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2024-08-01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共8篇)

1.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篇一

检察机关如何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中

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和犯罪,法律失去执行和监督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从建立富裕文明和谐国家的长远目标来看,法律监督更是一个必须加强的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体系,才能真正为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积极贡献。

一、检察机关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保障力量

检察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进程中肩负着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重要职责,发挥着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内容。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围绕自治区党委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总体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法治保障,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立足职能。坚持把充分正确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作为服务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的基本途径,努力拓宽服务途径,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2、突出重点。要准确把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对检察工作的要求,找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把工作标准定位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

3、注重实效。要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正廉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的必要性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分权与制衡是权力制约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权力相互制衡的动态中划定权力的界限,保障各权力的有效行使和不被侵犯。这里的关键是其具体的方式、互动作用的性质以及相互间合理边界的划定,要符合具体国家的具体国情。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以检察机关的专门法律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权力制衡形式,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

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框架下,政治制衡机制的建构以及法治的施行,都离不开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存在,以维护政治结构和政治运行的理性并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可以说,没有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法律就可能被任何强大的社会力量所扭曲,法治与政治制衡也就无法贯彻。

在我国,围绕着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产生了各种监督机关,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些监督形式中,检察机关以其在国家政体结构中的地位,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职能,而具有的监督效力的国家强制性,监督手段的司法诉讼性,以及在监督范围、方式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特点,成为国家机构中专司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以法律监督的形式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在国家权力制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监督体系中不可替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公民的法律意识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制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司法领域,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司法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是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需要。

三、检察机关如何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一)准确定位:法律监督权正确行使的前提 在监督主体众多、监督范围广泛、监督依据繁多、监督活动复杂的情况下,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首先就必须明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因为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而没有地位就谈不上监督。

(1)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监督就是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它们构成法律监督体系。人大作为权力机关既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适用权力机关所颁布的法律进行监督,又对司法机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或判例进行监督,还对宪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有权对一切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撤销等,并通过行使立法权、选举权、罢免权、审议权、质询权、弹劾权、检查权等来实现法律监督效力。检察机关的法津监督是在人大监督下的专门法律监督,主要是通过司法手段和司法强制力来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严格执行国家法律,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行使的主要是侦查权、逮捕权、起诉权、拘留权等。人大的法律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相辅相成,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割裂。

(2)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司法活动中是专司司法监督。

司法活动从广义上看应该包括司法活动和司法监督两个层面内容。司法监督权则是一种司法上的法律监督权的行使,它渊源于宪法和法律,是司法权的延伸和发展。我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表明,检察机关的职责就是进行法律监督。在司法活动中是专门行使司法监督权,凡是依法开展的诉讼活动都应列入检察机关司法监督的范围。

(3)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综合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国家职能机构的多样性,这决定监督机制和方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综合监督体系中,检察机关不能履行党的监督、权力监督和行政监督的职责,而只能履行司法监督职责,通过履行司法监督职权对国家工作人员和一般公民的犯罪活动及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以促进法律监督目标的实现,以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更新观念:法律监督权正确行使的保证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查办各类职务犯罪的大要案等工作,对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打击的职能作用发挥的比较充分,而除打击之外的其它各项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却发挥得不够,法律监督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1)当前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

1、社会观念跟不上民主与法制发展的潮流,而习惯和热衷于讲法外之言、用法外之权、办法外之事、行法外之情,以至有的公民视法律监督为“找麻烦”、“挑毛病”,有的领导干部视法律监督为“以监督者自居”、“跟领导过不去”等,不能从法制建设整体上正确认识法律监督是法制建设的必要分工和必不可少的监督职能。

2、检察干警中的工作观念也还存在一些滞后现象。如有的不能完整理解法律监督的内涵和外延,或重视打击而轻视其它职能,或重视保护公有制而忽视保护其它所有制或重视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等。

3、法律监督的范围还不够全面。目前抓的较多的是职务犯罪及一般刑事犯罪和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而对民事(经济)诉讼和行政诉讼则远远监督不够。

4、法律监督中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法律监督手段不够。除决定逮捕权、决定起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外,其它基本属于建议权。没有充分强制力的保障,在一些方面(如纠正违法)难以取得监督实效。有鉴于此,检察机关确立正确、全面、进步的法律监督观念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2)如何发挥法制功能和法律监督功能

1、系统评价犯罪的观念,即评价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仅要用社会危害性和犯罪构成要件的标准,还要用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三者要密切联系起来。

2、公平的执法观念,即面对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不仅要保护公有制经济形式的主客体,而且要保护私有经济、外资经济、股份经济的主客体,使外商享受国民待遇,使各种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打击、保护、服务、预防一齐抓的观念,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监督仍然要把打击经济犯罪和打击刑事犯罪放在首要地位,这是法制作为专政工具的主要职能之一,决不能削弱。打击有力了,各种危害经济、治安的犯罪肃清了,这也是对市场经济最好的保护和最有效最直接的服务。另外,为了保持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繁荣,保证各项具体经济活动的连贯性,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应特别重视犯罪的预防工作。

