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共6篇)
1.浅谈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 篇一
从2007年7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中部地区六省中26个城市的八大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方案的政策,实行增量抵扣、按季退税、年底清算的办法。**市是这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该政策自去年7月1日
起实施一年来,我们对其政策效应进行了一次调查,给**经济增添了发展后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落实情况及政策效应
(一)基本情况。按照增值税转型方案,**共有1130户企业符合政策享受增值税政策优惠,占全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25.14%。具体分布如下:
**市符合转型条件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户)
从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冶金业占八个行业的88%。这几大行业是**市的主导行业,也是税源重点大户。
2007年全部税收调查户申报销售额是8050652万元,而前10名的重点税源企业收入达2915843万元,占全市销售额的36.22%,在这10户企业中有8户企业就属于这八大行业。由此而来可以看出,**市的企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都将以这八大行业为主导,**市的税收收入也将持续以这八大行业为新的增长亮点。
八大行业转型退税情况统计图(万元)
单位:万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退税金额最大的是石油化工业、冶金业和装备制造业,因为以上三个行业是我们中部地区的主导行业。
(二)政策效应。增值税转型自2004年在东北三省开始试点改革,实质是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探路石,从在**试点的一年情况来看,其效应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增值税转型对税收影响低于预期。2007年,在实施增值税转型前,我们对转型将减少的增值税进行了预测,预计增值税转型将减少税收收入约2亿元,事实上,政策实施一年来,**市实际抵退税只有5204万元,与预测数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由于增量的限制,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国家制定了增量抵扣政策,即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必须在有增值税增量的前提下才能抵扣。**市增值税转型认定企业为1130户,有税收增量的144户,占总数的12.7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增量抵扣政策不但使企业受益面受到了限制,也使试点的范围大大缩小。从退税的四个季度来看,**市试点的八大行业1130户企业共购置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59966万元,实施转型后却减少了**市增值税4550万元,占当年应缴增值税291767(不含免抵)万元的1.56%。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由于增值税转型增加了企业投资,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将有利于培植税源进而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
2.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三股动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竞争能力。
一是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降低生产成本。
07年7月08年7月增值税抵扣范围行业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行业
企业户数
销售收入
应交
税负(%)
允许抵扣进项金额合计
允许抵扣税额
扩大抵扣范围后应交税金
扩大抵扣范围后税负(%)
税金
已退
装备制造业
156
907736
29110
3.2161
383
527497
3.03
石油化工业
363502
17042
4.69
304
42198
13998
3.85
冶金行业
1377230
53137
3.86
1324
932
51813
3.76
汽车制造业
478236
2354
3.01
290
2064
2.64
农产品加工
53427
1715
3.2
1177
228
1538
2.88
高新技术
37863
3294
8.7
1945
926
1349
3.56
采掘业
616605
1500
9.04
1397
8.41
电力行业
2171901
14102
8.2
217
0
13885
8.08
总
计
326
3006500
122254
4.07
8713
5204
113541
3.78
上表可以看出,**市企业增值税转型实行一年来,增值税税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按照增值税的计算原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
应缴增值税将因进项税额的增大而减少;并且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从总值中剥离出去后,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会相应减少,销售价格随之降低,企业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会有所减少,将会带来企业增值税下降。当然,这种下降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能实现税负降低。新办企业因其所有新增允许抵扣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均可抵扣已征增值税,因而税负必然大大低于老企业。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价税分流,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加了盈利空间,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根据报表统计,2007年7月1日到现在,**市八大行业累计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税额是8713万元,这部分税额是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直接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总之,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后,应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全部退回,减少了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降低了企业增值税税负,企业发展更有后劲。
