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区导游词

2024-09-10

河北旅游区导游词(共8篇)

1.河北旅游区导游词 篇一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80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附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导游词 (三)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是供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

2.河北旅游区导游词 篇二

1 文化旅游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1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 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1.2 中国文化旅游的四个层面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 发展旅游业, 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 提高经济效益, 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1.3 中国文化旅游的核心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其创意, 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 与旅游的本质一致。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 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 包括资源、环境、民俗风情、国情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 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 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2 河北省文化旅游现状

2.1 资源存在现状

河北省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居全国第三位, 世界文化遗产为3处 (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长城河北段) , 占全国九分之一, 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30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 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 (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地区) , 全国十大风景名胜2处 (山海关长城、承德避暑山庄) , 全国旅游四十佳3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 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我省民俗风情独特, 特殊资源荟萃, 永年太极拳、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名扬世界;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河北民间工艺璀璨。衡水内画壶、武强年画、蔚县剪纸、丰宁布糊画等享誉海内外。河北土特产品丰富, 唐山板栗、赵州雪梨、沧州金丝小枣、藁城宫面、深州蜜桃等举不胜数。

2.2 市场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 我省共接待入境游客209万人次, 实现旅游创汇近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9.4%和9.9%。2005年万人客源国或地区增加到14个。从周边环境看, 我省环抱京津, 濒临渤海, 消费群体集中, 拥有4亿人左右的潜在客源市场, 对于发展面向京津的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 有广阔的前景。“十五”期间, 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1071多万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39亿元, 比“九五”时期分别增长10.7%和15.1%。2005年国内旅游接待超过千万人次的设区市, 分别是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个城市。我省旅游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度假、娱乐、体验性产品不多, 让游客欣赏、回味、留恋的东西更少, 致使游客对很多景点都是看了就走, 留不住客人。

2.3 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知存在偏差, 且开放意识不强

虽然旅游业早已在“十五”时期确定为我省的主导产业, 但全省人民对旅游业的特点及发展的复杂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表面上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热情较高, 呼声较高, 但实际投入却存在严重不足。思想上的重视严重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品牌观念缺乏, 宣传推介的工作不到家, 如我省邯郸虽拥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积淀千年文化底蕴的广府古城, 以及世界闻名的太极圣地, 但却不能与浙江省桐乡市有同类旅游资源的乌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相抗衡。二是固步自封, 我省人民思想守旧、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不愿与他人合作,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倾向严重。我省有许多可供开发且市场前景较好的旅游资源, 但是由于受功利思想的支配, 宁愿等着借贷, 也不愿他人投资入股, 所以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2.4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发展不同步

人力资源开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专业要求, 旅游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与效益的如何, 与旅游开发工作者的素质密切相关。

3 加快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

3.1 加大促销力度

我省旅游资源现存量虽然丰富, 内容繁多但由于我省开放意识不够, 所以外界人员对于我省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了解还不很清晰, 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节会、媒体、整合等不同手段将我省整体形象推销出去。在现代休闲社会与娱乐时代, 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大型节事都无一不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 将旅游休闲者、本地居民视为吸引目标机服务对象。

3.2 整合旅游资源

我省旅游资源众多但存在形态多表现为散、小、弱、差等特点。我省旅游资源大多都是单独存在而且规模较小, 整体内容不新颖。我们可以尝试将众多形态相似或者性质相似的景点串联起来, 这种串联不仅仅是线路上的串联, 主要是内容上的串联;或者将某一景点的规模有所扩大。如栾城近年在依托苏味道等历史名人, 尤其是苏味道乃苏轼祖先的关系, 大张三苏故里的旗帜, 开发旅游, 可以说是眼光较为准确和长远。但毕竟景点单薄, 旅游的吸引力不大。而赵州桥, 附近虽有柏林寺、陀罗尼经幢等景点, 也是难成规模。二县都在石家庄的东南方, 可以考虑打出名桥名寺名人的牌子, 联合开发。当然, 联合开发自然是以双方的互利互惠为基础, 通过协作, 使景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让别处的景点为我所用, 也使本地的景点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取长补短, 使旅游品牌更具竞争力。

