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2024-10-06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共12篇)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篇一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尝试

新安县仓头中学刘晓东471814电话:***

“说”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在日常交际中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开头第一句话就明确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们是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最恰当的诠释,同时指出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尝试。

1、改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兴趣、促成学生口语表达的动机。

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入手,解决如下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师自身驾御语言的能力以及教师对学生所起的示范、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不仅自己应该具有说的能力,而且应当具有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把握一切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重视语文,重视语言表达。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在这方面是一个语言表达的楷模、表率,你的课堂组织,你的导入新课、你的示范朗读、你的思想表露、你的观点阐述,甚至是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应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感受到能用流畅、准确的语言进行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进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产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一位老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重视“说”这一任何时候都无法脱离的社交工具。

2、创设施展口语表达才能的情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的动脑动口。

纵观我们的课堂,学生的口头表达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教师问学生答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解读文本,然后谈看法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自己和自己的交流。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师必须创设可多方面施展学生口语表达才华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勇于表达。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清楚,教师只有端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放下架子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所想,才会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设适合口语表达的环境,学生也只有在身心放松、自由平等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大胆轻松的用口语交流。其实这种宽松的教学情境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教师和蔼可亲的自我介绍、自我评价,会引起学生和你平等交流的愿望。我在上课前总爱给学生创设一个随和轻松的开场白调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时让学生讲讲上学路上的见闻,促使他们产生表现的欲望;或讲一个笑话让学生观察一下同桌笑的样子,然后互相描述。还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体会说的乐趣,诸如此类,既不象是正式的学习讲授,又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环境宽松了,条条框框少了,话题宽泛了,学生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当然便会有所提高。

3、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对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以达到学生“听中学说”、“读中练说”的目的。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表达的读书方式,是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吐词、自如的运气、自然的用情,会让学生全方位的体会语言的魅力,关于朗读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示范朗读,也可以是借助多媒体听名家的朗读,利用声音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境界。可以这么说教师包含激情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生动传神的动作,会使学

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点,不自觉中产生一种模仿的冲动,练习冲动,也想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管是说一句话还是两句话,我以为都达到了“听中学说”的目的。而在指导学生的听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提示同学们应注意朗读者在处理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情感、吐词、发音等,进而从中掌握口语表达的要领,在指导同学们进行朗读活动时,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读,也可以先读,在作者的谦辞造句中感受作者的意图,教师的指导从语音、语速到停顿等都要一一落到实处,使学生知道从何处下手。如教授语文第三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文辞优美、气势宏伟,上半阕抒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下半阕抒发对今日英雄的赞美之情,很适合朗读,教师便可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一番工夫,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感受朗读者在诗词中的感情,注意个别字的发音,如“分外”的“分”、“妖娆”的“妖”,“数风流人物”的“数”,“还看今朝”的“朝”;注意诗词朗读中的停顿,如“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注意朗读中的语气,如“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等,然后再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朗读,共同交流自己的朗读体会,并推荐出本组的朗读代表进行朗读示范,大家还可以对同学们的朗读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词写景抒情的写法,对作者情感的寄托都有了很深的理解。看起来是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实际上对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也起到了一种激励和示范作用。“读中练说”,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了口语表达时应注意的语气、语速、语调等问题,变平淡无味的“说”为有感情有重点有顺序的“说”。

4、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材料和说话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时

