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2024-10-01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精选8篇)

1.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一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引入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

1.团体心理辅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类必定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的,每个人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这个大团体。当人们对周围环境发生作用时,环境也会对人们起着反作用。为此,当个体出现消极心理倾向时,往往团体能够将其强大的反作用力反作用于个体,从而使个体摆脱困境。

团体辅导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态度行为。

2.积极心理取向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人类的积极品质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固有主张,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力量,进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其主要观点就是要以人实际的、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为出发点,对人的心理现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做出新的解读,进而使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得以凸显,并用之帮助有消极心理倾向的人、普通人或在某方面存在潜力的人,从而使他们自身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得以激发并享有良好的生活。

3.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联系

虽然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教育各有其内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对象相同,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人。人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情境中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个体成员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从多角度反观自己,以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如果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不是人这一主体,那么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学生自我教育则是受教育者不断完善个体社会化以适应社会活动,其主客体都是人。可见,大学生自我教育永远是随着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而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培养和自我实现的活动的,因而它也是做人的工作。

第二,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经历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后,改变团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它有两种具体形式。具体来讲,一种是,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减轻困苦;另一种是,帮助个体进行自我了解,增强自信,进而实现自我。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则是使大学生能够按照其身心发展阶段所体现的规律予以适当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将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善于肯定并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思想的能力,以及勇于否定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的能力。换句话说,也是改变团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并且这种改变也必须是在社会允许范围内,符合社会要求的,否则就不符合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大体一致,但后者的目标层次更高一些。

2.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二

何为自我教育?历来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中国大百科全书》把自我教育又称之为自我修养, 是指受教育者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来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冉乃彦在专著《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中指出:“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通过自我内化, 积极地参与到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的过程中来,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并进而达到自我完善。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日新月异,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在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在无所不在的机遇和挑战面前, 大学生们一进大学, 首先他们要面对来自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压力, 同时也要为以后进入社会, 适应社会环境而焦虑和紧张。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是从生活由父母包办, 学习由教师包办的环境中走出来的, 缺乏独立的能力, 很难一下子适应充满变化的生活和环境, 心理压力大。这时候, 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必须先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入手。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 主张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利用人类积极的品质和乐观阳光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心理困扰, 从而让自身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将这种积极正面的力量恰当地融入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来, 定会碰撞出美丽的花朵。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指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 充分挖掘人国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为终极目的的学科, 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主动地去选择和建构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模式, 从而在快乐中生活, 在生活中感受快乐。有了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才会积极主动地开启自我教育的过程。另外,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 其中自我决定性是最重要的积极人格之一。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自我教育要求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的自我决定性人格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 从而找到自我完善的有利途径。

那么, 除了大学生自身外, 我们该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来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首先, 教师作为教育的指导者, 要带动学生进入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 跟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积极、正面的情感和互动感染学生, 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 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身教”远重于“言教”,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 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可以说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是典型的“不教之教”, 是最有效的教育。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的《素质教育指要》一书明确指出:“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也是人, 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 情绪也有低谷的时候。当面对自己的忧郁、压抑、悲伤、烦躁等负面情感时, 称职的教师就会及时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绪, 并针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相应的控制和调整, 尽力用理智驾奴情感, 努力将负面情感和情绪排除在各种教学活动之外。真正的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是个能乐观面对生活, 积极整理情感和情绪, 心理健康的高素质者。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中, 带动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用自己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自尊自律去影响学生。这样, 教师和学生都会收获一个个乐观、积极的学习体验。相信在这样的学习体验基础上, 大学生们内在那些潜能都会被激发出来, 并进而积极主动地开始自我教育的过程。

其次, 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 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和文化能激发起大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 充分展示积极、正面的力量, 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极为重要。

自我教育虽然是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教育活动, 可是这个过程的形成和展开, 离不开学校这个环节。积极心理学认为, 个人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只是由个体决定的, 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与外在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 学校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会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大学生内在处于昏睡状态的潜能, 让大学生们能积极地发现自我和展现自我。

