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许定)(通用5篇)
1.社会实践报告(许定) 篇一
我镇19个村庄有一半的土地轮作花生, 近几年, 花生在七、八月开花下针及荚果膨大期, 常常发生叶片黄叶现象, 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如不及时防治, 将造成叶片脱落, 植株死亡, 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群众对此也十分着急, 农技部门也深入田间地头查找原因, 另外, 从2002年起我校就成为唐山市丰南区唯一一所使用自编劳动技术教材的学校, 也是劳动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最早的学校, 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鉴于这种情况, 结合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于2006年9月安排了七年级新生共计156名同学历时三年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结题报告放在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二、时间安排
调查开始时间:2006-9-12;汇报时间:每年的暑假开学的第一周;结题时间:九年级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三、具体措施
1. 利用生物校本课程讲解花生种植的相关知识, 从
选种、到种子萌发的条件到出苗后的水肥管理等, 都作了详尽的讲解。
2. 发动全体同学对自家花生地块黄叶病因调查, 与
不发生黄叶病的花生地块的花生品种、土壤土质、花生轮作、播种时间作比较, 通过走访、咨询家长、农技人员、网络查询等措施寻找答案。定期交流汇报, 形成共识, 第二年指导到家长进行花生种植, 然后再观察再汇报交流, 第三年在指导家长进行种植, 中考“三加一”培训期间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第一年汇报中典例调查如下:王磊同学叔叔是市种子公司农技人员, 他在叔叔的指导下调查如下:每年的7-8月份正是我区高温少雨多阴天的季节, 空气湿度小, 土壤盐分随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上升, 因为盐碱地土质较粘对土壤盐分的吸附力较强, 而不宜于随水散失到空气中, 而滞留在土壤表层土壤中, 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而使花生吸水困难, 对铁离子的吸收也困难, 从而发生叶片黄化的现象, 严重时干枯死亡。汪金凤同学调查的结果是:自家的花生品种是鲁花12品种黄化病较重, 而与之相邻的同学家的3323品种发生黄花病不明显, 她认为花生黄花病与花生品种有关。王思羽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地膜花生很少发生黄花病, 而不覆膜地花生地块黄花病较轻。
对以上同学的调查报告我没有及时给予正面答复, 而是提示同学对于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结合网络、结合农技人员进一步了解, 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指导第二年自家花生种植, 由于自己的行为与自家的收成挂钩, 学生家长都非常用心。第二年继续观察了解看自己的学习能否给自己带来好的收成, 然后再汇报交流。同学们都有了一大堆的观点, 发言比以前热烈多了, 老师再要求同学们用此次的讨论指导第三年的花生种植。此时同学们将面临九年级中考, 然而, 这样的综合实践已不再是他们的负担, 饭前饭后的三言两语就能完成, 结题报告定在“三加一”培训中, 也是对学生三年来素质能力的一个展示, 避免了上几节课发个证书的形式做法。
四、小结
2.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篇二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等独立学院中开设会计类专业的系部。具体包括了我院在校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的在校学生。
(二)调查方法
这次研究具有针对性,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对于在校学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主要采用询问法。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归纳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四个大的方面,涉及到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会计实训教学情况其中包括了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性教学内容、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教师情况等的详细调查,基本反映了我院及兄弟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第一部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中有50%对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清楚,30%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有培养目标,只有20%学生清楚培养目标。关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40%的学生认为是为修学分,21%认为是学习专业知识,39%的同学兼具上面两个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专业学生并不清楚培养目标。
第二部分:会计实训教学
这部分针对11个问题进行了调查:1、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法;2、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手段;3、会计实训课教学方式;4、会计实训课课堂教学过程;5、会计课程开设顺序;6、会计实训课中,老师和学生各自扮演什么角色;7、会计实训课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各自所占的比重;8、会计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重;9、学生对于实训时间的安排;10、会计实训课的考评方式;11、学生对会计实训课的兴趣。
通过对以上11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
1.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15%的学生觉得老师只根据教材来讲;8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能大量举出案例,讲解中做到由实践到理论。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教师中有一部分是新教师,任教时间不长。老教师们都能大量举例,结合实践讲课,但部分年轻教师知识储备不够,只能照本宣科,所以年轻老师要多看书,多学习,储备大量的案例,便于上课时结合案例来讲。
2.在实训课的教学手段的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反映是“黑板+多媒体”,可见现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设施很齐备,教学手段很先进。
3.在实训课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选择了仿真。由此可见,在实训教学方式上,学校已经做出积极的改变,尽量模拟实际操作环境,然而基于财力不足,这样的实训课和真实的会计操作环境肯定还是有差距的。
