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中得到启示作文

2024-10-21

从什么中得到启示作文(共14篇)

1.从什么中得到启示作文 篇一

人生中难过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我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亲人在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所忽略的日子里随着一声一声的滴答声衰老,然后无声而平静的离开,只剩下一个被泪水浸湿的雨天。

那场寒雨夹杂着雪花落在每一个没带伞的人的头上,我走在葬礼的队伍里,那个爱我如生命的外公带着对我沉甸甸的爱和满腔的热以及一身重病离开这个世界。和外公一起生活的往事一幕幕回放。

我刚生下来没多久,爸妈为了让我生活的更好,外出打工,外公和外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外公家的大院子里有颗枇杷树,是以前无意吐在地上的核儿长出来的树,现在已经长出果子,每年长果子的时候我都会叫外公摘下来,而没等我开口,他早已经摘下来给我。

儿时总会有一件非常爱的玩具,而我的玩具就是小皮球,院子门前是一条小河,我总会不小心把球踢到小溪里,这时候我都会大叫一声外公,他便立马出现,然后沿着小溪为我追小皮球,然后带着小皮球和湿漉漉的衣服回来。

外公在村中还是个大厨师,只要村中有什么宴会,主厨一定是他。他总会带一些好吃的给我或在家中做好多好吃的。

当人们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时,往往学会了挥霍。

当外公再给我枇杷时,我随手一扔;那个曾经我最爱的小皮球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外公给我做的菜,我拿起盘子一丢,溅他一身汤汁。

直到有一天,他离开我,去了一个我到不了的地方。

要经历过梦想,才能看清现实;要放弃很多东西,才能得到微小的回报;要经历很多失败,才能站在那一片荒无人烟的成功山岗。而真正让人痛心的却是要经历过失去才能懂得珍惜,而那个人已不在。我的时间很多,但是少一天我会舍不得;爱我的人很多,但是少一个我会舍不得。时间,请你慢一点,让我珍惜眼前;时间谢谢你,让我学会珍惜当下人。

2.从什么中得到启示作文 篇二

关键词:英语写作,写作教学,写作修改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种书面交际形式, 它作为一项语言“输出”能力能够反映英语学习者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高低。然而从高职英语写作大赛考试试卷来看, 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内容单调、主题不明确、论点论据支持力不足;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欠合理、段落和句子间连接不顺畅;语言方面的问题, 比如中式英语、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因语言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错误

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 学生由于对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甚了解, 经常用汉语思维, 导致错误的发生。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 从而在用英语写作时, 避免机械的汉译英式的思考方法。

英民族重抽象思维, 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重形式逻辑, 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英语文章重形合, 而汉语文章重意合, 形散神聚。

二、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错误

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一些错误主要体现在:

词形错误。汉语的名词词形一般不分单、复数, 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别。因此汉语中, 主谓间不存在数的关系, 谓语部分不需要因为主语而做数的漏整, 而在英语中常常出现主谓不一致现象。另外, 汉语动词无时态之分, 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来表示时态, 而英语的时态却相对复杂得多, 因此易出现时态使用混乱现象。

词性错误。有时学生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 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 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例如:My r oommat e doesn’t af r ai d of dogs.本句子中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这是由于学生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 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虚词错误。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有时,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 学生在使用虚词时常用错。例如, Alt hough I l i ke my col l ege, but I mi ss my home.出错是受汉语“虽然..但是”结构影响的结果, 英语中alt 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误解词义导致错误。英语写作要求作者有较深的语言功底, 选用自己没有完全掌握词义或用法的单词组词造句, 是造成用词错误的原因之一。另外, 英、汉两种语言中, 均有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现象。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也是导致这类错误发生的原因。例如:The young man always put s on a whi t e j acket.句中put on虽有“穿”的意思, 但该动词词组仅表示穿的动作, 不表示穿的状态, 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穿着”, 而不是“穿上”, 应改为wears a whit e j acket。

三、解决方法

(一) 抓好语言基础知识教学

打好语言基础, 词汇量是写作的基本建筑材料之一。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 肯定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了充足词汇量的基础上, 写作时才能选择适合文章主体风格的词、意义确切的词、表达清晰的词、形象具体的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词, 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另外, 语法规则与句型, 是英语写作必备的另一种重要建筑材料。让学生对五种常用基本句型进行大量的操练, 使之对语法规律有全面的了解, 从而在写作中正确运用语言。

(二) 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

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写前准备、写初稿、反馈、修改、重写。在写前准备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写作要求, 让学生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 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 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并拟定写作提纲。写初稿时, 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不用担心语法是否正确。在反馈阶段,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 给出建设性意见。在修改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自己的稿子精心修改, 不断完善文章内容。最后, 学生在此基础上重写, 有必要时, 反复重写, 定能形成较好的作品。