间可说。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把“说”看得过难或过于简单,造成了不需要说或者不知究竟该怎么说,说些什么的情况。为此我以为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层次,为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年龄特征的说话形式和说话内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文体基本以记叙文为主,教师就完全可以以文本为范例设计如下训练形式和说话内容:(1)、可以复述课文:口头复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特别是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口头复述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对文章段落大意的复述,可以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复述,也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复述,甚至可以是对文章中自然环境的复述,在指导学生进行复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注意记叙的六要素,注意复述的顺序,注意文章的重点,注意段落与段落的过度,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同时还要注意复述时的语气要与课文主题思想相一致。(2)可以为故事续尾,如童话《皇帝的新装》,皇帝没有穿任何衣服在大庭广众之间示众,当谎言被揭穿后,皇帝是怎么做的?那个讲真话的小孩子的结局如何?皇帝是如何对待那两个骗子的?等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模仿本文的叙事特点,为这篇文章续一个结尾。(3)、可以扩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将一个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当中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扩写寓言,为文章加进去适当的故事情节,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4)、模仿。模仿不仅是作文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的文句、文笔、章法、立意,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学生还可以逐渐进到创造。而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又可以加进新的内容,进行更为复杂的口语练习,如开课前的五分钟讲演。为了不让这种训练留于形式,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话题一定是学生熟悉的,或者想想就能说出来的,如可以是限定范围的演讲:小到“我的故事”、“上学路上”、“考试心情”、“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的出处及含义”、大到“班级今日新闻”、“历史上的今天”、“吃饭的问题”、“聚焦班级”、“班级热点点评”等等。这样的说话内容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可以激起同学们的说话欲望。在“说”这一活动的进行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予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尤其是要及时指出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时的闪光点:比如有用的好的词句,组织的好的句子等等,这都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适合他们的口语练习就更多了,如可以适时开展班级美文、诗歌、小说朗诵比赛,让语言表达的美感感染学生,还可以开展背稿讲演比赛,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而且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在有了一定的演讲基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如就当前学生中热点问题“中学生究竟该不该上网玩游戏”,“中学生男女交往是否合适”等,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辩论,这无疑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机会。总之,这些做法和尝试为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条件,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辩能力也有了大大的促进。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激励、模仿、创新已不失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愿我的尝试能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篇二

一、策略一:选择生活常用的话题,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均较差, 因此他们学习语言文字, 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感到十分困难。为此, 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为他们创设多种生活情境, 向他们提供适合的语言材料, 设法让他们进入口语交际活动, 成为听话者和说话者。每周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坚持上一节语言训练课,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 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如问路、买东西、借东西、打电话等, 以对话、表演小品的形式, 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 通过形象直观地模拟人物对话, 边表演边说话训练, 不仅帮助他们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如买东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做的事, 利用班会, 我在班级开了个小卖部, 发给学生纸做的钱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 让他们亲身实践, 教给他们如何用礼貌用语询问售货员, 怎样“讨价还价”, 在购物之后如何表示感谢。通过这样的教学, 就容易使学生提早进入“大众交往”和“社会角色”。这样, 通过直观教学, 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 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也指导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二、策略二:发掘阅读教学中的素材, 开发学生的说话的潜能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智障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大意、看图讲述故事等形式, 训练学生说话。每次学完一篇课文, 我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 并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站在讲台上, 面对全体学生讲故事或让学生看图说话, 通过色彩鲜艳的插图, 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激发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训练时, 先由看单幅图说一句话, 再把多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两三句话或一段话, 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开展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

例如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 我把插图内容制作成课件, 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一部分一部分向学生展示有关的画面内容。当眼前出现“美丽的田野”时, 我启发提问:“田野里有哪些农作物?”出现“硕果累累的果园”画面时, 我再提问:“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田野里有金灿灿的稻穗、洁白的棉花, 果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和晶莹剔透的葡萄。我们的家乡真美呀!”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也丰富了词汇, 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三、策略三:创设丰富的社交机会, 积累学生的语言表达经验

在几年的特教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观察生活、创设情境能很好地引发智障学生说的兴趣。如我在上《春天》这一课时, 就带领学生到校园外观察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 柳树上长出的嫩芽, 让他们用手抚摸小草的嫩叶。经过我的指导和学生的观察, 他们比较轻松地说出了春天的特征。他们有的说:“春天来了,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有的说:“春天来了, 柳树长出了嫩芽。”还有的说:“春天来了, 小草长出了新叶子, 摸上去很柔软。”我们还可带学生到少年宫参观、到敬老院和孤寡老人们交流、到食杂店买东西、到大街上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到大自然当中去, 到社会中去, 不仅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领域, 更让他们积累了社交时的语言表达经验。