4、以综合效应为最终目标的办案观念,即在办理具体案件过程中既要遵循宪法、法律的现定,又要考虑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情况,不单纯追求办案的法律单项效果,而应力争法律效果、经济效果、法制宣传效果相统一的综合效应。

5、全面履行法律监督的观念,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依法治国工程的推进,各种法律、法规将成为调节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法律监督必须保证各种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不仅要开展刑事监督工作,还要开展民事监督、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工作。

6、强化诉讼监督与被监督的观念,如在刑事诉讼中,一方面要按照刑诉法关于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公、检、法机关办案相互制约,律师提前介人侦查、起诉阶段提供法律帮助等规定,强化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职责观念,真正结合办案和通过办案来加强法律监督;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也要增强被监督的观念,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的诉讼过程中,既要虚心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监督制约,也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除法律规定要求保密的以外,应尽可能把自己的执法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打破司法神秘主义,提高法律监督透明度。

(三)明确重点和目标:法律监督权正确行使的关键

作为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司法监督权并通过司法监督来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1)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

1、以司法活动为脉络的旨在维护司法公正的纵向的司法监督。

2、以监督制约行政权等公权为主的特殊主体;公职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监督。

3、监督公民守法为主的一般主体刑事犯罪的监督,以此来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这实际上就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点和目标。(2)法律监督重点和监督过程

1、通过查办职务犯罪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作为公权行使者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公权实施职务犯罪,那既是对公权的巨大腐蚀,也是对国家法制的巨大破坏,因此只有对这些职务犯罪进行严惩,才能维护公权的依法行使,维护国家的法制尊严。这种惩治职务犯罪的刑事诉讼活动,不仅带有打击的性质,而且带有督促执法的性质,更带有司法权维护、监督公权的性质,这决定它不仅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司法诉讼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法律监督活动,属于法律监督的范畴。从司法实践和当前的形势看,加强对各类职务犯罪的查处、多办大要案意义重大,既利于反腐败,也利于带动和促进其它各项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因此可以说是当前法律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通过参与严惩刑事犯罪,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刑事犯罪行为具有犯罪行为性质的极端性、危害的极端性、法律后果的极端性,事关重大,只有将打击刑事犯罪的司法活动纳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范围,才能确保严惩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刑诉法规定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分子,对公诉案件进行审查起诉,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责,检察机关必须通过参与严惩刑事犯罪分子,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检察机关只有做到快立、快侦、快捕、快诉、无遗漏、严执行,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形成打击合力,才能充分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惩罚和威慑功能,将刑事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由于刑事犯罪诱发因素的多样性、主体的广泛性、部位和区域的宽泛性、过程的持续性和查处工作的日常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刑事犯罪的法律监督是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

3、通过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司法监督,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刑事诉讼活动能否依照法律规定严格进行,不仅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打击犯罪、保护无辜者,而且关系到维护司法公正、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水准和人权保护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对刑事诉讼各环节的活动进行严格的法律监督。由于在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司法权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其实质就是司法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活动的特点和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司法监督主要应开展好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侦查活动、法院审判、刑罚执行活动等几个诉讼环节的监督。应按照刑诉法规定的公、检、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要求,以及维护自身法律监督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监督公安、法院执法活动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与此同时,还要自觉接受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社会舆论的监督,接受公安、法院、诉讼参与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立案侦查使用强制措施不当,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违反规定时限及有关程序等情况的要及时纠正,对于违法办案和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这样才能保证检察办案和法律监督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4、通过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民事、行政检察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重要部分,是法律监督权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其主要方式是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者裁定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对民事行政案件进行再审。由于现行民事行政诉讼法律规定得原则和抽象,导致实践中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权的行使缺乏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法院都可以以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为理由,拒绝检察机关实行除对生效裁判进行抗诉以外的任何监督,而且在本来就很小的监督范围内,还有诸多的限制。因此,现实中检、法冲突不断,此外,检察机关还面临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监督状况日益不满,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亟待加强监督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人对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权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的困扰。还有的学者主张完整意义上的法官独立,取消对法官的任何外部监督,完全通过法官个人的自律来实现审判独立。当前,各地方法院还存在较为突出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法官整体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坚守还不尽如人意,在局部范围内甚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这些属于法院自身的缺陷,是直接导致错用和滥用民事审判权现象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现状,坚持和加强对民事审判的检察监督更显得必要。应当看到,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中的一项重要职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随着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其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我国司法体制的最迫切、最需要改革的是有效防止司法权的滥用,防止暗箱操作导致的司法腐败,以保护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实现上述法律监督的要求,必须强化检察官队伍建设。检察官队伍是法律监督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检察机关能否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高低是个关键。因此必须通过强化检察官队伍建设来促进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责。