(三) 采用科学的作文评改方法

1. 学生自评。在写作评价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就是让学生在自读作文后, 经过思考, 肯定优点, 找出不足。

2. 学生互评。

英语教师在学生互评前, 首先应向学生展现作文评判标准:检查体裁及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检查要点是否齐全;检查语法、拼写是否有错误;检查行文是否流畅。这样做, 使学生学会了倾听与包容, 彼此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3. 集体评议。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文章用多媒体展示, 让全体学生读后进行评议, 写出评语。这种做法,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4. 教师批改。

教师批改可以分为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两种。直接反馈指的是教师直接纠正学生的作文错误, 间接反馈则是通过符号、语码、语言提示等手段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 但并不给予改正。间接反馈较之直接反馈具有更多的优点。教师指出学生的作文错误所在但并不提供正确的答案, 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去思考, 然后自行修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认识错误、修改错误、最终避免错误,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学生英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确定产生错误的根源,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组织教学,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从而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3.从员工痛苦离职中得到的管理启示 篇三

不是改人之短,而是用人之长

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相反,在别人的敦促和批评下,修正自己的错误,也无疑是一件令人懊恼甚至痛苦的事情。企业家当然希望员工可以尽快地修正自身的缺点,最终把员工打造成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你可曾想过,无论管理者的初衷如何,都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一个“你对我错”的刻板印象,最终在员工和企业之间造成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这种对立甚至对抗的关系中,员工不可能快乐。

由此笔者建议,企业家管理员工的最好方式不是修正员工的缺点,而是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优势。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同理,企业中的每位员工也都有他独特的优势与能力。但为何在我们的企业中总是缺少真正的人才,企业家也总是吹毛求疵地指责自己员工的缺点、错误呢?其实并不是企业缺少人才,而是因为企业家们缺少一只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企业家总是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人,无限放大一个人的缺点,那他就永远无法真正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最终不能人尽其才地发挥每位员工的价值。俗话说,“改人之短,不如用人之长”,就是这个道理。相信企业发挥每位员工优势所产生的效益要远远高于修正员工错误后得来的效益。

员工不只是执行者更是领导者

没有人愿意成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零部件。相反,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彰显个性与创造的时代,那个“甘于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的想法早已与现代人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目前企业里的新生代员工们,大多是彰显个人价值的80后、90后们,他们更需要在工作岗位中获得足以让他们发挥智慧,一展拳脚的空间。比如在日本丰田公司。每位年轻的员工都打扮得新潮时尚,他们阳光开朗。洒脱自信,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精神上的快乐和充实才能让他们极尽所能地施展智慧,创造效益。再如海底捞,正是那些普通的员工才最终创造了海底捞卓越的服务体系。

那么,怎样才能给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挥智慧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给员工充分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因为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亲身体验中,发挥主人翁意识,更会产生自我兼爱之的快乐。此外,让员工自己做决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自己做出的决策一定会产生最大的执行力。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否定自己,反对自己,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是对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实行。

然而,决策与执行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企业把二者一分为二,一类人作决策,一类人作执行,就会产生决策容易,执行困难的窘境。由此笔者建议,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把员工当成执行者,更要把他们看作是决策者,甚至是领导者。

进步不是‘匿名化’而是“小团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本质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都会本能地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当人失去了关注度和认同感的时候,也就随之失去了中心感,失去了中心感,也就最终失去了安全感。现代人多有焦虑,就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匿名社会,普遍缺少关注度和认同感。

由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有必要给予员工足够、持续的关注度和认同感。首先,企业员工要建立起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既可以采取即时激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举行颁奖仪式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员工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肯定,但当员工做得不好的时候,企业管理者更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对员工的想法、希望乃至忧虑要多一些认同,少一些反对。此时,就需要企业不遗余力地消除“匿名化”,而是要精心打造“小团队”。诚然,“匿名化”常被看作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中却是要反对“匿名化”的,最好是做到“去匿名化”,因为只有真正做到管理过程的公开透明,才能在员工之间消除猜忌与恐慌,打造一个和谐、顺畅的沟通环境。而“小团队”是相对于大团队而言的,显而易见,大团队管理成本高,且很难提高每位员工的关注度和认同感,相信精明的你一定可以作出孰是孰非的选择。

