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

2024-06-21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精选8篇)

1.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 篇一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戴丽荣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

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3]。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

参考文献:

[l]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2]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3]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4]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戴丽荣: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联系电话:***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设备科

主管药师

联系电话:***

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与管理对策

戴丽荣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摘要】 血细胞分析仪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1)首先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2)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严密组织,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我们认为非常重要;(3)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真仔细,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4)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复检核对,我们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并做好对仪器进行保养与维护,做到每日清洗、每周清洗、每月清洗和每万次维护清洗。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检验科 血细胞分析仪 管理对策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医疗仪器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大量运用于医学检验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最近几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2005年以来我们检验科陆续购买了三台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坚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用效果非常满意。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此,下面谈一点我们粗浅的见解。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

纵观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之本,没有检验结果的高质量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为依据,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就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且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的核心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可信任的结果[1]。围绕检验质量这一核心工作,首先,我们的因素和环节都要处于受控的状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协调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2],我们把这一过程划分为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的检验申请单开始,检验单的填写,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运送直至接收等几个具体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由医生和护士等在实验室外部完成的,我们需要与其加强沟通,协作并监督他们完成这一过程的工作,针对每个环节的质量保证,要求的具体做法如下。

2.1 检验申请的内容要求

清晰准确,并有准确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有条件的话我们建议使用ID号,申请人姓名、明确的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时间、采集的部位等内容,并要求检验工作人员审查确保其完整。

2.2 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很重要,由于患者自身的差异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动态影响,必须要求其规范标本采集前的一切行为,我们的要求是:患者在标本采集前应处于情绪稳定的平静状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及紧张、恐惧心理,并主张在清晨固定的时间采集,最好空腹采血,匆忙起床等情况下应嘱其先休息后再采集,采血前应该禁烟、禁酒等,最好禁食。

2.3 正确采集标本

首先确保采集管的干燥清洁,并有EDTA-K2抗凝剂,1ml血液要求10~15μl抗凝剂,建议统一采用坐姿采血,并保证采血过程合乎规范,标本采集结束后轻轻混匀,有相关文献报道,在大量静脉滴注的患者存在血液稀释使某些项目结果较真实值偏低[3],应避免在输血输液部位采集,尽可能在输血输液等操作之前或有效休息后采集,尽可能排除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的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术,确保操作合乎规范,例如穿刺次数、时间等因素,采集完成后要在标本管上标记采样时间及患者信息。

2.4 标本的储存、运送及接收

标本采集后应该存放于专用密闭容器内,由专人立即送至检验科,接收标本时要严格观察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本类型与申请类型统一,标本外观完好情况,病人信息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尽快进行检测,对异常结果要进行复查,文献报道室温状态下,细胞形态在2小时后可能发生形态变化[4],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

3.1 仪器与试剂准备

血液分析仪器要有专人管理,切实做好仪器保养、维护、清洁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2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仪器操作人员要求经过培训,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培养其职业素质,规范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3.3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3.3.1 室内质控的目的

是要控制标本检测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改变情况,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要求有一批质量控制的技术骨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并按严格规范进行质控操作,仪器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实验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定值质控物和非定值质控物,要求质控物要与患者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质控物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并认真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

3.3.2 积极参与室间质评,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

积极参与各级室间质评活动,对于失控的检验项目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力争所有项目达到合格直至优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PLT、MCHC、MCH三个参数容易出现失控现象,必须进行严格控制。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 4.1 血细胞分析仪

虽然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但是这类仪器在鉴别细胞形态方面还不够完善[5],如果完全依靠仪器检测结果,不加分析,势必有一定的误差甚至错误报告,因此,应根据仪器的警示信号和细胞直方图,对异常结果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等,复检后才能发出报告。