1、要强化检察官队伍、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增强法律监督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紧迫感,必须长期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强化对干警的教育和约束,才能使干警经受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保持队伍的革命性、廉洁性和纯洁性,增强法律监督的敬业、乐业精神、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检察队伍为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责奠定良好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基础。

2、强化检察官队伍素质和技术装备建设,提高法律监督水平。

3、加强制度管理,从制度上、纪律上保证监督工作按照新刑诉法和新形势的要求有序健康开展,保证法律监督宗旨任务的贯彻执行。

综上,依法治国的方略对法律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对于保障法律的统一并正确实施、对于保持公职人员队伍的廉洁和维护司法公正、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应该选择的正确方向,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必经之路。

2.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篇二

吕梁林局是山西省九大林区之一, “十一五”期间, 林局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这条主线, 突出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 着力抓队伍、强基础、惠民生、促转型四个重点, 改革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连续5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年净增森林面积19.8万亩、林木蓄积137.5万立方米;产业框架雏形基本形成, 经营利润由“十五”期末的-104.6万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914.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局容场貌明显改观。

2“十一五”发展经验和做法

2.1 坚持保护为先, 筑牢尧乡大地绿色生态屏障

保护森林资源是林区发展的首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 林局坚持“创新机制, 完善体系, 打防并重, 区域综治”的工作思路。

一是分类指导, 分级管理。按照树种特性、火险等级、案件频度以及居民点分布等因素, 将管护区域划分为一般管护区和重点管护区两大类, 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科学配置管护力量。

二是强化队伍, 筑牢防线。全面推行GPS地面巡护, 整合管护站53个, 新设管护点200个, 聘用兼职管护员200名。同时, 林局组建了50人的专业消防队, 林场组建了375人的应急分队, 购置了16辆森林消防运兵车, 星罗棋布的管护站点与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伍密切配合, 形成网络, 筑起了资源保护的坚固防线。

三是依法治林, 重点打击。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雷四号”、“禁种铲毒”、“林地清理整顿”等专项打击行动, 及时查处了辖区内毁林盗伐和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

2.2 坚持造管并举, 夯实林区可持续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 林局坚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造管并举, 质量为先”的建设宗旨, 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精心建设10万亩优质人工林基地。采取国家专项投资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 大力度推进人工林抚育, 累计完成中幼林抚育16.2万亩, 林木年生长量提高了22%。

二是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油松种源基地。以国家级油松种子园为依托, 建成了油松初级种子园1000亩, 收集了五大区域569个家系。营造单亲本、双亲本子代实验林824亩、优树收集区53亩。

三是倾力建成10万株优质白皮松苗木基地。根据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临汾、襄汾租地507亩, 培育白皮松优质大苗12.3万株, 为全省造林绿化和林区生态建设提供了优质苗木。

四是积极探索生态建设新模式。依托天保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建设项目, 在16个林场推行见缝插绿、疏林加密、灌木改乔木等经营措施, 积极探索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建设模式, 取得了实效。

2.3 坚持发展为重, 促进产业提质转型增效

“十一五”期间, 林局把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在林木种苗、林下资源开发和林地资产化经营上。

一是加强种苗基地建设, 打造林局“绿色银行”。确立了“人均千株树, 场均百亩圃”的发展思路, 采取单位扶持, 职工投劳, 低成本运作, 股份制经营的模式, 全局苗圃面积五年来苗圃面积增长至3106亩, 人均5.03亩。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依托资源优势, 统一规划, 综合开发, 试点引路, 典型带动, 先后筹资120万元, 综合开发16条沟域, 引导扶持了35户自营经济示范户, 发展种植、养殖、采集等项目23个。

三是严格林地管理, 推进资产化经营。在严格资源管理的同时, 我们积极探索林地资产化经营模式, 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林区与社会互利共赢的路子。2010年实现产业收入3110万元, 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303%。

2.4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现代林区建设新引擎

一是扎实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全心谋事、和谐共事、精心干事、廉洁从事的班子队伍。

二是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6个有林单位场部和11个派出所改造或新建, 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 工程总投资6000余万元。

三是启动实施森林文化建设工程。完成了309国道100公里宣传线建设, 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载体, 以修书撰志为抓手, 挖掘森林文化内涵。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陶冶了职工情操, 凝聚了发展力量。

3“十一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有林区体制转型没有根本解决。

二是资源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森林“三防”形势依然严峻, 封山禁牧在某些地区还没有全面落实, 造林成果难以巩固;林权管理旧矛盾和新问题相互叠加, 错综复杂, 维权难度加大。

三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不高。点上有突破, 整体发展慢, 没有形成推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

四是林区环境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

五是人才短缺矛盾突出。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

4“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及措施

4.1 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以发展现代林业为主线, 以实现“双增”为目标, 立足资源保护, 推进经济转型, 提升产业效益, 繁荣森林文化, 加快基础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全力推动现代林区建设。