不要随意给员工贴标签

中国人历来有家长教育的做法,也更善于好为人师。在企业里,领导教育、培训员工随时随地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这里便产生了一个让员工倍感痛苦的管理方式,那就是随意给员工定性、贴标签。正面的标签还好,负面的标签却总是让人感到痛苦。比如说:“你这个人不负责任”、“你这个人没有创新精神”等等。员工如果“有幸”被贴上类似的标签,就会在公司每位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形象和定位,以至于每当人们提起类似贬损之词时,曾被贴上固定标签的员工就会被不自然地对号入座。

换句话说,随意贴标签,行为中还蕴含着一个“自我预言的实现”的心理问题。即当给一个人贴上标签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他本人,都会在后续工作中寻找能够证实这个标签的行为,久而久之,你证明了你的看法,员工也真的成为那样一个人了。

如何正确对员工进行评价,可在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经典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有关“解释风格”理论中找到答案。具体说来,笔者将它总结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普遍的还是特定的。比如“这次策划没创意”和“你缺少创意”,前者是特定的解释,后者是普遍的解释,显然后者让人难受。

第二个维度: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比如“今天你失误了”和“你水平不行”,前者是暂时的。后者是永久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第三个维度: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比如“你今天的处境太糟糕了”和“你缺少安全感”,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4.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作文 篇四

当我们抬头望天,会看到飞机在碧蓝的天空飞翔;当我们走到大海边,看到一艘艘轮船划破平静的海面,我们想到现在的科技是多么发达,飞机和轮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方便。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是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的。比如:飞机的发明是从鸟儿的飞行得到启示的,轮船是从鲸身上得到启示的,还有很多机器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让我来告诉你其中的奥秘吧。

其实,人们是用仿生学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例如:人们是从蝴蝶身上用仿生学做出迷彩服的,因为蝴蝶的颜色很鲜艳,所以可以伪装自己,所以战争中的战士们都穿着迷彩服。还有,锯子是得到螳螂臂的启示做出来的,因为螳螂的手臂有很多锯齿形的东西,所以锯子上也有许多锯齿形的东西,我不得不说,动物世界真奇妙!

关于锯子的发明,还有另外一种传说。从前,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要建一栋房子,可是,他的徒弟没有方便的工具,他只好上山找工具,突然,他觉得手指很疼,他转身一看,手指被划破,再往下一看,脚下有几根小草,往近处看,小草上有锯齿形的东西,他立刻明白了,马上回家用铁做了一个有锯齿形的东西,果然很方便,所以,这个东西就是锯子。

5.得到什么启示作文 篇五

在我7岁时,我鼓起了勇气对爸爸妈妈说我想学钢琴,爸爸妈妈当时一口就答应了。学钢琴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才学了一年我就暗暗叫苦了。爸爸妈妈得知了这件事之后,对我说:“扬扬,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可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你不想学了,那你这一年的付出不就白费了吗?”爸爸妈妈的这一翻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我每天练1。5小时的钢琴,周末练3小时的钢琴。

真是光阴似箭哪,一转眼五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也取得了钢琴10级的证书。

我从这件事上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付出才会有成功。如果把“付出”看成一种投入的话,那么“成功”就会出现。一个人只有真正付出了,才能完全取得成功。只要的目标明确,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你就可以登上心中那座神圣的山峰!

6.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篇六

我买的东西到了。我把蚂蚁放进容器里,蚂蚁刚进容器,对周围的环境很陌生,蚂蚁们钻来钻去,像是在找出去的路呢!我很想对它们说“不用担心,你们慢慢就会熟悉这里了。”但蚂蚁听不懂我的话。

过了几天,蚂蚁们渐渐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开始挖容器里的仿造沙子。这些仿造沙子是透明的,以便于我观察。我发现,蚂蚁们在挖沙子,有的把挖来的沙子搬到一旁,还有的把搬来的沙子献给蚁后。那些仿造沙子其实都是能吃的,蚁后吃了,生出了一个小小的蛋。我觉得蚂蚁们不仅分工明确,劳动起来也特别认真,我觉得特别有趣。

过了两个月,蚂蚁进入了老年阶段。但是它们依然很勤劳。我在新闻里听到过“蚂蚁搬的食物是自身体重的几百倍”,我震惊了:“蚂蚁的气力怎么会这么大?”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发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高几倍呢!想到这里,我觉得人类应该发明一种机器,也像蚂蚁一样可以搬比自身体重重几百倍的机器,这样人类就轻松多了!

