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2024-09-19

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共4篇)

1.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篇一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C.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 【答案】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正确的认识从御史到通判到外任御史,说明当时形成监察体系;二是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不能断章取义或无中生有。据此即可正确进行判断。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增强责任意识 D.培育权利观念 【答案】C 【解析】对官员和陪审员通过宣誓提醒其负有的责任,对成年男子提醒其身为公民的权利义务,这些都是在增强各种人的责任感,在各自的位置上能够尽职尽责,故C项正确;A、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陪审员、成年男子必须通过宣誓来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限制权利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针对的是官员和陪审员,青年男子并不一定有官职,所以不存在权利滥用和腐败,故A、B项错误;对官员和陪审员来说,宣誓是为了明确他们的身份所负有的责任,提醒其认真履职,并不是“培育权利观念”,该项不适用于官员和陪审员,故D项错误。3.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侵略会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指的是经济近代化。AB反映的是甲午战后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重大事件,与“经济基础”不符,故错误;甲午战后外国的入侵客观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加快,故D项正确;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故C项错误。4.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 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5.英国《卫报》一专栏作家曾断言,中国的“21世纪始于1978年”,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一年,我国所做出的尝试不包括 A.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决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ABC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都是1978年提出的,排除。D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故本题选D。

6.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愈演愈烈,各国政府、央行纷纷紧急出台救市措施,联手应对危机。对这一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只有美国会导致经济危机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市场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D.金融行业不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各国政府联手应对危机。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早已有之,材料信息是全球化加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C.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故C正确;只有宗教改革主张国家权力高于神权,故A错误;两者都没有否定上帝的权威,故B错误;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并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8.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袭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袭琢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思想,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主张,故B错误;胡适主张将中国固有的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将中学充分世界化的主张,故D正确。故选D。

9.1920作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泊外法权来压制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他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C.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D............10.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表格体现出17世纪以来签订的国际公约,但并不是得到各国的普遍赞同和遵守,故②错误;其他选项均符合条约的实际,故C正确。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美国和英法两国有着历史的渊源 C.美德对外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伤害 【答案】C 【解析】德国和美国成为一战后的敌人主要是这两个后起的国家积极扩张备战,产生了矛盾,故C正确;德国是同盟国,故A错误;美国和英法并没有历史渊源,故B错误;D不符合材料根本原因。

12.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三菱企业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三菱企业从国家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当时政府的政策是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当时政府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缺乏资金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了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营企业都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据此可排除ABC三项,选出正确答案D。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依据教材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一一的对照,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就可以直接排除,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来。

1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答案】(1)原因:外侵内战;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2)认识: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寻找的出路,是爱国的;有利于农村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提高;但在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们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失败的命运。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来归纳原因。根据“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可以归纳出外国的侵略和国内的内战、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一批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由于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激发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们为振兴乡村而发起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该运动的开展对于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技术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实践最终还是未能完全改变农村的面貌,必然会失败。

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答案】(1)态度: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苏联要求的原因: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可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

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2)评析: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1944年,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丘吉尔以上 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得出: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第二小问原因,苏联要求的原因可以从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来回答;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政治集团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

(2)冲突表现在,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合作表现在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统治集团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基于以上评析,得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创办实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

【答案】(1)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2)张謇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反映了其实业救国的爱国思想,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民生需求,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解析】(1)此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要求多角度分析作答,充分运用材料,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张謇的实业救国,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特点作答。

(2)“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出张謇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三大方面的措施,总体反映了张謇的爱国精神,和三大措施的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篇二

1.由于今年美国市场圣诞树出现断货,大部分美国人只能无奈地选择人造树。数据显示,中国产圣诞树已占到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义乌圣诞树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的原因可能有 ①人民币加入SDR,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 ②一带一路”效应显现,带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 ③中欧班列开通,扩大了中欧的商贸往来 ④低廉的价格是义乌圣诞树的最大竞争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义乌圣诞树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的原因。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不一定升值,①是错误的;“一带一路”效应显现,带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中欧班列开通,扩大了中欧的商贸往来,这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②③适合题意;价格变动影响需求,但不是义乌圣诞树的最大竞争优势,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