3.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三

一、积极创设学生表达的情境

一个词语、一个故事、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精彩的画面都能引申出一堂口语交际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让学生在表达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层次性。发散思维、丰富语言,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使得口语交际课更有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敢说”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变革就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唱主角,变课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读、钻研、讨论、交流看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试着自行解答,有些问题学生解答不了,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其次,要善于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而“敢说”。 多加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兴趣。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平时在家里、在小伙伴中,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但不少学生上课时,变得羞怯、拘谨,他们害怕说得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针对学生这一心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讲得是否正确,都加以肯定。对被点名发言的学生,讲对了则热情表扬,若不讲或讲错了,则启发诱导,千万不能训斥。教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语文课或者讨论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当众表达,再让全班学生进行评定,评定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把别人讲话的优点说出来,再让他向全班学生转述别人说话的内容。这样,班上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显示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每个人都有用语言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冲动和渴望,他们之所以有时不敢说,主要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在制约着他,使他在心理上感受到了压力而闭口不言,即使说了也是吞吞吐吐、辞不达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而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充分信赖,在讲课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悬念”,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也不要盲目批评,而是从适当角度给予肯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满足他们“说”的欲望。

三、根据年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要求

对低年级的学生,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题目,化难为易,将一个完整的话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老师提供线索,学生顺势跟上,将单向命题说话变为双向交流,并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无拘无束地交流表达。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鼓励他们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库”,这样才能妙语连珠,对话才能生动,幽默风趣。否则就会在说话时干瘪无味、语无伦次、不得要领、苍白无力或呆板生硬。

四、善于发现,开拓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处夏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夏天的气息。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并加以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创设口语锻炼的平台

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语言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因而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设口语表达锻炼的平台。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都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与说话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训练中,不仅学会了应用礼貌用语,思维与口语交谈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提高语言技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和学生沟通交流,多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多开展辩论活动,在上课时安排演讲人员,每天一人,全班轮流,人人参与,对演讲精彩者多表扬,让他们感觉到会说话也是一种享受,置身于同学们的羡慕与掌声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4.谈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四

谈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创设交际情境 进行口语训练 ――谈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卢锡齐 [内容提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进行交际最基础的是说话,在小学低年级怎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2.结合教材,借助教材优势,在拼音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说说做做等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说话;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说话资源,拓开学生说的语境这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如国标版教材第三册《识字5》中有一幅美丽的冬趣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给词归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国标版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小动物过冬》等,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二、 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 优化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国标版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ē 椰子汁 我喜欢喝椰子汁、Yé 爷爷 我有一个好爷爷、Yě 也 我也有书、Yè 树叶 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 2、 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 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的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就对狐狸说:‘坏狐狸,随便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这些学生恍然大悟,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但乌鸦理也不理,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肉真香啊,我窝里还有,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的直吹胡子。” 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三、 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篇五

1 高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1.1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说话的准确、清晰、简明,与其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有密切联系。高职毕业生的口语表达要做到说话不走样、不零乱、不筻拢力求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要求有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1.2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毕业生在择业、应聘、就业和工作实践中,将面对许多重要的口语表达场合,如介绍自我,介绍相关的技术知识、经验等,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1.3清晰的语言表述能力

语言表述就是运用说明、叙述等表达方式把要介绍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讲述出来,做到表达的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表达的声音要明快优美,做到语速适中、语调自然、音量适度,并配之以恰当的姿势。

1.4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说理明人,打动对方,达到口语表达的目的。

2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2.1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

(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

(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高潮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

(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2.2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 (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4)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高潮、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

(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6.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篇六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的时候进行培养。制订口语表达的目标,然后,分析课堂上存在的影响培养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找出合理的培养方法。

