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2024-09-27

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精选9篇)

1.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一

“农机作业合作社” 促进绥化市农业机械化解析

黑龙江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衔接地带。下辖3市、6县、1区,162个乡镇,1335个村,总人口550万,其中,农村人口401万,全市耕地面积25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50亿公斤,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多年来,绥化市审时度事,感觉到绥化市的优势在农业,希望在农业,农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绥化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农业兴则绥化兴,农业旺则绥化旺。因此绥化市一直把狠抓农业工作作为发展绥化经济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多年实践经验告诉绥化市,只有实现分散农业向集约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生态科技农业转变,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渐进发展,快速突破。而实现这种增长、发展、突破所需要的条件和载体归结起来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

为了发展农机化事业,绥化市因势利导,科学决策,着力推进。举全社会之力,努力壮大农机装备实力,全面加强农机管理,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全方位、多层次搞好农机培训,采取一切有利措施推行农机标准化生产。使绥化市农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保证了农机农艺结合的更紧密、更具体、更实在。但面对发展大农业、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这一历史性课题,传统的农机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比如:小地块与大机具的矛盾,新机具、新技术与传统耕种模式的矛盾,土地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素质低与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和阻碍农机化发展,就不可能实能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也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适应了现货农业的发展的需要。在全省大面积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是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是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一条新路。

一、精心组织、科学谋划,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农机合作社建设

绥化市对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高度重视,不仅把它当作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还把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认真抓实落靠。市里专门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主抓农业的副书记、副市长担任,各县(市、区)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专门抓此项工作,形成了上下贯通的领导体系。市县(市、区)通过层层召开会议认真落实合作社建设工作;通过全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奖惩制、一票否决制。为了推进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市长亲自带领各县(市、区)相关领导、合作社主要成员和农机大户到北安农场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充分借鉴了农场的先进作法,为合作社组建设做好了技术准备和思想准备。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绥化市克服了资金筹集难、场库棚建设难、机具选型难的实际。在资金筹集上,引进乡村集体、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社会各界进行多元投资;在场库棚建设上,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的办法,在没有占用一分耕地情况下,保证了场库棚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在机具选型上,市政府主管领导及县(市、区)主管领导根据组建合作社宗旨和农民意愿适时调整机具配置,既保证合作社建设目的,又保证农民满意。使合作社得以顺利组建。

绥化市是最早组建合作社的试点市之一,通过几年的努力,2003年初月至

2005年5月,绥化市通过争取国家农业开发项目、优质粮工程项目、参加与全省招标和地方自建,先后在海伦、望奎等8个县(市、区)组建了4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2005年5月12日,省委常委在绥化召开了现场办公会,为集中支持绥化发展,会上决定为绥化市再投资组建126个合作社,全市166个合作社总投资达1.67亿元,其中省投7757.5万元,农机大户投资3746万元,农户投资3792万元,龙头企业投资60万元,拥有80台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777台,大型农具1506套,大型联合收割机138台。这些合作社的组建不但增强绥化市农机的综合实力,更为绥化市农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一次革命。

二、加大力度,整体推进,农机合作社在绥化市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发展

为了保证合作社具有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绥化市结合新农村建设,从创新机制、活化管理入手,找准合作社发展的切入点,不断对合作社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绥化市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合理地量化股份、明晰产权,真正把合作社建成了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运营模式,全市主要建成了四种模式。

1、明晰产权,规范运作。一是依托村民和村集体组建;二是依托村集和大户联建;三是依托大户联建;四是依托龙头企业组建。这四种形式总的看效果都很好,适应了绥化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合作社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为绥化市农业的综合发展积累了后劲。

2、创新机制,搞好运营。在经营体制上绥化市主要从四种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一是实行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分户收获的模式,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连片划区轮作,并使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兰西县远大乡胜利村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经营,2005、2006年全村外转劳动力1200多人次,劳务收入实现380万元,人均收入达3500元。绥棱县长山十部农机合作社采取分户经营与统一连片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全村2.3万亩耕地全部连片。二是实行土地租赁。土地租赁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新形式,少数人多种地、多数人不种地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一个有效途径。安达市升平镇丰桥农机合作社租赁农民土地5000亩,统一耕种、统一收获、民主测产、以产计值、统一分红,去年农机合作社实现总收入402万元,实现转移剩余劳动力336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增收150万元,户均增收7400元。三是实行土地托管。针对绥化市相当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家中土地无人管理的实际情况,农机合作社对这部分农户的土地进行长年或季节性托管,这样既解决了外出农户的土地耕种问题,也增加了农机合作社的效益。四是实行跨区作业。绥化市通过各级政府、农机部门的组织协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牵线搭桥,打好农业生产季节的时间差,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农机资源,把跨区作业延伸到乡域、县域,拓展了农机合作社作业的新途径。肇东市宣化乡辽原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充分满足当地作业的同时,今春实现跨区作业1.5万亩,纯盈利12.5万元。

