩,在比较学习的基础上,领悟本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再联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春节(这也是课后练习题3的要求)。这样,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课后题是语文教材中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就可以发挥课后题应有的价值,让课后题为语文教学导航,使语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8.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八
姓名: 学校: 班级: 座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7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jù pà wū yán xián yí shū lǐ()()()()gào jiâ fēn fù ān rán wú yàng()()()
二、找出错别字划上“——”,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毫不犹预()偶断丝连()顶天力地()风期雪压()不荣争辩()小心意意()顷盆大雨()坡负盛名()
三、用“心”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4分)
1.当听到爸爸叫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时,我()极了,眼泪快要流出来。2.我()做一个有爱心的优秀少先队员。
3.虽然他家里遇到了天灾,但是他依然()学习。4.做事要有(),如果中途退却,就不会成功。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一枝梅花,没什么稀罕。(改为反问句)
(2)我喜欢看《水浒传》、《东莞时报》、《施公案》等闲书。(修改病句)
(3)请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各说一句话。①温和(表示天气好)
②温和(表示态度好)
五、按照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5分)(1)悠悠天宇旷。
(2)江南几度梅花发。(3)书,善读之可以。(4),无边丝雨细如愁。
(5)我知道的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是:
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2+1+4+2=11分)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贪婪地读着。我很(),也很()——这种()的滋味。
2、《梅花魂》这篇课文引用了许多古诗名句,如“(),()。” “(),()。”等,表现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的()和力量。
4、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不肯下功夫,我会用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来劝他: ;看到有些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就高兴的忘乎所以,我要送他的名言警句是:
5、我最喜欢的一句有关读书名言警句是:
七、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3分)
(1)“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2)《梅花魂》这篇课文通过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诗句。()
八、我们在本册课文里学习了不少古诗词,你最喜欢的一首是《 》。(4+2=6分)
(1)全诗如下:
(2)我喜欢的理由是:
第二部分 : 开心阅读,快乐做题。(共23分)
(一)课内阅读。(2+4+3=9分)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这个自然段主要说明
和。
2、下面两句话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填在括号里。
(1)须鲸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公斤呢?()
(2)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3、“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句中带点的词语“主要”去掉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二)课外阅读。(14分)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欢愉()
狼吞虎咽()意味悠长()
2.在 文中用“﹏ ”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2分)
3.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4. “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3分)
5、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题目: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
提示与要求:在学习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读书名言,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句,通过具体事例来写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注意把经历的事情写具体,把得到的启示写清楚。
参考答案: 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7分)
一、子:(8分)
jù pà wū yán xián yí shū lǐ(惧 怕)(屋檐)(嫌疑)(梳理)gào jiâ fēn fù ān rán wú yàng(告诫)(吩咐)(安然无恙)
二、找出错别字划上“——”,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毫不犹预(豫)偶断丝连(藕)顶天力地(立)风期雪压(欺)不荣争辩(容)小心意意(翼)顷盆大雨(倾)坡负盛名(颇)
三、用“心”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4分)
1.当听到爸爸叫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时,我(伤心)极了,眼泪快要流出来。2.我(决心)做一个有爱心的优秀少先队员。
3.虽然他家里遇到了天灾,但是他依然(专心、用心)学习。4.做事要有(恒心),如果中途退却,就不会成功。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一枝梅花,没什么稀罕。(改为反问句)
(2)我喜欢看《水浒传》、《东莞时报》、《施公案》等闲书。(修改病句)
(3)请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各说一句话。①温和(表示天气好)
②温和(表示态度好)
五、按照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5分)(1)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3)书 犹药也,善读之可以 医愚。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5)我知道的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是: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2+1+4+2=11分)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梅花魂》这篇课文引用了许多古诗名句,如“(),()。” “(),()。”等,表现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不肯下功夫,我会用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来劝他: ;看到有些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就高兴的忘乎所以,我要送他的名言警句是:
5、我最喜欢的一句有关读书名言警句是:
七、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3分)
(1)“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2)《梅花魂》这篇课文通过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诗句。(×)
八、我们在本册课文里学习了不少古诗词,你最喜欢的一首是《 》。(4+2=6分)
(1)全诗如下:
(2)我喜欢的理由是:
第二部分 : 开心阅读,快乐做题。(共23分)
(一)课内阅读。(2+4+3=9分)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这个自然段主要说明
列数字
和
举例子。
2、下面两句话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填在括号里。(1)须鲸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公斤。(列数字)
(2)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举例子)
3、“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句中带点的词语“主要”去掉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主要”说明齿鲸不光吃大鱼和海兽,还吃别的海鱼.去掉了就不准确了.(二)课外阅读。(14分)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欢愉(愉快)
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意味悠长(耐人寻味)
2.在 文中用“﹏ ”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2分)
3.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4. “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3分)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9.四年级上册数学的课后检测题 篇九
1.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2.育才书店二月-十月图书销售变化情况统计图
(1)从图中可知,()销售量最高,是()本;()的`销售量最低,是()本。销售量最高和最少的月份相差()本。
(2)从几月到几月的销售量持续上升?
