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

2024-06-29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共11篇)

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 篇一

【摘要】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儿童不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解决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 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儿童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h(重症48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5)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1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2.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 篇二

1掌握用药指征, 防止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发热、病毒感染、无细菌感染并发症者、无指征的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等都应避免。另外应控制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仅限于经临床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少数情况。如预防风湿病或风湿热复发。

2严格掌握适应证, 合理选药

2.1 根据感染性质

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在我国却因客观条件限制, 如有的医院, 细菌学检查设备、技术跟不上, 无法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而有的是鉴于患者经济负担重, 基本停留在经验治疗阶段。当然, 如果感染十分严重, 则必须尽快经验性用药, 根据临床诊断考虑最可能病原菌选择药物。

2.2 根据感染部位

如中枢感染宜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 在脑脊液中分布浓度高的药物;泌尿道感染宜选择大部分原形肾排的, 在尿液中药物浓度高的;肠道感染应选用胃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等。此外, 除了药物的特点外, 还要考虑患者本身情况, 如年龄、家族史、过敏史、肝肾功能等。

3选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3.1 合适的剂量

剂量过大会造成药品浪费甚至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剂量过小, 不能控制感染, 且易产生耐药菌株, 尤其首剂剂量要足。此外还要考虑药动学性质, 如氨基苷类是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因此应把药物浓度提高到最大限度, 杀菌率和杀菌范围会相应增加。相反, β-内酰胺类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不宜大剂量, 药物浓度在MBC的4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因此本类药物是尽可能延长接触时间[3]。

3.2 合适的给药时间、途径

根据药物半衰期 (t1/2) 决定给药间隔。对t1/2短、消除快如青霉素, 可延长给药间隔;对t1/2长如长效磺胺, 可缩短给药间隔。给药途径根据药动学特点及病情需要选择, 一般能口服不肌内注射, 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

4合理的联合用药

4.1 联合用药指征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有明确的指征;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或严重感染;③药物不易渗入的特殊部位感染;④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者 (如结核病) ;⑤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4.2 联合用药的原则

多数细菌感染只需一种有效抗菌素, 大多数二联足以控制感染, 三联、四联除结核病或其他特殊情况, 一般不轻易使用。①繁殖期杀菌药+静止期杀菌药=协同作用;②繁殖期杀菌药+快效抑菌药=拮抗作用;③静止期杀菌药+快效抑菌药=协同或相加作用;④快效抑菌药+慢效抑菌药=相加作用;⑤繁殖期杀菌药、静止期杀菌药+慢效抑菌药=无关作用或相加作用 (如青霉素与SD合用于流脑) 。除了考虑药效, 还应注意各类抗生素的药动学特点及配伍禁忌。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也不宜合用, 以免增加毒性, 或因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4]。

5规律用药, 有计划的轮换用药

不仅量要足, 还要坚持按疗程用药。不能过早停药或换药。如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时, 应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全身情况等因素。如果与之有关, 调整后疗效可改善, 不要频繁更换药物, 造成用药混乱, 不利于治疗疾病。

6留一些新药作为二线用药

应按梯次选药原则。如不可先用三代头孢菌素后再用二代头孢菌素。不宜随意使用新、特抗生素, 有些医生和患者喜欢追求价格昂贵的新药, 这样容易加快耐药菌株的产生, 并使得二重感染、院内感染率上升。

参考文献

[1]马嘉, 陈盛新, 马琳.开展药物利用研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房1999, 4 (10) :174.

[2]杨晓华, 李照文, 张芳香, 等.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中国药房, 2000, 2 (11) :81.

[3]陈勇川, 高振同抗生素序贯疗法与药物经济学中国药房, 1999, 6 (10) :262.