4.2 发展目标

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60%达到65%, 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 封山育林25万亩, 森林抚育10万亩;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结构逐步优化, 力争年均产业产值实现4000万元, 林局积累能力, 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成果转化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观;林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力争达到10%。

4.3 发展措施

一是凝心聚力, 确保管护成效的落实。进一步确立管护为基、管护为先、管护为要的工作理念, 不断强化公安、管护、监督三支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家庭承包管护模式, 真正实现一人签合同, 全家管森林, 吃住管护站, 护林又增收的目标。

二是科学施策, 确保“双增长”目标的落实。采取灌木改乔木、疏林地加密、见缝插绿、定向抚育等措施, 力争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

三是调整转型, 确保产业效益的落实。在种苗上实现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林下资源开发上实现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的转变, 在生态旅游上实现独立开发向合作开发的转变, 力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

3.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篇三

良庆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区位重要,林业发展空间大。“十一五”期间,城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打造林业支柱产业为重点,通过深化改革、依法治林、加强管理,着力构建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新发展。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成绩突出。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城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800公顷,荒山造林5933公顷,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6733公顷;完成营造林投资8120.5万元,林业政策兑现补助资金 2615万元;森林面积、蓄积量同步增长:2010年,全城区森林面积、蓄积量分别由“十五”期末的4.13万公顷、180万立方米增加到4.6万公顷、239万立方米。

二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势头良好。林产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城区已形成了制浆造纸、人造纤维板制造、木片加工的产业体系,其中林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亿元以上有2家,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含个体户)330家,2010年全城区林业工业产值7.26亿元。林产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本城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充分地利用了当地林木资源,确保木材销路,提高木材收购价格,安置了4100多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植树造林的开展,群众营造速丰林的积极性高涨,营造速丰林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林业经济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4.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篇四

——石潭镇八角村香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人杰地灵,风光旖旎的涟水之滨,320国道南侧,美丽的古城崛起一座以香菇产业引领农民致富的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湘潭县石潭镇八角村。该村辖2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07公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后盾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书记冯应龙同志带领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团结奋斗,大力发展香菇特色产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选香菇品种,提高种植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四方”品牌香菇和她的美味、她的传奇伴随着创业的泪水和艰辛、成功的欢笑和幸福一道走出家乡、走出省门、走向四面八方。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八角村原来是个粮猪型农业大村,“稻谷加稻草”的经济模式,使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2001年冬,由县委、县政府引进的香菇产业落户八角村,2004年八角村成立了“湘潭县香菇产业合作社”,在长达七年的发展中克服了重重困难,攻破了道道难关,香菇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种植面积由刚开始的80

亩发展到现在的520多亩,辐射周边的10多个村,香菇产业合作社员也由原来的68户扩大到现在的347户,从业人员由100人扩大到1000多人。2009年,八角村常规种植香菇亩产值突破4.5万元,全村人平纯收入10800元,超出全县人平纯收入5642元的91.42%,而香菇产业纯收入占到了全村纯收入的61%。

为进一步提升香菇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香菇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拓市场,把香菇产业打造成帮助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八角村制订了《湘潭县石潭镇香菇高效种植与开发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是:品种多样化、大棚立体化、生产机械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统一化和产业高效化。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香菇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亩,全部建成标准化高效温控香菇大棚进行常年栽培和多层立体栽培,菇棒生产4000万棒以上,亩产达10万斤以上,并开展精深加工。

二、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以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首次列入国家科技的主体计划。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三大产业之一,而且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越来越显示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小,用水少,投资小。

见效快”的独有特点,能够把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燃料转化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质和健康食品,并安置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食用菌成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产品。因此,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选择,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石潭镇八角香菇产业在省、市、县老科协的关心和支持下,香菇技术研究所进行的系列大型实验和技术改造获得成功,已凸显出其独特优势。

(一)、产品优势

1、香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科学分析,香菇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矿物质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香菇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也好,其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占了7种。香菇还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各种糖类等,而这些正是构成香菇的营养价值固有的清香、风味的重要物质。故营养学家称香菇的营养价值是牛肉的4倍,把香菇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2、香菇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香菇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健脾胃、活血之功效。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液中胆

固醇含量,使血液循环保持正常,改善心、脑及微循环供血,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均有治疗效果。香菇富含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并有助于儿童骨骼和牙齿的成长,有利于防止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香菇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30多种酶,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有治疗作用。香菇还是多糖体,能缓解便秘、调解内分泌系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在抗癌、防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技术优势

八角香菇,经过10年种植和摸索,成功进行了“工厂化生产”、“水帘式温控”、“立体型育菇”、“半生料灾菌”四大技术攻关,目前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9年成立“乡镇香菇研究所”,依托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的科技支持,向精深加工方面发展。

1、工厂化生产。从粉碎、拌料、制棒、高温消毒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引进年产千万棒的成套香菇棒自动生产线,改原来的单家独户的高能耗、低成品的制棒程序为到香菇制棒厂进购低成本、高品质香菇棒程序,大大缓解了劳动力缺少和技术缺乏的矛盾。

