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24-07-14

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共13篇)

1.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课堂充满快乐!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刘伟平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是的,茫茫人海,相逢并不容易,今生能为师生,那可是前世修来的,一定要珍惜给予快乐的机会,从心底为他人绽放一朵朵快乐之花。用那阳光般的心灵,去传递快乐,感受美好,使课堂成为师生快乐的家园。正所谓“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师生间,这最美的花一定是信任之花,奉献之花,关怀之花,快乐之花。

信任是一朵神奇的花朵,它可以沟通人心、相互尊重、放飞思想。师生间最美的境界来自互相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因为教师是德者、导师、人性和品德的化身,教师信任学生,是因为他们如同娇嫩的花朵,洁白柔嫩,需要呵护和引导。正如有位教育家说过:“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且也是师爱和师德缺失的表现。可现实的情况是,师生间信任与快乐的因素在减少,不是吗?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今天因为昨晚做作业晚了,起床头昏不小心上课迟到了,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明天因为近来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叫去谈话;后天因为上课时和同学讲话,被老师大声训斥;于是课堂不再是温馨的殿堂,不再是品味书香的乐园。许多同学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谈话,特别是为了逃避惩罚,开始对老师阳奉阴违,耍滑头说谎话,明明上课没有专心听讲,他偏说老师没有讲清楚;明明知道近来成绩不是很好,偏偏考试时作弊,结果成绩上

去了,人格却低下了;看到这些的确令人痛心,我们有许多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可惜的是,不知如何去做,去努力改善的大有人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呼唤一定要建立快乐的课堂,每一个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给予学生信任,关怀、友情,不要动不动就用分数的鞭子,训斥的鞭子,不理的鞭子,孤立的鞭子,告状的鞭子。而要努力营造师生间和谐的气氛,平等的交流,善意的提示,积极的赞美,甜美的微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不再苦闷,不再压抑,而是充满和谐快乐的精神家园。

请记住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说过的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身为教师,我们有着莫大的责任,唯有用我们的学识、内在的品质、信念、理智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建立快乐和谐的课堂,我们才能心安理得。

2.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二

张老师教育学生行为过激, 曾发生过几次麻烦事, 领导、同事劝他, 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 可他倔强:“玉不琢不成器, 这是我对他们负责, 不严格教育怎能出优秀学子呀……”学校爱惜其才,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可这次事情闹大了, 不好了之。班上有个学生叫李亮, 学习差, 懒散消极, 是个软硬不吃的“橡皮蛋”。快要中考了, 他依旧吊儿郎当, 张老师心急, 骂他, 他不闻不管;张老师怒了, 找不完成作业的借口, 狠狠“教训”了一顿。李亮跑回了家, 死活不上学了, 说让老师打怕了。李亮是三代的独苗, 家里的“现世宝”, 父母不依不饶, 闹学校, 闹老师, 最后闹到了乡政府、教育局。张老师受了处分, 调出了乡中去小学了。

“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了, 管不严不听话, 管严了就出事, 全是老师的责任, 这老师太难当了……”听到同事的抱怨, 引起我的思索。在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的优劣的传统教育思想中, 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师德的评价。管理学生一定要“严”, 学生是未成年人, 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力、自控力, 这就要老师在生活上、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师出高徒”, 这“严”不等同于“棍棒”, 不等同于“体罚学生”, 而应是包含深沉“爱”的“严”。我认为, 在师德中, 爱生是最核心的内容, 老师要有一颗博大、宽容的热爱学生的心灵, 以自己高尚的行为、文明的言语示范、教育学生, 只有“爱生”, 做学生的知己, 才能使学生真正“亲其师, 信其道”,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三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视,避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对后进生来说尤为重要。

1、及时的捕捉学生“闪光点”

我做班主任工作,主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对后进生来说,在工作中发现,其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而且在他们身上也同样有许多“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平时非常注意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的发现这些“闪光点”甚至是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比方说,我带的班级有一个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但是他比较有体育方面的天赋,我就安排他组织班级搞一次寝室间的篮球比赛:组织全班同学搞一次乒乓球比赛:他把这两次活动组织的井井有序,有声有色,同学们都很满意,我就抓紧时机在班级里表扬了他,对于他的工作给以充分的肯定。私下里,我找他做了一次较为深刻的谈活,在肯定了他的能力的同时,再及时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告诉他们如何扬长避短,是他对大学生活充满希望,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选准教育时机

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新生入学伊始,绝大部分同学往往会有在新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欲望。各自都会在心底里给自己立下一个新的“志愿”,这是转变后进生的人好时机。因此要提前做好后进生的情况调查,主动而自然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关怀、鼓励,帮助他们,促使其把调整自己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同时告诉他们不要“常立志”而要“立长志”,哪怕你的志向不甚高远,但一旦立下志愿,就要努力为实现之而付出。

二、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真正地融入班集体当中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问,关心、了解每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主动的去做他们的一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敬重,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才真正尽了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1、建立QQ,加入班级的群

网络时代的今天,不上网或没有QQ的学生几乎没有,为了填补与现代学生之间的代沟,我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也设立了自己的QQ,加入到班级的群里,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而且,加入QQ群以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以前更方便了。原来要面对面的交流,就需要在工作时间里挤时间。而通过QQ,可以把时间延展到放学之后的晚上或是周末。甚至是很多不方便当面说的话,同学们瞧通过留言的方式跟我交流。并且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好多学生私下里称呼我为:“潘哥”。

2、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问的心理距离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团,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茸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班主任付出真爱,激发学生的情感

