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2024-0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共13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一

为加强本局财政财务管理,促进审计工作任务的完成,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的基础上,根据统一管理、集体领导、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廉洁效率的原则,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我局财务管理制度如下:

一、加强财政财务统一管理

1、统一财务计划。财政财务收支实行统一计划管理。年度计划由局办公室在上年底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在征求各业务科室意见的基础上拟订,经局长办公会议审核批准后制定季度和月计划报分管财务的局长同意后执行。

2、统一财务收支。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实行分管财务的局长一支笔签字。

3、统一财务核算。本局各项财政财务收支纳入州级会计结算中心统一核算, 不得单独设立账户。由单位财务管理员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州级会计集中核算财务报账暂行办法》等财务管理办法,审核报账票据,严格报账手续,向结算中心报账。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清理局内应收应付款项,保证局机关正常运转。

4、统一各类办公用品购置。实行局办公室统一购进、保管、领用登记制度。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规定标准的物资,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电器类等物品经办公室资产管理人员检查,确实不能维修的,按以旧换新的原则更换。

一次购置办公用品或印刷资料金额在300元以上的,应书面写出购置、印刷计划,经办公室主任审核,报分管财务局长审批同意后购置,并由两人以上经办。

办公设备(含取暖器、计算器等电器类物品)更换维修应到局办公室统一进行登记,由办公室主任审核,报分管财务局长审批同意办理。修理完毕,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相关科室人员验收签字后,局财务作为费用结算依据。

5、统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本局所有固定资产由局办公室统一进行管理。办公室财务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账表卡片,并定时进行清理核对。

二、加强财务管理集体领导。

财务管理实行集体领导原则,财政财务收支和大笔的支出应经局长办公会议审查同意。除正常的办公业务费用和计划安排的支出项目外,1万元以上的购置、修缮等支出应由办公室或分管领导提出,经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定,两人以上经办。

三、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1、收支计划公开。财政财务收支计划的拟订应征求各科室的意见和建议,计划经局长办公室会议审查通过后,应在局内张榜公布。

2、收支执行情况公开。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应按季在局内以书面或职工会的形式进行公布,公布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情况和各项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3、管理制度,执行标准公开。本局制定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和有关执行的支出发放批准都应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查询。

四、加强民主监督

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对本局财政财务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由局党支部、工会和职工代表各一人组成,局党支部代表为组长。其任务是:对局办公室拟订的财政财务收支计划进行审核,提出意见供局长办公会议审定时参考;职工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需要查询的,经分管财务的局长同意,由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查询后给予答复;年终对年度财务收支报表进行审核鉴证;收集职工对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反映,向办公室和分管财务的领导进行反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坚持廉洁、效率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本局财务人员、分管领导和全局职工,要树立勤俭节约和模范执行财经纪律的观念,从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吨水、一度电入手,把招待费、电话费、会议费、机车修理、汽油费、打印耗材等费用作为管理重点,严格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审计工作任务完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二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相应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关键。从数量上讲, 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 超过这个数量, 会形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从投入和产出角度来分析的话, 虽然审计时间减少了但增加了审计成本。

2、做好审前调查。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 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 通过审前调查, 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通过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 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 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情况尤其是内部控制水平, 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 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 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做好这项工作, 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场审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项目组长要根据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 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方法和步骤以及审计起止时间;同时根据参审人员的特点、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二、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控制点如下:

1、审计方案中要求的审计事项是否已经过审计

审计事项尤其是重要事项的缺漏会导致较大的隐忧, 进而对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产生根本的影响。审计组长应确定, 所有审计事项都明确落实到具体的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是否已按要求提供所有审计事项所涉及的资料;所有事项的审查是否都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在现场都经过复核。

2、例外情况和突发事件是否已进行追溯延伸审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 例外情况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有时例外情况和突发事件往往比预先确定的重要事项更重要, 审计人员应在例外情况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向审计组长汇报, 组长应及时调整审计方案、调整的方案应经过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的批准,

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规范,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结果, 也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出具的审计结论, 所有审计工作底稿都应有证据支持;且所有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充分的证明力, 必须都源自未经篡改的现场原始记录;必须有被审单位签字认可, 经过审计组长复核。

4、审计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当

选用合适的审计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 还有助于问题的查清。但是, 确定某个具体事项所需要的审计方法往往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应本着职业审慎的态度, 根据重要性原则, 对审计事项分别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 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5、是否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主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三级复核制度, 复核的内容包括:⑴是否按照审计方案开展工作, 方案中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都已全部实施审计;⑵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完整规范、问题定性是否准确, 证据是否充分有力;⑶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是否规范、明确, 解释是否合理、清楚、实事求是, 签章是否齐全;⑷审计人员综合底稿是否按规定记录, 内容是否完整, 审计过程记录是否全面;⑸审计结论是否准确、审计意见是否合理可行。

6、现场信息沟通是否畅通

在审计现场, 审计人员的作业是相对独立的, 他们各自按照方案确定的分工进行审计。但是, 他们各自的审计又有机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某个审计人员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许会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就是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的, 这就要求在审计现场有一个信息交流系统。信息的沟通并不仅仅局限于审计人员, 还应包括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之间。

7、是否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应由审计项目主审起草, 组长审核、审计部门负责人批准。审计报告签发前, 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加强双方的沟通。

三、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

1、审计报告应当经审计组集体讨论并由审计组组长定稿, 审计的结果不能有任何截留或瞒报, 任何个人行为的偏差都将直接影响集体判断功能的发挥, 培养和形成审计人员和审计小组独立报告意识显得相当关键。

2、健全报告质量检查和过错责任追究机制, 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报告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一种事后监督机制, 它是出现问题后的一种补救措施, 用以对责任人的一种警示。

3、审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审计结果, 但如实反映问题并不等于事无巨细一概罗列。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微少的问题, 性质一般的问题可不写入报告。对重大的问题, 则必须全面、详细的反映, 严肃处理。

