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的说课教案(共7篇)
1.交通安全的说课教案 篇一
一、学生基础
“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是在学生对新教材内容有了一定认知,如:20以内的加法知识,几和第几等知识后进行的综合活动课,其中渗透统计思想。
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另外,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统计打基础。
三、教学要求
①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②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播放学校全景。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我们的学校。
师:猜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也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课间或活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呢。这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再次走进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棒了,好吗?(板书:我们的校园)
(二)课件展示“我们的校园”活动
课件播出大操场上有人在跳绳,做游戏,跑步,出板报,练武活动。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1: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2:踢球的有多少人?
生3:跑步的有多少人?
生4:他们分别是第几名?
生5:出黑板报的有几人?练武的有几人?
………
小组交流汇报:
①、20以内加减法知识
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各项活动的总人数,对于有道理的都予以肯定。如结合“踢球有多少人?”可以有多种方法:
生1:从图上看到守门的有1人,踢球的有的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2:黄队有7人,蓝队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7+8=15(人)
生3:戴帽子的队员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②、几和第几的知识
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出跑步的分别是第几名?小朋友们就来当一回裁判,老师指着哪一位小运动员,你们就举起手中“第几”的卡片来说说他们的名次。
(三)尝试统计
按学生对活动的喜好将学生分成五组。
每小组统计所学活动的人数,用笑脸图片表示,最后每一组把笑脸图贴到教师出示的大统计图上。
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
师:根据表中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可能会出现:
生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少?哪项最多?
生2:踢球的比跳绳的多几人?
生3:练武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
(学生集体回答)
师:想一想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可采用同桌互问互答,一人问全班答等形式。
(四)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校园美丽吗?
生:美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校园里有许多花,许多树。
师:说的很好,其实这些花里面也有数学问题。老师这儿就有一朵,课件显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正好等于花中心的这个数:6+7=13。
师:真聪明,请你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中把叶子和花用线连接起来,使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花中心的这个数。
课件出示:
学生反馈结果,课件演示正确答案。
(五)课后延伸,升华提高。
通过这节课,小朋友不但会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还制作了一张漂亮的统计图,课后我们可以统计一下我们班小朋友的课外活动情况。
2.交通安全的说课教案 篇二
简言之,说课即说“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说课时间一般规定为20分钟。
在评估中,授课教师说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1)说课程教学大纲;2)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3)说教学方法、手段;4)说学情(即教学对象分析)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5)说教学程序设计。下面,我就《数据结构》这门课从上面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它的具体说课。
1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特别是编码理论、存储和存取方法等)的研究范围,而且和计算机软件的研究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编译程序还是操作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分配问题。在研究信息检索时也必须考虑如何组织数据,以便查找和存取数据元素更为方便。因此,可以认为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
目前在我国,《数据结构》也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而且是其它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
数据结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它一方面扩展和深化在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学到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只有学好了这门课,才能在今后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1.2 课程目标
基于程序设计对数据结构知识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为:
1)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
2)为应用中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程序实现;
3)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
本课程教学强调思维训练,为程序设计和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1.3 课程位置
本课程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后续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JSP》、《.NET》等。
1.4 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如表1所示。
1.5 课程重难点
重点:
1)顺序表和单链表的描述和插入、删除运算以及算法的效率分析,栈和队列的运算及循环队列;
2)二叉树的性质及遍历算法,线索二叉树的运算,树、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Huffman树的构造算法及Huffman编码、译码;
3)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结构,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和最短路径的求解;
4)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算法及平均查找长度;
5)插入、交换、选择等基本排序方法和改进的排序方法,归并排序算法及基数排序算法。
难点:
1)单链表的插入、删除运算和链表的应用,栈与递归的关系,栈与队列的应用,串的改进模式匹配算法,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及运算;