一、制订语言表达的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表达的完整性包括语言是否吐字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明确等。首先,语言的表达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维言语表达出来,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工具应该被完美地应用。然后,语言表达要得体,要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合的话,让对方明白言语中的含义。再者,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能够将想表达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三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课堂中影响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语言表达所需的情景匮乏、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针对性较弱。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和学生无言以对,学生不够活跃、教师无可奈何的场景。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对语文的表达充满恐惧,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长期积累导致学生胆小自卑。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合理的场景,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的教材设计当中多设置一些生动的情境来锻炼学生。缺乏针对性是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文章的思路,表达起来就会清晰明了。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要从学习的氛围谈起,营造一个活跃的、可以互动的环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诉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流利地阐述。

参考文献:

[1]黄海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1)。

7.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篇七

语言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语言的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总目标也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受”由此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从目前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课堂长期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往往重视读写,忽略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对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课堂评价和指导不够。口语交际内容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完成或者干脆不作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语文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发言的反馈大多都是“很好”“很棒”此类,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刻的分析,长此以往,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此外,目前的小学语文考试仅限于笔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无从考察。

三、小学生口语表达低下的原因

导致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读写方面的能力,很少有时间安排学生口语训练。第二,很多教师自身都面临着口语教学挑战,尤其是很多方言地区,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第三,训练方法不当,很多老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尚浅,没有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有很大的随意性,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给学生很好的示范。

四、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表达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和教师这两大主体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学生方面

1.增强口语表达的愿望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有话不敢讲,有话不会讲,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表达是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因此学生应增强口语表达的愿望,并且不断强化这种愿望。

2.内容上加强储备

(1)博览群书,积累知识。表达的前提是表达者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知所要讲的内容,并且有丰富的词汇量作支撑,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要求学生博览群书。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2)参加活动,积累经验。丰富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有谈论、表达的素材和话题。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演出、主题班会等,学生的组织参与过程实际上就是训练他们表达能力的过程。

(3)留心生活,善于观察。表达是以内容为前提的,小学生表达的难题之一就是没有内容可表达,学生不善于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学生应认真仔细的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日积月累,素材多了,思维就开阔了,表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3.技巧上清晰展现

小学生表达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有话说不清楚,“话”在心口难开,“词不达意”,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要表述的内容表述出来。从表述内容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描物、说事、抒情、论理,不同的表述内容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学生应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将表述内容清晰的展现出来。

(二)教师方面

1.规范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发音准确,语法规范,措辞优美准确,表达条理清晰,长期的规范引导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启发,习得表达技巧。

2.重点点拨技巧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需要教师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技巧点拨。从表达内容来说,可分为四种:描物、说事、抒情、论理。表达内容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1)描物类表达。描物类表达要求学生表达出所要描述的物体的特点,在这种表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到物体最突出的特点,并将其用完整的句子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即可。

(2)说事类表达。说事类表达要求学生将事情陈述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陈述事件的时候,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陈述清楚,简洁明了。

(3)抒情类表达。在抒情类表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情感储备。抒情时学生首先要做好情感的储备;第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句准确表达情感。

(4)论理类表达。在论理类表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论述的道理是什么?支撑它的材料是什么?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3.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表达是感于物—应于心—发于口的过程,“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结相吻和的.精神世界的开拓不能不同时是言语世界的延伸”。这句话说明了思维与表达的关系,即先有思维,后有表达。所以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就应着手启发强化学生的思维,然后才能表达。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就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趋向清晰、有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首先,要想好“为什么说”。其次,要想好“说什么”,根据表达需要,提取大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产生“语点”。再次,考虑“怎样表达”,先表达什么,后表达什么,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先说的话和后说的话要有内在联系,且做到详略得当,过渡自然,避免语序颠倒,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

4.多种方法训练

“情动而辞发”,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外部条件。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使他们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教师教学中,应根据新学的课创设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如辩论赛、成语接龙、接待客人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从而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会生存”和应变特殊环境的能力。

