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2024-11-18

现场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1.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现场初级救护培训心得体会

你;某一天,也许被困在失灵的电梯里;某一晚,你的亲人朋友突然晕到;某一刻,居住的地方突发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此刻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奉贤区红十字会举办的“迎世博学急救”现场初级救护培训,使我感触颇深。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类的交往日趋频繁,人们的生活空间在不断扩大,各种灾难和意外伤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而人们对保护身体健康和掌握急救技术的要求极为迫切。作为一名工作十余年的医务工作者,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接触到了和医院临床工作不尽相同的医疗观念,它主要立足于现场,侧重于现场急救包括现场的心肺复苏术,主要通过简单易行有效的急救护理技术:有现场创伤,止血,骨折固定,搬运等手段,来挽救伤病员的生命,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所以它主要有两个并重的内容:既“救”和“护”。.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入了解了当今现场救护的最新理念,现场救护是指事发现场,救护者对伤病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和心理救助的活动。它是院前急救的组成部分,是急救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把有效的初级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伤病者身边,维护他们的生命。也知道了它是建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加强和巩固了心肺复苏知识及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掌握了对意外伤害,常见急性中毒救护,灾害逃生与救护等知识。

生活中挑战多多,灾难多多,如何在危急的关头挽救脆弱的生命?懂得急救知识技能,在危 急的时刻就能挺身而出打开一个生命的通道,这就是我对这次培训最深的体会!

20015-9-27

2.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1 现场培训在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中运用的目的及特点

1.1 现场培训的目的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电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给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要想促使供电企业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通过现场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能力、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

1.2 现场培训的特点

将供电企业的一般培训与现场培训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发现, 现场培训与一般培训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 它们所培训的目标不同。供电企业在进行一般培训的过程中, 大多都是对企业员工普及相关的知识, 而现场培训则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培训方式, 现场培训有助于完成企业的发展任务。其次, 它们培训的重点有所差异。供电企业在采用一般培训的过程中, 往往针对于理论知识进行培训, 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而现场培训则是对针对企业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培训, 重点培训企业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次, 它们所采取的培训方法有所差异。在采用一般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讲师一般都会通过理论展示进行培训, 而在现场培训的过程中, 讲师十分关注学员与讲师之间的互动, 另外, 讲师还需要起到领导作用, 将他们带入到一个模拟的环境当中进行培训, 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最后, 在采用现场培训的过程中, 非常讲究供电企业的文化特点。

2 现场培训的方法

2.1 以国网规范加强现场培训的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 供电企业中参与现场培训的人员由变电运行及检修的工作人员、线路运行及检修的工作人员、电力营销人员、调度人员等。这些员工是供电企业的重要资源, 数量较多, 并且专业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的过程中, 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要求, 适当对现场培训进行调整, 然后对其课程合理设计, 通过相关规定要求对其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这样才能够达到培训的目的, 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

2.2 以师带徒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

供电企业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而制定一个健全的师带徒管理体制, 策划一个相应的活动方案, 加强供电企业的储备, 提高讲师与优秀学员的待遇;还需要将活动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其管理, 从而加强现场培训, 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能力。

2.3 通过建立微型课堂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的技能

在供电企业中, 由于设立的班组、基层站等都相对较多, 而其中所安排的员工有比较少, 鉴于时间紧迫, 供电企业可以开设一个微型课堂来对企业员工进行现场培训, 这样可以不耽误学员的工作时间, 也能够达到培训的目的, 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4“技术比武”选拔技能骨干

改变过去技术人才、技术能手通过评选或推荐产生的方式, 下发了技术专家、首席师及技术能手评聘办法, 要求技术能手、专家必须在技术比武中优秀者才能担任, 避免了暗箱操作, 激发了员工参与培训和参与技术比武的热情。近几年, 供电公司通过“全员培训, 层层选拔, 抽选结合”的方式, 根据公司生产专业的特点, 定期组织用电营业、变电检修、送电线路、电能表修校、通信自动化、农村供电所长等专业的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 “以赛代训, 以赛促学”, 涌现出一大批技术人才, 包括一批省公司、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