二是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由于实行按期计算退还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企业因此而得到一笔额外的资金流入,不但减少了经营资金的垫付,而且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货币时间价值,获得资金使用的综合收益。以**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需进行节能降耗、治污环保等项目的技术改造,购进设备每年达4000万元,形成进项税额581万元;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循环经济”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3.5亿元,形成进项税额5085万元,因此,2007年7月份开始至年底,形成固定资产进项税额8713万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退到5085万元的款。这一方面缓解了资金压力,增加了现金流,有利于资金运作。
三是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去年来,国际经济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原材料涨价给企业生产经营带了巨大的压力。实施增值税转型后,中部地区试点企业的产品将不再含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成本,在同等条件下,将能够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具备了较其他地区和行业产品更有利的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部地区出口产品是以“完全”不含税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将更加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使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出口企业增长35户,出口创汇2.43亿美元。
(三)拉动了**经济。一是创造了投资洼地效应。由于设备投资不再背负进项税额负担,因而能够激发企业对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形成投资拉动作用。这次中部地区的增值税转型试点,是选择性试点,突出了老工业基地的投资优势。试点区比非试点区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湖南省组织的沪洽会、广交会等大型招商引资会议,**发挥了工业基础好、投资环境优的优势,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眼光。其中很多投资者就看上了增值税转型对新办企业税收优惠的吸引作用。从去年7月份起,一年来**市八大行业的企业机器设备投资总额增加59966万元,为整个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二是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由于不同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差异而导致享受该转型政策优惠待遇也不一样,由此增值税转型也促使了相关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经营规模、购置设备资产,从中也获得了政策带来的收益,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从整体上提高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从行业结构上看,冶金业、石油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增速高,而且所占投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市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石油化工业和冶金业抵退税总额为418万元,占当年全部抵退税额的比重为66.88%;上述4个行业的机器设备投资规模占8大行业机器设备投资额的64.28%以上,享受了绝大部分抵退税优惠,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其投资增长。
二、增值税转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一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市实行中部地区增值税转型试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效应力有限。办理抵退税的户数较少,户均退税规模小,留抵税额不大。2007年下半年**市1130户增值税转型认定企业中,实际能享受抵退税的企业只有144户,占认定户数的12.74%。从每户企业抵退税的平均水平看,退税规模较小,平均每户企业抵退税约为4万元。而留抵税额不大。二是抵退税集中在几户大型企业。全市退税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户,办理退税271万元,占全部应抵退税额43.40%。三是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采取增量抵扣、按季退税、年底清算的办法,人为增加操作复杂性,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四是税收任务紧,税务机关存在不按规定期限办理抵退税情况,税收政策不能落实到位,个别税务机关领导存在不完成税收任务不抵退税的潜意识。
2.操作上需要完善。增值税转型政策要求更规范的管理和更严密的监控,加大税收管理难度。增值税转型政策试点行业只有八个,行业间税收待遇不公平,试点行业偏窄,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来说,消费型增值税税款抵扣业务更加复杂,征管难度更大,尽管当前税收征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难以对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监控。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抵扣链条的混乱和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不仅会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扭曲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还会滋生各种形式的避税、骗税行为。同时,现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方法操作复杂、增值税转型企业认定标准界定等问题,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3、没有考虑地方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和不同行业企业税收存在不公平待遇。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后,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减轻,试点范围试点行业一般纳税人税收成本下降,中小企业和不同区域企业税收存在不公平待遇,应考虑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要将增值税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鼓励小规模纳税人加强财务会计核算,将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对地方的传统支柱产业没有纳入转型的范围。**下属的醴陵市是一个传统产业特色明显的地区。烟花和瓷器是2大支柱产业,也继续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提升企业产业机构的升级,但这次没有享受到这些政策优惠。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构建消费型增值税的终极目标来讲,试点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1、增值税转型政策不彻底。主要体现在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未能彻底解决增值税重复征税问题。例如试点企业只允许抵扣生产用的机器设备,不包括非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和不动产。而消费型增值税扣除范围很广,应当包括企业所有的项目支出。由于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还不够广,如交通运输、建筑安装业还没有实行增值税,因此彻底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还有待于增值税政策的不断完善。