(1)开展课内讨论

课堂是口语交际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课堂中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和轻快的情绪中,依据自身经验,随问而思,随引而发,迅速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轻松自如的感觉,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进行课前演说

课前演说时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途径,每次新课之前都应该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说出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干什么。只要学生说对一处,教师就要给予表扬,在此基础上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渐渐地,积极争取发言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多,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也敢举手了。而学生通过整理演说材料,完善演说内容,确定演说方式等一系列步骤,完整参与一次口语表达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3)进行模仿训练

语文课文中会呈现不同的任务角色,不同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模仿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角色,揣摩他们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了人物的情感,把握了人物的语言,通过再现人物角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4)开展复述训练

复述是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人称或把文章展开、加上丰富的想象进行复述,如《小英雄雨来》《欧阳修追字》等,在复述中采用“优生引路、中生紧跟、差生跟上”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

(5)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论理表达能力。在辩论赛中,学生要将自己的论点表述清楚,并且将支持论点的材料有条有理的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关乎他们一生的成长,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家长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孩子们就像是一棵棵小树,他们能否健康茁壮地成长,乃至最后成才,还要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育。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因素,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并加强技法指导,相信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4]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

8.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途径

一、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说话详尽、有条理是阅读课教学目标。以前课堂提问时,通常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施舍”一个字。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回答问题时结合自己的想法,回答的内容尽量和别人不一样,哪怕一个词也好。课堂上,不断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不同语言表达见解。

二、利用图画,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图画是展开想象的重要手段,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唤醒孩子的记忆,拉近学生与现实的距离,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激发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如教《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时,北方春天来得较晚,实际观察的春天景象会较少,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大自然中寻找,并为他们准备大量春天图片作为补充,在课堂上出示一幅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发现它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三、重视创设情境,让孩子有话可说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在一定情境下产生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尤其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创设情境会让孩子有话可说,激发要说的欲望。教学《春天里的发现》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青蛙从洞里钻出来看见这美丽的春天,会说些什么?两只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它们俩又会议论些什么呢?邀请孩子们互相演一演,或者师生互相演一演。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勾起话题,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气勃勃、极富动态性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四、口语交际要深入孩子的生活中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让学生大胆与各位老师交往。有的同学生性比较胆小,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有时候班里的粉笔用完了,黑板擦坏了,该领学习用品了,可以叫一些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同学,锻炼他们的胆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互相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和其他同学及家长有矛盾,当学生向我们倾诉烦恼后,可以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让学生试着互相沟通,不要急于出面解决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在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习惯。

1.认真倾听,灵活交际。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学生顺利进行交际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应引导学生听别人说话要认真、专注,听清楚别人表达的意思,以便对别人的话及时做出反应,灵动恰当地进行交际。

2.清楚表达,出色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让学生形成轻松、自由的交际心理,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表达,在训练中巧妙处理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让他们具有清楚表达的能力,养成清楚表达的习惯,在交际中获得成就感。

六、鼓励学生从图书馆借自己感兴趣的书

教学中除了课本学习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看书,并为自己周围人讲所看的内容。两周后统计谁看了哪些文章,并评出讲得好的同学,利用班会课给大家讲所看的故事。同时提出要求:提炼文章精彩部分、重点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句通义顺,并能有序地组织语言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转述给别人,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口语表达内容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电脑多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无法替代的。网络资源的开发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9.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究 篇九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

(1)日常生活中语言教育的欠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被照顾得细致入微,家长事事包办代替,这对孩子的发展极其不利。父母要相信孩子,大人所做的活动,都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他们是有很强的参与愿望的,因怕孩子伤着、碰着就什么都不让干,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又认为是大人干的事,小孩不能参与,这种错误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规范,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清楚明确,用词确切多样,孩子耳濡目染会逐渐掌握语言。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训练,有难度的题目反复练习,由单一的词到短句,再到长句,逐步提升,让孩子慢慢地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和他人交流、交往。