(3)从几月到几月的销售量持续下降?
10.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十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B. 2
C. ± 4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B. 2
C. 3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27. (8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对角线也相等,所以正方形是一个“主要线段只有两种长度的图形”,请画出两个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并加以说明.
11.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十一
姓名:
1.《窃读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从放学赶到书店到晚上离开的读书经历。()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小苗”是小学生,“大树”是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海音。()
3.《走遍天下书为侣》以问句开头引出作者的观点——带上很多书环游世界。()
4.《我的“长生果”》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标题都含有比喻义。“长生果”比喻的是“书”。5.《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三篇课文都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某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上。()6.《梅花魂》写了外祖父三次落泪,三次的起因不同,所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
7.《古诗词三首》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家乡深深地思恋与热爱。()
8.《梅花魂》和《小桥流水人家》两篇课文都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9.《梅花魂》这篇课文主要就是向人们介绍梅花的品格和特点。()10.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都与“思乡”的情感有关。()11.《梅花魂》一课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12.《小桥流水人家》的题目中包含着作者写作的先后顺序。()
13.《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每个自然段基本讲了一个意思,整体上看又从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鲸的知识。()
14.“举例子”就是把人们不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进来说明的方法。()
15.《新型玻璃》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用途,再介绍特点。()16.《松鼠》和《假如没有灰尘》都运用了总起——分述的手法布局谋篇。()17.鲸的形体像鱼,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的,用乳哺育幼鲸,所以属于鱼类。()
18.第四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的,都是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
19.《落花生》和《珍珠鸟》两篇课文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20.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鱼”加引号表示有特殊的含义。()
2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点明了课题,并揭示了文章的中心。()22.“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了。”这句话是个比喻句。()
23.《落花生》一课时按照“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的。()
2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个题目是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一句话。()25.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是怕被管理员看见。()26.传说是仓颉创造了汉字。()
27.最早的汉字刻在竹板上,叫做“金文”。()28.清朝一位学者最早发现并开始研究甲骨文。()29.《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围绕“母爱”这个主题,讲述了四个感人至深的故事。()30.“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31.“他疾步走到那里。”和“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这两句话中加点字“疾”字的意思不同。()32.《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课文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33.《圆明园的毁灭》用大量篇幅描绘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只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毁灭的过程,这样写重点不突出。()
34.《狼牙山五壮士》和《难忘的一课》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35.《最后一分钟》倾诉了作者“澳门回归祖国最后一分钟”这一特殊时刻的思绪。()
36.“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力挽狂澜、舍生取义”这些成语都是褒义的。()37.《七律·长征》这首诗的首联总结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部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38.《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全文主要是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写的。()39.《青山处处埋忠骨》“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篇文中里指毛岸英的烈士遗体。这篇文章通过大量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情怀。()
12.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 篇十二
课内阅读训练题
课文主题感悟(43分)
一、生活中的所见。(17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________,在________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________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________的,真叫人________!
