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范文

2024-09-20

教育叙事范文(共8篇)

1.教育叙事范文 篇一

幼儿园教育叙事:让感谢成为习惯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

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2.教育叙事范文 篇二

《韦伯第三国际辞典》把“叙事”解释为“讲故事, 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 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现代汉语词典》把“叙事”解释为“叙述故事 (指书面的) ”。有学者认为, 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动的序列。[1]由此可见, 叙事的要义就是讲故事, 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

而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的描述与分析, 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 从而彰显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件本身的研究, 其旨趣在于走进活生生的普通人 (教师、学生与管理者) 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 关注常人的命运与处境, 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教育客观规律或验证预先设定的理论假设。由此决定了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鲜明的理论品质。

1. 主体性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 “生活世界”的真理是相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的真理, 它所关注的是叙事者如何感受、体验、思考与理解这些故事。因此, 重返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叙事研究确立了个体知识的合法性。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对象, 阐述、敞亮自己亲历、亲事的感受、体验与感悟。这种在教师个体的经验、经历背景中开展的叙事研究, 既不回避教师自己固有的文化“过滤镜”, 也承认“他者”的视界存在。也就是说,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不仅不压抑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而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先决条件, 叙事研究是让叙事者自己说话、表达与言说的研究。

2. 情境性

叙事研究用具体、鲜活的人与事代替抽象的概念与符号, 通过对故事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 完整地再现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情节等, 以便向读者展示故事不断发展的“场景”与“情节”。“场景”不仅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空间”, 而且是引发故事发生发展的因素, 而故事中的“冲突”、“矛盾”、“困惑”、“误解”、“释疑”等要素又构成了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是要通过由“场景”和“情节”组成的叙事, 以整体的、动态的、形象的、真实的描述、刻画与分析再现教育情境中生动的细节和信息, 而不是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 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如何做。

3. 意义性

由于故事总是具体的、情境性的, 因此, 叙事研究并不在于探寻绝对真理与普适规律, 而是定格于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事件, 揭示这些事件所蕴涵的意义, 使人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得到心灵的震撼, 获得精神的享受。“情动于中, 文发于外, 泼墨于纸, 铸魂于心”是叙事研究的关键。因而, 教师的叙事研究并不是日常教育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流水账式的记录, 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并不是对教育情境的简单复制, 而是从特定的视角对所关注的人和事进行的思考与探究;并不是教育事件的实况录像, 而是一部经过精心剪辑的记录片。叙述的故事总是隐含着一条“意义”线, 即主题, 其中的人与事都是由这条意义线串联、聚合的。这种意义蕴涵在故事叙述的字里行间, 体现在基于故事内容的适时而巧妙的议论与抒情。

二、教育叙事叙何事

1. 所叙之事要具有亲历性

格拉斯纳和派司金曾说过:“我的主观性是我能够述说的故事的基础, 这是我的一个力量的支柱, 它使我成为既是一个人又是一名研究者的现在的我。”[2]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实本身并揭示其意义的研究, 它需要研究者把自己沉浸于所研究的人与事之中, 使所研究的人与事成为自己能够感知、体验和感受的东西, 因此, 在叙事研究中, 研究者最好从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出发, 所叙之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亲自做过的。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应与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体验联系起来, 最好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换言之, 教师叙事研究最好是对自己的某种经历的反思与探究, 是经历与思考的统一。倘若只有经历而无思考, 或只有思考而无经历, 都难以有深刻的认识、透彻的理解。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 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3]

自然, 叙事研究也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 但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必须能够直通故事者的内心世界。如果研究者不能被研究的对象所接受, 不能与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沟通、交流, 达到心灵相通, 那么他的研究既难以为继, 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

2. 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一件件教育事情的简单堆积与列举, 这样做既没有意义, 也没有必要, 其所叙之事应具有“问题性”。这些具有“问题性”的事件, 从心理上常常是那些或令人振奋, 或令人彷徨;或令人激动, 或令人忧虑;或令人感慨, 或令人惊诧;或令人悔恨, 或令人困惑的事情。就教育叙事来说, 教师可以叙述的事情可能是课堂上出现的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遇到的障碍;可能是教师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机智的施展;可能是让教师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关键事件;可能是百思不得其解, 而“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得;可能是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开启幽禁的思绪的敞亮与洞见, 等等。

3. 所叙之事要具有启发性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是用事实说话——把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讲述清楚, 做出客观、准确的记述, 而且应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 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与反思。在叙述中融入思考与反思, 对于叙述者来说, 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 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来说, 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与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 联想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 可能引起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在相似情境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 与叙述者形成一种事实上的交流与对话, 从而引发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更多关注, 进而主动地加入到对这类问题的有意识的探索与研究之中。[4]这样叙事, 才能让自己叙述之后, 让读者读过之后, 觉得有意蕴、有共鸣、有所思、有所悟, 从而具有启发性。