2、水帘式温控。将国防科大科研成果“远程自控系统”广泛应用于香菇产业,利用本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经过特制水帘器形成水循环,通过大型风机工作,使大棚内形成负

压,迫使空气通过水帘器,使水蒸发达到降温目的。在外部气温达到40℃时,棚内都能控制在27℃以内,其投资成本只有常规空调的1/5,运行成本只有1/10,可使一年四季出菇。

3、半生料灭菌栽培。2009年初引进的半生料栽培技术,大大减少了棚内消毒时间,由原来100℃维持24小时,变为90℃维持5小时,不但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香菇棒的成品率和出菇率,成品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现在的95%~98%,出菇由原来的每棒1.3斤提高到现在的每棒1.6斤左右。

4、立体型育菇。建造高效大棚,实行温控立体多层摆放,由一层改四层,产量提高4倍,亩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

(三)品牌优势

八角香菇通过国家工商局注册“走四方”商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湖南省技术监督局根据八角香菇产品制定了全国鲜香菇质量标准体系,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八角香菇牢牢占据了省内市场,与步步高集团联手合作,签订了年销2000万元的销售协议,鲜菇直销上海、深圳、香港,极品菇远销韩国和日本。

(四)、资源优势

湘潭县是湘莲之乡,据统计,全县每年有3万吨以上的莲壳被弃置。八角村将传统香菇种植的基质改为湘莲壳,大大节省了原料,并有效提高了香菇产量、质量,不仅将湘莲壳变废为宝,而且大大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量,有效实现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香菇种植时间短,见效快。全部技术改造后,一季每亩由原来摆放1万棒提高到4万棒,每棒每季按1.5市斤计算,亩产量6万市斤,每市斤按单价3.0元计算,亩年产值达18万元,除去成本、劳务工资共4.8万元,每亩获纯利13.2万元。一季可收回全部投资,其设备和设施继续使用,大大减少后续种植成本,按一年两季计算,年亩产值将达到20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香菇高效产业1000万棒规模,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人,实现劳务收入1600万元,并带动和辐射全镇产业发展。大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了中央1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落到实处。

四、产业发展规划

(一)品种多样化 把八角村建设成一个以香菇为主要产品,集秀珍菇、杏孢菇等多种食用菌系列品种共同发展的产业基地,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积极推广应用,使八角成为以食用菌为主的科研基地、产业基地、致富基地。

(二)大棚立体化 参照浙江种菇模式,按照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原则,针对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越来越紧张、农民工价日益上涨的趋势,从提高抗风险能力、节约使用土地、避开用工高峰等方面考虑,推广立体大棚,大力推广复式铺棒种菇。

(三)产品品牌化 应本着品牌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这个理念,尽快制定一整套生产质量标准,包括从产前的原辅料购进、成分配比、制棒、消毒、接种等;产中的菇棒铺摆、水份、香菇的形体控制;产后的产品分级、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都要有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来控制,大力打造“走四方”品牌,宣传品牌文化,进一步优化香菇品种和品质,完善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努力打造绿色、无公害香菇品牌。

(四)产业高效化 强化管理,节约各种生产管理成本,切实提高香菇产业效益。推广大棚种植示范基地,继续引进香菇棒全自动生产线,配备大型粉碎机、自动搅拌机、卷扬机全自动装袋机、大型锅炉设备,建成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香菇棒生产基地,达到年产4000万香菇棒的规模;依托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继续进行香菇精深加工,开发精品干香菇、香菇松、香菇调料、即食型

5.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心得体会 篇五

近期,市委在全市开展 “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此次活动是全党、全市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和谐新香山,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香山,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我认为就是要“三加强、三促进”,即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香山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硒砂瓜产业经济发展,促进香山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个“三加强、三促进”是建设和谐新香山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香山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乡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香山的领导班子问题。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香山面貌,关键是要把香山的班子建设好。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区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

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香山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香山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要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香山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建立起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监督。

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和谐富裕新香山”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这是建设和谐新香山的物质基础。“固本强基工程”以“富民”为根本的任务,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是自觉的,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付诸实践的。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这是建设和谐富裕新香山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务工作的民主管理。领导班

