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措施

2024-09-2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措施(精选11篇)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措施 篇一

1、活动室、教室常通风,被褥常晒,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2、各班教师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适当地让幼儿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3、老师们引导幼儿子多活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等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障幼儿室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

4、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二、肺炎

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措施 篇二

1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养殖场的选址和布局要根据动物防疫的要求建设, 畜禽舍的设计建设要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养殖场必须在大门进出口设消毒槽 (池) , 槽 (池) 内放石灰粉或苛性钠等消毒药物, 冬季可加入盐防冻。采光、通风和污物污水排放要设施齐全, 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应设有患病家禽隔离圈舍和病死家禽、污物污水的处理设施、设备, 有专职的无人禽共患病饲养、防疫、诊疗人员, 健全防疫、消毒等制度。养殖场要进行规划, 不能建在村内、村边、路边, 场与场、户与户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 不能连片, 从而减少互相传播的机会。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育的原则, 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养殖场要根据自己的生产规模建立种畜禽的繁育, 来保证自己的需要。养殖场饲养的畜禽最好实行“全进全出”,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圈舍的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和空栏一定时间, 确保圈舍环境卫生, 保证下一批的畜禽也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不同种类的畜禽不能混养, 混养是导致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各种动物混养将导致畜禽一些共患病和群体病的发生。这是因为畜禽的种类不同对饲养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病原体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 对疫苗的反应效果也不一样, 这样就造成了病原体的长期存在, 反复影响, 使疫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防疫意识增强防制观念

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 有目的的选择畜禽养殖的品种。按照畜禽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搭配饲料, 以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保证饲料的质量,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测定畜禽的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配制出不同生产阶段和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饲料减少养分的过多供给。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畜禽营养需要的低蛋白质平衡日粮, 可以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 降低饲料成本和减轻养殖业粪便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畜禽传染病的发生。饲料中添加粗纤维, 使用酶制剂减少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 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 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的生产模式, 减少畜禽间传染病的传播。畜禽舍应该注意通风环保, 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冬天注意挡风取暖。定期驱虫, 驱虫后应彻底清扫圈舍并全面消毒。养殖场四周栽植树木, 场内种植草坪, 即可降低夏季畜禽舍的温度, 又美化了环境, 还能减少畜禽间传播病的传播。

3 加强疫情监测

畜禽的疫情监测是分析养殖水平的需要, 是解决饲养环节存在问题的需要, 也是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对疫情的监测, 平时应对饲养管理和防疫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记录, 对有疾病的畜禽, 要隔离观察和防治, 确诊病因, 及时治疗。对死亡的畜禽也需确诊病因, 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突发的重大动物疫情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尽快采取隔离封锁措施, 扑杀患病动物, 按要求彻底消毒, 并对受威胁区动物紧急免疫接种, 防治疫病的传播。

4 制定严格动物防疫措施

规模养殖场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 规模养殖场的进出口要设立长6m, 宽3m的消毒池, 一律不允许外来人员以及其它动物进入规模饲养场。饲养场的饲养人员进出饲养场要及时进行更换衣帽, 进行严格消毒, 防止带出或带入病原体。动物防疫工作贯穿于规模饲养场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和良好的生产条件, 有效控制动物的疫病, 按程序进行免疫注射, 采用有效方法进行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控和检测, 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定期对规模饲养场的环境和畜禽舍进行消毒, 消毒药物至少要有3~5种交替使用, 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对畜禽的粪便要及时清理, 防止疾病的传播并把粪便做高温发酵处理, 规模养殖场要在通风口处增加窗纱, 防止蚊虫进入, 严禁在规模饲养场内解剖病死动物, 防止一些传染病的蔓延。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实现规模饲养场的安全生产尤其重要, 《动物防疫法》重点强调防检结合, 防疫措施的结合需要检疫工作促进、把关, 要重点结合产地检疫和市场督查, 通过发证、查证、临床检查等手段, 促进防疫工作的全面开展。

5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定期对饲养的畜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所以, 免疫接种对控制、消灭畜禽的传染病极为重要。

5.1 疫苗的选择

正确选择疫苗的方法应是:一是选择专业生产和知名度较高的厂家提供的疫苗;二是选择具有良好疫苗运输和储存条件的经销商。购买疫苗时, 检查经销商储存疫苗是否达到疫苗所要达到的条件, 如检查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期、保存温度;检查疫苗是否损坏、封口是否松动、疫苗是否发毒变质;三是正确按科学免疫程序进行, 做到不漏免。