2、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有限。此次增值税转型试点,只限于中部地区26个城市和八大行业。从政策效应和公平税负的角度分析,有限的试点城市使未列入试点的城市处于不平等的竞争态势;从八大行业的分布看,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选择这八个行业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利于形成中部地区的区域优势,但是同样是中部地区的一些特色行业如陶瓷、鞭炮烟花等行业未纳入试点,相关产业的政策导向既要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要考虑中部地区的自然优势和区域特点。
3、增量抵扣政策限制了增值税转型的总体效果。按照试点政策规定,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必须在有增值税增量的前提下才能抵扣,这就意味着购入固定资产和增值税增量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享受退税,而通常是有固定资产购进的企业没有税收增量,有增量的企业又没有外购固定资产,致使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际上没有享受到试点政策的好处,以振兴中部地区为目的而出台的试点政策总体效果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个别企业利用政策缺陷套取税收政策优惠,采取假新办、假重组等方式,并采取将企业旧设备“卖”给新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增税收和抵扣退税。
4、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规定有待完善。例如试点企业购进生产用的汽车取得的进项税额按理应当是可以申请抵扣退税的,但是由于目前购买机动车只能取得《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才能上户挂牌,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未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根据试点政策规定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意味着试点企业购进的生产用汽车的行为就不能享受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优惠政策。又如试点政策对试点企业未及时申报固定资产扩大抵扣情况的也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试点企业将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直接计入当期进项税额的行为如何定性也没有作出相关规定。这些规定的模糊对于一项税收政策来说是不严谨的。
5、试点政策征管难度大。一是在行业认定范围、地区认定范围,以及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核实及监督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策理解不一致、税务人员工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政策执行也不一致,甚至存在个别的人情税、关系税现象,影响税收政策的公正性;三是目前试点政策实行按季退税、年终清算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季度申报和退税同时完成并必须经过文书流转审批,工作量相当大,年终清算也没有相关的操作模块,对季度退税大于全年税收增量的如何进行操作也没有规定,造成征管上操作和审核工作非常繁琐。
四、完善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建议
作为全面推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前奏,试点工作应当针对存在的各项问题作如下完善:
1、增值税转型政策应当在中部地区全面推行。增值税所具有的“中性”原则确定了增值税转型政策是不能作为税收优惠政策长期使用的,否则便会对经济产生扭曲和负作用。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试点,试点地区对财政的影响的程度、政策执行及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均有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中部地区所有地区、全部行业推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时机已经成熟。
2、完善抵退税模式消除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各级政府和税务机关对全面推行消费型增值税最担心的是对财政收入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试点一年来的情况看,固定资产抵退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还是可以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消除。当然,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政策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会比试点时期大得多。对此,我们也可以采取总量控制的办法,即改变目前实行按税收增量退税的办法,借鉴出口退税的做法,实行企业按月申报,各级税务机关根据收入进度合理安排退税额度的办法,对超过财政承受范围的部分可暂缓退税。对部分经济落后、财政紧张的地区,可以采取中央转移支付对固定资产已抵退税地方25%部分返还地方财政的办法,或采取固定资产抵退税部分中央75%予以退税地方25%部分暂不退税,以减轻试点地区财政压力。
3、建立和完善与转型政策相配套的税收征管制度。一是将扩大固定资产抵扣申报表与增值税申报表合并,将扩大固定资产抵扣申报表作为增值税申报表的一个附表,随增值税实行按月申报;二是实行申报和退税审批相分离,一方面可以减少文书流转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税收计会统的影响(目前扩大固定资产申报表录入后便直接体现为“应退未退”税金);三是制订专门的增值税转型税收征管办法,对转型企业认定、核查、申报、退税的流程进行详细规定,提高办税工作质量和效率。
4、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和补充。对纳税人购进生产用机动车,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之前,可以规定对协查无问题的允许列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金;对不及时申报或未在规定的时限内申报的纳税人可以设定一定的义务进行适当的约束和管理,以增强纳税人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遵从度。