目前的职高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兼具独生子女的共同特性,那就是“独”。相互之间的关爱和合作精神大都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就是用我付出的真爱,去激发他们的相互关爱之情,同时在班级倡导团结之风,举出大量的实例,说明“出门靠朋友”的重要性,而朋友的主要来源就是同学。

1、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时,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班主任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用爱温暖学生

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3、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4.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四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酒馆小学

贺延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能撑起一片天空。”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都是教师职业的精髓就是“贡献”和“爱心”,它们勉励着我,使我十二年来一直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一腔真情,默默地耕耘和奉献。

一、理解宽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些。”宽容能触及人的自尊心最敏感的地方,只要学生不是出于恶意,教师谅解他们一时存在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也会使他们深深悔恨,主动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我教过一位学生,成绩一向较差,平时专爱捉弄别人,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多次教育引导,效果不大理想。有一天中午,他用讲台的粉笔去掷人,我知道后,就罚他买回两盒粉笔,并写检讨书,当他将粉笔和检讨书交给我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不对头的得意神色。我看了检讨书,没问题。最让我欣赏的一句:“我保证以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当我打开袋子看到那两盒粉笔,我火冒三尺,粉笔全被人全折断了,小胡竟笑出来,显得更得意了。我压住了怒火,我想以罚代教,不行,我要来个表扬的。我说:“你能买回两盒粉笔,并且保证以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我感到高兴,不管你买的粉笔质量如何。我欣赏你能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举动。这时他没有笑了,脸红了,很尴尬的样子。第二天,我的桌子又多了两盒完整无缺的粉笔。

二、捕捉“光点”

初中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但是,一些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产生了消极,颓唐的心理倾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索性自我放弃。这时,要是能捕捉他们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这将会让他们重新点燃自尊的火种,扬起前进的风帆。本学期,我班有一个姓关的学生,学习懒散,无心向学,成绩差。本学期学校组织篮球队,竟然看上了他,他很乐意参加。我利用一点时间看他打球,当他休息时,我就趁机表扬他:“你们的球赛打得很精彩,你的功劳不少啊。”他听到我的表扬很高兴,下半场打得更卖力。第二天,我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球队离不开你,因为你肯为球队拼搏;我们的班集体也同样离不开你,因为你是班集体的一员„„最后我还给了香港智慧大师两努的一句名言鼓励他:聪明来自天生,我们没法控制,但努力是能让自己坚强和得到更多的积累机会。从那以后,他特别的关心班集体,同时他学习也认真了,成绩自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循循善诱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难免沉渣泛起,而自制能力较弱的中学生极其容易走上邪路。这时,我们做老师的要摸清“病根”,循循善诱,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小余是一个思想较早熟的女孩,从初一开始,就有和男生拥拥搂搂的现象。到了初三,她的行为更“开放”了,我想这样发展下去,问题可真了。于是,我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深入了解——家访。通过多次家访,我弄清了小余的“开放”是受她的表姐影响。她表姐没有读高中,也没有工作,跟着一些社会青年混。而小余经常跟表姐来往,有时还在她家过夜。弄清“病根”之后,我与小余的家长联手,对她进行了“治疗”。首先要求她在家里睡觉,父母做好监督,而我专做她的思想工作。一个星期,我与她四次谈心,谈的内容很多,如:早开的花不结果,嫩树结的果不甜,经常夜不归家,容易发生意外等等。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她渐渐领悟到世间的险恶,从而渐渐减小与表姐联络。她有一点儿进步,我就给予肯定。我经常为她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我让她组织开展一些班的主题会,让她做主持。随着这些健康有益活动的开展,她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就这样,我怀着一片爱心,对她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让她回归正途。

四、抓反复,锲而不舍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况且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去年我担任的班许多男生沉迷网吧。最另我头痛的小俊。他由小被父母宠坏,到初中,父母觉得不对头,想管他已经不受管了,他时常跟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游玩,上网打机,经常不回家。家长知道后以打骂代教,时间一长,他更逆反。在这样的环境,我没有放弃他,我经常与他谈心,摆明态度,我没有放弃你,你可也不应放弃自己,家人没有放弃你,你不该放弃家人(他是家人领养的),他先是感动,规矩了了一段时间。后来又犯了,我坚持不懈,用真诚去打动他的心,几次我和他家长到机室找他回来,有时我还发动我的朋友去扶他一把,他是在警务区工作的。就这样,我与朋友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使他清楚自己的行为,发展下去就会不堪设想。他终于悬崖勒马了。后来学校发起了“拒绝网吧”的签名活动,我让他第一个上台签名,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他很少到网吧去,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转变,虽然偶尔重犯,但我反复抓,锲而不舍,他总算以较好的成绩升上高中。

5.师德征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五

苏联著名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能创设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环境,幼儿应在充满爱的玕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儿教肓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爱是最有效的形式。

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乐于去观宗、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我从事幼教工作将近六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眼中,教师就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物,是最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地影响着孩子,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问题。