(2)家庭因素。有些家庭,父母因工作忙或常常在外,幼儿是由奶奶、姥姥抚养长大。由于老人的过分溺爱,这些幼儿对长辈的心理依赖较强,缺少与家庭成员或同伴的交往,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幼儿语言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

(3)性格原因。有些幼儿比较胆小、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因此,教师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给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平时与他们多亲近,让他们感到幼儿园和家一样自由自在,使他们敢于表达。

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1)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在家里,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存在,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里重要的一分子,有地位感,大人之间说话态度要温和委婉,处理事情采用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也参与讨论,大人绝对禁止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斗气,大声呵斥孩子。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大人要抓住机会,实时地提问、引导,启发他们说话,诱导他们表达心里的想法,并配上肢体语言表达感情,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说话欲望。

(2)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要有意识地让幼儿接触新事物,鼓励他们的好奇心,不能限制扼杀他们的天性。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漠视孩子,甚至态度粗暴,表示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也无心而问,无问题而问,限制了思维能力。要懂得,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理的,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培养一颗美好的心灵就从语言训练开始。

(3)重视书籍的作用。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上,也要重视书籍的巨大作用。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关于生活的交流比较多,对品格的培养注重较少,而书籍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品格、语言能力。多给孩子选购一些幼儿卡片、读物,从认识人物、生活物品,到看图、听故事,有意识地提问书中的内容,幼儿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优美的儿童故事,不但能提高语言能力,更能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善良和勤劳的美好品德。

(4)重视语言交流。家长和孩子在一起,要多多交流,模仿孩子的口吻,让孩子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看到家里的物件可以随时随地对话,重复物品名,认识颜色、大小,知道它们的用途。慢慢地,通过看故事书、编故事、提问题,并配以简单的动作,帮助孩子增加知识,增强语言能力。孩子对颜色的感知较早,可以让他们感知和区分颜色,会识别并用语言表达出物品的颜色。

(5)一起听歌唱歌。歌曲优美的旋律能启发孩子的心灵,每天听唱一些歌曲,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节律,而对歌词的演唱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配上手势和动作,既能帮助孩子理解歌词,也锻炼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

(6)多外出旅游。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认识事物,增长见识。除了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还可以去看狮子、猴子、海里的鱼儿、虾儿,让孩子知道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会激起孩子内心极大的兴趣,唤起探求的欲望,使孩子从小就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知事物,认识事物,进而探求事物。

10.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篇十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读后感 拿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学习材料后,我认真地进行了阅读。对于文中的观点,我十分赞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和陈子昂的爸爸多数时候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会鼓励陈子昂使用语言,而不是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最初陈子昂刚开始会使用语言的时候,我们的交流多数是以问答的方式。我们问,陈子昂答。但是我们发现,即使是简单的“是”或者“不是”,这些陈子昂会使用语言,他都会用点头和摇头来代替。所以我们总是要求他用语言来回答我们。久而久之,他就不再用肢体动作来代替语言。甚至他会在我们点头摇头的时候,大声的说,请说话。

陈子昂喜欢看电视。我们就认真的选择一些语言类的动画片给他看。例如《大耳朵图图》、《小头儿子大头爸爸》,里面有很多礼貌用语、家庭对话和与人交往时常常会用的到交往语言,很适合三岁左右的小朋友。陈子昂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们还会经常带小朋友参加朋友的聚会,这样,陈子昂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的小朋友和叔叔阿姨们交流。我很喜欢文章末尾的“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语言自然而发,不会过分幼稚,也不会过于老成。

11.浅议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口语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79-1

一、榜样引领,游戏激趣,使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口语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口语表达活动。而这离不开老师的榜样引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老师具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字正腔圆、生动有趣,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崇拜,进而模仿。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小学生总爱参加多种多样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他们仍然沉浸其中。这时,教师就要把握机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玩的是什么游戏呀?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感觉?以后还想玩这样的游戏吗?这样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答、都会答、都爱答,真正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

