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2024-07-11

“分层教学”案例分析(共9篇)

1.“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篇一

分层教学个案分析

清水小学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二十多年来以来我都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地处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人员特别多,留守儿童几乎占了一大半,再加上爷爷奶奶几乎不识字,不懂教育,因此许多孩子都成了“问题”孩子。我们学校的后进生比较多,问题越来越多。有时候搞得自己精疲力尽,而学生还不怎么当回事。

上一学期,我就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我们班有位这样的学生,他的心理障碍很大,很难打开他的心扉。他平时总是独来独往,没有一个同学可以谈得上和他交往。他平时说话毫不考虑结果,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严重的是他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比如别的同学遇到难题问老师的话,他会认为那位同学想在其他人面前表现,所以故意拿题问老师。他个人的行为也与众不同,而且还会缺课,我曾经想试图跟他聊天,但他以一句“我没空”而让我下不了台。可能是我事先批评过他一次,所以产生与我对立的做法。

„„有一段时间,他又不上操而且也经常缺课。其他同学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没有人敢过问他,听说他遇到了一些麻烦,我想帮助他,但他会认为我在同情他,这是他最忌讳的。照这样下去,他迟早会出问题,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我做了多种尝试,试图打开学生的心扉,没有简单粗暴地把问题学生向学校甚至社会“一交了事”,也没有弃之于不顾。

董博文同学的一些表现,反映出他的确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所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很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家庭背景做个全面的调查,是什么原因让他“目空一切”。在主动而不伤其自尊的前提下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一般来说,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都比较敏感,所以我在与他家庭接触时要“智取”。

我对家长说说替朋友搞“家庭洗涤用品”抽样调查到他家里去。没有提起学校、班级、同学的事情,对他的父母也尽量“报喜不报忧”。

通过寻找他的“闪光点”,比如了解他有什么爱好,再来“投其所好”,尽量在他的爱好领域里让他找到自信。鼓励他大胆地去面对自身不足,而关键是能让他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根据他提问题的动机和难度,一是耐心细致地讲解问题,从最基础方面开始,步步为营,不管他能否听懂;二是故意说自己需要时间,然后找机会和他一起共同解决那个问题,增加与他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针对他不做操用吃早饭来搪塞,为什么别人吃早饭不耽误时间。在班里轮流学生(当然要有他)安排带操,带操的同学必须对出操队伍的纪律全面负责,当他自己也负责了全班的纪律后他应该有感触。

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注意:善于冷落,警视。班主任不要总围绕着问题学生转,他们的问题不是很短时间形成的,而且是在长期的与父母、老师斗智斗勇中形成的,他们已经习惯于老师、家长、同学的注意,即使是他们的恶习也能得到满足。如果他们失去了老师、同学的关注,失去了关注的人群,就像小溪在流淌中遇不到石块就不能激起浪花,只能安静的向前流淌。一时间的冷落特殊学生,会能使他们的恶习有所收敛。当他们有所察觉的时候要适时的引导,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一种反差,从而警视自己的错误,那样他们的恶习就会有所克服了。教师还要以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泛视人们对明星的崇拜何其疯狂我们都有目共睹,那我们就不凡发挥崇拜效应的正面作用,让学生崇拜老师,当然这就对我们做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以性格魅力感染学生,要求我们教师不但有乐观、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时刻以一颗爱心呵护学生。同时教师还应该以讲台魅力征服学生,当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以他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时,学生对他是非常的崇拜和爱戴的,这时候学生对教师的教诲自然就会言听计从。要投其所好引领学生。对于叛逆的学生来说你表扬他,他说老师在巴结他,你批评他又说老师在收拾他。这时我们可以从他的喜好入手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产生好感再适当地引领学生,让他们感到心灵的震撼,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接受老师的教育。总之,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让我们做班主任的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感悟,才能获得收获。我深信:生命之歌,因爱心与责任更加动听;生命之河,因爱心与责任不再干涸;生命之光,因爱心与责任永不熄灭;生命之诗;因爱心与责任流光溢彩!