记得刚开始来幼儿园工作时,我什么都不会,天天围着孩子转,而不是孩子围着我转,但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不知道的事情,也学会了怎样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学会了做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让孩子更加喜欢你,记得前不久有位朋友问我,你天天带小孩辛苦吗?小孩哭闹了,你怎么办?我当时就面带微笑的告诉她在社会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辛苦不累的,虽然累,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很满足,我的笑容来自于这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因为这群孩子我的笑容从没有离开过,只有你真正付出的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以前每当孩子哭闹时候,我就会特别烦特别累,甚至不想从事这份工作了,但这时我自己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安慰自己说这都不是事,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有什么事是你不愿意做得,时间久了孩子们熟悉了就会习惯的不管做什么才开始都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期间过来就会慢慢习惯,并且喜欢,所以每当烦恼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向你走来时,你都要学会心灵的安慰,自我安慰也是得到进步的一种步法。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相貌、性格、行为习惯、个性、能力都存在着不同之处。尽管这样,孩子总是天真、可爱、心灵总是那么的纯真,在他们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及缺点。在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的爱会给予孩子产生积极、自豪的情绪,尤其是对那些胆小、表现不出众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在我的班中,文远是一个比较散漫的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把头垂得低低的,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但是他平时在游戏中能积极帮助同伴收拾玩具,做手工的时候,完成得又快又好。因此,我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还展示他的手工作业,还要求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学习,同时向他提出要改正缺点的要求。从此。他渐渐地有了进步,同伴们也开始喜欢他了。又有一次,我手里拿着红花,准备要开展奖印章活动,一个孩子突然问我:“老师肯定是要奖给悠悠的?我说:“你为什么说要奖给她呢?”这孩子说:“因为人人都喜欢她。”我马上笑眯眯地说:“老师喜欢每个小朋友,如果你有进步,做一个好孩子,老师就更喜欢你,也把印章奖给你。”从此,我经常听见小朋友互相在说:“我又得了小印章啦!老师说我有进步,老师是爱我的!”是啊,班上每一个孩子,无论是聪明还是漂亮的,是调皮还是表现一般的,他们都应得到这种爱。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韦涛小朋友跑来间我:“沈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睿力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郎晨小朋友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滑滑梯吧!“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滑梯,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滑滑梯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走的更近了,感情更深了,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深厚的情感,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子的一切。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敲响“平等”的大门,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 ,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孩子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就像慈母一样,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在学期初,由于孩子们刚离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免不了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哭闹,不愿意上学的现象。于是,我就主动和孩子穿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具,对个别哭闹的孩子不嫌弃而是体谅他们的心情,耐心地哄他们,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平时,我还喜欢通过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每天高高兴兴地对着孩子笑一笑,和他们说一说,在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交谈中和孩子一样高,尽量避免引起他们胆怯、恐慌的各种因素。逐渐调整心理,使幼儿在我的微笑中体会爱让我的爱去安抚童真的心灵。渐渐地,我发现幼儿总是甜甜地对着你笑,总是喜欢围在你的身边。

6.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六

早在《经济观察报》有篇社论中提及一件事情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有19位家长的联名信,终于让学校劝退了一个五年级的少年,这是两年前深圳一所小学发生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让人们怀有如此强烈的敌意?他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如人,也不像其他同学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家长们担心他影响自己的孩子。这个残障男孩,曾经就读于特殊儿童学校,有着相对不错的智商,钢琴演奏水平七级,没有攻击行为,母亲为了让他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把他转到普通小学。但家长们不容。一个学期后,他们说,再不劝退这孩子就“不客气”。他想上学,学校不让他进教室,他溜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学校搬走了他的课桌椅,他站在教室最后,靠着墙,“站得老直,像一朵蘑菇”。

一声叹息。不仅仅为这个少年,更为他的同学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所见所闻都对将来个人品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特殊孩子的到来以及离开,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什么?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示范效应?世界应该是宽容的还是狭隘的?对待特殊群体、弱者群体,应该予以爱心还是施以隔离甚或敌意?

家长们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为孩子争回了清净的学习环境,但却错失了给他们提供“爱的教育”的机会——虽然,他们或许也一直在教给孩子爱与宽容,但这次他们用行为告诉孩子,如果存在哪怕只是微小的利益冲突,别说善待,伤害他人也是合理的。也别光怪家长,整个社会忽视爱的教育已经太久了,我们从来不缺宣言和口号,但却做不到知行合一。整个社会在功利的轨道上奔跑太久,已经忘掉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应有一些关乎精神的东西。这19位家长,都是五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他们已被“小升初”拖得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心灵养分。教育沉疴使然,社会痼疾使然。

众所周知,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但是,教育光注重学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懂得爱。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是的,一个会爱的人,才会有包容、乐善、诚良等美好品质,这些都是生命中的精神养分,存在于人性深处,需要被激发。一个人没有它,如同失去心灵;一个社会没有它,如同失去灵魂。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有诲人不倦的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的疾呼,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缺的是爱心,缺的是责任心。今天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

近期,美国一位自闭症患儿代言人莉莎和abc电视台联手策划了一期节目:《你会怎么做?》——短片旨在测试,当自闭儿在公共场合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公众的接纳程度。在新泽西一家餐厅,由演员扮演一家四口,其中男孩是自闭症患者。落座不久,男孩开始自言自语,来回走动,甚至去拿了别人盘子里的食物。这时,餐厅里没有人抱有异样眼光。按照预定计划,如果公众没有反应,另一位演员就开始演出,他指责孩子父母,要求他们把孩子带回家。这时,人们不再沉默,他们开始指责这个提出苛刻要求的男人,并安慰孩子的母亲。最后,在众人围攻之下,男人离开了餐厅。节目组出现后公众恍然大悟,主持人随机采访一位顾客问其为何挺身而出,她说:“我是为了那个孩子。”

听起来很让人艳羡?这是自幼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比如,教育机构会鼓励孩子去做义工,成为社会的志愿服务者,这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历——看过了人间苦难,才懂得更好地去爱和包容。

我们也不要太悲观,我们看到了19位家长的联名抵制,也看到了有的父母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做志愿者。北京有一位自闭症孩子,小学六年一直得到学校和同学的帮助。升入初中后,学校特意把他与小学的“好哥们儿”安排到同一个班。军训时,“好哥们儿”拉着他的手给他鼓劲;开学第一天,“好哥们儿”的妈妈陪着他的妈妈站在校门外,目送他远去。中国在缓慢进步。

