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工作方法

2024-06-27

创新社区工作方法(精选8篇)

1.创新社区工作方法 篇一

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法既是进一步落实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举措,又是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加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以社区小治安促辖区大治安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越秀区公安分局在致力于构建平安越秀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做了大胆的尝试,通过以社区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大走访活动和建立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室等一系列举措,全区警情案件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社区民警贺毅也被评为广州市“十佳卫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治安形势的新发展,社区警务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成为当前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越秀区社区警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社区民警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提供参考。

一、当前治安形势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法,一方面能因应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树立起新的社区警务运作理念,建立起新的社区运作模式,由过去传统的依靠街道居委会、治保会为主的“粗放型”的行政运作模式,向新形的多元化的社区运作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主观能动性,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辖区治安的维护,减少警情,减少犯罪活动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充分体现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措施减轻工作压力确保工作任务完成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创新社区管理措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有助于构建符合辖区实际的治安防控网络,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警务是公安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掌握社情民意最直接的渠道。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服务跟着需要走”的原则,创新社区警务管理措施,就是要规范社区民警职责任务、工作目标、程序、标准、要求和效果,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廉洁的管理机制。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减轻社区民警工作压力的必然要求。在动态治安环境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方法,有助于民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是压减社区民警工作的压力有效途径。现阶段社区民警几乎承担了各项公安工作,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就是用科学管理制度形式,切实为社区民警解决心理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把社区民警真正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以更好地规划社区治安防控的重点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让社区民警沉得下去,走进群众之中,全面增强驾驭治安整体局面的能力。

(三)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完成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当前社区警务工作改革的必由之路,又是在当前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情况下,实现社区民警工作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障。目前,社区民警普遍存在过分依赖现成的工作制度和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即使深入社区也“匆匆来、匆匆去”,简单布置一下防控工作,又忙于处理别的事情,直接影响了社区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主动性。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就是为了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支持,提供各类便利条件,积极发挥社区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多元化、实效性。

二、近年来我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创新举措及当前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来探索与实践,越秀区的社区警务创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实行党员干部进社区指导工作。目前全区有269个社区,已建成警务室272个,配备社区民警316名。社区民警全部脱离派出所的行政值班组,根据社区的治安动态,实行弹性工作制。同时,选派270名中层党员领导干部进社区,切实加强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为社区警务工作开展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实行了岗位双向选择,落实责任捆绑制度。为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水平,分局对派出所的勤务运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华乐所的试点实施“四班三运转”警务模式和岗位双向选择,让民警自主选择岗位,让岗位选择民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名民警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并能胜任的岗位。同时,在矿泉所、登峰所试点实施派出所领导与社区民警实行治安责任捆绑。将民警分到警务片后,以片为单位进行治安责任捆绑,所领导成员也分到片区中与片区民警共同承担治安责任,按照《越秀区各警种破、压案奖励办法》进行考核和奖罚。已从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转移,提高了社区民警为群众的服务效能。

三是社区警务实施分片管理,科学划分责任区。按照公安部每位民警管理1000户、3000人至4000人的要求,我局各派出所按地域划分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的成员由社区民警、治安员和刑侦民警组成,每个片区设组长、副组长一人,片区实行捆绑制度,片区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各片区自行考核汇总派出所进行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进行张榜公布。

四是全面落实了“四种治安防范”模式。各派出所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全面实现了群防群治基本物业管理模式、引入物业公司的综合物业管理模式、健全防盗门的防范模式和推广IC卡、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技术防范四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天网、地网的互动,人防、技防和物防的有效整合。2009年全区刑事发案比2008年下降17%,三类可防性案件与2008年同比下降18%。

五是构建了社区警务网,提供便民措施。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的需要,派出所主动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式,设立社区警务网,根据居民的需要设置法律法规宣传社区警务新闻,便民服务;外事咨询警示专栏,社区民警信箱等栏目,积极开展便民利民和治安防控工作。社区警务网开通以来,广大社区民警结合“大走访活动”,结合日常工作,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1481件,收到表扬信51封,锦旗23面。

六是警务前移,建立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室,延伸社区警务进校园、进企业、进商贸。根据《越秀区公安分局加强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将社区民警治安防范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通过建立商贸、车站、医院和高校等

治安警务室,现建设32间,有效压减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确保了各类警情两位数下降,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目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与现实的治安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先进社区的治安工作在现有工作措施下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在继续突破上遇到瓶颈问题,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较大障碍。

一是部分社区民警政绩观不端正,工作平淡不讲求创新。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在社区民警中仍存在着对夯实基础工作的曲解,不能端正社区工作政绩观,错误认为基础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出成绩难,不像刑侦部门破案后立功受奖,报纸有名,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因此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情况。还有不少民警对开展社区基础工作,做群众工作不感兴趣,不扎实,不深入,不用心,不愿意把精力集中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上。

二是非警务工作量过多,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近几年来,社区民警一方面要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另一方面由于街道司法组织工作不完善,不到位,一旦发生居民纠纷,社区民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解处理。不少社区民警反映由于非警务工作增多,很难保证每周不少于20小时在社区做基础工作。

三是社区警务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流于形式。派出所集打击、防范、服务、管理于一体,任务非常繁重,警力不足,不得不动用社区民警参加维护稳定和各种大型群众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此外手工填写的台帐比较多,个别台帐内容还需再次输入电脑,造成重复输入,加重了社区民警的工作压力,特别治安复杂的的社区民警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压力更加大,身心更加疲惫。

四是社区民警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社区民警有别于其他警种的自身要求,随着社会化的多元化管理,对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凭“经验”办事和“吃老本”已不能适应社区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社区民警除新警上岗前作筒单的岗前培训外,正式上岗后很少接受专门培训。当前,各警种培训活动日益增多,但作为社区民警还缺少系统的、针对性强的、专业化的培训,给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带来被动局面。

