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法指导(精选9篇)
1.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篇一
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许多具体的物理知识,而且要掌握好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虚设法
很多物理题目是把生活中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来出题,我们解题时根据“先特殊,再发散”的原则,先虚设一个物理情景,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例如:某人在匀速向东行驶的船上跳远。他是向东跳得远些还是向西?(不计空气阻力)
解题时可以虚设此人在地上跳远。船在匀速行驶,地球也在匀速运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是一艘匀速行驶的船,
在地上跳远各个方向都一样,所以在匀速行驶的船上跳远,向东和向西跳得是一样远。
二、发散思维法
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多种规律的表述。这是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三、对称方法
对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运用对称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时间反演操作”规律不变性。时间反演就是让时间流向倒转,如同将物体的运动用录像机录下后倒过来放映,则竖直上抛就会变成自由落体。还有,静电场和引力场的合场也可当作等效引力场处理,这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可带来很大的方便。
2.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篇二
一、课前预习
在上课的前一天要对即将要学习的课堂知识进行预习, 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 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二、专心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请教, 不因知识简单而放弃听讲,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思维要与老师保持同步。此外, 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准备一个笔记本, 把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课后进行整理, 这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知识点, 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做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知识, 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 如自己在做作业时发现的好题、好解法等。笔记本要进行编号, 以备常看、保存。
三、及时复习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新知识, 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 并与大脑里的旧知识进行对比, 分析是否有矛盾, 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 这时就要重新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要及时完成作业, 适量做些课外练习, 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 巩固所学知识。
四、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质量、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 可能有时慢一些, 有时走弯路, 有时甚至解不出来, 但这些都是正常的, 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完成作业要做到书写工整、作图规范、表达清楚、推理严密、计算准确。作业批改下发之后, 有错题要认真订正并装订保存好, 留待以后复习时用。
五、解决疑难
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要随手拿专门的本子记下, 然后通过再思考琢磨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来解决。专门的本子命名为“疑难问题记录本”, 记完一本要再换一本, 每本都要编号保存着。
六、系统总结
每学完一个知识板块, 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 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要重视理清知识结构, 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 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 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 甚至具体到章, 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 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起来。
七、课外学习
3.指导高中生学好高中物理 篇三
第一,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怎样才算真正学好物理
应使学生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述的是物体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的道理。是在对自然界和实验室内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的,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颗。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种基本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才算学好物理。因此,要学好物理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掌握适合物理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第二,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要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有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事实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任务,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地细心观察,观察每—个微小的变化,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要有序地观察,要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要注意动态与静态观察,对比观察,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要边观察边动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推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好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的正确方法。
1.怎样指导学好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必须让这些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如将物理定律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概念就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对各个零件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理解这部机器呢?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弄清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对这个概念是怎样下定义的?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它量度方法,量度单位,是标量还是矢量。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认识也要逐步提高,不可先人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如功的概念是从W=Ps→W=FScosα→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怎样指导学好物理定律、公式:有些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定律,而不去掌握它的全部内涵,这是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必须教育学生要按以下要求去掌握物理定律:①要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来源。是属于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实验定律,还是利用已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出来的导出定律。如果是实验定律就必须十分注意整个演示实验过程,首先要弄清建立定律的事实依据,其次还须弄清是怎样从这些事实依据中通过正确分析、推理才得出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如果是导出定律,除了弄清建立物理定律的事实依据外,还要弄清推导过程中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及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②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物理涵义:公式中每个物理符号(包括常数)的意义及整个定律的物理意义,还要弄清公式中有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③弄清公式中物理量正负符号的意义。④注意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甩范围,避免乱套公式。⑤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表述和记忆,一般来说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都包括了它所研究的对象、适用条件和具体关系。③物理定律常常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但是对于物理定律的公式不能单纯只从纯数学意义上去理解,要注重其物理意义,否则就会出现例如根据R=