4.1.1 确定要复检的标本

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如有警示

PLT<80×109且没有历史数据作为对照的标本、有聚集信号的标本等。

4.1.2 镜检方法

要求能熟练操作并且对细胞形态充分认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细胞染色和分布情况,再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分类情况,如无异常可认可仪器结果,如存在异常,应根据复查结果进行修正,并记录异常情况。

4.2 一份完整的检验结果

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医院名称、报告项目名称、患者个人信息、申请医生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接收时间,各个检测项目结果及分析结果等,在检测完成后要核对病人信息和检验结果信息,保证检验结果无误后发出。

4.3 结果备份及标本处理

检验结果要进行备份以备日后查询比较,做动态查询之用,并根据检验项目及感染控制要求储存和妥善处理标本。

4.4 仪器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4.4.1 仪器操作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操作。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便于随时查阅。仪器室内应有简明操作规程,并建立仪器档案,检查、登记入账。仪器报损也应按医院规定手续办理。

4.4.2 仪器管理

仪器实行专人专机,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不能擅自乱**修,按照正常渠道进行检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恢复原位,清理好试剂、操作台,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

4.4.3 其他人员管理

进修实习人员原则上不能独立使用本仪器,必要时,应在指导老师严格指导、监督下进行操作,并由指导老师负全部责任。做好仪器室的安全、清洁工作、严禁在仪器室内吸烟、进食或接待客人。外来参观人员须经医院或科领导同意方可接待。

4.4.4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

掌握仪器校准状态,每天了解仪器的运转情况、试剂的使用情况;检查仪器的整洁、安全、水源、电源情况,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检验科主任应经常了解、检验仪器室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带有微机配置的仪器,不得运行与本机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电脑上玩游戏。4.4.6 保养与维护 4.4.6.1 每日清洗

正确进行开关机程序,可以进行管道日常清洗操作。4.4.6.2 每周清洗

清洗SRV托盘,每周清洗WBC流槽和反应室:(1)清洁旋转阀盘。(2)清洁废液杯(工作达到600次以上)。

4.4.6.3 每月清洗

每月清洗进样口,在提示CLEAN THE ORIFICE 信息时取下进样管,用清洁工具清洗:(1)清洁空气过滤器(工作5500次以上)。(2)清洗白细胞或红细胞换能器。

4.4.6.4 每万次维护清洗

清洁样本旋转阀SRV(或工作7500次)。5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

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我们建议作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第二,在临床医护人员中进行检验知识培训,有效督促其标本采集等检验前工作合理进行,使其对影响因素进行关注,如清楚剧烈运动、药物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病人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前期工作无误。第三,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技术,了解标本容器质量,抗凝剂种类以及操作对结果的影响,保证标本合格。总之,加强与临床交流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检验工作质量取决于标本留取送检,到报告发出每个细节,严格遵守以上环节,构筑一个完整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病患的治疗提供有效诊疗依据。医学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整个检验过程,从申请单开出到报告单发出,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严格遵守检验工作流程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建议使用条形码管理,通过条形码管理标本以减少人为误差,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模式[6]。(1)抗凝剂使用,EDTA-K2,1ml血液需要加10~15μl抗凝剂。(2)标本采集操作,坐姿采集标本,并严格保证采集时间限制。(3)标本有效存放时间标本采集后,尽可能快的在1h内检测完毕,时间越短越好。(4)试剂的质量,保证试剂特别是

溶血剂的使用很重要,建议使用进口配套试剂。(5)仪器的校准,仪器使用后必须进行校准,建议使用进口配套校准物定期校准。(6)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的分析,持每天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出现失控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积极参与室间质评活动,对失控的项目要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纠正。(7)仪器检测后,对检测结果有异常信息警示的,要进行手工镜检复查。

【参考文献】

[1] 张美和,宋文琪.应重视与临床交流.中华检验杂志,2004;27:880.[2]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控对策.中华检验杂志,2004;27:483.[3] 林昕宝.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国外医学·生化检验分册,1983;5(2):41.[4] 杨萍,陈美珠.健康人静脉血血细胞各项参数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5;21(4):535.[5] 朱晓辉,何菊英.应用血液分析仪分析后复查血片内容及程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785-787.[6] 丛玉隆.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2-125;181-210