三、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

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创新其出发点是依托社区,立足社区,组织社区民警开展辖区治安防控工作,深入社区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社区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因情施策,因势利导,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力求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取得新突破。下面,通过归纳和总结我区优秀社区民警的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从社区防控、社区管理和群众工作上为社区民警创新工作法提供借鉴。

(一)“五字”工作法。一些社区民警习惯以简单的几个字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便于运用和记忆。“五字”工作法就是其中一种,只要把靠、爱、深、细、实五个字牢记于心,社区警务工作就会出成效。“靠”就是依靠当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争取居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强以居委会的沟通,互相协调,主动联系,通报治安情况,了解社区动态,达成共识,使许多难以落实的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爱”就是关爱百姓,热情服务以爱心解民忧,送温暖,充分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深”就是社区民警要深入到居民群众家中、学校、企业单位,长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熟知辖区治安状况,并从群众中获取治安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细”是要求治安防范工作应从细微处着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认真发现不稳定因素,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群众普遍关注的“小事”,要细心及时处理。“实”就是工作往实里干,要以实干的精神,溶于群众,接触群众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发动群众齐抓共管,压减三类可防性案件,压减原始警情和确认警情,结合工作,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自觉地挑战压力,尽职尽责,持之以恒的实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实事求是地巧干。

(二)“三台一站”工作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开设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能有效向辖区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告知辖区治安状况,提高自防能力,实现以信息为导向的打击与预防机制,以管理促服务的机制,让信息化为现实斗争服务。华乐所华侨新村社区民警贺毅发挥社区警务室信息化功能,探索出“三台一站”工作法:一是短信群发平台。利用警务室建立“短信群发平台”,针对辖区治安状况进行研判,第一时间向群众发送安全防范短信,提醒住户做好安全防范。仅2009年发送短信5310多条,减少了社区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二是开通社区警务室电子博客、网上警务室平台。利用网上警务室电子以及个人电子邮箱等平台实行三公开:公开社区民警个人资料、公开治安信息、公开服务项目。共受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413条,达到了“社区管理共参与,治安防范皆有责”的效果。三是建立“两级报警”平台,在社区中推广居民能接受的低价家庭联网报警器,目前社区大部分住户和机团单位加入“两级报警系统”,凡加入的住户或机团单位未曾发生过入屋盗窃案,探索一条社区安全防范的新路子。四是发挥警务室是群众服务站的作用。在建立“社区三台”治安防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警务室24小时勤务运作模式,实现了“灯要亮,门要开,事要办,群众要满意”的目标,让警务室成为百姓心中设在家门口的派出所。

(三)“四勤“工作法。社区民警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民警工作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警务工作成效,因此,“四勤”工作法是社区民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勤宣传。积极深入社区采取上门、宣传栏、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治安防范宣传,动员社区社会力量协助搞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主动检举揭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社会正气,营造共同打击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二是勤上门,要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引导和教育居民住户做好自防意识,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高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勤登记。在社区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将社情民情,逐条登记下来,熟记于心,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工作深受群众认同。四是勤观察。要善于观察社区的人和事,及时发现可疑治安隐患和消防隐

患,让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六员统管”工作法。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不能单靠社区民警单条腿走路,必须有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熟悉社区情况的社会辅警力量。社区民警要把辖内的保安员、联防队员、义务巡防队员、大楼大院的物管员、出租屋协管员、群众治安积极分子组织协调起来,由社区民警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实行“六员统管”,形成社区治安防控的坚强支柱。要定期向他们通报治安状况,传授公共安全防范知识,预防犯罪的技能,盘查、询问的技巧,做好值班记录。还要关心他们身体健康,家庭情况,对家庭生活有困难,要上门走访,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对身体有病队员要给予照顾,合理安排工作,把大家融合在一起,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三强”“四心”“四民”工作法。社区警务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扩展社区警务工作范畴,提高社区警务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六榕所社区警务女子中队立足社区治安实际和群众工作,摸索出“三强”“四心”“四民”的工作法,不单整体推进了社区防控工作的开展,还有效的拉近了警民关系,成为社区警务建设的新亮点。“三强”就是要求每个社区民警强管理、强防范、强整治。“四心”即恒心、关心、耐心、细心。“四民”是爱民、为民、便民、亲民。只要做到了“三强”“四心”“四民”,不仅使社区警务工作得心应手,还大大加强了警民魚水情的关系。

在归纳和分析我区各优秀社区民警先进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社区警务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所有工作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要在积极学习先进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社区特点、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勤总结、多归纳,不断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就会事半功倍,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社区治安掌控力,确保亚运会安保工作的现实需要。

2.创新社区工作方法 篇二

一、社区党建的发展理论综述

社区党建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行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 其实际上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党中央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社区党建工作, 也先后下发了文件加以推进。200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 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 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 开展党的工作。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 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个文件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与街道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此后, 中央又根据形势的发展, 又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 以服务群众为重点, 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的战略任务。社区党建和传统的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等基层组织建设存在明显区别。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党建管理办法来做社区党建工作, 只能在管理机制、组织体系、工作方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 从而使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更加符合社区的特性和规律。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社区管理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形象。但是现实中社区党建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社区党员干部服务社区的意识和内容不够。目前在全国各大社区的党员干部大多数还是单一的服务社区群众方式, 缺乏多元化服务的意识和内容。主要工作内容表现为党员卫生包干区、宣传橱窗布置、节日的活动、社区选取活动等方面, 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做到整合社区内的资源,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或团体的优势, 开展多种形式的诸如扶贫济困、走访慰问、助残帮弱、排忧解难以及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等活动, 并逐步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内容。

(二) 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不够健全。目前虽然很多社区建立了党支部, 但是党员与群众联系的平台还很缺乏, 造成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脱节, 使党员干部无法密切联系群众, 了解群众的疾苦。因此, 对于小型社区就建立基层党支部可以解决群众的普遍问题, 而对于一些大型的社区, 社区中建立有学校和医院等便民设施, 在这些组织中也要建立党组织。把这些党组织整合起来, 建立“一条龙便民服务中心”, 方便群众联系党员。