2)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尤其是非递归遍历算法,线索二叉树的运算;
3)折半查找算法及平均查找长度、二叉查找树的构造、哈希表的冲突处理;
4)快速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
5)求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和最短路径算法。
2 教材使用与建设
2.1 教材使用与建设
为教学需要,教材采用徐翠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数据结构简明教程》,基于案例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思考,更是为了培养读者的编程能力,编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打破传统教材和讲授模式,先以案例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分析问题需要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需要讲解知识点,再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后举一反三,并以应用实例加以提升和巩固知识点,实现综合应用的目的。适合这样讲授的教材或参考书目前市面上很少,编者经过不断探讨并通过多年的案例教学经验积累,最终形成了本书。
本书中每一个案例的结构模式为“案例说明——案例目的——技术要点——代码及分析——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每一章均包含多个案例,并配有相应的习题。通过强化案例和实训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书在内容的组织上,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介绍,结合案例重点介绍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对难度过大的内容只作少量介绍,使学生有的放矢,掌握所学内容。
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能真正地为培养新世纪的适用型人才出一份力。适合我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
2.2 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授课老师开发了与教材配套的实用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而通过精品课程,则可以搭建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在丰富的学习素材的基础上。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1 学生现状分析
1)学习基础差。
2)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
3)但多数学生情商良好,喜欢动手,不喜欢动脑。
4)多数学生希望掌握较高的职业技能,谋求较好的职业岗位。
3.2 教学方法(手段)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数据结构》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课程内容抽象而又严密。算法的动态运行过程、数据结构的存储实现只靠传统黑板、粉笔来讲解,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表达清楚。因此,根据岗位要求设置教学模块,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下面等方法:
讲授法:理论教学;
演示法(Flash动画):直观教学、算法动态演示;
讲练结合:互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3.3 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方法
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利用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2)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探究动手动脑。
4)主动参与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4 课程评价与考核方案
建立能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实验、课程设计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期末总评成绩组成:
1)期末考试成绩:60%;
2)实验考核成绩:20%;
3)平时考核成绩(考勤、答辩等):20%。
即:期末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考核成绩*20%+平时考核成绩*20%。
5 课程特色、不足和改进设想
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
课程不足:本课程目前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没有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实验教学课时偏少,难以布置更多的设计型实验项目;没有实施教考分离。
课程改进设想:建设课程网站,实现学生网络提交课后作业和师生在线实时交流,也解决了实验安排学时不够的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争取编取教材,进行课程和专业建设。
6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哈弗曼树及其应用(2学时)),针对本次内容分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哈弗曼树的应用并进行总结;然后通过电报系统的介绍导入本次课程;介绍与哈弗曼树相关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问答的互动方式,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步骤二:
讲解哈弗曼树建立的算法;通过FLASH演示算法的动态运行过程;给一组权值,让学生创建哈弗曼树,并让两个学生板书实现哈弗曼树的建立;对结果进行评测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现讲解和演示及学生动手,使学生容易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掌握哈弗曼树建立的要领。
步骤三:
引入哈弗编码的概念,并通过几组编码方案对给定的电文进行编码和译码,然后讨论出现的问题,并探寻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步骤四:
通过第三步的讲解总结出只有哈弗曼编码得出编码方案才不会导致在第三步种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讲解如何进行哈弗曼编码和译码,并用FLASH演示编码/译码算法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
介绍哈弗曼编码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简单密码系统、实现文件的压缩/解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7 结束语
该文从说课的五大要点出发,将《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从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教材使用与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方案、课程特色、不足和改进设想、教学设计这六方面进行说课。
摘要:说课,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举足轻重。该文围绕说课的五大内容,将《数据结构》这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阐述,从而分析《数据结构》说课相关内容。
关键词:说课,数据结构,人才评估
参考文献
[1]郑艺芳.《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
[2]徐翠霞.数据结构中算法教学的实践与新探索[J].福建电脑,2009(9).
[3]闵清.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4]周海岩,寇海洲,冯万利.论数据结构中线性表定义[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25).
