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2024-11-10

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共11篇)

1.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一

强基固本 创新机制 不断推进非公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当前,如东县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已有非公企业29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5家,日益成为如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典型示范、机制助推的作用,实现了党的建设与非公经济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推动了非公企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推行资格认证,依靠人才领跑,激活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发展的强力引擎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为此,我们通过推行资格认证制度,采取社会化运作、多样化培训、有效化使用的方式,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脱颖而出,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社会化“选”,确保谋事有人。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作用发挥、有利于组织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善党建、懂经济、会协调”的选拔标准,通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组织面试、公开答辩、组织考察、双向选择”等程序,吸引了近3000人报名,共有2317人通过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被评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实现了100%的党务工作者上岗,100%的规模以上企业有党务工作者,其中150人到县内上市企业和亿元企业从事党务工作,并把获得资质的人员注册建档纳入“如东县非公企业党务干部人才库”,随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查询及信息服务。

二是目标化“育”,确保干事有才。采取组工干部“领”、党务专家“带”、友邻同行“帮”等方式,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熟悉党务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做到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由县级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每位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特别是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举办大规模讲座,重点开设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方面的课题。在此基础上,组织了100多名党务工作者和部分业主到浙江、上海、山东等学习参观。去年来已举办各类规模讲座25期,培训非公企业党务干部1700多人次。

三是激励化“用”,确保成事有底。通过提高政治、经济待遇以及加强人文关怀,让非公企业党务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在经济保障上,制定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保障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募集资金200万元,解决因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关停并转而下岗失业或因突变因素导致家庭困难等六大问题;在政治待遇上,规定非公企业党务干部至少享受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待遇,同时,拿出部分县、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定向在优秀党务工作者产生;在人文关怀上,通过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加强交流沟通,了解学习工作情况,并以座谈会、联谊会的方式加强与业主的联络协调,提供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

二、实施先导工程,坚持实践带路,打造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石在于先进典型的培树和带动,在实践中发挥辐射和导向作用。为此,我们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统筹共建,整体提高”的思路,实施党建“先导工程”,着力创建非公企业党建示范集群。

一是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围绕班子强、队伍优、硬件优、机制新、载体新、业绩新“一强两优三新”的目标,在先导工程示范点的创建中,将实施单位作为县级领导的联系点,并选调了42名优秀同志作为指导员,实行包干负责、责任到人,坚持“四定工作法”,即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充分发挥宣传联系协调服务作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落实镇(区)党(工)委党建责任制要求,按照“谁辖区、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形成了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党组织成员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结对帮扶,统筹互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实施意见》,推行“机关+企业、企业+企业”党组织的“统筹共建”活动,并针对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展“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百名机关干部进企业”、“我为企业献一策”等主题活动,搭建互帮互助平台,实现“弯道超车”,抱团取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1200多件,帮助协调各类资金累计达400多万元。

三是推进引导,示范促动。通过每季度组织一次先导工程现场观摩推进会,带领全体指导员和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现场观摩,结合观摩情况开展辅导培训,使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此基础上,年底,进行推磨式检查,评选先导工程先进单位。广泛宣传报道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及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对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深度报道,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党建工作,增强影响力和向心力。

三、构建预警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健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在管理。因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部分非公企业生产经营自顾不暇,党组织作用名存实亡,为此,我们既重视党组织的“出生率”,更重视党组织的“成活率”,通过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加强了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预警防瘫,全程监控,有力地推动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反馈回访机制。通过个别访谈、座谈讨论、查看档案资料等方式,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建立健全制度,理顺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每年进行2-3次回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分析评估机制。县两新组织工委专门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预警防瘫工作中心,每季度向各镇(区)企业党组织发出《党组织运行情况报告单》,要求报告组织建设、活动开展、重大事项、制度执行等方面的情况,并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评估,将非公企业党组织界定为先进状态、中间状态、后进状态、瘫痪状态,对后三者分别拉响蓝色、黄色和红色警报,要求限期整改。

三是建立健全分类指导机制。坚持县、镇(区)、企业三级联动,分工负责,做到因企制宜,对症下药,使强的更强,并使中间状态和后进状态的党组织尽快跻身于先进行列。重点是整治瘫痪状态的党组织,做到辨症施术,对由于“散”造成瘫痪的,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重新凝聚党组织力量;对由于“缺”造成瘫痪的,派驻党务工作者或迁入党员,摆脱由于党员不足而“塌”的局面;对由于“倒”造成瘫痪的,做好“转”字文章,及时帮助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到其他党组织。

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动态管理建设情况纳入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适时予以通报,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大力表彰;对作风漂浮、敷衍了事的予以严肃批评;对因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扎实导致瘫痪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2.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二

近年来,兰州石化分公司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在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新和实践。该公司始终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着眼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整合质量管理和质检资源,建立了集质量管理和质检服务为一体的质量管理机制,形成了质量管理专业化、专业管理标准化、运行模式扁平化、体系管理精细化的基本管理模式。通过践行“零缺陷”管理理念,建设特色质量文化,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提升了员工队伍素质,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公司连续6年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得以显著提升。

1 推进质量专业化管理,建立扁平化运行机制

兰州石化分公司自1999年以来历经4次重大重组,企业重组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炼化业务质量管理模式不统一、机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2)化验室分散、设施陈旧,安全风险大;(3)质量检验为各生产单位管辖,没有做到异体监督,不能有效发挥质量管理的监督作用。