2.冰雪资源如今已成为中国北方各地争相发展的“白金产业”,吉林作为冰雪旅游大省不再满足于向游客提供简单的玩雪服务,而是将大众观光和休闲度假列为长远发展的产业方向,努力打造吉林冰雪旅游的“新名片”。打造这张“新名片”需要

①立足于满足吉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②将冰雪旅游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 ③从供给侧进行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 ④充分发挥区域联动机制的整体效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吉林作为冰雪旅游大省不再满足于向游客提供简单的玩雪服务,而是将大众观光和休闲度假列为长远发展的产业方向,努力打造吉林冰雪旅游的“新名片”。打造这张“新名片”需要从供给侧进行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区域联动机制的整体效能,③④适合题意;材料提到大众观光和休闲度假列为长远发展的产业方向,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蔬菜的生长环境一般在南方显得更为优势,因此将南方的蔬菜运到北方被称为“南菜北运”,这已经成为南方部分省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但是临近今年元旦,部分南方蔬菜在北方却出现了滞销的现象,如下图(如图)(P为南菜价格,Q为数量,D1为变化前需求曲线,D2为变化后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下列分析可能该图相符的有

如图

①运费过高导致南方蔬菜价格上涨 ②天气寒冷导致蔬菜运输困难 ③北方大棚蔬菜大量上市 ④部分南菜品种和口味不适合北方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图示类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水平。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上述图表意味着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商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①②均是商品价格上涨,不适合题意;北方大棚蔬菜大量上市或者部分南菜品种和口味不适合北方市场,这使得南方蔬菜在北方出现了滞销的现象,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曲线类型试题解题思路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4.进入冬季,随着供暖需求的增长,我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在11月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而随着需求的增长,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也都随之暴涨。由此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①天然气价格上涨 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消费量显著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②天然气价格上涨 用电量增加 燃煤需求量增加 煤炭价格回升 ③天然气价格上涨 天然气需求量下降 国内新能源发展 能源结构优化 ④天然气价格上涨 国内供应不足 进口增加 加快“引进来”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5.2017年,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历时176天,到访亚非欧20个国家,在他国人民身处危难之际,中国军人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积极作为,这些帮助带着温度、温暖和温情。这是人民军队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军队的“暖实力”。中国军队的“暖实力”再次表明

①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积极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②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和建设者 ③中国“暖实力”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主导力 ④中国将以向更多的国家展示我们更强大的“暖实力”为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军队的“暖实力”再次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积极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和建设者,①②适合题意;③中的国际主导力说法错误,排除;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A。6.“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北宋名臣包拯书写的这首《书端州郡斋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以鼠雀、兔狐之喜愁反衬“清”之品质可贵。这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启示有 ①自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②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 ③自觉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 ④尊崇党章,依法执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7.在对口支援机制下,从2018年开始,每年从内地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赴西藏、新疆支教,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这表明