3、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及时制定了有效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先后以市政府、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委督察室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组建工作的通知》、《农机作业合作社组建运营规范》、《绥化市农机作业合作社管理办法》,对合作社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其有章可循。主管书记和主管市长就合作社建设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召开了农机合作社建设及农机安全生产会议,主管市长同各县(市、区)主管农业的副县(市、区)长签定了《合作社建设及安全生产责任状》。市政府多次派出检查组对全市16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逐一督促检查。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申省长提出 的绥化市在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市里及时召开了由各县(市、区)行政一把手及相关领导参加的合作社整改工作会议,市长同各县(市、区)长签定了《农机作业合作社整改责任状》在此其间市政府又派出工作组对每个合作社进行验收,对检查情况及时发了情况通报,使全市合作社建设工作目标更明确、标准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措施更有效。在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上,全市统一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制定并下发了各种管理软件,统一建帐立帐,抽调外县的一名财会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市里和各县(市、区)都举办了培训班,对合作社做作业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人数达2802人,在合作社监管上,各县(市、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采取收取风险抵押金、县、乡、村三级联保的方式、层层签订协议书等方式,严格监控,严格管理,确保了合作社机具不流失。但在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存在有些人想借机发财的问题,有个别人在无视国法,擅自将合作社机具变卖,套取国投资金。在检查中绥化市发现明水存在拖拉机被变卖问题。事件出现后,绥化市责成明水县来历查处,将变卖机具全部收回,违法者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打造品牌,激活潜力,农机作业合作社在绥化市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渐突显

农机作业合作社作为绥化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品牌,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闪光点。绥化市通过激发合作社活力,挖掘潜力,增强创新能力,有力地推进了绥化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提高了绥化市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通过使用先进的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使绥化市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耕整地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仅今年秋季就完成标准化整地1210万亩,比上一年提高了12%。机械收获422万亩,比去年提高48个百分点,仅合作社就完成秋整任务368万亩,实现跨区作业62万亩。二是推动了绥化市土壤耕作制度改革。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后,引进大型机具作业,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绥化市土壤耕暄体制建设中存在机车马力小、机具不配套、犁底层打不破、“

三、三”轮耕制实施难等实际问题。今年全市深松整地达到1018.5万亩,占秋整地面积的79%。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西部县市通过发挥合作社大型机具作用,在习惯上突出了一个“改”字,在措施上突出了一个“硬”字,在效果上突出了一个“实”字。使秋整地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是促进了绥化市土地规模经营。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推进了土地连片和集约化经营。全市千亩以上的连片地块达220块,千亩以下的连片大方达1480块。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经营,实现了节能降耗,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四是促进了绥化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实地测算,农机作业合作社标准化作业的地块,大豆、玉米增产15%-18%,亩增效益60-80元。如果按每个合作社辐射面积3万亩计算,全市农业可增效3个亿。另外,去年通过组建合作社全市共转移劳动力2万多人,实现转移收入6000多万元。今年全市粮食产量高达157.8亿斤,比05年提高了21%。

绥化市在抓合作社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合作社在运营中也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在建设和运转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精心加以研究,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2.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二

1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

1.1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常州市农机合作组织经历了从大户到公司、从公司到合作社的两个发展阶段。2011年底, 全市有各类农机合作组织214个、农机合作社176个 (其中10个五星级合作社) 。农机合作组织拥有办公室、培训教室、机库、维修间等建筑面积98 605 m2, 拥有各类农机4 464台套, 年吸纳农机从业人员6 000多人, 完成耕翻、机插、植保、收割等农田作业面积215.24 khm2, 服务农户17.16万户, 年经营服务总收入21 483万元。

1.2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特点

(1) 创办形式。主要有四种创办形式:一是合作联社。由农机合作社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 组建管理规范、产权关系清晰、运行机制合理、经营服务合法的服务实体, 走“以市场为导向, 农机合作共用”的道路。二是企业组合型。农业龙头企业利用生产、加工、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 通过订单 (合同) 组合农机作业项目, 横联农机合作组织, 下联农户, 形成“龙头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户”的服务产业链。如金坛市江南春米业公司。三是农机大户型。由具有丰富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经验的农机大户发起, 联合周边农户入社。四是能人带动型。在地方政府和农机部门的推动下, 农村能人带头组建农机合作组织,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如金坛兴阳农机合作社。

(2) 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农户提供作业服务。一是签订协议承包农民土地的耕翻、秸秆还田、栽插、植保、收割等作业, 向农户提供生产过程机械化服务。二是签订协议流转土地, 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实际出发, 开展农资经营、机械维修、粮食加工等社会化服务, 并由农田作业向其他领域拓展。

2 推进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2.1 政策上扶持

自2005年以来, 全市共投入近6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四年连续投入1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机库建设, 目前全市机库面积在250 m2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60家。2012年常州市首次调整市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取消了普惠制, 将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烘干机补贴对象调整为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社员, 真正向合作社倾斜。这样, 既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又提高了补贴机具的使用效率。

2.2 项目上倾斜

近几年, 常州市在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项目、水稻高产示范片 (区) 项目的实施上, 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2012年省农委商品化育秧项目、水稻高产创建整体推进县项目、基质育秧等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及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等, 也主要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

2.3 培训上加强

合作社发展壮大, 关键在人。人的思想理念, 决定他所从事的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此, 常州市每年都举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班, 邀请农机、农艺等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要求合作社在机插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坚持高标准, 树立品牌意识。积极争取名额让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培训交流, 使他们拓宽眼界, 拓展发展思路, 为合作社长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2012年, 计划邀请专家重点就合作社发展建设方面的知识进行专题培训。