3.交通安全的说课教案 篇三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一张纸卷成一个尖筒,制作成火箭的样子。
(2)在纸筒一端套上一个塑料袋并用皮筋扎好,做成发射器。(见“火箭上天图1”)
实验操作:
让幼儿通过纸筒向塑料袋内吹满气,并把塑料袋口用手攥紧,防止空气外泄。然后,让幼儿把火箭放在纸筒的另一端,并向上托着塑料袋,随后挤压塑料袋并放开塑料袋口,利用空气的冲力把火箭发送上天。(见火箭上天2)
教师指导建议:
(1)提醒幼儿火箭发送时要向天空发射,不要对着小伙伴。
(2)引导幼儿发现用力大小、袋内空气多少与火箭升空的高度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矿泉水瓶、牛奶盒等材料做发射器,用力挤压塑料袋促使火箭上天。
小知识
4.说课比赛的说课稿 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态度。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科学的观察、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措施: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讨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在辩论中相互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演示,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以此方法讨论生物的其他特征。在讨论时,教师要调动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鼓励,以体现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探究。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引导: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说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小虾》的说课稿 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细致的观察感悟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3、体会本文总—分的段式写法。
4、,从小养成热爱自然,喜爱小生灵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虾对小虾的喜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小虾喜爱的句子,感受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配乐出图,回顾导入】大家齐读课题。谁能用上下面的词语,说说你观察到的小虾的样子?你们观察得真细致啊!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观察得这么细致啊?【板书:喜爱】带着这样的这样的感受快速自读课文,继续观察这可爱的小虾。
二、回顾
1、谁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你喜欢小虾么?为什么?
2、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感受这讨人喜爱的小虾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小虾吃食真有趣
1、出示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这部分围绕哪句话写的?哪些句子令你感觉到小虾很有趣?用“~~”画下来读一读,把感受尤其深刻的词语用"*"标出来。
2、学生批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谁来谈谈?),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1:
【1】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2】从这句话看出,小虾吃东西都非常机警,随时保持警惕,好像一个机灵的小猫。这份小心劲怎样表现出来?你再读读?
【3】瞧!这小虾多机灵。【在三角上填动词图齐读,生读出师点】这些不断重复的动词特别能表现什么?(小虾的机警)请你像老师这样,标注这句话中表示顺序的词语。(背投生标,对不对?)同位比比,!看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猫吃东西的时候……?(点“小猫吃食过”PT,一生汇报)
引:让我们再共同体验小虾吃食的那份小心翼翼,……【顺序词语填空齐读】
【4】这儿有两组句子,你们自己读一读,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觉得没有危险了,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生:直到……才————反复试探,特别小心警惕。过程很警觉、小心。
谁能试着读读。【指导】读得谨慎一些,张弛有度。
【5】播放生物图片。多有趣啊!谁再读读?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到了小虾的有趣?
预设2:
【1】出示: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肚子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
【2】从这句话看出,它们吃饱后很自在,看起来非常有趣。
【3】瞧!【各种姿态的小虾图片+还有的……】就是这些有意思的小虾!它们……?
【4】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
师读:小虾真有趣。
生一起读:【多图+第2句文字】生读。【多图+第3句文字】生读
【5】小结:老师读的句子和你们读的两句有什么关系?(总分:有趣1吃东西小心2吃饱后自在)
【8】谁能概括一下这段的感受?(小虾吃东西的小心翼翼和吃饱后的自在使我感觉非常有趣,带给我很多快乐。)你读读,听出来了,真有意思!感受这种心情,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小虾的脾气不好
1、小虾吃食的习惯这么有趣,现在我们继续感受小虾带来的无穷乐趣,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提示自学。
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画出这部分围绕哪句话写的?哪些句子令你感觉到小虾脾气不好,神态很有趣?用“~~”画下来,把感受尤其深刻的词语用"*"标出来。
自学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1:
【1】出示: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的,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虾对于别人招惹它非常生气……
尤其是立即、蹦、——反应激烈
生了气似的、——像坏脾气的小孩、我推想的,把它当赋予人的性格
不停地舞动、一张一张的、一翘一翘的、一突一突的、——极
端愤怒(脸红脖子粗)
【3】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几个词组?【PT点红:立即蹦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一张一张的一翘一翘的一突一突的】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答】
这些词组是有联系的,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小虾极端愤怒时的神态、动作、甚至是情绪和激烈反应。谁能联系起来说说这个长句子?