三、教育叙事如何叙

教育叙事研究范围广泛、主题多样、内容丰富, 它似乎很难找到统一的格式、规范与要求。但是, 教育叙事研究从研究、写作的过程而言, 也是有章可循的。

从研究的过程而言, 教育叙事研究常常围绕三个事件展开:现场、现场文本和研究文本。现场是研究者考察的对象, 是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现场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 是对研究对象的经验或故事的记录、描述和现场思考。研究文本以前两者为基础, 但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它回答的是经验的意义及其相关的重要问题, 可以形成描述的、解释的、讨论的或叙述的文本等多种格式。[5]在此过程中, 研究者的敏感性与理解力对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倘若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对象缺乏理解、没有足够的敏感性, 就难以有深刻的体会、认识与洞见, 最终使研究流于表面而无收获。而富有理解力与敏感性的研究者才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教育的意蕴, 从习以为常的惯例中察觉出教育的道理, 才能从凡人琐事中悟出人生哲学和生活的真谛, 从而使看似平淡和繁琐的叙事研究富有韵味与理趣。

从写作的过程而言, 有的叙事研究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个陈述, 注重突出其关键部分。这种叙事方式采用“白描”的记叙手法, 尽量原原本本地展现事件本身, 但在记叙中, 写作者并不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而是始终关注事件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有的着重强调研究者个人对问题的认识, 夹叙夹议地陈述事件全过程, 注重研究者个人对事物的判断, 虽然它少了些上述方式的客观和平实, 但写作者密切关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时时以一种反思的姿态拷问自己的认识, 无形之中多了些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对事件的深层洞察。有的从当事人的角度陈述故事, 注意使用当事人的语言和文化, 在事件的叙述中, 写作者更多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陈述事件的原委。这种叙述方式的特点在于运用被研究者对象的语言、行为等, 再现事件发生的场景, 它少了一分旁观者的冷漠, 多了一分亲历者的热情。但不管是哪种教育叙事, 都应包括如下基本要素。第一, 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 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 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 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 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 所蕴涵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6]

值得提出的是, 传统的观念认为, 写作是人们借助文字和修辞技巧再现头脑中存在的观点和事实的一种行为, 而后现代语言观则认为, 语言总是以历时性、地方性的方式建构着个人的主观世界, 写作不仅是结果的表达, 而且是意义的建构。因此, 教师叙事研究就不是对业已发生之事的简单追述, 而是一种学习、研究的方式, 它本身就是教师自己经验提升与能力锤炼的过程, 也是教师自己教育境界的升华与教育理想的塑造过程, 还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意义的过程, 或者说, 教育叙事与教师的自我超越同步。这是叙事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方式, 还是成果表达方式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因于此, 如果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叙事研究,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 若干年以后, 他们的教育经验将丰富、充实而且深刻, 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 他们就很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教育家群体。”[7]

参考文献

[1]施铁如.后现代思潮与叙事心理学[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 (2) :37.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90.

[3]郑金洲.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J].人民教育, 2004 (18) :36-39.

[4]孙启民.教育叙事叙何事[J].江苏教育, 2004 (3) :32-33.

[5]康纳利, 克莱丁宁.叙事探究[J].丁刚译.全球教育展望, 2003 (4) :7.

[6]李明汉.教师校本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2) :V.

3.教育叙事两则 篇三

春天的孩子们下午上学来得格外早,午休的老师常常刚入睡就会被欢快的玩乐声唤醒。那天下午,接近三十度的高温让人产生进入夏季的错觉,这样的天气孩子们难道会不早早来到宽阔的操场尽情嬉戏吗?

当我进入教室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孩子们刚刚结束操场上的奔跑、追逐、游戏,即使看到老师也顾不了那么多,有忙着开窗的,有拿本子当扇子直扇的,有呼哧呼哧直喘气的,空气里似乎都蒸腾着孩子们身上的热气,直向我扑来。为了让他们慢慢静下心来,我决定先讲一个故事,再上新课。于是选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经典《拇指姑娘》开始娓娓讲来,渐渐的,孩子们的目光随着拇指姑娘一次次遭遇而专注起来,眼神充满期待,正当大家听得入神,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老师,她睡着了!”故事戛然中断,所有的眼睛转向第三组倒数第二个座位,趴在桌上睡脸对着大家的是一位女生,哦,是静。上学期刚接这个班没多久就记住她的名字了,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总是高高举起手那么不惧怕发言的一个可爱女生。显然,她真的睡熟了,七嘴八舌的惊叫和责怪都没有惊醒她。我没加思考,立刻举起食指放在嘴边,长长地、轻轻地“嘘”了一声,孩子们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顿时恢复了安静,我说:“别吵醒她,虽然她听不到老师讲的故事了,但是也许她正在做着一个香甜神奇的梦呢!”于是接着讲故事,偶尔一两个孩子会悄悄转头望她一眼,但没有人再去打扰她。

直到十分钟过去,故事讲完了,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醒来,孩子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问她:“你刚才做梦了吗?”静不假思索地点着头说:“做了!”我问:“那你做了一个什么梦?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这回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一醒来就忘了刚才做的什么梦了!”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我也笑着说:“那就想起来的时候把它记清楚了,下次课前听你讲《神奇的梦》,如果你想听《拇指姑娘》的故事,下课到老师这儿来,我把书借给你,自己去仔细读,好吗?”