(三) 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渠道不多。虽然不少社区设立了党员示范户、并建立了党员公开承诺制、设立了党员示范岗, 也开展了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事关群众生活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但是总的来说, 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还不够多, 很难真正贯彻落实“体察民情, 倾听民意, 排解民忧、民难”的真正目标。因此, 党员干部一定要注重丰富党员活动内容、改变服务群众形式, 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活动。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社区内部管理机制的原因, 也有党员干部个人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作为一种软实力, 是需要长期性和持久性的, 短期内也很难体现出成绩来, 因此, 部分领导就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光停留在口头上重视, 实际上资金投入不到位, 人力配备不够, 有些党组织职务还是兼职现象, 造成社区党建工作运转乏力, 无法真正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作用。

2.社区党建机制不通畅。社区党建由于与街道党建存在着裙带关系, 很多工作实际上还没有分割开来, 因此还存在着理不清的关系。社区党建与街道党建之间的责权利没有分清, 加上社区内有些内设的单位也各自建立了相应的党组织, 他们不愿服从于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安排, 造成条块分割的状况。另外, 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 街道办事处等管理部门没有考虑到社区党组织建立的实际情况, 没有把相应的权限跟随着党组织的建立转移到社区党组织中, 他们只是把任务下达到社区, 其他事项就不再管理。造成社区党建压力大, 负担过重。

3.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由于社区内的党员很多是分散在各自单位里的, 他们分别加入了所在单位的党组织, 因此, 对于社区内的党组织就不闻不问。另外, 社区内的党员也比较分散, 平时都自顾家门, 也很难集中起来组织正常性的党员活动, 即使组织了党员活动, 也可能有很多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党员的分散性, 造成社区内党员管理的难度也很大。

4.社区内党员素质尚需提高。社区内的党员文化程度较高的都加入到各自单位的党组织, 剩下来的都是一些农民工党员、专业军人或无业党员, 因此相对来说文化程度都不大高, 文化程度低造成了社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不灵活, 创新动力不足。

三、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对策

针对以上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社区党建工作创新, 从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

(一) 巩固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核心, 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只有巩固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才能使党的各项政策在社区中得以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基层民主选举工作的核心。社区中的居委会在社区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社区中居委会成员的选举工作也要由社区党组织召集人员进行选举。因此, 作为基层的社区选举工作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组织。二是社区群众思想动员的核心力量。社区中的党员干部是社区管理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既是党的思想和方针的宣传者, 也是行动落实者的先锋典范。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社区群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共创和谐社区。三是带领社区群众致富的核心力量。城市中的很多社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失业和待业人员, 他们要么缺乏文化知识、要么缺乏相应致富的技能。因此, 社区中的共产党员肩负着带领社区群众勤劳致富的使命, 积极向他们传授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和文化层次提升活动, 帮助他们提高生存和致富的本领, 这对于社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 理顺社区党建与街道或办事处党建之间的关系。

由于社区党建是原先街道或办事处党建工作的延伸, 因此, 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只有明确街道或办事处的党组织是党委, 而社区党组织是党支部, 社区党组织服从街道党组织的管理, 并要划清两者之间的职责和权限, 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社区党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当然, 在分清权限的基础上, 作为上级党组织的街道或办事处党组织要把管理重心下移到社区, 要对社区党建工作多作支持和指导, 帮助社区党组织顺利开展选举工作、宣传党中央政策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

(三) 建立“条块结合”的区域化党建管理模式。

由于社区中存在着各种组织单位, 他们也有各自的党组织, 这样与社区党组织和街道党组织之间形成了分块的党建管理模式, 这样不利于开展党建工作。因此, 我们要针对这三方面的党组织采用“分块为主, 条块结合”的党建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以街道党建为核心, 社区党建为基础, 社区内各组织单位党建共同参与社区党建的区域化党建体系, 实现社区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搞、党员分管与共管相结合的整体运行体系, 促进基层党建整体效能的发挥。这种模式的构成有利于形成街道大党建体系, 有利于发挥资源共享和优化的优势, 也有利于弥补社区党建经费不足的弊端, 有利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 落实社区党建运行保障机制。

党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针对目前社区党建经费存在严重不足, 自身创收能力又不强, 自有资产也很少的问题, 街道必须加大对社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行, 党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得到落实。当然, 在经费保障上, 上级党委要把拨给社区党建的经费列入每年的预算中, 另外, 还要开拓多元化经费渠道, 比如采用专项经费补助、与社区党建共建单位的经费赞助、或发动成立社区党建基金等。只有使社区党建经费有充分的保障, 才能使社区党建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才可以保证党的“三会”的正常召开, 才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活动。

(五) 完善社区党建考核体系。

社区的党建工作考核要围绕社区内群众的满意度, 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细化考评内容, 使考核工作更加有据可查。对社区内党员的考核主要由社区党支部考核为主, 如果属于社区内有单位的, 则接受所在单位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考核。参加考核的主要是面临上级党委和社区内群众的双向考核, 考核的重点是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满意度。对于考核流程应该按照规范化的考核程序操作, 并允许党员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述, 最后在社区宣传栏内公布考核结果, 使社区内党员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 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四、结语

社区是人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社区管理工作的好差取决于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 因此, 通过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 既可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活力, 也可以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摘要:社区是居民的集聚区, 社区党建工作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根据社区党建的发展理论, 针对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提出了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新思路, 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社区党建,社区居民,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上讲话.2011年5月30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4779893.html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新华社.2011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9/c_121100198.htm

[3].北京党建研究基地课题组.社区党建创新的新尝试——酒仙桥街道党建工作调查[J].前线, 2007, 2

[4].多吉才让.城市社区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1, 4

3.创新社区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 篇三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社区群众工作创新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围绕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健全条块联动机制、如何加强群众工作制度化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探索实践,不断整合群众工作力量,完善群众工作平台,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开创社区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群众工作;条块联动;制度化;考核激励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4-0050-02