4.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的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认为在实训课上,老师讲的时间已经少了,老师先集中时间讲完本次课内容,然后留下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由此可见,实训老师还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一开始听课时,未必能记得老师讲授的所有内容,如果一讲完,就盲目让学生去操作,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操作时由于某些内容没记住,而频繁的去问老师,学习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实训课还是要边讲课边让学生进行操作,讲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让学生练习一下,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5.关于会计课程开设顺序。23%的学生认为应该学完全部专业理论课程后开设实训课;56%的学生认为学完相关内容的专业理论课后开设实训课;21%的学生认为应同步开设理论课与实训课。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比例的学生是希望先学理论知识,然后再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温故而知新。
6.关于实训课中老师和学生各自扮演什么角色。67%的学生认为平时上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33%的学生认为授课时做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起引导、答疑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转变角色,积极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及时为学生答疑。
7.关于会计实训课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各自所占的比重。80%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占课堂教学知识的30%,20%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占50%。可见实训课教学中,老师还是偏重实际操作知识的教学。
8.关于会计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6%的学生认为实训课与理论课各自比重相同,8%的学生认为实训课所占比重大,86%的学生认为实训课所占的比重小,可见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比重较小,与学生期望相差很大。
9.关于学生对于实训时间的安排,70%的人选择了在大四时安排,只有3%的人选择了随时安排,27%的人选择了大三下学期实习。一般企事业单位不会轻易地接受学生实训,只有各个单位处于旺季或是繁忙的时候才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那么就要求学生要灵活机动地安排实训时间。
10.关于会计实训课的考评方式,63%的人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考核,17%的人选择了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考核,20%的人选择了理论知识考试,可见学生们还是喜欢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不喜欢理论知识考试。
11.学生对会计实训课的兴趣,5%的人选择了一般或没有兴趣,95%的人兴趣浓厚,这样悬殊的比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可见学生对会计实训教学评价总体上还是好的,或者说会计实训教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实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手段、时间安排、考核的方式等多角度调查研究发现,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进一步的拓展,老师们在教学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使得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自然学习效果很好。
第三部分:实训基地方面
1.学校有无实训基地?98%的学生反映有,并且学校还积极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有2%的学生不知道有无实习基地。这说明独立学院在实训基地这方面做的是很好的,不仅校内有实训基地,还多方努力,为学生增设实训渠道。
2.对于实训基地,你是选择校内,还是校外?3%的学生认为校内校外实习效果一样,5%的学生认为校内实训基地好,92%的学生认为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更加好,能够更接近实际操作环境,更好检验自己实际操作能力。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除了在校内实训基地努力实习外,更希望到校外实训基地去检验自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
3.经过会计实训课上老师的教导以及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后,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是否有信心?通过调查发现,11%的同学没有信心,89%的同学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会计实训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到了扎实的会计专业技术知识,对将来找工作充满信心。
第四部分:师资队伍方面
学校负责实训的老师是否为“双师型”教师?98%选择是,2%选择否。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授课老师都是来自于本校其他学院的优秀教师,独立学院享受母体大学一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比如扬大广陵学院是隶属于扬州大学的独立学院,广陵学院尽享扬大一流的教学资源,所以广陵学院负责实训的教师都很优秀,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具有博硕士学历,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0%以上,并且都在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进行实训课教学时,可以很好的结合实践教授知识。
三、研究的难点及局限性
在问卷调查和询问的过程中,和本校以及兄弟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对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发现,独立学院在校内会计实训方面已经在不断的完善,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会计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独立学院能不能与更多的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让会计专业学生去更多的好的单位实习,积累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
本次调查受调查者水平和调查范围局限,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本次调查重点在我院进行,调查范围未涉及我国其他省份独立院校等。但在一定程度上,本次调查可以反映出当前扬大广陵学院等部分独立院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广大会计教师及会计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便提高扬大广陵学院等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做努力。
摘要:为了提高扬大广陵学院等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专技人才,对广陵学院等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实证性调查,调查对象是各个学院中开设有会计类专业的系部,调查内容包括会计实训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
关键词:扬大广陵学院会计,会计实训教学,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M].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4.