2.“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篇二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根据

(一)作为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此时的学生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够对今后的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良性作用.而数学的分层教学就能很好的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通过将不同学习水准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批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分层教学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批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够据学生的自身的情况,使得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下体会教学的乐趣,根据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策略,能够很好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

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

(一)学生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同时作为教师,教师要与班级内部的学生相互协调,让学生进行主动选择,动态分层.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作为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根据.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决定学生在这一学期内所需掌握和了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并具有弹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在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接受能力和掌握的速度都有区别,在学习的方面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需求,而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充分为这些学生准备课程目标,对低层次的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即可,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就要进行更为复杂的应用和分析,最后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他们对知识进行自学,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同时能够形成创造性的进展.

(三)分层施教

所谓分层施教即是因材施教的,在实际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和数学的基础差异,结合教材要求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师要多对低层次的学生进行课上提问,点播辅导等手段加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中等级的学生教师要在他们掌握知识的前提下,给予一部分的提升.对高水平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准备一些延伸的知识层面.同时教师要进行分层练习的设置,在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的层面,准备一些切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练习问题.

1.按课程内容分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对课程重点加以深层的分析延伸,例如,课本中有许多例题,这些例题是对知识、概念的应用,解题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但层次性不强,内涵不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例题进行分层,将一些内涵充足的例题重点突出进行讲解,对于那些内涵较浅显的可以适可而止,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例题变成习题,交给那些分层不同的学生.

2.课前预习层次化

根据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强,对于学习目的性较强,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节奏,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预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预习目标,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布置预习,我要求班上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预习好一章节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的关联,要求对数学能力稍微差点的同学要求他们只预习一节内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一方面是教师传授,另一方面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促进教学成果的.课堂上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领会.在实际教学中要以中层水平的学生为基础,对于一些较为拔高的问题可以课堂上暂时不讲,课后在给高层次的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在授课的时候要照顾到那些层次较低的学生,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至难,做到他们基本听得懂.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曲线的时候,.例如:

如图所示,椭圆的离心率为轴被曲线C2:y=x2-b截得的线段长等于C1的短轴长.C2与y轴的交点为M,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l与C2相交于点A,B,直线MA,MB分别与C1相交于点D,E.

(1)求C1,C2的方程;

(2)求证:MA⊥MB;

(3)记△MAB,△MDE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求λ的取值范围.

在对这道题的解答上要求水平低一些同学会求方程,中等层次的学生在解答第一问的基础上对第二个题进行解答,对于高水平的同学就要求他们将全部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衔接,做到知识跳跃不显得突兀,条理清晰.

4.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分层

数学教师在授课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做习题和课后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升.所以习题和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就变得必不可少,对于习题的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进行习题、作业分层,不能进行统一的习题和作业布置,例如:实际上教师进行布置作业和习题都是根据班级中的层次学生的标准进行的,这样做统一的习题、作业.就会导致高水平的学生觉得习题和作业过于简单,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费力,就会产生抄袭的可能,减少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事教学根据学生的需求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和习题,能够更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给以给学生留这样的习题: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1B为正方形,BB1C1是菱形,平面AA1B1B⊥平面BB1C1.

(1)求证:BC∥平面AB1C1;

(2)求证:B1C⊥AC1;

(3)设点E,F,H,G分别是B1C,AA1,A1B1,B1C1的中点,试判断E,F,H,G四点是否共面,并说明理由.

针对不同的学生分给不同的作业和习题,对于一些水平较差同学的作业里只要证明第(1)(2)即可,正如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增加.不但能够给不同学生的不同发挥空间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分层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可能打击高层次和低层次学习数学的热情.要做好双向的激励工作,促使学生更爱学习数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给予不同的解答,以适应学生为主,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多加关注,鼓励激励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信心,针对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测验试题,让学生在同层次的纵向比较,同时也要加大统一试题的比较,让不同层次学生比较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同时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手段能够迎合学生的个性、水平、能力差异,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全体学生积极学习数学,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更适合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以往两级分化严重的数学学习模式,能够起到很大的改善缓解作用,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数学分层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利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一锅端”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对教学水平不断要求的社会需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思想和和个人能力,这也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为了使全体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通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能够优化课堂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教学质量.