4、是准确运用审计标准原则。审计报告提出的对问题的定性和初步处理意见, 都必须有与事实相关的依据, 要认真对照有关的政策法规, 对号入座。同时还必须吃透文件的精神, 不能断章取义, 主观武断。

5、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 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

摘要:现阶段, 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 笔者认为, 应加强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 防范审计风险, 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娄尔行主编.审计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李凤鸣主编, 《审计学原理》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7年版;

3.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相关思路 篇三

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把现场管理的关口前移至审前调查阶段,重视审前调查,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必须从审计现场管理的源头抓起,加强审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现场工作开始前,召开业务会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对未成熟的方案要重新修改直至通过。让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审计工作中,依据方案,结合实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真正调查研究,避免审计过程中审计重点与工作方向出现偏差。

(二)严格现场取证程序。审计证据是影响和决定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审计证据质量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充分性、合法性、相关性、目标性五个方面。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其资料的简繁要依据信息含量和价值大小处理,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事项的取证,有针对性的收集、归档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二是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采用审核、观察、监盘等审计方法时,由于取证的要求不同,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也不相同,应分别加以明确规定,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要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考虑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三)做好审计组人员的分工及现场调度,加强审计现场组织管理。根据总体审计目标,把所有审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充分考虑审计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分配其适当的审计任务。对重要审计事项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及时分配审计人员到其他岗位,达到及时协同、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开展审计业务的目的。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审计组长的领导,审计组长要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布置工作,督促落实,指导其他审计组成员审计检查、收集证据、沟通协调等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以及如何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审计质量为目标,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五)强化审计现场沟通管理。审计现场的沟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现代化审计现场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按照各自分工进行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他们又组成一个审计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计活动,某个审计人员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许至关重要,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又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这就要求在审计现场有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和氛围,并有一个组织者来确保这些有用的信息得到沟通,定期召开审计组现场业务例会和审计组与分管领导碰头业务会议是解决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有效途径。例如,陕西省审计厅每月第四周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由厅主管领导、办公室、法制处、计划统计处、审理稽核处、审计业务处、监察室主要负责人和审计组长组成的会议成员,遵循简明、效率和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事项详细汇报和研究,这一制度保证了审计信息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审计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协调。沟通可以采取询问、座谈等不同方式,要避免生硬的态度和不文明的语言,学习换位思考,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尽可能的使其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避免被审计单位出现某些抵制审计的情绪。在审计交换意见阶段,审计人员要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

(六)加强审计现场信息管理。一是加强对审计信息认识的管理,重视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二是加强对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的能力与效率的管理,按照专业标准、综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技术快速准确获取审计信息;三是加强储存与处理审计信息管理,把审计信息的储存与处理的技术、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四是加强反馈审计信息管理,突出审计信息反馈的能力与效率,使审计信息能有效的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五是加强审计信息载体的管理,要求对审计现场全过程的各种工作进行记录记载,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审计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保管,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总结审计工作和日后的年度审计提供使用依据。

(七)做好审计现场考核管理。注意审计现场的学习和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审计现场考核,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审计人员执法行为的考核;二是对审计组阶段工作的考核:三是对项目审计进度的考核;四是对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开展现场审计考核管理可以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种方式,将考核成果录入成果考核登记表,与年度目标责任挂钩。

二、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机制保障

(一)“人”的保障:加大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培养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判断能力及执业经验,还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审计机关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实务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专业职称与提高学历教育相结合,参审实践锻炼与脱产培训学习相结合,办班培训与联网培训相结合,着力完善学习培训教育的扶持、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开展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力度,重点加强财政、投资(工程)、绩效、经济责任和计算机审计等专业培训。同时,注重审前学习培训,做好开展审计现场一L:作前的知识准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领域)背景、市场状况、经营规模、行业法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以及绩效状况等。

(二)“法”的保障:建立健全审计现场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不规范的制度,创新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组织调度制度、现场查证制度、现场进度控制制度、现场工作职责制度、回避制度、适时跟踪检查制度、现场总结考核制度、现场保密制度、现场信息管理制度等等,要逐步进入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包括规范审计方案的制定程序、审计测试取证技术、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程序等,要确保不随意调整和更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

(三)“技”的保障:改进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审计现场管理方式方法,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积极推广运用“金审工程”,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和审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系统连通审计机关内部、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有效网络通信,开发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AO和OA交互系统,审计组上报现场审计资料,包括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简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规定每个项目阶段性上报信息的次数,充分发挥AO和OA系统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便于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和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及时掌握审计动态,掌握现场工作与进度控制,对于促进审计人员强化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增强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篇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近日乌恰县审计局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对我县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与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此次审计按照《国家审计准则》,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用科学理念更新审计方法,投入到预算执行审计中。今年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有几个特点,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方法。二是全面使用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从审计项目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建立审计项目、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底稿制作、生成审计报告等都坚持计算机辅助审计,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很抓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成果。目前,我县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努尔艾合买提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五

【发布文号】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47号 【发布日期】2008-07-29 【生效日期】2008-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47号)

《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已经2008年7月23日省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徐守盛

6.新手怎样才能提高现场审计技能 篇六

作者:栗国芳 文章来源:《阿勒泰地区审计调研》第一期 点击数:736 更新时间:2011-3-31 16:13:55

在审计现场工作中,很多审计新手对审计工作感知比较抽象,或者是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不知查什么,怎么查?从哪入手?或者是简单的认为审计就是去查查账看看实地。其实不然,审计工作蕴涵着很多知识性、技术性的东西,只有熟通晓知,才能在现场审计中做到有的放矢,直中靶心。笔者结合审计署8号令就这几年来积累的一点现场审计技能与新入门的审计人员一起商磋探讨。

一、熟练掌握基本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

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在现场审计工作中,方法很重要。一套好的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对于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常用的审计方式主要有检查、监盘、查询、函证、观察、计算等,适用于各种审计类型。

(一)检查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书面文件的审阅和复核。审阅是指审计人员审查和翻阅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计划、决策方案、合同、会议记录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书面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从中发现错弊或疑点的方法;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和其他书面资料之间的有关数据,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相互对照、复核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证证复核、账证复核、账账复核、账表复核、表表复核、账实复核。