二、合理评价,积极训练,使学生敢说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需要合理评价、积极训练,让他们敢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学生只有乐于表达时,才会参与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所以,进行评价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当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能勉强说好一句话时,我立即送去赞许的目光,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虽然他说得不够精彩,但是能说出来,对他来说是一大进步。事实也证明,这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变成了一位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人。

同时教师还要把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展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开发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消除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要我们善于把握,课内课外都有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时机。

1.挖掘教材资源

词句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范例引领,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世界多美呀》时,针对“世界多美呀”这一句,让学生想象一下其他地方的美景。学生的思绪飘飞起来,农田、果园、山林……这些在孩子们的口中是那么多姿多彩。学生在模仿练说中,既拓展了对文章的理解,也达到了提高口语交际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两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小雨点》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学生积极调动思维,展开想象,说出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可能落在窗户上,在窗户上跳舞等等。学生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另外,我们要善加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的《秋姑娘的信》时,可让学生想象说话: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信上会写些什么呢?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变成小诗人。对精彩语句,我及时表扬,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勇气。

2.挖掘生活资源

教师还可以结合家庭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一年级新生参观新校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景、建筑,让学生把见到的说给家长听;再比如,让学生回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与家长交流劳动过程及体会;学习了《学会做客》后,可以让家长休息日领着孩子走亲戚,实地试练一遍。这样的作业学生高兴去做,也有实践性,在练说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

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交际的毛病,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别人交往,结识朋友,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逐步培养随机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用方法,大量阅读,让学生会说

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也有胆量进行口语表达,可真正表达时却又常常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老师有效训练,使他们真正的“能说会道”。

说话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低年级学生由于语汇有限,口语表达时常常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语句不够完整。于是,低年级教师就应该巧用方法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教材中呈现的文本是很规范的,教师要通过文中的例句引领,让学生学会规范地说话。例如一年级下册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用“在”说话。教师先给出例句“鱼儿在水里游”让学生认读,接着让学生看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因为例句引领在先,学生由扶到放,很轻松地学会了用“在”说话。

随着年级的升高,说一段话时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教师可教学生使用一些连接词,如“先……再……后……”等使他们按方位、逻辑等顺序来说话,使得表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大量阅读,如让学生阅读《亲近母语》,以及书后的推荐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句以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并在阅读课中交流,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更生动、更精彩。

12.谈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发展合作精神。”如何让每位学生都童心飞扬, 大胆地开口说话, 主动地与人交流, 爱上表达, 成了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多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说话起步, 提供范式

(一) 老师说话的示范性。

教师在各方面都是学生的表率, 在说话方面也是如此。学生的模仿性很强,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努力以标准的普通话、动情的朗读、规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二) 句式呈现, 培养口头表达的完整性。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说话, 表现欲强, 但他们所说的话常常存在各种语病, 如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表达随意, 容易受干扰等特点,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范例, 从引导学生如何听、说开始, 使学生的表达在保持童真趣的同时做到有序和有法。对刚入学的儿童要在拼音教学的初始阶段, 结合拼音插图, 引导学生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教给学生基本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告诉学生说一句话时必须包括这几部分才算完整,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后在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训练。在课堂上, 要指导学生说完整话,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要他回答是与否, 而且要答出为什么, 更要求讲话有条理, 逻辑思维清楚, 语言精练无语病。要求听的同学能做到全神贯注, 听出同学说的语病, 并在纠正或复述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立足课堂, 利用教材, 全方位地进行说话训练

(一) 预设说话的时间和空间。

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 精心备课, 巧设提问, 在课堂中预设说话的时间和空间,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语表达的实践机会。做到解放学生的脑, 鼓励学生质疑;解放学生的嘴, 让学生问得自由;解放学生的时间, 给学生自由阅读、研讨、报告的时间。

