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2024-09-30

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精选8篇)

1.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一

社区创建文明城市事迹材料

走进台江区宁化街道福瑞社区,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沿街店面尽然有序,邻里和睦,关于融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呈现出和谐文明的画卷,这幅画卷凝结着福瑞社区同志和居民的辛勤和汗水,也是街道包片领导、机关干部及福瑞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一个多月来不懈努力的结果。这也意味着社区将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落实各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这次的创建活动中展现了不少的感人事迹:

一、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社区干部

在创建工作中,福瑞社区干部始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奋战在创建第一线。在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超长工作面前,社区干部没有退缩;在酷暑难耐的繁重劳动面前,社区干部走在前头,社区书记杨建榕白天于志愿者一同在交通要道协助劝导、指导创建宣传夜间仍要上岗部署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社区主任曾翠芳带病坚持工作,毫无怨言;分管卫生副主任李少龄中暑感冒发烧,仅仅在医院输完液就立即赶回工作岗位,展现了社区干部的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尽职尽责,当好配角的下派干部

五月中旬区直机关科技干部入驻福瑞社区以来,区档案局陈子燕同志积极融入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于社区书记、主任一起周密计划安排,以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

动为基础,以提升社区整体环境改观为着力点。积极主动配合社区领导和全体居民,做好辖区内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每天按时到达包点社区,冒着酷暑到沿街路面,与志愿者一同督促指导社区创建工作,文明劝导交通秩序、市容卫生,期间中暑仍带病坚持。晚间还与社区干部一同加班加点,召集小区居民共同讨论群众反映的热点(如福机新村停车事宜)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如:膳园酒店的排污问题,通过社区牵头召集区工商局环保局,街道城管和街道包段领导和小区物业参加协调会,问题达成共识,排污问题已经进行了整改,达到预期效果,群众反映良好。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群众的创建意识。

三、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

对无物业小区管理如:福瑞新村无物业小区提升下派干部陈子燕多次深入小区了解情况,及时了解业主心声,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协助小区各项工作,使福瑞新村在原有脏乱差设施破损的基础上改善了环境,现小区增加了四个监控系统,提升小区安防措施,并在小区铺设绿化草砖,硬化小区路面,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下段干部从对垃圾乱堆放,违章乱晒的劝导和入户宣传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不知走了多少来回,流了多少汗水,埋头社区,身先士率,她的言行影响和感染了身边人,谱写了一曲文明城市创建的动人乐章。

2.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二

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想要继续发展,必然要继续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文明城市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部分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由此可见,党中央已经把文化软实力建设当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中的重头戏,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事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建设文明城市,其实质就是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在政治文明的保障下、在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从微观角度而言,根据国家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在进行文明城市评价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从以上七点可以看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制度保障。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础。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的催化剂。无论是保障、基础、还是催化剂,都显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必然结果,两者之间是局部与整体,内涵与表征的关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当中。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标志

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的体现。一座城市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将文化城市的理念纳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目标体系之中。

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内涵之一。城市既是景观,也是经济体,还是一种人口的聚集。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城市是一种生活气氛,是一种特征或者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甚至灵魂,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聚力和吸引力,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先进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事业就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文明城市的形象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城市精神的凝聚力;在物质层面则主要表现为文化载体(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等)的创新力和影响力;而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市民心理和行为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城市展示自己的形象主要要依靠文化的魅力,没有文化的魅力难以持久,难以持续。城市的记忆的保存,城市历史的延续,城市文明发展的保留,不仅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政治秩序,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政治比作城市的骨骼,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没有哪座单纯的经济城市会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内聚力,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是一个宜居城市,当然也就不会是一个文明城市。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的高地,城市的兴城和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凝聚和驱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色,这是浓厚的文化积淀中衍生出的驱动力。城市的活力也来自文化的魅力。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变迁,这些都是一个文明城市应该具备的特点,也是文明城市衡量的指标。但这些指标,从最高层面来说,无一不受到文化思想的制衡。文化实力是城市所有硬实力的根基。文化实力就是把文明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信仰和精神力量,通过文化实力来影响社会制度建构,影响经济运行和生态建设,从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进而成为文明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城市建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化软实力不断发展的历史。