3.3 加大投资力度

我省水利工程、城市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方面, 均有较大投资, 但由于缺乏通盘和整体考虑, 用于旅游方面的资金却少之又少。旅游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我省资金的分配现状不仅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与产业竞争力, 也延缓了旅游业的发展进程。要想使旅游产业发挥其经济创收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投入。同时鼓励非国有企业与相关旅游文化部门联合兴办文化旅游业, 形成同台竞争的良好氛围, 并给予非国有旅游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法人交叉持股, 积极吸引外资、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参与重组国有旅游文化企业, 推进大型旅游企业的产权多元化。

3.4 加大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创新力度

在加大旅游人才资源整合过程中, 我省创新办法与改革思路应重点体现在: (1) 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院校教育体系, 有重点地培养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即为旅游业储备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有战略意识的市场经营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 如在专业课程建设上, 要加强国际交流, 加强专业课基础建设, 拓宽专业面, 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 (2)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制度和评奖制度, 鼓励旅游院校和培训中心教师多出好教材、多出科研成果; (3) 积极推进京津冀旅游院校和培训中心产、学、研一体化, 让旅游院校和培训中心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把解决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突破口, 推动高职和中职教师朝着“双师型”的方向发展, 快速扭转我省目前旅游业适应性和应用性人才短缺现状; (4) 要根据我省不同层次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要求, 利用京津两市“智力高地”, 尽快创建能够满足京津冀及华北地区需要的区域性旅游师资培训基地, 探索适合三省市旅游业发展的师资培训模式, 提升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3.5 完善旅游法律相关政策, 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督力度

建立规范的法制体系与法律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 我省虽颁布了《河北省旅游管理条例》, 但与《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如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其他管理条例、办法尚未出台, 对此, 为进一步扩大对旅行社的监督力度, 提高对旅游市场主体的约束力, 我省应尽快制定《河北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以及相配套的政策法规, 以此作为整顿旅游市场、营造公平、公正、合法与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客观依据, 从而加快推进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4 结语

3.探索河北旅游节庆发展 篇三

关键词 旅游节庆 河北 效应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旅游节庆,即特定时间通过特定的主题内容,在特定的区域地点内,定期举办的一类可以调动本区域及外来游客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及节日庆典等。河北省作为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大省,在旅游行业推进中,旅游节庆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通过旅游节庆的发展在很大层次上助推了旅游业的扩充。

1 旅游节庆对河北旅游行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河北省旅游节庆所具有的旅游行业助推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节庆举办能就客源结构方面积极改善,获得大量游客参与,充分展现河北省旅游特色。其次旅游节庆有效地缩小了省旅游季节方面的淡旺季之别。因为旅游节庆自身,具有着较强的人为组织变通特征。通过强化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做好策划创意,在淡季举办旅游节庆,达到淡季游客吸揽的目的,能够有效缩小淡旺季之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旅游节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规模过于局限 知名度推广较低

河北省旅游行业所推旅游节庆,在數量方面虽呈现逐年增多趋势,但因其发展历史较短和举办规模次数偏少,再加之宣传方面的各类因素限制。而使得诸节庆所获得的知名度较低,吸引范围也过于局限,很难比拟于国内知名的旅游节庆,较为突出的旅游节庆除石家庄吴桥杂技文化节与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等较为知名,其他节庆均存在着规模及社会影响力方面的不足,从而所引发的外向型经济与社会效益也相应不高。

2.2 举办时间过于短暂 主题特征突出不足

河北省目前现有旅游节庆,在节期方面都过于短暂。例如石家庄市的知名旅游节庆第十三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活动时间仅有8天。而中国山海关长城文化暨体育健身旅游节更为短暂仅有3天,冀北滑雪节、保定敬老健身节等节庆的节期也普遍不长,同为期30天的上海旅游节及太湖文化旅游节54天的节期相比,时间方面无疑显得太过短暂。