2.5 定期组织反事故演习

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时期, 举办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借助事故演习, 各基层班组检验平时现场培训效果, 同时在演习中进行学习。反事故演习采取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 提前谋划, 临时通知。各单位、各专业岗位人员联合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事故演习真实检验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应急状态下的各单位、各岗位反应速度、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应急水平, 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6 组织安全知识全员在线考试

利用当前网络技术的优势, 组织在线全员安全知识考试。网络考试组织简单便捷、机动灵活, 在某一特定时间迅速地组织起从机关到基层到班组的全员考试, 即时地考核公司上下全员掌握安全知识的情况。

2.7 加强现场培训基地建设

现场培训基地方便了员工在工作之余, 能够就地参加现场培训和操作训练。几年来, 供电公司各单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建立起输电、变电、配电、营销、计量等专业工种的实训基地, 训练设备与投运设备同步。

3 现场培训成效显著

3.1 促进了员工素质提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培训工作, 广大生产一线员工工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一批生产一线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成为技术骨干。

3.2 促进了技能人才成长

通过现场培训过程中的备课、讲解、技术示范等环节, 培训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受训者刻苦钻研业务技能, 学到精湛技艺, 涌现出一批优秀技能人才。

3.3 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开展现场培训工作, 供电企业快速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解决了技能人才总量少、技术骨干青黄不接等发展中的困难, 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障, 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稳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指标增长, 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 结束语

现场培训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现场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技能, 有助于供电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通过上述, 简单阐述了现场培训在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 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希望能够给同行给予参考性依据, 促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爱芳.加强供电企业生产一线员工现场岗位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 (12)

3.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摘要:随着输变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矛盾的日益突出,生产现场常态培训尤显重要和必要。生产现场常态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提高现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国网蚌埠供电公司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关键词:供电企业 现场 培训 常态机制

近年来,随着输变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供电企业中逐渐暴露出生产一线员工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国网蚌埠供电公司瞄准矛盾点,进一步规范现场培训管理,提高现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现场培训常态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技能人员业务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1 生产现场培训常态机制的必要性

1.1 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和设备更新的需要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输变电领域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的速度越来越快,迅猛的技术更新迫切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得生产一线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与之相适应。

1.2 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和解决一线人员短缺的需要

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变电站数量也越来越多,而生产一线人员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加之受历史因素影响,生产一线员工来源成分较为复杂,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高技术技能人才比例偏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发展。

1.3 提高新进人员迅速适应岗位能力的需要

该公司每年都会安排新入职员工充实到生产一线班组,他们理论知识较系统、工作积极主动性高、悟性和可塑性大、求知欲望强,但他们参加工作的前期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动手能力相对不足,导致短期内现场工作效率较低。

1.4 配合该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生产一线单位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同时,也承担着为公司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技术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队伍的任务,为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铺就清晰的“快车道”,必须加强业务技能、安全意识、综合素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2 生产现场培训常态机制的主要做法

2.1 激发现场常态培训活力。

近年来,国网蚌埠供电公司从制度上入手,积极构建完善促进优秀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机制,打通优秀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通道,有效激发了技能型人员对现场培训的热情。

2.1.1 实施“导师带徒”的制度

“传、帮、带”是传统的师徒模型,也是青年成长必经之道。许多老职工运行经验丰富,他们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处理异常、故障、事故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是在哪一本书中所能学到的,新职工跟他们学,拜他们为师,避免企业花钱买教训。

2.1.2 完善优秀技能型人才评聘选拔和考核制度

公司制定并完善了优秀技能人才评聘选拔机制,对技能带头人进行了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优先安排他们参加技术革新、科技攻关、管理创新、导师带徒等工作,优先安排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各类管理课题研究、科技项目攻关和技术操作规程制定等工作,优先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公司兼职内训师,从事培训策划和教学工作。

2.1.3 构建后备国网领军技能人才梯队制度

公司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以及年龄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提出了后备国网领军技能人才培训规划。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和发展一体化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

2.2 创新现场常态培训方式

2.2.1 充分结合大型、复杂以及重点工作开展现场培训

现场工作中,大型、复杂以及重点的工作任务往往是多种知识、多种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够胜任大型、复杂以及重点的工作任务的人员都是班组重要技术力量。生产班组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班组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在大型、复杂以及重点的工作任务前,班组要制定一套现场安全管控制度表,有工程进度确认表、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表、特殊方式下事故处理预案、“三措一案”、设备特巡表、安全风险点等等。