(二)观察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所进行的实地察看。通过“眼见为实”取得第一手审计资料,来证实审计事项。主要有确定有关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程度;关注实物资产的数量、质量状况,通过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三)查询是审计人员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的书面或者口头询问。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时采用;二是审计人员在审查或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和问题时采用。

(四)监盘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抽查。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单位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并与帐面数量相符,查明有无毁损、短缺、盗窃等。

(五)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证明被审计单位所载事项而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函询证。它要求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业务联系的第三方就函件所列经济业务和相关金额,确定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正确性。

(六)重新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数据进行验算或者另行计算。目的在于验证被审计单位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验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书面资料披露结果的正确性。比如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福利费、工会费、税金等。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计算方法,恰恰正是借助了重新计算这个方法,我局在对膜下滴溉和文化室工程项目审计中审减了几十万工程款,发挥了很大的监督效力。

二、“四个入手”提升审计质量

(一)从检查所有与审计有关的财务等资料入手。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财务等资料齐全,进行正常审计是不难的。难的是被审计单位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这就隐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获取被审计单位所有与审计有关的重要资料是关键的关键。第一,在发审计通知书时附上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资料的清单,同时要求在审计进点时如实提供,并作出真实、完整的承诺,如果未能及时完整提供资料就要引起高度警觉;第二,审计进点后选择适当时机,对所有保险柜和财务室资料进行审查盘点;第三,从被审计单位的票据核对、账表核对、账账核对和上下级核对,分析被审计单位是否还有未提供的资料;第四,如果发现有账外账“小金库”等未入账的资料,最好拿回审计部门保管,以防丢失和销毁。资料获得后要进行深入的审计与分析,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特别要把会议记录、年终总结、重大决策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作为审计与分析的重点。

(二)从调查银行账户入手。调查银行账户主要是查资金流向,查资金流转中相互间的关系,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先从正常收支票据审计中发现疑点,再调查银行账户,搞清资金收付中的问题。如支付基建款项时,如果施工单位提供的不是本单位发票,而是用钢材、水泥等其他发票顶替,且转账支付的支票头单位也是施工单位印章,但到银行调查后发现,相当一部分款项都没有入施工单位账内,而是进到包工头个人帐户里,这至少是偷税,可能还有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如遇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有的问题就要从调查银行账户入手。

(三)从内查外调入手。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就要用内查外调的方法来解决。第一,将审计廉政规定张贴并留下联系方式,一方面可监督审计人员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另一方面为有关人员向审计组举报违纪问题提供便利;第二,找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审计调查,特别要找了解情况和原则性强的人员进行调查,但要防止个别人因私人成见反映一些与事实不符的问题;第三,从账内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发票进行内查外调。

(四)从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入手。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特殊的业务,只要开展业务就会发生资金的收付,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后再审计资金,这样可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一定要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包括二、三级单位)的具体职能,然后与该单位的收支核对,如果发现有不对应的资金就要作为审计的重点;从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总结和有关会议记录入手,从中发现是否存在工作运行中无资金收付的问题。

通过认真实施以上“四个入手”,查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三、技巧查账提升审计效果

为保证审计顺利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审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审计方法,还要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疑点。技巧查账,将为我们的审计工作添威助力,达到功半事倍的效果。下面是几个常见违规违纪问题的查账技巧,供审计新手参考。

(一)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查账技巧。一是将支出单位的账目与收入单位的账目相对照、挤差额,看是否入账;二是审查单位设立的账薄与科目是否合法;三是支出账与库存账对照,看是否存在差额,有差额的是否入账;四是收货单位的支出账与发货单位的收入账相对照,看有无差额,以便从中发现账外资金;五是查销售物品或门类繁多的各种扣款、罚没款、集体存款利息以及合理的回扣是否入账;六是查“小金库”是否建账和有记载,账薄与库存相对照,看使用渠道是否合理;七是查“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实际支配权,看是否个人支配,以及是否存入银行,个人从中贪污利息。

(二)挪用专项资金查账技巧。近年来,审计直接从账面上发现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逐渐减少,挪用专项资金的手段和方法越加隐蔽和多样。一是“大杂烩”挪用型。即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和单位的正常经费混杂一起,从而混水摸鱼,挪用专项资金。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要顺延专项资金的轨迹进行审查,分清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去向,逐笔核对每一项资金的开支,比较货币资金在专项资金使用前后的结余差额;二是“转移下属”挪用型。即单位先把专项资金拨付到下属单位,然后让下属单位从专项资金中报销本单位的其他开支。审计人员只要注意审核专项资金拨付是否合理,再对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即可发现问题;三是套取资金型。这种方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有的单位通过地税代开发票或供应商虚开发票套出资金,单位再以其他“合理”的名义收回,挂收入或暂存款,然后从中列支,或直接在帐外使用。审查时,一方面要注意核查支出的实际内容,对项目购置物资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另一方面要核对银行对账单,对单位的一些大额整数的收入要重点审核,注意审查资金的来源。另外,有些主管单位和项目承办方联手伪造合同,多开发票,多报项目资金,套取财政拨款,尤其是报账制拨款的项目。对于这种类型,审计人员不仅要核查工程合同,更要实地调查工程进度,核实工程量,了解、审查施工方的资金支出情况。四是虚假拨款型。一些单位为了达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目的,先把专款虚假拨付至有关企业,再从企业中收回来,供单位使用。企业由于受主管单位的管理,对此往往也敢怒不敢言。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财务账,必要时要调查有关经办人和受益企业,一般对于大额资金,受益企业不愿承担责任。