2.3 重视活动忽略产品开发 缺乏整体经济规划

河北省现有旅游节庆,对于节庆活动组织安排力度,明显高于利用节庆推出主打旅游产品资源的力度。这种表现体现在旅游节庆的开幕式十分隆重,招商展览洽谈会等文化活动却寥寥无几。且节庆举办的载体旅游景观,缺乏规划,零落分布,旅客可赏资源欠缺,由此而影响游客的持续观赏性。

3 河北省旅游节庆的发展策略分析

(1)强化宣传力度,增加宣传途径。在当前河北旅游节庆的发展中,应就其知名度宣传力度加强,使宣传对象自根本了解认识所举办节庆的具体内涵。节庆括动的宣传形式除却举办单位的新闻媒介信息发布外,还可利用歌曲、影视、宣传册、互联网媒体等多种媒介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影响与覆盖面及文化含量的整体提升。其次还应广泛参与到国内外的旅游交易会与各类旅游宣传的活动中去,以此增强节庆宣传的实效。

(2)创新旅游节庆开办意识,延长开办时间。若想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获得理想的旅游效益,那么必须要就旅游节庆开办树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保持节庆主题情况下,做好项目及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独特创意。促使每年节庆活动内容均具创新,形式多样别处心裁,以此促进旅游节庆的持续发展。其次就旅游节庆开办的时间方面,各举办单位应就自身实际综合统筹各类因素前提下,适时延长举办时间,为节庆活动及产品营造更为充盈的推广时间,同时为旅游者提供可以感知体验与选择的时间。

(3)转变旅游节庆的举办方式。在河北省的旅游节庆的举办形式方面,应当做好统筹发展,改变原有的节庆举办方式,逐步将由政府举办形式向着由地方企业举办转变。政府可以参与到节庆活动宣传组织中去,为企业办节提供相应必要的组织保障,而具体的实际工作事务则由地方企业进行完成,这样能够赋予企业足够的空间,使其依据市场的规律进行旅游节庆运作,达到进一步的节庆深入优化,达到节庆举办的持续发展。具体的实施能够采取以民办公助,政府助推,民间出资的形式,促进河北旅游节庆的商业化发展转型,或者采取以举办权、旅游节庆冠名权拍卖等形式进行。

(4)统筹优质规划,促进产品开发。在旅游节庆举办初要做好对其项目的开展规划,以经济眼光和市场意识,积极地做好旅游节庆的市场探索实践工作。将旅游节庆发展和省内其他的传统旅游项目发展做到有机结合,将旅游节庆发展工作,划归到省旅游经济开发的统一发展规划中,做到二者互促互补全面综合发展。使旅游产品得到不断的丰富优化,以此推动省旅游业持续迈上新台阶。

(5)加强节庆与历史文化内涵的结合。对于我省旅游节庆的发展,应当充分地结合我省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丰富其节庆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各地区的新型旅游节庆策划举办时,要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做到与旅游节庆项目结合。具体可充分地利用当地传统的地方文化历史、艺术产业及宗教特色作为节庆背景,进行重新策划包装,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气息和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节庆文化。令旅游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持续参与到旅游节庆活动之中。香山红叶节即在此方面做到了充分的完善。2001年香山公园进行红叶节庆的举办时,深入地就红叶文化及内涵作了挖掘,在整体的节庆氛围及环境布局上,着重凸显了红叶文化,利用历史上有关红叶描写的诗词文化和相应的红叶配套设施如红叶指示牌,红叶彩门、枫林唱晚铁艺及红叶传情民间故事与红叶标本等等渲染了现场浓郁的红叶文化气息。在整个环境布局上处处体现出了深厚的红叶文化,成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王鹏.刍议石家庄节庆旅游市场的开发——以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6(4):41-43.

[2] 孔旭红,辛儒.论区域旅游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建设[J].河北学刊,2007.27(5):243-246.