传统的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质量管理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的要求,为此公司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汲取企业自身的管理精华,以管理专业化、机构扁平化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建立了具有石化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从2005年起,公司先后对质量管理和质检业务进行了重组整合,将原来分散在生产单位的15个化验室整合为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质检机构(质检部、质量管理部),使人才、设备、技术、管理资源得到全面优化和充分利用,实现了质量和质检专业集中统一管控,明确了专业管理责任,突出了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过质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简化了管理流程,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四个优化”:

1.1 人力资源得到全面优化,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质检业务的整合,不仅实现了公司炼油、化工分析业务的集中管理,更是实现了炼油、化工分析业务骨干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相互学习贯通,培养出了一大批精通炼油、化工质检和质量管理业务的综合性人才。特别是近几年该公司新建大型生产装置,在总定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内部人员配置、依托现有人员,顺利保证了新装置的质检配合。

1.2 技术资源全面优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调整职责、理顺流程,公司成立了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8个专业分委会,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构、机制、经费三落实。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标准管理体系。近年来通过全面清理各类标准,制修定公司企业标准84个、暂行标准69个、方法标准492个、原材料标准412个、分析检验操作规程611项。实现了原材料进厂、过程控制、产品出厂、分析检验的全方位管理。通过积极采用最新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升了公司企业标准质量水平。通过积极参加7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2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制修定,培养了一批标准化专业人才。

1.3 设备资源全面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同类化验室、岗位合并,取消了近20个化验点,实现了化验室的合理布局和集中管理;对质检仪器设备进一步调整配置,在质检系统内部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从而避免了质检室重复建岗和重复分析,解决了部分分析仪器的备机和设备老化问题,间接节约了设备购置费用。

1.4 管理资源得到优化,质量专业队伍素质大幅提升

由于质量管理和质检业务的整合,组建了专门的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各种资源,强化对公司质量职责的落实;特别是形成了以建设“质量管理专家型人才、分析检测技术专家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3支队伍为中心,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业务素质等全方位培育高素质的质量管理人才队伍,为公司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

通过质量专业化整合,兰州石化分公司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质量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实现了4个转变,即从检验为主的事后质量管理模式向全过程和预防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从数量型为主的生产管理模式向质量型为主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从生产为主导的质量管理思想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转变;从专业人员质量管理模式向全员质量管理模式转变。实践证明,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和应用,强化了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发挥了最大的体系管理效能。

2 建设特色质量文化,助推企业质量管理不断迈向卓越

产品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深处是管理,管理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价值观的优劣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兰州石化分公司为实现质量管理新的跨越,从2006年开始公司推进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导入“零缺陷”管理文化,制定和实施零缺陷质量管理行动计划,开展精细化管理,追求工作零缺陷、质量零事故。按照“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要求,将“零缺陷”的管理思想应用到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2009年以来公司连续3年将质量专业分别确定为“质量服务年”、质量创新年”和“质量精细管理年”,把握“我为祖国献石油”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进一步培育了“诚信、品质、安全、创新、和谐”质量文化,促进了公司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管理又好又快地发展。

2.1 树立“零缺陷”,“精细化”的质量核心理念,形成科学先进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兰州石化公司继承企业优秀文化传统,借鉴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精髓,在贯彻中领悟,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在实践中提升,逐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即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质量战略文化为基本体系,以“零缺陷”为质量文化核心理念,追求“一次做好,次次做好,做就做好”的工作标准。坚持“高严细实”的管理作风,突出严格管理和精细管理,追求过程完美,将集团公司“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和“零事故、零缺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质量目标落到实处,实现卓越经营的企业管理体系和方法。

2.2 树立“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公司确立了“管理一流、素质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质量工作目标,树立“和谐团队,科学创新,卓越品质,满意服务”的团队精神,培育“严、细、准、快”的质检作风,树立精细严格的职业操守,致力于打造“精益求精”的质量团队文化。公司始终致力于培育员工的高尚品质,用人品保证产品质量,只有把质量管理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质量责任变为全体员工的本能意识和习惯行为,才能把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本质的提升。

2.3 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精髓,形成“高严细实”的执行文化

“高严细实”作风是兰州石化分公司优良传统的核心内容,作为对企业管理和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基本规范和约束,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得到坚持和发扬。“高严细实”作风体现在产品质量管理中,就是把好质量管理每一道关口。在质量控制上坚持高标准,在质量管理上追求高效能,实现产品高质量、服务高水平;以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态度、严格的管理实施各项质量工作;坚持过程精细化管理,精准控制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实现全过程质量受控。

经过几年的努力,兰州石化分公司质量文化正在逐渐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强大的助推器,“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愈加浓烈,“质量至上”的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入脑入心,并潜移默化地落实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确保企业以优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诚信的形象赢得市场、取信社会。

3 开展质量精细化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建立以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模式为重点,通过持续开展管理诊断、自我评价、实施改进和创新,持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提高,引导企业在超越中追求卓越。以“零缺陷”管理作为质量建设的基础,完成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培养员工按规范、标准做事的良好习惯,推动了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甘肃省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