社区党组织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其工作水平和能力如何,作风、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认识和评价,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总体成效影响深远。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都要求社区党组织立足实际,在把握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要、赢取群众支持上不懈探索创新。

一、社区发展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的挑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党的群众工作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方法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群众类型多元化,要求社区党组织分层分类推进群众工作。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众由于职业经历、生活经历不同,思想观念、需求类型、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很难适用同样的群众工作模式,大呼隆、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效果很难保证。只有了解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采用不同方法,精准把握他们的需要,回应他们的诉求,才能取得实际成效。

(二)群众期待水涨船高,群众期待与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存在一场赛跑。正如一些社区干部经常感慨的:现在做事越来越难了,明明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也经常遭到反对,好事做好不容易。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于群众期待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关心政府做了什么事,还会关心政府是如何做的,对自身的民主权利更为敏感和关注。

(三)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正处于变革之中,为社区党组织的群众工作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单位制的解体,以及群众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私密性的增强,传统的邻里关系受到很大冲击,街道、居委干部走家串户的传统群众工作方法遇到了困难,街道干部“走不进门”、“见不到人”,经常发生“热热情情敲门,客客气气拒绝”的问题,社区党组织的群众工作也存在一个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问题。

二、创新社区群众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如何进一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地缘关系日益淡出的情况下,街道、居民区需要因势利导,搭建好以业缘、趣缘为基础的社区互动平台,把具有相同爱好、兴趣、理想的人集聚起来,加强联系沟通,变“陌生人社会”为“熟人社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党的凝聚力。

(二)如何进一步健全条块联动机制。由于现有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部分条线部门主动向前的意识不强,协同作用发挥不够,而且区县层面也缺少一个牵头抓总的专门机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的整体实效。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区域单位服务社区的意识不强,经常出现“区域单位肇事,社区买单”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区域资源的整合力度,从源头上予以解决,形成共同服务社区管理的工作合力。

(三)如何建立常态长效的群众工作制度。部分现有制度或刚性不足,或比较宽泛,如在职党员、“两代表”、机关党组织等联系服务基层仍然处于自由参与为主的阶段,制度约束不够有力。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还不够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研究分析机制、整改落实机制等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链条,群众诉求与问题解决有时候还做不到有效衔接。此外,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衔接不够紧密,群众的反馈结果尚未得到系统整理并加以运用。

三、创新社区群众工作的建议

(一)整合工作力量,形成群众工作合力。一是发挥好机关干部带头作用。推广区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区县委常委联系街镇的做法,实现共同参与,发挥区县领导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市、区县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区、基层联系点制度,发挥“两代表”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化机关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双结对”活动,带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探索推进处级干部与居民区结对,科级干部与重点人群家庭结对,共同参与居民区服务团队。比如,区县机关干部每月至少一次,街镇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一次,深入结对居民区联系服务群众。二是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理顺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职责,减轻居民区工作负担,为居民区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投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合理调整居民区设置规模,降底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管理幅度,为将居民区建设成为“熟人社会”提供体制保障。鼓励居民区探索在党总支下建立功能型、活动团队型党支部,加强自治家园建设,扩大居民区群众工作的支持力量。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搭建结对帮扶、定点联系、项目合作等区域单位参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平台,发挥区域化党建资源整合优势,引导区域单位深入居民区,参与走访,提供各类专业服务。搭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律师、心理专家、专业社工师等第三方人士参与的社会公信平台,参与矛盾化解和民生实事项目论证。

(二)完善工作平台,健全“区县-街镇-居民区-块区”四级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区县层面群众工作统筹协调部门。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广徐汇“满意在徐汇活动”、杨浦“一线工作法”、长宁“凝聚力工程”等区县经验做法,建立区县层面走访联系群众问题收集、分析、处理的统筹协调部门,统领群众工作开展。根据工作需要,将相关区县职能部门和街镇确定为成员单位,建立季度例会制度,重点研究区县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整体推进情况,分析研究需要条块联动解决的重点问题。二是打造区县综合协调信息平台。将块区、居民区、街镇职责范围内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纳入区县综合协调信息平台。考虑到各街镇对群众的需求和问题轻重缓急的区分最为清楚,将问题梳理、分派的枢纽放在街镇,明确问题收集、梳理、分析、录入、分派和跟踪的主体为街镇。区县群众工作统筹协调部门对各街镇汇总上报的问题进行整合,协调区县机关部门、单位受理和处置,明确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的年度处置计划,实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当前与中长期相结合。三是理顺与相关部门职能发挥的关系。区县群众工作统筹协调部门并不是取代职能部门的日常业务,而是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重点给予目标锁定,从问题中梳理出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工作内容,实现工作的针对性、规划性和有效性。对于走访联系中发现的问题,能通过职能部门解决的,一般不应纳入区县综合协调信息平台。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进群众工作制度化建设。一是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区县群众工作统筹协调部门分两个层面对问题处置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于各街镇,重点督促检查指导各居民区积极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所负责问题的有效处理情况,以及对其它问题处置的沟通协调、跟踪了解情况。对于区县机关部门、单位,重点督促检查问题处置计划落实、反馈情况。同时,将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区县委年度重点工作内容,由区县委办公室按照要求对部分涉及到的重点问题处置情况进行督查办理。机关作风建设管理部门结合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基层党建责任制检查、政风行风测评等,及时发现问题处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作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整改。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区县群众工作统筹协调部门综合考虑区县职能部门、街镇及领导干部参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处置相关问题情况,并于年底通过委托社会第三方随机抽样明查暗访的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对领导干部和区县职能部门、街镇进行考评。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加大考核结果在部门、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的运用力度,做到由群众考评、让群众满意。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社会工作党委