[3] 张香荣.浅析河南省节庆旅游的开发[J].河南农业,2010(12):62-63.

[4] 王科,连建功.国内成功节庆活动对湖北省节庆品牌打造的启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107-109.

4.河北旅游景区导游词 篇四

自古以来,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观光揽胜,称石臼坨岛为“孤悬海中的世外桃源”。前清学者黄佾有一篇《石臼坨赋》,其中写道:“石臼坨岛,清秋涛汹汹,春水溶溶,夜月沾碧,朝曦浴红。贾舶渔舟,出没乎其外,琳宫梵宇罗列其中。泉既甘而觉爽,亦古而堪风。论臼坨之胜糜笔舌而能穷。”说到“坨”,其实这完全是乐亭人的一个习惯称呼,当地百姓都把高出地面的沙丘、土岗成为“坨”。因“坨”字寓意狭小,如今的石臼坨与面积广博的海岛名实不符,遂取原为佛教圣地,岛上遍生菩提树之内涵,改为“菩提岛”。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三孔拱形石门,三拱相连,以中间的拱最高。山门上刻有两副对联,请看上联:风帆沙岛皆人间奇境,云影波光造玉宇琼阁,横批是:菩提岛,取义菩提岛上自然风光俊美之意。这是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墨迹。我们再看另一联:“晨钟暮鼓抑扬大海潮音,蟹火鱼灯掩映一天月色”。这是硬笔书法协会秘书长陈子恒先生所提。

5.河北旅游英语导游词 篇五

China’’s Yanshan Mountain Range winds its way thousands of mile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ern seaboard. It sends a number of waterways like the Henghe, Daihe, Yanghe and Luanhe rivers down to the Bohai Sea at Beidaihe. They create a vast area of wetlands, mud-banks, and lagoons with rich feeding and good places for birds to rest. Here migratory routes come together like great seasonal rivers of birds linking northeast Asia with south China, Indo-China, Australia and even far off east Africa.

Nature has richly endowed Beidaihe with bird species and of the 1,198 found in China, 416 have been recorded at Beidaihe. This is a part of the world that plays host to eighteen species of gulls, three of swans, and six of cranes.

Xu Weishu, vice director of the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tells of the time when as many as 2,729 oriental white storks were recorded in Beidaihe, doubling the previous world record.

Look into the skies of Beidaihe in the first ten days of November every year and you will be sure to see flocks of red-crowned cranes and white cranes.

The year from May to May saw ten new bird species added to the list for Beidaihe.

Back in the 1940s Danish scientist, Axel Hemmingsen, published a report saying that he had seen large numbers of cranes at Beidaihe, but no one followed up on this at the time. Then in 1985 guided by Hemmingsen’’s report, British ornithologist Doctor Martin Williams first came to Beidaihe. With the help of an official from the Beidaihe tourism authority, Dr Williams visited Shijiutuo Island in nearby Laoting County. What he discovered there was far beyond his expectations and he found many new kinds of birds. Since then, accompanied by his Chinese counterpart, Xu Weishu, he has brought many overseas professionals together in Beidaihe every year to enjoy watching the birds and carry out research.

Since the first two parties of Chinese bird enthusiasts visited Beidaihe in 1999, more and more domestic visitors have joined bird watching groups going there on vacation.

Beidaihe has enjoyed a good reputation since 1893. It was then that a British engineer helping build a railway line recognized that with its low hills, beaches and sea breezes, the headland was an ideal place to go to escape the summer heat of the interior. On his recommendation, the first holidaymakers arrived. Beidaihe, until then a poor fishing village, quickly became popular with diplomats, merchants, missionaries, and well off Chinese.

6.河北旅游景点英文导游词 篇六

Part one: Introduction

The Zhaozhou Bridge is also known as the safe crossing bridge and the Great Stone Bridge. It crosses the Xiao River in Zhao County. It is named after the nearby Zhao County, which is known as Zhao Zhou in history.