5、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一是要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将建筑安装、仓储租赁、交通运输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现行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偷逃税款;二是要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征收率,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即将小规模企业征收率工业6%商业4%下调为工业3%商业2%,促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浅谈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 篇二
关键词:增值税;CGE模型;云南省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破除的主要障碍,行业税负是决定产业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关系到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成败。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最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税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适当地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增值税改革影响范围广、覆盖行业多,将会对行业税负、产品价格、就业、收入分配、居民福利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截至2014年,云南省共有十个行业纳入到营改增试点的范围,纳税人已经增至8.73万户,营改增实现的增值税入库金额为41.47亿元。云南省增值税转型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樊明太等(2002)通过研究认为增值税改革在短期内并不会刺激实际GDP 的增长,但是,在资本供给内生化之后,其对GDP的长期拉动作用约为0.19 %;翟凡等(2006)提出增值税扩围从长期来看能够刺激总产出以及改善社会福利状况;平新乔等(2009)认为增值税对居民福利产生的不利影响小于营业税,并提出倡议把小规模企业的增值税彻底废除,逐步将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让服务业企业有权进行进项抵扣;程子建(2011)提出为提高居民福利,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采用增值税,但这种方法具有累退性。增值税全面扩围的福利改善作用比生产性税收扩围的作用要小,但却是累进的;潘文轩(2012)提出税改后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的选择要根据税负平衡点谨慎考量,同时他指出上海市增值税扩围所制定的交通运输业和租赁业的税率水平过高,有必要进行调整。
因为现阶段涉及到云南省实际情况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测算了云南省增值税转型的政策下不同税率对GDP和政府财政收入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理论模型设定
CGE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基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以及投入产出理论,分析对象为整个经济系统,旨在反映经济系统内的所有市场、所有价格,以及各种商品和要素的供需关系。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经济系统的某一部分的变化会通过经济系统的关联互动波及整个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出现不同均衡状态间的过渡。从建模的角度来看,CGE就是描述宏观经济系统供需平衡的一组方程式。
本文从生产、收入分配、需求、均衡以及宏观闭合等五个部分着手建构CGE模型,同时也将净出口的影响纳入了建模的考量范围。
第一,生产模块。就是经济中各产业部门的生产企业使用各种中间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来生产产品。模型采用两层嵌套生产函数来描述企业产品供给与投入需求的行为。第一层嵌套的生产函数有两个投入,一个是中间投入,一个是增加值。第二嵌套的生产函数中,中间投入部分的生产函数是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增值部分的生产函数由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第二,收入分配模块。收入分配包括要素收入及居民之间、政府和国外的转移支付,以及作为营业盈余分配的中转账户的企业。
第三,需求模块。需要主要包括居民需求和其他最终需求。
第四,贸易模块。贸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口需求、出口需求和出口供给。用CES函数来描述不同原产地之间的替代程度,同时设模型满足小国假设,CET弹性趋于无穷大,国内生产者的价格等于世界出口价格。
第五,均衡模块。经济系统平衡也就是市场出清,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及资本市场,所有国内供给等于国内需求,由于本文通过调整劳动力的就业量来分析其对经济系统造成的影响,所以假设劳动力市场没有出清,存在失业问题。
第六,宏观闭合模块。这里使用路易斯闭合条件,劳动价格外生给定,资本的供应量等于资本禀赋。
三、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云南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和资金流量表、云南统计年鉴(2007)提供的数据,制定用于分析云南省增值税转型问题的SAM表作为CGE政策模拟的数据集。
根据现已实施的改革试点方案和国际经验,营改增试点行业新增了6%和11%两档较低税率,而增值税为了保持其税收的中性,其税率档次不宜过多。本文在考虑现行税率及试点税率的基础上,对改革后的增值税分别采用了6%、9%、11%、15%、17%五档税率进行测算,从不同税率档次得出的税负变化状况中分析税率水平将对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
云南省的税收征收率仍有很大的潜力,云南省税收征收率对地方财力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通过增值税税率的提高可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率仍然是增强云南省地方财力、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一,加强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征收率,把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作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重点,完善增值税发票稽查制度,推进电子发票的使用和金税工程的建设,确保增值税纳税人能够足额缴纳税款,减少税收流失的规模。
其二,加强重点税源监控。那些在当地经营规模较大并且其纳税额占当地税收比例较大的税源对当地税收任务的完成起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定期对这些重点税源企业的数据进行审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从而为云南省经济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财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欣.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编程[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2] 周建军 王韬.CGE模型方程类型的选择及其构建[J].决策借鉴,2002(5).