4.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最全方案 篇四

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望湖城区域内社区,望湖社区、沁心湖社区~简称两湖,服务居民的能力与水平~破解条块分离、人力不足、资源分散、内生力弱等社区服务与管理难题~探索党建引领、体制创新、多元参与、可操作性强、群众满意的全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皖办发[2012]11号,、《关于扩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皖办发[2012]13号,文件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围绕区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安徽中心、第一城区、善治包河”的目标~努力构建“党建引领、服务统筹、多元参与、自治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探索基层社区建设新路径。

二、主要目标

在望湖街道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成立望湖城社区党 1 委~通过实行“区域性大党委”制~统筹辖区各类服务资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由政府“一元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参与”新治理模式转变~以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促进城市基层社会“善治”~努力将望湖城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美丽社区。

三、基本原则 ,一,党委引领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建立完善区域化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二,服务统筹原则。建立“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基层政府由“全能”走向“专能”~逐步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外的事务~交由市场或专业社会组织进行运作~进一步推动政社互动~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三,多元参与原则。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培育多元参与主体~通过制度设计~赋予各参与主体平等的参与权、充分的决策权、广泛的监督权~增进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四,自治共治原则。回归居委会自治性质~使其成为增强公共意识、引导公民参与、缓冲社会矛盾的重要载体~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创新共治体制机制~充分吸纳各方意见~推进社区共同治理。

四、区域规划 2 设立望湖城社区~实行“一社多居”~下设望湖居委会、沁心湖居委会~居委会管辖范围不变。新建的望湖城社区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区域范围为:北至祁门路,含金桂苑,~南抵望湖南路~西接庐州大道~东临包河大道~现有12个居民小区~楼宇148栋~现有人口约1.6万人~目前~在建小区3个~预计全面建成后饱和人口3.7万人。

五、组织架构

1、构建“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体系。一委是指望湖城社区党委~是社区的领导机构~领导社区服务中心~指导社区治理委员会开展工作。一会是指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的议事协商、共驻共建、自治共治组织~吸纳望湖居委会、沁心湖居委会、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为成员,望湖居委会、沁心湖居委会不再承担行政事务~侧重居民自治、反映社情民意、调解民间纠纷、指导和监督物业公司及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等。一中心是指社区服务中心~是为社区提供社区管理和综合服务的机构~对口承接上级工作任务~接受上级工作指导。

2、职能配置

构建由望湖城社区党委、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治理委员会组成的社区治理体系“三驾马车”,其中~社区服务中心拟定为隶属于望湖街道事业单位。,1,望湖城社区党委功能与职责:望湖城社区党委在望湖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社区的领导机构。党委负责统筹辖区内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居民服务等工作, 3 负责望湖城区域党建品牌创塑和平台搭建工作~通过发挥品牌效应和搭建各类平台~组织推动辖区内的党员及党员志愿者代表参与社区服务。党委下设望湖党支部、沁心湖党支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其中望湖、沁心湖党支部负责楼栋、物业、驻地单位等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负责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党建工作。

党委下设党建工作部~为社区党委各项工作提供保障~具体负责承接区纪委、区人武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的工作任务。,2,望湖城社区服务中心功能与职责:望湖城社区服务中心在望湖城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机构。中心在整合社区现有各项资源的基础上~负责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居民服务、居民活动等日常事务。社区服务中心设公共事务服务部、群众工作服务部、社会工作服务部、文化娱乐服务部共四个工作部门~其中~公共事务服务部、群众工作服务部属社区事务综合受理平台~公共事务服务部推行“综合柜员制”~实行一口受理、一门式办理,社会工作服务部、文化娱乐服务部属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四部门主要职责为: 公共事务服务部是在整合现有社区工作者等社区服务力量的基础上~承接各类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负责办理各类行政事务,负责对社区网格员进行管理、教育、考核、培训等工作,负责前台受理群众、企事业单位的咨询、受理、办理、反馈等工作,负责承接区民政局、人口计生局、人社局、残联等部门的工作任务。

群众工作服务部是在整合综治信访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物业工作站、综合减灾工作站等站室基础上统一受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实行“一厅式接访、一站式服务、一揽子化解”的工作机制~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落实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信访制度~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负责承接区委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综治办、维稳办、防邪办,、工商联、环保局、安监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工作任务。

文化娱乐服务部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齐整完备的居民学习交流、健康娱乐阵地,培育和指导门类齐全、选择面广的社区公益性服务团队,策划居民喜好的文娱项目~开展居民乐于参与的文化节、邻里节、亲子互动、老年教育、少儿教育、图书漂流等文娱活动~满足居民多样文娱需求。负责承接区老干局、文广局、区教育体育局、总工会、团区委、妇联等部门工作任务。社会工作服务部是在整合现有服务场所与设施的基础上~依托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力量~负责统筹开展区域内的社会化、专业化居民服务工作,负责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机构~购买专业社工岗位~统筹社区 居民服务的需求调查、项目设计、组织实施、改进完善等工作,负责结合各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公益创投项目~大力孵化培育从事家庭便民、志愿互助、文体康乐、救助帮扶、权益维护等各类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负责通过社工牵头引领、项目运作等方式~推动“两工互动”、“三社联动”~引导驻地单位、共建单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建立横向的社区社会服务网络。,3,望湖城社区治理委员会功能与职责:社区治理委员会在望湖城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是承担社区自治共治任务的社会团体,会员制,~设主任一名,可推选辖区社会人士担任,。社区治理委员会负责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参与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审议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委会工作报告,积极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对社区公益事业和服务项目有建议、审查、监督等表决权,引导驻地单位和群众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建立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居委会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不再承接行政管理性事务~是社区“居政分离、自治共治”的重要主体。居委会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协助开展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积极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工作~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及时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对社区及其工作人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 议,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等。

六、工作步骤

全面推进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分工作动员、组织实施、评估完善三个阶段进行。,一,工作动员,2014年5月10日-2014年7月15日,1、通过召开动员会、部署会、培训教育等形式~推动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