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得到落实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 ④人民当家作主权力进一步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口支援机制下,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看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进一步实现,①④适合题意;本题只强调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没有体现,排除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8.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孕育伟大的青年。“红船精神”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启示青年学生应该 ①自觉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 ②唱响文化主旋律,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自觉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新时代的建设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红船精神”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启示青年学生应该唱响文化主旋律,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适合题意;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自觉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9.“思政课居然可以这么上!”近日,上海大学一堂“时代音画”通识课上,该校社会学院和音乐学院教授联袂,用音乐旋律和历史回顾,声情并茂地讲授了“国歌如何一路走来”。整个课堂学生爆满,“蹭课族”只能席地而坐。不少学生听完课后表示,原以为沉闷闷的课堂,没想到却是热腾腾,收获满满,时间也转瞬即逝,总感觉没听够。思想政治课上所发生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教学应该在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上下功夫 ②创新呈现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导向作用 ③思想政治课应该将尊重历史事实作为第一原则 ④教学设计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该校社会学院和音乐学院教授联袂,用音乐旋律和历史回顾,声情并茂地讲授了“国歌如何一路走来”。这说明教学应该在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上下功夫,创新呈现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导向作用,①②适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土壤颗粒间存在一种特定的约束,并将这一原创力学理论运用于沙漠生态恢复,沙漠实地试验取得成功。这意味着 ①人们利用事物原有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②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正确的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科学所取得的成果都是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土壤颗粒间存在一种特定的约束,并将这一原创力学理论运用于沙漠生态恢复,沙漠实地试验取得成功。这意味着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同时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①④适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③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1.现代建筑更多的是以极简为主,但是在中国古典建筑中,有很多繁复的装饰,拥有独特的韵味,丰富的文化内涵,美的动人心魄。繁复之美与极简之美的比对,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①不同文化系统的审美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②中国古典建筑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民族特点 ③现代的极简是对中国古典繁复的颠覆 ④极简和繁复之中都蕴含了人们对美的理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繁复之美与极简之美的比对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极简和繁复之中都蕴含了人们对美的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民族特点,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这启示我们,传承古代经典需要 A.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 C.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传承古代经典需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B适合题意;A、C、D均不合题意,排除。

【点睛】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两年多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2025”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已成为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应予充分肯定。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市场需求、借鉴国际经验;着力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完善政策支持,围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降低成本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质增效、追求卓越,努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装备,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归纳“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 【答案】①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市场,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②科学调控,深化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联优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④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⑤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水平,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形成新动能。

【解析】本题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与劳动者、创新驱动战略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归纳“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把握关键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完善政策支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装备”,调动运用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与劳动者、创新驱动战略等知识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点睛】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国家发政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强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协同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答案】①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②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协同治理,提高为分享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③健全法律法规,促进政府依法管理分享经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分享经济。

【解析】本题以国家发政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政府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是怎样履行职责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政府有关知识范围: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及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制约和监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政府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材料二

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些规定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了出来,更加尊重公民个体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应当是这样的,只有“让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社会的归社会”,国家治理才能有条不紊。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的角度,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的。

(3)民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将其写入民法总则对于对提高立法质量,推动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②作为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完善,有助于深化改革,进一步巩固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写入法律更有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2)方式: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人大通过行使立法权,使我国在民事领域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国家机构简政放权,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民法总则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建议:民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的职权、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历史观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认识社会的角度,设问指向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的。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调动运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的职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等知识分析。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题设问指向民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可以从演讲、征文、竞赛等方面思考。【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3.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篇三

2018.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生活,并不重要。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导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脱离作家艺术家生活的现实。即使是那些历史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存在上面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急遽变化的疏离、隔膜与迷茫。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要求进行更为深入的感受与研究——不仅仅是某种表面的,更应该是穿透表象进入本质的;不仅仅是局部的,更应该是透过局部通达全局的。任何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的行为都将被时代抛弃。

文艺作品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真实与生动,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但是,那些能够成为一个时代文化标志的高峰之作,总是要给人以精神的激励,要为这个时代提供思想资源、价值引领、智慧启迪。现实生活丰富多彩、高下杂陈。我们感受到什么样的生活,并进行怎样的表达,决定了创作者的格局,也决定了作品的品格。这涉及创作者能否承担时代使命的问题。虽然并不否定那些小题材、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那也是文艺百花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能够有万紫千红的绚丽光彩。但是,更期待那些能够对时代的发展进步提供力量与启迪,具有宏阔气魄、博大品格,能够表现一个时代精神追求与历史必然性的史诗性作品出现。