三、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城市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文化的竞争,文化实力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国家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发达城市间的竞争。经济因素已经不完全是当年那样能够完全主导竞争成败的因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愈发多元化,生态问题、文化问题在城市竞争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显现了出来。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来讲,文化软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更加持久有效的条件。

当今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文化增值时代,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含量越高,物质生产中产生的附加值就越大,竞争力就越强。文明城市,尤其是国家文明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在经济上领先,更应该在文化实力上领先。若想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竞争。

文化的竞争不仅要靠数量,而且还要有质量,文化质量高的城市在竞争当中就像获得了一只除了市场这只隐形的手之外的另一只手的照顾,会不知不觉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今天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随着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人力等硬性实力之外,文化、教育、信息等软实力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完全符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的发展的变迁。有基于此,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四、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实力的发展究其本质来说,是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文明城市的创建,一定要依靠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的注入,无数产品和工具之中都包含着文化的痕迹。文化在生产力中,是一种智能要素,一旦与生产资料、劳动者结合在一起,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生产能力。

要想使城市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发挥文化实力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公众形象方面的力量。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解放和提高文化生产力进行了重要论述,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具有科学的导向作用。

文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一定是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全面发展观在今天已经取代了那种不计后果,不管破坏、损耗程度的发展,单纯地重视GDP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从文明城市的评价指标可以清楚看到,它既重视经济基础,更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化效益。

3.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三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4.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四

政协××市委员会在创建过程中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分阶段、按步骤抓好落实。近三年来,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干部职工素质得到全面增强,机关作风得到明显改进,服务发展、服务委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年市政协机关荣获省级文明机关称号,先后涌现出×个先进处室、×名优秀个人,其中×人被评为我市“创文工作”先进个人。

一、领导重视,深入发动,确保创建活动高起点

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市政协机关党组精心组织,层层发动,为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一)广泛深入开展动员。

××××年×月×日,市政协机关召开创建“五型”机关动员大会,对未来三年在机关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会后,以各部门处室、各党支部为单位,分别组织座谈讨论和发言交流。每年年初,都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

(二)认真组织学习教育。

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中,市政协机关注重妥善解决工学矛盾,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量化学习指标,落实学习制度,重点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时发放《机关党建》《中直党建》和《党建文汇》等刊物,使中央的重大部署、领导的重要讲话、党建的最新动态得以及时传达学习和借鉴;坚持开展好书好文章大家读活动,共编发9期《佳作品读》供大家阅读,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每年各支部、各处室围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查找不足,制定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投身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着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利用《××日报》《××政协》会刊、××政协网站等媒体,开展对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通报活动动态,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指导面上工作。利用图片展板、电子屏、横幅和标语等形式多方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突出创新,扎实推进,构筑创建工作新模式

市政协机关党组坚持把构筑机关创建工作新模式作为创建活动的核心工作来抓。以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进机关工作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机关建设整体水平。

(一)注重提高能力,推进“学习型”模式创新。

在争创活动中,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开展“五型机关“活动的基础,积极运用学习教育工作成果,创新三种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习教育活动质量。一是示范带头学。为确保学习教育效果,坚持秘书长班子、各处室负责人带头学,开展了每日读一篇党建理论文章、每月读一本政协理论书、每季撰写一篇创新工作调研文章的“三个一”活动,通过各级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交流互动学。为进一步促进干部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在每月组织集中学文件、学理论、学业务的同时,要求机关各支部按照“支部领导、党员参与、自我教育”的学习原则,不定期建立学习园地,展示学习成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使干部在互动中接受各种学习教育,改变了以往“一人讲、大家听”的“满堂灌”的常规做法,增强了学习的生机与活力。三是结合调研学。结合市政协每年开展的各类调研、视察活动,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调查研究有机结合,先后组织机关×多名干部深入我市各区县政协、街办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医院等地开展各类调研视察活动×余次,有效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学习成效,提高了能力素质。