3.立足财务报告履行社会责任 篇三
一、从法律的高度提高认识
企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组织财务会计核算, 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财务报告, 这是一项周而复始的常规性工作。但又是一项“岁岁年年花相似, 年年岁岁人不同”的创新性工作。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终极产品。它不仅是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总结, 也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体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者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在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 负有受托责任。除此之外, 企业作为享受或消耗社会资源的经济组织, 应当履行的受托社会责任还应拓展到扩大就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护以及倡导和参与公益活动等诸多方面, 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这些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要通过财务报告予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如果企业管理层未能履行受托责任, 就有可能被辞退、罢免或受到法律制裁。除此之外, 财务报告还作为一种全社会的公共产品, 在进行利益博弈, 实现互利双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编制出年度财务报告, 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取得公信力后, 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 使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投资者又通过不断有效投资使自己更快地做大做强, 从而使投资和被投资企业这两个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或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 实现互为条件、互利双赢。反之, 如果企业没能有效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编制出的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公正, 甚至蓄意造假, 必然会导致投资失败, 伤及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双方利益。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财务报告, 必须以法律做保证。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根据违法必究的原则, 一旦没能履行承诺, 就必须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因此, 企业应当站在自觉执法, 承担法律义务的层面上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报告。
二、从职业的深度提升水平
财务报告是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成果展现。它的质量高低要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防范风险的能力, 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及在管理控制中职能作用的发挥, 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自觉弥补现有会计报表体系的缺陷, 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 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工作在企业。主要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会计准则是以确认、计量、报告为直线的纵向延伸, 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以涵盖多项业务环节为立体的横向拓展。只有二者互相支持, 才能在基本框架上驾驭财务报告生成质量这一目标。
伴随着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各种潜在风险日益显现, 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法宝, 对于这一点,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为它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实证。通过夯实企业内部管理基础, 来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公众诚信力是企业必做的基本功课。2008年5月22日, 财政部等五部委在历经近3年的调研、准备、研究修订的基础上, 正式对外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其中在内部控制的目标中,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一项基本目标, 而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包括的五个要素 (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无一不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条件。结合实际情况, 认真学习、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立足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 培养并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会计准则导向有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之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 是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 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对某些具体事项 (如: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公允价值计量、预计负债、权益性交易等) 做出职业判断。不久前中国会计视野社区的一篇对万科的收入确认质疑的贴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围绕万科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同一项业务, 同为会计人员, 依据同一准则, 对同一收入确认事项 (包括是否确认为收入, 什么时间确认收入, 确认多少金额的收入) 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 正是源于会计的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关系到相关利益主体的判断、决策和经济利益。因此, 立足企业, 培养和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
判断就意味着风险。会计准则是为了减少职业判断风险而制订的基本工作法则, 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本依据。所以, 培养和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基本措施, 首先应是结合企业业务特点, 深入学习、熟练掌握、准确运用企业会计准则, 特别是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提供了法律依据, 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判断的程度, 并通过惩罚等措施促使其更客观地进行判断。如我国《合同法》中, 对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标准有明确的规定, 这对会计人员确认收入的入账时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 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 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同时要充分认识所在行业、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 从特定环境出发, 做出的职业判断才能在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前提下, 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品德决定公信力。职业判断的最高层次是公正、诚信, 职业判断运用的不好, 就会成为操纵利润、谋求私利的工具。