2.4 服务上优先

深入了解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 尽可能帮助解决。在机库用地方面, 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 重点与乡镇领导沟通交流, 争取支持。2012年为金坛市、新北区10个合作社解决了机库用地难题。针对贷款难的问题, 常州市积极争取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支持, 在合作社贷款利率、还款期限、相关手续方面给予优惠、简化。目前已协调落实2 300万元银行贴息贷款。指导合作社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 逐步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2.5 宣传上造势

积极创造机会, 对外宣传、推荐农机专业合作社, 提升合作社的社会知名度。2012年在省农机局的关心支持下, 常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社会影响力得到各方关注, 浙江、广东、江西等地农机部门分别来常州考察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专题报道了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银联农机专业合作社。

2.6 机制上创新

在有条件的合作社推行病虫防治、机具统一集中维修保养服务, 鼓励合作社扩大规模, 拓宽服务范围, 延伸产业链,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2012年上半年新培育并申报省三星级合作社22个、四星级合作社6个、五星级合作社7个。积极探索社企合作、社社联手新机制, 实现优势互补。开展机具维修入户、技术指导到村、机具展示进镇活动, 实现合作社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共赢。实施人才战略, 采取措施, 鼓励大专院校学生到合作社创业。

3 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3.1 优化农机资源配置, 提高机具综合利用率

农机合作组织成立后, 纷纷以所在镇村为中心, 进行区域性的农机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土地入股, 实现土地的统一科学规划, 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整合了土地资源;通过农业机械入股, 整合了农机装备资源,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利用率, 减少了资源浪费。“十五”以来, 全市新增高性能机具97%以上由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据统计, 目前214个农机合作组织共购置大中型拖拉机427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52台、高性能插秧机1 462台, 有效推动了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 优化了全市农机资源配置。

3.2 推进省工节本作业,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农机合作组织规模化经营是最有效的节本增效、提质增产的办法。合作社按照六“统一”要求, 统一供种, 统一育秧, 统一机耕, 统一机插, 统一植保, 统一机收, 进一步降低了农资采购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 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实现了田间株距、行距和苗数的可控, 使水稻生产进入“数字”农业时代, 确保了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提升了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目前全市已经形成“机插秧为主导、机直播为辅助”的主推模式, 水稻机械化种植连续多年保持在90%左右, 农机合作组织承担了60%的机插作业任务, 为全市水稻单产连续九年名列全省第一夯实了基础。

3.3 转移农村劳动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机合作组织通过流转土地, 规模化运作, 市场化经营, 将大量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向其他行业转移, 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繁荣了农村经济,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如金坛市黄金村在农机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 全村农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助、合理、公正的原则, 采取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建成金土地农机合作社。以前全村800多人忙种田, 合作社成立后, 只要40多个专业农民开着机器就把200多hm2田种好了, 解放出700多个农村劳动力从事其他创收工作。从1999年到现在, 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 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1.33万hm2, 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工矛盾, 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4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力

农机合作组织专业从事农业生产, 在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 自然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主体, 他们最敢于接受新技术、新机具, 也最希望新技术、新机具能为他们创造好的效益。该市农机合作组织遍及乡村各地, 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必将成为巩固提高水稻机插率的坚强堡垒。农机合作组织还可以承担一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如该市逐步将对机手的培训、农机安全前沿监管等工作交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 有效地解决了管理人员少、监管难的问题。溧阳市海斌农机合作社每年都为所在地孤老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无偿提供耕翻、栽插作业,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

4 存在问题

尽管常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突出表现在:一是合作社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指导。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越来越高, 给合作社招人、土地流转带来难度。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亟需加强。对照合作社法,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财务分配、民主管理、社务公开等方面有待规范。

5 对策与建议

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进一步创新举措, 拓展服务领域, 由目前的粮食生产服务向大农业生产服务转变, 力争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

5.1 实施规划引导, 实行全面服务

结合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科学定位合作社发展数量和分布。按照规划, 常州市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 (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0~250家) , 全市80%的粮食种植面积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发展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50~70家, 以专业化、合作化来提高园区机具的使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5.2 建立考评机制, 规范服务行为

探索建立合作社奖惩机制, 制定星级合作社评比标准和细则, 引导合作社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规范运作。加强机具购置和监管力度, 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特别要提高机插秧作业基本苗数和机插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拓宽服务范围, 延伸产业链,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带动全体社员共同增收致富。

5.3 把握发展方向, 探索特色服务

3.农机贷款“贷”动农业机械化 篇三

作为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本地法人机构,青岛农商银行切实服务“三农”发展,解决农户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充当起“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截至2014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达到402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72亿元,支持家庭农场4516家,金额25.9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922家,金额38亿元。

从即日起,本刊推出“青岛农商银行创新支农”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感受青岛农商银行与农户之间的深深情意。

在平度市张戈庄镇的地头,村民付同明正驾驶着新购买的收割机忙活得热火朝天,看到青岛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张福全来了,他赶忙停下机器,亲切地与张福全打招呼。“新机器用着顺手吗?你的农机贷款已经全部偿还,如果还有资金困难,别忘了随时联系我们。”张福全询问道。“多亏农商行的支持,让我开上了自己的收割机。现在收一亩地玉米比原来少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干完自己的活,还可以帮别人收粮食,今年秋天能增收几千块呢。”付同明连连称谢。