(三)虚报冒领费用开支的查账技巧。这类违纪问题大都发生在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中,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舞弊手段是伪造、盗用、涂改或重报购货发票和费用单据。伪造单据常见于利用白条发票或收据,如:虚报冒领职工旅差费、临时工工资以及长期支取已死亡职工的退休金等。对此审计时一要组织审查可疑凭证来源,看所报销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有无收款人的手印或印章;二要注意审查支出流向和支出形式是不是人为从中作弊;三是带着从账目中审查的疑点,找领款人或领款单位进行核对,获取有无虚报冒领的依据;四是对已获取的证据进行技术鉴定,如笔迹、手印、印章等。

(四)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的查账技巧。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开票与收款同为一人最易出现此种现象。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调查:一是应将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都收集起来,审核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以及入账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核对发票和收据存根联合计数与入账数是否相符;二是对收款人员和交款人保存的单据相互核对,挤出差额,追去向;三是笔数、金额相核对,挤差额追去向;四是从人与人之间,收集人证与其他资料相核对;五是账实核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

(五)“对大头小尾”的查账技巧。这种手段的作案成员多是各类开票人员和业务员,他们相互勾结进行作案。所谓的“大头小尾”,也就是存根联、记账联上边的数字小,而收款联上的数字大,做法是将正联撕下另写或隔开套写。审查时一要派人持开票方的底联与业务单位的报销联核对或到税务部门核对发票;二是核对票据与实物;三是发动知情人揭发。

作为一名审计新手,只要从基础入手,做到基本功扎实,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做到循序渐进,定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现场审计能力,为审计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7.浅析市政桥梁工程现场跟踪审计 篇七

1) 有利于维护竞争有序的市政建设市场。目前, 有的市政桥梁建设项目中标价只相当于标底的75%~85%理论上肯定会亏本, 所以, 在自由竞价投标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实行跟踪审计, 对变更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增加了一个监督环节, 这不仅对节约投资大有益处, 而且也抑制了低价抢标的现象。

2) 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 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近年来, 桥梁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 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运行体制。其中, 审计在桥梁工程竣工后才开始进行, 这时木已成舟, 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已难以纠正。而跟踪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随时就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 提高桥梁建设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防范产生腐败行为。

3) 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变更工程的造价。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 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事后审计对隐蔽工程结算存在的疑点只能先询问建设单位的相关负责人, 建设单位因为已经签字认可, 肯定对自己的行为要做种种解释和辩护, 审计本来是审计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变成了与业主单位扯皮, 跟踪审计可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4) 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当前桥梁建设项目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降低了政府投资绩效。实施现场跟踪审计, 就可以给建设项目的所有参加方套上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紧箍咒, 强化其履行各自职能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2 加强市政桥梁工程现场跟踪审计的具体措施

1) 确立和理顺跟踪审计工作机制, 规范建设程序, 落实审计要求。市政桥梁跟踪审计实施前, 项目负责人应主持编制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内容包括:跟踪审计概况、跟踪审计工作范围、跟踪审计工作内容、跟踪审计质量目标等内容。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应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并报送委托人。跟踪审计项目组进驻施工现场后,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有关单位代表召开第一次造价控制例会, 明确各方具有造价控制签字权的责任人及各方工作职责、程序和要求, 并形成书面会议纪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项目跟踪审计的介入环节和节点, 确定工作联系机制。根据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特点和项目实际情况, 结合审计资源实际, 确定主要分部工程工序搭接处、重大变更事项、重大经济技术签证事项、主要隐蔽工程实施时段、分包合同签订前涉及重大费用的调整和确立、重要工程例会等适宜的跟踪审计介入环节和节点。并确立由业主单位统一通知审计组、定期报告施工进度和月计量情况等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

2) 加大项目跟踪审计力度, 丰富跟踪审计内涵。加大跟踪审计力度, 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尽早进入项目决策层, 建立项目优化评选, 采用科学的估算, 细致做好投资估算, 形成投资最高限额。大量的事实证明, 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失误也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跟踪审计项目组要实地踏勘现场、了解情况, 包括建设单位提供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招标阶段形成的与造价相关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图纸会审及交底记录等资料, 进行有效性和合法性核对 (尤其是审查招标文件, 要确保招标文件的严密性和完备性) , 保证自身收集的或已有的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颁发的造价基础资料和编制依据全面、现行、有效。跟踪审计项目组对工程量清单要进行认真复核, 防止因清单错误而导致的超计量。特别注意解决对多计工程量和重复计算工程量以及只增项不减项, 或只增项少减项等极为突出的问题。对工程量清单中出现漏项或工程量计算偏差超过招标文件或合同约定的可调整范围时, 应进行调整, 及时修正造价控制目标。

3) 提高跟踪审计项目组执业能力、加强执业行为和职业道德修养。跟踪审计项目组应与各方积极配合, 主动控制工程索赔。能否避免索赔发生或索赔费用的扩大往往是衡量跟踪审计项目组执业能力的标识。在收到索赔申请报告后, 与监理工程师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承发包合同约定予以审核, 注意索赔理由的正当性、证据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弄虚作假、高估冒算。

3 结语

城市市政桥梁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现场跟踪审计就会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 现代市政桥梁工程现场跟踪审计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市政桥梁工程现场跟踪审计的分析, 目的是为了提高市政桥梁工程审计的质量。阐述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并介绍了已完桥梁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情况, 进而说明了市政桥梁引入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关键词:市政桥梁,现场跟踪审计,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月琴.论工程变更与造价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

[2]文小峰.浅论工程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 2010 (2)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八

一、当前地方审计机关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现场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重视查摆问题、轻视控制管理。目前多数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项目主要是以审查问题为主,许多审计机关对审计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也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金额大小、性质严重程度和它所造成的影响为评价标准,导致审计人员重视查摆问题,而忽视审计现场控制管理。

(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一些审计机关实际上是有计划无管理,有些审计机关制定的年度审计计划在宏观经济方面考虑不够,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也缺少科学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计划重点不突出,执行中缺乏有效控制,对项目进展、资源分配和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计划任务完成后,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和考核奖惩等不能及时跟上,甚至不了了之。特别是有些基层审计机关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哪里有问题就查哪,项目计划流于形式。