因此, 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应是培养并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 发挥并不断创新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管理会计, 作为“对内服务”的会计, 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虽20多年来不曾间断过, 但始终不温不火, 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整体上远不及传统的财务会计。没有独立机构, 没有专业软件, 这也是制约我国企业提高预测与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场金融危机的暴发, 外部市场环境的恶化, 使企业及全社会重新审视管理会计。而平衡记分法、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中心及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北京紫竹药业、诺亚舟公司及海尔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 使得企业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 节约了资源消耗,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抵御了金融危机的重创。特别是海尔集团在管理会计创新上的突出表现及成效, 颠覆了西方对中国企业的认知。
这场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众多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反思企业的财务架构。金融危机的暴发, 市场环境的恶化, 使得企业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多个方面, 如预测未来、规划目标、制定选择方案、编制预算、进行控制和评价发挥作用, 并形成一种保障机制。因此, 对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机构, 培养和配备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以实现长期的机制保障;而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 可以通过激发和推动财务人员对于自身价值的重塑, 实现从财务会计“一仆多主, 信息通用”职能, 向管理会计“一仆一主, 信息多变”职能的转变。在转变中, 拓展职能深度, 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发挥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职能作用。所以有人说, 会计人员的地位取决于其在企业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归还并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定能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共赢。
三、从社会的广度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工作质量, 也取决于宏观环境的制度建设和监督制衡。
(一) 会计信息化——为履行社会责任搭建平台
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虽主要生成于企业内, 但都广泛服务于全社会, 而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对于拓展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空间, 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生成质量搭建了平台。
2009年4月22日,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之一, 就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做到数出一门, 资源共享。而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通过实现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 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信息化, 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以及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化, 来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这些内容与本文第二部分 (如何立足企业内部, 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中提到的财务会计职能重塑、管理会计职能机构设置及职能的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相互映照。因此, 《指导规范》的颁布实施, 不仅有助于企业会计实现向现代管理观念、向管理型会计、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而且从全社会制度建设的角度, 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供了制度支持, 必将有助于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来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 审计监督——为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公信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由企业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三部分构成。站在第三方立场上, 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审计报告, 对保证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较大的公信力。纵观安然事件、娃哈哈事件、科龙欺诈案等一系列的企业财务造假案, 似乎无一不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丢失、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甚至在利益驱动下狐假虎威相关。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 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制横作用, 使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共同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证。为此, 财政部于2009年10月9日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其中, 内抓自身建设、提升职业素质, 外抓行业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是加快行业发展, 保证执业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准则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 并力求尽快公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草案) 》。这将对提升我国审计监督的公信力, 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在全社会起到有效的制横作用。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华章”。无论是会计人员, 还是审计人员, 只要你有正义感和责任心, 立足岗位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财务报告, 都是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做出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研究综述 篇四