付同明和张福全讨论的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贷款,是青岛农商银行针對青岛市农机购置补贴新政策推出的创新信贷产品。结合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该行针对农业机械经销商和农户展开一条龙的授信支持,给农民购买农机提供资金支持,为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贴新政引发融资需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农业成产过程中,尝到机械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的甜头后,许多农户希望购置自己的农业机械。然而,即便有国家农机补贴,但相对昂贵的农机价格对许多农户来说仍然难以购买。2014年,青岛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生新变化,购机付款方式由原先的差额购机改为全额购机(即差额购机模式下,农户只需依次付清补贴款之外的购买资金;而全额购机模式下,农户需先行付清全额购机款,事后按照程序申请补贴)。

青岛农商银行敏锐地察觉到新政下农户融资需求的变化,立即展开深入的市场调研。通过调查,该行发现,基于农产品收获期短、需求急的特点,农机市场对资金的及时性要求较高,若供应不足易引发生产、销售、采购等各环节不良连锁反应:一方面,农机销售商、代理商需要大量自有资金获得农机批发采购的优惠,否则无法大批量进货;另一方面,生产厂家需大量资金按时足额生产农机具,若资金回笼不畅可能错过农机旺季销售。此外,购机补贴款的发放需要财政局和农机局进行审查、审核和审批,农户购机的流动资金周转压力较大。

创新产品解决资金难题

青岛农商银行开始从整个农机市场产业链的上下游齐下功夫,积极与农机局、财政局对接,全面了解了购置补贴农机即补贴发放等的相关流程,根据新政特点推出了“购置补贴农业机具贷款”专项产品。

4.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四

认识农机械化

导视:农业生产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被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也有了大幅提高。

记者出镜: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首期《乡村农机》栏目。我们这档栏目是一档让广大土地经营者更好的了解先进农业机械,推广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的农业服务类节目。栏目由县农机局联合本台新闻综合频道开办。今天首期节目就是让大家来了解一下我们栏目的意义和开办宗旨。

解说: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从有记载最早的农具耒耜开始,农业生产经历了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到普通农业机械再到现代农业机械的几个过程,这些农具的变更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农业发展的发展过程。

【同期】农机局局长:几种耕作方式的对比(手工工具,畜力工具和先进农机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以及几种农具的对比。)

当前,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更要加适合土地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根据这个要求的特点,1

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被不断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全县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至理名言在农业生产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记者出镜:我手里有一份庆云县历年农机化水平对照表,虽然这只是一张简单的表格,但上面清楚的显示出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这些数据真的反映出了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了吗?

老张(人名)是一我县某乡镇、某村的种田大户,同时也是一名老农机手,他承包了**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往年这个时候,他一般都是在家休息,因为刚刚忙完了夏收、夏种,劳累的身心需要好好的恢复。但今年他却没有休息,那他在在忙些什么呢,原来他在和农机置气。

今年*月份,老张从**购买了一台在全国有先进水平的播种机,农机买回来以后全家都十分高兴,根据他们了解,这种农机在播种精度,播撒肥料精度,土地耕作深度等指标上更加适合一些新品种。自播种机买回来后,老张就研究按照说明书研究如何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觉得今年夏播使用新机械没有任何问题。但就在不久前播种时问题还是出现了。

【同期】农机手老张:说新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在与农机生产厂家联系后,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老张家的播种也没有耽误,但老张还是觉得心里有芥蒂,种了

大半辈子的地,用了20几年的农机,竟然今年卡了壳,这让他在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应该重新认识和学习新的农机操作知识了。

【同期】农机手老张:原来老机器的经验现在不行了,新机器更先进,不学根本行不通,用不好,希望咱县农机局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班,让我们能及时的学习先进机械的使用,好更好的种地。

当前,我县拥有农机总动力67万千万,拥有拖拉机6300台,联合收获机1900多台,玉米联合收获机700多台,播种机2900台,粮食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5%以上,农机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明显。但同时,在农机使用操作知识普及,农机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要求。

5.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五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万千瓦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领域加快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果菜、制种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较大进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万千瓦以上,农机基础设施和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面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果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0%以上。

二、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发展

(一)培育农机装备生产体系。瞄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培育、壮大晨光管业、鸿禄泰设备制造等企业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构建现代农机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鼓励企业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十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创新现代农机服务模式。(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支持农机企业围绕洋葱、甜叶菊等经济作物生产、农田残膜回收、种子加工等开展装备研发,着力解决关键薄弱环节“无机可用”的短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快农机标准制定,构建现代农机装备地方标准体系。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重点产品实施行业规范管理。大力开展农机装备行业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聚焦洋葱、甜叶菊、蔬菜制种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依托农机化推广项目,加大农机引进、试验示范和服务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蔬菜、水果机械化移植和采收,着力提升经济作物机种和机收水平。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和废膜捡拾农机化技术推广,重点引进蔬菜栽植和收获、畜牧养殖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粪污综合利用、农产品初加工和储藏冷链、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智能调控和信息化管理等装备技术,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三区、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基本前提,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每年按规定创建500亩以上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点1个,加快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三区、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一)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经济作物、特色产品的农机装备及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落实农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重点开展主要特色优势农作物、戈壁生态农业、青贮饲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机装备示范推广。支持经济作物种植收获、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促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引进无人机统防,提高农作物统防统治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三区、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二)推动智慧农机示范应用。推进“互联网十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农机深松、深耕、播种、收获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效率与监管水平。推广使用补贴机具手机app申请和审核,优化补贴政策便民利民措施。(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五、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机械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机化项目、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以及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鼓励合作社抱团发展,发挥农机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到2025年,全市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达到8家,组建农机合作社联合社2家。(牵头单位:三区、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二)创新农机服务机制。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落实有关规定,为联合收割机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证,免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车辆的通行费。(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