3.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必要性;分析

通过以往的教学表明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在普通中职,学生的素质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在对中职数学的领悟和掌握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必将对中职数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采取“一锅端”的教学模式,没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析,依然让所有学生在同一的环境教材下进行,必然会导致,优秀的学生觉得知识不够,较差的学生会觉得知识掌握不到位.这样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确实的履行因材施教这一手段,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将会导致两级分化严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上述情况,对中职数学进行分层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在中职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①学生科学分组。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使用难度适中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据此进行分组,通常分为三个小组:A 组为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命名为竞赛组;B 组为成绩中等的学生,命名为提高组;C 组为成绩一般的学生,为基础小组,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在分组过程中体现出差等生的概念。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定期的考核与检测,可以实施进行分组的调节。②备课分层化。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 A、B、C 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③课前预习层次化。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比如,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A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④作业分层化。课后布置多层作业是分层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针对性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C层的作业以基础性题目为主,尽量使C层学生在 20 ~ 30 分钟内独立完成作业,要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层的作业是提高性、应用性作业为主,要布置那些体现灵活性、一般应用性的题目,使他们达到基础应用的水平。⑤单元考核分层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⑥辅导分层化。辅导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笔者将学生进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辅导方面,采用了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学习辅导的目的,结果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我在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然后B组的同学由A组同学带领,最后C组的学生由B组带领辅导,结果是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高涨起来了。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并不能说明你真正弄懂了,你真正懂得可能性在于你把题目讲给别人听,别人也懂了。此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一部分,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学校行政方面的事情比较繁琐,事情之多是可以想象的,给学生讲清楚了这样,学生都支持以及配合我的工作。

总之,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绩明显提高,环境适应性明显增强,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老师对实验班级学生的表现比较满意,总体上看来,数学分层教学是成功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02(1).

[2] 陈启贵.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学理科教学研究,2006(3).

4.五年级数学分层作业案例教学反思 篇四

快乐作业,享受学习

我们五年级数学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实施时,先对学生进行分层。表示学习比较自觉,各项掌握得比较好;表示学习相对比较自觉,各项掌握得尚可;基础比较差。

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练习课上我出示这样一道思考题“写出一个比1/5大2比1/4小的分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还能找到这样的分数吗?

针对这道有思考价值的题目,我给班里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作了如下安排:想出一种解决方法;两种解决方法;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在刚学会了通分的基础上,很多同学都先想到通分,先把两个分数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1/5=4/20;1/4=5/20。

可是以20为分母时,4/20和5/20之间没有分数,这时候就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转换了方向。

把1/5和1/4分别化成小数:1/5=0.2;1/4=0.25,比0.2大又比0.25小的小数有0.21、0.22、0.201…把这些小数分别化成分数︰0.21=21/100、0.22=22/50、0.201=201/1000…这样的方法相对简单,符合同学的.思考水平。

的同学也想到化小数的方法,同时想到了方法二:把1/5和1/4通分后得到︰4/20、5/20,然后,我们找到“中间的”分数是:4.1/20、4.2/20、4.3/20、4.01/20…再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转化成整数并化简,从而得到:41/200、21/100、43/200、401/…这些分数,都是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这样比同学提高了一个思考梯度。

同学比前面两类学生想到了更多好方法:

①灵活运用通分的知识,1/5=4/20;1/4=5/20,把4/20﹑5/20的分子﹑分母都乘相同的数,如乘2﹑3﹑4﹑…

4/20=8/40=12/60=16/80=…

5/20=10/40=15/60=20/80=…

这样,我们就能找到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9/40、13/60、14/60(也就是7/30)、7/80、19/80…

②方法也是通分,使分母相同;如果分子相同,我们也容易找到“中间的”分数。1/5和1/4的分子都是1,可以把他们的分子、分母都乘2、3、4…

1/5=2/10=3/15=4/20=…

1/4=2/8=3/12=4/16=…

这样,我们找到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2/9、3/13、3/14、4/17、4/19…