3.1 全过程质量管理梳理,制度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完善

随着公司质量管理业务的纵深发展和大质量管理思路的逐步形成,单一的制度体系已不能满足质量管理要求,为此公司从深化制度功能、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水平入手,连续3年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定完善,对全过程质量管理进行了梳理,相继修定完善了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改进管理、在线质量仪表管理、质量事故管理等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单一化制度向系统化制度的转变。特别是2010年结合兰州石化分公司管理实际,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中增加了质量管理通则,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归口管理部门及管理要求。明确了管理职责、规范了管理程序,理顺了管理思路,夯实了质量工作基础。公司在质量管理制度修订过程中,注重“大质量”、“零缺陷”等管理理念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引入,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内涵和质量管理制度的一致性。

3.2 夯实基础,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以全面建设QHSE管理体系为目标,以生产受控管理为核心,以体系管理与日常管理融合为重点,以简化体系文件、强化过程控制、规范专业管理为手段,进一步解决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有效地推进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改进,实现了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全面受控。为解决程序文件与制度之间存在的要求差异、接口不严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减少了公司体系文件层级,取消了程序文件,将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补充融合到管理手册和相关规章制度中,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更加明确、清晰。公司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具体化,通过编制年度体系建设实施要点和实施细则的方式,明确了年度体系工作重点、改进方向以及具体实施细则,便于公司各部门和分厂有针对的开展体系建设工作,统一了目标和方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偏差,避免了走弯路的现象。通过近年来不断实践,公司又调整了以往单一的体系审核方式,通过开展分级审核、推动审核、专项审核以及分厂互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内部审核,极大地改进了体系审核的有效性。

3.3 以信息化为手段,完善建立质量指标考核体系

公司充分利用质量管理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全面加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在质量系统深入开展对标管理,建立了涵盖原材料准入、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把关、用户质量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指标管理体系,并对质量考核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对各项指标逐级分解,做到了既保持指标的先进性,又能对被考核单位有激励作用,实现了反向约束与正向激励双轮推动,激励质量创新和管理提升。特别是能够对生产单位的每套装置、每个产品,体现出对标考核的针对性和差异化,将管理重心细化到每个装置,提高生产装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质量控制。通过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目标责任制,重点加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协议品和不合格品的考核力度,实现质量指标货币化,将不合格品效益损失纳入每月考核中,同步对公司质量指标持续改进,实物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逐年上升,质量指标体系日趋完善。通过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改进、攻关、考核激励的机制,公司质量指标逐年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近5年兰州石化分公司原材料一次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8%以上。炼油装置中控(馏出口)综合合格率从96.77%上升到99.63%,化工装置中控(馏出口综合合格率从86.25%上升到97.21%,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大幅提高,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100%。近5年该公司26种产品获得国家、行业和甘肃省名牌产品。近3年获得国优QC成果30项、省部优QC成果214项、国家级质量信得过班组12个。国家、甘肃省、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9~2011年对公司炼化产品质量抽检84批次,抽检结果全部合格。该公司顾客满意度水平稳步提升,最近2年达到92%以上,多数测量指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通过每年设立质量攻关奖励、QC小组活动奖励、争创名牌产品奖励,形成了质量管理推进奖励联动机制,对公司质量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3.4 推行质量专业精细化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012年该公司继续推进实施质量专业精细化管理,通过“创新1个体系(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实现2项创奖(首创甘肃省政府质量奖、再创全国质量奖),推进3项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工程、标准化体系创新工程、用户满意提升工程),推行4项管理(可靠性管理、过程控制管理、6σ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落实5项工作(建立质量培训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建立质量监督机制,进行满意度测评和编制分析检验操作规程)”,即“12345”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科学、系统、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促进了该公司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了由质量管理向质量经营的转变。

4 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顾客为导向,遵行“企业流程—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原则,根据企业自身流程管理模式、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变革,促使企业质量全面、稳定、持续的提高。近年来兰州石化分公司质量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主要是得益于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推动了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在促进同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值得借鉴。

摘要:为满足企业发展和质量管理提升需要,兰州石化分公司根据重组后的质量管理现状,从业务整合入手,建立了专业化、扁平化、一体化运行的质量管理新机制;通过导入“零缺陷”、“精细化”等管理思想和方法,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质量管理从符合向卓越型转变。从产品质量管理向企业质量经营转变,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为基本原则,以过程管理为基本方法,以质量攻关和QC小组活动为基本手段,以PDCA循环和持续改进为基本法则,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并有效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质量经营绩效和客户满意水平大幅改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关键词:质量管理,机制创新,质量经营,卓越绩效

参考文献

[1]崔文峰.中国石油安全文化与HSE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管理现代化,2011(5):3-5.

[2]杨钢.零缺陷大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严家明,吕国荣.赢在精细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三

近年来,浦东新区检察院以专业化和社会化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加以科学化、系统化。在一些重点领域,如中国商飞公司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建设,迪士尼项目动拆迁和主题、配套工程建设,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设廉洁保障中,检企联手、共同研究职务犯罪预防措施和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形成了有力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的合力。

1.以预防项目化管理、预防措施配套,形成针对性、有效性预防目的为基本动力。以项目化管理狠抓落实,对创新的试点工作和重点工程按照项目化要求进行立项、指导、监督、检查,努力做到内容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以预防调查、检察建议、警示教育为手段,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推进廉洁环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预防创新项目给予支持;以政策体系保障预防项目创新,构建立体预防政策支持体系,以取得实效。例如检察机关、中国商飞公司专家型人才“服务八法”就是预防项目管理的成效。