进入21 世纪后,通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方说明企业经营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成为全球主流商业惯例。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KPMG)2013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41 个国家的100 强企业(N100)中71%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我国国家电网发布了首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政府、资本市场、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的影响下(见表1),终于在2009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数量迎来了井喷式增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14 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达到1 526 份,同比增长24%,继2009年和2012年的快速增长后,再次出现高增长态势。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评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报告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存在着报告质量水平较低、决策价值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宋献中等,2007)。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有助于分析和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问题,引导企业披露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同时还帮助企业提升责任意识、加强责任管理,更好地实现披露效应(郭红彩,2014);也能使利益相关方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获得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还能为政府等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披露制度提供参考。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核心——指标体系构建
社会各界对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利益相关方对自身环境的重视催生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需求。指标体系是社会责任报告评价的依据,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目前全球尚没有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维度:社会责任内容维度和信息质量特征维度。
1.社会责任内容维度。
社会责任内容指披露的范围和要素,现有研究对社会责任内容的探究基于两种视角展开。
一是从社会责任议题出发,如国际会计公司Ernst&Ernst(后经与其他会计公司多次合并,最终重组为现在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从1971 年开始发布的财富500 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认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包括七大类,27 个小类。Abbott等(1979)借鉴上述研究得到财富500 强企业年度报告的社会责任披露SID(Social Involve⁃ment Disclosure)指数,进一步探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Trotman等(1981)对澳大利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测量使用了六大类指标,包括36 个小类,发现规模越大、越强调长期决策、具有更高系统风险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另外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1974)、马连福等(2007)、万寿义(2011)等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是从利益相关者责任出发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国内学者大多基于该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沈洪涛,2007;宋林,2012;雷振华,2014)。另外,陈政(2007)从六个方面对我国2006年20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进行评价,并指出披露存在着缺乏中立性、形式重于实质等问题。李正等(2007)则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使用包含六个大类,17个小类的社会责任信息分类评价方法对我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了指数评分。笔者将基于社会责任内容的报告评价研究的代表学者及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详见表2。
2.信息质量特征维度。
信息质量特征是对披露内容的质量和深度的描述。
宋献中等(2007)采用包含六个信息质量特征的多维度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评价,但该研究仅仅是描述性分析,未进行定量研究。龚明晓等(2009)综合了社会责任报告审核标准(AA1000)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内容标准——G3索引,初步构建了3R评价体系,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决策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提供可行的框架。张川等(2011)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 年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依据,以物流企业为例初步构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李正(2012)从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用户和用户的不同目标入手,设置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三个约束条件、四个首要质量特征、十一个次要信息质量特征。吉利等(2013)基于对信息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构建了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Habek等(2015)在研究中将报告质量定义为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类别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利益相关者、目标、长期趋势、绩效指标、市场、工作场所、环境、社区、改进措施、业务流程整合和执行摘要等12 项标准,可靠性类别包括可读性、基本报告原则、数据质量、利益相关者的对话成果、反馈和独立验证等6 项标准,详见表3。
(二)基于第三方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实践
第三方机构为报告评价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框架,其中成果最显著的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和国内四个第三方报告评估机构提出的指标体系框架(详见表4)。GRI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一个共同的框架,推动企业或其他机构向各利益相关方公开披露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信息,增强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其服务对象是各种规模、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机构。国内有影响力的第三方报告评级机构主要有四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和商道纵横,在评级对象上RKS主要面向A股上市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企业的综合性社会责任报告,《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和商道纵横同时服务于企业及非企业组织。这些机构通过发布研究报告来揭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整体发展状况和阶段性特征。
GRI和国内第三方机构的报告评价指标体系大致涵盖两类信息:报告内容指标和信息质量特征指标。框架架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将内容指标和信息质量特征指标作为平行初级指标,如MCTi和“金蜜蜂”;第二种是将两类指标作为独立评价部分,在报告内容完整的基础上界定信息质量标准,如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G3.1)、《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简称《指南》)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内容指标大致涵盖两类信息:第一类是战略、治理和利益相关方等责任管理信息;第二类是责任绩效信息,各体系均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底线为理论基础,从以下两种视角进行展开:一是社会责任视角,如G3.1、MCTi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二是利益相关者责任视角,如《指南》和“金蜜蜂”。信息质量特征指标如表5所示。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形成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两部分:一是包括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沟通和责任绩效的内容指标框架;二是包括平衡性、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可读性、创新性和规范性的多维度质量特征指标评价框架。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方法