子的勤政、廉政和民主化的管理,是建设和谐新农村重要条件。在村务民主管理方面,建立一整套管理的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情况通报制度”、“村务征求意见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两委干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民主管理制度。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除了加强“两委”建设之外,对村民的公共事务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使村务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让村民参与议政、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有利于广泛地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决策科学化,又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更重要的使村民对村务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使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这样能使村民心情舒畅地、积极地参加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从而能使“固本强基工程”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四、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民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的素质对生产力的水平、质量和发展速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的全面素质应该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工作,开办村民“读书室”。文化知识是基础知识,有了文化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生存的本领和致富的能力;人之为人,重要的是要有道德,积极开办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培训班,还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文娱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全体村民成为有道德的、守法的、文明的人。心理素质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对于外部环境所强制给予的种种挑战和压力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6.论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 篇六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新农村是农民自已的家园, 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用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凝聚人心, 用新农村建设的举措鼓舞人心, 用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安定人心,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打牢思想基础, 化解消极因素, 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建设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制,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过程中, 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 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优良的发展环境, 引导农民在告别贫穷, 走向富裕的同时, 告别愚昧, 走向文明, 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我们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注重人民社会活力,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和改进新形下的群众工作,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和相处的社会。抓紧角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从而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物质生产、政治政策、社会管理和价值导向, 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系统内涵,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通过“树立和谐文化观念、突出重点、扎实工作”, 来确保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树立“和谐文化”观念。我们所建设的和谐文化, 是一个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以思想道德和谐为核心、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建设和谐文化目标与建设新农村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 密切协作, 各尽其职, ,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确保和谐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 加大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资金比例。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文化资源网络管理体系。利用城市文化、广播、出版、教育、体育等资源, 对农村形成多时空、全方位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渗透力和覆盖范围, 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重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 我们要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使其成为反映农民呼声、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载体, 用和谐的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建设和谐文化, 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 重点介绍了如何推进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

7.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篇七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22-1

0 前言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经30年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和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结构性矛盾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三农”问题是核心层面。因此,重视“三农”问题,下决心解决好“三农”问题,无论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化解、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化危为机和内需拉动,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 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客观要求,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就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形成了新时期比较完整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体系。在这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推动下,“三农”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发展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比如:当前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迫在眉睫;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加大,多渠道开拓农民创业就业增收门路迫在眉睫;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加快务工经商农民市民化迫在眉睫等等。

2 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任务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在形势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凸显,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致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民主,最深切的期盼是服务”,因此,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要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城乡互进共促的体制机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下一步农村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农民获得平等的公民权益、劳动权益、土地权益和政治权利,从经济人进一步转变为社会人,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下一步农村改革的方略是要更加注重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配套、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着力形成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机制。

3 积极探索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路径

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路径,要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和让农民享受富裕幸福的新生活的目标,在当务之急应致力于以下五个方面:

3.1 以新型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打好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要充分发挥新型城市化的主导作用,实施新型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新战略,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加快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加快非农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促进县域经济由工业经济主导向城市经济主导转型。

3.2 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主线,打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从工业经济主导转向城市经济主导,按照县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生态特点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要积极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行省直管市、县的体制改革和中心镇培育工程,逐步把县城培育成现代化的中心城市,把中心镇培育成现代化小城市,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

3.3 实施创新强农战略,改造传统农业,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的紧迫感。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实践模式,积极探索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优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3.4 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以村庄整理和农房改造为抓手,建设富裕文明农村新社区

要按照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和建设城乡一体新社区的思路,优化村镇布局。尽快改变传统村落分散布局和农居杂乱无章状况,开展田野上的住房革命,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进新市镇安居乐业,推进村庄撤并和集中农居点建设,搞好中心村社区规划。

3.5 以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培训教育为抓手,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培育新型农民

要进一步掀起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地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形成企业创大业、能人创新业、农户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氛围,完善能人创业带动更多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以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分化。要创新农民培训教育方法和机制,把普及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创业者。

8.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篇八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枫木桥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枫木桥乡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 永 胜(2011年3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枫木桥乡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中共枫木桥乡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我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乡党委和乡纪委班子,选举产生枫木桥乡出席宁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动员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立志攀高比强,加速后发崛起,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枫木桥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们紧扣“卧薪尝胆求突破,奋起直追创十强”的工作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发扬“负重奋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枫木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乡村面貌深刻变化、社 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五年来,全乡绩效综合考核2007、2008、2009连续三年进入全县先进行列,乡党政领导班子2007、2009、2010三年评为县四好领导班子,乡党委2010年评为县五好乡镇党委,圆满和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

这五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赶超步伐不断提速。全乡国民生产总值由1.8亿元增至3.88亿元,年均增速15%;工业经济由1.2亿元增至2.55亿元,年均增速15%;财政总收入由581万元增至1187万元,年均增速13%;农民人均纯收由4330元增至9028元,年均增速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年均增速2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亿元增至116亿元,年均增速17.4%。几年来,财政税收入库平均增幅保持在30%左右,消赤减债近200万元,乡财政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这五年,基础产业蓬勃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沿灰老公路规划建设“原生态食品产业园”,着力扶持乡友返乡创业、激活民资民智。在全乡发展中小企业12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惠元科技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汤珍坊食品产销两旺,工业兴乡迈出坚实步伐。烟叶产业稳步发展,从2006年1200亩扩展到2010年3700亩,面积实现了连翻,累计送烟47000担,烟农直接增收入3760万元,建成了双井、新风、永兴三个千亩村,烟水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建设烤房工厂两处,烤房50座,烟基烟水项目5处。全面推进山地开发建设,改良月白小水果2000亩,新发展高档优质水果基地200亩,建成小水果基地5000亩;引进淳丰科技、明祥种植,建成6000亩丰产油茶 林基地;引进福华特种种植公司,建成2000亩日本野漆树基地;以惠元科技为依托,发展红薯种植2000亩。