(摘编自杜学文《呼唤深刻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何时代优秀文艺的创作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作品也不会产生永恒意义。B.揭露现实生活负面现象时,站在不同立场创作的作品实际上是有高下之别的。C.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的作品,都是用生活中的人与事体现现实情怀的。D.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与时代文化高峰之作不同,它不会给人以精神的激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阐明了创作离不开现实的观点,这也是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B.文章第二、三段采用驳论的方式,先破后立,分析阐述,明确了作者的主张。C.作者肯定文化高峰之作,也不否定小题材作品,这样分析说理使论证更严密。D.文章先阐明观点,再澄清错误认识,指明原因,最后呼吁创作者承担时代使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给人前行力量、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的创作者不能自以为是、故步自封。B.如果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急遽变化深入感受与研究,就能避免一些错误认识。C.改变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的立场,作品的艺术魅力就会有大的提高。D.创作者只有具有大的格局,才能创作出能够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千手观音 景凤鸣

长春解放纪念碑的下面有片广场,大理石铺就的。四面是多层的台阶和缓坡道,茂密的树冠围簇过来,带出森林味道的风。

他们集中在这个高高的突显位置,有时三三两两,有时归成一大群,进行有秩序、有节奏的交流。

任何团队都需有带头的,这一大群中也有一个。一米八零的个头,腰杆粗壮,烫着短发,很有气势。这样的块头,在哪里都会有气势,除了俄罗斯的农庄,毛利人的丛林。当然这里既不是农庄,也不是丛林,而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公园。

大块头当然是女的,男的就谈不上稀奇了。东北的街面上,这样的块头可随意挑。对于大块头,那些人似乎听她的,又似乎随时不听她的。为了增加阵势,她的身边站了两个男闺蜜,陪着她一起招呼。

大块头斜挎着小包,这就不像领头的,而像是张罗事儿的。只是事儿张罗起来不太容易,大块头不用哨子,不用喊,而是需要用手——纪念碑下的别处,广场上稍远一些的,有的人正自由散漫,目下的任务是,得用手把这些人召集回来。

参加聚集或者聚会的,总得有七八十人吧。着深色衣服的多,鲜艳衣服的少,中年或中老年的多,真正老年的少。真正老年的都在家里待着了,跟着挤挤公交车,都会有人叫嚷:错过早高峰行不!开始时他们还由着自己,逛公园,进早市,后来就不了。跟年轻的争个什么意思,年轻人里头有儿女哩,得让着些,往回缩。

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当年日本人侵略的时候,强行归并了四个村子,驱赶劳工开河,形成这片湖。打算建伪都呢,只是第十四年上就被撵回国了。树少部分是那时栽的,大部分是后来栽的。黑松枝叶墨绿,气势汹汹,因此树下草叶稀疏茎细,仿佛少须的下巴。桦树枝干白白,越是雪天越俊俏美丽。又想起长白山美人松,她们披着长发,穿着长裙,仪态万方地向群山示意,让你的心间覆上一只细嫩的小手。只是这样的松在长白山下的小镇生长着,原始森林里都未必有,搬移到这里更是不可能。不过成片的黑松也挺好的了,一年四季,无论冬夏,苍郁地围住这片地势,和周边所有的树冠达成平齐后,约好似的不再生长。却一圈一圈、一点一点地扩展岁月的沧桑。

而树下台上的他们呢,湖边的青石铺地,林中的红砂延展,宽敞的湖心岛屿,他们占到哪里,哪里都让着他们,都没人跟他们抢。此刻他们硬气地选到了这里,他们仿佛站到了冠丛中。

不光大块头,他们大堆小堆,一律拿手说话。手在他们那里,技法如此丰富,像在熟练活络地编织毛衣。眼神嗖嗖地交流,表情顾盼飞扬,唠到兴致处,情不自禁地发声。那声音不是咿呀学语,而是唱歌一向跑调的家伙,开怀地笑岔了声。

因为站在高台上,各个角度都可望见他们动作幅度很大的手。右手是一只活泼的鸟,往左边的手心里啄点,于是左手被叫醒,也跟着活跃起来。所以左右两手在默契地说相声呢,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又似两只鸽子,扑棱棱地飞。