2.2.2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技能培训

2013年初,公司又利用废旧设施和材料,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建设变电检修试验专业实训室、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训室,能有效开展10个专有工种的初、中、高等级别的技能科目实训和教学。这些实训项目的建成和实施,使得操作培训全天候、无障碍、少风险,回避了工作现场局限性,快速提升了青年员工动手能力。实现了现场操作环境和竞赛考试环境的完全再现,它可以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对生产技能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模拟各类事故和工作项目,提高了受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2.3 以赛促培,以考促练,加速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一是组织分工明确化。针对竞赛业务类别由归口管理部门统筹组织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竞赛组织过程中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归口管理部门全程跟踪指导,牵头组织部门制定竞赛实施方案,实施部门全力落实,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紧密协作。二是参与平台开放化。引导员工将竞赛考试作为互相促进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充分激发员工参与热情,在公司内部迅速形成强烈的“练兵”和参赛氛围,创造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赛前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平台,好中选优,优中选尖,确定参赛人选。三是竞赛培训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专家队伍组成师资团队,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对接现场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讲座、交流答疑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四是考核评价制度化。制定《国网蚌埠供电公司劳动竞赛管理办法(试行)》,严格竞赛成绩的考核评价,形成竞赛结果与部门配合工作考核的联动机制,与评先评优的挂钩机制。endprint

2.2.4 专业“越界”培训,拓展知识面

为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生产单位组织部分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采取跨专业学习和跟班实习,安排变电一次检修人员到继电保护专业学习二次知识,组织高压试验人员学习化验知识,邀请继电保护专家给变电运维工讲课等活动。

2.2.5 充分发挥工作室培训的作用

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QC创新小组的人才培养作用。近年来公司紧紧依托“甘正功工作室”、“黑小子”QC小组、精益QC小组等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改大修等重点工程项目,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专家和能手,确保核心能力得到有效传承。

2.3 改变现场常态培训思维

2.3.1 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培训有的放矢

为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现场常态培训摒弃不论生产一线人员是否需要,一股脑的“填鸭式”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抱佛脚式等常规方式,面向培训对象找思路、找方法。认真开展培训前的需求调查,由班组根据生产运行客观实际提出培训需求,专业室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学历、技能等级等实际情况分类、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编制细致合理的活动方案,提供必要的后勤条件。

2.3.2 变单级培训为多级培训,培训灵活有效

为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结合现有条件,拓展实用的培训方法,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开设“临时课堂”、“一线课堂”,将“知识讲座”送到基层,送到一线。培训中,老师根据员工工作内容,采取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法,现场授课、现场操作、现场点评,使员工在技能实际操作中学会理论知识,在学会理论知识中运用到技能实践上,真正达到了教、学、用相结合的目的。

2.3.3 变负激励为正激励,培训后劲十足

一般的培训管理重罚轻奖,对完不成培训任务的人员采取“纳入月度考核、扣发相关奖金”等重罚措施,而对培训学习主动认真并且卓有成效的人员往往视而不见或一笔带过,挫伤生产一线人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公司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兼职教师按照课时数进行补贴,定期举行班组、专业室技能比武,对其中的优秀选手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

3 生产现场培训常态机制的实施效果

现场常态培训机制的构建,帮助员工提高了安全意识,提高了技能水平,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引导员工做到了“要安全、懂安全、能安全”。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习惯性违章行为明显减少;大大促进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技能型及技术型人才增长率,技能比武得奖、优秀人才专家能手增长率显著上升,一批批人才,脱颖而出;在各类专业竞赛考试中捷报频传,2014年以来,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供电服务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囊括第六届农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和三个“个人全能”奖;获得省公司带电作业竞赛团体第一名、全省供电服务技能竞赛(电能计量类)团体第一名、省公司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竞赛二等奖、省公司电网调度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等奖项。

参考文献:

[1]邵笔贵,刘辉乐,周毅,等.实践型变电运行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1(9):38-39.

[2]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4-12.