2.以规范化、标准化、成效化为重要手段。在浦东率先构建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工作模式和标准,以及制度设计导向等区域标准在内的具有浦东特色的专业化预防标准体系。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专业化预防工作可持续发展,并以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标准为依据在浦东深入开展专业化预防创建示范实例活动。如“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设,排查重要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防范措施,形成标准和操作手册,与工程建设合规管理同步运行。

3.以规制体系建设为重要保障。将预防创新理念,促进社会管理融入各类规制体系,形成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和办法;通过规制落实预防创新目标,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浦东“二次创业”提供廉洁保障的总体设想等规划机制,把预防创新项目的廉洁目标分解、细化到单位的各个部门,同时强化规制的权威,通过规划协调统筹各个方面的预防廉洁目标和创新经验。如检察机关与区纪委、监察局、建交委联合发文规范重大工程争创“双优”活动,把廉政责任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工作机制建设面临的主要体制机制障碍

1.以传统管理制度滞后为核心的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障碍。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机制要围绕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力,检察机关有责任提供廉洁、监督、法治保障,亟待深化、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现代社會组织体制方面,在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检察机关提供廉洁服务和过程制度设计,使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循序渐进,有待建立和加强;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检察机关要注重源头治理,动态管理,注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检察建议,预防咨询,提高立法建议、决策参考水平,提高干部管理现代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法治水平,促进和谐,亟须拓展和深化。

2.以城乡二元分立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廉洁目标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机制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廉洁发展,加强制度指导,营造廉洁、绿色环境,体现公平正义,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责任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亟须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扩大预防廉洁覆盖范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建设廉洁教育覆盖示范亟待由点向面铺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廉洁教育向农村延伸机制有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加强廉洁教育覆盖面的机制有待完善和深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廉洁目标和服务廉洁保障有待突破。

3.以职能权责分离交叉重叠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环境更加廉洁文明。在整体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要克服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相关部门拥有的职权与承担的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一方面,单纯由省市进行统筹手段,力度有限,亟须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横向纵向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打破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层级,对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廉洁管理,进行分类和分区域管理。区分国有出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以及社会民众,到社会、社区、人的管理的转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构建社会廉洁目标、阶段效果和总体要求,亟须政治勇气和智慧,建立运行有效的整体预防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深化基层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发展的基本着力点

1.推进廉洁目标覆盖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要科学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改变以往检察机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预防主体对象范围过窄,难以设计整体社会廉洁意识培养的弊端,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依法委托从事公务以及国家出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及其他领域,加强重点领域的预防措施,细化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力,试点公有制经济条件下行政领导权与财政支付决策权的分离,让员工的经济利益与企业廉洁建设捆绑发展,真正做到民主监督,加强廉洁要求、监督检查、制度设计和执行力,深化预防廉洁教育模式和方法,扩大廉洁目标覆盖面,拓宽预防领域,体现针对性、有效性的预防着力点,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筑牢党员干部制度防线和思想防线,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频频发生,促进廉洁文明生态社会建设。

2.深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的重点要放在预防监督机制建设上,突出专业化和科学化,形成干部清正不想为、政府清廉不能为、政治清明不敢为的廉洁环境,亟须专门检察机关和社会化行政执法机关以及街镇、社区联合,发挥各自专业化优势,体现检察机关专门化特色,加强重点预防思路设计和对策,研究廉政预防制度、措施和工作方式、方法,部署阶段性预防重点工作,形成有的放矢的整体预防措施和工作合力,大力传播专业化和社会化廉政预防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增强预防实例的警示教育功能,完善各项预防配套制度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3.强化社区预防宣传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准确把握社区预防工作的側重点。充分利用检察机关的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开展警示教育,开展预防咨询活动,研究相关单位或机构如何完善各项预防机制;组织召开以案论法或廉政座谈会,用身边的案例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政教育图片巡展,廉政公益广告上电视,警示教育片播放,扩大廉政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二是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咨询活动。通过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调研等不同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改进预防工作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帮助民众排忧解难。三是针对社区群众反映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组织的职务犯罪的现象,进行梳理,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组织预防调查分析,提出前瞻性思考,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知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廉洁守纪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新时期国家工作人员亲和、便民、诚信、高效、廉洁的社会形象。

4.加强预防干部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检察机关预防工作在某些地区往往有它的局限性,处于一般的实践活动,有时显得人手少,忙不过来,力不从心,很少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深入研究,以至于预防效果有时不够明显,一边预防,一边大要案频频发生,在群众中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今后要加强的重点有四。一是要大力宣传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实施办法》,作为政府采购和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必经程序,使群众知晓违纪违法的行为要纳入犯罪记录,影响营商环境,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二是要深入研究健全公有制经济模式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科学有效方法。不要停留在一般宣传教育的主观基础上,而是从客观上研究制约违纪违法的措施,堵塞漏洞,使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推进预防监督法治化进程,真正使人民监督权力,让廉洁成为习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在陆家嘴地区发布廉洁信息,营造诚信金融城,廉洁你我他的国际化金融环境,进一步推进体现廉洁指数形象的展示。四是及时研究总结,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推广预防监督工作的新做法、新措施和新经验,引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有效预防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全面提高预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创新机制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篇四

蓝山县人民检察院紧扣预防职务犯罪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教育监督活动,推进全县预防职务犯罪,摸索出了方位全范围广效果好的新工作机制。