鸽子。一人两只,七八十人便是一百多只,都流畅地在每个人的枝头上飞。彼时听得见阵阵鸽哨,有灰软的轻羽,如微尘般地升腾。

“嗨”是什么意思,不是高音的嗨C,而是透彻,爽。他们玩得如此透彻,如此之爽。坐在广场的石座旁,也就是树冠中,漫不经心地溜看,生怕打扰了他们。眼前的枝繁叶茂,纪念碑上的文字,缭绕碑顶的流云,流云旁边的湛蓝天空。那里没有大鸟飞过,如浪的车笛声、行驶声,却贴过黑松林、白桦林、各种的杂树林,陆续隐隐地涌过来。

看过敦煌的千手观音,拍照的或者摹画版的,画面深沉、古旧而内敛。也看过舞台演绎的,如金光层层外溢,视觉炫极而美。眼前的这个观音,她密集的、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手,在头顶上、耳畔旁、身前与身后,如鸽子般灵活翻飞,构成了生活中千手的佛、佛的千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绘了长春解放纪念碑广场上一群聋哑人有秩序、有节奏“交流”的场景,抒发了对这个特殊群体生命状态的赞叹。

B.文章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把他们的手比作“活泼的鸟”,把左右两手比拟为“说相声”,自然贴切地写出了手语交流的畅快、默契。

C.文中写“他们占到哪里,哪里都让着他们,都没人跟他们抢”,这说明人们对这个特殊群体充满同情和怜悯,从不与他们计较。

D.作者运笔自由洒脱,由“大块头”写到了老年人错过早高峰坐公交车;由公园里的树想到了长白山美人松,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5.文中说“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介绍公园有什么用意?(5分)6.文章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的检测效率和精度两个方面,都可以做得比专业医生更快,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判。人工智能能够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极大地减少药物开发成本。

(摘编自《2016-2017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司法系统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重复劳动的强度巨大,基层法官过劳死屡见不鲜。重压之下,审案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人工智能+法律”虽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但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去年6月,全国第一家“智慧法院”实践基地在上海海事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建设中的智慧法院已遍及全国。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替代人的重复劳动,而非人本身,智慧法院也绝非以机器判断替代人类司法。智慧法院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现代化,而非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提取、文本生成、案卷分析等方面将法务人员从大量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切并没有消灭任何一个法务人员在办案流程中的角色,反而呼唤一批会使用智能工具的从业者和深谙司法流程的开发者。

(《加出来效率,减不掉人性》,《科技日报》2018年1月5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挑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关注,如炒作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人类智力游戏高地等,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是在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材料四:

当下最热门的技术,恐怕非人工智能莫属。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到底能火多久?有科学家已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在许多随意和缺乏严谨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强烈地夸大了,人们低估了相关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目前需要将双倍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中去。科学家的告诫值得倾听。尽管我国在整合资源、垂直应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算法、核心硬件和关键技术、领军人才等方面的软肋也是不争的事实。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确实会产生链式反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前景越美好,越需要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如果一拥而上、盲目跟风,恐怕热潮很快就会变成寒潮。

(《若盲目跟风投机热潮恐变成寒潮》,《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1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医疗”和“人工智能+法律”都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们的出现及应用意义重大。

B.从两个图表看,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尝试应用、计划应用占比较高;应用场景也较广泛,其应用前景广阔。

C.人工智能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大师,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D.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改变,为确保未来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工智能+医疗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它在诊断疾病、研判医学图像、辅助进行药物开发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B.为解决基层法官因重复劳动强度过大而频频出现过劳死的问题,我国开展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法院”建设。

C.智慧法院将法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它对法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办案过程并未发生改变。

D.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真正拥有价值观,这是由其从属于人类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

E.材料一、二从具体领域内的应用来谈人工智能的意义和价值,材料三、四则客观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三年,吕公著告老,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年七十一,谥曰正愍。

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B.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C.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D.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B.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

D.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吕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12.下列对12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