4.现场材料员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四

2015年8月20-25日,我参加了由中国铁建总公司在湖南湘潭铁路工程学校举办的物资材料员培训。为了使培训档次更高,更前沿,更实用,学校为我们请来了湖南工程大学的教授和专家授课。老师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将物资管理员的职责和各类常用材料的属性知识传授给了我们,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物资管理员知识的的匮乏,为我做好一个合格的物资管理人员指明了前进的目标。

众所周知, 目前所有的工程项目中,材料款占施工总成本比例高达60%以上,所以物资管理工作真真切切的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盈亏。做好物资工作需要我们首先了解物资材料工作的流程:备-收-管-用-算。“备”就是做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主要包含参与施工前的材料计划和材料成本经济调查,做好现场堆料安排与仓储设置;“收”就是做好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主要包含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和试验、工程、监理部门做好材料的现场验收及初步验收,并及时反馈验收效果,避免造成质差、量差、价差引起的三差损失;“管”就是按规办事,制定工班专人收料制,依照合同供料,专用物资、周转物资按规租赁、保管;“用”就是监督材料合理使用,严格定额供料、定额考核,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实行材料定包和节奖超罚制度,组织修旧利废;“算”就是加强定额管理、经济核算与统计资料分析工作。主要工作是考核列销,填制统计报表,并建立单位工程材料计划与实际耗用档案,定期统计分析。其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材料员的主要职责:1掌握○材料的库存情况及时调整材料供应计划;○2对购进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用在工程中,要协商处理解决;○3搞好对内、对外结算,建立各种台帐,账面整洁、清晰,帐物相符,盈亏有原因,损坏有报告,记帐有凭证,调整有依据;○4负责各种材料原始凭证、计量凭证、核算凭证质量证明书等资料收集,按程度准确及时地传递和反馈,并装订成册,专项保管;○5工程的大宗材料如:钢筋、水泥、木材、模板、钢管及批量的耗材由公司材料供应部采购,零星材料及变更材料由项目部材料员采购;○6掌握材料的性能,质量要求,按检验批提供合格证给技术员;○7需要复检的材料,按检验批进行复检,复检单给技术员;○8掌握材料的地区价格信息,及供货单位的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9掌握材料供应价格及预算价格,如材料供应价格≥预算价格及时反馈信息给预算员办理有关报批手续;○10材料及时入库、及时报销,报销时间不能超过三天;○11监督材料的使用情况,对材料浪费、损坏情况应及时制止,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罚;○12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及时地收方、结算、报统计资料,为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主要权利:审核材料对不合格的材料要求重新送对造成损失的追究其责任;审核原始单据,质检单,对材料的质量重量等进行初步判断。

再次,我们必须熟悉掌握各类常用材料的特性和用途。比如火工品的进场存放要求(高度不得超过1.8m,温度控制在15-30度之间);地材的粗骨料和细骨料之分(以4.75mm为界限);钢材的特性和检验方法(屈服度、韧性、耐热性,硬度等)及其冷热处理外力作用下的物理变化;混凝土的配比设计的三个关键参数是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混凝土的特性包括抗压、抗拉、抗弯、抗剪以及握裹度等凝;土工合成材料的组成(由煤、石油、天然气或石灰石中提炼出的化学物质组成,以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合成橡胶为原料,经不同工艺制成各类型、多功能的土工产品)和功能如滤层、排水、隔离、加筋、防护、防渗等;水泥的型号规格(po32.5,p042.5,po52.5)等等。

最后,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物资管理员这项工作的广博性。靠一次学习培训掌握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钻研、自学、积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称职的材料员。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现场是最好的学习场所,要积极地与其他项目的在职人员和优秀人士取经学习,从而丰富自己。

5.现场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 篇五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能给予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参加这次现场管理培训相互学习,通过11月2日~7日为期6天的培训,让我重新了解和明白做为一个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利用系统管理工具干好本职工作,激发自己的潜能,为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培训各部门负责人围绕相关作业流程、作业标准及管理要求对自己所属部门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剖析,让大家很清楚的了解彼此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有哪些细节要求,需要担当的责任等。通过此次培训让大家在工作中如何更有效地沟通,确保工作质量、效率有明显的提高,有效减少沟通不畅,特别是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换位思考、相互协同的意识夯实了基础。通过6天的培训学习,我对此次培训学习的总结重点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生产系统几名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做了重点、详细的阐述,特别是皂素车间历年来生产过程中如何从点点滴滴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确保安全生产从细节做起。在生产工艺设计方面经过逐步摸索、创新研究,目的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生产流程最减化、质量最优化、效率做大化、安全最高化。在培训第四课时设动部李经理也对设备安全做了规范的安全操作要求及说明。作为公司各各级管理人员在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方面,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营、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质量的比重关系,坚持管理规范化。