戴丽荣: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联系电话:***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设备科

主管药师

联系电话:***

2.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 篇二

1 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对医院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 是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发展需要[4]。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 人们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法制观念的逐步增强、对医疗消费观念的日渐重视, 人们就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相对提高。而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 人们就医的选择性也更加广泛, 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因此对医院医疗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应的对于临床检验工作质量的要求也会更高。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只有意识到这一点, 尽早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1.2 对医院临床检验工作质量的有效控制, 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表现。

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 疾病的诊断不仅以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依据, 还需要临床检验工作的紧密配合。以治病救人为目的, 以患者为中心, 就必须以质量为核心, 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要时刻把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作为检验工作的前提, 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临床检验工作要求也必须变得的更快速、更准确,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临床疾病进行诊断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 医院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过程

2.1 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前的工作是整个检验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 是最容量出现问题, 并且潜在危险因素最多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及时沟通与正确配合, 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而受检验者的生物变异也影响了临床检验的检验质量。临床检验的前阶段是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单、患者做好准备、采集原始标本、储存标本、运输标本、直到检验室检验等的过程。

2.1.1 在临床检验之前临床医师要准确无误在填写检验申请单, 且字

迹要求清晰, 在检验单中, 要明确填写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 如改名、年龄、住院号等, 必要时要附加简单的病历, 并对特殊情况进行说明。这些基本项目的填写必须全面、准确, 不能出现漏填、错填或填写不清等情况。如果填写不当会影响检验人员的正确判断, 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报或吴诊等医疗事故。

2.1.2 患者的准备也非常重要, 患者的准备工作可能直接影响送检标本

的质量, 检验的结果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会受到患者的兴奋、激动、恐惧等影响而增高。而高蛋白的饮食也能引起患者尿素、尿酸、血糖等项的增高。所以在采集患者标本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受不利因素的破坏, 而影响到检验的结果。

2.1.3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标本的采样与检验的准确度, 是检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该注意很多相关事项: (1) 要严格核对检验的申请单与标签是否一致。 (2) 在采血时, 最好让患者采取坐姿或卧姿, 以确保安全。 (3) 止血带的压迫时间不应该太长或过紧, 不能用力地拍打患者的穿刺部位, 标本采集人员应该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4) 进行标本的采集的器材必须符合检验要求, 并避免标本受到污染。

2.2 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 其中包括对仪器的维护、试剂的准备和整个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直到检验的结果出来。

2.2.1 仪器的良好维护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关键, 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意识。

临床检验的仪器应该按照规定做好保养, 坚持不断地进行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及季保养。确保检验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检验的仪器发生故障或需要更换部件时, 一定要做好书面记录, 利于日后的查询。

2.2.2 在检验的过程中, 试剂的准备一定要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操作,

要严格按照试剂的说明书来进行配制, 试剂要放置在冰箱进行存放, 以防止挥发;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试剂, 要随时观察它的稳定性;严厉禁止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在检验中出现。

2.2.3 在整个检验的过程当中, 要严格的控制检验质量。

临床检验是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 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尤为重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临床检验工作的全过程受到规范控制, 使整个检验的结果及时、准确和全面。一定要做好室内和室间质量的控制, 如果出现失控情况要及时进行调查并采取改正措施。同时要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 要意识到原始记录的法律效力, 完整而全面的检验记录是检验工作的依据, 它直接反映了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在进行所有项目的检验时都要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 并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3 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检验后的过程包括对检验结果的审核、结果报告的发布、检验后的标本保存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