B.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

C.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

D.吕大防为官有劣迹。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6分)

(2)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丁评事宅秋夜宴集

柳中庸

翠幕卷回廊,银灯开后堂。风惊拥砌叶,月冷满庭霜。绮席人将醉,繁弦夜未央。

共怜今促席【注】,谁道客愁长。

【注】促席:坐席互相靠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赴宴的人必须穿过回廊进入后堂,显出丁评事家有秩序,家规森严。B.第三句的“惊”和“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秋风的迅疾,形象如在眼前。C.丰盛精美的宴席上,人不知不觉就要醉了,而长夜未尽,各种弦乐演奏正盛。D.颈联表达了作者以酒浇愁的凄苦心理和因醉而不能尽情享受音乐的惋惜之意。E.最后一句看似洒脱旷达,实为正话反说,表达作客异乡的绵长愁苦,深挚感人。15.赏析“月冷满庭霜”的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中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紧接着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是:“。”(2)杜牧《泊秦淮》中抒发作者对醉生梦死而不以史为鉴的统治者的愤恨之情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容人、容言、容事之雅量,能够犯而不校并时常反省自己,才会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②有着独特魅力的“妈祖文化”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情谊的重要“纽带”,能为两岸政治、经济交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③每到换季时节,气温反复不定,免疫能力较差的小孩子就容易生病,头疼、咳嗽、发烧等会接踵而至,让父母防不胜防。....④2018新年伊始,《芝麻服务协议》被爆出默认勾选同意项而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对此,....其管理公司很快做出回应,承认错误。

⑤勇士队的主教练科尔是一位战术大师,擅长排兵布阵的他能够因人成事,很会挖掘球员....的潜力,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

⑥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这一场扣人心弦的生命接力赛终于以....战胜死神的方式落下帷幕。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彼得·辛格的新作《如何看待全球化》是以作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专题演讲为基础,认真听取听众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完成的。

B.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把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C.世界对2018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格外关注,这既源于中国为其他经济体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在于中国自身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D.近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到2050年将深圳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为聊表寸心,喜出望外的失主向王大亮赠送了“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B.李叔是个热心人,有求必应,他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有事到府上找我”。C.面对别人的不情之请,庞教授有时会说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如人所愿,以此谢绝。D.赵老师和王老师是一对夫唱妇随的伉俪,在生活和工作上两人可谓珠联璧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汽油受热会汽化,并和油罐内的空气混合,当这种混合气体达到一定的比例时,①,就会被点燃而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严禁明火。那么,②?原来手机内部有一些电子元件,使用手机时,内部会产生微弱的放电现象,就像微小的电火花。③,遇到这种微小的电火花,也会引起爆炸。

21.下面文段中三处表述有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5分)

①目前,教育培训需求旺盛。②但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必然产生诸多问题。③据统计,有58./7%的受访者称曾被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欺骗过。④因此,必须禁止培训机构发布广告。⑤我国还没有针对培训市场的立法,教育培训的行政管理权限不清晰。⑥如果有了专门的立法,难道还会有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的现象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媒体发起“我心中的时代”关键词评选活动,入选的关键词有:网购、初心、创新、家风、美丽中国、焦虑、知识付费、极简主义、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谈谈你对“心中的时代”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 2.A 3.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C 5.①交代历史,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新时代人们生活的美好;②描写公园里的树,展现出聋哑人安静自然的活动环境。(答对第1点3分,答对第2点2分,共5分)

6.①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对比艺术(敦煌画面和舞台)中和现实中的“千手观音”,突出现实中人的真实和活力;③升华主旨,赞美这群聋哑人精神生活的愉悦、和谐、自然之美。(每个要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C 8.A E 9.①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②正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每个要点2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 11.B 12.D 13.(1)任免官员,不允许任何人以私心来求他,不拿恩惠讨好别人,不把怨恨转嫁给别人来取得(希求)声誉。(6分。“进退”“可”“干”“市恩”“邀声誉”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吕大防)自小谨慎稳重,没有什么特别爱好,经过闹市也不左顾右盼,闲居时如同面对宾客一样(庄重)。(4分。“持重”、“游目”、“燕居”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14.AD 15.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喻为“霜”,生动贴切;(2分)“冷”既指月光的清冷,又指诗人身心之冷,强化了诗人作客异乡的悲凉;(2分)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漏字、添字现象,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D 18.B 19.D 20.①一旦遇上了明火②为什么加油站也禁用手机呢③若是空气中汽油比例过高(每空2分,共6分)