(三)各业务部门和审计组各自为战,审计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地方审计机关机构设置多以行业来划分,针对不同的行业设置部门。对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多以处(科室)为单位,各行其是,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资源整合不力。

(四)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审计现场管理的需要。时代的进步对审计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知识更新不足,对新的审计方法和方式尚不掌握,从事现场审计工作仍凭老经验、老方法,因此还不能适应当前审计现场管理的需要。

(五)审计现场管理制度缺乏操作性和规范指引。目前地方审计机关使用的审计现场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理论性太强,而指导审计现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太差的问题。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对现场管理的控制内容、过程以及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等内容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审计现场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现场管理的应对措施

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现场管理应以“人、法、技”建设为指导思想,逐步提高审计现场管理水平。

(一)逐步建立健全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地方审计机关应特别重视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借鉴审计署的有益经验,颁布并建立必要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现场管理方面的操作规范和指南。二是建立审计复核制和审计执法责任制,有效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主观随意、滥用职权等现象的发生,使审计质量和依法审计的水平稳步提高。三是完善审计现场会议制度、现场保密制度、现场工作职责制度、现场廉政制度、回避制度、回访制度等,逐步进入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审计现场管理的有力保障。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对现场审计人员的管理,包括评估现场审计人员的素质、业务能力、业务资格等。二是组织现场调度,即对现场审计人员的分工协作、重要审计事项进行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认真规划审计作业点和所需人力,确定职责分工、协作办法,对于新出现的审计方案中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重点事项能够及时迅速调配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于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能够把审计人员及时分配到其他重点事项中去。三是确定审计组运作模式,对现场审计明确负责人、参与人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规划审计取证的路线、技术方法、执行人、复核人,安排审计总体进度,确定如何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联系等。

(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审计现场管理水平。地方审计机关要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目前,审计署建设的金审工程,是全国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审计信息化系统。地方审计机关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发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部分审计人员从繁重的测试取证工作中有效地解脱出来,更好地从事审计现场管理,能够及时把先进管理技术应用到审计现场管理中来,提高审计现场管理水平。

(四)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随着国家审计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地方审计机关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培训措施,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审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二是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审计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拓展审计干部的知识面,特别应注重除审计理论、会计理论之外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英语、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行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和考试制度,实行从事审计工作的“准入证”制度,同时应注重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五是加强廉政教育,严抓廉政纪律,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增强审计干部的廉政意识,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九

1、参与图纸会审工作,熟悉图纸,提前发现问题,防止事中事后设计变更增加施工成本。

2、收集设计变更文件,审查是否按程序进行变更,防止随意变更事件发生。

3、了解施工图纸要求及材料要求,施工技术要求,细部做法,跟踪施工过程施工用料、做法尺寸、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审查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规格、型号等是否符合业主方的甲供材料或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禁止使用,并向业主方及公司汇报。

4、熟悉合同文件及合同约定的定额计价方式,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审查合同承包范围内容,对合同外的内容是否有设计、业主方的相关指令文件,做好工程量签证;

5、熟悉各种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是否按其实施。是否有增加工程量,增加部份是否已经业主方、监理方认可。是否超过规定范围。

6、收集业主方、监理方关于工程经济、技术方面的文件资料,做好档案管理。

7、现场收方签证注意在收方前先检查仪器等测量工具是否正常,收方过程做好相片及视频记录,现场签证单据当场拍照,并要求施工单位的所有收方签证均有相片(特殊情况外),收集好所有现场收方记录并归档。所有经济签证资料按周或旬、月向公司造价部门提交;并做好编号及统计表。

8、要求施工单位在收方后一周内报正式签证单,及时办理经济签证,防止拖拉,做到及时、真实,准确。

9、隐蔽工程验收,严格审查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实际情况增加的工程量是否经地勘单位、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签字确认。

10、对工程材料未定价的,需配合业主方进行市场询价的,及时联系公司专业造价人员参与。材料因各种原因需进行调价的,针得业主方监理方同意,并向公司专业造价人员反映情况,调价价格由造价人员决定。

11、跟踪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并做好跟踪审计日志,施工进度每三天或一周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

12、严格审查施工方月度进度款申请,是否按申请内容完成相关施工任务,是否经验收合格,达到工程款支付条件,并对各月支付情况做好统计表。

13、做好施工单位索赔调查工作,收集好证据,协调各方处理索赔事件,必要时进行反索赔工作,做到公正公平。

14、防止无故增加施工成本,掌握导致成本增加的责任方情况,增加成本是否通过约定程序确认。非程序单方面增加成本的,向业主方反映情况,追究责任方的责任,挽回或赔偿业主方损失。

招标文件要求:重点审计

4、现场审计六个关键控制点: 4.1.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①招投标审计包含:招投标前的准备工作,招投标文件及标底文件,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等内容的审计。另外,还应加强对符合公开招投标条件而不进行公开招投标情况的审计。

②合同管理审计包含:合同签订程序,合同内容,合同履行情况,合同日常管理等内容的审计。4.2.物资设备采购管理

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审计包含:物资设备采购计划,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物资设备验收、入库、保管,出库及维护情况确保真实性,各项采购费用及会计核算,暂估价物资设备价格确定等内容的审计。4.3.工程进度款支付

工程进度款支付审计包含:付款程序、支付方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形象进度是否与实际施工或验收情况相符,承包商工程进度款报审资料是否准确等内容的审计。4.4.设计变更及工程索赔

设计变更及工程索赔审计包含:变更、索赔发生的原因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有关确认手续是否齐全,变更、索赔文件及相关资料是否完整,变更、索赔项目是否符合概(预)算项目等内容的审计。4.5.隐蔽工程验收及现场签证

隐蔽工程验收及现场签证审计包含:是否按合同技术要求建立隐蔽工程验收与现场签证管理的制度及其执行情况,隐蔽工程验收程序是否恰当,有无后补验收程序的情况,各相关单位是否参与隐蔽工程验收并形成各方签认的文字记录,工程结算时是否以隐蔽工程验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算等内容的审计。4.6.转包及违法分包