六、切实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一)推进农田“宜机化”建设。重点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短板。将“宜机化”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区大型农机通达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二)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相关政策,支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条件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农作物育苗以及农产品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七、创新完善扶持政策

(一)积极落实补贴政策。推进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提升全市农机装备水平。落实农业以奖代补政策,对农机合作社建设不小于400m2,市级给予2万元配套补助;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大户开展深耕、深松作业,在中央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5元/亩的市级补贴;

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机大户引进的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市财政给予购机价10%的累加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中央补贴金额。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或个人购买的机具,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牵头单位:三区、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机生产企业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生产给予信贷支持,促进农机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大型农机装备开展抵押抵款。市财政对购买大型、新型农机装备贷款进行贴息。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按规定程序,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允许租赁农机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耕作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

八、不断加大农机人才培养

(一)提升农机化管理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基层农机服务机构,加强农机推广能力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健全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快速救援等能力。继续落实农机管理“六项免费服务”政策。(牵头单位:三区、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加强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农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机实用人才。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人才队伍。(牵头单位:三区、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九、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实施机制。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牵头的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破除发展障碍。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部门要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6.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六

非常感谢县人大常委会安排和听取这次全县农机工作情况汇报。

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是县人民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局机关现有干部职工37人,下设一室二股二站一校(办公室、政工股、农机监督管理股、农机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学校)。27个乡镇农机管理站,有农机管理人员75人。主要职责是承担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农机化的政策法规,落实县委、人大、政府有关决定决议,负责全县农业机械发展规划、推广应用、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农机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现将2005年以来的农机工作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5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本文属大=秘=书=网=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

两年来,面对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体农机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关心重视下,在历届农机人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农机推广有新突破,安全生产无大事故,机关作风不断改善,各项工作平衡发展的成果。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公开测评中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名列前茅。2005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2006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业农村工作服务先进单位。

1、以《农机化促进法》实施为契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2004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大法,是一部护农兴农的法律,是农机化发展史上的大事,农机化发展从此步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借此机遇,我们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措施,学习宣传《促进法》,贯彻落实《促进法》,掀起农机推广新热潮,促进农机事业新发展。一是争取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县人民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非常关切、重视和支持,县长、分管副县长经常过问和听取农机工作汇报,对农机化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指示。2005年元月11日,时任县长周笑春同志签发宜政[2005]2号文件,决定“将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并将农机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机推广的有效实施”。2005县财政预算安排了农机推广(补贴配套)经费18万元,2006又增加10万元,达到28万元。这样的重视支持力度,在全市是一流的,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二是争取部门重视,加大补贴力度。《农机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后,从中央到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兴机富农”的政策措施,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现行的补贴政策是产业促进政策,而不是普惠政策,不是人人有份的政策。为了将***县列入项目县,农机局党政领导高度统一思想,成立专门项目工作班子,不辞辛劳不厌其烦地跑市局,上省城,提条件,讲优势,协调沟通,据理力争,最终赢得了项目。2005年列为湖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县,2006年列为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县。凡农民购置和更新先进、适用、新型农机具(目录规定),经审核批准,均可获得国家财政无偿补贴资金。三是争取农民重视,加大购买力度。再好的政策,也要被农民认识和理解后,才能有好的结果。项目争得后,首先扎扎实实开展了政策宣传,使农民兄弟都知道购农机政府有补贴。利用每年年初“三大”会议(人大会、政协会、县委经济工作会)和“科技五下乡”活动,广发宣传资料。共免费发放收割机宣传光盘1000张,《湖南农机》杂志1000份,自编资料1万份。同时还通过县有线电视台,《今日***》报、《***农机新网》等形式广为宣传。其次是认认真真抓好试验示范基地,使农民兄弟都知道新型农机实用可靠。我们选定一六镇和城南乡为全县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新型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2005年7月县政府在香口洞召开了水稻机收现场演示会,周边兄弟县都前来观摩,农民群众上千人现场观看,影响很大。多次在城南乡举办水稻机插秧现场培训演示会,反映较好。基地的示范带动,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事业的发展。目前止,全县农机拥有量5.3万台(套),总动力达57万千瓦,新增农机投入3776万元,农机总值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特别是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新型水稻插秧机从无到有,形成了一定气候。全县现有大中型收割机31台、插秧机3台。总之,近两年来,我县农机化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在全市是处于先进位置的。