3.谈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三

对于抗生素,大家实际并不陌生,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有一百多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

抗生素按其定义讲,是在很低的浓度下能够杀灭生命体,比如细菌和病毒。能够杀灭生命体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比如家里使用的消毒的东西也能杀灭生命体,但只能叫消毒剂,这种消毒剂不能用在人体里面,只能用于体外的环境消毒。抗生素是在很低浓度下并且能够在人体里面使用的毒性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的区别

抗生素的品种繁多、使用广泛,在普通人群中的知名度很高,这样就造成了它在名称方面比较混乱的状态。长期以来,不只是普通民众,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对严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药估计就是抗生素,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用来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菌药和抗生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2003年流行的非典,它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面。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在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就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药也是抗生素。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非常广泛,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的医院最低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药厂在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要求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你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这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品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被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这不只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是非常重的。第二个方面,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4.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 篇四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短短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凸显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抗生素一代一代的被淘汰更新却依然跟不上我们的需求,其中最为严重的还是病菌的耐药性等问题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下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病菌接触到抗生素后由于各种原因改变了自身的遗传物质从而改变了性状使得抗生素对其没有危害,并把这种性状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后代。

接下来我们说点现象:

假设我们身体有某组织感染发炎,我们去医院或药店自己买药医治:1.康复的相当快,用了俗称的好药。2.康复的有些慢,用了俗称的廉价药。那你是不是对康复的快的医院或药店很信任?觉得多花点钱买健康也无所谓。可是依然有很多内幕你不知道。自己慢慢看,慢慢了解。

现在医院用来消炎的药用量最大的就是头孢曲松钠,俗称菌必治,价格在9块钱左右一支,青霉素价格在一块钱左右,而用量却相当少了,当然其中也有别的原因:价格低了没利润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是青霉素对一些革兰阳性菌的疗效比菌必治好很多。【说到不良反应我觉得有必要在这说点别的,一般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1%~5%左右,变态反应则更低点,变态反应中有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等,所以在静滴抗生素时有很多都药先做皮试,呈阴性时才能使用,但也有积极个别人对一些某些不需要做皮试的抗生素也过敏,或者是皮试显示没有问题时静滴后依然可能发生变态反应,需要马上抢救,否则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静滴抗生素(约88%的输液输的是抗生素)尽量不要独自前往,需要有人陪同,因为这是件危险的事情,如实在没有人陪同的话输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没有旁人的地方输液,有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告知医务人员,曾有些悲剧人在输液时感觉不适,却没有告知任何人,只是趴着休息了,可等医务人员换药时身体已经僵硬了,过敏性休克,死亡就是那么几分钟的事情,悲剧...】

抗生素的滥用,其中原因有很多,医疗机构都说是非营利性机构,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所以他们有时候会考虑疗效、声誉、利润多点,【这个地方真的是很难说清楚,在此在此引入个术语:二重感染,是只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能杀很多微生物的抗生素)杀灭了敏感菌(不一定是致病菌),破坏了机体内菌落的平衡,使得不敏感菌缺少竞争而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新的病症。】所以会采用价格高,抗菌谱广的新药治疗,可能效果确实好,可是以后很可能别的抗生素疗效都会大大降低,因为很多病菌都存在交叉耐药性。还有就是很多人一有炎症就自己乱买抗生素吃,有时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依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如果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分裂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顾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

(4)染色体结构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行实验操作。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基础。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越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活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1.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四)社会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种类

2.通过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染色体结构变异

6.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篇六

文章从抗生素的作用、善医临床常用种类、药理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善医工作实际,对抗生素的`用药范围、常见的认识误区、配伍禁忌以及免疲效果影响方面叙述了如何正确用好抗生素.