10.谈银行非现场审计的必要性 篇十

更新时间 2010-10-14 15:13:05 点击数:

关于英语毕业论文相关疑问,您可以参考更多的英语毕业论文网。

谈银行非现场审计的必要性

□唐晓玲

内容摘要: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已逐步实现网络化,业务数据、业务流程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交易信息不断膨胀,因此迫切需要银行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审计效率,开展非现场审计已成为必然。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对非现场审计的定义进行了概括,阐述了非现场审计与传统现场审计的区别,分析了银行运用非现场审计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银行股份制改革后赋予了内部审计更大的责任,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却日益突出,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发展,使一些传统的纸质账簿和文字记录被磁性介质取代,审计人员已经无法得到传统的有形的审计线索;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面对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的业务数据,常常陷入“数据灾难”之中,耗费许多劳动,但收效甚微;而且,由于地点和数据的分散,作业流程难以回溯,因此,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以改进现有审计模式,提高我行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非现场审计这一网络技术条件下内部审计的新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非现场审计的定义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作为一项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其业务范围正日益拓展和延伸。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和新时期自身职能的更高定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手段以及方式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因此非现场审计,是基于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是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调阅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有效性,帮助被审计对象加强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独立性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在国外非现场审计也称联网审计或连续审计。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就进行了开发研究和大胆尝试,并且有了一些成功经验。从1996年开始,国内金融系统开始对非现场审计进行了试探性研究,试图实现监管方式从现场检查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而2002年,我们建设银行的非现场审计系统成功投入运行,在我国银行业中首开先河,并在6年的运行当中不断被优化。它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接口、强大的数据计算,可编程的数据审核分析,以及多方位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审计人员分析处理复杂,多样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随之而来的,是内部审计效能的明显提升,如在近几年来开展的信贷监测、负债监测等审计项目中,就成功利用了非现场审计系统查找问题疑点,并从中发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防范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银行经营规范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现场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在传统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评估业务交易活动,审计的方式主要是对手工账簿进行审计,以现场审计和事后审计为主,审计的业务范围小,反应滞后,手段落后,跟不上业务电子化的快速发展。而在非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则为评估内部控制,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对计算机业务数据进行有重点的分析、评估,确定审计重点,为现场审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审计方式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审计时间以事前、事中、事后分阶段进行。它们的区别在于:审计的方式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由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对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账、表、簿等纸质资料进行人工核对,手工计算,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或者现场察看操作流程从而得出审计结论等,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审计线索十分清晰,审计证据主要由书面证据组成;

而非现场审计则是在交易及核算都实现网络化的环境下,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数据库技术为依托,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批量地处理被审计对象的有关业务信息,经质询、筛选,对查找出的异常或值得关注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检查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线索都不存在,审计方式是以非现场为主的。

审计的方法不同:在传统的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复算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非现场审计方式下,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却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它利用计算机查询、筛选、运行模型等功能,可以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例如,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审阅账务文件,快速的查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记录:可以对众多的业务记录进行统计抽样,以便审计员对抽出样本进一步审查;还可以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会计资料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变化率和进行各种分析比较等,审计的方法比传统的审计方法更先进。

审计的时效性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是对以前某一时期经营活动的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的作用。审计时间一般是在某项经营活动或会计报表完成后,由审计部门指定审计人员对某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如经营管理审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等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由于审计报告的形成属于事后事项,其时效性不强,对过程无法控制,更无法对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控制,评价比较滞后;而非现场审计是定期地采集被审计单位原始数据开展非现场分析,审计时间以事前、事中、事后分阶段进行,其作用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防御和事中控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审计的连贯性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项业务进行临时性的审计,有一定的阶段性或间断性,是静态的;而非现场审计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在线审计或离线审计,实时、有效的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审计分析是动态的,能实现对某项经营管理活动或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如在信贷监测项目中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信贷监测指标体系,对被监管行某一持续时期内的各项信贷管理活动,实施实时非现场计算机分析,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可以做到系统、连续、动态地收集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对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控,有助于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评价是动态的,并具有连续性。

运用非现场审计的必要性

近两年来,审计部门在审计项目中大力推广和运用非现场审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具有拓宽审计范围,加快审计速度,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增强审计时效性、全面监控业务等优势,将进一步提高银行内部审计电子化、自动化水平,为全面提升审计效能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拓宽了审计覆盖面。建设银行近年来资产规模增长迅速,业务量急剧膨胀,审计业务强度大大增加;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业务品种迅速增加;业务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使审计的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业务机构分布地区广、网点多,审计覆盖面广度加大。在现有审计资源的条件下,单纯依靠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工作业模式难以保障审计监督所必须的广度和深度。而非现场审计依托高科技手段,可以远程调集所属机构的有关业务数据并进行监测,有助于全面把握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如2005年开展的负债业务审计和2007年开展的负债审计监测项目,就分别采用的是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两种模式,前者虽只抽取了30%的营业机构作为审计对象,但现场工作量仍相当大而且复杂,而后者就将全省所有营业机构的负债业务均纳入了监测的范围,确保了审计监控覆盖的全面性。

提升了审计的独立性。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过多地依赖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因此,提供数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审计行为的实施效果。而非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借助于审计数据采集接口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自由的调查取证,从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此外,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全过程接触,在涉及到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加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降低了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传统的现场审计模式使得审计人员长年奔波在外,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在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在一般的审计项目成本中,相当一部分由差旅费用组成。而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组通过非现场查找问题疑点,给现场审计提供有关的数据资料,使现场审计事先了解审计对象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审计组只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和现场沟通,从而缩短了现场审计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其人员的差旅费和驻地的时间与经费成本。