7.从什么中得到启示作文 篇七

一、范畴与词汇教学

“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是用途很广的术语,它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一种事物及其类似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也构成一个范畴。人们为了认知世界,必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将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这种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叫做范畴化。若没有对千差万别的现实加以范畴化的能力,人类便无法理解自己在生存环境中感知到的复杂现象,所以范畴化问题一直是认知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

在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如动物、植物、家具、建筑等,而且同一事物又同时属于多层范畴,如哈巴狗同时属于动物、犬科、狗、哈巴狗等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的等级。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即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对基本范畴的各种研究表明,基本范畴是心理相关等级。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和记忆。因此,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认知的重要基点和参照点。

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词汇量而忽视基本词汇熟练掌握的问题,教科书只是在单词表中罗列出单词及其意思,却不能告诉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记忆单词;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为学生讲解课文并在课文中学习词汇,或者专门讲解其各种意义和使用,但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方面却不甚注意,使得所教授的词汇知识繁杂琐碎而彼此缺乏体系和连接,从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并容易引起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厌倦。这样,教科书和教师实际上只起到了为学生提供知识的作用,却忽略了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学习这一本应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大学英语应该侧重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加强基本词汇的多义、搭配、辨析及语用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从而进一步扩大词汇量。

首先,基本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其组成有更大的任意性。因此,基本范畴次属中性词,使用频率也高。此外,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基本范畴词是事物最早获得的名称,有较大的任意性;它们的构词能力也很强。基本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大体上已经固定,但在它们的基础上用合成法和派生法组合的非基本等级词可以说是无限的。另外,在基本词语从基本意义向外扩展过程中,基本等级范畴词汇发展了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由此看来,词汇基本等级理论为语言教学中的词的运用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词汇及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

二、词语原型意义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在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具有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围。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发现,概念范畴内部成员是以家族相似性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每一类范畴的成员无法用共同特征来确定。这些成员相互之间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大家共有的。原型理论认为概念内部的成员其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有的成员具有更多的关于这个概念的认知特征,它就更具有原型性,而有的成员则具有较少的认知特征,离原型就更远一些。因此,尽管“原型”经常用来指范畴内的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但它更确切地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最佳成员是原型的例示多义词义项的组织原则符合原型性,例如,对于“开”来说原型性较强的义项是那些“用手打开物体”的义项,因此“开门”、“开窗”等是较为典型的义项成员,而“开车”、“开灯”的意义则是由“使张开”的意义发展而来的,原型性要弱一些。还有“开会”等意义都是原型性较差的义项。同样,对于“打”来说,“击打”的意义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典型的,其余的如“打电话”、“打篮球”等离原型就比较远。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词汇的原型意义作为讲解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其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记忆一词多义的能力。

三、重视语言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是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

随着近些年来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 人们发现语言形式不完全是任意的, 语言结构反映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和概念结构, 也就是说, 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指语言的拟声词和象形字, 还指音与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英语是典型的拼音文字, 但它的音与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如以gl-开头的动词多与“发光”有关:gleam, glisten, glimmer, glitter, glimpse等。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授。这可以使学生加强语言符号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省力和有效地记忆词汇。

四、词语隐喻义的学习

语言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相互作用论的创始人理查德曾说:“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语言是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不仅是认知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

隐喻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之间有相互的关联。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以“床”为例,在各种直接被理解的“床”之外,人们又认识并以同一语言符号命名了“河床”、“冰床”、“苗床”、“花床”、“矿床”等。英语中也有a bed of nails(极其艰难的境况),a bed of roses(称心如意的境遇)等。再以人的身体部位为例,单词head引申出很多意义:

对词汇隐喻义的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着重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隐喻意义。隐喻义丰富的词经常是基本范畴词。例如人的身体部位、颜色、常见的动物、植物,以及山川河流和日月星辰等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非常多,而且十分常用。如apple(苹果),除了其基本词义外,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隐喻的作用还产生了许多的其他意义:the apple of sb’s eye(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discord(祸根),in apple-pie order(井然有序)。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引导学生注意其他单词的隐喻意义,帮助他们学习单词。如“crane”这个词,它原指“鹤”,又有“起重机、吊车”之义,还可以用作动词“伸长(脖子)、探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crane”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是什么?“鹤”和“起重机、吊车”在外观上有何相似之处呢?而“伸长(脖子)、探头”和“鹤”又有何相连?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思考该词隐喻意义和基本含义之间的关系,能够深层次地掌握该词的词义。

2. 重视隐喻性习语、谚语文化背景的教学。隐喻性习语和谚语也是十分常见的,如: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look around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no rose without a throne(有乐必有苦)。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这种隐喻性习语和谚语,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内涵,还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些习语,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

在隐喻性习语、谚语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隐喻文化背景的导入。隐喻具有差异性,同一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隐喻性含义也有所不同。比如,英语中“dog”一词含有褒义,代表忠诚和友好,因此,一些与“dog”有关的习语也隐含着褒义,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与此相反,汉语中的“狗”一词多少都带贬义,如“丧家之犬”、“狗腿子”、“落水狗”等。教师应从文化背景这一角度讲解这些习语和谚语的隐喻含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及其意境。