作 者:周万超 涂云凤 陈永泉 作者单位:周万超(水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水富,657800)

涂云凤(盐津县畜牧兽医站,云南,盐津,657500)

陈永泉(大关县畜牧局,云南,大关,657400)

7.浅议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七

1.对细菌的影响: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耐药基因转移,并转化为院内感染的感染源,甚至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

2.对人体的影响:杀伤正常菌群,以致引起药源性疾病,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处于易感状态,从而发生感染。

3.对感染的影响:由于用药不当,感染不仅未能被及时控制,反而可能加重,甚至引起感染中毒休克死亡或感染致病菌播散,进一步扩大院内感染的可能。

4.对社会的影响:造成医院感染甚至爆发流行,加重了人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一、抗生素使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不熟悉细菌对抗生素存在的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的动向,不能根据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变迁来选择抗生素。不太了解抗生素发展动向,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老各类抗生素作用特点和同类抗生素品种之间的差别,在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针对性不强。

2. 未能很好掌握感染疾患发生规律,未能根据病源、机体和抗生素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制订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遇到的感染疾患不仅致病菌的种属与耐药程度各异,感染部位不同,而且发病过程、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各不相同,均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剂量未能按照抗生素临床药理特点和控制感染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有的时候则是只注意给药剂量,未注意给药浓度,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不注意给药浓度也可致治疗失败。

二、抗菌药物选择步骤

一个完整的抗菌药物治疗计划包括起首治疗与针对治疗二个过程,由于感染性疾病急、病情重、变化大,因此不能等待完整的微生物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才开始治疗,一般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资料等依据来选用抗生素,从感染部位或感染灶常可初步估测感染病原体。

三、抗菌药物剂量选择:根据抗菌药物安全指数进行选择

1. 标准剂量方案:即按成人与儿童选用固定标准剂量,适用于安全指数大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个体剂量方案:需按病原体重及肥胖程度进行给药,适用于安全指数小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 首剂量饱和原则:由于抗菌药物效应常与血浓成正比,而血浓又与剂量成正比,故不论病原疾病状态,首次剂量必须饱和以求即达到有效血浓。

4. 持续剂量与给药间隔时间需按病原病生理状态进行调整。

四、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 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 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 预防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3) 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 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5) 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 (6) 应遵循能窄不宽,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总原则。

2. 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1) 医院结合本院情况,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内成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拟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组织药房和微生物室定期检查调研和分析全院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量的原则,消除重复用药现象。静脉滴注抗生素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静脉点滴的浓度速度。 (3) 护士要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4) 药房管理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定期将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 (5) 医院内感染委员会邀定期公布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有条件的单位可报告其他病毒真菌等感染情况。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

(1) 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 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症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确定认为非细菌感染者立即停用抗生素。 (3) 怀疑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按疾病诊疗常规采集标本(包括血尿常规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 (4) 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对病原来使用的抗生素进行必要调整,选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药品来源及价格。 (5)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征。一般适用于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要长时间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 (6) 要避免外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临床各科室使用的外用抗生素也应严格管理,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7) 细菌性感染所致发热,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注意症状消失后,及时停用抗生素。 (8) 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在使用某种抗生素72小时后临床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加重者,应多方面分析原因。明确抗生素使用问题时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其他敏感性新药。 (9) 一般情况下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滥用广谱抗生素,对内科无感染征象的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糖尿病、非感染性休克、慢性肾脏疾病,一般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0) 只有对急性风湿热病人可定期使用青霉素G以杀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 (11) 胃肠手术及胆囊手术摘除前可术前一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 (12) 对其他选择性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矫形手术可在术前一天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使用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13) 必须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强调结合治疗,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物。

五、结束语

8.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八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8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82-01

1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

1.1常见病原菌文献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前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是G+球菌,70年代以后逐步以G-杆菌占优势,约为70%。80年代以后耐药性较强的隐性杆菌、产气杆菌、不动杆菌和肠球菌有所增多。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临床上厌氧菌的检测率高达50%以上。90年代以来G+球菌的感染率又有所上升。发达国家ICU病房内病原菌50%围G+,我国G+球菌的检测率也接近40%[1]。近年来真菌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2常见病原俊的耐药状况 细菌耐药与滥用抗生素的关系极大。近年来的多项调查显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仍在持续增长。如金葡萄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高达84%~94%,对哌拉西林围45%~73%。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半数以上,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肠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92%。肠杆菌属和不懂菌属对氨苄西林以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以达到或接近100%[1]。由此可见,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还存在着地区差。不同类型的医院也有差别。从院内分离的同一种细菌耐药程度明显高于从院外分离的菌种。在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因为抗生素的使用量较大,使用频率高,更新使用新型抗生素周期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较低[2.3]。