减少了调阅资料的时间。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主要的审计数据采集是通过固定的审计数据采集接口来获得,审计人员可以远程获取所需要的审计资料,避免了现场审计中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或资料,等待数据或资料的时间大量占用了审计人员的有效工作时间,在掌握审计时间和把握审计进度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提高了审计查证的效率。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将非现场分析的结果,为现场审计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使现场审计针对性强,审计人员到现场审计时可以集中精力关注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并且利用非现场系统还可以用少量的时间完成大量的查询工作。如在信贷监测项目中查证贷款资金是否实行封闭管理,只需在非现场系统中对账户进行简单的关联就可以确认贷款资金流向,无需现场翻阅大量的凭证和明细账。同时以计算机作业为主的流程,将查找审计线索、进行审计信息统计汇总等繁重的劳动量实现了自动化,这样都将提高审计查证的效率,可以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

提高了审计的实效性。非现场审计利用审计数据采集接口、远程审计取证的非现场审计模式,使得对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控、持续监控和全过程监控成为可能。此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也可以及时地通知管理层,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化。如信贷监测项目在信贷业务开展初期就及时揭示出有关的违规操作,有利于尽早的纠正违规操作,降低损失。而传统的现场审计一般都是在审计事项结束之后再进行审计,对过程无法控制,更无法对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控制。

作者简介

唐晓玲,女,大学本科学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现任建设银行湖南总审计室审计师。

本文来自:毕业论文酷(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 非现场审计;作用定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57-1

一、非现场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重要地位及特点

在金融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银行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进行业务系统的流程再造,使得业务品种不断丰富。而非现场审计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成本、扩大审计工作范围、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监测结果全面综合,以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为内容,主要监测金融机构的安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赢利性风险及资本充足性风险,内容较为系统,基本能够反映出所属经营机构的主要风险状况;第二,实时连续进行监测顶警,通过对所属机构各项风险指标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连续性风险检测与定性分析,揭示风险升降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第三,节约审计成本,非现场审计在采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借助信息技术对风险指标进行计算合成,降低人力、财力的耗费,最大限度地节省审计成本;第四,对现场审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风险监测的结果,为有针对性的实施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减少现场审计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现场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非现场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一)非现场审计具有提前预警预报风险的作用。随着金融机构各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审计部门可以直接从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连续地、实时地获取相关信息,信息传递的环节大为减少,非现场审计获取原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及全面性都将从根本上得到保证,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合成、分析和评价使审计人员全面掌握所属单位的整体状况,对具有苗头性的、倾向性的或变动较大的风险监测指标及时地分析异动原因,跟踪业务发展情况,观察其变化趋势,尽早地发现风险隐患。

(二)非现场审计具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作用。通过对非现场风险监测指标的分析,在对所属单位的风险状况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程度,从而发现管理漏洞,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用于风险较高,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业务领域;加大对业务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的监测频率,并有针对性的实施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时,使审计人员既能够把握总体情况,从大局着眼,又能够突出检查重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三)发挥非现场审计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审计管理能力。根据非现场审计的结果,在识别、分析、预测金融机构的各项经营风险和风险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审计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选定重要业务风险领域、重点单位和部门及重大风险事项,制定年度审计滚动工作计划,明确下一年度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的频度、范围、重点和其他审计措施,对审计的人力资源配置、时间进度进行统筹安排,增强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四)发挥非现场审计的作用,有助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最终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索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管理、懂业务、高索质的审计人员队伍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非现场审计是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过程,审计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把对问题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增强审计人员的理性思维,改善丁审计工作思维方式,把审计工作推向更新的层次。

三、提高非现场审计效能的对策

(一)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审保障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要有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独立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制度保证机制,将非现场审计的要求、程序、报告制度等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非现场审计有章可循,各部门、分支机构都能自觉接受非现场审计和质询,并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和审计资料。同时建立工作程序机制,通过制定规范的非现场审计操作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保证审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报告和处理等做到有条不紊,统筹安排。

(二)提升审计作业的科技含量

1.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网络。不断建立和完善非现场审计的网络,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协同作业与资源共享。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严格控制基础数据的形成和传输,利用数字身份验证、指纹识别、防火墙等手段来保证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非现场审计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远程通信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与被审计单位服务器的线路对接,身份及密码确认,数据加密、解密,传输控制,实时通讯以及解除连接等。二是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是远程审计的基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部门通过已加密的传输通道来上传和接收数据。三是审计分析模块。在分析、统计抽样等一些功能上与现场审计软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远程审计更多的是提供现场审计线索和决策参考,因而该模块更侧重于潜在问题和可疑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四是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系统维护、参数修改、权限、身份管理及密码设置等功能,主要用来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非授权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2.丰富、完善分析模型,实现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模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将科学的分析技术和优秀审计人员的宝贵经验固化到系统中,使之在全系统范围内共享,可有效统一作业标准,切实保证审计质量。

(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培训进一步优化非现场审计的人员结构。对非现场审计人员进行现代审计理念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审计工作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以满足非现场审计监测和数据处理业务的需要。同时,加强非现场审计业务的交流,经常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及时分析和处理非现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非现场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十二

非现场审计提法主要是根据实施审计场地的不同来进行的划分, 分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 通过连续地搜集审计对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依据预定的程序来分析、评价、监测审计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审计方法。它与现场审计的主要区别是审计人员不直接到被审计单位的现场, 而是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的分析、预测, 发现问题, 找出风险点, 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 帮助现场审计更加科学准确地选择审计对象及样本, 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以达到高效审计的目的。非现场审计的职能大体上分为两个, 一是对审计对象实施不间断的监测, 称为监督职能;二是收集和提供资料, 为更好的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资料, 称为服务职能。

实施非现场审计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1) 对全辖分支机构进行较为及时的监测, 根据发现的问题迅速确定需要实施现场审计的机构。由于非现场审计实施不间断监控, 而且可根据审计事项对监测频率进行灵活设置, 对风险变化的反应快, 可以及早发现风险苗头, 实现对风险的早期控制, 为管理层提供预警信号。同时非现场审计是通过对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进行风险检测, 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监控对象和区域, 这样就为现场审计提供资料和线索, 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2) 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 确定现场审计的频率, 降低审计成本。审计人员在实施非现场审计的过程中不需要到达被审计现场, 减少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连续调集、整理和分析来发挥监督和服务的职能。特别是非现场二期审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 为审计人员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经过3年多的发展, 现在非现场二期系统已提供ccbs、cmis、个贷A+P、特色业务平台等数据和灵活、方便监测、分析功能。但是在非现场审计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1非现场审计系统数据获取和加载问题。