因此, 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的建设。硬环境建设包括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建设, 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 如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这些硬环境的建设除了要体现学校的文化特征外, 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 当学生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温柔对待时, 他们不仅会主动热爱学校, 而且会在热爱的基础上进而对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软环境的建设主要体现为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第一是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 例如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也是大学生集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场所。图书馆除了要给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信息, 还要增强服务意识, 以不断满足大学生各个群体的学习需求。不仅要有友好、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空间, 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第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 建立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 多鼓励和赏识, 少批评和惩罚, 多强调学生的积极特质, 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和素养,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第三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大学校园应该形成诚信、尊重、宽容、和谐和与人为善的良好校园风尚。无论是工作人员、教师还有学生, 在相互沟通和互动时, 都要把尊重放在首位, 坚持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人性化的软环境建设更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大学生的思想, 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也更能激发出他们自我教育的动力和信心。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 并在面对和经历中不断地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美好。

以自身作为主体的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人性的宽容和尊重, 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 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能力。因此, 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 也要坚决本着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 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 从各个方面去挖掘他们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促使他们在自我要求的基础上开始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晓芳.用积极心理学构建高职女生幸福人生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2]况志华, 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积极促进

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由于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我国高校体育把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更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互促进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从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的角度讲,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不健康,德、智、体就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反过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可以说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根源

在当今社会的高节奏生活中,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高校大规模的全面扩招,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实际上己经失去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拥有的“天之骄子”的荣光。他们不得不承担着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的沉重压力,加上从小学以来即开始的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己经不堪重负,其中一些大学生甚至己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据相关的统计材料,尽管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身在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至要比其他社会群体差。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作为一个独特群体的当今大学生更是在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下,其心理健康已经存在着严重问题,令人担忧。对此,我们只能面对,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高校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关,但是高校教育中对此问题某种程度的忽视不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而言,由于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然,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有众多的原因,除了本身的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外,各种社会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应试教育”中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所带来的学生心理负担等,都能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

二、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

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和体育锻炼对治疗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体育锻炼对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测定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可以看出其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对侧支配的,而体育锻炼又能经常活动平时较少活动的左侧肢体,所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有利于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智力潜能,发展人的智力,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应激。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锻炼会产生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如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

(二)体育教育的心理健康职能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职能。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健康指的是大学生身心的双重健康。在大学学校阶段,大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为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繁重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作准备,这种准备不但是知识储备,也是生理和心理储备,而生理和心理储备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得以实现。在高等体育教学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对压力的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对待事情敏捷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对面临危险的处理能力和学生对现场情况的组织能力等等,而这些无一不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大学时期是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期。

(三)体育教育是心理健康的实现手段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一的一个方面。体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效果,是其它方法和手段所不能替代及无法比拟的。体育运动有各种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活动内容,它有助于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冲动潜意识,化解烦闷和单调,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情感的需要,磨练性格,锻炼意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地松弛紧张的神经,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消除失落和沮丧情绪,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集体性运动项目来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体育规则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豁达的胸襟、坚强的意志等健康心理方面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参加体育运动心理感到豁达、愉快的占8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能感受到动作的力量感、美感和韵律感,心胸开阔,陶冶情操,运动时,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同时又提高了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和康复手段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四)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自疗作用

焦虑和抑郁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遇到的两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体育锻炼对抑郁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一次性运动活动和长期的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体育锻炼即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抑郁的降低程度有关;体育锻炼比放松练习和其它愉快活动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

三、高校体育教育应对策略

(一)有机互动

有机互动是指在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讲究时机和内容,即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其所蕴涵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结合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来说,每一堂体育教学课所融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而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任何牵强的、贴标签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任何纯粹为心理健康教学而进行体育教学都是不可取的。虽然体育学科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每次体育课都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内部渗透贵在自然、贴切,它与整个体育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因此,促进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策略就是顺其自然,尽量避免牵强互动。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于体育教育、体育教学、课余锻炼、竞赛活动等各个环节之中。要实现高校体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必须要选择好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又能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一般应加强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内容。一般而言,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智能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培养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等。通过有意识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发掘智力潜能,优化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用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关心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形成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另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应适当加入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等。这样,高校体育便可以通过健身健心的双重功能对大学生正确处理心理卫生与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恋爱、就业的关系方面产生独特作用。