一是以法治宣传为载体。蓝山县检察院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治宣传,先后开展社区宣传周活动、反腐倡廉图片展、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知识宣讲、送法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发放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法律咨询200余次,宣传对象达数千人。

二是以警示教育为依托。在各工作区制作图文并茂的警示教育展板,开展多媒体警示教育辅导,与县委党校共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在县城广场区建立主题为“发展县域经济,预防职务犯罪”的公益广告宣传牌。

5.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篇五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2 12:45:00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沙洋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花卉苗木等七大特色板块基地,面积达235万亩,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油菜专业大县第一县。

由于受到农业生产条件、资金、技术和农民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沙洋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快。这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用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政策法律法规,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明确立法框架,研究形成专门法,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化。同时政府应制定系列、配套的农业循环经济政策,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资金投入是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经济就难以发展,效益就难以增加。沙洋县每年整合500多万元的资金,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奖励支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推动了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但相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对新建的农业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等方面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一些节约农业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技术开发、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农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目前,沙洋县已与华中农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县的循环经济还停留在农业资源的低层次循环上,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还较低。必须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着眼于解决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整合各类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全力组织科技攻关,尽快攻克关键技术,着力培育和形成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循环型产业集群。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整合科技服务力量,全面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模式,推进科技推广服务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广传统有效的农业科技、实在实用的农业科技、生态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循环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层次和规模。沙洋县以农广校、农村科技服务站、农家书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等为阵地,以阳光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等为平台,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常规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440期,培训农民6.8万人,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农民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必须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要求,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土专家和明白人队伍,造就一批会经营、善开拓的农村经纪人队伍,造就一批善管理、懂市场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沙洋县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1家,网络带动农民2万多户。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企业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既要保证龙头企业的优质原料需求,又要保障农民利益,通过合作组织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郑中华

6.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六

完善机制

创新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北京市高度重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督导办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坚持创新实践,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在深化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加强统筹规划,高起点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

一是高度重视工作。坚持高站位,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深刻认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转变政府职能与教育管理方式、强化教育督导、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到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到深化和拓展教育督导职能、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提升到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手段、建立现代教育督导体系、推进教育督导实践创新的高度,深入思考、推动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二是加强市级统筹。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市级指导、区县主责、全面推进、稳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为开展挂牌督导工作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召开启动会和揭牌仪式,全面部署推动全市中小学挂牌督导工作。贯彻国务院督导办关于创新区县评估认定的意见要求,制定实施北京市创新区县评估工作方案和量化标准。坚持各区自愿申报、市级组织评估,达标的统一推荐申报国家级评估认定,积极促进全市16个区三年内分批全部达到国家创新区县标准。

三是深化工作指导。根据区校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协调和条件保证,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统一制作责任督学公示牌、工作证,组织研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指南》,编制工作案例,以问答和案例的形式加强实践指导;加强挂牌督导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指导推进;充分发挥督学研修中心作用,举办9期“督学大讲堂”,加强对责任督学的培训指导和学校工作的引导,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工作实效。

四是注重总结提升。通过召开工作研讨会、现场推介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研讨交流,总结提升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推介区县典型经验、责任督学先进事迹;每年组织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现场会,展示交流督学心得感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挂牌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总结工作规律,研究制定工作标准和流程,提升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科学化水平。

完善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各区创造性地落实市级《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的制度体系,为挂牌督导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海淀区提出“规范靠标准、科学靠方法”的管理理念,制定了海淀区《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落实实施方案》《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指南》等工作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挂牌督导工作制度体系,实现了挂牌督导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是细化工作流程。各区创新工作方式,研究制定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问题解决流程与机制。例如,昌平区结合区域实际,建立和完善了责任督学接待来信、来电、来访的工作流程与问题解决机制;丰台区制定了《责任督学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的工作办法》,采取“日清、周结、月报”的工作机制,规范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各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挂牌督导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例如,大兴区建立了“五三”工作机制:坚持“看校园、看教室、看设施”的“三看”;坚持“听课、听声(即师生反映)、听会(参加学校重要会议)”的“三听”;坚持“问工作、问学习、问生活”的“三问”;坚持“查师德、查安全、查常规”的“三查”;坚持“督办学行为规范、督重点工作落实、督教育教学改革”的“三督”,有效提升了挂牌督导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建强工作队伍。各区开拓工作思路,扩大责任督学聘任范围,优化督学队伍结构,提高责任督学整体水平。例如,顺义区实施“双轮”驱动,责任督学队伍由业务责任督学和行政责任督学组成。业务责任督学由知名校长、教育专家担任,指导与监督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政责任督学由各镇(街道)教育助理担任,发挥“属地管理,便捷高效”的行政优势,及时解决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协调学校与社会关系。

全面落实责任,高水平完成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各项任务

一是全程参与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工作。2014年,全市16个区县整体申请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给每位责任督学印发了《迎接国检相关工作摘编》《责任督学五知道》等参考资料。责任督学深入每一所学校,督促检查落实每一项指标,深入细致完成每一项工作,为全市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助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优化督学责任区设置,引导责任督学积极参与责任区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挂牌督导在改革中的监督、指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例如,东城区将深度联盟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学校划分到同一督学责任区,通过责任督学直接参与学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在学区层面推动解决学校难题,责任督学已成为促进改革的“助推器”。