3.学用结合,在用中加深理解。物理就是要及物说理,掌握物理规律后就要用来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运用已學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所存在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铁比木头重”,“速度大物体惯性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温度高物体热量多”等等,要从用中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和缺漏,以便及时纠错补缺,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只会死记硬背物理规律而不能灵活应用的人不算是学好了物理。
(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认识物理学理论是怎样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好物理学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教育。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学习中一般的方法;例如,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如何做作业等等,这对起始年级学生很有用处。
2.提倡写章小结。我要求学生学完一章后要自觉地写章小结,章小结包括下列内容:(1)整理本章的知识要点,使之系统化。开始学生不会做,我就利用每章单元复习课除了复习基础知识外还教学生如何整理知识:可以将全章知识分成几个小单元进行总结;用列表比较;或用一条主线将全章知识串起来,也可用网络方法将全章知识联系起来。(2)指出本章知识易错易混之处(3)本章解题方法;(4)经过单元考试后自己尚存在的知识缺漏。开始阶段要求放低些,以后逐步提高,持之以恒必有成效。一些学生上大学后来信给我反映这种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到大学后受益无穷。
4.高中物理的学习指导方法 篇四
高中物理的学习指导方法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习,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习,稳中求进!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这都是学习物理的好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呢
1.适当加压。压力过大或过高都不利于智力的发挥。压力过低不利于调动潜力,压力过高不利于增强自信心。2.不打疲劳战。疲劳战术会使考生筋疲力尽,心情烦躁,缺乏信心。3.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成绩。考生要把每次考试成绩看成是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把考试中每一次的失误与挫折,看成是一次次学习经验的获得。这样的心态使你不但不会害怕考试,还会感谢考试、喜欢考试、期盼考试。4.正确对待外来压力。考生应正确对待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自己轻装上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5.以考代练。考生要进入良好的考试竞技状态,必须在平时小考和模拟考试中进行训练。经过训练,进入良好考试状态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提高物理成绩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高中物理有哪些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解题规范化的具体要求:书写清楚,规律方程原始准确、条理规范,文字符号要统一,单位使用要统一,作图要规范,结果要检验(是否符合物理实际和物理规律),最后要有明确结论。弄清楚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最后结果必须用已知条件或要求的字母表示。
常见的物理易错问题有哪些
(1)判断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
(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
(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在计算某星球上的平抛、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出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当做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处理情况。
(4)受力分析时不完整,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合外力漏掉重力。
(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求得物理量不带单位(对字母表示的结果做完后可用单位制检验其是否正确)。
(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
(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
(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
(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损失,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损失最多,损失的动能在碰撞瞬间转变成内能。
5.注重高中物理学法的研究论文 篇五
物理难学,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物理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物理这门课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都很高。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多,学生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记住了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面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在高一新生入门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的提醒或指导学生预习、听课、温习、作业、复习、考试等,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要帮助学生克服三个不适应
1.抽象思维上不适应
高中物理推理、论证内容增多,增加了抽象思维内容。例如学生学习了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平抛、斜抛物体运动后,对于这四种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理解得不好,总认为匀变速运动只能是直线的,把“匀”字和“曲线”对立起来。追其根源还是对加速度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抽象思维跟不上。教师在这些关键地方要认真分析,指出这四种不同运动的形式,其共同点是当抛出后都是只受重力作用,因而产生的加速度都是g,而g的大小和方向是一致的,因而当然是匀变速运动,它们的轨迹有区别是因为抛出时初速度的方向和重力加速度的夹角不同。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上不适应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锐角三角形函数,相似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函数图象等知识,但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还不习惯,忽视利用数学规律来说明物理问题。解题要求上,高中与初中也有所区别。初中计算题比较简单,对解题思路,文字叙述、紧扣规律点明物理意义上不做要求;而高中则突出强调了这一部分,以防止学生乱套公式,忽视公式的应用条件。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要给予说明。
3.学习方法上不适应
初中学生习惯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作练习。而在预习、复习、看课本、总结知识、选择积累资料方面很不习惯,这种不适应对学习高中物理课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加强培养。
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读课本。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
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一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时,要引导学生搞清图象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象的应用。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同学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要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周围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全书五编二十章,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习总结笔记。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起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又积累了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以教师严肃、认真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2)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要完成课本上规定的十五个实验。还要加强实验课前预习,实验课上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实验,实验课后要认真做好填写实验报告的指导工作。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记录、相对误差计算和分析。上述七项内容并不是每个实验报告都要有这七项,而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来确定项目的多少。