21.②但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可能产生诸多问题。(1分)④因此,必须禁止培训机构发布虚假营销广告。(2分)

⑥如果有了专门的立法,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分)

四、作文(60分)

建议参照2017年全国高考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大防字微仲,他的祖先是汲郡人。吕大防考中进士,调任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察永寿县城附近地方,发现两处泉水,打算疏导而使泉水进入永寿县城,因地势高低不平,众人怀疑没有成功的道理。吕大防采用《考工》中的水地置泉法来测量,不到十天,果然疏导建成水渠,百姓依赖此泉,号称“吕公泉”。升任著作佐郎、主持管理青城县。以前,官员圭田的粮食用大斗收进而用公斗放出,获得三倍的盈利,百姓虽然深受其苦,但不敢上诉。吕大防开始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使粟米出入数量相等,此事辗转传到皇帝那里,皇上下诏立法禁止官员的不法行为。青城县控制着汶川,与敌区相接。吕大防占据要地设置巡逻,秘密设防,禁止上山砍柴采摘,使屏障更为严密。韩绛镇守蜀州,称吕大防有佐辅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哲宗即皇帝位,征召吕大防为翰林学士、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元祐元年,授予尚书右丞,被封为汲郡公。元祐三年,吕公著年老告退,破格提拔大防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管修撰《神宗实录》。吕大防见哲宗逐渐长大,他每天以劝勉哲宗学习为急务,就请求下令让讲读官取仁宗迩英殿御书的解释呈给皇帝,放在哲宗座位的右边。又摘录乾兴以来足以作为劝戒的四十一件事,分为上下两篇,标题叫《仁祖圣学》,使哲宗有欣慕仁祖、自感不足的想法。吕大防在朝正直,任免官员,不允许任何人以私心来求他,不拿恩惠讨好别人,不把怨恨转嫁给别人来取得声誉,一共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太后去世后,改任永兴军。不久,左正言上官均控告吕大防破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击他,被削去学士,任随州知州,贬为秘书监。言官又以他主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蔑诋毁,转掉调到安州。吕大防的哥哥吕大忠自渭州入宫回答皇上提出的问题,哲宗询问大防是否安好,并且说:“宰相要将大防贬到岭南,朕只想让他到安陆去,替朕传话问候他。大防为人正直、朴实,被人出卖,待两三年后就可以再相见了。”大忠将哲宗的话泄露给了章惇,章惇害怕,就更加出力地制裁大防。绍圣四年,贬为舒州团练副使。大防到达虔州信丰而生病,于是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叫“正愍”。

4.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篇四

1.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 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 D.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侧度

2.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3.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5.雅典“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C.城邦公民自由平等 D.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6.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玻财产、转让封产、场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A.注重法律裁判程序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7.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作者强调

A.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 B.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C.“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 D.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8.1914年4月,民国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工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

A.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 B.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 D.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

9.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彝民地区,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呼叮全体彝族民众“赶快团结起来,把军阀驭逐;设立夷(彝)人政府.夷(彝)族管理夷(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共开始探索实行民族区城自治 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始建立 C.民族政策有利于红军的战略转移 D.红军驱逐西南军阀创建革命根据地

10.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俊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形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11.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这反映了

A.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 B.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 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

12.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级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 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13.宋人记载的关于富民比例的资料显示,从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到神宗熙宁九年,富民的比例从接近20%,下降到不足10%。这一变化反映了当