③把1/5和1/4通分后得到︰4/20、5/20,然后,我们找到“中间的”分数是:4.1/20、4.2/20、4.3/20、4.01/20…再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转化成整数并化简,从而得到:41/200、21/100、43/200、401/2000…这些分数,都是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

④找比1/5大又比1/4的分数,分子是1,分母分别是4.1、4.2、4.01…这些分数夜就是︰1/4.1、1/4.2、1/4.01…化简后得到︰10/41、5/21、100/401…

通过大家这样的方式寻找,结果发现比1/5大2比1/4小的分数有很多很多,它的方法也有很多很多。

这是对于思考题分层作业的操作,在平时《数学补充习题》和《数学练习册》的布置时,我们也采用了分层布置的方式。的同学每道题目都要完成,除了思考题,的同学相对简单的基础题目可以不做,只做具有思考水平的题目。这三个层次的作业,一层比一层更多给学生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一层比一层更具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求新求趣的欲望,从而达到以运用促识记,以运用促理解,以运用促内化数学基本常识的目的。这种形式的作业,在达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无奈感。

5.“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篇五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但作为新课程教改下的教师,我们都明白,同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避免差距进一步加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分层教学,特别是在复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简单得讲我在复习过程中的分层心得: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2.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3.提升教师全面教学能力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次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实施分层的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在分层前做好大量的工作,综合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他们分成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学困生。当然这项工作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尽量缩短了解学生的时间,二是这些分层方法与结果属教师私人资料,不宜在学生当中公开。不过,学生的类别层次是立体的,交互滚动的,要根据发展因素及时调整。2.对教学目标(复习任务)分层 在对学生分好层次之后,接下来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具体情况具体而定,对于A 层学生“指着走”,这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品质比较好,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对于B 层学生“领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较A 层差一些,因此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要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对于C层学生“扶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较差,除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外课后还要进行辅导。3.分层评价

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然后按计划完成。对“尖子”类的A层学生主要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中间”类的B层学生主要以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尾巴”类的C层学生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每节课后,对凡是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学生都要作出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6.“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篇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14/5/2 栏目:教育综合

【热点导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育小故事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对中学生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的策略分析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而现行的中学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了教学发展的方向。那么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 [关键词]指导思想;实质;如何进行分层教育;结束语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的实质

1、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2.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分层练习。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编制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保证各类学生练有所获。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与激励,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在备课、教学、练习、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练习,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能让优等生能不停地上进,一般学生能不停的进步。从而使分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通过这些中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它是现今中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在有效的解决方法。分层教学不仅仅只是运用在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异曲同工的妙用,所以分层教育是现今解决中学教学问题较好的办法。

结束语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分层教育的提出与重要性 华中师范大学 图书馆 2007.07.06 [2] 北京教育论文网 素质教育的实施

7.“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篇七

一、陈迪同学基本情况

陈迪, 在家父母娇生惯养, 父亲外出打工, 他和母亲留守在家。他看上去非常文气, 其实是个既懒惰又好动的孩子, 自控能力差, 上课时经常会闹出一些“突发事件”。有一次在音乐课堂上, 他竟然把五架纸折的飞机扔向课堂, 满屋乱飞。音乐老师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 此时, 我的心都冷了, 心想, 算了吧, 或许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平时陈迪根本不知什么是学习, 作业写得不像样子, 连“潦草”也算不上, 总是拖拖拉拉, 经常不完成。三年级期末检测成绩22分, 就这, 他奶奶还高兴地说:“考得不少了!考多了累坏了脑子!”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1. 自身因素。

像陈迪这样的同学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态度不够端正。但他思维能力、身体素质正常, 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缺乏进取心等, 都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 家庭因素。

陈迪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 母亲在本地做零工, 他是留守儿童。由于工作的艰辛, 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 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等到成绩出来了, 就在电话里不是引导孩子而是对孩子一顿痛骂。正因为如此, 孩子就养成了厌学的习惯。