3. 利用隐喻思维方式,掌握新兴词汇。隐喻是词义发展的催化剂,很多词汇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由于隐喻的作用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mouse的原始意义是“老鼠”,后来用来指电脑的“鼠标”;domino的原始意义是“西方的一种骨牌游戏”,现在人们常用它来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连锁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词,如black hole(黑洞),airbus(空中列车),softlanding(软着陆),aerotrain(悬浮列车),computervirus(计算机病毒),download(下载)等。这些新词的产生表现了隐喻思维方式,是思维真实的反映。因此,在学习这些新兴词汇时,学生可以从隐喻思维的角度把握其特点,理清这些词汇与原有词汇的隐喻引申的关系,这样就能够迅速地掌握这些新词。

英语的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但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原型、隐喻理论的指导之下,引导学生通过归纳、联想和推理等方法,深刻理解词汇的意义,加深记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失为词汇教学的一种新的好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给予英语教学许多新的理论支持与启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Ungerer, F., Schmid, 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8.从蜗牛得到启示 篇八

我漫步于乡间小路,忽然一只正在壁上爬行的蜗牛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只深黑色的大壳蜗牛。它厚重的壳下藏着的身体竟然如此弱小,此刻它正伸出它纤长的触角,探试着四周。是的,它现在身处一面高墙的最底部。接着它开始挪动它的身子了!我瞬间对这个小家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索性蹲下来仔细观察它。

它在移动,速度慢到几乎感觉不到它在前进。不间断地有树叶飘落,一片、二片、三片……当我再看它时,它已经在墙中间了!我佩服这蜗牛的毅力!突然间生出一个恶作剧般的念头——我想考验下它。于是我拿起蜗牛,只见它急忙把头缩回壳里,待我松手后,它才又慢慢地把头伸出来,摆动着触角,似是在思考般,是不是在纳闷自己怎么又回到原点了?这回,它很久没动。当我以为它不会再向上爬时,它突然开始移动了。速度依然很慢。可不觉中,我竟发现它已到达墙头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又从容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我陷入了沉思。

这瘦小的身体不正像我们每个人吗?墙就是我们的人生。同样背负压力与责任,但每个人的命运却又不同,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走这条路。有的人干脆止步,因为他知道这条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索性从开始就抱着消极的态度,这类人注定是失败的!有的人刚前进时斗志昂扬,可一旦遇到挫折,就临阵脱逃,这类人的结局往往也和前者一样,以失败告终。另一类人,始终埋头苦干,哪怕肩负再多也咬紧牙关努力前行,不惧风寒、不怕挫折,成功最终会光顾他们。

罗曼·罗兰说过:“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战胜自己,战胜惰性,我们终将迈向成功。

9.从小事得到的启示作文 篇九

第三单元的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分数,95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我拿着考卷回家去了,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回到家时,我拿着考卷在父母眼前晃来晃去。

“看见没?我就是天才中的天才!”我高兴地大叫道。

“不要太骄傲,”一个沉重的语气传来,“下次考好才能算真的好。”在我高兴之时顾不上听,也不想听,就随便回答了一句:“知道了。”

我就这样自满了一段时间。可是,接下来的事,令我大吃一惊。

第四单元的语文卷子发下来时,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考得很差。结果发下来的成绩和我预想中的差不多:74。1分。我的心情一落千丈。这是我一年级到现在,最低的一个分数。我趴在课桌上,脸朝墙。我不争气的双眼不禁流下一滴眼泪。回家时,头上仿佛飘着一片乌云,在下着哗哗的大雨,淋在我的身上。

父母知道成绩后,心情很平淡,也没骂我,说我几句就完事了。爸爸警告我:“阅读能力还要提高。”这次我虚心的接受了。

10.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作文 篇十

在19,人类发明了飞机。但由于飞机的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因为机翼剧烈抖动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怎么能让机翼不再抖动呢?科学家为了找到解决的办法,伤透了脑筋。

有一次,科学家发现,蜻蜓的翅膀末端长有许多比周围较厚一些的斑点,翅膀上还有许多条纹。这也许是一个不差的方法。于是,科学家就拿蜻蜓做起了试验。

科学家捉了许多蜻蜓,把它们放进一个笼子里。科学家先把一只蜻蜓拿了出来,把它的翅膀上的斑纹刮薄了一些,但蜻蜓还能飞起来,只是没有以前敏捷。这说明斑纹对蜻蜓的飞行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二次,科学家又把蜻蜓翅膀末端的斑点剪掉,让蜻蜓飞。可蜻蜓刚一起飞,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这说明翅膀末端的斑点,直接影响到了蜻蜓的飞行。