2、生产成本控制:企业发展靠利润增长的积累,利润的积累很大一部分是靠成本的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合理的生产现场改善及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精细化生产是绝对的发展方向,“开源节流、节能降耗”等现场管理的精髓就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哪怕是工作现场的一个螺丝、一根焊条,都要学会控制,学会节约;节约从点滴做起,从人人做起,有效杜绝浪费就是给企业创造利润,只有企业利润提高了,职工的回报才会更高。日后工作中我们必须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改善计划和措施,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工作打好开端。精细化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数据化。作为我们生产加工型企业,认真填写留存各项数据记录,用数据明确目标,确定工作计划,都可以保证我们工作的精确性。而我们对各类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记录清晰明了,就会给我们一个改进工作的依据,作为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合理的控制采购。我们只有如实的记录真实情况,用完整、真实的记录来发现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保证各项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

3、质量控制管理:各岗位人员对工作应做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善始善终,对生产工艺参数控制必须达标,质量标准、流程参数绝对是非常严谨的,在操作方面必须严格把控在规定范围内。比如水解车间特别是发酵、水解煮罐生产的控制;皂素车间特别是提取温

度、时间及结晶工序温度的控制,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从预防做起,发现一个问题,制止一个问题,杜绝一个问题,必须保证产品的合格。

4、现场管理执行力:作为一个生产加工型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打造一流的团队执行力”这也是很多企业的强调的永恒话题;什么是执行力,说的微观些就是把自己本质工作不折不扣地、毫无瑕疵地、十分完美地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就是执行力。作为生产部一名管理人员在现场生产综合检查过程中必须做到“三勤”,即“眼勤、手勤、腿勤”第一时间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异常,并有效协助解决,同时将各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记录在案,便于日常考核。生产现场管理这块儿吕副总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他就是我们生产系统乃至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学习的标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吕副总在工作中教会细节的重要性,一个细节的忽略将可能导致整项的失败或者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现场管理稽核过程中必须一丝不苟,必须将异常消灭于萌芽状态。对于生产人力配置协调、资源协调、生产数据追踪整理等工作必须做到严谨和细致。作为生产系统一名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好榜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亲厉亲为积,极为各车间生产做好服务,协助车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生产质量、安全、效率有序进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尽全力为公司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6.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5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生本课堂现场会,在现场会上,我们聆听了两位来自三小的教师讲授的生本课,下午则由承德市教研室张主任的关于高效课堂的讲座。一天的时间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应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性。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

7.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一、电击伤的种类与致伤机制

1. 电击伤的种类。

按损伤类型可分为全身性损伤 (电击伤或触电) 和局部损伤 (电烧伤) 两类。而按接触类型可分为直接触电 (电击事故或雷电电击) 和间接触电 (高压电或是超高压电、跨步电压等) 两类。

2. 致伤机制。

人体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当外界电流进入人体后, 人体就会马上成为电路导体。电流通过人体接触入口, 迅速向体内邻近组织进行扩散性导电, 从而导致细胞内外离子失去平衡, 并产生电流、电热、电渗等反应, 从而造成组织器官的的损伤。

二、电击伤伤害的主要表现

1. 损害心脏等重要器官。

低电压或是高电压均可对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生理节律性损害, 尤其是低频交流电, 危害更大;大于100 mA的电流往往会引起伤者出现脏器麻痹等现象。

2. 电损伤。

由于电流的直接作用以及热能作用, 会导致触电者局部组织升温, 并迅速引起该局部组织的“炭化”, 造成人体肌肉、脂肪等的电热灼伤, 形成组织缺血、坏死, 同时会形成血栓, 给血液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 在对电损伤者进行评估时, 不能单单从体表操作的范围来评定电损伤的程度与范围。