Zhaozhou Bridge is designed and built by LiChun from 605 to 616 during the Sui Dynasty, has stood the tests of earthquakes, floods and traffic for more than 1400 years. It is the world’s oldest single-arch stone bridge still in use today and with the reputation as one of the Four Treasures of North China.

Part two: Creativ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1) It has only one main arch and this arch has a span of more than 37 meters, which is a great creation in the world history.

2) The bridge has two small side arches on either of the main arch, they serve two important functions: First, they reduce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bridge and save the structural materials. Second, in time of flood, they cooperate with the main one allowing water to pass through, thus weaken the flood’s impact on the body of the bridge itself.

3) This design also improve the general look of the bridge, contributes to its beauty, so people compared the bridge to a new moon rising above the clouds” and “a long rainbow hanging on a mountain waterfall”.

Part three: Beautiful stories and famous folk song

There are many legends about the design of this bridge.

According to one legend, the bridge was built by LuBan, who is a excellent architect, he managed the sheep turn into stones and built the bridge in o single night.

In another story, the bridge was put to the test by two immortals who crossed it at the same time. One is ZhangGuolao, he rode his lovely donkey with the sun and moon in his bag, and the other is ChaiWangye, who crossed the bridge with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LuBan was worried and saved the bridge by plunging into the water and supporting the structure.

A folk song: Xiao Fang Niu

7.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 篇七

关键词:河北,旅游产业集聚区,保障措施

“十一五”期间,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 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来培育。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 河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 新增旅游产业基金1.7亿元, 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支持。全省上下对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 形成了统一认识。政府主导明显加强, 旅游大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

一、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一) 旅游产业集聚

1、产业集聚。

波特指出, 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国外学者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 提出了“旅游竞争集聚”的概念, 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 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

2、旅游产业集聚。

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的定义有以下共同之处:一是倾向于将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旅游相关企业围绕旅游核心吸引物集聚的一种现象;二是强调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

(二) 旅游产业集聚区。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相应资源, 以旅游设施聚集为主体, 形成的规模型区域。产业集聚区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实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是将休闲旅游业相关企业、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协会等机构加以整合, 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面。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是产业要素, 是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核心吸引物、休闲旅游供应商和服务商以及相关企业和部门, 为了共同的目标, 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协同协作, 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条件

(一) 同城效应促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战略需要。

随着城市和区域间交通设施的完善、信息沟通的加强以及要素流动的加快, 京津冀“同城化”效应日渐显露。随着京津冀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重要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的形成,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和环渤海旅游协作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河北是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 休闲旅游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而优先发展。另外, 河北与京津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方面, 旅游相对于其他产业更加容易承接北京、天津的产业梯度转移, 引领河北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二) 全省旅游交通和项目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 全省20多条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30多条高速公路、4个机场正在加快建设, 3年内主要景区将全部通高速公路, 阻碍河北旅游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此外, “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的大批休闲旅游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投放市场, 形成接待能力, 为河北跨越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三) 河北旅游发展缺乏龙头型旅游目的地。

从国际国内的视角来看, 河北尚未形成游客的首选地和优选地, 与北京、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相比, 落差较大, 尤其是缺乏龙头景区, 缺乏有影响力的经典线路和旅游品牌。同时,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主体“小、散、弱”, 缺乏产业带动力强、能与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同台竞争的龙头企业, 严重影响了河北省旅游产品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 与京津市场需求对接不够。

面对京津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 河北环京津地区观光产品偏多、休闲度假产品少, 一般产品多、旅游精品和品牌产品少;由于基础设施的欠缺, 旅游线路、交通设施、信息平台、咨询服务等与京津有较大差距,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影响了与市场对接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

(五) 面对周边省市竞争激烈。

针对京津客源市场, 河北旅游业不仅面临北京、天津自身发展旅游的竞争, 也面临山东、辽宁、山西等周边省份争取京津地区客源的竞争;面向中远程市场, 由于北京的排斥性竞争, 大大增加了河北旅游产业和产品的增长成本;同时, 区域整合、产业融合需要多区域、多部门合作, 体制、机制问题协调难度大。