(二)注重争创一流,推进“创新型”模式创新。

通过不断强化机遇意识,保持机关强烈的敏锐性、进取心和创造力,努力实现“三个创新”。一是思维方式创新。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开展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注重研究解决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深层次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二是管理方法创新。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紧盯管人、管事、管钱、管物,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求解决之策,创新管理之道,逐步提高管理方式人性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化水平。三是规章制度推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完善22项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政协履行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协例会、提案、调研视察、社情民意、文史资料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协商内容,拓展协商民主形式,规范协商程序。注重研究机关现有各类制度的实效性、科学性,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体系。

(三)注重群众满意,推进“服务型”模式创新。

在文明服务模式创新活动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履职于服务之中,努力为市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服务中转变作风,在服务中树立形象。一是营造服务管理、提升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形式,提升服务管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各处室按照工作职责,对应做好文字材料、组织协调、理论研究、宣传信息、福利待遇、后勤保障、信息技术等服务工作,努力做到让领导满意、委员满意和群众满意。二是求真务实,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在机关干部职工中提出了“六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相敬、一份真诚办事、一声再见相送)、“三个少”(少让来人问一次、少让来人等一会、少让来人跑一趟)的工作服务理念,争做“四好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好、纪律作风好、精神状态好),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三是丰富活动,提升文明水平。依据工作职能和岗位特点,扎实开展建设“文明处室”、“优秀党员”“和谐家庭”、“青年志愿者”、“结对共建”和“巾帼建功”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平台。注重加强机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工青妇为主体,将机关中有兴趣爱好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立合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等,自主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机关文化建设氛围。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机关环境卫生建设,养成文明良好习惯。同时,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增强维护公共卫生意识,提高遵守公共卫生规则的自觉性,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

(四)注重快捷高效,推进“效能型”模式创新。

在“效能型”模式创新活动中,把干部素质好、工作绩效好、内部管理好、团结精神好、整体形象好,作为机关年终考评的主要标准,推动机关工作人员强化效能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制度建设入手,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建立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处长负责制等机关效能管理制度,着重抓了《党支部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考核制度的落实,按照要求进行每月考核和通报,进一步增强了支部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促进了工作效率提升和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坚持务实高效,从转变观念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过程中对待各界别政协委员和各类群众,切实做到人格上尊重、程序上完善、过程中便利,最大限度的使委员高兴,群众满意。三是努力构建“三个和谐”关系。即:注重发扬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团结奋进、凝心聚力的领导班子和谐关系;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建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同志之间和谐关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的市政协系统各单位之间和谐关系。

(五)注重廉政为民,推进“廉洁型”模式创新。

为政之道,勤廉为先。在廉洁型机关模式创新活动中,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机关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一是倡导廉洁之风。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重点抓好《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守住纪律“底线”,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及时传达学习中纪委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组织观看《镜鉴》等教育警示片,邀请市政协张建政副主席为全体机关党员上廉政党课,树立清正廉洁、勤俭从政的价值理念,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落实廉政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和机关公务活动。坚持分管领导与各处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廉政监督。完善人事、财务、采购、职务消费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财经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和廉政法规,重点加强“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决策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建设风清气正、民主和谐的政协机关。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再掀创建活动新高潮

5.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五

我叫 工作。在2011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为着力点,以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为核心,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础,不断丰富宣传形式,积极主动做好创建工作,圆满完成文明创建各项工作。