三、电击伤的紧急救护措施

对于受到电击伤的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 要做到动作迅速、就地抢救。同时还要保证救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首先, 要观察伤者全身的生理状况,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者, 应立即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法, 就地及时抢救, 以有效地恢复伤者的呼吸和循环。其次, 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 须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取得联系, 请专业医生给予进一步的救治工作。但在医务人员未到达前, 则不可放弃现场抢救;也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接送至医院, 这样会丧失最佳救护时间。另外, 触电伤者的死亡诊断, 只能由医生作出, 现场人员不可擅自判定。具体的现场紧急救护方法如下。

1. 快速使伤者摆脱电源的伤害。

(1) 应迅速使伤者脱离电源, 减少电流作用时间。

(2) 施护人员不得在没有任何防护之下用手直接接触伤者。当触电者位于高处触电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伤者在脱离电源后坠落形成复合伤。

(3) 触电者触及的是低压带电设备时, 救护人员须立即切断电源, 或使用绝缘工具, 如干燥的木棒、绳索等使触电者脱离导电体。

(4) 当伤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时, 施救人员须立即切断电源, 或者用与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帮助伤者解脱导电体。

(5) 如果触电发生于架空线杆塔之上, 若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 则须立即切断电源。对于高压带电线路, 且不可马上切断电源时, 可以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积且长度适宜的金属短路线的方法, 使触电者与高压带电线路脱离, 但要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 以免危及施救人员自身安全。

(6) 当触电者触及断落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时, 施救人员首要先确认线路是否带电, 未确定前, 不得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 接近以断线点为中心的10 m以内的区域, 以防止跨步电压伤及施救人员。当救护人员使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 应迅速将其带至10 m以外的区域, 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工作。

2. 伤者脱离电源后的处理工作。

(1) 对神志清醒的触电伤者, 应使其就地保持平躺, 仔细观察其呼吸、脉搏等生命指标, 暂不可使其站立或走动。

(2) 对神志不清的触电伤者, 应使其就地保持平躺, 确保伤者气道通畅。并采用5 s时间, 轻拍其肩部, 呼叫伤者, 以判定其意识是否丧失;禁止采用摇动伤者头部的呼叫方式。

(3) 对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伤者, 在使其脱离电源、抵达安全地带后, 应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4) 当施救人员对伤者的呼吸, 心跳情况难以判断时, 可在采取心肺复苏抢救的同时, 拨打急救中心的电话, 等待专业救护医生的到来。

3. 心肺复苏技术的实施。当触电者呼吸, 心跳均停止时, 则须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具体措施如下。

(1) 通畅气道。如发现伤者口内有异物时, 应将伤者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 用一个手指取出异物, 操作中要避免将异物推至伤者咽喉深处。取出异物后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

(2) 胸外心脏按压。首先, 找到正确按压部位。即伤者胸骨正中线上或切迹上两横指处。其次, 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施救人员利用自身重力, 将伤者胸骨垂直向下压陷4~5 cm;压至要求程度后, 则立即全部放松;但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同时, 按压应平稳、有规律、不能间断。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要尽量保持相等;在按压时, 施救人员不可用力过大, 以免发生肋骨、胸骨骨折, 甚至引起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 导致复苏失败。第三,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可同时进行。其节奏为:抢救时, 每按压30次, 再进行吹气2次, 在现场按2 min左右实施4~5次循环的节奏反复进行。第四, 按压时间应在20~30 min或更长, 直至救护医生到来。

(3) 人工呼吸。首先, 在保持伤者气道通畅的前提下, 救护人员用手捏住伤者鼻翼吸气后, 与伤者口对口紧合, 在不漏气的情况下, 连续吹气2次, 每次1~1.5 s。以12次/min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其次,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2次外, 正常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不宜过大, 进气量以500~600 mL为宜:并在吹气和放松时, 还要密切注意伤者胸部起伏的呼吸动作;如果在人工呼吸施救过程中, 对伤者吹气时遇到较大阻力, 则有可能是伤者头部的后仰程度不够, 应在纠正伤者头部的后仰姿势后, 再次进行人工呼吸。

4. 伤者的移动与转院。

(1) 心肺复苏以坚持现场施救为原则, 尽量不要过多的移动伤者, 如确有必要移动时, 抢救中断时间要<30 s。

(2) 没有专业救护车的前提下, 移动伤者或将伤者转送医院时, 要使伤者平躺在担架上, 背部垫平;而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 必须继续对其施性心肺复苏抢救。