下课后,她异常小心地从我这儿捧着书回到座位去了,就像捧着一件宝贝似的。

(二)倾听孩子的诗 聆听孩子的心

对这学期新接手的班级,我在习作课前每次都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讲故事或读儿歌内容。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求知欲特别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对听童话故事和朗读儿歌,兴趣极浓。可能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他们思想特别单纯,心地也特别善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我原先准备先带他们读儿歌《欢迎小雨点》,再指导第四单元的学写对话。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兴味盎然地朗诵着我抄在小黑板上的儿歌,读到动情处,还加上了动作,表情那么自然而丰富,似乎完全融入到小雨点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中去了。

我灵机一动,又一次改变了接下去该进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为什么非要把孩子们拉回到和这美好的此情此境毫不相干的生硬的习作内容上去呢?我顺势提出:“你们知道,这大自然中还有谁这么喜欢小雨点,特别欢迎小雨点呢?”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看着他们眨巴的眼睛,争先恐后高举的小手,听到他们由眼前的文字生发出无拘无束的联想与想象,我继续启发:“你们都猜猜,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啊,小动物啊,小花小树苗小浪花啊,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什么节目来热情地欢迎小雨点,等待小雨点呢?”这回,孩子们想的说的就更有趣了,这不就是诗吗?我也兴奋地不时鼓励他们,有时还给他们的话加上原诗中的“来一点”作引子,渐渐的,孩子们自己会引用了,有的还连说几个小节。虽然还显稚嫩,话语还不够凝练准确,可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自己作诗,这诗是他们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看得出,孩子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当诗人的体验,多新鲜啊,多有趣啊,“你们看,我们也会写诗啦,我们也当了一回诗人啦!”于是,趁着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还在继续,我请孩子们拿出笔记录下自己的诗句,并给自己的诗起个题目,题目下写上诗人(自己)的大名。

下课前,多数孩子已经至少写了八小节,我请想读的孩子先朗诵自己的诗,居然不曾发现有哪个孩子不好意思,都是那么大胆而洒脱。原来,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于是,有了以下诗句深深映入我的脑海: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种子钻出泥土等。

来一点,

庄稼长出秧苗等。

来一点,

小草冒出地面等。

来一点,

洋槐开了花等。

来一点,

向日葵摇摆起笑脸等。

来一点,

白杨伸直了懒腰等。

来一点,

沙漠里的生命都在等。

来一点,

小鱼探出脑袋等。

来一点,

小蝌蚪找着妈妈等。

来一点,

蜜蜂采来花蜜等。

来一点,

蝴蝶翩翩起舞等。

来一点,

黄鹂站在枝头唱着歌等。

来一点,

浪花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来一点,

喇叭花奏起了音乐。

来一点,

太阳躲进了云朵。

来一点,

小朋友撑起了花伞。

来一点,

农民伯伯笑出了眼泪。

……

“那么,你们想对可爱的小雨点说些什么呢?”原以为,孩子会在最后来几句感谢小雨点的诗句,可孩子的心又一次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世间万物都喜爱的小雨点啊,

可爱的小雨点,

你多么快乐啊!

你多么幸福啊!

4.教育叙事范文 篇四

浩浩长河,悠悠岁月,弹指之间,教坛生涯20余载。铃声响,歌声起,谆谆教导,朗朗书声,日复一日。送走熟悉的背影,迎来陌生的面孔,年复一年。蓦然回首,恍然大悟:喜怒哀乐,正常教师!喜!逢年过节,欢聚一堂;婚嫁乔迁,举杯同庆;升职加薪,可喜可贺……除了这些,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之喜,还在于自己言传身教,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还在于看到学生知识技能日益长进,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还在于耐心细致地工作,家长信任放心;还在于不断学习,能力素质提高,受到同事的尊敬;还在于勤勉工作,受到领导的肯定表扬,上级的奖励,更在于他日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新的学校成绩优异,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怒!一个小学校,折射一个大社会。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教师第一怒,最多在于学生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却不能简单粗暴,怒不能发,怒火不能冲天,只能填膺,郁积为亚健康,难以做到带着爱心笑脸进课堂;第二怒,怒规章制度太多,应付检查消耗时间精力太多,不能全身心投入搞好实际的教书育人工作;第三怒,无力改变应试教育魔咒,无法因材施教,眼睁睁看见个性被磨平,千里马平庸,无法看到中国的爱迪生;第四怒,怒自己曾经呵护过的待进生,被一些教师中的害群之马为了提高平均成绩,而逐出校门,害群之马却捧着金光闪闪奖杯;最怒,评定教师工作好坏的人不是服务对象——学生和家长,而是高高在上,巨人千里之外,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领导!