A.户籍政策调整 B.城市经济发展 C.贫富差距减小 D.土地兼并严重 14.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庆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 A.轻商观念发生改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政府史治日益脚致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5.鸦片故争后的头十年,中国人口依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革命的前夕,人口达到43200余万,比1840年净增1900余万。这一状况表明当时中国 A.受到外国侵略影响 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C.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16.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17.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功 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18.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巡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笑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19.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织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这反映出

A.英国手工业受到了机器工业冲击 B.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C.手工业成为机器工业的瓜耍补充 D.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20.1927年苏共十五大指出:如果说,在新经济政策初期,国营企业几乎起不到作用,而私人资本却相对地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在此时,社会主义工业等就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决定性和主导的作用了。该论断 A.为社会主义全面改造指明方向 B.错误的估计了苏联实际 C.标志着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放弃 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1.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宜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 B.成为美国闲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22.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7年、1941年和1945年的财政收入分别为8.7亿、20.24亿和216.519亿元法币。财政收人的不断增加

A.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B.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得益于加大关税的征收力度 D.显示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否决了一项拨款57亿美元的公共工程和地区发展及21亿美元的学龄前儿盆教仃法案。到1973年他宣布已取消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的社会立法142项。这表明美国

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战略收编政策 C.总统破坏权力制衡 D.导致人民更加困苦 24.《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行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25.《新全球通史》“在此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借此在政府里谋求官职,同时在业余时间里,反思人的本质——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在作者看来

A.儒家与道家思想对立面相互排斥 B.道家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补充 C.道家主张人与应该自然和谐相处 D.儒家思想邦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 26.《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深沉,不由学校,德行道义,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痒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路如路人。”材料中作者

A.肯定政府大兴文教培养治世人才 B.鼓励创办私人学校

C.批评官学偏离立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D.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7.葛长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人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科说明宋明理学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28.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 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 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 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科技发展

29.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通士编造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

A.还原了历史的绷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丰富了正统史学说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30.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西塞罗强调苏格拉底

A.把哲学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D.否定了神或命运对宇宙自然的决定作用

31.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

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五四新文化运动

A.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推动了中国壮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

32.我国从l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l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旅 “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发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监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失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谕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4分)(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4分)3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粮食逐渐成为各国之间自力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随着美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主导地位的逐部确立“粮食”日渐成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政治意图、遏制战略对手的重要手段,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真正注意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70 年代初,全球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在世界范围内歉收,一些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输出量大幅出现下降。前苏联也改变了以往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开始进入国际粒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加剧了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状态。世界上出现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到80年代,仅非洲饥饿人口就达1.5亿,每年有500万儿童饿死。

——摘编自安毅《世界格局调整中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贸易、流通与储备政策》等 材料二

——据张颖《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演进及前瞻》等编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粮食状况的发展趋势及原因。(10分)3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摘自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并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地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7分)

3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有相互冲突、相互协作。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结合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围绕“文明互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

1-10:CBDDB BABCA 11-20:ABDAB DDBCA 21-30:CAADB CCDDB 31-32:DA 33.(12分)(1)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砚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4分)

(2)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4分)(3)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识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4分)34.(14分)(l)历史背景:“冷战”的影响;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苏联政策调整;气候灾难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4分)

(2)趋势1:粮食产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分)

波动原因:中苏关系恶化;国内政策失误及自然灾害;上升原因:政策调整(尤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等因素。(4分)趋势2:粮食进出口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净进趋势增长。

波动原因: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等因素影响;增长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4分)

35.(1)家国情怀,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理。(4分)继承和弘扬了儒家伦理思想,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3分)

(2)去除封建陋习;用教育启迪民智;从理论上寻找治国出路;以变法改变社会现状。(4分)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3分)36.(12分)示例:

论题:元明清时期“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2分)

元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影响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促使部分中国人(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剧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战胜封建势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也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基督教神学。中国文化成为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动力之一(8分)

上一篇:个人简历淡蓝色下一篇:养猪场项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