这就是作家的语言,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小虾发脾气的神态栩栩如生,发火都如此有趣。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小虾么?(火冒三丈)读出来。
预设2:
【1】过渡:多可爱的小生灵呀!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小虾的可爱?
【2】这时,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就会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展开全文阅读
【3】出示句子对比:
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小虾的搏斗很激烈。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使用“激烈”一词。【猛烈激烈?不足突出其凶猛的性格,火爆的脾气。】
哎哟,你可小心点,别去招惹这些一点就着的小家伙。读(PT:要是你用……)
你得当心点,别碰到正在发脾气的小虾,读(PT:这时……)
【3】透过大家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像个一点就着的炸药包,三岁的小孩,一逗就气,还打架。真是个火爆脾气的小家伙。敌我不分,凶猛、可爱
怎么把这小家伙的坏脾气读出来呢?谁试试?指导:反应再激烈点,男生再试试。
【4】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小虾的动作、神态,还揣摩小虾的心情,写出了他对小虾的脾气秉性喜爱之情。这小家伙,连发火都这么有意思,挺有意思。透过这样的描写,你喜欢小虾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读读上面的句子。(PT第四段)
【5】还有哪些令你感到有趣的事情?
【6】五、六自然段【板书:生生不息】是啊,这惹人喜爱的小虾越来越多了。还有什么会越来越多了?
(小虾带来的乐趣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快乐也越来越多了。)
点评:就是这样意犹未尽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五、总结
【1】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虾?谁能再给本文起个题目?————的小虾
生:有趣可爱
【2】想一想:“我”喜欢小虾么?为什么?尝试用板书结合着说一说(讨论)【板书:环境、外形、吃食、脾气】本文通过作者细致地(观察),发现小虾的(生活环境.不同阶段的外形.吃食的状态.发脾气的样子.神奇的繁殖)都非常(有趣),给人带来(无穷乐趣)。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虾浓浓的(喜爱之情)。
师:作者就是这样观察、描写小虾。一起来透过作者的语言,感受这可爱的小生灵吧。(齐读全文)
六、发散
妙笔生花
提示:
模仿课文,抓住小动物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进行重点介绍,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和连接词;注意描写小动物的神态。
七、自选作业:
喜爱朗读的,读一读课文,给家长介绍小虾。
喜爱写作的:
写一写小虾打架时的激烈场面;
模仿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小虾》的说课稿(2)一、说教材:
《小虾》通过对小虾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虾的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三、说教学重点: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五、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六、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课件小虾图片,谈话导入新课。(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小虾》。
3、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关于小虾的什么呢?
(二)自读识字(6分钟)(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先画下来。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二人开火车读。
(2)全班开火车读。
(3)指名部分同学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28分钟)
1、梳理课文内容:3分钟(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们读过课文后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
(2)按自然段梳理内容: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知识?
2、了解小虾的外形:6分钟
(1)快速默读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虾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个同学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两种小虾的样子。
(4)男女生分组读句。
(5)出示课件,口头填空检查学习效果。
(6)出示两种小虾的图片,分辨。
3、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19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体现小虾有趣的句子。
(2)指名读体现虾有趣的句子。
(3)画出动作的词、板书。
(4)四人小组学习,模仿体会小虾吃东西时的小心和吃饱后的自在。
a、出示四人组活动要求。
b、交流感受。
(5)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小虾的可爱。
(6)找出表示顺序的词,用表示顺序的词说一句话。(备用环节)
(7)出示课件,小结,点名中心句并进行课堂小练笔。
(四)小结:(1分钟)
6.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 篇六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1]。简单地说, 就是要说明这节课教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教, 这么教有哪些理论依据。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5方面, 即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在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中, 主要采用的是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 在课前精心准备学案, 既可以概括本次课程所学内容的教学案例, 在学案中按照本次课的教学思路, 分设相应问题, 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 同时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发挥学案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设一名组长, 让学生自主探究, 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下面具体谈谈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思路。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技术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以下简称护考) 中所占比例较大。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护考, 满足岗位需要, 学生不仅要掌握口腔护理理论知识, 还要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
1.2.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真正做到关心体贴患者。
1.2.2 知识目标简述特殊口腔护理的对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2.3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 初步在模型上进行口腔护理。
1.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中的口腔健康教育较为简单, 留给学生自学, 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特殊口腔护理中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常用漱口溶液是考点之一, 是本次课的重、难点。
1.4 教材开发
为适应护理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及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在力求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岗位需要和学生特点, 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删去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只在课后适当点拨。增加口腔保健的新知识, 如牙线签、牙间刷和牙线的使用, 以重点突出操作流程,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5 课时安排与教具准备
由于口腔护理是临床常用操作, 为更好地突出中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理念, 故安排4学时, 其中第一学时为理论课, 本次说课设计仅针对第一学时。在授课过程中, 除多媒体教学设备外, 还准备了特制的牙齿模型, 方便学生练习。
2 说教法