2、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日常工作。

3、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编办、区人社局等部门参与制定《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并听取居民代表和专家学者意见~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同意后~报区委、区政府批准。

4、建立工作调度推进机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每半月听取一次改革进展情况汇报~街道党工委会议定期研究处理治理创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组织实施,2014年7月16日-2014年8月31日,1、成立组织~稳步实施

街道党工委要强化对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筹备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拿出具体操作方案~经上报审批后~积极稳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工作。通过先组建好社区党委~在社区党委的统揽下~做好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要明确党组织、自治共治、管理服务三大运行机构的人员设 置、职责任务、经费预算、工作关系和运行方式等。

2、组织培训~广泛宣传 社区党委、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组成人员全部到位后~针对新模式、新岗位、新职责的需要~由区、街两级分别组织岗前培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广泛宣传社区治理创新精神~将社区的定位、职责、任务等向各方进行宣传~便于体制衔接和顺利开展工作。加强与居民的联系与沟通~做到家喻户晓~争取居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切实方便居民办事。

3、夯实基础~强化保障

社区队伍建设要做到工作人员岗位配置、组织关系和业务交接到位~人员配置及分工情况报街道组织部门备案,社区硬件设施要做到布局调整到位、装修改造到位、设备配置到位、形象标识到位。街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完善运行机制~细化工作要求~重新确定考核办法。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数据互通共联、多方共享。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提高社区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不断扩大社区服务范围,集中精力突破治理创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要在衔接体制机制、整合公共资源、人员统一管理、优化办事程序、培育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开展活动等方面下工夫~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实现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三,评估完善,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31日,1、通过自查和专家评估、居民测评等方式~对望湖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全面实施推进情况进行评估。

2、结合运行实际~对职能下沉、服务群众、发扬基层民主等各项工作进行阶段性分析总结~对治理创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强化督促整改。

3、总结改革成果~对改革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进行深入宣传~对改革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对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附件1:望湖城社区治理组织架构图 文社 群公 化 会众共 娱工工事 乐作作务 服服服服 务务务务 部部 部 部 10 附件2:区域规划及人居资源现状

1、望湖城社区区域图 11

5.长兴社区民政工作创新点 篇五

创新点一:

为“夹心层”争取救助

城区目前低保标准为245元/人/月,低保对象可享受医疗、教育、住房金、水、电、暖、煤气费优惠等救助,除日常享受低保救助金以外,逢年过节还可享受到市区各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慰问金(物品)和福利。而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的“夹心层”群众则无法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导致生活更为困难。为此,建议上级民政部门将城区低保标准适当提高,进一步调研和修改低收入居民救助政策,将我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创新点二:

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贴心服务

今年的两会上,有一项议案提出将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将关爱老人切实落到实处。在工作中,城区会在每年的九九重阳节为70岁以上我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但对于“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老人和低保且独居的老人来说,无疑此举也只是杯水车薪。街道、社区可通过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运作方式,充分整合养老服务机构、专业餐饮服务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居民等服务资源,为“三无”老人和低保且独居老人提供免费或优惠送餐服务、日常起居照顾服务、家庭清洁服务,设立公益性老年人紧急呼叫服务中心,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紧急呼援服务等。

长兴社区张艳艳

6.创新社区工作方法 篇六

绵州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绵州社区居委会地处城乡结合部,与城郊乡政府紧邻,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25个商品住宅小区,有6个行政事业单位,有住户3695户,有居民12247人。辖区特点:一是辖区内商品住宅小区多,25个小区中95%属于商住小区,其中30%为农民买房户;二是辖区临街门面多,临街门面800间,60%为餐饮、副食,5%为服装、10%为汽修等、15%为通讯、10%为来料加工;三是辖区经商人员多,农民进城买房经商个体户占40%。绵州社区结合社情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2012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全面提升绵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社区党委大力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为主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分类升级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创先争优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社区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以千名干部进社区为契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走出了“五零工作法”,实现了社区“大调解、全服务、促和谐”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围绕“五零工作法”,以社区居民满意为目标,全心全意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哪里有呼声,哪里就有党组织回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

一、社情民意“零盲点”,当好“明白人”。建立社区社情民意动态台账,通过信箱、QQ群、论坛、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小区、楼栋、院落及辖区单位的各类民情信息,深入了

解居民诉求,全面排查稳定隐患,牢牢掌控信访源头,真正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民情恳谈会,面对面了解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急难怨盼,及时对有上访苗头的居民进行“集中会诊”和现场疏导。社区军转干部黄小平,由于对政策不满胸怀怨气,通过民情恳谈会了解情况后,党支部积极开导并帮助办起检测公司,使其从“闹事者”转变成了“居民信息反馈员”。

二、矛盾纠纷“零激化”,当好“主持人”。社区党支部通过“划网格”,把10个区域型党小组建在楼院,把100名党员安排在楼门,组建形成全域覆盖的信访协理员队伍,负责提前介入处置信访上访、矛盾纠纷、群体事件等,防止矛盾激化、纠纷升级、情绪蔓延。建立社区调解中心日常工作制度,以人民调解为主,引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疏导,深入小区、楼栋、市场、经营户等主持调解纠纷,积极化解邻里、家庭、经济、物业等社会矛盾。辖区一房产公司因未及时办理“两证”,当业主要上访的消息在QQ群传出后,负责联系该小区的信访协理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了解情况后有效化解决该群体上访隐患。

三、社区服务“零距离”,当好“贴心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建设社区阅览室、健身房、绿色网吧、居民学校、文娱活动室等阵地场所,形成社区“10分钟文体活动服务圈”,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建设社区“10分钟卫生服务圈”,实现与地方医院“双向转诊”及药品销售“零差价”。组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放印有党员志愿者电话的

“民情联系卡”,全天候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通过贴心周到的社区服务,党支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情感认同,使上访者从内心放弃了与社区“作对”的念头。