(2)“我”在林荫路上看见一只小麻雀________地站在地上,________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________,头上长着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连线。(8分)
二、生活中经历的事情。(18分)
1.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6分)
(1)课文按照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麻雀》主要叙述了一只弱小的__________在庞大而凶猛的________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__________的故事。
2.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这是《爬天都峰》一文的起因。()
(2)“我”急忙带着猎狗离开,小麻雀和老麻雀安全了。这是《麻雀》这篇文章的结果。()
(3)“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这是《爬天都峰》一文的结果。()
3.为了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吸引读者,就必须把相关的内容写清楚。赏析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6分)
A.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B.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A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看出猎狗的凶残,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猎狗开始向小麻雀进攻,想__________。
(2)B句,猎狗后退的原因是它被老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震撼了。
(3)这两句是表现猎狗的攻击与退缩的,作者把观察到的情景描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都用了________描写。
三、生活中的感悟。(8分)
1.《爬天都峰》一文告诉我们()
A.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B.爬天都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只有充满信心、相互鼓励,才能顺利地爬到峰顶。
2.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告诉我们()
A.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母爱有的时候可以战胜理智而面对一切强大的力量,甚至是战胜这些强大的力量。
B.面对愤怒到极点的老麻雀,猎狗也害怕。可见,强大的动物也有畏惧弱小的时候。
经典片段分析(15分)
四、课内阅读。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选择题。(6分)
(1)“我”是在什么位置“望”天都峰的?()
A.天都峰脚下 B.半山腰
C.天都峰峰顶 D.来天都峰的路上
(2)在“我”眼里,天都峰是怎样的?()
A.奇、险
B.高、陡
C.秀、险
D.奇、陡
(3)“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说明()
A.“我”没有自信,对登山充满畏惧。
B.“我”已经累得腿“发颤”了,不想再爬了。
C.“我”虽然有些畏惧,但是对爬山依然充满自信。
D.“我”虽然没有失去自信,但因为太累了,实在爬不动了。
2.发挥想象写一写。(9分)
(1)“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说这句话时,老爷爷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说这句话时,小女孩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咱们一起爬吧!”说这句话时,老爷爷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拓展(17分)
五、课外阅读。
攒 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
卷(juǎn juàn)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dǎo dào)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口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zǎn cuán)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妈妈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妈妈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搂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3分)
2.“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3分)
A.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长大的,这是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弄明白的问题。
B.这里的“长大”指的是心灵的成长。“我”真正懂得了关心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5.除了“攒钱”,请你根据文章中心再拟一个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写作训练(25分)
六、快乐习作。
“尝试”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活动。它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是,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你选择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尝试,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
一、1.(1)高 云彩上面 笔陡 从天上挂下来 发颤
(2)呆呆 无可奈何 嫩黄 绒毛
2.二、1.(1)事情的发展 “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老麻雀 猎狗 小麻雀
2.(1)√(2)√(3)×
3.(1)张开大嘴 露出锋利的牙齿 走近 吃掉小麻雀
(2)舍身救子的勇气(3)动作
三、1.A 2.A
四、1.(1)A(2)B(3)A
2.(1)这么小的孩子也爬天都峰,我有什么理由不爬上去呢?
(2)老爷爷这么大年岁了,也能爬天都峰,我怎么能不爬上去呢?
(3)一路上,我和这个小女孩互相鼓励,我们一定能顺利爬到天都峰顶的。
五、1.2.“渴望”指为妈妈买一件衬衫的迫切愿望;“忍耐”指忍受饥饿的煎熬。
3.短文记叙了“我”攒钱为妈妈买衬衫的事。
4.B 5.我长大了
6.示例:你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知道用行动回报母爱,我要向你学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推荐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参考答案06-30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五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随堂课后作业含答案09-01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会合作课后检测题介绍11-18
五年级语文《我的房间》课后习题07-14
五年级趣味语文题06-17
五年级上册语文反思08-23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0-24
语文园地五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4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卷07-3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