(一)指标赋权方法
现有研究多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见表6),但可以看出这些方法大部分受人为主观影响较大或解释性较弱,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及针对性。
(二)指标赋值方法
1.单一区分维度打分。
国内外多数研究者采用单一区分维度赋值方法来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Ernst&Emst,1971;沈洪涛等,2006;李正,2007;马连福等,2007;雷振华,2014)。初期运用最广泛的社会责任信息赋值方法是“二分法”(Abbott等,1979;辛慧,2009;王青云等,2012),即若有对披露项目进行表述的内容,即可得1分,反之则为0分。沈洪涛等(2006)采用“三值打分法”将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和无信息三种,认为货币化信息优于非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优于无信息,对指标依次赋值3 ~ 1分。马连福等(2007)则是将指标信息分为不披露、披露不充分和充分披露三个类别,分别赋值1 ~ 3分。
2.多个区分维度打分。
二分法与三值打分法有两个相似的评判维度:一是强调信息量化,隐含的假设是货币化信息质量大于其他;二是强调信息的详尽程度,越详细具体的信息赋分越大。鉴于以上两类方法不够精确,缺乏有效的区分度,一些学者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评判标准,采用了多量值打分法,如五值、七值等(李诗田,2009;商道纵横,2010;RKS,2012;张正勇;2012;陶莹等;2013)。另外,针对无法量化的评价指标,一般需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如“审验声明上载明的审验程度”,按全面审验、深度审验、原则性审验、无审验程度说明依次给分(张正勇,2011)。
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对象
从企业性质来看,鉴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可获得性,现有研究的评价对象多针对上市企业(沈洪涛等,2006;崔秀梅,2009;张正勇,2012;RKS,2012;蒋尧明,2014)。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尤其在证券交易所相关政策推动下,其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治理水平高于其他企业,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较高,时效性较好。
“金蜜蜂”根据组织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等五类,其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主要的发布主体。
从行业性质来看,现有研究多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2001)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区分行业样本研究特定行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水平,如林业(蒋启德,2010)、房地产业(周立超,2013)、采矿业(凡天兰,2013)、保险业和银行业(林正奎,2012;阳秋林,2012)等。“金蜜蜂”和MCTi均是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2001)进行行业评分及差异性分析。
另外,一些行业协会也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性披露制定了规范。2008 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 家工业协会颁布的《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涵盖了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三个一级指标,环境保护法规、产品安全、劳动保护、公益事业、员工雇佣、社会团体与社区等六个方面的28个二级指标,以及80个三级指标的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体系。《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10版)设置了环境、健康与安全、社会与经济三类主题,以环境责任为重点,涵盖了气候变化与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当地环境影响、劳动者保护、产品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风险、过程安全性与资产完整性、社区和社会、人权、商业道德和透明度、劳工实践等11 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设33 个三级指标。
五、结语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根据GRI发布的G3 索引来指导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其报告框架在机构披露可持续发展绩效方面的普遍适用性获得全球众多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其披露指标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但G3索引并非是一种责任业绩评价标准,它只指导企业或者组织披露正在做什么,如何披露,仅仅是对报告披露质量提出了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和细则。另外G3 索引提供的报告框架虽兼顾了从小企业到多元化的跨国公司的需求,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但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或地区,如人权方面的披露指标“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在我国并不普遍适用。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行业针对性不足。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制造业、金融业、采掘业、电力行业等传统企业,而对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如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的研究不多,针对性不强,证据不充分。
第二个方面,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在指标选取、权重赋予和指标赋值上大多采用单一区分维度赋值方法来打分,且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摘要:2009年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报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报告评价方法和报告评价对象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完整的报告评价框架奠定基础。通过研究发现:报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内容性指标和信息质量特征指标两部分;指标赋权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指标赋值多采用二分法、三值打分法和多量值打分法,均存在方法较为单一、科学性有待提升等问题;评价对象多针对上市企业以及传统企业,新兴行业的针对性研究不足。
5.社会实践报告(许定) 篇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 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 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 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 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二、具体措施及做法
(一) 课题实施具体措施。