四、关爱帮扶“零缺失”,当好“情义人”。针对社区信访人员多属弱势群体的实际,社区党支部积极构建关爱帮扶辖区困难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党员的真情付出和无私奉献,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通过组建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的专业化帮扶队伍,变过去临时性“送温暖”为现在的经常性帮扶,积极为老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等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全方位关心居民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目前,社区已为400余名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为139名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为5名重病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等帮扶。

7.创新社区工作方法 篇七

为适应社区新形式的变化, 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我们在社区基层试点运行了信访稳定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构建了“网格化定位, 多元化服务, 信息化管理, 全方面覆盖, 常态化保障”的工作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以来, 加快了社区情况动态信息的掌握, 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服务, 保障了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管理, 较好地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本文旨在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实践, 探讨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 把网格化管理作为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群众, 创建和谐社区的创新机制, 实现党建网格和服务管理网格的有机融合, 进一步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一、社区党建工作中网格化管理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 随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社区承担起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责任, 并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管理职能。大量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 使得社区工作范围扩大, 工作量不断增加, 任务极为繁重;加之管理的居民人数多, 人员成分复杂, 矛盾诉求多, 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与此同时, 由于社区专业工作人员少, 事务多, 范围广, 工作任务繁杂, 导致各项工作难以做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工作的有效性、服务的及时性, 从而出现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 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社区跟上时代和形势变化, 采用新的工作机制或模式, 推动小区文明和谐建设。

二、社区党建工作中信访稳定网格化管理的实践

为适应新形势变化, 我结合社区实际, 实行“点面结合, 上下联动,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并从组织机构、建章立制等基础工作予以了规范。

1. 织网定章, 在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织网定格, 建立网格管理队伍。按照三级管理的模式, 由居委会管理人员组成一级网格责任人;居委会负责人、环卫班长为二级责任人;负责清扫区域的环卫工为三级责任人。以居民住宅楼栋分布合理划分网格, 每个网格信息员分管3—4栋约70户, 200人左右, 由此构建“区域 (一级责任人) —居委会、班组长 (二级责任人) —网格信息员 (三级责任人) ”的三级管理机制, 明确了网格责任区块, 做到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全员覆盖”。

二是建章立制, 完善网格管理工作机制。制定《网格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一、二、三级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网格管理工作成员职责》、《网格管理工作一线巡查制度》、《网格化管理网格责任人考核细则》、《网格管理考核办法》、《入户回访制度》、《网格管理工作问题反馈服务制度》等相关制度。按民情受理、限期办理、意见反馈、跟踪服务、群众测评等五道程序运作和协调, 解决小区内居民的各类诉求和问题, 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厘清底数, 构建网格管理信息平台。依据居委会原有居民档案和动态情况, 建立“1+4”网格数字管理平台, “1”即指一个小区居民综合信息平台, 其中重点建有区域内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两劳”人员等特殊群体档案;“4”指需关注不放心人、不放心事、重点区域以及公共设施等四类基本信息。严格信息管理与传递程序, 组织信息综合研判, 力求准确将小区内各项涉稳和重要信访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规范运作, 在严责上做文章

一是严格网格工作职责与流程。三级网格责任人 (网格信息员) 每人配置《网格员民情日志》, 负责网格内综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及时录入, 随时将各类情况向二级网格责任人 (班组长、或物业站负责人) 汇报。二级网格责任人 (班组长、居委会负责人) 每天到所在网格区域巡查1次, 每次不少于1小时, 负责汇总区域内网格员反映的情况。对一般性诉求, 网格员现场解释答复, 一时回复不了的上报一级网格责任人 (副站长) , 全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结, 实现小区“人员、责任、管理、服务”四到位, 确保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无缝衔接。

二是严格网格工作要求, 注重绩效考评。网格化管理的重心是通过信息的收集, 达到问题在源头化解。因此, 各级网格负责人和责任人应做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四知”即:知辖区每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知每个家庭主要社会关系, 知每个家庭成员政治表现, 知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即:居民就业情况清, 重点人员情况清, 流动人口情况清, 贫困群体情况清。“四掌握”即:掌握责任区域基本情况, 掌握责任区域宗教活动情况, 掌握责任区域居民热点难点问题, 掌握责任区域热心公益事业情况, 做到辖区“全覆盖、不留空”。同时, 依据《网格化管理网格责任人考核细则》的规定和要求, 每月、半年、年度进行考核, 奖勤罚懒, 保障网格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落实分析研判制度。从两个层面坚持研判制度。一方面通过二级网格责任人每周召开例会, 听取三级网格信息员报告, 将一般信息与重点信息分门别类, 汇总到居委会形成动态反映;另一方面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1-2次研判工作会议, 听取一、二级网格责任人工作汇报, 进行动态分析, 找出规律性, 研究共性问题, 研究政策、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辖区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3. 坚定推行, 在取效上抓落实

一是促进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转变。改变干好自己的事, 其他与我无关的想法, 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 加强与居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 逐渐体现出自身在居民群众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拉近小区与居民的距离。

二是提高社区管理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 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区员工队伍各自为战的局面和看不到、听不到、管不到、理不明、说不通的工作现状, 明晰了责任, 有效整合了小区的工作力量, 加强了物业站和居委会的团结与协作。

三是加强社区信息收集与反馈。通过网格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 解决因社区管辖范围大且工作线块分割, 导致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等问题。建立片长定期例会制度、建立信息员队伍和信息化平台、所有事件统一登记反馈制度, 使居民的一些需求信息可以直接而快速地反馈给管理服务部门, 得以顺利解决。

四是工作重心下移, 提升小区和谐度。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促使社区工作重心下移, 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小区的角角落落, 从而有效避免了管理服务的“盲区”和“真空点”, 在小区与居民间架起了“连心桥”, 对促进小区整体工作上水平, 提升小区和谐程度起到了巨大作用。

三、社区党建工作中网格化管理的创新

如何将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发挥社区党建的作用, 笔者认为, 按原有工作程序和模式进一步扩大网格化管理的覆盖面和服务面。做到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 即主题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服务。