这五年,基础设施大步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的宗旨,深入开展公路建设年、教育发展年、水利建设年等活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兴办实事工程,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投资1200多万元,硬化公路34公里,所有县乡道和村级主干道基本实现了硬化,乡域内已累计硬化公路126公里。对原湖泥湾商贸中心的剩余门面及土地进行统一处臵;突破层层阻力,征地20亩进行集镇开发,引进长宁房地产投资900万元建设隆兴商贸中心,增强了集镇承载能力,提升了集镇品位。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设垃圾填埋场和压缩式垃圾站;投入资金30万建设集镇亮化工程;投入资金12万元,新建垃圾池,新增垃圾箱和果皮箱,疏通排水沟1200米。开展合格化学校创建和精美校园创建活动,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了瓦泥小学、枫木中学、洞庭小学、仓乌小学、牛角小学、洞庭中学、洞庭小学、导山小学、山龙小学、石龟小学等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投入资金1100万元,组织开展 “万人干群齐上阵,冬修水利掀高潮”大型水利建设活动,共投入劳力20多万个,移动土石方60多万方,高标准护砌水圳渠系30多公里,清淤整修骨干山塘225口,杏村、水洞、石塘三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全乡山塘、水库、渠系状况有较大改善。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大力推进教育强乡战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工作成绩显著,教育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开创了新局 面,基础工作一直位居全县前列;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和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平安枫木”和“人民满意枫木”建设,开展“五清查一打击”专项行动,群防群治网络初步构建,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满意度高,安全满意测评位列全市先进行列。大力夯实民生基础,争取资金800多万元新建敬老院并完善相关设施,新建福园安居、低保安居52处,解决部分五保、低保、特困户老有所居的问题;乡卫生院住院大楼、乡信用社办公楼、文化综合服务站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这五年,基层基础得到夯实、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八荣八耻”、“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等活动,全面推进我乡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五好乡镇党委”等创建活动,健全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指挥在一线,工作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真抓实干,率先垂范,有力地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扎实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业富民和远程教育活动,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廉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其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上下心齐气顺、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乡域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年砥砺前行,五年硕果累累,成就鼓舞人心,探索弥足珍 贵。回顾五年来丰富生动的实践,我们有以下深刻启示:一是要坚持发展中心不偏移,凝聚上下合力,同心同德创业。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鼓舞斗志,谱写共谋发展的主旋律,奏响加快发展的最强音。二是要坚持抢挺快进不停步,勇于攀高比强,敢于超越常规。始终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奋勇争先,不断刷新赶超目标,不断超越发展高度,夺取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三是要坚持正确思路不动摇,突破主攻重点,不断蓄势成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发主平台,攻坚主战场,打造主支撑,构筑多点突破、竞相发力的发展格局,探索符合乡情实际、个性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四是要坚持超前研判不犹豫,果敢应对挑战,敏锐把握先机。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快人一步,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从容驾驭复杂局面,早谋划,早行动,早出手,在弯道超车中跑出加速度,在应对考验中迸发新活力,在激烈竞争中抢占主动权,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五是要坚持务实真抓不空谈,脚踏实地干事,埋头苦干兴业。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积累,把目标变现,把蓝图实现,努力创造对得起人民、无愧于历史、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六是要坚持以民为本不懈怠,办好民生实事,努力纾解民忧。认真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努力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拥护。各位代表、同志们,从上次党代会到现在这次党代会的五年,枫木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乡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同心同德,和衷共济,3.8万枫木桥人民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也是历届党委领导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忱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枫木桥乡第四届委员会向为取得这些成绩作出贡献的全乡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枫木桥的各级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不大,经济结构仍然不优,工业经济处在初级阶段,有产业基础,但没有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处在转型阶段,农业特色和质效还明显不足,现代农业理念比较淡薄;二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的难度和压力加大;三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存在的问题,必须警醒。我们要不负人民的重托,承担起历史的责任,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把枫木桥的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下届党委任期的五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年,是加快富民强乡、实现科学发 展的五年。新一届党委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宏观、微观环境向好,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运作空间。从宏观环境来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经济平稳良性运行,发展拥有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央惠农强农政策强势推出,带来了又一轮利好政策机遇。从微观环境来看,长韶娄高速、益娄衡高速的拉通,特别是这两条高速的连接线灰横线即将拉通,势必提升我乡的区位优势,灰汤大开发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乡域发展实力逐步壮大,企业逐步增多,交通逐步改善,面貌逐步改观,环境逐步优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有了良好基础。内外有利条件充分表明,当前我们面临的宏观机遇越来越多,微观基础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要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动作为,积极突破。二是思路、出路“软”“硬”兼备,为我们奠定了更快发展的信心基石。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逐步找准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大步追赶之势已经形成,加速增长惯性更加强劲;各级干部同心合力、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全乡人民渴求发展、渴望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加强烈。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农业结构调整呈现新起色,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干部队伍建设出现新面貌。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紧紧把住时代脉博,牢牢抓住宝贵机遇,坚定赶超跨越的信心决心,焕发攀高比强的豪情壮志,乘势而上,克难前行,勇敢担当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但我们面临更多的是压力和困难,压力就是周边乡镇百舸争流、万马奔腾,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困难就是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仍十分紧张,对枫木桥经济发展影响更加明显。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奋力赶超,攀高比强,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谋得一席之地。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本民生为立足点,围绕“东进融入大灰汤,建设现代农业乡,加压奋进求突破,后发崛起争一流”目标,大力实施“产业立乡、工业强乡、科教兴乡、旅游活乡”战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枫木。