5.2 免疫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 应观察接种禽畜是否健康, 天气是否恶劣, 免疫接种应于畜禽状态良好时进行, 正在发病的畜禽群, 除了那些已证明紧急预防接种有效的疫苗 (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等) 外, 不应进性免疫。进行疫苗接种最好安排在早上或晚上;其次, 在接种疫苗前后2d, 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些维生素, 以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 减少应激;第三, 免疫接种时应注意接种器械的消毒, 对所有接种设备采用高温灭菌法进行消毒, 严禁使用消毒剂对器械消毒, 因器械上残留的消毒药会直接杀死疫苗, 造成免疫效果下降, 注射器、针头和滴管等在使用前彻底清洗和消毒。接种工作结束后, 应把接触过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浸入消毒液中, 以防散毒。

5.3 选择科学的免疫途径和方法

(1) 注射免疫时, 1个注射器上的针头注射一批畜禽后应进行更换, 当畜禽中存在病患时, 必须1只畜禽使用1个针头, 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点眼滴鼻免疫时, 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和鼻腔;饮水免疫时, 应使用凉开水稀释疫苗。冬季做饮水免疫前应限水2~3h, 夏季应限1~2h, 使疫苗保证能在1h左右饮完。稀释疫苗的水不能含消毒剂和金属离子。

(2) 在生产实际中, 很多养殖场以为免疫剂量越大, 效果就越好, 这样有时就会造成免疫抑制等不良现象。不但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反而会造成免疫失败或毒性反应。因此应选择正确的免疫剂量。

(3) 在生产实际中, 常用有点眼、滴鼻、饮水、喷雾、滴口、涂肛、皮下注射, 胸肌、腿肌注射和刺种等方法。不同的疫苗其免疫方法也不同, 如新城、支气管二联以点眼、滴鼻为好。不过今年来, 有些养殖户也用于饮水免疫, 但饮水免疫应要加倍剂量, 并且也应在短时间内饮完为好, 值得注意的是新城1系苗不能进行饮水免疫, 只能以肌肉注射。鸡痘疫苗则应翅膀下刺种。雏鸡接种油苗皮下注射最好, 其次才是肌注, 针头大小应按畜禽的大小来确定。

(4) 同时接种一种以上的弱毒疫苗时, 应注意疫苗间的相互干扰, 使两者的功效降低, 导致免疫失败。

(5) 做好免疫档案。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接种日期, 畜禽群的品种、日龄、数量, 所用疫苗的名称、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使用方法及操作人员等, 以备日后查寻。

6 免疫接种时用药要注意的事项

3.浅谈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篇三

关键词:春季;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5-02

在我国,春季是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与气候以及病菌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当春季来临时,气候温度仍然较低,也使得人们集中于室内活动,彼此接触较多?再加上门窗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室内与外界的空气不流通,较高的室内温度给病菌的繁殖带来有利条件?春季传染病种类多危害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传染病类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类型

春季发生的传染病种类较多,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这些传染病不仅对成人健康不利,也会损害到儿童,特别是由于儿童的抵抗力较弱,患病的概率更大?在春季,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因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感染的物品来传播?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疼?咳嗽?发热?全身酸痛?畏寒等?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都易感染流感,被感染后,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因而会出现反复感染发病?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节最易发生?如果没有经过麻疹疫苗接种人群在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麻疹患者年龄多分布在1-5岁?

传播途径:唯一的传染源是病人,病人通过的眼?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痰?鼻涕等来进行传播,患者尿和血液中也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人被麻疹病毒传染后,经过10-11天的潜伏期,开始出现打喷嚏?流泪?眼红?怕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第4天开始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在全身出现,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普遍容易感染麻疹病毒,但更多见于婴幼儿,但随着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或者呼吸道飞沫来进行传播,如果直接接触病人皮肤或者粘膜疱疹液也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首先出现发烧症状后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明显有疼痛感?部分患者也出现咳嗽?流鼻涕,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

易感人群:一般婴幼儿和儿童为易感人群,患者年龄段多分布在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容易成为感染孩子的感染源?