1. 主题化服务是转变单一模式, 拓展新的发展方向

一是创新共管机制, 向民主管理上拓展。邀请小区内驻区单位和相关管理服务部门, 成立小区事务协调组, 实行共同履责, 齐抓共管, 协商处理各类问题。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 实行一条龙服务, 24小时承诺服务, 让居民充分享受各项惠民政策, 建立健全共管机制, 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二是创新共建机制, 向治安联防上拓展。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 与公安系统相结合, 组建小区义务巡逻队, 警民共建组等, 相互协作, 整体联动, 为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奠定基础。

三是创新共帮机制, 向扶贫帮困上拓展。由社区党组织牵头, 各小区基层组织协作配合, 共同开展帮困助学、扶贫救弱便民服务等活动, 向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献爱心, 使困难户、低保户、残疾人、孤寡空巢老人和协解职工的生活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助。

四是创新共享机制, 向活动联合上拓展。与小区内各单位建立资源共享, 根据小区活动设施分布情况, 资源共享, 活动联办, 相互扶持, 从而摆脱社区活动受资金制约、场地限制的情况, 破解社区活动资源不足的现实难题。

2. 个性化服务是充实网格服务队伍, 提供专业服务

一是创新党员管理模式, 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社区党员等居住在社区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 充实网格队伍, 实现党组织网格全覆盖,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积极整合网格内的管理及服务资源, 打破封闭的运行模式, 以楼栋网格为基本单元, 以信息化为基本手段, 以网格志愿者为基本力量, 以服务居民为基本目的, 将人、环境、物、组织、舆情等各类要素聚集起来, 推动各种资源在网格间的合理流动。

三是组建以社区干部、居委会人员、片区民警、网格内在职或退休党员等参与的网格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依据个人特长, 工作特点, 为网格内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实现小区事务互助、互补和互动。

3. 全方位服务是进行力量整合, 变被动为主动

一是建立管理信息卡、服务承诺卡、活动记录卡、爱心奉献卡等“卡片式”服务管理模式, 及时掌握了解网格队伍基本状况、思想动态、兴趣特长等情况, 为社区网格内各类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依据, 便于网格员参与服务、协调解决、研究处理社区管理工作中的事务和问题。

二是社区党组织要领导、协调居委会、物业站、居民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 精心打造社区管理服务这个平台, 主动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的范围, 在法律咨询、医疗服务、养老保健、代办服务等内容上延伸服务触角, 使社区多元化、便捷化、人性化服务形成长效机制。

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将社区党建基础工作的重心前移到居民小区, 进一步推动社区各项工作从“走上来”到“沉下去”的转变, 扩大了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 细化了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 充分调动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性, 实现了党建活动共办, 困难群众共帮, 社区资源共享, 使社区党组织对广大居民群众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 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为适应社区新形式的变化, 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体制新路子, 社区网格化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机制无疑是社区管理在实践上的创新。本文旨在结合信访稳定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实践, 探讨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 实现党建网格和服务管理网格的有机融合, 进一步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社区,党建,网格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2006.10.11

[2]《保定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2013 (4)

[3]郭彦良, 李春涛, 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建的实践与创新.2013 (10)

8.创新社区工作方法 篇八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水平

一、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识有所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几年,社区广大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阵地意识不断强化,服务观念不断增强。济东物业服务中心把群众思想问题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第一信号”,建立了各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例如成立“慰问组”、“调解委员会”、“扶贫济困领导小组”等,社区干部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示范效应和重要作用在社区这方天地中得到全面发挥,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赖和欢迎。二是以解决居民群众生活实际问题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广大社区干部把帮扶解困作为社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许许多多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以笔者所生活的冬絮园为例,社区干部主动与困难职工结对子、连亲情,解决了许多贫困户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居民群众解决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树立了社区干部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地,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济东物业服务中心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文化广场展演”、“摄影书法展”、“居民拔河赛”等已成为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还通过图书室、活动室、板报和简报等形式对广大居民进行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四是运用“共建舞台”,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发挥驻社区各单位作用,利用资源共享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社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特点。源自于共建单位的赞助,为做好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不够广泛,缺乏应有的辐射力。有些社区开展思想教育存在一头沉现象,只顾及特殊群体,而忽视广大居民的日常教育,顾此失彼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有的社区缺乏阵地、缺少宣传设施、缺少宣传工具、缺少活动经费,个别社区连活动室、图书室都没有配备齐全。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感召力。有些社区缺乏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履行工作职责难以到位,常常出现有心无力管和无人管现象,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空缺。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运行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有些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没有具体规划和长远打算,基本处于推着干状态,严重影响了社区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五是干部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有些社区干部没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对思想政治工作感到陌生,工作起来不知从何下手,甚至有时工作缺少耐性,给工作造成很大被动。

三、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各级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要想抓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教育社区干部牢固树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抵制和克服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观念,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到社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社区整个工作之中。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区域内广大党员的作用,建立一支有社区老党员、老劳模、老干部、老教师为主的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激活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调动区域内提前退岗并且有专长(文体爱好者等)的居民积极性,发挥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三要突出工作重点,把为居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雪中送炭”,化解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的矛盾,理顺思想情绪。诸如开展“温馨家园建设”、“送温暖工程”、“希望工程”等,这些活动得人心、实效性强,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急于解决的事情入手,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四要健全各种制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要结合社区实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各种制度,如走访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办理制度等,并把这些制度贯穿整个社区工作之中。一方面要建立严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考核,以激发和调动广大社区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社区干部培训制度,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强化社区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能力,提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五要强化占领意识,进一步巩固扩展思想教育阵地。一方面各社区要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优势,开展各类共建活动,不断充实扩展思想教育阵地。一方面社区要想方设法挖掘利用社区阵地资源,强化现有设施,如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教育阵地的管理,发挥好这些阵地的作用,组织广大居民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自我解压体会下一篇: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