2、以安全生产监理为重点,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县是全市农机大县,亩平耕地面积拥有农机动力1.47千瓦。其中拖拉机2700余台,农用运输车1600余台,年实际完成运输量达1.2亿吨公里以上;有耕整机6000余台,机耕面积达21千公顷(重复计算);有机动脱粒机2.1万台(套),农产品加工机械6700台(套)、饲料粉碎机3553台(套)。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理至关重要。两年来,我们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核心,以整治“黑车非驾”、违章载客、超速超载为重点,严格执法、严格监管,有效地杜绝了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具体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责任。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农机局每年都与各乡镇农机管理站签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与机手签定了《农机安全生产保证书》,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机安全生产有人抓有人管的齐抓共管局面。内勤人员把好上户办证关,做到违规车辆决不上户、不合格人员决不办证,从源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严把年检年审关。今年技术检测,办理第三者责任险,年检年审率均比去年同期上升2%。二是强化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化促进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使农机手、农机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春运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低速汽车、拖拉机安全生产秩序”和“农机安全生产月”更是进行了深度、广度的宣传。做到了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路上有横幅、墙头有标语,农机手、农机户手中有资料。2006年共出动宣传车30台次,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永久性标语50余条。三是集中整治。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县存在着农用车违法载客、黑车非驾等现象,有的乡镇还比较严重。今年以来,我局开展了“集中整治低速汽车、拖拉机安全生产秩序”和“农机安全生产月”的活动,协同公安交警,加大整治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共出动1000余人次,车辆100余台,检查车辆3000余台次,纠正违法车辆600台次,查处无牌行驶车辆200余台、无证驾驶人员100余人。多次在平和、杨梅山等乡镇开展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客专项整治,有效地遏制了农机事故的发生,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四是创建“农机安全村”。“农机安全村”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基层单元。农机安全村的建立能更好的为农机安全检查生产护好航。为了贯彻落实湘农机监(2006)2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机安全村”的建设,切实搞好农机安全生产和源头管理,我们根据省局发的创建“农机安全村”的八条标准,分别在城南的罗家山、沙坪的留军村、一六的栏杆岭村、梅田的龙村成立了农机安全村,“安全村”的创建使群众的安全意识大为提高。安全出成果,安全出效益。两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农机安全生产大事故,农机局按照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工作指标都全部超额完成任务,经济形势越来越好。

3、以阳光培训工程为目标,切实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实施农民阳光培训工程,是党和国家惠农富农强农反哺农业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为确保阳光培训工程的有效实施,我们首先是强化基础。对培训基地——县农机学校进行改造提升:①加强对专职教师有计划的安排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使其一专多能,取得相关职能证书,确保教师队伍技术力量过得硬。②加强教练场地和教学模具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县农机教练场地有1200平方米,能基本保证场地训练需要;有各种教学模具5台(套),采用省农机局统一编印的教材;有农用车、手扶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各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台等教练培训机械。③加强与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协作,联合开展叉车、推土机、挖掘机等驾驶员培训,为农村劳动力学技术,提高就业技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各方努力,县农机学校顺利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的资质审验,获得了国家《培训许可证》,列入了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其次是严格管理:①定制度明职责。县农机学校按照阳光工程培训实施要求,严格抓好规范培训工作。从培训班的开班、学员培训和结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实行常年招生,分期分批安排学员培训。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正、副校长、教师、财务后勤等人员的岗位职责。②确保培训内容和时间到位。农机驾驶和农机修理工作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问题,培训时间要求严格,安排培训时间60-90天,培训内容按教学计划全部到位。我们把交通安全法和实践操作驾驶作为培训重点,确保培训学员做到安全意识强、操作技术规范。③加强学员结业考试管理。学员学习期间,学校组织理论和实践结业考试,合格的学员核发结业证,不合格的继续补课学习,确保学员基本素质。两年来,农机学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培训机手、扶持农业、扶助农民的农机教育方针,共培训学员540人,全部实现了转移就业,为农民实现经济增收1000多万元。

4、以开展“保先学教活动”为动力,树立农机部门全新形象。2005年,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开展保先活动,全体干部职工政治上更加坚定不移,思想上更加与时俱进,工作上更加勤奋敬业,作风上更加自律自重,机关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建机制,确保单位有序规范高效运转。经过全体干部职工讨论通过,出台了《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它包含了工作、考勤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财务、接待制度;车辆、水电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行风、廉政制度等六个方面。六大制度主要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的实质要求。“人管人得罪人气死人,制度管人大家好心情”。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套制度是可行有效的。目前全局上下,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二是整作风,树立职员良好的人生观和事业观。农

个新的高潮。湖南也提出了全省由北而南逐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要求。而我县机耕道路建设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大中型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转移十分困难,很多机手“望田兴叹”,这个问题已成为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的严重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机耕道路建设要纳入全县整体发展规划中去统筹考虑,要与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紧密联系起来,鉴于我县目前现实状况,建议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机耕道路维修或修建奖励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发农民修路养路的积极性,也以此撬动民间资金向这方面投入。我们准备在香口洞、平和洞作一些这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总之,按照上级要求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那里,路就修到那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什么水平,路就修成什么水平。