11.从加国小学教育得到的启示 篇十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与赴加拿大(下文简称加国)进修的教育界同仁坐在一起学习交流。因为从未出过国门,所以我对加国的小学教育充满着好奇,问题接连不停。这似乎更激起他对加国的美好回忆,于是更加滔滔不绝地与我分享起来。我认真地倾听着、尽情地分享着,也深深感悟和反思着。其实,他所介绍的外国教育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的内心却有一阵触动。加国的小学教育并不博大,却很精深。我们的教育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方法,而是一种“在点上挖井”的不懈精神。今做一总结与大家分享,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则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加国的教育就特别注重规则教育对中小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来到加国的中小学教室里,你不难发现处处都有关于规则的提醒。加国的规则教育不是靠枯燥的说教,而是一种善意和委婉的提醒。一个小小的“水杯事件”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老师在处理学生把水洒在地板上这件事情时,没有急于去查询 “事件真凶”,而是委婉地用“如果我们不小心,就会给他人带来危险”这样善意的提醒,来让大家认识到认真做事的重要。还有利用“红绿灯来对班级的垃圾分类进行评价”的例子也非常值得借鉴,如果某班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就亮绿灯表示通过。做得不够好,就亮红灯提醒继续努力,相信日久天长,在红绿灯的提醒和教育下,孩子们一定会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也会自然养成。这不仅让我深深反思我们的垃圾分类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的垃圾分类教育能走进学校和课堂,也不会出现分类垃圾桶成了公路边的摆设的现象。

二、合作教学,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分享

当今社会,“合作早已成为人的一种能力,是成功的基础。”加国小学实施的合作学习更值得我们借鉴。首先从座位安排上看,小组对话式的座位设计更有利学生进行交流。从分组依据来讲,无论是从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或兴趣分组,都是建立在因材施教、保护学生自尊和激发学生自信的基础上而实施的。比如在数学课的合作中,我了解到对同一难度的数学题,老师采用的不同的分组要求。对学习能力比较高的组,老师未采用任何提示让学生合作完成。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教师采用加一点小提示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弱一些的孩子,教师采用再多一些提示的方法引导孩子合作完成。这样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既收获了知识,又分享了快乐。此外,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之前,会先通过一些小提示让学生清楚做什么,怎么做,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小提示的引导下,会更好地合作和攻坚克难,而不会出现我的课堂中出现的一次次询问老师的混乱景象。

三、超越课堂,引领孩子走进阅读的殿堂

“书籍鼓舞人的智慧和心灵。”说起阅读,我们首先想到是如何实施阅读教学或者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欣赏和了解了加国学校的阅览室后,我深深地感叹于加国学校的大阅读观和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视。加国的学校阅览室藏有大量丰富的书籍,并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阅读水平把书从Level 1到Level 34分成了若干层次,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阅览室里还到处张贴着关于阅读技巧的小提示,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和学习阅读技巧。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学校配有Support Teacher进行专门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所现出的那种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注,不厌其烦的引导,友善、激励的话语,让我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加国阅读教学的“润物无声”。反观我们的小学阅读教学缺乏的不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更不是华丽的阅览室和丰富的藏书,而是对学生享受阅读的一种应有的尊重。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情地徜徉在书的海洋,汲取书中的营养,我想我们的民族也会成为一个书香的民族。

四、尊重人格,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激励

“评价的最大意义在于尊重和激励。”这是我的一点感悟。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目的是什么?不是分三六九等,更不是为了优中选优,而是尊重和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日常对学生组织的各类竞赛和评比,往往是用各种等次来对学生进行量化,这样只能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使落后的学生更加落后。它培养的是佼佼者,却挫败了所谓失败者。加国的评价教育则不同,它非常注重激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比如在一节加国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组织同伴互评活动时,把评价表分为了三栏:第一栏是用星星标示,表示这份作业值得你肯定和学习的地方。第二栏是祝愿栏,表示你对同位有哪些良好的祝愿。第三栏是改进措施,表示你对同伴有哪些良好的建议。这样一份同伴互评表,没有简单地用A或者B来划分等级,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提出了真真切切的建议。

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许多教育新思想和教学新模式也随之层出不穷,令千万教育工作者趋之若鹜。其实,我们在探寻教育真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国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遵守规则的社会人,懂得分享的合作人,学会阅读的文化人,具有尊严的独立人。”

这是我从加国小学教育得到的启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12.从阅读测试题巾得到的“启示” 篇十二