三、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

“十二五”期间, 要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为核心, 统筹环渤海、环京津、环省会旅游圈的发展, 优化河北旅游产业的空间结构和各区域的产业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 重点打造十大旅游产业聚集区, 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一) 秦皇岛-唐山湾滨海度假带。

指秦皇岛和唐山湾沿海的带状区域, 其中秦皇岛市以北戴河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新区为核心, 唐山以菩提岛、月岛、祥云岛、曹妃甸及周边陆域为中心。以北戴河新区和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契机, 打造环渤海地区顶级滨海度假带、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会展为一体的国际热点旅游目的地和度假海滨。

(二) 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

包括安新县、雄县、高阳县、容城县、高碑店市、白沟新城、霸州市、固安县和任丘市。规划以白洋淀为核心吸引物, 重点建设环渤海地区的温泉休闲示范地, 建设集湿地生态、温泉休闲、商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区和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

(三) 廊坊商务休闲聚集区:

包括廊坊市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全面对接和融入京津商务与生活休闲为主要切入点, 重点提升廊坊市区和“飞地三县” (三河、香河、大厂) 的商务休闲功能, 将廊坊打造成为环京津第一商务休闲城市, 构建与京津两市同城效应突出的复合型商务休闲功能区, 打造京津首选、环渤海首位的商务休闲目的地。打造专业会展中心, 建设综合商贸基地, 建设京津第一休闲运动中心和面向京津的温泉养生名城。

(四) 张承草原生态度假区:

包括张家口的张北县、沽源县、尚义县, 承德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隆化县。打造华北最具吸引力的草原避暑休闲度假区和国际水准的自驾车休闲旅游目的地, 建设中国最大自驾车旅游公园, 形成草原风情与皇家文化相融合的生态度假区。

(五) 崇礼-赤城冰雪温泉度假区:

包括张家口的崇礼县、赤城县。构建华北冬季旅游胜地、国家级滑雪运动基地、山地温泉度假区, 打造以滑雪休闲运动为主的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

(六) 桑洋河谷、昌黎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

包括张家口的桑洋河谷 (怀来县、涿鹿县、宣化县相关区域) 、秦皇岛的昌黎县。建设集葡萄种植、采摘以及葡萄酒生产、包装、储存、品尝、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聚集区, 打造国内一流的葡萄酒庄园聚集区和葡萄酒文化体验地。

(七) 邯郸广府古城文化旅游区:

包括广府古城、永年洼湿地。突出太极修学、健身养生、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的特色, 创建“中国太极养生第一城”, 建设世界级太极文化旅游综合体。五年内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的太极拳修学目的地和国内著名的热点旅游目的地。

(八) 石家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主要指平山县域, 并包括以西柏坡为中心向外2个小时能够到达的区域。以西柏坡革命遗址遗存为核心吸引物, 以红色文化为主导, 做大做强西柏坡红色旅游品牌, 建设河北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温泉休闲、避暑度假、历史文化观光、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

(九) 太行山-衡水湖山水生态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括两大组团:一是邢台的太行山旅游带;二是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沿湖区域。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 以山水生态为核心吸引物,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 建设以生态山水休闲、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产业聚集区。

(十) 沧州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区。

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核心吸引物, 构建集杂技表演、杂技文化交流、教育培训、道具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 全省要着眼于差异竞争和错位发展, 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 构建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同时, 要突出重点, 以规划为指导, 以项目为支撑, 集中力量率先把资源品质优、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分工合作, 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四、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

(二)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 加快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规范化、经营主体与配套服务市场化, 从根本上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

(三)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 其他部门在专项资金使用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要完善投融资机制, 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

(四) 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 培育新兴旅游发展主体, 加快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 推动合资合作发展经营。

(五) 加快人力资源培育。

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形成“基地+市场”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旅游部门要制定旅游人才规划和培训计划, 推进旅游人才政策创新, 指导企业旅游开展人才规划, 使旅游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玉, 左晓丽.论河北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 2008.5.