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乡域生产总值达到6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3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占70%以上,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3:3.0:3.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0%;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均纯收达到20000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人口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计生率达到95%以上;枫木集镇规模扩展到3.8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5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0.5万人,中心村庄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分别达到100%、100%、90%;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要实现今后五年确定的发展目标,挑战大、困难多、任务 重。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升发展思路,把握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亮点,谋求发展突破,突出以下工作重点:

1、突出强农富民,提升农业质效,致力打造现代农业强乡。全乡上下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111152”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即到2015年,烤烟面积达到10000亩、小水果10000亩、油茶林10000亩、红薯10000亩、楠竹5000亩,年出栏生猪20万头,实现耕地多经化、养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格局。要致力培育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到2015年力争培育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家达到五家以上。

2、突出“两个惟一”,扩大辐射影响,致力培育经济活水源泉。要打造生态品牌。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整合资源,积极鼓励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强化管理和技改,倡导生态环保理念,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农副产品生产步入“规模型、效益型、外向型、品牌型”正轨。要抓好食品加工发展。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主攻方向,规划在枫木村灰老公路沿线建立原生态食品产业园,着力扶持建设茶油加工厂、农家风味腊制品厂、淀粉加工厂,全力将我乡打造成灰汤特色旅游产品的供应基地。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安全开发。要充实旅游项目。借助毗邻灰汤的优势,对洞庭水库、隆兴庵、王凌波故里等景点进行包装策划招商,作为灰汤的配套景点推出,以山龙、牛角、新风等村为重点对接区域,发展5家上档次休闲农家乐,融入灰汤大旅游,把我乡建设成为灰汤旅游的后花园。

3、突出基层基础,着力改善民生,致力构建和谐幸福枫木。要抓好乡村公路建设。抓住国家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本着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要抓好农村水利建设。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全面修复河坝、渠道、骨干山塘水毁工程,完善烟区、果园等水利条件,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乡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乡村庄体系规划,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要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学校、幼儿园、文体设施、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乡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要抓好环境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加强乡容乡貌环境卫生整治、集镇交通秩序整 治及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变乡村“脏乱差”现象,建立长效环境卫生机制,努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4、突出合力凝聚,优化机制保障,致力打造精英团队。发扬“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的枫木精神,弘扬“负重奋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枫木理念,始终揪住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财力保障三个关键环节。继续创新机关管理模式,强化考核,强化督查,提升行政效能。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力保障。锲而不舍培育财源,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支柱产业、项目工程建设上不断培植税源,夯实税收基础。同时严格税收征缴,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严控支出,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金。着力创业富民,通过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等措施,组织群众兴家业,吸引能人办企业,激励干部干事业,努力在全乡形成群众下地种烟、上山开地、进厂务工、能人创业、干部干事的良好格局,加快建设好 “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淳朴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新一届党委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 性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实现富民强乡、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1、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健全和落实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结合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生动实践,要深入、认真、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掀起全体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文化的高潮,提高广大干部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增强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定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全乡上下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率先崛起的紧迫感、责任感,使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目标和自觉行动。

2、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健全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制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乡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注重任用有丰富工作经验、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各类干部。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好的制度和办法,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用人不拘一格”,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3、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 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努力把农村党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抓好各部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党员队伍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完善流动群体、下岗和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管理办法,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完善党员服务网络,拓展发挥党员作用的载体和途径,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而又慎重地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4、以有效防治腐败现象为目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干净干事。要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要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财经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管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完善廉政谈话、诫勉谈话、提醒谈话等制度,促进乡村干部加强自身修养,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5、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工作的激情,以 良好的形象感召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好新时期的每一项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注重抓具体、抓细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要发扬脚踏实地、甘于吃苦、求真务实的作风,集中精力抓落实,克服短期行为,夯实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大力推进枫木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这样的共识:实实在在地把枫木桥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富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这就是党员干部最大的目的、最好的政绩、最高的荣誉。

上一篇:描写时光岁月的唯美经典句子下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激励人心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