哀!医生之哀在于治不了自己的病,理发师之哀在于不能给自己理发,教师之哀首先是忙于教别人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教师子弟不成材,沦为败类者比比皆是。教师第二哀是社会把教风不正现象归罪于教师,没有人骂送礼要求好座位的家长,只有人骂收礼排座位的教师。教师第三哀是有人怪教师狠心给学生加重课业负担,没有家长情愿放弃上大学这座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机会。教师第四哀是忙于给学生排名的同时,自己同时身受排名之苦,挖苦讥讽排名靠后的学生,逼人寻短见时,忘记自己被人排名,面对靠后的无能与无奈时自己也寻死觅活。教师第五哀是顶着待遇高的头衔,出手却寒酸,摆脱不了酸先生的绰号,君不见豪华轿车别墅有多少在教师名下!孩子不成材,只怪教师教导无方,不怪受自己影响太大,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室,同样的书本,跑到学校胡搅蛮缠的家长却不曾想到是因为孩子和生他养他的人不同。

乐!乐是一种人生观,最近网上流传一道选择题:你愿意坐着宝马哭,还是骑着自行车笑?可见,乐不乐完全在于自己。同样一个七十分,有人因为进步了而高兴;有人因为退步了而懊恼;也有人在总结得七十分的经验,丢三十分的教训。惊闻有同事因为自己带的班级平均成绩比其他班少6分而自尽,惊闻有同事因为没有评上职称而跳楼,惊闻某机构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一个结论:79%的教师心理亚健康。生活在一个国富民强,衣食无忧,病有医保,退有养老的时代,怎会悲剧不断呢?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重要的老师啊,听我给您讲一个故事:考试结束,一位老师懊恼地说:完了!我能认对几千字,偏偏认

错本次试题中“千里迢迢”的“迢”,我把它给学生教成了“zhao”,成绩出来了,结果出错的只有几位同学,有几位同学早到读课文时被值周教师听到帮忙纠正了,有几位同学课后做练习时查到了正确的答案,有部分同学的作业家长检查时改正了,还有些同学上课没注意听讲,选择时蒙对了。所以笔者认为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绝不是某一位老师的事情,相关的人都有份,再说,谁把所有学校,所有年级,所有科目的倒数第一都拿了?何不与其他有同样遭遇的人探讨面对良策呢?也许评不上职称的教师想向屈原以死唤醒国人一样以死来引起人们对不公平的关注,可是大河向东流,不公平之事从来就有,永远不会停止发生,历史的天平遭受潮流的撞击,任谁执掌也不能保证不左摇右摆。“人不知而不愠”,可见孔圣人也有不被赏识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可见欧阳修也遭贬不得志,我们比孔子的贡献如何?比醉翁的才能如何?况且没人敢没人想治谁于死地!面对亚健康的心理问题更没必要大惊小怪,问卷提问到:你有没有下楼之后又上楼锁门,结果发现自己出门时已经锁了的经历?我答道:有啊!诊断曰:应该引起注意。我说:胡扯!那几天,家里忙,学校忙,没有睡好,所以忘性大,再说这种事情又不是只发生在教师身上!大多数人不正常那不就正常了吗?

斗转星移,几度春秋,寒来暑往,光阴易逝。身处活生生的小社会喜怒哀乐之事不发生才怪,但愿各位教师同仁有喜则贺,有怒则拍桌子,有哀则抱怨,有乐则开怀大笑。但发泄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选择正确的对象,切忌在庄严的课堂上,神圣的学生面前简

单粗暴!但愿各位教师同仁能好好珍惜得到的,好好放弃得不到的,少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想办法,共同期望明天会更好!

5.教育叙事范文 篇五

——记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观寺初中 杨孝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情的岁月于凝眸回首间无声地逝去,回首走过的三十多年从教路真是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有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寻觅;也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更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充实与快慰。

1974年4月高中毕业后,满怀激情与梦想,我踏上教书育人的光荣征程。几十年里,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植根教育沃土,开启追梦之旅