(3) 转送伤者去医院前, 需要及时与相关医院取得联系, 以便医院做好接收伤者的有关准备, 并及时向该医院详细说明伤者的具体受伤情况, 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见或可知伤, 以提高医院接诊的效率。

5. 伤者好转后的注意事项。

当伤者的心跳与呼吸功能, 在经抢救后均得以恢复之后, 可暂停心肺复苏操作, 但须严密监护, 不能麻痹, 以防止心跳或呼吸再次骤停。

四、结论

8.现场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提高岗位技能

作者简介:向勇(1972-),男,重庆人,四川省电力公司超(特)高压运行检修公司东坡变电站,工程师。(四川?眉山?62001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1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以及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变电站不断地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改,各种新设备、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运行值班员的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否满足岗位需要及能否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运行值班员的技能水平,开展现场技能的培训工作成为变电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针对人员变动较为频繁、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现场培训形式繁多、内容杂乱,培训方式不规范等实际情况,在提高业务技能现场培训上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变电运行岗位规范和变电运行班组管理标准相关要求,编制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作为运行值班员掌握岗位技能必备工具书,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现行规程、规范、标准的内容为主,突出变电运行现场岗位技能和专业理论基本知识。

一 、现场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1)在电力系统设备更新改造的不断深入,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用的新形势下,对变电值班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运行值班员由于枯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大部分人存在惰性和依耐性,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不高,进度较慢,综合技能素质普遍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要,不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近年来,变电站新进员工不断增多,基本上都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他们理论基础较好,但对现场一二次设备、工作规范要求、运行维护管理缺乏系统地认识,熟悉、掌握程度不够,技术学习上仅停留在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和一些相关变电专业书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现场工作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进步较慢,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的需要。

(3)变电站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学习内容杂乱,开展形式不规范,仅是为了完成培训工作任务和形成各种培训记录,便于资料保存,应对上级检查。没有根据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制定适合现场实际状况的培训计划和需求,并未按照现场设备特点和运行工作情况来开展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4)现行的技能培训项目也比较多,比如变电站仿真培训,基本上可以较好的反映现场实际状况,能够满足实际技能培训需求,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其针对性不强,对变电站实际设备参数的运行规定、现场工作票办理和倒闸操作效率的提高、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规范以及各单位对变电站运行管理要求不同等,无法较好的进行模拟培训。

(5)培训考核内容和流程不规范,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脱节,不能有效调动变电站运行值班员学习业务和掌握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全员安全意识、业务技能水平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二、编制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现代电力安全生产要求的变电运行人才,在变电站提高运行值班员技能水平的培训工作上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提出编制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该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现行规程、规范、标准的内容为主,突出变电运行现场技能,专业理论基本知识,能较好的反映现场设备和工作实际状况,满足现场实际培训需求。该教材可作为制定培训计划和需求,新进人员以及不同岗位值班人员掌握岗位技能必备用书,还可作为现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使用。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现场运行值班员的技能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现场培训教材的编写方法及内容

(1)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的编制需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变电运行“应知应会,三熟三能”要求,遵循“知识够用,技能必备”的原则,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运行值班员岗位技能为主要目的。因此,应从变电站各级岗位运行值班员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管理水平要求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如分析高级工值班员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部分的能力需求,应熟悉本站主要设备的保护基本原理、配置情况及保护范围,掌握保护装置运行规定,正确进行保护投退、定值更改和打印,熟悉各种定值符号意义,在装置故障时,根据液晶屏上显示内容和信号灯指示判断出是何种类型的故障以及保护在设备(线路)发生故障时,结合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数据、图形,大致判断出是何种类型的故障、故障距离、重合闸动作等情况。对运行值班员能力需求分析,使现场培训教材更具有针对性。

(2)明确编写现场培训教材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教材涉及范围、拟定提纲和确定基本内容,要求基础理论知识简单、专业技术知识易懂、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实用,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体编写由变电站专责负责,组织技术骨干人员分工协作。按照分工,技术骨干人员分别熟悉现场设备、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为编写现场培训教材精心准备。

(3)编写人员应广泛查阅参考资料,以电力行业各种现行规程、规范、标准依据,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要求为基础,立足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重点体现提高培训质量和不同岗位现场实际技能水平要求,根据编写计划时间表开始起草,初稿完成后由变电站专责进行汇总。培训教材初稿出炉后,经上级生产技术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后,再次进行修编,最后报请主管领导批准试行。