6.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篇六
龙中三口孙 兆 明在现在的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课堂,我在向老前辈学习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总结了几点看法。
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尖子生的课堂,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 还原过程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让基本概念、物理定律深入人心,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
我们的老师一定不要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使学生们的思维循序渐进,更主要的的是培养学生方法而不是现成的定律。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三、解题能力提高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7.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篇七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关于它的理论, 许多教师通常能说出一些, 但是如何让它变成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则是让他们感到棘手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从鼓励学生质疑和让学生大胆尝试两个方面入手, 鼓励学生质疑, 即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 即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即使结果是失败的, 其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原则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合作中融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根据学生能力或兴趣分组并选出组长。制定出小组学习规则:不讲与讨论主题无关的话, 小组汇报实行轮流制, 组长负责任务与分工。教师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应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灵感,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从实验仪器的选用到实验结果的分析, 体现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三、猜想与假设的指导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猜想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兴趣、爱好和想象能力等提出的。如何能更好地建构出新的“猜想和假设”, 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呢?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应用直觉思维法提出猜想与假设。直觉思维是创新主体运用有限的经验知识直接组合问题结论的思维方法, 它具有跨越性、猜测性的特点, 因而应运用跳跃式的形式提出假设。皮亚杰在《数学的认识论和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自反抽象 (reflection abstraction) ”理论, 他认为:“物理事实只有通过逻辑—数学框架的中介才能为我们所认识。”“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从 (客观) 对象中抽象出来的, 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 从而也就是从主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例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事实, 仅凭“经验抽象”, 即直接从事物的原型中进行抽象是得不到的, 必须通过“逻辑—数学”的中介, 即F=ma的牛顿定律才能获取。这其中融合了人们的猜想和假设、操作反思及归纳。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猜想与假设, 让他们主动地对认识对象进行操作, 并进行自反抽象概括, 建构新知识, 是实验探索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四、让学生探究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如力的概念和能量的概念是贯穿在运动学中的一条主线, 知道了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才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学基本规律如力、质量、惯性、加速度是贯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牛顿定律, 站在牛顿定律的角度可以窥见整个经典力学的全貌。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思维的细胞,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 物理学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 由物理概念组成的判断和推理的逻辑体系。
探究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丰硕成果的, 这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循着科学的方向, 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红﹒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柴林﹒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如何指导高中学生物理实验 篇八
做实验是与物理课堂教学直接有关的课内理论知识跟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它与课堂教学相伴而行,互为补充,各自侧重,形成了一个有机和谐教育整体。由于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新的教育理论的形成,教学方式向开放式转化,教学活动不能再局限于课堂范围之内,而要多元化教学,而学生实验就是一种走向多元化教学的开放型的教学方式,课堂教育是注重以学生共性为基础,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而学生实验则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膪能力,使学生个人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因此,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走出课堂教学,开展学生实验,实行多元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学生实验,使得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
一、提高认识,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提前
当今教学现状,不难看出,教学模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地方,教师还没有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升学率就形成了开展物理实验的主要障碍,还没有从升学的圈子中解脱出来,受到这根无形的绳索的束缚,这就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甚至没有自觉地去开展,因此,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为此,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是开展物理实验的前提。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学校教育最根本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个人特长的发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他们应该具备社会所需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及为国家社会工作的能力。要树立这样的人才观,提高民族素质,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只要真正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意义。
我们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素质和个性都不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主观能动作用和主体作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很难做到发挥个人特长的目的,而我们实验教学则富于很大的灵活性,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精神观。
二、突出特点,是发挥实验教学活动教育作用的根本
物理实验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于课堂教学,而具有一定的特点:1、突出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也有利于调动后进生的积极作用。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青年学生渴望这类教育教学活动,在这类活动中他们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便于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习的才能转化为智能,容易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对参加实验教学活动有稳定,持久地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物理及有关科技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实验教学活动内容虽然受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影响,但内容可深可浅,时间可长可短,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学生可以控制活动的进程,富有伸缩性和灵活性。3、有助于拓宽,深化物理知识和培养,发展多种能力实验活动是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讲解某一物理知识之前,或讲完某一物理知识之后安排实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又因将已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使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并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其各展所长,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加强指导,是搞好实验教学的保障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往往缺乏动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教学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亲自动手实践和提高创造力才能的机会,这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更好的指导。指导他们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每一种物理现象的产生,都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实际的再现。另外要用简单的器材做实验,讲究实效,不贪大求详,要勤于动手,动脑,做到手脑并用,力求体现求异创新。