3. 学校因素。

有些学校由于对教师教学成绩考核不科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同班同步教学, 教师只抓优等生, 忽视了学困生, 使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致使像陈迪这样的学困生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 好习惯没有养成, 坏习惯却愈演愈烈。一些教师对孩子“一刀切”, 过高的要求, 过高的期望, 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 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有点自暴自弃。

三、转化措施

我在工作中, 正是因为了解了学困生的成因, 才能对症下药, 做到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让吃不饱的吃饱, 让吃不了的吃好。

1. 分层教学, 分类设计学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实践中, 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差生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我们知道,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 如何让不同等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水平, 我把班级内的同学量化为“优”、“中”、“待转”三个等次, 设计出“共性”与“个性”的学案, 让优等生、中等生“吃饱”, 还要让待转生“吃好”。在课堂教学中, 对优等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待转生以“帮”为主, “帮”中有“教”。其次, 把课堂还给孩子, 教师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精讲多问,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创设好情境,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困生想学、要学。为了使像陈迪这样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课上我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问, 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有时我会特意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们, 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 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像一些“高深”的问题则留给那些优等生。一段时间后, 陈迪等一些学困生上课比以前有精神了, 举手的次数也多了。在布置作业时, 分层设计, 对他们要有所照顾, 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 在难度上适当降低, 让他们通过努力, 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 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 最终实现转化。在学期间几次小测验中, 他们的成绩稳步提升, 20分、30分、40分。陈迪同学期末测验中数学考了43分, 到了三年级第二学期, 他的数学考了63分——这已是不小的进步了。

2. 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我在教学中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爱“表现”自己, 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比较“自卑”, 害怕老师查看他们的学习情况, 每当查看他们的作业时, 他们总会说“组长检查过了”。由此我想, 学困生的转化, 单靠教师的帮助是不行的, 在帮扶转化上, 还应注意“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这就是发挥班级的力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 选择优等生成立帮扶小组, 这不仅让那些优等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你想, 如果自己都不会, 怎样去帮扶学困生呢?同时, 同学间的交流更加和谐, 年龄相仿, 可以争执、讨论, 在争论中明辨是非, 学到知识。而学困生与老师交流时, 他们认为老师居高临下, 不敢说出心里话。

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首先, 教给优等生必要的帮扶方法。当学困生的“小老师”, 要防止“共同学习”变为“共同游戏”。课余时间, “小老师”进行辅导, 提醒、督促陈迪这样的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完成作业。其次, 开展“比学习、比进步”活动。安排表现较好的学生做学困生的学习伙伴, 做学困生的榜样。和榜样相比, 像陈迪这样的学生就能知道自己那些做得好, 那些做得不好, 并能及时改正。第三, 加强心理疏导。对优等生严格要求, 鼓励他们克服骄傲情绪, 上课专心听讲,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增强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找米下锅”;对待中等生、学困生, 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潜力所在, 找出问题和不足, 学会与同学交流, 做到“笨鸟先飞”,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进步, 不能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作对比, 不要让自己的心灵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给学生一个多彩的世界, 每个学生都在团队的影响下取长补短, 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学困生的转化是漫长的, 是反复迂回的。刚开始, 有些孩子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 缺乏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们的思想意识、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有些学困生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了, 作业认真多了, 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我担任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时, 起初有十余个学困生, 到了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时大部分成绩都达到合格, 陈迪同学竟然考了91分, 由学困生一跃成为优秀生, 转化合格率达到95%左右。

8.分层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影响分析 篇八

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是针对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实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现在的学校各科教学中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带有不可忽视的不足之处,因此提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分层教学,也有助于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不断去研究探索这种教学模式,使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更好应用。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综合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其中包括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的差异、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学生兴趣的差异、态度与技能的差异、个性的差异以及智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一种异步同进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步。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分法就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因素进行分层,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 层(这一层次的学生智力水平较好,成绩较高),B 层(这一层次的学生对基本概念可以理解,但是知识掌握不牢靠),C 层(这一层次的学生智力水平较差,学习困难)。分层教学虽然是一种对教学很有帮助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一旦分层方法运用不当,可能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正视这些消极因素,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不利因素。