2.3.1 在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审核时, 要认真进行。

由于检验仪器的现代化, 使现代医学的检验也越来越系统化和自动化, 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检验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 如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错误, 都会影响其它环节的结果。所以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对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 发现错误必须及时改正。同时还要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如检验结果异常, 要马上与近期检验结果进行比对, 仔细分析各项数据。必要时要对患者的标本采集情况进行了解,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

2.3.2 建立建全报告单的签收制度, 对所有的检验报告单, 都要由专人统一负责。

检验科室也要根据情况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具体的保存规划, 明确规定保存的时间及方法, 方便日后的核对和审查。

2.3.3 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如果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的

诊断不符情况, 应该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 找到原因, 进行确认, 并积极听取临床医师的意见, 加以改正, 以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3 全面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在进临床检验工作时, 我们要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临床检验手册》为依据, 让检验工作有章可循。

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所有检验方法都要有一系列标准的操作规程, 并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完整而全面的质量体系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来说尤为重要, 体系中可以包括质量的方针和目的、工作质量管理、检验记录的保存、检验的流程规定等。对各个实验室的人员、仪器及试剂等进行注册登记管理。

3.2 组织成立质量控制领导组, 由科室主任负责检验质量的控制, 并施行正确的管理标准, 对各个检验小组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

小组的内部成员要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质量负责, 如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等。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定期培训, 学习先进的检验知识, 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检验经验。强化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使临床的检验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3.3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检验科要与其他的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临床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能够使检验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积极地与临床科室进行了交流, 能够及时了解临床科室对检验工作的需求和建议。

总之在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中, 检验的结果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检验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对工作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严格遵守检验工作的标准化流程, 以保证临床检验中的每个环节的质量。

摘要:临床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临床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是医院信誉与技术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着重对医院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清芝, 蔡英美.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地方病通报, 2010, 25 (4) :55.

[2]李正凯.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与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 (2) :22.

[3]嘉鋆.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27) :56.

3.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三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9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控制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人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

控制该阶段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及至检验。要注意检验申请单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饮食,药物等影响;采血以坐位或卧位,止血带压迫不宜过紧,过长。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避免脂血,溶血和样本污染。

2 分析中的质量

控制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仪器要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试剂要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不用的试剂冰箱中冷藏,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實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4.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篇四

检验人员应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做到日、周和月保养, 并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以保证仪器功能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一旦仪器出现问题, 就要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修理或者更换仪器。

同时也要加强检验科医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防止检验工作人员因为对仪器的不熟悉导致人为操作错误, 影响检验结果。

3。 2 检验试剂准备 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检验试剂, 必须保证检测合格, 严格管理检验试剂的时效和保存环境, 启用前应注意试剂的生产日期和防保质期, 防止因为检验试剂发生变质或失效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误。

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医学检验试剂使用和保管制度, 确保试剂的安全、效用, 确保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和准确。

3。 3 提高医学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现代检验仪器设备高、精、尖, 检测原理多样, 虽操作不难, 但对结果分析和仪器性能判断, 则要求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 应加强检验人员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 熟悉仪器检测原理、操作规程、干扰因素、检测结果数据、图形、报警的含义以及调试、保养和维护, 掌握仪器的校准和性能评价, 降低操作失误。

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 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 能够对患者的疑惑作出合理的解释。

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交流, 了解患者的临床病情,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医学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并从中提高自己的检验能力[5]。

3。 4 开展室内质控, 参加室间质评 在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之前, 必须进行仪器校准, 开展室内质控, 确定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和各项检验参数在控的情况下, 才能检测患者标本。

如失控, 应做好失控记录, 并查找原因和纠正后, 方可继续检测患者样本。

注意质控品的日间、批间精密度, 确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篇五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体制和体系,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保障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制订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函[卫办医政函〔2009 〕723号]的精神,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有关专家,根 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 跟踪(Q-Tracks)计划中所制定和监测的质量指标、美国临 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有关文件,以及我国《医 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08〕27号)、《综合医院评 价标准》(2009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10年版)及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中 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 情来制定了如下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所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按照分析过程的 不同阶段,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指标。在各 个分析阶段中,又着 眼于可能对实验室报告结果有影响的关 键步骤将指标再细分。目前提出的质量指标有分析前 31项,分析中7项,分析后32项,共70项。各阶段具体指标如下:

一、分析前质量指标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 1.医嘱录入错误率 2.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 3.申请科室信息错误率 4.申请不易识别率 5.申请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

(二)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 1.住院患者腕带识别错误率 2.未贴标签的标本率 3标签信息错误率 4.标签信息不完整率

(三)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1.住院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 2.门诊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 3.压脉带和持针器的污染率

4.每100000次采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 5.重新采集的标本数 6.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 7.采集量不足的标本率 8.采集标本类型错误率 9.采集标本的容器错误率 10.住院患者采血成功率

11.血培养污染率 12.未采集到的标本率 13.患者信息录入错误率

(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1.运输的标本量不足率 2.血液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 3.生化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 4.血液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 5.生化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 6.运输途中丢失的标本率 7.运输途中损坏的标本容器率 8.脂血的标本率

9.运输时间不合理的标本率

二、分析中质量指标 1.不精密度 2.系统误差 3.总误差

4.能力验证结果可接受性 5.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否安全 6.是否通过实验室安全审核 7.是否通过实验室内部技术审核

三、分析后质量指标

(一)结果报告的及时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常规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2.常规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3.急诊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4.急诊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5.报告运输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二)结果报告正确有效

1.未进行检验的申请标本占总申请标本的百分数 2.未申请的已检验标本占总检验标本的百分数 3.结果报告是否被正确的医生所获取 4.门诊部门领取的报告占总报告的百分数 5.报告的错误数 6.住院患者结果的可得性

7.纸张结果与电子医疗记录的核对验证

(三)危急值报告及时有效 1.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2.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3.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4.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 5.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 6.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 7.危急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

(四)患者与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服务满意 1.患者对采血服务的满意度 2.临床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 3.检验账单的准确性

(五)实验室计算机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1.计算机故障次数 2.累积故障时间中位数 3.数据处理网络相关事件

(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 1.技术人员的差错率 2.非技术人员的差错率

3.是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七)实验室的成本效益比科学合理 1.是否达到既定的合理的利润目标 2.增加收费的检验项目业务量 3.达到财政预算目标

(八)实验室废物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 篇六

因为其检测结果为各类血液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因此,血液细胞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检测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月~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同种血型患者46例。

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3±6.47)岁。

1.2方法 在实现开始前,首先进行抗凝剂的配制,方法选用静脉采血。

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不同的稀释比例,23例患者的血液稀释比例为1:10000,另23例患者则为1:50000,将稀释比例相同的静脉血液混合摇匀后,平均分为46份,最后进行上机检验。

其次为样本储存质量的控制,方法同样应用静脉采血,在获取血常规标本后,将46份血液均匀的混合,并将其平均分为46等份。

所有血液标本放在室温22℃的房中保存,30min后进行15个标本的检测,3h后再检测15个标本,最后的16个标本在6h后检测,详细记录所有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不同比例配比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形成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见表1。

2.2放置室温相同但时间不同的标本检验结果 分析放置室温相同,而时间不同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不同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形态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放置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见表2。

3 讨论

在血液细胞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血液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

医院应在上岗前,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

其次是在血液细胞检验单中,必须使其具备唯一的标志,例如姓名、科室、年龄、住院号和标本采集时间等。

对于存在部分体征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患者,对于白细胞的参考值范围,应采取多种[2]。

在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方面,首先是对采血时间的.控制。

由于人体内部的活动总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相关的血液指标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所以在血液采集时,应尽量统一采血时间;其次是抗凝剂的配置比例极为重要,若是配置比例不同,其检测结果也不相同,并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目前,一般采用的抗凝剂为EDTA-K2[3]。

最后,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放置温度,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变化。