三是全面加强中小学校的经常性督导。挂牌责任督学深度参与经常性督导工作,成为学校、家长和政府部门间的桥梁和窗口,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和谐家校关系的“润滑剂”,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连心桥”。以怀柔区为例,挂牌督导不仅成为区政府、区教委了解群众需求、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还是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成为督学责任区工作的窗口、经常性督导的风向标。

四是有效化解学校办学发展中的各类矛盾问题。挂牌督导使督学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学校明确领导和专职干部对接责任督学,责任督学全面掌握学校依法办学、日常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八项任务”,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以朝阳区为例,实施挂牌督导以来,责任督学共接听电话10684个,其中,反映学校问题的约占15%,这些问题都通过挂牌督导工作流程得到了妥善解决。责任督学已经成为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的“催化剂”。

坚持任务驱动,积极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践创新

一是开展“减负”督导监测。2013年以来,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出台的“减负”文件精神,通过挂牌督导,组织责任督学进入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督导监测,完成减负监测数据报送,建立了全市减负督导监测数据库。每年发布减负监测报告并通报各区,促进了学校规范办学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专项检查。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活动开展伊始就纳入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围,启动了专项检查。责任督学通过对学校和社会资源单位的巡视、检查与督导,保障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为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应对空气重污染工作”专项督导。2015年12月以来,北京市每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随即利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启动应急督导。各区教育督导部门组织责任督学深入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督促检查停课不停学等措施要求的落实情况,探索实施重大事项应急督导机制。

四是开展中小学校开学前后工作专项督查。根据国务院督导办关于开学前后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运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组织责任督学开展针对开学条件保障、学校安全、规范办学行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两年多来的创新实践,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北京得到有效落实,获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初步形成了符合北京实际的“三个坚持”工作模式,即:坚持在深化首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督导创新的过程中,健全工作体系,高起点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坚持在夯实督学责任区建设的基础上,强化责任督学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高标准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坚持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理念下,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完成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各项任务。

目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管理职能和内设机构已经调整到位。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挂牌督导创新区县核查认定为契机,认真贯彻本次全国推进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教育督导综合改革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努力开创挂牌督导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7.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图书馆发展 篇七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机制;创新

图书馆对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具有远大的意义。是公共性、公益性、服务性、群众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是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图书馆不仅能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一个学习与休息相结合的空间,并且还能为社会传播更多的信息和先进的知识,从而发挥它的社会教育影响和文化普及的作用,它以免费服务读者或全社会为目标。伴随着和谐社会、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并给作为文献信息集散中心和知识信息传递与服务中心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时代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图书馆在管理、服务上都不健全,并不能及时的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因此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体制,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就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的途径、服务方式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资料的优势,把握良机,激活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手段、增强自身活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高馆员素质,打破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切实树立与时俱进的服务创新发展观念,开拓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新局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县级图书馆发展。

一、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激发创业精神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规模与形式也在不断的扩大变化着,对读者的服务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图书馆改善的速度并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全面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还需要变革和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提高图书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深入到馆员中去,了解工作,观察优点,善用长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爱护馆员,使馆员切身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鼓励馆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人才资源的开发,建立一个能上能下的创新管理用人机制,让馆员有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和热情,从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体现爱岗敬业的精神,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让馆员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图书馆的生命力。

二、更新服务理念

公益性图书馆的资源普遍落后于時代的进步,存在着服务质量差、资源不丰富、流通性差、读者和拥护偏少等现象。图书馆是依赖读者而存在的,对读者就要树立和保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图书馆要把读者和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相结合,要创立现代化的服务理念,通过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的建议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整编和改革,从而完善图书馆服务体制,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图书馆中资料的利用率,树立和强化节约成本的效益概念,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同时重视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图书馆服务方式,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与其它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等。通过打造自己的名声,创建自己独特的形象,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树立新型的读者服务理念,建立更完善的读者服务平台,来吸引广大读者的到来。

三、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服务设施、宽敞、明亮、宁静、典雅、温馨洁净优雅的阅览环境上,还体现在馆员主动的服务意识、满腔的服务热情、得体的服务仪表、娴熟的服务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更体现在为赢得读者满意的每一项服务之中,每一个细微之处。图书馆要做好优质服务,就必须将“以读者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工作重心建立在发现读者需求、开发读者需求、满足读者需求上,图书馆工作应围绕着读者需要而展开,服务目标、内容和标准的设定应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并随读者需求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目前,普通的、没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要想吸引读者的到来,图书馆对广大读者和用户的服务就要进行创新。转变图书馆服务形式,加强基层社区服务,建立以中心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使其能与社区的电脑进行资源共享的服务,从而丰富社区的图书馆资源,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展特色服务、加强社区服务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

四、加强图书宣传力度,扩大读者范围

加强舆论宣传,吸引广大读者,让读者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从而充分利用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作为基层图书馆,它触及普通群体最广泛,最直接,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各类读者活动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读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读者,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读者,以优秀的书刊鼓舞读者,积极发挥好宣传导向作用,来培养和提高读者获取和利用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欲望和能力。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新形象,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向读者推荐优秀书刊,开展宣传新书活动,为倡导全民读书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图书,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另外,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认真倾听读者的声音,细心体会读者的需求和期望,明确所需服务内涵,将读者需求转化为服务质量规范,即对各个服务环节分析、规范、量化后,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无形的服务变的有章可循,使读者对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手段、服务过程、服务内容等整体的满意。

五、加强图书资源整合利用

图书馆在开展创新服务的同时,还要注重馆藏资源的建设,才能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图书馆资源的有限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好服务,图书馆之间应该互相合作,利用资源的整合,建立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服务模式。各图书馆之间建立联盟,弥补自己馆藏资源缺少的部分,建立馆际互借,这样可以扩大馆内能够利用的图书资源,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馆内的资源利用率。

六、结语

创新服务机制,转变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式是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实际需要,只有不断的创新服务理念,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品位,创造服务特色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强化优质服务,才能不断提高读者的信赖度、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图书馆成为社会大众真正离不开的信息源泉,才能推进县级图书馆发展。

参考文献:

[1]束漫.城市发展中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现代情报,2006-02-25.