3.浅谈增值税转型企业的税收筹划 篇三
[摘 要]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筹资、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和安排,从而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济行为。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究竟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本文从增值税转型内容、涵义入手,通过对转型后给企业影响的分析,指出企业应借助这一机遇,加快投资更新生产设备的步伐,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企业;税收筹划
一、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物服务各个环节所创造的新增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有三种类型:消费型、收入型、生产型。这三种类型,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从财政收入效果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最多,从鼓励投资角度看消费型增值税效果最好,从便于征管的角度看收入型增值税效果最差。
增值税类型的选择,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专业化程度,也要考虑政策取向,而社会历史条件与国际环境影响也是影响增值税类型选择的一个现实因素。1994年我国选择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主要着眼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广泛的税基,对于保障财政收入、抑制投资过热、调控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型增值税重复征税、抑制投资、阻碍技术更新等弊端逐步显露出来。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金中抵扣。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 1.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
2.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
??? 3.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4.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
5.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内涵
1.突出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
2.平衡不同纳税主体间税负水平。增值税转型主要是针对一般纳税人,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一律降低为3%。
3.延长纳税申报期限。为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将纳税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4.调整优惠政策。转型改革后,企业购买设备,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其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为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相应停止执行。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核心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从宏观的角度看,将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微观看:
1.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1)减少当期应交的增值税
假定A公司需要支付增值税款为200万元,本又购进机器设备一台,不含税价格400万元,增值税68万元。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十年,十年后残值为0,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
转型前应缴纳的增值税=200万元
转型后应缴纳的增值税=200-68=132万元
(2)减少当期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转型前应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00×10%=20万元
转型后应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32×10%=13.2万元
(3)增加当期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转型前新增固定资产468万元,在该设备的十年经济寿命里,每年计提的折旧为46.8万元,该折旧冲减利润后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6.8×25%=11.7万元
转型后新增固定资产400万元,在该设备的十年经济寿命里,每年计提的折旧为40万元,该折旧冲减利润后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0×25%=10万元
那么,企业最终的整体税负为:
转型前= 200 +20 +11.7=231.7万元
转型后=132 +13.2 +10=155.2万元
由此可见,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税负影响不仅涉及增值税,还涉及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增值税转型,直接减少税金支出,提高赢利水平;虽然由于转型降低了新增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造成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但企业净收益和税后的收益明显提高。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增值税转型后贡献的利润是76.5万元。增值税转型不仅直接减轻了税负,而且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影响是重大、直接和有效的。
2.降低资产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生产型增值税中,新增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不能抵扣,企业缴纳的增值税额不仅明显增加,而且新增固定资产只能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导致资产价值虚增。而实行消费型的增值税后,固定资产投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额扣除,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再包含购进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减少,推动了企业赢利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持有期间的经营成果。
3.提升设备购置当年的现金流量
增值税转型最终要通过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转型后,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当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由于增值税支出的减少而有所上升。无疑,这等于为企业筹措了资金,雄厚的资金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降低产品价格
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等长期资本所负担的增值税不得抵扣,这就使得这部分税款资本化,成为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并分期转到产品的价值中去,成为产品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这等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承担了一道税,征收增值税时又课征了一道税,这就虚增了产品成本,而产生重复征税。货物流通次数越多,重复征税次数也越多。因此,增值税转型后,商品成本也将随之降低,而企业也有了降价的空间。当然,企业的产品能否更加低廉,还要看市场竞争的程度。
二、增值税转型企业的税收筹划 ??
(一)企业身份的筹划
增值税转型后,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身份的筹划。由于此次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的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享受增值税转型的实惠的。因此,对于新办企业,应及时地向税务机关申请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若现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应抓住转型期国家对一般纳税人降低认定标准的契机,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从而搭上享受抵扣进项税的列车。
(二)采购固定资产获取进项发票的筹划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产生投资激励,从而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由于我国现行发票管理中有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之分。因此,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在注意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的区别同时,一定要密切关注供货商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尽可能地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便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
(三)采购固定资产选择供货商的筹划
我国增值税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暂行条例》规定,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为17%或13%,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因此,企业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必须在不同身份的供货商之间作出选择。假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款为100万元。那么,企业向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或13万元=100 ×17%(13%);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万元=100 ×3%。显然,企业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处采购固定资产能获得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应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供货商。??