另外,在检验开始前,需注意对仪器的校准和监测,并且不同的仪器需要选取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

要求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如果在后期的监测中,发生测定值在检测范围之外的情况,需重新进行校准,校准系统的计算方法为新校准系数=校准液给定值实际校准液测定值×旧参数[4]。

待监测完成后,还需要注重对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核对试剂匹配性,以及检查仪器是否存在运转差错。

通常仪器放置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2℃,可采用2个仪器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由此可看出,用以检验的血常规管应根据2.0ml的试管剂量规定。

血液的稀释比例应为1:100000,若是稀释的倍数过低,将会造成细胞缺损重合,但如果稀释倍数过高,则会造成内细胞数量过少,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精度。

分析放置不同时间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若果放置的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

综上所述,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需要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为此,需要形成统一的检验标准,以及形成整体的质量控制体系,注重检验前的血液标本制作和抗凝剂制作,以及对仪器的校准,同时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罗远忠.血液细胞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3(9):207-208.

[2]陈爱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3):402-403.

[3]彭贤贵,王平,刘思恒.做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要素分析及改进 [J].检验医学与临床,,2(4):309-310.

7.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考 篇七

1 国内外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政策法规现状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临床检验的监督管理机构, 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形式对临床检验质量进行控制。 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检验质量的管理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基础与保障。 各国卫生行政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进行规范与监管。

美国于1967 年颁布了《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 并在21 年后又通过了修正案 《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 (CLIA88) , 主要包括临床标本检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质量保证记录等内容[2]。 1999 年, 法国颁布了《关于正确实施医学生物分析实验的决议》。 德国、菲律宾等均制定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与基本要求。 同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即医学实验室和临床检验的管理标准[3]。

目前国际上的临床检验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以ISO发布的推荐标准两种形式和CLIA88为代表的法律文件。 ISO15189 主要针对实验室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 属于自愿行为, 标准和要求更高。CLIA88 是政府对临床实验室和临床检验质量的监管, 属于强制执行要求[3]。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 我国于1981 年成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以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改进为主要工作方向, 承担全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运行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建立、应用临床检验参考系统。 主要工作是通过构建、完善和实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持续改进临床检验质量, 保障医疗卫生工作有效开展[4]。 我国出台了多部临床检验法规政策, 对临床检验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1991 年, 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并于1998 年颁布了《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 》 等31 个国家和行业推荐标准[5]。 后续还颁布了一系列临床检验政策文件, 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临床检验标准和规范不够完善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新型临床检验设备陆续出现, 临床检验项目不断增加, 我国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制定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时与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师、检验人员等相关方的沟通不足, 导致质量控制标准与实际脱节, 具体流程不完善, 可操作性差, 临床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 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检验水平。 临床检验相关标准不够完善, 操作规范与临床检验实践不完全匹配, 影响了临床检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 医疗机构对临床检验的管理不到位

在临床实践中, 某些医疗机构对临床实验室的设置混乱, 检验项目有重复, 同一检验项目可能会出现多个检测结果, 因而无法保障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部分医疗机构不重视临床检验的成本效益比, 造成临床检验成本高, 但效率和质量低下。 临床检验的室内质控不规范, 室间质评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不能实现控制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导致不必要差错, 造成临床检验质量不高。 临床检验未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实现临床检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效率。

2.3 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临床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临床检验的操作流程规范执行不到位;缺少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临床检验协调工作做得不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技术人员缺少对临床检验设备的维护规范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执行, 造成人为错误。

3 政策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完善临床检验操作标准

所有临床检验项目都应有标准操作规程, 仪器维护、校准及使用也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许多新兴临床检验设备的出现, 临床检验项目也不断增加。 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跟踪最新的检验技术、设备和项目, 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 规范临床检验人员的行为, 从而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是一个艰巨、 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工作中, 需要有章可循, 有章可守, 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 要健全质量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在实践中积极听取检验人员、临床医师和医院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并不断完善, 制定更加针对性的临床检验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 提高检验人员实际操作的依从性、临床检验结果的可解释性以及医院管理的效率。 同时要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作用, 以确保质量控制技术得到全面的实施, 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实验和考核, 强化质量控制的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从而推动检验质量的提高。