尽管人类在不断加紧研制新型抗生素,但仍赶不上致病菌耐药产生的速度。往往5~10年才能生产出一种新型抗生素,但细菌却只需1~2年就会产生抗药性。如1959年上市的甲氧西林(新青I)是一种耐青霉素酶抗生素,当时对金葡菌敏感性极高,但至60年代末耐药菌株则遍及整个欧洲。在日本还曾爆发过耐甲氧西林金葡萄(MRSA)感染。我国应用甲氧西林时间很短,仅在少数地区用过,但MRSA也已广泛存在[4]。

80年代初,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问世时,对决大多数的G-敏感,然而不久细菌即产生初超光谱B内酰胺 ,使致病菌对新一代抗生素耐药性。到了90年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始效果很好,但不久敏感性就下降,尤其场球菌耐药最快,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国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菌。

事实表明,单纯依靠研制和使用新型抗生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合理应用抗生素才是控制细菌耐药的关键所在。

2.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

研究显示,过去因抗生素在围手术期使用均在术后使用,很少有人术前使用,因此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从而得出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不使用没有区别。有的甚至有害无益。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在围手术期的先期使用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防止术后感染[4-7],但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借应用抗生素以增强临床“安全感”是不可取代的。反将导致医院感染中耐药菌的滋生和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有研究表明,术后3h内使用抗生素几乎没有预防感染的效果[8]。必须在细菌污染之前,让组织建立起有效的抗生素浓度,使随后而至的细菌难以生存和繁衍。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相反,在细菌污染之后,细菌很快繁衍(细菌倍增时间为8min),加上创伤影响正常的预防机制,抗生素进入创面困难,达不到控制和灭杀细菌的目的,因而预防感染难以奏效[7]。所以,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上强调提前使用。

2.1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的指征

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有严格的指征,一般来说,I类切口不主张使用抗生素,但对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如放置永久性假体、人造血管等)者可考虑使用;II类切口均考虑使用;III类切口必须使用。

2.2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的时机

研究表明,各种手术均有一定的感染危险期,目前已经明确的是;胆道手术的感染危险期为4~6h,右半结肠手术为12h,左半结肠手术为24h[9]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以能覆盖整个感染危险期最宜。最佳时间应在术前1~2h或麻醉开始时应用。应一次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手术时间超过3h术中可追加1次,以保证组织内药物浓度的维持,术后再用1~2d,最多不超过3。一般采用静脉给药,过早或术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并无益处[10]。

2.3预防性给药注意事项

已明确单纯病毒感染者不需预防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给药的目的是防止一,两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不能无目的的选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时间较短的清洁手术尽量不用抗生素;在预防性用药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营养支持、心里、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11]。

2.4药物的选择

最好根据本院的药敏情况、可能污染的菌种以及药物的抗菌谱、组织渗透力、半衰期等综合分析选用药物。

3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治疗性使用

对于已经感染的情况,则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但也遵循如下几各原则;1及早积极的确定病原学诊断,确定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近代外科感染的病原菌日趋复杂,抗菌药物品种繁多,理想的方法是及时收集有关的体液、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实验,以帮助选择或调整药物的品种。2微生物学检验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药物的最佳疗效应该是在感染的早期。为此还需要“经验性药物”特别对一些危重患者。经验来自对有关感染的认识、包括本地区。本单位长见菌和药敏动态。3熟悉所选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臨床药理适应症及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4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新生儿、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情况、免疫功能情况、院内外感染、原发基础病等)合理用药 5 还要重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如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原发病灶的处理、局部病灶的清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纠正、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等均不可忽视,不应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人体的内在因素。6抗菌素要足量使用,避免频繁更换,并应遵循阶梯性用药原则,避免盲目使用新型高效的抗生素。

外科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重视不够,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不合理性。了解外科感染病原菌变化,熟悉掌握围手术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光强,徐荣楠、医学继续教育丛书、外科学、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29

[2]苏英、张荣、郭芳珍、外科系统分离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0);596

[3]黎占良。外科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普外临床,1995 10(1);1.