4.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病毒主要靠空气传播,通过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衣物?种蛋等来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经过1-7天的潜伏期,出现头痛?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有些病人病情严重腹痛?腹泻?结膜炎?高温39度等症状?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都容易感染情流感,12岁以下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

二、常見传染病预防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春季常见传染病已经都可治疗,只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学习了解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就能够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常见传染病针对性预防办法

(1)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

当前,流行性感冒是春季最常见的传染疾病,而且流感病毒变异较快,类型众多,对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预防措施?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体质,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2)麻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麻疹比较好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对儿童来说,在5?6个月大小时接种一次,在7岁时再接种一次麻疹疫苗,能够很好预防麻疹病的发生?另外,要尽量减少与患麻疹病的人群接触,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且注意房间内的通风,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另外,要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出现病情后应当及时就医?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措施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禽类传播,因此,要尽量少接触禽类,在食用禽类肉制品时,应当彻底煮熟,对蛋类也要进行加工,不宜生吃蛋类?对存放的禽类食物要熟制品与生鲜分开,不能放在一起,避免病菌污染?

2.其他预防措施

针对春季常见传染病,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一是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澡?洗手以及及时更换衣物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不随地扔垃圾,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当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当及时洗手,或在接触过程中佩戴口罩? 二是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春季比较干燥,要注重补充水分,同时要多吃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蛋类?鱼?奶等?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三是加强群众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春季传染病多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的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因此,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春季发生的传染病种类较多,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春季常见传染病已经都可治疗?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认真学习了解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就能够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邢敏.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J].《药物与人:相约健康》2014年第01S期.

[2] 王宏臣.春季常见传染病预警[J].《家庭教育:幼儿版》2012年第4期

[3] 一帆.有效防范春季传染病[J].《父母世界》2010年第3期.

[4] 吴平.春季常见传染病 预防知识[J].《科学咨询》2014年第3期.

4.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篇四

冬季是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诺如病毒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的高发季节,由于学校人群密集,是各类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场所,提高对冬季传染病的防范力度,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现列举几种学校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请各 班级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呼吸道传染病(感冒)

为预防校园季节性和流行性感冒,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校园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加强室内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应定期开窗换气。

2.学生熟练掌握洗手法,养成规范洗手的习惯。劝告学生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

3.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学生的缺勤记录,对有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若发现学校内缺勤人数、发热病人突然增多,应立即报告学校保健员。

4.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也可以定期在课室内进行熏醋消毒。

5.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为流感暴发流行的班级要按规定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校内环境和空气的消毒。6.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二、肠道传染病(诺如病毒)

冬季易发生病毒性腹泻,幼儿、学生是易感人群,易通过污染的水源及食品传播感染。而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是学校中常见的冬季肠道传染病,从近些年国内外发生的一些案例分析统计来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我们卫生和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由于学校人群密集,学生学习生活集中,是诺如病毒重点防御区域。各学校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饮食和环境卫生安全,做好学校食品和环境卫生的监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以保证校园卫生安全。

针对诺如病毒的流行传播,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做好疫情监测

重点做好晨午检工作,和因病缺课上报工作。班主任和家长要密切留意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情况,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早到医院治疗。2.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预防诺如病毒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路边小店和流动摊贩的零食、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加强室外锻炼,发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诊状,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3.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学生在校内外禁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4.提高教室卫生质量。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和垃圾,多开窗户,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对病毒、细菌易滋生、易传播的区域进行消毒。

三、其他传染病

5.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篇五

一、学校常见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 :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5、水痘:

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6、流脑:

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7、乙脑:

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二、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上述学校常见传染病除手足口病外,均有相应疫苗可预防。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4、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

5、在传染病流行高发期尽量避免让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患病机会。

6、药物预防 :可服板蓝根冲剂、玉叶冲剂等抗病毒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三、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范措施:

1、疫情的判断与核实:根据上述介绍的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判断与核实为何种传染病;确认后向区疾控等有关部门做疫情报告。

2、坚持晨检制度: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要求,认真询问、观察、检测(测体温)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认真登记《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3、严格病人隔离:严格掌握并按上述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责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直至满隔离期限后或经市级以上医院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患病学生方可返校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4、执行疫情日报告:每日根据晨检结果,指定专人汇总填写《学校晨检结果汇总表》,报告当日新发病例数、痊愈病例数,住院病例数等信息。

5、环境清洁与消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定期对教室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

6、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学会勤洗手、勤晒被、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的十五字防病口决。疫情发生期间同学不互相探望、串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