学生普遍反应, 口腔护理这节内容知识点较多, 记忆困难, 且操作步骤繁琐。针对这些问题, 通过对护考考纲、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参考“五导五学”的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见表1) [2], 制定以下教学方法:先采用任务驱动法提前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前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情景创设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通过学案导学、教师演示、小组练习、多媒体教学, 贯穿教学全过程, 从声、光、影多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内容。
3 说学法
我校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 基础相对薄弱, 但他们观察、动手能力较强, 对本门课程兴趣浓厚。根据这些特点,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使教学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4 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主要设计为三大模块, 包括课前安排、课中引导和课后延伸, 即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视频导入、案例切入、小组讨论、观看演示、动手模仿、归纳升华, 最终完成本次理论课的教学。
4.1 课前安排
由于口腔护理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 教师要布置课前作业, 让学生收集口腔健康教育的知识, 然后分组制成健康小报, 再请各组成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角色扮演, 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2 课中引导
4.2.1 视频导入, 引入新课
按照内在动机激发论的观点, 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动机, 才能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地向学生渗透护理专业思想。在课堂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口腔卫生有关的健康教育视频, 通过视频中的专家感召让学生意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4.2.2 案例切入, 小组讨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放的学案, 通过具体案例提问, 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护士, 能否判断患者出现了哪些情况?有哪些需要应该满足?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 患者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自己就是案例中的患者, 希望护士怎样照顾自己?并让学生讨论后把答案写在学案上。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课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患者出现的具体问题, 继而自然地引出口腔护理的对象、目的。这样设计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逐步学会系统、辩证地思考问题, 达到灵活学习, 主动参与的目的。
4.2.3 讲授演示, 归纳总结
为更好地突破护考难点, 使学生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3项任务。
(1) 任务一:常用漱口溶液。充分利用学案中所设问题讲授引导, 让学生明白要想解决口腔问题, 除口腔清洁外, 选择恰当的漱口溶液也十分重要。在精讲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 同时结合实际自创口诀, 自由发挥, 让学生在享受自我创新的乐趣的同时记住漱口溶液的名称和用途。
(2) 任务二: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护理技能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思考:患者已经昏迷, 能否对其使用漱口溶液?接下来该如何帮助患者?这些开放性问题, 会引出很多答案。此时教师应加以引导, 适时推出新的清洁口腔的方法, 即特殊口腔护理法, 这也是学生期待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再进行操作演示, 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模型的沟通交流, 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精神。讲授演示结束后, 针对部分学生不易掌握, 如擦洗部位和顺序, 笔者利用Power Point自制了擦洗顺序的动态效果, 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理解、记忆。看过自制动画后,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比较。期间教师巡视解惑, 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动手操作后上台展示, 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精髓。
(3) 任务三:特殊口腔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学案中的案例,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做口腔护理擦洗牙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出注意事项, 遗漏之处再由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的内驱力, 真正做到在思中学。至此,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4.2.4 回顾全课, 升华情感
课堂活动已接近尾声, 让学生通过学案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请学生总结, 当面对此类患者时, 护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解决护考常考的A2型题的办法之一。
4.2.5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因此, 仍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 列出本次课的授课内容, 以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总结本次课的重、难点。
4.3 课后延伸
课堂活动的结束意味着知识内化的开始, 为巩固学习效果, 为后续实验课扫清障碍, 笔者设计了以下3种类型的作业: (1) 巩固性作业, 学生“在组长处说出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 创新性作业, “编写常用漱口溶液的记忆口诀”, 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 实践性作业, “以班级为单位向低年级学生举办口腔健康教育小讲座”,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上述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课后, 请各组学生在组长处填写知识、能力、态度、合作情况的评价表, 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掌握情况, 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整个课堂活动中, 教师是激发思、指导思、培养思、训练思、发展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积极的开展思、实践思、优化思、转化思、发展思的学习主体, 通过上述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谈自己本次说课设计的优缺点, 针对问题找到不足, 以利于今后的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说课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的思考和检验, 是对自身教学实践过程的深入研究, 通过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 可促进护理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摘要:口腔护理是卫生部要求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一项常规临床操作, 为满足岗位需求, 体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笔者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方面论述了口腔护理这一内容的说课设计过程, 包括现代教法和学法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彦昆.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7.《山雨》的说课稿 篇七
1.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雨中山雨的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3.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正如阅读提示里说的“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不指导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只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受就行,促进学生朗读和感悟的水平。
三、说学法