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七

转眼间, 我从事教育工作也有2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 我还没有弄懂何为教育的真谛, 但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作中要尽量做到爱学生, 它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这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性格特点不同, 家庭教育也不同。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 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就根据他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经常讲些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画家、小音乐家的故事给他们听, 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上来, 小朋友一听就入了迷, 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听了故事, 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看谁想得好、说得好。”小故事的吸引力起到了作用, 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在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学习愿望以后, 我就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每次竞赛之前, 我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如比赛之前我说:“同学们, 这节写字课, 我们进行书法比赛, 要求写得横平、竖直, 笔画清楚, 端正有力。看谁写得最漂亮, 我们就评他为小书法家。”这样一来, 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了, 一个个手握铅笔, 聚精会神、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起来。通过竞赛评出来的小书法家们得到了奖品后他们心里都很高兴。每学期我都通过这种形式, 评出我们班的小数学家、小演说家等, 进行奖励。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我深信, 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地付出爱时, 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 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我班有一名女生, 因为生病耽误了上课, 所以在学习上存在困难, 但学习非常努力。面对这样的学困生, 教师又怎么能去责备!记得一次默写古诗, 她错的比对的还多。我让她对照课本, 看看究竟错在哪里。她拿出课本和作业本, 细心地对比起来。几分钟过后, 终于改对了, 我摸着她的头说:“刚才是照着课本改对的, 现在能不能不看课本来默写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她默写了三次, 错字一遍比一遍少, 终于默写对了, 我奖励她一颗小星星, 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学期末考试中, 她由以前的六十几分进步到七十八分!听她妈妈说, 她回到家里就告诉妈妈:“我考了七十八分!我进步了, 老师还夸奖我了呢!”

虽然只有一句话, 但我看到了我表扬的成效:给了孩子信心, 可以让他自信。同时我也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我想这就是最简单不过的“赠人玫瑰, 犹有余香”吧。教师的一举一动有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就是教师的价值、教师的追求。只要我们爱自己的学生, 一个细微的眼神、一抹真诚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一句短短的鼓励都可以带给学生惊喜、感动和幸福, 带给学生希望、信心和勇气。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 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我用青春的热情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 多年如一日, 我总是第一个到校, 笑容可掬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放学了, 又总是送走最后一位学生才离开学校。这些年来, 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 也从未请过假, 年年超负荷运转, 但我不知道什么是怨言, 我只是渐渐明白了“老师”的意义。

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八

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初中生更特殊,是一群懵懂无知、叛逆十足的孩子,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方法固然重要,出发点更重要,那就是爱。

我记得刚上班当班主任时,一切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初出茅庐,冲劲儿十足,对工作热心有余,方法不足;对学生严厉有余,爱心不够。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比较简单、粗暴,一刀切,工作不到位,效果很不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工作的深入,平时总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突然体会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严要有度,因人而异。教育的最终目地是努力使其成人,尽力使其成才,而不是一味的高标准、严要求,一心只想自己的成绩、荣誉。因自己的过分严厉,导致一些孩子因严生厌,因严生恨,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甚至是毁掉了他们的一生。

我带过的班里曾先后出现过两个智障学生,不知道是不是领导有意安排到我班里的。面对他们,我必须付出更大的爱心和精力来关心和照顾。首先,我不歧视这样的孩子;其次,我必须保证他们不受其他同学的欺负。学习成绩肯定是谈不上了。在平时,我尽量跟他们沟通,套近乎,取得孩子的认可,进而由孩子把这种友好的信息传递给家长,不仅让孩子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心,还要让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放心。其中一个孩子爱画画,画奇形怪状的东西,还经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给老师看,虽然我不懂美术,也更看不懂他在画什么,但也要尽可能地夸奖他,鼓励他。在此基础上引导他学点儿书本知识,不打击,不放任,最后初三毕业时,孩子顺利的上了一所自己喜欢的技校。家长对我的付出非常认可,孩子也是对我依赖、感激,经常细心地拿他妈妈单位研制生产的、最好的感冒药帮老师解除病痛。这就是一种回报,一种对老师爱心付出的最真实的回报。另一名孩子有个特点,他要是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在课间给你揉肩敲背,用说不清的话语跟你亲昵地聊天。有的老师很不喜欢这样,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特别厌恶的神态,特别是女老师,弄得孩子很无辜。我发现他这个特点后,每次都主动“享受”这项服务,孩子跟我的关系非常的好。孩子经常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虽然我知道这只是孩子的童言,但我每次都满口答应,我知道这是出于孩子的一种本心,这是真正跟老师内心亲近的一种表现。看着孩子那种幸福、满足的表情,老师心里也快乐无比。如果没有爱,如果只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这样的孩子该是眼中钉、肉中刺,每次考试拉分,几乎天天有事,谁还有好脸色给他们看,他们还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我带的上届学生中,一个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是单亲家庭。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境遇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父母双方都撒手不管;有的是离异的一方为弥补对孩子的亏欠而溺爱,另一方无奈,导致孩子可以左右逢源,更加娇惯,生活上挥霍浪费,与同学交往中经常发生矛盾;有的是一方不见了踪影,孩子完全由一方带大,造成了严重的教育缺失。