4、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预防、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经常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整治。严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试和发证三大关。坚决清理“黑车非驾”,严厉整治违法载人、超速驾驶和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执法文明,服务优质”的要求,约束每一个执法人员工作言行举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5、关心基层,切实解决乡镇农机管理员工资、福利等待遇,为农机化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体制性问题,但是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正视它,并妥善处理它。在县委、人大、政府重视下,2006年乡镇农机员每人每年人头经费增至为2000元,大家都非常感谢。但相对兄弟县市来说,还是很低的。苏仙区、汝城县的解决的方法我县可以参考学习。苏仙区财政按照每人每年6300元标准将经费计划安排到每一个人,由财政统一管理发放。汝城县将农机员全部划归各个乡镇管理,与乡镇干部同等对待,县财政每人每年拨付经费3000元到相应乡镇。我县农机管理员按照现行档案工资,人均每年应缴劳动社会保障金2431元,2000元缴社保都不够。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一靠乡镇机构改革,彻底解决“七站八所”的问题,二靠自身创新思路、拓展服务,增强实力来解决。但在当前急要关头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扶助、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6、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增强人大意识,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常委组织的视察、检查和询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主动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监督和支持,确保我县农机工作农民满意,领导放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常委委员,服务“三农”是农机化发展的根本宗旨。我们要借助当前的大好形势,通过《农机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实施“兴机富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为构建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的贡献!谢谢大家!

7.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七

2008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克服了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 应对了柴油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 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目标, 扎实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1) 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成效显著。2008年中央和地方增加了农机购置补贴投入, 扩大了补贴机具种类和实施范围。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购机补贴资金达到40亿元, 比2007年翻了一番, 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5亿元。购机补贴政策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实施县 (场) 比2007年增加937个, 达到2 653个, 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03万台 (套) , 受益农户数达到96万户。在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农机工业连续5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农机市场购销两旺。

(2) 重点农时的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各地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 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 积极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抗灾救灾工作,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针对2008年春耕、“三夏”大忙季节前柴油供应紧张的问题, 农业部积极协调发改委和石油石化部门, 加强农用柴油资源供应和储备, 采取了发放“农机优先加油卡”等措施, 推动了农机加油难问题的解决。

(3) 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农业部继续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收获、水稻生产机械化等11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 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服务手段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吉林省政府安排了1亿元资金积极推进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农业部新建了100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全国新增水稻机插秧面积67万hm2 (1 000万亩) , 增幅超过25%, 水稻机械化栽插水平有望超过13%。江苏、湖北等省呈现出区域整体连片推进的态势。农业部启动了10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和10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 带动了全国玉米和油菜等重点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全国新增玉米收获机1.2万台, 增幅达45%;油菜机收面积超过40万hm2 (600万亩) , 比2007年增长10%。各地累计建设226个部级、365个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 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突破267万hm2 (4 000万亩) , 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达到1 267万hm2 (1.9亿亩) ,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达到2 333万hm2 (3.5亿亩) 。

(4) 农机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农业部首次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 明确了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各地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 全国建立了部、省、市、县各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共1 384个, 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改进与提高。部级推广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 农机鉴定总站和16个地方专业站首批通过部级鉴定机构能力认定, 取得了承担部级推广鉴定的资格, 全年共计核发了209份部级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年共制定了15项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5) 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部署, 强化源头管理, 结合重要农时季节, 全面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 共排查出农机隐患44.5万多项, 目前已整改了42.6万项, 整改率达95%, 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 启用了全国统一的农机驾驶人理论考试系统, 加强了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照制发工作的监督, 在6个省区启动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各地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评选了104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6)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各地依托“阳光工程”“金蓝领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农机教育培训。积极拓宽人才培训渠道, 开创了“政企联动”、“校企结合”等培养农机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全年各地共培训农机操作人员400万人 (次) , 农机技术人员60多万人 (次) , 农机经营和管理人员10多万人 (次)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规模进一步扩大, 农机职业标准得到完善。全年共核发农机职业鉴定资格证书9万多个, 促进了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7) 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 (草案) 》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草案) 》经过反复酝酿, 内容日渐成熟。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加大农机化立法工作, 2008年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目前, 全国已有2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制定了37部地方性农机法规, 2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制定了32部农机管理政府规章, 为促进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明确任务,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 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一年, 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认真实施农机化法律法规, 全面落实农机化扶持政策。配合全国人大农委开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5周年执法调研和纪念活动, 检查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的落实情况。继续做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机化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工作,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国家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的政策性意见的制定和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推动实施扶持农机化发展的信贷支持、财税优惠、政策性保险、作业补贴、更新报废补偿等优惠政策。争取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将增加60亿元, 达到100亿元, 实施范围涵盖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和所有农场, 补贴机具种类由9大类18小类扩大到12大类38小类 (包括了所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 。

(2) 大力培育农机化发展主体, 积极发展农机服务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引导、培植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研究提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推出一批先进典型, 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 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库棚设施和维修能力建设规范, 大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实施工作, 制定农机企业维修及售后服务能力评价办法, 推广农机维修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开展农机维修设备选型推荐和补贴试点工作, 组织开展“农机维修政企联动培训工程”, 推广先进农机维修和农机节油技术, 推进农机维修业发展。

(3) 继续推进农机跨区作业, 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化在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中的重要作用, 及时部署开展“春耕”、“三夏”、“三秋”和冬季农业生产等重要机械化生产活动, 及时搜集和发布农机作业市场需求信息。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及时动员部署全国农机跨区作业, 继续免费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 搞好跨区作业机具的供需协调, 拓展农机跨区作业规模和范围。要抓好155个部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的启动、建设工作, 加强水稻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25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 举办玉米收获机械化论坛, 加快突破玉米机收瓶颈。推动农机农艺结合, 组织油菜、花生、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交流、研讨和示范县建设, 积极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4) 扎实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大力推广农机化装备和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为目标, 探索推广新机制, 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捡拾打捆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薯类机械化收获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等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农机科技入户的规模和范围, 与试验示范相结合, 加大指导力度, 力求抓出成效。推动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进一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争取启动秸秆田间机械化处理示范项目。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为重点, 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促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