二、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

1.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有可能会潜意识的为学生贴标签。教师简单地仅以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教师无法从以往的教学方法上全新转变,教师在思想上,在态度上往往都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中上等学生身上,很难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从而会使分层教学带有一定的歧视感、不公平性,或者对学生中产生出的比较小的差异反应过度。①这不仅会有失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最重要的还会阻碍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一旦潜意识里将学生划分了不同的层次,就不会轻易改变这个层次,这样就不利于B 层学生和C层学生的上进,有可能会使整个分层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从而就失去了分层的意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能会对部分学生降低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而教师往往会将教学计划的目标与教育目标混淆。教学计划目标是指学生在某一教学阶段要达到的水平,教育目标是指全体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学生是逐步实现一个一个教学计划目标后而最终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课本介绍了4种解法,分别是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以及因式分解法。这四种方程的解法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分层教学并不是要求学得快的学生就全掌握,学得慢的学生就可以会一种,而是要求全班学生都可以掌握这四种解法。分层教学是一种异步同进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掌握知识快、知识储备多、学生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先学会这四种方程的解法,而对于掌握知识慢、知识储备少、学生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可以后学会这四种方程的解法,无论学生学会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全体学生掌握这四种方程的解法。这种教学模式允许学生们以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掌握速度去达到基本目标,而不是在大多数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允许剩余的小部分学生达不到基本目标。这种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保证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往往忽视了对A类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A类学生而言,不仅要以让他们学会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更要注意对A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使A类学生在知道层面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A层之上可以设置A+层,目的就是为A层的进步,同时也要注意B、C层学生的进步。

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客观存在的,是要求全体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就好比百米赛跑,分层教学允许同学们有先有后的冲刺终点,但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冲到终点,而不是有的学生可以跑50米,有的学生可以跑80米。在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去多跑一些距离,而不是先跑到终点的学生就可以自由涣散地去娱乐。实际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降低了部分学生的要求,对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不够了解,这就使教育不在具有普遍性。因此,在分层教学中要把握好统一目标的设置,既不能降低部分学生的目标标准,又要考虑到面向全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可以是异步的,有差别的,但是统一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一样的,无差别的,另外还要注意目标之后的拔高培养。

3. 实施分层教学,学生有可能会误解教师行为,产生自卑心理。分层教学中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己对教师分层行为的误读而产生自卑心理。经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区别对待十分敏感,学生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各自不同的解读,学生不但会十分细腻地察觉到区别对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夸大区别对待。②这类情况易出现在C类学生中,C学生会认为老师所分层次和所设定的较低学习标准,是对C类学生能力的不认可,从而C类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一旦将自己分到学习目标较低的层次,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程度变低,关注程度减少,从而产生学习热情较低的情感体验,导致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他学生对教师分层行为的误读而产生自卑心理。学生可能会将教师的分层与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分量来做比对,对于A层学生来说,自然会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处于较高的地位,从而会产生一定的优越感,然而这样的优越感也是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所表现,也许会对B层、C层的学生产生一些歧视的看法,特别是C层学生,由于自身对教师分层行为的误读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于是一旦出现A层、B层学生的与之不自觉得比较,C层学生就更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分层教学要注重分层的隐蔽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

三、总结与思考

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是指表现为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是我们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变差异指的是相对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包括学生的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控制点等方面的差异。③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握好这种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尽最大的能力去筛除其中存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让全体同学异步同进,缩短学生间差距,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进步的机会。现代的社会已经不是只看重智力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不仅仅只是句口号浮于教育的表面,要让教育真的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注释:

①洪阳.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②劉晓艳.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探析——以西藏民族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西藏教育.2009.