(四)采购固定资产抵扣时机的筹划
1.固定资产采购时间的筹划
合理的采购时机可以使企业及时地获取更大的收益。一般来说,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购进固定资产,就可以及时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采购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及时抵扣,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清晰的财务核算,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2.固定资产销售时间的筹划
增值税转型前销售固定资产一般免征增值税,转型后出售固定资产视同销售货物,要计算并缴纳增值税。因此,企业销售固定资产应尽量选择在获得较大进项增值税额的当期。这样,就可以保证有足够多的销项税抵减进项税,从而降低增值税税负,达到借转型之势度过经济寒冬的目的。
三、增值税转型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增值税转型有利于激活企业的投资行为,促使企业扩大投资和技术更新。需要注意的是,《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购进属于不动产(如房屋、建筑物、土地)项目的固定资产,不得抵扣进项税。因此,企业必须把握好固定资产界定的标准及可抵扣的范围,不可盲目扩张。
增值税转型,购进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确实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企业必须根据其自身经营目标、发展规划及经济状况进行投资选择,万不可为了抵扣而购进固定资产。否则,即便眼下经济增长被拉上去,而这种短期利益行为而造成的经济失衡现象非但不会发生本质变化,且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的变动无疑给企业税收筹划以新的空间。企业必须全面了解新法规、政策,学懂弄通,领会悟透,准确掌握其要领。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规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正确处理好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成功地进行税收筹划,为企业增加效益。■ [参考资料]
4.浅谈玉雕工艺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一、选料
原料是玉雕的核心。“美玉不雕”说明了原料艺术价值的重要性。当然,玉原料不可能都是完美的,玉料需要经过设计师用精湛的技艺赋予其灵魂。因此,在设计制作玉雕前必须认真选料。教师在实践操作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到主料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选料时应让学生着重注意料型是否美观;料质即质分、油分是否上乘;料色即玉的皮色的好坏以及玉料存在的问题(如裂纹、水线、石花、石僵、串僵、串色、杂色)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玉料的特色。
二、设计
玉雕设计是整个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玉雕设计师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文学素养、美学素养、绘画能力、造型能力、玉雕语言驾驭能力、制作能力等。设计师在设计前一般要先“读玉”,与玉“对话”,了解玉型、玉质和玉色,预测玉在制作、展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会出现什么效果,并选择相应的处理手法。同时,还要考虑作品的寓意。玉雕有句行话:“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确定寓意后,设计师需要画图稿,定稿后呈现在玉料上。一般图稿需要在玉料上画三至五次才能完成,设计需要因材料的变化而变化。设计者要始终以玉料为主导,作品才能有灵气,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玉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几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产物。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玉的寿命是无限的。因此,设计师应呵护玉、尊重玉、崇尚玉,用心设计,千万不能做“刀斧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惜玉如金”,带领学生提升文化修养,认真练好造型基本功,用心体会和研究优秀的玉雕设计作品,掌握设计规律并不断创新。
三、制作
玉雕工艺的制作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玉雕工耐心、细心地琢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玉雕工要熟练地使用工具,做到“造型生动、准确;型顺、面顺与线顺;面净、线净与整体净”。在制作过程中,玉雕工需要不断与设计师沟通,针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设计方案。
常言道,设计师是“脑”,玉雕工是“手”,只有“手、脑”合一才能雕琢出完美的作品。技术不等于工艺,但艺术必包含技术,没有艺术的技术只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技术的艺术就是没有土壤的种子。
玉雕与其他雕塑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玉雕有其独特的语言,不能把玉雕与其他雕塑完全混为一谈。在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艺能力,把玉雕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同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在琢玉过程中不断修炼品性。
四、打磨
打磨是玉雕工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能够使玉器造型及线条更“顺”、更“净”,有利于进一步呈现“玉质美”。在打磨过程中,分粗砂、中砂、细砂、亮光、哑光、喷砂等工序,根据不同的玉质和效果采用不同的方法。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注重打磨这道工序。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把自己制作的小作品进行打磨,熟悉打磨这一重要环节的全过程。
五、展示
雕玉的原则之一就是“美化玉、装饰玉、展示玉”,根据不同的玉质,不同的主题配备不同的展示材料进行装饰与陪衬,如底座、背景、装饰物、链子、镶金、镶银等。教师要多带领学生参加玉器会展,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在此过程中体会和感悟玉之美。
玉雕工艺流程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玉种有不同的风格与流程,同一玉种也有不同的设计和制作风格,艺术家展现美的形式是多样的,但追求美的规律是永恒的。玉雕教学有其独特性,对于从事玉雕工作的人来说,自身修养很重要,实践是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5.浅谈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 篇五
关键词 实践操作 数学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55-02
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如何将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呢?