[2]从佳琦.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33.

8.河北的三张文化旅游名片 篇八

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省旅游局局长王新勇曾接受过本刊的专访(见2004年4月号《开车进河北》)。他的旅游理论高屋建瓴、见解深邃,深受业内人士推崇。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是中国一个很独特的省份。她东临渤海,西倚太行,环绕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她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源远流长,拥有三张文化旅游名片: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

考古发掘证实,早在200万年前左右,古人类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泥河湾一带繁衍生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目前,中国发现的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共有16处,泥河湾遗址群就占12处。这一重大发现曾在国内外地质考古界产生极大轰动,吸引了各类专业人士纷至沓来,泥河湾遗址已成为全世界研究200万年前古人类、古生物、古地层、古气候等学科的重要基地。

这一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也首次向“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发起了强力挑战——人类不仅从东非奥杜威峡谷走来,也从中国河北的泥河湾走来。泥河湾遗址作为东方最早人类活动的见证,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个台阶上。2001年,国务院将“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已对发掘现场和实物进行了整理并初步对游人开放。为了满足广大公众追根溯源、猎奇览胜和学习科普知识的需求,先期投资1800万元开工兴建泥河湾地质公园,其中的保护设施和小型建筑已完成,拦河大坝和地质公园保护围墙也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现正依据考古理论重建古人类和古动物的活动场景,力求达到专业化与通俗化、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中华文明的始地——涿鹿

河北省北部桑干河南岸的涿鹿县,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涿鹿的荣耀自涿鹿大战始,华夏的文明史自涿鹿大战后的“釜山合符”始。《中国上古演义》云:“千古文明开涿鹿。”史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北逐荤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近代毛泽东也颂赞涿鹿:“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传说蚩尤是南方九黎氏族的首领,为了扩充势力,带领其部落攻打北方的氏族首领黄帝。黄帝联合其胞兄部落,与蚩尤激战于涿鹿之野,最终大获全胜,统一了天下。所有拥戴黄帝的氏族都前来归顺,他们以黄帝发放的石制符契为信物,赶赴釜山与黄帝会盟,并在釜山下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集会,这就是传颂至今的“合符釜山”。

釜山会盟后,建立了北方各氏族的联盟,确立了黄帝的君主地位,建起了中国最早的城池——黄帝城。这次民族的大联合、大统一,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撞击与交汇,使神农氏族的医药、农耕、冶陶与九黎氏族的青铜、兵器以及黄帝氏族的天文地理、车舟、纺织等技术融为一体。釜山合符,是中华民族大统一的极大跨越,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诞生、古老中国的确立。

五千年过去了,沧桑巨变,但黄帝城的三围城墙、蚩尤的半座堡寨尚存,黄帝泉、蚩尤泉仍源源喷涌,打造和放置指南车的台地仍在,古石器和陶器片块更是俯首皆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中华三祖堂及其供奉的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更激起华夏儿女崇尚先祖之风、传承中华文明之志。特别是北京奥组委正式把涿鹿定为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点后,这里正紧锣密鼓重建中华合符坛。

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

全国闻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东距石家庄80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的前夕,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由陕西转至西柏坡。直到1949年3月党中央迁往北平,西柏坡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正是在这个小山村,毛泽东领导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不到4个半月的时间里,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从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正是在这个小山村,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会后不久,党中央即迁往北平,正式拉开了新中国诞生的帷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十分重视,不断加强修缮和保护。现旧址大院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大门南开,分前院后院两部分。前院自东向西依次为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旧居。大院西部、前后院之间有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后院三间窑洞式建筑是朱德的旧居。在毛主席旧居西北是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当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许多电文、指示、命令,就是由此发往全国和解放军各部队的。

上一篇:文学伴我一生作文下一篇:公务员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