奥斯托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景仰、一份执著去实践我的教师梦的。我的职业信念是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可当时对这个“好”的理解比较笼统,并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由此我开始了一段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奋斗历程。凭着年轻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五年来我一直超负荷的工作,我几乎把学校当成了家,除了睡觉休息,我和学校几乎寸步不离。在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中,这样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格的形成与接触到什么样的老师有莫大的关系,这使我坚定了探索如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的决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凭着这番感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尽量用鼓励和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处理学生问题时力求公正民主,并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尽全力给学生做个好榜样。在学生的评语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句子:“您是我们见过的最具活力的老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打球,增进沟通,愉悦身心;“您是特别开朗特别喜欢笑的老师,同时也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这样快乐的课堂,我们喜欢”——我一直奉行快乐教学,学生只有乐学才会学有所成;“老师,没有您不断的鼓励和加油,就没有咱们班的奇迹”——这是我教的初二一班学生给我的留言,从一名不文的普通班级,到学年公认的品牌集体,其间闪烁着无数次的称赞和鼓励,我的 学生们愈加光彩照人,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幸福。平时在课下,学生向我问老师好,我都会微笑回应。学生的文具不小心掉了,我会很自然的帮他捡起来,与学生做思想沟通,如果我坐着,绝对不会叫学生站着。对于初中生而言,被平视的感觉非常重要。正是我乐此不疲的这些小的细节,赢得了家长、学生和同仁们的欣赏,也获得了尊重。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把这样的风格坚持下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而作为教师本身,也在育人的同时收获别样的幸福。

二、搏击课改风云,强健梦想羽翼

初出茅庐的我对于课堂教学还很新奇陌生,可职业赋予的责任感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我一方面在教学上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钻研教材、教参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开始向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能拿出一套全面的理论,但我明白了一堂课必须要做到的几点: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挖掘;二是对教材结构的分析和整理;三是精选材料;四是锤炼教学语言;五是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不再满足听老教师的课,而是邀请同行听我的课,由最初惧怕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变成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的锤炼,我的羽翼日渐丰满,开始了新一轮课堂实践水平的检验。2001~2004连续几年获得县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中我的教学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引导,巧妙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终使学生从消极走向积极,使认识模糊走向清晰。

这些实践和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效果也发生实质转变,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了体现。我的课堂教学日臻成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三、立足教育管理,奏响圆梦乐章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我们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妨以表扬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例如:陈磊同学刚来我班时,成绩非常不理想,还经常违反纪律。可是当他的班级工作被多次肯定后,他劲头十足,也严格了对自己的要求。如今,他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负责的班级地理工作却是十分出色,从来都不需要我的督促,中考时顺利考进了高中.又如,李格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来不问不懂的题目。另外,我还喜欢在接班的第一个月就设立“班级明星”的评比活动,以后每月进行一次,这活动涉及的面 很广,有“学习明星、班干部明星、爱集体明星.守纪明星,自强明星,卫生明星”„„等等,一共有十几项,出榜张贴.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的热情高,效果很好,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全班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现象。再就是我还想尽一切办法让班级在学校中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得到学校表扬,以此激励同学注意个人形象,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进步。如每年的运动会开幕式,为了让学生在公众场合得到鼓舞,我总是力求出新,每次都得到了学校的表扬,也就是这样一个小举措,增强了学生整体向上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由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必要的表扬是成功的阳光、空气和水。但是,我认为表扬要注意对象,注意时机,注意场合,注意分寸,否则表扬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味道,甚至会被人以为是讽刺、挖苦等等。

因为在教育管理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健康的成长,所以我又总会足以让自己有无悔的收获。每送走一届毕业班便是我的长期付出得到了回报之时。当学生从我的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我就像果农望着满园沉甸甸的果子,心中充满了甜蜜。学生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老师,感谢您默默的付出,您的辛苦我们铭刻于心,您是我一生中最不能忘记的老师,充满活力和朝气,是您带领我们从阴霾走向曙光,是您给了我们继续追求梦想的力量„„”这些话语也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使得我能够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永葆激情和干劲。

还没从学生毕业的惆怅中舒缓过来,我又成为初一的班主任。在继续坚持我的班级管理目标下,又制定了班级管理原则:管理学生要民主;奖惩学生要公正;教育学生要宽容;关心学生要真诚;指导学生要科学。确定实现目标的保障: 协调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抓好班风促进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形成;加强理想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分析、学法指导,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生活。我延续了上一届班级的口号,把班级的核心文化定位为“执著勇毅”,喊着口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集体从“军训优胜班”到“校园广播操比赛一等奖”,从“运动会精神文明奖”到“舞动青春校园集体舞大赛第一名”,再到每周必得的红旗班级、绿色教室,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学生在集体的怀抱中获得了参与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行为更加自觉规范,学习状态日渐高昂稳健,考试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年交口称赞的品牌班级。我在不懈的耕耘付出中也多次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及奖励证书。自1988年起,多次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荣誉。2003~2005年连续几年取得全县中考语文前十几名的较好成绩。