一、尽职尽责,克服困难,认真做好文明创建工作。

社区作为迎检单位,迎检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工作中社区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从没有一点马虎,侥幸心理,督促驻区单位购置80多个灭火器,更换破损的井盖十多处,修剪灌木草坪20多平方米,整治“六小”店面百余家,清运渣土、杂物10余吨,更换陈旧宣传栏6个。根据市区文明办和街道党工委要求,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细则,将创建工作进行了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积极组织驻街单位、辖区居民等人员参加文明创建宣传活动。多次召开文明创建工作部署会,传达上级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指示精神,安排部署社区的创文明城工作,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积极召开辖区居民创文明城市动员大会。进行工作再动员、再部署、鼓干劲、扬斗志。制定《社区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文明城市社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2个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坚持每周开一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证工作及时有序地进行。我社区集中投入人力、物力,清理垃圾广告3000余条,整治楼道60多个,庭院8处,清理垃圾死角2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10吨左右,修剪灌木、草坪1000多平方米,整治社区乱堆乱放百余处,保持了社区每天一清扫和全天候保洁。

二、身先士卒、以身作责,稳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社区督促驻街单位和门店制作喷绘条幅,悬挂在辖区显著的位置,增强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社区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发放了创文明城市知识手册、文明问卷以及纪念品等,居民知晓率达到了99%,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出版墙报、板报十期,宣传创文明城市的目的和意义、有关要求、好人好事等内容。根据文明城市的创建要求,开展文明卫生运动,进行了清垃圾,灭蚊蝇、蟑螂老鼠,整治楼道、庭院工作,全处共投放鼠药8千克,投放灭蚊蝇蟑螂药500份,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卫生大扫除,保持了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经常加班加点,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中,处处以身作责,时时身先士卒,经常深入小区、走家入户,面对面做好创建宣传,真情听取群众意见,并就群众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和及时反遗,帮助群众解决一系列问题。围绕文明创建组织开展一系列创建宣传活动。对小区环境卫生、宣传栏上的小广告、乱停乱放等妥善处理和及时反遗,使群众确实看到创建工作为居民解决了一些问题,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三、做好配合、协调、督察工作,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正常秩序。

针对垃圾广告屡清屡现,这一难题,我社区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提供张贴有用广告的场所,另一方面认真开展清理垃圾广告的战役,六月初,专门组建了一支以低保户专业清理垃圾队伍,购买专用工具,在主干道等公共场所清理垃圾广告,由于设施较全,清除效果明显,共清理垃圾广告3000余条。

四、积极归纳总结创建成果,探索长效管理新方法,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

6.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六

自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西郊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此项工作。首先是做好做细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将指标全部分解细化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将各部门上交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此项艰巨任务。其次是全面部署创建文明城市专项整治行动。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协调会,对兴沙线等要道、园区、集镇、村庄及水环境以及黑车、无证摊担、牛皮癣广告等突出问题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并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各有关村、部门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实行长效管理机制。三是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在镇主要出入口和集镇区、中心村设立创建文明城市大型公益广告牌十余块;下发一系列宣传画和宣传手册,各村纷纷利用广播、黑板报和横幅广告等宣传手段,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先进村:创建以来,该村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小组,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环境整治小分队,明确了3名专职文明劝导员,制作了40平米的固定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标语250份,形成了全民创建,人人有责的创建氛围。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定点、定人、定时包干负责制,村集体投入创建资金3.3万元,清理垃圾及公路沿线杂草15吨,重新制作沿线13个门面房牌子,出白沿线墙壁1300平方米,修建沿线绿化池11个并绿化,对一路站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苗圊式的绿化,对沿线牛皮癣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全面清理了沿线河面水花生及白色垃圾等。对创建成果落实了长郊管理措施。

先进个人:在迎评期间,该同志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认真组织,确保了工作的圆满完成。一是深入学习,吃透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有关工作,通过学习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抓好创建任务落实。二是对照目标,明确责任。按创建指标要求,细化方案,落实到人,明确责任感,提高迎检工作认识,促进参与创建。三是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召开相关村、职能部门负责人协调会,对兴沙线、园区、集镇、村庄及水环境以及黑车、无证摊担、牛皮癣广告等突出问题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并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四是按时保质,做好台帐。组织大学生村官,将各部门上交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细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五是组织活动,营造氛围。围绕学习宣传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组织“学道德模范,促社会和谐”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7.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七

12月8日下午,总公司组织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基层12个单位创文负责人及总公司相关处室责任人参加了会议。总公司主抓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纪委书记郝惠香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