单亲家庭子女身上毛病多一些,受的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往往对周围人有一种对立情绪,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地对待老师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学生训斥或说教常常无济于事,情感教育则可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洞察能力,班主任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班主任,才能达到心理交融,完成教育任务。情感教育用得好可起到情通理达作用,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情感教育混同迁就学生错误,对学生的宽严都应智慧,宽是爱,严也是爱,关键是要用好“宽”“严”这个情感教育双刃剑。我们还应在集体活动中温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人怕孤独,单亲家庭学生,如水中行船少了一支桨,产生不平衡感,班主任应尽量在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坐上班集体这艘几十人划的大船,找到更大平衡。集体活动不但可以使单亲家庭学生感到温暖,还可以在活动中矫正他们不良习惯。

单亲家庭学生也是一独立完整的个体,他们的小家是不幸的,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但是我们班主任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以矫正。有时还得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劝说,为了孩子,放下纷争,搁置矛盾,共同教育。这项工作的难度有时是很难想象的,可心里一想到是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会坚持。每次看到经过自己艰苦努力,已经分道扬镳的人还能跟我携手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还能共同连声道谢,感觉那就是付出再多,也值。总之,学校主动与家庭协调配合工作,可以改善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多铺一条路。

9.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九

因在学校里受到了“侮辱”,年仅12岁的少年从21楼自家卧室的窗口跳楼自杀;

小学生拨打“122”报假警,一度使某市的“122”报警台处于半瘫痪状态;

某镇初一男孩,竟拿着5元钱试着到美发厅“泡”小姐;

公共汽车上经常有一些中学生,甚至是女生,说起话来,满嘴污言秽语,旁若无人……

令人不解的是,在学校,孩子们不是没听过思想品德课、不是不知道那么多的大道理,但还是不断有问题发生。一些诸如娇气、自私、浪费、懒惰、软弱、缺乏爱心、自理能力、集体观念淡薄等“毛病”还是时常在孩子身上显现。

以上描述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孩子们的德育素质在下滑。作为现存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却会让我们在惊诧与漠视之间,在加强德育工作与孩子们的实际需求间加以反思: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中,能做些什么,同时它又缺少了什么?

关于德育--

在许多孩子眼中,每周一两节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就是德育。当不停地翻书的时候,那就是快考试了。

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定:现代教育思想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

而这些要求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无用”的--它无法给他们带来学分。这就是我们学校德育的尴尬: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却缺乏科学的评判,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给我们上思想品德课,有时就改上语文课了。”

“我们现在上初二,刚上初中时候还好,一周两节课,后来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

“平时,老师对你们进行品德教育吗?”

“有事就讲,没事就算了。”

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小学生和一位初中生的话或多或少道出了现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或是课堂集中灌输,或是能省则省。而那些写在德育成绩单上的则永远是孩子们对德育知识点的记忆。故而你也就不难理解,讲起道理来,学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则是另一回事了。这就是“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分离”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思想政治课、大学有马列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这些课程并不能涵盖德育的全部内容。虽然这些课程也是德育,但不是完整的德育课。尽管我们可以把其他德育内容放在学校的党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来实施,但是这些德育实施途径毕竟不像课程那样有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固定的教室和课时,有专门的教师,有一套检查评价的手段,因此在时间、空间、人才、物力上得不到保证,而成为‘软’任务,容易落空或流于形式。”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学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生活在一起这个历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德育不是一门课。作为一个整体教育,它涵盖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智育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显然是不够的,德育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点,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忽略了。

关于教材--

有的学生说,那是“纯而又纯”的书本教育。书上讲的道德在社会上用不上。

“在我们的课本中,最干净的除了劳动课,就是思想品德课。”不要以为小学生的话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出我们的教材缺陷:在德育工作中忽视德育的层次性和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既不能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应该说,在以往的学校德育中,受一种简单泛道德主义意识影响,把德育简单政治化,很少考虑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具体情况。”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授认为,“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需要得到尊重,因此在方法上应注意和他们讨论道德价值的取向,决不能灌输;小学生的是非判断标准还没有建立,则应注重他们在德育活动中自身的积极体验。这些应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北京十一学校杨学权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来自现实,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以及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贴近学生,问题具体,材料鲜活的教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然,学生依旧会说,老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

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出现“黄毒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消极影响下,如何教育学生增强遵纪守法观?在升学考试、职业选择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学生具有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积极进取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包括传统道德中“仁者爱人”、“成人之美”的友爱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修齐治平”的集体主义精神、“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等如何体现它的时代要求?“应该说,德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不是十几年不变制。”詹万生主任说,“德育教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都应涵盖在德育这个内容体系中”。

关于教师--

现在有些品德课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古板,学生形容这样的老师叫“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躁的语言,古板的眼”。

长期从事德育研究的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谈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表面看来好像不是教育,而实际上却是深刻的教育,因为教师已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是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德育更应如此。学生会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甚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理论上说,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教育状况,尤其是德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众多教育方案改了又改,依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何在?除了宏观上旧教育体制与社会新的发展不适应外,微观上教师自身素质不足以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身教的效果往往优于言教的效果。”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林崇德教授认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消极现象还严重存在着。教育观念上,许多老师不能建立完整的学生观和素质观,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英雄”,在分数的功利面前,谁还注意对品德的要求。同时,有些教师又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每一个学生的感情投入是不平均的,而对所谓的好和坏,又没有一个发展观,既然谈不上公平,又何来品德的培养。具体的师德体现上,有的年轻女教师穿超短裙、吊带裙去上课;有的教师往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脖子里灌凉水、或是差几分及格就扇几记耳光;还有的请来家长对号入座,念到谁的分数谁的家长就起立,如此等等。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的伦理割裂开来。在这样的师德下,又怎么谈得上德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0.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我正是凭着这份真挚的爱,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使他们学会了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学会了珍爱与回赠。