(4)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编写内容需切合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覆盖全面,适用和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具体内容涉及一次设备的型号、作用、结构、主要参数及意义、运行及操作规定、巡视检查、缺陷管理及设备的验收,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使用与维护,二次回路识图,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配置、运行规定、操作和注意事项、巡视检查及异常处理,站用电及直流系统、电力系统通信、安防和水系统的运行规定、倒闸操作规定、工作票实施细则、典型异常及事故分析处理和变电站日常运行、技术、设备、安全和培训管理。

四、探讨现场培训教材的运用和推广

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编制完成并经过审定、批准后,应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运用。在实际培训中,可列入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技术讲课、技术问答、考问讲解、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讨论分析技术理论中的难点、疑点、重点,使每个运行值班员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要点,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运行值班员还可在工作和学习中查找不足和差距,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学习现场培训教材,不断地进行“充电”。学以致用是关键,运行值班员通过现场培训教材的学习,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开展设备巡视检查、倒闸操作、交接班、设备验收、继电保护定值核对、设备定期试验切换等标准化作业,参与并掌握变电站运行、技术、设备、安全和培训管理工作,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要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将书本知识再强化,最终形成有效的执行力。

围绕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开展培训,不仅指导运行值班员技术学习方向、还可作变电站日常工作和异常事故处理的参考,具有常规培训和现场指导双重效果,即使新进值班人员也能很快理解、掌握站内设备情况,切实提高运行值班员的技术水平。

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的运用,在培训制度上规范现场考评内容和考评方法,推行现场培训考核标准化工作。在培训的基础上,坚持“以考代训、以考促学”的原则,依据现场培训教材内容,定期开展技术考试、技能竞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充分调动运行值班员自觉学习业务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广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采取培训+考核+选拔的模式,使变电站运行值班员岗位技能、专业技术和运行管理能力提升很快,涌现出很多优秀技能和技术人才。在某500kV变电站,运行值班员把现场培训教材作为掌握技能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工具,在较短时间内,许多人通过培训和技能考评分别晋升为中级、高级、技师值班员、专责、站长,还有部分优秀的运行值班员走进了省公司及本公司技术管理岗位。以变电站现场培训教材为基础开展培训,使运行值班员业务技能提高,快速成为骨干能手,使该站现场培训工作得到极大肯定。通过创先争优评比竞赛活动,该站还多次获得公司、省公司、华中、国网公司“连续安全操作奖”、“文明班组”、“标准化作业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五星级班组”、“优胜变电站”及“红旗变电站”等荣誉。开展卓有成效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确保了该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五、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的形势下,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对运行值班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变电站通过编制和运用现场培训教材来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运行值班员岗位技能、专业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能力,是变电运行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对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宏杰.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教材(变电类)开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2]寇太明.变电站值班员技能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10.

9.现场救护培训简介 篇九

江西省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一些单位和家庭的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交通事故时常威胁着人的生命与安全。据国家公安部网站统计:2009年全国仅交通事故共计发生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的指示精神,开展卫生救护培训工作,让大家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在突发事件中的第一时间(4-6分钟),保护自己和挽救伤者的生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祝您一生健康平安。

一、培训形式:

1、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人体模型实践操作相结合,教材全省统一制定。

2、培训中可根据对方行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

3、受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省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

二、培训内容:

1.救护新概念

2.心肺复苏理论(含气道异物梗塞)

3.常见急症(心脏急性发作、晕厥、休克等)

4.灾害事故(交通、地震、火灾、触电、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

5.创伤急救理论(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

6.光盘教学

7.心肺复苏实践、操练

8.创伤救护实践、操练

三、报名程序:

10.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篇十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二)、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 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④先抢救危重者 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三)、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⑴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⑵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3、紧急止血法:

一、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 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二、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1、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 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三、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竿、树枝等)。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体固定法。如将受伤上肢缚在胸廓上,或将下肢固定于健肢。

四、搬运:背、夹、拖、抬、架。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中毒窒息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另一类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主要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

急救: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

6、触电急救:导致人体电生理紊乱,特别是心脏电生理紊乱,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上一篇:乘法交换律评课稿下一篇:毕业论文写作提交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