7、保护易感人群:对未发病学生可建议由家长携带到当地卫生院应急接种相关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四、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

1、消毒原则 :学校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平时注意加强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开展消毒工作,若有传染病疫情存在,有针对性消毒。

2、消毒场所 :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礼堂、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

3、消毒对象与方法:

(1)地面:上述各场所地面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2)空气:房屋密闭后:①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A、B液在使用前需混合放臵24小时后,方可按比例配制使用)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8毫升/米

(3)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4) 手与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棉球、纱布块擦拭,作用1 分钟~3 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6.浅谈羊场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篇六

近年来, 以市场为导向, 加之政策利导, 有力推动了养羊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变。随着规模羊场的发展, 必将带来羊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现就羊场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浅谈己见。

1 做好羊场饲养环境控制

羊场饲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羊经济效益, 也是能否为羊群提供舒适、清洁、卫生和安全环境, 发挥最大生产性能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1 科学合适选址

羊舍选址首先要保证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在地势上应选址地形高, 背风朝阳的夏天有利于防暑、冬季有利于保温的合适位置。同时还有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 距离要在500m以上。羊场的位置要在主要居民区的下风口, 严防污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羊场要设置必要的诊疗室、病羊隔离圈、化粪池、化尸坑等设置严防疾病传播。

1.2 合理绿化

羊场的环境的绿化工作对正个羊群的生长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在羊场空闲地角种植绿色植物, 美好环境。可在羊舍的周围种植蔓藤之类的植物, 夏天可有效减低羊舍温度, 又可美好环境。

1.3 羊舍建设合理要因地制宜, 分区建设, 通风透光, 方便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 利于环境控制的原则。

1.4 净化和保护水源饮用水的质量对于羊的健康极为重要, 饮用水的水源应该清洁安全无污染。

1.5 严格消毒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 羊舍消毒时应先清扫, 后用清水冲洗, 冲洗完后用化学消毒药喷洒。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后, 再用清水冲洗饲槽和水槽等用具即可。一般情况下,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1.6 均衡的营养供给

根据羊群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饲养群体, 科学设计饲料配方, 有针对性的饲养不同的羊群, 使其有良好的营养供给, 提升出栏速度和养殖经济效益, 使羊群有良好身体素质以提升抵御疾病的能力。

2 卫生防疫措施

2.1 建立购进羊检疫制度

无论是种羊和育肥羊购进时, 必须检疫。对新购进羊只, 应在隔离区饲养管理15~25d确认健康, 再放入大群中饲养。

2.2 羊舍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羊舍及运动场地的消毒, 一般应每半个月进行一次, 必要时每周进行一次。在羊转群前后, 羊舍也应消毒。

2.3 羊舍卫生羊舍应保持卫生、干燥, 每天应打扫一次。保持通风透光, 做到防暑避寒。

2.4 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

如发现羊群中有患病羊只, 应及时隔离治疗。如是传染病, 应把病羊及时赶到隔离区, 并对羊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必要时可对整个羊群进行预防注射或服用预防药物, 以彻底杜绝传染源。病羊康复后, 应在潜伏期过后再观察5~15d确认不带毒时再转入大群饲养。如为炭疽病、布鲁氏菌病, 不允许治疗和宰杀, 病羊或尸体应做无害化处理。

3 免疫防疫

在正常情况下, 每年应进行春、秋两次预防注射。根据本地流行病的种类和特点, 有选择地注射以下药物。

3.1 山羊痘疫苗

不论大小羊、山羊或绵羊, 每只羊接种0.5m L, 于尾根部皮下注射, 注射后4~6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可选择在3~4月份集中免疫。

3.2 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绵羊及山羊不论大小, 一律皮下注射5m L。每年注射1次。结冰的不能用。

3.3 羊四联苗 (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

不论年龄大小, 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m L。每半年注射1次。结冰的不用。

3.4 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

专给怀孕母羊注射, 预防羔羊痢疾, 共注射2次, 第一次在母羊产前20~30d于左股内侧皮下注射2m L;第二次在母羊产前10~20d于右股内侧皮下注射3m L。

3.5 羊五联苗 (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 不论年龄大小, 一律皮下注射5m L, 每年1次。

3.6 羊梭菌多联干粉菌苗

预防多种梭菌病, 按说明书标注的头份数, 用20%的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悬液溶解, 充分摇匀后, 不论年龄大小, 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m L。