一、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前,周围有几百双精细的敏感的且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我对加里宁说过的这句话有很深的感悟。我平时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我的言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要求学生做的事,我身体力行。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娇生惯养,很任性,不爱劳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轮流值日时,总有学生不扫地,但我不责怪学生,而是亲自带着学生去扫,教他们去扫,一周后,也许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照值日制度进行规范地值日。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上纸篓时常是空的,而地上却到处是纸屑,我就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教育,并亲自捡起纸屑放入纸篓,在我的言行熏陶之下,同学们纷纷将纸屑放入纸篓,班上再有学生不注意将纸屑扔在地上,或者乱扔纸屑的,马上就会有人指责,这样久而久之,班上学生都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冬季,班上的学生时常迟到、缺课,我总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要迟到、缺课,有特殊事情不到学校应主动请假。我对学生这样说,自己也总是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19年来,我从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每天学生早读时,我总率先来到班上,在我的影响下,学生迟到、缺课的现象渐渐地减少了,养成了按时上学,不迟到,不缺课的良好习惯。我正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平凡的小事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我会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班级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刚接手158班时,有三分之一的男同学留给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是假的,根据这一情况,我立刻组织专题班会“诚实也是一种男子汉气概”,告诫他们,做了错事,就要敢做敢当,不要怕老师告诉家长,而且,老师也保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告知家长,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慢慢地,同学们都觉得我可信赖,不但告知他们家的电话号码,还主动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167班习文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差,在班级主题班会上,我倡议学生应该献出一片爱心,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有的学生捐钱,有的学生捐学习用品。班上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差,我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让学生们关心身边的同伴,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结成一对,在学习上帮助他,无论作业,还是碰到什么问题,成绩好的学生都要帮助成绩差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我通常都要在班上开展“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一切”,幸福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来的;劳动最光荣,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产,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良好品德风尚。我平时就以这些很平常的活动,以“知、情、意、行”的方式实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风尚。

三、热爱班主任工作,关爱学生,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只有对祖国热爱,对事业热爱,对学生热爱,对工作热爱,才能教好书,管好班级。参加工作19年,我当了15班主任。班主任被人戏称为世上“最小”的主任,可班主任工作之艰辛,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却是外人难以真正体会到的。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中学生又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期,班主任的工作作风、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是一部无字教科书。我常常扪心自问:“作为班主任,我够格吗?”并以此警示自己用实际言行不断修身立德,不断提高育人效益。“高山流水觅知音”,“士为知已者死”……这些名言典故无不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交知心的重要性。面对这个时代的学生,我们有许多困惑:他们个性差异大,自主性强,表现欲望高,信息渠道广,身体发育快,成熟早……要想当好班主任,我们就必须深入地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我热爱班主任工作,喜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担任班主任,我感悟最深的是,作为老师,有时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对于老师可能只是举手投足的瞬间,但是不经意之间,你可能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会改变她的一生。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用爱去点燃生命。爱心是最好的肥料,用它灌溉的花朵最美最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19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深受感动的是,现在,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的手机里总是装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好,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来自我曾经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时刻以此自勉。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做着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在这些最平凡不过的事情中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承诺、为了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努力寻求内涵发展而无私地付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开拓进取,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1.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十一

插班生的学习辅导。

关键词:教育;生活;辅导;融入

近几年陆续从普校转来一些插班生,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有听力残缺,由于生理原因有些同学智力还有些欠缺,所以在普校学习就跟不上,家长就把孩子转到特校来。怎样教育这些孩子,如何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好?通过摸索和实践,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插班生学校生活的融入

(一)全面了解学生,热情接受

对于从普校来的孩子,都是因为听力稍差,长时间跟不上功课,成绩较差,在普校被列为不在数的学生,因为不算成绩,不被重视,成绩很差被同学歧视,慢慢地没有了学习兴趣。不得已选择转入特校来完成学业。学生到了新的学校适应学习环境又是一大难题。为了让孩子们能尽快的适应特教学习生活,首先是班主任用真诚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热情,再就是建议家长,在孩子转学初,每次回家必须惊喜的告诉孩子,发现他有好的变化,并尽力宣传学校环境很好,告诉学生他们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另外不用太夸张,只要表现出高兴就好。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生活细节,慢慢细心引导

爱人育人,引之导之。由于多数普校是回家住宿,所以学生对特校的寄宿生活比较陌生。这就需要从学校的常规制度开始,逐渐给他们先提出要求,要求按照学校规定去做,遵守纪律,认真做好。再让老同学带新同学,逐渐养成住校的好习惯,吃饭、休息都要做到和其他同学一致。并且在生活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让新生体会到新集体的友爱,能尽快融入到新的学校生活,避免了初来学习因想家而产生孤独感。2013年我班刚来一位男生,性格有点内向,不善言谈,每天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和同学玩耍,和其他同学融不到一块,每天就憋在宿色里,不哼不哈。发现这种情况,通过慢慢交流,了解了他的思想,他说不喜欢这里的同学,再问为什么,他就哭了,然后询问别的同学,他们说是和陈同学闹了别扭,弄清真相,让陈同学向他表示了道歉,又嘱咐了其他同学要宽容待他,要和他做好朋友;再加上耐心的说服这个同学,让他知道要学会和同学相处,不要太计较,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们还是可以做朋友的,第二天,他就高高兴兴地和他们玩在一起来。

二、插班生的学习辅导

生活常规学生适应很快,但学习的差距却不是一下就能拉近的。辅导插班生的功课其实是较难的,我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几年来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差的原因

很明显大多数来特校的孩子首要原因是身体的缺陷,照成孩子在上课听讲、接受知识上受到影响,慢慢地跟不上,并且形成了较差的学习习惯,直至成绩落下;还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照成大脑发育不健全,记忆理解能力弱。总体上来到特校,表现的不足就是基础差,有的同学甚至差到数学计算中十以内的加减都不会做。