2.1.1虽然现阶段二期系统已拥有较多的业务数据, 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非现场审计的需要。如:CLPM、ERPF、CRM、外汇业务等数据在分行均无法取得,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场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1.2数据加载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在部分数据量较大的表加载方面, 如个人活期明细、内部账明细等, 由于存量数据较多, 通常加载一次需要耗费2天以上的时间, 导致现在虽然能隔日取得的ccbs数据却无法实现实时监督。

解决思路:对于部分数据无法取得的问题, 可以考虑总行统一供数平台和提数规范, 对于非重要的数据按旬或按月提供各总审计室加载使用。

对于数据加载效率的问题, 可以考虑: (1) 按年拆分数据, 只保留上一年度最后一个月和本年的数据, 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数据加载的时间, 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问题分析的连续性。 (2) 可以在系统中定义一些临时使用的数据表, 满足实时监督的需要 (只加载最近3~5天的数据, 也可以考虑10天内) , 在旬末通过sas编程的方式对临时表和原表进行合并, 同时清空馈。现阶段工作中, 有部分非现场审计发现未能将核实结果及时、完整的反馈给非现场审计人员, 导致审计模型的及时修改和补充完善工作不能很好开展。

解决思路:现场审计在完成某项审计任务后, 应主动将所发现的问题向非现场审计人员通报和沟通, 以利于其对分析模型进行修正。

2.4非现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以发现问题、预测风险, 这就要求非现场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 包括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知识, 并且能够及时掌握适应业务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现阶段有两个问题: (1) 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非现场分析的审计人员还不是太多, 依靠原始的分析方式会大大降低效率和成功率。 (2) 部分对计算机技术较为熟悉的审计人员由于是转岗为审计人员, 还缺乏丰富的审计经验, 不能很好的开展非现场审计, 需要业务人员配合。

解决思路:加强非现场审计人员的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业务和技术培训, 提高非现场审计人员的素质。而审计经验是审计工作者总结长期的工作实践, 并与理论相结合形成, 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 只能靠审计人员自身不断的积累, 因此技术人员要加强与业务人员的交流, 争取多参加审计项目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

摘要:非现场审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 通过连续地搜集审计对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依据预定的程序来分析、评价、监测审计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审计方法。对非现场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篇十三

05.01 检查是否建立健全并落实出纳员、库管员等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出纳业务操作

规程。实行柜员制得是否按照柜员制的管理规定执行。(察看登记簿、书面岗位责任制)

05.02 检查现金收款业务是否坚持双人临柜,钱账分管,实行双人复核制,所收款项必须必须换人复点,未经复点的款项不得调出、存放人民银行或对外支付; 单人柜员制是否执行相关制度,是否实行“谁收款、谁盖章、谁负责”制度,付款柜的现金出入库是否填制出入库单,出入库交接手续是否齐全,营业中是否做到人离章收,款入箱加锁,现金收、付讫印章班后是否入库保管,库箱是否做到双人落锁、双人开锁、双人出入库。(现场察看、抽查现金收付凭证经办、复核名章)

05.03 检查现金付款业务是否做到换人复核、一笔一清、一日两碰库,并有碰库记录,付款是否叫号问数当面点交,检查大额取现是否经有权人签章,是否实行有效的会计事前审核凭证制度

05.04 款项调拨是否明确双人办理,储蓄柜取款时,出纳付款是否审查付款凭证上审批印章及取款人是否双人签章,交款时是否审查报单。(现场察看)

05.05 上门收款是否坚持双人办理,换人复核,当面点清,一笔一清,是否钱账分管,日清日结,次日入账的需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 款项归社交接时是否做到现金、存款凭证记账联、上门收款登记簿三核碰相符;检查当日未收账现金,经办、复核是否登记、保管

(查上门收款登记簿、有关账、簿、证)

05.06 现金库存是否账、表、实三相符,并有核对记录,有无白条抵库及库存现金超限额问题(看查库记录)

05.07 现金收付差错率是否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比例之内。05.08 检查出纳员休假或离岗、换岗是否严格履行交接手续,是否执行对其所管现金进行清点、移交、监交制度。(查看出纳交接登记簿)

05.09 检查出纳柜员制是否执行严格有效的电子监控和计算机核算; 监控设备是否专人管理,是否全天录制;录像带保管是否在1 个月以上。(现场察看询问)

05.10 检查票币兑换是否按客户填写的兑换单办理; 是否坚持先收后付并按现金收付款的操作规定办理。

05.11 残币兑换是否当面加盖“全额”、“半额”戳记,有无违反规定标准提高或降低兑换数额的情况。(现场查看)

05.12 假币收缴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查看登记簿)05.13 现金收付款业务是否执行先收款、后记账、先记账、后付款的规定。(现场查看)

05.14 检查是否坚持双人管库,同进同出,明确分工,交叉复核,共同负责,库门钥匙2人分管不得交叉,上班随身携带,下班妥善保管,查副把钥匙的保管是否符合规定。(查现金库存登记簿、出纳收付款收付结数单、保险柜钥匙使用卡)

05.15 检查入库保管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实物的帐务记载与会

计部门的账务是否相符(查账簿与实物)

05.16 检查管理人员变动或请假是否办理交接手续。(查库管员登记簿)

05.17 检查库内保管的现金是否符合标准,流通券与损伤券是否分开保管。(查入库的票捆)

05.18 检查出入库是否建立登记簿(登记簿)

05.19 检查库房的报警装置和监控设备是否备齐和有效;防火、防盗、防潮设备是否齐全; 库房内有无存放其他物品。05.20 检查相关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坚持定期查库制度。查库记录)

上一篇:会计师岗位职责管理下一篇:会籍顾问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