(三)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登上高校讲坛,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高校教师应多掌握一些与自己专业相联系的心理知识,开阔视野。目前,在高校里有许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体育这一特点,其原因在观念上仅仅把体育作为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因而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许多学校还未摆脱运动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大纲仅仅是运动项目的排列组合,重运动轻健身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加上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制约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目前高校体育还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认识上的局限与体育长时间限于教育学和某种旧的拼装式框架有关。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其中体育是一部分,现代教育趋向于整体化和有机化,体育其实是整体教学的有机部分,是与教育其他部分相辅相成合为一体的,对体育的认识形成系统论的观念,我们就能清楚现代体育对人的作用,也就是体育不仅健身、而且健心、健美。

四、结语

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教育工具,其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是调适和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体育学科因其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人际交往的立体性、心理操作的复杂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对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状态、排除心里困扰、有针对性的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最容易、最现实的心理健康的教具。

【参考文献】

[1]徐爱军.对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 (04):78-79.

4.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四

构建健康班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作者/李雅玉

健康班级是指具有融洽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团体成员的合理需要,能够形成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有利环境,调动人的积极性作用的班集体。健康班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健康班级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赏识、宽容等带来的无穷力量,能够激扬生命活力,学会分享欢乐幸福,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生活、学习效能,自我扬长避短,开发多元智能,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健康班级中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优化师生情感,协调师生人际关系,使师生真正做到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同时能够满足学生个人交往的需要和情感需要,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健康班级中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健康课堂,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健康课堂是师生分享彼此思想、情感、经验、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健康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会有强烈的心理满足感。

健康班级中富有人文性的健康文化,能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进取向上、和善温馨的班级文化,把班级打造成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对班级有家的感觉,使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得到发展。

构建健康班级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生在健康班级中,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完全自主、独立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挖掘内在潜能,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健康班级能使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总之,在健康班级的氛围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健康的情绪、乐观的心态、积极奋进的精神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心理素质会逐步得到提高,积极的心理品质会逐步形成。而当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后,又会促进班级健康和谐的发展。

5.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五

——朱子小学素质教育活动系列报道

本学期开学至今,朱子小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计划有序地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兴趣,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近期,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以王家才副校长和楚德华主任为主的校干,以及各级各科教师,推门听课,以《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各位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向全校教师展示了一节节生动的示范课,其次,各教研组还根据本组实际和特色,切实进行了随堂听课和专题研讨课活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近期,学生的活动也同样精彩,可谓百花齐放,手抄报绘制比赛,诗歌朗诵会,硬笔书法比赛等。在创新活动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我校结合特殊节日或者纪念日设计活动,比如利用“学雷锋活动月”活动,用征文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讲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学习天地是多么的丰富有趣。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6.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六

李菊军

转眼之间,又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一个月中,我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学生主体、主动学习为基本理念,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为基础,改革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与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依赖,学习效率低下的学习状态;改变由于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现小结如下:

预学首先是教师的预学。“教师预学”不仅要“读懂教材”、“读懂课标”,更关键的是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的文本导读等。教师在“读学生的过程中”,为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其次是学生的“预学”。即学生根据“教师预学”后形成的“预学案”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还不具备独立“预学”的能力,我们提倡“引领式预学”,即:学生主体预学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结合。教师给予明确指导,提出“预学”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新授课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明确重点难点,激发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疑问,确保他们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带着目标学习,保证他们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预学包括:资料收集、自学生字词、概括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问题、预学疑难提问等。如10月21日上午,我在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课时,我设计的预习内容包括:

1、自由读课文2-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记住文中的四个生词,并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读一读。

3、课文主要讲什么?

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什么困难?我是怎样克服的?