3.2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检验管理

部分医院分别在临床科室、药剂科、同位素等科室设立相同或类似的临床检验项目, 在人员配置、环境条件、质量保证措施方面与检验科均存在一定差距,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 也不利于检验结果的统一和解读。因此医院应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以保证临床检验质量。

如何在保证实验室服务质量, 提高监测工作效率的前提下, 合理降低实验室的运营成本, 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已经成为临床检验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 临床检验的经济效益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 为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必须对检验成本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合理计算。 临床检验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又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一项检验项目的实际成本应包括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 临床检验的间接费用包括临床实验室的租金、保险、财产税、仪器折旧、仪器保养维修费用、水电、供热和水等。 在市场经济这个杠杆的作用下, 成本高检验质量差的实验室在竞争中将被淘汰[6], 临床实验室必须优化其性能, 降低检验成本, 提高检验工作效率[7]。

室内质控可检测和控制日常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检验科每月应对室内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保存, 还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 (CV) 进行评价, 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标准差、CV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 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差异, 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 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8,9]。

室间质评是利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来确定临床检验能力, 其目的是确保较高的临床检验水平。 所有临床检验项目都应该参加由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对于临床检验中心尚未组织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 也应建立室间质评制度, 以确保临床检验的质量[10]。

临床检验项目繁多, 操作繁琐, 必须根据相应的流程规范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质量控制。 因此医疗机构应健全并贯彻落实临床检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各项操作规范, 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 如标本是否合格, 标本采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实验室用水、试剂质量, 实验室的布局、环境, 玻璃器械的清洁程度, 正确的计量, 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 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都会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只有贯彻落实相关的操作规范才能提高临床检验质量[11]。

信息化是临床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 硬件设备的引入,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有助于增加临床检验信息, 如患者、检查结果、工作人员、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信息[12]。 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处理、分析和应用可以促进临床检验信息的实时传递、分析和反馈, 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效率和质量。

3.3 临床检验人员应加强交流沟通并提高自身素质

部分临床检验人员认为质量控制并非自己的本质工作, 对质量控制知之甚少也不重视, 导致质量控制未能贯彻落实。 实际上, 临床检验是一门精细的工作。 检验结果“差之毫厘”, 诊断就可能“谬以千里”, 轻则致延误病情, 重则致残与非命。 所以在工作中要精神集中, 做事严谨, 有条不紊, 一丝不苟, 绝不能马马虎虎[13]。 医学是维护人身安全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 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急患者之所急, 痛患者之所痛,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对待任何一件标本都应做到极端负责, 精益求精, 不仅要重视各种仪器的操作, 还应重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提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解除患者的病痛, 为检测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14]。

临床检验质量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评价。 因此, 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和沟通十分必要。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 检验项目日益增多, 项目的选择经常困扰临床医生, 检验科应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 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 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组合、标本组合、时机组合, 使各种诊断标准规范化和标准化, 提高诊疗效率, 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通过加强交流, 可改变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看法, 清除误解, 减少投诉, 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及时处理好临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提高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15]。

临床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应用科学, 涉及面很广,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检验方法日新月异, 对检验要求也逐步提高, 检测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只有加强临床检验相关知识的学习, 才能规范操作流程, 准确解读检验数据, 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高端检验设备都来自进口, 设备的说明书、屏幕显示、打印内容以及人机对话界面呈现全英文化, 所以除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外, 临床检验人员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充分掌握各种临床检验设备和方法,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6]。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 检测项目主要依靠仪器甚至自动完成。 大多临床检验使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 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根据临床检验仪器的维护操作指南, 做好仪器日常维护工作, 保证检验仪器在常态下保持工作。 检测操作要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 减少系统误差的产生, 避免人为错误。 所有检测项目要有室内质控并做好记录, 购买合格的试剂和消耗性用品, 详细记录仪器的工作状态, 制作完整的仪器工作与质控记录表, 确保良好的检测质量[17]。