(二) 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1. 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口语。

在语文学科中, 通过朗读, 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丰富口语材料, 锻炼口才。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和有感情地朗读, 训练时可采取齐读、轮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 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 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 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

2. 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口语。

人教版低年级的语文课本, 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 这些插图直观形象, 内涵丰富, 容易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 灵活创设语境, 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可以安排课前观察说,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课文《菜园里》, 上课前指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画,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颜色、形状、口味等方面向同学说说知道的菜。也可以安排课中想象说, 如一上课文《自己去吧》图中鸭子妈妈和小鸭子, 鹰妈妈和小鹰还会说些什么?还可以是课后配合课文理解创造性地说。

3. 利用课文语句训练学生的口语。

(1) 模仿文中的语句, 进行口语训练。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如课文《四季》是一首浅显又不失生动的小诗, 它一段一段的诗句排列都很有规律, 学了诗后, 可以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说到的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外, 还有谁会这样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有的会说:“桃花红红, 它对小树说:‘我是春天。’”有的会说:“柳枝飘飘, 它对小河说:“我就是春天。”又如学习课文《自己去吧》, 当学到小鸭对妈妈说:“妈妈, 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可创设小情境,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句向别人请求帮助。如此种种, 在模仿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像这样的训练机会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找到,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充分挖掘教材中典型语句, 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2) 利用课文后面的“我会说”, 开展口语交际。在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 有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我会说”、“说一说”的内容, 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比如在课文《自己去吧》的后面安排了“说一说”: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最后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回答, 这样的说话形式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学习伙伴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学生说话的胆量和信心, 使学生敢说。

(3) 抓住课文结语, 巧设话题。在课文的结语处顺水推舟, 巧作安排。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结尾“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老师可趁势提出问题:“到底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你们能告诉小松鼠吗?”学生叽叽喳喳, 立刻有了很多的想法。有的说:“是花生烂了, 掉在土里了。”有的说:“是被小猴子偷走了。”还有的说:“花生还没结出来呢。”见此情景, 老师质疑:你们知道花生是长在哪里的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而且使学生明白了花生是长在土里的这一科学知识。

(三) 上活口语交际课,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每册教材的练习中都编排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 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发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 应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引起学生语言交际的欲望, 激发他们语言交际的热情。

1. 巧设情境, 让学生想说。

小学生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 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适应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 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如在上《小兔运南瓜》这一口语交际课时, 上课伊始, 教师在多媒体实物展示屏上打出了动画:小白兔正愁容满面地站在菜地旁, 向大家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自己遇到困难了, 大南瓜运不回家。这样一个情景立即点燃了学生想帮助小白兔的热情和欲望, 也引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关于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生动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等。

2. 引入角色, 让学生要说。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 特别喜欢表演, 在口语交际课中可创设角色让学生扮演, 不同的角色之间进行互动对话,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该怎么办》这一口语课上, 让学生扮演画中的小明, 想想该怎么办, 再让另一学生扮演王爷爷, 然后展开对话, 教师从中引导,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三、延伸课外, 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应当立足于课堂, 向课外、校外开放。可以开展课间师生聊天, 就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 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交际活动, 如商店购物、做客、向他人请教问题等, 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处处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场。

总之, 低年级正是小学生锻炼、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期, 所以我们要抓住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把握好时机, 在课堂内外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让孩子想说、敢说, 会说, 切实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不爱举手说话、发言声音不响亮、表达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究其原因:受片面应试观影响, 一些教师弱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忽视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孩子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茫然性, 教师没有把握好时机进行适时的指导, 导致孩子说话能力停滞不前。低年级正是小学生锻炼、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期, 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说话训练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2003-4.

[2]小学语文教师, 2003-6.

[3]小学语文教师, 2004-10.

[4]小学教学参考, 2012-12.

上一篇:《突破口》电影观后感个人感悟下一篇:描写太平湖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