5、“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6、搜集一些名言,教学反思《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7、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让学生用已学方法,去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为学生预习得较充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上述的任务,但也有小部分学困生只能完成其中的3-4项。

“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导学。传统知识传授型容易导致教师教学的相对积极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消极,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是一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具体教学方法,即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每个学生的投入时间,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效率。课堂上学生要用主人的身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要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科学安排好课堂上每一个学习时段,做到充分预习后,带着问题去上课,专心致志,调动自己全部的学习器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有“产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即产出(收获)。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学习有效的核心指标。每节课后学生应该感觉得到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师的导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不能包办学生开发各自的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一切围绕学习,一切为了学习;要让学生开动一切学习器官,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行动。其次,教师要“导”好问题情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问题,通过情境引导,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第三,教师要“导”谐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时,老师的鼓励、幽默是改变学生心情最好的兴奋剂。当学生处于浮躁情绪时,老师的批评提醒就是最好的清醒剂。当预设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没有困难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快节奏;当学习任务过于困难时,老师应该调慢学习节奏,直至困难的解决。

7.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心理品质

一、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 往往会有不少学生, 特别是高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仅影响了其学习过程, 严重的还直接影响了个人的健康。在高中生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不断的认识自己, 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来不断的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有着心理问题的情况, 高中班主任要及时的给予其相应的帮助, 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部分班主任往往只是强调学生片面性的补救措施, 忽视了其发展性方面的问题, 要综合考虑, 全面的促进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在心理方面, 往往有着健康和不健康的一面, 在这个学习十分紧张的阶段, 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但是, 很多高中班主任发现所带学生具有心理问题, 往往是被动的做些补救工作。在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时候, 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坦然面对心理问题, 能够有个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 进行自我治疗。高中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这种自助动机, 要力争让学生有信心和决心能够战胜心理中不健康的一面。高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治疗, 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对于心理障碍比较轻的学生, 要及时准确的传递心理健康的知识, 让他们有信心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心理障碍中度的学生, 要教会他们相应的心理治疗技巧, 让他们进行自我治疗;对于有着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 往往是学习的压力和其自身所拥有的人格特点所导致的, 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和忧郁症等, 针对这些学生, 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同时在治疗期间还应该配合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时候, 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要不断的激发他们战胜病魔的潜能。

三、不断启发学生主动的发展积极心理品质

1、启发积极认识, 不断优化智力。

高中生往往课程繁重, 同时所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 对于高中生在认知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 学校往往片面的追求升学率, 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认知的主动性。作为学生的高中班主任, 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要积极的对认知进行加工, 不断的优化智力, 促进高中生学会自我学习, 自我管理。

2、激发高中生的情绪发展。

高中生的情绪和其内心的体验有着相互联系, 具有十分明显的情境性。现在的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情感, 其情绪体验也特别丰富, 他们往往有着多种情绪, 如心情的悲伤、难过和绝望等, 从其情绪的内容上面来看, 往往是有着寂寞和害怕等。高中班主任要经常的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情绪体验, 力争在各种活动中不断的体验快乐幸福感和满意感, 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开开心心的学习和生活。

3、关注高中生品德的发展。

当前的教育体系下, 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依据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特征, 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促使他们不断的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让他们拥有宏伟目标和抱负, 要热爱祖国和人民, 关心祖国的前途等。在高中阶段所形成的品德, 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4、促进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

高中生的自我认同也叫做自我的同一性, 是指其具有群体所共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及连续性。高中阶段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 同时也是高中生进行进行自我同一性确定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往往会确定其所在社会的具体角色。高中班主任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确立性别角色、职业角色和交往的角色等, 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促进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

5、要重视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

高中生在重视自我认同发展的同时, 还要特别重视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就是指在社会中, 按照其性别的不同来规范行为, 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于不同的性别所期望的动机、价值观和态度。性别角色在我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高中阶段要不断的引导着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塑造理想的性别角色, 塑造他们具有心理双向化的性别角色, 如男性要具有坚定、大度和刚毅的特点, 女性要温柔、体贴和贤淑的特点。双性化的高中生往往自信心强、适应能力强和自我评价高, 同时也容易受到同学的欢迎。

6、积极主动的发展同伴关系。

高中生的同伴关系一般比较单一, 在同伴中的关系表现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关系, 这些同伴关系将会调节高中生的行为规范, 同时还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态度和行为等。处理好同伴关系, 利于高中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要不断的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的与同伴进行交往, 可以更好的进行自我意识的完善和情绪的稳定。

四、结束语

总之, 要想促进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就必然少不了高中班主任的作用。高中班主任要不断的加强相应心理学的学习,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要将其目光锁定在高中生积极的心理方面, 要不断的对高中生进行鼓励和支持, 要不断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要激发学生的潜能, 不断的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品质的发展。只用用心, 仔细的观察, 就不难发现, 每一个高中生都是生机勃勃和健康向上的, 都将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冲, 孟万金, 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在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03) .