四、引导学生做课外实验,也是搞妤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是喜欢观察鲜明的现象,做不平常的事。如果我们老师能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一些简单的材料开展一个简单的“水平器”,它与调节天平异曲同工。上课时对天平底板的调节就学得很顺利,很容易理解。讲完惯性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竹筒,一木板,一弹簧片,一硬纸板,一塑料小球制成一个简单的惯性的演示器。这些简单的课外实验创作与设计,它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和技术的兴趣,密切理念与实际的联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小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深化和活化掌握的物理知识。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补充和延伸。
2、课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课外实验一般可以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果实验成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并帮助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
3、课外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能力、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其重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把所学过的知识用来研究具体物理问题,通过课外实验,可以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亲切,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4、课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课外实验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等。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织成都分,同时也是课内知识的现象,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 《中学科技)
[3] 《中学物理科课程标准》
9.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篇九
华亭一中物理组 连自强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更透彻的掌握相关知识点,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主动学习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教学法无论对于老师,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而言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首先,问题教学法对于老师而言,它是让老师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点从任意一个思考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创设性教学,把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路人作用,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枯燥的知识点面前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自主思维,这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要掌握好课本里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理念,当然这个掌握不仅要求我们记住它,而且要求我们能理解它.所以问题教学法在这门学科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相关知识点巧妙科学的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主要知识点就是强调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想让学生对其更深层次理解的话,就应该提出更生层次的问题,比如,小明用拳头打了小强的胸口,小明一点事没有,小强却疼得送医院了.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为什么一个疼一个不疼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承受力上面来思考,虽然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拳头所能承受的力量要远大于胸口所能承受的力量,所以才会有如此的结果,更深层次去理解掌握它.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推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鼓励质疑
小时候我们看过《十万个为什么》,说明小时候我们都会主动提出各式各样的的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增多,而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其实主要的责任还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主动提出问题,创设和谐、公平、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大家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让大家把所有想到的问题提出质疑,看时提出的多,实行评分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之一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动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列出从相关的例子,看谁举出的多.然后从更生层次来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比如,在马路上自行车与汽车相撞,为什么自行车被撞坏了而汽车却安然无恙呢?这到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让他们产生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使他们明白,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才构成物体的动量,只考虑速度是不够的,也要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来,这样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动量的概念.2.正确引导的质疑方向
通常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是庞大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逻辑能力要求很高的物理学科而言,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就能让他们想象出无数种可能,把他们的思维模式引导到相关的问题上来,鼓励他们提出正确的质疑,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双主体”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但没有消弱,反而提高了.应为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提出科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方向非常关键.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在问题教学方法中,就体现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双主体“的密切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关键的时候给与引导,给与点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是想了师生互动.在这种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大大的转变了,变被动为主动,整个课堂就是他们自主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明这一教学方法很有现实意义的,以后我会一直把这种教学方法传承下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物理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学法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 科普08-30
宁波市鄞州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初探10-02
高中物理带答案06-18
高中物理教研总结09-23
高中物理课题总结09-25
国培高中物理09-28
陕西高中物理会考10-02
电磁振荡高中物理06-25
高中物理培训研修日志07-04
高中物理新课程解读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