四、立志终身学习,持续梦想动力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试想孩子们就连节假日还都忙着学这学那,我这做教师的怎能不学习呢?社会的迅速变迁使身边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我们来回答,我们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至少应该去努力了解一些。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老观念上,而应该进化为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现代的教育 是终身的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更应该是受教育者,要处处丰富自己的知识,时时为自己“充充电”,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这样的感悟中,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增强自己的阅读量,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傅道春编著的《教师技术行为》、《教师行为优化教程》、《教师行为访谈》、方明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肖川著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和《教育的视野》等教育专著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班主任之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期刊我每期必读,此外,为了紧握时代脉搏,我还定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读者》等期刊。在长期阅读中,我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和读后感,在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研修会后,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青年教师的读书沙龙活动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收获。遇到特别好的文章,我都会打印出来,利用班会时间,与班级学生一起阅读,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学识广博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来自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体验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身才干,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学习的乐趣带给我们的学生,让知识的力量世代相传。

五、投身教学科研,明确梦想航向

《寻求教育之道》和《寻求教育智慧》等校本研修教材的学习,让我走近了魏书生、郑杰、李镇西、肖川、张文质等教育名家,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积淀,课堂教学更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教而无研,行而不远”。我开始了在研究型教师、复合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上的跋涉。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所获的经验帮助我对课题的思考渐行渐远,渐行渐细。在培训、交流与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的思考。带着这些思考反观教学,我对教育教学形成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体会。我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并没有放弃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多次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育论文。

6.春天在叙事中抒情[范文模版] 篇六

小的时候常常和伙伴们谈论哪个季节最可爱,有的说喜欢冬天的银装素裹,可以打雪仗垒雪人,还能过大年穿新衣吃饺子;有的很贪恋夏季的热情四射,再不用为穿什么烦恼,可以光着脚丫爬树,甚至可以跳入池塘洗澡、摸鱼儿;大多数伙伴们都会认同最可爱的要数秋天了,这个季节清爽伴着金色的收获,这时候桃、杏、梨、李还有苹果都熟透了,即使咬上一口红薯、萝卜也清凉可口嘎嘣脆呀,放眼望去天是那么深远那么湛蓝,无论是白天还是星夜只要用心去望着天际尽头,望着望着仿佛自己就轻飘飘飞升到天庭的神话世界里了;然而,几乎绝少有喜欢春天的话题,北方的春天总是和春寒料峭、风沙弥漫联系着,那时候我们一直疑惑,为什么古往今来会有那么多赞美春天的诗歌与艺术作品呢?

北方的春天干涩又寒冷,我小时候生活的沙区枣乡更是还多了一项风沙,多少年以后妻子提起初到婆婆家的印象,还会说床上、桌上、地上到处都蒙着一层沙土呢。记忆中的春天就是每天都迎着扑面的寒风去上学,每天都听着风儿掠过旷野的荆条吹响尖利刺耳的哨声,那风沙眯得人几乎无法睁开眼睛,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一天下来任谁都是一脸黄沙,眼角上、牙齿里、鼻孔里到处都是,要是扣扣牙齿牙碜得起鸡皮疙瘩。刀子般锐利的风儿似乎比冬季还疯狂些,只要一天不洗脸,它就在孩子们的脸上刻出带血的皴痕,因为冻伤而渗血的小手一会就要从袖筒里抽出插入胳肢窝的棉袄取暖——那恐怕是最后的一点热度了„„总是盼望着春天快点过去才好呀,在焦灼与期待中春天总是匆匆而过。多少年后回想一下春天的感觉,还真是应了那句诗:一场春梦了无痕„„

转眼间昔日的懵懂少年已经步入不惑,四十余春秋飞度确如秋水惊鸿、白驹过隙,曾经的那许多烦恼回首间早已如岩上无心云相逐了。进城工作后,远别了沙区似乎也隔膜了最初的关于春天的烦恼,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和常年的室内生活,几乎让我淡忘了关于季节的话题。今年的春天应友人相邀到林虑山间小住,到不是为了欣赏春景,我只是倦怠了磨道般单调生活的乏味,就想试着改变一种生命状态,虽然只能请上几天短假。

去的那天已经是阳历四月阴历三月中了,隐晦的天空弥漫着柔和的深灰色,车窗外洒落星星点点的春雨,很快山里传来信息说山上正在下雪,他们描述的像是飞舞鹅毛,又如飘落的梨花瓣一簇簇一片片,司机告诉我们要是这雪一直这样下下去今天或许进不了山了。然而两个小时后已经可以重新上路了,我本来躁动的心中却因为这场桃花雪平添了几分润润的清凉和欣悦,“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果然与城中不同啊!但是沿途只是看到湿漉漉的地皮,已经看不到一丝丝雪的踪迹。到了驻地,房间里特别像是个大冰柜,又冷又潮,比室外还要冷一些,好在我不是冲着看春景来的,因而并没有感到有多少失望。刚住下的三两天在冷冷清清中捱过的,觉得整个人都蜷缩着,似乎在延续冬天的记忆,我有点怀疑自己真的能坚持下去吗?北方山中的初春总是让我从心底涌起一个成语——山寒水瘦。