一、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稳定,特别是单一的计算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运用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如:在教学5的认识,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如数5个手指,5支枝粉笔,5个男同学,5个女同学,摆出5根小棒,按规定的顺序摆数字卡等。教学5的组成和分成时,让他们帮助小白兔分萝卜,用小棒摆,用手指分,还要求大家听清老师拍手的次数,接着拍出老师指定的数,然后说出数的组成等。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更牢固。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比如,为了让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就让学生充分的操作学具(小木棒、花生豆、糖块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又如,在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教学中,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弄清数位的意义,领会读数、写数的法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从操作中获得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吸引学生动手动脑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中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教师应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同桌的学生二人分别扮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学生利用摆小棒探求计算方法,有的把一捆小棒打开,拿出9根,还剩1根,1根与5根合起来是6根,还剩6根。有的把一捆拆开,拿出4根,与5根凑成9根拿走,最后也剩6根。还有的一根一根的数出9根拿走,最后得到结果。这样一操作,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可以导致认知的优化,有利于认知的内化,增进认知的传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所以,老师通过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操作,在操作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道理,使动手、动脑实践活动成为学习有效的活动。
三、实践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动手分小棒,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结果怎么样?2.再让学生把8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结果怎么样?观察比较,第一种正好分完,第二种是平均分了之后还有剩余,指导学生书写这两道算式,并明确指出,第二道题平均分后剩下的这个数叫“余数”,同时揭示了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糖果、作业本等,边分边写算式,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明确知识的发展过程。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实践操作,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6.浅谈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 篇六
关键词:德育课堂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需要用好“小组合作法”。笔者通过梳理“小组合作法”的内涵、作用和运用注意事项,旨在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敢说”“想说”“能说”,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德育目标。
一、中职德育课堂现状
在中职德育课堂上,往往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且精神状态不佳,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基础能力有关。由于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加上经历中考失败后的挫败感,一些中职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动机不强,奉行“学习无用论”,因而上课时没有动力,变得无精打采。二是德育课堂的教学方法落后,使课堂魅力不足。在传统的德育课上,很多教师仍然坚持“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缺乏引导或引导不当,导致学生对教学环境不适应。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分享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感觉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经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探索出符合中职实际的“小组合作法”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法”的内涵
“小组合作法”是指通过小组成员间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德育课堂上,“小组合作法”要求德育老师向学生布置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小组范围内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并与老师和其他小组进行教学互动,最终得出学习结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特色在于,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展示个性,激发动力,挖掘潜能,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德育知识和理论。
“小组合作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大步骤:一是科学分组,二是围绕问题开展广泛讨论,三是总结学习成果并汇报。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法链条,促使预期德育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
此外,要正确实施“小组合作法”,还必须厘清该方法的外延,注意区分它与“小组讨论”的概念和做法的差异。小组讨论是指将成员临时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围绕某个学习课题进行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在小组讨论的方法中,组内的成员地位平等,没有特定的领导,其理想效果是各种思想、观点的相互印证补充,相互碰撞启发。而“小组合作法”中的小组有领导和普通成员的身份区别,组长、副组长可带领全体组员进行讨论,控制讨论的主题、方向,保证最终得出组内的一致结论,避免了小组讨论中各个组员各执己见、无法统一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法”在德育课堂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法”运用于德育课堂,是一次德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它要求教师起到从旁引导、把控进程的作用,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组内交流、合作学习、总结发言的过程中,变得“敢说”“想说”“能说”。具体而言,实施“小组合作法”主要有以下的作用。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
很多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信,甚至感到自卑,因此对于老师的提问,往往不敢发表个人看法,不敢与同学之间进行意见交流和分享,害怕出错而被老师、同学嘲笑或孤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不少学生对教师抛出的问题怯于回答,使课堂冷场,陷入尴尬局面,最后只得由教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很难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学目标也较难达成。
而采用“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模式相当于给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分组合理、小组内分工明确,在每组成员中会有一至两人基础较好、思维较活跃,而且有组长和副组长,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主动发言、积极讨论,从而使得教师抛出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当教师对这种发言行为表示肯定,对发言内容进行鼓励后,就在全班形成了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带动小组内其他成员加入到交流中来,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以“明礼诚信”一课为例,在讲“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的德育主题时,笔者会把课前准备好的案例《诚信老人吴乃宜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看完诚信故事视频后,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感受和收获。一时之间,许多学生因为不习惯表达,也因为害怕自己讲不好而羞于开口。
于是笔者先让组内成员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既可以收集各个成员的意见,又能练习、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因此,小组讨论起到了学生发表意见的缓冲作用。而且,在小组内个别积极外向的学生示范、引导下,其他学生也不再像原来那样恐惧发言,愿意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课堂氛围便从静态变成动态,真正“活”起来了。
2.培养信任的同学关系,让学生融入角色