1. 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在实施礼仪教育时我园遵循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勤激励的原则, 一学期为一个研讨小阶段, 每学期根据幼儿在园日常生活的环节确定一个子课题, 抓住一点对幼儿实行细致、深入的教育研讨, 通过调查问卷———制定小方案———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最终小结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 使我园在礼仪教育的研讨实践中做到了抓一点精一点, 避免了多方面着手却不能深入到底、面面俱到的弊端。
2. 新确立子课题探究与有成效子课题内化相结合。
在新学期对新的子课题进行探究实践过程中, 要把已经取得经验和良好成效的子课题继续坚持, 使幼儿将行动逐渐内化为习惯, 这样, 通过几年的研讨实践, 最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文明礼让,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如果研究了新的子课题就丢了取得成果的子课题, 将会一事无成。
3. 习惯培养为主, 集中教育为辅。
“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这是蒙台梭利儿童观中的重要方面, 也就是说儿童的成长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实现。如果礼仪教育以知识的教授和行为的讲解为主是完全行不通的, 我园采取了幼儿有抓手的、操作性强的、能够反复实践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 配以儿歌形式的知识讲解教授, 逐步实现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
4. 师→幼→家共同成长。
幼儿喜欢模仿, 崇拜老师, 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每学期我园都会以确立的子课题为主要内容, 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礼仪培训, 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 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行为, 更要以自身为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取得家长配合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发挥幼儿“自我中心”的作用, 让幼儿成为家庭礼仪教育的主人, 成为家长学习礼仪的老师,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同时幼儿使在园学习的文明礼仪行为得到巩固、深化。
(二) 课题总体实施方法。
1. 教工礼仪培训, 提高自身素质。
在进行子课题研究前, 对全体教工进行相应内容的礼仪培训, 教师自身有好的行为表现, 才能更好地教育与影响幼儿, 才能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园大力加强对教师的礼仪培训, 使全体教师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通过互学互促使得良好行为逐渐内化。
2.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让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园根据幼儿园实际、各班实际创设室内、班级环境, 布置礼仪教育主题墙饰、文明礼仪标语等, 以此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同时通过幼儿园设立“小小礼仪值周生”“我是文明小卫士”等活动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监督。
3. 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
幼儿一日生活处处是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中教育、随即教育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 也是最喜欢的活动,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 将礼仪知识渗透在有趣的教育活动中, 使得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同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让幼儿时时受到启发和教育, 使幼儿在看中学, 在动中学。
4. 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也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如:教师节的“尊师庆祝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三八妇女节的“我爱好妈妈活动”等, 通过主题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参与、讨论, 培养爱心、关心。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有重点地让幼儿了解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礼仪认知。
三、研究成果
我园的研究课题上报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儿童礼仪品格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历经三年的研究与实践, 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肯定我园园本教研的研究成果, 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努力, 已经圆满完成了课题的预设目标, 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一)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首先, 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 幼儿将“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 “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其次, 幼儿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 那种幼儿园一个样, 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 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任性、不撒娇, 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再次, 幼儿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 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 幼儿形成了“文明大方, 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 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 会自由结伴, 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 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 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等。
(二) 教师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方面, 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 活动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 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 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不断地加以渗透, 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课题深入研究与展望
我园幼儿礼仪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教研, 既重视幼儿礼仪教育的显性课程, 又重视隐性课程, 结合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影响, 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教师充分尊重幼儿主体, 创设条件, 捕捉时机, 将行为实践与理性教育有机结合。
【社会实践报告(许定)】推荐阅读:
2023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08-26
社会实践报告,奶牛场生产社会实践报告例文09-04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08-07
超市社会实践报告,毕业实践论文09-23
苏宁社会实践报告06-23
邮局社会实践报告07-07
小组社会实践报告07-23
文秘社会实践报告07-30
家风社会实践报告08-03
画室社会实践报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