按照阅读提示里提示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可以想象,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学生朗读一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五)、拓展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山雨》的说课稿2一、说教材
《山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写景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抒情,作者用如诗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令人神往。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跟着山风、云雾悄悄地来了,接着描绘了山雨来时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再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余韵。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山林雨景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鲜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时也乐于朗读。因此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大纲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二类字,结合课文理解轻盈、奇妙、轻捷、余韵等词。
2、能组织语言把自己对优美语句的感悟清楚地表达出来,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山雨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过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如诗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然后利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想像读、男女分读、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一是充分的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感受,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为学生构建了“初读感知,默读体会,品读回味,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是一篇阅读课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增强合作意识,又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同时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三、说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三读”教学,读中悟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读”: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深入体会;品读课文,回味升华。
(一)片段欣赏,激趣导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采用片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先欣赏一段课文中的句子,导入课文。我设计这种导入方式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课文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文后,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一篇如诗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中雨景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子。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深入体会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入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我认为采用的默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专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标(5—6年级阶段)中也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我让学生们采用默读的方式再读全文,并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完成自学提示。
我会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么样将山雨的美表现出来的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自己刚刚所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分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四)品读课文,回味升华
学生经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默读理清课文的顺序体会文章思想之后,对课文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接着,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进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沟通,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山雨的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品读要求练习朗读。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2、美读展示。鼓励学生读出个人的感受体验。
3、阅读感受交流。能联系上下文,融入自己的体验,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品味优美抒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享受文字。比如:
(1)“沙啦啦,沙啦啦……”
(通过小组读的形式,感受雨实实在在由远而近的声音)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像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作者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写出了山雨声音的神奇、美妙,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的方式来读,然后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的透明。”
(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让学生通过对“融化”“耀眼”“透明”这几个词的理解的基础上来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意境,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丁—东—丁—东”
(这是山雨的余韵,首先通过让学生理解“余韵”一词,感受山雨后山林中余音缭绕之美。然后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这一句。)
接着,在学生的情感充分被调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表达自己对山雨的喜爱。可以用文字,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也可以画画,甚至是唱歌、跳舞。
这个环节抓住了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五)拓展文本,走向生活
最后,回顾在《华山的魅力》一课中所学的一句话“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只要你去发现。”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体会。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孩子吧!
接着课件出示课外作业:1、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2、搜集并阅读描写雨景的文章。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设计了“拓展文本,走向生活”这一环节。拓展课程时空,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课后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灵活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又能让语文更加贴近生活。
四、说板书设计
【交通安全的说课教案】推荐阅读:
交通安全的教案11-04
雨雪天气交通安全教案09-03
交通安全班队会教案09-25
上下学交通安全教案10-11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案10-14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案[2014]09-19
交通安全记心间主题班会教案06-20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六班07-14
1-6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案08-22
《“交通安全进校园”主题班会》教案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