(二)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挖掘潜能。多与学生接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制定目标,逐步提高。让每个学生确定一个目标,如:这学期语文要考到90分,数学要考到85分,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制定帮助某某同学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的成绩目标。

2、课堂上教师用心引导,促进新旧知识结合。提高这些孩子的成绩,核心的力量来自教师的课堂指导。课堂上,首先要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保证课堂40分钟认真听讲,讲授中时刻关注插班生,及时地提问并给予他们成功地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兼顾插班生的补习,讲授时我采用新旧知识结合,复习旧知与学习新知相配合。比如:应用题的学习,为了提高理解能力,我让学生反复读题,讲授分析题意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寻找已知条件,以及这些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这对于高年级的聋生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已经十分熟练,我用成绩好的学生带领插班生,收到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时,我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给他们单独讲授计算方法,并且课下增加计算练习,让优生监督指导,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这正所谓,教之大者,不教而教。教学过程中,边讲新知识边巩固旧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都有很大进步。特校学生数量较少,教学速度较慢,循序渐进,插班生慢慢就跟上了功课,并且有了自信,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3、带动每个学生采用结对子一帮一的形式。学生互相辅导,让学生成绩优劣搭配,合作学习,上课互相提醒认真听课,课下合作完成作业,优生做差生的小老师,他们的积极性很高,起到了教、帮、带的作用。

4、带动、指导家长有效地进行督促。安排家长只是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不让他们辅导学习,只是监督孩子认真完成作业,重要地是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地给以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进一步地提高。

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伴随着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上课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接受探索问题,减少了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的坏毛病,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养成了课前预习功课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开始感兴趣,体验到了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进而提高了自信心。

12.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十二

文/臧翠平

记得10年前就曾有人问我,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爱”;而今天倘若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告诉他:“教育需要爱,但更需要爱的方法。”更多的时候,教育并不像童话那样美好,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回报,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身为班主任,你需要将耐心“加长”,需要有更真诚、宽容的态度和更贴近学生的教育。

一、把握好管与放的尺度

做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的事,但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管的方面很多。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毫无疑问,这种管理方法效果明显,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毋庸置疑,但这种过死过严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使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011年下学期,是我接任六一班班主任的第四个年头。很多班主任提到六年级都或多或少有点头疼,原因是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思想波动较大,难以控制。但对我来说这一年却是我最轻松的一年:早饭后,同学们会早早的来到班里并在英语课代表的带领下齐读课文;课下,班干部会主动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午间辅导时间,纪律委员会自觉维持班级秩序;放学前班干部更会根据老师的安排布置好家庭作业……然而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记得三年级时,我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写规范字,并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时,我已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好的班干部,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五年级时,我就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到六年级班委们各负其责,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做为班主任,我只管每周五的午间辅导时间召开一次班委会,听取他们汇报总结本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这种管放自如的“班级自制”制度会让学生们主人翁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培养,而我也在脱离了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的同时收获了“县级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二、用“亮点”点亮学生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从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如果班主任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对他们多一分赞赏和鼓励,他们就会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本学期开学,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缺少一种小手高高举起,小嘴说个不停的氛围。甚至出现了李亚龙等几名由私立学校转来的新生,课堂上从不开口讲话,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用摇头或点头来做答的现象。后来,我在班里依次召开了“夸夸我自己”、“夸夸我的同桌”、“夸夸……”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首先用心发现自己的亮点,既而,用赏识的眼光去认识同桌,最后,扩展到班内每一位同学。终于,我用期待的目光和学生一起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亮点”,并用这些“亮点”点燃了他们成长的希望,进而使这些朝气蓬勃的生命无论课上、课下都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李亚龙同学,他不仅课堂上能主动发言了,课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最让人欣慰的是,喜欢画画的他,两副作品均在我校举行的“喜迎十八大书画艺术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当我把奖状发到他手中的时候,李亚龙同学自信地微笑着说:“老师,我爸说要找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教我呢!”看着他如花的笑脸,听着他流利的表达,我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三、无声的教育最美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有人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一种最美的教育。2008年,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从那时起我班就有一个传统,就是班里有一个“储蓄袋”。大家把平时见到的饮料瓶、易拉罐、及丢弃的废纸放进编织袋,满了之后由值日生卖给来学校收废品的老爷爷。利用这些钱做班费为班里购置了图书、象棋、跳绳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勤俭的习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收获快乐!

同学们喜欢阅读,我除了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图书供学生阅读外,还在班里创办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图书角,并倡议大家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实现资源共享。不出一周,我们的图书角藏书已达150多本,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种类、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班主任工作心得)自从创办了图书角,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吮吸知识的甘露,遨游于文学的海洋。班内书香气息渐浓,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在我校出版的第一期队刊上,我班学生的佳作多达数十篇。另外,我们的班级合影及班主任寄语,为学生们营造了家的温馨氛围;师生们共同斟酌、选定的一条条标语,也对学生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这种简单、机械的评价模式,无法承担起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任。2011年,在何校长等领导班子的倡导下,我们在各个中队开展了五星学生评比活动。“五星”包括礼仪星、爱班星、勤学星、卫生星和智慧星。我们中队很快制定出了评比流程及实施细则:首先公示星级评比标准,然后是自我审视申报,接着由教师提名,进而同学们互相监督,最后才是表决授星。这些流当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申报和互评阶段。自我申报要自我反省,想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为自己该不该申报。如果申报了,在由同学互评,互评是要说出该同学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投否决票时,理由要让被评学生信服。这样,在参评和互评中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起到了发扬优点和改正缺点的作用。比如,我班马会强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较差,但班里门窗坏了,他会主动拿来工具进行修理,班里的班级文化脱落了,他会马上拿胶布粘贴好。我就推选他为“爱班星”的候选人,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提升了他在全班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被评为“爱班星”的他从此不仅比以前表现更优秀了,就连学习成绩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五、让每一颗种子感受春天