也就仅仅过了三天,一下子又变得艳阳高照了。同行的老苏突然指着山谷说:看啊,真的就像幅水彩!我顺着他的手势看去,果然就见昨天还灰蒙蒙一片的柳树在艳阳的斜射下妙曼之极。那柳树们光鲜通透,绽出了鹅黄色的嫩芽,每根枝条都努力向上。“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那山谷中、山坡上三三两两的象笼着轻纱如轻烟梦幻般的雾树无疑是此时的主角,我连续按下快门,却总 忍不住换个角度再拍。

转晴后的天气带给我钻出被窝的勇气,大早起迈出门来迎接我的总是清亮的鸟鸣,鸟的歌唱近在咫尺,在树叶间,在嫩芽儿里,在头顶的某个方向,仿佛顺着枝桠流转。绕到房后,猛然间就看见有两只长着长长美丽尾羽的鸟儿,身体修长、步态轻盈、头戴羽冠,一会儿它们亲密地耳鬓厮磨、浅笑低语,一会儿又闲庭信步、顾盼多姿。看到我的出现,它们并不惊慌,时而不经意的看我一眼,然后又把脑袋扎入草丛间觅食,似乎很是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光,我反复调试着尼康小钢炮,200毫米的焦距似乎太短了,卡在数码机身上虽说已有了350的焦距,但是不用三脚架又感觉有点飘,早晨的光照度远没有眼睛看到的亮,高感光度下入门的单反数码损失掉的层次又太多,只有继续一点点靠近,那鸟儿连续快节奏望了我两眼,突然就像孩子们折的纸飞机,舒缓地划过一条优美的曲线,飞到山谷里去了„„

柔柔的小草在风中颔首,露珠打湿了裤脚,深褐色藤条生硬地划破了肌肤但却很有弹性,油油的青草味儿正悄悄地四处弥漫,露珠儿在叶尖上荡着秋千却不肯轻易滑落„„我不愿行的太急,既是贪恋周围的景致又怕惊扰了正在对山歌的鸟儿,徐徐地移动着脚步,却在身后印下一条清新的踏痕,像是国画写意的笔触又如春天不经意抹过的一笔淡淡的油彩。石缝里、小溪旁一色是逼人眼的片片中黄,那是细细枝条上绽放着的小花,是迎春呢?还是连翘呢?我不得而知。不过要是迎春的话名字起的贴切,要是连翘的话油然多了几分清雅与联想。

虽说半山腰就盘旋着很好的柏油公路,我却在峡谷里仡仡而行,脚下是一块块石头,许多都有一间房子大小,它们慵懒地依偎在一起,正好供我跳跃、攀爬。到了夏季或者秋季,整个峡谷会有很充沛的溪水,这些石头全都浸在水中,那时恐怕游者会很好奇水底下会不会有很奇特的宝石吧?这会儿整个河道都对我敞开了胸扉,然而却了无所获。背阳的山壁上往往挂着上个冬季留下的冰雪,形成长长的冰柱,山脚下总会有汩汩的清泉,虽然水量不大,可是那涓涓不绝的势头很让人钦佩于它的执着与坚韧。我索性就躺在那平阔的大石上,素面朝天、放浪形骸,换个视角度去审视头顶的这片蓝天,就像小时候那样,应该说已经许多年没有这种心绪了。慢慢地,耳边没有了喧嚣,风儿抚过脸颊,渐渐融入在春天的怀抱里了,一任阳光抚摸着额头、脸颊,一任时光悄然流逝或者噶然停在这一点上——每日里为生计熙熙攘攘的人们,有几人还能有心又有闲感悟大自然的博大与多情啊!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南方或许早春二月已经是春满枝头了,我们北方却在三月(农历)之末才会让人领略到她的姿彩。我没想到连日的阴霾就这样被春日阳光一扫无踪,更没想到冬季里原本灰暗的植物,经春风一度竟如此娇艳、生机勃勃,也只是三五天的功夫,山间的杏花、梨花、桃花竞相开放,黑黑的树干上相继招摇着嫩嫩的枝条„„春天是观世音大士手中的嫩柳枝吗?溪水自玉净瓶里流出吗?我哪里还有怨春、谤春的理由呢!她有着一双复苏生命的妙手,不仅抚平了失败的伤痛,还给一个个暗淡了的生命涂上耀眼鲜亮的色彩,她更会用希望来重新定义失望,把永不屈服的种子漫天撒播——走进了春天,我相信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零开始!