总公司文明办副主任孙伟在会上传达了省市创文工作任务,宣读了《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奖惩办法》、《2014年省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窗口行业整治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郝书记就当前创文工作形势进行了分析,通报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郝书记要求:一是5个实地考察点严格按照考察标准做好筹备。二是做好车长遵法行车,文明服务培训工作,形成创文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达标的局面。三是做好广泛宣传,以动态信息的形式编发快报、简报,及时宣传创文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迅速在全司掀起创文高潮。最后,郝书记强调: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二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三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四要分解任务,责任到人。五要全力以赴,迎接挑战。六要重在落实,再创佳绩。

8.机关创建文明城市事迹 篇八

一、规划先行、避免盲目

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常态化的首要环节。泉州着眼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找准影响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环境建设经验,突出顶层和全过程设计,制定出符合泉州特点、具有泉州特色、体现泉州特征的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做到全市有总体规划统领,县(市、区)有区域规划统揽,以及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相互配套完整实用的规划体系。

中心市区市容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外貌,又是生态文明城市内涵的窗口。所以,市容专项规划应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泉州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常常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来替代市容专项规划,给城市的容貌景观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或不足。如:道路网络和路灯、绿化等道路附属设施,以及道路两侧建筑设施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不预留停车位和小区绿化空间而占用慢车道、人行道,道路两侧建筑设计风格和主色调不和谐;市容景观缺乏统一谋划,不能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广场、雕塑、喷泉和游乐休闲等人工景观设施,以及草坪、丛林、河流等自然景物,与城市地貌特征、建筑设施、风土人情不和谐;市容“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私家车哪里停?小商贩哪里摆摊?小商业广告哪里发布?这些细微的民生问题考虑不周,以致造成乱停乱放、乱摆乱设、乱贴乱写等“顽症”。

因此,泉州从城市市容实际现状出发,进行市区景观大道规划、主干道两侧建筑设施景观更新改造规划、城市内沟河两侧风光带规划、市区户外广告景观设置规划、市区主干道广告灯箱设置规划、楼宇亮化景观规划和临时摊点群设置规划和改造等,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容管理的全局进一步拓展市容专项规划的深度、广度、规模和范围,以发挥市容专项规划在市容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掌握城管工作的主动权。市容专项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市容进行整体布局和通盘考虑的专业规划,它包括建筑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政公用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容管理设施规划、城市景观规划、户外广告及标识设置规划等五个部分。其中,前两项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市容专项规划经主管部门和专家评审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乡村是生态文明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泉州非常重视中心市区的边界规划控制,以及郊区和乡村的规划控制,并当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在规划实施中,泉州坚持长远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文明的思路,在产业布局方面尽量考虑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型,有选择地招商,把低碳、环保、可循环、高附加值的产业招进来;增强规划的法律意识,非按法律程序办理修订的一律不准变更规划。

二、突出重点、精心创建

按照规划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抓住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的原则精心推进。几年来,泉州重点实施项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市政道路设施配套建设

确保城市道路主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窨井等附属设施的完好,实现道路综合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对老市区主干道存在小区出入口多、人车分流疏导组织差、人行道和慢车道混杂等问题,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堵住部分小区出入口,并实施人行道和慢车道的改造,解决了人车分流、车辆起步距离小问题,以确保畅通;对新市区的道路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既考虑车行问题,又考虑人行问题,保证不留后患。

(二)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

在解决好以政府独资建设的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以各种筹资方式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焚烧厂的基础上,加大垃圾清扫机械、道路清洗机械和收集转运车辆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机械化清扫率,降低人工清扫负担面积,提升城区清洁率,确保主次街道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扬尘污染。同时,重视如厕难问题,改造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厕所,尽可能人性化地配置设施(包括除臭、音乐、洗手设施等)和蹲位(包括残疾人专用蹲位);对无法进行新建厕所的老城区域,购买添置一些移动公厕。