一、基础题,从字词句开始,夯实积累

对于阅读理解,一些教师往往抓住了理解,却忽略了基础,对于字词总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放手”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阅读测试题的指导下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1. 生字题型的“启示”

从考查重点来看,生字阅读理解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字音,重点考查多音字,如《但愿人长久》短文阅读中的“埋(mán mái)怨”;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如《开天辟地》短文阅读中的“万顷(qǐng qǐn)良田”。第二类是字形,重点考查字形辨析,如《九寨沟》短文阅读中的“倒(映印)”和“银花四(贱溅)”等等。第三类是字义,侧重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徐悲鸿励志学画》短文阅读中的题目:“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清:A.寂静B.清楚C.一点不留D.清贫。”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教学生字的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生字氛围,让学生把比较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有趣、有味。

2. 词语题型的“启示”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要素。在一般情况下,词语考查重点分为两类:一类是词义,如《李时珍夜宿古寺》阅读训练中的题目:“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端详:___。若有所悟:___。”在这样的题目中,最好的解题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相关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就行。另一类是选择题型的考查方法,如《天安门广场》阅读训练中的题目:“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沸腾’在文中的意思是()。A.液体内部及表面发生汽化的现象;B.比喻情绪高涨。”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偷巧”一点,即把两个选择答案都放到相应短文中,读一读,看看通顺与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词语教学,从基础开始,强化积累运用。

二、理解题,在运用中延伸,实现有效迁移

阅读与理解是紧密结合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阅读,并引导他们理解相应内容。另外,教师要立足于文本,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实现有效迁移,从而生成精彩课堂。

1. 段落结构,整体感知

在测试中,命题者往往选择某一片段对学生进行考查,但教师可以管中窥豹,由段落推广到整篇课文。如《天安门广场》中“每当节日到来……”这一段短文分析中就有这样的题目:“这一自然段共写了两层意思,请写下来。”这样的题目考查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其中“总分”结构是考查重点。对于这样的题型,解题方法是读题,再读题,一句一句地读,读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普及段落结构常识,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不至于在测试中束手无策。

2. 细节线索,细致揣摩

细节,往往是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重点研读的部分。研读细节描写部分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氛围,便于学生开展与文本、与作者乃至与编者的对话,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主题的把握。如《虎门销烟》短文训练中的“用小标题概括销烟的过程。撒盐巴→()→()”,这道题就重点考查了具体销烟流程的细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紧扣细节进行分析,从而串起整个课堂教学,为学生感悟文本人物、把握文本主题奠定基础。

三、开放题,阅读指向表达,强化自主体验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建议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在阅读考查中,则相应表现为开放题型。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巧妙表达。

1. 拓展思维,丰富人文积淀

客观题与主观题有根本区别。就主观题而言,学生应该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如《但愿人长久》短文训练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古诗词中还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请你写出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一来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常识,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素养;二来学生也可以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

2. 强化自主,丰富自我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尊重他们的主观体验。如《虎门销烟》短文训练中“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假如此刻你就站在林则徐的面前,你会对他说:_________”;还有《诚实与信任》短文训练中“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了不少,你从中明白了_______道理”,等等。这样的题目虽然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有主观倾向。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短文阅读内容来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中“言之有据”,即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同时还要能够“自圆其说”,即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

13.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作文 篇十三

这个视频真趣味!我抬起头一眼看见我家的两只猫咪——“帅帅”和“橘仔”正悠闲地躺在沙发上。嘻嘻,一个“邪恶”的念头一下冒了出来:何不用这两只小猫来验证一下这个视频的真假。说干就干,先拿帅帅“开刀”。我右手拿着一个纸杯,蹑手蹑脚地靠近沙发。趁其不备,我捉住了帅帅,把它放在地上,帅帅还没明白怎样回事,我已将纸杯扣在了它头上。只见帅帅摇了摇头,无奈杯子仍然牢牢地套在它头上。嘿嘿!看你怎样办?突然,帅帅停止了摇头,它不慌不忙地后退到了餐桌椅子旁边,让杯子边缘卡在椅子腿旁,脑袋向后一缩,纸杯一下就掉了。它朝我望了望,轻哼几声,仿佛宣布自我的胜利。

我不甘心,很快将橘仔锁定为下一个试验目标。橘仔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齐,它似乎已经有了防范,看我拿着杯子不怀好意地走过来,眼见情景不妙,它起身正准备逃跑,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将杯子扣在了橘仔头上,但因手忙脚乱没套牢,橘仔边摇头边向后退,三下五除二就把杯子甩掉了。我也彻底服气了。

我家帅帅和橘仔的行为证明这个视频是真实的,可是为什么猫咪们遇到这种情景的反应都是往后退呢?