[4]沈文琪.污染性切口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3.12(12);739.

[5]马保金,殷保兵,张延龄.单纯胆囊切除313例抗生素应用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0);631.

[6]陈德昌。外科临床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0);631.

[7]朱上林,李勤裕.抗生素在胃肠道消化外科的预防性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0);631

[8]时德.普外科中预防用抗生素.普外临床.1995.10(1);4

[9]陈易人.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外科杂志,1999,7(2);60

[10]徐雯,应静,王磊.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05,14(8);67

9.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篇九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2

1.资料、方法和结果.....................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3

3.抗生素滥用的原因...............4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4

参考文献......................5

致谢.......................6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 年1~ 4 月医院门诊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 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ABSTRACT

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既有发挥治疗作用的一面, 也会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不利于病人的毒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综合医院病房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使之达到疗效最佳和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减少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表明,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就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做简单分析。

1.资料、方法和结果

1.1 资料

搜集某医院2012年1-4月抗生素销售金额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汇总、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

对医院的人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处方分析,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医院2012年1-4月病人600例。

1.3 结果

2012年,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值为60.2% ;门诊抗生素应用率相当之高。其消耗金额占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的百分比平均73.8%, 其数据详见表1。

1.4 处方调查

1.4.1 使用率

600例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401例,使用率为66.8%。其中治疗用药271 例占67.6%,预防用药130例,占32.4%。全院各科使用率从高至低排序: 儿科100% ; 外科88%; 五官科66% ; 妇产科52% ;皮肤科50% ;内科42.7%; 其它科34%。

1.4.2 送检率

医院外感染226例,送检病原体的56例,送检率24.7%; 医院内感染72例,送检25例,送检率64%,检出阳性率68%。

1.4.3 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

一联用药292 例,占72.8%; 二联用药93例占23.2% ; 三联用药16例占4%。

1.4.4预防用药情况

(1)指征太宽;(2)抗生素起点高;(3)手术前后用药时间长;(4)用药方法不严谨;(5)联合用药种类多,选用合用药物原则掌握不严。

表1抗生素品种数和消耗金额所占百分比(%)

项目

抗生素品种数(含剂型)

西药总品种数(含剂型)

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西药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西药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院门诊总收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单从抗生素使用率的高低和消耗金额的多少来判断用药是否合理是不太客观的。因为抗生素的使用率与疾病构成比有很大关系。若感染性疾病占的比率大,抗生素用量势必增加。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从调查分析显示,高于经济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 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9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抗生素滥用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2.1.用药指征掌握不严

如儿科感染性病例在病原体检查报告未果之前不管是否细菌感染,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一起用。一些手术科室不分手术大小,无菌和非无菌,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都习惯用抗生素保驾。一些科室对医院感染病例能重视病原体的检查,有的送病原体检查却掌握时机不严。