[2]刘景波.图书馆服务创新浅论[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2012.

[3]李海英:图书馆服务的新思维与新策略 图书馆论坛2010[5]93-95 .

8.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八

镜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

根据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东门街道统筹考虑,在做好房屋征收、招商引资、维稳信访等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大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近年来,街道境内棚户区改造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融汇锦江、东方海伦堡、平湖秋月、百蕊山庄等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带来了新型社区管理这一新的课题。

(一)镜湖新城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镜湖新城社区占地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其中安置房面积80万平方米,商品房面积9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50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近10万人。管理范围包括绿地镜湖世纪城、棠梅园小区、弋江新生活小区三个生活居住区。目前已交房10998户,已入住5277户,2011年底将入户1万余户。

去年以来,区委将镜湖新城作为基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以“减少层级、重心下移、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为”目标,逐步构建“夯实基层、推动自治、提升效能、优化服务”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9.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九

全力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

平氏镇位于桐柏县城西45公里处,面积4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平氏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立镇、项目兴镇、商贸强镇、文化名镇”战略,充分依托农业资源,紧紧围绕新型农业产业化、产业发展反哺民生的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先进理念经营农业,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至目前,平氏镇已形成以种养殖为主的农业合作社20余家,20万头生态养猪项目已落地开工建设,100万袋小蘑菇生产效益良好,以大葱为主的蔬菜特色联片种植260亩,杭白菊、沙红桃、大黄梨种植1200亩,以小麦为原料的绿环石磨面粉厂建成投产,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凸显。

强化组织领导。平氏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业发展作为各项工作一大重点来抓,镇长负总责,主管副职亲自抓,财政、项目等部门通力协作,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月例会,从全

局性、战略性、长远性把握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共同研究和谋划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从一般性学习调研转为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着力解放思想,利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协调,不断提高领导农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跳出农业看农业,制定符合平氏实际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措施,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党员干部会议、墙体标语、党务政务公开栏、机关干部下乡走访、宣传车、远程教育、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用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措施和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关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适时进行技术培训,讲解农业现代化有关精神和政策,让发展理念和先进技术进村入户,扎根基层,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要我发展农业”变为“我要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形成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统一思想路线和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强化项目支撑。平氏镇按照“项目兴镇、商贸大镇、果蔬牧基地”发展定位,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大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以农业项目为依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解读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利用万亩示范方、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世行五期、一事一议等项目,对全镇

12个村进行土地整理、农村公路及生产路修建、水利设施修复。全镇共整修道路80公里,修建硬化边渠15000米,打井297眼,配套抗旱设备297台(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由过去的自然生产向可控制性的设施生产转变。二是以工业项目建设为载体,拉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建立平氏镇民营园区,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带动密集型项目入驻园区,使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现已引进投资500万元的绿环石磨面粉加工厂,已建成投产。引进投资2.6亿元河南牧源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现正积极协调征地,今春既可开工建设。三是以落实政策性项目为平台,不断改善民生。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利用水利奖补措施,全镇新挖塘堰8口,清淤塘堰73口,修复渠系5000米,对两个小二类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落实集镇供水。同时,强化路网林网建设,对S239、Y016及“村村通”沿路和“三围”进行造林绿化,共植树造林15万棵。通过卫厕改造、危草房改造等项目实施,改善了民生,促进了三农发展。

全力优化服务。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不断推进现代科学技术;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技术为支撑点,不断强化群众技能水平。用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壮大农业,实现农业单一生产向产业集约化发展转变。一是依托农业服务中心,利用

10.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十

一、支部建设抓基础,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的作用

学校团委在党组织的指导下,以团支部常规工作和团组织生活的范例活动为抓手,加强团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围绕主题,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团组织基础建设。中学阶段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好团的组织生活一直是团组织基础建设的难点之一,我们实现了团的组织建设“四化”,即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入团仪式的神圣化,民主建设的规范化,志愿活动的社会化。以团员发展为着力点,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处理好团员队伍的先进性模范性和积极性的关系。成立“高考志愿者服务队”,在每年高考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利用好业余党校团校的平台,坚定青年团员、入团积极分子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多年来有四百多名团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学生党员二十多名。

围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抓长效机制的探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开展好“先进团支部”的争创活动,加强了团支部建设。二是抓住活动契机开展好团员的教育工作,力求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三以德育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展示了我校团委工作的亮点:加强教工团员队伍建设,教工团支部开展师德素养教育活动、释放学习的力量活动,并对青年团员教师进行个人3年规划发展;向全校中学生团员发出倡议开展“中学生志愿者大手拉小手爱心护航”活动,中学生团干部与小学生进行爱心结对,在奉献中体验成长;学校团委还利用退队入团的契机,利用党团共建的平台邀请党支部一把手亲临团校进行讲座、座谈、党团队结对帮扶等活动,开展好少先队员团前教育。团委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内容落实好,进一步扎实团的基础工作。