7.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力 篇七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 一直沿着两条路径向前发展。第一条路径是理论的探讨, 很多学者从学理层面探讨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原理。第二条路径是叙事研究者依据叙事理论进行实地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 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是教育叙事研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意义

1. 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于教师

教师的生活是由事件构成的, 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师经验的短篇故事。这种教育“记叙文”使发生的事件不再随记忆淡忘而成为无意义的东西, 它以记述下来的形式保留了“历史”, 给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韵味, 从而固守了一份对这个世界和生活创造的意义。教师自我叙述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育叙事研究能真正使教师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 使教学一线的教师人人都有参与教育研究的机会, 切入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 对教师亲历的教育生活加以疏理、选择、整合、贯通, 从而在一种基于教师亲历的现场感的叙述之中, 能“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又能“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 解析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 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从而解决和攻克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顽症;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学一线的教师有了一种操作方便、实施容易和效果实用的科研方法。

2. 教育叙事更加接近日常教育“真相”

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 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 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 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 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 那么, 教育叙事研究就将使日常教育经验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另外, 教育叙事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而语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开展教育叙事, 它可以让我们离开冰冷的说教, 感受教育生活的多姿多彩。教育叙事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个体体验的关注, 使教师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从而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当教师以叙事者的身份参与自我教育生涯历程之中, 不断地谋求自我教育生活的价值追问与意义反思, 就使得教育叙事不仅成为教师个体提升、改造日常教育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师个体改造、提升教师自我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此意义上, 教育叙事对于教师自身而言, 就不仅是一种介入教育研究的方式, 而且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 是作为一个教育人“反思地”、“探究地”存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对周遭世界的发现往往同时就是对自我心灵世界的发现。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困惑与展望

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不过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对于叙事研究的反思与批评正是叙事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对叙事研究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 认清叙事研究的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其次, 从历史的眼光动态地看教育研究的发展, 叙事研究为教育研究的多样化注入了活力, 而其自身也在随之不断完善与发展。第三, 叙事研究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即在开放和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 要深入认识事物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决不能忽视其产生的特殊环境。第四, 叙事研究的开放性说明了无论采用哪种研究方法而得到的结论并不能证明其永久的有效性, 而只是对他人的研究有所启示或成为继续研究的基础。

1. 身份关系:

叙述者与研究者谁向“读者”讲故事?讲述者与“听众”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关系?在叙事研究中, 叙述者的身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影响着叙事文本的特征、价值及可信度。必须指出的是, 叙述者的身份不仅指文本的讲述者, 更是指叙述者的一种关系状态, 一种地位状态。

2. 价值倾向:

叙事研究有比较鲜明的“立场”意识和价值取向, 因为“生活故事”本身似乎永远都在诉说着某种, 态度、某种倾向, 而研究者或解读者亦有着自己的“前见”, 所以这种研究不像科学一实证范式那样做到绝对客观、冷静, 由于教育活动是一种价值色彩很浓的从主体到主体的活动, 教育叙事研究比其它的一些叙事研究带有更强的价值倾向性。我们以为, 有价值倾向不见得就是坏的, 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其价值观色调较鲜明, 叙事研究更是这样, 对此已有很多论述, 就不赘述。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存在一度受到质疑, 其有效的发展依赖于对它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只有这样, 教育叙事研究的才会生气蓬勃, 足以承载着教育的理想, 这是由它的独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段晓明、陈荟:走向生活体验——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4期

[2]丁钢:象范梅南那样做叙事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

8.体育教育叙事 篇八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激励、肯定和赞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需求,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学生有自信,才能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看得很平淡,知难而不退,反之,学生缺失自信,就会表现出动作上的拘泥和心理上的胆怯。

记得有一次,我给七年级学生上体操课——肩肘倒立,在我进行了讲解、示范、辅助练习之后,就让学生自练。已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我去看他们的动作展示,热情特别高。这时,我却发现班上的女生大多数呆呆地站着不去练,旁边的男生笑着大声地说:“老师,她们胆子特别小,不敢去做这动作的!”话一说完,周围的很多男生都起哄地大笑起来。她们都害羞的不敢抬头,我看着她们,亲切地说:“不敢,没关系的,老师给你们保护帮助,你们放心去做,大胆点,万事开头难,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花木兰,今有你们,你们肯定行,对不对?”听到这话后有女学生心动了,终于有一个女学生到我身边来了,说:“老师,我想试一下。”通过我的保护帮助她做起来了,接着就有很多学生通过保护帮助不会做的女生也都完成了动作,我高兴地说:“看,你们真棒,你们都勇敢地去做了,这就是一种进步,而且做得都很好,你们真勇敢,这样,老师不给你们保护帮助,再试试,你们肯定行的。”在后面的练习中,她们都坚持不懈地练习直到下课,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们都很兴奋。

从这一案例中,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找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的武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能讽刺、挖苦学生,防止他们形成自卑人格,产生自我否定倾向。特别是“后进生”,更想得到老师的激励,一个善意的点头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一个赞许的微笑会让他们产生成就感,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的学生会用更大地热情去学习去锻炼,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Excel基础教程:选择特殊类型的单元格下一篇:XX学雷锋征文:雷锋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