4 小结

8.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 篇八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2

临床生化检验对临床诊断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中指标确定参考值也应当体现差别性,以成年人与新生儿对比为例,新生儿因为肝脏匮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结合的胆红素就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在生化检验中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数值将会明显超过成年人。患者性别差异也应当兼顾,适龄女性在月经期的性激素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患者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血清游离乳酸和脂肪酸、血糖上升[1]。多项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生理因素对检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12 环境设备与试剂影响 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设备,都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持最佳使用状态,使用中的人为不当操作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生化试剂使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运用,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对试剂灵敏度产生影响。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3 饮食方面影响 患者在检验前以及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也会与生化检验质量发生联系,饮食能够对血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TG、GLU、ALP等成分受饮食干扰可能性较大,TG尤为明显,其升高之后会引发血清、血浆乳白状浑浊,对比色、比浊、滴定等检验项目准确性产生影响[2]。

14 标本方面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应当要求患者在清晨并空腹采集化验样本,一些患者未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降低了标本质量或者造成标本不合格。如果不采取措施重新采集标本,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另外,部分检验岗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业务能力低下,具体操作中存在瑕疵,标本在实验室实施标本加样环节处理不当也对标本检验效果产生影响[3]。

2 强化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途径

21 强化标本质量管理 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要注重患者检验前准备工作质量,要做好标本采集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要求布置患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指导,重点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提出科学性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等方面,科学确定标本采集的时间以及方式,最大化保证患者样本采集符合规定。在标本运送与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科学性,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运送与处理规范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在这一环节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

22 强化系统质量管理 检验设备性能与准确性对于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等,医技人员应当在保证实验室环境达标的前提下,依据操作规范对检验设备开展定期维护和调试,让检验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确保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生化检验中所需使用的生化试剂质量也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试剂质量过关是有效进行检验以及保障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生化试剂的使用应当从源头把关,使用质量过硬产品,新产品应当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完善采购、保管与使用制度,做好详细记载。另外,还要针对室内外环境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检测的精准性[4]。

23 强化项目复查管理 在当前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复查环节容易被忽略,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必须要强化检验项目复查工作,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率。研究资料显示,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方面,大多数为基础与责任方面的不足,在获得检验结果之后,检验人员一定要认真对照规定履行复查程序,尤其是对于数据误差值范围超过正常区间的项目,一定要重新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检验成果的准确性,有效杜绝人为失误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5]。实践证明,抓好项目复查管理工作,能够为有效开展生化检验活动增加一道质量把关的屏障,对于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有效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预防医疗纠纷与事故的重要方面。

24 强化检验记录管理 检验记录是整个临床生化检验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对检验工作的直接佐证,不仅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同時也能够直接反应工作人员的绩效[6]。强化检验记录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管理质量,同时也是有效预防医患纠纷、占据法律主动权的重要措施,检验工作人员在记录上要全面、准确、真实,有记录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应当进行补充,要提高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数据以及各项内容的准确无误。相关管理部门或科室,还要强化监督管理,据此对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比,应当结合检验记录,科学评价工作人员绩效,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奖惩晋升等方面挂钩,促进工作成效提升。

由此可见,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医技人员一定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的分析活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不断完善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检验质量提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玉海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9(3):83-84

[2] 白继文检验医学诊断技术[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53

[3] 丁金鹤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5(10):852

[4] 万艳华临床生化检验几点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5(2):48

[5] 王正法检验科复查环节不可忽视[J]化学工业,2011,9(7):54-55

上一篇:母校的回忆作文300字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