9.分层走班案例 篇九

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分层走班教学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于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

自2011年9月起在数学英语教学中实行了“走班制”。即把我所任教的八年级(3)(4)班,按学生数学、外语两门学科的学业成绩总分,重新组合分为A、B两个教学班。A班相对是学业成绩较弱的一个班,而B班是相对成绩较好的一个班。分层走班是分层递进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

分班之后,学业成绩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便于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与他们的可能性相协调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也有利于学生展开竞争。B班尽管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但其中也不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八年级(4)班李莉同学,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该学生英语成绩在班里都处于领先,数学相对差一些,但仍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她的数学成绩在分班时的一次摸底考中只得了63分。对于一个在B班学习的学生,她数学学科的分数在班里是属于最低档。经过几方面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李莉同学数学学科成绩不良的原因是学生自己本身在学习中存在文理偏科现象,而数学又是其薄弱的一项。但是李莉同学本人学习勤奋刻苦,人品正直,资质不错,有学习的潜力,且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

二.个案辅导策略

现代教育指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本领。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现在公共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改进他们的教学;一是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学习。加涅将这两个问题概括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师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

李莉同学的数学学业成绩不良,有其客观性,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普及文化知识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数学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处在入门阶段,如果在入门阶段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那么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状况会得到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进一步地提高。李莉同学学习自觉有热情,教师关键要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予以辅导。在分层施教的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其自身差异的特点,利用开发这些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操作方法

(一)学习策略的辅导

学习策略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而且包括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情景特点,制定合理的计划,运用合适的学习计划,正确的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1.制定学习计划

首先让李莉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及生活习惯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计划,要求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原则,安排好每天的数学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学习,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个人及教师要定期进行指导与督促。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李莉同学学习比较自觉,但有些学习习惯却尚未养成,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段。

(1).预复习――课前能独立地进行自学、预习新课,为上新课提供一定的准备。课后进行当天学习的总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定期进行系统的复习,增强记忆,同遗忘作斗争。

(2).记笔记――笔记的作用是“以备查考”,在课堂上能及时、正确地记录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复习时结合笔记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3).勤于提问――“心之官则思”,提问的过程也正是动脑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大脑地分析、判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机械学习,终将一无所得。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学得会更多。(4).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书面检查,要以认真地态度对待作业。在作业中出现错误,要有错必究,每错必究,如果普遍的问题要在错例本上进行记录,引起重视。3.学会自我评估、自我监控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在对学习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评定。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要进行简单地分析,如遇到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学习障碍,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载,并且记录下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及其后果怎样。自我监控则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对照学习的执行结果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进程。(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策略,是对班内学生已有的差异、学生学习可能性差异的态度而言,这是一种着眼于消除差异的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提出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地发展。1.制定学习目标

结合李莉同学的自身情况,制定近、中、远三个学习目标。即近期目标为: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把七年级的2本数学教材自学一遍,在期中考试时成绩达到75分左右;中期目标:把考纲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系统地归纳、记忆,争取在期末成绩测试中达到80分以上水平;

2.重视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

在B班的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分层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从某一角度分层,并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整体水平。如李莉同学,其个体内部就有差异。3.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习和方法。在八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高一层次的学生把旧的知识向低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复习和讲解,优先让低层次的学生提问或释疑,让中层次学生进行补充与说明,最后由高层次学生进行评价。4.精讲多练,循环复习

数学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要注重实践,精讲多练,才能达到效果。如在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复习的两个月中,要注重多练,让学生有熟能生巧的过程。

在不断地循环练习中全班掌握知识的水平有所提高,李莉同学的成绩也取得了明显地进步。

5.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师生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改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外来务工子女的李莉同学平时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指点。而作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她优先享有教师的个别辅导权,教师要优先接受她的教学反馈,对存在的作业问题进行面批。借一些参考资料与试题给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阐述能力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对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也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能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四.个案辅导的成果及其意义

对李莉同学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个案辅导,李莉同学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步完成了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在期末考试中李莉同学考了84分的好成绩。李莉同学改变了原先数学学科学业成绩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学习成绩。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与方法。

上一篇:蒙牛简介下一篇:工程管理自我鉴定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