8.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八

一、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机推广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农机推广历来是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机推广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历来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总之,切实加强农机化先进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推广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的根本途径。在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增加农机总动力、总容量或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机推广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农机推广规划、推广项目和方法的确定要以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为依据。农机化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属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大体系。农机推广不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它涉及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与农业经济体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生产经营规模以及农村人口就业、农民的习惯等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均促进或制约着农机推广工作。因此,在制订农机推广方案时,要全面分析以上因素,确保农机推广工作获得良好的效果。

2.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不断深化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推广新模式。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3.农机推广部门可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

长期以来,农机推广部门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因而自身实力难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积极兴办实体,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和改善推广条件与推广手段。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在稅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创办实体的收入应全部用于推广事业,原有的经费不能削减。同时在农业开发基金、农业发展基金、粮食自给工程基金等多项基金中对农机推广的投入应有一定的比例,对推广体系建设和大型推广项目,还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贷款或提供部分无偿启动资金。农机推广部门在创办实体的过程中,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推广这一主要职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4.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农机具购置补贴有中央财政购机补贴、省财政购机补贴、农机化项目资金购机补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安排的小部分项目资金购机补贴等。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机推广要根据本地农机化发展规划,引导农机化朝着装备结构优化、作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的方向发展农机推广经常是被动地适应农艺技术的变革,但有些农机的推广,特别是农产品产后加工的机械化,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掌握推广工作的主动性,实施指导性生产,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5.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农机在农机推广中,我们不能热衷于一时市面抢手的农具,而忽视了农机推广的整体性,忽视了其他机具技术的推广。我们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拓展农机推广的范围,向农林牧副各业延伸,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延伸,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农机推广。

6.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推广队伍水平

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将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在稳定推广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通过送推广人员参加农业部和省农机推广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进修学习,或到外地考察学习吸收先进的经验,通过请农机专家到单位来为推广人员授课等多种途径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农机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坚持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逐步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具有精诚团结、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业务水平高,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装备,能敏锐捕捉适宜本地推广的农机装备的农机推广队伍。

7.农机推广工作要把农民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向农户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其宗旨就是为农户服务。因此,要向农户提供专业信息,帮助购买适用的农机具,传授正确的驾驶、保养和修理知识,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农机设备损坏。积极与农机校配合,组织强大的技术力量,搞好农机培训。

8.创建推广示范基地,加大示范推广宣传力度

9.农业机械化专业农机现场会 篇九

锡农机〔2018〕19号

关于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月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区农机主管局:

为全面巩固和提高我市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确保我市成功创建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决定在夏忙(5月25日-6月25日)和秋忙(10月20日-11月20日)期间,继续在全市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无锡市“十三五”农机化发展专项计划为指导,以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作用,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

落实秧田和插秧机具,及时制订、出台机插秧作业相关补贴政策,调动从事机插服务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民的机插秧积极性。二要充分利用全市育插秧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强化中心服务功能,落实育秧流水线和高速插秧机,通过中心建设促进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要认真抓好育秧和作业质量监管,严格按照机插进度安排育秧计划,适时监控秧苗长势,储备一定数量的“安全秧”,保证机插用秧需求;要跟踪抓好机插秧质量检查工作,确保栽插亩穴数和穴苗数达到农艺要求。四要做好机插秧服务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建立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做好插秧机、中拖等主要机具的抢修服务工作;储足插秧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维修配件,确保农忙机具维修需要。五要关注机插后的田间秧苗管理工作,确保长势良好,巩固和提高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

(三)补齐短板,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合理布局粮食烘干中心。严格按照烘干中心建设标准,谋划布局好中心建设数量和位置,解决好粮食生产的“最后1公里”问题。二要加快推进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应用,重点推广使用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积极探索“飞防植保”(即无人飞机植保)路子,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作物植保环节作业效率和机械化装备水平。三要大力推广小麦精量播种技术,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印发技术资料、加大政策扶持、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措施,不断加大

确保机械作业性能完好,全力打赢农忙农机化生产攻坚战。二要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优先为烈军属、困难户、种田大户提供作业服务,主动为他们排忧解困。三要随时掌握农机用油市场情况,主动加强与驻锡石油供应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运用、发挥好加油站“绿色通道”和“双优加油卡”作用;要严格按照汽油桶装加油管理规定,完备加油手续,保证农机作业用油供应正常。四要抓好信息服务,根据天气、作业进度等状况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合理调度作业机具,科学引导机手开展农忙作业。

(六)突出重点,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一要积极开展农忙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和维修点储油及安全用油、用电情况的检查。组织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场院对作业机械进行安全巡查,防范疲劳驾驶、违章操作、酒后驾驶等事故苗头,保障农忙安全生产。二要加大路检路查力度,坚决遏制上道路拦机、截机行为,确保跨区作业机械有序转移,维护好跨区作业市场秩序。三要积极开展好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送农机安全知识下乡、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农机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农机安全操作培训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农忙期间农机作业安全。

三、相关要求

上一篇:官场短篇小说:金鱼下一篇:义务支教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