2.2.繁杂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在于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谱、降低毒副反应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以经验性用药为主,由于缺乏临床依据带有一定盲目性,因此疗效不理想。调查表明医院基本是以一联用药为主,在联合用药中没注意到选用协同作用的药物,存在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同种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与抗菌素使用相关的腹泻。如1例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病例,联合给药达4 种:先锋6,氟哌酸,痢特灵,灭敌灵。一般认为联合用药以二联为好,不超过三联。联合用药的选择应限于原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1月 167.0 784.0 64.0 70.3 45.0 39.0 2月 167.0 784.0 51.2 74.4 38.1 38.3 3月 174 810.0 64.6 76.5 49.4 40.8 4月 174 814.0 61.2 74.6 45.1 38.7 均值 169.8 794.4 60.2 73.8 44.4 39.2合感染和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减少各种药物单独使用的剂量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而采取联合用药;长期用药时为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而联合用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医院也注重经济效益,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中一概而论的选用高档贵重药物。个别病例是在门诊多次就诊中反复使用了多种中、高档次药物,入院后只好再次选用高档次药物。再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应提倡按病情需要升级,而且尽可能单用后考虑连用。按药敏结果选用,按其在病灶的血液浓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程度选用。作为医务人员,首先应考虑社会效益,群众利益,不应为经济效益失去长远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

2.3.联合用药搭配不当

联合用药、合理搭配,可增强抗生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如果多药并用,配伍不当,则可增加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例如头孢哌酮与阿奇霉素长期联合使用。头孢哌酮为繁殖期杀菌剂,而阿奇霉素为速效抑菌剂,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头孢哌酮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

2.4.给药剂量控制不好

用药剂量过小或过大,疗程过短或过长,均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临床部分医师认为给药剂量越大,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其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甚至产生严重的二重感染。例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最多不超过48 h,但2份病历中一份是用了12 d,一份是用了14 d。

3.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滥用现象强烈冲击毁坏着人类基因宝库,并使医药费用暴涨。由于耐药细菌的感染,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虽然,近年来农用及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是引发人类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责任,则是在医疗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使用抗生素的体制不健全

合理应用抗生素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某些医师掌握抗生素科学知识不够全面,选择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有些医师不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个体状况,也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盲目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品种。

3.2.临床药师指导和参预临床合理用药制度不普及

3.3.医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4.1建立用药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本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2进行预防性用药

抓好预防性用药是进行抗生素管理的关键,盲目地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是导致抗生素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预防用药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人体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 针对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性致病菌、手术持续时间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4.3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 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4.4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观的教育,使之成为高素质医务人员,自觉地执行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规定。通过医学专业再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摈弃知识匮乏出现的人为因素,这样才能合理应用抗生素。

4.5普通民众也要也要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人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

参考文献

[ 1 ] 王枢群, 主编.医院感染学[ M ].重庆: 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 26(3):41-43.[ 2 ] 魏国义, 苑茂愧, 杨永弘, 等.北京儿童医院1996 2001 年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J].中国药房, 2003, 14(4): 220

[ 3 ] 夏国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9(8):79-81.[ 4 ] 陈 浩, 主编.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8:355-366.[ 5 ] 刘明忠,李玉平.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30(6):34.致谢

10.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 篇十

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水解酸化工艺替代厌氧消化工艺可改善水质,提高后续好氧生化处理效率,增强处理能力,同时可避免厌氧消化产生含硫沼气带来的二次污染.另外,水解酸化对温度适应性很强,具备很大的`节能空间.

作 者:赵瑞芬 杨会龙 刘军 楚树芳 周蕾 ZHAO Rui-fen YANG Hui-long LIU Jun CHU Shu-fang ZHOU Lei  作者单位:赵瑞芬,刘军,楚树芳,周蕾,ZHAO Rui-fen,LIU Jun,CHU Shu-fang,ZHOU Lei(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处,河北,石家庄,050015)

杨会龙,YANG Hui-long(河北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河北,石家庄,050018)

刊 名:河北工业科技  ISTIC英文刊名: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3(6)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水解酸化   抗生素废水   节能降耗  

11.浅谈儿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67-02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儿童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對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h(重症48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5)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1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4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bsp; 儿童腹泻和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儿童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儿童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儿童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2)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

(4)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

(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推荐阅读:

抗生素合理应用08-31

维生素c的说明书07-28

小学作文:开心维生素09-14

上一篇:栗子300字作文下一篇:关于时间过的快的说说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