3.7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鸡胚化弱毒苗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

可根据当地病原体的分离结果, 选择使用。

3.8 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未感染畜群防治布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 必须引进家畜时要严格执行检疫, 隔离饲养2个月, 2检测阴性者才可和原有畜群合群。受威胁地区每年至少检疫1次, 发现病畜立即淘汰。可疑病羊应及时严格分群隔离饲养, 等待复查。受污染的羊舍、运动场、饲喂用具等用5%克辽林或来苏儿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布氏杆菌病常发区的检测阴性羊群要进行免疫接种, 接种的疫苗可选用布氏杆菌猪型Ⅱ号弱毒苗、布氏杆菌羊型5号疫苗。经确诊为布氏杆菌病例后, 对患病羊全部扑杀。

3.9 羊口蹄疫疫苗

7.浅述奶牛传染病检测和预防措施 篇七

[关键词]乙型肝炎;奶牛传染病;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盒购于上海某生物有限公司;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补体结合反应抗原、标准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溶血素补体由某生物制品厂提供;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原、IBR弱毒株、阳性血清购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阴性血清取自检查牛;奶牛血清来源于某省市的奶牛场和奶牛专业户。

2.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奶牛类人乙型肝炎

①每孔加入待检样品50μL,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孔50μL,并设空白对照1孔。②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洗涤液注满每孔静置5s,甩干、重复5次。③每孔加入酶结合物50μL(空白对照除外),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min。④重复操作②。⑤每孔加显色剂A液、B液各50μL,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15min。⑥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混匀。⑦用酶标仪读数,取波长在450nm,先用空白孔校零,然后读取每孔D值。

(2)类人乙型肝炎病理形态学观察

用肝脏穿刺法观察类人乙型肝炎病理形态学。用长12~15cm,内径3mm的长注射针头对20头奶牛11~12肋间进行穿刺,取肝脏组织活体样本,将其保存于10%福尔马林中。同时解剖HBsAg、HBeAg双阳性奶牛,做病理切片观察。用HE、VanGieson-氏、过碘酸一苯肼Schiff(PAS)希夫氏染色法分别对肝脏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同时用透视电镜做超微结构观察。另将一部分肝脏组织活体样本放在灭菌的平皿中,剪碎研磨,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吸取上清液1.5mL,置Eppendorf管中,经差数离心和饱和硫酸铵沉淀,初提物再经150、300、500g/L蔗糖梯度离心,PEG浓缩后,负染,电镜观察病毒颗粒。

(3)补体结合反应检测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血清(包括被检血清(样品血清)、阳性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标准血清)、阴性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标准血清)、致敏红细胞(对照)、抗原(对照)孔分别加入抗原(补体结合试验抗原),阴性血清对照孔、致敏红细胞对照孔不加抗原;然后分别加入补体,致敏红细胞对照孔不加补体;再加入灭菌巴比妥缓冲液,振荡混匀后置37℃水浴30min;再加入6%致敏红细胞(绵羊红细胞与15个单位的溶血素混合液),振荡均匀后置37℃30min,2000r/min离心5min,观察结果。

二、试验结果

1.奶牛乙型肝炎

(1)奶牛肝功能检测

对HBsAg、HBeAg双阳性的奶牛进行肝功能检测,在10头双阳性中有8头的谷氨酸丙酮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酰酸转氨酶(GOT),GPT在400~600U/L之間,表现为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AHB)。2头奶牛血清GPT缓慢上升,缓慢下降,GPT在200—300U/L之间,表现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B)。

(2)奶牛乙型肝炎病毒形态学观察

将HB-sAg、HBeAg双阳性奶牛肝脏组织做电镜观察,发现肝脏组织中有密集的HBV颗粒,包括大球形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球形颗粒3种。这些颗粒与人HBV的颗粒相似(图1)。

(3)奶牛乙型肝炎病理组织学观察

病牛肝脏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变性:胞浆疏松、气球样变(水肿变性)、脂肪变性、嗜酸性变、毛玻璃样变,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实质细胞增生和间质组织增生(图2、3)。

(4)奶牛乙型肝炎超微结构观察

肝细胞胞浆内线粒体变性、坏死、溶解、消失。核膜的双层膜不清晰或破裂,核孔增大。胶质纤维变性、严重肿胀、变性、坏死(图4、5)。

2.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滴度测定结果

对29份阳性反应奶牛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血清两倍递增稀释,从1:1~1:32,结果均为阳性反应(中和指数在50%以上为阳性)(表1)。