二、做好主题活动成系列,深化内容突出特色

1. 拓宽团工作的阵地,让团的工作起到辐射作用。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团队活动内容。学校团委利用校园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大门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是一副充满激情与正能量的佳联。弘扬学校对联文化“三畏九思”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并把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养成教育中,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写出“江翻浪涌文章”。学校坚持周一升旗时集体诵读经典,做好书香校园文化浸染,通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团委的品牌,学校被评为梅州市书香校园,学校团委被上级评为先进团组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学校团委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片和爱国主义教育片活动,各班级团员参加学习,这不仅是一次德育,更是一次心灵洗礼,爱与宽容的伟大让很多同学热泪盈眶,让所有的同学都明白法律的严肃和爱的伟大。团委会与深圳北大邦越爱心团队携手主办了“生命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展开爱的翅膀”大型公益活动,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互动活动,拉近了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这个活动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参与活动的义工们、师生们、家长们脸上都挂着晶莹的泪花,心灵震颤溢于言表,共享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心灵之旅。这些点滴做法成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润物无声中培养了的美德。

2.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建立好实践活动阵地,开展好志愿服务。做好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支持,明确社团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扬帆文学社和三江音乐社为点,每年举行一次中学生主体社团活动大赛,主题辩论赛、主题征文比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这些活动。这些社团和学生会活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以美育德,求真启善,培养了一批能创敢干,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队伍,为创建学校良好的德育环境发挥了团委的中坚作用。

三、优化三项活动,构筑四块阵地,加快五项创新

优化三项活动:建立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长效机制,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三月份爱心奉献月、四月份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份文化艺术月、六月份诚信教育月、九月份法制教育月、十月份感恩教育月、十一月份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十二月份安全教育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三月份学雷锋活动、青年节、建党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这些特殊日子的育人功能适当开展德育活动;扩展宣传平台,发掘和表彰身边具有教育意义的表彰活动,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全体的作用。

构筑四块阵地:立足思想教育工作,用足用好德育资源阵地;整合学生社团建设,锻造学生优秀素质,完善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阵地;促使共青团的工作得到有益的支持和补充,使团的工作得到延伸;加大活动报道力度,强化共青团宣传阵地。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校园黑板报、班级黑板报等扩大共青团的宣传;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阵地。

加快五项创新:在学习制度上进行创新,办好“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确保“有班级、有师资、有教室、有制度、有档案”;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团委将以月份主题活动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质量开展工作,鼓励特色活动、鼓励形式创新、鼓励走出班级,加强年级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资源共享;在任职资格上进行创新,建立“团委委员竞争上岗制度”,实行“高二带高一”,“高三促高二”的年级互带机制;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除了以月份活动和特殊日子的育人功能以外,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等适时开展活动;在服务理念上进行创新,团委把工作重心下移和创新引领作为第一方法,在校园营造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鼓励学生成长、支持团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学共青团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对规律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中学共青团工作要实现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11.20220208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首府教育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职业学校

1 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机制是适应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1.1 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需要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校企合作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必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强化规范管理,不断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2 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质是企业资本与学校知本的结合,以及学校资本与企业知本的融合,校企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扩大学校资本规模和提高学校授课质量,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和职业培训需要,努力构建富裕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就业的快速通道,进而推进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2 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机制是改善软硬件建设的重要途径

2.1 学校的规模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促使学校寻找新的资源,提高办学能力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一方面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学校基础能力还很薄弱,实训基地及各种装备也很落后,培养的学生滞后于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必须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充实、完善以及更新换代实验实训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更新办学机制。

2.2 校企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用工市场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社会化的质量,缩短学生社会化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学校专业调整的科学性和教师培训的效益

企业和学校的深层次合作,可形成产学一体化,建立校企双赢互惠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行业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问题,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用工市场的无缝对接,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

3 创新办学机制,与时俱进,努力发挥新机制的作用

3.1 发挥企业资本优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本优势增强硬件实力,根据产业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建设搞好电气、数控、机电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设搞好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专业、计算机专业,力争2~3年创建一批市级示范专业,5年创建一批省级重点专业。全面提高学校价值,确保国有资产增值。

3.2 发挥资本优势,不断拓宽教师培养途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必须不断拓宽教师培养途径,确保部分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转型,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持续进步,学校应搭建起名师成长的阶梯,建立起教师逐步提升的制度,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发挥企业知本优势,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努力增强学校凝聚力

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打造业务素质高,思想过硬、管理严格、人本管理的教职工团队,不断增强学校软实力。

3.4 发挥企业知本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要针对职业中学的特点,不断增强与行业的联系,借鉴行业标准,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实现学生思想与行业要求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3.5 发挥企业知本优势,不断更新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和评价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要不断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的有机衔接,学校要推行以能力为本位,以会用、实用、够用为度的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到企业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6 发挥学校知本优势,不断创新专业设置,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要以江苏省重点专业评估标准为依据、以行业需求为基础,实现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它的内容包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学生质量效益与评估、专业示范与辐射作用等。

总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创新职教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与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大伯,大伯散文下一篇: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