[2]刘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及培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01) .

[3]倪志强.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06) .

8.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促进 篇八

【关键词】学生高中班主任心理学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114-01

1.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地解决心理问题

通常情况来说,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区别,高中生的心理既有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出现心理问题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在过去的教育中,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不正常,通常采取亲自疏导或者介绍到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疏导,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心理问题。其中,对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来说,班主任应当从引导方面入手,让学生自己调节。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助的动机,让学生看到积极的方面,逐步让积极的方面盖过消极的一面,进而实现心理健康。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地调动学生心理积极的方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1一级心理辅导。重点是针对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有一些不正常行为,但是不那么严重的状态之中。这时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灌输一些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知识,让学生构建起积极心理,进而靠自身调节解决心理问题。

1.2二级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是针对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班主任需要教授一些心理调节技巧,让学生实现自救。比如:一位学生面对考试时,出现了强迫症,每天考试不停的在脑海中转,当这位学生告诉班主任老师时,可以像其介绍森田疗法,顺其自然。在班主任的有效引导下,促使学生能正确地看到自己的强迫问题,慢慢地融入到学生和生活当中。在这种积极的治疗下,没过多久这种强迫症就逐渐消失了。

1.3三级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是针对心理障碍十分严重的学生。基于高中升学的学习压力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高中常有大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基本表现为:抑郁症、心态浮躁、精神分裂等,通常学生面对这几种症状采取的是药物治疗,但在恢复期应配合心理治疗来进行康复。在辅导中重点是激发学生战胜疾病的潜能,强化治愈信心。

2.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心理品质

2.1引导学生学会积极认知,优化智力。高中的学习课程较多,知识相对较为深刻,这就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只重视成绩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常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学生被迫地接受着各种考试模式的灌输,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认知的主动发展。这时,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从这种应试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促进认识的发展,让智力得到优化,让学生逐步自学。比如:从学生进入高中时就开始引导学生开展自学。(1)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由地安排学生计划,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让计划具有可操作性。(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果有薄弱环节就降低其材料的难度,让学生更好的接受。(3)总结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方法、笔记方法、练习方法等。在学生自己学习时能促进认知的优化,优化智力,在高考时有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

2.2推行高中生社会化,实现学生自我完善。

2.2.1激发学生情绪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情绪是和第一次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内心体验,情境性十分明显,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并且在其中消失。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对高中生的情绪种类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失望、悲伤、绝望、遗憾等。从情绪体验方面分类包含:寂寞、考试、惧怕等。此外,高中生的情绪体验的是持续不断的,对某一种情绪的保持时间通常较长,也相对较为稳定。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提醒学生注重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感、幸福感,在学生每天的生活在幸福和愉悦中。

2.2.2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高中学的品德通常是指参照相应的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表现出现的具有延续性的心理特征。社会文化中沉淀的民族精神严重地影响高中生的品德发展程度。这时,高中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往良好的道德品质方向发展,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在高中时期产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具有重要的影响。

2.2.3培养学生完成自我认同。让学生不断的、客观的认识自己,明白其自己的社会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的性别,以及进入社会的职业角色,在社交中的角色,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任务最重,学习压力最大,也是最关键的时期。造成高中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这时需要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始终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看到学生闪光的一面,进而引导高中生心理品质往积极的方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生机活力,最终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参考文献 ]

[1] 张丽红. 高中班主任应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J]. 中小

学教师培训,2008,09.

[2] 董佼. 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

东师范大学,2012.

[3] 刘巧玲. 积极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

[4] 王红梅,何亚明.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小学生阅读疗法的

实践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1,09:77-81.

[5] 张冲,孟万金,王新波.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

上一篇: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下一篇:教学理念集锦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