(三)开展绿化行动

开展以“护绿、增绿、提档、特色”为主题的绿化行动,实现城市绿化全面上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道路绿化带建设、广场公园绿地建设、街道休闲绿地建设、内河岸边绿化带建设、行道树补栽补植工作,大力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在实施绿化行动时,做到“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内涵、突出管养”和“注重绿化、注重美化、注重花化、注重生态”,努力营造青山绿水、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达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效果。

(四)管网综合改造

实施排水排污管道和内沟河的综合整治,保证暴雨道路不积水、污水排放入管和内沟河水质碧波荡漾。在前几年截污纳管、管道疏浚的基础上,对雨水管道不畅的地段和污水直排内沟河的居住区进行雨污水管道改造,以及实施对河底泄水改造、河墙清洗等,以解决局部路面积水、污水管网不完善和城市河道水系不畅,造成内沟河黑臭,影响市民出行和人居环境的问题。

(五)背街小巷整治

进行老旧街面和背街小巷建筑物的整治,使城市建筑物容貌焕然一新。对老旧街面建筑物的外立面有计划、分阶段实施清洗、粉刷和外装修,精心打造高低错落、远近互衬、色彩协调的建筑物立面景观;对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既做好保护各街巷的历史文化,房屋改造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又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管线敷设下地,并有效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营造街巷优美环境。

nlc202309010544

(六)夜景工程建设

推进夜景工程建设,勾画动态、飘浮、神秘而又美妙的泉州夜城。充分利用城市的江河,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夜景,在沿江、沿河的堤岸上布置高杆灯,在堤内绿化带布置草坪灯,在城中大桥头配置适当的霓虹灯、旋转灯、投射灯,在公园、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动感音乐喷泉。

三、强化服务、创新管理

泉州城市管理部门围绕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目标,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第一、发展第一、队伍第一”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城市,高标准实施净化、亮化、美化、彩化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创新管理工作,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一)以市容考评为抓手,推进精细化城管

首先,根据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排水排污、广告设置和公园景区的管理规范,制定常态化专项考评考核标准,实施考评考核;其次,围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突出重点抓好各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再次,按照“强化日常管养,强化落实责任,强化上下联动”的工作要求,及时快速地落实整改考评中发现的管养问题,实现市政设施完好无损、市容整齐有序、路平街美、环境舒心的效果。

(二)以为民惠民为目的,推进社会化城管

通过“114”电话投诉举报热线,启动举报有奖制度;结合月度考评、年度总评,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经费核拨机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社区、道路、公厕和住宅区等进行常规现场考评和暗访,定期抽评车站码头窗口单位、公交候车廊、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成立以人大政协老领导牵头的市容市貌观察团,定期观察市容市貌情况,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市容市貌问题;鼓励引导社会志愿服务者参与城市管理;开通市政政务微博,及时将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发布上网,主动回应公众诉求,接受市民的咨询、建议、投诉与批评;加强与媒体互动,强化正面引导,曝光市容市貌问题。

(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进现代化城管

首先,建设管理网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城市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并按照工作职能和任务明确职责,即: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分别设立信息指挥中心和信息监督中心,负责信息采集接收、复核、立案、协调处理(派遣任务)、督查和销案归档等工作;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及派驻社区城管人员和协管员为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定区域、定时限”完成城管现场处置工作任务,并负责处理结果情况反馈。

其次,建立工作流程。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购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设施设备,即:“数字城管”设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采集传输—任务案件立卷—任务调度派遣—任务案卷处置—处理情况反馈—现场核实结案—系统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的“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应建立“任务接收—立案—派发—现场处置—反馈—结案”等六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再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对所有城管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处置原则要求,划分为三类:一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数字城管”分派任务指令时,工作人员必须在30分钟(白天)、50分钟(晚上)以内到达现场处理;二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处置任务;三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处置任务。

通过“数字城管”,增强问题发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效能,达到最大程度赢得广大市民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工作的赞成、拥护和支持,努力凝聚民心,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营造生态风尚,推进生态文明城市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利)

上一篇:少年立志诗歌下一篇:超市会员卡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