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很容易,要把爱的阳光撒播在差生、甚至是特殊孩子的身上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四二班有一个智障学生名叫李起浩,提起他,全校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别人上课,他在校内游荡;别人放学回家,他被围观取笑;有时甚至不顾羞耻随地大小便。然而我觉得,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是更需要关心和教育。于是上课时我就故意在他身边多站一会儿;讲课时我的目光会在他那里多停留一会;写作业时我会手把手地对他进行指导……就这样他一连几天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任何反常的举动。甚至在一次提问时他竟然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就连忙提问了他,令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回答得完全正确。惊喜之余,我把李起浩很是表扬了一番。之后李起浩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第一次写作文,他写的是《我的老师》。虽然只有几行字,语句也不通顺,但意思很明确:他在夸我对他好,让他觉得亲切。并且在作文下文画了一个头像,旁边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漂亮的老师”。教师节到了,赶上教辅征订。记得学生交24元钱后要统一找零,第一节上课,我还没有顾上换零钱,李起浩一节课举了两次手,两次都是同一句话:“老师,你啥时候把俺的钱给俺?”我心想:毕竟不是正常的孩子,追着老师要那么几毛钱。为了不影响上课,我便告诉他下课就把钱给他。课后回到办公室,同事告诉我:“你班李起浩在办公室门口不走,是不是找你有事?”我突然想起找他7毛钱的事,于是把钱给了他。他接过钱笑容满面,飞快的跑了。可没一会儿,他又在办公室门口打报告,我有点不耐烦地为他打开了门。“老师,送给你!”只见李起浩手里拿着一朵小卖部卖的塑料花,憨态可掬地送到我面前。我先是一愣,突然一下子全明白了……缓过神儿后我真诚地对他说了声“谢谢”。他便高兴地一蹦一跳地离开了,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1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教师随笔 篇十三

访万家活动调查报告

自今秋9月开学以来,我校响应省政府省教育局号召,在全校范围内落实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主题活动,经过近两个多月教学外的辛勤劳动,我校的工作基本完成,目前仅剩下访万家的收尾工作。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我感悟良多,也收获到了不少的经验与精神上的财富。下面我就简单就此次访万家的活动做一点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过程:

我校采取的是分教师分片区负责的形式,要求每个教师走访三至五个有学生在我校就读的村民小组,深入学生家庭中去了解情况。我被分到了大沙坝村的沙坪沈家坝、梅花坪等小组,辖区内有学生二十余人,虽然无一单亲,但是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里仅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我事先整理好被访学生资料后挨家挨户的到学生家里去走访,经过了好几天的连续工作终于做好了第一次家访工作。回来后我又仔细的回顾了家访过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其他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最后又从中筛选出几名符合回访要求的学生。这个周末的时候,我又赶时间到了这几名需要回访的学生家中进行回访,并根据几次家访的情况编写了家访调查报告、工作日志以及心得体会和工作总结。

二、家访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家访是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加强家校沟通,进一步完善合作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拉近学校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距离的有效方式,从而共同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有序的正常成长。

(二)家访要求

1.“六准备”:合理的家访制度、明确家访的任务、宣传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监护人沟通的问题、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家访的手段与方式。

2.“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3.“六知道”: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4.“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5.“六回访”: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三、家访的方式及手段: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突出重点。采取上门走访(可电话预约)的形式,每家必到、每生必访。家访过程中需要注意交流技巧和说话方式,并且实事求是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填写家访调查表,恳请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家访的内容:

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情况、反映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思想情况、与家长交流如何共同管理教育学生、教学点裁并问题(对是否取消大沙坝、尧坪、金洞司、龙家院小教学点)。

五、宣传方面: 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式及办学思路、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即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国家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教育法律和法规与政策、惠农政策(“两免一补”和农村地区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六、家访效果:

通过家访时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多数学生在家访后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二次回访时学生的家长也反映学生在家的学习和做家务的情况也有明显改善。说明了我们的加分那个并不是走过场,而是起到了实际的效果和作用。

七、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1.部分学生因惧怕家长的打骂而谎报成绩,或者说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家长因而对学校老师产生误解。

2.因是农村又地属偏远山区,多数学生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从而产生了一大堆的留守儿童,再加上要么是亲戚要么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家带孩子,实行隔代教育,使得有些学生因缺乏爱的需要而思想消极颓废甚至抑郁。问题学生也随之产生。3.学生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比如说有个学生的父亲就曾在我说要去他家家访的时候说不必麻烦,让我就在街上把表给他填一下就算了(他当时正在街上打麻将)。据了解,他还经常在家赌博,试问这样的环境下出来的学生又怎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呢? 4.“问题学生”有优点,“三好学生”有不良。有几个平时在校学习以及其他表现都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家的时候经常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活,尊老爱幼。同时有的所谓的“三好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具有较大差异——回家了变成了好吃懒做。

八、对家访工作的建议:

1.家访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突出重点。

2.家访时间:要及时,要经常。尽量采用周末时间,事先与家长联系并约好时间。3.家访形式:要多样化,多种方式进行。

4.要和家长合理沟通,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上一篇:我家鱼缸里的小鱼作文700字下一篇:爱的唠叨四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