一段融洽、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同学关系,不仅是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渴望友情的体现,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而“小组合作法”关注到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注重发挥同学关系对德育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其置身于融洽的同学关系,从而有助于每个学生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进一步独立思考、延伸,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以德育课职业理想的作用为例,在课前,笔者让学生畅想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然后各小组以海报的形式表现各个组员的职业理想。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要求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具体讲解,并且告诉学生各组的海报需要评比,评价的标准是既要体现组员的职业理想,又要有一定的观赏性。
在相互讨论之后,各组确定了海报的总体风格和组员的职业理想,在具体的海报制作过程中,组员之间会进行特长匹配:有绘画才能的组员负责绘画,字写得漂亮的同学负责誊写工作,其他组员有的涂颜色有的打下手,每个组员都真正进入了小组工作赋予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从而能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并且相互配合,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学生们用短短两天时间便完成了各组的作品。正式上课时,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人负责展示海报,一人负责解说,组内其他学生在台下为自己的组员打气加油,培养了学生的团结精神。
“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分工明确的任务形式中,更好地彼此融入,小组成员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感,意识到组内成员间的一体性。
3.鼓励精彩的七嘴八舌,让学生“想说”
“小组合作法”强调学生的讨论、交流,改变传统教学的师传生受方式,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热情,不仅“敢说”,而且“想说”。
在上《恪守道德规范》这堂德育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入“道德课堂”,笔者列举了电影《盒子》里的一个片段:假如有一天你得到一个神秘的盒子,那人告诉你它上面有个按钮,只要按下它你就能得到一百万,但同时世界上某个角落将有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因此而死去。然后,据此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选,你选择按还是不按?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因此刚一抛出问题,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按,因为一百万的诱惑太大;有人说看情况,最好受害者是死刑犯或者十恶不赦的罪犯;有人说坚决不按,不管怎样都是一条生命,会于心不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理由,为了让小组内其他成员赞成自己的选择,必须思考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这种渴望他人赞同的心理,使得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并据理力争。通过在讨论中畅所欲言、思想交锋,每个小组成员都得以深刻理解“道德标准”的主题,不再流于肤浅的表面认识,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经过小组讨论和意见综合,教师请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每位同学都信心满满,再也不怕站起来没话说或者说得不好而被人嘲笑了,而是更珍惜表达的机会,争当本组总结发言的小组代表。经过“小组合作法”,学生最终形成统一的答案:不按,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为了金钱而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4.激起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能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法”旨在让组员与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团体互助中解决学生一个人无法解答的难题,并使小组的最终观点和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和完善,让学生人人“能说”。
在上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一课时,课程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步骤。笔者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分析“学校人”与“职业人”的区别。经过合作讨论,学生很快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在社会责任、权利义务与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诸多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个人的角度,讨论学生在校有哪些责任,进入社会的又有哪些责任,并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是多重性的,单凭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将其说完整,也很难形成系统的答案。但是,通过组内探讨交流,全组学生集思广益,就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通过这次讨论,学生不仅“敢说”“想说”,而且更加“能说”了。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法”自己得出结论,比直接告诉学生生硬的理论更能接受。学生在自主参与、深度参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德育课的魅力。
四、实施“小组合作法”的注意事项
将“小组合作法”运用德育课堂,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小组合作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实行科学分组
首先,在小组数量上最好保持在5~7个左右,太多了会使讨论时间过长,影响整体的教学进程,太少了又会减少部分学生的发言机会,并无法形成深度讨论。其次,在小组成员搭配上,应尽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层次进行分组,保证同一个小组内成员特质的差异性,使成员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意见交流和思维碰撞,实现有效互补。最后,确保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大致相当,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得以平等、轻松地开展讨论。
2.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在实施“小组合作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引导者既不能成为旁观者,也不能过度干涉。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法”时要全局性地把握课堂秩序,在学生自由讨论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和关注,并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同时,教师又不能过度干涉学生的讨论合作过程。“小组合作法”的主角是学生,尤其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不要提前否定学生的思考和不成熟的见解。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知难而进、得出结论,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
3.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一个适合学生合作、讨论的德育学习情境,需要教师精心选择主题,控制好难易程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教师在任务的安排和问题的设置上应注意合理、有层次梯度,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基本都可以解决。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跳一跳摘个桃”一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讨论合作和教师的引导,“跳一跳”便能够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慧.浅谈分组讨论法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0(9).
[2]谭业胜.浅谈讨论式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
[3]王伟.浅析小组合作在中职德育课堂上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4(23).
[4]郑秀君.在德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0).
[5]高庆.小组合作学习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15).
【浅谈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09-26
增值税改革政策10-07
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09-03
新政策下自来水企业如何缴纳增值税09-28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10-20
浅谈保险增值服务营销08-04
增值税案例07-10
增值税课堂习题07-28
增值税免税备案表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