带着疑问,我上网搜索了相关资料,原先是因为猫咪觉得视线受阻继续向前会增大危险,便冷静后退到类似于门缝之类的狭窄处,利用狭窄处把头套卡住,然后借用后退的力量把头拔出来,最终甩掉头套,摆脱困境。

由此,我想到一句俗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我们和别人产生矛盾冲突时,“退一步”学会忍让,不让冲突升级,也许会使矛盾更加容易化解;做事情遇到阻碍,前路一片迷茫时,“退一步”寻求别的途径,也许会绝境逢生,柳暗花明。

14.从小班泥塑活动中得到的启示杨柳 篇十四

从小班泥工《梅花》活动中得到的启示

2010---2011学年春季学期

杨 柳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产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幼教工作者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创作热情。做泥工是学前幼儿最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幼儿能在泥工活动中,把自己内心蕴藏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在本次泥工活动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创作热情,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了教学难题,现将自己的在泥工教学中得到的一点启示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自六苴中心校区提出以“本色立校、特色兴校,着力打造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特色”的办学思路后。六苴镇矿区幼儿园领导紧紧围绕中心校区“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示幼儿园校园文化特色---梅花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比赛。

怎样把《梅花》这一主题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很好的展现出来呢?做泥工是学前幼儿最喜爱的美术活动之一,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能把自己内心蕴藏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我选择了泥工《梅花》这一美术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过去的小班泥工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组织幼儿学习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泥工制作,如:汤圆、饼干、小蜡笔、麻花、棒棒糖等泥工活动。教师以形体较小的示范引导幼儿观察,由于教师的范例很小,幼儿在观察的时候受到了限制,只能满足部分幼儿的需要,大部分幼儿由于范例较小,观察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接着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把教师教的内容模仿学会就可以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及自信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幼儿学习创作的潜能,打破了传统的泥工教学方法,克服了教师难以展示的教学范例及难以讲评体积较小的幼儿作品缺点。现在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在泥工活动中的几点启示:

一、运用多媒体,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孩子求知过程的重要性。兴趣是让孩子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经验、扩大眼界的推动力。在本次泥工《梅花》的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泥工教学,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学习情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营造了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打破了以往老套的教学方法。我从网络上收集到了色彩鲜艳的梅花图片,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播放色彩鲜艳、不同颜色的动态梅花图片,生动形象的梅花图片,给予孩子们美的享受,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在美的享受中认识到了不同种颜色的梅花;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和愿望

在美术活动中,许多教学内容只凭教师讲解示范是不够的,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方式,因此要想把教学内容从各个层次、多个角度形象、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在本次泥工活动中,我把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梅花》,以幻灯片的方式在电视上进行播放,孩子们看到了范例大方、画面生动的泥工《梅花》图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都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激发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三、运用多媒体,促进幼儿观察思考,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泥塑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幼儿泥塑作品的表现,鲜明的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更加富有生命力,拥有更多的内涵。

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幼儿在观察泥工《梅花》图片的过程中,发现了梅花的树干、枝干像我们曾经做过的小棍子,这些像小棍子的树干、枝干有粗的、有细的;梅花的花蕾、花蕊、花瓣像有趣的、多彩的小饼干。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观察,同自已的经验结合起来,不用教师示范、讲解,就能知道制作梅花的基本技能。教师借此机会提问孩子们,梅花的树干、树枝是怎么做出来的?梅花的花朵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很快的告诉了老师:梅花的树干、枝干的制作方法---搓;梅花的花朵、花蕾的制作方法---团圆、压扁。与此同时教师让个别幼儿示范做搓、团圆、压扁的动作要领,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的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幼儿学习掌握梅花树形及花朵的摆放设计呢?我考虑到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对树形及花朵的塑造、摆放设计,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把树干、枝干、花朵先画出来后,然后设置动画方案,用动画的方法按顺序逐一进行展示:树干→枝干→花蕊→花瓣。教师用动画的方法展示梅花的树干、枝干及花朵,大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在短时间内,理解了梅花树形及梅花花朵的摆放方法和要领。

四、运用多媒体评价幼儿的作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教师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我为了更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出了谁做得漂亮,就给谁拍照的鼓励方法,孩子们听到教师的话后,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于是每一位孩子都静静的、积极的、认真的动手制作不同树形、不同颜色的梅花。我把所拍摄的幼儿作品,通过电脑上传到电视上,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作品都兴奋不已,孩子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孩子们还欣赏到其他幼儿的作品,幼儿的作品充满个性化,从中认识到别人的优点,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提高了幼儿的泥塑技能。

上一篇:大课间方案下一篇:体育赛事广告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