三、治疗

目前奶牛乙型肝炎、传染性鼻气管炎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有对症治疗。为防止细菌的继续感染,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和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高热时可注射复方氨基比林20~40mL。同时,也可强心、补液、解毒治疗,如林格氏液1000~3000mL/次,安钠加2~5g/次、VC2~4g/次,每日2次。如关节痛可注射水杨酸钠溶液。

四、综合防制措施

从科学养殖人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1.预防注射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奶牛类人乙型肝炎、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免疫。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苗免疫奶牛,经过半年的观察,临床症状好转;对疫区和受威胁区6月龄以上的牛,必须每年接种1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苗。当暴发本病时,应立即隔离,同时对所有牛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疫苗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目前有3种:鼻内注射苗、匈牙利热稳定苗和灭活疫苗(即为甲醛灭活的氢氧化铝胶浓苗),可根据疫苗说明书选用。不从疫区引进牛,发病地区建议在首次免疫后或紧急免疫后21~28d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建议规模化奶牛场加强牛群免疫抗体的监测,抗体水平低下时应及时补免。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奶牛,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进后一定要隔离饲养14d以上,无异常情况再混群饲养。

3.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冬天既要注意牛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在高热季节,做好奶牛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牛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奶牛群抗病能力。

4.对饲养环境执行严格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奶牛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复合醛类等消毒剂对饲养场、奶牛舍内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农村散养奶牛专业户的牛圈舍可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参考文献

[1]朱其太.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研究概述[J].畜牧与兽医,1999,5:40~42

[2]姚春雨,张志刚,孙国权,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在奶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3):61~63.

8.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篇八

一、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严密防范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与健康体检工作。加强晨检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出勤、健康状况。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学校由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三、校医要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按要求做好隔离消毒、紧接接种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切实配合好上级部门对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情的卫生处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六、要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学校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清洁和规范各类公共设施,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组织开展除害灭病工作,降低校园“四害”密度,对易孳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进行清扫、杀灭和消毒,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八、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设传染病知识教育课堂,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九、“艾滋病”预防主要做好宣传教育。开展“三个一”活动:

(1)读好一本好书。让学生到校图书室借阅或者购买预防艾滋病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并由班主任组织时间集中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2)参观一次挂图展览。

9.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篇九

冬季是麻疹、流脑、手足口等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大多数冬季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作为幼儿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各项班级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以防止幼儿传染病的流行。

1.首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班级老师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防止幼儿病从口入。2.其次,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幼儿一入园,保健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发现有3名以上的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3.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园级,保健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4.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 毒。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要求各班用温开水给幼儿嗽口,防止幼儿喝生水等。

5.利用教学、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6.加强日常工作保育,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在膳食方面要加强营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鼓励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7.最后,幼儿园应提醒家长认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三早”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加重。切忌不要给孩子乱吃药而延误病情。

10.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措施 篇十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锐器刺伤;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83-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现阶段我国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中,锐器刺伤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15名被锐器刺伤的患者的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刺伤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调查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被锐器刺伤的15名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跟踪其感染情况。

1.2 处理方法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在被锐器刺伤后,需要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出血,并利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1.2 处理程序在传染病医院管理中,要保证对每名医护人员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帮助其学习如何预防职业性伤害的相关知识,待医护人员考试合格后才可正式上岗。当医护人员出现锐器刺伤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医院派专人进行感染评估并进行相关的跟踪调查。

2 结果

2.1 锐器刺伤后护理人员的感染情况对15名被锐器刺伤医护人员进行跟踪调查,检测其相关抗体,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传播性疾病,其伤口均未出现感染情况。

3 讨论

由于工作需要,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是锐器刺伤及感染传染病的多发人群。其中,锐器绝大多数指使用过的针头,进行抽血、输液的针头由于针管内的血液越多、针头越细、刺入的深度越深,其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同时,由于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针头等锐器的接触机会较多,如果出现防范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操作空间狭窄、精神紧张等情况,则发生锐器刺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3.1 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原因

3.1.1 操作程序不规范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锐器的不规范操作是导致其被刺伤的一大重要原因。如护理人员在使用针头后未及时、正确放入利器盒,而可能出现锐器刺伤的情况。

3.1.2 自我防范意识不足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难以意识到锐器刺伤的严重性,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极易出现锐器刺伤的情况。

3.1.3 不良的工作习惯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在整理使用过的针头时,要将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在进行具有危险性工作时,要带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出现感染情况。

3.1.4 心理压力较大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废物处理是医护人员出现刺伤率最高的环节。另外,特殊的工作环境带来的较大的工作压力也会造成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机会,如在传染病医院艾滋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比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出现锐器刺伤的几率高。

3.2 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防护对策

3.2.1 医院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在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上岗前,要统一对其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定期开展体检工作。另外,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积极宣传针头等锐器的规范操作流程,并制作相应的安全宣传警示,以达到提高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出現医护人员感染的状况,则需要立即上报,并及时跟踪调查,采取相关解决措施,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3.2.2 医院全面宣传相关的传染病防护知识传染病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预防知识,以达到减少锐器刺伤的情况出现。同时,医院要监督医护人员在暴露于血液、体液等操作过程中戴上手套,强调手套在预防传染病及防治锐器刺伤中的重要性。

3.2.3 医院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传染病医院可以定期培训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学习,帮助医护人员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巧。同时,医院应为医护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刺伤医疗工具,如锐器盒、超声波自动清洗器等,当然接触锐器时必须要戴手套。

3.2.4 医院建立规范的锐器废物处理制度医院在各个科室配备锐器盒,在锐器使用后,要对其妥善放置,以防出现刺伤自己甚至刺伤他人的情况出现。另外,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处理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在整理过程中避免出现不小心刺伤的情况,对血源性疾病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品,要进行严格消毒。

参考文献

[1] 王绍玲,杨芸.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性感染跟踪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01).

[2] 郑亚萍.医务人员锐器刺伤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2).

11.本区猪传染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篇十一

1 当前本区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1 新发猪病增加

养猪业的发展, 使得我师各团之间、师与巴州各县之间、师与各省之间生猪和种猪的调动引入日益频繁, 使未能检疫出的疫病进入本辖区, 造成新疫病爆发。如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2型、猪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1.2 老病依然存在, 不能有效地防治

如猪瘟、气喘病、仔猪黄白痢、猪肺疫等, 由于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变异性等, 导致原来的防治措施不能有效的防治疫病。有些疫病可能由于猪群长期免疫, 猪体基础免疫水平较高, 病毒毒力发生变化或由于母猪体内强毒的持续性感染, 而导致疫苗免疫效力下降, 出现感染带毒的隐性感染增多。有些疫病如五号病, 一方面是类型的增加, 另一方面是发生的动物种类的扩大。

1.3 饲养管理不善、预防性用药的不合理

致使细菌性疾病有所增多, 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耐药谱及耐药性越来越强, 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 危害加重。

1.4 猪群发病的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为主的综合症

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病等共同发生;猪瘟与副伤寒;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 这种多病原的并发和继发感染, 使疫病的准确的诊断与有效防治变得越来越困难。

1.5 疫病频发

疫病的发生周期缩短, 频率加快, 发病年龄段增长。

1.6 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的疾病增多

如关节肿、蹄病、繁殖生殖疾病、皮肤病、应激综合症。

1.7 其他

疫病防治中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增多。

人为变相传播疫病的几率加大, 特别是经营、屠宰动物的商贩是重要的疫病传播媒介。

2 当前本区主要的猪传染病

2.1 猪呼吸道疫病

主要有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流感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

2.2 猪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包括: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沙门氏菌等。

2.3 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主要有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综合症等。

2.4 高热性疫病

主要包括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丹毒。

2.5 其他急性疾病

主要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3 主要防治措施

加强疫病的诊断、报告, 为及时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在引入种猪或调动生猪时, 应取得检疫合格证后, 方可运输流通。同时, 不要从疫源地引种, 不要从疫源地调运生猪。

采用药物预防时, 要注重合理的应用药物, 使用药物要应用几种药物轮换使用, 以防使用单一药物形成抗药性。在使用药物治疗时, 要注意药物的治疗用量, 用药要足, 用量要够, 防治因用量不足形成抗药性。使用疫苗或菌苗要注意剂量、有效期、保存条件。

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工作,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扫, 清除便尿, 实施生物发酵。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合理配制饲料, 以提高猪体的抗病力。

上一篇:服装网站建设策划书下一篇:教育管理专业高级职称申报材料